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世界中的感悟

2024-05-06

在音乐世界中的感悟(共14篇)

篇1:在音乐世界中的感悟

在文学世界中的感悟作文

我坐在椅子上,古色古香的桌子上放着一杯刚斟好的淡茶,清新之香缓缓飘出,一手是轻罗小扇,一手是文学着作,就这样,我走进了内心中的文学世界。

文学世界中的四季。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文学世界中,我体会到了四季交替的美丽。

文学世界中的英雄。

“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文学世界中,我体会到了英雄强烈的爱国之情与无畏的英雄气概。

文学世界中的花儿。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文学世界中,我体会到了人们对花的`怜爱、理解与喜爱。

每当我开始阅读起《三国演义》,我的眼前总浮现出诸葛亮的身影,而我心中却总是想说:“你是那个谈笑风生的仙人吗,你是那个高贵儒雅的学者吗,你是那个满腹经纶的儒生吗,你是那个鞠躬尽瘁的丞相吗。’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可以借东风烧掉孟德的船,你可以开空城骗走仲达的兵,当刘备病逝之后,阿斗仍是个扶不起的昏君,你为什么不自立王朝呢?因为你是诸葛亮,你的心中只有忠心,没有别有用心。在文学世界中我读懂了你的心。

在这个文学世界中,我感悟到无穷的力量向我涌来,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轻抿一口茶,我又走进了内心中的文学世界。

篇2:在音乐世界中的感悟

绘画,雕塑,剪纸,陶艺,书法等等,都可以归入美术的行列,美术的树干分杈生成一些不同的枝条,那些枝条也生成叶芽,每一片都各不相同,大大小小的枝条叶芽,构成缤纷的美术世界。

我只在绘画这一方面有所领悟。我不擅长绘画,但我热爱绘画,绘画能让我快乐,每完成一幅作品或是在某方面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能让我产生不小的成就感。以前歪打正着成了美术生,在美术教室里,看到那么多同学全神贯注的画素描,我感到欣喜:原来同道中人这么多。可我后来听到有人说:“我一点都不喜欢画画,要不是为了考学,我才不……”听到这话,我又为那位同学感到一丝悲哀,同时也庆幸自己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退出了美术生的行列,但仍保留了对绘画的热爱,而且这份感情似乎比以前更为浓烈。空闲时间里我便练练手,毕竟能够把美好的事物美妙的展现在纸上也是一种幸福。

以前我觉得画画是一件很随便的事:随手下笔就是一幅画,确实很随便。但后来我发现,并不是我想的那样。如果不练习,不认真钻研技巧,不细心观察细节,就不会有丝毫的进步,永远停留在最初阶段。一幅很好的画,也可以把它修改得更加完美,再高的绘画技术,也可以修炼得更高,每改进一点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就,所谓“精益求精”就是如此。美术如此,学习也如此,生活亦如此,人更是如此。

仔细观察每一个人的画,每个人的画都不同,各有千秋,这便是画风。有的人画风婉转,有的人画风活泼,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画风,所以世界上永远没有一模一样的两幅画,每一幅画都有其优势所在,这也是美术的一大魅力。而人也是如此,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劣,所以无论是谁都可以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篇3:在音乐世界中的感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多元音乐,多元音乐文化教育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概况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源于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在上千年来历经风雨后,融合了五十六种不同的民族风而创造出的音乐财富。中国的民族音乐包括凭借时间分水线区分出来的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着两大部分。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一般来说,传统音乐就是运用本民族固有的方式,创造出具有民族固有形态的音乐,包括历史上流传至今的作品和当今时代产生的音乐作品总而言之,传统音乐就是指“五四”之前的民族音乐。而现代音乐指的是在“五四”时期以来所具有专业性的音乐艺术。例如各种不同题材、体裁、形式的器乐曲、 声乐曲,其中包含了交响曲、大合唱、音乐剧、歌剧等等。 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国家,除了汉族以外,已经确认了的少数民族总共有五十五个民族。

二、民族音乐的发展前景

在音乐教学的大纲中明确规定: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中国的各民族的优秀民族音乐,并且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同时还要强调突出民族音乐教育在众多学科内容中的的重要艺术地位。要想追随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在音乐教育中根据音乐教育大纲,来建立一个相应的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必须要具有中国特色,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的多个方面的安排设置。学校的音乐教育最需要具有明文规定的民族音乐的教育模式,所以,就应当在进行音乐教育过程中在法律的形式下确定出民族音乐教育的模式,这样有利于将民族音乐的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教育界的普及。我国的有关教育部门要保证各个学校为民族音乐艺术教育提供优异的教学条件。包括在每个学校内部都应具备强大的师资力量、配备有关音乐教育书籍、相关资料、常用的民族乐器,并且具有组织小规模民乐队伍或者举办中国民族音乐交流会的能力,学校还可以采用广播宣传、宣传栏宣传等多种方式进行民族音乐的介绍与宣传。可以让同学们在良好的民族音乐的学习氛围里更好的深入了解有关民族音乐艺术的知识。为使学生可以更深入了解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艺术深入生活,学校还可以经常举办民族音乐艺术讲座,同时邀请民间艺术家或者是专家前来演讲,或是多开展些有关民族音乐的文艺汇演活动。

