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

2022-09-09

第一篇: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

中国承诺对美进一步开放金融服务业

【财新网】(特派华盛顿记者 章涛)在10日结束的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上,中国在金融服务业领域承诺做出一系列开放,包括承诺允许美国和其他在中国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在中国销售共同基金、作为共同基金管理人,以及作为未来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交易的保证金银行。

中国还承诺推进美国和其他外国保险公司在中国销售强制第三方车辆责任险,以及在提高QFII配额上问题上取得进展。中国的QFII配额在2010年已上升了25%,达到210亿美元。 除此之外,中国还表示将继续推动利率市场化方面的改革。“中国承诺推进利率的市场决定机制以更好地为风险定价并更有效地配置资源,”美方在发布的经济对话成果清单中说。 在美方成果清单中,美方称中国目前正在推进关于允许外资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承销公司债的业务。4月时中国监管机构已经开放了一周的窗口期以供新的机构提交申请,其中包括美国和其他国家的银行。

美国把要求中国向美进一步开放金融服务业市场作为一个主要议题,美方一位高级官员在S&ED开始前向财新记者表示会在对话中重点谈及该问题。会后,由美国银行家协会和其他金融机构共同组建的“合作中国”机构对于此次中方的承诺表示欢迎。

而在中国在金融领域取得的具体成果包括:美国除了重申对政府支持企业实施强有力监督外,明确承诺确保房利美和房地美具有足够资本履行目前或未来的各种担保责任和所有债务责任,且在改革过程中征求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根据美国财政部4月29日公布的数据,中国持有美国的机构债截至2010年6月30日为3600亿美元,较09年下降20%。美国在年初提出将改革房地美和房利美这样的政府支持企业,而改革引起了中国对其投资安全的担忧。

美方还表示欢迎外国投资于包括金融业的各部门,并继续承诺为中资银行、证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所有申请提供再类似情况下与其他外资金融机构相同的审慎监管标准待遇,且认可中方在综合并表监管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

此外,美国表示支持中方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以及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努力。

此次S&ED中金融监管合作也是双方重点谈及的议题,双方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办法,加强对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继续加大薪酬政策改革,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督。两国银行监管机构统一继续通过特定书面请求和监管会议形式共享监管信息,保险业监管部门也将就国际保险监管改革加强交流。

第二篇:论如何推进进一步改革开放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我们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许多矛盾与问题,“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在这个时期中,“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要使“机遇大于挑战”,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当今世界金融危机,在改革开放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这不仅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更将为13亿中国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关键词:深化改革开放,金融危机,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78年,一个让人无法忘却的岁月!这一年,伟大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在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严峻历史关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最高层,共同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和广东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1988年4月13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关于建立海南省经济特区的决议,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

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到1983年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仅仅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国家政体有了质的飞跃。

从此,它就决定了我们不在贫困落后。你看,从84年到90年的中国,一个个政策理论付诸于实际,一批批的经济特区被却定。 中国的经济,在这时,开始腾飞。 要想蹦得很高,就要先蹲下来,蓄势待发。 翱翔飞得很远,就要经历一次次磨难。

中国,这个响亮的名字,在近代史长长的画卷中,画上了沉重的一笔。正是这些让人不堪回首的历史,让我们更应该奋起。改革开放,给了我们这个契机。

1992年,1月至2月,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视察了深圳、珠海、上海各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讲话。即"南巡讲话"。小平同志南巡之后,中国改变了过去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提法正式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改革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 1993年分税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目标。1994年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医疗、住房市场化改革施行。1995年“两个根本性转变” 目标。一直到1997年 “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999年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不论是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2002年 “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还是2003年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提出。2004年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国九条”颁布,保护私有财产入宪,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都无不透露出党和国家的正确指导方针。2005年农业税条例废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决定。2007年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这些都在说明改革开放正在不断深入,新变化正在发生。

一切的一切都在验证党和国家关于改革开放的正确性。

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整整经历了30个年头。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单元”,改革开放30年正为世界关注。在全球经济的低潮之中,人们争相评论“中国模式”,探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并用新的眼光打量这不同寻常的30年。

