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2024-04-11

李言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篇1:李言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古老的东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荡!近代的中国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河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

李 言

古老的东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荡!近代的中国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课程改革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成为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历史新课程要求教师加强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本着构建生活化的历史课堂,开放历史教学,让生活走进历史教学,将“死”的历史教“活”,同时历史教育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教学理念,所以这节课我注重了人文关怀、文史结合,特别强调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兴起的标志及代表人物、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与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思辩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教材为基础,以课件为依托,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在感悟历史的基础上学习并理解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和学习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身上勇于探索精神和热情洋溢的爱国情操;用辩证的眼光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用赞赏的态度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解放思想方面的传承和发展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孔教。

三、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史料研读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围绕三个步骤:了解,理解,见解,把教材内容按照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内容、评价四部分来进行学习探究。

(一)新课导入: 通过音乐,历史事件图片,加上语言渲染,创设情境: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群激情洋溢的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民主科学为旗帜,谱写了时代风云的旋律,唱响了解放思想的战歌,将国魂重铸——新文化运动,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了解。

【设计意图:“情境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起点”,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突出课文主题,为接下来的教学营造氛围,做好铺垫。】 古老的东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荡!近代的中国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

(二)新课学习:

1、引导讨论,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教师:展示袁世凯尊孔复古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再现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⑴ 新闻报道了袁世凯哪些卑劣行径?

⑵ 袁世凯的目的是什么? 他以什么作为其达到这一目的的思想工具? ⑶ 袁世凯的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有没有人附和呢?帝国主义对此是什么态度? ⑷ 知识阶层的先进分子对袁世凯的这种行为持什么态度?

学生:自学后发言交流,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归纳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⑴ 袁世凯欲复辟,恢复帝制,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⑵ 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 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⑶ 新旧思潮发生冲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的依据是,建构主义“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构建的” 理论。情境创设加上问题设计,促使学生对信息进行合理的解读,发现其中蕴含的历史事实:尊孔复古逆流与民主共和观念起冲突,初步感知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顺利地进入教学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自主学习,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找出需要掌握的几个基本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旗帜、主要阵地。

学生自主学习后得出:

⑴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⑵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⑶前期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民主(democracy)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科学(science)主要指自然科学,也包括从西方传入的某些社会科学理论)

⑷主要阵地:《新青年》。(《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并以其为中心形成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阵营。)

教师:拓展新文化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和蔡元培的办学方针。蔡元陪任北大校长以后,在教育思想上采取“兼容并包”的方针,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展示油画《宽容》)

【设计意图:因为准确地掌握历史概念是认识历史的重要方面。而此部分知识较简单,所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地进行讲解补充,这样的设计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习惯,互相的交流补充使学生们体验着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

3、合作探究,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古老的东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荡!近代的中国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

*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沿着两条线展开,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

⑴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教师:多媒体展示 “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提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教师:展示资料提问“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对上述现象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学生:提倡民主。

⑵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教师:多媒体展示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片段。提问人血馒头到底能不能治病?他不用也根本没有去想过“流血的是谁”这些问题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当时的人们愚昧、迷信,不关心国家大事。

教师:展示陈独秀《敬告青年》片段,提问对上述现象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学生:提倡科学。

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教师:多媒体展示“唐氏自杀殉夫成就烈女称号”资料,提问唐氏为了“烈女”的称号自杀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旧道德束缚人们的思想。

教师:展示打倒孔家店漫画,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新文化阵营为什么反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这个口号是否适用于今天?你认为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学生:儒家思想是是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不适用今天,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教师:多媒体展示“古文:羿裔熠,邑彝,义医,艺诣”和古文的白话文翻译,提问哪一个更加通俗易懂?展示材料轻松一笑:秀才因为“征婚启事”没有标点符号闹的笑话。

学生:白话文更加通俗易懂,旧文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文学革命开始的标志:《新青年》发表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狂人日记》 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是白话小说的典范之作。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师:谁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怎样宣传的?展示资料提问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中国有什么影响?

学生: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创办杂志《每周评论》 ;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环节,重在落实,通过情景设置引导,资料分析、问题 古老的东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荡!近代的中国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

设置的方式将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讨论完成,使学生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论从史出,培养学生由抽象到具体,归纳演绎的能力,从而使历史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形成学生内在的品质,实现了历史课学习的常态化,从而更好地体现和落实新课改精神。】

4、积极合作,对新文化运动进行分析评价 ⑴性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议一议: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宣传的思想有什么变化?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阶级属性在运动的前后期有什么变化?”

学生: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宣传西方的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阶级属性变化:由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换为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新文化运动的性质。(2)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

教师:根据前面对本课的分析进行启发教学。(3)情感升华:播放歌曲《最美的歌献给你》。

教师:听歌曲思考,面对国家倒退,先进人物能够挺身而出发起新文化运动,你有什么感悟?

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奉献、爱国爱民、追求真理、努力学习等。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是依据《课标解读》中“教师需要挖掘历史中的精神财富使其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完善历史知识,让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一个整体的、鲜活的认知,在师生合作讨论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先辈们探索精神,爱国情感,向伟人致敬,进行情感升华教育,延伸课堂教学!】

(三)新课归纳小结

教师:请同学谈一谈本课的收获? 学生:谈收获,阅读本课知识点顺口溜。

教师:总结强调新文化运动用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刷新了国民的观念,重铸了国魂,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设计意图:巩固、强化知识结构。回应导入,突出主题。】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使我清醒认识到: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才会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以适应时代、教改的需要;同时,也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历史教学只有为现实服务才具有生命力!

