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2022-04-30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这也迫使我们一线教师无论是教学观念还是教学方式,都必须与时俱进,有所创新。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篇1: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內容摘要: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实现素质教育最重要渠道,是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最重要形式。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开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提到: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课堂 教学策略

低年级语文教师应如何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里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并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

1.用“游戏”的形式贯穿课堂始末。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游戏、童话、幻想以及儿童自己独特的创作“是通向孩子心灵的正确道路”。“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把游戏引入课堂,能巩固知识,扩展思维,激发兴趣。例如,在“识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用找“朋友”、玩“魔方”的游戏,让孩子巩固对生字的认读;又如,在“拼音复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 “拼音王国”的情境,让孩子在通往“拼音王国”的旅途中,通过克服重重困难、过关斩将的形式巩固对拼音的认读与书写。

2.借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教具进行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在课前应准备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具进行教学,因为色彩鲜艳的教具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经常使用的头饰、挂图、木偶、桌面教具、贴绒教具等都是课堂上很好的教学辅助材料。

3.进行环境创设,丰富课堂教学。课堂物质环境是教学的物质基础。为调动每一个儿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必须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教学环境。我们小学的教室已经失去了富有儿童特点的构造和生动活泼的装饰,就不能再失去它应发挥的作用。例如,在教室的四周布置一些与教学主题有关的图片、展示台或是与当时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特别是黑板报的利用,最能发挥辅助性的作用。因为丰富的教学环境,易于调动学生内在的兴趣和主动性。具有个性差异的儿童,只有在丰富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得到真正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

二.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

1.语言表述尽量儿童化、口语化,避免成人化。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但要生动优美,而且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里所指的“平等”我觉得应是指教师要超越年龄的障碍,心理上与孩子同龄,这样,教师在与孩子交谈时才能做到平等对话,并且教师说出的话学生能听得懂。试想,课堂上,学生听不明白老师说的话,还谈什么“师生平等对话”?低年级学生对口语化的语言掌握较好,而对书面语言接触并不多,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趋向口语化、儿童化,避免成人化。例如,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老师用“孝心”、“收获”、“特点”等词语进行教学,我觉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词语概括性强,比较抽象,孩子不大理解它们的确切意思,致使学生回答不出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索性问:“老师,’特点’是什么意思”,老师还得加以解释。我想,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如果能把“孝心”改为“爱心”,把“收获”改为“学到了什么本领”,把“特点”改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样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孩子就能大声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但是,我们说的口语化并不是婴儿化,不是诸如“手手放放好、脚脚并并拢”等说法,因为这样的语法不规范,会误导孩子。

2.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知识。经验世界是学生个体视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恰恰是传统语文教学所忽视了的。“学科本位”、“教材中心”长久地统治着我们的思想,课堂与生活成了互不相干的两个世界,学生坐井观天式的学习禁锢了语文视野。事实上,经验是学生从已知走向新知的桥梁,是主动探究的中介。再者,语言的发生本就是因着人们表白的需要,渗透着生活的感悟、情感的信息。低年级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少、知识面较窄、抽象思维欠佳,需要感性认识的支撑。在教学中,学生的感悟往往不够深,特别是对阅读课文中蕴涵的情境、潜在的意义把握不准,针对这些情况,可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联系生活实际,开发学生的经验世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和体验。例如,在教《看菊花》这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赏菊的经历,谈谈自己看“菊花”的情景,再自然地过度到让学生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赏菊的,从而慢慢地引导学生感悟菊花“不怕严寒、傲然挺立”的内在含义,激发学生向菊花学习的愿望。通过“回忆—讲述—学习”的方式,不但使孩子轻松地掌握了课本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说、爱说、会说的良好习惯。

此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低学段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之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0270。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通和小学)

作者:李万蛟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篇2: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这也迫使我们一线教师无论是教学观念还是教学方式,都必须与时俱进,有所创新。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一些教师常用“题海”战术和“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且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如今,这些做法已经基本上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了。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应该更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此,教师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二、转变方式,当好主导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此,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三点看法。

1.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将自己置于“发现者”“探索者”的位置,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去思考、质疑、猜测、探索、实践、评价,提出独创的见解。同时,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把学生当作朋友!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发言。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奇思异想,质疑问难。

2.善于启发,因势利导。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从创设一定的情境人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因势利导。如在进行“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时,可以《由电子游戏机引起的忧虑》为主题组织调查活动,并提出如下问题:第一,当前对学生上网忧虑什么,为何忧虑?第二,如何才能摆脱忧虑?在分析这些问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联系现实情况,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勇于“下水”,强化指导。在让学生写文章的同时,教师不妨亲自“下水”尝试一下,尤其是难度较大的文章。如指导学生写学习总结时,教师可以先把自己的阶段工作总结成文。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品头论足,之后,教师再进行总结性发言,自然导人对学生写作的指导。

三、开发资源,辅助教学

鼠标轻点,天下知识皆汇于方寸荧屏,内容丰富而翔实,教师“如虎添翼”,学生“如鱼得水”。多媒体进课堂,不但能够极大地充实和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这种模式能实现群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教学信息反馈、分析、计算机决策相结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此,语文教师应了解、学会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探索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责编 阿宁)