三、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影响

中国的音乐以民族音乐为本,并且借鉴了国外音乐的优点,最终自成一家,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风近些年来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于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愈来愈大,中国的民族音乐逐步走出了国门,步人世界,多次在金色大厅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掌声。不论是在中国国内还是在国外,开始喜爱并且学习有关中国民族音乐方面的人愈来愈多。出于响应世界音乐发展潮流,在一九八九年举办了ART杯中国民族音乐乐器比赛曾经起因了不少的国外选手前来参赛,但是,目前有关民族音乐的各类活动还很少,缺乏连续性。在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教育问题中,我国国内民族音乐学术界真正关心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发展前景的还是少部分,学术成果不足。但是,着眼于世界,当今世界各国人民正着力于音乐多元化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不同的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创造出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多样的世界音乐有存在着平等,我们要学会在热爱自己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尊重其他民族音乐文化。通过了解其他民族文化来更好的用音乐表达自己。不断地观察别人,观察自身,通过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不断学习、了解,可以促进世界的各民族之间互相沟通了解、和平相处,在共享音乐的同时共同构建“地球村”。中国音乐协会副主席一吴雁泽曾经表明,中国的民族音乐凭借其独有的价值在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领域中占有阵地,继承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对世界民族音乐界应该尽到的义务,中国的有关部门将以“三个代表”、“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等思想为指导,和各界权威人士共同推进民族音乐的发展。

篇4:在音乐世界中的感悟

关键词:歌词意境;展示;教学实践;艺术处理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1-079-1

一、通过游戏、表演的方法引导低年段学生感悟歌词意境

1.表演模仿引导感悟歌词。《动物说话》一课中,笔者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歌曲。结合不同小动物的形态及习惯,加上动作与声音变化的模仿表演,把孩子们的情思带入歌词的意境中,领会小动物欢快的心情,使孩子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提高了演唱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能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图片游戏引导感悟歌词。学习一年级歌曲《玩具进行曲》时,因为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并不识字,我就通过歌词中出现了小猫、小狗、小娃娃等生动形象,以图片的形式出示,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来记忆歌词。这样的方式,既让学生牢牢记住了歌词内容,也通过深入人心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与音乐创造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实践证明,这种富有情趣的以游戏、表演为主的方法感悟歌词意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使学生在游戏表演中感悟歌词意境,体验音乐情感,提高了演唱效果。

二、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引导高年段学生在想象中感悟歌词意境

1.通过朗读歌词,学生对歌词表现及内涵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只有深入逐段逐句的分析研究,才能更深地理解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意图、情绪、情感。从音乐语言中挖掘歌曲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创新能力。《大海啊故乡》一课中表达大海以其无边的胸襟接纳百川,无私无欲,品格高尚,我们这些大海的儿女在其波涛风雨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学生通过对歌词的朗读感受本课特殊的节奏,带着海浪摇曳的感觉挖掘出对歌曲表达的情感。在歌词的升华与风格变化中,感受音乐艺术处理,从而演变成歌唱中的力度、强弱等音乐记号的处理。

2.在研究中,我们首先通过朗读歌词,然后划分段落,教师启发诱导学生找到歌词所表达的中心,并要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由教师总结歌曲的内在思想感情。学习《地球的孩子》一曲时,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以此表达人们保护大自然,与大自然中的一切建立和谐、亲密关系的美好愿望。这首歌共有三段歌词,通过对歌词的朗诵来逐段分析:第一段表达地球是我们美好的家园,可以用自然的声音来表达;第二段描绘地球家园被摧毁时的心痛,演唱时声音要略显伤感;第三段希望所有的地球孩子都来保护地球的美好愿望。声音要坚定、要有号召性。朗读歌词帮助学生熟悉节奏和旋律为歌曲演唱打基础,教师通过对歌曲的简单分析和范唱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强烈愿望,带着这些情感演唱歌曲,从而在歌唱中通过声音表达出来,丰富并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情。

三、教师范唱,电化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视听上直接感悟歌词意境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已经普遍应用到教学领域。学生在学习歌曲前,教师只要点击鼠标,“课件范唱”就可以代替教师范唱了,音乐教师在教学新歌过程中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而实际上,课件范唱的效果远远不如教师范唱——课件是提前就录制好的、固定的,是“死”的,而教师范唱则是真实的、鲜明的、是“活”的。在十几二十年前,学生学习歌曲就是靠音乐老师口传身授。其实,教师本身以真实的情感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歌曲的意境,并用生动而有感染力的演唱,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将歌曲真挚、确切的情感配之优美动听的声音,把歌词所包含的美好思想、内在情趣,用自然、生动的声音再附加上优美的动作及表情,精彩地演绎出来,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对歌词意境的理解。这样声情并茂的范唱帮助学生完整地感受和理解歌词,从而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提高演唱效果。