篇2:李言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大家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欢迎4960名本科生、4064名研究生和300名留学生成为电子科技大学的新成员。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向以优异成绩考入成电的各位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每年我要站在这里讲两次很重要的话,一次是刚刚过去的夏季毕业典礼,一次就是这个时候为了欢迎大家的开学典礼,特别是每当我看到满脸稚嫩、怀揣梦想的你们一排排整齐地端坐在我们面前时,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就会不断地提醒我们:一方面我们如何才能让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继来到成电的优秀少年在大学里能够不断超越自己、潜能尽释,几年后能变得更加优秀,都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甚至是国家的栋梁?另一方面是我们如何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为对于每个家庭来说,你们都是父母的唯一,你们就是他们的100%,没有谁比谁更重要些。前两天在新生报到时,我去看望大家,遇到了通信学院的新生李梦园同学,他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姥姥一家四口从山西来送她,一家人都乐呵呵的,看得出来是一个幸福的普通家庭。她的姥姥拉着我的手说,一家几代人就这个闺女考上了重点大学,上了成电就有了出息,一家人都争着要来成都,只好一边派出爷爷,另一边派来姥姥,显然,闺女考上了成电,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多么大的幸福和荣耀啊!随后,我来到了绿色通道报到口,远远的就看见坐在角落中有一位长得黑黑的、瘦高个女生,她是来自广西偏远农村山区的小杨同学,她读小学、初中时都要翻越大山,每天从学校回到父母家要走几小时的山路,好不容易高中终于考到了县城,但家里却突然遭遇不幸,她成了孤儿,家里还留下一个快八十岁的老奶奶,小杨同学讲从那以后她就再也没有过过春节了,每年的寒暑假她小小年纪都要只身到广东的小工厂去打童工打黑工,这个假期她也是刚从一个光纤接头生产厂那里挣到了三千块钱的生活费才赶来报到的。我问她家里这么困难为什么还要选择到成电来上大学,此时,她眼中闪现出一丝兴奋,她说自己在广东打工时见到好多很厉害的人都是成电毕业的。是啊,对于这个坚强、勤奋的小姑娘来说,考上成电也许就是她改变自己命运的全部希望!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学工部已经为小杨同学的学费、生活费、勤工助学等制定了全面的资助计划,现在,她终于可以安下心来好好学习、健康成长了,她的命运也将从此而改变。同学们,不管你们来到成电的背后故事是什么,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学校的希望和骄傲,学校会尽一切可能让每一个有理想、有才华的你们都能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

同学们,你们选择了成电,一定也知道成电一直就是一所好学校。1956年建校时,就聚集了当时中国电子信息领域精华的力量。高起点,使得我们能够被誉为“电子类院校排头兵”和“民族电子工业摇篮”,学校的电子、通信两个代表性优势学科在全国分别排在第1和第2位,其他相关学科也很有特色。今天,学校拥有的一支包括7位两院院士、50多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近30位长江学者、10多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及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在内的优秀师资队伍将为你们的梦想护航。在这里,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今天你们选择了成电、选择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这都是非常有远见的决定,因为成电是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的国家“985工程”重点大学,而信息技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依然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可以说 “互联网+”给我们成电学子,不管你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提供了一个人人可以出彩的机会,只要你足够努力,就可能实现无穷大的人生价值。

同学们,这几天每当我在校园里看见四处张望、有些怯生生的你们,我就在不断地问自己: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人生再给我一次上大学的机会,我的大学生活又该如何度过呢?当然,大学中要做的事很多很多,比如拓展视野、海外交换,考研深造、创新创业,读书交友、娱乐锻炼„„等等,但是,假如我是你们,有三件事是我一跨进大学校门就要开始去梳理清楚、思考明白的了:

我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在大学几年里,我一定要把珍藏在我心里的好奇心和兴趣点给找出来,其实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梵高、贝多芬、爱因斯坦„„,但是,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十几年里因为考试分数的压力几乎把自己的好奇心都挤压到内心的角落去了,如今你们上了大学,是可以有精力去把少年时期的好奇心给找出来了,一般说来,在好奇心驱动下人的潜能无限,容易成就你做一番宏大的事业。其实,我小时候也藏着一个有关好奇心的小故事,一直影响了我几十年。那是文革刚刚开始的贫困年代,那时我只有几岁,有一天突然听到邻居家有人在唱歌,男男女女的,一会又用很好听的声音在说话,于是我们几个小朋友爬到墙上扒开邻居的门缝想去看个究竟,循着声音只看到了邻居家放着一个带金属壳的东西——后来才知道这叫收音机、又叫半导体,我们几个小朋友逮住这个小盒子七弄八弄地就给拆开成了一堆零件,但始终也没有找到那个唱歌说话的人。不过,我们心里却充满了好奇和疑问:这些声音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北京那么远,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这个小地方的?其实,还有一个小问题当时一直不好意思问:在收音机里唱歌说话的女的声音那么好听应该个个都很漂亮吧?现在回想起来,就是这几个有关半导体的懵懂问题无形之中影响着我的人生轨迹,一方面使得我对在中国最有能力回答清楚这些问题的成电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敬畏,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我后来几十年的科学研究都和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强烈相关联。同学们,说起来也是便宜,我这辈子的工作、事业就是被邻居家一个小小的半导体收音机给彻底改变了!

