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市场金融工具

2023-05-16

第一篇:中国金融市场金融工具

数理金融学题库6:金融市场与金融构工具

金融市场与金融构工具

1. 美国短期国债的期限为180天,面值10000美元,价格9600美元。银行对该国库券的贴现率为8%。

a.计算该国库券的债券收益率(不考虑除息日结算)。8.45% b.简要说明为什么国库券的债券收益不同于贴现率。

a. 短期国库券的等价收益率=[(10 000-P) /P]×3 6 5 /n=[(10 000-9 600)/9 600]×365/180=0.084 5或8 . 4 5%。

b. 理由之一是贴现率的计算是以按面值的美元贴现值除以面值10 000美元而不是债券价格9 600美元。理由之二是贴现率是按每年3 6 0天而不是3 6 5天计算的。

2. 某一国库券的银行现贴率:以买入价为基础是6.81%,以卖出价为基础是6.90%,债券到期期限(已考虑除息日结算)为60天,求该债券的买价和卖价。Pask=9886.5, Pbid=9885 P=10 000[1-rB D(n/ 3 6 0 ) ],这里rB D 是贴现率。 Pa s k =10 000[1-0.0681(60/360)]=9 886.50美元 Pb i d =10 000[1-0.069 0(60/360)]=9 885.00美元

3. 重新考虑第2题中的国库券。以买价为基础计算债券的等价收益率和实际年收益率。证明这些收益率都高于贴现率。 RBEY=6.98% 年实际收益率rEAY

通过已知条件:以60天的收益率为(10000-9886。5)/9886。5=0。01148 年实际收益率(复利)1+rEAY =[1+0。01148]365/60=[1+(10000-9886。5)/9886。5]365/60=(10000/9886。5)365/60=1。0719;年实际收益率rEAY=7。91% 4. 以下哪种证券的实际年收益率更高?(分析方法同上)

a.i.3个月期国库券,售价为9764美元 10.02% ii.6个月期国库券,售价为9539美元 9.9% a. 计算两种国库券的银行贴现率。9.34%; 9.12% a. i. 1+r=(10 000/9 764)4=1.100 2 r= 1 0 . 0 2% ii. 1+r=(10 000/9 539)2= 1 . 0 9 9 0 r= 9 . 9 0% 三个月国库券提供了更高的有效年收益率。

b. i. rB D=[(10 000-9 764)/10 000]×360/91=0.093 4 ii. rB D=[(10 000-9 539)/10 000]×360/182=0.091 2

第二篇:中国碳金融金融工具创新

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农业经济管理

郝筝筝 112222 2012.02.16

中国碳金融金融工具创新

郝筝筝—112222

摘要:在低碳经济的今天,各国都在积极发展自身的碳金融市场,而碳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碳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本文首先阐述了碳金融工具的相关概念,然后分别对碳金融工具创新的动因、规范要求、对碳金融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当前我国在碳金融工具创新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已有的分析结果对当前我国碳金融工具的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字:碳金融

金融工具

创新

以《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为起始点,全球快速掀起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浪潮,各国迎来了低碳经济的时代,传统的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已无法应对低碳经济的各种要求,我国近年来积极响应和履行国际责任,开发了适合本国国情的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的各种金融工具,推动了我国碳金融的向前发展,然而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碳金融工具还处在发展初期,另外我国现行的碳金融工具对碳金融经济的发展来说已经相对停滞,对碳金融经济的刺激作用不够强劲显现,而从全球经济形势来看碳金融有着快速的发展趋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我国碳金融工具进行改进和创新以适应并促进我国碳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

一、碳金融工具的理论基础

(一)碳金融

碳金融一词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在金融界产生的一个新词语,它是由于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外部性,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以达到可持续发展概念上的帕累托最优,国际社会应运而生一种新型金融活动。碳金融给金融业带来了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它既将低碳的理念普及到自身的行业发展中,也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为低碳经济的进步和人类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保证和动力。碳金融要求金融机构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以为低碳经济服务和增强国际竞争力为长远定位,只有如此,碳金融的发展才能长久。

