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论文

2022-05-1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化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艺术是教师的一种能力,而化学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是化学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的环节。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艺术,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在这里谈谈个人的看法。

第一篇:中学化学教学论文

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方法的探讨

摘 要: 中学生科学方法的培养是中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化学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充满着培养和锻炼学生科学方法的契机,利用化学教学中丰富的资源,在化学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诚信教育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科学方法 培养

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世纪优秀人才的今天,化学教学对于学生科学方法的培养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和加强。下面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的问题谈一些认识。

一、学生科学方法的培养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科学就是讲求证据,逻辑严密的人类认知。科学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观点、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必须建立在科学这一基础之上[1]。方法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科学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遵循或运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途径和手段,包括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推广等科学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思路、程序、规则、技巧和模式。简单地说,科学方法就是人类在所有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全部正确方法。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才能正确理解和研究、分析实验,得出科学结论,才能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优化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科学方法的发展

1.严格要求做好化学实验,促进学生科学方法的形成。

教育和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除了重视基础教学外,要特别注意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利用化学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上体现科学认识的一般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科学方法。

由于各种条件所限,当前普遍存在着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基本实验技能还未过关,做学生实验和第二课堂实验时,常犯着这样和那样的错误。有时,由于某个环节上出现差错,往往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甚至得出相反的结果。例如中和滴定实验中造成结果偏高、偏低的现象;用量具量取液体时的仰视、俯视造成读数的偏大或偏小而影响反应结果等。教师要经常地、认真地纠正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中的错误,使学生实验规范化。

做好化学实验,不仅要求学生要有好的学习态度,而且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实验前应首先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教材、教科书、参考资料中的有关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步骤、操作过程和实验时应注意的地方,并做好预习笔记。其次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实验教材所规定的方法、步骤和试剂用量进行操作,并应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操作,细心观察现象,并及时如实地做好详细记录。(2)如发现实验现象和理论不符合,应首先尊重实验事实,并认真分析和检查原因,必要时应多次重做实验验证,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3)实验全过程要求学生勤于思考,仔细分析力争自己解决问题。实验做完后,应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并得出结论,或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并完成实验报告。教师要及时完成实验课的总结,重点应放在本次实验课的难点和重点的突破上,并结合具体事例对学生进行实验常规教育。教师只有在课堂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学中常抓不懈,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2.增强实验思维力度,培养学生科学方法。

思维由一定的问题所引起,并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而思维方法的培养应具备下列两个条件:一是出现疑难;二是个人有解决疑难问题的意图。实践证明,思考性强的实验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心智形成与发展。

(1)教师在化学课堂实验和学生实验中,加入一些探索性问题或实验,能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规律性和说明自然现象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方法的形成。例如,教材上用一支试管做铜片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反应快,实验现象也明显,但是对实验环境污染严重。怎样改进这个实验呢?学生很容易想到用碱溶液吸收气体或另外使用分液漏斗、单孔塞向试管中加浓硝酸,初步达到改进目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呢?学生们各抒己见,各种富有新意的实验设计应运而生。

(2)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新问题时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实验设疑作用,使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具体化、条理化、问题化,启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有效的积极思维状态。例如,我们将氯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作如下改动,在药品中准备了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浓盐酸等,让学生分析以上药品有几种制氯气的反应。为什么?生成的氯气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和干燥的有色布条时装置应该怎么搭配,才能保证实验效果?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经过动手、动脑,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科学方法。

(3)完成实验习题教学。完成实验习题,学生要通过对已知、未知知识,进行分析、综合等思维加工,设计出实验方案,再通过反复验证,最终选择和发展最佳方案,确定最佳实验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生的科学方法有了发展。

三、敢于放手,开展化学课外研究性学习

有效的教学就是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3]。化学课外研究性学习是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良好途径,对学生科学方法的培养能起到极佳的作用。开设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熟悉和掌握科学方法。每个年级都可以组织一定数量的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定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进行活动,以化学实验为主要内容,向学生介绍开展研究的步骤,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趣味化学实验等。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做实验的条件,让他们经历如同科学家那样的科研过程;创设民主、和谐的讨论氛围,让学生对实验中碰到或想到的问题进入讨论、交流。教师在交流中要注意多倾听学生发言,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多鼓励他们自行讨论和评价,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要挫伤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我校湛江市第二中学组织学生所做的玻璃加工制作各种玻璃仪器制品、肥皂的制取等,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科学方法的形成。

四、在诚信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方法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各种原理和结论都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必须用严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2005年在科学界闹得沸沸扬扬的韩国首尔大学黄禹锡论文造假事件,不仅使黄禹锡本人身败名裂,使其国家蒙羞,而且是对科学的一种亵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把‘教人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塑造真人为培养目标。学做真人与诚信教育的目标刚好是完全一致的。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是通过教师的要求而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要求,实现了这种转化,才产生了学生的主动精神,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4]。化学原理的科学性,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化学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化学计算数据及结果的精确性,都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的好素材,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诚诚恳恳待人。

科学方法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注意方法上的灵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将会显著提高学生的科学方法,进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为他们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林.教育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6:146.

[2]陈盛杰.心理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2:294.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73.

