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技能研究

2023-05-26

第一篇:中学化学教学技能研究

实验六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技能训练

(二)

教学目的

1.提高学生对实验课教学作用的认识

2.初步掌握不同类型的化学实验课的一般讲解方法

3.理解化学性质及制备气体实验讲解能力要求及对工艺流程叙述分析能力要求 4.掌握备课、讲课基本技能 5.学会评价一堂课的基本程序 教学内容

1.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化学实验课教学 ⑴容量瓶的使用(5只50ml容量瓶)

⑵钠的取用(5瓶钠,5套盖玻片,5把小刀,5盒滤纸) ⑶常见有机容器的识别及使用方法介绍 (5套有机仪器或图片) 2.形成化学概念化学实验课教学

⑴ 原电池(5组铜片, 5组锌片,10套鳄鱼夹,5个500ml烧杯,5组导线) ⑵ 离子反应(5小瓶硫酸铜固体,5瓶氢氧化钠,5只小试管,5个玻璃棒) 3.阐明化学原理化学实验课教学

⑴ 原电池原理(5组铜片, 5组锌片,10套鳄鱼夹,5个500ml烧杯,5组导线) 要求

1.两人一组备课 2. 教案选题

两人在3组教学内容中选两个不同选题共同设计成两个综合式教案片段。 3.每个组派一人将其中一个教案片段用10分钟通过演示实验方法讲课。 4.组长负责每个组教学顺序安排及每个组教学效果评价汇总 作业

1.填写教学效果评价表。

2.每个人将设计成的综合式教案片段写在稿纸上交。

第二篇:中学化学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

1、教材:就是人们按照一定的课程目标,遵循相应的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规律组织起来并发展着的理论和技术的知识系统。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学生同步学习配套用书、教师的教学方案等平面的和电子的媒体。

2、课本:学生的角度——指学生用的教科书。

3、教材的功能:是指在实际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的所起的作用。

4、传统观念认为,教材结构应呈现为树状;现代:网状。

5、教材、教科书、课本之间的差异:教材的内涵要比教科书大,课本与教科书为统一内涵的不同称谓,教材涵盖教科书,教科书不等于教材,教科书是最主要的教材。再不做严密界定的的时候,教科书也可以看作是教材。

6、由于所持的观点和所站的角度不一样,对教材便有了如下几种看法:

材料说。教材是由一定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材料——知识技能体系说。根据一定学科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媒介说。教材即传授知识技能的事实,它是位于教育着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媒介。课程说。教材即为狭义的课程。工具说。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一样,都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工具。手段说。教材作为传递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形成学生深刻认识的手段。综合以上观点,本质上来看,教材是引导学生学习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和进行自我人格建构的一种案例或范例,它不要求学生必须完全掌握其内容;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通过“对话”交流使师生双方都能获得发展。

7、教材的特征:1.符合“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教育改革原则,即教材的设计要注意面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面向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环境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面。向当代的社会问题,面向当今社会技术化、信息化的发展实际,面向当今社会的现代化生产和经济实际。2.由于教材主要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因此学生可以摆脱被动的学习地位,学习效果不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而取决于学习主题对教材的独立钻研。3.由于教材为学生亲自钻研提供了条件,因此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是学生为适应现代化社会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而能独立获得新知识。4.由于教材设计的目的和方法是使编者和学生直接“沟通”,学生通过独立钻研即可实现编者的意图,这样可以节省教师大量进行口授的教学时间,从而有利于教师研究教学,改革教法,进行个别教学辅导。

8、教材的功能:传递人类文化遗产和科研成果的功能;提供知识范围和数量的功能;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具有与时俱进、与时代同呼吸的功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功能;主题自学功能;主体自我检测功能;复习巩固功能。

9、教材的结构:教材是由术语、实施、概念、原理和步骤五要素所组成,它们共同担当起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职能。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教材的基本单元:教学单元。所谓教材的结构就是指这些功能性教学单元的组织形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文字、图标的呈现形式。

10、教材的编制原则:该原则应由学生个人经验为起点,有旧经验到新经验,知识编排应由具体到抽象,由易而难,由简而繁,由主要及于次要;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的结合;知识的系统性和应用性相统一;学科逻辑顺序与学生心理发展顺序相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内容选取应是螺旋式上升;教材的内容组织要多安排刺激物,设难置疑,制造悬念,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11、教材评价的本质::就是评价主体对教材价值的判定。

12、化学课程标准是化学教材编写、化学教学、化学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13、教学大纲:以学科中心课程观为指导,过于强调科学知识的系统性,过于注重使学生牢固地、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基础,与大学内容相衔接。

