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音乐教案

2024-04-21

动物世界音乐教案(通用6篇)

篇1:动物世界音乐教案

音乐教案-可爱的动物教案

设计思路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踏步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去动物王国游览,视觉感受各种各样的可爱的动物,再说出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2、见到一群绵羊,独不见放羊的孩子,她在找她丢失的羊,找到了没有,听歌就知道了。

三、讲授新课:

1、初听。

2、边读边讲解歌词。

3、找到歌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句。

4、再找到哪两句的.唱法一样,第一次的用伸出一个手指表示。第二次用伸出两个手指表示。

5、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谁先会唱哪一句,谁来当小老师。

6、师生互动对唱。

7、男女声互动对唱。

8、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9、继续在动物王国里游览,观看各种各样的动物。

10、既然同学们这么喜欢动物,那就为你喜欢的动物编首歌吧。分组讨论。

听音乐进教室,从无意注意往有意注意引导。

用在动物王国里游览做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用听辩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区分句尾两个不同的音,并用手指来表示。

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师生、生生互动的形式来帮助巩固句尾两个不同音的区分。

通过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学会思考。

教学步骤

设计思路

11、用你编的歌词唱一唱

12、选一组歌词大家一起唱。

13、继续在动物王国里游览,观看动物图片。

14、老师带来一首很好听的乐曲,闭上眼睛听,看看里面有什么声音?

15、听后回答:

你在乐曲里都听到了什么声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乐曲描写了什么时间?猫来做什么?小鸟们后来怎样?

四、小结:

1、今天在动物王国里和谁一起玩的最多?在离开之前再来和小绵羊一起做游戏吧。

2、有机会我们再来动物王国里玩。今天就和小动物们说再见吧。(边听音乐边走出教室。

对学生的想象给予肯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初听时不做讲解,让学生一切感受都来自于听和自己的想象,通过问题的引导使学生深入理解乐曲。

教学过程要完整统一,紧扣本课动物的主题,并再一次巩固新知识。

篇2:动物世界音乐教案

执教者:林美端

第一课 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器乐曲《台湾岛》与歌曲《台湾岛》,学生能感受台湾岛的美丽、台湾资源富饶的景象;体验到台湾歌曲的美感,从而激发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从而表达对祖国资源的爱护之情。

二:.通过歌曲《放纸鹤》、《月亮月光光》的学习,使学生能探索出影响这两首歌曲风格(节奏、速度、结束音)的因素。并通过两首歌曲的

对比、辨别,学生能掌握弱起小节的歌曲特征。

三.:学会歌曲《卖汤圆》后,通过让学生布置简单的场景、简易的化装、即兴表演,为歌曲即兴编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及对人文知识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一、认知“弱起小节”,让学生感受到弱起小节的美感;

二、通过欣赏器乐曲《台湾岛》与歌曲《台湾岛》,从而激发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从而表达对祖国资源的爱护之情。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台湾岛》,初步了解听赏《放纸鹤》

1.欣赏《台湾岛》,感受音乐。

放器乐曲《台湾岛》,请学生认真倾听,体验台湾乐曲的美感。

播放器乐曲《台湾岛》,请学生在音乐伴随下朗诵《台湾岛》这首歌词。播放歌曲《台湾岛》,学生可以轻声跟唱加以感受。播放课件,请学生在我国的地图上找出台湾省,并说说

有关台湾的事。请学生课后收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并在下堂课进行交流。

2.初步了解听赏《放纸鹤》

师播放《放纸鹤》的录音带,并出示四张音符卡片: 师放《放纸鹤》的录音带,学生反复练习把握均匀感觉。师播放《放纸鹤》的录音带,让学生听着音乐边听边拍。熟练上面练习后,请学生听着音乐拍出歌曲的节奏。师播放《放纸鹤》的录音带,初步了解听赏《放纸鹤》。

三、总结:热爱我国的土地,爱国教育,激发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从而表达对祖国资源的爱护之情。

四、下课

板书设计: 台湾岛

教学反思:个别学生只知道台湾,不了解台湾的历史,他们在学唱歌曲 《台湾岛》后,我让 他们了解更多有关台湾的故事,了解过去,体会爱国热情.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唱唱做做,学唱歌曲

1、师播放课件《放纸鹤》,并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请学生跟随教师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出四拍子的拍律感。

2、师播放课件《放纸鹤》,请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出四拍子的拍律感。

3、师播放课件《放纸鹤》,并范唱歌曲。

4、师播放课件《放纸鹤》,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歌曲演唱要注意的地方有:

1、歌词的咬字吐字要清晰。

2、四度大跳的音高演唱要准确。

3、提醒学生在演唱相同歌词时,其旋律音高是不同的。

4、注意段落反复记号的运用。)

演唱歌曲的位置稍靠前,音色要清脆、悦耳。分组合作,表现歌曲《放纸鹤》。

熟唱歌曲后,再演唱几首以前学过的歌曲唱名,请学生比较歌 曲的结束音有什么不同?

5、教材与绘画结合。

教师播放歌曲《放纸鹤》做背景音乐。请学生根据对《放纸鹤》 歌词的理解,发挥想象力,画一幅图画。

三、拓展。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祖国环境,怎样爱护大自然,怎样防止我们生存的地球被污染,请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一起总结

四、总结

五、下课

教学反思:与绘画相结合的教学,我认为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特别是低年段的儿童,如果再增加文字的理解(中高年段),就能体会更深.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唱唱做做,学唱歌曲《月亮月光光》

1、感受音乐。

探索构成歌曲风格的因素是本课的重点。弱起小节的四拍 子歌曲感受是本课的难点。

教师播放《月亮月光光》的录音带,全班分四组,反复练习把握均匀感觉。

熟练上面练习后,全班分四组,请学生听着音乐拍出歌曲的节奏。教师播放《放纸鹤》的录音带,请一组学生拍四拍子的节拍,另一组学生拍节奏。

2、学唱歌曲。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月亮月光光》,并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请学生跟随教师的朗读做拍腿、拍手、拍腿、拍腿的连续反复,弱起小节的四拍子拍律感。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月亮月光光》,请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出弱起小节的四拍子拍律感。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月亮月光光》,并用广东方言范唱歌曲。

三、拓展。现在我们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中的灰尘之类的越来越多,我们很少看见天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月亮有时候也很少看见,霾的天气越来越频繁,想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环境,怎样挽救我们被日益严重污染的地球。

四、总结

板书设计: 月亮月光光

教学反思:学生感受音乐,学好歌曲,并用广东方言演唱,由于广东方言是学生从小就熟悉的语言,所以对这样的学习,促进音乐的学习,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唱唱做做,学唱歌曲《卖汤圆》

1、感受音乐。

师第一遍播放多媒体课件《卖汤圆》。

师第二遍播放多媒体课件《卖汤圆》。并有节奏并有节奏地

朗读歌词,请学生跟随教师的朗读自选敲击乐器或自制的其他声源有节奏地敲击。师第三遍播放多媒体课件《卖汤圆》。并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请学生跟随教师的朗读寻找其他声源有节奏地敲击。师要指导学生念出风趣的语调。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卖汤圆》,请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并敲击乐器或其他声源有节奏地敲击。

2、学唱歌曲。

师弹唱《卖汤圆》,请学生轻声跟唱,至少两遍。注意歌曲 的字词演唱规律是一音对一字。演唱歌曲的音色要清脆、悦耳。

演唱歌曲时,要根据歌词所表达的语气进行演唱。

3、表现音乐。

熟唱歌曲《卖汤圆》后,请学生用图画表示出来。

请学生边演唱歌曲边用敲击乐器即兴编配节奏或即兴地敲 击。

请学生边演唱歌曲边用其他音源即兴编配节奏或即兴敲击。

全班同学动脑、动手为即兴表演的同学设计、制作或寻找一套适于卖汤圆小二哥的服饰。请学生边演唱歌曲边即兴表演。有的演唱歌曲、有的敲击乐器、有的表演。

三、拓展。现在外面很多卖汤圆的店或者啊、小摊,她们都是用的一次性的碗和筷,这样非常不环保,我们应该怎么样阻止这种不环保的事情呢。要求自己做到不用一次性的碗和筷。

四、总结

教学反思: 《卖汤圆》是首熟悉的歌曲,学生很感兴趣,并能表现音乐中的情景.第二单元 妈妈的歌 第一课时《摇篮曲》

一、激趣导入

说到了摇篮曲,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两首不同国家的“摇篮曲”,一首是舒柏特创作的,一首是我国东北民歌的,互相对比一下,歌曲在情绪、意境和音色上有什么特点?

1、播放东北民歌“摇篮曲”与舒柏特的“摇篮曲”的录音。

(聆听感受歌曲舒缓、安逸的情绪,安详柔美的意境;柔和甜美的音色,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兴趣。)

2、个别提问听后感

二、学习新歌

1、教师范唱。((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集体哼唱)

2出示歌曲(几拍子、几段歌词)

3、个别提问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引入:关于这首歌曲的来历,有这么一个故事,你们想听不想听?

