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

2024-04-30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通用9篇)

篇1: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

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这一时期;第三阶段是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七大期间,改革开放至今这一时期。分开三个阶段来分析,每个阶段又可以细致划分到每一次代表大会所处时期,如果需要对于这个问题细致深入地了解,在百度百科当中有很全面的每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召开时间、历史意义的资料,你只需要搜索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可以了解,我这里就不做复制粘贴族了,只分为三个阶段给你概括一下主要的成就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分析,第一阶段是从党的一大到七大期间,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时期;第二阶段是从党的八大到十一大期间,新。第一阶段:1921年,毛泽东等12人代表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历史阶段。北伐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和共产党人帮助孙中山认识到联合革命力量的重要性,进入了以革命的武装进行北伐的新时期,而这次战争中途夭折的教训,使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使农民获得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赢得了抗战胜利。194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政府。第二阶段:建国之初,中国政府成功地在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90%以上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三亿农民分得了约4700万公顷的土地。1953年至1957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达8.9%以上 ;建立起一批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包括飞机和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等。从1957年到1966年,是中国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3倍,国民收入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8%;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几倍乃至十几倍的增长;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30年我党取得了八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6.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7.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

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8.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篇2: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

郑宇

广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生科122 学号:1214100043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因辛亥革命失败而迷茫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他们的斗争开拓了通向胜利的新航道。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切爱国力量深深认识到,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键词:共产党,革命,变化

中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给世界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聪明勤劳的中国人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使中国在很长的时间里走在世界的前列,在天文、数学、农学、药学等诸多领域做出过许多卓越的贡献,尤其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四大发明更是将中国人民的智慧的先进推向了巅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到了18世纪,西方国家开始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巨额财富,使他们很快就成了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国家。相比之下,中国却夜郎自大,闭目塞听,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因而被西方国家远远甩在身后。接着的事情,便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人用大炮与鸦片撬开了中国的大门,接踵而至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等等帝国主义侵略战争,附随着《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不平等条约,一下把中国正做着的春秋大梦给惊醒,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总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土被瓜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所以,首先我们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与仁人志士站了出来,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的陆续发展,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的希望。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但是虽然中华民国成立了,但革命的果实却落到了袁世凯的手中。当时的中国工人与农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面临着战争的恐惧又抵抗着饥饿与寒冷的侵袭,可谓是民不聊生,处于随时亡国的危险之中。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不甘屈服,一次次奋起抗争,却始终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依然处在极端贫困落后的状态之中。

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如果没有共产

国际的迫害,没有党内的排挤。陈独秀也许会是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人之一。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生毫不妥协,坚决地揭露和批判旧制度、旧思想、旧文化和社会种种弊病,代表了社会良心,为后人做出了杰出的表率。陈独秀是党的创始人,从他发起五四运动之后,顺势便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的: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在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的力量逐步壮大,从19世纪的10万人增加到了200万人左右。中国工人阶级是一个新兴的阶级,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一样,一无所有,不占有任何财产,而且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革命最坚决和最彻底。随着中国工人阶级的逐渐壮大与陈独秀等先进人士的正确带领,同时又接收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正确的革命理论指导,然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中国工人运动初步结合,中国共产党便诞生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指明了斗争的道路,也使中国人民的革命斗阵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它表明,中国人民经过挫折与失败,终于找到了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旅程。中国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读史鉴今,我们了解了许多国家由于政党的错误领导而导致的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就我们中国也发生了诸如焚书坑儒、文化大革命等事件。在了解了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及中国人民的状况,又得说说共产党成立之后究竟带给了中国什么,中国有了怎么样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出现了三件大事,第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这场革命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而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这时期,虽然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名族的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和一盘散沙的局面,但人民的生活水平依然不高,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仍然是毁灭性的,落后带给中国的压迫感依旧。虽然说中国共产党完成了第一件大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但是中国依然需要经济的发展,才能使在底下深层的劳动人民得到幸福感,才能让中国真正走向富强之路。

第二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当时,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虽然已经获得胜利,但还没有完全结束。国民党还有许多军队,虎视眈眈。

