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寓言故事成语

2024-04-25

带寓言故事成语(通用14篇)

篇1:带寓言故事成语

“塞翁失马”是一则古代寓言故事,语出《淮南子·人间训》。它是为阐述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祸福倚伏观服务的。 东汉班固的《通幽赋》,有一句“北叟颇知其倚伏”的话,即提示了它的寓意。

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直译: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事的方法与众不同。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然,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身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父子二人也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这则成语告诉我们: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篇2:带寓言故事成语

有一天,从山上下来一只老虎。贵州的老虎也从来没有见过驴子,突然看见这么个庞然大物,不禁大吃一惊,以为是什么神灵下凡。老虎慌忙躲进树从,偷偷察看驴子的动静。

一天过去了,老虎没有看出驴子有什么特别不凡的地方。第二天,老虎蹑手蹑脚地(蹑,niè)走出树林,想到驴子跟前摸摸底细。还没有走上几步,猛听见驴子一声大吼,吓得老虎转身就逃。奔了一阵,老虎发现后面没有动静,又小心翼翼地踱了回来。慢慢地,老虎习惯了驴子的叫声,又壮看胆子向驴子靠近。它先用脚爪去挑逗,又用身子去碰撞。驴子恼羞成怒,尥(liào)起后蹄向老虎踢去。老虎偏偏身子就躲过去了,心里不禁一阵高兴:“原来这个家伙就这么点儿本事啊!”饿了一天一夜的老虎,大吼一声,猛扑过去,一口咬住了驴子的喉营,美餐了一顿,上山去了。

黔驴技穷的意思

这头大驴子所以会送命,是因为它虚有其表,没有真本事。贵州小老虎所以能得胜,是因为它在貌似强大的对手面前,既不胆怯,又不莽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成语出处

篇3:深度游带一个故事回家

对深度旅游者而言, 旅游不再是购买一些纪念品, 拍几张照片, 而是要带回来一个故事。在欧洲, 对那些从战后生育高峰中诞生的中年人而言, 他们努力的工作带来了产业的巨大发展, 面对休闲和假期, 他们比任何人都有享受的权利。

同时, 这些在年幼时就已经参观过欧洲最伟大的博物馆、亚洲最重要的历史遗址遗迹、非洲大草原的一代, 已经不再愿意用20天的时间去游览18个国家。而是将自身置于一个遥远、偏僻、陌生的角落, 参与当地人的生活、体验新奇的民俗, 这种经历的深度和质量比参观任何大牌景区都更吸引他们。

低碳假期——深度游的绿色性

反对乘坐飞机旅游, 不仅是反对快餐化旅行带给人们的传统人文精神的失落, 更在于选择火车、轮船、自行车乃至步行等环境友好型的方式旅行, 更环保、更绿色、更能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家经营滑雪和自行车假期旅游的英国客栈旅行社 (Inn-Travel) 表示, 今年参与火车旅行的游客上升了50%, 火车公司也很快做出反应, 对外宣传乘坐火车旅游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位于西班牙马德里世界旅游者组织 (World Tourist Organization) 的官员John Kester说:“慢游好像是去买天然的食物, 你这样做可能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 但是它的确味道要好得多。”

一提起旅游, 大多数人肯定会选择乘飞机, 既快捷又舒服, 三四个小时就可以从北飞到南。但是, 也有一部分人喜欢坐火车旅游, 为的就是那种在火车上看风景的感觉, 而这部分人中以中老年人居多。就拿“红色旅游”来说, 乘飞机一个人就得近3000元, 可是坐火车的价格只在2000元左右, 所以权衡之下许多老年人还是选择坐火车这种“慢游”。坐火车“慢游”的另外一个好处是, 同行的人大都年纪相仿, 车上有说有笑, 游景点时也步伐一致, 不像和年轻人在一起, “忙着赶路啥也看不着”。当然, 慢游的绿色性还在于它有效地去除了游客们因一次性旅游而产生的环境污染等短期行为。

坐上火车, 耳边听着车轮与铁轨碰撞发出的“咣当、咣当”声, 心里憧憬着旅游地优美的景色……现在, 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乘火车旅行的“慢游”。北京铁路局提供一组数字显示, 今年已经有10万北京人选择乘旅游专列外出旅行, 享受那种人在旅途的闲适意趣。

奢侈旅游——深度游的奢侈性

从目前的情形分析, 慢游不意味着廉价和简易。一艘从豪华港口出发穿越荷兰的顶级邮轮缓缓一周的费用为1600英镑;到达意大利之前, 仅在托斯卡纳 (Tuscan) 景区的5天散步式旅游, 也将至少花费500英镑。就连从巴黎到布鲁塞尔一晚的火车宾馆 (train hotel) 都需要250英镑, 这个价格足以在凯悦饭店住一个很好的房间, 当然乘豪华火车旅游的魅力在于不用排队, 享受舒适的座椅和在宽敞过道上来回自由地漫步。

慢游兴起的同时也使传统的邮轮业享受复苏的快乐, 2012年全球邮轮预定比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Maris Freighter邮轮老板Zunic就因船体不能提供足够的空间而烦恼, 这艘船搭载了支付1.4万美元去环游世界的一批退休者。“这些人厌倦了一般邮轮的常规化日程和娱乐, 在我们的船上除了吃饭时间, 他们自行安排一切。”

但另一方面, 慢游也不与背包旅游矛盾。因为, 背包旅游可能难度较大, 也可能面临压力、枯燥和风险, 背包客往往需要提前准备好一切, 但你却能获得一次异常丰富的挑战性体验, 这种体验的韵味正是来自“慢”。

值得玩味的还有奢侈的定义, 奢侈可以是住在好的酒店, 吃最好的食物和乘坐豪华的交通工具, 然而在时间就是金钱、就是财富、就是名利的今天, 缓慢的、毫无时间概念的悠闲地旅行着, 从时间的角度看, 却也是最奢侈的行为。

接待家庭——深度游的随意性

一家专门从事前往非西方国家乡村旅游的瑞典旅游公司, 每年都可以接收到七成的回头客。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为旅游者在接待国家选择入住的接待家庭, 并提前为游客准备好大量的便携式资料, 以便于游客能在与当地人共同居住的过程中加强交流。这种深度的旅游方式得到了游客的喜爱, 该旅游公司的经理在总结游客意见后表示游客希望有更长的时间同当地人交流。有游客感言:“印度火车的二等车厢比有空调的旅游大巴更有意思”。

