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学后感

2024-05-06

《金融学》学后感(共7篇)

篇1:《金融学》学后感

《金融学》学后感

一、为什么要学习金融学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金融学所研究的范畴在经济生活中具有极端重要性

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经济科学。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而金融知识专业性极强,不学金融学难以真正把握相关知识。金融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每一个家庭或个人、各类经济单位几乎每天都要接触货币,都要同金融打交道:任何商品都需要用货币来计价,我们用货币购买商品;人们去存款、取款、付款,去申请各种生产经营性贷款或消费贷款,去办理各种保险,去购买有价证券,等等;报刊、电视、电台每天都要报道股票行情、外汇牌价、借贷利率等各种金融信息。总之,现代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借助货币信用形式来完成,一切经济政策和调控措施也都要通过货币金融手段来发挥作用。在这种经济社会里,货币、利率、汇率、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中介、金融调控与监管等金融学所包括的基本范畴具有极端的重要性。金融学就是专门研究这些范畴的学科。因此,只有通过学习金融学,才能掌握、理解和分析研究这些重要的金融范畴。

2、现实生活中提出的种种课题,需要通过学习金融学来取得科学的认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时时接触的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等范畴,也会产生好多问题,例如,利率上浮、住房贷款利息的上调、物价上涨、人民币汇率升高、期货投资以及现在A股创一年新低,“逃”还是“淘”等等。许多具体而现实的问题困扰着人们,把握不准怎样看待才是正确的,怎样看待是错误的,这就需要通过金融学的系统学习,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把握金融运行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才能找到科学认识和探索金融问题的入门钥匙,研究并解决我国现实中的诸多经济和金融问题。

3、学习金融学可以为深入学习各门经济类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由于货币、信用、银行等金融因素已经渗透于现代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各门其他经济学类的课程中都会涉及到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也都与金融学的理论相关联,例如经济学、财务管理学、会计学等,学好和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对于我们学习这些经济类课程大有帮助。

二、《金融学》的主要学习内容

《金融学》一书共分五篇十七章。

第一篇 金融概览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包括四章的内容:主要讲述货币、利率、汇率以及金融与经济的关系。第一章货币主要阐述了货币的出现与货币形式的演进、货币的功能与作用。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的职能主要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其中,世界货币的职能是货币跨越国界执行前四种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构成货币的基本职能。第二章利率主要讲了信用、利息、利率市场变化及利率的风险结构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三章阐述了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国际储备以及国际资本流动。通过本章的学习能更好的了解现在人民币汇率的调整。第四章讲了金融与经济的联系。金融中介 一共包括三章的内容。第五章金融中介原理概述了金融中介的主要类型及其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第六章商业银行学了解到了商业银行、信用中介、支付中介、负债业务、资产业务、贴现、中间业务、表外业务、金融创新、“6C”原则等概念。第七章非银行金融机构知道了一些非银行金融中介: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政策性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财务公司、储蓄机构、信托机构。了解到各种金融机构的类型及主要业务 金融市场 共四章:金融市场概述、证券价值评估、资产组合与资产定价、金融工程基础。第八章金融市场概述掌握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衍生金融工具的含义、类型和功能。第九章证券价值评估介绍了一价定律和套利、各种债券价值评估计算方法、股利贴现模型以及影响债券和普通股内在价值的因素。第十章资产组合与资产定价阐述了收益与风险的度量、证券投资组合收益和风险的计量,掌握资本市场线和资本定价模型的公式以及单因素套利定价模型的公式。第十一章金融工程基础了解了金融工程的特征及发展动因,掌握金融工程的分析方法和无套利分析方法,并且,运用金融工程进行产品创新的特点。金融风险管理共三章:风险管理概述、金融风险转移策略、金融监管。

第十二章风险管理概述阐述了封信的含义及其特征,概述了风

险管理。第十三章金融风险转移策略简述了风险转移的风类即

套期保值、风险转嫁和分散化三种方式。第十四章金融监管主

要讲了金融监管理论的主要内容,介绍了国内外金融监管体

制。

第五篇 金融宏观调控 共三章:货币供需与均衡、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十五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讲述了货币需求,并对货币均衡

进行了分析。第十六章阐述了中央银行的制度及职能、货币政策的含义、应用。第十七章介绍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类型及其

度量标准,以及成因、效应及其治理。

三、启发。

没学金融学之前,一直觉得金融是个很抽象的学科,与我们离得很远。这学期开了金融课之后,现在觉得,金融其实与我们的息息相关,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现在的物价上涨,人民币汇率上升,股市,贷款等等,金融就围绕在我们的周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学习金融学对于一个主修会计学的同学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当今是金融与财务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时代,财务会计的应用离不开金融。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金融学对我们会计从业者有着很深的影响。金融学是一门很难学好的课程,它包罗万象,粮食,石油,信息技术,都跟金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好会计就必须能洞悉这之间的联系,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在实务工作中得到应用。例如,今天的股价反映厂明天的现金流,投资者要求早一些而不是晚一些了解未来境况,这就需要会计人员从中分析出有用的信息:准确的预测取决于什么因素,什么因素导致预测偏于乐观;他们的激励结构;在处理公开信息时的反应不充分、过分反应以及效益;他们公开哪些预测;以及他们选择和注意哪些股票。这些都与金融有关。

篇2:《金融学》学后感

1.CAD内炸图→鲁班时节“CAD转化” →转化梁、提取梁、识别梁→识别原位注→“CAD转化”内“转化结果应用”

2.吊筋

3.按标准

4.工具栏“CAD转化”→导图 转化梁提取梁(原位和集中标注在同一图屋没关系)

提吊筋→

自动识别梁(加载集中标注高级设置如不显示1钢筋符号2标注尺寸)自动识别吊筋(可以自己写标注)

二、柱(构造柱)

自定义图形 配筋 自己弄(自定义断面柱)检查有错改正 板底筋不用转,自己画简单,只需转支座、跨板负筋既可

1.工具栏“CAD转化” →导入CAD图→转化柱、提取柱 暗柱AZ(没有就删除)→

常规不可配筋

自定义可自定义配筋框架柱KZ(没有就删除)