1978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当时,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已经在英国出生,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步入第二个“黄金时代”后,正掀起新科技革命的浪潮,韩国、新加坡基本实现了经济起飞,而中国依然在贫困落后中徘徊。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如果不发展经济,如果不改善人民生活,如果不奋起直追,只能是死路一条。在当代中国命运攸关的关键时刻,改革开放既是摆脱我们党和国家当时所处的严重困境,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摆脱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实现从困境中重新奋起的唯一选择,又是赶上新一轮科技浪潮,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汇入世界文明潮流的必然选择。 我国正处于发展的新时期。一方面,我们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许多矛盾与问题,“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在这个时期中,“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要使“机遇大于挑战”,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的发展阶段,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 在我国改革发展的新的关键时期,中央明确指出,“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离不开改革开放。

中国已经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未来五年的努力方向。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坚决贯彻中央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抓住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在全方位扩大开放和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形成和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更好地推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开创性、坚韧性、操作性的有机统一,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新突破;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坚持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坚持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十一五”是上海进一步保持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人群之间因经济状况进一步分化导致社会进一步失衡可能的矛盾凸现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结构快速调整,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一五”期间,一方面社会力量逐渐发展、社会意识逐渐抬头、市民社会逐步成型,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另一方面,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逐渐到位,加速推进建设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总体趋势,吻合了社会对公共服务供给增加以及参与治理社会的要求。

可见,“十一五”期间,上海需要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把改革的重点放到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社会事业发展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科技创新体制和人力资源发展体制以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体制建设上来。

具体来说,一要继续实行开放促进改革战略,着力增强上海总体制度竞争力。要大力向国际开放,引入国际先进经验打造国际大都市体制、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以及社会事业发展体制,提高上海的制度魅力;要大力向国内开放,构建市场开放度高、“三资”(国资、民资、外资)一视同仁、公共服务健全的发展环境,提高上海体制活力;要大力推进浦东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推广浦东先试先行的经验,提高上海的体制实力。二要继续实行系统推进改革战略,着眼增进上海体制系统效能。要以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体制为目标,重点突破,主动推进改革;要以协调配套为抓手,大力实施综合改革,有效推进改革;要以人本精神为核心,不断释放体制效应,稳步推进改革。三要继续实行发展导向改革战略,着实增高上海发展体制效率。要突破发展瓶颈,排除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为发展提供“快速通道”;提供发展动力,充分释放发展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发展提供“强大引擎”;要改善发展环境,及时调整发展中出现的不和谐格局,为发展提供“适宜气候”。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而且提出来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是必由之路,是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如果不改革开放,不可能发展中国,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不可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伟大的祖国,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她正在腾飞。社会主义中国必定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也让世界将一个国家30年的沧桑巨变,载入人类文明的光辉史册。

而如今当美国总统布什不得不干预金融市场拯救困境中的银行业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戏称他为“布什同志”;当国家债务缠身不堪重负时,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宣布改革养老金制度,实行养老金国有化。然而,此时的社会主义中国仍然坚持实行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并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

无论是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抑或随之而来的增速放缓,都丝毫没有改变中国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心。国家发改委的官员认为,“市场对资源配臵具有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需要宏观调控。”这意味着中国彻底摆脱了原有的封闭经济体制,私人资本不但可以参与国家经济活动,还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依靠价格优势,大力发展出口贸易,在全球市场上占据显著的位臵。如今,连美国迪斯尼的象征———米老鼠,也打上“中国制造”的标签。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国家前进的道路上,始终把握着两个要点:不断创造就业岗位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面对金融危机的剧烈冲击,中国政府适当调整了发展模式,但绝没有放弃原有政策。现在,中国政府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改变中国人爱储蓄的传统,进而大力推动消费,扩大国内需求。但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商务部一位官员解释道,“我们可以通过进口高附加值的商品来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中国进口了巴西的飞机、智利的葡萄酒、阿根廷的豆油和墨西哥的啤酒等产品。尽管墨西哥科罗娜啤酒的价格在中国市场上是本地产啤酒的4倍,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偏爱消费。”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3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的重要环节,而中国立足内需推动发展的政策倾向则在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后表现得更加明显。今天的中国已经告别封闭的时代,走向对外开放;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明显提高,人均寿命从30年前的68岁增加到今天的73岁。