碳金融是由低碳经济的理念催生出来的,同时碳金融的发展也反过来促进了各国低碳经济的有效运行和不断实践。为实现这一相辅相成的可持续发展体制不断的发展壮大,人们应加强对碳金融工具的认识和挖掘,因为只有充分地掌握和应用碳金融工具的各种原理和机制,并不断对其进行创新,才能推进碳金融市场的繁荣昌盛。

(二)碳金融工具类型

对应于传统金融工具中原生和衍生的分法,碳金融工具也可大体分为原生碳金融工具和衍生碳金融工具。

原生碳金融工具,或称基础碳金融工具,其主要职能是媒介储蓄向投资转化,或者用于债权债务清偿的凭证,可以包括碳信用交易和碳现货交易。其中碳信用交易又主要包括配额型交易和项目型交易两类。

衍生碳金融工具是在原生碳金融工具基础之上派生出来的金融产品,包括远期、期权、期货、期权和结构化票据等。衍生碳金融工具的价值取决于相关的原生碳金融产品的价格,其主要功能不在于调剂资金的余缺和直接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而是管理与原生碳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暴露。首先,在碳远期交易方面,CDM交易本质上是一种远期交易,具体操作思路为买卖双方根据需要签订合约,约定规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购

第 2 页,共 9 页

中国碳金融金融工具创新

郝筝筝—112222

买特定数量的碳排放交易权;其次,碳期货、期权交易方面,碳期货和期权交易合约与传统的期权、期货合约的基础资产并无二致,只是基础资产不同而已;最后,碳结构性产品,自 2007年 4 月起,荷兰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和东亚银行等几家外资行和中资的深圳发展银行先后在市场中发售了“气候变化”为主题的结构性理财产品。

其他方面,首先是碳基金,1999年,世界银行成立首款针对CDM 的原型碳基金,从此,各种类型的碳基金层出不穷,按发行主体的异同,可分为世界银行型碳基金、国家主权碳基金、政府多边合作型碳基金、金融机构设立的盈利型碳基金、非政府组织管理的碳基金和私募碳基金等;其次,碳担保和碳保理,主要为应对碳金融项目的资金需求量大和规避未来发展前景的高度不确定性的;最后,碳拍卖,Bluenext和Citi于2010年1月8日首次推出基于ERU(EmissionReduction Units)的碳拍卖业务。

[1]

二、碳金融工具创新的动因及遵循规范

(一)碳金融工具创新的动因

1.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形成了碳金融工具创新的巨大压力 气候变化会直接引发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如全球气温升高会导致冰川海洋地区居民生活安全性指数的降低,从而对该地区的保险业产生一定的威胁;近年来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的频率增大会对银行带来气候变化信贷风险、环境信贷风险和环境法律风险。这些气候变化的问题都与碳金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金融界为了抵御和加大对这些风险的处理措施不得不积极开发新的碳金融服务和业务功能,并在碳金融工具上进行不断地创新,以减轻其自身的压力。

2.低碳经济下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碳金融工具创新的内在动力

2003年2月24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了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一词,宣布“到2050年英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从根本上成为一个低碳经济国家”。2005年11月,英国利用其作为八国首脑会议的东道国和欧盟轮值主席国之际,把气候变化问题列入八国首脑峰会的两大主题之一;并于同月召开了20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环境和能源部长参加的,以“向低碳经济迈进”为主题的高层会议。2006年10月,《斯特恩报告》指出,如果全球每年将GDP的1%投入到到发展低碳经济,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损失5%—20%,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近年来,法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纷纷接受低碳经济的感念,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向低碳经济转型。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接受或者反对低碳经济的概念,但其一直主张通过技术途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与低碳经济的内涵相一致。由此可以看出,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此趋势下世界各国国际经济实力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其低碳经济产业的发展和运行程度,故为了加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也需不断地进行碳金融工具创新,以便推动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

[2]

(二)碳金融工具创新应遵循的规范

1.坚持“赤道原则”为基本原则

赤道原则,是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一个金融行业基准。目前赤道原则已经成为国际项目融资的一个新标准,40余家大型跨国银行已明确实行赤道原则,在贷款和项目资助中强调企业的环境和社会责任。国内绿色金融创新仍停留在支持企业节能减排的层面,只有兴业银行一家采用了赤道原则,与“赤道原则”在环保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国际标准的差距较大,因此,中国金融业应积极顺应国际趋势,结合国情逐步采纳“赤道原则”为基本原则。