现代电化多媒体在展示歌词意境中,具有直观、形象、快捷、方便、超越时空等特点。学生在电化多媒体有声、有色、有形、有象的展示下,很快就能进入紧扣教材的特定歌词意境中去。例如我们在教《七子之歌》这首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澳门回归时的情景,然后大屏幕播放《澳门岁月》的片段。伴随着庄严的音乐,学生们看到了中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 广州湾 九龙 旅顺大连等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和赞美,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的诅咒。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词的意境之中,学得非常认真,曲调掌握得也非常快。处在美的意境中,学生唱出了美的音色,提高了演唱效果。我们还可以尝试不同的演唱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随时结合歌曲的旋律与意境点拨学生,让学生从内心领悟歌词的意境,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不知不觉就把学生领进了歌曲的意境。这是引领学生深入感悟歌词意境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篇5:在挫折世界的感悟

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得很慢,步伐是那样沉重。秋风过处,树上飘下几片枯黄的叶子,在我头上打了几个旋,又飞走了。我家离学校不远,过学校后门的一条路,一下坡就到了。平常五分钟就能到家,可今天我一直在路边徘徊。为什么呢?既不是因为繁重的作业,也不是受了别人欺负,而是躺在书包里的那几页考试试卷使我感到非常难堪。月考成绩下来了,数学77分!这个分数在班里不算太差,可对于我却不是应有的成绩。我该怎么向妈妈说呢?当然,妈妈不会批评我,只会鼓励我,可我怎么能逃避自己内心的压力呢?我该怎样面对我的老师呢?她会不会从此对我失去信心呢?我不敢多想。这个成绩连我自己也没想到,一向都九十分以上,忽然之间得了七十多分,就像晴天霹雳一样,让我目瞪口呆。

回到家里,我向妈妈讲述了一切。妈妈沉默了一会儿,说:“没关系,这次考不好还有下次,这次说明数学没学好,就在数学上多下功夫吧。”妈妈这么说,我心里也好受了点儿。我转身坐在椅子上,忽然耳边回荡起小学老师毕业时说的话:上了初中,不比小学了,要好好把握自己。失败一次不可怕,重要的是不要被失败打倒。要在失败中战胜自我。想起这些话,我松了一口气,好像感悟了许多。是啊,第一次没考好还有第二次,可信心没有了,那就是不战而败。如果受一次挫折就心灰意冷,那才是真正的失败。我要重新振作起来,努力,再努力!是的,在生活中我们总要遭遇太多的挫折,可正是这些挫折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只有面对挫折仍然充满信心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篇6:在世界中感悟作文

在学习化学之前,我眼中的世界是这样子的:蔚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四处弥漫着花香,沁人心脾。而在这之后:水凝结成的小冰晶与微尘形成的集合体停留在大气层上,四溢的花香分子不断地运动到了我们的鼻腔中。化学渗入了我的学习与生活,而我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化学世界。

初学化学这个科目时,我不是很顺利,它没有语文知识学习那么广泛,也不及数学学习的烧脑。可这个科目对于我们学习的细致程度做了很大的要求。像我曾经错过多次的一个题目: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怎么看也都是对的呀,可我每次粗心作答完后,都是迎来一把红叉,原因是烟和雾两个不同概念不能混合一起。通过一把把红叉,我逐渐长记性起来,但也留下了“后遗症”。每当我看到什么白烟,黑烟的时候,总会条件反射地自言自语道:这是烟,不是雾。

在化学学习当中,我学到了很多生活常识。例如油锅起火只能用锅盖盖灭,镁着火不能用水扑灭等等。不过,学了许多的化学知识,我也有了“书呆子”的倾向。比如我喝水时,脑海里不自觉就会弹出一系列东西,感觉是我把水分子们给吃了。

篇7:在茶世界中的感悟

——题记

父亲提着装好开水的墨绿色仿古瓷壶,不紧不慢地倒入赤色的古山赤茶茶叶。一股带有历史味道的幽香沁入心脾,那是我第一次品茶,竟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父亲拿出了几只镶了金边的精制茶杯。经过洗茶,泡茶几个步骤后,只见他托起茶壶,熟练地将泡好的古山赤茶倒入杯中。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茶杯,饮了一小口,苦涩的味道流连在唇齿之间。我皱了皱眉头,问父亲:“茶为什么是苦的啊?”父亲笑了:“别急,你细细品着看看。”我第二次端起茶杯饮茶,细细品味着,苦涩的味道不再浓郁,只是保留在心底,一缕历史的厚重味道掠过舌尖,再咽下去时,令我沉醉的已是茶的醇香与甘甜。

莫名的,感到一丝惬意,惬意中我静静思考着。

人生若茶,是苦的——人生道路上,饱经着挫折苦难;青年时期学习中的种种压力;求职路上的艰辛困苦;工作中面临的各种未知的挑战;社会上的种种压力……走在人生道路上,总会品尝到苦涩的感觉。但久经时间的侵蚀,静默中的一切都已风轻云淡;火车在长鸣声中,渐行渐远。惆怅的泪水也早已被风吹干……

人生若茶,是香甜的。因为学习间的压力与辛酸,才让我们收获珍贵的友情;因为求职路上的艰辛与困苦,才让我们饱受磨练;因为工作中的挫折与苦难,才让我们坚定地在职场中站立着;伤心难过时,朋友亲人陪伴时的一句鼓励与支持都是甘甜的。回味着茶香,冥冥之中,战胜挫折的成就感是难以忘却的。而此时,茶的香味和甘甜都已升腾……