自动识别柱→转化结果应用、选择柱

2.柱表转化 先插入柱表→先检查柱表标高(检查有无文字形式,有就改成数字形式)→检查钢筋符号是否有误→左侧CAD转化→CAD草图→转化钢筋符号→转完关掉窗口→工具栏属性(柱表)空 CAD转化 如分两表格 分开框再检查是否生成构件→完 应用柱表

三、板

梁宽写上 比梁多一步 布筋区域匹配 内外线

调整构件高度 □随编号 降板

向上取整

四、轴网转化

1.工具栏“CAD转化” →导入CAD图→转化轴网 提取轴网→自动识别轴网→转化结果应用 选择轴网

五、其它

1.识别后图屋构件删除不了→重新调入一张CAD图就好

2.属性栏名称删不下去→关闭软件重新启动

篇3:《金融学》学后感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育的有效性是通过师生双方“共振”产生的。即只有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吻合, 引起彼此感情上的共鸣时,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 近期发生的三件事情却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与学生沟通上的不足。

(一) 月考之后的醒悟

作为一位有15年教龄的社会学科教师, 我连续八年任教初三。虽然在学科教学上感觉游刃有余, 但是在与学生的沟通和了解上却未免生疏, 也自觉不自觉地与学生之间产生了隔阂, 真正认识到隔阂缘于进入初三后的第一次月考。

当我拿到第一次月考的试卷之后, 我感觉题目非常简单。因为试卷上大部分的题目都是在课堂上已经讲解过的, 我当时就想, 这次学生的成绩一定不错。当成绩批改汇总出来后, 并没有出现我预料之中的结果, 自己任教班级的成绩处于十个班级的中下游, 这无疑给了我当头一棒。冷静之后, 我不能不去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排除学生的知识水平等原因之外, 我更多地从自身去反思:题目的简单只是教师的感觉, 学生未必能感觉到。我天天在课堂上讲课, 到底学生是什么感受, 我又一概不知。猛然惊醒, 问题肯定出在我这里。

(二) 一个学生的小纸条

有一天, 我打开办公室的门, 发现门缝里塞着一张纸条, 打开一看才知道, 是一个署名“又见一双翅膀”的学生写的, 纸条中的原文如下:

“老师, 您有时候太烦了, 你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不出, 你就不要再为难他们了, 这样会使他们很尴尬。还有, 倘若你上课讲故事的话, 请一次性讲完。 (注:这是同学们对你的秘密评价, 请勿在大庭广众下读) ”

看了这个纸条后, 我的心马上一震, 原来自己和学生之间已经有了较大的隔膜。本以为当叫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回答不出时, 我想给他一点点的思考时间, 却被学生认为是使学生尴尬。我想把一个故事分几次讲完, 为下次留下悬疑, 而学生却不领情。一句话, 教师的教学行为没有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一张小小的纸条, 又让我发觉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三) 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尴尬

由于学校工作的调整, 本学期开始, 我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在接受这项工作之后, 我首先对过去一年里学校“舒心小屋”接待学生的来访量做了一个调查, 调查发现, 学校精心布置的心理辅导室, 一年里接待的学生数量竟然是个位数。难道我们的学生真的没有心理问题了吗?事实证明却相反。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少了, 而是多了。为什么学生有问题而不来向老师求助呢?我找来几个学生推心置腹地进行交流, 学生的答复基本上是一致的, 现在谁还向老师求助呢?老师就知道要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生言无忌, 一语道破天机, 是教师没有与学生达成真正心理层面的沟通, 是沟通渠道的不通畅、不和谐造成的。如此看来, 心理辅导室门可罗雀的尴尬局面也不足为奇了。

以上三项事实, 时时撞击着我的心胸。我在思考:教师若没有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架设真诚沟通的桥梁, 就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之中去, 也就难以把握学情。假如学生有意见和想法不愿意向老师表达, 那么建立在师生双方非通畅基础上的教育教学注定是低效的。如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寻找一条怎样的沟通途径, 署名“又见一双翅膀”的学生的小纸条, 给了我启发:为什么不让所有的学生都写小纸条呢?让学生写学后感的想法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撰写学后感的实践操作

(一) 对学后感的阐释

本文所定义的学后感是指师生每共同教学完成一个单元后, 教师引导学生把对学习的感受、思想上的认识变化及对教师教育教学的意见或建议形成书面文字, 反馈给教师的一种做法。经过实践, 我认为这样的做法应该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和教育教学工作, 具有一定的普适价值。

(二) 学后感的撰写策略

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撰写真实学后感的前提

如果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即使教师让学生去写学后感, 学生也很难把真实的想法反映到文字里面。那么, 建立在非平等基础上的学后感, 教师所得到的只能是非真的信息, 无助于师生关系的畅达。如何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1) 尊重学生的意见, 学后感上签署个性化名字。

就学后感上要不要签署真实姓名, 我事先征求学生的意见。他们的建议是不签署真名, 而采用自己创建的个性化名字。对此, 我表示赞同。所以, 每一期学生的学后感后面签署的名字我都不知道真正的“作者”是谁。学生给自己起的名字也是颇有创意, 诸如“又见一双翅膀”、“会飞的鱼”等。这样一来, 教师不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自己与学生摆在了平等的位置上, 而且有助于学生真正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更有助于教师从学生那里得到真实的信息。

(2) 用幽默的语言去拉近学生的距离。

语言的幽默应该是教师的一大法宝。特别是对于我从初三才接手的班级而言, 发挥出我语言幽默的长处来, 能迅速缩短师生之间的磨合期。以我在初三第一学期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为例, 学生不认识我, 我也叫不出学生的名字, 怎么迅速与学生拉近距离, 双方产生愉快的氛围?在课堂上, 我是这样做的:

教师:同学们, 到了初三, 你们原来的社会老师不再教你们啦, 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那我告诉你们, 是因为我们学校采取了接力赛的方式, 我现在从你们初二老师的手中接过了接力棒, 我还要在明年把这个接力棒交到高中老师的手中。

学生:原来是这样。

教师:接力赛需要我们在每一站都要拼尽全力, 正如华罗庚所说:“为学应需毕生力, 攀高贵在少年时!”我相信如果我们师生双方在今后的一年里都拼尽全力, 那么我们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你们有没有信心?

