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大学生涯与规划

2024-04-08

自己的大学生涯与规划(精选6篇)

篇1:自己的大学生涯与规划

其实接到邀请的电话的时候,我是有些莫名其妙的。我曾经很渴望有一个机会可以把我的一些感悟和你们交流一下,但是今天我很荣幸也很欣喜地有了这样一个机会。相信每一个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会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1、2、3、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我的大学要怎么过? 我以后要做什么?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探讨这几个问题。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我建议大家可以去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在我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也是处于一个懵懵懂懂的状态。我姐姐推荐我读了这本书,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个观点,读了大学的人跟没读大学的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思想境界的不同。表现出来,就是气质的不同。暑假时,我的一个朋友想学瑜伽,于是我陪她去一家健身中心咨询相关情况。第一家的所谓的业务经理是一个黑黝黝的男人,他只顾在那边喋喋不休地跟我们介绍他们中心的情况,最后还缠着要我们的联系方式。第二家的业务经理相貌堂堂,谈吐举止都很儒雅,他首先问了我们的意愿,然后简短地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情况。也没有缠着我们要联系方式,而是很有礼貌的起身送我们走。出来后,我问我朋友选哪家,她说两家的健身设施还有环境都差不多,但是第一家的那个业务经理长得太像贼了。跟大家讲这个故事呢,是想告诉大家,虽然气质看起来是一件虚无缥缈的东西,但是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你的工作和生活。我自己的体会是,大学把一群特定的人聚集在一个地方一起生活四年。而这群人都是经过筛选相对优秀的人,我不能说我们的智力有多高,只能说我们更能心无旁骛地追求我们的目标。在这里还有一群更优秀的人,或者说是社会的领军人物,我们的老师们。那么在一个相对优秀的环境中熏陶四年,你会慢慢的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大学四一个知识的殿堂,同时也是一个平台,在这里,如果你有创业的想法,你可以很容易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如果你是一粒金子,你能更容易地被你的伯乐发现。在大学中,有很多的比赛,有很多的活动,还有很多与外校与企业交流的机会,不管你多么有才,没有一个舞台,你就只能当观众而不能当明星。

总结起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大学课堂提升你的思想境界;大学给你一个在优秀环境中熏染的机会;大学给你提供更多展示自我和发掘潜力的机会和平台。

这里还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专业学什么,我的专业是汉师,属于师范类专业,我之前上文学院的网站查过,大致的方向就是培养教师。我们班有很多人都hi服从分配进入这个专业的,所以大一我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怎么转专业。我本身也是服从分配的,我也曾经想过转专业,我当时想转工业设计,我去听过他们专业的几节

课,听完后发现跟我所设想的完全不一样,相对比他们的老师,我觉得文学院的老师更有人格魅力。文学院的老师曾将说过一句话,君子不器,意思是,真正的君子是不仅仅止于做一种器物的。文学院培养的“人”而不是“机器”。就是这句话打动了我,后来,我静下心读书,我发现很多学科都是从文学生发出去的。要知道,古代是没有这么多学科之分的,古代典籍六经就已经涵括了哲学,政治,经济,天文等等方面。在外国的大学,中文系往往是最热门的专业。

第二个问题是我的大学要怎么过?

我想跟大家说三个词,学习、生活、工作。如果你们能保持这三个词的平衡,那么我可以说你们的大学没有白过。我们先聊聊学习,我们读大学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来的,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所以学习应该是放在首位的。也许很多人会有这种想法,高中三年我已经学习过了,大学了我要好好享受人生。其实这是错的,如果你错过这四年,你的人生中很难再有这么悠闲的四年给你静心读书。十月份的时候,俞敏洪到广东工业大学做了一场讲座,我去现场听了。俞敏洪说,他在从机场到广工的车上读完了30页的书,他的大学时代每个月都会花一半的生活费用来买书,每个月大概20本。有一个曾做过机械学院学生会主席的师兄告诉我他喜欢读管理学的书,有一个担任校学生会副秘书长的师兄告诉我,他喜欢读南风窗。有一个当过外语系副主席的师姐告诉我,她喜欢读三毛。生活中,那些看起来很牛逼的人,你永远不知道他们读了多少书,你也许想不到他们的暑假大部分的时间都埋在书堆里。那么读什么书呢,读你自己感兴趣的书,并且只读你感兴趣的部分。

接下来聊聊生活,青春是一道五彩斑斓的彩虹,之前看过一条微博,在大学里要做的几件事,交几个知心的朋友。熬过夜,当然不要是因为打游戏哦。谈过一场恋爱,恋爱这种东西,遇到合适的应该勇敢开始。借用文学院靖辉老师的一句话,人生有三难,恋爱就是其中一难。相信你们中应该有人听过靖辉老师的讲座吧。我想说的是,在你忙碌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热爱生活,把生活过得精彩。旅行,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去旅行,你可以完全放开自己,感受不一样的人文,遇到不一样的人生。抱着一种体验不同生活的心态,选择一个城市去感受。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旅行,可以开拓一个人的视野,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可以改变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

最后,我们聊聊工作,进入大学就有一大堆的学生组织社团在向我们招手,每个人都跃跃欲试,但往往我们都是随大众,人家说哪个好就去哪一个。其实大学里的部门归根结底可以分为两类,人际交往每一个部门都能培养到。一类部门是培养你的技能,例如学媒,报社;一类是培养你的组织策划能力,这种部门就多了。当你选择一个部门的时候,你们应该问自己偏向哪一种类型。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方向,那么久多多去尝试,每一次经历,不管是成功或失败,都会让你有所收获。

最开始的时候,我还提了一个问题,我以后要做什么?读大学有三种方向,从政,从商,考研。当然,从商的话有很多种行业。这个是我留给你们的问题,希望你们把这个问题记着,也许你现在还没有答案,但是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的时候,我相信你们会有答案的。谢谢!

篇2:自己的大学生涯与规划

一.前言

不少人都曾经这样问过自己:“人生之路到底该如何去走?”记得一位哲人这样说过:“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是啊,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你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你生活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当前大学生所面对的就业压力十分的大,特别是我们这种未经世事的大学生!我们如何在以后严峻的就业形式面前做的更好,在以后应聘时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影而出?我们以后到底做些什么?我们以后往那些方面发展?我们所以我们有必要提前规划我们的未来,为我们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也就是我们的职业生涯设计!