同学们,假如我是你们,我排在第二重要的就是要在大学几年里我一定要开始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客观地说,同学们在中学时过早的文理分科导致知识的不平衡,如果再加上理工科大学,尤其是行业型大学专业分工一般都太早太细,那其实人生的道路很可能会越走越窄,何况,中国也已过了需要大批工具性人才的时候了。所以,我们一定要以培养成为优秀的人而不再是以培养成为适用的工具、培养成为规范的器具为目标了。在理工科大学中,通识课程,尤其是文科通识教育,比如,文史哲、经管法都非常重要,同学们一定要再平衡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知识结构,这样,你才可能走得远,而不仅仅是一时的走得快。有人说,今后作为一个优秀的人,不仅要有一技之长、有谋生之道,有美满的家庭和亲密的朋友,懂得去欣赏、去辨别真善美,乐于去帮助别人、帮助你身边的人生活得更美好,而且还能保持有一颗好奇的心、能对社会有创造性的行为。要做到这样,就需要你在大学期间去努力构建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修炼自己的情怀。

同学们,你们刚刚高考完,都应该还记得热力学第二定律,如果要问你这个定律的发现人是谁,答得上来的人不一定多,这位科学家叫卡诺,病怏怏的,年仅36岁就被上帝召唤走了。最近有一部很火的电影叫《滚蛋吧,肿瘤君》,它用最朴素的得失观告诉我们:身体好是1,其他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领导能力是1后面的0。所以,同学们,假如我是一 2 位新生,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我会为在大学期间练就一副好身板,培养一种可能终身受益的业余爱好而努力。其实,有规律的体育运动其重要性并不比第一课堂学知识差,它不仅是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方式,我认为它还是增强一个人有自信心的重要手段,所以说,运动中的青春最美丽。同学们,成电有好书万卷,也有跑道万米,健身锻炼体育设施也在不断更新完善,读书和健身,总有一个应该在你们每天的路上!

同学们,上面我所讲的找出你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好奇心、调整和再平衡你的知识结构、练就一副能健康工作50年的好身体这三个方面,都是在假如我再有一次上大学的机会作为前提的。然而,人生没有假如,同学们,此刻的你们才是真正的站在了大学生活的起点,你们才是大学校园新来的主人!

最后,再次感谢同学们选择了电子科大!祝福你们!

篇3:李言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一、以《药》为例,分析思想解放的迫切性

因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一个背景,就跟当时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有关,因此,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中国也要有一个“文艺复兴”[1]运动,必须在思想文化领域中掀起一场革命,与封建思想文化进行斗争,以解放人们的思想。也就是说,新文化运动的产生就是旨在解放人们的思想。对于这一点,我在讲课时就以鲁迅的作品《药》为例,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讲解,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后对于民众思想解放的迫切性。为了更好地做好与新授课的衔接,我讲述了上节课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和妥协的一面。其实,就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而言,还有一个就是不善于去发动群众。之后,我开始让学生了解鲁迅的作品《药》。这个作品中有两个主要人物,即华老栓和夏瑜,一个是普通民众,一个是革命者。而将这两个人物连接起来的线索是华老栓听信别人的话,认为在食用了沾有革命者鲜血的馒头之后能够治疗痨病即肺结核(华老栓的儿子华小栓就有此病)。而这一行为,也体现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劳苦大众并不明白革命者的行为意义何在,不明白革命者的流血更多的是为百姓谋幸福的。所以,当革命者夏瑜讲革命道理,人们“很现出气愤模样”[2];他挨牢头打,人们幸灾乐祸。当他被反动军队革命的时候,大家“如潮一般向前进”“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3],甚至用沾有革命者鲜血的人血馒头去治病。即使是夏瑜的母亲———夏四奶奶,她也不明白儿子的革命行为,所以在清明给儿子上坟的时候,她表现出的“踌躇”“羞愧的颜色”“终于硬着头皮”[4]去上坟,而没有出现感到自豪、挺起胸膛的行为表现。普通百姓的麻木、对革命者行为的不理解共同构成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的悲哀、华夏族的悲哀。由此,学生能够明白的确需要对这一时期的人们进行一场思想上的大换血,即使难度很大,但是必须要进行,从而将新文化运动爆发的背景用学生极易理解的方式清晰的表达出来。不过,好在《药》的结尾———夏瑜坟顶上的那一圈红白的花,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有人还是能理解革命者的行为的,革命的烈火也是扑不灭的,让人们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

二、从鲁迅的作品中,去诠释封建腐朽制度和思想的危害,来更好地说明新文化运动中的反封建性

在历史教材第九课讲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中,有“四个提倡和四个反对”的概括,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这四个方面内容中的“愚昧和旧道德”,是学生最不好理解的,也是知之甚少的内容。因此,我在教学中以鲁迅的《药》《孔乙己》《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作品中对人物行为的一些描写来说明封建的伦理道德、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深刻影响。如,《药》中夏瑜的母亲夏四奶奶在给儿子上坟看到坟顶的一圈红白花时,她觉得她儿子来到了这里,所以她希望坟边上树上的那只乌鸦飞到坟顶以证实她的儿子也在这儿,也让她自己确定儿子真的在这儿。此外,用人血馒头治病,这也反映的是这一时期民众思想观念里的封建迷信在作怪。《孔乙己》中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活脱脱地就是一个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典型。他以读书人自居,但又考不取举人。受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5]的影响,即使生活落魄到快要沦为乞丐,他也没有想到通过自己的劳动去争取生活的改变,反倒是他同样瞧不起在咸亨酒店门口站着或蹲着、挽起裤脚喝酒的劳动人民,所以不屑与他们为伍。因此,他是咸亨酒店里面唯一一个穿着长袍站着喝酒的读书人。而《阿Q正传》里的阿Q,正是用他的精神胜利法来掩盖其落后、麻木的精神状态。他所理解的“革命”就是“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便是谁”[6],甚至将“革命”理解为就是剪辫子。这也更为形象地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至于《狂人日记》里的“狂人”,更是借他之口来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作品中对“吃人”现象从古代的“易子而食”[7],到“前几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8];从“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9],到徐锡林(即徐锡麟)被炒食心肝的描写,无不想要揭示几千年的“仁义道德”、封建礼教对人精神上的残害。所以,透过鲁迅的作品,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封建腐朽思想对人的迫害,这也更加突出了新文化运动急需迫切解决的思想问题所在。