经济上,新中国接手的是一个千残百孔的烂摊子,百废待兴,全国财经不统一,税收制度还不完善,入不敷出,哄抬物价,通货膨胀的现象十分严重,老百姓们有苦难言。在此期间,中国还发生了许多战略性决策错误,文化大革命、“大跃进”让我们中国“辛辛苦苦数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在长时间的社会**中,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比例关系长期失调,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这期间,按照正常年份百元投资的应增效益推算,国民收入损失达五千亿元。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提高,有些方面甚至有所下降。自七十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当然最后共产党还是粉粹了这场内乱,并且在此期间经济和科技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说长江大桥的建成、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虽然说在某些方面我们还是有所成就的,但是不得不说这是共产党一次极其错误的决策。紧接着,第三件大事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动力。十年文革,对中国的消耗甚大,全党急需进行拨乱反正。因此,1978年12月18日开始,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把全党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会议纠正了当的左倾错误认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以这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决定了今后的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行改革开放。简单的说就是 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全面拨乱反正,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表明了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当时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两大问题,一是人民公社体制的急需改革,二是大多数的农民的温饱问题。因此,中央在安徽指导农民因地制宜,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该经营方式受到一众好评。从1979年到1984年,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7.9%,农民们的收入显著增加,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与此同时,对外开放的步伐也开始迈出从1980年到1986年中共中央陆续划分出经济特区和开发区,中国开始走向世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国民经济水平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国家发展经济和抵御各种风险的物质技术基础大大增强。国家先后启动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1978年,我国的GDP总值为3645亿元,但是到了2012年,中国的GDP总值达到了471564亿元,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在国土上,于1997年7月1日收回了香港,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随后在1999年12月20日也顺利地收回了澳门。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凌辱到此为止,欺凌中国人的日子告终。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也是发展迅猛。1983年,中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问世;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成为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2012年6月27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记录。同年9月25日,“辽宁号”正式加入海军服役,成为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第一艘航空母舰的顺利交接入列,是我军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航空母舰发展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标志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2012年底,全国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48370万人,13075万城乡老年居民按月领取养老金。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提前8年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在良好的社会保护体系的庇护下,人民可以安心工作、学习、娱乐、放松,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的总体健康水平已经超过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这在战火燎天的抗战时期是无法预料到的。而四大件的变化也说明了共产党成立之后,人民的生活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50-70年代,四大件还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是它们伴随着百姓走过了一段能让人开怀大笑,也能使人潸然泪下的历史,而他们一生中的某段人生经历已经和这“四大件”产生了难以割舍的联系,在其头脑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但是到了,80、90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逐渐占据了人们的生活,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中国社会的千家万户,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欣欣向荣的是凭票供应时代的终结。老“四大件”再也不会被人们趋之若鹜,取而代之的是新“四大件”的诞生。黑白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电子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每个家庭的家居生活,它使人们在8小时以外有了更为新鲜的娱乐方式,它使居民们的菜篮子四季长青。没过多久,中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迎合人们的胃口,就像中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大一般,人们的胃口也是越来越大,手机、电脑、汽车、房子接踵而至,改革开放走完了不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才能走完的路。当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被认可度也不断提高。在广大第三世界的国家中,中国被认为是第三世界集团利益的维护者,中国在联合国会议中涉及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时,都是坚决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的。中国离不开联合国,联合国也离不开中国,中国逐渐占据着世界最主要的地位,发展道路逐步成为世界主流。虽然当代中国仍然有创新能力不足等缺点让人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的总体发展趋势是正确的,是最能使我们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是这样的: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在历史的潮流下由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的。我们当然不能说共产党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一环,因为中国仍然处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能力的阶段,世界的进步依然主要靠的是西方国家的发展,但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确实是在这股历史潮流下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新义,马玉涛主编;郑珍平,张国华副主编.1921-2011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历程

初级阶段.2011

2.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篇3:中国电子商务的浮华喧嚣之后

数据显示, 2012年, 中国的网络零售总额达到1.3万亿元, 占据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7%, 相当于全国连锁百强的年销售总和, 电子商务已然成为现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的诸多领域。在让消费者买到便宜货的同时, 电子商务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 正影响着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问题之一, 假冒伪劣产品泛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电子商务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在市场快速成长的同时, 网购行业秩序显得混乱芜杂。有的电子商务网站仅仅提供交易平台, 对交易行为缺乏必要的约束, 一些假冒伪劣产品趁机泛滥, 从而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商业环境, 不利于中国企业的品牌培育和产业转型升级。

相较于实体交易, 电子商务具备流程透明、过程在线的特点, 似应由工商部门牵头, 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网店的监督和管理。在网络上建立全网的, 可以协调工商和新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卫生监督等执法机构, 统一协调、调度、监督网上执法行为, 各地线下执法机构予以配合, 以保证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

问题之二, 无票、非税销售亟待规范。调查显示, 网络购物开票金额仅占30%, 其余70%未缴纳任何税、费, 客观上造成了网络零售与实体零售的不公平竞争, 偷税漏税现象较为普遍。当前, 我国电子商务年交易量的90%是以C2C的形式从事B2C的交易, 大量的交易游离于现有法律监管之外。

4月1日起, 国家税务总局《网络发票管理办法》开始实行, 电子发票在全国的推广速度有望加快, 或将有助于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监管、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电商发展到眼下这个规模, 既应该适当纳税, 又需要适度把控, 对于零售和商业领域进行减税, 应当也是一个重点。倘若把流转和零售行业的税率大幅度降低, 那么目前实体门店遇到的衰落局面就可能改变, 社会销售和内需就会有效提高。

其三, 外资“火中取栗”需加防范。电商企业依托境外资本筹备境外上市渐成趋势, 而合作的形式绝大部分是境外资本通过协议控制模式来参与国内电商业务。这种模式会导致电商行业出现“业务经营在国内、投资上市在境外”的现象, 对行业发展产生隐患, 导致电商行业出现投资效率低、盈利能力差、恶性竞争等问题。而线上市场的无序状态亦会波及线下, 影响国民经济的健

