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头小学智慧教育投稿

2024-04-24

庙头小学智慧教育投稿(共7篇)

篇1:庙头小学智慧教育投稿

经一“痘”,长一智

新安县铁门镇庙头小学

党欢欢

早读时,我正专心地批改学生的家庭作业,只听一声“老师,我妈来了!”没等我的目光投向门口,同学们就不约而同地迎住了来者。我便迅速放下手中的笔,迎上去。

原来,都是“水痘”惹的祸:“我家孩子今早哭着不想来学,因为同学们都说他出水痘了。我赶快领着孩子去看医生,医生说是热气所致的毒疙瘩,没事。但是他还是不敢来,说同学们40多张嘴太厉害了,说不过。”哈哈!因为前两天我班有一个同学出水痘,在家休息一星期,刚来学。大家现在可能对水痘比较敏感吧!看到脸上出疙瘩的王小明,自然就成了怀疑对象。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同学们不知道什么是水痘。我想此时是运用教育机智的最佳时机吧!于是,我面带微笑地讲道:“我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有关水痘的知识吧!水痘是由痘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开始发病像感冒、有轻度发烧、头痛、咳嗽、流鼻涕等。痘多见于躯干、头部及四肢近端,分布呈向心性,以躯干,胸背、头皮较多……”神了,他们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听得认认真真,还不时地点头、思考……。下课后,我刚要出教室,只听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水痘不是只出在脸上,别的地方也有。”“王小明脸上的不是水痘,过两天就好了。”“我们错怪他了,得向他道歉。”……

我想,在关键时刻我不仅机智灵活地应对,而且应对地从容自然,这是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为前提的。这种机智虽闪光于一时,但它的产生却是我平时大量经验积累的结果,可谓厚积薄发。“经一事,长一智。”说得多好啊!

篇2:庙头小学智慧教育投稿

将智慧教育理念应用于校本课程,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加智慧,培养能力。本文将以《垃圾分类》一课为例,探讨智慧教育理念是如何支撑小学校本课程教学的。

●《垃圾分类》一课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淹没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般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采用讲授、练习的方式,《垃圾分类》这节课也不例外。教师先讲解如何给垃圾分类,然后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或做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此种课堂教学方式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教学方式单一,无法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校本课程不只是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智慧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在常规的教学环境中,过于单一的授课方式使得学生按照教师统一安排的流程和任务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统一的,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升,个性发展得不到体现。

3.教学环境常规化,很难实现分层训练

在课堂训练中,常规教学环境只提供统一的试题让学生作答。这种试题没有进行分类,针对的学生范围过大,导致水平不同的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难度需要进行选择。对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要重复去做最简单的题,费时费力;对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遇到较高难度的题时,容易产生挫败感。

●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1. 开发寓教于乐的教学游戏

游戏是一种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对不同种类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由于垃圾又脏又乱且携带病菌,所以直接用实物分类不太可行,运用电子书包开发制作“垃圾分类”教学游戏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学生通过拖拽等方式对垃圾进行科学分类,生动有趣,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并且,游戏还设置了“求助”“知识链接”等功能,让学生在需要支持与帮助时,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的规则与应用,可谓寓教于乐(如图1)。

2. 提供丰富且可选择的教学资源包

电子书包存储量丰富,可以展示形式多样的声音、影像、动画等,为社会课教学提供多种学习资源。教师采用教学资料包的形式,为学生的课题选择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源,学习资源都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征编辑过的。学生基于个人兴趣确定学习主题,自行查阅学习内容,获取与个人兴趣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借助文字书写、拍摄等辅助工具,对学习资料进行个性化的批注。教学资源包的使用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实现他们的个性化学习。

3. 实现分层教学,提高师生课堂交流互动效率

利用电子书包提供的资料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学习进度来阅读资料包里面的内容,实现分层教学。另外,电子书包教学打破了社会课传统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黑板、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单一模式,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师平板电脑、学生平板电脑之间的切换应用,灵活组织课堂教学。教师通过推屏功能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课堂反馈评价及时进行发布,这一方面能控制学生的终端,有效掌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另一方面能及时接收到学生的反馈情况,并与其进行有效互动,这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频率与效率。

案例设计《垃圾分类》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校本教材《创造舒适的生活》单元,围绕城市垃圾的处理问题展开学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学生通过初步了解垃圾分类,深入思考人们生活中的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应该怎样妥善处理并探究其背后深远的社会意义等问题,从而思考这些公共事业在维持、改善人们的健康生活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中所起的作用,将低碳生活的理念内化为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2.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四年级学生具有比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随着社会生活范围的逐渐扩大,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参与,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性。从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分析得知,虽然他们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但目前社区和公共场所投放的分类回收桶很少,且种类不齐全,垃圾分类回收难度很大,所以大部分学生没有特别关注过垃圾分类问题。