当然, 接待家庭只是慢游深度化的一个表现。在英国, 成功组织慢游的Andante旅游公司根据慢游者的意愿, 让当地人和专家将他们带入更深更特殊领域的心理需求, 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选择。该公司推出了一款考古游, 由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担任导游, 旅游的目的不是参观知名的古迹遗址, 而是探寻未知的财宝。游客们在“导游”们的带领和指导下, 于英国史前文明地和古罗马城址之间穿梭挖掘, “整个旅程每天都在打开一个新故事”。

显而易见, 深度旅游无法在快速化背景下实现和完成。以“接待家庭”为代表的慢游, 在世界范围得到追捧的事实, 无不显示出人们对旅游本质精神回归的期盼。

慢游, 不再是为了赶场而来去如风, 而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值得我们驻足的细节;慢游, 也不再是为了证明匆匆足迹留下的数码影像, 而是带一个亲历的故事回家, 去体验最纯的旅游——深度旅游。专业人士认为, 深度旅游的策划思路中最好加入感官体验内容。

不经修饰和设计的景观与项目, 让游客一览无遗, 缺少神秘感和趣味性, 难以对游客感官有深刻冲击, 激不起游客的体验和参与兴趣, 或者游客在体验过后, 只会得出“不过如此”的评价, 正可谓“不游遗憾, 游了更遗憾”。

中国古代园林讲求曲径通幽, 指园林的布局须得巧妙设计和精心修饰;游客辗转其间, 移步品景, 陶冶情操。深度体验旅游与古代园林追求的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 可以恰当引入和借鉴“曲径通幽”思想。

闲暇时间, 都市居民多热衷于到郊区农村体验一下农家乐, 相比于品尝已经被摘好、洗净、包装好的瓜果特产, 游客更乐意亲自到田地、果园去采摘, 边摘边吃, 边摘边娱乐, 边摘边采购。这种“亲历亲为”才能获得果实的过程正是游客乐于参与和体验的趣味过程。

著名旅游研究者谭小芳认为, 活动和项目越能调动游客多种感官, 表示其活动程序越复杂, 体验内容越丰富, 参与面越广泛, 对游客就越有诱惑力。

游客在一地旅游, 多喜欢去当地的旅游步行街观赏、购物, 而“前店后场”式的步行街尤具魅力, 因为游客不但可以欣赏、购买琳琅满目的商品, 还可以亲自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特有商品。整个制作过程是综合调动游客动眼观察、动脑钻研、动耳聆听、动手制作等多种感官体验的活动。

打造深度体验旅游不但要着眼于调动游客动眼、动耳、动手、动脚的体力刺激, 如运动赛事活动, 更要强化和融入对游客知识、经验、智慧、素质的脑力考验, 如文化民俗活动。比如, 江西景德镇的浮梁古城, 为了活化景区和增强游客的体验, 利用景区内的县衙, 推出了游客现场断案、审案活动项目, 颇受游客的喜爱。这类活动不单纯是娱乐活动, 更是游客开动大脑、运用智慧的集中表现。

竞争与挑战将激起游客更浓厚的参与兴趣, 因而, 在安全限度内, 增加感官体验的难度, 会让游客获得更深刻的印象和更显著的成就感。

篇4:读故事猜成语

一yì天tiān,他tā正zhènɡ在zài耕ɡēnɡ田tián,附fù近jìn有yǒu人rén在zài打dǎ猎liè,吆yāo喝he之zhī声shēnɡ此cǐ起qǐ彼bǐ伏fú。突tū然rán,有yǒu一yì只zhī兔tù子zi不bù偏piān不bù倚yǐ地de一yì头tóu撞zhuànɡ死sǐ在zài他tā田tián边biān的de树shù桩zhuānɡ上shɑnɡ。他tā把bǎ兔tù子zi带dài回huí去qù,美měi美měi地de饱bǎo餐cān了le一yí顿dùn。从cónɡ此cǐ,他tā便biàn不bú再zài种zhònɡ田tián,一yì天tiān到dào晚wǎn守shǒu着zhe那nà个ɡè“神shén奇qí”的de树shù桩zhuānɡ,等děnɡ着zhe奇qí迹jī再zài次cì出chū现xiàn。

这zhè则zé故ɡù事shi演yǎn变biàn成chénɡ了le一yí个ɡè成chénɡ语yǔ,比bǐ喻yù妄wànɡ想xiǎnɡ不bù劳láo而ér获huò,或huò死sǐ守shǒu狭xiá隘ài的de经jīnɡ验yàn,不bù知zhī变biàn通tōnɡ。你nǐ知zhī道dào是shì哪nǎ个ɡè成chénɡ语yǔ吗mɑ?

篇5:寓言故事的成语带意思

这首诗说的是黄庭坚奉母尽诚的事。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四则故事。

黄庭坚,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他二十三岁就中了进士,苏轼是这样赞他的:“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说他文章瑰玮超然,当世无可比拟;而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之美德,又可媲美古人。涤亲溺器,也就是说他亲自为母亲刷便桶,这在一般老百姓看来似乎也没有什么,但是一个人身居高位,刷一次便桶容易,难的是刷一辈子便桶。这还要从他小的时候说起。

黄庭坚的父亲黄庶为人刚正,饱读诗书,曾中过进士,但一生未能发达,仅是州府的幕僚,后来到康州任了一官半职。康州地偏民困,**不断。黄庶不畏艰难,鞠躬尽瘁,最后积劳成疾,中年卒于任所。母亲李氏,是著名藏书家、诗人李常的妹妹,出身于仕宦读书世家。父亲在临终前把年仅十三岁的黄庭坚叫到床前,对他说:“为父命不久矣,我儿长大了,不要只顾着读书,要好好照顾母亲,好好跟随舅舅。”黄庭坚含泪答应了。父亲不久便去世了,这让平素活泼好动的黄庭坚一下子陷入了沉默,常常一个人躲在藏书室里翻书度日。舅舅李常把他当亲儿子一样对待,耳提面命,尽心栽培。他看出端倪,便悄悄走进藏书室找了个机会安慰他。黄庭坚哀伤地说:“以前我只顾戏耍和读书,从来没有想过人会死去,父亲大人待我恩重如山,我却再也见不到他,再也没有机会帮他做事,为他尽孝了。”李常说:“尽孝不是感恩戴德忘乎所以,也不是做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而是在平素点滴中学会关照至亲,在务正业的同时见缝插针利用闲暇满足家人所需,这两件事并不矛盾。”黄庭坚想起父亲的遗言,忽然意识到自己只顾着自己哀伤,忽略了此刻比他更哀伤百倍的母亲,于是便往母亲房间跑去。

