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展示课教研活动方案

2024-04-24

小学语文展示课教研活动方案(精选14篇)

篇1:小学语文展示课教研活动方案

主题:立足课改教学实践,优化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培训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提升学校的教研水平,促进教师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提出了校本教研的新思路,探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即结合课例开展校本教研。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学现象进行反思,使校本教研植根于教师和学生日常教学活动。又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使学校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

一、成立校本培训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发挥教师群体智慧。

结合教研活动进行相关理论学习、教学案例研究、教学模式的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的制订和交流等。以日常教学为出发点,发挥教研组教师群体智慧,重新审视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师行为。逢单周进行语文教研组活动,双周数学教研组活动。每月举行一次的业务理论学习。强调教研的行动研究,注重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二期课改背景下,我们明确了教学上的努力目标,加强学习,理念领先,加强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追求教学情感化,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追求课堂教学高校优质。

三、着力培养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意识,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加强反思性教学是优化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我们溪口中心小学从开始课后教学反思,要求每位教师坚持每周写一篇关于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文章,记录自己教学中的得失与分析,每周一上午统一上交教导处,由教导处负责批阅检查,并且在教师会议上进行点评。一年多来的实践,养成了教师能及时进行课后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立足课堂教学落实课改理念。

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把新的教学理念体现在日常教学的每一堂上,逐渐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校从04学年开始实行教师上教学实践课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堂教学实践课,围绕自己期初制定的教学研究目标进行研究和探索,并在实践课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每一次实践课预先公示,邀请教师听课,课后进行评析。要求客观地评出优点,也要评出问题,评出改进措施,评出努力方向。两年多来的实践,使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以优质课探究为突破点,实施行动研究。

校本教学研究只有完全落实于课堂,使之成为天然的实验室,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从而焕发蓬勃的教研生机。我校十分重视教师在“做中学”,以优质课探究为突破课,搞课例研究,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基本形成了研究课中“教师个人反思十交互式评课”的模式。学校开展自荐录象课、亮相课、展示课、汇报课、示范课等模式,开展优质课探究,实现行动跟进,为教师架设战士自我的舞台。使校本教研渗透在活动的过程中,成为教师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大熔炉。

因为我们认为,只有高校优质的课堂教学,才能给教师和学生留下较大的发展空间,是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六、校际联动,利用优势资源,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我校与实验小学于正式结对,至今,开展了实实在在的教学研讨活动。具体做法有:邀请县实验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游增良作小学生习作专题报告;邀请实验小学的优秀青年教师来校借班上示范课。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分别在实验小学、溪口中心小学进行了多次语文、数学、综合实践等学科的联合教研活动;本学期开学初,又将部分教师送县城东小学进行教学交流,到我县优质小学取经。教师在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探讨。通过这些双向活动,使教师收到很大启发,青年教师更是获益匪浅,在教学学业务能力上得到迅速提高。附:校本培训行事历

篇2:小学语文展示课教研活动方案

根据学校安排县支教教师的展示课活动,我们语文组教师认真地参加了听课活动。虽然小学只有两位教师讲课,但是他们的课也让我们受益匪浅。听课后,我们认真地进行了分析。从中我们总结了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和自己以后再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1、讲课教师课前准备充分

每位教师能做到精心备课,明确三维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并正确处理教材。在新课伊始的情境创设上,教师能灵活运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准备教具。如在丁主任的数学课上,她以小明从家到学校为内容创造教学情境,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了铺垫。

2、教学环节的设计力求创新

无论从讲课情境的创设到新知的探究,练习的设计等都体现支教教师的独具匠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支教教师在不断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色。丁主任的课以三个研究问题为整个课堂教学的线索,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中使学生总结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3、支教教师课堂真正体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每节课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凸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教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互动、对话的平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李茂荣老师的体育课,和学生一起玩游戏,不仅教给了学生游戏的方法,而且也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次听课活动习得的一些方法和经验,结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课例分析”,利用学科教研活动,使我们语文组的每位教师在反思中成长、成熟。通过听课、评课,从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改进教学,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平时要多关注细节,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做好上课准备,课堂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站有站姿,坐有坐相,尤其强调学生的书写及坐姿等。另外,孩子就是孩子,教师要多注意课堂上的激励性语言的运用,不要太单调、唯一,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篇3:小学语文展示课教研活动方案

一、展示课案例分析

案例1:小学四年级《快速跑》课例。

(一)案例呈现

王老师在本课“快速跑”教学中,采用绳梯和自制体操棒作辅助器材,利用绳梯来提高快速跑的步频;利用体操棒摆放的不同间距来解决跑的步幅;课的最后利用绳梯套在腰际成龙舟,利用体操棒进行划龙舟比赛。

(二)归因诊断

1.场地与器材的搭配。学生在练习中多次出现绳梯滑动变形的现象,学生在快速的高抬腿行进中容易被绊倒或者踩在绳梯上造成脚踝扭伤;另外,在跑的过程中,不断有学生去整理绳梯,这样也会造成与练习的学生发生冲撞或者被踩到的现象。

2.体操棒的运用。虽用体操棒可提高学生快速跑的步幅,但在练习中由于男、女生以及不同水平学生练习时步幅不同,统一间距的练习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风险;另外, 学生为了避免踩到体操棒也会分散跑的注意力,反而影响其快速跑的正确技术动作的掌握。

3.集体游戏的设计。在划龙舟游戏环节,同样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距离过窄以及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年龄特点等因素可能会发生拥挤和踩踏问题。

(三)改进策略

1.课前将绳梯固定或者采用胶带、线条代替绳梯来进行教学。

2.用塑胶垫代替体操棒进行提高跑的步幅练习,这样更加安全。

3.集体游戏设计尽量避免过于拥挤,可分3人或4人一起进行。

案例2:小学一年级《立定跳远与游戏》课例。

(一)案例呈现

执教教师采用了小泡沫板作为练习跳远的辅助器材,利用各种有趣的跳跃游戏贯彻整个课堂,在抢小垫子游戏中不时有学生滑倒。

(二)归因诊断

1.垫子的运用。执教教师的课堂围绕小垫子展开练习,利用垫子的颜色、形状、 材质等特点,对学生进行定位、分组、拓展练习等。设计巧妙、气氛活跃,学生学练积极性很高,但在进行“找家”的游戏中,学生出现多次摔倒的现象,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肘腕扭伤,起因就在小垫子与地板摩擦力过小上。

2.游戏的组织。在教师知道垫子与地板之间容易滑动时,教师还是按照原来的游戏设计进行组织教学,由于学生踩垫子时脚的用力方向不是垂直向下,所以屡屡滑倒,所幸没有受伤。

3.安全提示语。教师虽然发现并用语言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滑倒,并告诉学生要垂直上垫子,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太小,注意力关注在游戏的胜负上,并且没有这方面的安全防范意识,所以提示语言没有起到预防学生滑倒的作用。

(三)改进策略

1.教师应该提前试用场地器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采用防滑的垫子或者改用其他器材来替代泡沫垫。