三、结束语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鲁迅的文学作品作为导课和解决本课新文化运动中思想认识方面的疑难问题有非常大的帮助,学生听课也很有兴趣,注意力非常集中。其实,真正让教师感觉到有点棘手的就是对文学作品内容的取舍上。怎样站在学生的角度?怎样紧抓难点内容围绕鲁迅的文学作品进行合理的运用、讲解?这些问题在教师备课时都认真的考虑过。不过,通过课堂讲课,我发现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也较为满意。至于新文化运动的其他相关核心内容,在授课当中一一点清即可。另外,我在讲课中也发现学生对鲁迅的文学作品了解得少,所以也建议学生课下去阅读教师在课堂上提到的鲁迅作品原文。

通过这节课的讲课,我觉得教师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同时也需要教师要看重平常的阅读积累,进行大胆尝试,不断探索,以期让课堂生动起来。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文学作品去挖掘历史教学素材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化解学习的难点是历史教学一个重要的教学尝试。对此,笔者就针对自己在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中如何以鲁迅的文学作品作为切入点,通过运用文学作品中对相关人物、内容的描写,合理、清晰地讲解人们思想观念中急需改变的腐朽的东西,来突破新文化运动的教学难点。

关键词:文学作品,挖掘,教学难点

参考文献

[1]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3.

[2][3][4][6][9]李新宇,周海婴主编.鲁迅大全集2:创作篇1919—1924.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39,37,343,208,337.

[5]其出处是元朝郑廷玉的杂剧《金凤钗》第二折:“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7]“易子而食”: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是宋将华元对楚将子反叙说宋国都城被楚军围困时的惨状:“敝邑易子而食,析骸而爨。”

篇4:“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发表看法,最后总结: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方卓有成效的东西到了中国却全然变了模样,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人们开始从器物、制度的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掀起了一场规模更大的民族反思浪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新文化运动。

\[教授新课\]

1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教师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1912—1919年间,中国新设厂矿379家,设立资本8580万元,平均每年开设63家,新增资本1430万元……这时期,外国资本增加有限,而民族资本迅速发展。

——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三年以来中国,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

——陈独秀《青年杂志》

材料三:“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纪、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是以国有治乱,运有隆污,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发表见解,最后总结:在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打破封建束缚,这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在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王的统治,但政权却落入了北洋军阀的手中,袁世凯及其继任者们继续推行专制统治;在文化上,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后,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这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3)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德先生”意为民主,“赛先生”意为科学。

(4)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白话文、新文学。

3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教师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前期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材料二: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所谓好的就是绝对的好。

——毛泽东

篇5:李言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各位同学大家好!

名人是榜样,名人是力量,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力量,走近榜样。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聆听名人的故事。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散文家。你们知道,司马光小时候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同学们想听吗?下面请马瑛泽同学给我们讲一下《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小司马光的聪明让我们敬佩,小黄香的孝敬更让我们感动,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田瑞园同学带来的故事《黄香温席》。

黄香,司马光,我们都认识了,接下请同学们再来认识一下小时候贪玩的李白,请欣赏苏雷哲同学带来的故事《铁杵磨成针》。

中国的名人小时候聪明孝顺,接下来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外国名人小时候的故事,请邵怡菲给我们讲一讲生物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

法布尔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成功来自永不满足的不懈的追求,爱因斯坦的小板凳也给了我们同样的启示,请欣赏李雯轩带来的故事《第三只小板凳》。同学们,你们在第三只小板凳中发现了什么呢,对,我们发现了爱因斯坦的不懈的追求,接下来我们在认识一下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吧,请莫宇俊为我们讲《哥伦布的故事》。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爱迪生就更了不起了,他发明了好多东西,其中就有我们照明用的电灯,下面就请姜玉洁同学为我们讲《发明大王》的故事。

同学们,爱迪生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成功并不是出于偶然,而源于他超常的勤奋与努力!林茹茹的故事《列宁登山》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必须注意每时每刻都要培养自己的意志

认识了意志坚强的列宁,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请欣赏赵家毅同学带来的故事《耶稣传教》。

了解国外的名人,也认识了好多古代的名人,接下来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我们当代的伟人,请欣赏李文捷同学带来的《邓小平小时候的故事》。

邓小平主席的故事听完了,接下来再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讲一下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的故事,欢迎吕晨冉给我们讲《陶行知与四块糖的故事》。

名人的聪明让我们羡慕,名人的勤奋让我们牢记,名人的孝敬更让我们感动。每个名人都是我们的榜样

这次故事会,又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名人,陶冶了情操。

愿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有所作为!也能成为名人。

名人故事会到此结束。

篇6:李言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同学们、老师们、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欢迎4942名本科生和4153名研究生成为我们电子科大的新成员。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向以优异成绩考入成电的各位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年夏天我到本科招生现场去看同学们的录取情况,绝大部分省份都超一本线100分以上,其中有的省市甚至超过了一本线200多分。特别是医学院今年首次招收的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的同学都非常优秀,说明家长和社会对我们办新医科充满了期待。同学们不仅学业成绩好,而且大多爱好广泛,比如那天碰巧录取河北的考生,我就亲自比选录取了曾经获得全国语文能力竞赛二等奖的曹哲同学和擅长软笔隶书楷书的马智华同学,前天在新生报到现场我还见到这位马同学。同学们,今年我在与家长和新生的交谈中,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家长们对小孩能考上成电有一种掩饰不住的自豪和兴奋。是啊,对每个家庭来说,为孩子挑选一所好大学是一项多么重大的决定啊!