父亲死后,母亲思念成疾,身体抱恙,常常卧床休息。他走进母亲的卧房,发现母亲正在吃药,药汤极苦,母亲直皱眉头,恰巧贴身丫鬟告假回家探亲,母亲吃完药端起茶杯想抿一口水,杯里却是空的,杯沿上还有茶垢,她看了一眼就放下了。父亲在任时为官清廉,生活节俭,家中并不曾雇用过多的仆役婢女。黄庭坚立即自动请缨,跑去为母亲清洗茶杯并沏好茶。母亲看着干净的茶杯,喝着黄庭坚泡的茶,甚感欣慰地笑了。黄庭坚看看便桶还没有倒,又跑出去倒了。这一切做完后才去学堂。

到了晚上,黄庭坚又来了。这次他是有备而来,他带了把刷子,来给母亲刷便桶。母亲爱干净,可便桶往往不能及时清洁,好脾气的母亲不愿为难婢女,他决定不劳烦别人,亲自做好这件事情。

当他人到了中年,身为朝廷官员,公务十分繁忙,每天忙完公事回来,第一件事仍是去探望已经年迈的母亲,端茶递水,精心照料并陪伴,每天晚上依然为母亲刷洗便桶,从不让他人代劳。

有一次,有人问黄庭坚:“您身为高贵的朝廷命官,家里又有仆人,为什么要亲自来做这些杂细的事务,甚至还亲手做刷洗母亲便桶这样卑贱的事情呢?”

黄庭坚回答说:“孝顺父母是我的本分事,同自己的身份地位没有任何关系,怎能让仆人去代劳呢?再说孝敬父母,是出自一个人对父母至诚感恩的天性,又怎么会有高贵与卑贱之分呢?”

篇6:成语故事带主要内容

许多人看了典故“南辕北辙”后,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地球是球形的,麦哲伦可以实现环球航行,郑国人不也可以通过环球旅行到达楚国吗?”那么,是不是我们的先人弄错了呢?让我们在地球仪上做个实验再下结论吧。

现在,郑国人从出发点一直往北走,假设一路顺利,首先到达北极,停在北极点。此时,在方向问题上就出现麻烦了。因为“北”这个方向是相对于极点而言的。现在,郑国人无论是越过北极点继续朝前走,还是转过来往回返,方向都会改为朝南。同样,到达南极点后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无论朝哪边走,方向都是朝北。因此,郑国人如果要经过环球旅行到达楚国,行进方向也必定要改变。若坚持只是朝北走,到达北极点后就无法前进了,更不用谈去楚国。从这一点上看,“南辕北辙”中的郑国人还是错了。

篇7:带寓言故事成语

be concentrating on sth

专心致志

Yi Qiu was known as the most famous expert at chess throughout the land.

奕秋是全国最有名的棋手。

Once he gave lessons on chess to two men.

有一次,他教两个人下棋。

One of them was completely absorbed in his teaching, listening attentively to Yi Qiu while the other, who seemed to be listening, had his mind on something else.

一个认真的听课,完全沉浸于其中。 另一个尽管看上去也在听课,其实在想其它的事情。

In fact, he was having a fancy that a swan was flying towards him and he had in his hands a bow and an arrow, ready to shoot.

他幻想有只天鹅正朝他飞来,而他拿着弓和箭准备把它射下来。

As a result, though he was having the same lesson together with the first man, yet he turned out a much inferior student.

所以,虽然他和另一个人上的是同样的课,他学得可差多了。

If one is not concentrating on his study, no skills will be learned.

不专心致志的学习,什么技能都学不会。

大家是不是一直对“be concentrated on sth”和“be concentrating on sth”感到有些迷惑呢?今天就有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我们先来看一段话:

The teacher wrote two sentences on the whiteboard and asked us what’s the difference. “He is very concentrated on…” and “He is very concentrating on.”

老师在白板上写下两句话,让我们说出区别,这两句句子是“He is very concentrated on…”和“He is very concentrating on.”

A girl sits besides me said it was very similar as the way “surprised” and “surprising” is used.

做在我身边的.女孩说这两句句子的区别就是“surprised”和 “surprising” 的区别类似。

He is surprised means he is surprised by something. He is surprising means he himself is something surprising.

“He is surprised”意思就是“他感到很惊喜”,而“He is surprising”意思则是“他总是让别人感到很惊喜。”

“Good,” the teacher says,”Concentrated means something with high density, like concentrated jam and orange juice. If you want to say the person is focusing on something mentally you should use ‘He is concentrating on…’”.

“非常好,”老师说,“Concentrated就是说某样东西西密度很高,浓度很大,就像是果酱、橘子汁”,但如果你想说某人专心致志做某事就是“He is concentrating on…”.

Oh….. my goodness, I must have been saying he is concentrated on … for decades now.

哦,我的天啊,我至少说“he is concentrated on……”有十年时间了。

篇8:裴度还带故事发展演变探析

一、“裴度还带”故事的文本流传情况

裴度还带的故事源头为唐代王定保的《唐摭言》。《唐摭言》卷四“节操”条最早记录了裴度还带的故事, 文章颇短, 主要写裴度还带, 阴德致功, 否极泰来, 位至人臣。《太平广记》卷117《裴度》条引此, 只有少数地方措辞不同, 如, 相者曰“相工”, 归所止曰“归逆旅”。《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19, 也几乎全抄王定保这一记载, 题“裴度还带”, 云出“摭言”, 只有五六个字差异, 结尾处相者的话语有所不同, 相者曰:“噫, 富贵贫贱, 虽自有数, 然不可得而知也。晋公以阴德而至贵如此, 凡为善者, 可不勉哉。”