2.即便是在课中才发现垫子打滑的情况,也应该及时采取应变措施。如,学生游戏中返回垫子上的环节,可以让学生由跑回去改为双脚跳回去,这样就避免了单脚搓垫子而滑倒。

案例3:小学二年级《投掷—原地侧向投掷轻物》课例。

(一)案例呈现

在练习快速挥臂环节执教教师让学生用彩带击打支架上面的气球来提高学生练习投掷的鞭打动作;在两名学生对练环节中,采用对掷的方式进行练习。

(二)归因诊断

1.器材稳定性。支架是可以移动的柱子,本身不是很稳固。由于彩带击打到气球后可能会缠绕在支架上,因为彩带缠绕后仍有惯性,支架会被缠绕的绳子带倒从而有可能戳伤学生。

2.对投的问题。由于人数多场地小,教师为了提高练习密度,采用了互相对投的方式来进行练习,很多学生会不小心击打到对方的眼睛、裆部等薄弱部位,虽然教师对球做了一些改造,但从球砸在地上可以弹起一定高度可以看出,球反弹仍然有一定的冲击力。即便是教师对器材做了安全化处理,教师未在教学生投掷时讲清楚安全要求,什么情况避免同时对投,也易在练习中出现安全问题。

(三)改进策略

1.将活动立柱上放气球改为拉一条长线,在线上面悬挂气球,这样也可以达到练习鞭打的效果,且有效排除了可能因为立柱倾倒而发生的安全问题。

2.两名学生同时对投要尽量避免,最好是一方投掷完,另一方再投掷,然后再一起捡器材,课前一定要对学生讲清投掷类教材的安全要求。

二、场地器材运用安全性的思考

于素梅博士说,场地器材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人为的,另一类是非人为的。即场地器材本身的问题和任课教师对场地器材的布局问题。但就体育课安全事故而言,无论属于哪一类原因所导致的安全事故,教师都有难以逃脱的责任,因此,对安全事故的防范,场地器材应为重点,任课教师在课前课中都要引起高度重视[3]。以下是教师在课堂中对场地器材运用安全的一些共性问题。

(一)器材的有效运用

1.在教师选用某种器材作为教学的辅助器材时,首先要考虑器材的安全性。如, 跳跃的支撑器材稳不稳、垫子的厚度是否合适、投掷的器材硬度如何、自创器材是否牢固等,其次才是新颖性和有效性。不能为了新颖或者有效就忽视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课堂更加安全、 有趣、有效。

2.教师还要亲自对创新的器材进行安全尝试,并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在课前进行消除。如,自己晃一晃立柱,拉一拉绳子,试一试垫子等,不能为了课的场面和效果而忽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因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3.对低年级的学生,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预设其安全性,事实证明,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做,比告诉他们要“注意安全” 四个字更加有效。如,教师说:“我们采用机器人的动作回到垫子上”。这样学生就不会跑着上垫子,从而避免了因器材的滑动而造成的伤害事故。

(二)场地和器材的搭配

1.器材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在与场地的搭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同一个器材在不同的场地运用效果是不同的,其安全性也是不同的。当场地变化了,教师还使用之前设计的器材,那么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木板地、水泥地、塑胶地与不同的器材搭配其效果是不同的。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在场地和器材的搭配上出现了课前没有预设到的共性问题——器材滑动,这是不应该的,在课前应想办法解决如何避免滑动,这样就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2.器材在场地的布局也非常重要,要体现安全、简约、新颖、美观、有效的特点。不仅利于教师的教,更利于学生的学。如, 这次有一节体操课,教师为了追求器材布局的美观,导致有些学生视线被遮挡,观察不到教师的动作,这样就会由于没有看到动作要领就盲目练习,会造成技术动作的错误或者变形而造成伤害事故。

3.有的教师为了体现“一物多用,一物巧用”,对器材进行了充分利用,却在挖掘器材的用途时恰恰忽视了学习的主体—— 学生,这就会造成非但没有实现巧用反而给学生带来了安全问题。

(三)临场应变能力

教师在课前没有预设到的问题,在教学中出现了,教师如何应对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功底和教学艺术。

1.思想认识是关键,要站在对学生生命安全负责的高度来对待课堂。上课不是为了展示教师自我才华,也不是为了走完精彩的教学流程,在这种全国性的展示课上, 更不能为了获得某种荣誉而上课。

2.果断取舍。为了学生的安全,可以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必要时可以去掉某些不安全环节,哪怕是课前预设的亮点,这就是对学生生命安全高度重视的体现。

3.临场处理的技巧。如,在游戏中由于器材和场地出现了没有预料到的安全问题,要及时改变游戏的方法或规则,可以采用减少参与人数、改变评价方式等,由评价 “谁最快”改为评价“谁最好”等方式,这样也可以起到保护学生的作用。

篇4:小学语文展示课教研活动方案

在本次市级科学比教学活动中,我一共观摩了9节课——大悟县周晶老师执教的《物体的分类》、孝感高新区丁险峰老师执教的《探究植物结果的奥秘》、孝昌县汪争慧老师执教的《浮力》、汉川市刘红艳老师执教的《物体的分类》、孝南区郑红波老师执教的《弹力》、安陆市付琳老师执教的《弹力》、应城市李玲老师执教的《物体的分类》、孝感市体育路小学程平老师执教的《人体司令部》、云梦县实小邱林燕老师执教的《人体司令部》。所听的课,老师们都精心准备,深入钻研教材,上得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接下来我就结合几个具体的课例来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感受一:科学教学应该精心构思课堂教学结构

孝感高新区丁险峰老师的《探究植物结果的奥秘》一课的教学,构思就比较巧妙,冷课热上,知难而进,为本类课型研究增添了一道亮色。具体表现在定位准确,小中见大;善用器材和课件,一目了然;创设活动,巧用统计数据;深入探究,认知透彻;借鉴历史,亲近生活;开放教学,留有余韵。课堂结束时用一首改编的歌曲《花儿去哪了》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纵观本节课,高潮迭起,渗透了人文关怀、科学需要证据的思想。

感受二:要注重为学生创造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要使一节课上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不但要准备充分,而且还要营造轻松的情景氛围。例如,本次活动中云梦实小邱林燕老师执教的《人体司令部》、孝昌的汪争慧老师教学的《浮力》、孝南区郑红波老师执教的《弹力》一课时,教师准备得很充分,课的前后衔接比较自然,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活跃,让学生降低了有听课老师带来的紧张感。

感受三:重视体验活动,加强实践环节,促进知识的内化过程

在情感、信念形成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是最重要的。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向学生提供体验活动,促进观念、知识的内化。如,汪争慧老师指导学生测量水的浮力这一活动,先组织学生观看老师当场演示的实验,让学生判断这样操作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通过让学生判断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为接下来学生测量浮力这一活动做好了铺垫。

感受四:凡是要让学生操作的活动,一定要指导到位

我们大多数科学老师最头疼的问题是学生活动时全无章法,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没有指导到位。还是以汪争慧老师的课为例,她这节课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在指导学生测量水的浮力之前,先让学生判断哪些操作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说明理由,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就掌握了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的方法,减少了测量误差,更准确地得出实驗结论。磨刀不误砍柴功,有效地指导,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才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本次科学比教学活动充分展示了孝感市科学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较高的教学研究水平,为云梦县乃至孝感市更好地推进小学科学课内比教学活动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篇5:优质课展示活动方案