作者:王鹏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篇3: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案例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课堂教学的变化

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更民主,课堂气氛更活跃,课堂内容更丰富。

1.课堂教学更民主

[案例1]我在教《练习5》中的“学习字词句”时,要求学生涂上颜色,使这幅秋天的图画更美,一位小朋友说:“老师,秋天的树叶黄了,飘下来像蝴蝶,我把树叶涂上黄色。”我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另一位小朋友急忙站起来说:“老师,秋天里有的树叶是绿色的,我把树叶涂成绿色,这样,秋天就更美了。”我投去了赞许的眼光。

对于这样的回答,我会多给他们一些关爱,投去一道赞许的目光,露出一次善意的微笑,说出一句肯定的话语,送出一颗鼓励的红五星。尊重学生是课堂民主的前提,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满足他们。这样才能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才能活而不乱,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奇思妙想。

2.课堂气氛更活跃

现在的课堂,老师不再只信教参,而是以学生为出发点,什么对学生是好的,怎样教对学生是有利,就教什么。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更“活”了。

[案例2]我在教《家》这篇课文后,进行了拓展说话,仿照课文中的例句,说一说——“是的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夜空是星星的家。”

“公园是花儿的家。”

“森林是动物的家。”

“海洋是蓝鲸的家。”

然后,我请学生拿出彩笔画一画。在蓝蓝的夜空中有无数颗星星,它们正眨着眼睛冲大家顽皮地笑着;广阔的公园里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朵;郁郁葱葱的大森林里,动物们正举行演唱会;调皮的小蓝鲸正在大海中喷水柱。

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多么丰富。这一节课的气氛相当活跃,课堂中“绿”意盎然。这堂课,我把语文教学和画画、说话结合起来,较好地体现了“活”字,体现了学科融合,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以一个“活”的课堂更好地培养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3.课堂内容更丰富

以往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以完成书本上的内容为唯一任务,其实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现在的教师尽可能地丰富课堂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语文书上的儿歌很多,插图很美,很有诗意。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编编儿歌,或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让孩子们尽情抒发情感,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

[案例3]我在教“九九歌”之后,根据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意思,小组讨论后,学生纷纷发言:一九二九天气冷了,小朋友都不愿意伸出手来干活;三九四九天气更冷了,小朋友可以在河里滑冰;五九六九天气转暖了,河边杨柳露出嫩芽;七九河里的冰融化了;八九燕子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九九加一九,黄牛在田里耕地,农民伯伯开始播种。

这堂语文课,孩子非常乐意讲,讲得非常精彩。课程改革使课文教学内容更丰富,适度的课堂延伸、多样的教学形式,使语文课堂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二、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

[案例4]学习《东方明珠》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用自己的方法背诵课文。有的学生边读边配上动作背课文,有的边读课文边看着插图背课文,学生一会儿就把课文背出来,整个课堂显得轻松、愉快。

新课程的教材通过多种形式体现了学生主动学、自主学的意图,注重学生自得、自悟。我在课堂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认、我会写、我会画、我会说、我会连”等练习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现,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2.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只有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共同搜集信息,查阅资料,才能相互讨论、各抒己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虚心好学的品质;培养帮助他人、共同进步的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发挥群体优势。

[案例5]我在教学生学拼音时,就进行合作训练,一开始,我请一位学生和我一起合作,如师说:“像个6字是什么?”生答:“像个6字bbb。”学生急切地想试一试,他们同桌进行的“你问我答,你指我读”合作有模有样,老师再进行适当指导,效果不错。

在以后的实践中,我还想出很多合作方法,如“你读我听、你听我背、你说我写、你读我跟、你问我答”等形式的合作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我相信只要坚持努力,合作的学习效率就一定会逐渐提高。

3.尝试探究学习的途径

探究性学习就是对学习材料、学习问题的探索研究、探寻追究,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求知;探究性学习是突出学生语文实践的学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提高语文素质,强化能力培养;探究性学习是有效连接课内外阅读的学习,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视野,借助语文工具,展现语文能力;探究性学习是合作探讨共同提高的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创造精神的学习。

[案例6]我在教学《怀素写字》这篇课文时,学生边饶有兴趣地拼读课文,边思考怀素是怎样成为一个书法家的。突然,有个学生拿着书跑到我面前,指着“好”字一本正经说:“老师,书上拼音写错了!这个字念‘hǎo’,怎么会念‘hào’呢?肯定是写错了!”看他一副很认真的样子,我不忍心打击他,笑着说:“你觉得可能会声调标错吗?编书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是很有本事的,你下去再读一读,想一想,好吗?”接着,许多小手举起来,有的孩子说:“没有搞错,这里的‘长大’的长读zhǎng,妈妈教过我读cháng。”有的孩子说:“对了,‘背书’的‘背’和‘背包’的‘背’是同一个字,也是不一样的读音。”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过程,从中获得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设计一些探究方法,如“我来试一试、我来说一说、我来做一做、我来玩一玩、我来比一比”,给学生提供机会,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和欲望。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導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因此,课堂教学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陶建芬

上一篇:中职院校体育教师素质教育论文下一篇: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