14、教材评价的作用:a工具价值:甄别教材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分析判断教材文本的设计和编制方面的价值,为国家或教材选用者服务b目标价值:总结经验成果,指出不足和问题,促进教材改革和发展c特殊价值:探索教材知识结构体系、内容整合方式与学生素质提升的关系,使教材的属性与学生的需要的价值关系以概念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d教育目标:引导和调控着教材的设计与编写,促使教材编写人员不断改进教材,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

15、《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内容: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内容: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块组成。

16、课程标准、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他规定了课程的本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了教学和评价的建议。化学课程标准则是以融合论为指导,考虑了制约课程发展的知识、社会、学生这三个基本要素。

17、教材的评价从内容到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注重单一的语言文字评价到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再到关注教材中所隐含的教学法观点,最后到关注教材中所体现的社会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

18、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教学大纲不同点:a.课程观:从“以科学为中心”的课程观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观转变;b.课程目标:从过分强调“双基”的化学课程想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的虎穴课程转变;c.目标取向:从面相少数人的化学课程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课程转变;d.课程内容:从过分注重学科系统知识的化学课程西安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体现STS教育思想的化学课程转变;e.课程实施:从以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化学课程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化学课程转变;f.课程评价:从注重学习结果和知识获得的化学课程想既注重结果又关注过程,既注重知识的获得又关注科学过程与方法的掌握,关乎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的化学课程转变。

19、化学教材和化学教科书、化学课程标准的关系:化学教材是化学课程理念和化学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一定的呈现形式加以展开和具体化、系统化的教材。化学教材包括化学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化学实验手册、练习册。试听教材。基于电脑的多媒体教材等。化学教科书又称为化学课本。化学教科书是教材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种。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经历过程与方法,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要载体和重要工具,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

20、义务教育阶段5个不同版本:人教(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使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活性、实用性,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沪教(从初中生的思维水平出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为背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来选取教材内容)、鲁教、科粤、湘教。

高中阶段3个不同版本:人教、鲁教、苏教。

21、义务教育段和高中教育段化学课程标准的区别:a.地位与作用:化学课程作为九年级开设的13门科目之一,所占的课时数为9.4%,而作为高中开设的15门科目之一,占5.2%。b.课程标准的结构:义务阶段分四部分:

一、前言,由化学学科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四部分组成;

二、化学学科课程目标,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部分组成,通常又把这三部分称为“三维”目标,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三、化学学科内容标准,分为五个一级主体: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四、实施建议,分为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理由与开发建议。高中教育阶段也分为四部分:

一、前言,同上一。

二、同上二。

三、化学学科内容标准,与义务段所不同的是,这部分有必修和选修两块所组成。

四、同上四。

1.化学教材分析的依据就是国家教育的基本方针、化学课程目标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教材分析理论来展开。

2.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问题在于人的问题。 3.该学段的的化学课程理念概括起来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学生的差异,提高化学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4.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学科课程的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家对某一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学科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了教学和评价建议;同时,化学课程标准还是化学教材编写、化学教学及其评价、化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5.如能恰当地处理好教材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三序原则),该教材的生命价值便会得到肯定

6.课程就其本质而言,是社会因素、学生因素和知识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教材属于课程范畴,课程理论也可视作教材编写理论。

7.学科结构中心课程是以认知结构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强调以学科的基本概念为中心,是学科的教学内容结构化。

8.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追求卓越,是结构主义课程的目标。

9.学科中心教材观是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教材的基本依据,有组织的学科及其知识体系反映的是人类的集体智慧,是高度浓缩的人类文化遗产。

10.学科中心教材分为三种类型:学术理论浓缩型,知识结构型,知识综合性 11.教材就应该是汇集了人类知识精华的著作,具有学术性、权威性和本源性

12. .教材的概念应该包括三层意思,第一教材是一种媒介。学生能够通过教材认识化学科学知识与科学文化,通过教材来理解认识国家化学课程的标准和内容,通过教材展开与同学及老师之间的课堂互动。第二,教材是一种工具。学生利用教材的学习安排体验化学学习的过程,积累学习的经验,获取必要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构架,学会探究并形成对自然、社会的正确观念,促进职能和个性的发展。教师利用教材创设学习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评价。第三,教材是一种资源。教材通过陈述性的课文具体的展示课程所规定的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栏目向学生介绍人类的化学知识和经验,通过活动向学生介绍程序式知识。 13.化学教材研究的层次指的是研究的步骤:通常的层次为:了解化学教材,进行一般性的介绍;建立教材分析模型,收集反映化学教材质量的静态资料与动态资料,并且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根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以及在上述基础上对化学教材做出一个综合的价值判断。

14.横向比较:就是对同一课程标准下的不同版本的化学教材进行考查,寻找他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性