3. 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生活中垃圾混放的危害和垃圾分类的意义;会给垃圾分类。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垃圾必须分类处理的生态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通过了解废物利用的好处,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学会垃圾分类方法;认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培养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难点: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必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5.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教师活动:(1)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引导学生谈感受,表达自己。(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理由,进入给垃圾分类的小游戏。

学生活动:(1)看视频: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了解垃圾分几类,每类包括什么。(2)学一学、分一分:先学习垃圾分类的小知识,然后给垃圾分类,对于放不进去的垃圾,点击帮助按钮或放在垃圾桶外面。

融合点:通过观看视频的内容,学生激发起要保护环境必须学会给垃圾分类的意识,从而有兴趣、主动地学习如何给垃圾分类。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给垃圾分类的游戏过程中多方思考,积攒问题,这样他们就能在教师指导讲解中集中注意力。

(2)课题选择学习:自主学习资源包,感悟垃圾分类的意义

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选择课题,自主学习。请几位学生给垃圾进行分类,适当引导他们找到清晰的思路,然后让他们选择课题,自主学习。(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

学生活动:(1)认真思考,参与师生互动。(2)利用学习指南,进行自主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资料包,观看并思考垃圾分类有什么好处。阅读资料包中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归纳观点,进行汇报。

融合点:教师运用教学资料包,为学生的课题选择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源。学生基于个人兴趣确定学习主题,自行查阅学习内容,获取与个人兴趣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借助文字书写、拍摄等辅助工具,对学习资料进行个性化的批注。教学资源包的使用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实现他们的个性化学习。

设计意图:构建Pad教学资源包,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探讨垃圾分类带来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关注垃圾分类,解决身边环保问题

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集体交流,各个观点相互碰撞。(2)创设合理化方案:总结学生集体汇报观点,形成可行性方案。

学生活动:(1)集体交流讨论。(2)将合理的建议形成方案,交给相关部门来处理。

融合点:教师通过“推屏”能控制学生的终端,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的进行。此外,教师端也能接收到学生的反馈情况,并与其进行有效互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及时参与成果交流与分享,这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频率与效率。

设计意图:利用电子书包帮助师与生、生与生进行有效互动交流,传递思想。

6. 教学资源

(1)学习指南

自主学习:根据选定的研究问题,找到对应的资源包,阅读相应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建议7分钟)

填写卡片:根据学习任务,将从资源包中获取的重要信息,以关键词的形式填写在卡片上。(建议3分钟)

交流汇报:与研究相同课题的同学共同梳理信息和观点,形成小组观点。向全班同学做汇报。(建议5分钟)

(2)学习卡片

学习任务:仔细阅读资料包,对比垃圾分类的好处和垃圾不分类的危害,并制作成学习卡片。

(3)课题资料卡

学习任务:阅读资料,了解垃圾为什么要进行分类,从图2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做成课题资料卡。

智慧反思

品德与社会的重要价值在于让学生了解社会、热爱社会。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看书,这样做由于缺乏社会情境的再现,导致学生缺少接触实践的机会。利用电子书包能让学生自己搜集图片,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汇报,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做到人人都有不同的学习资源。

该设计的不足之处是只做到了个性化,还没有做到可持续。今后,应把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下来,等到学生下次学习时,让系统根据他们的学习状态推送不同的学习资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篇3:庙头小学智慧教育投稿

关键词:小学数学;智慧生成;数学教育

在新课改冲击与洗礼下,“教育需要智慧”涌进小学数学课堂,使小学数学课堂发生全新改观。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一潭死水”,充满生机与活力,笔者关注数学课堂智慧生成,让数学课堂绽放火花,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善引导,生疑释疑

“学贵有疑”,学习是一个有疑—无疑—有疑的循环过程,任何知识的获得和增长,都是在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成长与发展起来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还课堂给学生,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发现数学问题,产生疑问,然后再释疑,经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数学课堂才是智慧的,也利于数学知识的有效生成。

“角的认识”教学片段:

笔者先给学生播放“蓝猫旅行记”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角,并结合生活实际,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然后,让学生摸一摸教室内的角,感受角的特点:一个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最后,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画一画角。但是,不一会儿,有学生停了下来,好像遇到什么问题。原来有学生画了一条直线,发现和角的特点不相符。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教室里学生炸开了锅,有的说是角,有的说不是角。笔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笔者通过给学生一笔笔画不同的角及角度之间的变化,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最后告诉学生“锐角、直角、钝角、平角”的原理。引导是一门艺术,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笔者没有直接说出答案,而是让学生探索,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引导下慢慢释疑、智慧生成。