舒特19岁那年,有一天他十分饥饿,下意识地走进一家饭店,当服务员向他出示菜单时,他身无分文感到十分尴尬,他四下张望希望遇到一位熟人或朋友,可饭店里全是陌生人。当他低头失望时,忽然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克劳蒂乌斯的一首小诗,立即把这首诗谱成歌曲交给了店主,才换来一份土豆充饥,可是在他死后三十年,这首“摇篮曲”的手稿竟以四万法郎高价卖了出去。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讲这个故事就是向你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知识

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希望你们刻苦学习,将来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更多的财富来报效祖国,报答养育你的妈妈。

4、学生视唱,教师伴奏

导言:为了更好地理解、学习这首歌曲,请大家想象自己小时侯妈妈哄你入睡时的情景,心里怎么想?试着唱一唱(有表情的演唱)

5、分析歌曲,指出重点难点

6、教师伴奏,集体有感情地演唱

根据歌曲的旋律,分成小组自编歌词。(个别小组演唱)

7、教师指挥,学生集体用口琴吹奏。好了,同学们,通过刚才歌曲的演唱与吹奏,我们了解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所以接下来在优美音乐声下,为自己的母亲写下一段话,来感谢母亲对你们的养育之恩,同时你也可以做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妈妈。

五、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游子吟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游子吟》这首歌曲,抒发对母亲的眷恋与热爱之情;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

教学难点、重点

1、带着深爱母亲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

2、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声音练习

2、二声部练习: 以3度音程为主进行练习。

二、新课教学

1、感受歌曲。

★听录音的范唱,用手臂画出旋律线,体验旋律的美感。可以反复做两三次。请学生思考歌曲共有几个乐句?为什么这样划分乐句?

★在节拍机上为歌曲《游子吟》找到适当的速度,并写在曲谱的左上角。★听音乐反复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含意。(可以按节奏有情绪地朗读)

2、演唱歌曲。①随录音学唱。

★确定换气点。如:慈母手中线(换气),游子身上衣(换气),临行密密缝(换气),意恐迟迟归(换气)。谁言寸草心(换气),报得三春晖!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高位置的混声演唱《游子吟》。音色要圆润。★歌曲中的每一句演唱要要有情绪上自然起伏,大连线唱得连贯流畅。★歌曲中演唱时注意弱起演唱,体验弱起小节的美感。★带着深爱母亲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

②分两组,唱二部合唱。★全体学生拍出高声部的节奏。

★全体学生唱高声部旋律,唱过两次后要求背唱。

★全体学生默读低声部旋律,教师轻轻拍击节奏,锻炼学生内心听觉。

★全体学生背唱低声部旋律。(当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背唱准确,可以打开谱子看唱一遍后,再背唱,锻炼音乐记忆能力。)

★学生完整视唱旋律。学生歌唱时,教师歌唱与之对比的声部。★教师演唱旋律,学生视唱与之对比的声部,并且要求分句背唱。★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歌唱高、低音声部,做二部合唱。★由两个学生分声部歌唱,检查学生个人掌握情况。

★由学生个人歌唱一个声部,在钢琴上弹奏另一声部,并注意按照教师的要求,随时进行声部交换。

★有情感地演唱二部合唱《游子吟》。

3、情景表演唱。

了解古诗创作背景:《游子吟》是孟郊50岁任粟阳时写的,诗人此时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再看看已是古稀之年的老母亲,回想自己20年来为谋求出路而颠沛流离四处漫游,如今虽结束了游子生涯,可以迎接母亲同享天伦之乐,但母亲一生操劳、养育和教导之恩,岂能报答得了!于是诗人吟唱了这首送给慈母的颂歌。

前台是一人扮演唐代诗人孟郊,穿着唐代的长袍,站在一棵松树下吟颂着古诗《游子吟》;

后台是一人扮演唐代诗人孟郊的老母亲,穿着唐代老夫人的衣衫,头发斑白,眼睛模糊,正在烛光下缝衣衫;

背景音乐是全班同学吟唱《游子吟》。注意提醒学生演唱的声音要小于朗诵古诗的声音。

4、歌曲拓展。

★学唱这首歌曲你有些什么感想?

★妈妈都为你做过什么?你为妈妈又做过些什么?妈妈是怎样爱你?你又是怎样爱妈妈的呢?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5、小结。

6、本课结束。

第三课 音乐创造游戏——来信了

教学目标:

一、通过音乐创作游戏《来信了》,学生能利用已积累的“小音库”中的音创编短曲表现人世间的各种情感。

二、通过左手“玩乐器”,学生能演奏《新世纪交响曲》、《闪烁的小星》、《十只小猪过河》、《一分钱》,并能在C音、C音、F音三种不同音高的位置上演奏这四手首曲子。

教学重点: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即兴创造活动,去发现只能从乐谱之外才能听到和感觉到的各种音乐,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音乐创作游戏《来信了》

1、学生听赏歌曲《邮递员叔叔来了》,轻声唱歌曲,突出摩托车的“tu”和消息的不同语气.2、师要求学生每位同学给班里的另一位同学写一封信,创设游戏环境。

3、学生跟随录音轻声演唱歌曲,熟唱歌曲。

4、师引导生玩游戏。

5、创编表演。

三、拓展。节约纸张,请学生说说怎样节约纸张,保护我们的环境,做到环保

四、总结

五、下课

教学反思:

学生在游戏环境中感受音乐创作的快乐,课堂气氛热烈;充分感受学生的天真与纯真。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玩乐器

(五)1.做手指操:两只手对放于胸前,左右手五指相对,做互 推手指练习,从大拇指到小拇指依次练习。

2.左手练习:看书中第23页的左手指法练习1=C的两首乐 曲。《新世纪交响曲》、《闪烁的小星》。

3.熟弹《新世纪交响曲》、《闪烁的小星》后,移换手的位 置,将五指摆在G音或F音上练习。注意扩指与换指的地方要反复练习。

4.抽查几个学生的练习情况,有针对地提出评议及注意点。

三、拓展。

现在我们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中的灰尘之类的越来越多,我们很少看见天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月亮有时候也很少看见,霾的天气越来越频繁,想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环境,怎样挽救我们被日益严重污染的地球。

四、总结

五、下课

教学反思: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因为对器乐接触的比较少,所以不是很熟练,为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学习兴趣,并且也要加重这一方面的锻炼。

第四课 名曲回放——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

节》中的《引子与狮王进行曲》、《终曲》、《袋鼠》、《乌龟》、《水族馆》、《大象》、《公鸡与母鸡》等段落的音乐,学生能熟记、背唱各名曲的主题旋律。

二、通过欣赏各名曲使学生了解怎样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各种动物特征,怎样调动音色、速度、力度、音高、低音、连音、顿音来表现各种动物的,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已欣赏过的曲目。

三、通过欣赏此组曲,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学生能独立完成“欣赏后的要求。”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乐曲,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启发学生在乐曲中,体验动物的各种形象,激励他们爱护生物资源。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动物狂欢节》之一《引子与狮王进行曲》

1、请个别学生用动作模仿出万兽之王——狮子威风凛凛行走的样子和狮子的吼叫声。学生评价后选出“狮子王”,并把头饰戴在他头上。

2、出示一组线条,请同学们选出狮子吼叫的线条。

3、创作声势游戏:一组拍节奏,一组学狮子的吼叫。

4、完整地的欣赏乐曲一遍。(欣赏后提问:你感受到了什么?能不能哼唱你记得最牢的音乐。)

5、再次欣赏(分段欣赏)

6、播放乐曲,要求学生再次完整地欣赏乐曲,并跟随乐曲情绪自由地创作动作来表现狮王的形象。

7、互相评价谁演得好,为什么?

三、拓展。通过欣赏此组曲,激励学生爱护生物资源,为保护地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小结本课,巩固积累。

五、结束。音乐再次响起,学生边听音乐边做狮子的律动出教室。

教学反思:

学生能在欣赏活动中感受“狮子”的威风凛凛,自己跟随乐曲情绪自由地创作动作来表现狮王的形象。

第五单元 多彩的乡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茉莉花》,体验民歌中“小调”的美感,以及其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并比较不同地区《茉莉花》的不同风格,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

2.通过欣赏民族管弦乐曲《金蛇狂舞》,了解聂耳编写的民间器乐曲,并随之演唱、律动、舞蹈、创编等活动。通过排演小歌舞剧《小放牛》,了解我国著名民间小戏的风趣曲目,提高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以及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茉莉花》二课时

1、学唱歌曲

(1)教师出示一包茉莉花,让同学们闻,猜一猜是什么花的气味?(导入茉莉花)

(2)利用CAI辅助:在萨克斯吹奏的《茉莉花》音乐背景下简单介绍茉莉花。

(3)教师在音乐伴奏下有表情地边演唱边表演歌曲《茉莉花》。(学生评价老师,感受

中国民歌的特点)

(4)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找出歌曲旋律中完全相同的两个乐句,提问:怎样表示这两个完全相同的乐句(AA、△△„„),学习音乐知识“重复”。自己试一试唱一唱这两个乐句。