现在社是一会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提前做好自己的规划对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大专生,就应该对社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现在的就业形式,社会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等,对自己的性格能力都应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适应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自我分析

我来自青藏高原东部昌都地区,高海拔的气候条件,炙热的紫外线,赋予了我坚强的意志、勇敢的心和随和的性格。我待人真诚,总是把欢乐传递到周围。我也是一个感性的人,喜欢音乐,喜欢阅读,喜欢散文,喜欢一切美的事物。我也喜欢热烈,喜欢曼联、喜欢森林狼、喜欢加内特。喜欢在闲暇时刻邀约几个好友一起运动或者喝茶聊天。但是我的英语比较差,毕竟它是我的第三门语言,但是我很努力的再学习它。

1.我的价值观

关于我的价值观,我觉得我是一个很中庸的人,或者是说与世无争。既不低调,也不张扬,不尖锐,也不圆滑。我很看重和谐,我追求物质与精神同步的丰富。我希望以后我能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静、充满朝气的小城市。因为我始终认为,这才是生活的本质,而非永无止境的竞争。

2.我的优势分析:

(1)积极主动,勤奋向上,只要我认为应该做的事,不管有多少麻烦都要去做,但却厌烦去做我认为毫无意义的事情。

(2)实事求是,有目标有想法,追求具体和明确的事情,喜欢做实际的考虑。

(3)与人交往时比较谦逊、有同情心,对朋友忠实友好,有奉献精神,喜欢关心他人并提供实际的帮助。

(4)做事有很强的原则性,学习生活比较有条理,愿意承担责任。

(5)口才比较好,因为比较喜欢看新闻,所以爱和朋友谈天说地,知识面比较广。3.自我劣势缺点盘点

(1)信心不足,特别是面试;对失败和没有把握的事感到紧张和压力。(2)脾气有时温和,有时暴躁,不过当情绪波动的时候我会努力克制自己,在公众场合不太敢展现自己。

(3)作事情太过武断,总是不经过思考就做一些很冲动的事情。

三.我的专业职业分析和前景调研

1、职业状况:律师作为社会公认的高收入阶层,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加入WTO,律师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懂英语和国际法的律师的职业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现阶段国内法律本科人才供给过多,而且社会对本科法学毕业生的质量认同程度下降,因此就业情况不是很好,但优秀的毕业生特别是研究生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

2.薪酬水平:律师的收入构成可分两种计算,一种是拿工资式的,事务所付工资,律师负责打官司,根据能力大小,高的年薪能拿到30万元甚至数百万元,低的可能年薪只有1万多元;另一种是律师不拿工资,但挂靠律师事务所,律师得自己去找客户,根据业务提成,一般在30%至70%不等。并且,根据经济法、劳动法、知识产权的专项不同,收入也会有差别。总体来说年轻的见习律师一个月一般只有千元左右,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案源的增加,收入就跟个人的能力直接挂钩了,若干年后,天上地下的差别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3.职业类型: A.公务员

法学毕业生有很大一部分会选择考公务员,毕竟公务员工作稳定,待遇也好,但是竞争激烈,大有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之势。法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公务员考试后一般可以进入公检法部门,或者其他相应政府机关。总的来说,法学专业对口的公务员职位还是很多的。期中司法部门的公务员必须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B.律师

相信有很多学生选择法学专业就是源于对律师这个职业很感兴趣。要想成为一名律师,首先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才能进入律师事务所成为律师。当律师需要口才好,思辨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强。一名优秀的律师必然是专业知识扎实,且经验丰富的。优秀的律师收入是很高的。但是,律师这个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律师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成为收入丰厚的律师,我们需要作出很多努力 C.公司法务

打开各大招聘网,总能发现很多公司都在紧急招聘各类法务人才。很多外资企业需要涉外法律服务。有关资料显示,自从我国加入WTO,内资企业与国际市场联系日益密切,也有大量涉外法律问题。迫切需要既熟悉基础知识,又懂得专业知识;既熟悉国内法律法规,又熟悉国际法律知识以及国际经贸、外语等方面的知识;既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又有极强操作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法律人才。显而易见,这类人才是稀缺的。虽然每年有几万名法律专业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但是社会对高级法律人才的需求远没有达到饱和。

我们都知道,大公司的招聘法务人才都是本着高新高素质原则。所以有意向的法学毕业生应当夯实法学基本功,还要学好外语。D,其他职业

其他职业,比如教师。很多法学精英都会考虑当大学教师,在我看来,大学教授是一种严谨而高雅的职业,若想胜任此位,一般至少要取得博士文凭。再比如,法学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从事一些企事业单位其他职位,如公司人事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等。另外,我们也可以选择某些媒体报业,如电视台法律栏目,法律类杂志期刊等等,都可以称为我们的选择。总之,法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可观的。

专家建议: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工作经验很重要。建议学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去一些律所和外企的法务部兼职(实习),这些对毕业时找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干得好,毕业后很可能就留在那里。

律师任职资格:

1.参加并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之后取得律师资格证;

2.申请律师实习证,在律师事务所实习,实习1年期满后,由律师事务所向司法局申请律师执业证。

3.律师岗位职责

(1)、爱党、爱国、爱人民、模范遵守法律和纪律。(2)、遵守律所各项规章制度。

(3)、尽职尽责、全面完成本职岗位的工作内容。(4)、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不妨碍他人工作。(5)、服从分配,主动接受律所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6)、及时填写各项工作记录,如实报告有关情况。(7)、敬业爱岗,诚实守信,树立和维护律所形象。(8)、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不计个人得失(9)、珍惜时间,争分夺秒,提高工作效率。(10)、爱护律所财产,讲究卫生,文明节俭。

四、个人职业选项

对自己的兴趣以及能力进行了一番分析,首先,我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英语水平也很好,其次,我也是一个比较爱学习的人。所以我认为,就我个人而言,我的第一目标是公司法务,并且这个公司我希望是世界500强公司;第二目标是当一名律师;第三目标是考取国家公务员,能进入北京市区的人民法院工作。

