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4-04-15

创新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通用11篇)

篇1:创新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分析创新教学法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探讨创新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 创新教学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098-02

从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现状来看,中职语文教学中“少、慢、差、费”现象十分普遍,中职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但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喜欢接受新事物,想象力丰富。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中职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目前,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地铺开,各中职学校都有了不少收获。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向教师作为组织引导者,学生作为主体,开展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这意味着,在丰富的语文课改实践中,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语文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作为各学科的基础的语文教学,是关系着学生心灵塑造的教育性和人文性学科,更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使命,因而呼唤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更为迫切。因此,为适应职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紧跟今社会发展的步伐,笔者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创新教学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创新教学法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中职语文创新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模式。其指导思想是: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创新教学法在中小学已得到广泛的运用,它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第一,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式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法是“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创新教育的整合”,通过改进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参加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验、探究,使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理论和道理,不再是单调的概括、总结,不再是单一的授课形式,使语文课堂一改变过去的传统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变得愿意学、爱学、乐学。

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新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不再是封闭式的,而是开放型的。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地求异创新,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法国生物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贝尔诺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既然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我们只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去发现。这也与我们平时说的“做中教,做中学”是一脉相承的。我们的学生需要老师的鼓励,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以激发他们的想法,并表达他们的想法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

第三,提升实践能力。职业学校提倡“专业为实训服务,实训为就业服务”。传统的职业教育授课形式以理论为主,与实践相脱节。创新教学法的课程内容把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为中心,让学生体验职业实践的过程,解决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培养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教授知识,而应该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将学生从书本的理论学习引向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丰富他们的知识,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他们的潜能。

第四,重视学习过程。创新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教师在教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创新教育的美国教育非常强调学生的HAVE A TRY(试一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意、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技能。”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借鉴,弱化知识的讲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创新教学法的应用

中职语文要培养学生“会说、会写、会做人、会做事”的能力,下面就这几个方面探讨创新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新教学要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所有的教学想要达到预想的效果,就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新教学法的实施也是如此。各个班级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层次、理解能力的不同,学生的整体学习趋势也不同。有的班级学生比较活跃,有的班级学生比较保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自我探索的“启发、探究、释疑、延展”式教学,或者采用传统的“感悟、品读、探究、延展”式教学,或者其他的教学模式。同一篇课文,不一定要同一个教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将学习知识的前后过程进行调整,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创新教学要与专业相结合。中职教育与普通中学教育不同,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这决定了语文是“副科”,专业是“主科”。在中等职业学校提倡的是“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这个服务主要体现在: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取舍要充分考虑所服务的专业的特点和需要。从就业来看,我们的学生一毕业就要走上工作岗位,将面对社会,面对各种合作伙伴,他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和参与职业实践。因此,创新教学应根据专业的特点,进行合理地延伸,培养基于专业的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例如,一位语文老师在公开课讲授《项链》时,讲完高潮,语文老师让学生展示自己动手做的项链,那是数控专业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设计和制作的。这让在座的老师和评委们眼睛一亮,同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展示时的兴奋和自豪。这一环节在整个教学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深受语文老师的欣赏。而学生在完成这样的任务时,不但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大大提高了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学应与“听说读写”紧密结合。在教学中,运用创新教学法应与“读、议、讲、练”紧密结合。例如,笔者在上《杜甫诗二首》(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作品)时,采用音频助诵读,抑扬顿挫。诗诵读及欣赏是这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先让学生各自在自己的电脑上听示范诵读音频,接着让学生读并录音。然后,同学、老师指出错误,学生再读,学生通过“听→读→比较→再读”,从而突破诵读这一重点。最后,老师读,生齐读,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通过反复听和练习诵读明白和掌握了诵读时的抑扬顿挫。

(四)创新教学是一同“解放”的过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大解放”的思想:“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创新教学是师生一同“解放”的过程。据学生反映,他们比较喜欢应用文写作,因为其对今后的就业比较有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又觉得应用文枯燥无趣。对此,在学习“通知、请示、方案”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整合,把传统的定义、格式、练习的过程改为“让学生帮团委做登山比赛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引导学生思考活动前要做哪些准备。学生最后得出申请活动经费、通知参与人员、做好活动方案等内容,学生在完成项目内容的过程中,通过写通知、请示,不但写作兴致高,而且写作水平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五)用创新教学法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通过创新教学法,有效激发学生对追求学问,探寻真理的好学精神或斗志,培养孩子的好奇心、醒觉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例如,一些学生很害怕写作,上《邹忌讽齐王纳谏》时,笔者给学生确定“元旦表演小品”这一项目活动,学生思考明确要把文言文改写成白话文,确定角色、背台词、准备道具等内容。引入竞争机制,看看哪个小组改写得好,就选其稿作为小品的剧本内容。通过改写,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一定提高。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学生大胆将其搬上学校舞台,虽然主题还不够鲜明,却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李梁田.浅谈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EB/OL].(2010-09-17)[2015-05-01].http://wenku.baidu.com/link?url=3u5JjEcPW7Fsn4SLGTna4L9EQ3zOz6xHfcjbPqxIQUrVl9zRV7k5ni-ll44xKyqxUnE3dUTZs7SFOCwEj6bE-Dcrozb6SleVmUWolTvDvIq