据悉, 针对VIE模式的监管规定商务部、证监会尚在研究制定之中。望能不失时机, 尽快出台, 以切实完善外资准入监管, 将协议控制模式纳入监管部门的监管视野和管理范畴。

篇4:数学“笔试之后”的改革尝试

一、讨论

学生交卷后,即笔试刚结束,学生最想知道自己做得是否正确,特别是一些稍难的题目和一些自己拿不准是否做对的题目,都急于跟同学交流,对一对答案。因此,试卷收上来之后,可留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他们去讨论、争议,各抒己见,从争议中发现自己的对错。这样讨论的结果会使他们铭记于心,同时也符合《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交流探讨的要求。

二、评析

学生讨论之后,对一些有争议的题目,最想听听老师的意见,这时,教师可趁热打铁,将一些共性问题及一些题目的独特解法进行评析。这时的评析针对性强,学生对这些题目印象深刻,注意力会特别集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评析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在十分钟左右。

三、阅卷

1.面批。

测试之后应尽早批改,批改时可以选择部分学生的试卷,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面批。允许学生围观,这样可以边改边议,边议边评,不但能够弥补集体评析不能具体到个人的不足,而且还能起到个别辅导的作用。师生关系也得到了和谐的发展。但对成绩较差学生的面批,应选择单独进行,这样不仅能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同时也便于个别辅导。

2、结果的呈现形式。

结果的呈现形式,应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即(1)分数+点评(点评主要指出这一段时间内或这一张试卷反映该生的成绩或问题)。如甲、乙两个学生都考了96分,教师在甲试卷上的评语为:“你进步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老师真为你高兴!”给乙同学的评语为:“老师等待你改掉粗心的毛病已经好久了!”2)分数+旁注(旁注就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独特新颖的解法时,教师由衷地赞叹)。如“你的解法真简便!”“你真聪明,这种解法全班只有你一人!”对考试在60分左右的学生,均可采用以上两种形式。(3)对于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只写评语,不评分,允许他们重考。如“这一成绩可能与你的目标还有些距离,不过不要紧,继续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行!可不可以再试一次(重考)?”

如今在试卷上加写点评、旁注和评语已成为我们教师阅卷的共识,同时,学生家长也最爱看教师的评语。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1)定性的评语有书面的也有口头的,面批的就采用口头形式,不再有书面语。(2)每次点评和旁注只给予确实有需要的学生(因为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但每学期每生至少有一次。(3)采用不完全公开成绩的处理方式,即每次公布对优秀学生和有进步学生的评语。

四、反思

试卷发到学生手中后,要求学生不能只看分数,还要看看教师的评语,更要分析、思考错误的原因,今后该怎么办,并将这些写在错题的旁边。如前面所述的甲生写到:“这个分数我比较满意,失去的4分是我不爱动脑筋造成的。今后我要多动脑,勤思考。”乙生写到:“我真粗心,将‘无盖的长方体’当成‘有盖的’来计算了。今后我一定要更加细心,认真审题。”学生经历这样的反思过程,就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调整学习方法,不断完善自我,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矫正

反思之后,让学生自己矫正,先将做错的题目记下来,并注明错误的原因,然后订正。在此基础上对自己做错的题目进行自改和自练,然后再找两题(与做错的题目相同或相似)或和同桌合作,互相出题进行练习。这样的矫正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积极的,不仅改变了以往反复练习的形式,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练习重点,还促进每个学生想学、想练。

经过两年多的改革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激励作用。

这个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不再害怕、厌恶考试,变“要我考”为“我要考”。

2.诊断作用。

如同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及时诊断出病因,不仅能对症下药,而且能减轻病人的痛苦。这个过程能在第一时间内,诊断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症结所在。因此,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应反思学习过程,查找不足,真正起到“双赢”的作用。

3.协调作用。

篇5:中国DVD:成功突围之后

中国DVD:成功突围之后

中国DVD在经历了重重打击之后,依然占据高达86%的`市场占有率,这个成功无论是从后续发展还是经验积累上,都将在DVD历史上留下一笔.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个过程对于国内家电业具有特别的借鉴意义.但是,在一个核心技术为国外品牌所掌控的产业,几乎所有人仍然心存疑问:眼前的辉煌究竟是霎那间的回光返照还是黎明的第一道曙光?