第 3 页,共 9 页 [3]

中国碳金融金融工具创新

郝筝筝—112222

2.坚持金融界可持续发展的自律规范

赤道原则、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银行界关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以及全球报告倡议机构(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本身都没有授予任何组织和个人强制执行的权利,因而,法律拘束力并不是很强,但它们却分别成为金融界履行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行业标准。因此同时,在为了碳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而进行碳金融工具创新时,一定要以碳金融的根本目的,即全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立足点,任何有违背这一原则而进行的碳金融工具创

新都是徒劳的和不被认可的。3.坚持与实体经济和现实情况相结合 中国的碳金融正处在发展阶段,其发展前景和空间都是巨大的,故对碳金融工具的创新空间也非常大,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环境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异,使得吸纳型创新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对我国碳金融工具进行创新时,必须坚持创新理念的原则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实体经济和现实情况紧密结合,以开发出满足需求、优化配置的技术主导型碳金融工具的创新为突破口。

4.坚持多方位、全面化创新

要达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增长和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不断“脱钩”是一项重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保障。其中,不仅要在行业方面如银行、证券、保险业等同等重视同时创新,也要在各个行业的具体产品和业务上加以关注,同时相关联的市场、机构、政策体制和市场方面也要加以配合创新。

[4]

三、碳金融工具创新对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影响

1.拓展碳金融实施范围,加强碳金融在不同行业的发展

目前碳金融,尤其是CDM项目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其中包括能源工业(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能源分配、能源需求、制造业、化工行业、建筑行业、交通运输业、矿产品、金属生产、燃料的飞逸性排放(固体燃料、石油和天然气)、碳卤化合物和六氟化硫的生产和消费产生的飞逸性排放、溶剂的使用、废物处置、造林和再造林、农业。然而,碳金融在各个行业的项目分布情况和实施程度却不尽相同,其中特别是在农业和林业。

以农业为例来说明,目前在CDM执行理事会注册的CDM项目共1640个,年平均核证减排量达到301268738 t CO₂e,截至2012年的核证减排量将大于16×107tCO₂e,其中农业CDM项目仅为107个,占项目总数的6. 52%。农田、畜禽粪便管理系统、生物质燃烧在内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其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2%,这个比例与工业的排放源不相上下,高于交通工具的排放量。

同时,从国家分布情况看,巴西、墨西哥的农业CDM项目最多,减排量最大,项目数分别达到34和23个,合计占项目总数的53. 3%,减排量达到3091998tCO₂e和1544962 t CO₂e,合计占减排总量的57. 2%,其次是印度、马来西亚、智利,项目数分别达到10个、9个和7个,三者合计占项目总数的24. 3%,减排量达到425625 t CO₂e、1589 370 t CO₂e和652292tCO₂e,三者合计占减排总量的32. 9%,我国目前已注册的农业CDM项目只有3个,均为沼气工程项目,占项目总数的2. 8%,减排量达到235298tCO₂e,仅占减排总量的2. 9%,这与我国世界农业大国的地位极不相衬,如表1所示。

因此,若能在这两个行业中积极实施碳金融工具创新,加强碳金融的贯彻力度,便可以大力开发温室气体的减排潜力。

[6]

[5]

第 4 页,共 9 页

中国碳金融金融工具创新

郝筝筝—112222

2.积极转换思路,从另一角度大力强化碳金融的发展

从根源上说,抑制温室气体有两个思路,一是减排,二是吸碳。从减少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来说,由于一方面,各国包括我国在内已经积极地施行了各种减排方案,并在此领域进行了不断的金融业务和工具创新,故其发展已经逐趋于成熟阶段,再进行创新研究的空间和潜力有限;另一方面,过度的减排要求会对一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造成一定的抑制,这种抑制可以从减排的高成本和对某些高能耗产业的限制上体现出来。然而,另一思路吸碳却未被充分的应用,在近年来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可以在一些森林管理机制、加强造林和再造林等方面来吸存二氧化碳,采用这些措施来吸存二氧化碳以达到抑制温室气体所需要的成本要比直接在化石燃料利用时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成本更低,同时也不会对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造成过多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能源生产中限制碳排放的边际控制成本每吨为25—120美元,改善化石能源使用效率以减少碳排放成本每吨为100美元。而Dixon et al (1993)估算热带地区造林储存每吨碳的成本为6—60美元,温带地区每吨为2—50美元。《波恩政治协议》和《马拉咯什协定》同意将造林和再造林项目作为第一承诺期合格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同意用森林植被抵消本国的减排指标。因此,大力加强林业CDM项目,引进各种林业方面的碳金融工具创新,以促进社会各界从积极植树造林、减少林业消耗以及支持林业发展的各种金融活动对于我国的碳金融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碳金融工具创新为碳金融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能 如今时代,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兴元素已经在世界各地快速发展,传统金融理论和实践已无法适应低碳经济时代的要求,故有必要进行金融创新,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而其关