(5)这首歌曲一共有几个乐句?学生跟琴哼唱歌曲旋律,并用手画弧线表示乐句。

(6)师生进行识谱视唱接龙:(师)3 3 5 ∣ 6 1 1 6(生)∣ 5 5 6 ∣ 5 0„„

(7)学习音乐知识:附点音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a、拍、读新的节奏型(见课本P35),要求学生口读、手拍、脚踏要协调,在读拍好后可以为节奏型创编句子,如:花 ?儿 ∣ 真 香 ∣

b、点击电脑,认识附点音符及其实值。

c、找出乐谱中的附点音符进行练习。

(8)用听唱法学会歌曲,请学生评价自己演唱得如何,教师及时纠正。

(9)唱熟歌曲后,指导学生用各种艺术形式表现歌曲。

2、教学拓展——欣赏几首不同风格的《茉莉花》

(1)请学生欣赏意大利著名歌剧大师普契尼的歌剧《图兰多特》的片段。

a、介绍《图兰多特》歌剧的大致剧情及普契尼选用《茉莉花》为旋律的灵感产生的渊源。

b、播放《图兰多特》片段,通过视听初步感受歌剧的音响效果及在国外歌曲中,中国民歌的加入,耳目一新的感觉。

c、介绍《茉莉花》在《图兰多特》中的影响。

(2)欣赏两首我国不同地方的《茉莉花》

a、播放东北民歌《茉莉花》和江苏民歌《茉莉花》

b、请学生谈谈感受,比较这两首歌曲的异同,分组讨论后回答。

c、教师小结:东北民歌《茉莉花》给人以粗邝、豪放的感觉,而江苏民歌《茉莉花》则表现了江南人阴柔、细腻的人文风情。

(3)音乐再次响起,学生在音乐伴奏下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3、教学延伸。请同学们课后利用网上资源寻找更多表现形式的《茉莉花》。

《小放牛》二课时

★《小放牛》是一首民间歌舞剧,以牧童和乡村小姑娘相互对答的方式,逗趣玩乐。歌中小姑娘向小牧童问路,可俏皮的牧童故意为难,并要小姑娘回答他所提出的问,才告诉她。于是俩人就一问一答,边歌边舞的演唱起民间流行的对歌来。这是一首四句体乐段构成的民歌,其音乐灵活,音调明快流畅,富于表情,歌舞的形式生动、活泼风趣,充分表现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开朗乐观的性格。

●课前可让学生收集关于赵州桥的有关资料。

1、忆。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关于民歌的知识。

启发谈话:你对我国的民歌

了解多少?你会唱哪些民歌

呢?(学生自由发言并且唱

几句知道的民歌。)

2、讲。带领学生了解关于河北的音乐文化

(1)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河北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的音乐文化。(播放河北民歌、河北吹歌、河北梆子和河北评剧等的相关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

(2)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赵州桥的有关资料,并进行交流。

3、听。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次欣赏。

(1)简介《小放牛》。

(2)播放《小放牛》歌曲录音。

提问:(1)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回答:是一首问答歌,属于对唱形式)

(2)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欢快、喜悦、诙谐等)

(3)谁能说出歌曲中应用了哪几个神话中的人物(点击多媒体出示歌曲中提到的神话人物,并简单介绍。)

(4)歌词中造桥者是鲁班,而事实上是李春,为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利用多媒体讲述“赵州桥的美丽传说”。

4、唱。带领学生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1)跟琴哼唱歌曲旋律,教师及时纠正没唱好的地方。

(2)学谱:可让学生自学歌谱,找出难点,师生共同来解决学习难点。(重点解决0 X X 的节奏)

(3)学词:要求轻声唱词,注意一字多音处。

(4)角色对唱:组与组、男与女。(指导学生进行歌曲处理后,作对答式表演唱。)

5、创。分小组创编表演动作。(学生共同设计造桥、观看,倒骑毛驴、推小车等动作。)

6、演。各组汇报表演,每组请出一位同学做评委。

7、评。先自我评价,再集体评议,共同进步。

8、延。鼓励学生多渠道收集关于《小放牛》演唱、演奏等不同艺术形式的版本。

欣赏民族管弦乐曲《金蛇狂舞》一课时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点击多媒体,播放赛龙舟的画面。

(2)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看到它你心情如何?

2、乐曲欣赏

(1)、简介聂耳创编民族管弦乐曲《金蛇狂舞》的背景。(2)、播放民族管弦乐曲《金蛇狂舞》

欣赏后思考:听这首乐曲你联想到什么场面? 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情绪?(3)、再次欣赏

启发学生在欣赏时大胆想象“金蛇”和“狂舞”分别指的什么意思?(回答:“金蛇”指的是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 指的是龙舟队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

(4)、出示一组打击乐器,提问:大家认为最能体现热烈气氛的是哪两件乐器?(回答:

锣和鼓)。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用锣和堂鼓做一个“对击游戏”,(通过师生对击,加深对乐

器音色的印象,并通过游戏中的节奏,渗透本课主旋律中“螺丝结顶”、“对答呼应”两种

音乐表现手段,为下面教学中的知识点做铺垫。)(5)、分段欣赏(a)欣赏第一乐段

▲欣赏后讨论:第一段音乐描绘的是一个怎样的场面?音乐中是怎样表现的?(回答:第一段中乐曲通过整齐有力的节奏,表现出了一个热烈的比赛开始时的场面。)

▲小组讨论合作为这段音乐设计一个奋力划船的动作。(播放音乐,学生加入动作再次第一乐段。)

(b)欣赏第二乐段 ▲欣赏后提问: 旋律

像两条船怎样?(回答:像两艘船在你追我赶。)▲点击多媒体出示主旋律曲谱,让学生感受音乐中“螺丝结顶”和“对答呼应”的特点。(学生跟琴哼唱这一组旋律)

▲加上乐器,全班合作表演“对答呼应”。(通过对主旋律的跟唱,完成本课重点及知识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领悟及感受能力。)

(c)欣赏第三乐段

▲欣赏后提问:想想这段乐曲表现的是什么?乐曲是怎样表现胜利的场面的? ▲小组讨论:学生讨论设计一个胜利的动作,加上打击乐器,边听音乐边活动。▲完整地欣赏乐曲。(学生利用打击乐器自由地为乐曲伴奏。)

3、综合游戏。分小组进行“赛龙舟”游戏,游戏规则以哪队在划龙舟时最团结,把主旋律唱得整齐流畅者为胜利。开始活动后先分组准备,然后进行比赛,最后是学生互相评价。

4、小结。请学生谈谈这节音乐课的收获。

四、音乐知识小复习

1、复习音名

(1)多媒体播放音名在键盘上的位置,请学生认一认。(2)出示音名卡片,让学生说出相应的音名。(3)完成教材P41的练习,写出旋律片段各音的音名。

2、合唱练习

(1)看老师的手号模唱旋律。

(2)打手号分声部视唱旋律(教材P41)(3)全班分成两个声部进行而声部的歌唱练习,练习中注意聆听另一个声部的声音,体验和谐的和声的美感。(可以先用小乐器吹奏,感受和声再进行演唱)

3、旋律听辨。听老师弹奏几首旋律,并把弹奏的序号的顺序写在()内。

4、按要求进行旋律创作:创作一个四小节的乐句,并进行反复。(1)分组进行创作。

(2)各组汇报创作结果。(3)学生互评,选出优秀作品让大家学唱。

5、课堂小结。

第六课《环球音乐探宝》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器乐曲《扬基歌》和能激发孩子兴趣的《迪尼斯米老鼠之歌》,让学生了解地道的美国歌曲风格及相关知识。

2、通过学唱歌曲《牧场上的家》,使学生在领略美国乡村、牧场歌曲风格和音乐文化特色的同时,建立平等的多元音乐文化。

3、通过学唱歌曲《噢!苏珊娜 》,使学生了解美国福斯特的创作歌曲风格,学生能通过对两首美国歌曲的演唱找出形成这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因素(节拍、节奏、速度、力度)。

第一课时

听赏器乐曲《扬基歌》、美国电视系列片《米老鼠和唐老鸭》插曲《迪尼斯米老鼠之歌》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器乐曲《扬基歌》和能激发孩子兴趣的《迪尼斯米老鼠之歌》,让学生了解地道的美国歌曲风格及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地道的美国歌曲风格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地道的美国歌曲风格及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1、填护照。教师提醒学生别忘了填好护照的第一页内容,并贴好照片(可用自制照片)。办完签证准备我们的北美洲之行。

2、听中唱。教师播放器乐曲《扬基歌》两遍,第一遍请学生完整倾听,第二遍请会唱的学生听着乐曲轻声跟唱主旋律。之后教师可以以导游的口气向同学们介绍美国。(资料附后)

