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4-04-15

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精选6篇)

篇1: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调研报告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分析

1.建设现状

我院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特别是新长校区的设施建设起点高,功能全、设备新;网络线路到达所有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和学生宿舍。现有的硬件系统有: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系统、通讯系统、校园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卫星天线及有线电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网络教学与多媒体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大屏显示和信息查询系统等。无线网络已覆盖整个校园。

到2008年12月,全院有联网电脑3600多台,联网机房28个;多媒体教室数315个,多功能厅10个,多媒体座位数22680个;语言教室23个,座位数1380个;视频会议室2个,同声传译系统2套;信息查询机32台,大屏幕LED显示屏9个(其中彩屏4个);校内监控摄像头185个;服务器56台,资源总容量20 T,可存储容量50T,基本满足了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但是,通榆校区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许多网络线路为临时线路,故障率偏高,需要升级改造;新长校区行政楼北楼的弱电井没有采用专用供电线路,楼内烧水导致跳闸经常使整个楼的网络设备断电,严重影响大家的正常上网,目前正在协同有关部门改进。

2.应用现状

目前,我院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系统有: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资设备管理系统、招生就业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和一卡通系统等。在资源库应用方面,学院有精品课程库、网络课程库、教学录像库和课堂录像库。还有外语学习中心和教育技术学习中心等。

其中,教务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教学课表管理、教师业绩管理、质量监控系统、教学日常管理、学生注册、学生选课报名、学生成绩管理等。实现了网上教学安排、网上选课、成绩管理、学生网上评课和网上成绩录入等。

在图书馆应用方面,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高等教育期刊文献总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人民大学全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方正电子图书库、书生电子图书库、外文教育专题数据库、外文物理专题数据库等。

此外,网络系统提供的主要应用有:邮件系统、计费系统、FTP(文件上传与下载)、DNS(域名解析)、查询系统(网站、电话、信息查询)、网络存储、博客、BBS和留言版等。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战略方针

1.发展战略

建设电子政务系统,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电子政务网络体系;适时充实更新公务信息内容,加强公务信息集成,促进互联互通;开展跨部门并联办公,方便师生办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技术规范、数据格式、信息资源交换目录等应用支撑环境和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功能,实现面向全院的政务管理和服务现代化。

2.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广泛渗透到了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学院教学、科研、咨询以及学院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紧密联系学院实际,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我院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具体要做到“概念超前、技术先进、设备精良、功能完善”。要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构建安全的信息化应用环境。

3.发展思路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注重实效。

首先,要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完善网络管理体制和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完善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完善学院网站建设,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校园网的使用效率,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其次,要突出重点,加强信息化研究、培训与普及,创造良好的信息化应用环境;加强应用系统建设,全面实现教学网络化和管理数字化。例如重点建设仿真实验系统、教师个人网站、教育教学资源库;加大对软件的投入,逐步建立校长办公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提高办公效率,增强管理的透明度。

4.总体目标

构建稳定、高速、安全、多功能的有线网和无线网相结合的校园网络,逐步实现管理、教学、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个性化,构建具有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完善教学和科研信息服务平台。统一教学平台、统一管理平台、统一信息发布和统一身份论证。

建立健全网络课程、网络课件、网络资料库和网络数据库服务体系,全面实现视频教学、视频会议、网上直播、课件点播和教师备课系统;实现IPv6协议下的全国高校教育资源库共享机制,将我院建设成为智能化的数字校园,从而提高我院的管理工作效率、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科研实力和管理水平。

5.保障措施

(1)树立信息化发展新理念,让全校师生熟悉、支持和加入教育信息化建设。

(2)完善信息化发展管理体制,尤其是要明确跨部门的职责。例如:校长办公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应该由办公室牵头;网络教学平台应该由教务处牵头;电子邮件系统可由现教中心牵头。(如果大家都指望一个没有权利保障、没有经费保障的现教中心去负责的话是难以完成预定目标的。)

(3)切实强化领导责任,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负责人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协调关系、勇担责任。从经费来源、招标开标、系统安装和应用状况都要负责到底。

(4)注重正版软件系统的投入。(我院硬件系统已完成,是费用开支的大头,已有数千万;软件还不完善,但费用开支不会很大,全校再有不到100万,即可完成上述几个重要系统。)

(5)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发挥高校联合体和兄弟院校的关系,进行经验交流、取长补短,进行资源共享,降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时间和成本。

你可以问他们这样几个问题:

1、当前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有哪些?

2、对我们沿海、师范和贫穷地区的高校来说,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竞争力有哪些?