同学们,我们成电建校61年来一共培养了17万多名本科以上的优秀人才,他们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很多贡献,我们也在不断从中分析总结,究竟大学中哪一些环节对同学们成长的影响最大?比如,本科通识教育,尤其文科通识对增强学生的软实力、让学生成为有情怀的人就非常重要。大学不能把本科生培养成专家,甚至硕士也不能,只有博士阶段才是按专家来培养的;第二是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在大学期间同学们多打开些窗户,尤其是海外经历对学生开阔视野非常有益;第三是工科学生的知识综合与技术集成能力,因为现代工程科技更加强调整体性和集成创新,这对我们传统的按细分专业来培养人有很大的挑战;第四是学生的领导力培养,如何提高学生的思辨与表达能力,这对于未来要走上国际舞台的你们已十分的迫切。此外,同学们在大学中按专业、按学科对硬知识的系统学习,同学们继续深造率的不断提高,以及同学们培养一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等等都是在大学中非常重要的过程。

还有一件小事情,我一直都想在一个很大的场合来提醒同学们一下,就是我在校园里经常看到有的同学边骑车边看手机、边走路边发短信,这太危险了!我想在这里慎重地告诫大家:骑车不要耍手机、走路不要发信息,约会虽急、但安全第一,且行且珍惜。

当然,同学们,今天我显然不是来讲这些的,我要与同学们谈的是“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上大学?”,大学到底是什么?上大学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人说,上大学还用问吗,因为上大学有用啊;有人说,看到别人都在上,我不上不就吃亏了吗;还有人说,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家长和老师在耳边不断重复的不就是要上大学、要上好大学,甚至上国外的好大学吗。的确,大学能让人变得更有知识、变得更有文化,今天,大学仍然是青年人成长得最快最好的地方。

不过,现在上大学越来越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大学的神秘性也正在褪去,大学也不再是象牙塔,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了,大学既不是无所不能、也不能点石成金,只有当你逐层剥离开叠加在大学上面的各种表观信息和时代烙印后,大学才回归到了它的本质,才真正抵达到了大学的终极意义所在。我认为,无论大学的过去、现在甚至将来如何变化,它永远不变的、不可替代的、最本真的主要是在两个方面:

第一,大家知道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尤其人在少年向青年转变过程中特别需要群居生活在一起,这与大部分时间都在发呆的独居动物完全不同。百度搜索中讲,群居动物是指以群体为生活方式,在生活中无论进食、睡觉、迁徙等行为都以集体为单位,彼此间相互关照、相互协作的动物。所以,作为人我们很容易受环境所左右、受人群所暗示。同学们可能来自五湖四海,南腔北调地汇聚在一起,一旦走进了同一所大学,一般说来大家学业的优秀程度就是差不多的,但是每个人身上都还有一些各自隐性的优秀品质,这样的人群聚集在一起,一是使你逐渐认识到了真实的自己,你会发现有人比你更优秀、你也会遇到有人还不如你,所以你不再狂妄自大、也不再妄自菲薄,一般说来你会迅速安静下来、悄悄发力、尽快向优秀看齐;二是同学间的反差越大,不管穷的富的、城市的乡下的、男的女的,甚至是不同肤色的人在一起,更能相互激励、相互欣赏、相互学习,这会让你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胸襟,你可能会变得更加宽容、厚道和善良,你也可能会想明白很多人生的大道理。三是大学是一种充满正能量的高尚的地方,越好的大学正能量越大,比如我们成电就是这样一所充满正能量的好学校,在这个平台上的`人都是正能量的交换者和受益者。有人讲,人进步的最好方法就是去接近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人和环境,而更好的事情是你就是一个充满这种正能量的人,正好去改变和吸引那些需要这种力量的人。

因此,在这样一个人人都努力上进和都精益求精做好每一件事的环境中你会不知不觉地养成一种高的做事标准和强的逻辑思维的习惯。一般说来,这个标准会悄悄地、一点一点地渗进你们的血液中,并升华为一种做人的标准,从而影响着你们的一生。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同学们越成功、越努力,越优秀、越上进!

同学们,你们今天进入大学,几年后都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有人说有文化的人可以用四句话来描述: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当前我国正在从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开始向商工文明的初期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需要重新去建立和适应一种现代文明的新型关系。因此,大学除了是合格公民以及文化人的重要培养基地之外,同学们还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文明进步的推动者、文明转型的引领者和文明建设的示范者。

所以,大学就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聚集了如此众多的优秀同龄人在一起,在这个平台上青年学子与优秀同行、与时代共进,在这个平台上的每个人都会吸收到足够的正能量,并确立好自己做事的标准和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一生做人的品格。而这是社会上任何一个教育机构都替代不了的。

第二,人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有创新基因的,都有创新的DNA,与其他动物相比,人最可贵的就是有不断进取的愿望和智慧,并且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而大学就是一个让年轻人充分展示、尽情释放、激烈碰撞各种奇思妙想的集散地,可以说大学是创新的源头、是创新的梦工厂,大学校园由于学术思想的自由使得每个角落都弥漫着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设计、新发明层出不穷。大学不是制造科技产品的地方,更不是去追逐时尚的潮流,大学主要是关心未来,关注未来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后社会会怎么样、科技会怎么样。曾经斯坦福的一位校长讲,大学是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动机,它的路标全部都是指向前方的。大家可能知道,世界上诺贝尔奖的80%以上都来自大学,每年我国国家科技奖的80%以上也来自于大学,其实大学的硬件条件一般都不及更加专业化的科研机构,但是大学自由的学术空气、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再加上更为重要的是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无知无畏的提问与高水平教师的相互碰撞产生出的火花,使得大学总是站在时代的潮头――永不落伍,总是在引领一个个时尚的风口――永远向前,总是在下一个浪潮还没有抬头之前就让学生及时跟进去――而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因此,大学最美的风景是老师和学生在教室里、在实验桌旁的自由争论,教授在办公室的小黑板前和学生你一笔我一划地推导公式和修改论文,各种社团的同学在草坪上席地而坐交流着创新的方案……

所以,我们说大学对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挖掘和放大是社会上任何一个科技机构都无法比拟的。