[2]洪如燕.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实践能力――浅谈中职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0(6)

[3]李子明,野庆文,王志安.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探究[J].中学物理,2003(6)

【作者简介】梁 虹(1977―),柳州市鹿寨职业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篇2:创新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以中等职业教育药物分析课程“中国药典”内容为例,对原有教案的格式内容进行改革,设计为引入、主体、总结三个部分,分别注明所需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所需资源和评价,能让教师有效控制教学过程,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并合理组织学生活动。通过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药物分析 教案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 中国药典

药物分析是中等职业教育药物制剂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高度的药品质量意识和相应的知识、技能,能够从事药品的生产、供应、使用和监督管理各个环节的分析检验工作,能够发现药品出现的质量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该课程具有理论综合性明显、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是一门典型的“方法学科”。

由于药物分析工作的特殊性,如何帮助学生把握该学科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是从事中职药物分析教学的教育工作者们一直探讨研究的问题。

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药物分析授课过程中,改革教案的形式内容,并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教案的指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一、教案的含义

教案是教师为传授该学科特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态度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方案;是教师为实现自己课程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将特定时段的教学活动及其内容和形式进行有机组合、有序排列而形成的教学实施体系。

对于教师而言,教案的编写不仅是教师处理教材的一个设计思路,更应该是一名教师教育思想的体现。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准备教案时,往往关注的重点在于我“怎么教”,而不是学生“怎么学”,即使教师有考虑,也很少在传统的教案中体现出来。传统教案的模式往往长篇累牍,或是形式呆板,在课堂上很难清晰有效地发挥出即时作用,只是作为教师在准备教学中的一份手稿,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创新式教案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实例

经过一段时间针对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学习与应用,以及对目前国内外中职院校所用教案的了解与归纳,笔者对于如何编写适合中等职业院校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的教案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不断改进原有教案,根据教学情况实时更新。笔者以药物分析中“中国药典”内容为例,说明对创新式教案的设计及应用,以及在教学环节中发挥出的显著效果。

1.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堂课开端的导入部分与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如果能在课堂的一开始,就用一个成功的导入让学生兴趣盎然,牢牢地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产生了求知欲,激发主观能动性,这就为成功的课堂打下了基础。将导入作为一个部分,独立与教学主题内容之外,让教师在备课中更加关注导入,也会不断思考,寻求能最高程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开端。

该堂课以回顾上一堂课内容,即国家药品质量标准内容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内容,以及我国现行的药品质量标准,即引导出中国药典。接着就可以以“中国药典究竟包括什么内容?”类似的问题,正式开始新课的讲授。

2.主体

授课主体即该堂课的核心,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在教案中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用时、所需资料及评价方式呈现。对主体的有效把握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掌控课程进程,并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监督并评价学生的参与情况,非常适合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该堂课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授课开始,以《中国药典》的历史发展入手,像讲故事一样,从中国第一部药典《唐本草》的诞生、影响以及发展娓娓道来。这个过程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中医药历史产生自豪感,循序渐进地引发学生的兴趣。接着通过布置查询药典的任务,这个任务难度不大,通过分组协作,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也能在共同的努力下很好地完成任务,进而让学生增强自信,对接下来的内容不会“望而却步”。教师根据小组给出的答案进行点评与鼓励,并进而详细讲授药典几部分的具体内容与作用,这部分是该堂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中国药典》四个组成部分,并能做有针对性的查询练习。接下来的小组活动以练习的形式开展,内容为《中国药典》中涉及的具体知识的检验和对相关内容的查询。在评价环节采用小组间互相检查并评分的形式,小组间形成竞争,这会激励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过程中教师注意控制节奏,调整氛围,让学生在良性竞争的环境中参与课堂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

3.总结

每堂课最后的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该堂课的教学目标,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检验与巩固。在该堂课的总结环节,笔者设计用提问的方式,提问能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对全体学生产生压力,让学生主动思考。在提问中注重控制节奏,让提问的范围涉及全体学生。如“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是什么?”“现行《中国药典》是哪一个版本?”“《中国药典》分为哪几部分内容?”等(表)。

三、小结

作为关系到人类健康与安全的一门课程,药物分析教学过程中必须有精心的设计与实施,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常常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只注重“教”,不在意“学”,通过创新式教案的实施,时刻提醒教师关注学生活动,始终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其次,传统式教案并不注重时间的分配,往往导致教师忽略对时间的管理与控制,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创新式教案细化时间,让教师与学生尽可能在合理分配的时间内开展活动,让教学过程有序而可控;第三,通过对所需资源的罗列,可让教师在备课时做好充足准备,自信而有效地进行教学;最后,把对学习主体――学生的评价列入教案,能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把握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而根据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通过对传统教案的改革与创新,在药物分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3:创新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 笔者采用了将研究性学习法和开放性学习法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法为把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中, 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 掌握教学内容, 达到教学目标。在解决问题时, 不在于寻求答案的一致性, 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但是由于课程内容本身比较繁杂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相对封闭的特点, 在单片机教与学的过程中有相当的难度。为了解决此问题, 笔者在学生完成一个个的任务中采用开放性的学习方法, 即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营造平等交流平台和宽松学习氛围。例如通过分组讨论让同学互相学习互相补充, 这样既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改革理论教学, 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

