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023-04-11

第一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经过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必须循序渐进,寻找学生的写作困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努力帮助学生寻找解决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独立地运用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吸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谈中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因此要想提高写作水平,首先要学好教材,奠定写作基础。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况,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能够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并且能顽强地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能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我认为,情绪是推动学生写作的巨大动力,它需要我们精心地培养。因此我在作文课中努力创设愉快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当中,使学生入境生情,与学生的兴趣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激发作文的动力。因此在我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写出优秀作文进行发表。为了能写出更多优秀作文,我首先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人和事,记录新人新事,从班内到校外,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园到社会,然后进行合理的选材,写出优秀作文,再送学校广播室,这样会极大地刺激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的感到作文的份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

2.在赏识中体验成功,在评议中不断进步

有句话说的好,“欣赏出天才。”也就是说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作为老师更为重要,老师赞美学生是一种感情投入是驱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在课堂进行讲评时,我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信心,从而不断进步。对于内容新颖,语句畅通且有个性的写作在班集体中赞赏,以启发全班学生,并从中感悟到写作的好经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那些颇有进步的习作,以及经过老师的指导帮助的学生认真修改的写作在全班赏析,效果很好。

3.坚持多读勤写

平时靠积累,用时靠发挥,多读和勤写是平时积累,阅读可以扩大人的知识,增强人是知识素养,多读书,不断积累知识,使人博学多识,阅读是分开主次,要分清哪些应该精读,哪些应该略读,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范围,体验社会生活,了解和熟悉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各种各样的生活和人生,同样为我们提供无法亲自接触到的写作实践和写作训练,这就要求我们要勤写、多练。古谚曰:“读十篇不如做一篇“。常写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坚持勤写,首先要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阶梯,长期坚持,写作能力大幅度地会提高。

4.持续激励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特别是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励学生自查进步,所以对学生在作文中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劣作中的某一“闪光点“经常用给予夸奖,加以鼓励,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从而克服惧怕作文的心理,引导他们把生活体验,写作素材和写作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促使形成技能,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总之,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应该从思想上彻底对学生有一个了解,再者鼓励学生多看书、多积累,这样的日积月累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二篇: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写作能力差是很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无数语文教师的问题,令语文界同仁们感到无比棘手。学生写作水平提高不起来,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在写作方面进行重点攻关,只有攻克难关,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现提出几点见解,与同行们共同探究。

一、乐于观察,善于观察。

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生活是海洋,并不缺少素材,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然而,学生作文往往空洞无物,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观察,而是不善于观察,在观察时,没有得到正确的指点。因此,只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海洋里去遨游,去观察,去体验,促使学生去发现以往不曾发现的,获得新鲜的感受,以使其有浓厚的写作兴趣,这样学生就会用自己的笔描绘这个色彩绚丽的世界。

1.留心观察。

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自己身边的事物。如要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他的肖像、衣着、言谈、举止、内心活动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时,首选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然后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再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最后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

2.带情观察。

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一般伴有一定的情感。如看到美丽的景物,欣赏悦耳的音乐,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看到丑恶的事物,听到刺耳的声音,一般会感到厌恶憎恨。也有的学生在观察中漫不经心,对观察的对象冷冷冰冰,写起文章来平平淡淡,没有半点生气,缺乏真情实感。可见,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这样才能达到古人所说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境界。

二、乐于积累,善于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是文章的元素,没有它,文章无法组成。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有这样的不足:知识面窄,平时又不注意积累素材,一提到作文就皱眉头,面对作文题搜肠刮肚,无话可说,于是只好硬着头皮东拉西扯地说上一些大话、空话、套话、假话。要广积素材就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广阔的视野从哪里来?从阅读中来,从观察中来,从历练中来。所以必须先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从书中吸取知识的营养;在书中与名人交流;在书中游历山川河流;从书中感悟人生„„总之,在书中我们可以积累知识,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生活实践的积累对我们的写作也很重要。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歇。”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出了生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教学中要让学生积累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并把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强调学生要多思、多感、多记。一年下来,所积累的素材就相当可观了。