15纵向比较:就是对同是人教版的化学教材,将他们不同时代的版本如大纲本和课标本进行知识点的分布比较,或者初中化学教材与高中化学教材做衔接性比较。

16. 义务教育段人教版大纲本与课标本化学教材的比较:两版教材的差异:①内容主题数量上不同,课标本较大的纲本有所增加,其中把燃料及其利用、盐和化肥及化学与生活单列出来自成一单元。②理论知识编排的先后顺序不同③实验编排上不同,课标本中,实验直接穿插在具体的知识内容当中,没有像大纲本那样将其单列出来,没有对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进行可以区分。

17.五套教材共同点:①充分体现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课程观念,较好地落实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②教科书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③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④重视学科间的联系,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⑤教科书的版面设计新颖,可读性强 18.人教版和科奥版两个版本的教科书栏目的设计各有特色:人教版的栏目设计特点是清晰、简洁、概括性强;科奥版栏目的设计特点是样式多、新颖,具有现代性。

19.人教版教材实验数目多,形式多样:a淡化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界限,除了比较危险性的实验或现象非常直观的实验,教材中注明有教师演示外,其他一律不分界限,有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b人教版中大部分实验内容都以实验项目呈现,与大纲本教材相差不大,而沪教版的大部分实验内容都以活动与探究栏目呈现,对话功能更好,对学生的指导性更强。 沪教版教材中呈现的探究活动数量要多于人教版教材。

20.人教版教材采用传统的章一节式结构,每章开头是对本章内容的一个引言;鲁科版教材采用章一节式结构,每一章的开头也是以标志画开始;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采用的是专题-单元式结构

21探究:a.事实性知识探究b理论性知识探究cSTS知识探究

22.人教版教材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上,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了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实验,资料卡片,科学视野,实实践活动,习题等栏目。 鲁科版教材每节内容的编排基本上都是从联想质疑,观察思考活动开始;

苏教版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上:首先设置“你知道吗”这样的一个衔接新旧知识的桥梁,然后采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23.人教版一从实验化学开篇,其线索与大纲本人教版教材基本一致;鲁科版以问题解决为教材的编写核心;苏教版以物质世界为核心。人教版注重循序渐进,实验编排多样化;鲁科版材料新颖,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苏教版专题性强,学生活动较多。

24.教材结构可划分为有深层到表层的三个层次,即教材内容、教材程序、教材形态。这三个层次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25教材的内容分成四部分:知识体系、技能技巧体系、创造性活动的经验、对待世界和客体的情感评价态度的经验。

26教材程序是指教材内容纵向编排的体系,它反映了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学生心理发展顺序相互制约的关系,其实质是作为客体的教材内容与作为主体的学生相互作用的关系。 17.教材的三个层级关系:教材的内容结构处于教材系统的最深层,它指导程序结构,并与程序结构一起共同决定形态结构;教材的形态结构处于教材系统的最表层,他表现内容结构和程序结构;教材的程序结构处于教材系统的联络层,是内容结构和形态结构的中介,他调控内容结构和形态结构。

27.对教材进行结构分析,主要包括内容的选择、内容的组织、内容的呈现三部分。

28.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将化学实验置于一定的化学教育情境下,为实现一定的化学教学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29.高中化学教材结构:高中化学教材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形式。其中各要素包括化学学科知识要素(包括化学知识和技能)、能力要素、思想要素(包括思想教育要素、审美要素和心理要素等);各成分包括高中化学教材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具体的呈现方式。

30.必修和选修的关系:必修课程是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与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的基础,而选修课程则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必修模块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有有利于保证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而选修模块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科的专业技术联系密切,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31.化学教材中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原理(包括物质的量、化学反应类型、动力学和热力学基础)、电解质溶液和电化学基础。

32.STS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材中的STS内容一般是制理论联系实际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素材。人教版教材的STS内容非常丰富,大致可分为物质生活,技术原理,社会环境,化学家与化学史等四个方面。

33.人教版教材设计了丰富的习题,教材中的习题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正文的各栏目中穿插或者渗透了一些兼具习题性质的内容,如思考与交流、学与问、二是在每一节后面设置了习题;三是在每一章的后面设置了归纳整章内容的栏目归纳与整理和整章的习题。

34.教材中习题设置的特点:①主观题所占比例较大②习题设置体现多样化、综合性和灵活性③习题设置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35.衔接: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连接,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

36化学教材的衔接:主要表现为不同层次的化学教材结构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即纵向衔接性。

37..①处理好统一性与选择性的关系②处理好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关系③整合好必修与选修相衔接的知识

1、化学课程内容:指的是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它是国家依据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和化学课程目标确定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2、化学教学内容: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化学教学目标和学生化学学习的特点,在有效利用和开发化学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经过对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的重新选择和组织,所提供给学生的各种与化学学习相关的经验。

