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

2024-05-1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共9篇)

篇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立足于现实、理想和梦想之上的管理艺术。大学生应该从踏入大学校门时就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个总体设计,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做出规划。然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令人担忧,存在诸多盲点和误区,难以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为此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现状总结原因,并提出可行对策,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措施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为了解我校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分析其现状,为我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有效地实施措施,我们进行了此项调研。调查主要针对大一群体,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38份。其中问卷按比例发到各学院,涉及工科、理科、经济类和管理类等专业,取样范围广泛。问卷分为职业规划意识、对职业规划的了解和现状及需求三部分,包括自我认知、是否树立清晰的目标、职业规划意识、人职匹配意识、职业规划动力、对待职业规划是否科学、对职业规划的认识、了解职业规划途径和就业价值观八方面内容。

一、参与调查人群分析:

从参与人群的专业结构看,包括了在校工科、理科和经济管理类等典型专业人群。通过人群间的分值差异性,可以有效地分析他们的职业规划情况。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1、学生的自我认知强,但自主规划意识缺乏,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个体通过自我意识来认识和调控自己,由此在环境中获得平衡并发展和实现自我。随着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学

生通过测评能够比较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劣势,但没有依此进行自我总结对症下药,作出合理的规划。多数人近期的学习和生活目标都比较明确,但没有长远的规划意识。只看到了眼前需要做的事情,没有考虑长期的人生发展,缺乏主动性。

2.意识到人职匹配的重要性,但择业观念依旧不科学。

人职匹配即是根据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职业种类。而个体和社会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职匹配也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调查显示75%的人认识到这一点,但学生的择业观念依旧是不科学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还是局限家乡地域之间。另外有25%的学生择业时仅局限在本专业本行业,没有看到人职匹配的动态发展,就业理念不开阔,比较被动。

3.人际交往、成功愿望比较高,但受挫能力差,内在动力不足。

通过上图可知,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接受高标准有挑战性的工作并希望获得优秀成绩,愿意与他人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且获得大家的支持。但是学生容易产生挫折心理,在逆境中成长的能力低,内在动力缺乏,不能持之以恒。只有18%的学生在困境中能很快调整状态,重振旗鼓接受新的挑战。4.认识到职业规划的必要性,但生涯规划起步晚,且未接受过正规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和课程教育。

66%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职业规划,但调查中显示只有大约25%的人接受过培训并进行了测评。大部分学生在大学中期才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涯发展,规划起步晚,形式单一,且只是近期的发展路线。76%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职业规划培训,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并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成因分析 1.社会原因

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起源于西方,发展及运用比较早也已成熟。但进入我国较晚,发展缓慢,属于新兴事物。高等教育虽将其纳入了课程教学当中,但各高校的发展层次不齐,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社会激励体制也没有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氛围缺乏,再加上传统观念的束缚,导致学生生涯规划意识淡薄,择业观念不科学。2.家庭原因

我国城乡结构的二元机制使得人们的认识水平差异较大,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有限。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受父母影响以及传统教育的限制,致使学生的规划意识淡薄。3.学校原因

我校是一所工科院校,学生就业形势良好,但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也表现出一

些困惑。这些问题在择业期间是很难得到解决的,它是渗透在职业兴趣的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就业与所学的专业、此后的职业和事业都是一个整体,要进行系统的指导,缺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学生一生的职业发展。在就业工作中,我校侧重于校企合作,忽略了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推动作用。4.个人原因

由于我校多数专业的就业形势良好,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主动性。学生们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和相关专业的指导,对职业生涯所知甚少,关注度较低。

四、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

1.学校应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教学课程中,加强职业咨询工作。很多学生都对职业生涯规划感到陌生,因此仅靠相关部门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当整体规划,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触到与生涯规划相关的知识和内容。或可以考虑建立专门的职业咨询室,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指导的结合,营造校园规划的氛围。

2.加强学生工作干部的影响

我校的日常学生教育工作采用辅导员制度,导员对自己所带的学生具有其他学校制约力不可比拟的影响。所以我们应对辅导员进行系统培训,充分发挥其先天作用,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素质培养,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进行合理地生涯规划。

整合优化资源成立专门部门,定期举办相关的主题活动,加大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力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目标和科学的择业观。贯彻“校企结合”思想,加强与校友、企业的联系,使学生对今后职业有更多了解,结合自身情况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4.调整状态,了解专业需求变化,保持良好的心态。

职业规划的主体是大学生自己,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尽早地树立人生奋斗

目标,结合现实制定合理的生涯发展规划。当今专业需求变化较快,不要仅满足于当前的良好就业形势,要多方面了解社会信息,及时调整状态,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实现人职匹配。

参考文献:

(1)张慧丽,汪达.职业生涯规划语大学生素质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郭志文,李斌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3)刘金同,李莉.大学生心理发展及素质培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4)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了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

篇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

一、引言:

2004年4月,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了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结果表明:

一、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1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比例之高令人震惊。

二、33%的大学生 “先就业后择业”,第一份工作仅仅是由学校到社会的跳板;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

三、正确的职业选择应兼顾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空间,但事实是仅有17.5%的人在择业的同时考虑了这两个因素。