作 者:王胜利  作者单位: 刊 名:新经济 英文刊名:NEW ECONOMY 年,卷(期): “”(2) 分类号: 关键词: 

篇6: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

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使得队伍素质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和壮大。并且八年艰苦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出身与农民以及其他小资产阶级,饱受战争摧残的全国人民各阶层的期待和平、反对战争情绪高涨,而且这时蒋介石却发动了违反民意,不得民心的全国内战,然而他们却不具备取得全国内战胜利的优势条件。

国民党统治集团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其根本目标是使战后的中国回复到战前的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由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存在和发展,是它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障碍。还在抗战的中期,后期,蒋介石就开始采取避战,观战,以使得保存实力,准备发动反共内战的方针[1 ]。况且国民党政府独裁统治和政府官员贪污成风,腐败严重,国民党党内高层人士投机倒把,捞取钱财。这些恶劣的党内风气,使得国民党迅速失民心,且违背了全国人民对国家和平统一的迫切愿望。

由于国民党是以派系政治体系为主体,党派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组织团队。在国民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向来纪律松懈,成分复杂,组织涣散。各个军阀、官僚等地方势力和军事势力充赛其中军事上有蒋、冯、阎、桂四系,政治上则有蒋、胡、汪三大巨头。经过多年混乱的军事政治较量。蒋介石霸占了整个军事政治格局,但是各个派系,军阀间的明争暗斗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以各种形式与蒋介石政府政权抗衡。派系斗争的纷争互斗,是国民党日后失败的毒瘤,毁灭了国民党为其政权统一所有的变革努力和措施,使得国民党丧失了一些组织,调配支配政府机构的能力,这种反复的派系斗争在国民党的体系中普遍存在,并且伴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始终,这必将成为导致国民党政权失败的致命伤。

蒋介石政府为了自己的专制独裁统治地位,准备发动不得民心的内战,而发动内战所需的军费,国民党政府就开始了对人民群众的剥削,开始征用大量的平民军力,还发行大量纸币,导致了通货膨胀,社会生产业全面瘫痪,且当时国民党内的部分士官已经对无道的蒋政府感到无望,军心开始动摇,当然,全国的和平统一才是他们的愿望。

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2]。后来又召开了为全国和平统一的政治协商会议。尽管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最大的努力,也未能蒋介石独霸中国的野心。1946年6月底,国民党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由,发起了全国性的内

第1页

共4页

战。

内战发起后,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密切联合群众,他们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建立了以党为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采取一切可以吸取的力量,包括地方组织,人民群众,但是在内战初期人民军队基本上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想以自卫战争来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战局的发展,是国民党短期消灭共产党的野心破灭,他们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控制下,难以逃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提出“打到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得到了全国爱国人士的高度响应。这时,不仅群众百姓要打老蒋,就连上层阶级,中产阶级也不愿为蒋介石效力,国民党军队军心动摇,他们中的有些爱国人士也开始了与共产党的积极配合,他们都对蒋介石的独裁政策进行着抵抗,很多国民党士官开始了反蒋大潮,都要推翻蒋家王朝的独裁统治。

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同时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实现了平均地权的理想。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大部分农民分得了土地,且翻身做了自己的主人,废除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提高。从根本上摧毁了几千年的中国封建制度的根基。经过土地改革,分得土地的农民认识到自己的权益来之不易,认识到了自己权益的重要性,从此农民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资产地,要团结起来,打到一切想要剥夺自己土地的老蒋。这就又为共产党打败国民党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当时,国民党内部的爱国人士与共产党合作,学生的游行示威运动,都为推翻蒋介石的独裁政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与信心。在国民党统治区,各个阶层的暴动运动层起不穷,以学生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的迅速发展,是配合解放军战争的主要后援力量。学生运动是整个反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运动的崛起高涨,将毋庸置疑的带动了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相比共产党的人心向背,仅仅形式上统一的国民党并没有过内在真正统一,南京政权缺乏统一的政治基础。各个新旧军阀都参加了国民党,国民党内战不断,军阀混乱,地方割据势力始终作为一支强大的力量存在,使南京政权的统治受到严重的威胁,党内各人士的独裁思想,不团结,不统一,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勾心斗角,都在争夺属于自己的地盘,都在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进行着拼搏,妄图着自己势力的宏伟蓝图,造成了国民党政府的内在瓦解。

南京政府缺乏统治基础。1927年后是去了工农阶层的支持。南京政府本应该通过实行民主政策来整合地方力量,但实际上各个地方势力却被施行削弱和消灭。近代中国,无论是官僚阶级还是民主资产阶级大多数都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封建性和投机性。官僚资本主义凭借其势力采用经济强制进行独占,形成了不仅仅是建立在生产的基础上,而主要是在商业和经济上的垄断体系,它们没有基础产业作为基础后盾。道路国民党后期,各个官僚资本主义的投机性更加严重,而那些势力弱小的民族资本迫于通货膨胀和官僚资本主义侵犯的压力也日趋严重。导致的结果使整个社会没有了生产力,都去进行那个投机倒把的勾当,整个国民经济一片萧条混乱,甚至于崩溃。这种荒唐的官僚资产阶级为南京政府的最终溃败埋下了伏笔。整个国民封建制度下贪污腐败成风,而且那些官僚资本主义应用手中的特权去经商捞取钱财。一个贪污腐败成风的政权,其贪赃枉