3化学教材内容:化学学科中所呈现的化学现象与假设、观点与本质、描述、现象与法则等

4、迁移价值:是指先前获得的知识能够促进后继知识的学习,它有助于更好的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5、认知价值:是指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过程,这个过程本身能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6、情谊价值:是指知识的学习过程会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等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7、化学教学内容是化学教师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教材、学生发展现状、教学条件等因素中和考虑之后所确定的,是动态的。

8、化学教学内容包括: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化学教学内容是经验,这个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指化学科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直接经验是指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所获得和感受的认知方面的结果性经验,也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过程性体验性经验。

10、化学教材内容中的知识价值包括迁移价值、认知价值和情谊价值。

11、化学教材内容的结构依据课程理论,其常见的形式有:实验探究、制作模型、联想质疑、交流讨论、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角色扮演、辩论等。

12、化学概念的学习分五个阶段:感知阶段、加工阶段、初步形成阶段、联系整合阶段、运用阶段

13、化学基本技能包括:化学计算、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化学用语运用技能等。化学基本技能学与教的一般过程为:感知预备阶段,加工形成阶段,联系巩固阶段,应用发展阶段。常见的教育学的方法有:机械记忆;接受 内省

复现;探究

发现;归纳;演绎;分布方法。

14、高中化学教材:必修模块化学

一、化学二,选修模块:实验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与原理、物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生活

15、化学选修课程模块分为了三类:、假设实验 分析 结论(实验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与原理);

二、假设 模型 分析 结论(物物质结构与性质);

三、事实 解释 活动 结论(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生活)(从教学方式分)

16、实验化学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单元课题形式编排,由四个单元九个课题组成,并设置有八个栏目:实验、科学研究、实践活动、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科学史话、资料,其中三个栏目与实验有关:实验、科学研究、实践活动

17、化学课程内容与化学教学内容的区别?a化学课程内容:指的是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它是国家依据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和化学课程目标确定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化学教学内容: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化学教学目标和学生化学学习的特点,在有效利用和开发化学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经过对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的重新选择和组织,所提供给学生的各种与化学学习相关的经验。b化学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化学课程标准,是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最基础的学习要求”,具有指令性。化学教材内容是教材编者学习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研究化学课程标准,依据化学教材编写规律和便利教学等原则来确定的。一旦确定,便保持相对稳定性,具有静态性质。c化学教学内容是化学教师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教材、学生发展现状、教学条件等因素中和考虑之后所确定的,是动态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18、化学教学内容与化学教材内容、化学课程内容的关系。 化学课程 化学课程内容

化学教材 化学教材内容

化学教学 化学教学内容

19、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的分类。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用于处理外部事物的程序性知识、用于调控自身认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

20、人教版化学教材内容。元素化学教学内容(元素化学知识包括空气、氧气和水、二氧化碳,常见的酸、碱、盐,铁,简单的有机物等);化学概念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段化学教材中的化学概念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抽象性较强,

二、涉及范围广,

三、关系复杂) 化学计算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段化学教材中的化学计算属化学技能基本范畴)

21、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知识结构特点。必修模块将元素化学知识主要集中在化学1,突出典型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将元素周期律的只是安排在化学2,突出元素观这条线索,并在两个必修模块中分三个阶段呈现。化学1体现以实验为基础来认识化学科学这样的思想,对元素知识采用分类的方式;,

22、一本多标:化学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化学课程标准,使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最基础的学习要求”,具有指令性。化学教材内容是教材编者学习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研究化学课程标准,一句化学教材编写规律和便教利学等原则来确定的。一旦确定便保持相对稳定,具有静态性质。化学课程是化学教材的上位,化学课程内容也是化学教材内容的主要依据,但不是全部,基于此就有了化学课程标准,多个不同版本的化学教材的现状,此即“一本多标”的含义。

23、高中选修课程功能:a、课程侧重于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现STS理念。《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b、侧重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c、课程《实验化学》,侧重“通过实验的线索”学习化学。

24、教学《化学反应原理》选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a、重视运用逻辑推理,凸现原理过程;b、重视运用直观手段,创设良好学习情境;c、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良好学习兴趣;d、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1,陈述性知识教学设计:a教材的组织与呈现;b促进知识的理解;c指导复习促进知识巩固;

2,程序性知识教学设计:处理好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保证学生习得所教的概念和规则;设计变式练习习得规则转化为智慧技能。

3,策略性知识教学设计:同2,策略性知识的特殊性。

5,学生中心说:主张以儿童中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占支配地位的不再是教师的经验,而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要素结构中,学生是中心;在教育内容的范围上,经验是中心;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活动是中心。

4,STS教育课程:科学、技术、社会的简称。STS教育思想:aSTS精神在原有理科教学中进行渗透和延伸,让学生直接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实际,自己动手、动脑、自己做科学,学到做科学所需要的各种本领;b通过本校课程开设STS教育选修课和专题讲座,把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新知识及时告诉学生,让学生呼吸到时代气息;c通过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中的研究性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STS教育课题,基于小组活动,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已达到课程的圆满解决;d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与分科课程并行的综合理科课程,以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STS教学过程:通过新课的导入、新知识点的呈现、课堂小结、利用习题复习巩固等不同环节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进行课内渗透,除了讲授法外还可采用角色扮演;在校内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突出实用性。