为深入落实新课程精神,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广大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为青年教师“潜心开展教材研究,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静心进行教学反思”搭建平台,并且培养一批有思想、有才华、有作为的青年教师,经研究,决定举行灌南逸夫特殊教育学校第三届青年教师优质课展示活动,优质课展示活动方案。

一、领导小组

组 长:王中雷

副组长:张蔚 孙海霞

成 员: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各教研组长

二、活动主题

深入研讨有效课堂教学

三、执教教师:

孙莹莹 张小青 朱言殊 孙海霞 徐敏磊张蔚 王艳欢 王秀花 吴晓梅 吴玉军 汪勤勉 杨月红 丁瑶瑶 成婧 姚文文 花盼盼

四、活动要求

1、上课内容原则本册教材,规划方案《优质课展示活动方案》。

2、相关备课组教师每人设计一篇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上课教师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指导下认真设计教学方案,再在备课组会议上充分研讨,最终确定教学设计;

4、着重从有效教学角度,教研组认真开展展示课的研讨活动;

5、上课教师必须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在认真听取教研组评议意见的基础上,认真撰写教后反思;

6、全体教师必须参加本教研组开展的相关活动。有事须向校长室请假;

篇6:优秀教师汇报课集中展示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1.营造浓厚的校本教研氛围,推进校本教研制度的执行和实施。

2.引导青年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不断增强自身教学业务能力。

3.渗透和实践课程改革新理念,改进师生教和学的方式,构建理想课堂教学模式。

4.确立有效教学意识,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二、参与对象

本校所有一线40周岁以下(含40周岁)教师,具体名单见附表。

三、学科展示

1.以教研组为单位报名,报名时写清教师姓名,所讲课名称,班级及具体授课时间。

2.成立学科评价小组

语文组组长:略

评委:略

数学组组长:略

评委:略

英语组组长:略

评委:略

物理组组长:略

评委:略

生物组组长:略

评委:略

政治组组长:略

评委:略

历史组组长:略

评委:略

地理组组长:略

评委:略

3.学科评价小组组长在每节课前分发《学科教学评价量表》,课后报送教务处。

4.学科评价小组按既定日程组织听课评价。由教务处统一协调课务调度,力求让同学科教师全部参与听课。

5.学科评价小组召开会议,交流汇总听课情况,确定参与展示人员的评价等第,安排专人形成书面评价意见。

6.学科展示活动由学科评价小组组长负责,听课评价完成时间为XX年4月30日前。

四、校级展示

1.参与人员由学科组根据学科展示评价结果推荐,名额分配见下表:

学科 人数

语文 10

数学 16

英语 10

物理 3

生物 4

政治 3

历史 4

地理 4

合计 54

2.成立校级评价小组。

组长:略

评委:略

5.校级评价小组按既定日程组织听课评价,听课评价完成时间为XX年4月30日前。由教务处统一协调课务调度,青年教师必须全部参与听课。

6.校级评价小组召开会议,交流汇总听课情况,确定参与展示人员的评价等第,安排专人形成书面评价意见。

五、讲课要求

1.教学设计必须是集体备课成果,教学环节必须紧扣教研主题。

2.依据学生实际分析和处理教材。

3.紧扣教学目标安排课堂结构,组织课堂教学。

4.教学方法合理,正确、熟练地掌握和使用教育技术。

5.体现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6.展示扎实业务功底和鲜明教学个性。

篇7: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促进课堂教学优势互补,互相启发,智慧共享,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教学技能、教材处理等能力,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搭建教师展示自我和相互学习的平台,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经学校研究,决定于2013年3月14日在全校开展“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一、参赛对象: 全体语文教师

二、参赛人员: 参赛人员:所有语文教师

三、评比方法:

1、比赛方式:通过抽签决定比赛顺序。每一位参赛教师根据本学期所教年级教材自选一节课进行40分钟的授课。上课形式不限。

2、比赛时间:2013年3月14日上午8:30——12:00。下午2:30——3:10

3、比赛地点:马街小学教室。

四、活动要求:

1、各位参赛教师要高度重视此次评比活动,每位参赛教师都要围绕课程标准精心备好课,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2、比赛结束后所有授课教师要及时将教案和反思上交到教务处。

3、全体教师要抓住此次活动契机,调换好课,积极参加听课,做好听课、评课记录,借鉴授课老师好的教法和学法,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方法,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评委:黄正全 安音普 陈祥 罗银春 王梅 杨明超 朱琳艳(上课教师不评自己的课)

六、奖励办法:

本次活动名次裁定:按高分到低分排列裁定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一名。推荐一等奖去乡参加语文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去乡当评委,推荐到乡内上课获一二三等奖的,学校给获奖教师分别颁奖200、150、100元人民币,并由学校学校颁发获奖证书。

七、授课按排表:(附后)

篇8:小学语文展示课教研活动方案

一、教学设计整体考察

本次全国展示活动提供了12节高中课(见表1),展示内容集中于高中模块教学的田径类(弯道跑1节、跨栏跑4节)、球类(足球4节、篮球1节)、新兴体育类(跆拳道1节)和体操类(双杠1节)四大课程版块,自定内容的完整课和指定内容的片断课各占50%。值得反思和警醒的是或受制于教师专项教学能力或因体能精力缘故, 或因易导致伤害事故等原因,几近淡出体育教师视野的内容却高调出现在全国展示课上,这令众多观摩者颇感意外。

跨栏跑、体操、双杠这些久违了的运动类项目,让人追忆起20年前的体育课,更让人反思这么多年为何体育课远离了这些项目?高中展示课其实在引导体育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提醒教师要强化这几个类别项目的教学,以此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这不仅是教育行政部门重视的结果, 同时也是一线体育教师的底层呼唤,一线体育教师期待展示课具备内容常见、操作质朴、过程实用的特征。他们渴望展示课精彩、活泼而有创意,让人看了就有收获, 回去就可应用。

通过对12节课教学设计要素的全面分析和识别,我们抽取了三个要素衡量教师的设计能力水平,即单元课节、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反思,这三个要素是很多体育教师在设计中较难取舍的要素。

由表1可见体育课教案中能准确列示出单元课节位置的仅有7节,表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关注到单元和课时所处的位置;3份教案未能检索到模块、单元或课时的任何信息,或因疏忽有2份教案标明了课节位置但未列出单元课时,无视单元课节的细节一定程度上表明,教师的设计准备仅仅定位于一节课完成的功利目的,也反映出设计者架构单元和课时时缺乏应有的课程类别的认识高度;有5份教案未提供教案前的教学设计思路的解释性文字,实属犯了原则性错误。作为参加市、省乃至全国级别教学“比武”的重要文件,教学设计思路是让观众和评委了解设计思路过程的文字,缺少设计理念与思想内涵的深层表达,人们看到的可能只是教学过程的表象。经对比显示,执教者对教案最后的教学反思要素版块重视程度各异,教案上要么缺要素,要么呈现要素版块而缺反思内容,仅3份教案作出了有价值的反思。 人们会质疑教学尚未实施为何要写反思? 的确,教案设计只是按课前预想的流程操作,撰写反思则是对课堂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必然性作出推断表述,而这种推断往往是带有共性的,有些问题执教者赛前预演中早就碰到过,并且试教中的问题也可能会在展示课中出现,应该说,体育课教学结束后没有问题的课堂绝不存在的,所以,在教学反思中提前告知问题并作适度反思,不仅显示执教者的诚意,有利于增进观摩者对教学的理解,而且通过教案与众人实现了“对话”。