人生不正如茶么,苦尽甘来……没有遇过挫折的人生,平而无味;当经历挫折苦难的人生,它的味道就如那杯热茶,一股淡淡的幽香夹杂着一缕甘甜的味道。

篇8:在音乐世界中的感悟

一、学会倾听, 做学生最忠实的听众

音乐鉴赏本身就是一个表现个性, 开发思维, 注重个人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 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应当也必须允许学生对相同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需要注意的是, 这里的倾听除了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认真听取每位同学的想法和感悟之外, 教师还要有倾听背后的敏锐的体察力, 一个有良好倾听意识的音乐教师, 在充分肯定学生的答案之外, 更能听出学生的表述背后的情感与思想, 听出学生的差异与区别。要把学生当做完全独立的个体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个性, 设身处地地倾听。

二、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音乐课程标准》在其实施建议中, 对21世纪新型的师生关系进行了明确的表述, 即“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音乐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它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要求, 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者、音乐生活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交流者、音乐活动的组织者、音乐表现的欣赏者。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民主的教学氛围, 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所以, 激发学生课堂对话的重要因素是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增进教学民主和平等。从根本上说, 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之后, 音乐鉴赏教学中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才可能真正实现。

三、在对话中综合各类知识, 无限量扩大学生知识层面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学科综合”, 将艺术教育的综合性作为基本理念贯穿始终, 并着重强调广泛利用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开展艺术教育, 作为艺术课程中的音乐学科, 实现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综合, 不只是音乐与美术、戏剧、舞蹈的机械叠加, 而是强调各种不同艺术形式间、各种教育因素 (包括学生、教师、情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 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沟通、相互融合, 由此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课程, 还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 适当了解相邻学科的有关知识。在对话式音乐鉴赏中, 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引申素材和引申时机, 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无限量地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 看似可有可无的一句话, 对于学生来讲, 就是一个新的知识点, 就是一次新的受教育的过程。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对话式教学, 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 其实就是在一个平等民主的氛围中,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过程, 这其中主要包含选择、补充、疑问、追问、判断、分享、联想的等方法。下面, 就以《多彩的民族风》一课为例, 浅谈音乐鉴赏中, 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的实现。

1.能够基本分清各个民族代表性的音乐风格 (运用追问的方法)

首先, 用多媒体展示3张图片, 分别是蒙古族草原赛马的情境, 藏族人民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的情境和带着维吾尔族小帽, 弹着冬不拉热情歌唱的维吾尔族小伙子。然后, 让学生分辨照片中分别对应的是哪一个民族。然后, 播放《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3首民歌, 每放完一首, 都要追问学生, 这首歌曲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它的节奏有什么特点?歌词讲述的是什么大意?通过聆听歌曲, 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它有什么显著的音乐特征呢?先通过一系列的追问, 允许同学们各抒己见, 不管答案的对错, 而是要注重学生内心想法的表达。学生每一个正确或者近乎正确的发言, 都是追问完后总结的素材, 而学生错误的意见, 则成为特别需要注重的地方。通过对学生们不停的追问, 促使他们不停的思考, 自己通过思考得出的答案知识, 远比教师一股脑地灌输, 要牢靠得多。

2.了解民族音乐的产生与发展, 与该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文化交流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运用联想、引导的方法)

首先, 请几位同学, 讲一讲自己想象中的新疆、西藏和蒙古是什么样子, 可以题材不限, 只要和这三处地方有关的, 都可以大胆地讲出来。通过对三个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习惯的简单总结, 再引导同学们, 这些地域、文化、传统的因素, 和他们的音乐是有直接联系的。新疆整体气候温和, 所以他们的民歌简洁欢快, 维吾尔族人民情感丰富, 热情大方, 所以民歌中有不少的爱情题材。藏族人民热爱劳动, 宗教信仰虔诚, 所以民歌曲调大多高亢而深沉, 内容多以歌颂太阳和雪山居多。蒙古族人民无比热爱着自己的大草原, 因为他们可以在大草原上骑着骏马驰骋, 大草原的辽阔也使得他们的民歌舒展悠长、句幅宽大, 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通过引导的方法, 让学生充分的展开想象, 感受不同风情的民族音乐特色。

3.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 (运用感染分享法)

民歌欣赏教学是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悠久历史的另一生动、有效的途径。通过对3首民族歌曲的欣赏, 请同学们着重谈一谈自己的情感体验, 比如, 《辽阔的草原》, 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对于草原的深切热爱;《牡丹汗》, 虽是一首爱情歌曲, 但是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通过民歌欣赏教学培养大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民族自尊心, 激发他们继承、发扬民族音乐的热情。中国民歌是民族音乐中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宝库, 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

篇9:音乐在世界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世界古代史

在讲《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课时,我设计了一节探究课:先播放周杰伦歌曲《爱在西元前》的MTV,然后用幻灯片出示歌词。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摩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你在橱窗前/凝视碑文的字眼……

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经过苏美女神身边/我以女神之名许愿/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

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

在歌词下出示问题:

请你像MTV中的周杰伦一样穿越时空的隧道,探索古巴比伦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历史,着重解释歌词中斜体字的历史内涵,了解古巴比伦的文明表现,并与古埃及、古印度进行比较,从而归纳总结古代东方文明的基本特征。

听偶像周杰伦的歌,学生马上兴趣盎然,各个聚精会神,教室里鸦雀无声。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出示问题后,我又说:“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谁最先读懂周杰伦的这首歌。”引入了竞争机制,学生们学习劲头就更大了……

二、世界近代史

“如何评价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课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这样设计:首先,播放贝多芬的《英雄交响乐》片段,紧接着提出问题“这首曲子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为谁而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用幻灯片出示如下一段话:《英雄交响乐》是贝多芬为拿破仑所作,并以宏伟的共和主义气魄言简意赅地题上“贝多芬献给波拿巴”的题字,表达了他对拿破仑的才华和反封建胆识的钦佩。当他听说拿破仑加冕称帝时却大骂其暴君,并撕碎了这一题字。后又将这一杰作改题为“纪念一位伟人”。同时,设问“我们应如何看待贝多芬改题这件事?拿破仑是否配得上英雄这一称号?”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了具体的史实学习之中。学生的思维潜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激活,催生了学生探寻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最后,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来讨论以上问题。在讨论中,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愈加清晰起来,重点和难点迎刃而解。

在讲《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我设计以音乐导入新课。首先,我说:

在美国,有一首歌几乎每一个美国人自记事起就会唱;在美国芝加哥凯博出版公司编印的《最佳歌曲一O—首》中,它荣列‘一O一首’之冠;它赞颂了美国妖娆多姿的大自然;它展现了美国人民建国、立国的艰难与光辉历程,这首歌就是《美丽的亚美利加》。

之后播放歌曲《美丽的亚美利加》。

啊,美丽的亚美利加!/辽阔的天空/金色的麦浪/耸立在富饶平原上的巍巍群山!/亚美利加!亚美利加!/上帝赐福与您/爲了你的善与美/让全世界的兄弟姐妹都爱你!

……

歌曲播放完,我接着设问:

同学们,你知道这首美国最著名的爱国颂歌中所说的“内战”是怎么回事?而其中所唱的“爱国家胜过爱自己,爲平等博爱洒尽一腔热血的英雄豪杰”是谁?

在舒展悠扬,节奏平稳,又不失庄严宏伟的旋律中,在悬念中,导入了新课。

三、世界现代史

在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课时,为了形象表现德国的“闪击战术”,我把课件的背景音乐设定为《弥撒》。《弥撒》又称《SS闪电部队在前进》,是纳粹德国第一装甲师军歌!这首歌曲很有气势,简短的歌词,有如刀削的快感。音乐播放的同时,课件展示着德国快速进军和纳粹军队蹂躏欧洲的场景。学生在观看课件时,神情高度紧张,有如身临其境,时时惊呼“闪电战”的快速。

“莫斯科保卫战”是使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破灭的著名战役。苏联军民团结一心,誓死捍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主要原因,为了表现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我截取了电影《莫斯科保卫战》的相关镜头,把歌曲《神圣的战争》设定为背景音乐。

起来,巨大的国家,做决死斗争,要消灭法西斯恶势力,消灭万恶匪群!/敌我是两个极端,一切背道而驰,我们要光明和自由,他们要黑暗统治!/全国人民轰轰烈烈,回击那刽子手,回击暴虐的掠夺者和吃人的野兽!/不让邪恶的翅膀飞进我们的国境,祖国宽广的田野,不让敌人蹂躏!/腐朽的法西斯妖孽,当心你的脑袋,为人类不肖子孙,准备下棺材!/贡献出一切力量和全部精神,保卫亲爱的祖国,伟大的联盟!/让高贵的愤怒,像波浪翻滚,进行人民的战争,神圣的战争!/乌拉!!乌拉!!乌拉!!

通过这首气势磅礴的战歌,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了苏军将士同仇敌忾、向德军阵地万炮齐轰那个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场面,尤其唱到每段结尾时的叠唱时,那种豪迈的献身激情、同仇敌忾的英勇气概,更是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学生们也为之悲愤!为之轰鸣!

篇10:在语言世界中感悟作文

我想问大家:一句话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在《读者》的一个故事里,我曾读到了令人震撼的善良。当旅游大巴被山石砸中落入深谷后,因欣赏风景而中途下车的一对情侣,不仅没庆幸自己险中逃生,反而痛惜地责怪自己:“假如我们没有中途下车,或许大巴就不会被巨石砸中了。”我感动于他们朴实而真切的话语。一句话,证明了那高高扬起的灵魂!

于是我不得不思考这样一种现象:面对选择,为何有的人先考虑到别人,而更多人却先顾及到自己呢?记起了一位台湾作家在《这些小事》中写过一句话,“当你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当你面对来自心灵的叩问,你会恍然大悟:一句话竟会如此美丽。”此时,我不再困惑,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一句话,显示的正是心灵的高尚与卑微。

黄永玉先生曾回忆,他几十年前下放时,在家乡碰到表叔沈从文。沈从文先生拍拍他的肩膀,说:“要从容。”而沈从文此时也境遇不佳,但他心里却装着别人。同样,童第周先生从中科院主任位置被拉下马后,好友曾去看望他,并留下一封信,信中写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而他的好友刚刚经历了丧偶之痛。

一句话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我想,一句话,可以使人熬过几十年艰难的.岁月;一句话,可以使人内心充满对世界的希望与温暖!