学生:有!

我当时用幽默机智的语言, 打消了学生对学校换教师的种种猜疑, 又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 为今后的教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3) 与学生一起活动。

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我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 只要有机会, 我都要和任教的或者不任教班级的学生一起参加课外活动, 把自己“变”成一个初中生, 融入学生的团队里去。十几年来, 我一直坚持在课外活动时间和学生一起在操场打篮球、练排球。在一起运动的时候, 我和学生是完全平等的, 甚至于学生还给我起了个“神投”的绰号 (因为我罚球比较准) 。大家都知道, 一般在学习成绩上不理想的学生爱打球的比较多, 在与他们一起活动的日子里, 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这话一点不假, 就连这些在一般教师眼中的所谓“差生”, 不但非常愿意和我一起活动, 还愿意在课堂上听讲了。

(4) 坚持说“你好”。

在校园里, 一般是学生先主动问候老师, 说声“老师好”。而我们的教师有什么反应呢?有教师会向学生说“你好”, 有点头的, 也有微笑的, 还有老师不太注意没有听见不作任何表示的。我的做法是, 一定要回馈给问好的学生“你好!”不要小看了这看似简单的两个字, 据同学们的反馈, 我被他们私下评为学校最有礼貌的教师呢。是否与学生建立了平等的关系, 细节的把握上也是不容小视的。

2. 认真回复学生的学后感是畅达师生关系的有效抓手

(1) 学生学后感写作的要求。

当我第一次要求学生写学后感的时候, 大部分学生还是一头雾水, 不知道如何写。我明确了自己的要求, 那就是, 题材不限, 涉及的内容不限, 字数也不限, 但有一点要限制的是, 必须能真实地表达出自己对学习社会课的看法、想法, 表达出对教师的意见或者建议, 给学生提出宽松的写作要求。因为教师的目的不是看华丽的文采, 而是从中发现学生的真情实感。一个宽松的要求, 学生最容易接受。

(2) 教师的回复要认真、及时。

学生交上来了学后感之后, 我都是用第一时间进行阅读并回复反馈。通常是学生写了一行字, 我的回复是两行;学生写了一段文字, 我的回复是两段、三段文字。下面附上一则单某某同学的学后感及我的回复。

学生的学后感原文:

累!别睡!头不住地和课桌接触, 抬头睁开睡眼, 看见讲台上老师正讲得唾沫飞溅, 津津有味, 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突然觉得自己身边有战斗机飞过, 扫视全班, 大多数学生都在和周公约会, 四面鼾声连角起, 口水直流三千尺。阳光温暖地照在身上, 这个时候只适合睡觉, 听前面那位唐僧念经纯粹是慢性自杀。祖国的花朵应在阳光下成长, 而我们却在这里逐渐枯萎。“铃……”惊起同学无数, 一个个脖子伸得长长的, 犹如一滩鸥鹭。老师推推鼻梁上的高度近视眼镜, 收了课本, 走前还扔下了一句话:“不错不错, 今天没有人做小动作, 只是讨论的声音大了点, 下次轻点。”一时没有忍住, 一个白眼飞了出去, 不过他是个高度近视肯定没有看见。伸伸懒腰, 松松筋骨, 计算着今天又死了几个脑细胞, 又是一天过去了。 (以上纯属虚构, 如有雷同, 纯属巧合)

我的回复如下:

首先, 我很欣赏你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你能把古诗词中的句式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 成为自己的语言, 这就是一种模仿式的创新!

其次, 感谢你用虚构的手法揭示了一定的真实的学校生活现状。你描绘的应该是下午的课堂现状, 学生们很疲劳, 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的周公和温柔的阳光, 更不会有那么多头与课桌的亲密接触。老师陶醉于自己的田地里而全然不去理会学生, 学生也陶醉在自己的天地里, 南柯一梦, 双方相安无事。但是, 从你的描写里, 我能知道这是一次低效的课, 无奈的课堂, 谢谢你把真实的东西告诉了我!

第三, 你能把教师说成是唐僧, 说明在你心目中讲课的老师还不是很劣质。因为唐僧属于具有菩萨心肠的人, 具有不怕困难, 一往无前去西天取经的坚强意志。唯一不能明白的是她为什么写“听前面那位唐僧念经纯粹是慢性自杀”。难道唐僧也是牛魔王或者白骨精?

第四, 可以肯定的是上这样的课或者接受目前的教育对你而言是一种精神折磨, 你在无声地反抗。因为你觉得在慢性自杀哦, 在枯萎而不是灿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现行的教育给你们带来了不小的痛苦。所以, 教育如何改革, 课堂如何改进, 在困难面前, 我们大家与其埋怨, 不如一起面对!