注:表格中的“X”未呈现单元的课时数;“未知”表明执教者未能反映出单元课时数据

纵向地看,较往届活动不同的是,本届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在不断地聚焦并指向于促进体能提升的技能、体能组合、专项化内容、战术思想和健康教育等范围,这是高中体育教学注重体能学练、发展学生健康素质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形势所趋。

二、课堂操作特点归纳

(一)外烁理念,彰显个性化教学主张诉求

体育课堂教学的理念不只是刻写在教案上的文字,它是体育教师将体育课程理念经过内化转换为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举。 经典的体育课往往是理念外烁,教学主张充盈于学练过程之中。上海的《弯道跑》 一课,学练活动设计环环相扣,呈现了现代体育课的时尚和前卫,湖北的《跨栏跑》 一课“引、点、疏、拢”的课堂特点的归纳、 黑龙江的《篮球反掩护进攻战术》一课的 “亲身感悟法”等,都令观摩者管窥到体育教师无形的课堂教学思想和主张的内在诉求。再进一步分析,《弯道跑》一课最大的亮点是理念新,它是一节新型学习方式的课堂,给人以意外感和全新感。湖北的《跨栏跑》一课归纳的四字课堂特点其实就是教学方法和思想的“结晶”,即使是《篮球反掩护进攻战术》一课的“亲身感悟法”都是其课堂教学主张的点滴外烁。

著名教育家李吉林最初是从“情景教学”发端,后来延伸到“情景教育”至“情景课程”渐进地实现自己的教学主张的。李瘐南的“自学、议论、辅导”也是贯穿其一生的教学主张。教学主张并非一定要体育教师自己详述出来的,观摩其教学过程就能捕捉并发现主张的线索,这是执教者扎根实践自觉掌握和运用规律并形成了教学特色的结果,因此,有教学主张诉求的课能给人以更多的回味和启迪。

(二)瞄准质量,精编学练活动的内容次序

教学是内容的逻辑次序的严格和规范过程,由此,衡量体育课质量的基本标准是体育教师对教材内容处理是否合理、科学。学练活动的内容次序决定了体育课的顺畅和质量。《弯道跑》一课给观摩者制造的意外是“弯道跑居然还可以这样上”的感觉,全课走出弯道跑技术教学的樊篱,以不同情景下各种方式的弯道体验性活动为链接,辅以创意体能补偿与放松练习,达到了精彩呈现,本课以活动方式的多元转换达到夺人眼球的效果。虽然本节课搏击操未能与学习活动形成高度链接,让本属“整体设计”的课堂出现拐点和瑕疵,但总体内容编排的创意还是非常出彩的。《双杠前滚翻成分腿坐》一课的学习环节,教师采用了2个垫上模仿(屈体仰卧肩上撑垫接换手成分腿坐练习,分腿倒立撑接前滚翻坐成分腿练习)和杠上三个分解练习手段(杠端站倒立起跳提臀练习,屈体分肘挂臂倒立撑, 屈体分肘挂臂倒立撑接前滚翻成分腿坐练习),水到渠成地达成学习目标,从设计上看,如此编排学练内容的顺序有助于学生由易至难地掌握动作技术。浙江省的《足球踢墙式二过一》一课以专项辅助的复习开始,启动对技战术正式学习前的专项化教与学的预热,体能素质设计有机融合了技战术的相关内容,二过一战术学练有渐进演进的内在“逻辑”,诱导、体验、纠错、积分赛、体能补偿等学练流程的有序推进让体育课的质量得到保证。

当然,体育教学质量有其特有的密度和负荷指标要求,受制于教学内容的特殊性,田径、球类课的负荷强度和课的密度上较易达到规定的指标,而武术、体操等课堂在密度和负荷方面较难掌控,因此,课堂质量监控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要做到综合考量,而不能简单地以“唯密度论”或 “唯负荷论”方式作出片面评判。

(三)转变方式,寻求教法学法的同步推进

转变学习方式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本真诉求,转变方式是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法、合理地处置学法,达到教与学的方法的组合呈现和同步推进。本次展示课上彰显学习方式变革的课例已表现得非常明显,如,《弯道跑》一课的很多亮点彰显于练习方式设计的细节中,如顺时针与逆时针跑、旋风跑、跳高横杆的运用,俯卧撑中互相单击掌,多名学生以双脚夹住杆子集体共同完成仰卧举腿;福建省《“踢墙式二过一”进攻战术》一课在学习方式方面,教师整合了各类资源,如世界杯主题曲、沙盘、挂图、运球至标志桶前的标志盘后的传切练习、踢墙式“二过一”突破标志桶练习、分组对抗练习等运用,丰富了学生对“二过一”战术体验,战术口诀的运用增进了学生对足球战术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对战术意图的认知补偿。《跆拳道360°转身横踢腿法》一课教师在学习方式转变方面也有效地抓住了三个点,一是趣味点,“炸鞭炮”趣味热身让课堂整体展现 “动感”;二是技能点,即概念口诀化、动作分解化、练习趣味化;三是学法点,突出了学生在学练过程的主体性、参与性及师生互动性。

体育教学中,关注教法学法其实就是关注学练方式和课的质量。教法运用得当决定着课的质量和学的效果。可以看到, 广东省的《跨栏跑》一课,在学法上有其明显优势;国际田联少儿器械软跨栏的运用, 有效地消除了学生的恐惧心理,结合练习方法把田径高难动作跨栏跑技术整体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直接模仿并完整体验,不仅降低完成动作的难度,而且挑战了学生的运动欲,让所有学生实现了跨栏,不失为化繁为简的巧妙方法。特殊栏架的栏板上粘贴了一块练习方法,对学生建立跨栏技术的概念知识有一定作用。教师指导语言做到了边讲边练和过程中指导的要求,本课在教法手段方面存在示范偏少、学练活动编排未能体现针对性的不足,但她的课带给我们一种思路,跨栏跑教学不应囿于课余训练的操作步骤和思路,不应过多地肢解动作技能,因为学生在跨栏课中的现实心理是他们迫切渴望在教师讲解示范后能立即上栏尝试,这是本能使然。

高中展示课让我们收获了动作技能教与学的方法的新认知,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就是学生掌握学法的过程,教法的展开过程也是学法推进的过程,教法与学法两者相生相伴,一一对应。只有教法手段方式的变化才能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根本在于教师,回归现实课堂,转变学习方式之路任重而道远。

(四)专项教学,凸显技能体能的有机融合

“强化体育专项教学改革”是本次全国展示课的重要主题,纵观高中展示课, 大多数课堂均很好地响应了活动主题。沈斌老师执教的《足球课》是一节整体设计的专项教学课,学生进入课堂就即进行熟悉球性、传接球练习的学练体验,为“二过一”正式学习做好铺垫,背景音乐的介入烘托了学练气氛,整体学习场景较为宏大壮观;直传斜插“二过一”教学以学生看导学单的自主学练方式进行战术体验,建立战术的直观印象,以随机分组或友伴分组进行定点和连续直传斜插“二过一”为学练手段,在运动中完成角色互换;直传斜插“二过一”后的射门练习以及跑与射门的组合练习,起到了学以致用、发展体能、巩固战术的目的,满足了高中生的学习心理需求。传递出“在战术体验中发展技能体能,在体能强化中巩固技能”的专项教学思想。