而今,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这不仅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更将为13亿中国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人民日报》

《改革开放》——百度百科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第三篇: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敬爱的党支部:

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从安徽开始。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推动规模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用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智慧推动农业经营机制体制创新。

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08年,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经过调研论证,认识到只有规模化才能真正实现机械化、标准化、现代化,才能实现稳产高产,才能稳定提高效益。确立了以农发资金为杠杆,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以规模化经营为突破口,最终目标是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5年来,示范区已发展到44个,耕地面积156万亩,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资金20多亿元,带动各种投入资金共计220多亿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了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在当前这个特殊的农村发展历史阶段,政府、农民、企业任何单一主体都没有能力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必须解决好“谁来干”的问题。安徽省农发局在示范区建设中,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支撑、农民参与”的统筹推进机制。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安徽坚持的底线是“三个不得”:不得改变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同时,政府还鼓励引导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解决现代农业“谁来干”的问题。目前,新型经营主体按照“自愿、依法、有偿”原则,流转土地50多万亩,主要有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培育重点是家庭农场。为更好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建设“五个体系”,即建设标准化农业设施体系、规模化农业经营体系、科技化农业支撑体系、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和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

围绕示范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培育新型现代农业发展主体,发挥农业企业资本、技术和管理等优势,推进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如芜湖大浦示范区,引进芜湖东源新农村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围绕优质米、食用菌、名优水产等优势产业,建设技术研发中心、特色生产基地、质量检测中心以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构建了“研发-试种-规模化经营-精深加工-市场销售”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44个示范区已引进和培育357家企业、106个专业合作社,他们已成为示范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力军。

多种方式组织农民,着力推进“四合”。家庭经营不仅适合分散经营,也同样适合规模经营。在示范区建设中,坚持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前提,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组织等,采取“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方式,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推进“农民聚合”;采取承包租赁、转包托管、反租倒包、合作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土地联合”;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推进“产业融合”;建立工作协调联动机制,统筹项目和资金安排,把分散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推进“资源整合”。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08.12

第四篇: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尊敬的党组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作出了重大部署,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

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税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和主要任务,这对于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建立健全现代国家治理制度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深化税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994年,我国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影响最深刻的一次税制改革,形成了现行税制的基本框架。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税制,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适应的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调节的复合税收体系,但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税收制度建设。1994年,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影响最深刻的一次税制改革,形成了现行税制的基本框架。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税制,包括全面取消农业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顺利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同时,改革出口退税制度、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和资源税改革等,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适应的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调节的复合税收体系,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现行税收制度在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公平正义、促进统一市场建设和依法治税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首先是税制结构不够完善。比如,税种功能交叉重叠与调节缺位并存。在增值税征收过程中,不动产尚未纳入抵扣范围,对货物和劳务分别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存在重复征税;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形势下,反映要素稀缺、供求关系、环境损害程度的环境税制度尚未建立。

其次是税收调节分配的功能偏弱。主要表现在:消费税范围较窄、税率偏低、环节单一,调节收入和引导消费的功能未能有效发挥;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计税依据不合理、免税范围较大,减弱了税收调节财富分配的功能;个人所得税实行分项征收,未能体现量能负担原则,导致税负不公。

此外,税收法治化程度亟待提高。比如,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过多、惩罚较少,出于宏观调控考虑的短期安排较多、着眼于制度建设的长期安排较少,尤其是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过多过滥。又如,征管体制有待完善。当前企业所得税由国税和地税机关分别征收,一些地方掌握政策尺度不同,税政与税基核定不一致。

深化税制改革的目标取向

深化税制改革要依据“五位一体”总布局、总要求,改革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推进依法治税,理顺国家与企业、个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在保持宏观税负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调节分配、促进结构优化的职能作用,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

深化税制改革要依据“五位一体”总布局、总要求,改革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推进依法治税,理顺国家与企业、个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在保持宏观税负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调节分配、促进结构优化的职能作用。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奠定更加科学有效、适应性更强的税制基础。