同学们,虽然没有一所大学是尽善尽美的,但我上面讲的在大学中要积聚起足够的正能量并确立自己做事的标准、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做人的品格,以及在大学创新文化的熏陶下,我们对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再塑造。这两点是大学最基本、最重要、最本征的,其实这也是大学“守正创新”的精髓。希望同学们,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要尽量去实践并努力去做好,因为它或许会影响你的一生,甚至影响你家庭的几代人。

篇7:《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搭建《洋务运动》主题网页 (如图1) , 学生能更直观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内容。

◇建立BBS论坛, 组织学生讨论, 为学生提供交互平台, 有利于学生展开生生互动, 突破教学重难点。

◇利用电子白板的绘图工具“刮奖刷”、“图章”等, 强化学生对洋务运动民用、军用工业的记忆, 突破重点。

◇利用电子白板的可再生资源特点, 加工学生学习中的动态学习成果, 帮助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从而认识当时中国制度的落后, 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第一课。近代化是近代中国实现强国之梦的唯一途径, 为实现近代化, 中国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 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化的大门, 是中国旧的统治阶级中一些“清醒的人”应对时代挑战, 试图挽救统治危机的一次尝试。

洋务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却开启了一扇了解西方的大门, 开始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壮大奠定了基础, 推动中国由经济变革向封建统治的政治变革转变。

●学生分析

知识储备:学生已学完19世纪中期以来列强入侵的相关史实, 对清政府末期的社会状况有所了解, 可对“近代化”这个概念又非常陌生。

认知能力:倾向于形象思维、剥离抽象概念的能力略显不足。

心理特点:思维活跃, 个性突出, 喜欢新奇事物, 对逝去的历史兴趣不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记住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主要企业;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材料与教材的阅读与整理, 培养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 增强合作和协作意识, 促进思维和能力的提高;通过看疗效这一环节, 培养辨证看待历史事件和辨证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当时中国制度的落后, 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认识洋务运动是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具体表现, 培养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教学环境与准备

◇搭建主题网页, 提供教学相关材料,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展开学习。

◇建立BBS交流平台, 设计问题, 为学生创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即时平台。

◇设计PPT课件和电子白板课件, 充分利用电子白板交互功能和刮奖刷等功能, 为学生提供多个学习平台。

●教学过程

1. 影片欣赏,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 你们知道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那场震惊世界的黄海海战吗?

今天就让我们再重温那段历史时刻。 (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影片。)

看完这段让人热血澎湃的影片后, 同学们有何感受呢?谁愿意给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学生说感受)

师:正如同学们所言, 在黄海海战中, 为维护中国主权, 清军将士们浴血奋战, 英勇奋战, 那结果如何呢? (生:失败了) 将士们英勇杀敌, 武器也不落后的我们, 为什么会失败呢? (停顿) 在洋务运动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 重温洋务运动那段历史。 (教师出示课题:洋务运动。)

2. 学生会诊, 查病症——洋务运动的兴起

师:到底什么是洋务运动, 又为什么要掀起洋务运动?请同学们打开教学网页, 点击“会诊室”, 结合资料, 议一议清政府的病症在哪里?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点击教学网页, 进入“会诊室” (如图2) , 结合资料讨论后, 回答问题。教师切换电子白板模式, 在注解模式下将“教学网页会诊室——查病症”页保存到电子白板中, 然后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和注解功能书写学生看法, 得出结论。

板书:清政府病症——政治腐朽、军事衰弱、经济贫困、文化落后。

过渡:通过会诊, 我们已深切地感受到19世纪中期的清王朝已经病入膏肓, 再加上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和两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 清政府出现内忧外患的局面。为维护其统治, 清政府统治阶级内部的一部分先进人士, 开始了新的思考, 掀起了“洋务运动”, 而积极推动这次运动的先进人士就被称为“洋务派”。

师:大家可点击教学网页中本课素材“人物介绍”一栏, 了解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假如你是当时洋务派中的一员, 针对病症, 你会为清政府开出怎样的“治疗方案”?

3. 开处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 学生会诊——开处方

师:请再次进入“会诊室”, 结合清政府的病症, 开出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案。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 协同合作, 共同完成, 然后将治疗方案完成在论坛中。

学生进入“开处方”一栏 (如图3) , 小组讨论开出处方, 完成后教师进入论坛, 查看学生的发言, 然后切换电子白板模式, 利用控制模式, 将学生的讨论截屏, 然后再用照相机功能, 保存每组讨论结果, 并将其整合在一起, 请学生讲解共同之处, 教师再用白板的放大镜功能配合学生讲解。

(2) 自主学习“洋务派治疗方案”

(1) 知识梳理“洋务派治疗方案”。

师:当时的洋务派为清政府开出了怎样的“治疗方案”呢?请大家点击“自主学习”一栏, 结合教材, 探讨表格中的问题。 (学生看书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学生点击“自主学习”一栏, 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洋务派的治疗方案。教师用电子白板控制模式, 再利用电子白板“书写功能”整理学生看法, 将其保存于刚才学生的治疗方案页中, 方便学生进行对比, 教师再做适当点评。

(2) 知识抢答, 夯实基础。

过渡:针对自己的病症, 洋务派做了这么多的事, 同学们都记住了吗?现在就通过“知识抢答”来考考大家。具体规则是:每组必须选择一题, 你们可推组内你们认为能力最强的同学来抽题, 回答正确加分, 如回答错误, 别组抢答。最后, 得星最多的评为“记忆之星”小组。现在先给同学们一点时间记忆一下。

学生看书, 在学生准备好后教师切换电子白板模式, 让选题的学生用绘画工具中的“刮奖刷”选题。 (学生刮题回答, 如下页图4)

师:我们来看看, 在这一环节中, 哪组得分最高?别的组不要气馁, 还有几题, 老师刮题, 你们抢答, 怎样? (教师刮题, 学生抢答)