3、听中动。教师播放美国电视系列片《米老鼠和唐老鸭》插曲《迪尼斯米老鼠之歌》,和学生一起随音乐自由律动。并简介迪斯尼乐园: 游客走进迪尼斯乐园,就踏上了奇妙之旅:近看“睡公主城堡”,幻想一下睡在里面的公主样子;漫步在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小镇大街”,时光仿佛倒流;在乐园里找到他们最心爱的迪斯尼人物,并与他们合照,一下子回到童年;在“探险世界”里亲身感受亚洲及非洲地区的原始森林旅程;在“明日世界”里尝试充满科幻奇谈及现实穿梭的太空幻想;在“幻想世界”里,那迷人的故事和永恒的国度,都生动的展现在你的面前;此外,你还会发现中世纪的城堡、银河系的山脉、会伐木和飞翔的大象„„晚上住在迪斯尼好莱坞酒店里,感受30~40年代好莱坞黄金时期的魅力。游客在乐园内亦可享用到亚洲各地的菜式。乐园内除了有中西式餐厅外,更有其它亚洲特色美食,包括点心、明炉烧味以及多种中国地道美食等。

第二课时 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牧场上的家》,使学生在领略美国乡村、牧场歌曲风格和音乐文化特色的同时,建立平等的多元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领略美国乡村、牧场歌曲风格和音乐文化特色

教学难点:领略美国乡村、牧场歌曲风格和音乐文化特色

教学过程:

一、听中动。

教师播放歌曲,并和学生一起听着音乐划出旋律线。

二、听中想。

请学生听音乐划旋律线的同时,思考歌曲中哪几个乐句开头的旋律线像下面这样: 在下面画出与这不同的乐句的旋律线:

三、听中画。

教师播放歌曲,请学生根据旋律线用图式或色彩表示出歌曲的结构:

四、学唱歌曲。

1、教师播放录音伴奏带《牧场上的家》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朗读。

2、学生随着音乐拍出歌曲《牧场上的家》的固定节奏型。

3、在前面反复听和做的过程中,旋律已印在学生脑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歌词后,直接演唱歌曲。并仔细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意思。

4、歌曲中A乐句与B乐句的演唱要唱出mf与mp的力度对比。

5、歌曲中A乐句的最后一个音要唱够5拍,A乐句的最后一个音是6拍。

6、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好歌曲速度,用高位置的混声来演唱《牧场上的家》,音色要圆润。最后全班深情地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尽情地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五、欣赏合唱曲《牧场上的家》。

教师播放《牧场上的家》,请同学们边听边感受不同形式演唱的歌曲《牧场上的家》。简介合唱曲《牧场上的家》:

六、听中编。

同学们自编歌词,尽情歌唱自己的家。如:“湖边的家”、“海边的家”、“湖南的家”、“上海的家”、“三口之家”等。

第三课时 学唱歌曲《噢!苏珊娜》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噢!苏珊娜 》,使学生了解美国福斯特的创作歌曲风格,学生能通过对两首美国歌曲的演唱找出形成这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因素(节拍、节奏、速度、力度)。

教学重点:通过对两首美国歌曲的演唱找出形成这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因素 教学难点:通过对两首美国歌曲的演唱找出形成这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因素

教学过程:

一、听听动动。

教师连续播放歌曲《噢!苏珊娜》三遍,和学生一起做乐句的体验活动:边听音乐边拍节奏。

二、听听想想。

教师范唱歌曲《噢!苏珊娜》,请学生想想歌曲内含是什么?

三、听听讲讲。

教师播放歌曲《噢!苏珊娜》,介绍歌曲《噢!苏珊娜》的创作背景及作者。

四、听听唱唱。

教师播放歌曲《噢!苏珊娜》,请学生随伴奏音乐朗读歌词,朗读歌词时,师生共同配合,可让学生从朗读一句过渡到朗读整段歌词。最后师生一起演唱歌曲共同感受这首独具风格的美国民歌。学生学唱歌曲时,一定要模仿教师的范唱语气及乐句间的连接进行演唱。

五、忆忆唱唱。

熟唱歌曲后,教师让学生回忆演唱上节课学过的美国民歌《牧场上的家》,边唱边感受《牧场上的家》与《噢!苏珊娜》这两首不同风格的美国民歌。

六、唱唱比比。

教师启发学生演唱这两首不同风格的美国民歌时。比比并找找造成这两首歌曲不同风格的因素是什么。

由于这两首歌曲中音乐要素的不同运用,形成了不同的音乐形象和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夏日风光无限美好》、《小灯笼》、《让我们荡起双浆》,表达对美妙景色的赞美,通过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夏》第三乐章和《雷鸣闪电波尔卡》、钢琴曲《前奏曲》中《雨滴》A部分,学生能选择适当的词语和乐器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与鉴赏。

3、通过多声节奏游戏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协调能力、加深学生对多声节奏的感受与表达,并学会在音乐中与同伴通力协调,完成自己所担任的声部的朗诵与拍击。通过欣赏管弦乐曲《匈牙利舞曲》,提高学生在律动中的应变能力。

第一课时 学唱歌曲《夏日风光无限美好》

教学目标:学生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夏日风光无限美好》,通过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感受音乐。

2、教师语言导入:“同学们,夏天来了,你们能把自己看到的景色用画笔描绘出来吗?”

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完让学生用笔描绘出心目中的夏天。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请学生随录音跟唱,体验旋律内涵的美感,尽情感受夏天的美好。过度语:师:“想知道异国他乡的夏天吗?”播放歌曲《夏日风光无限美好》,听完后,请学生用简短的词语描绘一下歌曲中德国的夏天趣景。

3、播放歌曲《夏日风光无限美好》,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在书中标出乐句结aabb(4+4+4+4)

4、播放歌曲《夏日风光无限美好》,请学生随着音乐拍出歌曲节拍即:弱起小节的四拍子拍律感。如:拍腿|跺脚、拍腿、拍腿、拍腿|。

5、学唱歌曲。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想象夏天风趣的景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歌曲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演唱时应提醒学生注意唱歌时的歌唱情绪与状态。

6、歌曲中b句的开头是个大跳,学生不易唱准,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初唱时借助1——6音的手号位置来帮助演唱,演唱时声音位置要平稳,要唱得连贯统一。

7、巩固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学唱歌曲前运用段落反复记号朗读歌词。

8、用敲击乐器伴奏。鼓励学生大胆选择打击乐器,自己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

第二课时 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歌曲《小灯笼》

教学目标:学生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小灯笼》、《让我们荡起双浆》,表达对美妙景色的赞美,通过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

1、听赏歌曲。请问“你是否听过此曲?在什么地方听过?”

2、播放故事片《祖国的花朵》片段,简介故事情节。此片描写的是两个小学生在老师和少先队的教育培养下,养成集体主义精神的经过。故事发生在北京。在某小学五年级甲班,江林和杨永丽是班里最后两个没有成为少先队员的孩子。在“六·一”儿童节和志愿军的联欢会上,少先队中队长梁惠明受到志愿军叔叔讲的故事的启发,她决定按志愿军叔叔的教导

去多多关心帮助他人。辅导员及时启发孩子们,给了她们鼓励。大伙儿帮助烫伤脚的杨永丽补课,照顾江林生病的母亲。江林和杨永丽很受感动,他们积极要求进步,检讨了自己身上的缺点,努力学习,热心助人。最后,江林和杨永丽终于也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成为少先队这个大集体的一员。

3、复听歌曲,体验旋律内涵的美感。

4、学唱歌曲。

5、教师播放录音伴奏带《让我们荡起双浆》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朗读。

6、在第一环节的反复听和做的过程中,旋律在学生脑海中印象深刻,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歌词后,直接轻声听唱歌曲。并仔细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意思。

7、歌曲中的演唱要唱出有连线与没连线的区别,就像演奏乐器中的断奏与连奏。

8、演唱时,提醒学生歌曲中的换气记号要准确的做到。

9、第一段与第二、三段的演唱要有情绪上的对比演唱。如:第一段描写的夏天的北海公园美丽、凉爽的情景,演唱情绪是欢快活泼的;第二段描写的是少先队员们来到公园的喜悦心情,演唱情绪是热情、激动的;第三段描写的是少先队员自言自语的轻松心情,演唱情绪是从叙述到欢快活泼。

10、最后全班优美、热情地演唱歌曲,尽情地表达划船游玩的欢乐景象。

11、简介歌曲创作背景。《让我们荡起双浆》是新中国第一部少年儿童题材故事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其中的词作者就是乔羽,而歌词中描写的场景则是北海公园。

二、学唱歌曲《小灯笼》

1、读读、拍拍节奏。学生听A段音乐做拍手、拍腿、拍腿的三拍子动作,听到B段做双臂举起左右摆动的动作(每小节摆一次)。可以听音乐反复做三次。听音乐,学生边做上边动作边有节奏地念歌词。可以反复做两次。

2、听唱歌曲。播放课件《小灯笼》,师生轻声跟唱歌曲。注意:提示学生在转调处把A段最后一个音的音高记住,因为B段第一个音的音高与它是同一个音。歌曲A 段的演唱可以这样处理:每个乐句的前两小节做跳音演唱,后两小节来个大连线演唱。

3、唱唱、动动。熟唱歌曲后请学生分小组创设夏夜情景进行表演唱。

第三课时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夏》第三乐章和《雷鸣闪电波尔卡》、钢琴曲《前奏曲》中《雨滴》A部分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夏》第三乐章和《雷鸣闪电波尔卡》、钢琴曲《前奏曲》中《雨滴》A部分,学生能选择适当的词语和乐器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与鉴赏。

