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高专院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非常必要。本文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学生的发展规律、学生的素质规律等角度探求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篇: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论文

新进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准备

摘要:随着京广高铁的开通运营,中国高速铁路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铁路职工的职业素养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在新进大学生一入职,就要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做好相应的职业准备。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四项内容。做好职业准备第一是更新观念,第二是解决好学业问题,第三是提升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素养;职业准备

随着京广高铁的开通运营,中国高速铁路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它的再次繁荣将增强中国经济的动力,促进社会多方面的活跃。与此同时,这对铁路职工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要求也相应的提高,每年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进铁路,成为铁路的建设者、管理者和服务者,他们的职业素养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认识和提高职业素养,做好职业准备也就成为了进入工作岗位的必修课。

一、职业素养概述

1.什么是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的创始人叫SanFrancisco,他认为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CQ),体现一个社会人在职场中成功的素养及智慧。可以看出,职业素养是很大的一个概念,首先专业是第一位的,其次就是我们的各种能力,还有我们的品德,这种素质和能力体现在职场上就是职业素养。简而言之,职业素养就是指我们在工作中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的这种素质和能力,所以对于新进大学生来说,应该具备职业素养。

2.职业素养的基本内容。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四项内容。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的根基部分,属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是通过学习、培训获得的。企业更多的会把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作为一个人的内化素养,那么职业技能就作為外化素养。就这两种的比例来说,内化素养要占到65%,它是最重要的,外化素养占到35%。对于新进大学生来说一定要树立种意识,虽然技能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但是技能仅仅是职业素养里面的一部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反而是最重要的。如果把职业素养比做成一个大树,道德、意识、行为习惯是根系部分,一个大树要长成枝繁叶茂,那么根系发达是最基本的。

3.职商。全称职业智商,是工作时智商与情商的综合体现,是职业胜任力的量化标准。职商代表着个体在创业、就业、从业等职业活动中各种胜任素质的综合水平与同类群体相比较而言所处的位置。

大家普遍知道的是智商,它是一种智力商数,是指我们的智慧智能;情商,更多的是指我们的情绪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在有些时候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但是在职场中职商最重要,可以说智商+情商=职商。所以每一个毕业大学生,步入到社会,一定要问问自己,我的职商水平有多高,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职商。现在的企业越来越关注人的职商,因为职商才能把你个人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捆绑在一起,你才能更好地在企业里面实现双赢。

4.职业人。就是具备比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能够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和物质财富,获得合理的报酬,能够在实现自身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基础之上一个最大的自我实现,通俗的说可以称为专业人士,做什么像什么。职业人有七种习惯,一是积极主动;二是一开始心中就有最终目标;三是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四是考虑赢;五是首先寻求理解,然后寻求被理解;六是协作;七是准备好了吗?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一种在准备好的状态里面。

对于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要学会把自己从一个学生向一个社会人的转变,然后继续向一个职业人转变。那么什么又叫社会人,社会人就是要取得社会成员资格,能够适应社会,职业人是在社会人的基础之上,他可能更规范要求更高。对于大学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职业素养,我们用冰山理论来说明,假若有一座冰山在水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的冰山的部分,它是很小的一部分,它只占到整座冰山的八分之一,一般来说,我们把可以看到的这部分,比作你学的知识,掌握的技能或者是通过考试取得的一些成绩,包含你所获得的一些证书奖励,这都是外显的,大家都是可以看见的,我们把它叫做显性的职业素养。那么剩下的八分之七在水面以下,更多的是你的动机,你的特质以及你的态度,你的信念,这就是一种隐性的职业素养,虽然它是看不见的,但是隐性职业素养是最重要的。隐性职业素养要通过显性职业素养表现出来,所以职业素养的培养,要立足于显性职业素养,然后着力于隐性职业素养的提升,观念,态度,价值观,这就是我们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构成。

