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酒的历史典故

2024-05-04

与酒的历史典故(精选13篇)

篇1:与酒的历史典故

与酒有关的历史典故

1、长安酒会

当年读杜甫的诗,最喜欢的一首就是《饮中八仙歌》。为什么在杜甫那么多的诗里独独最喜欢这一首?原因只有两个字:热闹。这首诗十分热闹而有趣,把“饮中八仙”描绘的姿态各异,活灵活现。古人说“二士共谈,必说妙法”,这“饮中八仙”齐聚,会是怎样的一种盛况?我们只能从杜甫的诗里来揣摩体会了。这“饮中八仙”分别是诗人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相李适之、美少年崔宗之、素食主义者苏晋、诗仙李白、书法家张旭、辩论高手焦遂等八人。

虽然历史上没有这“饮中八仙”齐聚一堂的明确记载,但盛唐时各种酒会盛行一时,参与者甚众。这“饮中八仙”,都是当时的名人,或同朝为官,或诗文相交,或意气相投,我们知道,名人一向喜欢扎堆,他们八个聚在一次酒局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所以,大路坚信他们必聚在一起饮过酒,而且还不只一次,当然参与者可能还有些其他人。这种聚会,可能在白天,也可能在夜晚;可能在秋雨绵绵中举杯把盏,也可能在春雷阵阵里开怀痛饮。总之,如果你不能证明他们没在一起过,那你就要相信大路的说法,曾经有过这么一次潇洒快活的神仙酒局,杜甫用诗把这种场面记录下来并传于后世。

这一日,酒神酒仙,高朋满座;你来我往,举杯豪饮;觥筹交错,满座尽欢;酒色齐聚,且饮且赏;坐而论道,醉而忘忧;以文会友,以诗下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豁然而醒,兀然再醉;醉里挑灯,灯下寻酒;酒中乾坤,杯中日月;酒清为圣,酒浊为贤;酒乱汝性,酒壮我胆;酒林高手,饮坛新秀;感情深厚,一口便蒙;感情不深,舌尖一添;海吃海喝,牛饮驴饮;酒逢知己,千杯恨少;三巡已过,还有六圈;六圈结束,再来十坛……

这么喝下去就是神仙也会醉倒啊,于是乎,于是乎,就有了:

一仙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二仙汝阳王: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三仙李适之: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四仙崔宗之: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五仙苏晋: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六仙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七仙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八仙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2、鸿门宴

话说项羽不喜刘邦先占关中,又听说刘邦欲在关中称王后,更是大怒。谋士范增识见不凡,他对项羽说,刘邦早年在山东一带时,“贪于财货,好美姬”,活脱脱一暴发户的`形象,不足为虑。而目前在关中,刘邦“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范增认为刘邦已有“天子气”,宜早下手把他除掉,否则后患无穷。

在张良和项庄的暗地斡旋下,项羽没有立即攻打刘邦,而是摆下了一桌酒席宴请刘邦。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这是另一场双龙会,但参与者却比煮酒论英雄那场酒局要多,发生的年代也要早三百年。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强强对话,一时风云际会,楚汉群雄龙骧虎步,聚于新丰鸿门。

这鸿门宴简直是一部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现代电影。太史公就是这部电影的编剧。他的《史记》在细节方面的描述十分精彩,从项羽和刘邦的出场、退场,到席间各种人物的对话、神情、动作,甚至坐位的朝向,都交代得一清二楚。整个鸿门宴的过程,跌宕起伏,险象环生,刘邦屡屡处于危局,却次次能化险为夷。历史上对鸿门宴向有三起三落之说。

第一起,是“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接连暗示项羽下令杀刘邦,气氛极为紧张。结果“项王默然不应”。二起是范增见原定计划无法执行,于是叫项庄舞剑助兴,伺机刺杀刘邦,空气再一次紧张起来。三起是樊哙撞倒守门卫士而入帐,“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樊哙简直就是一巨灵神模样,樊哙闯帐要比戏里的春草闯堂可要生猛太多。樊哙后来说了番慷慨激昂的话,对项羽予以斥责,说的项羽“未有以应”。这时情节发展到高潮,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有三起,必有三落。刘邦的绝处逢生,全在这三落之中。一落是项庄舞剑,本来意在沛公,不想项伯出面与之对舞,救了刘邦。二落是项羽对樊哙闯帐,不仅不怒,反而称为“壮士”,这个时候项羽还“英雄识英雄,猛将爱猛将”呢。项羽让樊哙喝酒、赐生彘肩,被他斥责一顿之后心里惭愧,还给樊哙赐了坐。三落是刘邦以“如厕”为名而逃席而远遁。

如果历史真是一场戏,如果大路是这场戏的导演,大路宁愿在这场酒局的结尾处安排虞姬和戚夫人二人表演双姝对舞,必然美不胜收。然而,成王败寇这种政治博弈向来凶险无比,再美的歌舞升平也不过是假象而已。

3、煮酒论英雄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里最为精彩的内容之一,曹操刘备二人此次双龙会,自然也足以在古代十大酒局中名列三甲。

刘备归附曹操后,每日在许昌的府邸里种菜,以为韬晦。用张飞这个粗人的话讲,就是“行小人事”。刘备乃当时豪杰,虽手下将不过关张,兵不过三千(当时大都已被遣返),但一向“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里说刘备“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意思是他与刘邦类似,天生就有领袖气概。刘备和刘邦一样,都不是屈居人下的将兵之才,而是领袖群伦的将将之才。曹操何等人物,遍识天下英雄,当然对刘备有很透彻的了解。他自然也知道,一旦羽翼丰满,刘备将是一位非常可怕的对手。

这场酒局,远不是那种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欢聚,分明是一场政治试探和政治表态的会面。一见面曹操就问刘备:“你在家做的好事!” 刘备当时已经暗受衣带诏,当即吓得面如土色。接着曹操拉着着刘备的手走到后院,说:“玄德学圃不易。”刘备才放下心来。曹操的耳目遍布朝野,刘备每天做些什么他当然清清楚楚。这两位,一个暗地里参加了反曹地下组织,另一个则派人每天监视对方行踪,都是权谋机变之辈。