教学重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和乐器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与鉴赏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和乐器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与鉴赏

教学过程: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夏》第三乐章

a作品简介:“夏”的第三乐章是一个急板乐段,作曲家在此处的题诗为:“天空电闪雷

鸣,冰雹打落了玉米和谷子,毁坏了庄稼。”在作曲家的笔下夏天就是这样一种令人庸倦疲惫、充溢着一种抑郁与不安氛围的乐章。

b 欣赏全曲。欣赏音乐时学生可用身体随音乐轻轻地摆动,充分感受音乐,也可闭上眼睛认真倾听。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c复听全曲,启发学生谈对音乐的感受: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d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来表示你听到的音乐意象。微微的亲轻 雷雨中的冰雹 盛夏的闷热(答案:雷雨中的冰雹)

2、管弦乐曲《雷鸣闪电波尔卡》

a《雷鸣闪电波尔卡》这只曲子创作于1868年初,编为作品324号。它以活泼而略带紧张的曲调,对人们在欢度节日时遇到电闪雷鸣,却不减舞性兴的情景作了生动的描绘。

b动作感受音乐。在快速进行的乐曲中,不时地出现用定音鼓表现出的雷鸣声和用铜拨的声响来表示的闪电,请你用适当的动作表示出你听到这两种乐器声。

3、钢琴曲《前奏曲》中《雨滴》A部分

a钢琴曲《前奏曲》中《雨滴》创作于1838年。肖邦在这首前奏曲中,形象化地使用了一个固定的单音,它伴以单调的节奏型,好象是对有节奏的雨滴声的描绘。这首前奏曲的音乐形象虽然比较单一,但它依然有许多细腻的变化。乐曲的开始部分十分抒情,歌唱性的旋律伴随着悠悠自如的“雨滴”声,仿佛是从朦胧的雨中传来的田园牧歌:

b听听乐曲是怎样表现雨滴的?

c请用自制乐器的敲击来表现曲中的雨滴声。

d钢琴曲《前奏曲》中《雨滴》创作的故事。

e钢琴曲《前奏曲》中《雨滴》创作于1838年。当时肖邦正在地中海马尔岛疗养。关

于它的创作有这样一段传闻:1838年,活跃在巴黎乐坛上的肖邦,由于肺病的恶化,经女友乔治·桑的安排,千里迢迢地来到四季如春的地中海马尔岛。由于肖邦的病情和乔治·桑的衣着打扮,使他们在租房问题上发生了困难。后来乔治·桑四处奔走,勉强借到一座山殿之中的古老寺院。寺院中不但毫无设备,而且漏雨,简直不能住人。因为寺院十分寒冷,买东西也不方便,所以,肖邦的养病得到了相反的效果。有一天,乔治·桑上街买东西,恰巧下了大雨,迟迟不能回来。肖邦躺在家中既寂寞又惧怕。正在这时,房间又漏雨,滴滴答答令人心烦。肖邦在不耐烦之中,起身写作,一口气完成了这首著名的前奏曲。

第四课时 多声节奏游戏、欣赏管弦乐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教学目标:通过多声节奏游戏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协调能力、加深学生对多声节奏的感受与表达,并学会在音乐中与同伴通力协调,完成自己所担任的声部的朗诵与拍击。通过欣赏管弦乐曲《匈牙利舞曲》,提高学生在律动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律动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难点:律动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多声节奏游戏

1、学习多声节奏。教师先组织学生拍出多声节奏。如:第一遍拍出节奏;第二遍根据节奏念“绕口令”;每个声部均如此。要求全班同学一起拍出或念出所有声部的节奏和“绕口令”。

2、分组练习。教师按组分配各声部节奏和“绕口令”。七个小组分成七个声部,各小组 的学生边拍节奏边念词,发扬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精神,会拍的学生教不会拍的学生,整齐地练好自己的声部。

3、汇报学习。教师请各小组汇报练习情况,好的地方如:节奏准确,朗读整齐要表扬,并继续巩固。不足的地方“节拍不稳,有点赶”要继续练习,调整状态。

4、协调练习。先请一、二个声部的学生同时拍手念词,相互协调,节拍要稳。注意速度的把握:教师应给出统一的指挥速度。练整齐后依次加入三声部、四声部、五声部、六声部、七声部,要求各声部配合默契,层次错落有序,活而不乱。

5、展示表演。请七组学生准确地按节奏朗诵并拍手,自己聆听,感受。全班进行三次表演:第一遍漫速,第二遍中速,第三遍快速。表演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欣赏管弦乐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欣赏此曲是作为这一课的活动调节,乐曲中的速度变化较大,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随着音乐速度的渐快、渐慢、突快、突慢尽情的律动。

第八课《共有一个幸福的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共有一个幸福的家》《侗家儿童多快乐》,学生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能体会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唱好二声部,知道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意境,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彝族而听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了解彝族的音乐风格,知道乐曲主要使用do、mi、sol三个音组成。

3、通过学习,在演唱中能处理好合唱的协调,能创作律动表现歌曲的情感。

4、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将《阿细跳月》、《转圆圈》对比,进行音乐文化扩展与渗透。通过学唱和欣赏哪个本课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各族民歌、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激发他们学习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第一课时 学唱歌曲《共有一个幸福的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共有一个幸福的家》学生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能体会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唱好二声部,知道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体会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引出中华大家庭的话题,大家讨论多媒体显示:中国地图,56个民族在地图上的分配,演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如:新疆的冬不拉,蒙古的马头琴、傣族的葫芦丝等。提问:你们还知道那些民族的特色?(学生自由交流)

2、新授歌曲《共有一个幸福的家》

(1)播放歌曲《共有一个幸福的家》 谈感受:听了歌曲后你有什么感想?(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2)跟琴哼唱歌曲旋律,分析歌曲的结构,学生分组活动后用图形表示表示出来。(ABA)

3、重点练习难点节奏:“ XX X ? ”、“ X X X X X ? ”(引导学生用的语言创作这些节奏)

4、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感受歌词所表达的内涵。思考:歌词中出现了几个民族?你们知道它们分别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方吗?(介绍相关的资料)

5、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教师及时指导唱得不好的地方。(注意切分音、一字多音及装饰音的唱法)

6、在熟唱歌曲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歌曲处理。

a、演唱形式的处理:A 齐唱——B 领唱——A 齐唱

b、演唱情感的处理:指导学生用热情、奔放的情感演唱歌曲。

7、教学扩展

(1)分组为17——24小节分别创编出表现不同民族的歌词(要求按17——24小节原有的节奏创作,鼓励创作的与别人的不一样。)

(2)汇报各组创编的歌词,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小结。(根据学生创编的歌词,教师示范几段民族舞蹈动作,大家一起来学习)(3)放歌曲录音,学生在音乐伴奏下,唱着自己创编的歌词,跳着各民族的舞蹈,载歌载舞的表现歌曲。(4)欣赏几首民族大团结的歌曲,如《爱我中华》等(5)谈感受:大家谈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和收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第二课时 学唱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侗家儿童多快乐》,学生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能体会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唱好二声部,知道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唱好二声部 教学难点:唱好二声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学生排成两排,有节奏的模仿火车的动作,踩着节奏进课室

2、导入课题

播放多媒体,在歌曲音乐的背景下展示侗族的风情、服饰、歌舞等。讨论交流: a、侗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b、侗族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c、那里的儿童过着怎样的生活?

3、新授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

(1)播放歌曲,完整的欣赏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感受歌曲的情绪。(2)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和旋律、节奏特点

(3)跟琴哼唱歌曲旋律,(先练一声部),重点联系0 X XX ∣ X X ∣ X X 0 X ∣

X XX ∣ X 0 ‖部分,指导学生唱好休止符的停顿。

(4)识谱视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

A、先找出这首曲子用了哪几个音?(1、2、3、5、6),巩固五声音阶的知识。B、视唱(或用竖笛吹奏歌谱)

C、分声部练习合唱部分(先用小乐器吹奏再唱,这样可以解决音准)老师先示范演唱一声部,学生和二声部,然后再反过来示范一遍,给学生建立一个和声的概念。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教育学生要做文明礼貌的孩子。

(6)完整的听唱歌曲,处理好合唱部分声音的和谐。(尽量的指导学生轻声演唱,避免喊唱)

4、教学扩展

(1)多媒体展示“侗族大歌”在各种场合的表演,感受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多媒体展示侗族的舞蹈,教师示范后,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跟老师跳起来,吹起来。(3)提问:你们还会哪些民族的歌舞,给大家表演一下。(4)大家再次唱起《共有一个幸福的家》感受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第三课时 学唱歌曲《转圆圈》、欣赏《阿细跳月》

教学目标:

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将《阿细跳月》、《转圆圈》对比,进行音乐文化扩展与渗透。通过学唱和欣赏哪个本课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各族民歌、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激发他们学习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歌曲教学着重于歌曲意境的表现,注意力度,适度,记号.2、体会我国各民族的民歌,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教学难点: 歌曲采用变换拍子,歌唱时要注意拍子,并要唱好倚音与反音记号.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两节课所学的内容,体会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丰富多彩。(用多媒体介绍云南的少数民族及其歌舞,导入彝族支系——撒尼族的相关文化及载歌载舞的场面。)

二、新授歌曲《转圆圈》

1、播放歌曲录音,听后谈谈感受(主要是歌曲的意境)

2、指导学生分析歌曲旋律。(多媒体显示歌谱,根据每一句的情绪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

讨论:(1)歌曲主要由哪几个音组成?(回答:do、mi、sol,教师可介绍彝族歌曲的特点)

(2)分析各个乐句所表达的意境。

(3)找出旋律中出现的音乐记号,并能说出他们的名称。

3、视唱歌谱

(1)分乐句学唱歌谱,要求学生画出每个乐句的旋律线,知道旋律的走向,帮助解决音高的演唱。

(2)巩固音乐知识: 延长音记号、反复记号、倚音、力度记号等(多媒体显示这些音乐记号的相关知识及演唱方法,可以要求学生试着用生活中的声音来表示这些记号)

(3)解决2/

4、3/4拍号。引导学生找出变化拍子部分并视唱讨论:2/

4、3/4拍使音乐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回答:拍号、旋律音的结合,形成了它独特的民族风格,——彝族歌曲的舞蹈性。)

(4)分声部学唱歌谱。(可先用小乐器吹(弹)奏,再来合唱)

4、小组活动:

(1)请两组合作,共同用do、mi、sol 三个音创作几组和声(2)大家唱一唱合作的成果,谈谈感受,教师随时指导纠正

5、歌曲处理,指导学生按歌谱中的音乐记号演唱。

(1)第一乐段:这部分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意境,应该怎样处理?(节奏自由,速度缓慢,力度)

(2)第二乐段:如何表现彝族同胞召唤伙伴加如舞蹈队伍的喜悦心情?(指导学生处理好变化拍子带来的节奏变化“X · X | X X X ” → “X X X X X”)

(3)后面三个乐句:描绘了什么样的场面,如何才能唱好孩子们嬉戏玩耍的欢乐心情?(指导学生唱好倚音和反复记号,并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三、完整的演唱歌曲

1、在钢琴伴奏下分声部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创作律动表现歌曲。

3、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围成圆圈唱起来,跳起来。

四、欣赏《阿细跳月》(多媒体播放彝族传统舞会“跳月”的场面)

1、导入欣赏民乐合奏曲《阿细跳月》,播放乐曲,学生初次欣赏。提问:(1)乐曲的演奏形式是独奏还是合奏?(回答:合奏)

(2)你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回答:有高音笛、低音笛、大小三弦)

2、复听乐曲 提问:乐曲的旋律由哪几个音组成?旋律有和特点?(回答:旋律主要由 5、1、3三个音组成,旋律在不断的反复。)思考:在旋律特点上《阿细跳月》与《转圆圈》进行比较教师归纳小结:两首曲子都有较强的舞蹈性,《阿细跳月》欢快活泼,《转圆圈》柔美抒情,《阿细跳月》是5/4拍子,《转圆圈》是2/4、3/4拍子,它们的旋律都是以5、3、1为主音。

3、分段欣赏,对乐曲作进一步的感受。

(1)出示音乐主题,学生模仿老师哼唱。讨论:请学生能将《阿细跳月》的主要特点归纳出来吗? 老师小结:旋律主要由5、3、1三个音组成,每句的句末相同

4、再次欣赏《阿细跳月》 教师首先示范“跳月的舞蹈动作让同学们欣赏,然后在引导学生跟老师一起集体跳起来。

5、播放音乐,学生再次唱起《转圆圈》,感受彝族歌曲的热情、欢乐。

篇3:动物世界音乐教案

一、不同音乐阶段教学的差异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就像一张白纸一样,音乐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在这张纸上留下欢快的印迹。所以在音乐的选择上,我们会选择欢快的音乐。所以我在教学课程中选择西方音乐相对较少一些,而更倾向于中国传统的音乐。这不仅仅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因为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很少能理解什么叫东方、什么叫西方,而重要的是西方的音乐在很大程度上与孩子们的世界相差得太远。就算以贝多芬的《欢乐颂》为例,其中不乏欢快的格调,但其意境深远,气势磅礴,特别作为交响乐的这样一种表达方式对于孩子们来说太过宏大,这种宏大已经远远超出了孩子们的理解能力甚至承受能力。当然,如《圣诞歌》这类型的西方音乐,我会融入课堂中,因为这样的曲目与孩子们的生活世界相隔很近,孩子们很容易接受,被调动起来。

而谈及专业的培训课程,中国大多数孩子的音乐培训是一种“被动”式的安排,一种功利型的期待代替了一种兴趣的培养。所以我们看到,孩子们的弹奏往往是以“熟练”为目的,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面前的不是美妙的琴谱与琴键,而更像是“家庭作业”或者说以通过考试为目的复习准备。所以,在我多年的培训教学中,我很少看见有小孩对于练琴本身有一种出奇的兴趣。

相比小学教学与音乐培训课程,中学教学有其优势。②一方面,相较于小学生的“白纸”阶段,中学生已经有一些人生阅历,并能感受到一些生活、学习的压力,这样一种经验对于其接受更广阔的音乐主题与音乐表现方式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中学音乐教学的边缘化地位在某种程度上会变成其优势,因为其往往使学生能在“非功利”、“非压力”的状况下完成课程的学习,甚至理解、体会到一种音乐所带来的快乐、轻松甚至美妙。

二、钢丝琴弦与音乐欣赏

中学音乐教育往往存在一个误区,我们往往拿一段音乐让学生随意听,甚至整堂课不停的放音乐。事实上,音乐课堂往往被浪费掉了。举个简单的例子,以朱晓玫所演奏的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为例,很多学生也许听过巴赫,但对于巴赫的音乐了解很少,很少人听过其哥德堡变奏曲,更不必说这个演奏者朱晓玫是谁。但是如果在课堂上我将朱晓玫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例如说,朱晓玫曾经在最苦的岁月里找到一架旧钢琴来练琴,对于其中缺了的琴弦竟自己用钢丝来代替。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的坚持,这样一个华人现在不仅是法国高等音乐学院的教授,也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如果我再将其如何演奏《哥德堡变奏曲》的故事给学生分享,学生们也会很快理解为何他的演奏能成为经典之一。而这样一个过程,在笔者看来,正是一个将音乐世界与生活世界拉近的过程。

当然,这种背景介绍很多老师都会在课堂上介绍,但往往很多介绍都过于空乏,局限于什么年代、什么人物、什么名字的作品,但这些信息往往在孩子们脑海中一闪而过,因为他们大过可泛,与学生们的生活世界不发生关联,所以不会引起大家的兴趣。而往往我们最为忽视的细节,才是音乐课堂的关键。一堂音乐课的成功并不在于填鸭式的听了多少名家的音乐,而在于这堂音乐课的经历在孩子们的生活中留下了多少印迹,引起了多少思考,产生了多少共鸣,激起了多少鼓励。

三、萨瑟塔的编钟琴与中学课堂

在世界著名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一个著名的萨瑟塔(又被称为解放塔),这个塔里有一个非常壮观的编钟琴,会有人定时演奏。笔者在伯克利校园参观期间,录制了这个编钟琴的一个完整的演奏过程。但是这样一段录像如果单纯的拿到课堂上与学生分享,学生们根本无法理解。就算他们看到这样奇怪的琴会颇有些兴趣,但对于这个琴代表什么,其每天演奏什么,谁在演奏,这个琴与这座塔有什么关系,与伯克利分校又有什么关系等不知道的话,这样一堂了解一种特殊乐器与音乐的课显然不会成功,而且在学生们看来会显得非常的突兀。

所以,我们必须构建一个意义网,这个意义网就是让这种琴、这种音乐,甚至整个校园与学生们的生活世界发生关联,使他们具有理解的前提。这不仅包括照片,也包括一些简介,特别包括一些著名的故事,如马丁路德.金当年在解放塔下的演讲,如伯克利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与车位的故事③等等。当所有这些信息与课堂的主题之间被关联起来后,学生们也就有了足够的信息去理解为什么一个大洋彼岸的钟楼在当下具有了现实意义,为什么一段奇特的演出吸引如此多的人去伫立、观赏?而当学生在自己欣赏这段音乐时,自然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因为原来的遥远的音乐世界一下子就变成了生活世界的组成部分,学生们就会主动去想象这是怎样的一种场景,一种表达。

四、破木吉他与生活关联

事实上对于中学的孩子们来说,绝大部分喜欢与了解流行音乐远甚于古典音乐,这中间的主要原因当然也是流行音乐与生活世界有更大的相关性,而古典音乐则相去太远。所以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却在于如何引入,引入哪些音乐才是真正的问题。

我曾经与一个音乐教师交流,谈到现代流行音乐在音乐课堂的鉴赏问题。其中我们谈到汪峰的《春天里》,其实这首歌无论是作词还是谱曲、演唱都非常不错,但是当这位教师将这首歌拿到课堂上欣赏的时候,学生的反响却并不好,这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事实上,在笔者看来,却很正常。在这首歌里所描述的一个人对当下束缚的反抗,对年轻时候的自由的怀念并非一个中学生能够理解里。如这首歌歌词曾提到“当初的我是那么快乐,虽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在街上、在桥下、在田野中,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其意境也许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很容易理解,但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实在有些勉强,对于自由与束缚,他们不过是平常生活的模糊认识,远达不到这样深刻的理解与精神诉求。所以这样的歌曲无论进行多少的意义渲染与背景设置,它都很难在学生们的生活世界得到回应。换句话说,在流行音乐的选择上,我们同样必须注意其与生活世界的关联,选恰当的音乐,进行更好的音乐与生活的架构。

五、结语

古人说:哲学始于惊异。事实上,这世界的一切知识都莫不是始于惊异。而这种惊异的产生,就中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是要拉近音乐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距离,甚至将音乐世界还原到生活世界中去,从而让学生在一种关联的意义网中重新思考音乐。而我们所作的所有铺垫,所有情景的设置,所有信息的传递,正是试图完成这一样拉近与还原的过程,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盛昌,李保彤.中外名曲欣赏.山西教育出版社.

