点燃生命的火光(主题班会课)

2024-05-19

点燃生命的火光(主题班会课)(通用7篇)

篇1:点燃生命的火光(主题班会课)

点燃生命的火光

(团体心理辅导 主题班会课)

活动目的:

1、让学生在适当的环境中把自己心中的负面情绪表达和释放出来。并学习和应

对处理他们现在可能遇到的问题。

2、创设一个让孩子安心和释放心中的负面情绪的环境,让他们感受相互之间的关怀,支持和信任的力量,教授一些简单易行的自我放松的训练技巧。

3、运用适合的心理辅导方法,让学生能回到正常的生活中,燃点对生活,对生

活的热爱之情,战胜内心的负面情绪,建立阳光的人生态度。

活动准备材料:

红蜡烛若干(每人一根),写有“热爱自己的生命”和“丢弃悲观、绝望……”等的标语,一个纸箱子,一个铁桶子,坐垫若干(每人一块),彩色纸片许多,笔,相关音乐曲几首,海伦 凯勒、杏林子和一些残疾运动员的故事组成的多媒体。

活动对象:

班上的全体学生,特别目睹事件的有关学生。

活动前准备:桌椅清空,地上只摆着呈现花朵形状的坐垫。

活动步骤:

一、开场白:

(放着一些让学生心情放松的背景音乐,如:柴可夫斯基的第六号交响曲《悲怆》)老师:孩子们,老师和大家都一样的感到心理特别的难过,不久前,我们学校发生了一件让大家都无法接受又特别感到不安事。有些同学觉得十分害怕,不愿意呆在学校,直说着想回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要做的是放松自己,特别把心中那些让我们感觉不安、害怕、悲伤或者绝望的负面想法或负面情绪放弃,让自己心中充满平静、阳光。

(示意学生自己选择的位置就座,面对老师,放松坐下。)

二、直陈事实,抒发情感。

1、PPT出现关于自杀学生的一些情况及照片。(当然是本人开心的生活照片)

老师:她是一位活泼可爱的同学,我们班上也有几位同学与她关系比较好的。她的离去,让我们真的很难受,心中很不舒服,特别是与她关系不错的同学,更舍不得她这样这离开我们了。但是,人走了,这是事实,我们舍不得也改变不了。我们对于其中的原因,谁也不能完全清楚,都只是在猜测。请同学说说自己说说自己的一些感受?(背景音乐换成:巴赫的《幻想曲和赋曲》)

2、学生各自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或想法,老师边聆听边给予一些辅导、鼓励的评价。

3、老师:刚才老师静静地听大家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时,看到我们中还些同学心情还是十分悲伤与难过,请你上前来。

(学生上前,老师抱住她)孩子,你想念好朋友了,老师知道你心中真的伤心与无法忘记她。想哭就大声哭出来,把心中隐藏的伤痛都哭出来。(背景音乐:莫扎特《D小调第十四交响曲》。)现在能把你心中的想法告诉老师吗?老师很乐意做你的听众。

(等学生哭过了,情绪逐渐平静了。)因为这件事,你睡不好,食之无味,学习

也受到到了影响,老师看到你的情况,心中多难过了。(面对全体学生)相信大家也有过与她一样的情况,我们不能改变事情,但我们可以让自己学会放下心中的害怕、悲伤、难过或者绝望等让我们无法睡好,食得安心的不好的情绪。

三、放松,自我调节:

(示意学生归位)我们都静静地坐下来,听老师教大家一些让自己放松、静心的活动。

(背景音乐:莫扎特《D小调第十四交响曲》。)老师和着音乐缓缓地说出活动的步骤:

现在,请你在内心世界里找一找,有没有一个安全的地方,在这里,你能够感受到绝对的安全和舒适。它应该在你的想象世界里――也许它就在你的附近,也可能它离你很远,无论它在这个世界或者这个宇宙的什么地方„

这个地方只有你一个人能够造访,你也可以随时离开,可以带上友善的、可爱的陪伴你、为你提供帮助的东西„

你可以给这个地方设置一个你所选择的界限,让你能够单独决定哪些有用的东西允许被带进来,真实的人不能被带到这里来„

别着急,慢慢考虑,找一找这么一个神奇、安全、惬意的地方„

或许你看见某个画面,或许你感觉到了什么,或许你首先只是在想着这么一个地方„让它出现,无论出现的是什么,就是它啦„

如果在你寻找安全岛的过程中,出现了不舒服的画面或者感受,别太在意这些,而是告诉自己,现在你只是想发现好的、内在的画面――(处理不舒服的感受可以等到下次再说。)现在,你只是想找一个只有美好的、使你感到舒服的、有利于你康复的地方„

你可以肯定,肯定有一个这地方,你只需要花一点时间、有一点耐心„

有时候,要找一个这样的安全岛还有些困难,因为还缺少一些有用的东西。但你要知道,为找到和装备你的内心的安全岛,你可以动用一切你想得到的器具,比如交通工具、日用工具,各种材料、当然还有魔力、一切有用的东西„

(还对关着个别学生描述):“当你到达了自己内心的安全岛时,就请告诉我。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向我描述这个地方的样子,如果你希望我对此一言不发,对我也没问题。”

当你来到这个地方,请你环顾左右,看看是否真的感到非常舒服、非常安全,可以让自己完全放松。请你用自己的心智检查一下„

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你应该感到完全放松、绝对安全、非常惬意。请把你的安全岛规划成这个样子„ 在(学生)描述其内心活动过程中应伴随其左右,通过多次提问而使(画面)更加清晰起来:

你的眼睛所看见的让你感到舒服吗?如果是,就留在那里;如果不是,就变换一下,直到你真的觉得很舒服为止„

你能听见什么,舒服吗?如果是,就留在那里;如果不是,就变换一下,直到你的眼睛真的觉得很舒服为止„

气温是不是很适宜?如果是,那就这样;如果不是,就调整一下气温,直到你真的觉得很舒服为止„

你能不能闻到什么气味?舒服吗?如果是,就保留原样;如果不是,就变换一下,直到你真的觉得很舒服为止„

如果你在这个属于你的地方还是不能感到非常安全和十分惬意的话,这个地方还应该作哪些调整?请仔细观察,在这里还需要些什么,能使你感到更加安全和舒适„

把你的小岛装备好了以后,请你仔细体会,你的身体在这样一个安全的地方,都有哪些感受?你看见了什么?你听见了什么?你闻见了什么?你的皮肤感觉到了什么?你的肌肉有什么感觉?呼吸怎么样?腹部感觉怎么样?

请你尽量仔细地体会现在的感受,这样你就知道,到这个地方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如果你在你的小岛上感觉到绝对的安全,就请你用自己的躯体设计一个特殊的姿势或动作,用这个姿势或者动作,你可以随时回到这个安全岛来。以后,只要你一摆出这个姿势或者一做这个动作,它就能帮你在你的想象中迅速地回到你的这个地方来,并且感觉到舒适。你可以握拳,或者把手摊开。这个动作可以设计成别人一看就明白的样子,也可以设计成只有你自己才明白的样子。

请你带着这个姿势或者动作,全身心地体会一下,在这个安全岛的感受有多好„

撤掉你的这个动作,回到我们教室里来。

(过程中,让学生自由地做,边想边说,表达自己的情绪出来。)

(鼓励学生自己有时间练习练习,学会自我放松)

四、寻找心理支持。

(1)、老师:当我们心目中有各种的不好情绪时,怎样把它们释放出来,不让自己心情、情绪变坏?

(学生发表自己的做法或方式。)

对的,当我们心中有难过或不安。害怕等情绪时,把学会把它放下,释放出来,让自己心情回愎平静。你想对那些负面情绪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学生自主宣泄)

(2)、现在请大家把自己心中的负面情绪写在彩纸上,再把它揉成一团,丢进这个贴有“丢弃悲观、绝望……”的一个铁桶子里,表示自己现在已经把不良的负面情绪全都丢弃了。

(学生写好了就丢起进铁桶里,大声告诉自己:“我已经成功丢弃了负面情绪,心情会变得开朗,阳光的。”)

(3)、当你心中有这些负面情绪时,记得找好伙伴诉说;当伙伴想向我们诉说他们的负面情绪时,我们都来帮助他们丢弃负面情绪。

请同学给我们一同学习的好友一个信心的鼓励和信任的动作或话语。

(学生相互给同伙信任与支持,有的还会热情拥抱对方,鼓励同伴)

(4)我们共同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活得光彩夺目?

五、鼓励积极生活:

(背景音乐:博克里尼的大提琴《A大调查第六奏鸣曲》,学生与自己的好伙伴坐在一起)

1、老师:哪位同学能说说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让生命活得光彩夺目的人或故事?

(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关于热爱生命的人或故事。老师出示PPT)

2、老师讲述一些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如海伦.凯勒、杏林子和一些残疾运动员的故事。

老师:海伦.凯勒、杏林子他们都是一些身体不健全的人,但他们身上闪烁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品质。同学们,我们有着健全的身体,更应该要热爱我们的生命,热爱我们的生活。生活中,有时会有阴天雨天,更多的是晴天,晴空万里的阳光日子。相信生活,相信人生。对于有限的生命,面对多变的生活,我们想对它说什么?写在彩色纸上,放在这个写有“热爱自己的生命”的箱子里,好好保存着。

3、学生写自己对待生命,对待生活的话,老师把箱子放在教室的中央,学生写好了让放在箱子中,并做了个鼓励自己的动作。

4、请大家点燃我们手上的红蜡烛,它代表着我们对自己生命的态度,代表着我们面对生活的心态。(师生共同点燃手中的红蜡烛)

5、(师生一同朗诵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背景音乐:莫扎特《D小调第十四交响曲》。)

六、活动小结:

今天的活动让大家认识到,在丰富多彩的人生中,我们的生命就像一个多变的万花筒,展现了我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无论我们面对怎样的生活,请大家记住:生命是宝贵的,生活是美好的。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做一个快乐的人,热爱我们的生命,拥抱我们的美好生活。

七、观察、评估效果:

当活动结束后,老师还要仔细观察有关学生的表现,密切联系家长,家长、学校共同合作,了解交流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在家的表现。从学生的表现中了解这次心理辅导活动的效果,特别是针对目睹事件的那些学生,有必要时,还要

对个别学生进行了个别心理辅导工作。

篇2:点燃生命的火光(主题班会课)

1、过班会活动,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树立起珍爱生命的生命意识。

2、通过班会活动,让学生了解面对危难与险情应该具有的平静心态,知道一些自救措施。

活动准备

1、看新闻报道,关注灾区人民受灾情况,了解部队官兵救援群众的许许多多感人事迹

2、利用网络搜集一些在危难时刻靠自救脱险的小故事。

活动过程

一、主题队会步骤

活动一:活动导入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召开主题班会《情系灾区》。你们知道四川的地震吗?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讨论。