所以,一方面是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却是大学生员工的高流动率带给企业聘用大学生的犹疑;另外,依据职业发展理论,选择一份符合自己天赋与兴趣的职业,不仅能带来人生的快乐,而且能让个人在工作中更有竞争力,但上述调查结果所揭示的与此明显悖逆,这些都敦促我们深入思考:造成这种现状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我们能够为解决这一问题做些什么?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北森测评网、新浪网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共同设计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研问卷,希望藉此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索性的分析造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原因,希望能引发公众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和意义的深刻地思考与有效探讨;同时希望调查结果可以帮助高校更好的建立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二、调查设计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目的,调查方设计了《200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问卷。问卷由25道题目组成,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有8个问题;用于评估其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满意状况和满意要素。

第二部分为“就业中心职业发展服务满意度”,有7个问题;用于评估其对学生对就业中心提供的职业辅导服务的满意状况和满意要素。

第三部分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意向性调查”,共10个问题。用于评估学生对职业规划的投资意向。

本次调查以“网络在线问卷”形式进行,参与者匿名作答。对于每个问题,程序要求答题者必须选择一个答案(或以上)才能提交。

本次调查2004年06月28日开始,2004年07月份07日结束,共收集答卷2987份,其中有效问卷2627份。虽然调查没有指定样本群体,但从参与人数与人员背景结构分析,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和统计意义。

三、参与调查人群分析:

图一:参与调查人群的性别比例

参加本次调查的人群中,男性约占65%,女性35%,考虑目前男女大学生比例接近1:1,这个比例与第十三次CNNIC调查结果:男性网民61%,女性网民39%基本吻合。

图二,参与调查人群的分类

从参测人群的学历结构看,包括了在校非应届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应届毕业生及毕业超过一年等典型人群。通过人群间的分值差异性,可以有效地分析他们的职业规划情况。

四、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分析

A、满意度整体分析:

从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参与调查者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各项满意度最高没有超过3.6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单项分最低,说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其中对“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和“求职方法和技巧”的满意度最低,对“清楚了解自己个性”满意度最高,这说明学生对外界的不满大于对自己认知的不满,这可能是因为目前就业形式严峻,学生更容易将工作不合适、职业发展不顺利归的原因归为外部。

从图表分析,排在前三位的因素是:“对自己的个性状况的了解”、“对自己优劣势的把握”及“对自己期望职业的理解”,这三点均属于个人对内的了解,它们处在一个中等偏上的水平,说明大家对“自我的把握”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上。

“清楚自己将从事职业的具体内容”排在第六位,这是属于信息了解的因素,说明大学生对工作信息比较缺乏了解。排在第四、第五、第七位的清楚三到五年的职业发展计划、自己的职业抉择的满意度和自己的求职方法和技巧,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属于具体方法与技巧的方面,说明大学生对具体的生涯规划方法掌握的不多。

可以比较出,相对于排在前三位的因素,自己的求职方法和技巧和清楚自己将从事职业的具体内容是指向外部世界的两个因素。因此大学生在了解外部工作世界信息和具体应对技巧方面更为欠缺。了解自己的满意度高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满意度,说明参与调查者在结合自己的特点与优势,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方面是欠缺。这也是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满意度较低的一个主要因素。

以上数据分析表明,大学生在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不高的基础上,对自己内部的了解相对更好,可能是因为对自己的探索需要利用较少的外部资源,比较容易一些,同时也可能大学生对了解自我更重视;大学生对外部工作世界的信息、具体应对技巧和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相对内部信息欠缺的较多,可能是了解外部世界、学习具体方法需要利用较多的外部资源,比较难,比如相关信息渠道是否畅通,是否有足够多的专业机构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是否有良好的能力(沟通的、经济的)能够获得专业帮助,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大学生对了解外部信息和具体方法比较不重视。如果引导大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就业中心、专业机构的共同努力。通过上面的探索,就业中心和专业机构可以从增加沟通和信息渠道以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导入及普及开始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B、性别差异性分析:

由上表可见,男性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层面的满意度均优于女性。这些可能性产生的原因如下:

现实中女性的职业规划确实不如男性。如果是这个原因,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从小到大接收同等的学校教育的情况下,为什么女性的职业规划会从各个方面低于男性?

女性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期望过高,从而导致满意度相对较低。根据个人判断,比如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从小男性女性不同的期望等,这种可能性比第一种小,但并不排除。

无论哪种情况成立,均表明职业生涯中的女性更需要引导,这需要引起社会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人员的普遍关注。

2、就业中心的满意度分析:

A、就业中心满意度整体分析:

就平均水平来看,受调查者对就业中心的满意度呈现普遍较低的水平。

在上表所列出的项目中,表示满意的比例不超过20%,对就业中心整体服务表示满意仅占8.8%。相当多的调查者(大约30%)表明就业中心没有提供所涉及的服务。从数据表明,就业中心的服务项目和方式尚待进一步提升。

从列表可以看出,参与调查者普遍对就业中心的服务及就业中心老师的水平普通表示了不满意的倾向。就业中心更需要关注老师的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

在上表列出的所有项目中,表示出满意或比较满意的调查者不到总数的15%,而选择“一般”的调查者占总调查人数的30%,而另有30%的学生根本不了解就业中心的情况,也不了解就业中心的服务,这说明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项目比较单一,大部分还停留传统的招生、就业政策咨询、派遣等工作,对于学生的职业辅导、咨询等更全方位的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因此许多学生对就业中心及提供的服务不了解或者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B、性别差异性分析:

从男女生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女生对就业中心服务的满意度较男生低,相反,对于就业中心提供的培训及咨询服务,女生的满意度均比男生高。这表明,职业咨询、培训或其它的辅导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女性的满意度。

3、职业生涯规划市场的意向性调查结果分析:

A.职业规划市场的成熟程度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曾经接受系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群体仅占到5.20%,这说明学校就业中心尚没有提供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或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其次,社会层面也缺少相应的服务机构或组织。

B、学生对专业机构/就业中心的认同程度

从统计结果分析,目前对专业机构的认可程度不是很高,仅有一半的调查者表示愿意接受专业机构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这充分说明职业生涯规划市场的发展尚不完善,专业机构有待用户的进一步检验。

篇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已成为高校职业指导、就业指导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现在社会处于转型发展期,加之大学生自身认识不足等因素,导致当前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存在一些误区。

1.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

现在很多高校把职业生涯规划课安排在大一上学期,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尽早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为将来成为“社会人”做好准备。但是,一项关于《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的现状》调查显示,有51.4%的同学对职业发展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17.6%的人只有3~5年的规划。很多同学在一个学期的课程结束时,职业生涯规划书仅仅是对大学四年的一个学习考证的计划,对于将来要进入什么行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以及对社会外部坏境等知之甚少,甚至很多同学的长期目标就是经过2~3年的时间开始自己创业,但具体创业规划不详,这些都说明很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且不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

2. 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

一份新浪网和《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的调查显示,仅有12%的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仅有18%的大学生清楚自己职业发展中可能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在对“你毕业多久之后就重新换了一份工作”的调查中,在半年内就换工作的同学占23%;在一年内跳槽的占18.3%;两年内换工作的人占24%;只有25%的人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超过3年。这些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大学生对自身的优势弱点、获得的技能专长、社会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等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这种自我认知的缺失,也会造成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卑,只看到自身的缺点,职业选择漫无目的,择业态度消极;另一种是自负,只看到自身优点,择业期望值过高,好高骛远。

3. 职业定位过于理想化。

职业定位能明确一个人在职业上的发展方向,是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工作、最重要的一步。现在谈到职业定位问题,很多同学紧盯“三大、三高”,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的岗位,对经济不发达地区不加考虑,认为没有发展空间,生活不便,不肯吃苦;也有一些同学不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期望工作一步到位。定位错误或是偏差较大,必然意味着接下来职业生涯的挫折和失败。

4. 职业发展路径设计与自身不符。

现在的大学生在设计自己职业发展路径的时候,存在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把职业目标定位为考研、考博或考取更多资格证书,概念模糊,追逐潮流,缺乏认知;二是根据自身专长进行单一的职业路径设计,不懂得变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体的职业发展;三是为了做好“充足准备”选择四条以上的发展路径,但这些职业发展路径的结果南辕北辙,路径之间也缺乏本质的关联,导致自身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模糊不清,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期望面面俱到,但往往事与愿违,无法选择。

5.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到位,手段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没有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部门,一些高校也没有比较系统的指导课程,而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员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老师多数来源于学校管理部门,他们对于学生的就业问题和就业管理的要点有相对比较好的掌握,但要很好地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则相对比较困难。以上出现的这些问题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目前很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仅仅局限于指导老师在课堂上的理论讲解,缺少对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对于针对性的实际案例问题分析不到位。教育手段方式的单一化,导致很多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强。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应对方法

1. 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目前一些人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两种误解,一种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个体设计好未来,从而就可以按照规划好的人生理想去发展,而忽略了从事物的发展角度一步步去实施;另一种认为规划了也没有什么用,因为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事实上,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在其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中不断评估和修正。作为大学生,从学习本门课程开始,就应该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找准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有了职业目标,就可以确定大学期间的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方向,从而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

2. 正确认识自我。

每个人成功的道路和方式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充分发挥个人所长,确定符合自身长期发展的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为之奋斗的方向,在实施过程中,再把长期目标分解为一个一个小目标,通过实现小目标,来获得信心。大学生可通过一些测验手段来正确认知自我,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价值观等进行自我评估,再综合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认知。我们通常把大学分为四个阶段,大一为启动期,大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大二为定向期,需要加强自身能力方面的锻炼;大三为冲刺期,应定位在提高求职技能,通过各种手段搜集职业信息;大四为分化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参加招聘。按照以上流程完成在职业规划探索期的任务。

3. 做好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包括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自我定位是确定你是谁,你的性格是什么样的,什么是你擅长的,什么是你不擅长的;社会定位是指个体在社会的角色定位,其在社会中的位置、扮演的角色,应该从事的职业等。简单说职业定位就是在社会分工中确定自己的角色,做真实的自我。一些人事业发展不顺利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没有做好职业定位。对大学生来说,做好职业定位就要求首先认清自己;其次要了解想从事的职业;第三了解自己和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人职匹配。

4. 合理设计职业发展路径。

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没有十全十美一成不变的职业生涯规划,其需要根据人们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和社会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与时俱进。要根据不同的职业做好不同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要正确理解职业发展路径,不能误把考研、考博、考证作为职业发展的路径;其次,在设计多个发展路径时,应多途径、全方位、立体化,但重点要关注其内在联系,体现出核心职业目标;另外,职业发展路径是贯穿一生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也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要求不断调整。

5. 设立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大学新生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很多学校把这门课安排在大一时期,也说明职业生涯规划对整个大学时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引领作用。因此,对大多数高校来说,应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机构,设立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并聘请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导师上课。另外,在讲解中应联系实际,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结语

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中重要的一个历程,是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人生价值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大学生,合理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步。从择己所好、择己所长、择世所需这几个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出发,真正做到人职匹配,让事业赢在起跑线上。

摘要:当前,很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感到迷茫,就业后频繁跳槽,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如果能尽早确定职业目标,做好职业定位,在学校时有重点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那么毕业生的就业会更具针对性。基于此,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期望大学生顺利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期。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认知

参考文献

[1]吴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研及应对策略[J].调查研究,2009(9).