二人以青梅下酒,酒正酣时,天边黑云压城,忽卷忽舒,有若龙隐龙现。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曹操实乃不世出的绝顶人物,这一番话,看似描述龙之变化,目的是说“人得志而纵横四海”。显然,这是他的一番自我剖白,借物咏志。当然他也下了一个套,试探在刘备眼里,什么人能纵横四海,比得上我曹操。刘备接连指出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和刘璋等地方豪强,都被曹操一一否决。刘备这个回答应该给满分,因为当时是个人都会如此回答。这样曹操也就认为刘备见识一般,和常人无异。接着曹操给出了当世英雄的标准,他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继续装傻,问:“谁能当之?” 曹操指了指刘备,后指了下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当时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装作受了惊吓的样子,筷子掉到了地上:“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笑着说:“丈夫亦畏雷乎?”刘备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内心的惊惶,巧妙的掩饰过去了。

此次酒局堪称双龙聚会。从曹操的“说破英雄惊杀人”到刘备“随机应变信如神”,可谓步步玄机。曹操的睥睨群雄之态,雄霸天下之志表露无疑。而刘备随机应变,进退自如,也表现出了一世豪杰所应有的技巧和城府。这一场政治交心,双方都是赢家。

篇2:与酒的历史典故

诗歌一:酒的打油诗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花和店,喝光壶中酒。

借问此壶中,原有多少酒。

诗歌二:酒的打油诗

吾自生来不善酒

从不借酒消解愁

若是遇上一个愉快

即便有烦脑和忧愁

宁愿邀上仨朋俩好友

摆起龙门阵,吹大牛

尽情笑骂尽情倾诉

一吐为快一吐方休

用乘法加法加倍快乐

用除法减法减化烦忧

胜过一杯二杯下肚

也不耽心食品绿不绿色

诗歌三:酒的打油诗

喝酒不喝醉,

不如打瞌睡,

你不醉,

我不醉,

谁在马路睡,

你也醉,

我也醉,

才算喝到位

诗歌四:酒的打油诗

酒色财气四堵墙,

人人都往墙里藏;

若能跳到墙跺外,

不活百岁寿也长。

诗歌五:酒的打油诗

饮酒不醉最为高,

见色不迷是英豪;

不义之财切莫取,

篇3:岩与酒的欢颜

广西阳朔

适宜人群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站在阳朔的任何位置朝任意方向望去都能看到可以攀岩的地方。随处皆能爬的丰富的自然岩壁,让阳朔成为攀岩者的集散地。在这些攀岩者中,有来到这里后就再不愿意离开的,有如候鸟般每年固定时间来住上个把月,也有利用假期来度假的。在西街的老外中不乏世界级的攀岩好手,所以在阳朔这不大的县城里,你所能了解的是关于国内,亚洲乃至世界攀岩的最新动向,知识以及技术技巧。

宜居理由

宜居的本意就是适宜居住。这里有自然环境的优美度,社会环境的文明度,生活环境的便利度,除此之外,我想对于户外爱好者而言,更是不可缺少户外环境的丰富度。

阳朔,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漓江西岸,桂林市区东南。“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恐怕没有人会对这里的自然风景质疑吧?2008年开通的省际高速公路,让阳朔到桂林机场的车程缩短到两小时之内,而从桂林每天都有往返于国内各地城市的航班。就居住在阳朔的生活成本来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租一个两居室至少要两千多元,而在阳朔只要五六百就可以解决。

而阳朔最得天独厚的户外资源则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这里山峰海拔不高、发育成熟,肌理明晰,层次清楚,属于坚硬的石灰岩岩质:尽管有些岩壁风化严重,但由于广西一地常年雨水充沛,雨水把岩面洗刷得干干净净,留下来的裂缝和坑洞坚固而整洁,很少碎石;一直以来被国际上权威的攀岩杂志誉为“上帝专为攀岩爱好者创建的圣地”。

从岩区交通便利程度来说,无论是包上一辆小面包车,还是租来一辆自行车,都几乎可以直达岩区。攀岩路线的开发,因为起步较早加之不断发展,完善,至今——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难度级别都可称得上国内之最。曾是全国攀岩锦标赛冠军的刘常忠说“这里有我要爬的所有岩壁,各种难度各种技术型线路和不同的攀爬方式。的确,在国内没有比这里更全面的岩壁了,我在这呆了一个月还没能把它们完成一半。”

篇4:父亲与酒的作文

打小有记忆起,爷爷就喜酒。每天会沽一点酒。父亲喜酒,善饮。但不酗酒,滥饮。记忆中父亲是醉过几回的。最多的是在父亲的姨娘家。每回过年到姨娘家拜年,表兄姐妹欢聚一堂,父亲总是被那些兄弟们灌醉,然后在午后踉踉跄跄的骑着那辆旧凤凰车回家,到家蒙头就睡。那是父亲醉了。是开心的醉。

第二天早起问他:昨天醉了。父亲往往会不好意思的笑笑“没醉,喝高了一点点。”但有那么一次,父亲确实真真切切的醉过一回的。那次当我把那外地的男友带到父亲面前时,父亲醉了。而我并不知晓。至交的朋友告诉我说:昨晚,你爸爸喝醉了,一路上和我谈你的事情,他不同意你们的事情,又没有法子,路上从凤凰车上摔了下来。听到这事后,我很震惊。一个父亲无以言表的痛和无奈,在女儿面前是多么的脆弱。父亲醉了,醉的原因是因为我,是因为不放心我——他的女儿,多病的女儿,如何舍得她远嫁?!

