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些什么

2024-04-23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些什么(精选9篇)

篇1: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些什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些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重审,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学合作中的参与表现、情感体验和探索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学的状况。即使关注了教师的行为,也是为了关注教师是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的,这就是课堂评价“以学为主”的表现,从而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从以“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评价界定无疑给课堂教学带来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评价“以学为主”,任何教学效果都必须通过学生的状态才能实现,离开了学生,效果就无从谈起。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以学为主”,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那么,课堂上学生的状态到底如何表现呢?

我们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评判:(1)参与的维度。新课程特别强调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是谈不上开发学生潜能的,一要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二要看有的学生是否参与“教”,把“教”与“学”的角色有机结合起来,视为一体。(2)思维的维度。“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多为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更加注意学生思维的碰撞。一要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二要看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和独创性。学生的主动创造是课堂教学中最令人激动的一道风景。(3)情绪的维度。课堂上学生的情绪状态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的,良好的情绪状态会激发学生更加专注,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生成。一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二要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和调节学习情绪。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全功能。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本次课程改革中课程功能的变化,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师评价改革的方向。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重建将在新课改理念下向纵深探索。

篇2: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些什么

关键词:新课程

新理念

新模式

新评价

一、新课程

新课程,泛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县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改从2003年秋季开始实施,高中新课改从2010年秋季开始实施。本次课程改革,不光是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新课程改变了长期以来“一纲一本”为“一标多本”的格局,设置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科目设置有综合化趋势,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高中还分选修课和必修课。在习惯叫法上,初中一、二、三年级分别改为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以往历次改革主要是靠科研部门探索和推进,本次新课程改革是一种政府行为,靠行政强力推进。

二、新理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主战场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因此,我着重就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与大家作如下交流:

1、和谐师生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至高无尚的地位。师生之间地位是不平等的。1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树立情感意识,课堂上应该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以“和谐、民主、平等”为主要特征,在课堂上尽力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友善、关爱”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必须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交朋友,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评价,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关系、伙伴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就会愿意学习、快乐学习、主动学习。

2、关注学生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个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异性教育。传说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他提出的“因材施教”原则,就是差异性教育。老师在教学中,如课堂回答问题、上台表演、作业批改、个别辅导等是否给予一视同仁的关照或者特别的关爱,即是否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坚持“多一把尺子,多一些关注,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教学观念,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能找到教好学生的方法”。我们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去框范学生的思维,不然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是教师去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去适应教师。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基于这一理念,专家们提出了“以学论教”这一有价值的教学问题。“以学论教”,它的内涵有两层:一是以学生的发展需要来论我们如何教;二是 2 以学生发展的质量来评价老师教学的水平。关注学生的发展,还要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学生只要有了进步,教师就应给予充分肯定。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也应该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过去比较落后的学校和比较差的教师。

3、转变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将决定着学习的质量,决定一个人的生活、生存方式。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现代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4、强调多边互动。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为学生提供的一种学习机会,有文本的,也有非文本的,也就是说,课程不只局限于教科书,各种活动课也是课程,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更是一种活的课程,活的教科书。所谓“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把教科书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去跟学生交流,用智慧去启迪学生,而不是生搬硬套把书本知识教给学生就完事。传统的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多边互动、交流与合作的活动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一定要强调多边互动,真正实现教师、学生、教材以及教学环境的对话与交流。对于教学环境,教师也要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尤其是要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问题。

5、落实三维目标。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常把三维目标简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 3 目标。我们考察过的学校,都是在上课之前将三维目标写在黑板右上方或左上方醒目位置,让师生好把握目标是否达成。让听课评课的人也好评价目标是否完成。[知识目标:学生学习后要了解、掌握、运用的公式、概念、要点等;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到了哪些能力;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人发展目标,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

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有效整合是课改中的焦点和难点。长期以来,教师受知识本位影响太深,总担心这三者的整合会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没有认识到这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实际教学中,知识、技能的教学,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应该交融在一起。

曾经有一位老师尝试让学生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他给学生提供了圆形硬纸板、软布以及画在黑板上的圆,尝试让学生通过测量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各组测量后分别汇报测量、计算的结果,报出的数据差别较大,这位老师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要尊重客观事实,认识量是有误差的,而减少误差,一是要有科学的态度,尽可能地认真仔细测量;二是教育学生,测量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要有耐心,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我们可以体验到,这节数学课,老师让学生亲自测量、探究,无论是心理上的自我激励,自信心的增强,还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克服,学生体验了全面的过程。要求学生尊重客观事实,要有科学的态度,这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技能的教学与学生参与过程、掌握学习4 方法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是交融在一起的,课堂教学体现“三维目标”是切实可行的。这里的“情感目标”的达成实际上就是德育目标的实现,是课程育德、行动德育的最好体现。

