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2024-05-16

课堂教学评价理念(精选8篇)

篇1: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新理念下如何评价地理课堂教学

中宁二中

史倩

***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新理念的引领下,地理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地理课上的成功与否应如何评价?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学目的是否明确,要求是否符合大纲和学生的学习基础

因为这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志。教学目的决定着授课的方向,贯穿全课的始终,全课教学活动的安排都要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因此,通过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可看出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要求是否得当。

二、是否注重学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说明:在人的学习中,技能和智慧比知识更重要,善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立意识,养成学生自探习惯,铸就学生自强意志是教师的真本事。正如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初中地理新课程的着眼点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出发,指导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以及从图中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欣赏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善于换位思考,提倡“研究性学习”,坚持新旧结合、图文结合、教学结合、读思结合、讲练结合、情智结合和学用结合等“八个结合”,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引路,导航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我会学”的好局面。

三、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了三个境界 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波澜起伏,收尾余音不绝。一堂好课,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出浓厚的课堂气氛,学生被这种气氛所感染,使他们迷恋课堂,乐而忘返。若中间再波澜起伏,结尾余音不绝,那绝对是名副其实的一堂好课。

四、是否关注后进生的发展

关注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可以理解为不论学生的学业成绩如何,也不论学生的行为表现怎样,都应该受到教师同等的关注,因为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新课程提出的教育评价的改革重点之一是学生评价。我们应该建立起积极乐观的“学生观”,重新评价后进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乐于从多个角度评价他们,发展他们的潜能,激励评价法就是一种实用可行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多关注后进生并及时给予评价,就会对后进生起激励作用。如:“你回答的很到位”、“太棒了,如果回答的再完整些,那就更好了”。

五、是否能容纳学生的“错”

其实,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思维水平,出错也是正常的。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和解惑,才会有研究、创新和超越。因此,我们要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不要轻易否定,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的语言去评判,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才会出现课堂生动活泼的场面。只有在“出错”、“纠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活的,教学才是美的,教师也才是称职的。

六、是否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行为表现、参与的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

第一:关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程度(广度、深度)。学生能否在课堂中习得知识,练就能力,发挥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和程度。如: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的程度,学生主动活动总时间、学时至少应有一半以上,参与程度的课应达到2/3以上。

第二: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学生能否从不同角度、不同起点、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否有新意,有独创性,学生分析的是否深刻,学生的表达是否流畅,意义是否丰富。

第三: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如:学习《澳大利亚》时,在学生分析完地形图后,问:如果你是一个牧场主,仅以地形因素考虑,你会把牧场建在何处?又如:讲《黄河》时,问:假如你是一名工程师,你如何治理黄河?

七、教学是否民主,师生关系是否融洽

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真诚、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愉悦、民主的课堂气氛则是保障学习体主动参与的必要条件。要实行民主教学,必须提倡七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争论到炽热化时允许学生自由抢接话茬发表意见。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敢想、敢说、乐意发表意见,教 学气氛活跃,求知欲旺盛。

八、语言是否生动有趣、富有活力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幽默。如讲时区时:同学们,意大利甲级足球实况直播联赛为什么都在凌晨2~3点?是不是意大利人喜欢半夜以后再起来踢球?

其次,课堂中要适时引入诗歌、谚语、歌曲等激趣。如讲天气与气候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讲温带大陆性气候时:“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东亚季风时,引入歌曲《黄土高坡》。

九、教学技能是否很强

1、教师板书、板图的布局是否有特色。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具的使用是否娴熟、自然。

3、课堂的应变能力和调控能力是否很强。

十、教学效果是否良好。

教师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的落脚点还得看收效,收效好说明教学成功,收效不好,意味教学失败。

总之,评价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还很多,个人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只要全体学生的潜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智力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水平的学生吸收得好,差的学生消化得了,学生人人学有所得,课堂教学中能充分体现师生关系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程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就一定是一堂成功的课。

篇2: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教育的归根到底是培养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工具学科的语文教学的性质就更显得尤其重要,为此语文教学的评价的思想性、情感、合作、交流、创新的渗透就应该有综合的体现,所以我认为课堂评价应从思想性,适用性进行引导。