父亲喜酒,喜的是自酿的糯米老酒。茅台太醇,白酒刺鼻,葡萄酒,美则美矣,但偏甜。啤酒则淡而无味,当饮料即可。每年到了农历十月后,天气渐冷,便是酿酒的佳期。而我们也期待着父亲酿酒,不是喜欢喝酒,而是喜欢上屉蒸的糯米饭的香香糯糯的味道。温热的米饭和着红糖,紧紧的捏一个团,那叫一个香!

初始是精挑细选的糯米,再加上曲娘,经过一道道工序加工而成。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挑米,泡迷,上上屉蒸饭,和水,让后进缸。在以后等着起泡泡,沸腾,再打泡。米的好坏,饭的熟否?水加的多少?还有打酒时的时间和次数,都直接影响了酒的好坏。自小就亲眼目睹了父亲每年亲力亲为,酿制的米酒。

父亲的技术和父亲的态度竟然和酒的成次没有成正比。每年父亲酿的酒都是酸的。但尽管如此,父亲还是乐此不疲,年复一年的为自己,为家人准备一缸酸酸的老酒。以至于后来父亲都不觉得是酸的了,以至于我都认为米酒本来就是这种味道的.了。父亲的善饮,来自祖辈的遗传,而我居然没有得到一星半点的嫡传,在我看来那就不啻是苦药,毫无可品之处,惭愧。

细细的品,慢慢的饮。下酒菜也没有特别的讲究。青菜,梅干菜,咸菜,什么的都是酒菜。父亲照样可以喝的津津有味。若有一把带壳的花生,熟的也可,生的也行,那就是上好的下酒菜。剥一颗花生入口,擢一口老酒入喉,微闭嘴唇,呵,好酒,好味!这就是人生的味道。不在酒好,不在酒贵,不在菜好,菜鲜。

家酿的就是最好,最适合的味道。平常,母亲在父亲天长日久的熏陶下,也渐渐会陪父亲喝一点小酒了。而我和妹妹对此还是敬而远之,自然勉强不得。不过一到除夕夜,父亲会给每个人斟上一小杯老酒,那是必定要喝的。团圆夜,少了酒,就缺了那气氛。青菜,藕,鱼,酒是必上的。别的菜,可有可无。关于这些菜,父亲自有他一套说法:青菜,亲亲热热;藕,年年有后;鱼,岁岁有余。酒呢,自然就是调节气氛的调味剂。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烟花璀璨整个夜空的时候,空气里满满都是年的味道。

父亲从不吝于把自家酿的酒馈赠亲朋好友。自然。那酒除了米酒的芳香,却少了甘甜,多了一层酸酸的味道,入口,酸味便蔓延开来。这样的米酒,少了亲友的认同,父亲却甘之如饴。曲高和寡,酒酸饮孤。父亲的三百多斤酒,每年都会剩下一些。剩下的,父亲便在锅里把酒烫了,然后注入酒坛子里,坛口用粽叶,和着黄泥封了。

一藏就是好多年。打开尘封的米酒,清洌,浓郁的酒香飘满了小屋,满满的一坛子酒,经过岁月的沉淀,只剩下半坛了。褪去了稍涩而酸的味道,余留了醇香,绵长。酒色也由原先的粉粉红成了清澈的琥珀色,蔓延了一丝杂质。

篇5:刘邦与酒的故事

刘邦年轻时就爱喝酒,他在泗水(今江苏沛县东)当亭长期间,经常到酒店赊酒,一喝醉了便倒在地上睡个不醒。

有一次,他为县里押送一批农夫去骊山服役,路途中不断有人逃走。他想,如此下去,到了目的地怎么向上级交代呢!于是,到了丰邑西边的湖沼地带,他便停下来喝酒。晚上,刘邦对农夫们说:“诸位都走吧,我也打算逃走了。”尽管这样,还是有十几个农夫不愿意走而跟从着他。刘邦喝得酒气冲天,当晚抄小路通过了湖沼地带后,派往前面探路的人回来报告说:“有条大蛇挡住了去路,我们还是回去吧!”刘邦醉意浓浓地说:“好汉行路,有什么可害怕的!”于是赶上前去拔剑将大蛇斩为两段。又走了几里路,因酒性大发接着便倒地而睡。这就是刘邦酒醉斩白蛇的故事。

秦二世元年,陈胜起义时,刘邦在沛县起兵响应,称为沛公。当时辅佐他的有萧何、曹参、樊哙、张良、韩信等文官武将。秦朝在三年内很快被推翻,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刘邦被封为汉王,占有巴蜀、汉中之地。不久,刘邦与项羽展开了长达五年之久的争夺战,于公元前2战胜项羽,建立西汉王朝,登上皇帝之位。

七年后,刘邦平息叛乱,荣归故里,大摆酒席,宴请父老乡亲,并挑选120名儿童,教他们唱歌。酒酣之际,刘邦唱起了自编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如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篇6:陶渊明与酒的诗

1.《饮酒 十一》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後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2.《饮酒 十二》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3.《饮酒 十三》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4.《饮酒 十四》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5.《饮酒 十五》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6.《饮酒 十六》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7.《饮酒 十七》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

8.《饮酒 十八》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9.《饮酒 十九》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10.《饮酒 二十》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酒味诗人:陶渊明的酒与诗

酒总能与诗人结下不解之缘。好酒的诗人,陶渊明之前,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的建安才子曹植;陶渊明之后,又有号称“斗酒诗百篇”的盛唐大诗人李白。陶渊明一生爱酒,诗也沾上了醇厚悠长的酒味。

陶渊明爱酒,在他的《五柳先生传》中说得很清楚。《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一篇带自传性质的短文,篇幅虽短,却详细开列了他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家庭情况等方面内容。就拿他的兴趣爱好这一点来说,文中说自己除了爱读书、爱写作之外,还有另一大爱好:“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好酒是那个时代的风气,陶渊明也不例外,喝完了、喝醉了,就起身走人,更是在酒醉里透出一丝洒脱与真率。