湖北省《跨栏跑》片断课也是一节规范的专项教学课。这节课的特点如下:一是教师做到教学专注,以生为本,教学组织规范,示范优美,能艺术地激发学练激情,同时也时刻关注运动安全;二是教师教学专业。教学流程最大限度地呈现了常态跨栏跑课核心内容—跨栏步,为此,学练方式设计上有辅助练习(摆动腿攻栏、起跨腿侧平拉和“剪绞”动作)、跨栏步完整技术学练(行进间起跨腿过边栏以及以垫垫、垫栏、栏栏营造的练习器械条件场景)和专项体能(侧位栏间踮步抬腿绕栏和面向栏架, 行进间踮步双脚侧抬腿过栏)练习表现出显著的专项教学特点;三是运用体育教学的原理和规律教学。强化原地动作过渡到行进间、由易至难,为帮助学生建立动作概念,经过分解、完整、再分解、再完整的技术组合学练得以技术“再造”,学生在25分钟课堂上动作表现令观摩者赞叹。

评课专家赵立教授点评体操课时指出:“体操选项学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练习,这是高中选项教学的趋势,高中专项体能练习要比“课课练”要求更高,建议体能练习最好结合技能学习进行针对性设计,用专项体能提高运动能力”,可见,专项教学课对体育教师的专项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专项教学要求体育教师把该教的内容教精、教深、教优,学生把该学的技能必须学会,体质弱势学生该补偿的要补偿到位,当然,融洽的师生关系,欢快的运动氛围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具备专业性的条件与标准,应当说,多数展示课均以足量的技能体能练习匹配良好的活动方式让课堂的张力得到圆满地展现。

(五)同课异构,展现教材理解的常态视角

回归“常态”成为本次全国展示活动的最核心的关键词,足球、跨栏两项教材的各1节完整课和3节片断展示课分别构成了展示课视野的同课异构。完整课、展示课的不同的理解展现了各异的操作,驱动了观摩教师比较分析的思维。姜伟老师执教的完整跨栏课和陈京来老师执教的片断课呈现跨栏跑摆动腿攻栏技术,李晓芸、戴艺老师执教的课则呈现跨栏步技术。跨栏跑的项目特质决定了其教学的专项色彩较浓,除了在器械上有某些点滴创意外,教师较难从方式创新上获得大的突破,跨栏课的设计与教师的专项能力决定着展示课的水平,然而,就常态而言,如能把跨栏教与学的基本程序常态地呈现出来即达到目的。

而足球“踢墙式二过一战术”教学,1节完整课与3节片断课内容相同,但设计各异。孙阳老师执教的完整课采用两个辅助手段作为诱导引入战术学习,全课教师将足球技术融入在战术体验中,学法指导过程中规中矩,但手段略显单一;教师较好的执行力保证了基于问题的教学顺畅和课的质量。快乐课堂营造上有待加强。汪启兴老师的片断课在25分钟内完成了形式多样、 手段各异的活动,足球战术学练过程中凸显了技术的“应用”;康越鑫的片断课则重在战术的变式理解,通过踢墙式二过一学习,体验斜传直插、直传斜插、交叉掩护二过一、回传反切二过一等多种战术变式有效地增进了学生的战术理解。

跨栏、足球均为学生课上易受伤的项目,教师在教学组织、安全防范方面均落实得比较到位,两类课堂密度负荷指标均顺利达成,然而,技能教学中体育教师担心学生不理解而出现的讲解过多、分组原则不明等不足在今后教学中应予以避免。整体而言,跨栏和足球课展示了常态教学的实际,具有模仿、移动和借鉴的意义与价值。

三、基于问题研判趋势

(一)问题描述

课堂教学结束意味着新问题的诞生, 全国展示课也存在值得反思的问题,教学设计缺乏创新度,高中教案集未发现一份单元教学计划,部分设计面面俱到、长篇大论,设计思路与教案部分内容有交叉重叠现象;目标表述能力落后,处于课改前的蒙昧状态,大多未量化描述且不具操作性, 教法上仍有教师以统和管方式主导学练过程,个别教师全课“滔滔不绝”,难以贯彻精讲精练的原则;有效指导上,难以贯彻过程中的有效讲解和指导,存在无故中止学练解决非共性的问题;个别课堂组织程序零乱,频繁集合分散,严重影响课的质量。新型学习方式一时难以全面得到体现,学练设计存在不合情理的迹象;另外,体育教师专项教学能力问题,学习水平分化问题,运用专业原理科学施教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二)教学建议

1.关注单元构建。期待今后展示课选手应提交整份单元教学设计而不是一节课的教案。高中模块教学决定了展示课所处的位置以及本课与前后单元或课时间的关系,置身于课时教案层面看课,只能让观摩者有课时的“点”的感受,而缺乏立足于单元高度的类的视野,则严重影响认识事物的深度与广度。

2.关注整体设计。把体育课45分钟设计成学练活动的整体,学生走进课堂即进入学习,整体设计让“准备活动”隐身并赋予准备活动学习化的功能转换,消除准备活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既要考虑促进技能正迁移的手段设计,又要考虑循序渐进的教学原理,最后还要关注学生快乐的运动体验。把体育学习的各种要素通盘考虑、 整体排布、艺术呈现,让体育学习过程清晰、课堂灵动和功能强劲,使之成为我们的永恒追求。

3.关注学科原理。用体育专业的原则和规律进行教学应当成为体育教师的本领, 比如,运用因材施教原则做到区别对待时应当灵活。如定点跳远、武术及广播操等套路,可以用共同标准和要求达成共同发展的目标,就是“用共同发展消弭差异”是区别对待的另类理解;针对弯道跑课所有练习采用统一标准现象,潘绍伟教授建议“转换思路、创设另外的情境”,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力所能及的次数。可见,手段、 方式的点滴改变将引发操作的质变,只有变化才能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自我挑战。

(三)展望

尽管本次展示活动高中体育课展示了常态、呈现了精彩,但还是能够合乎情理地发现课改十多年以来课堂设计与操作的某些变化并推断未来一二十年间的一些趋势。这是由于体育课程教学的历史与现实所具备的特质与惯性,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性。现在、未来多年体育教学设计并不会有本质差异,但可以基于体育教学设计的现实探索并预测其未来。

1.教学内容选择具有时代性。新兴体育项目会渐进地进入体育课堂成为学生选择、体验和学习的内容,本次全国展示活动的器材展的简易棒球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相信有更多学校会逐步接纳它。

2.设计形式趋向至简与创新。教学设计要求既简单实用又具备创新特质,彰显内容品质。如,设计软件的出现使得设计形式和艺术效果得到提升。教案设计要素将会有大幅度增减和格式转变,趋于1张A4纸页面的“至简设计”将会受到更多教师的青睐。

3.教案设计模块化集成设计。现代电脑科技的介入体育教学设计后,体育教师只要在“教案设计要素库”中选择相关的要素模块字段,并在相应字段内填入相关设计思路的文字,电脑将会自动地将教学设计生成自己所需要的精美教案。