篇4:世界音乐,音乐的世界

这样的分类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引起好奇:这些音乐有可能存在共同点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是肯定的,而且从技术和理论方面来讲,它们的共同点远比预想的多。这些音乐中的大部分都具有程式性,而且绝大多数都建立在有规则的即兴基础之上:而长久没有即兴演奏的欧洲音乐显得独树一帜,即兴的对立面(即记在乐谱上的音乐)反而使得欧洲作曲家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

有一种武断的殖民主义普遍存在于西方人的意识中,那就是非欧洲音乐统统都是民间音乐或“世界音乐”。事实上,“世界音乐”这个词本身就缺少逻辑意涵。暂且不论所有的古典音乐都植根于民间这个客观的事实,单就这些“世界音乐”的复杂性而言,有多少欧洲音乐家可以像土耳其音乐家那样自如地将一个全音符分成九分音呢?又有多少欧洲音乐家能够拥有像泰国音乐家那般过耳不忘的音乐记忆力呢?

世界在发展,这些传统音乐中的某一些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在阿富汗地区,塔利班政府对古典音乐家采取放逐政策,如今马里的音乐家也面临着相似的命运;战争使得阿勒颇(Aleppo)变成了一片废墟,这座曾经可爱的叙利亚城市近千年来都是安达卢西亚音乐的家园。所有的有机体都需要养分存活,是时候去发掘了一下……

泰国

泰国音乐家的常规演奏是一场场惊人的记忆力和脑力盛宴,没有记谱,这些异常复杂的音乐全凭大脑创作和记忆。泰国音乐是合奏形式,最常见的组合有皮法特(Piphat),包括有音高的打击乐器、一件木管乐器、鼓和镲。听众听到的并非一个单一的旋律,而是彼此重叠交织的旋律线。每条旋律线的速度也各不相同,这形成了一种复调的织体,初听的人通常会觉得吵闹甚至感到头晕目眩。尽管如今的泰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西化,但泰国的古典音乐家却相当保守,拒绝任何曲目或者技术上的变化。他们对木琴和铜锣组的调律就沿用了祖先使用了几百年的古旧做法:把一种铅和蜡的混合物涂在木琴的键盘上或者锣的表面,通过调节这种混合物的薄厚程度来进行调律。

爪哇,印度尼西亚

按照神话的说法,甘美兰音乐最初是由上帝创造的一系列符号,一直以古老的皇家宫廷为主要演奏场所,现在它已经成为整个印度尼西亚的音乐“通用语”。甘美兰(Gamelan,这个词本身的意思是“敲击”或者“触摸”)是一件由很多双手演奏的乐器,每双手都有自己的个性以及一个仪式的名称。甘美兰有很多种形式,爪哇是其中占主流的一种:一套爪哇甘美兰包括很多件强弱不同的钢片木琴和竹制木琴、一支笛子、一件Spike-fiddle以及一位演唱者。这些乐器各不相同的音律体系组合在一起十分复杂,连演奏者都很难解释清楚;他们的节奏体系同样复杂,节奏之多变就像汽车的变速箱。德彪西、梅西安、布里顿等西方作曲家在他们的作品中使用了甘美兰音乐的元素,这使得这种音乐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它的巨大魅力在于不同组乐器之间形成物理上的互频,声音有一点震动,带来闪烁的音色。

日本

日本最古老的音乐形式雅乐(gagaku)以及两件主要的乐器尺八(shakuhachi flute,五孔笛子)和六足筝(koto)都是从中国舶来的。日本人运用这两种乐器以及其他舶来的乐器创造了两种本土化的戏剧形式:能剧(noh)和歌舞伎(kabuki)。能剧起源于十四世纪,是一种舞蹈和戏剧的美妙融合;歌舞伎是一种流行的大众音乐,是能剧之外发展起来的娱乐表演。禅宗哲学(zen philosophy)是大部分日本音乐的基础,特别是尺八,一度由头戴斗笠的“太虚僧侣”在全国云游,以进入“梵我合一,自解自悟”的状态。日本筝作为日本知识分子的乐器已有千年的历史,积累了其特有的经典曲目。日本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辅以一些微分音装饰。不在标准音高上的声响模仿一切超越尘世的恐惧感,正是它所要表现的主题。

中国

古琴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乐器,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三千年前。作为中国古代琴棋书画四种雅艺之首,古琴有其独特的地位,据说孔子就是一位杰出的古琴演奏家。古琴演奏是一种高度智慧的体现,与自然界紧密相连,追寻“宇宙的声音”。如今,正统的演奏家依然遵循古老的技法,声音摹仿流水、鸟鸣以及哭泣。

和古琴相比,作为中国本土“歌剧”的京剧现在却相对小众。京剧的黄金时代在清朝的慈禧皇太后年间(1835-1908),慈禧在颐和园专门为京剧表演建立了复式舞台。西方观众通过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对京剧有了一些了解。这是一种综合了唱、念、做、打以及扮相的程式化舞台艺术。这种艺术形式的唱腔看似容易,其实背后隐藏的是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十分严格的舞台艺术以及纷繁复杂的板式声腔。

北印度

西塔琴(Sitar)大师拉维·香卡(Ravi Shankar)向全世界展示了兴都斯坦的拉格(Raga)音乐的形式之美:开始的阿拉谱(Alap)慢板乐章引领听众进入主拉格的情绪中,接下来是固定节奏的耳(Jor)乐章,之后是如焰火般绚丽多姿的即兴乐段,由排山倒海之势的西塔琴进入达到高潮。从技术上来讲,拉格既不是音阶也不是旋律,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在梵语中,“拉格”意为热情(Passion),这既表明表演者通过即兴达到的精神状态,同时也是一种神圣本源的概念,在音乐家之外施加良性的控制。蒙古人的入侵导致十六世纪显赫王国的建立,因此印度斯坦人(Hindustani)的音乐带有蒙古入侵者的印记,无论是乐器,还是音阶、调式与表演风格,这些都给印度音乐带来了丰富的音色与效果。

nlc202309090952

南印度

卡纳塔克(Karnatak)音乐与北方受伊斯兰教影响的音乐不同。在印度南方,占据主流地位的宗教是印度教。因此,南印度音乐的根基在寺庙,而且曲目主要以有“圣三一”之称的三位作曲家的作品为主:提雅卡拉伽(Thyagaraja)、萨马·沙斯特里(Syama Shastri)和蒂克施塔(Dikshitar)。这三位作曲家都出生在十八世纪中叶的泰米尔纳德邦。他们创作柯里提(kriti)——一种类似于赞美诗的歌曲,这种音乐的传承主要依赖于一代代信徒的口传心授,仅有少量的残缺乐谱遗存。卡纳塔克音乐的织体与印度斯坦音乐非常不同,声乐的音色更加柔和,旋律更加精致,有更多装饰音,倚音和颤音也是旋律线的一部分。

马里-冈比亚

这种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十三世纪的马里帝国,其传统被曼丁哥人(西非黑人)完好地保存至今,现在已传播至六个邻国。它的核心是叫作“加里”(Jali)的职业歌手。加里担负着很多部落职能,如街头公告员、口述历史者、道德宣讲者等,他(如今也有女性从事这项工作)的音乐遵循固定的程式,比如音乐结构、分拍和表演,其中最基本的模式是一种乐器配合重复的声乐乐段。主要乐器包括Balafon(一种非洲木琴)、Ngoni(一种琉特琴)以及Kora(一种竖琴),这些乐器的音色都独特而迷人。