学生的学后感虽然质朴, 却蕴含太多的真实, 学生的感受虽然有偏差却是真实情感的宣泄。我认真及时地回复, 希望能给他带来心灵上的安慰。事实证明, 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学生对我的课越来越喜欢, 心态起来越积极。

(3) 对学后感的分类处理

学生学后感所反映的问题, 基本上分个性和共性两大类。一类是如上面单某某同学所反映的现象, 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属于共性的问题。那么对这些问题, 我除了作出书面回复之外, 还要在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做公开的解释。实践证明, 学生非常喜欢听老师对他们提出问题的答复, 因为他们感觉到了他们说的话起到了作用, 他们的意见或者建议引起了老师的关注, 每当教师答复学生的学后感内容的时候, 都是一次课中他们最专心听讲的时候, 学生们满脸的灿烂笑容洋溢在脸上。

针对某一个同学的个别问题, 我一般采取书面回答的方式, 师生双方通过文字进行交流。比如, 第二次月考后, 在下发答案卷的时候, 我也没有多想, 就把分数在80分以上的同学的名字报了出来。没有想到的是, 此后, 就有一位取名“candy包”同学在学后感中这样写道:

老师, 你课堂上报出同学的成绩好像不太好, 虽然只是报出较高分数的学生, 差的则不报出来, 但是, 这样我觉得对暂时考的差的同学心理上会产生影响。还有你认为那些考得好的学生, 但他们自己可能认为考的不理想, 而你却将分数报出来, 可能他们心里会有点不舒服。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 也许有偏执, 请多多包涵)

在人们都疏于用文字传达信息的今天, 不要小看了那看似冷冰冰的文字。实践证明, 学生对教师用红笔写下的文字非常重视, 它往往能起到比面对面交流更好的作用。文字自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作用。以给“candy包”同学的学后感的回复为例, 我给他写下了如下的回复:

看到你的学后感, 我知道老师错了。我当时也没有多思考, 我的做法没有考虑你们的心里感受, 所以给你们带来了不舒服, 请你们原谅老师的过错好吗?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让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一起进步!

我相信, 看到我的回复之后, 这位同学会原谅我的做法。实践告诉我, 人和人的尊重形式是多样的, 而教师对学生最大的尊重表现是心灵层面的尊重, 就是把学生的意见看成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 以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的态度去对待和处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 师生关系就不可能不和谐。

3. 教师矫正自身的不良行为是畅达师生关系的关键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实践证明, 不管你回复学生的话多么优美, 也不管你回复的文字有多长, 如果对学生的意见、建议或者提出的问题不落实在具体的行为上, 那学生是不领情的, 不但不领情, 反而会产生反作用的影响。所以, 我对学生对自己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总是能不折不扣地执行, 以积极的态度去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对学生提出的缺点, 教师不折不扣地去改正。

以第二次学后感为例, 很多学生提到对我写的字看不清楚, 因为我基本上写的是行书, 偶尔还夹杂着自己独创的字, 他们就提出要我把字写端正些。一个署名“紫风铃”的学生在学后感里就有这样的话:

“……老师, 对于您的教学我渐渐开始适应也发现您真的很厉害, 幽默, 非常了解我们。但, 我还是认为您上课的板书应该清楚一点!”

(2) 对学生提出的非事实性的意见, 教师要耐心解释。

学生的认识毕竟没有成年人全面、辨证。因此, 他们的学后感内容里, 难免会有不科学的表达。对此, 教师就是对这些意见或者建议也要给与足够的重视和解释。以一位署名“青蛙王子”的学生的学后感为例, 他在学后感里就写道:

“老师, 我发现我们所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并没有什么联系, 学习社会有什么用呢?还有很多东西要我们去记忆, 白白增加我们的学习负担。”

很明显, 学生还没有真正地认识到课本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我就在给他的回复中写道:

“难道我们学习的社会知识和社会真的没有联系吗?我看不是的!你看看, 我们学习了PRED问题, 就了解了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我们学校门前的河道, 政府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进行清淤, 就说明我们在执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在以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

作为一个初中生, 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 语文要学习, 社会也要学习, 语文有记忆的内容, 社会也有一些基本的常识需要记忆。要知道脑子越用越灵啊!”

(3) 以学生为镜, 查找自己的缺点。

古人说: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如果一个教师长时间不倾听学生的意见, 不免会陷于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境地, 而对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潜意识行为全然不觉。

通过让学生写学后感, 我才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许许多多的缺点, 如前面提到的板书不工整现象, 讲课声音较低的问题, 对课堂纪律要求宽松的问题, 都是学生用书面的形式给我提出来的。如果没有他们提出来, 我还一直处于一种感觉良好的状态里。

三、对学后感管道实践运用的效果分析

(一) 摸索出了一条与学生真诚交流沟通的良好途径

以前我也有与众多教师一样苦恼, 总觉得学生对教师的好心也不太领情。通过实践, 我发觉了问题的根源在于师生双方沟通的不畅达。自从我发现并采取了让学生写学后感之后, 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课堂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活泼有序的理想状态。我还是选取一个署了自己真实姓名 (孙寅娜) 同学的学后感来说明这个效果, 孙同学学后感的原文如下:

“星期五进行了初三以来的第三次社会考试, 试卷发下来, 我感到很高兴, 反正比以前两次要好一点, 但是, 还不是我的理想目标。撇开这些, 说另外的, 我觉得你上课很有趣, 对于那些上课调皮的学生, 你只停一停, 然后再说几句幽默的话, 你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处得很好。”

(二) 探索出了一个让学生喜欢历史与社会课的好方法

众所周知, 我区初中的学生, 特别是农村初中的学生, 在初一和初二阶段对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是没有热情的,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此不再叙述。但是, 自从我采取了让学生写作学后感, 师生关系融洽之后, 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的兴趣, 改正了他们对这门学科的错误认识, 甚至他们还产生了自我责备心理。我从众多的学生学后感中选取两例予以佐证。一位署名莫晶晶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这学期, 可以说是真正地学习了社会, 在这以前, 我可以说上社会课是混日子。没有思考, 同时也没有兴趣, 考个好成绩, 真是很简单, 只要记忆力够好, 八九十分没有问题。但是, 这个学期, 我对学习社会课很有兴趣, 应该感谢您的正确引导, 让课堂气氛很活跃, 感觉像是在幼儿园一样, 让我回忆起了童年的时光。这次考试有了进步, 心里很高兴, 希望能够继续保持, 再接再厉。‘是啊, 希望本无所谓有, 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另一位署名沈春红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这一个月的考试又结束了, 可是我的成绩还是不很理想, 真是很着急, 真的觉得很对不起您, 真的很抱歉。您这一年的荣誉可能会毁在我们的手上, 您应该不会怪我们吧。”