选择路径

其实纵观我的目标,可以看出我的理想并不是很好实现的,需要我付出很多很多的努力。我希望自己可以留在北京工作,我们知道,北京最不缺的就是人才,要想成功地留在这座我热爱的城市,我必须让自己更加优秀。对我来说,大学本科文凭是绝对不够的,我的第一设想是留学,去美国读LL.M(Master of law),然后考Bar。所以,首先我要学好专业课,争取每年都拿到专业奖学金,然后更重要的是学好英语,尽我所能使自己的托福成绩在105分以上,争取可以申请到美国法学院排名前50的学校。我的第二设想是考取国内的研究生,当然首先我会争取保研,保研不成,就背水一战去考研。无论如何,本科结束后,我会选择继续深造。

选择理由

SWOT分析:

S(strengths优势):a,爱学习 b,爱生活

c,阅读面广,擅长写作 d,有亲和力,擅长与人沟通 e,逻辑思维能力强,有应变力 W(weaknesses劣势):a,容易眼高手低

b,时常胆怯,不敢展示自己 c,难以持之以恒

d,专业知识太局限于课本

O(opportunities机会):a,各公司每年都要招收很多法务人员

b,法律知识在法制社会中越来越重要,懂法的人在各行各业都会更受欢迎

c,研究生扩招,考研机会变大 T(threats威胁):a,想留在北京的人太多,北京人才日趋饱和,竞争激烈

b,学习法律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很多来自名校,形成强大竞争力 c,很有能力的全才也越来越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d,这个世界很难做到绝对的公平,不公平竞争绝对存在

综合所有的影响因素来看,影响我职业选择的决策因素应该还是个人的性格,能力,以及一些社会需求因素。比如,我的性格绝对不适合去做教师,容易急躁,缺乏耐性。我也不适合做一些枯燥的职业,但是,当然我也明白,我不能让社会去适应我,我应该适应社会。

第一职业目标选项的工作内容和胜任条件

关于法务人员的工作内容,一般主要包括,参与公司规章制度制订,以及参与公司相关决策讨论;建立以及完善公司法律事务管理制度和流程;组织并具体负责公司诉讼和非诉讼案件的应诉、应对工作;参与公司重大合同的起草、谈判工作,组织对公司重要合同进行法律审核;组织参与、起草、审核公司重要的规章制度;参与公司有关经营活动,提出法律意见,处理有关法律事务;负责与公司外聘法律顾问的联络;负责公司的全面法务工作,负责重大决策的法律支持,完善公司法律平台;提供相关的法律咨询服务等等。

如何才能胜任法务人员这一职?一般情况下,好一点的单位至少会要求本科以上文凭,可能还会对法学专业的教育背景有要求;大多数职位要求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一般要求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如果是法务部经理则会要求更多年限的工作经验;一般要求通晓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等等相关法律事务与法规;另外,很多岗位都会要求要有较强的法律文书写作能力,以及很高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关于具体的胜任条件,要视不同单位而定,一般不同的工作单位不同的岗位会有各自不同的要求。

与职业选择目标的差距.自身差距

1.熟练掌握并运用法律的能力。作一名律师,最重要的无外乎对法律条文的精通,现在老师的授课多是围绕原则和方法论进行,因而自身对法条不熟悉,认识不深,对其中包含的含义也不甚了解。

2.实践能力。所谓实践出真知,律师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平时只停留于书本,不注重案例分析,只是与现实三脱节的。

3.英语能力。英语日趋成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工具,现在自己还只限于说英语,写英语而应用英语,这是远远不够的。

4.敏捷的思维能力,临场发挥能力。这一点我觉得自己还应该多加强,现在,我只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可以说,在法学的领域,我还只是触及了皮毛而已,我的专业知识远远不够,对法律的系统的学习,我还有很漫长的一段路要走。或者可以说,选择了法律专业,我一生都不能放弃对法律学习,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学习。再看被称为“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试,其难度可想而知,对此,我必须付出全部的努力。另外,我的专业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不够强,分析问题往往不能触及本质;我的英语水平也远远不够,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就更不用提,几乎无法动笔,这些都是我要加强学习的。总之,我现在只是一个很稚嫩的学生,一切对于我来说才刚刚开始。我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坚定扎实地前进。

而我 针对上述我的能力与目标岗位素质要求的差距,制定出以下计划:

1.每周保证至少上4次自习,作好预习复习。以后三年我要坚持晚自习,同时利用好上午后早下课的时间,并且严格控制无用的上网时间。

2.上网多留意最新法律案件的评论,并试着练习用专业的法律语言评述。3.上课多发言,积极思考,学会用法言法语来说话。

4.多去图书馆看书,做到博览群书。

5.平时学习时多结合司法考试的要求和难点学习,同时要有针对性的找到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多问多练。

6.对于计算机考试和英语四六级,做到提前复习,胸有成竹,以期取得优异成绩。7.从现在开始就为考研下功夫,逐渐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到博而专,真正成为社会需要人才。

结语

篇3:自己的大学生涯与规划

关键词:高校就业,职业生涯规划,学习生涯规划

一、职业锚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一) 职业锚理论。

美国著名的职业管理学家施恩 (Edgar H.Shcein) 描出职业锚 (Career Anchor) 的理论。职业锚的核心内容是职业自我观。包括自身的才干和能力、自身的动机和需要及自身的态度和价值观。职业锚分为五种:技术或功能能力型职业锚、管理能力型职业锚、创造型职业锚、安全或稳定型职业锚和自主或独立型职业锚。职业生涯设计理论还包括职业发展目标理论, 金斯伯格、萨帕、施恩和拿破仑·希尔都对这一理论有所论述。目标理论包括目标的确立、目标分解和目标组合。总之, 职业锚理论和职业发展目标理论对进行学习生涯规划与核心能力构建也有很多有益的启示。

(二)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人的职业生涯是不断发展的、动态变化的。因此, 职业生涯规划也应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和长远性。任何一个阶段都是整个职业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好坏都对生涯整体有影响。因此,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习规划时, 一定要注重职业发展的生涯特点, 既要立足现在, 又要看到过去的背景以及未来的远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从入学伊始就开展起来, 直至毕业。这就需要从人力、物力等多角度考虑, 尽快建立起从大一到大三, 每个年级、每个学期各有侧重, 横向、纵向均有联系的, 系统化、动态化的职业规划与学习规划。

二、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习生涯规划的契合

(一)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指个人结合自身的情况、当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 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 选择职业道路, 确立教育计划、发展计划, 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行动的这样一个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实质上是追求最佳职业生涯的过程。一个人对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 包括选择何种职业, 在哪个地区和单位从事这种职业, 以及担任哪种职务等内容, 都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合理预期。如何实现这个预期, 达到理想的职业生涯呢?这就要扬长避短地确定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 然后确立学习计划和发展计划。而职业目标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可以通过学习积累来提高。为了使学习更有效率, 更有动力, 对学习生涯也要做一个规划。