二、赏融错,错以致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就是“融错”,课堂因错误而精彩,让小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尊重学生的“不同”,将犯错看做是一种教学资源,是一种贡献,教师要将学生的“错误”加以利用,用错悟“错”,设错解错,融错赏错,甚至可以放大错误,让“错”以致用,收获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片段:

笔者让学生练习54-16=( )的习题,有的学生得出38,有的学生则得出48,为什么同一道题计算的结果却不同呢?笔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指出问题所在。学生看着不同的答案,认真思考后,说“48是错误的答案,在计算的过程中十位数借位后还剩4,可是计算中还是用5-1得出4,是错的。”计算错误的学生挠挠头,点点头,表示知道错误了,明白了该怎么计算。通过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练习,提高学生的减法计算能力。笔者利用课堂教学中,学生计算过程中的“小错误”,放大错误,让错误引出新内涵,让班级学生帮助犯错同学找出错误,指出错误,利用学生自己的错误,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充实数学课堂,让“错”以致用,取得数学教学效果。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经常犯错,教师要借机让学生明白错误,错以致用,提升错误高度,用学生自己的错误,告知学生数学智慧,让学生在知错的过程中自发生成知识。

三、激多思,砥砺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多思,是启迪学生智慧、砥砺学生思维的教学良方。“砥砺者,磨炼也”,在小学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多思考,是磨炼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一切机会,为学生创设思考机会,磨炼学生思维,砥砺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

“圆的认识”教学片段:

笔者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寻宝”情境,告诉学生宝物在距离左脚2米的位置,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梳理圆的特征、半径、直径、圆心等知识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圆。在教学快结束时,笔者再次创设“寻宝”情境,条件仍然是距离左脚2米处,但一定是在平面左脚为圆心,半径为2米的圆上吗?学生陷入了沉思,皱起了眉头。笔者随意打开一张“半个西瓜”的图片,有的学生恍然大悟,会心地笑了。宝物也可以在地下半圆呢,原来可以这样思考。虽然关于球体的知识是高中数学内容,小学生不需要了解,但笔者简单的一个例子就可以激发学生多多思考,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何乐而不为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智慧生成是一种动态过程,是在数学教学环境中,学生智慧生成的火花,是教师、学生、数学的交流融通,滋生出数学智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笔者通过善引导,生疑释疑、赏融错,错以致用、激多思,砥砺思维,还数学课堂给小学生,发挥小学生学习主体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万泽民.智慧引领 精彩生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的引领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1(35):45-47.

篇4:智慧中小学教育体系构建初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 更新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2012 年9 月, 刘延东同志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视频会上指出:“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 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我们必须主动适应这一转变, 加快推动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 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要, 使教育更加体现以人为本。”

为了进一步创新中小学教育方式, 优化教学流程, 2014 年, 全国开始通过试点的形式摸索将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方法应用到中小学教育中。同年10 月, 我省为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探究中小学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途径和方法, 启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 并在全省68 所中小学开展实验试点。

在上述背景下, 本文将微课、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教育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中, 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中小学智慧教育体系。该体系不但能够挖掘学生特殊需求,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还能够促进教育公平, 使得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

一、智慧中小学教育概念

智慧中小学教育是以大数据、云计算、Web 2.0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以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理念, 利用通过微课、翻转课堂、学习分析等新型教育方法和技术, 在保证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前提下, 同时能够满足中小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需求的一种开放的、智能的中小学教育体系[1]。智慧中小学教育具有如下特征。

(1)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2) 空间教育资源无缝整合共享;

(3) 无处不在的开放, 按需学习;

(4) 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分析与评价;

(5) 绿色高效的教育管理。

智慧中小学教育不仅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组织的多样化, 还能够促进中小学教育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 使得教育参与者可以更多地关注到教学活动的本身。

二、智慧中小学教育体系

11.引引入入翻翻转转课堂, 重构中小学教育流程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 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习者[2]。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课堂内的宝贵时间给予学习者, 学习者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 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基础理论知识, 这些知识需要学习者通过看视频、听播客、阅读等方式完成自主学习。将翻转课堂引入到中小学教育中, 需要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相关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学习, 而在课堂教学主要以互动讨论、作业评讲等形式为主, 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理论联系实际, 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学能所用, 学以致用。

在中小学教育中使用翻转课堂模式, 学生应先自主学习基础理论知识, 带着疑惑和问题进入课堂, 并通过课堂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