一、善于搭建平台、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

语文这门学科是无处不在,教师在课堂上引导的文章,我觉得应把它当作是“工具”的范文,教师在处理教材上的字、词、句、篇、段上就应该把一篇文章作学生以后生活中的一个缩影,一个范例来对待,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本身的特点,去搭建平台,让学生去表现自己。例小学课堂中的《詹天佑》一文,每段文章都体现了一个思想性,表现詹天佑对工作负责,不怕吃苦,为国争气,不被洋人取笑等等,假如拿一段文章,勘察现场这段文章后,搭建一个描写XXX不怕吃苦,工作认真的语言叙述的平台,让学生的叙述,学生就有表现的机会,也体现语文教学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原则。

二、要善于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潜教育”之中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

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对于你们谈品德教育等于不合时宜,至于说靠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许多人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当下的.考试个数无关!

但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我认为语文教育中,是有没有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评价的重要因素。

发掘文章的本身思想性,我觉得比容易,但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教师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需要通过教育及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因此学生是站在教师的肩膀上的,教师能走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能有多高,学生就能有多高。

为此语文教育的思想性评价,要将品德教育,结合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学校中垃圾捡起来,这就是爱清洁的好思想,乱扔垃圾就是不爱清洁,影响学校校容就该批评,我觉得这样做符合语文教育的批判性原则。

要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一方面教育及社会各界、家长都应做好表率外,还应当让学生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学生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

篇3:生态理念下优化历史课堂评价

一、讲究评价语言的真诚性

课堂评价必然要涉及评价语言, 教师评价语言的真诚性对于课堂评价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要做到评价语言的真诚, 教师要开动自己的智慧。学生在回答某个问题, 或者就课堂中讨论的主题发表自己的个性化意见时, 教师需要利用自己强大的观察力来找出值得肯定与选择的内容。之后, 教师要对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 针对学生个性的不同与学习能力的不同, 对学生进行真诚的评价。饱含真诚与智慧的评价才能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激情得到激发。

比如在学习《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的时候, 教师可以就八国联军的侵华行为进行讨论, 让学生对八国联军的侵华行为做出自己的判断。一些学生会说:“我认为八国联军的侵华行为是错误的, 他们违反了人道主义精神, 没有考虑过他国的利益与他国民众的生存问题。”面对这样的回答, 教师可以做出这样的评价:“你的想法很有高度, 涉及了人道主义精神, 相信你会是一位很有责任心与同情心的孩子。”而一些学生则会说:“我认为八国联军的侵华行为也是情有可原的, 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发动战争, 这是在所难免的。”面对学生这样的观点, 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评价:“你的看法很有个性, 教师欣赏你的观点, 但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真诚的评价可以凸显教师的智慧, 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历史教学的深入。

二、讲究评价内容的平实性

课堂评价的内容要与学生的表现相符合, 从实际出发的课堂评价才能成为有效的课堂评价。教师利用平实的语言进行课堂评价, 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于自己的关心与期待。一味利用过于华丽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 不一定会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利用平实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 可以让学生有一种更加真实的感觉, 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在与自己进行沟通。

在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中, 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 对学生进行合理化评价。教师任意进行评价内容的夸大, 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面对学生的高谈阔论, 一些教师为了肯定学生, 会说:“你的看法真是太好了, 都可以与奥巴马一决高低了。”这样的不切实际的课堂评价, 对于学生来讲可能是一种嘲弄,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利用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微笑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也可以利用简单的“你很棒”之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于学生的肯定。比如在学习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的时候, 教师提问学生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学生进行准确回答。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回答得很好, 看来你在课下一定认真预习过了。”平实的课堂评价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了解自己的努力, 认可了自己的付出, 会更加主动地进行初中历史学习。