职业素质教育就是一种养成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并不是在课堂中就能够全部获得的,有的需要我们在课外实践中去获得,职业素养的修炼要经历七道关:①印象关——出入职场形象管理,如何给别人留下你的职业形象,这也不是刚进入职场就能培养的,要循序渐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风格,找到最能够体现自己气场的这种方式;②心态关——学生向社会人转变;③道德观——职场立命之本,你进到了企业,就要把个人命运跟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④沟通关——打造职场“人气王”,每一个到职场都要跟别人发生联系,如何有效沟通,如何完成任务,都很至关重要;⑤专业关——“菜鸟”变“大虾”,每一个从初入职场,都要从菜鸟开始,经历过各种磨炼,才有可能成为大虾;⑥诚信关——取得职场长期居住证;⑦忠诚关——走进高层核心圈。每一个大学生,要做一个合格的职业人就要必须经历这七道关。

二、对职业化的认知

职业化就是训练有素、行为规范,职业化就是尽量用理性的态度对待工作,职业化就是细微之处能体现专业,职业化就是思想要奔放、行为要约束、意识要超前,职业化就是个性的发展要适应共性的条件,职业化就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合适的事情,职业化就是职业技能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职业化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职业化的素养、职业化的行为规范、职业化的技能。其中职业化素养的核心是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态。

1.职业道德。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我们经常说要遵守职业道德,那么职业道德到底是指什么呢?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第二个奉献社会,注重效益;第三个服务客户,爱岗敬业,这就是各行各业都要遵守的道德基本规范。我们要如何去培养职业道德,如何加强这种职业道德意识,这是我们在初入职场需要关注的。第一个就是多学习,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不断的提升;第二个就是加强实践,尤其是跟别人打交道,跟职场人士打交道;第三个要学会慎独,因为只有在这时候你才可以考虑到别人的一些感受,更多的反思自己。

2.职业化意识与行为。职业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过程,第一个就是视而后见,见而后思,思而后识,就是你看到,你听到,你就能想到,悟到。职业行为就是你了解它以后你就能用,用完之后能够有些感悟,在悟后你就能够有所创新,它更多的是一种表现,它是一种行为反应模式,简单而言就是指,我们能用到、做到、悟到。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它是可以互为转化的,因为有这样的意识,所以才有這样的行为,因为有行动,又加强了意识,从而又有新的行为。

3.职业心态。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心态我们要关注哪些,这有两个圈,里圈是比较均衡的,它代表一个人是积极的,自省的,你的胸怀是比较坦荡的,你有同理心,你是自信的,做任何事都是充满勇气的,那么这是内圈,非常的阳光,非常的积极。那么外圈,霸道、自卑、懦弱、盲从、自负、愚勇,从总体上看,外圈它给人的感觉你是心理能量很弱的一个人。那么职业心态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它更多的是我们需要从小开始有意识的去培养,所以我们大学生来说,我们在大学,在学业完成的同时,我们有个很重要的一定要提升我们的自信心,一定要提高我们的自我效能感。

从职业化来说,要让自己进入职场以后能够更加的职业化,更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主要在四个方面努力提升自己:第一,职业化精神。也就是你的态度、你的信念、你的精神面貌,你的敬业你的进取,这是能够从你的一言一行,举止中能够透露出来的;第二,职业化心态,这是必备的特质,我们每个人都愿意跟一个阳光的积极的人在一起,那么对于不太阳光的,整天牢骚满腹的人,怨声载道的人,反而不愿意跟他在一起,因为他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周围的人;第三,职业化的习惯,它是成败之本,也就是我们一定要形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如果对一个穿着很随意,然后做事情经常丢三落四,领导绝对不敢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在各个方面不会对这些人委以重任,所以从入职开始,注意自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第四,职业化形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这种风格。

那么社会对我们人才有些什么要求,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客户服务意识要强;第二,具有完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第四,能为企业节省成本;第五,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这五条要求是针对所有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有了这些要求,我们也知道了职业化的标准,也知道了职业素养都包括什么,那么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从现在开始,可以做哪些职业准备?