陶渊明一生几乎都与酒为伴,又爱与好酒者为邻。相关的史传中,留下了很多他与酒的记载。《宋书》本传说:“潜不解音声,而蓄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侯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莲社高贤传》载:“远法师与诸贤结莲社,以书招渊明,渊明曰若许饮则往。许之,遂造。忽攒眉而去。”真是率性得可爱。他的好多诗文,或直接写饮酒,或与饮酒有关。他衣食无忧时,要饮酒,如《移居》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即使困窘到如《怨诗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里所称“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的状况,恐怕也要饮酒。在死前几个月,他为自己所写的《拟挽歌辞》其一中,表达了“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的遗憾。

东晋本是一个士风消极不振的时代,酒也是那个时代的士族最爱之物。但酒对陶渊明与对士族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士族占据着庙堂,优游于园林,居于华屋之中,酒对他们而言,掩盖的是这个阶层的荒诞与虚伪,甚至是放荡、腐朽。陶渊明不一样,酒一旦与田园生活结合,酒的醇厚与田园的清新就能相得益彰。酒由于田园更加醇厚,田园由于酒也更加清新。酒与田园,阻隔了尘世的喧闹,消融了现实的污浊,为陶渊明开辟了一方安放精神家园的净土,也使他平淡的生活更加富有诗意。

陶渊明的生活中不能须臾离酒,他的许多诗都是在微醺的状态下写成的,他的诗歌也就有了一种“酒味”。陶渊明诗歌成就最大的`是他的田园诗。他以对待酒的态度来对待田园生活,在微醺的状态下表现田园生活,因此,他描写的大都是他对田园最直接的观察和感受,是不加任何杂质的印象。对于这类诗,人们一般用平淡自然四字来评价。如他《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数句,从内容上看,诗中所写尽都平常,无非是眼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中所感而已,写作上也是随兴所至,不加点染。看似平淡的语言,却真实、自然地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笔下的田园生活,宁静融洽,富于生机,简单又快乐。

但平淡自然四字还不足以全面概括陶诗的特点。加上苏轼对陶渊明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评价,才算得上中肯。陶诗看似平淡,读之愈久,越觉得醇厚。如陶渊明诗《饮酒》其五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初看平淡无奇,细品则余味悠长。历来许多写景的诗人,在涉及人与景之间的关系时,常把人与景割裂,人作为观察者,而景则成为被观察者,人与景之间不能相融,但陶渊明却不这样。对南山来说,他并不是一个刻意的观察者,他好似心无所属,漫不经心,只是采菊时不经意地一抬头,南山就映了满眼——人与自然,是那样地相契相融。他好像已融入景物之中,本来就是景物的一部分。这大概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吧。

篇7:法咖颂,咖啡与酒的狂欢

2012年年底,法国人Frederic Nugeron 与Charles Belin合伙在上海开了第一家法咖颂(PATACHON)咖啡店,并将在上海陆续增加门店,成为咖啡连锁店。习惯了星巴克的北美风情和咖世家的意式风味,法咖颂为上海市民带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别致情调呢? 就像阳光帅气的两位老板所散发出的随和气质一样,法咖颂给人更多的是亲切随性的感觉。墙壁上的黑板和白色粉笔字,罗列着每天的餐单和价格,简单而又随意——与之对应的是这里的食物,咖啡、甜点、比萨、沙拉……无不体现出法式食物的精工细作。点一杯香浓的摩卡咖啡,一块细腻香浓的巧克力蛋糕,躲在角落的沙发或到两楼的露台,就是发呆也是一段悠闲时光。 如同塔罗牌的两面性,法咖颂也有着“黑白两面”。晚上6点之后,随着店内音乐、灯光的变幻和员工的更替,这里就成了一家酒吧。法咖颂的理念很简单,顾客或站或坐,任凭浪漫的法国酒来点缀都市人的夜生活。这一切在白天也不是毫无迹象可循,木制吧台和满墙陈列的红酒,都透露着与白天优雅闲适所截然不同的蛛丝马迹。 法咖颂(PATACHON)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陕西北路600号(近新闸路) 电话:021-60751072

篇8:父亲与酒的情感散文

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生劳累,一生清苦,酒是劳动之余最好的慰藉。酒早已融入了他的生活,他的血液,成了身体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时父亲喝的是自家酿的米酒,正是这些白酒伴着父亲度过了无数艰苦岁月,也是这些家酿米酒使他能时不时地陶醉一回。

有酒的日子,父亲劳动回来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提上那把家中祖传的锡酒壶到酒潭里舀上一壶,往饭桌一坐,独自饮起来,他一般是先喝酒后吃饭,他喝得满面红光才去吃饭的,这是喝酒的大忌。不过,父亲喝酒时的豪爽,已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并牢牢地定格在心里,这份记忆就像陈年佳酿醇香四溢。

父亲喝酒也就是说只要有酒喝他不需要什么下酒菜,一盘黄豆,或一碗白菜也能吃得有滋有味,喝得痛快淋漓。

想起小时候父亲会像贫穷的孔乙己样,从衣袋里摸出几角皱巴巴的钱,满脸笑容地让我为他打酒,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是一种对生活的知足常乐。

自从参加工作后,会买酒给父亲。一次一个朋友特意给父亲买了几瓶好酒,回到家我告诉父亲这是好酒,到吃饭时好好品尝,但我刚转身回到堂屋是时,看到父亲像我女儿喝饮料一样举起酒瓶直接倒进嘴里,而后砸砸嘴,回味无穷地说:好酒就是香。看到我时父亲有些不好意思,憨厚地笑着说,这个酒味道很好,没有我们自己做的那股焦味。

我的那个把全身力气都用在土地上的父亲,每每看到我买酒回家,他就眯眯地笑,那份高兴,那份满足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有时我问他是不是想喝那酒?他问非所答:有饭吃就行了。

篇9:诗仙李白与酒的故事

自古文人墨客、迁客骚人,多半好酒,演绎千古传奇。王羲之醉酒《兰亭序》名世,张旭酒后狂草惊人;李白斗酒诗百篇……

今天,我们说的是诗仙亦酒仙的李白的故事。曾有诗曰:“李白上街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壶中原多少酒?”