三、讲究评价效果的德育性

德育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 教师利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对德育的一种落实, 也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许多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学到了哪些历史知识, 记住了哪些关键性的历史事件。更多的教师不断利用题目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无视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一名合格的初中历史教师, 要合理利用课堂评价,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习惯, 以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自身历史学习水平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百日维新的相关内容的时候, 教师提出问题“百日维新的内容有哪些”之后, 让学生对历史课本进行自主阅读。一些学生会出声阅读, 一些学生会默读, 一些学生会一边读一边划出重点与答案。这时, 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大家最好向某同学进行学习, 一边阅读一边划出重点, 方便日后的学习与交流。这种方法不仅不打扰他人, 还方便了自己。”这样的评价, 会使出声阅读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使其他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讲究评价过程的激励性

激励是课堂评价的目标, 成功的课堂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提高与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课堂评价要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 教师要利用具有激励性的评价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自主思考。

比如在讲解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时,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的问题, 像辛亥革命的时间、地点、人物、性质、纲领、目标是什么, 等等。在这样问题的引导下,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本中找到答案并进行分享。面对学生的答案, 教师要进行激励性评价。像“你的自主学习很成功哦, 希望你再接再厉”, 或者“老师相信你可以在课本中找到更加丰富的内容”。这样的评价可以激励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 加强对历史学习内容的理解。

篇4: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关键词:多元多维评价;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评价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强调要学会四种学习,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方面的学习,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也应适应这一转变,坚持多元多维的评价理念。

一、多元多维评价理念

多元多维评价是解决具体怎样评价的问题。评价的方法较多,如自评、他评、定性、定量、笔试、口试、面试、评语、等级、鉴定等。新的评价理念认为,课堂教学评价宜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与方法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策略。它们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可以科学地、全面地、公正地从不同层面反映评价客体的真实情况,从而达到评价的真正目的。

(一)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1.自评。自评也称自我评价或自我评议,包括教师自评和学生自评,就是将自己的实际获得成果或表现与理论上要求能达到的目的之间差异做出相对客观、可信的、有效的判断。自评不仅仅是对自己表现的总结,更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调节、自我提高的过程。但自己由于受各种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误区,即自我评价的结果与现实常出现过高或过低的偏差现象,过高而滋长骄傲之气,过低会丧失自信心。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无论老师讲得怎样生动诱人,但都只是“一言堂”,学生也不爱听,这样的课不是一堂好课。学生知识掌握得很好,并不意味着其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就高,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不一定能得到充分培养。针对这种“当局者迷”的评价,还需要“旁观者清”的评价,即他评。

2.他评。为了克服自评的某些误区,需要他评。凡是除了评价主体以外的,相关的领导、专家、同行(同事)、教师、学生、家长都可成为评价者,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由于教师和学生经常在一起相互之间比较了解,学生之间有类似的知识基础,他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层次分析被评价者的真实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被评价者处于被评地位,如果关系处理不当,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理解,极易伤害学生和教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新的评价理论认为,他评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发展的起点而非终点。其目的是为了使每一个人都获得最大程度的完善和发展,评价所提供的信息为受评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自评和他评各有优缺点,应该取长补短。自评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有助于弘扬评价的民主氛围。他评可以使被评者获得更多从不同方面来的信息,经过相互交流和协商,可以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正。

(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的评价。至今仍有部分教师认为具备如下要素就是一堂优质课:教师课前准备周密、内容滚瓜烂熟,课上讲解精彩、演技娴熟,多媒体辅助教学纵贯始终,学生聚精会神、对答如流,下课掐时分毫不差,课后生无疑难。还有的以平时测验考试成绩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为依据来评价课程教学质量。可见,典型的机械接受教学模式和只注重结果的评价根深蒂固。

新课程评价理念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既重结果,更重过程,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也就是要将以过程为中心的形成性评价和以结果为中心的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评价。所谓重过程,一方面是关注教师“教”的过程,即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关注教师的职教理念和以工作为本位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另一方面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技能的掌握要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去学习,通过自己思维和实践而获得。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体现。所谓重结果,就是重课堂教学质量,即教学的效果,主要体现为学生课后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的收获。

在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中,要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来评价一节课的质量。过程为结果服务,教是为学服务,要把握好两者的辩证关系。