一是优化税制结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变化和征管条件改善,促进直接税和间接税比例的调整,进一步提高所得税、持有环节不动产税的收入比重;健全地方主体税种,调动地方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增强自主性;明确和规范税制要素,税制设计尽可能简单透明,以降低税收成本,减少自由裁量权,规范征管秩序。科学划分中央税、共享税和地方税,合理配置各级政府税收收入归属权。

二是完善调节功能。通过改进和完善税收政策,引导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经济发展质量;坚持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基本理念,正确处理税收在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建设全国统一公平市场,逐步消除现行税制存在的对不同市场主体的税收不平等待遇,促进自由竞争和要素充分流动,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三是稳定宏观税负。要强化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的功能作用,也要保持宏观税负相对稳定。因此,改革要税费联动、有减有增,兼顾需要与可能,既要考虑保障国家发展和人民对公共服务的需要,保持财力适度增长,又要充分考虑企业、个人的承受能力,将税收负担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同时,解决以费代税造成的税费功能叠加问题,实现税费功能归位,规范政府收入秩序。

四是推进依法治税。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管理,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赋予地方必要的税权。要严格税收征管,维护国家税法的统

一、尊严和权威,推动形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税新局面。

深化税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深化税制改革要建立规范的现代增值税制度,进一步发挥消费税调节功能,加快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加快推进房产税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开征环境保护税,加强和改进税收优惠政策设定,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

首先,建立规范的现代增值税制度。近期,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全面推行“营改增”基础上,逐步将邮电通信业、铁路运输业、建筑、房地产业、金融和生活服务业等纳入改革序列。综合考虑财力许可等因素,可以逐步将不动产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进一步让利于市场主体和纳税人。

其次,进一步发挥消费税调节功能。适当扩大并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放大消费税引导合理消费行为的作用。研究将消费税由目前主要在生产(进口)环节征收改为主要在零售或批发环节征收。

第三,加快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目前,

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部分金属和非金属矿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试点在部分地区实施。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推进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清理取消相关收费基金,适当提高从量计征的资源品目的税额,逐步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

第四,加快推进房产税制度改革。要在认真总结上海、重庆等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政策、科学决策,逐步建立统一完整的房地产税制度。

第五,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当前我国改革的重点应是适当合并相关税目,形成合理税率,完善税前基本扣除,加快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配套措施。

第六,开征环境保护税。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条件日趋成熟,要尽快将现行排污收费改为征税,开征独立的环境保护税,促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

第七,加强和改进税收优惠政策设定。加强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对执行到期的应彻底终止不再延续,对未到期限的要明确政策终止的过渡期,对带有试点性质且具有推广价值的,应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区域发展规划应与税收优惠政策脱钩,同时,严格禁止各种越权税收减免。

最后,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积极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的现代税收征管体系。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五篇:以“三个进一步解放”深化改革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落实好改革各项任务部署,加快推进我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进程,尤需以“三个进一步解放”不断改革创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了,发展的空间就会拓宽。改革开放35年来,我区在发展实践中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与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密不可分。改革进入攻坚期,必然要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重大利益调整,必然会遇到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思想解放势在必行。工作中安于现状,行动上畏手畏脚,根源在于思想上固步自封。“求木之茂,必固其根;欲流之长,必浚其源。”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精神上敢为人先,态度上求真务实,把握住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原则,大胆革除一切陈规陋习,勇于冲破各种思想禁锢,改革成功之日为期不远。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涉及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难免会遇到重重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和问题,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不放,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伴随着社会活力逐步激发和释放的过程。1978年至今,正是来自基层和民间的探索热情与首创活力,把我区的改革潮头一次次推向新高度。进一步释放社会活力,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地发挥全体人民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让每个人都把握住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三个进一步解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蕴含着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路径选择,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进程中。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才能让发展的空间更广、改革的动力更强、社会的活力更大。

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发展的瓶颈一旦突破,各项事业就会迎来生机一片。对“旧框框”敢于突破,对棘手问题敢于触碰,对新事物新情况敢于面对,不断消除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内蒙古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汇报人:xiexiebang

上一篇:中国汽车销售排行榜下一篇:中国农药信息登记网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