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教育论文

2022-04-30

摘要:大学新生走进大学,意味着中学时代生涯的结束,而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则是中学生向大学生转变的一个重要过程。在这个重要时期,抓好他们的教育引导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能力,更能为他们在未来几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下简称职教)显得非常重要,在此对职教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教育论文 篇1:

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学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思想,建议把之作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以解决大学生职业定位不明、核心技能不强、就业缺乏竞争力的问题。文中重点探讨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学校推动这项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对策

职业生涯规划思想(career planning)起源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引入中国。职业生涯规划思想的出现是20世纪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重大突破,也是人力资源开发工具的重要创新。它很快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现在全世界90%以上的跨国公司都对自己的员工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思想和方法现也被引入大学的就业教育,并将成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职业生涯规划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结合个人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职业生涯规划本质上是一种目标管理,它的意义在于通过让每一个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明确其预期的目标和台阶,使之不断学习,开发潜能,从而使其从入校之始就置于一种有目标、有计划、有阶段的修炼之中。

1.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把握当前人生发展机遇

一个人经历的主要职业阶段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从出生至14岁)、探索阶段(15~24岁)、确立阶段(24~44岁)、维持阶段(45~65岁)、下降阶段(大约65岁以后)。大学生当前正处于职业探索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自我探索,并对各种职业选择进行权衡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大学教育是学生获得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形成较稳定的个人职业兴趣的重要途径。到这一阶段结束的时候,一个比较恰当的职业就已经被选定,他们也已经做好了开始工作的准备。因此,这个时期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佳时机。大学生带上这个“职业导航图”,有利于顺利走向社会。

2.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适应严峻就业市场形势的能力

当前,我国的就业市场属于典型的买方市场,一方面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另一方面普通高校又在不断扩大招生,这使得大学生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最新调查表明,“211”工程重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而一般专科院校只有59%。随着高校扩招后的毕业人数的增加,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将更加严峻。如果大学生从进校之时就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和目标指向,将对其确立努力的方向,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赢得就业的主动权大有裨益。

3.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激发大学生主观能动性

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因为它肩负着双重责任,既要让大学生学好知识,又要让其了解社会,指导其逐步由纯粹的学生向职业人、社会人过渡。尤其是高校也面临生源之争,而学生择校的一个重要度量指标是毕业生就业率。因此,现在大学就业教育应当关注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明确的职业目标指向、具体分阶段的教育计划和发展计划,促使学生把学习提升为一种自觉的修炼。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应用过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应用过程可以分为制定、实施和修正三个阶段。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1)确定成功的标准。把成功标准的确定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应用过程的第一步,目的在于通过指导每个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成功下定义,包括成功意味着什么,成功时发生的事和一定要拥有的东西、成功的时间、成功的范围、成功与健康、被承认的社会地位、能使自己满意的金钱数、被承认的模式、想拥有的权势和社会地位等,从结果导向来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为自己的发展指明方向。职业生涯成功的定义因人而异,只有在内职业(侧重于在职业生涯程序中的内心感受,包括掌握新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成果、处理与其他人关系等)与外职业(工作内容、职务、工作环境、经济收入、工作地点等)平衡的基础上才有真正的意义。

(2)分析社会环境。每个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都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社会环境包括社会一般环境与职业的特殊社会环境。对社会环境进行分析,以了解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所选定的职业在社会环境中的地位,社会发展趋势对此职业的影响,社会对此职业人才的需求趋势等。

(3)分析所在大学的条件。大学是学生职业技能培育与发展的重要场所。分析大学规模的变化趋势,大学的发展领域和专业设置,大学生需求或就业市场需求发展趋势,大学的地位和发展前景,大学能提供的各种教育培训机会等,了解在本校内制造职业生涯的可能性。

(4)测评自身条件。对大学生自身条件及潜力测评,自身条件包括观念、知识、经验、能力和潜力、健康等因素。通过运用心理测验、访谈、撰写自传、生活方式描述等测评方法,正确认识自身条件及准确测评自身潜力,知道自己已经做了什么,自己想要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等,从而使职业定位准确,设计方案科学。