(三)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1.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指将那些能直接量化的,并且确实存在量化途径的评价指标用数据的形式进行分析、比较,根据统计结果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课堂教学评价中无论是对教师的评价,还是对学生的评价,通常都以打分为主的方式决定优劣。这种方式看似准确、高效、公正,但它轻过程重结果,人性化降低,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境,摆脱不了唯分是从的缺陷。

2.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将不能直接进行量化的一类评价指标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性评价的方法。如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定性评价中常用的方法是用评语法。其这种结论使人一目了然,克服了定量评价中许多不能量化的问题。但这一种方法受主观影响大,有时缺乏可信度,不能真实地反映问题的真相。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统一体,单一的定性或定量评价都无法对课堂教学本身做出客观性评价。所以,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定性评价为主,定性和定量应有机地结合,即评价结论既要有定性的评语,也要有定量的分数。定性是定量的基础,没有正确的定性就不可能有准确的定量,而且定量的结果还要靠定性来解释,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进行全面而辩证的综合分析,做出较为科学的评价,一般用“分数+等级+评语”的形式来表示。

二、多元多维评价理念下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以生为本,充分调到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教师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等角色,营造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尽可能多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学习。在探究体验中,形成认知建构意义。化学问题可以来自于日常生活生产,也可来自于实验,也可来自于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等等。下面以让学生查寻乙醇用途和酒驾危害的文献资料为例进行介绍,并对各个环节进行评价。

首先,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整合各种资源。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各委派一名交际能力强的代表利用课余或自习时间,联系图书馆、微机房的工作人员以确定开放时间,了解图书报刊等资料关于乙醇用途和酒驾危害的实际情况,为组织和方便大家查阅资料做好准备。这阶段可以锻炼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教师可以对学生处事的方式加以评判和指点,使学生掌握人际沟通的艺术,为职业学校学生尽早尽快地走向和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其次,让学生自主探究,查阅文献资料。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说明文献资料的重要性。资料包括图书、报刊等印刷型和网上搜索引擎、数据库等类型。学生要学会搜集资料的方法,图书资料可采用顺查法、倒查法、追踪法,网上搜索引擎要输入关键字词,数据库也要输入检索项。“乙醇用途和酒驾危害”涉及到两方面,其关键词分别是“乙醇用途”、“酒驾危害”。这个环节可以提高学生文献的利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教师可以就学生查阅文献的方法和搜集有效价值信息的能力进行判断,指导他们掌握文献的利用能力。

再次,小组内部交流,汇成组内初步结论。个人搜集的文献资料具有零散性,肯定含有许多关联度不大甚至无关的信息,这需要对其进行筛选和提炼,组内交流和讨论正好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先让组内成员各自展示自己的成果,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共同讨论,从中精选出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信息。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参与程度、表现状态、成果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最后,组际竞先发言,形成最终结论。小组研讨后,教师可组织和鼓励学生组际之间展开良性竞争,让各学生小组竞先发言,这时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成果,都希望本组成果优于其他小组。在一个小组发言时,其他小组也不会甘于落后,他们会积极地进行补充或质疑。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个人的素养和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师可对各组的成果进行汇总,对学生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肯定性和发展性评价,在对结果教学评价的同时更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同时,还要组织学生个体对各自的表现展开评价,小组之间成员也要进行互评。

三、多元多维评价理念下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评价表

基于多元多维评价理念,结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评价表。

此评价表充分体现了多元多维评价,评价主体实现了多元化,包括学生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其中特别强调了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因为他们是化学课堂教学的真正参与者和实践者,总评中的比例生评占到40%,组评占到30%。评价方式既有定量评价也有定性评价。评价内容也涉及到三维教学目标,其中过程与方法占到40%,加大了形成性评价的比例,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 胡国环,李红文.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3):18.

[3] 周汉锋.新课程视野下课堂教学评价观[J].卫生职业教育,2009,(6):54-56.