现有中职教材大多以第三代单片机Intel公司的MCS-51为蓝本编写的。在前期的学习中将学到MCS-51的111条指令, 能否快速正确地掌握这111条指令, 直接关系到后续的程序设计和编写。下面, 笔者就将快速记忆MCS-51指令的方法总结如下:

1. 操作码的记忆

(1) 英汉对照记忆法:单片机的操作码规定了指令所要执行的操作类型或操作功能, 它们通常以表示该操作功能的英文单词缩写形式给出, 将缩写还原成英语原文, 再对照汉语有助于理解其含义, 从而加强记忆。例如移动MOV-Move;相乘MUL-Multiplication;循环左移RL-Rotate left;长转移LJMP-Long jump;判A中内容不为0转移Z-Jump not zero等。

(2) 比较记忆法:单片机的111条指令按功能可分为五大类, 每类又可以按操作码不同比较记忆。

(1) 数据传送类:MOV内部RAM的数据传送;MOVC累加器A与ROM的数据传送;MOVX累加器A与外部RAM的数据传送。

(2) 算术运算类和逻辑运算类:ADD不带进位加法;ADDC带进位加法;SUBB带进位减法;ANL逻辑与;ORL逻辑或;XRL逻辑异或。

(3) 条件转移类:JZ A中内容为0转移;JNZ A中内容不为0转移。

DJNZ减1不为0转移;CJNE目的字节与源字节内容不相等转移。

2. 相关指令的记忆

(1) 指令寻址相关内容记忆法: (1) addr16寄存器的16位目标单元地址addr11寄存器的11位目标单元地址。 (2) Rn (n=0-7) 、A、B、CY、DPTR寄存器寻址变量。 (3) @R0、@R1、@DPTR、SP表示寄存器间址变量。 (4) DPTR+@A、PC+@A表示变址寻址的变量。

(2) 目的地址相同记忆法:在MCS-51指令中, 有部分指令其操作码不同, 但目的操作数都是A, 源操作数都是#data/direct/Rn/@Ri。可以把具有这样特点的指令放在一起记忆。现列举如下:

ANL/ORL/XRL A, #data/direct/Rn/@Ri

ANL/ORL/XRL A, #data/direct/Rn/@Ri

在MCS-51指令中, 还有一部分特殊的指令, 可以把它们编成口诀加快理解和记忆。如INC A和DEC A, 可这样记忆:I是A (里面的内容) +1, D是A (里面的内容) -1;堆栈中SP变化情况的记忆:SP先变再入栈, 出栈时候正相反等。

三、改革实践教学, 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只有实践, 才有创造, 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1. 开辟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趋势, 应当给予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赋予实践性、科研性、创新性。比如结合实际开展单片机学习竞赛、开展单片机创新设计竞赛、开设创新设计实验、举办单片机讲座等。

2. 增加实验课课时

单片机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单片机实验是掌握单片机应用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由于课时限制等因素,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学时很少, 这将极大地阻碍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除了让学生完成规定的训练内容外,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设

计、自主实施实训, 让学生按自己的意念去创作或者以部分学生为一个小集体去设计、实施实训项目

四、拓宽学生视野, 扩大知识量

思维要创新, 离不开信息的吸收、整合、收集和处理。一方面, 让学生留意单片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会多观察, 多思考, 多练习;另一方面, 积极利用互联网。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知识库, 它不仅可以提供先进和前沿的信息, 还可以提供讨论和交流的平台, 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和许多的单片机爱好者一起学习交流, 以获取更多的有益知识和信息, 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之, 创新意识的培养, 强调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基础上, 突出创新意识及收集和处理信息, 获取新知识, 培养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参考文献

[1]余锡存, 曹国华.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篇4:创新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职语文 创新教学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098-02

从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现状来看,中职语文教学中“少、慢、差、费”现象十分普遍,中职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但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喜欢接受新事物,想象力丰富。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中职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目前,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地铺开,各中职学校都有了不少收获。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向教师作为组织引导者,学生作为主体,开展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这意味着,在丰富的语文课改实践中,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语文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作为各学科的基础的语文教学,是关系着学生心灵塑造的教育性和人文性学科,更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使命,因而呼唤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更为迫切。因此,为适应职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紧跟今社会发展的步伐,笔者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创新教学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创新教学法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中职语文创新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模式。其指导思想是: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创新教学法在中小学已得到广泛的运用,它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第一,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式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法是“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创新教育的整合”,通过改进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参加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验、探究,使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理论和道理,不再是单调的概括、总结,不再是单一的授课形式,使语文课堂一改变过去的传统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变得愿意学、爱学、乐学。

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新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不再是封闭式的,而是开放型的。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地求异创新,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法国生物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贝尔诺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既然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我们只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去发现。这也与我们平时说的“做中教,做中学”是一脉相承的。我们的学生需要老师的鼓励,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以激发他们的想法,并表达他们的想法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