李白(7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世人称之为“酒星魂”、“酒圣”、“酒仙”。

古往今来,大概再没有别的哪个文人与酒的关系之密切和嗜酒的名气之大,能和李白相提并论。

李白是一位天才诗人,又是一位卓尔不群的酒仙。和李白同时代的伟大诗人杜甫有一首吟咏酒中八仙的诗,其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因此,李白酒仙的称号由此而来。

如此说来,李白又从何时开始饮酒的呢?这还是需要李白自己来为大家解答。

李白有一首诗《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诗中明确表示自己酒中仙人的名气很大,并且已有三十年的酒龄。根据李白行踪考证,此诗大约写于至德元年(756年)。

由此推算,李白的酒龄当从他二十四五岁开始。现存李白诗文一千余篇,其中以酒、酌、饮、杯、樽、觞为题入诗的有200余首,约占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但他早期的作品,即25岁以前,尚没有一首与酒有关。由此可见,酒仙李白也非生来便是嗜酒之人,也是后期慢慢培养出来的。

再说说李白来安陆后的诗酒生活

李白真正的诗酒生活是从安陆开始的。他来安陆不久,因遇故人,兴奋之下,开怀畅饮,以致第二天早晨头昏目眩,误把远处走过来的安州长史李京之当成好友魏洽,打马前趋,竟闯了李长史的道。

由于李白此时“若浮云而无依”,尚未“妻以许氏”,没有婚后那样的相门社会地位作后盾,于是写了《上安州李长史书》给李长史,以谢“闯道”之罪。文中写道:“昨遇故人,饮以狂药。一酌一笑,陶然乐酣。困河朔之清觞,饮中山之醇酎。属早日初眩,晨霾未收,乏离朱之明,昧王戎之视。青白其眼,瞢而前行。”

李白在安陆期间,还有几首著名诗酒代表作。如开元二十四年写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本诗反映作者才华横溢而又放荡不羁,因怀才不遇,乃诗酒自适。又有《赠内》诗,是诗人和妻子许夫人的戏谑之作。“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在李白流传于世的大量诗篇中,“赠内诗”所占的分量并不多,只有十余首。但即便是这为数不多的十余首诗,还是可以从中看到李白对妻子的一片深情。此诗以调侃之笔,活用东汉太常卿周泽一年“三百五十九日斋”,“一日不斋醉如泥”之典,自嘲醉酒之甚,戏谑安慰许氏夫人,幽默风趣,同时暗遣愁情。

李白漫游江夏、襄阳等地的饮酒诗

李白在安陆十年,实际上是以安陆为中心漫游的十年,他曾东游维扬,西入秦海,南抵朱陵,北越白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在居长安期间,太子宾客贺知章闻其名,相会于紫极宫,称他为“谪仙人”,解金龟换酒,与之订为莫逆之交,成为中国文坛的.一段佳话。

在长安期间,李白同崔宗之等人被称为“酒中八仙”,杜甫有《饮中八仙歌》。李白在游历江夏、襄阳等地之后,结识了韩朝宗、孟浩然等著名人物,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头上白接,倒著还骑马。”诗中将酒醉后的形态写得惟妙惟肖,如果李白不是常饮常醉,绝对写不出这种流传千古的醉酒诗。

只要翻翻李白的诗集,就不难发现他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有酒。正如郭沫若说的:“李白真可以说是生于酒而死于酒。”关于他的死,还有种种不同的传说,大概都与饮酒有关。其中最富于浪漫主义情调的是说他醉后到采石矾的江中捉月亮时失足落水而死。虽然有些悲切,但是与酒仙一生放荡不羁的无拘自由生活映射倒也贴切。

篇10:烟与酒的对话作文200字

在一户人家的橱柜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商品。一个静静的夜晚,烟与酒开始了对话。

烟:瞧我多厉害!只要抽着我,过不了多久,就会因得胃癌而死亡。

酒:切,喝下我,少还好,一喝多,不但神智不清,有时甚至还会做出犯法的事。

烟:我才厉害……我才厉害!

酒:我才厉害……我才厉害!

这正好被起夜的小男孩听见了。小男孩马上告诉了爸爸妈妈,并把全部烟和酒扔地远远的。烟和酒因为高傲而消失在这世界上…

篇11:女人吐槽她们与酒的暧昧关系

“谁发明了‘女人自带3两酒’这句话并以此来印证女人与酒的亲密关系?拖出来先灌他3瓶!”

公事应酬型

“我看谁能逼我喝?”

酒桌子上,节奏和气场很重要

“衣服脱了,过来喝酒!”听到某主管呵斥下属陪酒的话后,程玥脱口而出:“凭啥子?不可能!”旁边的人随即解释,只是在火锅店里脱下羽绒服而已。即便如此,她的情绪依然没有缓和的样子,在程玥看来,喝酒永远只能是一种自主行为,和行业无关,和酒量无关,和谈不谈得成生意,更无关。“我看谁能逼我喝?”

程玥到公司后第一次出席应酬饭局,是公司周年庆。自家女老总在酒店里豪摆30桌,宴请客户和合作伙伴。宴会开始,程玥看了看场面,和老总每人各拎着一瓶红酒就上了“战场”。每桌10个客人,一共300人的局,程玥陪着老总一桌桌跟到了底。即使是红酒,即使自诩酒量不错,回到位置上还是坐了好一会才缓过神来。等客人“反客为主”来回敬的时候,程玥已经恢复了元气——“喝!”