(5)明确职业生涯的方向。通过前面步骤,实际就完成了SWOT分析,一方面对大学生自身优势、劣势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对外部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大学生自身的实力分析,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大学生自身的可能影响上。通过将个人的条件、发展潜能、发展方向与环境给予的机遇与制约条件相比较,达到“认识自我”,明确大学生个体的职业方向的目标。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

(1)确定职业生涯的目标和路径。设计中的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以预见的最长远目标。职业生涯目标可以分为多项并不互相排斥的目标,包括职务目标、能力目标、成果目标、经济目标。职业生涯的实现可以用一系列的阶段来表示。为了顺利进入每一个新阶段,应根据新阶段的特点制定分目标,即根据观念、知识、能力差距将职业生涯长期的远大目标分解为有时间规定的中期、短期、近期分目标,直至将目标分解为某一确定日期可以采取的步骤。

(2)在校实施职业生涯规划。针对大学四年的不同特点,可分为四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学校应当进行不同内容和辅导。①一年级为过渡期,大学生刚结束比较封闭的中学生活,对自主独立、逐渐要面向社会的大学生活知之不多,学校要创造条件,让新生了解自主学习的方法、熟悉专业特色、初步了解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②二年级为试探期,学校应重点引导学生打好专业学习的基础,培养专业素养和技能,选择与职业方向相关的选修课程,辅助学生考虑清楚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通过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提高交际能力;③三年级为冲刺期,因为临近毕业,学校要重点帮助学生分析究竟是选择考研,还是就业,明确努力的方向,以便集中精力冲刺;④四年级为定位期,大部分学生可能选择直接就业。学校有必要在这个阶段,指导学生做好“四定工作”,首先要“定向”,指导学生全面回顾前三年的学习和生活,检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是否与确立的职业目标相匹配,调整和确定职业方向;二是“定点”,确定职业发展的地点;三是“定位”,择业前要对自己水平、能力、薪资期望、心理承受度等进行全面分析,做出较准确的定位;最后是“定心”, 让学生定下心来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演练。

3.修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定期评估的目的旨在衡量学生发展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并辨别差距产生的原因究竟是来自于目标制定的不科学还是来自实践上的不足。评估一般采用360°全方位法,即让大学生接受日常所接触的人员,如同学、任课老师、家长等的评估,通常收集5~10个人的评估结果加以权衡评判。根据评估的结果,找出与制定的目标的能力差距,可能的发展潜能,最终确定是否对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适当修正。

三、学校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大学生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学校则扮演重要的启蒙和辅导角色。大学应当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实施。

(1) 提供规划技术培训。①专业课程培训,学校将职业生涯思想和规划技术纳入必修课,从大学生入学至毕业,分阶段、分重点地为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等各方面的指导;②讨论交流,组织新生与高年级学生座谈,听取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方面的建议和经验;③专题讲座,邀请社会上不同行业的人士来校介绍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要求,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环境。

(2)建立专业指导队伍。①建立导师制,通过双向选择,学校为每一个学生确定一个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负责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辅导,并定期接受学生的咨询;②明确专门负责的部门,一般由学生工作部门负主责,宣传部门、学生会、团委辅助,共同进行这项辅导工作。

(3)调整教学和管理模式。①建立弹性学制,考虑学生经验的积累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允许学生中途离校创业或深入企业锻炼;②多开选修课,不少学生入校之后才发现自己更适合其他专业,对此大学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可实施学分制,多开选修课,指导学生选修、辅修或选学第二学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跨专业学习的能力;③举办灵活多样的第二课堂或专题讲座,让学生吸收多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有目的地缩小知识能力的差距。

(4)创造学生实践的机会。①建立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拓展实务的能力,提供固定的实践场所,尤其让大学生着重提高自己尚欠缺的技能;②开展多样化的职业培训,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社团活动,从事社会兼职工作,参与暑期“三下乡”活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大学生校园创业活动;③搭建职业信息发布平台,通过校园宣传网络指导学生了解与自己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组织、公司和机构。

参考文献:

[1] Stephen P.Robbins.Organizational Behavior: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Prentice Hall Inc,1997.