活动二:

学生谈感想、打算。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打算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

生:看了这段录像,我觉得全国人民对灾区都非常地关心,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大家庭的温暖。

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人人都向灾区献上一份爱,灾区人民就能尽快重建家国,灾区小朋友也能早日重返校园

生:我想灾区的小朋友一定面临着学习和生活的困难,我愿意伸出自己的双手为他们献上一份爱心。

生:我决定把我的零花钱捐给灾区小朋友。

师:从大家的谈话中,老师看到了同学们心灵深处的美,也看到了大家对灾区人民尤其是灾区小朋友的深切关爱。

师:同学们想一想,灾区的小朋友在帐篷里会怎样?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有哪些困难?他们需要的是什么?

师:是啊!灾区的同学们多么需要有更多的人去关心,帮助他们啊!你们愿意伸出自己的双手,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和他们成为共渡难关的好朋友吗?

生:愿意!

活动五:献爱心

师:下面,我代表班委会向大家宣读倡议书。(《倡议书》略)

师:中队长的倡议情系灾区,它饱含着对灾区小朋友的一片深情,同学们你们打算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响应班委会的号召呢?

生:谁都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地震属于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抗拒的。既然发生了这样的厄运,我们必须面对。

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爱的暖流绵绵不断,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素有积德行善、济贫扶危的传统美德。今天,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集聚在共同富裕的旗帜下,我们怎能视若无睹。谁说人世无情,你的仁爱之心,你的点滴之恩,就有可能拯救一个年轻的生命;谁说命运不公,你的无名关怀,你的善意之举,就是她最大的幸运。众人拾柴火焰高,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善举不分先后.贵在有份爱心。滴水汇成大江,碎石堆成海岛。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

生:也许您与他们素不相识,但爱心与真诚是没有界限的!希望大家都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受灾人们!相信您一定会伸出同情、友爱的手。

生:亲爱的同学们、朋友们,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吧。下面让我们随着《爱的奉献》这动人的乐曲,有秩序地捐送自己的心爱之物,表达自己的心声。

活动三: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看到了最感人的一幕。同学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们情系灾区,心系灾区小朋友,每个人都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大队部一定会把你们真诚的爱心(手举爱心箱)转交给灾区的同学们。我相信他们收到了你们的款物后一定会对你们的举动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人世间需要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为创造美好的未来共同努力!

篇3:点燃生命的火光(主题班会课)

经典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逐步筛选出来的宝贵典籍, 体现着民族中的最高智慧, 承载着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小学生如果日日诵读经典, 浸润其中, 就一定可以积淀语言, 养成博大宽厚的思想和人格, 受益一生。于是, 新课改中经典诵读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我校就专门开设了经典诵读课程, 一周一节。但是, 随着课程的开展, 经典诵读课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对于经典诵读的兴趣越来越淡, 有些学校的经典诵读课形同虚设, 不仅学生没有配套的文本, 就连教师上课也是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通过调查, 我发现原因有二。

(一) 经典诵读课的内容的确有些枯燥。

很多名家名篇都是诗词、古文, 不易读不易懂不易记。

(二) 经典诵读课的教学形式单一。

传统派提倡像古代私塾先生教书一样, 让学生囫囵吞枣背下来就可以, 学生长大后自然会理解意思。革新派认为理解才可深刻记忆, 所以, 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 慢慢讲解, 煞费苦心。两种方法收效都不乐观, 生吞活剥的难以记忆, 逐句讲解的挖掘太深。

经典诵读课究竟应该怎么上, 才能事半功倍呢?我认为, 在继承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应该学会创新,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引入多媒体这个形、声、色兼具的平台。多媒体环境下的经典诵读课将会点燃学生生命中的民族燧火。

(一) 激趣引情, 营造氛围———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教育家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经典诵读课要能吸引学生, 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 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 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使他们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进而达到“课伊始, 趣亦生;课进行, 趣渐浓;课结束, 趣犹存”的境界。

布卢姆在提出其学校学习的模式时认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有情感因素伴随着认知因素出现, 并且在教学中, 情感不只是作为手段来促进认知教学, 而且作为目标来促进整个教学活动。在经典诵读课中, 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 情感的激发后于兴趣的激发。通过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的情境, 激发学习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 把枯燥的国学经典内容变为他们喜闻乐见的事物, 学生的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并长久, 才会真正受到感染, 产生共鸣, 勃发奇思妙想。

执教《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几组句子, 老师利用多媒体引入了孩子们喜欢的动画人物喜羊羊, 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天, 喜羊羊要去买彩票, 懒羊羊也想买, 但是太懒, 就让喜羊羊帮他垫钱买一张。当晚, 中奖结果一揭晓, 喜羊羊乐坏了, 原来他买的两张彩票中有一张中了五百万。可是, 定睛一看, 喜羊羊傻了, 中奖的竟然是他帮懒羊羊垫钱买的那张彩票。这下, 喜羊羊该怎么选择呢?是把中了五百万的彩票给懒羊羊, 还是自己拥有这张中奖的彩票呢?如此这样, 把枯燥的经典诵读内容放置到有趣的动画情境中, 设疑质疑, 一石激起千层浪, 从而水到渠成地引出:《论语》中记载的孔子及其弟子们是怎么讨论这个话题的?让学生在情境中兴趣盎然, 情景交融, 始终愿学经典、乐学经典, 学生在诵读经典中积淀语言, 训练思维, 启迪智慧。