那就问他们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试怎样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他们在这方面的组织和管理机制

是谁挂帅,是谁去建设,是谁去负责督察

再有就是网络安全和保密方面的管理方法

包括人员配备和人员数量

国内主要211高校是IPV6,而我校目前正在规划IPV6,目前只是IPV4

硬件、软件和线路和资源方面的人员比例情况

我们目前也有少量IPV6,仅供内部几个人使用,关键是基于网的出口速度只有10M,人家都是1000M

你问问人家的出口线路有几条?速率是多少?

篇2: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

一、建立网络资源,表现中职学习的知识集中性

中职教学与其他教学有较大区别,他们在知识层面和应用力度方面都不同。因为中职教育是对工作技能的专门教学,其针对性强,对应用和实践能力要求高,是非常单一化的、集中化的、有力度的教学。这就意味着中职学生要集中自己的所有力量去学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东西,要了解全面。而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的一大体现就是建立职业的信息库,学生能够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这个信息库需要由专人负责,及时对职业信息做更新。而传统的信息收集方法不具有更新快、储量大这一特点。建立信息化的教学,学生能从固定的网站中发现自己需要的东西,能让自己一直走在职业教育的前端,保证自己所学的先进行和实用性。

二、信息普遍化教学,教学信息化使受教者和社会多维接触

信息化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社会上的信息,无论是自己职业的相关信息还是社会新闻。因为人处在社会中,和社会上的各个角色相互接触,这样就一定要有社会意识和融入社会的能力。信息化的社会就要求每个人都呈现出一种发射信息和接受信息的状态,要和社会进行多维、多角度的接触。信息化的教学能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动态,让他们即使身在学校,也同样能关注到更多的`社会新闻和消息。如今的职业教学已经不像传统的教学那样,将学生圈在一个学校里面单纯地学习知识。职业教学应当具有一个更加开放、更加有互动性的模式。这样不仅能够同本校的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还能同其他学校,甚至是同行之间相互沟通。这样可以及时更新自己的思想,完善自己的行业技能,提前进入职业状态。有了这样一个信息化建设的平台,小到能够提高学生自己的职业水平,大到可以促进整个社会该行业的发展。使得各行各业都和信息技术挂钩,推进其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职业信息相互沟通,教学信息化使得受教者有更多的获取信息途径

闭门造车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行不通的,职业教育的教育特点也要求教学必须信息化和公开化。因为受教者在接受职业教育之后,会直接走向社会,如果没有一个大的信息交流的平台,他们只是凭借自己在学校内学到的知识很难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甚至学到的相关的职业知识也只会是落后而无实际应用价值的知识。教学的信息化给学生树立了一个信息化的意识,让他们知道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即使走出校门,也可以从网络等各处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真正实践“学无止境”这句话。

四、职业教学的信息化建设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水平

篇3: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一、把数字化校园作为学校特色来建设

1. 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

目前, 人们逐步认识到,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加速, 否则就会有各级教育和投资者对教育信息化的支持失去动力的严重风险。数字化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建设的较好方案。数字化学校的建成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也可以理解为成功的标志。在信息化发展已到一定阶段的大中城市的中学, 如何进一步通过各种政策的实施, 促进和鼓励这些学校进一步向教育信息化的较高阶段——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 对于上级主管部门来说, 这是一件值得研究和重视的问题。

首先, 是评价问题, 改变以教学质量为单一的评价指标。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办学的一个重要指标, 必要时还应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进行专项督导。贵州省教育厅下发的“贵州省示范性高中评估指标”中关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条款, 作为政府督学的依据, 从设备管理、队伍建设、实际应用、教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教育信息化的专项检查, 做到有章可依、常规落实。

其次, 教育局应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使一些条件成熟的学校参与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当中。贵阳市为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深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 保持云岩区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与活力, 提出了创建智能化、网络化与个性化的数字化环境, 推进学校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 加速云岩区教育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的建设目标。提出了“十二五”期间, 全市中学人机比达到8:1, 信息技术教育开课率达到100%的目标。计划建设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教学改革的技术支撑平台、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开辟学校特色凝聚、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网络家庭联系的信息化通道。通过“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教师发展数字化”、“社区联系数字化”建设, 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2. 合理制定政策, 引导教育信息化良性发展

根据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要求, 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中学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指导性意见, 明确提出分阶段应达到省级部门要求的相关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由市电教馆牵头为学校定制网络建设、教学系统等校园信息技术环境方案, 使各中学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使用。改变当前学校进行环境建设时东奔西走找方案, 最终还是以公司的方案为学校的方案, 所建系统只见硬件, 不见教育功能的现象。全面提升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 同时帮助学校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使之制度化, 实现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自动化, 从源头和制度上为学校教育信息化保驾护航。