其实,除了年底长达2个月的“客户答谢季”,平时工作中需要程玥喝酒应酬的饭局并不多。在刚进公司不久,她就得到了女领导的明示:莫名其妙的应酬自己少搞,别人要搞也尽量不参加。而即使参加,程玥现在采取的也是“不主动、不逞强、不喝醉”的三不政策。

在大学毕业刚工作的时候,程玥还不谙职场“攻心术”,她本来酒量也不错,往往是来者不拒,喝昏了坐在位置上缓缓,或者冲进厕所里吐一场再回来继续战斗。如今,在一些小型应酬上,她却成了一般人不敢叫板的“酒林高手”。1米73的身高,加上典型的男孩子性格,自带一股豪气,更让人觉得气场不一般。每每落座后,老总一个眼色,程玥立即“忽”地站起来,酒杯倒满就开始一一敬酒,那身高,那一饮而尽的气势,全桌“直投下马威”。这么豪气的姑娘,谁知道她到底能喝多少——“如果把酒量按10级分类,我属于中上那个级别。”

喝不下,就是喝不下

总会遇到不停劝酒的客户,如果身体感觉还好,程玥往往来者不拒。但一旦到了喝好和喝醉的分界点,程玥会把“我不喝了”几个字毫不隐藏地摆到脸上。大多数时候,撒撒娇也就过了,实在熬不过,她便把杯子一放:“我真喝不了,怎么都喝不了了,不喝了。”在程玥看来,所谓的酒桌文化其实是扭曲的,“一顿饭而已,不需要谁去讨好谁,上了饭桌,人人都该是平等的。”她还通过观察总结出一套经验,在酒桌子上,你越表现得娇弱,越会被对方一条路欺负到底,“坦白是美德,醉酒却是丑态,我宁愿拒绝,也绝不能容忍自己出洋相。”

从未酒后失态,即使是在平时生活中与朋友聚会时,程玥也总是见好就收。她把实力有节奏地运用在酒局的各个阶段:第一轮敬完酒后就规规矩矩坐位置上休息,别逞强得到处找酒喝;冷场的时候,要出来适当找个话题聊起来,然后全桌举杯抿上一口。而到了撑不住的时候,要坦白真诚地直接告诉对方,我喝不了了——因为,真正有意向的客户,不是因为你能喝才和你签单。

私人拒酒秘籍

1.小手段不耍也罢。现在酒桌上流行着一整套“躲酒”窍门,如甩头瞬间将酒杯向后撒使酒到出,将酒吐在茶杯、餐巾纸或者手帕上,倒在地上,换成水等。然而在桌面上,这些小动作其实完完全全地暴露在对方眼里,并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秘密。与其搞这些小动作,不如真诚、直率地向对方坦白。

2.千万别在应酬类酒桌上逞强喝醉,你和你的领导都丢不起那个人。

闲暇享乐型

心里有数,还是会越线

闲暇享乐型

心里有数,还是会越线

喝点小酒,能改变人生观

谢莉和酒之间的关系,有点难说清,酒是谢莉的好朋友,平日里甚至可以成为她倾诉的对象。喝酒也是谢莉放松的方式,那种微醺的感觉,奇妙的味觉,让人迷恋。“还可以借酒睡个好觉。”

谢莉是一家外企的公关经理,每年有一两个月的时间长驻公司的法国总部,“法国人对红酒的热爱很有感染力,吃法餐怎能少得了酒?多出席几次正式的场合,很快就对酒产生了兴趣。”

“对女人来说,平时喝点酒其实对身体也很好的。”为了让自己享受喝酒的过程又享受红酒带来的好处,谢莉还报了高级品酒课,在米奇林大厨的指导下开始学会欣赏每一种酒的美妙。“像是味蕾的特异功能突然被开发,好女孩不喝酒这种传统观点一下抛在脑后。当时我想,还要把酒的美妙之处向朋友们推荐。”

每次出国谢莉都会竭尽全力搜罗好酒,回国之后还会叫上姐妹们,在她家的客厅里闲适地度过一下午。“能够理解我这种享受喝酒的态度的人不多,有人说我‘装’,也有人传言我人品有问题,包括我的好朋友也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她们不会拒绝我的邀请。”

跳进银河也洗不清的“自杀事件”

平日小酌成习惯,她从未想过酒量这回事,也不打算哪天试试一醉方休。总是觉得,有一条安全底线在那里,只要不越过那条线,喝酒不会对她的生活造成困扰。

谢莉喝醉的经历只有一次。“前男友结婚了,本来邀请了我,但是我没去,自己在家里喝得烂醉,他结婚了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必须要彻底放下的节点,所以就想,喝吧,就当给这场埋在心底早晚要死的感情送个行”。

老觉得平日喝酒习惯了,轻易不会醉,多喝了才几杯,谢莉就醉了。醉后,谁也没有想到平时端庄的谢莉竟然开始撅着屁股研究怎么可以钻到沙发底下去。在她研究的过程中,动作太大,还掀翻了茶几,碎玻璃划烂了手。看到血之后谢莉酒醒了一半,马上打电话给朋友来救驾。“朋友送我去医院,这个生怕事情闹不大的人迅速又喊了几个朋友来。”当时谢莉还觉得,不就是划破了手,何必这么兴师动众,没想到朋友开口就安慰道:“你别这么想不开,不就是这世界上有个男的结婚了么,你至于么?”谢莉这才明白过来,这下她跳进银河也洗不清了。

私人拒酒秘籍

1.女人永远都能用大姨妈说事,而且任何强迫女人在大姨妈的时候喝酒的人都是不人道的。

2.就一句话,“我打算怀孕了。”

突发型

清醒不如糊涂着

“潜伏”酒杯两个月

“我一共喝醉过两次,”冷维掰着手指头数,“第一次是因为单恋,第二次,还是因为单恋。”说完之后她就自嘲地笑了。

冷维在传媒行业做了五六年,并没有受到圈内人的影响,到现在仍旧是烟酒不沾,“我觉得你真别写我滴酒不沾,因为我这两次酩酊大醉可以说是超越自我极限了。”