安达卢西亚

安达卢西亚音乐的发展得益于阿拉伯人、柏柏尔人(Berbers,北非人)、犹太人以及摩尔西班牙的基督教徒之间的文化碰撞。如今,它已经在北非和黎凡特(Levant,地中海东部地区)广为流传。安达卢西亚音乐最典型的歌曲形式叫作“muwashshah”,其最初的形式是一名歌手自弹自唱琉特琴,主题是人和神之间的爱,其宗教基础是(伊斯兰教的)苏非派禁欲神秘主义。如今,由一整套复杂的旋律范式构成的组曲成为了其主要的音乐形式。很多团体演奏这种音乐是希望重现宗教宽容的氛围,这正与其本源契合。

东阿拉伯世界

阿拉伯古典音乐的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年前,伊斯兰宫廷充当了音乐学院的功能,在汲取了古希腊美学和理论的学者的督导下训练歌唱者和乐器演奏者。音乐被看作是一种数学的科学,采用由十七个音构成的音阶,因此阿拉伯音乐具有很多西方音律体系中不存在的“额外”音符,这使得它听起来具有神秘感和吸引力。不过,当今的阿拉伯音乐以琉特琴、齐特琴(Zither)、笛子和Spike-fiddle构成的乐器组合为主,其历史可追溯至十九世纪中叶。土耳其音乐对阿拉伯音乐有重大影响,但它的发祥地却是开罗,最典型的形式是木卡姆(Arabic Maqam)。埃及歌唱家、音乐家乌姆·库勒苏姆(Umm Kulthum)在死后四十年仍然是阿拉伯世界最受尊敬的音乐家,她的音乐同时受到社会精英阶层以及普罗大众的喜爱。

土耳其

如同阿拉伯木卡姆一样,土耳其木卡姆(Makam)也有一套谜一样的规则和传统:每个全音分成九个微分音,音乐家通过长期的模仿和观察学成。尽管这种音乐是为王公贵族带来娱乐的,但其历史悠久而丰富。它不是复调,音乐建立在即兴的变奏基础之上,美妙而精细。其主要乐器乌德(Oud)、笛子、齐特琴和Spike-fiddle都与人声的音域近似。

伊朗

伊朗古典音乐是以波斯音乐为基础的伊斯兰音乐的重要分支,历史悠长而辉煌。几个世纪以来,伊朗社会历经残酷波动,统治者喜怒无常,阿亚图拉(伊斯兰教什叶派领袖的尊称)的严苛政律(如女性不能为男性观众演出)迫使很多音乐家流亡他乡。伊朗的音乐会直到二十世纪才面向公众,之前的波斯古典音乐会一直都是私人活动。最重要的伊朗古典乐器是Spike-fiddle),其清脆跳跃的音效充满了神秘的美感,以及塔鼓(Tar),其鼓体由桑树的树干制成,鼓膜由晒干处理过的山羊皮拉张制成,具有十分出色的共鸣效果。

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

在以上所有这些音乐中,最神秘的要数沙甚马贡(shashmaqom)了。这种音乐植根于三个世界上最神秘的中东城市:布哈拉(Bukhar)、撒马尔罕(Samarqand)以及西瓦(Khiva)。尽管如今这种音乐只面向内行及乡村传统主义者进行表演,但这并不妨碍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政府把其当作自己的“国乐”。这种音乐深植于中部阿拉伯的“音乐科学”(Sience of Music),以波斯史诗颂唱为主,其黄金年代在十六世纪丝绸之路上的宫廷。如今,这种朴素的音乐范式散见于十九世纪亚洲中部的城邦音乐中,随着苏维埃对它的西化几乎要灭绝了,如今才开始慢慢地复兴起来。

篇5:中班音乐动物教案

1、了解小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他们会帮助人类做很多事情。

2、知道小动物的特殊本领。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

2、小动物的头饰。鸡、狗、马、牛,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1、开始导入:

集体舞《找朋友》。

师:和朋友在一起开心吗?为什么?

朋友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帮助我们,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

2、了解小动物的特殊本领。

今天,李老师要给你们介绍几位特殊的朋友。这几位朋友很淘气,它们有很多特殊的本领哦。

(1)师:听,是谁呀?(狗)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呀?(看家、导盲)(2)师:再听,是谁呀?(鸡)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呀?

(3)师:这个朋友力气很大哦!(看图片)这是谁?(马)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呀?

(4)师:还有一个(看图片)谁呀?(牛)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

3、看图讲述各个动物的特殊本领。

4、利用头饰,讲诉各个动物的特殊本领。

5、游戏:谁来帮帮我呀?

根据图片的情境,请拿着小动物头饰的孩子来帮忙。

6、活动延伸。

师小结:其实还有很多动物朋友有特殊的本领,可以帮助我们人类,李老师请你们回去找一找,然后告诉我好吗?

篇6:音乐教案-小动物唱歌-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1. 生通过聆听、学习描写小动物的歌(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2、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小动物在唱歌》,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3、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为学生积累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素材,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律动。教师弹奏轻松、愉快乐曲《美丽的鲜花在开放》,教师和学生自由地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好的音乐氛围能使学生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这节愉快的音乐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呢?用你的肢体语言和声音模仿你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汪汪 汪,朋友们 好!”

学生们也用他们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与我问好,“喵喵 喵,小狗 好!” “叽叽 叽,老师 好!” „„

【这样的开课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感受导入新课。

故事情景导入。在投影屏幕出现小蚂蚁、小青蛙、小黑鸡、小白猪等小动物图片,在画面的导引下,学生带上头饰把前三单元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一一表演唱,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森林中的动物王国。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把歌曲《小蚂蚁》《做个好娃娃》、《云》、、《小雨沙沙沙》、《鹅》等歌曲有机的整合在一个音乐故事情景中。并引导学生用《鹅》歌曲的音乐填加新的古诗进行演唱比赛,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了创新学习的积极性„„随后学生又在歌曲《小动物在唱歌》中通过教师启发帮助其他小动物编创歌词,并随音乐自由地用肢体语言表现动物,师:“看!森林里的动物可多了。它们非常感谢大家帮助编歌词和大家一起开演唱会,让我们用动作和声音模仿、表现这些小动物,和他们一起演唱好吗?”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空间,让他们大胆地模仿音乐中的动物,同时也在活动中自觉地辨别评价自己与别人的动作,选择肢体语言和体态表现活泼可爱的小动物。】 谈话:今天的音乐会开的很成功,我们回到学校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间通过信息交流可间接地拓宽视野,在互动中展示自我、自由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明白了动物与人类的和谐相处的关系!同时也是学生喜爱的音乐激趣活动。】

三、唱歌曲。

多媒体课件出示小鸡、小鸭的图片。模仿小鸡、小鸭的动作和叫声。小鸡 说话 唧唧 唧,小鸭 说话 嘎嘎 嘎。

初次完整演唱歌曲后。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特点和演唱情绪。再演唱歌曲,在这里教师特别强调力度记号(f强、p弱)。在唱歌曲时注意力度记号所表达的意境,学生们不由自主地活跃起来,把力度强的地方唱成狗爸爸,弱的地方唱成狗孩子,有的晃头,有的拍腿,有的跺脚,有的学小兔跳,有的学小狗叫 „„ 1=d 2/4 32 1| 1 1 │3 4 5 | 5 5 │(1 5| 1 5 │ 32 2)| 【演唱歌曲《小动物唱歌》时,通过律动帮助记忆歌词,让他们去去自由发挥表达他们心中的感受。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愉悦的活动中学生们智慧的火花便开始迸发为歌曲创编出千姿百态的表演动作。】

随歌曲伴奏演唱《小动物唱歌》,学生自由加上自编动作。

四、创编活动。

师: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也想加入我们的演唱了,请同学们想一想该怎样演唱呢? 【前面的音乐活动如:用动物叫声问候,听表现动物的音乐,看同学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猜动物名称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编素材。学生们感觉正是展示自己的机会,积极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发言。】

有的学生说我想请小狗来演唱,有的说我想请小羊唱歌,还有的说我想请小猫来演唱„„ 1=d 2/4 6 3 3 2 │3 5 3 │(5656 3 3 │ 1212 3)│ 小狗 唱歌 汪汪 汪, 小羊 唱歌 咩咩 咩, 小猫 唱歌 喵喵 喵, 合作学习。学生自由分小组,改编和创编歌词,结合律动进行表演。其中部分学生为新加入的小动物编歌,另一部分同学为歌曲编动作。

【通过小组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交际合作协调能力。师生、生生互动,情感交融。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探究式的自主学习。】

教师和学生讨论:如何把小马和大象请到我们的歌曲中演唱?讨论中得出: 1=d 2/4 6 3 3 2 │3 5 3 │(5656 3 3 │ 1212 3)│ 小马 跑步 嗒嗒 嗒, 大象 走路 嘭嘭 嘭, 表演展示。师:欢迎大家来到“和小动物开赛歌会”!学生们尽情表现自我、展示自我,遨游在音乐王国。

【音乐给人的想象插上高飞的翅膀,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探究式学习方法既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尊重学生的自我感觉也为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唤起他们的表现欲和创造欲。有了成功的体验,就能极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音乐学习的兴趣,则更能终身享受音乐。】 【课后反思】

上一篇:所长扫黑除恶演讲稿下一篇:农村教师进城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