中学校要制定系统全面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从硬件建设、教学资源环境建设、教学应用目标、师资培训等几个层面分别加以规划, 做到系统规划、分步实施。应由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对学校的建设方案进行审核, 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实处, 避免盲目建设。在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 把计算机与网络等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为重中之重, 重点做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师资培训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快速健康地发展。

3. 数字化校园的构建要体现学校办学的个性特色

数字化校园是现实校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工作平台, 由于每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具体而个别化的, 在实施“数字化校园”过程中, 尤其应强调服务于学校特色的“数字化校园”。因此, 建设“数字化校园”不应喧宾夺主, 或盲目追逐技术潮流, 而应树立数字校园, 促进学校个性办学特色形成的观念。中学校应借助数字化校园构建的契机, 重新梳理学校办学思路, 明确学校教育特色, 并突出和强化这些教育特色, 形成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数字化校园。

构建数字化校园, 应注重以学校的发展来引领信息技术应用, 而不是以技术引导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 有其个性化的一面, 尤其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 更需要保护学校的个性。我们应该更多地以学校的发展为本, 在服务学校发展的前提下, 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只有这样, 信息技术应用才能贴身地服务于学校发展。这方面的成功案例笔者想借贵阳第六中学在打造数字化校园过程中,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生学习评价研究, 突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来说明, 其数字化校园组织结构和管理要求如图1。

根据贵阳实验区中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体系和学校的实际, 创造性地执行评价改革方案, 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上, 让评价体系发挥促进作用, 全方位地反映中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素质, 希望通过研究实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完善并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形成一套与当前评价指标体系相适应的, 科学、有效、可操作的评价工具和技术手段, 使其立足现在, 又着眼于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 把网络、信息、计算机、交互技术用于学生评价机制。

第二, 从操作层面上进行评价组织、评价过程和评价模式的研究, 形成多元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评价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模式。

第三,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目标为依据, 按照高中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总要求, 建立学生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数字化信息系统。

第四, 逐步完善所建评价指标体系数字化信息系统, 形成适应高中课程改革需要的, 合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生发展性评价系统。

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建设校本资源库

资源建设是制约教学应用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信息化教学能不能普及, 关键在于有效资源内容的匮乏, 而有效资源内容匮乏的核心问题是资源内容建设模式。目前资源内容建设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由厂家批量提供, 二是由学科教师开发。完全由厂家提供的资源由于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大部分是一些旧教材、网上图片、声音等文件的堆积, 对教学缺乏支持, 从而使得可用性比较差;由教师制作的资源虽然能满足个别教师的应用需求, 但难以规模化, 而且这些资源散落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 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 就难以共享。

针对有效资源内容匮乏这一现状, 贵阳市电教馆向各学校配发了国资源教学资源管理平台, 发动教师和学生在网上收集、整理符合教与学的各种资源, 然后按照教学的结构进行管理, 组成学校自己的校本资源库, 教师和学生都能方便地共享使用资源库中的内容, 同时也提高了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发挥信息技术教研组的作用

目前, 绝大多数的校园网网管人员都是由信息技术教师兼任的, 同时他们还负责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技能的培训、先进教学理念的推广等工作, 工作量很大, 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能力, 是建设数字化校园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1. 提高认识, 全面提高信息技术素质教育

教育者对信息技术教育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需要方面的重要位置;另一方面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在促进其他学科教学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被教育者对信息技术教育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在培养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作用。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正视实际现状, 通过自身的努力发展这一学科, 拓宽教学的内容、探索教学的模式、丰富教学的成果, 努力在自己的课堂上建立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 即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帮助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

2. 采用先进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学法

可以采取一些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法, 如“任务驱动”教学法, 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 学生的学习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 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教师要不断地激励学生前进。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 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教师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 正如我们不能将学生当成一只容器单纯地灌输知识一样。在教师培训过程中, 我们也不能采取以往单一的传授模式。应从培养教师的目的出发, 采取充分体现创造性、反思性、开放性、合作性的多模式相结合培训体系。

目前, 几种创新性的培训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如:网络式 (net-workmodel) 、导师制 (tutoringmodel) 、情景式 (contextualmodel) 和菜单式 (menumodel) 。这些培训模式既考虑了教师的所思所想, 也考虑到教师的差异, 值得提倡。创新教师的培训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 不是哗众取宠, 只有结合教师的实际并在实践中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有利于解决教师的供求矛盾, 促进教师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交流中来, 进行自主学习、愉快合作、探究创新才是目的。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师培训模式。