6、树立训练意识。“重结果轻过程”、“重讲轻练”是当前课堂教学两个突出问题,也是危害较大的教学弊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重结果必须向重过程转变,教师就要树立起训练意识。要使重讲轻练转变为讲练结合、精讲精练、精讲巧练。老师讲的时间必须控制在10分钟之内,大量的时间要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讨论、探究、练习、记忆和消化。

三、新模式

我这里讲的新模式,是指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常说的课堂教学结构。我们只有了解了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后,才能科学地评价一堂课的成功与否。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结构主要是:导入新课、讲解新课、课堂练习、归纳总结、布置作业。采用这种模式,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老师主导作用过多,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知识能够学到,能力很难提升。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体现“面向全体”、“关注差异”、“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质疑讨论”、“教师点拨讲解”、“以练为主”、“发展能力”等教学观念。在这些观念指导下,我 5 给大家简要介绍三种课堂教学模式,以便大家在评课时作参考。

(一)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五步六结构”

上世纪八十年代,县教委投巨资邀请尝试教学法创始人邱学华到忠县讲学,并在县教研室开办了两期教材教法研究班,每个学校都派专人参加学习。1984年暑假,我有幸成了数学教材教法研究班学员,收获非常大。邱学华的“五步六结构”课堂教学模式至今记忆犹新,现在看来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五步六结构”:基本训练——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课堂练习——归纳总结——课堂作业。尝试教学法体现了“自主学习”“先学后教”“老师主导”“学生主体”“以练为主”“注重能力”等教学观念。当时,还把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引入了尝试教学法的课堂研究,效果非常明显。尝试教学法在理科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后来忠县教育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三三六模式”。杜郎口中学现有教师51名、学生600余名。走进校园有几幅醒目标语:“让校园文化濡养人,让课堂教学留住人,让课外活动吸引人,让个性特长发展人。”、“做真正的教育,育合格的人才。”学校规模小,校园建设也比较普通,每天却有成百上千的人现场观摩学习,说明杜郎口经验的确值得借鉴和推广。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他们把这种特色叫做“10+35”(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 6 生活动大于35分钟),或者“0+45”(教师基本不讲)。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中的第一个“三”为该模式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第二个“三”为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

“六”即展示模块“六大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

一是预习:学生在课前或在课中用一定时间预习本节课所学内容。预习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是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导学案进行自学。通过预习交流,形成目标,并在上课之前把学习目标写在黑板醒目位置。

二是分组:以六人为一个小组。通过长期实践,六人一组是最科学的。这六人中,好中差各两人。一个小组有一名小组长。小组长又叫“教师助理”。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一间教室里有N个小班:高效课堂等同于“小班化”教学。教室里的桌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摆设,同一小组围坐一圈或面对面坐着。教室四面墙上都有黑板,每个小组可以同时派代表上台展示。

三是讨论:教师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分组讨论时,成绩好的同学要负责指导成绩差的同学,人人都要学会。这样就形成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的格局,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提高。

四是展示:各组派代表将讨论内容写在黑板上,同一小组协作进行,有的画图、有的负责写解答过程、有的负责讲解、有的负责点评。各组还可以互相点评。展示分为:组内组织的“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大展示要讲究技巧:展示“普遍性”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兵教官”、“官教兵”。

五是巩固:各小组结合其他小组展现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六是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在考试制度未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学都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学生需要和考试需要,反馈测评既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正是这个自主学习模式的运行,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好的默契,造就了活跃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很好地解决了大班额条件下的合作学习问题、学生主体问题以及面向全体共同发展的问题。

(三)綦江隆盛中学“四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

“四段”是指:自主预习阶段——合作探究阶段——展示提升阶段——检测反馈阶段。

“六步”分别是:

1、预习引导,明确目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学案中的目标,进行预习引导。

2、自主预习,组内交流:学生自主预习,交流预习情况,完成基础性知识,初步落实目标。

3、分配任务,合作探究:教师将重点任务以多种形式平均分配到小组,小组内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4、展示质疑,拓展提升:各小组根据合作探究情况,用多种形式对本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在班上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点评、质疑。教师起好牵引鼓励作用。

5、穿插练习,全面巩固:各小组结合本组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示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6、达标检测,反馈校正:学生完成学案中的检测反馈内容,检查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教师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并进行补救。

隆盛中学小组评价的基本要求变对学生个体的评价为对学习小组的评价。每节课必须对小组进行评价,对表现好的小组当堂表扬,对表现差的组员提出建议或希望,并上墙。各班每天将教师对小组的评价进行汇总,每周对学习小组进行小结评价,表彰优秀学习小组。年级组每月评出优秀学习小组进行表彰。教务处每学期评出优秀学习小组进行表彰。