第2页

共4页

法,腐败的政绩,必将是国民党为定存在的蛀虫。国民党既不能实现向现代适合中国国情的转变,又丧失了革命党成功的基础保障,其内部住址结构涣散,整治无内部制衡与外在监督的情形下,逐步走向没落。表现为贪污腐败、阻止涣散、各党派明争暗斗。国民党政权腐败的政治根源来自:清政府余党向旧军阀的势力投降,是党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丧失了革命斗志与提高。国民党背弃了三民主义原则,丧失了避免腐败的思想基础。国民党的政治结构体系有严重弊端,使其缺乏有序的制衡机制,各阶层基础阻止涣散。国民党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官僚阶级、帝国主义的利益,他违背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政策,长期与人民为敌进行着反共内战来保住自己的独裁政府。

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是他们外交政策的失败,他们投靠了当时势力强大的美国,妄图从美国得到强有力的后援。虽然国民党的反动方针的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但是美国在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实力日趋壮大的时候,他们变动摇了帮助国民党的念头,不愿与斗志顽强的中国共产党为敌,避免使他们陷入中国的泥潭难以自拔。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后来追述说:中国“不是任何近代的西方军队所能征服的”,想以武力把美国生活方式强加给中国“是愚蠢的”。后来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回顾当时的情况时说过:对中国进行军事干涉,这“从理论上看来,以及回顾起来,虽然都令人神往,却是完全行不通的”[3]。国民党认为美国是一个强大民主国家,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将,却忘了美国是一个民主自由,唯利是图的国家,美国也曾考虑给予国民党军事帮助,但是又担心使自己陷入中国这个泥潭不能自拔。而在内战中,苏俄政府千方百计地支持着中国共产党的及时需求,美国不仅断绝了对于中华民国的援助,还提出来反对国民党的反共行为,支持共产党对中国的统治政权。甚至美国政府还和共产党建立了反内战联盟政府。蒋介石政府的众叛亲离是其野心的最终报应。蒋家王朝终将走向灭亡,属于他的只有全国人民的谩骂与唾弃。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至此,南京国民党政权彻底覆灭,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被人民赶出了中国大陆,逃往台湾省。

国民党政权的失败告诉我们,一切阻挡历史发展河流趋势的恶势力都将会被打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只有顺应了人民群众对和平建国的意愿,保障了工农阶层的权益,使得人民翻身做主人,才是正道。

[1] 沙建孙 马敏 张建国等,中国近代史纲要(2010年修订版)。出版地: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年:2010年。169页

[2] 沙建孙 马敏 张建国等,中国近代史纲要(2010年修订版)。出版地: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年:2010年。171页

第3页

共4页

[3] 沙建孙 马敏 张建国等,中国近代史纲要(2010年修订版)。出版地: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年:2010年。170页

第4页

篇7: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

解读07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拐点之后的喜与忧

国家环境保护部前不久发布了<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一组数据引人注目:2007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6年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6年下降4.66%.

作 者:顾瑞珍 于春生 作者单位:刊 名:资源与人居环境英文刊名:RESOURLES INHABITANT AND ENVIVANMENT年,卷(期):2008“”(15)分类号:关键词:

篇8: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

1 对传统历史教学的扬弃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在形式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人文学科,而且是一门思辩性很强的学科,强调对内容繁杂的历史事件做思辩性考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用“填鸭”式的满堂灌,因为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对提高学生的考试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只会将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定成一个模式,就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死读书的学生。时至今日,我们需要的是有能力和高素质的人才,是能够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所以必须变革传统高中历史的教学模式。

2 采用的方法

新课改之后,就必须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即问题授课方式,结合高中历史标题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

2.1 问题授课方式

在这种授课方式下,教师成为问题的点拨者和研究的指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第六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前言提出的三个问题,经过自己阅读、思考得出结论;也可以让学生扮演雅典城邦的执政官的角色来设计民主方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中外政治制度,得出雅典民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这种教师点拨、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和发掘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历史感。

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教师在授课之初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讲授第一课“封邦建国”一课时,我设计了四个层次递进的问题:1.封邦建国的条件是什么?2.分封的对象有哪些?3.分封形成了怎样的等级结构?4.西周封国和商朝封国有什么不同?学生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搞清楚了,自然就对“封邦建国”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通过老师这样的层层设问,学生也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当然,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形式不只是问题教学法,还有讨论法、讲述法、情境重现法、辩论会法等等。历史教师应根据课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笔者尝试过很多的方法,让学生撰写小论文就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比如,在完成第三课的教学后,发给学生柳宗元的《封建论》全文,让学生在研读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的认识,写一篇《论封建》的论文,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其他的教学手段还有播放历史纪实片、考古专题片、评点历史影视剧等,都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2.2 模块化教学方式

高中历史教学可以采取职业教育中的模块化教学法,将这种教学法移植到历史教学中来。所谓模块化教学法(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一出台就在许多国家,特别在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转向“市场”,我国的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该教学模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经济性的特点,越来越受教育理论工作者及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关注。作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我认为我们可以借签这种教学方法,在历史课上使用。因为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我们所使用的新教材也是按专题编写的。