1. 个人自修和研究

这是指在职教师为了教学和科研需要, 为了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能力而自发地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和进行相关研究的活动, 包括利用闲暇研读有关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专业书刊、自行参加有关的专业培训或业务研讨会、利用网络资源自学、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发表教学成果。

2. 校本培训

这是指立足于本校资源, 以本校为培训基地, 由本校发起和规划的、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需要的培训活动。这种培训方式的特点是:时间可长可短, 次数可多可少, 形式灵活多样, 如专题讲座、计算机知识培训、教学观摩、还可以师徒结对等;内容较有针对性, 强调实用性, 能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合起来, 使培训活动更具活力和效果。

3. 脱产进修

这对于学历、骨干、名师培训比较合适, 同时, 国家应该规定教师工作一定的时间后可以自主选择脱产学习一次的机会, 在访谈中不少教师认为脱产学习的收获最大, 并把这种学习看作是学校对自己的一种奖励, 如2010年所实施的“国培计划——贵州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

4. 短期培训

这主要是指由各大专院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或师资培训中心等组织的有计划、大范围、短期集中进行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活动。如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紧缺薄弱学科短期集中培训”就属于这种形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4.7%的教师希望脱产学习, 支持个人自修和研究的占14.7%, 愿意参加校本培训的占34%, 有16.6%的教师希望参加短期培训 (见表1) 。

到目前为止, 各类培训培养了很多骨干一线教师, 很多培训过的教师在谈他们的感受时, 都谈到这一培训对他们不仅是技术上的帮助, 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念上的提升, 技术如何为教学服务, 如何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等。在改变教师教育理念,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及整合信息技术和课程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学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有机整合的产物。通过对典型个案学校的研究, 提出解决中学教育信息化现存问题的对策和建议。近年来, 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中学教育信息化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胜泉, 马宁.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进.中国电化教育, 2007 (11) .

[2]马春迎, 耿鸿飞.强化教师信息素养促进学科课程整合.网络科技时代, 2008 (5) .

篇4: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

[关键词]中国 美国 高校 教育信息化 比较

[作者简介]宋建军(1952- ),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和教育管理。(江苏 常州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外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比较研究”结题成果。(课题编号:2006-R-3538)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059-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类步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社会。面对全球信息化浪潮,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社会和教育的影响。高等教育逐渐走向经济发展的中心,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成为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进行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如何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已成为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中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美国在高校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比较研究,能为我国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启示。

一、中美两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比较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可见,当前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是:美国一马当先,欧洲不甘落后,亚洲奋起直追。

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高校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校园数字化”而开展的。“校园数字化”是以校园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技术基础,利用各种信息通讯技术工具和手段,实现整个校园从硬件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到组织活动的全方位数字化建设。其最终目标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校园的辐射范围,提高校园的运行效率,拓展校园的基本功能,构建起一个数字化的空间。校园局域网络及其应用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是教学、科研、图书资源和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构建平台。在中美两国的高校中,已建成校园局域网并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都已达到较高水平,且两国的差别不大,中国是89.8%,美国是99.4%。但是,在校园网内部建设及应用方面则存在一些差距。例如,在“教职人员办公室联网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电子邮件账号”方面,中国高校与美国高校的比例差距较为明显。尤其是“为学生提供电子邮件账号”的比例,中国仅为26.2%,美国则达到了84.3%。目前,电子邮件已成为高校管理、教学和科研信息化应用的一个基本工具,它在学校管理信息的传递、师生之间的教学讨论以及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显然,中国高校为师生所提供的电子邮件服务已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应在今后的校园信息化建设中进行加强。