篇5: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之一,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新课程实施的成败。而教学评价又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实施中具有激励作用和导向性作用,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因此如何建立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和人本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鲜明特点,我认为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充分注意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应该作以下几点改变:

一、应重新确立评价的立足点,评价的立足点从教师转向学生。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立足点都是教师,在评价中体现“以教为主,学为教辅”的观念。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关注的无非是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流畅,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结构合理,对教材的处理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是否已经得到了突破等等。在评价中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关注教师是怎么讲的,怎么对课堂进行控制,怎么对学生进行引导,把课堂看成是教师的课堂,把学生看成课堂教学评价的次要因素。即使有些评价关注到学生的行为表现,也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把学生的反应、表现作为教师的教学策略成果的参照物。这样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作为有能动性的学习主体的特点,是有违新课程的理念的。

本次新课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建议下学习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应立足于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成效。即使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等,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学”的价值。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以“以学为主,教为学辅”的原则,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把通常意义上看一堂课的好坏以“看老师教学生教得好不好”为标准变成以“学生有没有在老师的帮助下学得更好、得到发展”为标准。这一标准的转变将对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冲击和启示。

二、应改变单一的评价形式,评价形式应从单一变为多元。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多以量化、封闭、概括的评价为主,这和新课程的理念是相矛盾。新课程的评价在评价形式上强调多样化和灵活性,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应该如此。

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潜能的开发。这种“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思想,要求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重点必须由结果向过程、由成绩向态度、由显性指标向隐性指标转移。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重视规范、量化和评比,评价标准一般由一系列量化指标体系构成。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任课教师在教学上的优势与不足,关注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这对传统的量化指标体系提出了挑战。因为课堂教学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教育现象,纯粹的、过分的量化描述,容易把教师和学生那种丰富的个性表现泯灭在一组组抽象的数字中,把问题简单化、表面化,甚至引导到庸俗的功利追求。而质化评价则更多的关注内在的、过程性的东西,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表现去把握二者相互作用、促进发展的机制,抓住了教学中最有意义的、最根本的内容,是一种描述性的发展性评价。

质化评价的方法正以其全面、深入、真实的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人性化优点,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需要。

另外传统评价中过分具体的评价标准(如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生举手与回答问题的次数等)会在很大程度上束缚教师的教学。而过分概括的评价标准则显得笼统空泛,会使一堂好课的要求难以落实,也会给评课带来麻烦。因此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尽量做到具体和概括的最适当的结合,可以具体评价的内容就采用具体的评价标准(例如教学活动,内容充实多样;学生自主学习有时间、有空间、有实效等方面),应该采用概括评价标准的就应该采用概括评价标准(例如关于学生的情感态度的方面的评价)。

三、应改变评价的主体,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执行者和操作者的主体地位常常被忽略,只是简单地作为被评价的对象,这是极不合理的,尤其是在新课程这个开放的大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往往以其他人评价教师为主,教师多处于被动受检查、被评判的地位,很少有自己发表意见的机会。尤其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要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课堂听课所获得的信息往往不够全面,据此做出的评价也往往有失公正和全面。另外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衡量,让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就十分必要。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促使教师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新课程的推行,对教师评价不再是简单地判定谁是优秀的教师,谁合格或达标,而是和教师一起分析工作中的成就、不足,提出改进计划,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能为教师列出各方面的标准,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不仅可以成为教师工作总评的重要依据,而且也可以实现帮助教师改进工作的评价目的。虽然自我评价常常会有夸大自己的价值、评定等级偏高的嫌疑,但是这并不妨碍教师会在内心上客观的评价和分析自己的工作和业绩,作出如何改进和完善的决策。促进教师的自我评价其实也是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通过评价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这实际上也是课堂评价的一个最重要的意义。而推进教师的自我评价可以说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捷径。

篇6: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李炳亭

高效课堂评价系统叫“以学评教”系统

评价不是为了甄别、排队、控制和打压,而是为了改进、完善、激励和提升。

如果高效课堂是“汽车”,那以学评教系统就相当于“高速公路”。没有高速公路,仍然显现不出“汽车”较之传统课堂那架“旧马车”的优势。

高效课堂之所以把相信学生当做教师的师德,是基于教育必须体现在学生身上,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情感、课堂幸福指数、学习收获、成长轨迹等作为判断课堂价值的依据。