6,学生中心的教学设计:a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b问题解决式教学设计(创设情景、引入问题;分析问题、收集信息;寻找方法、设计方案;评价方法、得出结论;应用新知、产生迁移)。

7,讲授法分为: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适用于高年级)。优点:教师同时向多人传授知识;缺点: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下降(穿插提问和对话)、导致学生机械被动学习。 8,讲授式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以良好组织和复习开始,简短讲述目的,提醒学生注意重要概念;提供新信息时,考虑学生对这方面已知的知识;循序渐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确保进行下一步之前已掌握所学知识;结束时复习重点,强调普遍完整的概念;讲解后提出问题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话解释材料,并利用或延伸到新的情境中。

9,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基础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把培养科学素养作为基础目标,把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作为最主要的教育内容,贯穿于化学学习之中。

10,科学探究过程:呈现各要素的顺序是不固定的;科学探究教学活动过程可以有多种形式和不同的水平层次;科学探究既可作为学习的方式,又可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落实于其他各主体的学习中,不以孤立进行。

11,几种重要的科学探究教学策略:利用实验法进行探究;利用化学史料进行探究;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进行探究;利用调查访问进行探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还要注意:a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并提出一定的信息资源来源,提高查阅资料的效率b教师在设计探究方案时,可以结合具体的课题,提出选择有用信息、加工整理信息整理的活动要求,还可引导学生对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c让学生知道,化学实验是收集验证假设证据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12,如何对自己设计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学过程进行评价,由此提出相应的评价理论模式以其应用?通过学习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评价内容有了一些了解,现在进一步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评价方法进行学习,并知道了科学探究过程的评价方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目标是体验科学过程,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具体的评价目标主要包括:提出科学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解释、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等几个方面。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全部或有重点地选择其中几项,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教育评价的操作定义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在对信息与标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一是要进行价值标准研究,为评价对象提出一个合适的价值标准。二是要进行信息收集研究,提出一种既符合评价对象实际,又是评价者可以操作实施的办法。三是进行价值判断方法研究,提出一种符合评价目的,能作出有意义的评价结果的价值判断办法。评价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13,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说明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间的区别和联系?传统备课:(1)稳定性过强,强调组织性、计划性和目的性,知识体系本身往往带有封闭性和滞后性,缺乏随着时代、理论、技术发展的变动性,稳定时间过长,不适应高速发展的知识社会;(2)统一性过强,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3)应试性过强,不利于学生自学和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是以传播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将学和教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关系:备课是教学设计的初级阶段,教学设计是备课的专业化要求。教学设计不是对备课的全面否定,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而是对于传统备课的继承、发展、深化和提高。经验型的,业余的,无论什么水平的老师,上课之前准备一下,都可以叫备课。如果只知道备课,那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是初步的要求。要是按照专业化的标准,进行教学设计,要求就高得多。备课可以是经验型的,而教学设计则要有理论上的依据,教育科学和教育技术的含量比较高,是一件专业化的工作。区别,并不难理解。教学设计比备课要求高,科技的含量多,要求的理论、技术各方面的门道比较多。在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中,教学设计更侧重于指导思想和整体的设计方案、方法、模式、框架等方面的考虑。或者说,对于那些具体的物质准备。教学设计不包括这些太具体的事情。 1,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2、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

3、内容标准:(1)科学探究(2)身边的化学物质(3)物质构成奥秘(4)物质的化学变化(5)化学与社会发展;

4、实施建议:(1)教学评价(2)评价建议(3)教材编写建议(4)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建议

2,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常称为“三维目标”。而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提出的,依据三维目标编写,是教师的不同强度的行为动词与学习对象相结合来表述的。

3,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对于化学知识的教学活动的设计,既可以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来进行,也可以按照基本问题或者科学探究过程来进行,两种教学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化学教师要学会选择。在目前,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化学课堂教学过程获得成长,更多的还是选择科学探究教学模式。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将人类认知进行解构与不断按照学生个性建构的过程。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应侧重于考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投入的程度大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方案以及 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评价要多元性。

4,化学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标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5、科学探究的课程目标:一句“科学探究”项下三个二级主题: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及其进一步说明,编制“三维”目标。

6、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7、学情分析的一般原则就是该年龄段的学生的科学素养、基本知识和一般学习心理状况;所任教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心理的发展现状。