校园网站(Web Site)作为数字空间中学校与外界沟通的窗口,已逐渐成为代表学校在虚拟电子世界中地位和形象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学校是否建立了校园网站,校园网站提供的所有信息类型和服务项目,甚至校园网站本身设计技术的优劣、网页界面的美观与否,已成为衡量一所学校信息化程度和社会声誉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美国ADUCAUSE制定的“校园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南”,将高校网站建设的评价标准划分为:“学术信息化(包括教学和科研)、管理信息化和校园文化生活信息化三个类别”。统计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美国高校中,有98.6%的高校已建立正式网站(Official Website)。相比较而言,中国高校中建立校园网站的比例要略低一些,但也达到87%。尽管两国高校校园网站建设的比例相差不大,但从校园网站的功能和所提供的信息服务项目等方面来看,两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从信息服务项目来看,主要集中在学术、管理和校园生活三个方面,学术类的信息服务项目最多。从整体情况看,美国高校校园网站所能提供的信息服务项目较多,50%以上的高校能提供除教学软件以外的22项信息服务项目。中国高校中50%以上的学校能提供13项信息服务。这表明,与美国高校相比,中国高校在信息服务的数量上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在信息服务类别上,美国高校在学术、管理和校园生活三个类别上都比较均衡和全面,而中国高校较侧重管理方面的信息服务。目前,中国高校在校园网站的建设方面,更多的是注重其管理性功能的建设,而在教学方面的功能相对薄弱。例如,在9项学术类信息服务项目中,半数以上的中国高校仅能提供其中的5项。其中,能够提供一门或一门以上完整的在线课程教学的高校比例为32.1%,仅为美国高校的1/2。在校园生活类的7项信息服务中,半数以上的中国高校仅能提供其中的3项,其中在校园电子商务方面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高校网站上所提供的“学生个人日程安排”服务,是目前多数中国高校网站都不具备的,它反映了美国校园网站设计技术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从技术上来说,该功能是由“校园门户”(Campus Porta1)所提供的,它能从个性化角度为校园网站用户提供符合个人要求的服务项目和内容。在美国高校中,“虽然该技术的作用和价值问题的探讨始于4年前,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它已从以前的抽象技术概念逐渐进入了实践性运用阶段,有70.6%的美国高校正在使用或计划使用校园门户技术”。

在高校教学信息化方面,中美两国也存在差异。高校教学信息化主要是指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观念、运用系统化教学设计方法、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来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电子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拓展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渠道,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范围的改革过程。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美国高校中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在教学中应用的发展非常迅速。例如,目前已有86.4%的美国高校在教学中使用PowerPoint等计算机演示文件进行教学,69.5%的美国高校使用E-mail和BBS进行课堂讨论、收取作业等教学活动,58.3%的高校正在使用各种光盘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而且,CMS/LMS在美国高校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中国高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受到高度重视。调查数据显示,“帮助教师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之中”和“通过网络提供在线/网络教育”被我国高校认为是今后2~3年中校园信息化的工作重点。

随着网络在线教学的不断发展,美国许多高校都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系统化管理的网络技术支持平台。CCP调查数据显示,使用CMS/LMS工具的美国高校的比例从2000年的14.7%提高到2002年的26.5%。同时,也有47.5%的美国高校计划在近期内采用CMS/LMS。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CMS能够为在线教学提供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方便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各种网络资源”。

二、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对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与美国相比,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能为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借鉴,也为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规划战略目标,加强宏观管理。当前,我国高校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认清自身存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所面临的困难与压力,科学制定可行性战略发展规划;要积极引导、控制和调配资源,实施战略计划。同时,加强宏观管理,强化管理过程。尽管国内各高校普遍设立信息中心专业机构,但管理职能重置、脱节。为了更有效地整合学校信息技术资源,应该调整机构,将信息中心与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图书馆和计算机服务中心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跨功能机构组织,为教学、科研及管理的各环节提供高效、系统化的支持。

2.重视校园环境与资源建设。要加快骨干光线网的校园网建设,扩大通向国际网络的宽带,建立包括教育卫星在内的覆盖全国的高速网络。同时,要保障实际投资,明确将每年教育开支中一定的比例用于教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包括软、硬件的更新和升级。

3.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应重视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原则是形式多样、技术规范、服务全面和使用方便。要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的评价和准入制度,保证远程教育环境的质量。比较理想的网络教学平台应该具备以下功能:虚拟校园、学习园地、科研园地、教师空间等。有条件的高校应该将讨论答疑的交互部分统一到教学支持平台中,以便大大提高网络教学的效率。要从目前普遍采用的“多媒体+网页+脚本语言+数据库”的水平提高到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和游戏引擎制作交互课件的水平。

4.开放和优化学校教育资源。要建立高校教育网,有选择地引进国外优秀网络教育。学校以自己的优势学科加入教育网,分工制作网络课程,共享分布式的教学资源。分布在各校的网络课程专家组为学员提供全天的同步或异步的网上答疑,对于疑难问题可以使用视听系统“面对面”地与教师交谈。

5.重视人才资源建设。实现教育信息化,重要的是创造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引进和吸收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投身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队伍中。同时,应重视和加强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公平的评估体系、教学质量评价新标准、远程教育标准体系、利益分配和奖励机制,引导、促进、鼓励教师自觉不断地学习,掌握信息新技术,改变观念,在教学和科研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形成一个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和科研的文化氛围。要尽量让教师明确信息技术的优点,克服畏难及恐惧心理。要借鉴国外信息化教育的经验,重视师资培养。必要的师资培养投入对于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6.营造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各高校要设法在政策、思想和观念等方面营造一个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全力支持、鼓励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创新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正确地理解借鉴学习、革新模仿与自我创新之间的关系,加强横向标志性的探索,创造性地开拓适合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的道路,实现信息化建设良性、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帅军.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赵国栋.关于中国、美国和日本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比较研究:ACCS研究项目介绍[J].比较教育研究,2004(2).