宋代是裴度还带故事流传的低落时期, 情况大致是将《唐摭言》的故事缩短压缩收入书中。《太平广记》《新编分门古今类事》中所收故事与《摭言》大致相同。宋人曾慥的《类说》中《晋公阴德》一则, 文字较《摭言》简单, 大意相同。南宋人编辑的《锦绣万花谷》中有一则《晋公阴德》, 注明引自《摭言》, 但文字较《类说》记载更为简单。此外, 北宋王谠的《唐语林》中有一则“裴中令应举, 诣葫芦生问命”的故事, 故事大意与《摭言》所载相同, 只是相者变为了葫芦生, 失带者为主仆二人。裴度, 字中立, 裴中令疑为裴中立之误。

元明时期是裴度还带故事流传的繁荣期。戏曲舞台开始搬演裴度还带的故事, 使这个故事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元代关汉卿有杂剧《山神庙裴度还带》, 大致剧情为:唐代宰相裴度未做官时, 有一道人为其相面, 断定他命该横死。另有韩太守被诬入狱, 韩夫人与女儿琼英筹资营救, 幸得人赠玉带相助。琼英不慎失落玉带, 为裴度捡到并归还, 韩太守得救。裴度也逃脱横死厄运。后裴度得中状元, 并与韩琼英结为夫妇。明初有旧本《还带记》, 未知谁作, (据曲海总目提要) , 演裴度还带的故事, 于其中叙其妻弟刘二欺度, 待以不堪, 度荣贵, 及曲尽谄媚, 描摹炎凉之态, 毫发无遗。明代沈采亦有《还带记》, (《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世德堂本影印) 。与关剧相比, 沈采的《还带记》, 以传奇的大手笔写裴度由穷而达, 封至晋国公的雄伟事迹, 裴度自有妻刘一娘, 守节妇无卖诗事, 更无嫁裴之事。此外, 明代陶宗仪《说郛》也收入了这个故事, 所载与宋代曾慥的《类说》中文字几乎相同。明代冯梦龙的《古今小说》卷九《裴晋公义还原配》的引子便是裴度还带, 唐顺之的《荆川稗编》中有《裴晋公阴德》一则, 注明出自王保定“摭言”, 文字与《锦绣万花谷》中所载相同, 王保定应为“王定保”之误。清代《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御定类鉴渊函》卷311“冥报类”对裴度还带的故事也有简单的记载。

裴度还带故事的情节演变主要表现为:唐宋的裴度还带故事, 大都只记述故事的大致轮廓, 人物主要有裴度、相面者、失带者, 场景主要是寺庙, 情节主要是相命 (命当饿死) ——拾带——还带——相命 (位极人臣) 。元明时期, 裴度还带的故事中, 人物开始变得繁多、关系开始变得复杂, 而且各自有故事串联起来, 又通过还带将人物联系到一起, 展示的场景也大为扩大。

二、裴度还带故事与古代相术

裴度还带故事在流传过程中, 各故事文本均有相命这一情节。相术是一种古老的术数, 它是通过对个人相貌、声音、气色、姿态等的观察来预测人的凶吉福祸、寿夭穷达。传说早在尧舜之时就产生了相人之术, 春秋战国时期, 相术已经相当流行, 当时的相术多是根据相貌对人的性格、品性、才能做出判断, 以相术言人吉凶祸福的情况也时见。这时期的相术主要停留在经验层面, 没有成形的系统的理论。术数在汉代得到迅速的发展, 《史记》《汉书》记载了很多事例, 《裴晋公义还原配》的中提到的邓通饿死的事情就出于《史记》[2]。魏晋南北朝时期, 受当时品评人物的风气影响, 相术理论在此时形成雏形。作为一种相人之术, 相对于卜筮、占星等用于国家大事的术数而言, 在隋唐之前并不流行。进入唐宋以后, 术数走向兴盛。唐宋时期, 术数在宫廷和民间都很流行, 《摭言》中说洛中有相者, 大为缙绅所神。唐代文献中有许多学子问卜的记录, 而且都是问的自己的仕途官运。故事中裴度相命可以说是对此的集中反映。此时的相人术, 已经不再停留在经验层面, 产生了一系列的理论, 将人的寿夭、穷达、富贱与特定的语意符号相对应, 裴度质状渺小, 嘴边的纹理是“纵纹入里, ” (宋代裴度故事中) , 关剧说得更明白“冻饿纹入口, 横死纹鬓角连眼。鱼尾相牵入太阴。游魂无宅死将临, 下侵口角如烟雾, 即目形躯入土深。”所以相者说他命当饿死。明代时, 商业的繁华, 相术变成了一门行当, 《金瓶梅》《三言二拍》的故事中多见其踪影, 裴度还带的故事中相者的身份也相应的有了变化。

从外貌而言, 裴度的确相不入贵, 《新唐书·裴度传》说他“才中人”, [3]他在自己的题画像中道, “尔才不长, 尔貌不扬, 胡为将?胡为相?一点灵台, 丹青莫状。”[4]《唐摭言》说他, “质状渺小”, 当时可靠的。这副形容与他建立的不世之功形成了极大反差, 也是相术之说难以自圆其说。但若稍加改造, 这便是一个宣传“修心可以补相”的极佳案例。

在唐代的小说中, 关于相术的故事还有很多, 例如, 《太平广记·武后》中, 袁天罡为幼时的武则天看相, 《虬髯客传》中, 虬髯客相李世民。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说, “唐人乃作意好奇, 假小说以寄笔端。”[5]鲁迅先生说“唐人始有意为小说”。[6]在这些故事里, 方术不仅作为故事的素材出现在小说里, 而且方术的预言也变成了一种叙事策略, 成为故事发展的纲目。相命的情节在裴度还带的故事中, 不仅是还带故事的前提, 也是裴度命运否泰转折的线索, 不但使故事的情节紧凑, 而且使整个故事充满张力, 引人入胜。

三、裴度还带故事与科举取士

唐宋时期, 士人只要能中进士, 就可跻身肉食者之列,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读书人趋之若鹜。在唐代的科举取士中, 进士科最为显贵, 但是录取率极低, 有“三十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之说。据《登科记考》裴度中德宗贞元五年 (790) 已巳科进士, 此时他只有二十六岁, 贞元八年裴度再中博学弘词科。《登科记考》引明人《千百年眼》云“裴晋公度, 在裴垍下第四人及第。”[7]可见高第录取毫无疑义。二年后, 裴度又中贤良方正科, 《旧唐书·裴度传》说:“对策高等, 授河南县尉”。[8]不过三十的裴度, 已是连中三科, 可谓春风得意。