4.更关注教学设计的可控性。可操作的目标内容模块、重点难点模块、教学过程模块、评价与反思模块等,人们会将设计的关注点聚焦于技体能的交叉融合、专项化教学、运动教育等层面,当前,教学设计还仅仅是课前的整体“前预设”,人们更看重高于设计后的操作成效和质量期许,即学科地位、功能、价值的达成方面会出现可观测的成效。

篇9:让初中语文展示课“活”起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

0070-01

推行多年的“展示课”在逐步尝试和推行的过程中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如80%~90%以上的学生成为无所事事的课堂“看客”和“听众”;本该灵活、机动的课堂因被程序化、程式化的东西所掩盖而毫无生趣;看似有生命力的、活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在教师和学生的按部就班中呈现出令人窒息的静止状态。我认为,有必要对初中语文课堂展示课的“活”及时做一个“会诊”了。

一、把握课改之脉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而核心价值在于“归还课堂、引导自主、讲求合作、学会学习”。简单地说,就是“放生(解放)学生,归还话语,尝试活动,回归主权”。但是,如果把课堂的“活”单纯地理解为“归还”两个字——即“归还课堂、归还话语”,而忽略其关键“引导自主、讲求合作、学会学习”的话,那是唯心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很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我们应该明白“归还”更多意义上是强调实施教学双方角色和地位变化的形式,而真正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还在于“引导自主、讲求合作、学会学习”。

二、突出“预习”之重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主体主要是预习、展示、反馈三个模块,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其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预习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由辅助性环节演变为整个教学模式之本的独立的教学环节。要想语文课堂具有活力,展示是其核心,而展示必须是学生咀嚼过的、成熟的或者是有疑问的东西,是需要对该知识有整体感知才可能顺利进行的。所以,预习应该成为展示的原发地。所谓“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大概可以概括预习与展示的关系。

三、把握“展示”之法

1.活。活,即环节灵活。我们可以把展示课大致设定为预习交流、确立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个环节,但这个基本的建构和框架并非一成不变,只要有“六环节”的基本意识,可灵活变通、别具一格地使用各环节,使展示课“活”起来。

2.动。笔者听过很多这样的展示课,在老师激情高昂的引入后,学生分小组在固定的程序下,依次上台 “宣读小组的总结”。可是座位下面的学生,书放在一边、目光呆滞、满脸疑团,既不认可也不否定。这样的展示算展示吗?这样的课堂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在我的意识中,在课改的核心理念中,展示应该是动态的、有活力的、有生命的,是互动的。所以在展示课中,教师要对展示和听课学生提出相应的、互动的要求:展示的学生要改单一的朗读为多形式的表演,比如讲故事、演小品、说相声、念对白等,以兴趣抓住听众、观众,以丰富的表演传递知识;而听课的学生要学会倾听,学会做笔记,学会收集有价值的知识点,学会发现和记录别人展示的不足、漏洞,以完善自己的知识和观点,甚至于在展示中可以与展示的同学形成互动。这样的展示才是有价值的,这样的课堂才是动态的、永恒的、有韵味的。

3.争。展示课的平台不是一家之言、一言之堂,“争”才是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良药。所以展示应该表现为:(1)争先恐后抢占“舞台”。既然学生要展示,既然要求学生展示,那就完全可以取消人为的障碍,打开展示的通道。(2)争先恐后表达观点。在展示课上,学生除了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加以吸收以外,更主要的还在于自己的主动性,应该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既可以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更主要的是让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一种可贵的学习过程。(3)辩论释明疑点。不为活跃课堂,单为真知灼见,我们提倡辩论,何况展示课本来就是展示自己观点的战场。

4.评。“评”是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见证,也是指挥棒。一堂成功的展示课绝对少不了评价。展示关键要看学生,看学生是否大面积地动起来,看学生的动是否在主动的状态下进行,看学生的活动是否生成了新的发展。

5.点。我们的展示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随心所欲,任何小组在全面完成预习提纲之后,在对知识有过整体感知后,就应该围绕某个“点”进行充分展示,至少在展示过程中不至于偏离“主航道”过远。在这些“点”的展示中,融入以上的“活”“争”“动”“评”,展示课堂也就深入了、实在了、有效了。当然,这个点可以是“读点”“疑点”“重难点”,可以是“写作特点”,还可以是“方法点”“表演点”“创造点”“感悟点”“评价点”,重心不同而已。

展示课其实就是一个体系,有其精髓,它需要我们去尝试、去丰富,不要按着形式去走。也许以上五个要素还不足以完全激活展示课,但至少可以使当前的展示课变得更充实些。

篇10:小学语文展示课教研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教研室规划方案精神为依据;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充分创设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创建和谐教育环境;以校本教研活动为依托,与教师岗位练兵活动紧密结合;以汇报课、示范课、观摩课、推门听课、学科讲座为载体,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领导小组

组长: 宋孝伟

副组长:焦勇飞

成员: 谷权 李仁忠 谢映辉 胡杰 邱信平贺云

主任: 胡杰

成员: 谢青 李秋华 杨峰 黄旭梅 李敬 曹检平

四、活动范围、内容、要求

(一)、活动范围

资兴二中全体教师

(二)、活动内容

1、青年教师汇报课

2、老教师示范课

3、骨干教师示范课

4、优秀教师示范课(校级教学比武)

(三)活动要求

1、教师要全员参与、集体评价,把公开课活动作为锻炼自己和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良好机会,每位教师都要深入了解教材、了解学生,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大胆尝试和创新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及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校级公开课由教研室牵头,其他部门密切配合,保证公开课活动顺利开展。各类示范课由教研室统一管理负责,结合学校实际,适时安排青年教师、学各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老教师等上示范课。

3、主抓教学的业务领导、教师积极参加公开课的评课活动,达到规定的节数。

4、活动过程中,要做到及时积累资料,对上课教师的教案、反思、教师的评课及活动的记录,进行及时的收集和整理归档。

5、各教研组教师都要参加本组的公开课活动。

6、除上级检查、片区活动、兄弟学校交流中安排的展示课和观摩课外,其他公开课及其交流活动要在期中考试前完成。

五、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4年2月)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公开课活动实施方案,提高教师的认识,增强教师自我学习提高的意识。制定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公开课活动,将公开课活动有机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将公开课活动与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教师的岗位练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从真正意义上促进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

(二)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

1、扎实开展公开课活动

根据学校实际,校内公开课活动分别从教研组、学校不同层面展开。本学期初要有计划的安排好教师公开课的日程,严格按照公开课日程安排组织活动。深入“差异构建 1+4”的教学模式,通过上课教师的上课、说课,教师间的听课、评课,上课教师针对教学实际,对自身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在同伴听评的基础上,教师对自身课堂教学中目标的设定、教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等进行充分的剖析,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实效性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2、充分发挥教学骨干力量的辐射作用

充分发挥各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兼职教研员等教学骨干力量的辐射优势,组织各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等教师为主体的教学骨干力量,通过为其他教师做示范课、汇报课、校级比武课、观摩课及经验介绍、学科讲座等,充分发挥辐射作用,为全体教师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每位教师真正能够做到上好每一节课。

