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浅探

2022-09-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按照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2005年“两课”教学新方案要求, 在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门课程基础上进行新的整合后, 所形成的一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 在教学内容增多, 课时大幅度压缩的情况下, 如何完成好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的, 进行符合时代特点和课程要求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立足点在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一门新的课程, 必然伴随着适合课程特点的新的要求,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 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而唯有迎难而上, 不断探索, 才有可能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1.1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体系和特点

新课程的开设和新教材的使用对广大高校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部社科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艺术, 教师队伍如果不行, 教材再好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1]既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在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门课程基础上进行新的整合后所形成的, 作为高校教师来说, 就有必要认真研究本课程的体系结构及要讲授的重点, 自己必须先学懂、学透。可能有的教师以前只讲授过三门课程中的一门或两门, 现在三门课程合成一门了, 自己有些知识就需要补充, 因此在理解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学习。教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提高, 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就能有效增强课堂理论讲授的科学性、透彻性、说服力。

1.2 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讲授重点和要点

作为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和观察物质世界、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关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习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趋势, 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客观必然性和建设发展的历史过程性, 以及对劳动解放、人类解放的理想状态的追求及其历史进步意义和现实超越意义, 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取向和社会价值观念, 形成博大的胸怀、深邃的头脑和睿智的眼光, 能够自觉按照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客观规律思考人生, 建设社会, 提升自己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历史科学理论水平。因此, 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明确自己肩上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点在于坚持正确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虽然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但在这一过程中, 必须遵循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则, 否则, 课程教学改革就有可能流于形式, 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2.1 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

要对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作出科学的分析, 运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丰富生动的实践, 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努力回答学生普遍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正确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 遵循教育规律, 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 着力引导他们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提高教学的说服力和有效性。尤其注意联系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困惑, 加强理论解释;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 开展社会调查, 进行研究性、探究性学习, 进行课堂讨论、辩论;把课内外学习探索结合起来, 把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 努力把理论学习引向深入, 以增强课程学习的社会针对性、思想针对性、历史与现实针对性。

2.2 遵循继承与创新的原则

新的课程改革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实效性不强, 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相对滞后等突出问题, 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通过新的教材, 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说:“面对新形势新情况, 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 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 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工夫。这要成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2]这些科学论断对于我们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如今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一个多样化的环境中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用简单的、注入式的办法使学生接受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已很困难, 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面对这一现实。这就要求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通过启发式教学, 摆事实、讲道理, 以理服人, 积极疏导, 才能激发起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浅探

教学方法创新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改革中, 教学方法改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3.1 辩证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客体之间双向互动的关系, 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注入活力

影响学生对课程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在讲课时是否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根据课程学习内容自己提出问题, 自己回答问题, 调动学生主动思考, 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选择判断能力, 提倡教与学的互动, 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和求证。

3.2 充分发挥案例式教学的作用

通过讨论实际的例子, 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教师可以从网络、报纸上搜集最新材料, 在课堂上组织讨论,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力求生动活泼, 以情动人, 以理服人。

3.3 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特点, 结合讲授内容, 可以采用讲授与自学相结合、集体专题讨论与提问式随机讨论相结合、撰写论文、开展课堂专题辩论、进行演讲比赛、观看相关的音像教学资料片等方法, 增强教学效果。在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时, 确保规范性、渗透性、时效性和参与性等几项原则的实现;并重点突出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突出科学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训练, 突出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3.4 围绕教学内容, 不断丰富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践教学, 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

课堂教学的短短几十课时不可能完全达到教育目标, 要不断延伸课堂教学, 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 在社会实践中, 时刻记得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基本原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和实践, 不断加强自己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 最终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合格的接班人, 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一门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改革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 必将随着课程教学的深入不断发展。武汉大学教授宋俭曾说过:“‘两课’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不能急于求成, 也不能过于理想化。不要企图‘改造’我们的学生。让学生们实实在在、真心真意地接受一些观点, 多年后还能回想起政治课堂上一些对他们有益的东西, 就是‘两课’教师和课堂的成功。”[3]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努力学习, 不断创新, 必能完成历史赋予的重托, 为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国家推进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大背景下, 由原来的三门课程整合而成的。在课时压缩、内容增加的情况下, 如何完成好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中国青年报, 2007, 4 (23) .

[2] 人民日报, 2000, 6, 29 (01) .

[3]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7, 4 (25) .

上一篇:青岛市种植业家庭农场发展的SWOT分析下一篇:TBR轮胎硫化外温凝结水及二次蒸汽有效回收利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