8、化学教学设计包括的要素有哪些?就目前学生应具备较高科学素养条件下,如何对教学设计要素进行合理的顺序排列说明理由?化学教学设计是化学老师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胜利和心理发展特征等)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对化学教学方案做出的一种规划。微观教学设计包括:导言设计,结尾设计,板书设计,实验设计,习题设计。设计整体和局部。要素:

1、具有现代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同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以科学研究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要有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的现代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增长发展潜能。

3、具有动态,可调控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顺序理由:要符合“三序”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认识顺序、心理发展顺序; 1.物质分类法作为化学知识单独来教,是化学史上的首次,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精神——学科教学不再单独为学科发展服务,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2.实验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作本质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抽象概括能力;而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希望点举例”就是通过对课题的希望和理想使问题的本来目的聚焦,再加以考虑的技法。 4.单元教学评价与课时教学评价关系;在编制单元教学目标是考虑的问题有?单元教学评价是对课时教学评价的整体一制性内容的大略概括,单元教学评价是具有一系列相似内容和结构的课时教学评价的整合。编制单元目标考虑的问题:考虑单元教学内容在整个学期内容中的作用和地位,既要与旧的化学知识做衔接,又要为学习新的化学知识穿针引线,更好地做到知识的深化外延,给学生在认知水平上有一个提高。

教学设计:步骤:1.教材分析2.学生分析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教学重点与难点 5.教学过程设计 6教学反思。

1.高中化学六个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

2.实验教学评价方式:纸笔测验(评价)、学生活动表现、建立学习档案三类。教师可以通过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水平,选择、设计相应的评价方式,以保证评价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

3.在化学教学中,活动表现评价可以考察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获取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科学探究的能力。

第三篇: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作业

中 学 化 学 教 学 改 革 与实践研 究 作 业 授 课 教 师:陈丽萍老师 学生:教育硕士李连友 学号:2008411501

2新课程标准下开展化学探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多种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本文就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环节,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原则,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应注意的问题。结合活动实例分析予以阐明、借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环节,原则,注意的问题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操练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的学习方式。在《化学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不仅作为重要的课程理念加以强调,作为教学建设加以提出,而且被列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本文就探究式学习活动的理论依据、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环节,及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等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作初步的探讨,借以抛砖引玉。

一、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在研究青少年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主张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学要建构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在内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成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积极主动建构者、探索创新者、情感发展的体验者。建构主义要求学生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并在三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一要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参与建构知识的意义;二要在建构意义过程中主动去搜集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论证;三要把当前学习内容和反映事物尽量与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语言信息的被动授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积极参与者、探究者。”

3、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

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的主张。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记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也是一种过程和方法,他主张

教学应遵循以下步骤:设置疑难情境、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等。仔细分析这种教学模式它与今天所说的科学探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种蕴涵探究的学习活动模式。20世纪中叶,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施瓦布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他主张不能把科学知识当作绝对的真理教给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展开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提出,对当时的科学教育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经过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和改进,如今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已成为美国科学教育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学习方式。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基本环节

探究式学习是指由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答案的学习活动形式,它是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前提,给学生提供观察、调查、假设、实验、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实质就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化学探究式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六个基本环节:

(一)提出问题:在特定的情境中如观察、实验、阅读等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在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对问题可能的答案,做出符合逻辑的猜想和假设。

(三)收集证据: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如实验、观察、调查、查阅文献、上网等收集有价值的证据。

(四)解释:对所收集的事实和证据进行筛选、归类、设计和列表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五)评估:检查和思考探究计划的严密性,证据收集的周密性,以及解释的科学性,并对结论的可靠性作出合理的评价。

(六)交流与推广:用语言、文字、模型等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要能够解释探究计划以及自己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见解,并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讨论,最后,将结论运用到不同的情境中。

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有的探究性活动包括以上的六个步骤,有的可能会有更多的环节,如在交流了探究结果后,又发现了新的证据,这时还需补充或重新解释等,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只由上述某些步骤组成。

三、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原则

1、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实验证明,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时,学生就会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化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尤为重要。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呢?教学心理学认为:决定学习兴趣的内在机制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价值有多大,二是学习活动中成功的把握有多大。如在让学生探究铁的锈蚀和防护前,教师通过播放铁生锈而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的录像,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发生在身边的铁生锈的事实和已知的防护知识,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

2、问题性原则

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探究,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端。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首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关键在于“问题情境”的设计,问题情境的设计不仅包括问题本身的设计,还包括问题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预计的解决方式,连锁引发新问题的方式等,问题引入的方式很多,如可采用实验引入,通过日常生活观念与科学观念的矛盾引入,也可采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问题,也可利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素材创设问题引入等。如在Na2O2性质的探究学习活动,可通过“滴水生火”,“吹气生火”,两个趣味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这样由趣生疑,由疑引探,最后获得知识。