[3]郑小林.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主要驱动力分析及其启示[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

篇5: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

《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标准研究》课题组调查问卷

尊敬的领导、老师:

您们好!

为了解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情况,为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标准研究提供真实第一手资料,特做此项调查。为保证调查的有效性,请您如实填写。谢谢合作!本问卷请校长、信息心主任或任课教师填写。问卷的回答方式,除少数必须以简单的文字填写外,基本上是采用选择答案的方式填写。请根据自身情况,按照题目要求填写,谢谢您的合作!

学校名称:__甘南职教中心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地区:_____齐齐哈尔____市__甘南_______县(区)

学校类别:高中 初中 职高 学校类型:省重点 市重点 国家重点 在校学生:____400___人;在编教师:______75_人 填表日期:__2013___年_10___月__9_日 第一部分 信息化基础设施

1、学校计算机数:教师用机数_20_______台;师机比___3:1_____%;办公用机数___20_____台;学生用机数_____120___台;生机比___60_____%。

2、学校有___2_____个多媒体教室(配备了投影仪、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占教室总数比例为________%;学校有____2____个计算机网络教室;网络教室中学生用计算机_____2___台。

3、独立校园网是否建设(a)A是 B否

4、校园网是否宽带接入(a)A是 B否

5、最近一年平均每月因网络故障而停止服务时间(小时),请选择(a)A1小时以内 B1-6小时 C6-12小时 D12小时-24小时

6、教室的网络覆盖方式(a)A有线网络为主 B无线网络为主 C无网络覆盖

7、是否对网络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a)A是 B否

8、贵校有_____4___名教师专职从事信息化管理工作;____3____名信息技术教师。

9、近两年,教师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参加过教育技术培训的比例分别是____30____%、___40_____%。

10、近两年,贵校是否进行过信息技术校本培训(a)A是 B否

11、近两年,贵校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总量是___20_____万;占学校公用经费的比例是__5______%。第二部分 信息化应用

12、是否由学校统一提拱数据存储的云服务平台(不包括电子邮箱空间)(a)A是 B否

13、贵校配备的双向传输视频会议系统并实现面向全校使用的视频会议室有(a)个。A0个 B1个 C2-3个 D3个以上

14、贵校是否建立校园虚拟学习社区或网上学习的平台(a)

A是,每次课都使用 B是,经常使用,每周3-4次 C是,偶尔使用,每周1-2次 D是,但几乎不用,每周1次以下 E否

15、贵校是否建立校园一卡通系统(a)(若否,跳过下一题)A是 B否

16、贵校校园一卡通已经实现的功能包括(a)

A学生证 B教职工证 C图书证 D医疗卡 F 餐卡 G 银行卡 H 考勤卡 I校内乘车证 J门禁卡 K 购物卡 L洗浴卡 M水卡

17、贵校是否建立统一的身份管理与认证系统(a)(若否,跳过下一题)A是 B否

18、实现统一身份管理与认证的用户范围包括(a)

A学生 B教师 C行政人员 D科研机构人员 E工勤和教辅人员

19、贵校是否建立科研项目协作交流平台(a)A是 B否 第三部分

信息化资源建设

1、贵校是否建立了全校统一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a)A是 B否

2、贵校是否有统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规范(a)A是,已正式发布 B是,草稿状态

3、贵校组织发布的校园网上可以直接获取的完整网络课程数量约有(a)A0门 B2-5门

C6-10门 D10门以上

4、贵校最近一学年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a)A30%以下 B30-50%

C50-80% D80%

5、贵校是否建立了全校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a)(若否,跳过下两题)A是 B否

6、贵校老师使用全校网络教学平台是(a)

A教师自愿,无名额限制 B需要申请,有名额限制

C学校强制使用

7、贵校使用的全校性网络教学平台的来源是(a)

A直接从公司购买产品 B使用开源软件搭建

C公司和学校合作开发 D自主开发 E 租借购买公司产品服务

8、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搜索教育教学资源的渠道是(a)

A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 B通过学校购买的上网卡,有偿下载

C学校购买的电教教材 D互联网探索下载教育教学资源 E 其他

9、最近两年,教师曾参加过哪些方面的培训(a)