第 5 页,共 9 页 [7]

中国碳金融金融工具创新

郝筝筝—112222

键又在于碳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

积极推进碳金融工具创新可以为碳金融市场开辟新领域,把更多的资金配置到低碳产业上,同时,碳金融工具创新在低碳经济的不断实施过程中会进行更进一步的开发。这样,碳金融工具创新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不仅是目标和手段的关系,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故大力着眼于碳金融工具的创新工作对我国的碳金融市场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碳金融工具创新在中国的进展和不足(swot)

(一)内部优势

1.碳金融工具创新需求迫切

我国的碳金融业务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现阶段国内金融机构对碳交易介入较少,参与碳金融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我国也正在这些方面进行积极努力以从根本上大力跟进国际碳金融发展的步伐,如一些银行已经开始积极借鉴国外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经验,纷纷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碳金融银行业务,故我国现阶段在开展碳金融业务的同时也会同时产生对碳金融工具创新的迫切需求,以加大碳金融发展的步伐。

2.碳金融工具创新潜力大 如上所述,我国正处在碳金融发展的初级阶段,故有关碳金融的各方面工作都会逐渐进入正轨并积极发展起来,对于其中的碳金融工具创新也是同样的,我国可供碳金融发展的领域广泛,开拓程度较大,在碳金融工具创新这块更是拥有者巨大的挖掘潜力。

(二)内部劣势

1.人们积极性不高,对新型碳金融工具不敢尝试 由于我国的碳金融市场还不够成熟,很多碳金融业务在各行业都缺少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碳金融业务以及投资活动中人们常墨守常规,而不愿甚至不敢去积极探索更好更有效率的碳金融应用工具。同时,我国现有的碳金融市场还缺乏碳排放的二级市场及相应的金融衍生品、保险业务等金融手段的支撑,这就在很大程度进一步加大了人们进行新型碳金融工具应用的风险度,故此阻碍了我国碳金融工具的积极创新。

2.创新质量不高

尽管我国已积极投身于碳金融的大力发展中,特别是商业银行,但对比欧洲、美国,我国的银行对碳金融的参与还仅仅是碳金融业务的初级信贷阶段,不论是碳金融二级市场的建设、碳金融投资力度、在国际社会的参与程度我们离全球碳金融的发展速度都存在差异,这在其他碳金融的涉及领域问题都同样存在。我国对碳金融工具的创新还仅仅停留在初级的衍生扩展阶段,而没有达到真正质量上的高度。

(三)外部机遇

1.碳金融广阔的市场前景为碳金融工具创新提供良好环境。 据世界银行统计,自2005年起,全球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交易标的的交易总金额从1018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26315亿美元,四年时间增长了约120倍。交易量也由2005年的10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CO₂e)迅速攀升至481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CO₂e)。发展低碳经济正成为世界各国寻求经济复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碳金融逐渐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制高点的关键。随着低碳经济发展和碳交易活动更加活跃,碳金融必将成为未来重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秩序的重要因素,如图1所示。因此,

第 6 页,共 9 页

[8]

中国碳金融金融工具创新

郝筝筝—112222

在碳金融广阔良好的市场前景下,碳金融工具的创新也会紧随碳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断延伸。