(四)271高效课堂模式

1、“271高效课堂”的内涵(1)学习内容方面:

20%的知识——自学能会 70%的知识——合作学会 10%的知识——老师教会(2)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特优生 70%学生——优秀生 10%学生——待优生

(3)271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2、“271高效课堂”的五个基本步骤: 预习自学,自主探究 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3、“271高效课堂”的核心:让学习目标成为贯穿每堂课的路线图

(1)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①……②……;过程与方法:①……②……情感态度价值观:①……②……

(2)学习目标应设计科学、要求具体、指导到位,切忌模棱两可;

10(3)板书要认真、工整、醒目,写在黑板上角,不能擦掉;(4)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进行。

4、教师学生双管齐下,保证课堂高效:

(1)教师要始终围绕既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导入诠释目标,讨论围绕目标,展示体现目标,总结回扣目标,把好方向盘,保证课堂教学高效。

(2)学习小组长要根据小组成员学习实际,采用“A帮B,B帮C,A拓展”的分层互助模式,兵练兵,既团结互助,发挥集体智慧,又让每一个人都实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

5、“271高效课堂”的四个着力点:(1)高效学案——:高效课堂的路线图。

高效学案是高效课堂的基础和前提,要求所有学案都要提前一周编制,由两个备课组长、学案编写人、包科领导在两天内研究出框架,用3天至4天的时间进行编制,然后再根据高考考纲、新课程标准对学案进行认真研究、修改,最后在每周周一集体备课时发到每一个老师手中进行再讨论再修改。同时,我们还要求每一个学案,甚至是每一个题目都要设计使用要点或使用说明。其次,为实现校内资源共享,我们还规定学案编制必须规范、必须使用电子稿,并要存档,发至学校规定网络上,学校统一进行整合。最后,为保证学案落实,我们规定,所有学案必须做到有发必做、有做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2)“444”课堂教学过程——每一节课让学生学得精彩。

“四原则”是指课堂教学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为主攻、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四类型”是指课堂学生学习类型分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演示学习四种类型;

“四课堂”是指课堂要体现创新课堂的基本特点:即努力构建开放的课堂、问题的课堂、情感的课堂、安全的课堂。

(3)小组建设——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

学习小组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单位、小组建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高效学习的成败。

a、小组组成:4——6人为一小组,由班主任协同各科老师根据总成绩统一安排,合理搭配,确保每小组每科都有优秀同学和相对弱科同学,组长就由本组学科最优秀的同学担任,可分科兼任。小组内又将每两个同学结成一个互帮对子,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各科培养好小组长,发挥小组长作用,组织本小组形成一个坚强的合作团体,布置检查本组同学学习情况,组织发言展示等都要由小组长组织。

b、建设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小组文化:各个小组都要根据小组实际,在小组内部集思广益,讨论研究,制定本小组的奋斗目标、组训、组规,甚至可以创作本小组的组微、吉祥物、组歌、组旗等,让小组文化成为联结小组成员的纽带。

C、为促进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长的培训、具体指导也尤为重要,在一开始时帮助各个小组正常启动,当学习流程熟练后,适当放手;同时还要重视小组自治,小组每天计划和总结也作为 12 小组评价的重要方面,帮助、督促小组内部成员高效学习、主动学习。

(4)233课堂评价——高效课堂的推化剂

“2”是指高效课堂的评价坚持“整体性评价”和“累积性评价”两个原则,旨在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每一个同学认真自学、热烈讨论、积极展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3”是指在坚持两个原则的基础上,将两个原则又各细化为三个指标,即:

整体性评价的三个指标:a参与率:要求每一个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必须全员参与,如果有一个同学在展示过程中游离于小组之外,本小组优秀一票否决;b精彩度:以观摩方自发鼓掌喝彩的次数作为评价依据,次数越多越精彩;c含金量:由老师根据展示方学生在展示内容要求的范围内评价展示内容的容量、思维量、创新量。

累积性评价的三个指标:a课堂表现: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对展示方的课堂表现评选出最优秀的三个小组颁发小红旗以资鼓励。b小组成绩:根据平时的诊断测试、单元测试以及其他大型考试的小组平均成绩评选出每次成绩的前五名进行颁发小红旗奖励。c晋级评价:这是小组评价的表现形式,我们根据课堂表现和小组成绩两个评价指标,对学生获得颁发小红旗的次数进行统计,进行累积晋级评价,即不搞每周重新计分制,只对每周表现进行点评,并保留所有获奖纪录,并按每5面小红旗换一个小星星、每5个小星星换1个小月亮、每5个小月亮换1个小太阳 13 的晋级制度。