(二) 悟理明志, 熏陶感染———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具有深刻的内涵, 用词非常精炼, 一字一词都经过千锤百炼。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易理解, 对于那些语感差、理解能力欠缺的学生来说, 真正理解经典的内涵就更加困难。因此, 教师要适度引导学生了解经典片段的大意, 一方面可以加强记忆, 另一方面可以悟理明志, 这是经典诵读课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传统的经典诵读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 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 智力为之枯竭, 久而久之, 学习成为负担。多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 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 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 化深为浅, 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大意, 感悟情感, 明了道理。

如教学《论语·学而第一》:“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为了让学生了解古文的大意, 我用多媒体创设出喜羊羊照镜子的趣味情境, 告诉学生:这是一面能照见每个人美德的魔镜, 每天对着镜子得自我反省, 曾子就是这样严于律己的。让学生想想:如果自己是喜羊羊, 学了《学而第一》后, 每天对着这面美德镜, 会想到哪三个问题来?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既强化了学生对于语言的积累和记忆, 又内化了语言, 学以致用,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

《枫桥夜泊》这首诗, 作者通过写景表达了自己身处异地的寂寞孤独之感。前两句:“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写眼前之景突出“愁”, 后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通过钟声来反衬夜晚的“静”, 表达作者心里的“愁”。由于诗中所表述的情境和现在小学生的生活差距太大, 学生无法感同身受。有位老师在教学时先介绍诗人及时代背景, 然后让学生找找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展开想象:“透过诗句,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小学生的阅历有限, 想象和描述有限。于是老师打开课件, 课件上呈现了这样的镜头:宁静的夜晚, 孤独的小舟, 隐隐约约的灯火, 诗人单薄寂寞的身影正向远处眺望。此时清脆的钟声撕破了这份宁静, 响彻行云, 袭耳而来……当学生看到这样的一幕, 听到那样的钟声, 身临其境, 视觉、听觉都受到极大的冲击。于是, 老师追问:“诗人在这样凄凉的夜晚独自夜宿小舟, 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此时, 学生抓住了诗眼“愁”。老师再让学生在多媒体的情境中扮演诗人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诗句, 学生入情入境, 读出了离愁别绪, 让所有的听课老师深受感动。因为学生的朗读很真实、很投入。学生真实地看到了身处异地的凄凉, 自然地感受到了低沉愁苦的气氛, 同时也明白了“以动衬静更显静”手法的妙处。这样, 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 融资引源, 延伸拓展———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应当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确,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多媒体环境下的经典诵读教学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 能收集更多有助于学习的信息资源, 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 增大教学的容量和信息量, 有机组合课内外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机地渗透、拓展, 可以扩大学生的信息量, 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三字经》时, 我利用多媒体整合了很多图文资源:理解“首孝悌, 次见闻”时, 让学生观看“孔融让梨”的动画视频;理解“幼不学, 老何为”时, 让学生阅读关于东晋名将陶侃的小故事《日月如梭》;理解“稻粱菽, 麦黍稷”时, 展示稻子、高粱、豆子、麦子、黍子、谷子这“六谷”的图片, 让学生认识观察这些农作物……

古典诗词不仅内涵丰富, 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而且短小精悍, 词句优美, 韵律和谐, 非常适合小学生赏析、背诵, 是经典诵读课程中的重要板块。我在教学唐代诗人李绅写的古诗《悯农》时, 课前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图书去搜集关于农民播种的一些资料, 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学完这种诗后, 我又引入了同类诗《悯农》、《江上渔者》, 让学生诵读体会。这种大语文的学习, 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融合, 既锻炼了搜集信息的能力, 又开阔了视野, 发展了思维, 丰富了语言, 使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经典诵读的内容就在我们生活中。

(四) 多读促记, 积淀内化———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心理测试表明:孩子在6—12岁是记忆力最强的时候。这个时间段, 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其记忆力好的特长, 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 常常耳濡目染经典文学中圣贤的智慧思想, 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典的价值也会伴随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绽放光明, 能扶持他以后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而长期的诵读熏习, 可以丰富孩子的语言积淀, 培养孩子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多媒体为孩子在经典诵读的道路上开辟了一条捷径。

首先, 多媒体的引入为老师在经典诵读课上节省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减免了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朗读、理解、记忆,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 多媒体的引入提高了诵读句读的正确率。读不得法, 事倍功半;读而得法, 事半功倍。经典诵读中的句读即断句, 就是指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面上看这是诵读的问题, 实际上只有弄清楚了文章词句内容大意和词句结构, 才能做到诵读句读的正确。这很明显, 诵读句读的要求若要落实, 就必须疏通文义, 而这恰是经典学习的重难点。利用多媒体, 展示经典诵读内容的句读, 让学生根据句读去理解课文, 有助于学生朗读记忆。

多媒体的引入还可以促进孩子的快速背诵。不少学生在诵读经典时往往只知道一味地埋头苦读, 不求甚解, 尽管读得口干舌燥, 但结果仍然是“过目皆忘”。利用多媒体, 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背诵。老师可事先将需背诵的内容展示到屏幕上, 利用制作课件技术, 根据学生对诵读内容的熟练程度, 逐渐略去一些较容易的文字, 给学生以必要的提示。再让学生背诵, 并又给出正确的文字, 这样可以对照着记忆。