(二) 学习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对接。

对大学生而言, 随着就业方式的市场化, 高校毕业生成为就业的主体, 不再是消极、被动地等待教育部门的安置。对于高校来说, 学习生涯规划就是学生和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相结合, 在对学生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基础上, 采取科学的分析方法, 确定其最佳的生涯发展路线目标, 并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学习和实践训练来积累和提高职业素质与能力的一个过程。学习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实现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对接。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在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 准确地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社会需求, 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来设计。在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中, 大学毕业生必须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在此基础上将职业理想与学习生涯结合起来, 制定每一学期的学习目标并付诸行动, 在行动中对规划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更早地接触职业世界和进入职业角色,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主动探索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 以职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 规划学业与大学生活。统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习生涯规划,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 一是要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 需要构建一个以专业知识为核心, 相关专业知识、基础及一般知识为支撑的稳固的、宽泛的知识结构。二是要培养职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 即具备从事本行业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某些相关专业能力。学习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期间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 提高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增强英语口语能力, 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 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组织, 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可以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抗挫折能力, 开始有选择地加强专业课的某一领域的学习或辅修其他与职业目标有关的专业知识等。在制定操作目标的过程中将上述项目分解到每学年、每学期、每月、每周, 甚至每天, 确保学生每天均能按目标开展相关学习活动, 获得相应的学习动力和个体发展, 从而实现学习生活的“职业化”, 实现学业与职业的无缝对接, 实现“人职匹配”。

三、学习生涯规划与核心能力构建

(一) “人职匹配”理论与学习生涯规划。

人职匹配理论最早由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帕森斯 (Frank Parson) 教授提出, 是用于职业选择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经典的理论之一。作为职业选择的经典性原理, 至今仍然正确有效, 并对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人职匹配理论为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和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根据人职匹配理论, 学校应充分认识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根本宗旨, 即帮助学生实现最理想的人职匹配。我们可以借鉴上述三个典型的人职匹配理论来进行学习生涯规划, 但是, 将人职匹配理论应用到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的实践当中, 还存在着许多困难。第一, 从观念上讲, 学校及学生自身仍对学习生涯规划的了解不足, 重视程度欠缺, 在实际规划过程中, 容易过于重视片面的就业率、升学率而忽视或偏离人职匹配的规划原则;第二, 从制度上讲, 多数学校尚未具备一套系统、立体、完整的学习生涯规划组织体系;第三, 从实施条件上讲, 人员、资金、场所、信息来源等条件不足。这些都阻碍了学习生涯规划工作的实施。因此, 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自身, 都要为实现理想的人职匹配积极利用并创造各种条件, 进行科学合理的学习生涯规划。一是可以通过分析自己的专业, 结合自己的兴趣, 选择合适的职业;二是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及不同职业的能力要求, 合理地进行学习生涯规划。能力的不同, 学习的规划就有差异。每个人的能力倾向是不同的, 不同职业的能力要求也存在差异, 要实现人职匹配, 关键是要使自己的能力要求与职业相适应。因此, 与其他高等教育不同, 大学生在学校期间, 要尽可能地培养自己职业目标要求的各种能力, 这也是大学生就业时的优势之一。

(二) 学习生涯规划与核心能力构建的步骤。

1.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 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目标。确立目标有以下主要原则:第一, 可实现性, 即目标合理, 可能受到的意外因素少, 以及目标要有一定高度, 目标如果没有挑战性就没有为之努力的必要。第二, 所谓目标, 一定要有时限, 这是“目标”的特性之一。第三, 要有一定的衡量标准, 这是“目标”所具有的另一特性。

2. 准确分析环境因素, 对职业目标进行可行性评估。

职业目标设计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 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 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 发展变化情况, 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可行性分析大致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微观的分析, 即宏观环境分析、行业和企业分析、个人条件分析。宏观和中观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动态信息, 这部分分析因人而异的程度较低, 但要注意信息提供的完备性、客观性和价值中立性。

(1) 宏观环境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宏观环境分析包括:高校就业政策、劳动力供求状况、经济形势等。

(2) 行业和企业环境分析。主要是对目标行业的分析, 包括目标行业的发展现状、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对该行业的影响、目前该行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行业的发展前景等。企业环境分析包括某具体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状况以及该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发展前景等。

(3) 个人SWOT分析。主要是了解自己目前的状况的发展潜能, 在可行性分析中, 此项分析很关键。其中S (strength优势) 、W (weakness劣势) 称为内部能力因素, 主要指个体或组织的优势和劣势;O (opportunity机会) 、T (threat威胁) 称为外部因素, 主要指外部机遇和威胁。制定大学生在校期间职业生涯规划, 需要对自己有真正全面的了解, 对过去的生涯做总结, 对自己的能力、潜能进行自省和测评, 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

(4) 目标分解和目标组合。目标分解是根据观念、知识、能力差距, 将职业发展的目标分解为有时间规定的长期、中期、短期, 直至将目标分解为某确定日期可以采取的具体步骤。按性质可以分为外职业生涯目标和内职业生涯目标, 按时间可以分为最终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目标组合是处理不同目标相互关系的有效方法, 分解的各个目标之间存在着因果和互补关系。

(5) 对准差距和缩小差距, 制定学习规划。在进行完前几步的准备之后, 学生要发现和识别自身条件与职业要求的各种差距, 如思想观念的差距、职业期望的差距、知识的差距、素质的差距、能力的差距等, 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缩小差距的过程, 因此对准差距是前提也是关键。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来缩小差距是越来越常见的手段。

(6) 适时进行评估和反馈。整个学习生涯的规划要在实践中去检验, 要适时进行评估和反馈, 及时诊断生涯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 找出相应的对策, 对设计进行调整与完善。对学习生涯的规划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学习评估的目的上, 侧重于促进学习的评估;在评估方法上, 侧重于评估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在评估内容上, 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 当大学毕业生在进行学习生涯规划时, 需要把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尽量结合起来, 确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根据自己所达到或可能达到的能力水平确定相适应的学习目标, 使自己的学习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方向相一致。统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习生涯规划的关系, 将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梅.职业锚定位你的职业发展[J].中国新时代, 2004, 4