如在我们讲授一堂高中历史课时,根据专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来讲授:

(1)划分小组。小组人数以3—6人为宜,推选组长。组与组之间大体上要平衡,控制小组成员的变量很多,如学习者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方式等。

(2)确定内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完成一项或几项具体的任务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从任务中引出教学目标,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一项好的任务是完成教学目的的关键,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融入任务中,使任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3)布置任务。确定要完成的任务后,教师要向学生具体详细地讲清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认清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后,如果觉得对此力所能及,便自然愿意去完成。

(4)学生实施。向学生讲明要做什么后,教学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师,教学的指挥、调度仍掌握在教师手中,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指导学生想办法、找出路,特别是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这一阶段,教师是“指导者”、学习伙伴、“导航者”的身份较为明显,学生在亲切友好、和谐平等的气氛中进行知识的学习。

(5)评价结果。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要进行讨论、总结、评比,使教材内容得到进一步地强化。各小组学生代表要依次对完成的任务发表见解,其他小组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由老师或小组负责人进行总结,最后由老师评价。评价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等,注意多褒奖,少贬低,以激发学生进行下一轮学习的兴趣。

3 开展课外教学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很强调课堂教学,对课外教学则很少关注,仅仅只是偶尔让学生去参观名胜古迹,次数非常的少,甚至有的学校从来就没有组织学生去参观过。

所以,除课堂教学要改革外,开展历史课外活动、历史研究性学习也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很多学校没有条件把学生带进历史博物馆和历史遗址,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但完全可以在学校内开展一些活动来模拟历史,可以通过表演历史小戏剧,再现历史场景。

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查找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详细信息,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开展一些感兴趣的自主研究;其次,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一些社会调查,或者做一些开放性的历史作业。

篇9:“保八”之后的金融改革路径

于学军博士,江苏银监局局长。2009年9月,在“保八”基本成定局的情势下,著作颇丰的他又出版了《全球视角:中国宏观经济解析》一书,为包括金融改革在内的下一步经济政策建言献策。“这是一个有责任心、有远见的学者经过深思之后贡献的又一政策建议。”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维安如是评价。其实早在2008年暮春全球性金融危机酝酿爆发之前,于学军就发表了《宏观调控政策效用显现准确把握调控力度改善调控方式至关重要》,被经济学家向松祚誉为“及早预见到美元贬值即将见底、人民币升值或可暂告一段落,并力主改变宏观调控政策方向”。10月中旬,面对《董事会》记者的专访,他再次明确提出“保八”之后的应对之策。

现在更要居安思危

《董事会》:2009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67万亿元,同比多增5.19万亿元,江苏这方面的情况怎样?

于学军: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各项经济指标都是名列前茅。广东是绝对第一,接下来是山东和江苏;而江苏除了GDP以外,大部分指标都在山东前面。我们的贷款第一季度增量非常大,占了全国差不多1/8的比例。前9个月,江苏信贷投放8769亿元,仍在国内排第二位(仅次于广东)。实际上,最近两个月贷款增加不是很猛,政策开始有所控制。这些信贷投放,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占了很大比重,这是今年信贷投放的主要特点。总体而言,由于江苏经济基础比较好,政府相对理性并且控制能力比较强,这一部分贷款风险可控。不过,在当前大干快上的一片热潮中,我们仍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绝不能放弃基本的调控与监管要求,而应预防潜在的风险。

《董事会》:您的意思是,面对现在稍好的形势更要居安思危?

于学军:从1—9月的数据看,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了。然而初春乍暖还寒,真正转暖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

我国经济连续近六年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持续高增长的外贸出口;外贸出口不仅体现为本身在外需拉动上的作用,还影响到固定资产投资等形成的国内需求,一外一里,一明一暗,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因此,外贸形势何时见底回升已成为我国经济形势能否好转的一个关键变量。尽管9月外贸出口环比增长了11.8%,但如果外贸形势得不到彻底好转,仍会影响到固定资产投资,可能造成整个经济运行捉襟见肘、难以为继,中国经济增长彻底摆脱困局仍面临难度。

从全球视野分析,眼下我们还面临着一种威胁或危险,即2.27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确实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只要美元巨幅贬值,就意味着中国人用辛勤劳动换来的血汗钱将付之东流,预计此类情况迟早会发生。

对中国来说,“后金融危机”时期我们将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仍恢复到危机爆发前那样一种经济增长状况,即美国照常负债消费,中国依旧生产大量消费产品以换取美元纸钞,那就意味着中国的巨额外储将继续增加,同时在国内释放出更多等值的人民币流动性。这种情况对于中国经济运行来说危若累卵,无论哪个环节破裂,都将造成巨大的影响和损失。因此,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已越来越不平衡,并难以为继。另外一种情况刚刚提到过,如果外贸出口受阻,引进外资下降,外储增长停滞,按照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必然会出现产能过剩、经济增长困难等问题。因此,从长计议,我们从现在起就需要积极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发展方式。

《董事会》:眼下,政府大手笔的公共性投入、银行天量信贷的接连出现,似乎并未换来民间私人投资的兴起,这样的“一头热”会否导致经济结构进一步扭曲,出现难以收拾的资产泡沫?