《新唐书·选举制下》云:“凡择人之法有四, 一曰身, 体貌丰伟;二曰言, 言辞辨正;三曰书, 楷法遒美;四曰判, 文理优长。四事皆可取, 则先德行, 德均以才, 才均以劳。”[9]以此来看, 能否的官, 有七个因素在起作用, 身、言、书、判、德、才、劳, 身排第一, 所谓的“身”要“体貌丰伟”。由此可见, 唐代时钟馗因貌丑而落第并非空穴来风。历朝历代中“以貌取人”也不乏。裴度“质状渺小, 相不入贵”, “尔貌不扬”, 却能高中进士, 仕途坦荡, 后又建立经天纬地之功勋。可以说奇人一位, 奇事一桩。

唐代小说中戏说宰相的现象十分突出, 比如, 写到李靖的《虬髯客转》以及《续玄怪录》中的《李靖》, 《宾谈录》中写到郭子仪, 《神仙感遇传》中写张镐等。足见唐代文化政策的宽松, 文士可以肆无忌惮地写作。裴度其貌不扬, 却连中三科, 位至人臣, 建立卓越功勋, 在当时科举取士的条件下可以说是一件令人称奇的事情, 足以在士子的心中激发向往之情和好奇之心。

四、裴度还带故事与市井文化

裴度还带的故事在元明之前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元明两代的裴度还带故事开始在戏剧舞台上展现出多姿多彩的面目。宋元时期经济的繁荣, 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市民阶级崛起。市井文化贴近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和心态, 适应他们浅近而表面化的喜怒哀乐, 并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当时的作家创作。元代仕进之路长期堵塞, 大批读书人不得不留恋栖身勾栏。关汉卿熟读儒家经典,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面向下层, 流连市井, 受到了生生不息、杂然并陈的民间文化的滋养, 因而写杂剧, 撰散曲, 能够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地运用民间俗众的白话、三教九流的行话, 而作品中那些弱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也流露着下层社会的生活气息与思想情态。《山神庙裴度还带》不仅反映出了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价值选择, 也深深带有市井文化的气息。《山神庙裴度还带》的题目为“邮亭上琼英卖诗”, 作为洛阳太守千金的韩琼英, 在父亲落难的情况下, 表现出了异于一般官宦小姐闺门淑女的气魄和胆识, 卖诗救父, 闻说城东邮亭之上有人赏雪饮酒, 便往邮亭一遭, 雅诉因果, 即景赋诗, 求得玉带一条。琼英的所作所为, 显示出的是市井女子的勇敢果断、敢作敢为。该剧中裴度的姨夫王员外是一个商人, 在裴度仕途蹉跎的时候, 劝他做些买卖, 认为读书无甚好处, 体现出市井文化的商业性。同时该剧中商人、和尚、道士等同时登场, 体现出市井文化的兼容百纳、丰富变换。明代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好货好色成为时代的思潮。《古今小说》卷九《晋国公义还原配》的引子写的也是裴度还带的故事, 以此引出裴度富贵之后阴德更多, 而阴德所致在后文也显示的非常清楚, “裴令公寿过八旬, 子孙蕃衍”, 这与《唐摭言》所言的位极人臣的旨趣迥异。

古代的相术虽然是一种迷信, 在裴度还带的故事中作为一条重要的线索一直保留, 不但其本身带有鲜明的流变痕迹, 而且使整个故事充满了张力。科举制下裴度平步青云, 建立卓越功勋, 足以激起当时士人的想象。同时市民阶级的崛起, 市井文化的影响, 也是这个故事染上了活泼生动的生活色彩, 简单的故事变得丰满起来。

参考文献

[1]李昉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 1981年版.

[2]朱一玄.宁稼雨.陈桂声.《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版.

[3]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4]冯梦龙.《古今小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5]谭正璧.《三言两拍资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篇9:读故事学成语

按àn图tú索suǒ骥jì

我wǒ国ɡuó古ɡǔ代dài有yǒu个ɡè著zhù名mínɡ的de相xiànɡ马mǎ专zhuān家jiā叫jiào伯bó乐lè,是shì春chūn秋qiū时shí秦qín国ɡuó人rén,他tā有yǒu一yì本běn相xiànɡ马mǎ的de书shū叫jiào《马mǎ经jīnɡ》,上shànɡ面miàn详xiánɡ细xì描miáo述shù了le良liánɡ马mǎ的de长zhǎnɡ相xiànɡ。但dàn是shì据jù说shuō他tā的de儿ér子zi并bìnɡ不bù聪cōnɡ明mínɡ,不bù懂dǒnɡ相xiànɡ马mǎ,只zhǐ知zhī道dào死sǐ读dú书shū。

有yǒu一yì天tiān,伯bó乐lè的de儿ér子zi根ɡēn据jù书shū中zhōnɡ描miáo述shù良liánɡ马mǎ的de样yànɡ子zi到dào处chù去qù寻xún找zhǎo良liánɡ马mǎ,结jié果ɡuǒ却què在zài路lù边biān找zhǎo到dào了le一yì只zhī蛤há蟆mɑ,闹nào了le个ɡè大dà笑xiào话huɑ。

后hòu来lái,人rén们men就jiù用yònɡ这zhè个ɡe成chénɡ语yǔ来lái比bǐ喻yù办bàn事shì情qinɡ不bù懂dǒnɡ变biàn通tōnɡ,死sǐ守shǒu成chénɡ规ɡuī。现xiàn在zài它tā多duō被bèi用yònɡ作zuò另lìnɡ一yí个ɡè意yì思si,即jí:根ɡēn据jù线xiàn索suǒ去qù寻xún找zhǎo事shì物wù。