(三)总结展示阶段(本学期期末进行总结,5月进行校级优秀公开课评选)

针对公开课活动的开展进行总结,适时开展校级优秀公开课评选活动,根据学校教师总数,本学期评选校级优秀公开课5节,并做好市级优秀公开课的推荐工作。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管理,提高全体教师的认识

结合我校实际,本学期初制定详实的活动日程安排,对活动进行计划安排,具体工作落实到每一天,由教研室牵头,严格按照计划安排开展工作。严格遵守公开课活动要求,保证活动的扎实开展。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提高认识,增强教师自我学习提高的意识,真正达到人人参与、共同提高的目的。

2、建立奖惩制度,加大对教师的考核力度

依据课堂教学改革的各项考核标准,做好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学校切实保证经费的投入,对考核结果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不能参加评先选优。

3、适时总结反思,推进活动高效开展

篇11:中心小学语文听评课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技能的积极性,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有效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青年教师。

二、活动内容:

1、每位语文老师执教一节语文常规课(具体内容不限)。

2、全体语文老师参加听课、评课。

三、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每周星期三第二节课 地点:教室

四、参加人员: 全体语文教师

五、活动要求:

1、授课教师必须深钻教材,认真备课,制作课件。授课后写教学反思。

2、各位教师必须遵守纪律,准时参加活动,认真作听课记录,写好评课稿。

篇12:小学语文展示课教研活动方案

听了王老师的《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感到自己学习到了许多,可以看出教学中江老师着力在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自己引导,同时也结合本学期的“读写结合”,现在将反思记录如下:

一、重研读课文,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在“看瓜刺猹”中,江老师就以“读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为切口,让学生自主研读,以学生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交流中,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谈他感兴趣的地方,以较短的时间在整体上感知了教学内容,凸现少年闰土的形象。

二、重启发点拨,引领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难免会“碰壁”,教师如果能在关键处一点,学生便会对疑难豁然开窍。“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

(1)闰土知道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见多识广;

(2)写话:当闰土在海边时,我和我的朋友看不见( )……只看见( )。就像(井底之蛙)。学生联系上下文,逐渐明白其中之意,体会到了“我”对自己所处地位和生活环境的不满,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重情境教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江老师注意创设合适的情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情景之中与作者、与人物进行情感交流,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雪地捕鸟”这一段落时,她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一部分的内容,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然后,只留下这些动词,让学生根据这些动词说一说闰土是怎样捕鸟的。学生经此对这件事有了更深的印象,对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在“看瓜刺猹”阶段,当学生学懂了闰土的机智勇敢,“我”的好奇之极后,江老师出示交谈图,引导对话朗读,在对话中更深地体会了闰土的机智勇敢及“我”对闰土的羡慕和崇拜。尤其在李海燕和黄恩这一组合朗读得很好的时候,即时采访,明确朗读的重点,再分男女生合作朗读。

四、重课外拓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致。

短短的课堂是不能把“阅读”这一语文课的“命脉”全面灌输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由课堂引发开去,让他们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去想象、去阅读更多的文章,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学会阅读。江老师在课堂最后出示中年闰土的形象,让学生想象他们30年后见面的场景,激起了学生课后去读鲁迅名篇《故乡》的兴致。

篇13:小学语文展示课教研活动方案

一、基本情况

1.这次活动D组安排在黄山九州大酒店二楼多功能厅, 评委有黄邦杰 (云南省教科院, 组长) 、郭清波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陈中峰 (福建省教育教学研究室) 、韩际清 (山东省教研室) 、张惠英 (河北省石家庄市教科所, 初中北师大版教材编写专家) 、李忠如 (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 。评委由省级教研员、教材编写专家、大学教授组成。

2.展示内容:王宗贵 (安徽全椒卜集中学) 、韦莎莎 (广西南宁天桃实验学校) 、张冬梅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附中) 、易小刚 (海南华侨中学)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4节同课异构) ;赵海英 (辽宁大连三十九中学) :等腰三角形;张晓华 (山西盂县四中)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杨会卿 (河北保定十七中) :轴对称现象;曲新影 (新疆克拉玛依南湖中学) :最短路径问题;王硕 (北京汇文中学) :绝对值;干海通 (浙江乐清虹桥实验中学)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刘红红 (天津西青区张家窝中学) :分式的加减;李成栋 (甘肃景泰四中) :分式方程复习课;黄宝瑛 (江西新余四中) :日历中的数字规律;张瑾 (陕西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 :截一个几何体;姜萌 (黑龙江大庆一中) :感受可能性;马明诗 (山东济南实验初中) :打折销售。展示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展示内容涵盖了初中阶段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展示选手由北到南体现了不同区域教学理念与教学风格。这次展示涉及不同教材版本, 体现了不同教材特点和风格。

3.展示活动井然有序, 参评展示课节节精彩, 评委点评恰如其分, 观摩互动启发提高, 观摩气氛热烈和谐。

二、展示情况小结

1.教学目标明确, 紧扣课标、教材、学生

2.情境生活化, 问题情境数学化

数学学习要基于学生学习的已有经验与基础, 数学学习的难点在于其概念的抽象性与形式化。因此,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出数学问题, 引领学生思考、探究学习, 获得数学知识与方法。情境问题化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境创设体现了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 参加展示的选手在教学情境创设的共同点就是创用教材情境,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问题出发, 发现数学问题, 培养问题意识。如河北 (杨会卿) 轴对称现象从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到数学中的轴对称;新疆 (曲新影) 以古希腊数学问题带领学生进入数学中的“最短路径问题”的综合实践探究;北京 (王硕) 通过阅兵式, 检阅部队通过天安门情境, 引入绝对值概念, 再用塔层问题引入相对点选择对绝对值数值的影响;浙江 (干海通) 就学生写的5个有理数:进行比较进入新课“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问题提出后再通过类比学生熟悉的温度高低将5个数化为不同的温度表示: (寻找生活原型) , 再行比较想象温度计引入用数轴进行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天津 (刘红红) 通过学生熟知的工程问题与森林面积增长率比较问题, 引入分式的加减问题, 再通过学生已掌握的分数相加减方法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解决分式的加减;广西 (黄宝瑛) 通过学生熟悉的日历启发引导学生就日历中的数学规律进行观察、猜想、验证、解释,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及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能力;陕西 (张瑾) 通过故事及切西瓜学生已有经历入手, 引入常用几何体截面的问题探究;黑龙江 (姜明) 通过三个不透明的盒子摸球问题入手引出“事件”概念, 让学生在已有的体验中感受不确定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及大小;山东 (马明诗) 通过批发学生熟知的文具袋问题入手, 引出打折销售问题, 再使用直观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明晰进价、标价、售价之间的关系。另从数学新旧知识引入, 也是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入方法, 如前所述反比例函数4节课都是从学生已学的一次函数或二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知识及研究方法引入反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探究, 这是由学生已有的学习认识及经历引入, 符合初中学生学习特点。