第三,提升实践能力。职业学校提倡“专业为实训服务,实训为就业服务”。传统的职业教育授课形式以理论为主,与实践相脱节。创新教学法的课程内容把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为中心,让学生体验职业实践的过程,解决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培养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教授知识,而应该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将学生从书本的理论学习引向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丰富他们的知识,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他们的潜能。

第四,重视学习过程。创新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教师在教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创新教育的美国教育非常强调学生的HAVE A TRY(试一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意、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技能。”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借鉴,弱化知识的讲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创新教学法的应用

中职语文要培养学生“会说、会写、会做人、会做事”的能力,下面就这几个方面探讨创新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新教学要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所有的教学想要达到预想的效果,就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新教学法的实施也是如此。各个班级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层次、理解能力的不同,学生的整体学习趋势也不同。有的班级学生比较活跃,有的班级学生比较保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自我探索的“启发、探究、释疑、延展”式教学,或者采用传统的“感悟、品读、探究、延展”式教学,或者其他的教学模式。同一篇课文,不一定要同一个教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将学习知识的前后过程进行调整,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创新教学要与专业相结合。中职教育与普通中学教育不同,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这决定了语文是“副科”,专业是“主科”。在中等职业学校提倡的是“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这个服务主要体现在: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取舍要充分考虑所服务的专业的特点和需要。从就业来看,我们的学生一毕业就要走上工作岗位,将面对社会,面对各种合作伙伴,他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和参与职业实践。因此,创新教学应根据专业的特点,进行合理地延伸,培养基于专业的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例如,一位语文老师在公开课讲授《项链》时,讲完高潮,语文老师让学生展示自己动手做的项链,那是数控专业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设计和制作的。这让在座的老师和评委们眼睛一亮,同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展示时的兴奋和自豪。这一环节在整个教学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深受语文老师的欣赏。而学生在完成这样的任务时,不但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大大提高了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学应与“听说读写”紧密结合。在教学中,运用创新教学法应与“读、议、讲、练”紧密结合。例如,笔者在上《杜甫诗二首》(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作品)时,采用音频助诵读,抑扬顿挫。诗诵读及欣赏是这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先让学生各自在自己的电脑上听示范诵读音频,接着让学生读并录音。然后,同学、老师指出错误,学生再读,学生通过“听→读→比较→再读”,从而突破诵读这一重点。最后,老师读,生齐读,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通过反复听和练习诵读明白和掌握了诵读时的抑扬顿挫。

(四)创新教学是一同“解放”的过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大解放”的思想:“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创新教学是师生一同“解放”的过程。据学生反映,他们比较喜欢应用文写作,因为其对今后的就业比较有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又觉得应用文枯燥无趣。对此,在学习“通知、请示、方案”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整合,把传统的定义、格式、练习的过程改为“让学生帮团委做登山比赛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引导学生思考活动前要做哪些准备。学生最后得出申请活动经费、通知参与人员、做好活动方案等内容,学生在完成项目内容的过程中,通过写通知、请示,不但写作兴致高,而且写作水平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五)用创新教学法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通过创新教学法,有效激发学生对追求学问,探寻真理的好学精神或斗志,培养孩子的好奇心、醒觉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例如,一些学生很害怕写作,上《邹忌讽齐王纳谏》时,笔者给学生确定“元旦表演小品”这一项目活动,学生思考明确要把文言文改写成白话文,确定角色、背台词、准备道具等内容。引入竞争机制,看看哪个小组改写得好,就选其稿作为小品的剧本内容。通过改写,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一定提高。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学生大胆将其搬上学校舞台,虽然主题还不够鲜明,却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李梁田.浅谈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EB/OL].(2010-09-17)[2015-05-01].http://wenku.baidu.com/link?url=3u5JjEcPW7Fsn4SLGTna4L9EQ3zOz6xHfcjbPqxIQUrVl9zRV7k5ni-ll44xKyqxUnE3dUTZs7SFOCwEj6bE-Dcrozb6SleVmUWolTvDvIq

[2]洪如燕.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实践能力——浅谈中职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0(6)

[3]李子明,野庆文,王志安.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探究[J].中学物理,2003(6)

篇5:创新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文/沈国光

摘 要:国家的重视以及学生择校观念的转变成为职业院校发展的推动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中职学校,中职学校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作为中职学校的基础课程,中职语文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来自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的问题。为了能够有力地推动中职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项目教学法被应用到了中职语文教学中。就项目教学法及其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做了相关分析和探讨。

篇6:创新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虽然一直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直以来地位都不是很高。这主要是因为当前中职教育过分强调专业课,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对于学生的文化课教学则抱有得过且过的态度。这使得不少语文教师都产生了不满情绪。笔者在实践调查过程之中了解到,不少学校甚至存在有压缩语文教学时间的情况。其实,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广大中职院校应该重视语文教学的地位,鼓励语文教师在现有基础之上做好语文教学工作的创新和改革,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什么是游戏教学法

