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运动探讨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启蒙思想研究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思想、文化、社会变革。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启蒙思想的产生、发展、流变,疏通“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将更好地了解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发展历程。而以“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为切入点,从先进知识分子的视角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进行研究,将能够更好地呈现这一时期启蒙思想的演变过程。因为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代表的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积极提倡启蒙思想,对启蒙路径做出了有力的探索;给“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启蒙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他们的启蒙思想具有呈上启下的作用。在笔者看来,“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主要有三个理论来源:即中国古代传统经学中的忧患意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产生的启蒙思想,西方近代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观念;它是在封建意识形态逐渐消散,小农经济受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冲击,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近代文明进行传播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启蒙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伦理道德启蒙;政治启蒙;教育启蒙;文学启蒙,具有个体反抗与集体奋斗并存;继承与开新并进;激进与保守并重,回应时代精神与脱离现实并现的特点。“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启蒙思想的积极意义体现在:推进了价值观念的革命;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催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实践;加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其局限体现在:没有实现制定的体制转换目标,遵循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纵观“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我们会发现遵循中国近现代启蒙路径,实现启蒙现代化尤为重要。因为启蒙思想是不断发展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需要启蒙,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更加需要启蒙。启蒙思想在不同的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内涵,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启蒙思想的根本目的在于找到当代中国需要的启蒙思想,并运用这种启蒙思想来规范伦理道德,完善价值观念,提升审美趣味。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伦理道德启蒙;政治启蒙;教育启蒙;文学启蒙

学科专业:哲学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启蒙思想的理论来源和时代背景

1.1 理论来源

1.1.1 中国古代传统经学中的忧患意识

1.1.2 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产生的启蒙思想

1.1.3 西方近代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观念

1.2 时代背景

1.2.1 封建意识形态逐渐消散

1.2.2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对传统小农经济的冲击

1.2.3 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近代文明的传播

第2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启蒙思想的基本内容

2.1 伦理道德启蒙

2.1.1 破除封建蒙昧

2.1.2 重建伦理道德

2.1.3 重构价值观念

2.1.4 提倡个性解放

2.2 政治启蒙

2.2.1 民主主义内容的转变

2.2.2 自由主义的传入

2.2.3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3 教育启蒙

2.3.1 教育观念的转变

2.3.2 教育体制的改革

2.3.3 教育方法的更新

2.4 文学启蒙

2.4.1 文学审美观念的改变

2.4.2 文学审美形式的转变

2.4.3 文学审美内容的转换

第3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启蒙思想的特点

3.1 个体反抗与集体奋斗并存

3.2 继承与开新并进

3.3 激进与保守并重

3.4 回应时代精神与脱离现实并现

第4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启蒙思想的积极意义及局限

4.1 积极意义

4.1.1 推进了价值观念的革命

4.1.2 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4.1.3 催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实践

4.1.4 加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4.2 局限性

4.2.1 制定的体制转变目标未能实现

4.2.2 遵循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结语 多元文化时代的现代性启蒙选择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现代化学论文提纲下一篇:会计信息和经济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