我们应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①参于生活,融于生活。

学生并不是生活的局外人,学生写作文不仅要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更要引导学生积参与生活,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进行写人作文的训练时,若单在靠作文指导时启发学生选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往往会一时想不起来而无从下笔。那么在写作文前我们要组织学生开展“夸奖他(她)”“我佩服他(她)”“他(她)真行”等即兴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学生就会有较多时间去有意回忆,搜集所写人物对象的

有关材料。这样,既可激发学生表达人物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又可以选择出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材料。

②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一切的体验、感悟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学生在参与生活的过程中获得了体验、感悟,从而成为作文的素材,我们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素材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生活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某种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某件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某种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一定的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引导学生应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仓库”之中,素材积累多了,写作文时就可以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了。

三、乐于评改,善于评改。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修改文章决非雕虫小技,养成习惯也决非一般认识问题,这是一切学习写作的人修辞立其诚的过程,也是文章去瑕纯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伴随写作能力的提高,观察力、思维力和意志力以及办事认真负责的品质,都将同步获得增长。尤其对正在成长的学生更是如此。”俗语说文章是写出来的,但好的文章却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的过程,就是修正思想的过程,久而久之,自然会写作文了,所以要让学生自己爱改作文,学生写写改改,改改写写,反复思考原来的认识,这样迂回曲折的过程,就是提高,就是进步。从一点一滴修正各个方面的谬误和不足到逐步完善自己作文,才是真正获得作文能力。一篇作文的评改,既包括教师点评,也包括学生自评、自改。

1、教师点评得法。

教师点评对写作教学过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及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指出:“人有自尊的需要,而实现自己的潜能是人的最高需要”。作文点评应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作文点评成为学生爱写作文的催化剂。作文点评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如有:赞语式点评、诱导式点评、商讨式点评等等,这些方法各有各的特点。

2、学生自评自改。

①让学生合作修改作文。

从学生的作文中选择一两篇佳作,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上课台朗读,再及时组织学生重点讨论、品味,还可以请学生自己作介绍,介绍自己是如何构思这篇具体谈出一两体会,让在大家知道文章的优点是什么,有什么不足之处,从中受到启发。

②让学生写进步文章。

在学生合作修改作文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同学提出的各种建议,好的评价,包括错误的评价,进行整合,然后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作文独立进行修改,把好的方面继续保留,把错误的方面进行修改,对同学提出的建议进行及时消化,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建议来重新写一篇作文,最后让学生通读两次作文,体验到进步的喜悦。

作点评价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光抓枝叶问题,而要点面结合,抓住重点问题,还要关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写作习惯、写作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作文的评价应以激励为评价宗旨,评价定位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自己之间,在互换交流,双向互动的评价之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增进教与学的相互了解和深层次的沟通,在评价中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多说多写,下笔成章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很多例子,有些学生很会说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然而在写作文时却绞尽脑汁,写不出多少内容来,究竟原因何在?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说”的机会较多,几乎不费多少力气,但“写”的机会很少。光说不写,怎能提高写作水平呢?因此在

写作训练时,我重在指导学生说练结合,多写多练,并且,不但要说得好,而且要写得好。我每教完一篇课文,就布置与课文相关的小作文训练题,有时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有时先让学生思考,下课后再让学生练习,要求写在作文本上,有一些当为作业题去做,比如,让学生写出作文题的题眼及作文的提纲,有的则写续写部分,有的进行改写训练等等,经过多方面的训练,写作水平相应地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写作的情绪也日渐高涨。