中职院校学生的玩心比较重,如果单纯用强制的手段要求学生学习的话,可能会使得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正确的方式应该是顺应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爱上语文学习。而游戏教学法的引入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的。所谓游戏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在激烈有趣的比赛过程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激发。因为是将知识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传授,这一过程之中学生不仅会学到知识,而且还需要运用知识,可以说是将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合为一体了。游戏教学法并不是现在才有的,西方教育很早就认识到了游戏教学法的重要性,而在我国,游戏教学法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伟大的先贤孔子就提出了寓教于乐的观点。这可以说是游戏教学法在那个时代的运用了。

二、为什么要在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

在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之中运用游戏教学法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实事求是地讲,中职院校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底子比较薄,而且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一直都不是很高,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难让他们真正对学习产生兴趣。此外,因为受到以前学习经历的影响,不少学生甚至对语文学习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还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话,学生不仅不会投入到学习之中去,甚至还有可能就此完全放弃语文学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将游戏教学法引入到中职院校的语文教育之中。就教育而言,只有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而游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处于游戏之中,心理能够放松下来,自由度也比较高,知识蕴藏在游戏的过程之中,学生在游戏中就能够学到知识,更加有利于中职院校学生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

三、如何在中职院校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教学法的使用也有着很高的要求。首先,运用游戏教学法需要教师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的状况。简单来说就是,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游戏教学法的态度等,只有在获知这些因素的前提之下,教师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游戏教学法需要教师将知识内化到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因此教师还需要对语文知识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这些知识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当前,对游戏的了解也是教师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在游戏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必须要设计出学生能够驾驭得了的游戏,如果游戏的要求太高的话,学生很难投入到游戏之中,其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其次,游戏教学法的运用需要教师定下规矩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游戏教学法的运用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自主性和自由度也更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需要制定科学而全面的规矩,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这些规矩。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课堂秩序,做到乱而有序。否则的话,学生太过自由散漫,完全没有一点规矩,只会让游戏教学失去教学的意义,只剩下游戏。最后,游戏教学法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对游戏的方式、时间还有地点等的制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意见,对学生反映出的意见要给予积极的重视。在游戏的过程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建议和意见,教师也要虚心接纳,认真揣摩。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中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发展输送一线高质量专业人才的重任,而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广大语文教师要给予语文教学足够的重视,积极地将游戏教学法引入到语文教学中。

参考文献:

篇7:创新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中职会计专业在中职教育中已经发展了数十年,在社会中的贡献也很大,虽然这一专业在中职院校中磨砺多年,但随着社会更新换代变化越来越大的情况出现,之前的中职会计教学已经不能赶上步伐,无法满足现代新社会所需要的会计专业人员。所以,在进行会计教学时引入项目教学法就可以超越传统方法,提升中职院校对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会计人才类型。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会计教学;应用策略;作用

一、引言

随着社会迅猛发展,科技创新,全球信息化、经济化时代到来,会计专业在这个社会中的应用变得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也变得十分重要,几乎在各行各业中都要有会计人员的存在。中职会计教学在会计教育中奠定很好的基础,但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教育事业中,中职院校要想培养出更为专业更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就必须对以前的理论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此时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二、项目教学的概述

项目教学法,就是模拟一个项目,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而完成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说来,就是由老师根据要交给学生们的理论专业知识而设定相应的项目情景,将这一项目分配给学生们,让他们自己对这个项目进行分析数据,整理资料,收集各种信息,最终老师根据学生们手机到的各种信息的数量以及相关度来进行判断评价。

在中职会计教学中,项目教学法主要就是老师给学生一个项目,并且给学生赋予不同的角色,比如出纳人员、会计员人员等,然后由他们一起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这个项目进行分析整理,展示填制完成的记账凭证、日记账、余额调节表等相应的会计成果,最终由老师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们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理论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他们能更好的理解消化。

三、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确定项目目标

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就先要由老师根据同学们当时所学章节内容选定合适的项目,并且对处理这个项目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必须有一个很明确的界定。这一目标必须能紧密结合学生们现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保证这个项目是完整的,并不只是为了达到教学任务。所以,该项目的选取既要能够被学生们认可同时也要在学生们现阶段所学专业知识范围内,项目难易程度应该合适,不能太简单就像做一个简答题一样,同时也不能花费学生太多时间而给了他们太大的学习压力。

(二)选择项目任务,分组合作

在会计项目中,有着很多种的项目划分,因为会计工作比较广泛,可以进行成本核算、工资核算、出纳、固定资产核算、报表编制等多种工作,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轮流选择不同的会计工作类别进行不同的分组,然后每组人员根据自身的性格、特长等进行分工合作,担任不同的角色,一起合作完成对这一个项目的某一个工作。同时在进行角色分配时应该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到该项目任务中来,同时,每一个人之间又应该相互联系着。

(三)老师评价

学生们在对各自组别中的项目进行分析整理完成任务后,将自己组员的成果结合起来,整理成最终的任务成果,然后将成果展示给老师。老师就应该对学生的成果进行仔细判断,对成果中的不足老师应该提出来,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在学生们困惑时,应该悉心为他们进行解答,让他们都能明白。最后,老师们可以对每组的表现做一个评价打分,让学生们更有激情参与并投入到这种任务中来。