2.可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碳金融工具创新的经验和不足

我国虽积极配合《京东议定书》等国际碳减排的有关协约并努力做出行动,但在碳金融的起步上还是比一些发达国家慢了很多,然而,现在我国正在从各个行业各个方面积极加大碳金融的发展壮大,在此期间的碳金融工具创新便可以充分有力地借鉴之前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并同时紧密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进行进一步创新研究。其中对一些适用的碳金融工具我们可以在经济技术相类似的条件下直接借鉴过来,而另外一些碳金融工具的成果我们虽不能直接适用,但却可以通过分析其产生的条件和过程,从而从创新方法上加以借鉴。

(四)外部威胁

1.人们对碳金融的认识程度低,金融机构对碳金融工具的创新理念不够重视 碳金融概念在中国金融市场上还不够成熟,很多投资企业和金融人士对碳金融的运作模式、交易规则、利润空间等都没有足够的认识,从而导致了人们不愿意或者不敢对碳金融的相关业务和工具进行运用和实践。而一些对碳金融市场颇有了解的金融机构,由于碳金融的普及度和竞争压力相对较弱,致使其只是单纯引用已有的或者借鉴国际上已经成熟的碳金融工具,而不能结合本国特点进行不断创新。

2.政策、法律、制度不完善 政策方面,政府对碳金融的相关优惠政策没有加以明确规定,更没有对各个相关行业碳金融工具的积极创新提出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法律方面,对于违反低碳经济的经济运行模式的制约程度不够,环保制约标准没有达到统一且可行的要求;制度方面,国内大多数金融机构对碳金融业务缺少相应的风险补偿、担保和税收减免等综合配套制度。这些都导致了碳金融工具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上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并通过在业务种的不断应用而得以发展创新。

3.碳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中介机构不完全

在发展碳金融方面,我国相继成立了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天津排放权

第 7 页,共 9 页

中国碳金融金融工具创新

郝筝筝—112222

交易等碳交易市场,并成立了中国碳基金和中国绿色碳基金两大碳基金。但是我国仍然没有成熟的碳交易制度、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等各种金融创新产品以及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一个完善的碳金融市场体系没有形成,这制约了我国碳金融的发展,使得我国在国际碳市场交易中处于低端地位,没有谈价格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此外,由于CDM 项目开发时间长、风险因素多、审批程序复杂,开发周期较长,非专业机构难以具备此类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力。而我国本土的中介机构正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机构来帮助金融机构分析、评估、规避其项目和交易风险,更难以开发或消化大量的项目。故此,不能给碳金融工具的创新提供良好的温床。综上所述,我国的碳金融工具创新正处于初级阶段,并会随着我国碳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开拓进展,其中会面临各方面的机遇和挑战,并同时隐含着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其可以从下图2中直观地看出。

[9]

五、政策建议

借鉴发达国家的碳金融发展经验,结合我们的国情和碳金融工具发展现状,针对当前我国的碳金融工具创新提出如下几条建议:

(一)完善政策,健全体系

碳金融作为一个新生市场具有参与者多、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碳金融的发展是一个艰巨、繁杂的系统工程,若要加强对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强化对碳金融工具创新需求的培育,政府应出台明确的扶持、引导政策和风险补偿机制,建立、规范、完善统一的交易机制,为碳排放权供需双方搭建沟通和议价的场所;并同时制定专门的能效行业监管口径,建立统一的碳金融交易规则,加大财税、环保、监管、信贷、外汇等配套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法律法规,规范碳金融发展机制,为我国碳金融工具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实施环境。

(二)加强碳金融工具创新的激励机制

为积极发展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等各种金融创新产品,以及碳基金、碳信贷、碳期权期货等碳金融工具,并在这些基本工具基础上通过与具体行业和业务的结合而进一步对碳金融工具进行创新,就必须要就相关政策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同时,对积极参与和实施碳金融工具创新的企业个人给予一定的补偿和激励,以此带动其他民众的积极性和对碳金融工具创新的关注度,从而不断克服碳金融工具创新在我国固有的一些缺点和

第 8 页,共 9 页

中国碳金融金融工具创新

郝筝筝—112222

不足。

(三)强化碳金融宏观认知普及度

要加强碳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不但要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开展碳金融创新业务,还要引导其他经济主体,如碳排放权的最终使用方、市场投资者等参与碳金融市场,激发碳金融市场的活力;同时,要强化我国所有公民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人公有责任参与并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意识,要培养主人公意识就需要大力强化人们群众对碳金融的认识,理解碳金融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的贡献所在。因此,政府应通过组织各种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对碳金融的认知程度,以便碳金融能够快速在我国大力普及和发展。