三、做好职业准备

第一是更新观念,第二是解决好学业问题,第三是提升能力和素质。

1.更新观念。首先,大学文化和企业文化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在大学时间安排是弹性的,你可以很自由自主,那么在企业是固定的时间安排,它有时间规定;在大学你可以选课,但是在企业你是不能够旷工的;在大学有长假和自由的节假休息,在企业没有很多的假期;在大学对所有的问题都有正确答案,但是在企业很少有问题的正确答案;在大学教学大纲可以提供清晰的任务,你要做什么,你要复习,非常的明确,但是在企业,工作任务是变化的,而且它模糊,不清晰,你经常要应对的这种变化;在大学更多的是分数上的个人竞争,在企业是对团队的业绩来进行评估;另外还有工作循环,在企业持续数月或数年更长时间的工作循环;在大学奖励以客观性的标准和有点为基础,但是在企业更多的是以主观性的标准和个人判断为标准。所以我们要从学生向社会人,向职业化人转化,就一定要拿企业的文化跟你来对应。大学的学习过程和工作的学习过程也是不同的。大学的学习是抽象性的理论性的,但是工作的学习更多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在大学更多的是一种正规的、结构性的和象征性的学习,但是在工作中是以工作中发生的临时性事件和具体真实的生活为基础的;大学的学习更多是个人化的学习,在工作中是社会性、分享性的学习。

更新学习观念。一定要具备这八种学习观念:终身学习观念,活到老学到老;自主学习观念,自己是自己学习的主体,始终以积极地态度来对待学习;素质学习观念,强调把做人做事联系在一起;责任学习观念,把自身的学习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学会学习观念,强调学习者在学习实践中自觉去摸索和研究;社会学习观念,学习不只是个人的事情,也是集体的事情;实践学习观念,就是理论联系实践的观念;创新学习观念,在于突出和强调学习的创新品质。这八种学习观念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要有意识的培养这八种学习观念。

2.解决好学习问题。牢固掌握专业知识,过好“知识智力”关;掌握一套口头表达模式,过好“口才”关;掌握一套文字表达模式,过好“文才”关。

3.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工作态度,虽然还是初入职场,但是在大学这个社会中参加过一些活动,担任过一些工作,所以这些社会活动,这些工作,都会体现你们的工作态度。二是学习能力,三是信息能力,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去辨别有用的信息为你所用,四是创新精神;五是团队合作精神;六是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所以从现在开始,新入职的大学生要有意识的在这些方面加强。

参考文献:

[1]冯燕.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作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

[2]杨琳.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与实践[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3).

[3]周艳冰.职业素养:职校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J].机械职业教育,2010,(8).

[4]刘风明.在校高职学生职商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8).

作者:张昊

第二篇: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高专院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非常必要。本文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学生的发展规律、学生的素质规律等角度探求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必要性

1 概述

1.1 职业教学目的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技快速发展,高新技术的普遍应用,也将是一个充满创新的时代。应对新形势,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从教育自身的属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知识与社会经济紧密相结合的特性,并强调“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高职高专教育过程是在对大学生职业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渗透性教育,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的方向,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特性,并分析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高职教育学生的个性发展策略。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学生的专业技术学习,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

1.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指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决定一个人对自我职业生涯的目标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 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高职教育的教育方法体系不同于其他类别的教育,对于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它要求教师根据行业自身的特点在安排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活动及有关工作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认知能力、理论、 技术与方法、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成为创新人才等方面进行培养,帮助其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

2 大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创新使人类本身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不断的提升和完善自身的能力与才能,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在工业化与科学技术创新型的道路上都需要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同时也对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高职高专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其在工作岗位上能解决实际问题和自己独立创业的职业规划能力在高职教育中显得愈来愈重要。职业规划教育的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创新的思维方式指导教学,它是指导学生如何科学地确立职业目标,制订正确的生涯路线和实施方案并进行科学的管理,使学生能自由的表达对事物的看法。在职业规划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在应用各种知识技能和技术中进行多角度思维等能力,学习目的与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职业规划的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是培养高职职业规划能力的有效方法。