3、过程性原则

探究性学习不是通过学生事先得到问题的结论,再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加以验证。而是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如实验观察、调查、制作、查阅资料等,亲自得出结论,使学生主动参与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各种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既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的设计。如氯水漂白作用的探究,可设计成如下的探究过程:红墨水中滴入氯水,红墨水褪色:(1)提出问题:红墨水褪色为什么褪色,是氯水中哪些成份起作用了?(2)猜想与假设:①可能是氯水中的HCl;②可能是Cl2;③可能是ClO-;④可能是HClO;(3)设计实验:①将HCl溶液滴入红墨水中;②将干燥的氯气通入放盛有干燥布条的集气瓶中;③将Ca(ClO2)溶液滴入红墨水中;④在次氯酸钙溶液中滴入少量HCl溶液,再滴入红墨水;(4)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活动、观察、记录、实验现象;(5)分析得出结论:在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成份为HClO、ClO-。学生通过体验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同时体会了一定的成就感。

4、量力性原则

探究性学习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探究活动难点的突破应是学生的最近发

展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目标过于容易,失去探究的魅力,会使学生形成一种不愿深入思考、不会从复杂的联系中思考问题的不良思维习惯;探究的要求过高,学生会失去探究兴趣和学习信心。探究性学习活动要应用的知识技能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联系、探究性学习活动既要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又应是经过学生努力能够达到的,正如《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持续进步的过程,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要在这一基础上,制订高中阶段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并认真加以实施。”另外,还要关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所需的物质条件。无论是观察、测量、调查、实验,还是交流,提出假设,建立模型等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如果没有一定的外部条件支持,探究方案将难以实行。因此在活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校、社区的条件,包括探究所需的物质条件,如仪器设施,教学工具,实验经验,活动空间,学校管理水平,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等等,使探究式学习活动方案能成功实施。

5、合作性原则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从各自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的,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建构知识的。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对问题答案的假设,探究活动方案,收集信息的方法、角度、活动的体会和感受,结果都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学习活动的设计时,应注意组织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学习者群体的合作交流,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共享思维的成果,使个人的理解和认识更加丰富,全面、准确。同学的合作、交流和讨论可以最有效地发挥科学探究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得到更大程度的进步,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与讨论,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用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学生在发展自己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和方法,交流探究性体验和感想,倾听他人探究经验的过程中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丰富自己的探究成果。

四、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科学方法是人们探索解决问题,发展科学体系的有力手段和工具。教育家施瓦布曾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去更好呢?”科学探究活动是进行科学方法最好、最有效的载体。因此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不同阶段要及时地渗透不同的科学方法的教育,在问题阶段渗透观察、记录现象,发现问题的方法;在假设阶段渗透推理,形成假设的方法,在检验阶段渗透实验设计、观察和实验、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归纳、演泽推理等方法;在结论阶段渗透如何建立、检验和论证结论的方法及表达和交流的方法等。

2、处理好探究性学习和知识技能学习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的实质是用一种符合科学知识产生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学生的学习活动,无论是探究过程还是探究的结果都直接与科学知识、

科学方法联系在一起,因此,强调探究学习不等于降低知识的作用。有人将探究性学习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相比,认为两者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从探究过程看,两者之间确实只有内容和程度的差别,而没有质的不同。但是,如果将这种质的相似性随意推广,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科学探究,忽视学生学习上的特点,是错误的。学生的学习的特点之一是需要小结的,在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之后,需要把获得的知识,经验方法进行总结,并与原有的知识、经验、方法进行概括与整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以利于在后继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3、强调探究性学习,并不能排斥其他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它与其他的学习方式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学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 ,要尽可能地将前人的研究成果变成自己的知识,完全靠探究性学习无法完成,且也没有必要,况且要组织起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除受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外,还与所学知识内容有关,有些知识内容,由于各种原因而不易设计或通过探究性学习去获取。但这不意味着间接的知识学习就只有靠消极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应大力倡导、开展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可操作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在“做化学”(即探究)中学习化学,与传统的“听化学”,“读化学”的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教材不可能用过多的文字讨论什么是科学探究,选择进行科学探究,只能在各个单元中结合课题内容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相应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探究活动中充分体会。由于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所以,科学探究必须落实到各个主题的学习之中,不宜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当然,构建科学探究的学习情境,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力保障。

第四篇:2012中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创新研究计韦

“教师教学技能创新研究”_数学__学科课研组

2012年秋学期计划

柳江县进德中学 韦美慈

一、我的专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理论素养方面:通过自培和校培的结合,实现个人理论、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教育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创新。

教学水平方面: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数学学科的教法。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素质好、师德水平高、专业知识宽厚、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高度的专业精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

科研能力方面: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深入的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认识教科研的意义,引领全组数学教师用很高的热情投入到教研的工作中来。

二、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1、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以自学为主要途径,实践为主要手段,充分利用校本培训和各类业务进修提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提升各方面工作质量,力争成为市教学骨干。