五、多些表扬,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得怎样,都要首先给予肯定和表扬,毕竟都有其闪光点,有好的一面,在表扬之后,委婉指出不足之处,让其知道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才能增强自信,提高写作兴趣,乐于多读多写,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并不太好,但在用词、造句方面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也要给予表扬和赞美,让其产生写作兴趣,能够勤读多练。如果教师在评学生的作文时,批评的多,表扬的少,那无形中象泼了一盆冷水,使之对写作文的热情倾刻间消失,失去自信,增加了畏惧感,对提高写作水平更加不利。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多练多读,让学生有内容,有情趣地完成作文,让学生写的东西有真情实感,同时要多给学生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创作,从而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郑隆芝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育多年的老师我将我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回归生活。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小学生作文也应是他们个人生活积累的再现。《标准》要求,“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教师可凭借作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作文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他们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地生活,学生习作必须回归生活。

练说真话,练写真情实感。 作文说的就是真人真事,写的就是真情实感,但平时学生在写作文中,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或抄袭他人,或无病呻吟,作文成了很多学生的一纸谎言。在学生的笔下同学都是拾金不昧的,老师都是抱病工作的,邻居都是乐于助人的, 家乡都是美丽富饶的。内容千编一律的,缺少新意,有时甚至给学生下个评语也很难,但就是觉得不对劲。对此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意培养学生在练中要养成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惯,这跟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至关重要。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在语文这个科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作文很重要同时也很难,这是我们师生共有的感触。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许多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个地处偏远,自然地理人文条件都相对落后的山区小学,学生更是一写作文便大呼苦恼,头痛不已。有的学生就抄袭作文书,或者是东拼西凑,优秀的习作很少,普遍学生的作文是条理不清楚,不能做到言之有序;内容不具体,空洞无物,甚至与语句不通顺。更甚者就是胡编乱造的文不对题的离题作文。

究其原因,第一,学生不会审题,抓不住“题眼”。面对一个作文,审题是很关键的一步,尤其在命题作文中,能否正确审题是很关键的一步。审题正确,写出来的作文就合题意:相反,审题有误,写出来的作文文不对题,何谈其他。

第二,没有相应的写作素材。首先学生不善于汲取生活中的营养,不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其次,学生的阅读面积狭窄。除了人手一本语文书外,学生的课外阅读很少,有的学生甚至为零。没有了这相关的积累,写作将是无源之水。何谈言之有物。

第三,学生缺乏统观全局的能力。面对这个题目,面对这写作文素材,学生该如何合理安排这篇习作的布局。

第四,学生的怯懦心理。面对作文这一庞然大物,心生恐惧,看到作文就自然而然的想逃避,这个时候还怎么认真的去做到以上三点,于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谈文色变。

针对以上情况,给学生借到一些课外读物,也曾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去阅读分析一些别人的优秀习作,并且指导他们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把它记下来,写成随笔,可长可短。

希望能从根本上克服学生的这种恐惧心理,达到惧写——爱写——会写——乐写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达到以上目标,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拿起表扬的武器,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只要能看到他们的一点点的进步,就不要吝啬使用赞赏的语言和关爱的动作。用最美的语言去激励他们。让学生放下心里的负担,有信心迎难而上。

第二,鼓励学生积累作文材料。包括词语,作文范例,名言佳句等方面的积累, 第三,对学生进行审题的指导。指导他们审清题目类型与体裁,审清题眼。

第四,鼓励并且指导学生说真话,写实事,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引导学生善于挖掘生活,帮学生开启他们美的眼睛和心灵的窗户,同时指导学生从例文中学习表达情意的写作方法。

第五,用动画,音乐,绘画开启他们想象的翅膀。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用相对直观的体验来感受生活,那么晚给他们一个相对开放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自主学习,大胆想象,让写作上升为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必将拥有无穷的乐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1、尊重主体《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鼓励自我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强调、提倡自主习作,启发学生对习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回归生活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小学生作文也应是他们个人生活积累的再现。《标准》要求,“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教师可凭借作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作文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他们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地生活,学生习作必须回归生活。

3、彰显个性 《标准》强调小学生的习作应该是个性化的习作,“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求学生 “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我们要在教学中看到学生写出来的心声,体现出丰富多样的习作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压抑学生的个性,就是堵塞语文习作教学的生命之源。彰显学生的个性,正是为了引一渠活水清流,让习作教学呈现盎然生机。