四、新评价

前面,对新理念、新模式有了初步了解,现在来谈如何评价一堂课就非常简单了。在座很多离开教学第一线时间比较长,对学科专业知识不一定很清楚,这对评课没有大的影响,因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相通的。我们可以从理念和方法上去评价一堂课。为了大家好记,我把它归纳为“五看”:

一看关系:即师生关系。传统课堂是“地心说”,高效课堂是“日心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绕着“太阳”转。整堂课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和谐,课堂是否民主,气氛是否活跃。

二看学生:看学生的参与面,投入度和精彩性。首先看学生的参与面,是100%参与,还是小于100%;其次看学生的投入度,如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是否有走神、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或者假学、伪学现象;再是看学生参与的质量,学生的预习是否到位,课堂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

三看教师:首先看教师准备充不充分,如学案的准备,教具和学具的准备等;其次是看教师是否按新理念和课堂教学新模式在操作;再是看教师在一堂课中累计讲了多长时间,是否严格控制在10分钟以内,是否把多数时间留给了学生;最后看教师的仪表和基本功,如教师的着装、举手投足、语言表达、课堂板书 14 等。

四看方法:首先是看课堂教学是否是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的;其次是课堂教学是否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是否体现了以训练为主线的策略;再是教学手段是否体现了多边互动,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媒体、教师与教材等多边互动。尤其是对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

篇3: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一、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原则

1、激励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多样性原则

4、可操作性原则

5、差异性原则

二、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要求

1、要注意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2、要注意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3、要注意评价的主体多样化。

4、要注意建立信息反馈制度, 完善评价措施。

三、评价的策略

1、激励原则

新课标明确指出, 激励学生的学习是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在教学评价中, 用激励的手段更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在评价过程中可以使激励的过程化成无形的。教师有效的积极的评价, 也能使学生对自我认知倾向性和自我调控力有所改变。所以作为教师, 要把学生当做千里马, 教师本身即是伯乐, 用伯乐那种欣赏千里马的眼光和胸怀来评价学生, 这样在语言上更加具有激励性和趣味性。

2、反思及时

反思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师必须重视对自我教学的反思。教后记就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方法的一种有针对性的反思性评价。作为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 我一直坚持写教学反思, 而且数学当堂课上完

就马上写, 已经养成了一种教学反思的习惯, 这有这样我才会不断进步。

3、感悟多元化

《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课程目标的总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评价的具体目标应围绕这些方面展开, 形成多维性、全面性的评价目标体系。对不同目标的评价, 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或场景来进行评价。

4、多方参与

谁是评价的主体?谁可以对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作出评价?以前都是教师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 然后家长写出自己的意见。在新课程理念下, 评价的主体发生了改变, 从个体的单一性逐渐发展成多元化, 评价的主体也有所改变, 如教师、家长、同伴以及学生自己, 他们之间能够互动, 同时在和谐的前提下, 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自我评价:学生自己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 进行反思。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己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自我监控、自我调剂的有效手段。借助自我评价,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的方法, 对学习效果进行合理的判断, 利于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

伙伴评价:同伴之间的了解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同, 教师的目光成人化, 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所以同伴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学习的情况作出公正的评价, 主要找出优点, 这样更利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 构建好合作团结、互相提高的氛围。

教师评价:教师在大量信息的基础上, 充分挖掘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亮点, 完全展现在所有学生面前, 从而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借此来促进他们向更高更好地方向发展。面对学生的不足, 教师要有耐心, 透露出教师的爱心和关心,

用温柔亲切的话语指出他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以及预期应该达到的目标。当学生对教师评价结果不满意的时候, 可以申请重评, 只要比原来有进步, 就可以提高评价等级, 直到满意为止。

家长评价:新课程中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全面性, 家长评价就是全面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教学评价的扩张与补充。

5、灵活选用

在实践中应以一种整合的思想, 针对评价内容的不同、目标或场景的不同, 选择评价方法中最优的方法。然后把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和终结评价相结合;模糊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6、因材施评

评价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因材施评。实施个性化评价, 既考虑学生的过去, 又重视学生的现在, 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 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 并与他人比较。个性化评价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 不但要通过评价提高学生的原有水平, 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更要开发出学生的潜力, 发挥出学生原有的特点, 针对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评价方式, 发挥学生潜能的最大限度, 让学生建立自信, 认识自我, 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对不同的学生, 教师的评价要有变化,

尽量做到不重复同一个词语、同一句式, 这样学生才不会有厌倦感, 反而觉得新鲜, 易于接受。教师还要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进行评价。学生的性格不同, 评价要有变化, 对于活泼较外向型的学生, 评价要中肯, 使他们戒骄戒躁, 清醒地认识自己。对于性格偏内向的, 要多给予鼓励, 使他们对学习充满自信。评价的好坏影响教学的好坏以及老师和学生关系的发展。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 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进一步开展数学教学评价的探索与研究, 以垒实这个撬动教学全面性、导向性、发展性地球的支点。

篇4:阅读教学中应关注些什么

关键词:阅读教学;感悟语言;读写迁移

阅读教学要关注的方面很多,但我认为至少应关注文本的内容、形式及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而这三个方面也是有层次的。

第一层次,在文本内容方面,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行积累、品味、感悟,对语言材料整体把握,也就是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也就是要弄清“文章说了些什么?”