[2] .王荣发.职业发展导论——从起步到成功[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3] .黄炳辉.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J].教育评论, 2005, 2

篇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与分析

[摘 要]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大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职业进行规划。要加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确处理专业与就业的关系,把握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加强课程改革力度,调整学生的就业态度,做好就业前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认识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情商智商、组织协调能力等。着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胆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实现自我。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 就业 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11-03

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要在职场中度过,除了少部分自由职业者外,大多数人都要在各自的职业环境中拼搏。一个人在还没有就业之前,都会憧憬自己未来的职业,在校大学生更是如此。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大学生规划毕业后自己职业的安排或打算。

近年来,各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我们通过对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大学生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想法,包括职业生涯与目前专业、学习成绩、就业心态等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一些有利于提高就业率的建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福州地区5所高校,其中包括本科院校3所,专科学校两所,涉及4万多名在校大学生,抽样调查2000多人。调查对象中涉及如下一些专业: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会计、英语、美术、物流管理专业等。调查内容:在校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

调查采用的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其中问卷250份,收回208份,有效率83.2%。访谈50人,主要访谈对象是在校大学生。网络调查采用网络投票的方式,参与网络调查的学生人数约2000人。

二、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题:您认为,目前所学的专业对未来的就业有影响吗?如果目前所学专业不理想,将来怎么办?

调查表明,有67%的学生都认为专业好坏对未来就业有直接影响。但有近49%的学生认为,专业的好坏已经成为事实,没有办法,就这样上吧。另外也有28%左右的学生认为,“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有13%和10%的学生表示要换专业或是再修一门自己喜欢的专业。(见图1)

图1 专业不理想怎么办

近年来,经常有公开的资料表明各个专业的“冷”“热”情况和就业率情况。但为什么明明知道就业压力大,许多学生还是要涌入这些专业,扎堆这些专业呢?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是目前国家的高考录取制度所致。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少考生对所选专业并不熟悉,专业选择基本上是盲目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为了能够被录取,随便填写学校和专业,并没有特别注意选择专业,结果就造成了现在的这种局面。

(二)调查问题:您如何理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难就业?

在问卷调查中,有73%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确实很难就业,甚至认为“大学毕业就是失业”。在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中也有将近70%的学生这样认为。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有国家宏观层面上的原因,也有社会、家庭和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我们调查某省属师范大学,有近65%的学生认为,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与现实落差太大,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传统观念认为,大学生是社会的娇子,至今还有相当多人总说,大学毕业了,分配在哪里?这种“分配就业”的观念还没有转变。实际情况是,大学毕业后需要自己找工作,不存在“分配”,于是有了“拼爹”“拼关系”等各种社会乱象。

在访谈调查中,我们特地访谈了一位农林专业现为大四但已经出去实习的小吴同学。他认为:福州作为沿海发达地区,汤少僧多的形势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在就业岗位上,许多公司优先招募有长期工作经验或者高学历的人员,这也使得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同时这也打击了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许多用人单位只看中人才的短期使用,没有长远考虑。

目前,学校中学生的就业择业观有如下五个特征:第一,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第二,大学生择业目标存在短期行为;第三,大学生的角色换转存在障碍;第四,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具有多元化、复杂化、动态化趋势;第五,大学生就业受外界因素影响严重,自己缺乏主见。正是由于这些主观、客观的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越发困难。

(三)调查问题:在校专业成绩重要吗?成绩对未来就业是否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在问卷调查中,有近62%的学生认为大学成绩“重要”。而在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中,超过50%的学生认为“在校成绩非常重要”。

专业成绩反映了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对于应用型学科来说,专业成绩也能反映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虽然目前学校中有些专业课程的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专业成绩,从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了学生的专业素质。

专业成绩还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应用力、自觉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这些与将来在职场上拼搏有着密切的关系,也直接影响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这里的专业成绩,既包括理论成绩,也包括实践、实训技能成绩。

(四)调查问题:您希望将来获得什么样的就业岗位?

在访谈调查中,38.94%的学生认为将来要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将“专业对口”作为就业的一个出发点。他们喜欢“专业对口”的工作,是想到社会上锻炼,通过一段时间磨炼自己,以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而大约有59.62%的学生希望有一份稳定的职业;有50.48%的学生仍然选择有较高“待遇”的工作。“职业稳定”,“待遇较高”,“专业对口”这三个问题是调查中回答最多的问题,同时回答这三项的学生数占149.04%。(见图2)

图2 因素与就业

高校录取率的逐年扩大,经济结构转型,加上就业政策的不够完善,使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大社会问题。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700万大关,达到727万。许多原先的“热门”专业变成了“就业难”专业,专业人员趋于饱和,专业学生大量涌出。在这样一种就业压力下,“稳定”、“高待遇”以及“专业对口”可能都是不够现实的。

(五)调查问题:为了未来好就业,目前在校应做好哪些准备?

调查表明,18%的学生对于这一问题比较迷茫,没有规划。25%的学生会经常看一些招聘广告,了解相关招聘信息。43%的学生希望能按自己的兴趣到相关企业单位实习,掌握技能。也有近14%的同学希望能够自己创业(见图3)。总体上,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做过多的准备。一般来说,作为职业规划,需要比较准确地评估自己未来需求和职业能力,准确为自己定位,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和教育计划,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作一定的准备。比如,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通过各类活动,掌握社交能力、演说能力、处事能力,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某方面的能力等。

调查表明,专业技能是最具竞争力的。在校期间,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学好真实本领,将来能提高就业竞争力。(见图3)

图3 就业准备

(六)调查问题:目前您是否有比较明确的就业目标?