A与开发资源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工具培训 B教学资源设计方法的培训

C教学设计理论的培训 D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培训

10、贵校是否提供支持移动终端(手机或平板)版本的数字化教学资源(a)A是 B否

11、贵校是否提供全校教师使用的专用教学资源编辑软件(b)(若否,跳过下一题)A是 B否

12、上题中教学资源编辑软件主要用途(b)A演示动画制作 B多媒体(包含声音、视频)内容

制作 完整网络课件制作 D其他 第四部分:信息化建设管理、评价

1.你认为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标准研究对中职学校建设的作用(a)A、有效 B、一般 C、尚可 D、无效

2.你认为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标准研究的作用主要在于什么,可多选(c)

A、帮助实现中职学校建设目标 B、改变学校建设方式  C、收集、整理、加工、使用教育资源 D、作为评价手段

3.关于你对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标准了解的怎样(a)A、了解得较深 B、了解的一般 C、不太了解 D、还没弄明白 4.你平时做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标准方面的研究吗?(a)

A、在研究思考 B、稍作研究思考 C、没有

5、学校是否举办过有关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标准的专题培训?(a)A、有 B、有,但很少 C、没有

篇6: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

为了促进教育的现代化,提升教育教学的手段,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确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以服务教学为宗旨,以提升质量目的,以硬件建设为保障,以有效支持为手段,加速实施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抓好应用推广,提升服务意识,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自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经过各级部门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近五年的快速稳步建设与发展,在教育信息化制度、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信息化环境条件建设、信息化硬件平台建设、信息化技术与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一、建设情况

(一)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设

教务处成立了由处长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石河子大学网络课件立项管理办法》、《石河子大学多媒体教室管理细则》、《石河子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石河子大学精品(一类)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石河子大学学生网上评教暂行管理办法》、《石河子大学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石河子大学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管理办法》、《基于网络技术的大学英语立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并且集中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核心力量、相关各科室信息化技术骨干以及各学院负责人为成员,构建了管理组

织网络,编制了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并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制定了相关政策,落实配套经费,推动信息化建设。经过五年的发展,我校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有力推动了我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高,成为我校本科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

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在搭建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通过网络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网络课件立项建设、精品课程和一类课程网络信息化建设、教学团队网络建设、特色专业网络平台建设、教务管理网络信息化平台、实践教学网络化管理、开放课程视频点播、网络选修课程平台建设、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思政两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等方式积累了相当数量、不同种类的教育教学资源并在全校范围内应用,其中包括视频教学资源300余门,共4000多集;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9门、兵团级精品课程29门,校级精品课程29门,校级一类课程83门,省部级以上精品课程全程录像达70多门次,开设网络课程达10109门次;学校立项建设网络课件64门,其中参加全国各类大赛获奖7件;教学资源库有网络课程3017门,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869门、国外开放课程 2148门、音频素材1148个、动画素材1014个、图片13440个、文本素材1254个、本校立项网络课件64部、清华课件55部;大学英语课程网络资源丰富:新视野大学英语学习系统,大学体验英语视听说系统和英语学习习近平

台,课程网络资源容量约1TB资源。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网络自主学习系统、大学英语教学系统,使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将所有教学内容制成电子教案,其中包括许多网上没有的知识,并将电子教案上网,供学生随时使用。学生自主学习时,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自主安排学习内容。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从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总访问量达9761777次,平均日访问量达1300余人次,使我校网络教学资源无论在资源数量上,还是在资源应用上,均形成一定的规模,为我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 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 对辅助课堂教学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逐步形成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网络课堂相辅相成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三)教育信息化环境条件建设

我校从2006年开始不断加大电化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多媒体教室建设的投入力度,近年来,多媒体教室的数量不断增长,2009年综合教学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加230间信息化自动化多媒体教室,使我校的信息化、自动化教学水平提升到另一个台阶,我校教师对开展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性非常高, 全校100%的老师使用过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教室使用率达到了95%以上。目前,校本部四个校区共300多间多媒体教室,每间教室里面配备计算机、投影仪、显示器、数字功放、音响、银幕、讲台、IP电话、中控系统等设备。为

促进大学英语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学校建了10间网络自主学习室603台计算机。而且,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随时调用网上的教学资源,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环境深入人心。多媒体教室的中央集成控制信息化管理,实时监控教室状态,及时对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升级维护和解决教师上课中遇到的问题,简化了多媒体教室的繁琐操作,减少了上课教师的操作过程,提升了多媒体教室管理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提高了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水平和效率,教育信息化环境条件建设在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手段改革、教学资源制作、教学信息反馈和教学质量控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及信息化服务