教师利用白板刮奖刷功能, 提前设置问题, 让学生自己抽题回答, 并在电子白板中设置“记分”一页, 提前设计好“记忆奖章”, 用电子白板的盖章功能为小组加分, 可一目了然看出获胜方, 最后评出“记忆之星” (如图5) 。

4. 看疗效——洋务运动的评价

(1) 洋务派的观点

师:通过以上知识梳理和知识抢答, 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洋务派的治疗方案, 那洋务派的治疗方案与同学们开出的治疗方案有何不同呢? (电子白板展示对比图, 如图6)

生:洋务派没有开出政治方面的治疗方案。 (学生发表自己看法)

教师请学生点击“看疗效”一栏, 看看洋务派的观点。 (学生看洋务派的观点)

网页中设置“会诊室”第三小模块“看疗效”, 由两页组成, 第一页展示洋务派的观点:“中国文武制度, 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不能及”和漫画 (如图7) 。

师:对了, 洋务派认为清政府的政治制度比西方的制度好, 只需要添加洋枪洋炮就可以了。可我们前面了解到, 19世纪中后期的清政府的政治制度到底如何啊? (生:非常腐朽) 基于洋务派的观点, 你认为洋务运动能实现中国人的富强之梦吗? (生:不能) 所以,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才会全军覆没, 这证明洋务运动最终没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也标志着这场洋务运动失败。

(2) 史学争鸣

教师请学生进入“学争鸣”栏 (如图8) , 看看专家们对洋务运动的观点, 并在网页“我的观点”板块, 将自己的看法写入论坛。

学生写时, 教师进入论坛, 查看学生的发言, 并在交流平台中请学生谈谈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观点, 教师适时做点评, 然后展示教材评价, 学生读教材。

总结:从学生推荐喜欢的观点, 再到教材的评价, 说明每位学生在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 都应持有“客观、公正、多角度”看待问题的历史态度。

5. 启智明理, 余韵延展

(1) 知识小结

在本课中, 我们了解到为维护其统治, 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掀起了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 先后创办了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海军、学校等, 虽没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

(2) 心得与疑惑

请学生谈谈在学习完本课后有何收获, 有何疑问。 (学生发表看法, 老师适时做点评) , 学生课后可以进入论坛发表不同观点。

结语:同学们, 在长达30年的探索中, 洋务派以难能可贵的勇气,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最艰难的第一步。而后来, 有更多的中国人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进行了更多的努力和探索, 才有了我们今天如此强大的军事、国防能力。先人已逝, 而中国未来的腾飞还需要靠在座的你……我们各位共同来完成。

●教学反思

◇在本课设计过程中, 我创设历史情境深入浅出地解读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主要内容和评价, 从而让学生认识当时中国制度的落后, 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培养其国际化视野, 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下, 主动性增强, 自主学习和探究, 较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 较好地完成教学, 我搭建《洋务运动》主题网页和BBS交流平台, 将清政府假设为病人, 组织学生进入主题网页为清政府查病症、开处方、看疗效。在教学网页中我针对预设的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 以先引导学生利用BBS讨论, 再展示洋务派的观点的方式层层推进, 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主人翁情感的推动下, 较为积极的深入课堂。

◇在教学中, 我利用网络技术、电子白板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在此过程中, 主题网页的使用改变传统教学教材单一、教学形式呆板的局面, 增大了课堂的教学容量, 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元化、多样化, 而学生在直观的教学环境下, 学习的积极性也明显增强。

◇电子白板、BBS交流平台的使用, 变传统的师生互动为有效的生生、师生互动, 提高学习效率。电子白板强大的交互性, 促进我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的转变, 也给自身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篇8:《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下启“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概况。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1.教法:创设情境,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提问:中国自近代以来在不断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救国方案?

导入新课:促使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器物和制度却无法挽救旧中国呢?20世纪初,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我们诠释了这个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情境一:一个农村少女伫立田间——旧中国的缩影引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显示一些老照片(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民族工业的发展等图片)。

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原因。

教师总结归纳:

1.背景:

(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政治方面:

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②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③北洋军阀专制独裁。

(3)思想文化:

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引导学生根据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概况:

要求学生看书找到这些基本情况:标志、代表人物、活动基地、旗帜。(学生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落实基础知识。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情境二:为少女请来了德先生与赛先生,告诉她一些新思想(体现以少女的变化为主线,贯穿始终,以具体事物体现新文化运动发展的过程),课件显示引导学生思考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意知识前后联系,并进行比较的意识和能力。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情境三:让女孩读《狂人日记》,进一步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课件显示狂人日记的节选和玩偶之家的图片讨论分析。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旧道德的危害有直观的感受。

(1)“打倒孔家店”。

①树起“打倒孔家店”大旗的原因:

a.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逐渐变成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礼治秩序的一尊精神偶像。

b.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康有为反对共和,都打着尊孔的旗号来蛊惑人心。

c.新文化运动要反对专制,就必然要批判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孔子之道。

②新道德与旧道德的含义。

③意义。“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情境四:女孩看不懂文言文(突出以女孩的变化为主线)。

课件显示《上邪》的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对比。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文言文和一段白话文的对比,学生能直观地感知到二者的区别,很容易理解开展文学革命的原因。

要求学生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为下一步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做好铺垫。

情境五:改造后女孩发生了哪些变化,有哪些不足?引导学生思考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感悟评史。

三、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2.(课件显示)材料设问:你能从以上材料中看出新文化运动的哪些积极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1)打击了封建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形成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2)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设问: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局限性?请学生通过材料进行分析。

(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偏向。

设问: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的这种态度是否正确?应该怎样对待东西方文化?