大学毕业之后,冷维一个人在外地打拼,“可能是环境和心态所致,很容易爱上一个看上去还不错的人,于是就开始单相思了,后来发现对方好像对自己也有好感,以为自己就要开始一段感情生活了,却发现原来对方是个标准水瓶男,对身边的女人都一样好。”虽然看透了那个男人,可是此时的冷维已经付出了感情,“覆水难收嘛,不是说你发现他不怎么爱你就可以马上拔掉插头对他没感觉的,更差劲的是,当时我还在他家里过了夜,虽然不是现在普遍意义上的过夜,只是借宿,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在女人身上就相当于发生在心里了,可是对于男人来说可就不一定了。”

当时23岁的冷维放下女生的矜持,跑到他家楼下去偷偷看他,后来发现对方没有任何回应,这段感情没有任何可能而自己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于是冷维想到了借酒消愁。其实最开始冷维并没有想酒可以消愁,“只是觉得清醒的时候太痛苦,不如就让酒精麻醉一下自己,暂时过一个可以安稳睡觉的晚上而已,我也知道借酒消愁根本不管用,因为之前曾经有过这种经历,知道愁这种东西是除了时间之外任何东西都无法稀释的”。

如果被周围的人知道自己默默单恋别人还借酒浇愁,冷维肯定会被集体鄙视。她白天在公司还是一副正常上班的样子,每天都想着早点下班回自己那个租住的小窝里。可悲的是,冷维住在公司附近,连买酒都怕被熟人看到。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冷维白天上班,下班买醉,“不过可不要想象我做了两个月的酒鬼,那段时间其实只是一个心理上的习惯性寄托,没有喝醉,顶多就是帮助睡眠的程度。”

醉一次,也就好了

两个月的时间对于一个单相思的人来说够漫长的了,“虽然我隐藏得很深,但我一个大意露了马脚。”就在冷维觉得自己已经走出来的那段时间,公司有个同事过生日,因为关系都不错,没什么理由缺席。聚会上冷维又不可避免地见到了那个曾经让她不知如何自处的男人。

谁也没想到那个男人带了自己的新女朋友来。“我还是伤心了,觉得酒就是我唯一的救星,一杯接一杯地喝,大醉一场。”她的死党看冷维已经开始酒后吐真言了,急急忙忙收拾了东西带她回家,“别以为这丫头是个好人,一样贱。我到她家之后基本上已经不醒人事,可是还一直在说话,她就给我用手机录下来了。”录下来的内容丰富,且有问有答。

冷维醒酒了,看到这段录像尴尬且震惊,“死党一直吓唬我说拷贝了很多份,让我以后对她好点,最郁闷的是我还把自己两个月来偷偷借酒消愁的事情也吐了出来。”

彻底地丢了一次脸,冷维开始冷静地看待自己和酒精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我挺对不起酒精的,你说我平时跟它的关系也不怎么亲密,但是到了我‘遇难’了,我就会来找它帮忙,真是有点不厚道。在那个时候,清醒不如糊涂着。”

私人拒酒秘籍

酒精过敏是个百试不爽的挡酒借口,不过一定要注意,用过该借口之后要时刻记得自己是个酒精过敏的人,不要穿帮。

篇12:陶渊明与酒的故事

在中国历史文人中,大多与酒有着极深厚的姻缘,特别是一些大文豪、大学者、大思想家,无以逃避酒的重重包围——可以说,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是用酒酝酿出来的,随时都弥漫着酒的.醇香与气节。

随手拈来,便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阳关三叠之绝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举杯邀明月”;杜甫“性豪业嗜酒”;柳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自始至终逃之不过躲之不及一脉相承的诗人,当数陶渊明,“携将酒去,载得诗归”,一代诗风,一代酒豪。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历史上阶级矛盾最激烈,社会最动荡的时期之一,他仕途不得志,四十一岁归隐田园,从此走上了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陶渊明爱酒、嗜酒,因为酒,自心底流露出无比高尚的人格魅力,也因为酒,才给中国文化在骈体文玄言诗盛极的魏晋时期独辟一代文风。陶渊明归隐后的初期生活还比较宽裕,“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后来他的家境日趋破败,居舍两次遭火灾,又不断受水旱虫等自然灾害,到了“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的乞食境地,纵然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他依然“酒熟吾自斟”。他本可怡然做一个澎泽县令,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酒钱没了,换来一身正气,凛然屹立于晋末飘摇不定的寒风中——且饮下这杯酒,世人皆醉我独醒!

归隐之后,他和农民的交往愈来愈密切,“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重要的是,他对参加劳动有了更深的体会。“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次难……”当然酒不能少,“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他亲身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士大夫们怎知晓啊——且饮下这杯酒,推动历史进程的无产者!

当然,饮酒是欢愉的事,并且在一个避开人世喧嚣的地方,酣畅淋漓地痛饮一番,然后全然睡去,待他醒来,领悟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奇趣。尔后又邀来种田的老人,与之“且共欢次饮,吾架不可回!”这酒,必定有万般的神奇,酒杯内,恬然一番祥和;杯外,司马政权日趋没落,战乱连年蜂起——且饮下这杯酒,忘掉天涯孤旅的愁!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作为明臣之后,即便归隐山林,又不得不对东晋的灭亡感到悲哀,这悲哀,还包含了诗人对晋室的一片忠心。于是他又喝酒了,又醉了,醉得很厉害。在《述酒》诗中注释酒为“仪狄造,杜康润色之。”诚然,酒确是由仪狄制造出来的,杜康润色的,无可非议。而他实则暗示当时桓玄曾鸩杀司马道子,刘裕曾鸩杀晋安帝,两人都以毒酒杀人篡权,东晋遂灭。陶渊明怀着对于晋亡的无尽悲哀,怀着失望与苦闷,不知对谁倾诉,只有“挥杯劝孤影”——且饮下这杯酒,要知道历史的变迁是无法阻挡的啊,归隐永远是逃避的借口。

毕竟,陶渊明饮酒倒是饮了,也醉了,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手中的酒杯分量有多重。自魏晋以来盛极一时的骈体文、玄言诗在他的酒杯里改变了颜色,在今后一千多年的中国文化中随处都能闻到这酒香。