调查发现,大约有41%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就业目标,但近30%的学生没有目标,另外超29%的学生对就业目标感到很迷茫,这也实际上是一种没有目标的情况。在福州某高校里,我们碰到了一位张姓同学,并对她进行了访谈调查。她说:“我们班里80%的同学都没有就业目标,大部分同学还认为大学要好好‘修身养性。此时不玩,以后就再也没机会了。”这种其实是一种典型的“无目标”的状态。

在有比较明确就业目标的学生中,多数是“热门”专业的学生,比如会计学专业或财务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取向比较明确。

三、分析与思考

由于本文调查的对象是普通在校大学生,并没有涉及重点高校的大学生,因此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但确实可以反映目前省属高校学生的一种就业心态。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态度和准备的调查,我们认为,造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冷热因素

包括教育部在内以各种专业就业率为导向的“冷”“热”专业公布,直接影响着社会对大学专业设置的看法,也导致大学生对今后就业的担忧。对于比较“热门”的专业,大学生们相对能够“安心”学习,在学习期间通过学习专业技能、专业理论,设定自己的就业去向,规划职业生涯。对于相对“冷门”的专业,学生们基本上没有明确的就业去向和职业规划,以无所谓或混日子的心态对待学习。

(二)就业观念因素

对于就业或择业,许多大学生对此不够重视,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有的认为到时自有办法,有的认为父母、朋友们到时会帮忙,有的不知道该如何规划职业生涯,有的对未来充满乐观,也有的对未来悲观,没有信心。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可以创业,“等”、“靠”或者“不去想”的现象非常普遍。

(三)课程改革滞后

目前,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过于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青年人的兴趣爱好。对于那些原本高考成绩就不理想的学生来说,如果课程设置过于侧重理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对以后的就业感到迷惘。

鉴于上述原因,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调整学生的就业态度,做好大学生就业前的职业生涯规划。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认识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情商智商等。

2.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解社会需求和应聘需求,增强学生就业的自信心。

3.正确对待“冷”专业“热”专业。“冷”与“热”不是一成不变的,专业本身更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自己。

4.坚持课程改革,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让学生不但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在实践能力上也有更大提升。

5.着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胆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实现自我。

[ 参 考 文 献 ]

[1] 卢明.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辩证关系探索[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1-84.

[责任编辑:陈 明]

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要在职场中度过,除了少部分自由职业者外,大多数人都要在各自的职业环境中拼搏。一个人在还没有就业之前,都会憧憬自己未来的职业,在校大学生更是如此。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大学生规划毕业后自己职业的安排或打算。

近年来,各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我们通过对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大学生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想法,包括职业生涯与目前专业、学习成绩、就业心态等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一些有利于提高就业率的建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福州地区5所高校,其中包括本科院校3所,专科学校两所,涉及4万多名在校大学生,抽样调查2000多人。调查对象中涉及如下一些专业: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会计、英语、美术、物流管理专业等。调查内容:在校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

调查采用的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其中问卷250份,收回208份,有效率83.2%。访谈50人,主要访谈对象是在校大学生。网络调查采用网络投票的方式,参与网络调查的学生人数约2000人。

二、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题:您认为,目前所学的专业对未来的就业有影响吗?如果目前所学专业不理想,将来怎么办?

调查表明,有67%的学生都认为专业好坏对未来就业有直接影响。但有近49%的学生认为,专业的好坏已经成为事实,没有办法,就这样上吧。另外也有28%左右的学生认为,“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有13%和10%的学生表示要换专业或是再修一门自己喜欢的专业。(见图1)

图1 专业不理想怎么办

近年来,经常有公开的资料表明各个专业的“冷”“热”情况和就业率情况。但为什么明明知道就业压力大,许多学生还是要涌入这些专业,扎堆这些专业呢?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是目前国家的高考录取制度所致。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少考生对所选专业并不熟悉,专业选择基本上是盲目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为了能够被录取,随便填写学校和专业,并没有特别注意选择专业,结果就造成了现在的这种局面。

(二)调查问题:您如何理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难就业?

在问卷调查中,有73%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确实很难就业,甚至认为“大学毕业就是失业”。在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中也有将近70%的学生这样认为。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有国家宏观层面上的原因,也有社会、家庭和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我们调查某省属师范大学,有近65%的学生认为,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与现实落差太大,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传统观念认为,大学生是社会的娇子,至今还有相当多人总说,大学毕业了,分配在哪里?这种“分配就业”的观念还没有转变。实际情况是,大学毕业后需要自己找工作,不存在“分配”,于是有了“拼爹”“拼关系”等各种社会乱象。

在访谈调查中,我们特地访谈了一位农林专业现为大四但已经出去实习的小吴同学。他认为:福州作为沿海发达地区,汤少僧多的形势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在就业岗位上,许多公司优先招募有长期工作经验或者高学历的人员,这也使得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同时这也打击了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许多用人单位只看中人才的短期使用,没有长远考虑。

目前,学校中学生的就业择业观有如下五个特征:第一,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第二,大学生择业目标存在短期行为;第三,大学生的角色换转存在障碍;第四,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具有多元化、复杂化、动态化趋势;第五,大学生就业受外界因素影响严重,自己缺乏主见。正是由于这些主观、客观的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越发困难。

(三)调查问题:在校专业成绩重要吗?成绩对未来就业是否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在问卷调查中,有近62%的学生认为大学成绩“重要”。而在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中,超过50%的学生认为“在校成绩非常重要”。

专业成绩反映了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对于应用型学科来说,专业成绩也能反映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虽然目前学校中有些专业课程的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专业成绩,从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了学生的专业素质。

专业成绩还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应用力、自觉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这些与将来在职场上拼搏有着密切的关系,也直接影响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这里的专业成绩,既包括理论成绩,也包括实践、实训技能成绩。

(四)调查问题:您希望将来获得什么样的就业岗位?

在访谈调查中,38.94%的学生认为将来要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将“专业对口”作为就业的一个出发点。他们喜欢“专业对口”的工作,是想到社会上锻炼,通过一段时间磨炼自己,以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而大约有59.62%的学生希望有一份稳定的职业;有50.48%的学生仍然选择有较高“待遇”的工作。“职业稳定”,“待遇较高”,“专业对口”这三个问题是调查中回答最多的问题,同时回答这三项的学生数占149.04%。(见图2)

图2 因素与就业

高校录取率的逐年扩大,经济结构转型,加上就业政策的不够完善,使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大社会问题。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700万大关,达到727万。许多原先的“热门”专业变成了“就业难”专业,专业人员趋于饱和,专业学生大量涌出。在这样一种就业压力下,“稳定”、“高待遇”以及“专业对口”可能都是不够现实的。

(五)调查问题:为了未来好就业,目前在校应做好哪些准备?

调查表明,18%的学生对于这一问题比较迷茫,没有规划。25%的学生会经常看一些招聘广告,了解相关招聘信息。43%的学生希望能按自己的兴趣到相关企业单位实习,掌握技能。也有近14%的同学希望能够自己创业(见图3)。总体上,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做过多的准备。一般来说,作为职业规划,需要比较准确地评估自己未来需求和职业能力,准确为自己定位,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和教育计划,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作一定的准备。比如,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通过各类活动,掌握社交能力、演说能力、处事能力,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某方面的能力等。

调查表明,专业技能是最具竞争力的。在校期间,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学好真实本领,将来能提高就业竞争力。(见图3)

图3 就业准备

(六)调查问题:目前您是否有比较明确的就业目标?