3 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

3.1 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指定学生的职业规划

高职高专职业规划就是大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态度、观点,是学生选择职业的指导思想。就业作为一种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需求制约,学生的就业动机通常是由生活、学习环境甚至是老师、亲友对职业的认识不同决定的,如果自身的知识与个人的观念、能力脱离社会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都影响着择业者特别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形成不同的职业观。因此,要强调大学生求职时实现社会需求与个人能力的统一,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教师面对是有个性、朝气蓬勃的学生们,应该培养学生的个人精神和个人能力,使学生对自己有信心。让教育理念渗透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和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学习的知识传授和探讨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大量验证性的实训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以下三个观念:一是自我负责的观念;二是终身探索的观念;三是人职匹配的观念,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将学生的技能训练、工作实习落实,才能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更好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个人能力。

3.2 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来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

近几年,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我国从原有的“精英化”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战略转变,21世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高校的热门话题。高职高专教育迅速扩大普及,高职高专在校生人数占全国高校生在校人数将近一半,目前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规划不仅仅指的是教育的类型,而是指学校在教学大学生过程中主要以“职业”为主题的教学,并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将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联系起来,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对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责任和义务。关注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毕业生也越来越多。但是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就业现状的分析,许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不能成功就业的核心原因不是没有需求,而是并未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确切含义和程序,从自我认识、环境评估、职业定位,缺乏规划的具体技巧,规划和实施有些脱离实际,人与职没有实现良好的匹配。高职高专职业规划教育教学方法应更加强调实践性,将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放在首位,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培养经济高技能人才的院校。学校管理应采用开放高效、健康有序、宽松和谐的教育人才环境。尊重学生的人格,积极建立第二课堂,改革考试考试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生长期的职业发展打下扎实的素质基础。

3.3 根据学生的素质规律来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

高职高专职业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刚入学的新生要在教学计划中灌输一种追求知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有利于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形成。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学会创新,配合职业规划活动开发一些简单的应用系统辅助教学,不仅使学生受益,巩固所学知识,还将个性教育和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模式中,使学生真正能自主习,对知识形成新的理解,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4 职业规划是大学生职业教育的重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今天其最高模式不再是集中化的大企业,而是分散化的微型企业,经济发展的最高模式不再是集中化的大企业,而是分散化的微型企业。根据《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在培养大学生由“学生人”向“职业人”转化的过程中高职高专应该做好准备。首先,引导大学生根据市场经济的情况分析其自身条件,了解社会和自己的情况,确定自身规划发展与职业目标的发展过程,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去考虑其自身的未来发展的过程,制定实现措施的过程就是自我约束和自觉性形成的过程。其次,不断更新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以校外合作企业为支撑,建设创意培训、作品制作、竞赛训练系列实训室和工作室,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法在专(毕)业实习、专项实训、综合性实训等传统项目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从而以培养学生个性能力发展为核心。

5 结尾

本文总结了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规划构建与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提高大学生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专业的教学改革,帮助大学生实现人职的最佳匹配,促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顺利成长,充分发挥潜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佳效益。

作者:别向红

第三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模式

摘 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解决就业压力的必然要求。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内涵,构建普适性、个性化、全方位的生涯规划教育系统模式势在必行。以课堂教育体系为中心,以职业咨询体系和就业指导体系为基础,构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的基本内容,以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实现“双向动力”为其提供运行保障。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系统模式

190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在波士顿成立职业指导局,标志着职业辅导的开端。随着职业生涯辅导理论的不断发展,20世纪60年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美国兴起,系统“生涯规划”课程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设。在欧美等西方国家职业教育运动的影响下,我国职业教育先后经历了早期萌芽、中断后的再次兴起、新世纪的全面兴起迅速发展的曲折过程。[1]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就业压力空前,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遍开展起来,目前就业指导正逐渐地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部分。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内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中心的全方位的职业咨询、就业指导系统。[2]这一系统应包括三个基本体系,即普适性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个性化的职业咨询体系、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普适性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是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而构建的教育教学过程;职业咨询体系是与解决生涯问题相结合的个性化心理辅导过程;就业指导体系是与社会和市场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全方位教育服务过程。其中,生涯规划课程教育体系为核心,职业咨询体系和就业指导体系为侧应,共同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表现在三个层面。在知识层面,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及创业的基本知识;在技能层面,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应提高各种通用技能,例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在态度层面,应当帮助学生形成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基本内容