于学军:我们目前的做法是政府出面大规模地组织投资活动,以拉动经济增长;好在我国储蓄率高并且社会流动性充裕,为我们提供了这种操作的资源和条件。但这同时将会带来系列问题:一是这种投入的资源必定有限,若外围市场环境短期内难有好转,外贸出口持续不畅,那么长期投资的难度必然加大;二是这种投入许多似乎是硬性做出的,难以全部有机地融入到整体经济发展中去,又由各级政府的平台公司运作,低效、浪费在所难免;三是大规模的政府投入,集中和占用了更多的经济资源,必然会产生所谓的“挤出效应”。因此,从长远看,可能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会出现财政的债务负担过重、银行的不良资产大量增加等问题,并且可能面临投资项目无以为继、通货膨胀卷土重来的局面,给经济长期均衡增长带来负面冲击。政府投资应适可而止,不是越大越好。

“保八”后的应对之策

《董事会》:今年看来增长“保八”无虞,那么“保八”之后的明后年如何抵御可能的经济滑坡风险?

于学军 :我认为,应当以防御性策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政策着眼点是建立促进内需的长效机制和确保经济体系的内外均衡。这包括六个方面:冷静分析国际市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科学确定经济增长目标 ;制定人民币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汇率制度,并确保人民币真实市场汇率水平的大体均衡;制定长期稳定的房地产市场政策,切不可短期化和功利化;进行深彻改革,有效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行利率自由化,建立市场化金融体系;谨防信用风险和通货膨胀重现,避免投资遭受巨额经济损失。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7年美、日、德、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一般均在60%以上,美国逾82%,而中国只有46.6%。这表明中国每年创造的社会财富有一半以上并未分配到个人手中,而是由政府、垄断机构等集中和消耗掉了。这就是中国启动内需的困难所在。表面的收入分配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全社会的经济管理制度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深彻改革,打破行政控制和垄断的权力结构,坚持市场化取向,实现“去行政化”。今后进一步深化改革需要重点突破两个堡垒:一是打破行政或行业的垄断行为,主要体现在国有体制下对石油、电力、交运、通讯、金融、文化等行业的垄断经营;二是进一步放开要素市场的价格管制。

《董事会》: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系在偏低的6.83:1的水平,您指的汇率均衡是否可理解为应大幅度对美元升值?

于学军: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经验是:一国货币的名义汇率水平不可长期背离其真实的市场汇率水平,否则必然造成本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结构扭曲,长此下去必然生乱。金融海啸的突然爆发,使得人民币近年来首次出现了市场均衡汇率,对我们很有利。

然而随着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行,美元开始重新泛滥,一旦再次跌入贬值通道,人民币将面临升值压力,这种棘手的情况下应如何应对?我的建议是:即使中国仍面临出口困难,即使经济增长的压力暂时不减,中国仍要敢于将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以保持市场均衡汇率水平,并适当脱离美元而更多参照欧元等其他所谓的“一篮子”货币。外贸出口的困难,可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办法予以解决,但也要适度。这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长期实行,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外贸出口并延续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有效发展,另一方面又可避免国际热钱大量流入中国从而造成国内资产形成严重泡沫。

《董事会》:促进内需的机制方面,利率自由化是关键的一步,但人们印象中这一块似乎说得多做得少。

于学军: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提的早却行动慢,说得多却做得少,现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银行等金融机构至今仍然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而社会资金又由其完全垄断,其价格又未实行市场化,资金市场便无法出清,制造出计划经济才有的紧缺现象,造成我国金融业发展过度与不足并存的局面,过度的是大城市、大企业、大客户、股市、楼市,不足的是中小企业、县域、“三农”服务等。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标志,是银行业存款利率的自由化。具体实施起来也并不复杂,可以确定一个粗略的时间表,大致实行三年走三步:第一年规定银行存款利率可以最高上浮20%—30%,第二年则提高到上浮50%—60%,第三年实现完全放开;而同期贷款利率的浮动应更宽松一些,甚至可以一步到位完全放开。

长期以来我们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上总是瞻前顾后、谨小慎微,显得信心不足、举棋不定。但此事可能并不是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的,因为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可以做到,为何唯独我们不能呢?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做了较好的准备,改革条件基本成熟,现在该到了勇敢突破的时候了。如果利率改革迟迟不能启动,那么建立市场化金融体系终将难以完成,甚至是一句空话。

《董事会》: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呼声很高,江苏银行业如何化解这一难题?