朋友,身处困境时,当他人遭遇挫折时,请你永远不要忘记一句温暖话语的作用。在难与易的交界线,在生与死的边缘,在自我与他人的选择之间,一句话,便是你美丽心灵的体现。

篇11:在音乐世界中的感悟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由此可见,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觉,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那么,如何在音乐欣赏中感受音乐、想象音乐、表现音乐呢?下面谈谈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在音乐欣赏中感悟音乐

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听赏各式各类的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对音乐的感悟过程。在对音乐的感悟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对音乐风格的感受力及对音乐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在培养这些感受力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

例如《口哨与小狗》,乐曲用模拟手法使音乐产生直观听觉形象。在欣赏作品时,我看到很多学生和着那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随心所欲地摇晃着脑袋,扭动着身体,一副顽皮、神气的样子,自己仿佛就是音乐中的小主人,吹着欢快的口哨,心爱的小狗在其身边摇着尾巴,跳来跳去。我不禁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所感动。

音乐欣赏不应该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他们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二、在音乐欣赏中想象音乐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欣赏教学,必须舍弃一些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的。

如在欣赏《丰收之歌》前,我先让学生想象一下秋天的景色,接着播放丰收景象的flash,学生们看到了田野上庄稼都已成熟了,人们在忙着收割,果园里甜美的水果挂满枝头,人们正在忙着采摘,一片丰收喜悦的景象。学生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成熟果实的香味,脸上也露出了像秋天一样的灿烂笑容,并且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次欣赏歌曲时,学生们很快地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愉快地进入歌曲听赏,并试着用打击乐器随歌声进行伴奏,进一步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

三、在音乐欣赏中表现音乐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欣赏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欣赏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够更好地表现歌曲中的内容。比如《快乐的诺苏》是根据彝族民间音乐改编的弹拨乐合奏曲。在欣赏教学前,我先让学生听着音乐,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接着播放一些彝族歌舞给学生看,激发学生喜爱彝族音乐和歌舞的情感。然后让学生穿着彝族服装,戴上头饰,扮演成“彝族小朋友”,跟着音乐跳起欢乐的舞蹈。游戏表演进行的顺利而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分组表演后,同学们很快掌握了这首欢快热烈而又轻松活泼的民族乐曲。一次,我让学生们一边欣赏《我是人民的小骑兵》,一边编排舞蹈动作,全班几十个人编了几十个小舞蹈,尽管有的大同小异,有的动作也欠优美,但我还是表扬和鼓励了他们,因为这毕竟是他们的心血,他们自己的“作品”。作为教师要精心地耕耘和栽培,让孩子们幼小心灵中播下的创作种子得以生根、开花、结果。

篇12:在童话世界中感悟优秀作文

童话,是灰姑娘穿着流光溢彩的水晶鞋在阳光下翩翩起舞;童话,是丑小鸭化身为美丽的白天鹅之后得到的无数人的回眸;童话,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温暖的火苗中带着对幸福的追求飞往遥远的国度。我在一个个童话中感受人生的美与丑,爱与憎,在童话世界中感悟人生百态。

我始终向往着可以像丑小鸭一样拥有蜕变为白天鹅后的美丽,万众瞩目的光彩,然而,社会生活上拥有这样奇遇的`人为数不多,在现实与童话的交织中,我渐渐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读生活,解读童话。

尽管羡慕丑小鸭的完美蜕变,可丑小鸭在蜕变之前所承受的嘲讽与讥笑显得令人窒息,无法喘息,如果现实中的我受到这样的屈辱,我会坚持下去吗?我有足够的勇气去坚强面对吗?——不!

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我都不甘寂寞,我害怕一个人在家,害怕一个人去吃饭,别人的嘲讽令我耿耿于怀,听到一句受不了的话我就会立刻反驳,不出口气决不罢休……

姐妹们的欺负,同伴们的嘲笑,大黄狗的不屑……丑小鸭能够忍受,可母亲的遗弃呢?面对各方面的重压,丑小鸭的母亲也不得不赶走它,在世界上有谁可以忍受自己母亲的背叛呢?在这则童话里我认为点睛之笔就是丑小鸭化身为白天鹅之后回到自己的母亲的身边并亲吻了她,如果现实中的我在最需要鼓励和支持的时候被至亲无情的抛弃我还会对她心存感恩吗?——不!