书声琅琅, 开卷有益;文以载道, 继往开来。孩子们的成长, 将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 钟情于书卷, 陶醉于书香。“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年小从他爱梨栗, 长成须读五车书”。经典诵读, 将成为孩子们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资源。多媒体, 就是点燃孩子生命中经典之光的燧火。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潮中, 经典诵读课的情况不容乐观。教师在继承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还应该学会创新,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引入多媒体这个形、声、色兼具的平台。多媒体环境下的经典诵读课将会点燃学生生命中的民族燧火, 从而让孩子爱上经典、乐学经典, 在诵读中悟情明理、启迪智慧, 受益一生。

关键词:小学生,多媒体环境,经典诵读课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篇4:珍爱生命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都是娇生惯养,使他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和不关心他人、以我为中心的自私品质。因此我想利用班会时间来引导学生感知父母对他们的深厚之爱,并能用行动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活动目的

使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

三、活动过程

1、导言:

我们在父母的眼里是宝贝、是阳光、是希望。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下汲取知识、增长智慧、快乐成长。为了这一切,父母们日夜操劳、含辛茹苦,没有他们的付出,我们的幸福将无所附丽。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一起在心底墨念一声:“谢谢你们---可亲可敬的爸爸妈妈!”

2、汇报“洗脚”感受。

同学们,前几天班里开展的“我为父母洗一次脚”的活动。现在,请同学们谈谈感受和体会吧:

学生1:原来妈妈的脚很大,很粗糙。一到冬天,妈妈的脚跟会裂开一道道口子,有时会痛到流血。摸着妈妈的脚,小心翼翼抚过那一道道口子,我心疼地问妈妈:“痛吗?”妈妈眼红了,但笑着说:“现在不痛了,一点也不痛了。”我鼻子一酸,真想哭。我没有试过这种痛有多痛,正如我没有体会过妈妈的辛苦与操劳,很不好意思,真愧为人子女。相比起来,爸爸的脚更黑,更大,更粗糙。摸上去像有倒刺一样,会钩着我的手,也会钩着我的心。这双脚曾经为了我、为了家,踏过多少尘土,走过多少坎坷,历尽多少泥泞。爸爸默默无语地看着我,以前的沧桑在那张脸上表露无遗。

学生2: 当我的一双手碰到妈妈的皮肤时,那一瞬间,真的觉得妈妈脚上已爬满了粗糙的老皮,这时我才真的感觉到了妈妈的逐渐衰老。妈妈对我和弟弟无微不至地照顾,全心全意地为了这个家而付出的心血是多么的伟大。洗脚的15分钟内,我和妈妈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只有电视独响着。我当时把头使劲地低,不敢看妈妈一眼,我怕我会哭。我当时想了很多以前的事,母女连心,我想妈妈肯定也想了很多事情。

学生3:我把妈妈的脚抬起,慢慢地脱掉穿在她脚上的鞋子和袜子,然后缓缓地把她的脚放入水中。我拿起手巾在她的脚上擦了又擦。

妈妈连声说:“真舒服啊!我觉得自己真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可是这时候,我却忍不信流泪了。若不是为了完成作业,我会想到帮妈妈洗一次脚吗?我在心里不停地问自己。

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深深自责,感到非常愧疚。

3、为了表达对父母的爱,让我们为他们献上一首歌吧

独唱1《世上只有妈妈好》

小组合唱1《妈妈的心》

独唱2《我的好妈妈》

小组合唱2《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4、集体背诵孟郊的《游子吟》

5、交流发生在你们身上的最真实的父母之爱吧。

学生甲:一天爸爸下班已经十点多了,他很累。可是一进门,妈妈就告诉他,我的成长日记还没有写呢。这时,爸爸连饭都没顾得上吃就开始给我写日记。从这件小事上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学生乙:有一次,我在商店里看见一件很漂亮的裙子,可妈妈说什么也不给我买,回到家里,我生气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疼爱我,结果为这事和妈妈大吵了一架。吵架后,妈妈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妈妈哭,我很后悔。我觉的是我的不懂事伤害了他们吧。

学生丙:我今天看了妈妈一年级给我写的成长日记让我很感动。妈妈这样写到:“我对孩子要求很严格,不允许他出一点错,否则不是打就是骂。今天看了老师为孩子写的日记,让我感到很惭愧,其实对孩子虽然都是望子成龙,但也应该讲究方法,应以鼓励和赞扬为主。孩子,对不起,妈妈会改变自己,希望你快乐成长。”

看了妈妈的日记,我想对妈妈说,我知道你不管做什么都是为了我好,我会尽最大努力让您高兴。

6、宣读父母写给孩子的一段话。

读父母的来信。

①刘同学母亲的信

抱歉,我的孩子

上小学时,妈妈带你去上学,由于赶时间上班,只把你送过横道,没有送你到学校。此时,你会嘟着小嘴巴,用小手指着送孩子上学的家长,稚嫩地说:“你瞧瞧别人的妈妈,都能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你不能。”妈妈的心里酸溜溜的,握着你的小手哄你说:“好乖,自己去上学,妈妈来不及了。”你懂事地背着沉书包向学校走去。妈妈一边急匆匆地去上班,一边不时回头看上你几眼,心里有100个不舍与愧疚,你那稚嫩的声音总是回响在妈妈的耳畔,妈妈对你又怜又爱,恨不得马上去满足你100个稀奇古怪的要求。