设计意图: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课堂小结:边带领学生共同回忆,边用课件展示整体知识框架。

设计意图:巩固、强化知识结构。

篇9:《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本节课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观察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总结归纳”为教学结构, 采用“合作探究”的探究模式教学。

设计理念: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设计过程中关键是如何处理自由落体加速度的问题, 这是教学探究的难点, 因此在设计中采用了学生熟悉的纸带的处理办法, 采用作v-t图像的方法和△X=at2来探究。

遇到的困难:学生处理纸带的时间可能长一些, 解决的办法可以借用电脑来画图像。

教学效果:能够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堂效果明显。

【探究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 情景设置

同学们, 你们听说过比萨斜塔吗?你们见过比萨斜塔的图片吗?你们能讲出有关比萨斜塔的故事吗?从故事中你们能收获哪些知识?你们想更详细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吗?如果想就一起来学吧!

(二) 课前探究

1.生活中, 你观察过下列物体的运动吗?

小段粉笔下落纸片下落纸片揉成小纸团下落

它们下落的快慢相同吗?为什么?

2.如果让小粉笔段、纸片、纸片揉成的纸团不受空气阻力的束缚, 即“自由”下落, 它们下落的快慢会怎样?

学生回答:下落情况相同。

3.结合你的研究, 请给“自由落体运动”下个定义。

4.请总结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只受重力, 初速度为零。

二、合作探究过程

下图是利用课本P43页图2.5—1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重物自由下落时的纸带, 图中两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 (单位:cm)

数据处理

方案一:

1.填一下表中数据。

2.画出运动的v-t图像。

3.让学生分析数据画出v-t图像, 根据数学知识分析数据最后得出结论。

4.结论: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方案二:

1.填一下表中数据。

2.结论: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根据图中的数据, 你能计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吗?

4.看课本你了解了有关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哪些知识?学生看课本回答:你能解释自由落体加速度的这些特点吗?

5.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

1.测定反应时间

2.测高度

教学反思

(一) 重视物理实验与物理思维

课堂教学中贯穿“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合作探究”的探究要素。

(二) 积极展开探究型学习

篇10:《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

本节《大气的运动》,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共用一个课时,45分钟的时间。

《大气的运动》在本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对气候的掌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承接前节的内容,了解大气运动的原因——太阳辐射对地面的加热不均,既地面的冷热不均;从而进一步掌握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来掌握大气运动的两个分类,既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对前一个知识环节掌握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一个大气运动分类既水平运动解离出来,进行进一步分析。

•在分析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时,提前要明确掌握水平气压梯度和水平气压梯度力两个概念。

•通过对风的形成进行图解分析掌握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最根本原因地面的冷热不均;影响风的主要因素——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同时掌握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速、风向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过对前面两个大的知识点——热力环流、风的掌握从而以对大气运动的重要性的掌握来结束本节。

•在整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绘图制图及对图表的分析能力,及掌握对知识的整合,提高观察、联系、分析和应用能力。

2.情感态度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树立运动的、发展的观点、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三)学生特征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针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一方面在初中阶段时就接受过多媒体教学,并不陌生,而且由初中转入高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上升了一个层次,对暂停了一年的地理也会有一个新认识和新的兴趣,所在课堂气氛是非常活跃的,但在另一个方面来看,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对知识的掌握特别是地理知识的掌握将大幅度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逻辑理性思维模式,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及教学中的主角性大大增强,而他们还处在初中学习的模式中没有升华,显得十分被动,对图表的分析能力及对知识的巩固性很差。

•要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学习中的主动性的培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主要针对的是高中的学生,而采取了讲授式、启发式、自主绘图分析式、多媒体演示及师生交互式各种策略,为学生提供大量学习的动态资源,通过提出问题、质疑、绘图分析问题、联系性的链接相关问题、进一步绘图系统的解决问题、学生进入由简到繁的实践性问题的实际操作解决,从而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加强了地理综合实践能力,从而发展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时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特色设计:

•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而富有色彩的动态画面进行一系列演示,在演示中给予学生地理学习的空间想象概念,从而使很抽象的、生硬的知识具有了生命的活力,也大大鼓励了学生主动去听、想、分析、绘图、总结知识的积极性。教学和学习的效率也得到大大的提高。

(五)教学资源和工具

•本节主要是在有大屏幕的多媒体课堂教室实施的。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上册。

•专门为本节设计、制作的FLASH资源课件

•绘图纸和绘图笔。

(六)教学过程环节

•第一阶段:复习导入,做好对上节的承接,并及时对本节的前言所提出的三大问题— —大气运动的意义、大气运动的原因、大气运动的分类进行设问,从而为下一步的进行打下伏笔。

•第二阶段:利用课件动画演示以上提出的承接项即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配,进行问题的分析,在这里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热力环流,另一个是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这两个问题并不是同步展开的,而是要运用大气分类这个知识点进行。在整个演示及讲授中采用导出→导出→导出的模式进行,尤如进行一道数学连算题。

•第三阶段:对于演示分析中的各种图形中的各种要素由于发展而会逐渐发展的变化,要求学生在观察和分析之余,親自动手绘图,并要求图在满足原理及理解原图的基础可以有些变化,这样既符合于实际又可加强学生应变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师给出相关的指导。

•第四阶段:在前面学习的过程中讲求的是知识的细节,最后要进行知识的总结,回到本节的起点,总结本节要说的三个大的知识点,并加以联系。从而实现知识讲授的合— —分— —合的整个过程。

教学过程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

•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主动积极的观察、分析并举手回答问题。

2、通过对FLSAH动画的观察开始自主的展开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

3、绘图: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既提高了对问题的认识能力,又增强了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从而在课堂中由被动接受进入主动分析的地位。

4、对今后各种问题的解决及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从质的角度加以磨合和改善。

从教师的教学的角度评价主要体现在:

1、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学生被动的接(教与学上很难进行一种持续)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教师需要进一步熟悉教材、了解学生、了解课堂,这将是更高的、更新的一种要求。

上一篇:代评职称可靠吗下一篇:金桂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