【小故事二】

百bǎi发fā百bǎi中zhònɡ

春chūn秋qiū时shí期qī,楚chǔ国ɡuó有yǒu位wèi将jiānɡ军jūn叫jiào养yǎnɡ由yóu基jī,是shì位wèi神shén射shè手shǒu。有yǒu一yí次cì,他tā与yǔ一yí个ɡè叫jiào潘pān党dǎnɡ的de人rén比bǐ赛sài射shè箭jiàn,潘pān党dǎnɡ每měi箭jiàn都dōu能nénɡ射shè中zhònɡ靶bǎ心xīn。养yǎnɡ由yóu基jī说shuō:“这zhè不bú算suàn什shén么me,要yào是shi能nénɡ在zài一yì百bǎi步bù之zhī外wài射shè中zhònɡ杨yánɡ柳liǔ叶yè子zi,那nà才cái算suàn本běn事shi。”潘pān党dǎnɡ不bù服fú气qì,就jiù选xuǎn定dìnɡ了le杨yánɡ柳liǔ树shù上shɑnɡ的de三sān片piàn叶yè子zi,并bìnɡ标biāo上shànɡ序xù号hào,叫jiào养yǎnɡ由yóu基jī退tuì到dào百bǎi步bù之zhī外wài按àn顺shùn序xù去qù射shè。

养yǎnɡ由yóu基jī连lián射shè三sān箭jiàn,果ɡuǒ然rán箭jiàn箭jiàn射shè中zhònɡ,不bù仅jǐn顺shùn序xù全quán对duì,而ér且qiě箭jiàn头tóu全quán部bù正zhènɡ中zhònɡ叶yè心xīn。

这zhè个ɡe成chénɡ语yǔ常chánɡ用yònɡ来lái形xínɡ容rónɡ射shè箭jiàn、射shè击jī或huò投tóu弹dàn等děnɡ非fēi常chánɡ准zhǔn确què,还hái可kě用yònɡ来lái比bǐ喻yù办bàn事shì有yǒu充chōnɡ分fèn的de把bǎ握wò。

嘟嘟学成语

心满意足

嘟dū嘟du:别bié哭kū了le,你nǐ要yào什shén么me,我wǒ都dōu给ɡěi你nǐ!

小xiǎo妹mèi:哇wā……

嘟dū嘟du:上shànɡ次cì你nǐ说shuō想xiǎnɡ要yào玩wán坦tǎn克kè模mó型xínɡ,现xiàn在zài给ɡěi你nǐ玩wán。

小xiǎo妹mèi:哇wā……

嘟dū嘟du:你nǐ要yào吃chī雪xuě糕ɡāo吗mɑ?我wǒ给ɡěi你nǐ买mǎi。

小xiǎo妹mèi:哇wā……

嘟dū嘟du:你nǐ怎zěn么me还hái是shi一yì直zhí哭kū个ɡè不bù停tínɡ!你nǐ到dào底dǐ要yào怎zěn么me样yànɡ,才cái能nénɡ心xīn满mǎn意yì足zú啊ɑ?

正解:形xínɡ容rónɡ内nèi心xīn非fēi常chánɡ满mǎn足zú。

篇10:有关带马的成语_成语

朽索驭马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奔驰的马。形容倾覆的危险十分严重。多含戒惧之意。亦作“腐索御马。”

选兵秣马 选好兵器喂饱战马。指作好战前准备。

悬兵束马 见“悬车束马”。

悬车束马 形容险阻。

万马齐喑 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万马奔腾 成千上万匹刀在奔跑腾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

乌白马角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问羊知马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问牛知马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乌头白马生角 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五马分尸 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文君司马 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在宴席上以琴音挑动临邛富商卓王孙寡居的女儿卓文君;文君夜奔相如,与之结为夫妇。卓王孙不认这门亲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了个酒馆,文君当炉卖酒,相如穿着犊鼻裤与奴仆一道洗器皿,卓王孙感到耻辱,才被迫认亲。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人用

舞刀跃马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

五花杀马 毛色凋落的马。比喻年老体衰。

乌头白,马生角 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乌头马角 同“乌白马角”。

乌焉成马 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转写错误。

脱缰之马 比喻没有了约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童牛角马 童牛:没有角的牛;角马:长角的马。比喻不伦不类的东西。也比喻违反常理,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天马行空 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土牛木马 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天粟马角 天雨粟,马生角。谓不可能实现的事。

铁马金戈 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②谓战事,兵事。

铜围铁马 比喻坚固的阵势。

篇11:带数字的成语

四大皆空,四分五裂,四平八稳,四郊多垒,四面八方,四面楚歌,四战之地,四亭八当

四海为家,四通八达,四书五经,四海一家,四面受敌

XX四X

三从四德,五湖四海,文房四宝,危机四伏,狼烟四起,家徒四壁,志在四方,三朋四友

五洲四海

XXX四

不三不四,丢三落四,低三下四,调三斡四,推三阻四,朝三暮四

★ 数字成语

★ 数字成语大全

★ 数字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 关于数字的成语

★ 带有数字的成语

篇12:带数字的成语

二三其德,二姓之好,二竖为虐,二分明月,二满三平,二桃杀三士

两小无猜,两全其美,两全其美,两豆塞耳,两虎相斗,两虎相争,两败俱伤,两面三刀

两相情愿

双管齐下

X二XX

不二法门,寡二少双,接二连三

侏两悉称

XX二X

三心二意,心无二用,毫无二致,天无二日,心不二用

一干二净,一穷二白,一差二错,一清二楚,一身二任,一石二鸟

三三两两,三瓦两舍,三长两短,三言两语,一刀两断,一举两得,进退两难,首鼠两端

清风两袖,模棱两可,判若两人

文武双全,才貌双全,名利双收,智勇双全,福无双至

XXX二

三占从二,丁一卯二,丁一确二,独一无二,说一不二,誓死不二,划一不二数一数二

三三两两,分斤劈两,分斤掰两,掂斤播两,半斤八两

篇13:启发创业者的六个成语故事

一只蛙住在一口井里,对东海来的海龟夸口说自己住的井如何大如何好,海龟要青蛙到东海去看看,东海才非常大呢!可是青蛙从没见过海,根本想象不出海有多大。

很多创业者由于思想和经验的束缚,通常是不愿意涉足一些不熟悉的行业,即便是对于自己熟悉的行业也不愿意进行创新和改进,满足于“坐井观天”的状态。很多人不以无知为耻,反以无知为荣,这种心态对创业者来说很危险,思想狭隘、眼光短浅必然导致固步自封,在竞争中被淘汰。