[2]韩宝庆.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11(2).

[3]向欣.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8(5).

[4]李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路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12(3).

篇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对策思考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包括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爱情规划和生活规划。主要目的是在于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作好准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而言,就是在自己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及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是求职就业乃至将来职业升级的关键一环。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对于这门课的课程设置、内容设计以及可操作性很多学校都还在摸索和探究中。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

高校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源于在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时,才发现学生职业定位不准确;已经上岗学生工作不稳定,变动工作频繁,让用人单位不满意;就业率低,专业不对口。随着问题的逐步显现,学校开始重视该门课程。

1、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困境

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但是我国很多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或职业生涯规划部门以就业率为导向,而不是以职业生涯规划成功为导向,导致规划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职业规划首先是自我认知的学习,自我认知不足,人生定位不准确是高校学生的基本现状。很多学生包括家长,在专业的选择上都盲从随大流,完全没有考量自己孩子的兴趣所在,一味的追求流行专业、吃香专业、好就业专业等,导致孩子没有兴趣,失去兴趣必然没有方向,没有规划。笔者的一名学生,大一进校就对所学会计专业没有任何兴趣,我与他聊天了解到学生对会计专业不喜欢,但是父母希望孩子学这个专业毕业以后接管家庭事业。这类学生就是没有从小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导致现在的状况,学生入校后自己学业失去了兴趣,陷入对课程的主体困境。由此引发了我们第二个面临的困境。

2、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实施困境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近几年才纳入高校的课程,但是并没有定位是必须课还是选修课。由此每个学校的实施必然由院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来调控,学校领导重视,那么这么课程就可以作为主体必修课程。反之,可能就是找些班导师、辅导员来简单授课。没有完善的教研组织,没有系统的备课环节,没有针对性的教学规划等,这样课程的实施走入了困境。

3、职业生涯规划的施教人员专业性困境

通常各学校设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包括:自我认知、环境认知、职业目标路径设计、规划与实施计划、评估与反馈等内容。粗看这些内容,不难发现,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专业性的人才。职业规划不是简单的理论教学,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知识,包括:职业发展、礼仪规范、心理咨询、人才测评等的专业性板块。职业指导师、职业规范师都处于新兴的职业,目前还没有相对完善的培养体系,指导教师的不专业性势必造成学科发展局限。所以,对于施教人员来说,专业性处于困境。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思考

1、推广和普及职业生涯规划

很多学校为了学生就业需要,在学生即将毕业的学期才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结合就业指导课程一并给学生开设。

在美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从小开设的,作为基础教育学科。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明确自己的目标,设立方向,接受系统的,成体系的培训。到了学生们真正面临就业和择业的时候,就不会盲从,而是会根据自我认知、家庭背景、学校生活、环境认知、职业分析、多年形成的职业规划与实施路径等信息,来进行自我的择业选择。

2、规范化与个性化的有机结合

世界在改变、社会在改变、群体中的我们也在改变,这样的改变势必会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变革。教学中应该结合现今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将规范化和个性化有机结合,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例如,我们在组织教学中,不能把每个学生都打造成一个模板,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要求去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而是应该首先请学生分析自我的性格特征,然后对照学生的个性特征做特定的指导。用标准化的流程,创造个性化的产品。

3、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都还仅限于理论教学,课堂的教学演练不足以让学生更加理解和体会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这样不利于学生定位自己。如果可以和校外的专门培训机构联合施教,让学生们在学校接受了理论教学后,输送学生去培训机构接受实践环节。学生就可以结合课堂知识,找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很多培训机构都引进了职业测评体系,职业测评是心理测量技术在职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它以心理测量为基础,对人的素质进行科学、客观、标准的系统评价,从而为组织和个体两个层面的职业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让职业测评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合理调整择业观。

4、组建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

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小贯穿在学生的课堂中,那就需要打造一支专业知识过硬的团队。现在高校的现状此课没有成立专门的教研组组织集体备课,完全都是靠辅导员、班导师来授课,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一个误区,认为这门课程无关紧要。应把这门课程纳入学生的必修课范围。

正如我前文所说,职业生涯规划包含职业发展、礼仪规范、心理咨询、人才测评等很多个专业性板块。那么这样的队伍,肯定是需要严格筛选、系統培训、精心打造的,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规划咨询需要。

篇5: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通过本科生的同卷调查、统计和分析,了解大学生和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现状,从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作 者:陈志新 杨春梅 焦啸云 CHEN Zhi-xin YANG Chun-mei JIAO Xiao-yun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桂林,541004刊 名:高教论坛英文刊名:HIGHER EDUCATION FORUM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45.5关键词:分析 现状 问题 对策