(一)普适性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个体在对影响自己职业生涯的主观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定位,确定奋斗目标,进而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编订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并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题体系是帮助个体实现包括理想自我评估、环境分析、职业生涯决策、制定行动目标与计划并反馈调整等五个步骤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目标的教学过程。实现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的目标,要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双向突破。

1.层次性的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整个大一学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侧重生涯规划意识的唤醒、择业观教育、生涯规划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及需要等,并初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

第二阶段,整个大二、大三学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侧重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重点学习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加强专业知识储备及非专业知识扩展;第二层次,加强针对职业需求的职业能力提升,如职业决策能力、创造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压力应对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第三个层次,加强职业世界和自我特性探索的能力。进一步了解人才市场,拓展职业选择的知识,通过假期实习,社会实践来积累工作经验,并通过实地考查,了解自己的职业偏好与职业世界的基本信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规划和目标。[4]

第三阶段,整个大四学年。专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应侧重于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政策讲解、求职技能提升的训练、就业权益保障等。如指导学生求职简历、参加面试等的训练,帮助学生收集需求信息,举办各种模拟就业市场活动等。

2.“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行为导向又称实践导向,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5]作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新思潮,实践导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调与职业领域相关的开放型学习与教学,本质是学生的自主式学习,注重过程中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体验式教学法、项目团队活动法是有效实现实践导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目标的手段。

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反馈分享、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相应的生涯规划基本知识、自我探索的基本方法、生涯决策的基本技巧,并最终获得关于自我特性与职业世界的了解,体现为能够自主地做出生涯决策、确定生涯目标、规划生涯行动。

项目团队活动法。通过基于自我特性与职业性向的同质性群体活动,完成条块分割的项目承包任务。如采用生涯人物访谈、社会实践与实习,动静态结合的信息搜索方法,开展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继续教育、具体公司机构单位等职业信息的搜索等,并将最终搜索结果以项目报告、课堂展示等形式,集体分享与讨论。

(二)个性化的职业咨询体系。

生涯发展具有终身性、独特性、发展性、全面性的特点,是一个极其个性化的过程,这决定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集普适性及个性化于一体的模式。实践中,大学生面临着生涯规划意识薄弱、生涯决策技能缺失、生涯规划基本知识缺乏所带来的种种心理、情绪问题。因此,需要突出个性化的职业辅导作用,构建专门的职业咨询体系,做到生涯辅导队伍专业化、生涯辅导测评系统常态化。

1.生涯辅导队伍专业化。

目前各高校基本具备较专业的心理咨询队伍,而学生的生涯辅导问题往往含混于其他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中,其专业性无法体现。可以通过培训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双证型”心理咨询员突出生涯辅导的专业化。同时,鼓励具有就业指导、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了解大学生求职群体的辅导员及其他从事思政、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进行职业指导职业资格培训,从而形成一支科学化、专家化的生涯辅导队伍。

2.生涯辅导测评系统常态化。

生涯规划理论及实践已经形成了大量的职业测评工具,内容涵盖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倾向等。科学的测评系统是职业咨询必备的工具,能够帮助咨询师有效完成个案咨询、职业辅导活动。同时,通过开通学生生涯辅导自测渠道,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进行准确定位,提高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普及和推广生涯辅导观念与认识。

(三)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

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是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生涯规划课程的教育模式,与职业咨询的问题解决模式,它是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基础、解决就业压力为目标的服务体系,具有与社会发展与需求练习紧密、短期效果突出的特点。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建立健全就业信息系统。

利用校园网建立就业信息发布平台,组织成立班级就业信息员体系,统一收集并发布就业信息,保证信息畅通与及时。

2.做好就业渠道扩展。

主动出击开拓就业市场,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联络用人单位,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主动邀请校友、系友及所在单位到校选聘毕业生,形成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主动邀约组织大型人才招聘会、企业宣讲会来校宣传等,便利于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增加投递自我信息的机会。

3.基于调研的就业建议支持。

通过就业市场调研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掌握毕业生的适应度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度;建立健全用人单位数据库,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及时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根据调研结果有针对性地做好基础教育,专业前景教育、专业实习调整等,为毕业生提供科学的就业建议支持。