22.密密切切线线上上线线下下教教育育联联系系, 形成整体的中小学教育体系

学生在线教育是指将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方式应用于中小学教育工作,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 提供大量的适合于中小学生学习特点的课件, 不断满足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差别化的学习需求, 为实现学习经常化、内容多样化提供保证[3]。

目前, 网络上的教育在线平台的课程多数与中小学课程设置是彼此独立的, 缺乏统一的大纲标准, 因此可能出现课程重复、内容冲突等现象, 没有形成线上线下的互补性, 并且也不利于中小学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因此, 要加强在线教育和传统教育的联系, 两种教育模式在内容上既要有差别, 又要有前后置的联系。并且可以把翻转课堂模式中的基本理论知识的自主学习纳入中小学在线教育中, 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线上线下、二维一体的中小学教育体系。

33.建建设设中中小小学学微微课课资资源源库库, 支持学校的移动化和碎片化

中小学生因其年龄影响, 注意力往往很难能够长时间集中, 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的情况, 致使错过某些知识点, 导致逻辑连续不上, 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微课的出现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因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而影响学习质量的问题。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 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4]。教师根据中小学相关教学大纲的要求, 将课程内容分解成知识点, 进行微课录制, 逐渐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中小学微课资源库, 使得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做到随时学习、随地学习, 实现中小学教育的碎片化和移动化。

44.分分析析学学生生在在线线学学习习行行为为数数据据, 优化教学方式

自2012 年开始, 大数据 (Big Data) 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 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 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5]。将大数据与中小学教育相结合, 通过对信息系统所积累的巨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可以有效地改进中小学生的学习流程, 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 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 从而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

在线教育平台 (包括传统视频课程和微课) 不仅具有传统的视频教学功能, 还具有对学生教育学习分析的功能。学习分析是对学习者生成的海量学习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 以评估学习者的学习进展, 发现潜在的问题, 从而为教学方式和内容的优化给出依据。

通过分析在线教育平台记录的学习行为和活动轨迹等积累而成的规模数据, 可以发现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知识有何不同的反应, 用了多少时间, 哪些知识点需要重复或强调, 哪种陈述方式或学习工具最为有效等。这种分析不同于传统的通过人的主观意志进行定性分析, 而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对海量数据进行计算而实现的社会科学问题定量分析, 从而使得分析结果更加客观、更加准确。

55.挖挖掘掘各各方方面面信信息息数数据据, 开发适应新形势的培训课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 使得网络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 并且其规模呈几何级增长, 为教师挖掘教学资源提供了充分的素材。

为了最大限度地做到学生能够充分地将平时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学以致用、学为所用, 保证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可以对各方面信息数据进行分类挖掘, 通过数据建模分析学生当前缺什么、想学什么、学什么有用等问题, 以上对于开发贴近学生需求和个性的课程资源, 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总结

智慧中小学教育是新时代义务教育工作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趋势, 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引入到中小学教育中, 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化、个性化, 使得义务教育工作开展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能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优质人才资源。

摘要:本文将微课、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教育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中, 提出一种大数据时代下的中小学智慧教育体系。

关键词:智慧教育,翻转课堂,微课,大数据

参考文献

[1]余胜泉.从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4, (09) :24-25.

[2]朱宏洁, 朱.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 2013, (08) :79-83.

[3]戴玲, 董翔, 王钰.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教学研究实践[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1 (01) :78-81.

[4]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04) :13-14.

篇5:庙头小学智慧教育投稿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人类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它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内驱力,与此同时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教育也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先进的教育、学习理念大量涌入,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在不忽视基础能力的前提下,更强调智慧发展,从数字教育转向由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教育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育必将发生巨大变化。本文在分析智慧教育及其特点、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变革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小学数学智慧学习案例,希望为广大智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 智慧教育

1.什么是智慧与智慧教育

智慧,按中文解释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人类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后者对智慧的作用更为巨大。因此,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发展。信息时代,随着现有“数字土著”(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及其以后的年轻一代人)成长以及新生“数字土著”的诞生,他们的学习风格、认知方式、行为模式、情感模式与传统教育存在根本区别,客观上要求新型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以契合“数字土著”独特的学习方式、体验方式以及价值取向。因此,信息时代、知识时代的智慧教育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的智慧教育在基本内涵、方法手段、支持环境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文所指的智慧教育专指信息技术支持下,为发展学生智慧能力的教育。

2.智慧学习环境的基本模型

我们认为,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来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