篇6: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

目的:男护士对于国外而言已然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对于我们国内的大部分民众而言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词汇。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作为一个想在其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并且有所发展的男护士,就需要充分的了解国内外的现状以及在社会支持,并且利用优势弥补不足,发展,提升自己。根据这些特点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然后实施,达成奋斗目标。

方法:通过结合比较国内外护理与男护士的现状,其所占的比重,重点通过分析男护士的优势,同时关注男护士的烦恼,造成比例的失衡原因。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

国外男护士的现状:根据AACN调查显示,在美国男护士,2001年本科生达8.6%,硕士生达9.6%,博士生达6.7%。注册男护士比例高,不少的发达国家男护士占比超过20%,而我国现在男护士比例不足1%。国外是高学历,高薪水,并且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2012年美国受人们尊敬欢迎的职业评选中,前三名是护士,医生,律师。

国内男护士的现状:中国的护理行业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护理内容到护理理念,期间各项进步显著,但一个事实始终没变,那就是在护士队伍中,女护士仍然“一统天下”,男护士还是“稀缺资源”,社会观念,待遇薪酬问题导致了今天的局面。最近几年,医学院校,大型医院加大了对男护士的招收力度,现状有了一定的改观。徐医附院有男护士25人,济医附院有80多人,主要集中在急诊,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泌尿专科,精神科等科室。

男护士在执业中具有的优势:1性别方面,涉及男性隐私的操作时,能缓解男性病号的紧张与尴尬,并且能给病人安全感。2生理体力方面,紧急情况下更能给予病人及家属安全感,适宜解决肥胖化,老龄化问题。3性格优势,与女护士的优势互补,使护理工作更具竞争力和创新性、护理模式更趋科学化、合理化。4心理优势:男护士心理素质好,应变能力和压力承受能力普遍强于女护士。男护士的短板:1观念的问题:人们普遍存在观念上的问题,认为护理就是“服侍”病人,做男护士没有“出息”2婚姻问题,难找合适的对象,调查显示仅有9%女性愿意找男护士为对象。3待遇及成就感的缺失的问题。结果:在制定职业规划时需要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对个人和内外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目标,分短,中,长期目标。根据自己的优势以及环境支持,进行个人相关方面的评估来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可以根据想从事管理或者专科护理,教育来决定自己每一个目标的计划以及实施细则。最主要的是要有静下心来去实施的心态,去除外界的困扰,朝着目标迈进。由于男护士的优势,男性在创新,创造,开拓,应用技术方面的优势,更多男护士的加入会使护理行业具有更强的活力,提高护患关系的和谐度。

篇7:大学生现状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历史

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起源于美国,从最早期的职业指导逐步发展为生涯辅导,职业指导也由静态、一次性完成转变为发展的、多次完成的职业选择。有“职业指导之父”之称的弗兰克·帕森斯(FrankParsons)19出版了《ChoosingAVocation》(《选择一个职业》),提出了人职匹配理论,准确的讲述了职业选择的三个重要因素:一是完全了解自己的属性;二是应该清楚知道职业选择成功的各种因素,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和在各种不同岗位上的优劣势;三是上述两点的有效平衡。同时帕森斯也成立了职业咨询机构指导青年人了解自己,了解职业,让自己的特点和职业岗位要求匹配,从此,职业指导开始系统化

二、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内涵

著名管理学家诺斯威尔(Rothwell)将职业生涯规划界定为一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及眼前制约因素,为实现一生的职业理想目标而确定行动的方向,时间和方案,并进行相关努力的过程。我国学界普遍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制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奋斗目标,并为突破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由此看来,国内外学者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虽不尽相同,但无论哪种,都明确了职业定位是决定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一步,亦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那么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期间就是他们的职业探索期,也是他们职业定位的关键期,应予以重视。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目前,多数民办高校都已经有了关于展开就业工作的部门,并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人员,尽管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但是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是得以顺利开展。但伴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它对于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部门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更要加大高校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师资力量建设,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来说,各级部门和教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优化自身结构和提高自己的素质的时候,较好的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任务,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完成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另外,还应该加强校内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在企业的实践中得到锻炼,教师也应该将企业的需求和目前就业形势信息及时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企业动态,为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引导方向。

四、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意义

现如今的大学生是生长在20世纪最后的一批年轻人,是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的“一代新人”,他们出生和成长在中国社会重要发展的10年。在这期间,国内外经济政治局势复杂多变,这一代人很难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也使得他们对理想和信仰的认同变得多虑、多疑和多元,职业价值取向也日益多元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已不再是以往的天之骄子,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解决就业问题的一大途径就是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有的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看法模糊不清,乃至存在误区:部分大学生认为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太快,没有条件和办法做职业生涯规划,对本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抱有一种“变化比计划快”的悲观情绪;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职业规划教育在大学生中的顺利实施。案例显示,当大学毕业生在得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后,有一半的人选择在不到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流失率接近一大半。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科学、不正确、不与实践结合。因为没有基础的职业规划,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频繁换岗“跳槽”,有的则为了就业放弃自己的本专业。这些现象对大学生个人成才及社会的发展都是一种“优质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有很重要的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科学地规划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挖掘自己的潜能。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进入职业生涯的一个过渡期。职业规划教育就是以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为目的,将学习新知识、发展自身素质、提高本身能力和职业价值观有效地结合起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介入,可以帮助大学生自觉、自主地做好职业预备。