四、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作用

(一)学生们能有更强烈的合作意识

项目教学法通过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在实践中促使学生去学习理论知识,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常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久而久之就使得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的学习中都会注重合作意识,面对一些需要合作完成,都会很主动去寻找队友,并积极的完成,而不是独自一个人想办法。所以项目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项目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更加的生动有趣,经常需要做一些实践活动,所以学生是非常愿意去参加的,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了理论知识,而且对理论知识会有更加深入的思考,所以这样是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此同时,学生学习的很愉快,这样学生就愿意去学习,所以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主动的姿态去学习。这样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更加轻松,同时也是他们的学习效率更高。

(三)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自己独立去解决,而不是等待老师来帮助其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会教授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就是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较大的提升。与其同时,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就能从多方面去思考,不断地去寻找新的思路,不断地有新的想法,所以项目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而不断推行,教学方式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会计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啊,项目教学法是非常好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意推行。

参考文献:

篇8:创新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创新,机械基础,创新精神

“你的产品可以不完美,但是只要能打动用户心里最甜的那个点,把一个问题解决好,有时候就是四两拨千斤,这种单点突破就叫“微创新”。这是商业商业广告对“微创新”的解释。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也需要发挥“微创新”精神,提升中职课堂教学实效。众所周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职课堂教学的核心要义,机械基础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职业基础学科,它既富有理论性专业内涵,更突出了其实践性的学科特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平衡机械基础学科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这两翼,是每个中职教师都需面对的共同课题。“微创新”首先是继承,其次才是创新,继承主要是继续机械基础的理性和共识部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常用机构还是通用零件,其内在理论基础如动力学和电学等依然不容忽视,因此掌握适量的理论基础,对于在实践中的“微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微创新”于课堂教学呢?

一、以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微创新”

创新思维的培养其实就是一个学生经历“发现——研究———探究”的心理认知过程。可以说,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催生学生“微创新”的温床。对于中职教学来说,要切忌课堂上“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式,而要放手发动学生,相信学生有创新的潜能和潜质,要让学生在“好玩”中想出新亮点、新方法,而不是戴着一副有色眼镜来审判学生。研究性学生并不是研究人员或专家的专利,只要是独自发现、别出心裁的想法,不管是否成熟,是否符合教学标准,都应让学生试一试、尝一尝,达到自我发现的快乐。其实,无论是重大科学发现,还是微不足道的妙计小招,只要是学生以前没有的感想、经历,都可称之为“微创新”。在实际教学中,中职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客观实际,如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的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和上课的习惯还不尽如人意,但他们动手能力强,而且善于思考,勇于想出“新点子”,喜欢以求异和创新的思维来审视机械操作。教师一定要顺势而为,以研究性课堂学习为其创新搭建新平台,并不时地加以鼓励。例如,在机械基础中的铰链四杆杆机构这一章节,教师可以研究性学习为抓手,让学生观看开动着的铰链四杆机构演示,并让学生动手观察、研究,获得感性的认识和体验,并怀着新奇,带着兴趣,在实践中激发出富有创新火苗的想法。

二、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微创新”

1. 利用实物情境教学

在机械零件(螺杆、螺母、齿轮、轴、轴承、键和销等)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以实体的零件为教学内容,让学生既对其原形有所了解,也能找出其间的相似性和相关性,为实践操作中可能的借鉴创新埋下伏笔,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讲凸轮机构时,我就以一架玩具钢琴为例,在学生欣赏优美的音乐时,轴上的鼓轮转动,并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小凸轮便有次序地拨动长短不同的弹簧片,钢琴就会发出优美的声音,这一发现使很多学生叹为观止,纷纷问出一些富有创新性的问题,尽管问题较幼稚,但它却是创新的种子,里面孕育着创造的精神内核。因为它唤起了学生心底的好奇心,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望。

2. 以问题营造创新氛围

在机械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自身教学的优势,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疑激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自我的观点,这些都是创新的种子。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依然没能吃透机械基础的课程标准,有时只是照本宣科,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只要看到学生操作与教材相左,就一棒子打死,显然这种做法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背道而驰。

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富有创造性的呢?这主要看问题本身能否激起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能否激起学生进一步思考的欲望,能否让学生产生联想,从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机械的构造原理、方法和运行之道。如在复习四杆机构压力角的概念时,笔者就提出了三个微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微创造精神:(1)何为压力角?(2)什么样的机构或传动具有压力角?(3)最大压力角的具体位置?然后再以这三个问题为主轴,让学生展开联想,并收集、分析答案。教师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以一颗包容心对待学生的“微创新”。

三、整合课程资源,引领学生自主“微创新”

篇9:创新思维在中职烹饪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创新思维;中职;烹饪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0-002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011

专业培训学校烹饪课程开展得如火如荼,厨师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如此严峻的发展形势,专业培训学校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满足社会对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才能在获得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作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中职学校,应该重视创新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一、创新思维在中职烹饪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中职学校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社会提供技能型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成为市场所渴求的资源,因而,中职学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全新的教学意识,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文化修养,培养综合型人才。另外,目前的酒店餐饮行业,已经成功地转变为享受型的服务业,这就要求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文化素养相对提高。同时,创新是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各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因为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顽固守旧只会被社会发展所淘汰,中职学校以及中职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与时俱进,不被社會发展所淘汰。