守株待兔,忌不思进取

宋国有个农夫看见有一只野兔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他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农夫高兴极了,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以后,他每天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农夫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 但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很多人一开始创业都抱有很多空想的成分,希望天上掉馅饼,想着好运会降临。但是天道酬勤,这种妄想不劳而获、死守狭隘的经验,等来的只会是失望。切记,要实实在在地去一步步来实施自己的创业思想,脚踏实地地打好基础。盲目地等待时机就会像这个宋国的农夫一样,反而前功尽弃,事业荒废。

叶公好龙,忌浮于表面

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用钩子画龙,用凿子刻龙,住处雕刻的图案也都是龙。天上的真龙听说了,就从天上下来看望叶公。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拖在厅堂里。叶公一见,转身就跑,吓得魂不附体,脸色都变了。

现在很多创业者一再宣称对自己的项目如何热衷和自信,但是往往只是为了纯粹的赚钱目的,而不是把这个项目当做自己的真正爱好和终身事业来做。对外假装自己很爱好某样事物,其实私底下根本就不喜欢,只唱高调、不务实际、浮于表面,像叶公一样,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是似龙非龙的东西。那么,这样的创业不会很长久。

讳疾忌医,忌躲避现实

扁鹊去见蔡桓公,说蔡桓公有病在皮肤表层,赶快治。蔡桓公说自己没有病。过了十天,扁鹊说蔡桓公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公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说大王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公连连摇头不治。又过了十天,扁鹊看了一眼蔡桓公,掉头就走了。没过几天,蔡桓公就病死了。

创业的过程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需要积极寻找对症下药的办法,也就要多听取别人的苦口良言。就像生了病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有了错误和困难,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否则,一误再误,躲避现实,那么困难会越来越沉重,错误会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揠苗助长,忌急于求成

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他老是觉得稻苗长得非常慢。想了又想,他终了想到一个方法,就是将稻苗拨高几分。经过一番辛劳后,他满意地扛锄头回家休息。他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创业是一个经验和资本都需要累计的过程,要遵循事业的发展、变化规律,如果光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办事情,其结果必然碰壁,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创业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累积过程,要学会先播种,细心培育和付出努力,然后耐心等候收获的那天。

朝秦暮楚,忌犹豫不决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今天投奔秦国,明天支持楚国,反复无常,遭人唾弃。

其实,很多创业者也面临一个选择的难题。项目难选,合作伙伴难选,创业与打工也难选。面对正在做的项目经常改变主意,动摇信心。实际上这是缺乏魄力和主见的性格问题,不敢冒险,经常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以至于错失良机。引用西方人的一句创业金句:不冒险的人永无前途。反对冒进,但是更要反对优柔寡断。说话、办事经常变卦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不负责任。

篇14:《庄子》成语寓言性浅析

一、《庄子》成语的寓言性特点

先秦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的是《庄子》,这主要是从《庄子》说理的形象性、具体性来说的。《庄子》突出了寓言是最主要的说理形式,构思奇特,寓意深远,无人能及。《庄子》寓言以虚构、荒唐、无端倪的笔法来体道,《逍遥游》、《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等篇,基本上是用四五个或六七个寓言故事组成,《庄子》全书仿佛就是一部寓言故事集。“骷髅论道”(《至乐》)、“庖丁解牛”(《养生主》)、“匠石运斤”(《徐无鬼》)等寓言故事都是出自于《庄子》。寓言一词的由来,最早见于《庄子》。陆西星《读南华经杂说》言:“寄寓之言,意在于此,而寄于彼”。寓言不仅增强了成语的活力,同时,使《庄子》的言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说服力。

在《庄子》中,“寓言”只是一种言说方式,与后世寓言的含义不尽相同,但一半以上的庄子寓言已经基本符合后世寓言文体的要求。《庄子》一书的特点是寓言以成语名世,成语以寓言流传,因而书中很多成语都是直接来源于寓言,例如,《齐物论》寓言中狙公养猴形成的“朝三暮四”;“物化”而成的“庄周梦蝶”;《列御寇》中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的“屠龙之技”等等,保证了言说的可信性和说服力。寓言是成语的主要形式,大量的古今成语或中外成语都是以寓言故事为基础而形成的,把玄奥的理论寄托在人们容易理解的神话故事情节中。在诸子作品中,引用寓言来说理的现象非常普遍,如在《战国策》、《孟子》、《韩非子》中,常常引用寓言是当时文人学士创作的一个普遍倾向。尤其是庄子在寓言中熟练自如地运用神话传说,使得《庄子》“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在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

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取决于自我的情感和主观的判断,成语作为语言历史长河中生存、定型的语言现象,深深烙上了寓言中的形象的印记。《庄子》寓言中的形象,与其他先秦诸子中的寓言形象有所不同,具有多变性。在《孟子》中,寓言形象基本上以人物为主,寓言人物大多有现实生活的原型,“五十步笑百步”、“齐人乞墦”等成语,源自生活,高于生活,很容易被人理解。在《庄子》一书中,寓言形象多为幻想和杜撰,同现实悖谬或荒诞不经,表现出一定的神秘色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庄子》寓言着重从理想和想象出发去构思形象、创造形象。

二、《庄子》成语的寓言性思想变化分析

语言原本就没有定说,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认知的不同发生变化。《庄子》中的一部分成语就为此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也有部分成语出现了感情色彩的转移和语义的扩大、缩小。比如:“朝三暮四”,见于《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从原文可以看出,“朝三暮四”的本义牵扯到猴子的成心,这个成语指出猴子偏爱“四大于三”中的“大于”,讨厌“三小于四”中的“小于”,或者害怕下午会被杀,所以在狙公要求改变早晚的数目时怒形于色。“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常用来比喻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欺骗人,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真相,容易上当。但后来却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意思与“朝秦暮楚”相同,带贬义。

归结分析这种变化,《庄子》成语的寓言性思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表现:

(一)从《庄子》的主旨来看:庄子主张“齐一”。在他看来,事物的性质、差异都是相对的,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这是取决于人的认知,是主体赋予客体的,任何事物的变化都不需要客观条件而完全由主观来决定。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寻求精神上的逍遥自在。庄子作为道家学派始祖,他的哲学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就成为唯一能与儒家和佛家分庭抗礼的学说。但是庄子的超越,是一种理想境界,它要求人们超脱现实,放下名利物欲,但这不太合乎现实生活。因此,《庄子》难免被人们冠以主观色彩。在世人眼里也就有了思维定势,《庄子》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一样,表现出了消极避世、躲避矛盾,与现实脱节等问题。同时,《庄子》一书中的很多思想必然会随着社会主体趋势的发展变化而显出相应的改变,也无法抗拒地反映到具体的成语中,则以成语意义的转化为外在的表现形式。因而,很多成语在意义上发生了变化,进行感情色彩的转移或者引申的转化,这种现象时常出现。