妈妈总是一遍遍地下决心:明天一定早早叫你起床,时间充裕了,妈妈把你送到校门口。可到了次日早晨,望着你那香甜的睡相,妈妈心里软绵绵的,真是不忍心啊,总想让你多睡一会儿,而这样做的代价当然又要急匆匆地赶时间,妈妈心里又要默默地说:非常抱歉,我的孩子。

四、总结

爸爸妈妈不仅给予我们生命,而且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当我们还呀呀学语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给我们讲述一些浅显的道理。父母还是我们最好的听众,当我们在老师面前受到表扬,我们高兴地向他们炫耀;当我们受到了委屈,我们哭着向我们倾诉。

尽管每个父母的付出都是心甘情愿的,但做儿女的我们不能视若无睹,甚至麻木不仁。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自立、自强、奋发向上,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同学们,让我们再一起对爸爸、妈妈说一声——谢谢您,爸爸、妈妈,我们爱您!

五、反思

篇5:点燃生命的火光(主题班会课)

一、注重班会主题针对性,突出实效

主题班会课有明确的主题,如果仅从主题出发设计活动内容,不免会大而空。主题班会课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围绕主题,针对中职学生生活、思想存在的具体问题与困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选好问题切入口,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真正贴近学生实际,达到解决学生成长中的思想困惑,提升生活智慧,自觉践行的教育目的。问题虽小,但小中见大。“小”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现象,“大”指这些小事、现象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或道理。“友善”这节主题班会课设计时,我选择了学生感到困惑的“扶与不扶”这一话题作为切入口,通过案例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感悟友善、学会友善。

二、注重流程设计逻辑性,严谨提效

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主题班会课设计应遵循德育的一般规律设计活动流程,环环紧扣,逻辑严谨,体现由体验情感、加深认知到激励意志、引导行动的德育过程。以“问题”为主线设计主题班会,一般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活动内容设计要紧扣主题,注重各部分内容之间逻辑关联。如果思路紊乱,就会让学生感到不知所云,不能建构认知,教育效果受到影响。“友善”主题班会课设计了“体验友善”“感悟友善”“学会友善”“传递友善”四个活动环节,体现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的内在德育逻辑。

三、注重活动资源典型性,精选优效

主题班会教育资源取舍很重要。典型感人的教育资源,能够产生震撼心灵的教育效果。而普通的资源不能给学生带来深刻印象,效果一般。因此,要精选活动资源,优化教育效果。第一,要紧扣主题选择最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资源,精心选择,深刻思考这些资源的教育内涵,透过生活现象深入分析资源反映的典型教育意义。第二,要贴近中职学生生活,精心选择学生生活中的典型感人的教育资源。第三,资源形式要多样化,资源形式有图片、视频、音频、文字、动漫等,尽量避免活动资源形式的单一化,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友善”主题班会课上,我运用动漫、视频、图片这些形式的资源,呈现形式富于变化。

四、注重活动形式的新颖性,创新增效

中职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对新事物特别好奇,兴趣广泛。选择主题班会形式要善于把握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学生乐意接受的活动形式。时代在发展,网络时代人们的活动方式也发生着巨大变化,青少年最容易接受新事物。因此,主题班会课活动设计也应该与时俱进,有所创新,注重活动形式的新颖性。生动活泼的、富有时代感的活动形式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当然,主题班会的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不能生搬硬套,应灵活运用,恰到好处。“友善”主题班会课我设计了微博调查、微信访谈、QQ聊天视频互动这些新颖活动形式,拓宽了主题班会活动空间,运用互联网技术让课堂与社会生活即时互联。

五、注重师生对话的深刻性,追问显效

对话是教育的本质。主题班会课对话教学活动是师生心灵交流的过程,师生对话的深度关系到教育的效果。追问是启迪学生智慧,提升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在“友善”主题班会课上,我引导学生围绕“扶与不扶问题”由感觉、感受层面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进行追问,由发现问题层面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层面进行追问,设置假设情境从当事人、旁观者、专业人士以及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的不同视角层层递进深入追问,让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把学生引向“最近发展区”,迸发智慧火花,深入探究问题,自我感悟。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做学生知心朋友,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有效对话。深入学生心灵世界,触发学生情感,唤醒学生情绪体验,引发学生心灵强烈震撼,激发学生的思维,发现学生智慧的灵光,适当点拨,解释疑惑,升华感悟,生成智慧。

六、结束语

篇6:点燃生命的火光(主题班会课)

一确定主题

开好主题班会, 首先要确定与策划好主题。主题的策划具有导向性作用, 它将确立班会的发展方向, 并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 如何进行主题的策划呢?我认为主要把握好两个原则:教育性、针对性。

1. 确定教育目的, 富有教育性

主题班会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自始至终贯穿、渗透着极强的教育性。在定主题时应考虑召开主题班会的目的, 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 选择哪个点展开讨论, 切勿泛泛而谈。如现在大家都在围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系列活动, 这是一个大背景。在谈“中国梦”时可以结合所学专业, 谈职业梦想。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 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三个层面, 即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抓住其中的某个关键词来开展主题班会, 这样以小见大, 目标明确, 学生才能有话可说。

2. 结合学生实际, 具有针对性

主题班会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 主题的确定必须寻找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的思想问题。具体来说, 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及身心特点, 思想发展的脉络, 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实际, 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 以及所学专业, 广泛选取题材, 进行筛选、提炼、策划、组织, 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在高一时, 学生因为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 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性格等方面在与他人相处时容易产生矛盾, 作为班主任, 应该抓住这个契机, 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 组织“相亲相爱一家人”等主题班会, 使学生和谐共处, 早日融进这个班级大家庭。