调查发现,大约有41%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就业目标,但近30%的学生没有目标,另外超29%的学生对就业目标感到很迷茫,这也实际上是一种没有目标的情况。在福州某高校里,我们碰到了一位张姓同学,并对她进行了访谈调查。她说:“我们班里80%的同学都没有就业目标,大部分同学还认为大学要好好‘修身养性。此时不玩,以后就再也没机会了。”这种其实是一种典型的“无目标”的状态。

在有比较明确就业目标的学生中,多数是“热门”专业的学生,比如会计学专业或财务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取向比较明确。

三、分析与思考

由于本文调查的对象是普通在校大学生,并没有涉及重点高校的大学生,因此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但确实可以反映目前省属高校学生的一种就业心态。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态度和准备的调查,我们认为,造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冷热因素

包括教育部在内以各种专业就业率为导向的“冷”“热”专业公布,直接影响着社会对大学专业设置的看法,也导致大学生对今后就业的担忧。对于比较“热门”的专业,大学生们相对能够“安心”学习,在学习期间通过学习专业技能、专业理论,设定自己的就业去向,规划职业生涯。对于相对“冷门”的专业,学生们基本上没有明确的就业去向和职业规划,以无所谓或混日子的心态对待学习。

(二)就业观念因素

对于就业或择业,许多大学生对此不够重视,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有的认为到时自有办法,有的认为父母、朋友们到时会帮忙,有的不知道该如何规划职业生涯,有的对未来充满乐观,也有的对未来悲观,没有信心。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可以创业,“等”、“靠”或者“不去想”的现象非常普遍。

(三)课程改革滞后

目前,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过于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青年人的兴趣爱好。对于那些原本高考成绩就不理想的学生来说,如果课程设置过于侧重理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对以后的就业感到迷惘。

鉴于上述原因,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调整学生的就业态度,做好大学生就业前的职业生涯规划。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认识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情商智商等。

2.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解社会需求和应聘需求,增强学生就业的自信心。

3.正确对待“冷”专业“热”专业。“冷”与“热”不是一成不变的,专业本身更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自己。

4.坚持课程改革,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让学生不但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在实践能力上也有更大提升。

5.着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胆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实现自我。

[ 参 考 文 献 ]

[1] 卢明.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辩证关系探索[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1-84.

[责任编辑:陈 明]

[收稿时间]2014-12-19

[基金项目]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编号:201313762019。

篇5:自己的大学生涯与规划

[规划期限] 四年

[起止时间] 2006年9月至2010年7月 [年龄跨度] 18岁至22岁

[阶段目标] 顺利毕业;成为一个有一定经验的市场营销人员(职业方向)[总体目标] 成为一家大公司的总裁

[个人分析] 自己是属于那种很外向的人,善于沟通,曾经有过兼职推销人员的经历并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而且,自己所学的专业也是市场营销专业,这也是正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社会环境分析] 中国现在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国家,并且这种状况为每一个都提供了一个好的发展机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职业分析] 社会的发展将会对市场营销的职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对市场营销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大。而且,社会对市场营销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个人选择的行业还没有最后确定,但比较感兴趣是制药、保险和食品。这些行业都是社会所不可缺少的行业,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空间也会相当大。

[目标分解与目标组合](1)目标分解:目标可分解成两个大的目标—— 一个是顺利毕业,一个是成为一个有一定经验的市场营销人员。

对于第一个目标,又可分解为把专业课学好和把选修课学好,以便修完足够的学分,顺利毕业。接下来,还可以细分:在专业课程中,如何学好每一门课程;在选修课程中,需要选择哪些课程,如何学好„„.对于第二目标,又可分解为接触市场阶段,了解市场阶段、熟悉市场阶段。接下来,还可以细分:在接触市场阶段,要采用什么办法,和哪些公司保持联系„„.(2)目标组合:顺利毕业的前提是学好专业课程,而专业课程的学习则对职业目标(成为一个有一定经验的市场营销人员)有促进作用。[具体实施方案]

要成为一个有一定经验的市场营销人员,需要缩小自己和有一定经验的市场营销人员的差距。这些差距包括:

(1)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刚从事销售的人一般会认为销售只是卖出商品,但有一定经验的人则会认为销售是“卖出自己”——客户只有相信销售者,才可能购买商品。为了缩小这种差距,需要向有经验的人员请教,并在实践中去体会这一点。

(2)知识上的差距。书本知识的欠缺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应当是实践的差距。为了缩小这种差距,需要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多参与真正的市场销售,在实践中体会书本知识。

(3)心理素质的差距。市场销售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而作为一个被人称 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缺少的可能恰恰是这一点,往往遇到些许挫折和失败就会退缩。这种差距,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消除。

(4)能力和差距。这一点可能是最重要的。为了缩小这种差距,除了在实践中逐步学习外,还要和七八名销售高手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随时请教和学习。

[检查和反馈]在向销售高手请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书本知识很不够,特别是外语方面能力需要提高,否则,就无法造应现在的销售要求。所以决定加强英语的学习,准备报一个英语的口语班,每周上一次课,同时,准备参加学校里的英语角,切实提高英语水平。

在销售过程中还发现,销售中有很多仅属事务性的活动,没有太多的智力成分,所以决定以后减少参加类似活动的次数,把精力用在那些对自己有锻炼意义的事情上去。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策略

大学的学制一般为3—5年,在每一学年中,大学生的学习重点与心理特征都有所不同。根据这一自然的年限划分,大学生可以按学年为阶段目标,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按照每个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成长特点,制订一些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下面以本科四年制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方案为例,供大家参考:

1.大学一年级:探索期

[阶段目标]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

[实施方案]首先要适应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重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其次,要开始接触职业和职业生涯的概念,特别要重点了解自己未来所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设计;熟悉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提高交际沟通能力,在职业认识方面可以向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大四的毕业生询问就业情况;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增加交流技巧;在学习方面,要巩固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加强英语、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掌握现代职业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技能;如果有必要,为可能的转系、获得双学位、留学计划做好资料收集及课程准备,多利用学生手册,为将来的就业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