篇13:关于女人与酒的现代散文

窃以为,女人与酒,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酒的起源就与女人有关。《战国策》记载,“帝女令仪狄做酒而美,进之禺,禺饮而甘之。”《世本》也曰“仪狄始做酒醪,变五味,杜康造酒”。由是可知酒是起源于夏初,发明人是仪狄,杜康。有人说,仪狄可能是女性,也可能是男性。我们姑且不论其为男为女,帝女总为女性吧。古代酿酒的人,最初也可能以女性居多,古代将最高的祭祀用酒称为“女酒”呢。

女子不但造酒,女性也开酒馆。大家可还记得卓文君当垆卖酒么,韦庄有诗曰“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有人说就是卓文君吧,有人不然,不管是与不是,那个人似月腕凝霜的美女可是千真万确站在垆边卖酒的。刘邦当亭长时,亦常去王媪,武贞两位妇人的酒店赊酒喝。所以,谁要再说古代女子大门不出,笑不露齿,纯属扯蛋。

有酒自然就会有酒神,古希腊和罗马都有酒神,听说都属男性。

然而中国的酒神,最合适的人选当属屈原《楚辞》中的“被薜荔兮带女萝”的山鬼,此形象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其为女性。凡此种种推知,以最初起,酒就与女人密不可分了。

酒之于女子,作用可是不小。余读《诗经》,竟发现很美妙的一首,极富情趣,引来大家赏之:

女曰“鸡鸣”。

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灿”。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哎,多美好的生活啊。女人叫男人,起来了,起来了,鸡都叫了。男子赖床,贪恋女人的温暖,说还没亮呢?星星还眨着眼呢。女人哄他,鸟儿都飞起来了,你给咱打只大雁去,我给你做饭,陪着喝酒,给你弹琴鼓瑟,我们美美地白头到老。陪老公饮酒,那时就是幸福生活的象征,难怪,现在结婚,要喝交杯酒呢。交一交,到白头。

古人常借酒浇愁,男人如此,女人也不例外。酒是一种载体,承载着女人的情感和思绪,更多的时候,女人喝下的不仅仅是酒,而是一点感伤,一点回忆,一点心痛,一点哀愁。《诗经,邶风》曰“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这是抒发一位女子自伤身世,又苦于无处诉说的幽怨之情。情到悲时,怨到深处,就是堪称“忘忧物”的酒也不能消除!民间为情所伤的女子如此,皇宫中宠妇亦未幸免。汉代女文学家班婕妤多才多艺,被汉成帝宠幸。后,帝移情合德飞燕,她自做赋曰“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消愁”。所幸,她并未酒中容颜老去,白发宫墙。而是毅然离去,不能不说是位奇女子。

酒能催发诗情。然而,把酒与诗发挥到极致的,女子中当属李易安是也。她流传至今的六十首诗中,与酒搭上边的就有二十六首。“沈醉不知归路”,看看,喝得都迷路了。如果这是她才婚后的作品,那么这简直就是诗文版的王熙凤。正是明诚的爱与开明,让清照的才情得到最大水平的发挥,“金尊倒,拼尽烛,不管黄昏”“浓睡不消残酒”,看,厉害吧,喝得多尽兴!喝了那么多酒,美美睡了一晚,醒来头还隐隐作痛。男人喝多也不过如此吧。常说李白醉酒诗千篇,李清照毫不逊色于他!然而,天妒佳才,明诚离世,只落得寻寻觅觅,仍冷清凄惨。只有“三杯两盏淡酒,”陪她消万种愁千般恨。如果酒之与李清照,是才华,是情趣,亦是思念,那么,我也愿意做这样的酒鬼。

看来,古代女子确实爱喝酒,“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而且不只是独饮,更常邀同伴共饮。《红楼梦》中大观园的诗社,不也经常喝酒行酒令么。且不说醉臥芍药荫的史湘云,就连弱不禁风的黛玉也酒宴后夺魁呢!“春是花博士,酒是色媒人”红楼结诗社,从一个侧面反映,古代女子也可以组织社团。《至正直记》记载“出游于外,与妇客宴集,习以成风”看来,早在南北朝,女子就盛行结社,若吵闹,要罚洒,若退社,要罚酒,汉代时社祭之后妇女与男子同席饮酒,游戏作乐。那个时代的女子多么自由啊!只是可惜,明清时期,女子遭受了前所未所的摧残,实是可恨。

时至现代,女人与酒似乎更加亲密了,然而,女人和酒则演变成一种交际应酬的工具,内涵大大地变了。“陪酒女郎”“销酒女郎”“公关小姐”醉眼惺忪,媚态可掬,这不是女人饮酒的风景,是在糟蹋女人与酒的文化渊源。

曾听过一个有趣的传说,动物各有各的酒,薄荷醉猫,犬醉虎,桑椹醉鸠,芒草醉鱼,男人醉什么呢?醉女人,因为女人本身就是一杯酒啊!在这个大推颜值的社会,醉于颜值的男人,充其量就是一雄性动物。贵妃醉卧百花堂,醉了玄宗失天朝,这真是一位不会喝酒的男人。

只有那些赋予酒更多艺术的女人,酒才会让她生动起来,真正醉了男人!三毛是一杯酒,她纯真,无意娇饰,字里行间,处处是无声的歌吟,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难怪平凸先生称她为“奇女子”。她醉了荷西,也醉了富有内涵的男子之心。民国另一奇女子张爱玲,亦是一杯纯酿。十岁出头就文思如泉涌,后来成为最负盛名的女作家。这个才华横溢,至情至性的女子,醉了两个男子的心,却最终老死孤巢,也是可叹!而我最佩服的林薇因,醉了徐志摩,为她康桥吟唱;醉了金岳霖,为她终生不娶;更醉了梁思成,饮了一生。

上一篇:茅山中心小学2011“庆祝国庆”系列活动方案下一篇:机票业务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