4.加强就业心理辅导。

鉴于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的加大,就业心理问题突出。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定期的排查、做好跟踪服务;联合心理咨询部门广泛开展包括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针对就业压力和焦虑情绪的专题讲座,培训心理辅导员及班级心理委员积极开展各层次的就业心理辅导活动。

5.就业专项辅导。

在大三、大四学年及时开展各种专题就业辅导工作。如以信息提供为基础的专题辅导,如考研和出国等继续深造专题、创业教育专题、就业政策专题、公考知识专题、具体企事业单位人才要求专题等;以求职能力提升为基础的专题,如面试技巧、就业信息搜索、就业权益保障等。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双向动力”的运行保障

(一)整合资源,发挥全员教育动力。

1.部门资源整合,成立专门机构,协同工作。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生工作部、教务处、教学系、心理辅导中心等多个部门与机构。目前各高校的学生工作部承担了就业指导的相关工作,但难以兼顾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相关工作,难以发挥系统教育的功能。因此,需要构建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办公室,负责统一指挥、明确职责分工、提供资金及师资保障、制订工作方案和实施工作效果评估等,实现横向的协调同级部门工作,纵向管理和指导各系班生涯教育工作。

2.师资资源整合,选拔与培训结合,三位一体。

师资队伍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建设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教育师资队伍。目前高校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主体主要由辅导员、学生处就业指导教师组成,缺点是职业生涯辅导缺乏专业化、实践经验少、生涯规划教学形式单一。[6]在充分利用现有师资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化培训,加强生涯规划教学能力、生涯辅导理论及技能培训;对新引进人员进行专业化选拔,重点考量是否具有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专业背景、是否具有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经验、是否具备心理咨询师和职业指导师的职业资格等条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支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教研能力、职业辅导能力、就业指导能力“三位一体”的专业过硬的生涯规划教育队伍。

(二)搭建平台,增强教育活动的联合动力。

1.搭建课堂教育平台。

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育体系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实现的关键。目前各高校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存在着师资队伍的素质差别有异,教师上课内容随意性大;开课性质不同,选修、限选、必修要求不一,学生课时长短不同;整体教育效果难以评估等问题。因此,构建完善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除师资到位外,还需要统一课时、教学大纲、加强效果评估等问题的研究与落实,切实做到提高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执行力。

2.搭建校园文化平台。

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是学校教育观念、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生涯发展规划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教育,是激励有目标地生活、有计划地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人生课题。构建特色的“生涯发展”校园文化,重在建设物质、精神与制度的文化基础,广泛开展生涯发展规划宣传、举办生涯发展规划论坛、生涯发展规划设计比赛、创业教育大讲坛等,形成特色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环境和活动中感受我的生涯我做主的生涯规划主人翁意识,体验积极人生在于规划的教育理念。

3.搭建网络教育平台。

建立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信息服务平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活动;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始职业生涯规划网络课程学堂;开设生涯规划教育网络实践教学基地等[7];开发网络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为教师教学与辅导活动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创造基本条件。

4.搭建实践与实习基地平台。

实习实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探索职业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直接和高难度、信息收集准确等特点。实习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职业的了解,培养职业能力与观念,加深自我了解,发展自我概念,提高生涯规划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及提出修正规划的准备机会。高校应该致力于科学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围绕专业发展、市场需求、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等为中心建立不同类型的实践基地,并以此为载体开展多种活动,如定期实习、参观考察、实习单位到校交流讲座,等等。

参考文献:

[1]王莎佳.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兴起、发展与挑战[J].教育与职业,2011(8).

[2]冯卫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高招[J].教育与职业,2012(2).

[3]程良越,谢珊.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彭齐林,彭桂香.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讨[J].教育探索,2011(6).

[5]雷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践与探索[J].现代教育论丛,2009(5).

[6]宋继勋,朱新华.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

[7]刘月秀.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2(14).

作者:贾红秋

上一篇:高级数控车工技师论文下一篇:电力安全生产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