(2)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毕业生成功实现就业。在新的就业制度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无疑会帮助大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增强就业的能力,提供准确的求职的技巧,从而为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架起桥梁、铺平道路。

(3)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自我实现。一个人的一生中绝大部分精力都奉献在工作上,如果所自己的职业与兴趣相关,与能力相符,就会很开心的完成,并且孜孜不倦的努力,在职业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并且实现它。但是面临就业的选择,怎样找到令人满意的工作,已经变成部分毕业生思考的重点。而职业生涯规划正是帮助大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大学毕业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目前,虽然经济迅速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艰难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目前中小企业难以生存,而大公司以及著名的外企而又难以进入,高门槛限制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使得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普遍持着悲观的态度,所以职业规划教育越来越成为大学生个人、家庭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就业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和政治方面的问题。就业问题不仅关系着民生更关系着社会稳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不仅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坚定广大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也具有普遍意义。

(1)能够缓解社会的就业问题。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就业群体,若能够缓解就业形势,则对整个社会的就业会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2)引领社会就业风气的改善。良好的职业观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会对大学生周边的人产生良好积极的影响。每个人都追求家庭幸福美满,事业成功。追求事业的成功,最终就是要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而这种欲望会激励人们去学习,并受周边优秀人士的影响,追求自我超越,自然而然就会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从而改善整个社会的就业观以及就业风气。

五、小结

篇8: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属于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的范畴,其规划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进行自我剖析、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和环境的基础上,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且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以积极的行动去达到其目标的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以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自己所处的外在环境为前提的;第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任务是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第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的、动态的过程,包括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生活规划、职业规划、爱情规划,通过自我评估、环境分析、确立目标、制定与实施行动计划以及实施后的评估反馈等五个步骤来进行;第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且遵循一定的时间安排;第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实现最初制定的职业生涯目标。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的5个特征

(1)持续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贯穿于每个大学生的一生。大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的专业学习阶段就具有职业预备期的特征。因此,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大四毕业生的工作和任务,而应当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期间,分阶段、分任务地逐级做好职业生涯规划。(2)前瞻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现了大学生个人对于自己理想中的未来职业目标与职业发展的一种心理预期。大学生走出校园、踏入社会以后的职业生涯道路和即将面对的职业世界十分广阔,而高校作为教育教学单位更应该着眼于培养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得在校大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同时引导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不断缩小自己与职业目标之间的差距。(3)个性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每个大学生个体而言的,因此,大学生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当建立在分析外界环境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自身能力,来制定适合自己今后发展的职业生涯方案,从而准确地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得设计的方案更为科学。(4)目标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由学生自己通过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确定职业生涯路线,并且有计划、分阶段地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就是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职业生涯的目标一经确立,就会成为大学生努力追求成功、全力以赴去实现既定目标的推动力和鞭策力。(5)系统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大学生自己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呼吁高校、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共同为大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指导,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大学生完成他们的职业生涯目标。因此,要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结合学校等各方面的力量,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内容

(1)自我评估。自我评估就是对自己的各项能力作全面分析,这是实现自己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一步。自我评估主要包括: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为、能力、道德水准以及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判断和评价。(2)进行职业环境的分析。所谓职业环境分析,就是要认清所选职业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发展状况、技术含量、社会地位、未来发展趋势等,并且理性地看待和处理内外环境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主要是自己通过对组织环境的分析,对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有关问题的研讨,弄清环境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作用和影响,以便能够对各种因素加以衡量、评估,并做出反应,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业路线的选择。(3)确定职业生涯目标。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就是要明确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而且有了目标才有了追求与事业的方向与动力。(4)制定和实施职业生涯。所谓职业生涯的制定和实施,是指制定职业生涯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制定了职业生涯目标之后,就要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来实现目标,这也是一个把目标转化成具体方案和相应措施的过程。(5)评估与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时间持续的过程。要有效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不断评估与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完善的内容包括对于职业、生涯路线的重新定位和选择,职业生涯的计划、措施的变更等方面。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的形式

(一)高校毕业人数与就业岗位相比,前者远大于后者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数量猛增,而社会就业岗位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所以,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且由于毕业生数量连年创出新高,就业职位提供的相对下降,国有企业的减员增效等进一步加剧了人才需求量的下降。

(二)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缺乏动手能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不适应当前就业形势。在就业待遇方面,很多毕业生期望薪水过高,导致部分可以工作的单位因为工资低而放弃。而且,中国当代大学生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我国高等教育普遍注重的是理论教育,这也导致了中国大学生缺乏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很多用人单位对于当前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抱有怀疑态度。

(三)就业结构失衡矛盾持续存在

大学生就业难的实质是经济社会需要大量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熟悉某项技能的实务型人才,但现实的人力资本供给却与这样的需求结构不相吻合。这种结构性矛盾一方面表现为专业结构性失调,高校教育相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快速响应市场实际需求,导致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四)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失衡

在中心城市、沿海等发达地区,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好,信息发达、机会多,待遇优厚、收入高,而在中小城市、偏远、落后的地区,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却相对艰苦,待遇偏低,但具有挑战性,能够得到很好的实践锻炼机会。但是一般的趋势则是越是经济发达、人才密集的地方,涌入的毕业生越多,就越容易出现人才过剩;越是经济不发达、人才稀缺的地区,愿意去就业的毕业生越少,就越容易出现人才短缺。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待遇相差过大,人才流动不畅是造成地区结构性失衡的主要原因。这就导致一个表面上量的过剩和实际上质的缺乏的矛盾。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通过自我意识来认识和调控自己,由此在环境中获得动态平衡,以求独特的发展空间和自我实现。因此,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关系着职业生涯规划实效的成败。但当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问题,在就业过程中也缺乏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