这一层次是对文章内容方面的探究。在这一个环节中,要弄清文章中词句的意思,段落及篇的意思。对于内容及文章表达的情感的理解。所提的问题要集中,一篇课文最好要有统领全篇的一个或两个问题,问题一定要有思维的价值,而且要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如:在教学《钱学森》一课时,重点应放在领悟人物的语言上,文中有四段语言,其中两段话是钱学森说的,另两段分别是一位中国留学生说的和一位美国高级将领说的,在组织教学时,可以用一个问题来统领这堂课,即“找出人物的语言,用横线划出来。看看是谁说的?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流露了他怎么样的情感?”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明白了课文的内容,也体会到了作者及文中人物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但这只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第二层次,在文本形式方面,要引導学生体会、认识语文运用的规律,关注语言的形式、表达的方法。也就是要弄清“文章是怎么说的?”“文章为什么这么说?”

这一层次是对文章形式方面的探究。也就是感悟语言,弄清作者是如何用恰当的形式来表达内容的。因为课文的语言是经过反复推敲的规范性的语言,我们要学习的首先是课文中这些规范性的语言。要弄清课文中的语言是如何来表达这个意思的,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另外的词?为什么要用这个句式?为什么要用这个标点?为什么要这样构段?为什么要这样布局谋篇等等。如:《钱学森》一课,学生在思考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再深入地思考文章主要写钱学森,为什么还要写一个中国留学生的话及美国高级将领的话?这样写是衬托出钱学森的强烈的爱国之情,钱学森回国的重大的意义。课文第一段假如按时间顺序来排列的话该插在什么地方?那为何要放在文章的开头?这样既领悟到了钱学森的归心似箭,又感悟到了倒叙的作用。

第三层次,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要引导学生通过语文的实践,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也就是说要适时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练习。

这一层次就是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有机结合,因为文章的内容与形式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内容离不开形式,形式也离不开内容。也就是文中的字、词、句、段、篇,通过听说、读、写、思再次呈现,从别人的材料中准确、熟练地获取信息,运用语言文字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沟通。说白了就是内容与形式的

再现。

选择语用的切入点不宜过大,要紧紧结合课文的内容与形式,低年级运用词语说话、写话,抓住常用句式、有特点的句式进行迁移运用。中高年级结合文本的内容、语言、段式、文章的写法,设计灵活多样的小练笔。但不管何种练习,我认为在阅读课上最好是读写迁移,不能海阔天空,盲目练习。

阅读教学中随文读写迁移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文中的材料通过文中新学到的形式来表达。

如:《钱学森》一课,一个中国留学生劝说钱学森,那么可能还有谁会来劝钱学森不要回国呢?他会怎么劝呢?引导学生学写劝说辞,通过练笔交流,更感受到了钱学森毅然地选择回国是非常了不起的。

2.用学习、生活中的其他材料通过刚学到的形式来表达。

如:在《鸟语》一课结尾处,有这么一组排比句:“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尝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引导学生弄清“终日忙碌、飞行整齐、搏击风雨”等词语同燕子、大雁、苍鹰的联系,并以“从__________那里,我__________了__________。”为句式写话。

以上这些读写迁移的形式,包括句式、构段、谋篇的方式,语言的表达形式等等。

篇5: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些什么

论文 摘要: 体育 课堂教学的评价,是指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作出切实中肯的分析与评价,并且能够从 教育 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体育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和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 发展,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标下,必须进一步拓展体育教学评价的视野,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本文试结合体育课改实践,对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进行简要的阐述。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体育教学评价

体育教学是一门 科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则是一门 艺术。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激励学生积极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努力达成体育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也是通过学生的反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同时又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学生学习评价历来受到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

1.学习目标的确定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切实可行。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是以目标的达成统领一切的,所以目标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不同水平目标的设置,就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所以说这目标的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作为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载体,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关键看它是否能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选择的内容不仅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平等受益。同时,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也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体育教师可通过自身创造性的劳动,使所选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并尽量做到简单易行,以便学生能在设施简陋的情况下学习与参与,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2.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评价。