要做到有针对性, 班主任必须善于搞好调查研究。作为班主任, 对于本班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风气、健康状态、舆论、班风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了如指掌。只有这样, 才能摸清学生状况, 抓住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并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促使学生的思想朝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 在进行法制教育时, 有关未成年人的法律条款很多, 班主任可以结合所学专业及班级学生的特征来选择与学生最接近的某个点为话题。如酒店管理班召开班会时可以结合未来就业的前景及所从事的相关工作找到某个点进一步展开。

二制订方案

主题确定后, 各班教师根据所确定的主题和学生一起进行策划构思, 在方案的制订中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分别是活动目的、活动形式、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1. 活动目的

在确定主题时已经有所考虑, 这里再次提到主要是从主题班会的方案的规范性上予以强调。

2. 活动形式

开好主题班会, 除了要有好的主题之外, 还必须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和生动性。在常见的一些精彩的主题班会中主要有如下一些形式:视频、演讲及朗诵、文艺表演、技能展示、访谈和辩论、小组讨论、经验交流、知识竞赛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形式能够大大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大大调动他们参与主题班会的积极性, 从而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受到教育和锻炼。当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所有的形式都是为内容和主题服务的, 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更不能把一堂主题班会课开成一台晚会。在一些节目的选定上, 注意主次之分, 在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过程中注意取舍, 不能一堂课45分钟, 视频占四分之一, 甚至三分之一, 所有的形式都只是一个突破点, 是为了导出班会要讨论的话题。在这个问题上一些新班主任容易走进形式误区。

3. 活动准备

主题定好后, 班主任带领班级学生干部一起, 利用网络和数码相机搜集相关素材, 包括课件的制作, 小品、演讲、才艺秀等都得提前准备, 45分钟的一堂展示课, 要多准备十分钟的内容, 以便在后面的摩课过程中进行取舍。

4. 活动的过程

一堂课从班会的导入, 到每个环节的过渡及最后的班会总结都得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完成。这里需要班主任亲自把握, 它就是一个剧本, 一堂班会展示课成功与否, 与剧本密不可分。因此, 在整个实施过程中, 这个环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现场观摩

有了对主题的论证, 方案的修订,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将方案在课堂中实施, 这个过程中可能因学生的基础和表演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应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将自主权交给学生, 每到一个环节的关键部分班主任可适度进行点评, 往往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几句话就能概括, 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

可以说现场观摩是对一堂主题班会课的全部呈现, 在摩课过程中可请有经验的班主任或学校德育处的相关老师为班会把关。在摩课过程中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1) 选题。所给主题只是一个大范围, 如何从大主题中找到一个切入点来进行充分论述, 如“责任”这个话题, 责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有对家庭的责任、对班级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等。选择哪个点作为主题班会的切入点是考验班主任功力的第一步。 (2) 内容是否充分、是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3) 形式是否多样, 是否有创新与亮点。 (4) 过程是否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 (5) 效果能否激起情感共鸣。反映一堂主题班会课效果主要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考评。一堂课能出现一到两个亮点, 这堂课就值得推崇, 供全校班主任观摩。

四情况反馈

摩课结束后, 相关人员及时将自己的想法与班主任进行沟通, 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应充分肯定, 哪些方面值得商榷建议班主任进行修改, 为今后展示打下基础。班主任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想法,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换一种方式又将是怎样的效果等。最后还要听听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

五公开展示

经过摩课后, 在听取相关人员的建议后进行修改, 然后再在全校进行公开展示。相信取百家之长后, 一定能上出一堂精彩的主题班会课, 我们的主题教育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 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与启发。

篇7:点燃生命的火光(主题班会课)

一、主题班会课存在的问题与概念理解误区

1. 主题班会课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主题班会主要存在六方面问题。一是放任自流, 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严重错位。班主任把主题班会课完全抛给学生, 主题班会课的设计、组织和实施全由学生完成, 班主任始终作为旁观者在“观看”主题班会课。二是片面评价, 忽视对学生道德思维的培养。班主任不重视学生道德思维形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不注重引导学生面对矛盾和问题时进行分析和判断, 而是就学生错误的结果进行批评和单向灌输。三是注重表象, 只追求表面上的热闹和展示, 不关注教育的实际效果。学生肤浅地“走走过场”, 当帷幕落下, 一切回到原点。四是缺失共鸣。教师一厢情愿地把成人的道德规范强加给学生, 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事情和分析问题。主题班会课结束后, 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内化道德标准。五是以论代思。实施新课程改革后, 许多教师偏颇地认为热闹的课堂便是优质的课堂, 学生热烈讨论便是以学生为本。这种风气也出现在主题班会课上。无论有没有实效性, 大小问题都要求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 各抒己见。实际上, 学生并没有真正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六是错失良机。班主任既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主题班会课推进班级奋斗目标, 反思班级发展和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典型突发事件, 也不能抓住难得的教育契机,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2. 主题班会课的主要误区

关于主题班会课的误区, 班主任需要厘清四点。一是主题班会课≠联欢会。主题班会课是围绕一个主题实施, 需要达到一定教育效果的教育活动。二是主题班会课≠常规班会课。主题班会课是为了完成主题教育而实施的特殊教育活动, 应充分凸显其教育功能。因此, 班主任在设计主题班会课时, 尤其要关注活动的设计和活动的计划。三是主题班会课≠课堂教学。主题班会课不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其本身有特殊的活动要求。班主任要创新活动形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不能把主题班会课演绎成活动外衣下的文化知识的灌输。四是主题班会课≠表演秀。主题班会课要摈弃那种追求“大场面”和“轰动效应”的设计思路, 回归常态化, 成为简单易行的常态化教育。