尤其是课堂幸福指数,它要考量学生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存在状态,按照马斯洛的五大需求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从关注知识、到关注能力、关注永续发展,从关注个别人的发展到满足团队的发展需求,从关注达标率到关注情绪、情感和精神,从要求承受到关注但当,从教导式管理模式到关注自主成长模式。

任何有意义的成长都必须基于自主,基于信任、尊重和发挥。承认价值和发挥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价值感,高效课堂依托“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个灵魂建构评价体系。

当然相信学生是把学习交付学生的前提,敢于交付。不仅交付“学权”,还要交付“评价”,即以学评教。经验告诉我们,课改成在教师,败在校长,校长在课改中的责任什么时候都应该比教师的更大,而不应该一味把不改的责任加于教师,不明确这个职责,课改很难推进下去。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领头羊,就应该发挥出领军的“羊群效应”,否则校长就会成为课改最致命的“短板”。

以学评教首先要求校长要深入课堂、以身作则、揪住课改、建构评价。评价的核心是明辨是非,统一“好课”的标准。高效课堂这样评价:能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的课才是好课。这当然是仅指实然目标,加上应然目标,这样说就较为完整,“能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乐学、创学的课才是好课”,能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乐学、创学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德国教育家狄斯多维认为,一个教师教会了学生知识他不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教会学生 发现知识,他才是好教师,叶圣陶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威廉·亚瑟·伍德认为:平庸的教师讲述,好的教师解释,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

陶行知先生把世上的先生分为三种,第一种只会教书,结果把学生变成书架子、纸篓子。第二种,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但学生仍是被动状态。第三种是把教和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他认为,第一种最糟糕,第二种不好,第三种最正确。

什么教学的前提都应该是“目中有人”。那么,重视学则必须首先重视对儿童的研究,离开了对“学生”的研究,“学”则成为无稽之谈。

陈鹤琴认为,儿童心理有七个特点:1.小孩子是好游戏的;2.小孩子是好模仿的;3.小孩子是好奇的;4.小孩子是喜欢成功的;5.小孩子是喜欢野外生活的;6.小孩子是喜欢合群的;7.小孩子是喜欢被称赞的。魏书生认为: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有的学生获得较多的机会,掌握了方法,便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也有的学生遇到包办代替过多的教师,被剥夺了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没有掌握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当然弱。陶行知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小孩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你比小孩还要小”。生本教育的郭思乐先生也说,“人之初,性本学”。

从诸多的论断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学生不是承装知识的容器;2,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的;3,学生需要教师的尊重;4,每个学生都有潜能。

评价必须从“学生”和“学”入手,如果不从“学”的角度去评价课堂、影响和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转变,那课堂只能脱变为某些教师的“秀场”,一味展演自己“课堂艺术”的行为,属于典型的越俎代庖。评价是武器,不建立评价,又如何推进课改,因而要坚持“评价先行”。

教师不可以占用课堂时间肆意表演,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底线。“鸠占鹊巢”这个词似乎很贬义,但时下的确有人就这样一直霸占着课堂,学生哪里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主角?是发展的主体?我们一直在讲“主体与主导”,课改真正的观念其实就包含在这对关系之中,而课改的最大难点也恰恰纠结在这对关系中。研究保证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教师在课堂上对自主学习的制约,正是建立课堂评价系统的目的所在。

课堂还用争论教师该不该讲吗?也许很多人会这样“建议”,教师“必要”的讲授是不可去的,离开了讲,还能称为教学吗?我当然接受这样的观点,问题是,教师的讲什么时候才是“必要”的,谁能说清讲与不该讲的界线在哪里?如果我主张这个问题该讲而你恰恰认为不该讲,发生这样的争论怎么办,听谁的?或者王老师水平高该讲,而李老师刚毕业没经验不该讲?王老师和李老师的水平高低如何界定? 别空耗精力一味扯皮了,讲和不讲都要有理由。你是否承认传统课堂讲得过多了,乃至于满堂灌、满堂讲,而学生只是讲的附属,是知识的容器,要不怎么会有人总结说传统课堂其实也就六个字,“教师讲、学生记”,而考试成绩从哪里来的,死记硬背加题海战术,无他!