现实中的我如果受到别人的伤害一定不会记住那个人,感恩于她,哪怕是一小点伤害我也会很讨厌那个人,并实施反击,根本不会理睬昔日的情谊……

篇13:在音乐世界中的感悟

合唱作为一项集体的共同活动, 其和谐来自合唱队员们的齐心协力和心灵与感觉的默契, 从而在无形之中培养队员的集体主义精神。奥尔夫、柯达伊等都非常重视集体音乐活动中合唱的教育价值。在合唱活动中, 音乐具有严密的整体结构和综合的整体表现, 合唱所体现的严密、精确的配合, 和谐、艺术的表现, 都有助于形成高度纪律性和高度艺术性的集体。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音准、和声、和合唱中声部安排等, 共同创造艺术表现的集体荣誉感。这样, 便要求合唱队员具有较高的音乐素质, 无疑, 在合唱教学与训练中运用先进的音乐教学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1.教学作品的多样化选择

(1) 作品选择突出广泛性、民族性

目前, 高师合唱课中所演唱的作品多为较经典的成人混声四部合唱曲, 各时期、各民族优秀合唱作品接触很少, 因此, 为了让学生掌握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多接触如文艺复兴时期、古典时期、现代爵士的合唱以及我国与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民歌合唱作品。如柯达伊和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中, 对于民族性的音乐作品就特别重视,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同时也有助于较全面地认识本国文化的特征, 便于与外来文化进行比对。因此, 本着这一目的, 笔者在合唱教学与训练中, 有意在选择作品时体现多样化、民族性, 作品涉及古今中西。

(2) 作品难度与学生程度的匹配

作品选择上, 还需注意作品本身的难度与学生程度的适应性, 合唱的教学与训练应该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开始用齐唱、卡农形式等作为合唱教学的入门内容, “卡农”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形式, 即相同音乐材料在不同声部、不同高度上的先后出现, 这样就形成一种相互追逐、连续不断的音乐形式, 横向音乐材料相同, 纵向形成对比, 这是多声部合唱训练的好方法。笔者在合唱《保卫黄河》中, 就运用了这种方法, 开始可以分组练习, 如一组学生唱某一声部、另一组学生唱另一声部, 然后再交换声部, 反复几次后, 效果就会很好。这样可以让学生初步建立合唱的理念, 其中包括气息的控制、音色的均衡感以及相互的倾听、配合等等。

2.即兴创作教学

三大教学法对于音乐创作的即兴性均有相当程度的重视, 即兴创作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课堂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可以很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因此, 即兴创作是合唱教学与训练中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1) 对节奏朗诵的运用

节奏是音乐作品的骨架。旋律常被视为音乐的灵魂, 但旋律不能离开节奏而存在, 在音乐中出现最早的因素就是节奏。节奏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息息相关, 也是人类生而有之的本能。

三大教学法中的节奏教学, 均是从诱导并激发人类的节奏本能的角度出发, 主张先感性、后理性, 即从音乐体验、情感体验来感受节奏律动。

合唱作品是多声部的音乐作品, 每个声部的节奏又是不同的, 节奏乱、则音乱, 无节奏便无音乐。因此, 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与训练中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把节奏单独取出来进行训练, 同时, 还要在教学与训练中重视多声思维的建立。

(2) 模仿自然界声音的嗓音声响

嗓音声响, 这是一种创造性地运用, 同时也是对想象力的培养。在这一点上, 三大教学法都提出了此观点。通过对某些合唱曲名或表达情感的需要, 创造性地加入一些模仿自然界声音的声响, 进一步烘托音乐作品的内涵,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即兴性、创造性, 也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作品的内涵。笔者在合唱教学中, 有选择地、不同程度地均有运用。如在《八骏赞》中, 运用“叮、嘀、哩”来表现富有节奏特征的万马奔腾的形象;《闲聊波尔卡》中“嘘嘘”声的人声巧妙运用;《黄河船夫曲》中此起彼伏的笑声的创造性运用等。

3.曲调音准的训练

旋律是音乐作品中的灵魂, 因而音准就是重中之重, 为此, 笔者在教学中, 也适当运用柯尔文手势和简单的肢体动作当作教学辅助手段, 带领学生唱歌谱, 让他们借助手势唱准音高, 而非依赖乐器。在合唱教学中运用柯尔文手势的作用, 让学生在简单的单声部旋律到轮唱、以至二声部合唱中寻找音高的变化。例如, 教学生采用手势搭梯子的方式演唱音阶, 手势的高低起伏代表音高起伏的变化, 手势的力度大小代表着音乐的强弱。

4.内心听觉的培养

培养良好的内心听觉不仅是训练曲调音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而且也是优秀合唱队员必备的基本音乐素质。三大教学法对于内心听觉的培养, 都有各自的特点, 但本质相同。奥尔夫强调, 音乐听觉要抓住音乐主题、构思、风格, 同时要借助动作参与;柯达伊重视音乐的读写, 并且从民族民间音乐入手,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采用首调唱名法以及字母谱;达尔克罗兹主张通过音乐刺激学生的听觉, 使之产生印象、感觉, 再以动作表现音乐, 即体态律动来训练学生的音准、音高和调性感觉, 以此加强内心听觉的培养。笔者在合唱教学中, 对于内心听觉的培养, 均有所选择地运用, 如听力材料方面, 涉及古今中西、甚至自然音响等;同时要求学生用柯尔文手势演示某一声部的旋律, 用嘴唱出另一声部的旋律等等, 以此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能力。