从上面学生朴素的话语中, 从更多类似这样的学生的表达中, 发现他们开始喜欢上了社会学科, 我真的感到很欣慰。

(三) 开辟了一条学科老师做好德育工作的路子

古人说:汝果预作诗, 功夫在诗外。我始终觉得德育不是集会上的高谈阔论, 不是课堂上近乎教师祈求的忠告, 德育是润物无声的。生活处处有德育, 德育是需要老师用心去做的事情。

正如我让学生写学后感, 在师生你来我往的文字传递过程中, 那看似简单的文字里却熔铸着师生真实的意见和真挚的情感。那在一般人看来平常的文字里, 却在师生双方的心灵之间铺设了一根根畅达的管道, 学生把所思所想传递给老师, 老师用心去解读, 师生双方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场所。师生双方的思想、行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向善, 渐趋光明。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冲编译.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斯宾塞著.颜真译.快乐教育.海峡文艺出版社.

篇4:《触摸春天》学后感

《触摸春天》这篇课文写的是盲童安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课文通过安静用手触摸、捕捉春天的踪迹,讲述了残疾人也像正常人一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

盲童安静凭着自己的感觉捉住了蝴蝶,并最终放飞了蝴蝶,让小小的动物也有生活的权利。也让我们看到了她那颗善良美好的心灵。

安静作为一个孩子,也一样拥有生活的权利。虽然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每天都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在温暖的阳光下游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但是遇到生活中的一点点挫折就会手足无措。我们和安静相比,实在是相差太远了。安静生活在黑暗中,却用平静的、美好的心灵去享受宁静的生活。我们对生活,又做了些什么呢?

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共同去创造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让我们再次在心中诉说: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美丽的世界!(黄珍奇)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叫《触摸春天》的课文,学完,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课文写了一个叫安静的小女孩。她是一个盲女,却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有一次她想轻轻地摸一下月季花,雪白的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漂亮的蝴蝶,她悄然合上手,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于是安静细细地感受春天。过了许久,安静把蝴蝶放了。

作者阐述了一个道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篇课文让我感受到了那些残疾人的渴望,他们是多么希望自己是一个健全的人,能和自己的亲人快乐地生活啊。尽管他们的愿望不一定能够实现,但无论是残疾人还是健康正常的人,只要相信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就一定能创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在报上看到了一个故事。有一位读初中的大哥哥因为一场病烧坏了脑子,成了只有五岁智商的人。可是他爱弹钢琴,爱听钢琴的声音,所以他天天练习弹琴。过了两年,他终于小有名气,在市级比赛中得了一等奖。我想这应该是大哥哥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结果吧。他用自己的意志,自己的音乐奏响了永恒的生命之歌。

以前,我虽然觉得残疾人有些可怜,可我却没有常常帮助他们。有句话说得好,“光说不做不管用”,所以请大家把语言化为行动,去关心帮助他们,让世界多一份关爱吧!

最后我想说:“一个人的身体可以不完整,可只要他有一颗完整的心,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比什么都重要”。(郭毓凯)

朋友,你触摸过春天吗?

这是一篇课文,主人公是一个叫安静的盲女,她有着一颗对春天热爱的心。

故事发生在花园中。安静在花香中流连。她转向了一株月季花,极其准确地伸出双手,却拢住了一只蝴蝶。安静开始感受飞翔的含义,感受生命的魅力,最后安静满足地放开了手。

像安静那样热爱生命的人比比皆是:贝多芬,在弹完最后一曲的时候耳朵完全聋了,但他却拥有音乐般美妙的人生;爱迪生,一个耳光下的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家;雷锋用短暂的生命尽情阐释了“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愿望,他的行为让我终生受益。

安静,虽然我没有看见过你,但你热爱生活的感情全世界的人都能理解。(凌剑亮)

(指导老师:韦兰卉)

篇5:学后感

这几天一直在看关于营销创意案例的文案,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作为一个文案策划,创意是必备的条件了,有时候一个好的创意就能让企业在濒临死亡的时候来个大翻身,当年的海尔的砸冰箱之举,就是一个绝佳的事件营销创意策划,既吸引了眼球,又让员工自己提高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还把海尔冰箱就是质量好的印象深深带到广大客户的心中。从而拉开了海尔冰箱称霸中国的帷幕。

创意,很缺乏创意感,文案写的太平白了,连自己都打不起兴趣,还怎么能吸引客户呢? 当然扎实的基本功也很重要,要提升自己的水平,就要从方方面面的努力,一直坚信一句话,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不是自己不够优秀,而是自己付出的太少了。

看了那些案例,才发现自己的眼界是多么的渺小,很需要开拓自己的眼界。

案例中各种绝佳的创意真是大开眼见,差异化生存,差异化营销,创新求生存,创新所致的成功,定制化营销,事件营销等等,无一不是精彩绝伦。一口是吃不成一个胖子的,这些案例都看完了,但是里面的精髓却不能快速消化,需要一个过程,那些案例需要反复的看,反复的学习,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看的多了,也就能想的更多,通过慢慢的积累,我也一定能够做的很好的。

篇6:学后感12

这次安全培训内容丰富多彩有安全视频讲座、幻灯片、图片,大家在轻松氛围下进行了有关安全方面的学习,使我收获良多。在此就我学到的安全知识和我的自身感受进行如下陈述:

此次学习共分为3个部分,1电气设备的安全知识 2紧急救护常识3防火知识

1电气设备的安全知识中从事故的类型讲起,分为触电事故,静电事故、雷电灾害事故、电磁场危害和电气故障事故等等。

在这其中我对触电事故的讲解印象深刻,触电事故又分为点击和电伤,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反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被电过,可是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被电的原因和后果。这部分的学习中可以很好的了解到大家以前不知道的预防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怎么样去预防触电和电击的发生。