六、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9】

王增武,袁增霆. 推进碳金融工具的创新发展[J]. 中国经济报告,2010(1). 王卉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金融创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学出版社,2008.39. 杨宁.低碳经济下金融工程的创新[J].财经界,2010,(10). 王卉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金融创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学出版社,2008.84. 李建国,严玉平,魏林根,周军.农业CDM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开发障碍[J].江西农业学报,2008, 20(9). 高春雨,李宝玉,邱建军.农业CDM发展现状、障碍与对策措施[J].中国沼气,2009(6). 刘伟平,戴永务.碳排放权交易在中国的研究进展[J].林业经济问题,2004,24(4). 罗晓娜,林震.低碳经济下的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J].经济与管理,2010,24(9). 袁艺,王双进.我国发展碳金融SWOT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

第 9 页,共 9 页

第三篇:【考点】2018年证券从业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衍生工具

【考点汇编】2018年证券从业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衍生工具

2018年证券考试各地时间不同,考生要决定备考,就要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证券考试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备考生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考点一衍生工具

考点二金融期货

金融期货是期货交易的一种。期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在集中的交易所市场以公开竞价方式所进行的标准化期货合约的交易。

金融期货的主要交易制度:集中交易制度;保证金制度;结算所和无负债结算制度;限仓制度;大户报告制度;每日价格波动限制及断路

器规则;强行平仓;强制减仓。

金融期货具有四项基本功能:套期保值功能、价格发现功能、投机功能和套利功能。

考点三金融期货与金融期权的区别

金融期货与金融期权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基础资产不同;

2.交易者权利与义务的对称性不同;

3.履约保证不同;

4.现金流转不同;

5.盈亏特点不同;

6.套期保值的作用与效果不同。

考点四可转换公司债券

考点五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的不同

考点六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资产证券化的种类:

1.根据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不同,可以把资产证券化分为不动产证券化、应收账款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未来收益证券化(如高速公路收费)、债券组合证券化等。

2.根据资产证券化的地域不同,可以把资产证券化分为境内资产证券化和离岸资产证券化。

3.根据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属性不同,可以把资产证券化分为股权型资产证券化、债权型资产证券化和混合型资产证券化。

考点七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特点与功能

第四篇: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尽职调查 指引

NAFMII指引0002

银行间债券市场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尽职调查指引

第一条 为规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商对拟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尽职调查行为,提高尽职调查质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相关自律规则,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的尽职调查,是指主承销商及其工作人员遵循勤勉尽责、诚实信用原则,通过各种有效方法和步骤对企业进行充分调查,掌握企业的发行资格、资产权属、债权债务等重大事项的法律状态和企业的业务、管理及财务状况等,对企业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做出判断,以合理确信企业注册文件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行为。

第三条 主承销商应按本指引的要求对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并撰写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尽职调查报告(以下简称尽职调查报告),作为向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备查文件。

第四条 本指引是对尽职调查的指导性要求。主承销商应根据本指引的要求,制定完善的尽职调查内部管理制度。

第五条 主承销商应遵循勤勉尽责、诚实信用的原则,严格

1 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规范,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尽职调查,保证尽职调查质量。

第六条 主承销商开展尽职调查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工作目标、工作范围、工作方式、工作时间、工作流程、参与人员等。

第七条 主承销商开展尽职调查应组建尽职调查团队。调查团队应主要由主承销商总部人员构成,分支机构人员可参与协助。

第八条 尽职调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发行资格;

(二)历史沿革;

(三)股权结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情况;

(四)公司治理结构;

(五)信息披露能力;

(六)经营范围和主营业务情况;

(七)财务状况;

(八)信用记录调查;

(九)或有事项及其他重大事项情况。

第九条 主承销商应保持职业的怀疑态度,根据企业及其所在行业的特点,对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的重要事项展开调查。

第十条 主承销商开展尽职调查可采用查阅、访谈、列席会

2 议、实地调查、信息分析、印证和讨论等方法。

第十一条 查阅的主要渠道包括:

(一)由企业提供相关资料;

(二)通过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获得相关资料;

(三)通过工商税务查询系统获得相关资料;