2.大学二年级:定向期

[阶段目标]初步确定毕业方向以及相应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实施文字]认识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考虑未来的毕业方向(深造或就业等),了解相关的活动,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培养和锻炼自己的领导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以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最好能在课余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并从不断的总结分析中得到职业的经验;增加英语口语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以充实自己。

3.大学三年级:准备期

[阶段目标]掌握求职技能,为择业做好准备 [实施方案]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考取与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地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因为临近毕业,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上。参加与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等求职技巧,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如果有机会要积极尝试;加入校友网络,向已经毕业的校友了解往年求职情况;如果决定教研,也要做好复习准备;希望出国留学的学生,可多接触留学顾问,参、与留学系列活动,准备TOEFL、GRE的应试,注意留学考试资讯,向相关教育部门索取简章参考。

篇6:自己的大学生涯与规划

职业生涯实践大学生职业规划三步曲之一 ——清晰自己

摘自清华大学就业网

迷茫啊,28 岁了,还找不到自己应该的位置。

我是学计算机智能的,没有搞研发的头脑,对文字很感兴趣。所以,毕业后就先做了编辑。但是做的烦死了,看不到未来。感觉自己可能想做策划编辑,就转做文化类的书。对这方面很感兴趣,尤其是策划方面。但是突然发现自己文笔没有以前认为的那么好,所以很郁闷,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无耐,就想考研。别人都说写作都是自己练的,可是,平时很忙,又没有时间。总觉得自己现在到了方向认定的瓶颈时期。这种情况,我是不是该读中文的研究生呢?可是我又不喜欢古文;想学英语,可是又没有时间学习二外。烦乱啊。期待着、祈祷着清澈的职业定位与目的啊!大学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要用青春赌明天。毕业的那一天,终于要确定自己如何走向社会,如何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却茫然了。于是在可得的范围内,在以“别人也认可”的标准下匆匆选择了一份职业。这份职业有可能并非自己的专业方向——但是,“那又怎样!专业只是知识而已,我可以快速学习新的知识”。于是抱着“人的潜力无限,天道酬勤,只要我努力,我一定会做得很好”开始努力工作。但是,经历几年的“仿佛工作时就处于缺氧”的状态,感觉到自己需要再调整方向。自然,又一次以别人还认可的标准进行了职业转换(跳槽)。„„如此反复,终于有一天,当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职业方向时,“青春”已无几可赌,只好千方百计说服自己:其实人生就是痛苦。相信现在许多人都在经历上面的循环。2004 年 4月,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了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发现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 的大学生选择在 1 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比例之高令人震惊。这种现象已经使许多企业对大学生产生又爱又恨的情绪。

那么,如何确定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首先我们必须先清晰自己的特质。即清晰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倾向以及职业价值观定向。首先我们来看兴趣。兴趣定义为:人们为了乐趣和享受而做的事情。从出现职业发展伊始,兴趣一直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专家发现在不同领域工作的人有着不同的兴趣模式,如:会计的兴趣不同于工程师、销售等人。因此对自己兴趣的了解可以简化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有的人对研究天文、地理、生物、化学等自然知识感兴趣;有的人对技能操作感兴趣;有的人则对读书、写作、设计乐而忘返。一个擅长技能操作的人,靠他灵巧的双手,在技能操作领域得心应手,但如果硬要他把兴趣转移到书本的理论知识上来,他就会感到无用武之地。正是兴趣上的差异,构成人们选择职业的重要依据。职业兴趣的导向基本可以定位一个人职业领域的大方向。

其次是性格。性格是一个人经由生活经历所积累的稳定行为习惯倾向。为什么有的同学健谈,而有些却总让人感觉他们和别人无事可言?为什么有的人能观察入微,而有些人总是大大咧咧?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性格,你的性格可能使你处理某些事情时感到坐立不安,但处理另一些事情时却觉得犹如神助,随手捻来。性格的特征不同,其行为习惯就不同,行为习惯的差异,就决定了职业或岗位的选择。当不同的性格选择了与之匹配的职业或岗位时,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114大学生网】——

114dxs.com友情提供,欢迎您的访问!【114大学生网】—— 114dxs.com友情提供,欢迎您的访问!的独特性。比如:从事财会工作,应具有的性格是独立性强,能够当机立断,具有怀疑精神并且聪慧富有才识。另外还需要具有敏感性和恒心;担任推销主管,应是乐群外向、敢为、精明,具有当机立断的魄力;担任业务经理,应具有的性格是乐群外向、具有很强的探索精神,并且能够独当一面敢做敢为;从事编辑工作,应具有的性格是敏感、富于幻想,做事细致认真。只有自己的职业岗位选择与自己的性格符合,一个人的无限潜力才会源源不断地被挖掘。

最后,我们探讨职业价值观。俗话说人各有志,职业价值观表明了一个人通过工作所要追求的理想是什么,是为了钱,还是为了权力,还是为了一种情感关系?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的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它是一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的理由。只能在工作中能够获得自己职业价值观的满足,职业的发展才会持续稳定地前进,获得工作的激情与生活的无限热情。

可以看出,如果学生们对自己这三个方面的特征都比较清晰,那么他们职业的方向感就会非常明了,职业生涯的成功将更有把握。

如开篇所描述的现象就自然不会发生。而且,如果 28 岁的这位朋友,能够现在花点时间来完成对自己的了解,也许他很快会走出徘徊。

但是,如何确定自己在这三方面的类型特征呢?一方面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回忆那些可以引起自己成就感的事件,分析、归纳其中的兴趣或性格倾向,了解自己最看重、最想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但是,有时“最不了解自己的人正是自己”,所以另一方面,我们可能还需要借助一些外在的工具来实现对自己各方面特征的了解。如:CareerSky系统,它不仅可以提供兴趣、性格、职业价值观三方面的自我了解与解析,而且还可以引导大学生探索自己的学习风格与工作技能分析。清晰了自己,是迈出了职业规划的第一步。以此为起点,第二步就需要我们针对职业领域进行探索,最后一步则是将各方面的静态与动态信息进行整合,确定行动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在后续我们将与大家一起走过第二步、第三步,分享、剖析职业规划,解开就业的困惑。

【本文由114大学生网 [ ] 收集整理,114大学生网——大学生的百事通】

上一篇:蚕办公室信访稳定工作总结下一篇:环境保护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