2.1对教师“教”的评价。新课标强调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也关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实施教学过程评价中,要关注教师的“教”,如:在教学环境的实施中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自主探索的学习条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和活动的成功感,使学生都取得进步和发展;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形成合作与交流、民主、平等的和谐学习环境。在教学方式的实施中是否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尊重他们的情感和体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引导和鼓励他们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是否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而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授,并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他们在探究中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是否充分指导学生动体与动脑相结合,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使之真正受益终身。

篇6:新课程改革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明确的表述: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发展。”

“建立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以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综观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改革的发展趋势,结合我现阶段课程评价改革的实际,我们可对这一评价理念作以下阐释和理解:

⑴ 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⑵ 从评价对象上,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以过程的评价。

⑶ 在评价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源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

⑷ 在评价结果上,不只是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而是更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以原有状态的改进。

⑸ 在评价内容上,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

⑹ 在评价方法上,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

⑺ 在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60、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评价与考试的改革必须体现新的教育评价观念,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要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性功能。”《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讨论稿)》已经向我们描述新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评价的多元性,评价的主体性,评价的开放性。

对“三维目标”的理解

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和能力目标。

“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通过深入钻研课程标准,特别是课程标准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教学大纲作比较,便可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如,阅读教学,教学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标准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阅读方法的运用、个性发展等,这些都是教学大纲所没有的。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比如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总目标”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过程”,重在“亲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方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之外的学习“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努力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内涵比起教学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总目标”1-4条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

4.理清三维之间关系。

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和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同时它又是其他两个维度发展的依托。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

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语文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语文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没有“过程和方法”的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将难以落实。在兼顾其它二维的情况下,知识和能力的坚实牢固,是语文新课程追求的目标。

5.整合三维目标。

篇7: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些什么

摘要《纲要》中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同时,它也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本文试图从教育评价的多元化的建构、多元化评价的价值取向、以及多元化评价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元化发展评价进行探析。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评价 多元化评价 多元智力 幼儿发展

一、幼儿园教育多元化评价的建构基础

完善、有效的评价体系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指导、激励、导向功能,能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目前我国颁布的《幼儿园课程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新教学理念建立在新课程理念基础上,新课程教育评价理念又建立在新的教学理念基础上;新课程理念指向课程目标的多元化,新教学理念指向教学目标的多元化,由此,新课程教育评价也应指向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基于这一理念,构筑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则是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介绍了该理论,他认为个体至少应拥有这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的智力。个体之间存在智力差异和不平衡发展。这一新型的教育理论与当前的教育不谋而合: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个体差异。

(一)评价理念:尊重学生智力发展的多样性

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每一个个体的智力组合都是唯一的,每一个幼儿都有各自的发展强项和弱项,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正如著名教育实践家、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我们应尊重幼儿的世界,尊重幼儿的差异。

(二)评价目的:开发潜能,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和有特长的发展

传统的评价是为了把人分类,排名次,是为了发现学生的短处和弱点,这对于大多学生来说是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和表现的热情,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建立在多元智力理论基础上的评价则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识别自己的潜能,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

(三)评价内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多元智力理论顺应社会需求提出并强调智力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此,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对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把能力培养作为评价的重点。

二、幼儿园多元化评价的价值取向

1.教育评价要从单一的评价者评价转为多方参与的评价。

《纲要》中明确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参与者。”《纲要》运用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建立了新的教育评价体系,即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以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为主渠道,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的总体评价框架,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对幼儿的大一统的评价体系。这样的教育评价不仅有利于教师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能使家长、社区更好地了解被评价者的优势和不足,更加关心幼儿园教育,从而真正实现“教育评价的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这一目标。

2. 教育评价要从对幼儿的静态评价转变为了解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动态评价

《纲要》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价在内容上具有多元化、综合化、个性化的特点。多元化,即从体、智、德、美等方面进行评价,注重全面发展;综合化,即评价内容具有完整性、系统性,有利于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个性化,即注重培养幼儿个性,鼓励发展特长,提倡幼儿自主发展。这些要求是我们评价幼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其中渗透了一种新的评价理念,即讲评价作为了解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方法和手段。因此,我们必须将幼儿的现实发展评价和幼儿的未来发展潜力评价结合起来,即由静态评价转为动态评价。

3. 将定量评价结果和定性评价整合应用,才有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幼儿的发展状况。

每个幼儿身心发展虽然遵循一般的共同规律,但是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本身鲜明的特点,存在个别差异。如果我们无视幼儿的个性差异,单凭对认知结果的评价,就给幼儿贴上标签,进行优劣之分,显然是很不科学的。因此必须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如评价内容必须涉及所有的领域,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和运动的,也要涉及到幼儿学习的情感和倾向,并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评价指标还应涵盖幼儿身体、认知、语言、情感、社会等发展的主要方面,要全面反映幼儿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有所遗漏,评价要体现多元化。