2紧急救护常识中我了解了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得方式方法和要领,如定位胸外按压的位置的确定,胸外按压的步骤,人工呼吸的频率。还有就是食物卡主气管的救治。这些知识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备知识与常识。在发达国家小学就专门设置这些课程,而我们在这次培训前根本就不懂,所以我们要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3防火知识中学到了如何控制火源、如何使用消防器材灭火、报火警的注意事项、如何自救、组织消防演习等等。懂得了防火要防患于未然,在今后的生活中,工作中点滴做起,预防火灾的放生,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杜绝火灾的发生。

篇7:《弟子规》学后感

九月的校园,刮起一阵儒家之风,漫步于校园中,可听到同学们诵读《弟子规》声音,使人仿佛时空错乱,不禁怀念曾经忠厚的原汁原味的学术之风。

我认为,《弟子规》的核心思想就是教我们如何自爱和爱人,自爱包括生活起居中的方方面面,面爱人则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长辈,包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首先是自爱。在形色份杂的现代,自爱的声音离我们似乎渐行渐远。在我看来,自爱就是自我尊重,自我保护及实现自我理想与价值的统一体。实时,每个人都有追求顶峰的目标,但生活的诸多因素,磨灭了他们的斗志,最终沦落于欲望的深渊。而《弟子规》中教我们自爱的方法十分简朴:能亲仁,无限好。即见贤思齐,书中还指出,个人良好的习惯要从小事开始培养,这也是自爱的一种实现方式,自爱对于女性而言尤为重要。虽说如今社会男女平等,但女性仍然处于劣势。所以作为女子,更应具备坚强的性格和一尘不染的品性,好好珍惜自己。

爱人是《弟子规》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首先是爱父母。世界上从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民族一样重视骨肉亲情。“百行孝为先,”无论何时何地,孝行都不该被遗忘,同时我们要将其发扬光大。其次,待人接物的言行举止也十分重要了。《弟子规》中描写了许多细节,看则微不足道,实却耐人寻味,无论是怎样做,都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相处更融洽,社会更和谐。如今,高楼建起来了,生活富起来了,人与人却更加淡漠了。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精神上的遗乏。

《弟子规》中道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适用,一个国家要自爱,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处处从人民利益出发,同时要正确看待自己国际地位,不妄自菲薄也不自傲自大;一个国家不是独立存在的,处于国际大环境中就应与其他国家平等共处,以宽容的心态去接受历史遗留的过错,不侵犯他国利益。在这点上,我对于我的祖国十分自豪。中国一直都兢兢业业,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而矗立着。

可以说,《弟子规》在继承儒家精神的基础上,更多了一些令人窝心的人情味。限于历史和朝代,虽然其也有一些不足,但总体方向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真心希望我们的国家能继读弘扬国学精华,使中国精神能代代相承源远流长。

《弟子规》之我见

初次读《弟子规》,心里不免有几分可笑,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变得严谨了,但细想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习《弟子规》,那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该昌多么和谐的一幅画面啊!于是,我怀着愉悦而敬崇的心情细细品读《弟子规》。

《弟子规》教我学会感恩。过去总认为,父母对我们的爱都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从不曾为此而感谢,也不曾对父母说过一句感激的话语,甚至还跟父母唱反调。当我读完《弟子规》,看到《入则孝》这一篇时,我不禁深感惭愧,书上说的自己几乎都没有为父母做过,真是太不孝了,学习了《弟子规》我懂得了如何关心父母,回报父母。

读了《弟子规》也让我明白:我们应该多欣赏别人的优点,不要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更不能对别人品头论足,“人有知,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话,即人美,即是美,物人恶,即是恶。”这是《弟子规》中的一句话。是啊,全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就像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青翠欲谪;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美丽,也许他生长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远远望去,绰约多姿,也会流露出几分美感。总之,只要我们用积极的眼光看问题,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样,人与人之间相处才会融洽,生活更加美好、和谐。

《弟子规》不反让我明白与人相处的原则,也让我懂得爱的真正含义,《弟子规》中讲到:“凡是人,皆须爱,天同爱,地同载。”难道不是吗?我们每个人都愿意淋浴在爱的氛围之中,亲情之爱,友谊之爱,师生之爱„„被爱是幸福的,付出爱同样也是幸福的。当然,爱不是说说而以的美妙,而应该是估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读了《弟子规》,我懂得要去关爱每一个人,我想哪怕些许安慰,些许鼓励也能给人带去无限的温暖和力量吧!让我们每个人都去关爱每一个你所认识与不认识的人吧!那么世界将礼满阳光,变得更加美好,不是有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弟子规》让我懂得了许多,让我受益匪浅,党的十七报告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家园。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应该行动起来,一起学习《弟子规》,发扬《弟子规》的优良传统,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爱因为在心中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题记

我知道,我是一棵土生土长的小草,一棵春天里朴素的小草,因父母的爱在我心中,让我贪婪地听吸着阳光雨露,将把我的一生覆盖。读《弟子规》里的“放则考,”才猛然地反思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言行,让我深深地领悟到:在人生的旅途上,父母的爱所赋予生命的深度与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能够比父母的爱更周全。

当父母多唠叨几句:“天气凉了,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我会很不耐烦地回答说:“知道了”。殊不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想到平时自己感冒了,父母会担心地问这问那,带着我去医院,在厨房熬中药给我吃,给我们的照顾无微不至。那我们呢?当父母生病感冒了,我们是否也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意思是说: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况重时,更要昼夜服待,不可以随便离开,那作为儿女的我们,做到了吗?

我们从呱呱坠地时,父母的爱就无时不刻地围绕在我们身边,我们平日毫无节制地挥霍着爱的“支票”那我们是否有想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爱因为在心中,所以冬天要让父母温暖,夏天要让父母清凉,早晨要看望你父母,看看父母昨晚睡得昌否安好,晚上要准备好床铺,让父母睡得安定,反思昔日自己对父母的关心,真是惭愧啊!惭愧!