于学军:中央、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银监系统从去年到今年也想了很多办法,多管齐下、全力以赴。目前看这方面的工作开展效果很明显,中小企业贷款难已经从最困难的低谷走出来,正朝着向好的方向发展。

我们去年经过大半年的调研,出台了一个指导意见,基本上把银监会关于建立小企业信贷的“六项机制”和江苏省里的好经验、好办法都体现出来了。今年又要求每家银行建立一个独立的中小企业信贷事业部,条线专门分开,目前大部分银行已实行。像招商银行设在苏州的企业小贷中心,已在江苏全省设了37个网点,投放约16亿元贷款,全年希望投放30亿—50亿;江苏建行在实践中搞了一套小贷模型;其他银行的信贷在转向中小企业过程中,也都有一些好的做法。我们还专门创设了一个机制,出台银行服务中小企业考核办法,对商业银行进行指标考评、定期通报,今年有1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受到奖励。最近,我们还与省中小企业局合作,开辟专网,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沟通配对的问题。在方方面面的努力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明显的好转。

《董事会》:众所周知,江苏的农村金融颇有特色,后危机时期,“三农”服务方面有何创新举措?

于学军:在“三农”服务方面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基本可归结为不断培育涉农中小金融机构发展,鼓励跨域良性竞争,构建多层次涉农服务体系。我感觉,中国农村金融难题可能在江苏率先得到破解。

近几年,江苏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正向着整体做大做强的方向发展,目前有30多家农商行和农合行,整体规模在全国领先,很有竞争力。

南北对接、组团式、全覆盖是江苏的一个特色做法。例如,我们引导苏南的8家农商行组团到宿迁和淮安设立异地支行,每家农商行在县一级设立1家支行,并在其他重点乡镇一级设立5—6家网点,以打破当地金融机构独家经营的格局。这样县域至少有两个市场竞争主体;几家一块来,县域一次性地全覆盖。苏南农商行给苏北带来了资金、管理、技术、理念,解决了市场竞争主体不足的问题,估计再有半年,宿迁和淮安就可以显现出效果,下一步我们准备解决盐城和连云港。

在涉农金融服务层次上,现在相对落后的地区以农信机构为主,加上农行、邮政储蓄银行、农发行、江苏银行等,多类型机构共同做这块业务,农村金融市场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举措实施后可以预计,“三农”金融服务肯定会改善,利率会有所下降。

法人治理环境尚待改善

《董事会》:金融业放松管制意味着银行现有的治理、经营水平必须进一步提高,以适应可能的新环境。正如刘明康主席所言,“现在是银行业完善公司治理的最好时机”,您对此有何理解?

于学军:法人治理在中国很多时候就是政府和企业的关系问题,这一点我是非常有体会的。

在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仍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客观上银行、国有企业是政府的,政府对其管理不是从银行、企业的理念出发,按利润、价值最大化来安排,而更多时候是将其行政化,例如高管聘用仍按照干部统一安排,没有竞争意识。因此,我觉得,在中国法人治理最大的问题正来自这个方面。

我在深圳工作过18年,任职时处理过深圳发展银行、平安银行,还有深圳市国际投资公司重组改制事宜。这三家机构原来都在市政府手里,面对开放的市场,面对香港的信息和理念冲击,深圳市政府千方百计要把它们卖出去。像深发展,最初准备卖给中信,当时市里很多老领导反对,那届市领导不敢拍板,五六年后卖给新桥时反对的人少了。这是因为政府高层逐渐形成了共识,把其中的问题认识清楚了。卖掉后,体制变了,法人结构变了,治理结构改变了,很多法人治理中的东西自然就改变了。

这个问题解决后,还会面临银行的内部治理问题,例如董事会成员的搭配怎样科学合理有效,董事会下面又有高管层,这是一系列的动态问题,且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状况,只要能达到合理、和谐、发展就可以。

银监会成立这么些年,对法人治理的要求,包括对银行高管人员的资格审查、素质要求其实有很大进步。在江苏,我们对法人机构的监管甚至管到董事,董事每年都要述职,包括每年开了多少会,每次发言的内容,这些我们都要管。一年下来考核,如果有点不够格,这个董事就要换人,在这方面监管部门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总体看,江苏银行业的治理正在进步和完善的过程中。

《董事会》:作为工业强省、信贷大省,江苏这几年金融业的发展和治理对其他地方有何借鉴?

于学军:现在是江苏金融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我觉得江苏金融最大的特点在两个方面。一是江苏农信机构在全国确实是好的,尤其是苏南的农商行,法人治理、管理水平还有发展规模都不错。南北对接、县域覆盖、跨省设点最有特色,且有文章可做。倘若再推行一年时间,这些机构发展得更强更大,进而再有几家上市,就更不得了。二是江苏银行、南京银行、长江商业银行这三家城商行变化也很大。江苏银行在成立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稳健发展,目前正在增加资本金,股权结构也有所改变,正积极准备上市。连同已经上市的南京银行,两家银行还有一个变化是异地拓展,年底江苏银行将在72县实现全覆盖。

此外,我们大幅度、大规模地引进了包括菲律宾首都银行(第一家外资法人机构)在内的一些中外资银行机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近几年进步也很大。

上一篇:北镇演讲稿下一篇:旗委办第一副主任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