有人或许会问,不让讲了学不会怎么办?当然,这种情况实属正常,但学不会依然不是不把学习还给学生的正当理由。好比小孩子走路跌倒,教师在遇到学生遭遇到学习困难时,当然需要适时“点拨”,但点拨不是讲授,不是一个箭步冲上去把孩子从地上抱起来。如果教师一等学生遇到学习困难就名正言顺地开讲,那学习能力恐怕需要很难生成。今天,任何人都应该明白,一个以“教”为主体的课堂,实质上就压根儿就没真正完成新课改关于教、学、评方式的转变,仍处于“旧课堂”窠臼里,因此教师要“以模代讲”。评价课堂首先应该抑制讲,尽可能要求教师按照模式上课,无论教师专业化水平高低,都必须遵守课堂“规定”,以维护“标准”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好比桑塔纳和宝马,一旦上路敬请遵守交规。

高效课堂围绕评价这样具体建构,好课三看:“自主程度、合作效果、探究深度”,而三个度的重要分值取决于“课堂氛围”、“参与度”与“达标率”。具体到一节课,要注重“三效”,即效率、效益、效能,也就是说看投入、看产出、看能力增长了多少。

高效课堂的评价系统重在有章可循。它分为课堂督察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反馈会议制度、树优促差制度、奖励晋级制度、管理评价制度等等,当然评价并非越系统越好,相反,我们主张评价要删繁就简,力争人人能评价,要注意“少与多”、“点和面”、“简与繁”、“粗与精”的关系。

高效课堂的评价系统重在督导。比如领导干部要能上出“指导课”,中层或者骨干教师要上“示范课”,一般教师要上出“过关课”,力争人人达标、个个过关。其实支撑学校内涵发展的恰是课堂,因为“学校的产品是课堂”,具体一节课的评价如何,一般情况下是先有学生当堂打分,然后结合“验评组”评分,两项相加得出评价。

高效课堂的评价重在明确责任。比如我们要求领导要全部下放班级搞承包责任制,每个班级课改的第一责任人,都是领导。我们一般要求课堂问题不过夜,每天至少有一把手校长召集一次“调度会”,对于出现的问题,要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并拿出限期整改措施。问题不过夜即“即时性”,而课堂评价一旦出了结果,马上“公示”暴露,当然前提是客观“公正”。

高效课堂的评价重在反思。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高效课堂又叫反思教学。教师要根据课堂出现的问题,虚心接受并及时改进,教师的成长在课堂,因此上课就是进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师首先是学生,兵教兵,兵教官,兵强兵,兵强官,教学共进,师生相长。高效

高效课堂的评价以团队评价为主、个体评价为辅。尤其是注重研究发挥年级组、学科组、班主任三大组织的作用。

评价同样有个“六字真言”:即时、公开、公正。

篇7: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1、“美”

(1)、教态美: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自然、亲切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2)、语言美: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3)、示范美:看教师的范唱、舞蹈、伴奏是否到位。

(4)、情境美: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音响资源要有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2、“活”

(1)、处理教材活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执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教师一节课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2)、思路设计活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3)、教学方法活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所以评课既要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

(4)、学生思维活

教师是否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让他们自发地组织、设计、分工、讨论,并参与音乐活动,使学生走进了音乐,参与音乐活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享受音乐的乐趣,表达个人的情智。获得了音乐审美体验。

(5)、课堂气氛“活”

象合唱、合奏、身势伴奏、歌舞表演等这些相互配合的小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音乐表现的活动中,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使学生的表现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这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的师生间和谐互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表现力在轻松、民主、欢乐的氛围中得到了提高。

3、“情”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来感染学生,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体验音乐的美感。正说谓:“老师都没有情,学生何来情”。作为一门情感艺术,其教育效应主要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音乐的本质是审美,音乐最根本的价值是审美价值,所以在评价音乐课堂教学是要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位于首位。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2)浓厚的音乐兴趣和学习音乐的愿望;(3)较强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4)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共同合作的集体思想;(5)良好的欣赏习惯和尊重、理解多元文化的态度。