3.以学为中心, 聚焦课堂生成

课堂是学生学习生长的地方, 课堂教学要体现学为中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参加展示的课充分体现了“学为中心”的思想, 授课教师聚焦课堂生成的有效性, 精心预设每一教学流程和细节。大多数课体现了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如吉林 (张冬梅) 采用任务形式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4个任务的探究, 让学生学习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河北 (杨会卿) 通过活动形式学习小组, 通过活动一:剪一剪;活动二:折一折;活动三:扎一扎;活动四:比一比等,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 掌握轴对称图形;辽宁 (赵海英) 采用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完成等腰三角形问题的学习, 在探索并证明题目的隐含结论时, 提出问题:在不添加任何条件的前提下, 你还能得到哪些结论?然后就深入引导学生探究, 用了4个追问步步深入, 让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在拓展并推广题目的前提条件时, 教师用了4个追问并准备了2个预案;在图形条件改变探究结论时, 教师用了2个追问。这种问题———追问的教学方式, 充分体现了让学生独立探究结论、条件, 问题意识及探究目标更加明确, 是“产婆术”思想方法的应用, 通过有预设的追问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江西 (黄宝瑛) 利用日历, 将探究问题分为横行、竖列、上阶梯、下阶梯、九宫图等隐含的数学规律进行探究,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日历中相关数字规律, 并用代数式表示, 让学生感受字母表示数的有用性, 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体现了问题驱动生成的思想;陕西 (张瑾) 通过常用几何体截面的课件展示, 让学生直观观察生成截面截几何体的不同截面,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黑龙江 (姜萌) 通过摸球、投币、转盘游戏等活动, 让学生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整节课体现了体验生成的思想, 同时也体现了在数学体验中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甘肃 (李成栋) 通过有效动态激励评价方法, 促进学生有效数学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在于课堂教学的形式而在于课堂教学的生成, 课堂教学的生成是一个多元、立体、多维的过程。生成的主线是思维导向, 能力为主, 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善借技术, 提高质量

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 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使用为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基础。现代数学教育是基于信息技术之上的数学教育, 数学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教育手段为支撑。这次展示D组各位选手充分注意使用各校的教学资源, 利用直观教具, 制作课件, 使用微课视频, 图形计算器、统计软件、投影仪、教学白板、PPT等进行教学,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关注细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各位选手的展示课体现了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 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维目标的落实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这就要从教学细微处入手,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促进学生的发展。如, 在教学细节处考虑突破难点, 在学生思考困难的地方给予帮助, 在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 在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给予鼓励等。这些教学细节上的处理在各位选手的教学中都得到了体现, 细节决定成败, 关注细节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细节育人,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教学基本功扎实, 确保课堂教学任务有效落实

展示的各位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清晰, 板书美观, 板书设计合理, 讲授清楚, 演示示范规范, 熟练使用多媒体, 注意教学小结环节, 方法多样 (如精讲精练、目标教学、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 有效地保证了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同时也体现了展示课教师良好的精神面貌。

三、几点思考

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强化目标意识

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目标意识, 目标定位注意克服:一是不切合学生实际的拔高, 超越学生可接受能力;二是目标偏低达不到教学要求;三是目标空泛, 缺乏数学内涵。

2.实践学习, 问题研究

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带着问题学习研究提高。要重视数学课程理论的学习, 要把握课标要求, 深入钻研和研究教材, 提高创用教材的能力;要提高开发教学资源能力, 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特别是要掌握简便适用的教学软件, 如几何画板等软件;提高开展自主、合作、交流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能力;综合应用不同教学模式形成自己有效的教学风格,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反思成长, 提高专业化水平。

篇14: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活动教学举隅

所谓“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为学生创设各种有效活动机会,优化活动条件,形成活动教学机制,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进而不断发展其创造力,使其获得全面和谐、主动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是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所构建的新的活动课程体系。

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中开展活动教学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开展活动教学的意义

1.开展活动教学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理念

语文活动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为指导,吸收现代哲学认识论和科学认识论的思想,并以当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研究成果为基础,是在教师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小学语文中的活动教学是从课外活动发展起来的,以学科课程和学习人类的间接经验为主,以作为学科课程的补充而存在,以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为最终目的。

2.开展活动教学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张扬个性

语文活动教学是一种主张通过活动方式,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以活动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形式,它强调学生在自主选择中获得成功。语文活动教学具备了从差异入手,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种种条件。它能从不同的身心成长条件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通过因材施教,完善学生个体素质基础之长,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张扬个性。

3.开展语文活动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语文活动教学不仅可以及时引进最新的信息,充实课堂教学内涵,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向宽广的认知天地,深入生活,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实践园地,使他们不仅形成和增长了现实知识,也实现了认识和经验的不断深化和个性的不断完善,加速了实践能力的形成。

4.开展语文活动教学有利于课外活动的改进和学生整体的发展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课程以外,学生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它可有可无,不是所有学校都能保证的。而语文活动教学属于课程范畴,它必须是有目的、有内容、有程度和时间规定的计划活动,以活动的形式体现教育经验体系,是课程计划中必须完成的。由此可见,语文活动教学的开展对于改进课外活动起着必要的作用。同时活动教学强调多种认识活动的协同作用,实现对世界的整体性认识,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倾向整体化发展,形成健康个性。

二、开展活动,学会综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且看以下活动:

活动1:画一画。苏教版第十册《广玉兰》一课学完后,学生仍沉浸在作者优美的文笔中,特别对文中“我无法用文字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的描述回味无穷。为加深对文章的感悟,我在这一周的语文活动课上将学生带到了校园的西北角有广玉兰树的地方,让他们用笔画出来。虽然此时没有花朵,但他们试图画出“白中透绿式”的美;广玉兰叶片富有光泽的表现,叶背铁锈色的调配给他们增加了难度;正是绘画时的“难以表现”让他们体会了作者写作时的“无法形容”。“花之美”、“文之美”已成为他们的心灵之美。

活动2:演一演。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苏教版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学完了,我刚宣布下课,一个小男孩走近了我,用请求的口吻说:“我想演一下林冲。”我笑着说:“课上不是演过了吗?”他说:“舞台太小了,也没有道具,演得不过瘾。”看着他可爱的样子,我向全班同学宣布这一周的活动课进行课本剧表演。在我的指导下,有的做起了编剧,有的当起了导演,有的负责道具。每天放学后,教室内外随处可见排练场面。表演时,教室里更是热闹非凡,笑声此起彼伏,掌声连续不断。学生们完全被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陶醉了。

活动3:诵一诵。苏教版小语教材中,许多文章堪称精品,是学生诵读的好材料。如《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长江之歌》等。教完诗歌、散文之类的课文,我常组织学生在语文活动课上进行朗诵比赛。在诵读比赛的过程中,如能配乐进行,效果会更好。

活动4:游一游。例,在教学苏教版第九册《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时,恰逢春天,为帮助学生加深对春天的印象,课前我组织了春游,带着孩子们走进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同学仰望蓝天白云,俯闻小草芳香。通过课前的游览,学生已将感性的认识与抽象的文字符号联系在了一起,将具体形象的事物与生动丰富的语言融为了一体。从而为新课学习作了有效铺垫。除了大自然,语文实践活动另一个重要的空间就是广阔的社会大舞台。我们可让学生扮演社会生活的角色,了解其中丰富的内涵也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开展活动教学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开展活动教学,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迎来满园春色,焕发新的活力。

上一篇:石料供销合同下一篇:夏雨_小学生写景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