让我沉浸在爱的欢乐中,让我享爱在爱的温馨中,让我陶醉在爱的双臂间,让我偎依在受罪的怀抱里,让受罪永驻我心中,我将用我的爱去报答我的父母,附之行动,多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我相信我能做到,因为爱在我心中。

愿生活的芳香醇厚萦绕着我亲爱的父母,愿我全部的祝福揉进父母的心田,让父母的心中的花朵盛开如云。

——后记

传递中华文化,再现绚丽奇葩

——读《弟子规》有感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音律优美,就该读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沉郁扬挫,就该读杜甫的《三吏》《三别》,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壮志难酬、就该读屈原的《离骚》,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做人的准则,就该读李毓秀的《弟子规》,这部凝聚着孺家千年处

世哲学与生存智慧的经典著作,分别从七个部分向我们具体讲述了在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把尤其重视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教导我们要恪尽守,诚实守信孝顺父母,团结友爱、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真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

细细品味《弟子规》,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洗礼。“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衰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弟子规》以其恳切质朴的语言告诉我,在日常生活吕,要孝心力行,孝顺父母,更要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顺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仔细想想,一个婴儿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需要耗费父母多少心血啊!他们需要一边工作养家糊口,一边腾出时间来照顾你,想自己所不能想,做自己所不能做,一切都因为了你,是啊,我的父母为我的成长倾注了太多心血,我咽下了一口苦水,他们就好像非进了整片苦海;我捡起了一枚枫叶,他们就如同收获了整处枫林,我在慢慢透支着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青春,面他们却无怨无悔,我的笑脸就是他们疲惫一天后最好的奖赏。母爱无私,父爱深沉,作为儿女的我们又怎能在面对父母的大爱无边时而无动于衷呢?所以,我们要行动起来,从《弟子规》中感谢受鼓舞,好好儿孝顺我们的父母。

《弟子规》,应不单只强调与人子女要孝顺父母,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做人的道理,对端正思想态度,提高品德修养有重大作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正日新月马地变化着,新的时代对我们提出山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我们这代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朝气蓬蓬勃勃的新希冀,努力提高思想道德质,学会做人、是我们踏入社会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学习《弟子规》,深入《弟子规》的精随是极其重要的。

《弟子规》像一位远古的智者,拨去了笼罩在我头上的阿霾,敲开了我迷茫的心菲,教导我应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让我受益匪浅。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弟子规》读后感

两千多年前的一棵大树下,一位神色安详的老者对他的诸多弟子说了这样一句话:“弟子放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之。”后来被收录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千古传唱,那位老者便是孔子。清朝秀才李毓秀为此言作释,著《弟子规》。

征服一座高峰,我们唯有一步一个脚印,安安分分地走;一座高楼的建成,需要一石一砖的堆砌;一部宏伟的乐曲的创作,需要每个乐章,每个音符的协调。同样地,建立和谐社会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努力,而每个人良好人格的形成,和其生活习惯,细节息息相关。可以说,要想取得到大成就,除了在大处着眼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小处着手。《弟子规》就是一本教人如何从“小处”着手的书。

纵观《弟子规》全文,行文一千零八十字,字字精辟,句句经典,细述弟子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尊老爱幼、诚实待人的行为准则,它几乎是一本“如何做个好人”的百科全书!它细腻却不繁琐,“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写得昌多么贴切啊!它朴实却不虚伪,“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难道不是华表个人都向往的吗?它真挚却不浮夸,“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多么令人信服啊!《弟子规》是我们学会做人的必读之书!有句话是这样讲的:“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在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知识再丰富的人却没有一点人格基础,于社会,于人类又有何用呢?而现在社会却频频出现大学生用硫酸泼人,泼动物的丑闻,我们是不是应该自省一下呢?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些是极端的例子,那么随地扔垃圾、恶意损坏公物、粗口泛滥等呢?这些人对社会的发展起不了一的积极作用,还谈什么成就呢?

细节决定成败。有人说《弟子规》是童蒙养正、教育儿童的书,我却认为这应该是伴人一生的书。当决定要做一件事的时候,从大处着眼,还要从小事着手。

读“入则孝”有感

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捧着《弟子规》坐在小道的板凳上,怀着愉悦的心情诵读《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读完这段,我感触甚多,止不住思绪翩翩„„

世界上最精彩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而我们的生命就是父母赋予我们的。“殚竭力尽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想而知,从我们出生到现在父母又在我们身上顾注了多少心血?试着抑心自问,父母给我们的爱是不是比天还阔,比海还深呢?在我们承载了这比天还阔比海还深的受罪后,是不是该懂得感恩呢?

我相信在众多人的潜意识里都有着“自善孝为先”的观念。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传承角度来讲,我们这一代青年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前人所留下的美德——孝。从我们自身来讲,看着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一切一切,我们也会萌动孝心。那我们怎样孝敬父母呢?《弟子规》教了我们很多。

我们应尊重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面对父母的叮嘱,教导,我们应虚心听取接受。或者有些青少年认为,父母的恩想观念已过时,自己的所作所为不用听取父母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总会犯错误,父母几十年的经验难道不比我们强吗?因此,我们要尊重父母对我们的教导。

我们要为父母做些我们能做的事。“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我们不要把父母为我们做的事当作是理当然。这之间无必然联系。回忆父母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我们要学会感恩。我们为父母做的不一定要轰轰烈烈的大事。比如平时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父母下班后问候一下或送上一杯清水;节日时,送上自己的祝福和问候,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我想,反这些小事父母也会感到很欣慰,他们在百忙之间也会笑一笑吧„„

我重整思绪,我想:以后,我会更加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孝敬父母,努力学习,不幸负他们对我的期望„„

继续翻开下一页。“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悠扬的回荡在空中。

凡出言、信为先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帝,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叙

《弟子规》乃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凝聚着儒家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它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着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而行。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学,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刻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看,这说得不就是这样吗?人要诚信,人才信你。

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以别人的尊重。记得在品德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她说:“你折纸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好我折,好么?”“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奶奶家,但一想到昨天答应了小珍的事,便没有去奶奶家,一个人在家准备了许多纸等待小珍。然而,小珍没来,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

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来,但我却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所以说:人而无信,万事皆虚。人无信而不立。

子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凡出言,信为先。我们应明白:立身处世应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辞,达而已矣!”切勿不要模仿喊“狼来的”小孩,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在此,我希望世人谨记:凡出言,信为先!