因此,发展学习者的智慧是智慧环境、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智慧学习环境构建的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①智慧学习环境主要由学习资源、智能工具、学习共同体、教学共同体、智慧学习方法和智慧教学方法等要素构成。②学生和教师通过智慧学习方法和智慧教学方法与其他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发生。离开了智慧学习方法和智慧教学方法,智慧学习环境就不是学习环境了。③有效学习的发生是个体建构和群体建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习共同体强调学习者的互动、协作、交流;教学共同体是教师共同学习、协同工作、寻求持续专业发展的统一体。④学习资源和智能工具同时为学习共同体和教学共同体提供支持。学习共同体和教学共同体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工具的共同作用,各类智能工具为学习环境的“智慧”提供了全面支持。同时,学习共同体和教学共同体为资源和工具的进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智慧教育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需要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技术支撑、以智慧教学法为催化促导、以智慧学习为根本基石。

● 智慧课堂的构建及其应用分析

泛在网络以及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利用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进行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学习成为可能,这也为智慧教育环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智慧教育环境有很多种,包括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图书馆等正式的教育环境,以及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探究基地等非正式的教育环境。这里对智慧教室的组成做了简单分析。

如图2所示,智慧教室包括社会化云平台、网络、电子白板、电子书包、交互电视、教师、学生。其中社会化云平台包括云资源(各种多媒体素材、微课素材等)、云教学、云学习、云管理。教师可以在云资源中下载并选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材料,然后在云教学中进行备课、指派与批改作业、生成班级诊断报告。学生则可以在云平台中记电子笔记、回顾学习历程、接收诊断报告、进行补救学习。同时在云平台中,教师也可以与学校管理单位、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在智慧课堂中,教师通过电子白板进行知识呈现,学习小组与学生个体可以通过交互电视与电子书包进行协作学习以及与教师的互动。其中学生的课堂任务以及作业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到云平台,教师登录到云平台中进行批改诊断,再通过网络发给学生。

这样的智慧课堂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减轻学习者认知负载,使其可以用较多精力在较大的知识粒度上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将知识学习上升为本体建构。②拓展学习者的体验深度和广度,从而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知、情、行聚合水平和综合能力发展。③增强学习者的学习自由度与协作学习水平,从而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和集体智慧发展。④给学习者提供最合适的学习扶助,从而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成功期望。

● 智慧教育有效提升数学学习

数学学科是小学最基础的学科,它具有内容抽象、逻辑严密、应用广泛等特点,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智慧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探究。

首先,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入手,提出实际生活问题,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主动去探究体验。其次,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更加生动的智慧情境,提供有效的智能探究工具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产生好奇,主动探究其中缘由。在智慧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而不是指导学生,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完成意义建构,扩充自己的思维图式。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及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总结,并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这样学生就会在智慧环境中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这样的反思式思考会强化训练思维,才会真正做到教师智慧地教、学生智慧地学。

● 案例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研究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培养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境来解决具体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学对象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操作,对组合图形的认识不会很难,因为在第二单元学生已系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尤其是渗透了转化思想,这些都为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面积,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完成显示生活中与图形面积相关的具体任务,发现、探索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感受转化思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计算。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方向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把组合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基本图形。

5.教学过程

①情境引入。教师在师生互动教学平台上,通过创设动画情境,给学生安排打扫公共区的任务。

设计意图:创设动画情境,可以帮助教师解决问题。

②独立探究,合作学习。如图3所示,课件中呈现三个组合图形,给出必要的数据。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图形进行分析探究,可通过任意辅助线分或补,小组讨论分析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并推送每个图形不同的解决方案。学生分析图形的特点及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平台中的工具软件,让学生分析探究每个图形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激发参与热情,引发深度思考,体验成功的喜悦。

③自选图形,巩固练习。课件出示随机抽取动画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抽到第几组,学生就进入第几组的题库。学生完成后,还可以根据自己完成练习的情况,再进入挑战组进行练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选题库,既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又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

④学以致用。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教师通过课件出示情境,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⑤总结归纳,生活延伸。今天我们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用了什么方法?(揭示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分割、添补)课件出示一系列生活场景,每一幅图都用有色边框显示组合图形。

篇6:庙头小学智慧教育投稿

●《搭配中的学问》一课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1. 环节众多,任务分散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这一课的学习内容,教师更多采用的方式是将服装搭配、食物搭配、路线搭配等各种搭配任务顺次提供给学生,这三种任务之间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因此课堂上的实际状态是,学生疲于完成一个又一个相似的任务,这难以持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且他们容易被一个又一个的任务分散注意力,难以聚焦于数学分析本身。