二、创新思维在中职烹饪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规范烹饪教学,建立烹饪教师队伍

烹饪课程的设置时间较短,很多地方都存在着不足,因此,中职学校应该调整专业设置,规范烹饪课程教学,不断提高烹饪教师的师资水平,建立强大的烹饪教师队伍。中职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烹饪专业标准,明确划分烹饪专业的设置,区分西餐与中餐,以便于更好地开展烹饪教学工作;制定与烹饪专业相关的规章制度,合理安排教学场地,为学生提供可利用的实际操作环境。同时,中职学校应该大力引进人才,积极开展烹饪教师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烹饪教师的执教能力,建立强大的烹饪教师队伍。另外,中职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提高烹饪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促使烹饪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提升烹饪教学的质量。

(二)创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有效性

烹饪专业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在传统的烹饪教学中,教师只重视传授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水平突飞猛进,使得餐饮业的发展步伐也逐渐加快,但是,许多中职学校依然采用几年前出版的教材,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致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在进行烹饪教学时,中职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创新教学内容,提高烹饪教学效果。例如,烹饪教材中只介绍了龙虾的几种吃法:油炸、清蒸等,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不同地域、消费者会有不同的吃法,像龙虾烩面、龙虾炒年糕等,因此,中职教师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烹饪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对比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而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中职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中职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讲“中式面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营造出合适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互相参考和借鉴,促使学生能够扬长避短,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进行烹饪教学时,教师应该留意学生的听课情况,及时改变教学策略,防止学生分心或者走神。例如,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另外,教师需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合理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当学生有新的菜品时,教师应该在肯定、表扬的基础上,给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在获得自信的同时,敢于创新。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烹饪教学需要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给学生自己操作的机会和时间。中职学校应该合理设置烹饪课程,为烹饪教学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确保学生有亲自实践的机会,同时,中职学校应该适当加重实践课的比例,促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有实践能力。在烹饪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学生,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创新行为,促使学生敢于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热菜的装饰”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利用小组之间的比赛竞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产生创新想法,具有创新精神。

总而言之,创新是民族进步、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各个行业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的支持。因此,中职学校应该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积极与时俱进,合理设置烹饪课程,培养创新型的专业人才;中职教师应该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国银.创新思维在中职烹饪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89).

[2] 柳军.浅谈创新思维在中职烹饪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4(12).

[3] 奚加贵.从创新角度谈中职烹饪教学的与时俱进[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8).

篇10:训诂方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训诂在中职语文教学的字词教学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职语文字词教学其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字词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而传统的“形训法”正可以发挥其作用。中职学生的特性是基础较差,学习方法较差,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以上特性,在教学上运用形象生动的“形训”方法进行一些字词的教学能够较好的改进教学效果。下面就“形训”在中职学生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说一些体会:

一、为什么说“形训”可以运用于中专学生字词教学呢?

首先,这是由汉字的基础决定的。大家知道,汉字的诸种造字法都是以象形作基础的。指事字、会意字自不必说,就是形声字也同样是以象形字作基础的,其形旁就是象形字,其声旁的作甲虽是表音,但灰身也是象形字或象形字的组合。汉字的这个特点决定了解释汉字的意义也必须注重字形,可以运用形训。

其次,这也是由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决定的。中职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仍然需要借助于大量形象的材料来进行思维,因此不爱听推理的、抽象的东西,爱听生动形象的,加上其已经掌握了相当数量的字词,所以可以运用形训。

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运用形训进行字词教学是可行的。在形声字的基础上,对难解难用的字分析其字形,如“彗星”的“彗”为扫帚,似不易理解,如果写出其篆体字形就能形象地表示手持扫帚之义,学生看得入神,听得入耳,感到新鲜有趣,印象自然也就深刻。

二、字词教学中怎样运用形训?

1.利用形训纠正错字。如:“步”容易错成“步”,这显然是受“少”字的影响,我们可以指出其字形是变化而来的,表示一前一后两只脚之间的距离。“策”和“速”容易少些中间的一横或多写一横,我们通过造字方法的分析告诉学生,它们都是形声字,“策”是上形下声,声旁为“朿”(刺),“速”为外形内声,声旁为“束”。

篇11:谈情感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

--------谈情感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新课程改革将课程目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情感目标列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要实施情感教育,真正做到“以情育情”。本文通过阐述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提出中职德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 情感教育。

《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要“充分体现‘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原则”,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中职学生生活,尊重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知识学习和观念形成,更注重情感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等各种体验。与机体需要相联系的体验为情绪,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为情感。中职学生德育活动与工作,应该在积极、愉快、饱满的情感下进行,能够打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具体来讲,德育情感化的含义是:教师要以自己积极主动的情感,与创设生动活泼的德育活动去影响学生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学生要以积极、愉快、饱满、富有激情的情感参加各项德育活动,通过发挥德育活动正能量的作用,达到德育的目的,使学生形成丰富的道德情感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感是确立学生思想品德的第一要素。