(二)大学生缺乏自我认识

大学生正处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这时,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非常重要,同时还要对自身的能力、智力和体力进行充分的考虑。也需要大学生在对自己的天赋和才能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最终完成自己的初次就业。但由于社会经验、知识水平等方面都有不足之处,导致了许多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也容易使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走入误区。

(三)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目标比较模糊

调查研究表明,52%的大学毕业生对于自己想要进入的行业的发展前景没有进行过深入了解,并不知道其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等,很多毕业生甚至还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而且不少学生抱有一定的投机心理,渴求走捷径获得成功,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

(四)对环境分析的静态性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大学生更应该把握环境的发展变化,同时进行多方面的分析,预测未来的发展,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其内容,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不合理成分,寻找新的途径,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自身与职业达到协调。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大学生对环境的认识和分析呈现出静态性的特点。

(五)规划与行动的脱节

目前很多学校通过课程教育、讲座等方式使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了一定了解,许多同学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但却没有付诸行动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搁置一旁,没有起到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四、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对策

(一)树立职业生涯规划观念,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自身与职业的匹配,实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而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应该是从大四才开始着手,而应该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做思想准备,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与生活中,大学生要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而且要把确立的要求、制定的实施过程与现实相结合,同时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积极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职业竞争力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要综合考虑自己的爱好特长和社会需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实现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三)完善学生职业指导体系,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高校要将职业生涯规划真正的落实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当中,这就需要全方位地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首先,通过大学生职业实践让学生充分的了解自己,增强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其次,建立完善的、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机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因人而异,而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课程只能向学生传授职业规划的理论知识,而更加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对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咨询与指导。

参考文献

[1]汪李玫子.大学生生涯发展需求.职业导师.2006.3.

篇9: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

【关键词】地州院校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教育部门、高校都加大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投入,随之而起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也逐渐在各高校传播和应用。曲靖师范学院地处云南曲靖,生源来自于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外省学生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5%左右,近九成的学生为云南省籍学生,是一所典型的州市院校。为深入了解曲靖师范学院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探索地方高校更具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新思路,切实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我们组织开展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以曲靖师范学院一至三年级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问卷705份,其中有效问卷657份,问卷有效率为93.2%。有效问卷中男生268人,占40.79%;女生389人,占59.21%。对获得的有效样本,采用Excel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运用比较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三、分析与论证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我们发现当前曲靖师范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呈现九方面的特点。

(一)职业生涯教育渠道不够广泛

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来源调查中发现,42.16%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只是来源于“报纸、杂志及相关书籍”,1.13%学生反映职业生涯知识来源于“学校学生社团”,相当一部分学生(26.76%)职业生涯只是来源于父母,只有29.94%的学生职业生涯知识来源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及相关老师”。可以看出,虽然学校加大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投入与组织力度,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一定程度在学生中得到普及,但是,学校配套的引导和教育没有跟上,只有三成的学生通过学校以及老师的教育、引导得到相关理论和方法。学生更多的是自主通过报刊、杂志和相关书籍以及父母的引导零散地积累。值得关注的是,学生社团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力甚小,有关的职业生涯校园文化活动没有形成氛围,第二课堂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二)个人目标不明确,自我认知模糊

自我认识是规划职业生涯的基础,只有在充分剖析自己的基础上才能为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出最适合的方案。在问及“你的学习和生活是否有目标?”这一问题时,只有13.49%的学生回答“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36.99%的学生对自己大学的学习生活“有较为清晰的短期目标”;48.61%的学生认为目标模糊,0.91%的学生表示“没有目标”,近一半的学生目标不明确。

职业分析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如果拥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并能根据职业目标的岗位分析在大学期间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可以增加就业竞争筹码。在 “你了解自己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吗?”问题中,0.91%的学生“完全没有考虑”个人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属于“跟着感觉走”“混大学”一类学生;7.46%的学生“不了解”自我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属不知道,但又不会主动寻求答案一类学生;53.73%的学生对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不太了解”,对个人的发展去向只是浅层次的认为师范类学生今后就是当教师,非师范类专业去向就是非公企业,不论个人喜欢与否、适不适合,至于毕业工作之后该如何发展则更是一片茫然;而37.90%的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反映“了解”个人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但是在抽样座谈中,绝大部分学生所谓的“了解”只是单纯的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比较感兴趣或有一定特长,而没有全面理性地对个人进行自我评估,把了解自我停留在自我层面,实际上自我了解不透彻,自我认知模糊。

(三)缺乏对专业测评的了解,自我评估盲目

对自我个性、兴趣、能力特长及喜欢从事的职业的认识和了解,是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就如何全面、理性地评估自我,很多学生仍存有误区:调查显示,35.76%的学生单纯的认为“自己体会”,34.86%的学生希望“别人评价”,而4.87%的学生把希望寄托于“免费简单测试”,仅仅24.51%的学生希望通过“专业机构测评”。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就如何了解自我、评估自我,仍然停留在自我认知、他人评价的初级层面,更有甚者想当然的认为网络上“免费简单的测试”就能了解自我,没有认真对待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评估,这一作出的规划谈何科学性?学生对专业测评缺乏了解和认识,很多学生的自我评估大多是想当然的盲目进行的。