2.学习过程整齐划一,没有体现个性化

在原有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在同一时间内提供给学生相同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资料等;采用相同的教与学方式,学生或者都在听讲,或者都在自主学习,或者都在小组讨论,其学习的个性化基本无法体现。

3.常规教学难以实现分层训练

巩固训练环节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巩固和提升。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都不可能有相同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因此,完全相同的训练题目势必造成有的学生完成不了或者有的学生完成之后无所事事,从而导致总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4.学习结果反馈不及时,课堂效率低下

在常规教学中,学生的设计无法同时集中呈现,教师无法快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搭配方案,因此,教师难以准确定位到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方案设计的学生,从而不能够凸显出有序的重要性和意义。

●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1.保证任务的有效性及连贯性,保持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将服装搭配、食物搭配、路线搭配等搭配任务用一件事情串连起来,如淘淘和笑笑要去动物园看狮子和老虎,但是分别在穿衣服、吃午餐和选择游园路径等问题上遇到了难题。这样的处理能避免学生在进行数学分析的过程中多次被类似的任务打扰,从而将精力集中在数学分析上。

2. 学习内容多样化,实现学习个性化

在任务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同时提供服装搭配、食物搭配、路线搭配三种任务,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任务进行研究,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最终都可以总结出搭配的方法。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自主思考、自主研究搭配的方法或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听教师讲解,这在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能兼顾自主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

3. 不同梯度的练习题目,实现分层训练

教师可以提供三个层次的练习内容,分别为基础题、过关题和挑战题。学生利用平板电脑进行答题,有能力的学生在完成了基础题和过关题后,还可以尝试挑战题。这既能保证全体学生达标,又能照顾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4.电子书包环境,实现学习结果的即时反馈

教师利用电子书包的互动功能,可以即时汇总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汇报人员,这提高了课堂组织的效率。

1.教学内容分析

《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的第二个内容,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节课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搭配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和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求知欲强,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他们对搭配中的知识已经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但缺乏有序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3. 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对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培养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事物搭配规律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体验符号化思想,发展思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会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动画导入,激趣提问

教师活动:淘淘和笑笑相约去动物园看老虎和狮子,其间他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动画演示他俩早上起床穿衣,打开衣柜不知道穿哪套衣服好看,一共有几套衣服可以选择呢?中午到餐馆吃饭不知道吃什么好,一共有几种主食和副食组合的方法呢?到了动物园门口不知道选哪条路从大门经过老虎馆去狮子馆,一共有几条路可以选择呢?本节课就来帮助淘淘和笑笑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动画的方式呈现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进而对提出的问题,产生强烈的参与热情。三个生活中的问题按照事件的发生顺序在课堂伊始依次直接呈现,避免了单个问题一个一个呈现所带来的割裂感和突兀感。

第二环节:任务一,玩中学,探究新知

步骤一:提出活动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小组探究。

教师活动:以任务卡的方式呈现第一个任务:(1)任选三个问题中的一个先独立思考、解决。(2)在小组内交流:你解决的是哪个问题?怎么解决的?(3)全班交流: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麻烦?如何克服的?你能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吗?

学生活动:学生按照自己的选择,可以自由拖动需要搭配的内容。每一次搭配完成后,系统都会自动记录搭配的结果,学生可以将自己全部的搭配结果截图,并利用电子书包的互动功能发送至教师的平板端。在自主搭配后可以进行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任务卡能帮助学生梳理并明确活动流程及思考方向,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任选三个问题中的一个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利用电子书包支撑学生的个性化实践,且将搭配的结果即时分享给教师,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快速了解学生的搭配方案,为下一环节层层递进地归纳出解决搭配问题的方法奠定基础。

步骤二:学生汇报,归纳总结搭配的方法。

教师活动:教师按照方法总结的规律,选择有代表性的搭配方案,如有遗漏的、有重复的等进行汇报,并进行适当引导,归纳出搭配问题的方法。

学生活动:汇报的学生将自己的屏幕推送到大屏幕上,再现自己的搭配过程,其他同学对汇报学生的搭配方法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电子书包的即时反馈功能,可以快速了解到所有学生的搭配方案,从而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方法的总结,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有序搭配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三环节:任务二,抽象出其他方法