石河子大学教务处网络信息化服务平台主要包括网络教学平台、教务管理平台、教学资源平台、开放课程点播平台、网络自主学习的平台、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服务平台等。这些平台的搭建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教育信息化开展的基本保障。通过教学服务系统平台,在已有教务管理系统基础上直接构建“一体化数字化教学支撑环境”,适应教育部“质量工程”对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提出的要求,满足了特色专业点建设、精品课程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多种模式教学过程和环节信息化支持等方面的要求,将教师从大量的重复性课程建设工作,通过几个系统进行有机整合,使教师摆脱繁重的重复性工作。为给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学校投资建成了10间网络自主学习室603台计算机,20台计算机的电子备课室,2011年电子备课室的计算机扩充到51台,教务处教

师教育技术支持中心,有150台计算机的数字化教室,配备笔记本电脑20台、扫描仪10台,线性编辑设备1套,非线性编辑设备2套,摄像机3台,数码相机2台,全自动录播教室2间,工作人员5人,承担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课件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技术应用指导,课程现场实时录制,软硬件设备使用服务等。

二、存在问题

我校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信息化建设配套政策有待于完善

我校在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设上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比如:缺乏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决策机构;信息化使用推广制度;网络教学制度;教师信息化培训制度;网络资源利用共享等。目前,我校把教育信息化等同于教育管理信息化,忽视了教学信息化这一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重管理轻教学;我校在信息化建设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上没有到位,没有形成相应的信息化建设队伍。在对教师个人的教学质量评估中,如何体现教学信息化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教学信息化工作予以认可和奖励,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探讨。上述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其相关的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高水平人才缺乏, 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人才队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仍有很大差距。随着我校对“ 进人” 条件逐渐严格, 使原本高水平人才非常缺乏的现代教育技术部门更难要来高学历、高水平的新人。同时,教育技术事业沉浮不定, 更导致原来队伍中部分年轻教师、有技术特长的老师等流失, 因此, 高水平人才数量不足、队伍结构有待改善与人才质量亟待提高是影响目前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主要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在管理机构、管理队伍、运行服务机制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三)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意识有待加强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者,教育信息化对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我校现有的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这一要求。一方面,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深,要接受新的思想观念还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信息化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善于将信息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同时,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贮存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筛选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创造信息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具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在我校目前的师资队伍中,上述这些信息化的素质和能力还相对薄弱,很难适应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四)推动网络教学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信息化过程中, 再好的“ 路、车、货” 如果不能用起来, 都是对

资源的极大浪费。我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在统筹规划、统一部署方面存在不足,存在软硬件自行购置和分散建设、信息资源难以整合和共享等问题。虽然搭建了网络教学和教学资源服务平台, 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等原因, 部分教师的积极性不足,平台整体上的应用还非常不够,推动网络教学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发展目标

建成一批标准规范、应用广泛、作用突出的网络信息应用系统;拥有一批特色明显、内容丰富、高度整合、充分共享的信息资源;建立完善我校信息化规范与标准体系并推广实施;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机构;形成科学合理的运行服务与保障机制;培养一批管理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爱岗敬业的信息化骨干人才。具体目标有:

(一)完善制度建设

高等教育本身需要以变革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走向教育现代化,这都需要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支撑,教育信息化是我国高等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目前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设方面,首先要确立领导机制和管理机制、其次是建立相应的执行机制和评审机制,规范制度,切实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把这一工作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和发展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化使用推广,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和教师信息化利用的激励机制。

(二)加强队伍建设

我校教育信息化需要培养四方面的队伍,首先是信息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其次是信息化管理队伍,使参与教育管理的人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第三是信息化技术维护队伍,保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第四是信息化理论研究队伍,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总结、研究、探索,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和指导。

全面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教学信息化,学生学习信息化。使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达到较高水平,使学生应用教育信息化资源学习的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实现我校教师、学生、资源和外界的互联互通,使数字校园成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三)完善和开发信息化资源库平台

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学资源形成一定规模,网络教学得到推广。完善学校特色教育资源平台,形成一批符合规范、优质、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教育资源库。做好信息资源开发,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既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长期任务。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开发和制作标准、规范、有特色的信息资源,建设集电子教材、课件、学术文献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等为一体的信息资源库。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要遵循统一的标准,以便信息共享和利用。

(四)切实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加强教职工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职工在教学、科研、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加强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基本普及在校学生利用个人学习空间辅助学习;加强教育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和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基本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全校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上一篇:《春行寄兴》阅读答案下一篇:将党委信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