(四)就业观念仍未根本转变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就业观念存在问题。调查显示,在职业的选择上, 71. 87%的学生希望到“机关及事业单位”就业,是绝大多数学生的首选。19.30%的学生希望到“国营及外资企业”就业,仅仅只有8.83%的学生希望到私企就业或自主创业。目前,非公企业已经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但是受传统观念和“师范”二字的影响,许多学生的职业目标和追求就是稳定的机关和教师工作,故而放弃占有很多就业市场份额的非公企业,尤其是在对待自主创业问题上部分学生反映,既无资金又无技术,谈何创业?许多学生对自主创业想都没有想过。“选择一种职业,要以一个人的实际能力为基础,一定要先明白自己能做什么。只求目前稳定或经济效益好,不求长期的发展机会,这是择业上的误区。” 这同时表明学生不能准确认识就业形势,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和科学的职业规划。

(五)女生较男生普遍对职业生涯有所规划

通过男女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调查中的反映,我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规划与否、如何规划等问题上,男女生之间存有差异:

(图1)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近八成的女生对职业生涯有所规划,其中,相当一部分女生对职业生涯有着系统的规划;而一成多的男生没有对职业生涯做出规划且“从来没有想过”,只有四成不到的男生对职业生涯有所规划,且大都是短期规划。比较而言,作为师范院校,女生比例偏高,尤其是优秀学生中女生比例大大高于男生,以该校某学院为例,在2009届省级优秀毕业生全部是女生,考取研究生的学生也全是女生,某一间女生宿舍(6名成员),3人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受氛围的影响,女生普遍更易感受到竞争的激烈,提升自我、规划未来的意识更浓。

(六)普遍期望在职业指导中学到表达方式和职场适应能力

针对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期望,调查显示:39.88%的学生期望学到“求职、面试技巧,表达艺术的指导”,位列第一位,27.09%的学生期望能学到“职场中为人处事原则”。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表达方式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学生3岁咿呀学语,7岁读书作文,近四成的大学生表达技巧和艺术却存有不足,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就更应把此列入提升自我的关键。 另外,他们比较关注职场中的为人处事原则,表明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所准备,对此,在校期间应加大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提高学生适应职场环境的能力。

(图2)

(七)普遍期望多种形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关于以何种形式和措施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调查显示,42.62%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29.38%的学生反映要外出实践、参观,23.74%的学生认为应进行网络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只有4.26%的学生反映要举办职业规划讲座。这些数据说明,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如何进行规划以及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却表现出犹豫。一方面,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仅局限在表面上;另一方面,学校大多是提供一般的就业政策咨询和一些单位的招聘信息,举办一些就业讲座,教学生一些应聘技巧和就业包装方法等,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和咨询等更全方位的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没有把职业生涯的内涵和精髓有效的植入学生的心中。同时,以上数据表明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需求的强烈愿望和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度关注,希望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图3)

四、结论和启示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地方高校取得了一定实效,但无论是从学校到学生,目前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如何去引导大学生合理对自我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此项工作开展得并不容乐观,这就使得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明确,严重影响了学生职前准备和自我定位。结合地州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际开展情况以及目前就业形势,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纳入专业教学计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一项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项教学活动。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不仅应体现在为学生进行就业信息提供、技巧指导等短期行为上,应该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纳入学校的正常的专业教学计划中,并在新生入校起就开展理论教学和操作指导;应该选择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专业方向,进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向学生灌输职业发展理念;应充分发挥专兼职职业生涯教师的作用,进行职业教育、咨询、引导和跟踪,以确保实际操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教学方法和途径上,要立足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分类和个别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创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目前,缺乏专业的、稳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是地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不能取得积极成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软件”上,要注重加强从事就业指导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理念、文化素质、工作方法的培养与提高,以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为发展方向,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在“硬件”上,要投入必要的物质保证,如:咨询辅导室、信息查询室、面试模拟室等。同时,还要建立与完善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的管理制度,进而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咨询、辅导等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功能,普及职业规划理念

学生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地方高校可进一步依托学生社团、班级、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开展诸如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展览、就业指导沙龙、出版校园职业生涯规划刊物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文化活动,继续丰富并提高校园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质量,促进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在校内的传播和普及,形成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积极性强、参与面广、参与质量高的良好氛围,使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深入人心。

(四)强化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与培养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在职场中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2】 职业素养从表现形式上分为内化素养和外化素养。内化素养包含个人的专业理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范畴,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外化素养指计算机、英语、表达等属技能范畴的素养。首先应强化专业教育,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娴熟的专业理论,合理引导,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同时,大一到大四专业教育、职业指导不断线,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内化的职业素养;其次应强化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积极拓展渠道,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引导学生着眼于实际应用技能,根据自身条件参加适当的技能培训,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技能,鼓励学生参加本专业以外的交叉学科、跨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应加强实践教学力度,通过多形式的实习、实训、订单式培养、预就业等途径,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田中.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66-267.

[2]杨琳.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与实践[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9):121.

作者简介:

[1]谢景文(1984—),男,学士,云南曲靖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团总支副书记,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上一篇:感恩书信优秀作文下一篇:喜迎建党90周年合唱一等奖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