三、幼儿园多元化发展评价的应用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多深化,我们也把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观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发展性评价是以人为本,以幼儿的最终发展为目标的质性评价方式,可以说它是以幼儿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实现评价的综合功能为目的的。

案例一:涂色《快乐的小鸭子》

在美术活动涂色《快乐的小鸭子》中,小朋友们都很认真地在涂色,忽然间听到一阵喊叫:“老师,老师,你快来看呀,文杰把小鸭子都弄哭了,难看死了!”老师忙走到文杰小朋友身边,原来他拿油画棒在小鸭子身上涂来涂去,完全没有按照方法来涂,把画纸弄得很脏。老师没有批评他,只是说了一句:“希望你的小鸭子能够快乐起来,你该怎么办?”活动结束了,小朋友们都拿着自己满意的作品贴到展示板上进行展览,只有文杰站在那里。老师问:“怎么了,文杰?”他说:“我的小鸭子不高兴了,我没有让它变漂亮!”老师听到这里,忙问:“为什么你的小鸭子不高兴了呢?”文杰说:“我没有好好涂色,让它变漂亮!”“那你自己说这样做对吗?”教师又问。“不对!”文杰说。教师微笑着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下次会涂得很好的!对吗?”文杰点了点头。就这样,整个过程教师没有一句批评的话语,而是让文杰小朋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

评价分析: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案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幼儿都是活动的参与者。在传统观念中,教师总会对幼儿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进行评价,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者,并且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评价,使得幼儿没有任何自主权,只得乖乖接受。然而,成人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幼儿也是可以对自己的一些行为、态度等进行评价的,他们也是评价行为的参与者。《纲要》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互相支持与合作的过程”。这一点可以看出,幼儿园的评价体系应该是一种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

案例二:“多角度”看皓文

皓文小朋友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平时很不爱说话。以前的期末评估测试,教师最害怕抽到他,因为这个孩子注意力分散,表达能力、数学概念、绘画技能都不好,认知水平不高,得到的测试分数总是班级里后面的。但通过日常的观察,教师发现了不一样的皓文,也对他有了新的评价。教师发现这个孩子几个特点:1. 爱运动——几乎每天来幼儿园都会带着他很宝贝的球,放学了,奶奶来接他,他一定要奶奶带他去篮球场玩一会儿球再回家。并且,皓文拍球的姿势既准确又帅气,感觉象个小篮球明星,和上课时比较就像两个人。抢着分发碗筷,耐心帮保育员晾挂毛巾,乐意帮同伴整理服装;2. 爱劳动——皓文总是抢着分发勺子,积极耐心地帮保育老师晾挂毛巾,乐意帮同伴整理服装;3. 善表现——在表演区的自由表演活动中,皓文的音色优美,能流畅地边唱边跳许多歌曲(集体活动中孩子从没那么自信,也不会举手表现自己);而在老师的认知里,皓文的能力是很差的。可见,通过日常活动的观察评价,就会发现幼儿的很多面。 评价分析:通过观察幼儿的一日生活,可以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教师应当重视全面、客观了解和评估每个孩子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关注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观察、思考、假设、选择、推理等动态过程;关注幼儿概括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的展现以及幼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兴趣、注意力和能力程度。了解孩子如何获得答案或解决问题比判别孩子的答案或行为结果是否正确更为重要,这样的评价可从一定程度上明确幼儿活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习惯、情绪情感、创造能力等发展状况。

案例三:《方和圆》

在科学活动《方和圆》中,最后一个环节是请小朋友去找生活中方和圆在一起,不分开的物品。小朋友们都很快地找到了,并回到座位,只有李科润还站在那边没有找到任何物品。这时好几个小朋友都在说:“科科笨,什么也找不到!”

教师见状就走到了李科润小朋友身边,肯定地说:“方和圆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认真去找,一定可以找到的!”这时李科润小朋友好像有了重大发现似地喊到:“老师,我找到椭圆形的可以么?”此时,老师说道:“我请小朋友找圆形的和方形的,以后我们再找椭圆形的,好么?加油找啊,我和小朋友等着你!”很快,他就找到了许多方和圆形的东西,满载而归地回到了座位。

评价分析:教师淡化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通过有效引导评价,将定量评价结果和定性评价整合应用,教师的评价取向重心已经发生了转移,从关注幼儿的成长、进步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入手。表现并期望能借此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研究幼儿的学习特质,知识和技能不再是唯一的内容了,可见评价的指标和标准也具有多样性和多元化。案例中不难看出,教师改变了注重终结性评价,忽略形成性评价,更关注幼儿的所思所想,正是因为教师给予了他积极鼓励的评价,才会使他逐步克服困难,战胜自卑,拥有了自信。