德育包括四个要素:德育思想、德育情感、德育行为、德育习惯,即知、情、意、行四个要素。学生的思想品德就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由于道德情感是学生思想品德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所以,中职德育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丰富的道德情感与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是非感、责任感、善恶感与荣辱感.如对父母的亲情感、对同学的友谊感,对社会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对社会劳动和义务的责任感,对祖国的自豪感等。道德情操是高水平的道德情操感的体验,对于中职生而言,还要注重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道德认识活动中,情感对于学生的道德认识活动具有组织或瓦解的作用, 从而影响学生对德育认识活动的效果。[1]如当学生的情感是快乐、兴奋、喜悦的情感时,这种积极的情感具有积极的组织效能,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活动的进行;当学生的情感是恐惧、愤怒和悲哀等消极的情感(一般情况下而言,对敌人的愤怒、对烈士的悲哀则为积极情感)时,这种消极的情感具有消极的瓦解作用,抑制、干扰学生道德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这就是情感对道德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具体地讲,情感影响着道德认识活动中感知感觉的选择性、记忆效果、思维过程与效果。当学生的情感是愉快、积极、良好的情感时,学生的道德感会变得敏锐,道德记忆就得到增强,道德思维就变得灵活畅通,学生内有的道德认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极大地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活动的效果。相反。当学生的情感是消极、痛苦、沮丧时,学生的道德感就变得迟钝,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道德记忆大为减弱,道德思维受到障碍,变得迟缓,学生内在的道德认识潜能未能得到发挥,极大的减弱了学生对道德认识活动的效果。有的老师在德育工作中却忽视这一点,总是在学生有错误的时候训斥、责备甚至处罚,然后灌输一大套大道理。然而,学生在消极、抵制的情绪下,是很难接受教育者的教育思想的,这种教育方式不可能从根本上达到教育目的。反之,如果教育者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就会使这种积极的道德意识不断发扬光大。

二、道德行为中情感所起的作用

学生良好的得到行为可以概括为:道德认识——道德行为的选择——道德行为的反应——道德情感体验——获得新的道德情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学生道德行为活动过程中,情感起着动力和强化作用。[2] 情感对道德行为活动的动力作用和其对道德认识活动的动力作用一样,在道德行为活动中,情感起着“放大”内驱力的作用,如,同一个道德行为活动,学生的情绪不同,其道德行为活动的动力强度有着明显的区别.当道德行为活动能满足学生道德需要时,学生就会产生积极、快乐的情感,积极投入该道德行为活动,这时,情感起增力和动力作用;相反,情感起减力、阻力作用。学生积极、愉快、高尚的情感会增加学生高尚、正确的道德行为的动力,会减弱、抑制不正确、不高尚道德行为的阻力。

当学生在道德行为活动中获得积极、愉快、兴奋的道德体验时,他就产生想 2 继续参加这种道德行为活动的欲望,今后就会有反复参加这种道德体验活动的欲望和表现,从而巩固学生的这种道德行为,这就是情感对道德行为的正向强化作用。反之,当学生在道德行为活动中获得消极、不愉快、忧郁等情感体验时,他就会产生不再参加这种道德行为活动的想法,今后就会有不参加或不愿意参加这种道德行为活动的表现,从而改变学生的这种道德行为。这就是情感道德行为的反向强化作用或矫正作用。德育教育者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措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正向强化良好的道德行为,矫正不良的道德行为。由于情感在德育教育中具有动力、强化、调节与催化作用,因此德育教学就可以充分利用情感在德育中的作用,培养与发展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丰富与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道德意志与良好的道德行为,从而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三、德育教育中情感所起的感染作用

在德育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活动中,德育教育者的情感通过表情外显,为学生察觉,并进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反应,这就是情感在德育中的感染作用。一般说来,这种情感常见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一般的情感气氛感染,表现为情绪兴奋的整体提高或降低。如:我在给学生讲述“9·7昭通市彝良县地震”时,学生面对一个个悲惨的镜头,整体气氛是悲哀的。一种是学生被特定对象引起与之相应的情感反应,即移情现象。学生在观看《感动中国2011年度颁奖盛典》 的时候,学生的情绪则会随着主人翁情感一起跌宕起伏、紧张感动。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主要包括四项内容: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3]情感教育在德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情感教育不能被当作是思想教育的翻版,不能为德育所替代,不能使情感教育变得“戒律化”,只从社会管理和规范出发,过于强调对他人,对社会的情感,学生被当作道德教化的对象,而忽视学生自身情感的体验。其实,学生自身具有强烈的情感需求,容易动感情,也容易重感情,但是他们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如果过于强调对他人的情感,对社会的情感,而不关注学生自身的情感发展,那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这种教育也必将是失败的。因此,教育要从学生作为主体人的需要、发展出发,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真正做到“以情育情”。

参考文献:

[1] 高忠文:《浅论大学生道德活动中道德情感的作用及培养》 2012/9/8 论文天下论文网

上一篇:开学典礼主持人的精彩讲话稿下一篇:调委会主任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