圣人训,切莫忘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当我第一次品读《弟子规》这本经典读物时,就深深地为它所震慑。每一句行精简的句子暗藏着我们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精髓,蕴含着微妙复杂的处世哲理与生存智慧,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后人的告诫和劝勉之心。

孝,乃为人之本。品读《弟子规》,细细体味“孝”字含义所在。在古时,为人处世凡以孝为先若敢犯冒父母,违背父母意愿则会遭到众人的辱骂与唾弃。而如今,在我们的周遭,再反省一下自身,我们敢大声宣言自己从未与父母争执顶撞过吗?对待父母,我们敢做到问心无愧吗?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人的孝子之心已逐渐随着时光的车轮而消磨损毁。现代人极多大多数都将父母定义为自己的监护和经济人,理所当然地向父母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为我们提供的丰衣足食的生活,我行我素,从未考虑过父母的感受,更不用说为父母做尽孝心的事了。曾在报道杂志浏览过不少父有关“子女殴打父母,丢弃已风烛残年的父母在外,甚至杀害父母”等骇人听闻的事例,让人无不背发凉和深深反的反思。

信“谨”和“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规范自己,诚信待人是我们通行证。我们正处在人生道路上的雏形阶段,容易沾染上恶习和走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自身的不断反省和提高自己的辨别是非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领悟人生哲理,逐步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破关斩将,迈向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每一个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每个人都需要用“尊重和爱护”之心的呵护。中国讲究一个字,认“和”为先。在我们所处的周围环境中,不少人因为一点小事而产生摩擦,随即便发不所收拾,严重伤害了双方的身心健康。其实,一句“对不起”或一次的忍让便所将大事化小事化无,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是事与愿违。只有拥有一颗广阔的包容之心才的人才是这个社会上立足的强者。

读《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圣人的千古名训,如今却要靠诵读这本《弟子规》才能让我们反省自身。“这诵而不懂,背而不行”让我为如今的现状而感到担忧。祖国的未来寄托在我们身上,相信终有一天,圣人的名训将不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而是永远铭记于我们心中,时刻鉴之,经久不衰地传承下去。

万事孝为先

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天,我们就获得了一本宝典——《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随着学校开展一系列关于学习《弟子规》的活动,我们深入学习了《弟子规》,领悟了书中之精华,其中让我感悟最深的是书中所讲到的“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冬则温,夏则清”“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简洁的十几二十字,道出了孝敬父母的精髓,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教我者父母,父母是我们最大的恩人,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纵观古今中外,孝敬父母者亦不少矣,二十四孝的香九龄,为了让父母安心入睡夏天睡前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为父亲温暖被窝。某大学生,不管多难也要背上百病缠身的老母亲去圆夫学枝,总的。他们的孝举实让我们钦佩感动。

然而,在当今社会中,不孝敬父母的人也很多。他们完全忘却了父母对自己的恩德,非但不报恩,反而去伤害父母。父母把他养大成人,有够了事业,有了伴侣之后就抛弃了父母,不负责父母的老年生活,还有的人对父母的教导弃之不顾„„。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人,我们怎么可以不孝敬父母呢?本以为自己已经很孝顺父母了,细细品读了《弟子规》,才发现自己优做的远远不够,跟书吕所讲的比较起来,真是着羞愧万分,无地自容,学习了《弟子规》,我一定要更加认真学习,孝敬父母。

有的人说:作为学生,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孝敬父母是以后的事。我想如果他们读了《弟子规》,他们一定会为自己的这种想法羞愧不已。孝敬父母,应从日常的小事体现。正如《弟子规》所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从。”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有的事,我们肯定能做的到。

万事孝为先。在《弟子规》一书中,首先讲到的就是“孝”,足以说明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很感谢《弟子规》,它让我对“孝”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学习了《弟子规》,我会认真发扬书中的精神,相信我不会让父母失望的。

用爱装满这个世界

——读《弟子规》有感

题记:在我眼中,父亲是太阳,母亲是月亮,是他们,给了我一个世界。

世间万物,总有一个启始和轮回。今生我们成为了父母的孩子,不应有怨,而应感到幸运,是父母先选择了我们,我们应让父母的付出得到是父母先选择了我们,我们应让父母的付出虱到回报„„

这是我读《弟子规》的最大感触。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儒家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书中提到生活中多种道德风气,如礼、信、谨、孝等,其中,孝是品质之根本,也是唤醒我心灵的钟声。百善孝为先,作为军人,服从命令是其天职,作为父母的孩子,孝是做人之基,孝是义务,是责任。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理所当然,因此,孩子欠父母总是太多太多。

《弟子规》日;“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意思是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严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从未过问父母的身体状况,或许我们在父母生病时曾未倒上一杯热水。相反,当我们在父母生病时,却是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将心比心,父母用有限的生命给了儿女无限的受罪,即使他们没有给予我们最好的学习条件和物质生活,但是我们应该感到满足。

有一着歌叫“常回家看看,”每当听着这首歌就仿佛看到无数的父母在家门口守望,等待儿女的归来,而另一方面,在外打工的儿女们又何尝不想回家呢?只因我们都是在唠叨中长大的孩子,离开家以后,才发现孩子就是父母紧紧拽在手心的风筝,一旦风筝的线断了,就会变得孤单。爱父母,就多陪陪他们,有时,只要一通电话,就能温暖父母因牵挂儿女那孤寂的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生最后悔的就是离开了母亲,未能尽到为人之子应尽的责任。我不知未来会怎样,可我知道总有一天,自己也会离开父母,走向社会,在与父母相处的日子里,我会从心灵出发,将爱与孝传达给父母。

上一篇:三级贫困证明申请表下一篇:煤矿通风实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