[4]孙俊三.教育原理[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8:221.

作者:李斌

第二篇:谈谈中学化学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的一种能力,而化学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是化学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的环节。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艺术,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在这里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

众所周知,教育教学是一个控制系统,而任何控制系统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信息反馈,化学教学也不例外,信息反馈是教学系统中尤其重要的手段,没有良好的信息反馈,教师就无法对自己的教以及学生的学等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为了达到学生会学、会用以及《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目的,教师必须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应培养的能力等制定出一定的教学目标,如果实际教学中偏离了原定目标,那就立即分析产生的原因,纠正其产生的偏差,进行有效的控制。为此,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运用信息反馈原理,进行有目的教学,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二、设计好化学教学方案

化学教学方案的设计是根据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并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要制订出理想的教学方案必须做到,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高度熟悉,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就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学生情况,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准备。

三 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

因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和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因此,仅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的课件进行动画模拟,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离子的微观运动特征,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直接认识微观世界,这样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化学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而演示的现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固体的溶解、分子的扩散以及气体的溢出等现象,可见度较小,除前排的学生外,后面的学生很难看到变化的现象,再做一次实验又浪费时间。如果将这些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采用放大、慢放、定格、重播等方法帮助学生观察,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气体的产生和溢出、颜色的变化及沉淀的析出等现象,这样增强了可见度和动态感,变抽象的内容为直观现象,学生看得一清二楚,增强了演示效果。同时,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种新颖的方法,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随机应变,常常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个方面外,还必须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等,对课堂教学能作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和恰当的处理。化学课堂教学中偶然性的产生因素较多,教学失控的原因复杂,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下面我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1)绕道迂回,调节难度;(2)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3)制造氛围,创设情境;(4)当机立断,对症下药。总之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把教学的主动权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例如课堂演示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学生提问超出所学的范畴或出现其他令教师尴尬的事情等,这些偶然性事情的发生,使教师难以按教案设计的步骤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教师在具备教学能力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有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能力;或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课堂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艺术,而教学艺术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以教师高尚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教材的高度熟悉、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

(遵化市第二中学)

作者:郭海荣

第三篇:中学化学教学素质教育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初中化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并结合问题及相关对策对策,提出了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具备的一些理念。

【关键词】初中化学 素质教育 问题研究 教育理念

一、初中化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因素引起的问题

(1)传统教学行为的惯性思维,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自觉地走回了“老路”。传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教学方法上,是注入式、满堂灌,只研究教师如“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学”,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只是课堂一个渠道,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道。

(2)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不够熟练,缺乏教学平台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审视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我们不难发现:45周岁以下教师都基本能使用多媒体上课,但他们使用的场合大部分都出现在公开课上,常态课中使用的比例很低,这种情况也常常出现在容量较大的复习课中,教学效果不理想。

2. 学生因素引起的问题

(1)大班教学的弊端凸现,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学生在化学课上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教学改革。

(2)部分学生受长期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部分学生不愿或不敢大胆质疑和创新,不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常常出现冷场现象,这是教师不愿看到的结果。

3. 教材因素引起的问题

大部分一线的化学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短短的两三节内容,往往需要花费一节课的时间去讲解、分析。现行的新教材提倡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方法,许多内容都要求学生自由讨论、交换看法、发表评论、展开辩论、课后探究等。这对于知识面较窄,生活阅历较浅的初中学生来说显得有些困难,以至很多活动都无法富有实效地拓展。新教材中设计的许多问题都具有开放性,很多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都需要我们的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难免与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发生冲突,给实际操作带来困难。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

1.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教育发展观。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遵循一切教学活动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个性及差异的原则,因材施教。其次,要树立整体评价观,评价应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以及学习效果两个方面,既关注结果,又不忘关注过程,使这两方面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2. 增加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情感态度本身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情绪反映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融进教育对象之中,避免师生在情感上的分离。

三、初中化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应具有的理念

1. 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首先,要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化学课程标准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了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联系。其次,要把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育的主渠道,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制定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学生学习情感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使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得以提高。此外,加强学习指导,注重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化学课的讲授主要目的是在教会学生掌握基本要领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制法和用途;通过一些定性的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通过化学计算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定量地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用化学观点和化学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应积极创设实验条件,努力完成全部必做实验,有条件的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克服“教师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考试背实验”现象,克服注重理论学习,不重视实验教学的弊端。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为保证实验成功,还应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首先,应指导学生克服依赖心理,独立完成实验,让学生拥有第一手资料,从失败中通过总结得以提高;其次,应教育学生克服胆怯、怕失败、危险的心理,启发他们大胆实验;此外,还应注意向学生介绍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偶然现象,使他们心中有数,顺利完成实验,并从中获得知识与经验。

参考文献:

[1]韦伟.浅议初中化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J].中学教学参考.2009(23).

[2]杨国文.《初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反思》,《宜春日报》,2011-05-06.

[3]项祥明 . 对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教育战线2011-10-15.

[4]吴荷荣.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浅谈》铜陵技术学院学报 2011 年第 1 期.

作者:逯广雪

上一篇:大专药学毕业论文下一篇:个人信息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