(四)通过公开信息披露媒体、互联网及其他可靠渠道搜集相关资料。

第十二条 访谈是指通过与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财务、销售、内部控制等部门的负责人员进行对话和访谈,从而掌握企业的最新情况,并核实已有的资料。

第十三条 列席会议是指列席企业有关债务融资工具事宜的会议。如:股东会、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办公会和部门协调会及其他涉及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目的、用途、资金安排等事宜的会议。

第十四条 实地调查是指到企业的主要生产场地或建设工地等业务基地进行实地调查。实地调查可包括生产状况、设备运行情况、库存情况、生产管理水平、项目进展情况和现场人员工作情况等内容。

第十五条 信息分析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对采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性意见。

第十六条 印证主要是指通过与有关机构进行沟通和验证,从而确认查阅和实地调查结论的真实性。

3 第十七条 讨论主要是指讨论尽职调查中涉及的问题和分歧,从而使主承销商与企业的意见达成一致。

第十八条 主承销商应按照工作计划收集详尽的资料,进行充分调查,编写工作底稿,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尽职调查报告。

尽职调查报告应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具体明确,突出体现尽职调查的重点及结论,充分反映尽职调查的过程和结果,包括尽职调查的计划、步骤、时间、内容及结论性意见。

尽职调查报告应由调查人、审核人和审定人签字。 第十九条 主承销商应指派专人对已经注册的企业的情况进行跟踪,关注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的重大变化,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调查。

第二十条 主承销商应于每期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前,撰写补充尽职调查报告,反映企业注册生效以来发生的重大变化的尽职调查情况。

第二十一条 本指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注册规则

银行间债券市场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注册规则

第一条 为规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注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以下简称债务融资工具),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第三条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负责受理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注册。

第四条 发行注册不代表交易商协会对债务融资工具的投资价值及投资风险进行实质性判断。注册不能免除企业及相关中介机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披露信息的法律责任。

第五条 交易商协会设注册委员会。注册委员会通过注册会议行使职责。注册会议决定是否接受发行注册。 第六条 注册委员会委员由市场相关专业人士组成。专业人士由交易商协会会员推荐,交易商协会常务理事会审议决定。

第七条 注册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接收、初审注册文件和安排注册会议。办公室由交易商协会秘书处(以下简称秘书处)工作人员和会员机构选派人员组成。

第八条 企业通过主承销商将注册文件送达办公室。注册文件包括:

(一)债务融资工具注册报告(附企业《公司章程》规定的有权机构决议);

(二)主承销商推荐函及相关中介机构承诺书;

(三)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拟披露文件;

(四)证明企业及相关中介机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披露信息的其他文件。

第九条 企业应在注册报告中声明自愿接受交易商协会的自律管理。

第十条 企业全体董事或具有同等职责的人员应认真审阅并理解债务融资工具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自律规则,承诺注册文件中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个别和连带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 办公室在初审过程中可建议企业解释、补充注册文件内容。

第十二条 办公室可调阅主承销商及相关中介机构的工作报告、工作底稿或其他有关资料。中介机构未能尽职而导致注册文件不符合要求的,办公室可要求中介机构重新开展工作。

第十三条 注册会议原则上每周召开一次。注册会议由5名注册委员会委员参加。参会委员从注册委员会全体委员中抽取。

第十四条 注册会议召开前,办公室应至少提前2个工作日,将经过初审的企业注册文件和初审意见送达参会委员。

第十五条 参会委员应对是否接受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注册做出独立判断。2名以上(含2名)委员认为企业没有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披露信息,或中介机构没有勤勉尽责的,交易商协会不接受发行注册。

第十六条 注册委员会委员担任企业及其关联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存在其他情形足以影响其独立性的,该委员应回避。 第十七条 交易商协会向接受注册的企业出具《接受注册通知书》,注册有效期2年。

第十八条 企业在注册有效期内可一次发行或分期发行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应在注册后2个月内完成首期发行。企业如分期发行,后续发行应提前2个工作日向交易商协会备案。

第十九条 企业在注册有效期内需更换主承销商或变更注册金额的,应重新注册。

第二十条 交易商协会不接受注册的,企业可于6个月后重新提交注册文件。 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中国科协直属单位介绍下一篇:中国家政服务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