主题班会课是班主任主导下的班级教育活动, 是班主任凸显自己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的“观摩课”。班主任要加大对主题班会课的研究力度, 不断提升主题班会课的设计理念和实施能力。

二、进行有效的主题班会课

1. 和谐与统一是有效主题班会课的重要品质

主题班会课应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与统一。例如:“仪式型”的主题班会课应营造庄严、厚重的氛围, “体验型”的主题班会课应创设积极、活跃的氛围, “思考型”的主题班会课应沉浸在安静、平和的氛围中, “欣赏型”的主题班会课应浸润在宁静、松弛的氛围中。我曾观摩过一节主题班会课。班主任设定的主题是给“感动班级的五大人物“颁奖。在这样的场合, 需要神圣、庄严和沉静的气氛。结果加入一个学生表演小品的环节, 笑点不断, 破坏了这节主题班会课应有的气氛, 最后班主任只能草草收场。本来一份厚重的感动变得轻佻。因此, 在设计之初, 班主任要从整体考虑主题班会课的内容、呈现方式和氛围营造等要素。

2. 主题突出是有效主题班会课的基本特征

一节主题班会课是否有效, 主题突出与否是判断的首要标准。只有能把准学生精神脉搏的班主任, 才能为学生选取适合的主题。简言之, 主题的选定是观察——研究——酝酿——确定的过程。

3. 班主任主导是有效主题班会课的基本条件

班主任要意识到自己是学生成长中的精神领袖。无论是对班级的发展方向, 还是对每个学生成长的足迹, 班主任都要明察秋毫, 心知肚明。班主任要努力成为高明的中医, 能“治病于未然”。具体而言, 班主任应立足班级目标, 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设计系统性的主题班会课方案, 树立有效解决突发事件的意识。二是深入思考总体规划, 带领班干部对每节主题班会课的主题和设计进行细致、周密的部署。最终要在主题班会课的关键环节和高潮部分, 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和激发。

4.“无痕教育”是有效主题班会课的实施路径

一节有效的主题班会课不是班主任单向对学生灌输空洞的理念, 而是如“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一般的“无痕教育”, 是师生思想碰撞中的觉醒与感悟。要实现这一点, 班主任要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 要有平等的意识。当班主任想要学生接受某个观点时, 必须要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与关怀。例如在设计一节关于学生追星的主题班会课时, 班主任的设计大致有三步。第一步, 与学生分享自己在学生时代崇拜哪位明星, 感受如何, 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第二步, 回顾明星的成长之路。从明星的故事中认识到成功是汗水和泪水换来的, 从而引导学生关注明星光鲜背后的辛酸。第三步, 探讨明星成为艺术界常青树的原因。从而唤醒学生对卓越人生的追求。这样的巧妙设计, 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教师学会欣赏他人, 进而提高学生热爱艺术、欣赏艺术的品位。

其次, 注重学生的体验。在西方教育界有一句话是这样论述教育的:

Teaching is nothing.Learning is everything.

教什么都不是, 学才是一切。

可见, 让学生亲身体验胜过空洞的清规戒律和苍白的口号说教。

三、班主任应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里有一位优秀教师, 当其他听过他课的教师问他:“你准备这节课花了多长时间?”他回答说:“这节课是我昨晚备的。但也可以说为了备这节课我花了一生的时间。”因此, 班主任要想上好一节主题班会课, 必须具备四种品质。

1. 一份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班主任应从两方面认识“教育”。一是教育不在于改造, 而在于发现。班主任应发现每个学生潜在的才能, 促使其发展。二是教育不在于灌输, 而在于影响。班主任应通过自身的行动和思想, 影响学生, 助其成长。只有把握“教育”的真正内涵, 才能使主题班会课达到应有效果。

2. 一双张弛有度的手

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要“外松内紧”, 学会恰当处理“松”与“紧”的辨证关系。“松”即以轻盈和灵动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并实施教育;“紧”即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 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准确描绘学生思想发展的动态轨迹, 并及时予以指导。

3. 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

班主任要有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平时阅读、上网和看电视时, 要注意关注和积累有关教育的素材, 并进行相关文字和视频资料的积累。此外, 还要做到“用心”。心里要装着主题班会课, 树立问题意识, 善于积极思考。

4. 一个崭新的内心世界

现代教育教学开启了崭新时代, 主题班会课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德育端坐高高神坛的时代已一去不返。班主任必须更新理念, 把主题班会课的品质提高到崭新水平。为此, 班主任可采取四种有效形式。一是把主题班会课与心理学中的团体心理游戏相结合, 让学生在体验中暴露问题, 获得教育。二是把主题班会课与体育运动、艺术活动相结合, 让学生在审美的同时得到心灵的洗礼。三是把主题班会课与科学实验相结合, 以科学实验揭示客观真理, 让学生心悦诚服。四是将网络和多媒体等手段运用于主题班会课的教学中, 通过灵活的表现形式, 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可见, 只有创新才能使主题班会富课有艺术性和创造性,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其在新奇与美妙的体验中塑造自我。

上一篇:电信机房监控方案下一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搭积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