2、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对知识的感知远远超过我们教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要转变心态,抱着谦虚学习和共同研究的思想,共同进步,跟上时代的步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了学生个性,改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的双向互动学习。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养成,鼓励他们学会学习,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3、认真做好主题研究:在确立备课组研究主题《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导学》的基础上,按照主题研究实施方案认真落实。与相关学科教师对研究课题进行讨论,进行需求分析,并阅读相关专业书籍,提高专业技能,注重实际,优化方案。整理好档案资料,总结得失,完成主题研究报告。

三、未来两年的专业规划

1、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教育教学理论,并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形成论文在市或市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

2、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课堂研究水平,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成为一个有内涵的教师。

3、对课堂教学加以研究和实践,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数学教师。 4、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其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成长,在鼓励中成长,在爱心中成长,做好家长与教师的沟通。

第五篇: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化学

2013XKT-立项号

ZXHX087 负责人 结题报告 廖战军

所在单位 课题名称

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研究 西安经发学校

化学教学

校本研修

编写校本教材

关键词

小课题的研究,使得我校化学教学工作在研究与实践等多个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既增强了理论的指导性,又增多了教学实践中的操作性;既是一次探索与研究的过程,也是一次实践与总结的过程。

通过小课题的研究,不仅使我们每个参与者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技结题

能,提升了个人业务能力,更使我校化学备课组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报告

力,为我们今后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摘要

通过一年的研究和全组的努力,我们成功的编写并使用了中考复习备考的《一轮、二轮、三轮复习资料》,探索并实践了高效课堂模式。因此,这次小课题的研究是成功的、及时的、必要的,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次研究是高效的。

《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探索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结实践,真正做到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用到教学第一线,真正使教学策略在提题高教育质量上发挥了作用。在学校教研处的指导下,在全体备课组教师的共报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学校化学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告

作用。现将课题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努力改善教学活动,探索教师有效教学的模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终实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增强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

3、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文献研究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研究准备和启动阶段(2013.6~2013.8)

成立课题组;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课题组成员培训、交流,收集资料;研究文献综述;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制定总的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参与人员:廖战军、来智超、任佳、田力

(二)、第一阶段:(2013.9~2013.11)负责人:田力

主体目标:完成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法有效性的探究

(1)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2)9月-10月,

a、培养九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与课前预习习惯,用时一个月,并随堂检查;

b、强化作业规范化,通过不定期的优秀作业的评比和展示,加强训练,提高化学素养。

C、培养科学完成随堂笔记、课后整理笔记的方法、能力。撰写实施报告。

(3)11月调查了解当前学生化学学习的现状。教师负责设计调查问卷,在九年级全年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汇总统计,撰写调查报告。

(4)整理教学中,对学生强化记忆的教学案例,总结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与原因,完成实施报告。

(5)定期,进行汇总。

第二阶段:(2013.12~2014.2)负责人:来智超

主体目标:对化学知识教法有效性的探究

以学校教研组或备课组教研活动为依托,在教学中,对知识规律化、框架化、体系化,韵味口诀、顺口溜,技巧化等方法的探究。 开展 “如何有效导课”、 “如何优化作业设计”等的探究。

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2014.3~2014.5))负责人:廖战军

主题目标:对“还课堂于学生,实施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

(1)对照前期的课题研究,进行自查自纠。

(2)通过“我要做老师”活动,完成对“记中说,说中练”的学习方法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开展“设立梯度性、探究性问题情境”的课堂探究活动。

(4)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进行汇总,撰写实施报告。

(三)、研究总结阶段(2014.4~2014.5)

(1)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并展示研究成果,组织现场展示活动。

(2)申请结题验收,出成果集,含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课例光盘等。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有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

有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即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我们在研究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自始至终的围绕“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这一目标,通过运用大量的经典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然后再进行反思,再进行课堂实践,再对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通过一年来的研究和探索,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了随意性、盲目性,

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习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一共撰写了五篇较高质量的论文,分别获得了省、市、县的各级奖励。获奖情况如下:

教学设计:《制取氧气》

田力

《金属的化学性质》

来智超

《溶液的酸碱性》

廖战军

《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如何促进课堂教学》

《自制教具在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西安经发学校2014届中考复习备考一轮校本资料》

《西安经发学校2014届中考复习备考二轮校本资料》

《西安经发学校2014届中考复习备考三轮校本资料》

《导学案的编制及使用要求》

作者:风林雪海【来自于网络】

化学家不在沉默——央视科教片《化学的秘密》

《论化学问题解决》

作者:夏本成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考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作者:王延芳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4). 献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透视》

作者:张克龙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9).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沈幼波

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2008,(7).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上一篇:中学高中建设情况汇报下一篇:自学考试以往试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