教师活动:以任务卡的方式呈现第二个任务:(1)你还能想到更简单快捷的方法表示你解决刚才那个问题的过程吗?独立思考后在Pad上完成。(2)反复思考后还不会的学生请点击微视频寻求帮助。(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记录的?小组推选出一种方法在全班交流。在学生汇报环节,教师按照由复杂到简单的顺序指定汇报的小组,并进行适时点拨和指导,最终得出最简单的表达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按照任务要求,尝试用其他更加简单快捷的方法来表示搭配方案,有需要的学生可以借助微视频完成任务。同样,利用电子书包的互动功能上传自己的搭配方案,并在小组交流后进行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该环节能让学生经历从生活现象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感受数学表达方式的简单与快捷。微视频的提供,为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差一些的学生提供了学会知识的保障,这也是智慧教育所提倡的“为不同的孩子铺设不同的学习道路”。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

教师活动:提供三个层次的练习内容,分别为基础题、过关题和挑战题。推送答案后教师根据统计完成情况选择学生进行汇报。

学生活动:利用平板电脑进行答题,有能力的学生在完成了基础题和过关题后,还可以选择挑战题进行尝试。

设计意图:这既能保证全体学生达标,又能照顾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强化搭配的方法,引导学生谈谈收获和感悟,并能在课后继续应用本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活动:谈本节课的收获体会,巩固所学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谈收获体会,能开阔学生视野,使其感受数学魅力。

智慧反思

本节课以智慧教育理念为指导,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了初步探索,从任务的布置、教学环境的选择、分层教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尝试。

首先,要改变存在即合理、人云亦云的观念。要真正反思教学,从学生接受的角度去思考教学,重新审视,科学定位。

其次,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只是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就够了,还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方式和耐心。我们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归纳、总结出知识,但很多时候,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的知识不是很全面、准确,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而很多教师在这个环节上往往缺乏耐心,急于将结果呈现给学生,从而导致学生失去了经过不断的思维碰撞后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

篇7:智慧教育于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

【关键词】智慧教育 小学英语 情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73-02

从外部环境来说,新时代对人才提出了创新之要求,应试教育培养出的知识型人才已经不能与时代相匹配,所以,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从个人来说,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对所学知识能够活学活用,所以,个人也迫切要求目前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双重需求之下,我国政府倡导新课程改革,将过去以知识传授为教学目标转换为以知识与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为教学目标,将过去被动填鸭的教学形式转换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

为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改革的号召,研究者提出了生态课堂、和谐课堂、智慧课堂等理论,虽然各有不同,对最优化课堂诸要素组织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的追求是无差异的。而且,智慧课堂之六要素之三知识、能力、情意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相合,另外三要素主动、互动与能动,则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形式相合,只不过,智慧课堂理论是较高深度的理论概括与较丰富的实践技术。所以,智慧课堂与智慧教育在教育中应用具有充分的价值。

一、智慧与智慧教育

1.智慧

关于智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爱因斯坦的观点纯粹而深奥,如果一个人忘记了他于学校习得的细节,剩下的就是智慧,这是把琐碎的知识排斥于智慧之外;亚里士多德认为,智慧是普遍性的知识,是对存在追求的积累,这是把知识作为智慧;怀特海以个人灵活的思维等同于智慧,培养学生的智慧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考试而死记硬背的那些是没有用的,去掉之后才是智慧;郭元祥认为在知识与理性之外,智慧也应该包括品德,也就是说,智慧包括知识、思维、品德三个方面;加德纳把智慧作为是运用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里智慧包括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两个方面。综合各家观点,智慧包括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

2.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智慧为目标实施的教育,和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实施科学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智慧教育是相对于知识教育而言的。知识教育是通过学识渊博的教师教育出掌握丰富学科知识的学生;智慧教育则不然,要求通过能力一流、德行深厚、知识丰饶的教师实行与教学规律相符合的教学艺术培养出智慧的学生。知识教育视课堂为线性的、简单的,智慧教育则建立在课堂是非线性的、复杂的基础上,是对课堂事实的尊重。知识教育可以通过单向的知识灌输进行,虽然效果有待商榷;智慧教育则要求新的教学形式,能力与情感不可能通过被动地接受形成,而且,教师在能力与情感方面并不是无缺失。总而言之,智慧教育不仅是高品质,也是超前的品味与格调。

二、智慧教育于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

开民智,启民慧,需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在初期教育阶段,即义务教育阶段,就应该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智慧教育。具体到小学英语教学来说,是改变以往灌输与识记的教学方式,整合智慧教育的六要素,让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形成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并且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感。

1.扎实基础知识,实现知识目标

在我国小学传统英语教学中,英语知识,包括词汇和句法,一直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只是,这种教学的结果却不尽人意,学生学习了英语的词汇和句法,却不能进行英语基本交际,听不明,意不到,说不出,写不通。那么,是不是因为教学不理想便放弃了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呢,显然不能,如同地基不扎实导致危楼却不能不打地基一个道理,摒弃基础知识的教学是走向极端。知识是能力与情感的基础,是智慧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迁移的源泉所在,没有知识作为本源,能力与情感的培养则无从谈起。在语言使用上,没有词汇与句法作为积淀,则不会有有效沟通,更不用提语言的创造性运用。所以,扎实基础知识,是小学英语智慧教学之必然。