[2] Gary Dessler.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entice Hall Inc,1999.

[3] 中国人力资源网.人力资源的规划专题. www.hr.com.cn.

[4] 沈晨.研究生就业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1).

[5] 魏晓华,程春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刍议.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5(4).

作者:王 昶 李 芊

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教育论文 篇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大学生入学教育中的几个要点

摘要:大学新生走进大学,意味着中学时代生涯的结束,而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则是中学生向大学生转变的一个重要过程。在这个重要时期,抓好他们的教育引导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能力,更能为他们在未来几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下简称职教)显得非常重要,在此对职教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性;开展

一、职教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与个人相互结合,在对某一个人关于职业生涯的主观与客观的条件进行分析、测定以及研究的基础上,对个人的爱好、兴趣、特长以及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研究与分析,并根据个人的职业倾向,结合当前的时代特点,确定自身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大学生毕业后,对他们实施的是分配制度,学校和国家决定着学生的职业和去向,所以无需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竞争压力,因此,对他们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至关重要。大学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后,教师要对新生进行职教,使学生能全面意识到职教的重要性,树立起正确的职业意识,并尽快进入职业角色,对未来就业所需要的技能及知识尽快了解并掌握,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大学新生在学习方面,化被动为主动,避免盲目性的学习。而且,对大学新生进行职教,可以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对未来职业目标的实施有科学的策略,在学习中少走很多弯路,并节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对大学新生进行职教具有重要意义。

二、职教的开展

1.确定职业目标

大学校园里,教师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位学生对自己每一学期的职业规划任务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在大一学习阶段,除了对专业知识掌握之外,要给自己订个人目标,并初步对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行设定。很多人在订立自身的职业目标时,经常忽略了自身年龄以及多种因素产生的影响,总是把目标定得过于单一,或者过高。对于大学新生而言,他们首先要明确自己要追求什么,而对于职业目标的确定,也不是订立后就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自己不同时期的特点,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能力以及所学专业的特点,进行分阶段订立。

2.对专业知识进行培养

可以说,大学生涯这个时期,也是对职业生涯探索的一个时

期。大学新生从高中向大学校园迈进,他们在报考所选修的专业知识时,其实很多新生对本专业的内容并不是很了解,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更是充满盲目性,因此,大学教师在对新生进行职教时,首先要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了解,并能建立起強烈的专业意识,培养学生对自己本专业知识的浓厚的兴趣。最后,还可以请专业相关人员讲解本行业的就业前景,或者请本专业毕业

生进行交流,探讨经验。

3.进行个体的自我定位

大学新生要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首先要使学生对自己的个

性特征充分了解。新生在进行自我定位时,要全面地分析并了解自己。因为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只有先对自己进行充分认识,才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做出选择,这样,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新生对自身进行自我定位,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大学新生首先要对自己的性格、技能、兴趣、特长,甚至活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进行深切了解,才能制订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教师在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时要对这方面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与短处,扬长避短,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的规划。

三、在进行学业规划时,要把职业规划作为导向

那么,什么是学业规划呢?简单地说,就是对学什么专业、怎样学、以及何时学等一些问题进行的决策。具体而言,就是大学生对自身的特点进行深切了解,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深入研究,从而确定自己学业的发展目标,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学的学业发展计划。可以说,职业规划、学业规划都属于个人发展规划,不过学业规划是以职业规划作为基础的,反过来,职业规划则是学业规划的升华。对大学新生而言,在对学业规划进行制订的时候,要把职业规划作为导向。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学业规划,与高中时代的学业规划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高中阶段的学业规划,主要是以考上理想中的大学为目标,而这里所说的学业规划,是对大学生而言的,与职业规划联系密切。在大学校园里,虽然专业众多,且各个专业的特点互不相同,但面临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以实现就业并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为目标,所以,职业规划不仅仅是对大四学生而言的,还是大学的整个阶段都需要面临的问题。因此,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大学新生制订出学业规划,并且这个学业规划要以职