二、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积累经验,总结规律

(一)把握教材中习作教学的内容及呈现特点。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人教版实验教材在低年级学段中,主要安排的是口语训练,直到二年级下册才安排了两次写话,分别是第五组写一写奇妙的动物世界和第八组写一写自己在这一学期的收获或暑假的打算。中年级段中,每一次习作教学都是与课文阅读内容相衔接,在口语训练的基础上安排的。如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组(课余生活──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内容、售货、感受)和第五组(传统文化──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写最想告诉大家的综合性学习收获);三年级下册第五组(感悟父母的爱──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四年级上册的第二组(关于童话──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和第四组(名家笔下的动物──写喜欢的小动物)以及高年级学段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六年级上册第五组(初识鲁迅──写小伙伴)等等习作教学的内容来看,它们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这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展示有机地集合在一起,既体现了读写结合,也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应该说这种安排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习诸要素、诸方面的有机整合,形成了一个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机的训练整体。

(二)深入分析大量习作教学案例的操作流程特征,努力总结提炼出教学规律。实验工作开展几年来,我们一直没有放松对习作教学研究和探索。不仅重视实验基地学校的示范作用,而且要求学校的一线教师都要在习作教学研究实践上下工夫、出成果。几年来,已经形成了大量有价值的实践案例,为我市习作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努力。我们经过对大量习作教学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初步总结提炼出一个完整、规范的习作教学,应按如下的基本操作范式进行:

1、注重开放,积累习作素材。通常情况下,每次习作教学,我们老师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布置,有的甚至在开学初就予以布置,让学生有足够的、充分的时间准备、实践。在老师组织指导下,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向生活开放,向书本开放,在课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习作指导课都紧紧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学习课文的积累和感受,比如郑红老师指导编写童话时,引导孩子进入童话世界的教师美读《雨中的树林》就是课文本组《园地》里的资源,郑老师不仅布置孩子们充分阅读童话故事,进一步感受童话的情节、语言等特点,自己也读了不少童话,王玉莲老师指导写小伙伴之前,布置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同学或邻居的小伙伴,注意他们的言行细节,或捕捉生活,设置生活情境,引导观察,提前学

习了课本第五组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同时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大量的写人的文章和书籍,刘莉老师布置学生认真观察小动物,与小动物亲密相处,建立友情,有的孩子甚至买来小动物亲自喂养,进行观察,积累鲜明的表象。„„正是有了生活的积累和阅读的语言积累,孩子们的习作才精彩纷呈,孩子们的童话世界才如此神奇。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尊重孩子们的童心才能落到实处。

2、开启思路,激活典型表象。习作指导要从内容入手,最重要的工作是打开学生的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要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把自己觉的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内容真实地写下来。经过感知的客观实物在脑中再现的形象我们称之为表象,表象是学生构思、行文、修改过程中的思维材料和思维参照。表象鲜明才能表达具体形象,表象典型才能在联系中获得创意的思想,表象丰富才能有活生生的语言。

教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直没有说这是一节写作课,而是通过图片、音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对自己亲身经历的回忆。从而激活学生的生活表象。学生对亲身经历过的事是记忆深刻的,在课堂上,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地畅所欲言,这样在让学生充分地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说到的写出来。

在写小伙伴的习作指导课上,老师设计这样一个环节:由想到几个小伙伴到选择并慎重选择其中某一位小伙伴,圈出他(她)的名字,一看到这个名字,脑海中立刻出现了他(她)怎样的一幅画面?如此形成特定的表象,这也是小伙伴留给自己的最鲜活、最直接的典型特征。而后面环节中,引导学生回忆表现小伙伴这一特点的典型事例,并通过交流、评价、引导,捕捉事例中小伙伴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表现细节,正是不断丰富、完善这一典型表象的过程。

3、读写结合,领悟表达方法。习作能力的根,在阅读能力。阅读是习作的基础。我们要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开阔眼界,丰富语言积累。