不过,想要提高基础知识的教学效率,却不能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这种枉顾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不利因素。于基础知识教学来说,教师最好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所谓互动教学,即打破传统的教师一人独霸课堂,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良好交流提高知识教学效率。

英语教师进行互动教学,即通过组织交际情境,完成知识目标的教与学。以五年级上册第6课“How do you like this one?”为例,知识目标为掌握shirt、sleeve、collar、with、without、expensive、cheap等词与want…、with…、without…的句型以及形容词比较级的基本概念与运用,完成这些词汇与句型目标教学:不能老生常谈地讲授want后可以是名词可以是to+动词、with与without后跟名词、形容词比较级用在两个物体在某一特征的比较时,以及让学生一遍遍朗读与识记单词,这会导致学生只会知识而不会应用,甚至连知识的记忆也是糊里糊涂;教师需要组织情境对话,比如实体店购物或者是网上购物,让学生在模拟实际情境中掌握词汇及句型,如此一来,学生学到的便不是死的转瞬即忘的知识,而是活的能够保持长久记忆的语言,就像我们的母语一样。

2.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能力目标的实现程度

学生于某一学科的能力指的是学生灵活运用这一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具体到小学英语来说,是指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并且运用英语国家人的思维进行语言交际。能力目标是知识目标的深化,是新时代教学的必要培养目标。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一味进行知识灌输是事倍功半的。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只能完成知识的部分传输,也许连知识图式的构造都会形成问题,遑论能力的培养。于训练学生的能力来说,能动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能动教学法可以对应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探究教学法,是通过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小学英语实施能动教学,主要包括四个步骤:首先,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问题的提出具有一定的讲究,既要与学生的生活相关,又需与课文知识点以及相关能力的培养关联,以六年级上册第1课为例,知识目标为掌握蔬菜、水果的常用词汇以及现在进行时的句法表达,能力目标为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与交际能力,那么,教师可以将初始问题设置为“同学们见过秋天的果园吗?果园里都有什么?”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以课本的农场作为情境导入,但是农场这个概念与中国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教师又不对学生进行农场的解释,学生常常是一头雾水;其次,能够围绕具体的知识目标,设置系列问题情境,步步深入,循循诱导,仍以“What are those farmers doing?”为例,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系列问题“同学们在秋天的果园里都看到谁,他们在做什么?”“运用英语改如何表达这些语句?”“表达动作正在进行的语句在英语中称为什么?”“英语与汉语时态表达的不同在于有明显的句法形式,现在进行时的句法形式体现在何处?”“以前,我们还学习过哪些显性的句法形式?”等;然后,在提出问题之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时间的多少视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表现而定,在能动教学方式中,教师需要谨记,做出回答的是学生,不是自己,自己只是对学生多样性的回答进行总结,而且,既然是让学生思考问题,那么就不能着急,迫于课时的压力,以“在英语中,现在进行时的句法形式特点在哪里?”为例,学生可能一时做不出回答,这时,教师需要进行英汉对比,引导学生回答,在学生做出了多种答案后,教师进行总结“be+doing”的形式,并且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英语句型的特点,诸如,只有一个动词,分词的形式不是动词,等等;最后,对学生的创新回答进行鼓励,有的学生回答可能并不正确,或者是一些书本没有的东西,这时,教师需要肯定学生的回答,不是批判和否定,激励对于学生的自信心来说,是有益无害的。

3.渗透价值理念,完成情意目标

学科的设计都是围绕一定的价值传播进行的,品德如此,语文如此,英语亦是如此,每一篇课文,都蕴含了正向的价值理念。以知识为重点的英语课堂教学常常忽视设计者的这一初衷,对课文的价值理念视而不见,或者是看不见。因此,也就没有相应的教学方法来提高价值理念的渗透。智慧教育强调情意目标,是对设计者初衷的重视,是课程教学的最高归宿。

情意教学目标,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下,才能更好地完成,事半功倍。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country life”是要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减少学生的城市优越感与对农民的轻视,实现此目标,一味地告诫是不成的,甚至适得其反,只有学生主动学习,跟随教师的引导体验田园风光和农民的艰辛,学生才能改变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吴桂芳.小学英语智慧型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新课程导读,2013,9.

上一篇:纪委组织工作总结下一篇:小五语文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