5.无伴奏合唱的教学与训练

无伴奏合唱, 因其不使用乐器伴奏而得名。毋庸置疑, 无伴奏合唱是合唱教学与训练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最具艺术性、技术性的一种歌唱形式。由于没有乐器做辅助, 自然对合唱队员的音乐素质要求更上一筹, 如音准的把握、相互的配合、控制的歌唱等方面。针对这些情况, 笔者在教学与训练中, 选用了部分经典的无伴奏合唱曲目, 涉及中外古今, 其中多运用手势, 如借助柯尔文手势, 左手手势要求一组学生唱出某声部的旋律, 右手手势要求另一组学生唱出另一旋律, 然后相互倾听、相互调整, 以取得音量、音准、音色等各方面的整体平衡。

6.动作参与的合唱教学与训练

准确、完整地表现一部音乐作品的内涵, 需要借助多方面的能量, 其中、参与动作的合唱, 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达尔克罗兹、奥尔夫等都非常重视动作的参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张节奏教学采用“声势”训练, 所谓声势, 即包括拍手、拍腿、捻指、跺脚等等, 通过身体这件打击乐器发出声响, 组织节奏进行教学, 同时又从短小的节奏卡农开始, 不断重复;达尔克罗兹主张先通过身体运动, 感知节奏, 再现节奏, 同时配合以对位节奏和符合节奏的动作练习。柯达伊主张配合身体律动建立节奏感和内心听觉, 从二声部卡农训练开始。可见, 三大教学法在节奏教学的理念上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对此, 笔者在合唱教学中, 有选择地、不同程度地均有运用。如在《一片丹心》中, 即是结合歌词语言的韵律、动作的节奏来对学生进行的音乐节奏学, 同时在其中还适当加入拍手、拍腿、跺脚等方式, 具有欧美现代风格。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 对于学生准确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如笔者在《雪绒花》的合唱教学与训练中, 对此深有感触。

三、结语

总之, 高师合唱的教学与训练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艺术育人创作活动, 是声乐艺术中最具表现力、内涵最丰富、同时又是一项需相互协作配合的集体艺术。为适应现今的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就应该有选择地学习外来先进的音乐理念及方法, 更好地渗透到合唱教学中, 这样, 不仅有利于提升高师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 更重要的是, 能够培养出较为合格的未来音乐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廖乃雄.音乐教学法.中央音乐出版社, 2005, 7.

[2]杨立梅, 李坦娜.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海南出版社, 2004, 4.

篇14:在音乐世界中的感悟

一、现代信息技术,精彩呈现音乐知识

小学生认识的基本规律是:从感知形象——形成表象——逐步抽象的过程发展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直观教学,正是促进学生加深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使他们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主要途径。

在音乐教学中,凭借现代教育技术,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再现抽象的音乐旋律和歌词所承载的内容,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的特征。它融声、光、情、景为一体,使提供给学生的感知材料更加丰富、更加形象,创设了美的意境,将音乐知识直观、及具吸引的、精彩的呈现给学生。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增加了教材的艺术感染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现代信息技术,能建构协作的学习氛围

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氛围,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创设个别化的学习氛围既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也可以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时实指导。特别是对于偏爱独立学习的学生而言,可在集体教学时辅以一些个别教学策略,为其提供更自由的个人空间。如对于偏爱视觉通道的学生,让其通过观看电影、电视、等手段学习,让其在各种形式中轻松获取丰富的知识;对于偏爱听觉的学生,采用解释、网上讨论、谈话、听收音广播等形式,让其在网络环境下获得听觉感官的享受;对于偏爱触动觉的学生,让其作笔记、通过乐器实践操作、实习练习、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其实践操作的机会,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如在《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教学中,布置学生小组完成一份作业: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组内成员全体合作,有策划、有操作、有演唱。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再与同学协作,使用信息技术来处理、分析、运用信息。这样的联系实际、具有时代特征的综合性任务和实践作业不仅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并且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想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多媒体计算机等手段,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一年级认识音符的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的跟学生讲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的定义,时值等,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将是枯燥无味并难以理解的。但如果与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合理运用多媒体,把小音符拟人化,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 ,集音乐、童趣为一体,效果跟讲述枯燥的音乐知识是截然不同的。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也可变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和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又如国歌的教学。国歌虽然是每个学生都非常熟悉的歌曲,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还不能理解国歌的深刻涵义。这时,教师在边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媒体片段时,边讲解国歌,国旗的含义,通过直接的视听感受,学生不仅兴趣很浓厚,并且对歌曲的理解更进了一步,升华了情感,美育中渗透了德育。

四、 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则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如果信息技术运用得不恰当,或过于繁琐,就会使教师处于一个类似电脑操作员的位置。这样不仅削弱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和临场发挥的能力,也剥夺了学生参与交流的权利,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更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师充满感情的范唱、范奏,对学生的赞许话语和鼓励的眼神,是多媒体永远也替代不了的。每个教师的个人特色,教学语言都是自身的财富。所以在进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时,应把握科学的原则,应该教师和学生都留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和相互交流的空间。多媒体不能禁锢教师的教学行为,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千万不能忽略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目的。音乐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自身的调控驾驭能力。形式服从于目标,方法取决于内容,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式与手段,都必须要为音乐教育的目的服务。

上一篇:毕业论文选题参考表下一篇:汽车概论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