在指导《写小伙伴》习作教学前,我校六年级各班都提前学习了课本第五组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同时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大量的写人的文章和书籍,通过阅读教学和拓展阅读,领悟通过典型事例,通过刻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在该节指导课上,由《少年闰土》月下闰土看瓜刺猹的画面激发学生的生活表象以及体会少年闰土的特点是从四件典型事例中表现出来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也领悟到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小伙伴特点。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厚积才能薄发”,学生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才能“妙笔生花”,借助几年来我校承担芜湖市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专题研究的契机,我校在开展课外阅读,体现读写结合方面正在进行着有益的尝试。

4、赏析评价,体验成功乐趣。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作文的非智力因素。崔峦老师强调,习作讲评重在激励。赞可夫还讲到:“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标准》对小学阶段作文的语言要求非常简单,“文通字顺”而已,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克服精英教育思想,不能把小学生的习作文学化、成人化,以宽容和期待的目光欣赏学生稚嫩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因此,在评价学生习作时,坚持正面鼓励,以赏析为主,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典型赏析评价 在习作讲评课中,几位老师分别安排了大量的教学时间用于对学生习作的欣赏:概括全班学生习作的优点与成绩,典型习作推荐欣赏(包括问小作者的感受),精彩题目欣赏,学生自主选择,典型欣赏,在完整的习作篇章欣赏后,呈现了尽可能多的精彩的片断,典型欣赏。同时,教师的鼓励也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成功的期待。如姚金中老师的课堂上展现的该班《小作家的足迹》中记录了孩子们一篇篇得意的作品;王军霞老师在讲评课结束前,神秘地拿出《语文新苑》:看,这是什么?让我们把满意的作品投稿到编辑部,让我们班有更多的

同学的姓名出现在《语文新苑》上!通过欣赏,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老师的激励,使尽可能多的学生看到成绩和进步,享受到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体会到应当怎样写,愿意主动修改完善,并激起下一次习作的欲望。

2)学生自我赏析评价 每次习作,学生写好初稿,教师都要求他们充满兴趣地反复阅读自己的写作,边读边想:自己习作的闪光点有哪些?这是促进学生对学习进程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只要方法有效,显然会有利于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正确地认识自我,发现不足与缺憾,总结得与失,改进学习方法,为进一步把自己发扬光大奠定坚实的依据。姚金中老师在上习作讲评时所设计的学生自评习作的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自我推荐自己的习作,美其名曰:“夸夸自己的习作”。这样,学生越读越觉得自己有多棒,越读越对自己充满信心。学生自读过后,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尤其是提供给中下等生,让他们把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部分有滋有味地读一读,绘声绘色地说一说。这时,学生有的读的是一个好词,有的读的是优美的句子,有的读是一个精彩的片断。这种令人振奋的成功体验,就可能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鼓足前进的风帆,取得更大进步。

(3)生生相互赏析评价 学生自我赏析评价后,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赏,要求学生将同学的作文当作“名家名篇”来欣赏,互相寻找作文中的优点,,有时也可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词句,片断等用“”画下来。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年龄尚小,学生生理与心理上的不成熟,知识面的狭窄及观察能力的肤浅,从而难免会出现自我评价中的局限性与片面性。引导学生从互评中既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又了解到他人的学习过程,其意义显然重大。因为,如此这般,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为自己的发展获取有效的信息,进而取长补短,而且还能不断地优化和丰富学生的学习个性。这样的相互评价方式,屡见于老师的习作教学课堂。学生在相互评赏中,学会了沟通,学会了互助,学会了分享,懂得了尊重他人,欣赏他人。