业规划为导向。

总之,在入学教育中对大学新生进行职教,不仅可以使学生尽早树立职业意识,而且能够使他们进入职业角色。大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专业意识,确定职业目标,使学生能够朝成功的就业道路迈进。

参考文献:

[1]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徐笑君.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3]苏文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贵州省贵州大学)

作者:陈兴帅 姚黔贵 邓琳

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教育论文 篇3:

浅谈职业生涯规划中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

论述并强调了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认为要想使职业生涯规划富有成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教育过程中,阐明大学生自我教育对于其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自我教育

教育和自我教育常常被看作是矛盾的。学校教育,育人为本,育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但我们常常忘记了自我教育才是育人的归宿。教育的目的不是“填鸭”,不是要把知识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本身学会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使其能站在一个较高的高度对自己的职业目标乃至人生目标进行筹划。大学生想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会生存、学会合作、明辨是非、承担责任,同时具备挑战的勇气和创新的能力,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能否把外部的技能和知识内化于心,升华为稳定的品质和素养。

一、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中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

(一)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在某种程度上高等教育已经转变为大学生们求生存的必要环节,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性质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精英阶段的自我实现需要已经转变为生存的需要,演化成当前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获得职业成功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的这种主体性需求,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在充分调动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引导作用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大学生在面对择业、就业时大都比较茫然,而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主体性人本观的确立,不仅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的创新与突破.同时也能够唤起和培养学生就业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同时也是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教育的效果要通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体现出来。

(二)明确大学生自我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地位

所谓自我教育,就是个体把自身作为教育对象,按社会和自我的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所进行的完善自我的活动。自我教育是养成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要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只依靠灌输的教育模式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关键是要能够调动教育对象也就是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使其掌握自我教育的能力。指的是大学生自觉主动地把教育要求的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并转化为自己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包括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三个方面。自我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自我教育,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高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激发大学生这个教育主体的本质力量,从而使受大学生变成自己指导自己的主体,并将别人的指导变成自己的指导,这样教育的目标才有可能被充分地实现。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中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自我教育是一种个体自觉的教育活动,必须要以个体产生自己教育自己的愿望和动机为先决条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研究型、探讨性的教学模式来增加大学生可能的参与度,着力引导大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能够分析问题并最终实现自主的解决问题。要使大学生通过自我认知,对职业环境的了解等,清楚地认识到职业需求与个人素质之间的差异,从而能够及时准确地根据社会的需求选择并确立自身发展的目标,明确发展的策略和手段,并通过不断的自我调整、控制和改进,即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所以在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时,首先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二)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行动能力

实践自我教育的最好方法是养成教育。实践证明,养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寓于日常教育管理中,能够使大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参加。职业生涯规划中应以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就业这一热点问题为切入点,注重引导大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行动能力。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活动,将择业观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融入其中,达到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大学生的特长,能够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更重要的是,大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应该受到尊重。首先,可以进行与专业、职业和就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发挥大学生职业发展社团和组织的作用,增强自我教育效果。同时,可以积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经验或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榜样,唤起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觉醒意识,同时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三)培养大学生自我反省能力

苏格拉底说过:“一种未经审视的生活还不如没有的好”。当代大学生,在主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养成不断反思自我并即时修正自我行为的良好习惯。人只有在对道德行为的不断反思和循环问答中,才能澄清价值,促进道德理性的发展。大学生能够进行比较深刻的自我反省,而且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够在他人帮助下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因此,我们在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诸如社会实践活动等适当的方式,使大学生学会对自我行为习惯进行评价与反思,使生活养成的教育能在大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过程当中更加深化。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规划是在教师指导下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要想使职业生涯规划富有成效,必须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把外部的指导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择业能力。只有大学生真正理解并内化教育内容,才能达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以财.主体性人本观: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新视野[J].职教论坛,2008,(10).

[2]王策三.教育主体哲学刍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3]陈蓉,陈敏.职业生涯规划[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李姝

上一篇:听力课教学改革下大学英语论文下一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