4、“新”

(1)、教学选材新: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看教案中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适切,在情感、方法、知识技能等方面有所体现。

(2)、教学思路设计新: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

(3)、教学方法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要看课堂上音乐训练活动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教学手段新: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教育手段,教师要适时、适当运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5、“创”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音乐创造能力应作为音乐学科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创造主要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等,对音乐创造能力的评价可参照《音乐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采用量化测评。需要注意的是,音乐创造能力的评价应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应有助于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的积极性。

篇8: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一、教学效果

这一点主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成绩作为判断的依据。

首先,重视学生学习思维的过程。传统的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最终结果,而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得不到发展和调控,这样的评价就不能反映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历程,据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思维表露和观点的表述。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加强与生活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学要到位,教不越位,贯穿在教学始终;教学中牢牢把握,问题让学生提出,规律让学生总结,疑难让学生分析,学法让学生归纳,作业让学生互改。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努力构建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

其次,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教学是否促进了和在多大程度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数学知识能力的形成,待教师上完课后,听课教师随时命题测试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检测可全体可抽样,成绩出来时,本节课的成败显而易见。

二、教学效率

这一标准应该是以教学效果与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及教学代价(教师投入时间,教学设计与开发成本等)相比较而得出的判断,现在很多数学公开课为了充分展示教师的才华和学生的素养,往往带有明显的表演和做作痕迹,教师是尽情挥洒,声情并茂,学生是思维敏捷,准确无误,课堂气氛热烈活泼,但掩盖在这些“繁荣景象”背后的是缺乏思考性的问题、低水平的简单重复和学生的两手空空。还有一种现象是教师总希望在课堂多让学生见识一些题型,多给学生讲解一些方法,但又担心那些思考、探究的过程耽误了预定的教学计划,于是便把许多重要的教学环节作了压缩甚至删减,这样,学生看到的往往是一些外在的形式,而不能触摸、感受到内在的思想精髓。学生在大脑中也许会暂时留下一些模糊的印象,但绝不会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中留下痕迹。长此以往,学生在这种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影响下大多会变得机械、麻木,缺乏兴趣和灵感,使教学僵化、低效。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展示真实的思维活动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努力作到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适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评价,如设计学生课堂学习评定表。

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同学互评,通过课堂学习评定促使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能够积极主动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思考,提出不同的问题,特别是在小组讨论时,为了使自己表现得更出色,各抒己见,发现不同种解题方法,利用课堂学习评定表不仅促进学生学会合作,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责任感,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真正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教学的吸引力

教学的吸引力常常是以学生对继续学习的倾向性为标准作出判断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谈论最多的是教师表现是否出色,极少考虑学生学习是否主动,更少有人去讨论课堂学习主体的情绪体验。

首先,教师要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自由、同情、关心、宽容、激励、帮助的关系,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一种尊重学生、尊重不同意见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不可缺少的,这正如《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所讲的:“创造性培养需要生长环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允许学生出错,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进而给予第二次评价,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成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发言、板演、操作、合作完成之后让学生说说、评评,这样学生之间的信息得以交流,情感得到沟通,鼓舞、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教师有意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各一个,通过实验演示,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后,让学生质疑,有的学生提出:“老师,你是怎么想到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来做实验,为什么不用其他的圆柱和圆锥呢?”有的同学提出:“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他们的体积是不是也存在1/3的关系呢?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不急于表态,让全班同学积极思考,热烈争论,发表各自的见解和主张,最后教师再拿出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和底高都不等的几组圆柱和圆锥教具,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验证以上这些情况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是否仍存在1/3的关系。活跃的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问题意识和领悟能力,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反思。如每节课留出四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写数学反思,反思的内容包括: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要交代清楚明白哪部分内容掌握得较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够应用,哪部分内容还没有掌握,用哪种方法能够帮助解决,也可以针对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或给教师的某个做法提出改进建议等。这也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展,促进教师反思改进教学,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努力寻求自身的发展轨迹。

上一篇:初一优秀作文:西游记外传下一篇:夏的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