(4)家长欣赏评价 在《感受父母的爱》习作指导课上,学生习作实践末了,老师有这样的小结:同学们,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上讲评课时,老师在总体评价学生习作状况之后,利用了较多的时间对这一环节进行了反馈,前后长达10分钟之多。大致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习作──读父母给自己习作的批语──全体师生交流感悟。还现场采访了一位孩子的家长,请她谈谈看了自己孩子习作后的感受。这种家长直接参与习作的评价方式,也正结合了习作的主题──感受父母的爱。这样的尝试,宜于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使他们在习作的实践中,在关爱的生活体验中,能够饱尝到创作的成功喜悦和来自父母的真切关怀。这不仅对学生正确理解家长的真爱是个很好的启示,无疑也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在小学阶段,我们不怕学生写的作文“大同小异”“平淡无奇”甚至“错别字连篇”,怕的是学生不敢写作文,压根儿不想写作文。只要学生有作文的兴趣,能坚持主动地写作文,养成用文字表达感情的习惯,总有一天会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这一天也许出现在小学阶段,也许出现在中学阶段、大学阶段,或更远的人生旅途中。

5、赏中促改,培养修改能力。一般来说,学生一次完整的习作过程,通常包括准备、初作、修改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教师采取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评估,如准备阶段,可视学生作前材料准备,作前构思,讨论中的表现情况给予口头评价;在作文书面评价时,让学生分别根据其初作阶段的表现打“初作分”,根据其修改阶段的表现打“提高分”,对精彩点打“奖励分”,使学生“劳有所得”,“评有所依”。这个过程评估,教师让学生当主角,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评改。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学生在明确了本次评议重点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进行赏评,学生之间交换习作,自己动手评改他人文章。学生互评之后,推举出自己认为较好的作文,在全班诵读,点评,再由全班同学点评。经过这一步骤,学生会较客观、全面地评析文章,较好地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对修改习作的方法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三、收获、体会与思考

通过习作教学实践和研究,我校搭起了广大师生之间的心灵之桥,鼓励学生用心去发现,去体验身边的一切事物,学会动情,学会感动,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乐趣,使习作真正成了学生的需要,成为学生传递情感的内心需求。学生产生了表达欲望,自由练笔,倾诉真情实感,对每一次习作都充满信心。在这样的氛围中,不少同学写出了贴近生活、言之有情、具有童真童趣的习作。

近四年来,我校学生在《语文新苑》、《大江晚报》及其他报刊上发表了50多篇习作。一位同学获得《语文新苑》“文学小擂手”的荣誉。王思齐等四位

五、六年级同学的习作在 “首届金色少年国际华语小作家”作文大赛中获得参加北京的复赛资格,并在现场创作中取得了两个一等奖,两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2005年4月,我校有二十个班级一百八十多人次的习作参加安徽省中小学文学艺术作品大赛,获得优异的成绩。601班同学热衷于小说创作,毕业前夕,已经创作了20多篇近10万字的各类题材的连载小说,其中两篇已在人教网站上发表并得到专家的好评„„通过习作教学实践和研究,我校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全面发展和进步。

这四年来,我校向全市呈现了八节习作教学研讨课,通过市教研室的专业引领,广大作课、听课和评课的老师的同伴互助,不仅为我市习作教学的课改实验做了有益的探索,而且也使我校的教师在习作教学实验过程中遇到的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越来越习惯于进行一番的思考、讨论和研究,自觉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朝气和凝聚力的研究的共同体和一个学习型的组织。他们把自己的一些思考进行理论提升,积极撰写研究论文或者进行教学设计,开展习作教学实验工作开展以来,我校老师习作指导课例向全省发行,撰写的习作教学的研究论文多篇分别获得市级、省级一等奖,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十多位老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方面都做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就是在这样的探讨研究的氛围中,我们的许多教师快速地成长起来,成为了课改实验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展现出的是在实验中对新课程新课标的独特的理解和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应有的自信和精神气质!

踏花归来马蹄香,语文习作教学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与探讨的内容,从已经走过的新课程改革第一轮的教学实验中,我们已经得到诸多收获,也带来诸多的思考,今后的习作教学如何逐步摆脱应试教育的困扰,如何使学生身心进一步得到解放,使他们能真正深入生活,感悟生活,丰富情感。相信在新课程的指引下,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积极探索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习作一定会重现童心、童真、童言、童趣,作文教学一定会回归其本真,人文必将回归!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调查报告下一篇:学校述职评议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