篇8: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些什么

一、新课程理念下构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意义

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依据一定的教学基本原理与方法, 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跟踪考察和分析判断, 以及在结束时提出较为全面的改进意见的过程。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旨在探索新的教学规律, 研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促进意义的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一方面能促使新课程理念具体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另一方面能够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 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二、新课程理念下构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任务是实现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这个过程是以拟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以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 对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综合评判的过程。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首要需要建立普遍适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最终评价目标的具体体现, 是对所评价内容的界定, 也是开展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原则一: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具有明确的导向, 通过评价能使课堂教学过程达到或超越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课堂教学评价必须能体现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还必须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明确思路。

原则二:课堂教学评价必须是切实有效的。一方面能够考查既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 另一方面评价体系要科学准确, 该原则直接关系到评价目标的实现和具体功能的体现。因此, 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数据处理必须有据可依, 有理可循, 才能得到可信的评价结果。

原则三:课堂教学是一个相对复杂, 内涵丰富的系统。课堂教学评价不能依靠单一的评价标准来进行, 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开放的, 能给予师生更开阔的发挥空间, 能够涵盖整个教学环节涉及的方方面面。

原则四: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确定, 必须使评价易于操作, 衡量评价体系的指标多少, 具体评分方法的详略, 都要从实际出发, 必须是在实际教学中检验得到的, 这样才便于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使用。

三、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要关注从“教”到“学”的转变, 关注对“教材的研究”到“教学策略”的转变, 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发展。

1.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为中心, 主要看教师讲得如何,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教学环节设置是否合理,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实际上忽略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产生的影响。新课程理念下, 教师的“教”要真正转变为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包括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 是否能够自主学习, 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 是否具有参与的热情, 等等。其宗旨在于关注学生究竟是怎样去学的, 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讨论、交流、思考、收获等行为, 以此作为依据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

2.教师研究教材教法转变为研究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主要关注的是教材教法, 钻研教材、设计教学环节往往是教师备课的重中之重。教师关注的是教学目的是否明确, 教学重难点是否突出, 教材掌握成度如何, 教学方法是否运用灵活,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板书是否干净整齐, 等等。事实上, 这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其中的意愿, 成了教师主动教, 学生被动学。一堂课, 教学环节设计得再完美, 没有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 教师必须把重点放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上, 思考如何在课堂中更多地关注学生, 更多地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来, 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新课程要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认知目标, 还要兼顾学生的情感目标、技能目标。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 让学生主动去学, 乐意去学, 在愉悦的过程中完成学业目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 也为教师指引了一个前进的方向, 在自我评价和被评价的过程中,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探讨新的思路、方法,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篇9: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些什么

一、问题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问题意识是指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活动主体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一些难于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所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并在其驱动下,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知识的增长:理论和问题》一文中指出:“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可见,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以问题为主线,将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寻找思维的生长点设计问题,为学生架设探索未知的桥梁,诱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认知水平.波利亚曾形象地指出:“好问题同某种蘑菇有些相像,它们都成堆地生长,找到一个以后,你应当在周围找一找,很可能附近就有好几个.”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由一个基本问题出发,运用模拟、联想、特殊化和一般化的思维方法,让学生探索问题的发展变化,使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这样,在变中求进,进中求通,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关注问题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追溯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缘由的意识;二是不断提出新问题的意识.问题产生的背景主要有现实背景和数学背景,现实背景是指数学概念、命题等对应某种现实模型,是对现实模型的一种抽象;数学背景是指数学概念、命题等对应某个数学模型.问题产生的缘由主要有:第一,为了解决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第二,问题的自然逻辑延伸;第三,各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挖掘.因此,在设计数学教学时,教师多角度、多方位、多联系实际地思考,就能设计出创造性的问题.

二、应用意识

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一科学论断在这100多年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自然科学的深入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数学,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也越来越多地借助于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关注应用意识,不能使学生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让学生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

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关注应用意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第二,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寻找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这是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第三,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第四,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等,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通过模拟现实,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教师的创新欲望和信念,其核心是自我批判的意识,不受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勇于标新立异.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增大教学效益.

数学教学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创新设计:第一,创新组织教学内容.如对教材内容的重组、对概念赋予不同的数学模型、对例题加以改造与扩充,均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第二,创新构建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建新的教学模式.第三,创新组织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当着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等角色,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第四,创新教学技术.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应合理整合多媒体技术,设计富有创意的课件等.在研究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运用时,要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上下工夫,特别要创造条件进行网络教学,带领学生到网上去收集信息资料.

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关注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就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上一篇:三行情书母亲下一篇:在车展开幕式上的讲话201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