(二)从表达的方式来看:庄子认为取消一切言辩认知行为,已达到不辩为辩、不说为说的无言独化的大境界。但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思想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要求语言不断地提高它的表达功能,并随着社会历史而变化发展。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根据语言的演变情况,及时把新词新义吸收到语言中来,才能使语言更加丰富,使用起来才会更生动、更贴切、更新颖。成语作为语言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也会不断提高它的表达功能,也会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成语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逐渐成为脍炙人口、言简意丰的语言形式,融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成为人们的一种主要的语言表现形式,深得喜爱。《庄子》中的二百多个成语大部分已被人们耳熟能详,可以说,《庄子》在古代成语的形成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当然,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诸子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其中涌现出大量成语。因此,单就成语的成就方面来说,《庄子》与诸子作品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成语的意义发生变化,甚至和本义背离,是语言发展的正常趋势,显示出成语为了适应时代需要而不断自我完善,适应社会,逐渐具备了服务社会的功能。

三、《庄子》成语的寓言性意义

寓言的表现形式虽然短小,但意义突出,含义深远。《庄子》采用寓言阐明道理,反映出生活朴实的思想,表现出作者卓越的艺术才能和幽默风趣。

(一)人生观的独特意义

“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其最终目的是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绝对超脱。庄子生活在兵荒马乱的战国时代,残酷的现实使他感到有种不可抗拒而又无法摆脱的强大力量在束缚着他,这就是“命”。因此,从庄子哲学思想上可以看出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庄子的作品在更多的情况下是表现出了某些消极的东西,如逃避现实,寻求解脱。人们便在庄子的哲学中找到了思想的安乐窝,这也反映出了人们对命是无可奈何的,所以人们只能够安命无为,因此就出现了“捉襟见肘”、“上漏下湿”、“涸辙之鲋”等成语。但是,庄子在安命无为的同时又向往自由自在的逍遥生活,所以他不是宿命论者,他幻想“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这是庄子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即在顺应客观必然性的基础上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庄子》内篇之首篇《逍遥游》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庄子在文中列举了鲲、鹏、蜩、学鸠等动物形象和列子等人物形象,指出这些形象都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庄子力图在乱世中保持独立的自我,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和他“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庄子认为只有神人、至人、真人、圣人才能真正得道。庄子虚构了一个绝对逍遥的神人形象,形成了“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绰约多姿”这些成语。

庄子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可是,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他不知道人应该以何种方式生存,人难以按正常人生活,也不能按正常人去思维,失去了对事物的正常看法和正常心态,不难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同时,庄子认为人应该懂得,生出万物的“道”就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这个道理,它才是人类生活的根本原则。庄子追踪人生苦难的终极原因,发现灾难归根结底都来源于人类自身那无穷无尽的欲望,就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揭示的现实一样。因此,他希望拯救这个社会,希望在精神领域帮助人类从苦难的深渊中挣脱出来。在今天,庄子的这种思想也依然表现出可取性。庄子的人生哲学中强调最多的是“道”与“德”的问题,他深刻地体会到了做人的道理和处事原则,表达了对现实人格的扭曲而走向畸形的关注和忧虑,从而实现人性的复归。很多成语如“洋洋大观”、“无所不在”、“每况愈下”、“化腐朽为神奇”等通过对“道”的解说和赞颂表现出这些主体观点。

(二)崇尚自由的精神意义

庄子最终把“道”作为个体人生的安顿之地。当然,庄子并非将“道”视为人现实的栖居之所,而认为是人所渴求达到的心灵的自由状态和精神上的超越境界。庄子向往那种摆脱了一切社会文化规范约束的自由境界,他精心编织了理念世界中的“自由王国”,这种心态和境界并非纯属虚构,它有现实的基础,自然便成为庄子人生活动的主旋律。庄子提倡的个体绝对精神自由,其主要思想就是宁静致远,无为而治,绝对自由的遨游于天地之间,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逍遥游》中,也可以说是对当时现实社会和人们实际存在状态的一种醒悟和反思,表现出对丑恶现实和世俗价值观念的深刻批判,对人类存在的自由精神意义的全面反思,使庄子的思想获得了超越时代、超越自我的宏大思维视野,并对人类承受的酷烈命运之根源及其摆脱途径的寻求。尤其是,在《庄子》中,自由精神主要表现为精神上的自由和逍遥。庄子生活的时代,适逢社会处于大动荡、大转性的战国中期,庄子作为一个贫寒之士,他无力与现实抗争,更无力去扭转社会所造成的悲惨结局。因此,只好对社会的丑恶现象予以无情的鞭挞、辛辣的讽刺,通过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促使人们能够觉醒,从而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现状。同时,庄子没有也不可能正确认识社会变革、历史发展的规律,使他不可能也没有得到一种现实的自由。所以,他寻求了另外一种自由之路,那就是精神的自由自在,去追寻自由无拘的生命本质,去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真、善、美。这样,庄子的“道”便鲜明地内化为追求个体自由的人生境界。在“曳尾途中”、“捉襟见肘”、“鹏程万里”等成语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庄子极力希望摆脱物质的束缚,渴求精神自由的心态。

总而言之,庄子寓言成语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历经几千年的广为传承和不断提炼出来的精华,是凸显庄子率性而独特的人格魅力的重要方面,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精湛的文化哲理性。就寓言转化为成语的现象而言,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庄子对统治阶级的揭露批判,在古代社会是空前绝后的,具有强烈的民主倾向和人民性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批判现实和启蒙运动的文化源头。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应该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应该尊重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遵从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要融入万物之中,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要忘了人生意义和价值所在,不要忘了人文精神的追求,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刘项梅.庄子死观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2008.

[2]韩国庆.庄子自我学说浅探[J].西北大学,2008.

[3]崔大华.庄学研究[M].人民出版社,1992.

[4]孙晓玲.论传统道家思想对林语堂的影响[J].青岛大学,2007.

上一篇:合规,为了你和我下一篇:锦绣山川初二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