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案(中职版全书)

2024-05-03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案(中职版全书)(精选6篇)

篇1: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案(中职版全书)

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绪论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的性质、任务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重大意义。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这门课程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本门课程的重大意义及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职业教育与成才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欢迎词,开场白和自我介绍

讲授新课

同学们已经注意到了,从你一接到入学通知书那一刻起,你就与两个字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哪两个字?职业。什么是职业?工人、农民、医生、警察,等等都是。什么是中等职业学校?它既是一种学历教育形式,也是一种职业预备教育,是有明确职业指向的职业教育形式。那选择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好吗?

一、正确的选择

(一)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发达”的秘密

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许多国家百废待兴,各国都在寻找强国的出路。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一些发达国家甚至视职业教育为“民族生存的基础”“经济发展的柱石”。举个例子,请看日本经济发展速度表:P4 1945年二战前的十分之一

1958年世界第六位

1962年世界第五位

20世纪70年代世界第三位

20世纪80年代世界第二位

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的重要竞争对手,与他们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密不可分。大家可以举几个你知道的日本产品品牌:日立、松下、东芝、索尼、丰田等。日本的科学技术就一定比英国发达吗?不是,但是,日本产品比英国的竞争力强,为什么?日本的企业拥有世界上素质很高的劳动力是其超过英国的重要原因。

英国在战后只重视科学教育而忽视职业教育,尽管在基础科学领域出现了不少成果,比如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的诞生、DNA构成的发现、分子生物学等,但缺乏大量中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造成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能力不足,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高。

德国在战后能很快恢复经济,使生产总值一直处于资本主义世界前列,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其“秘密武器”。原德国总理科尔认为,之所以德国能在战后三四十年的时间里在一片废墟上建设起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重要的原因就是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德国等国家都有着非常完 2

整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接受职业教育学生比例远高于我国目前的比例。现在美国也在大力发展其职业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因而说,职业教育发展不发展是一个国家兴衰的关键。

(二)前景辉煌:日臻完善的教育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职业教育在正确路线方针指引下得以振兴。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一起,构成我国教育的四个层次。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使发展职业教育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和保障。在党中央的关心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下,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2002年全国职教工作会以来,中等职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2001年到2003年,招生数从398万人增长到515万人,增长28%,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局面。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2003年,高职在校生从117万人增长到480万人,增长了3.1倍,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42%。基本形成了每个地市至少设置一所高职院校、每个县至少设置一所中职学校的格局。同时,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蓬勃开展。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受到全社会的支持。我校就是福建省最大中职校之一。优秀的中职生将来依然可以进入高一级的学校深造。

(三)大有作为:我上中职我骄傲

近年来,我国技工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前不久,上海一家民营企业开价40万元,请来三位日本“洋技工”,其中一人年薪高达70万元人民币;江苏28万元聘不到高级电焊工;杭州月薪6000元,3个月只招到两名技工;黑龙江省数控机床操作工4000元月薪无人应聘……类似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技术工人短缺,有关人士将其称为“技工荒”现象。

有数据显示,在我国技术工人中,初级占61.5%,中级占35%,高级占3.5%,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30%—40%的比例相去甚远。“买来了进口数控机床,却找不到会开机床的人”已不是道听途说的玩笑,而是可悲的事实。某省的一家企业拿到了不少国际订单,但却因“车工”紧缺,不得不忍痛将这到口的肥肉“吐”了出来。有关部门统计表明,该省企业由于技工缺乏,每年至少要流失1000万美元的订单。

再有就是我在网上浏览用工信息时看到一条对比鲜明的信息:在深圳,6名硕士生争抢一个职位,而年薪30万元的大厨让不少酒店争抢。

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原因有许多,与近年来职业教育未能适应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快速调整密不可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就业观念的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都盼望做“白领”甚至“金领”,使家长逼着孩子千方百计要升重点高中、上重点大学。另一方面是青年人认为干工人这一行没出息。

实际上,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离不开一大批高素质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同样离不开千百万应用型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型的技术工人。只有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掌握实用科技知识、具有娴熟技艺和高超手艺的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才能使先进的机器设备得以准确操作和使用,才能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实际运用,才能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国际名牌、增强竞争力。现在,国家正着力实施现代制造业、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努力缓解生产、服务第一线高级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状况。

因此说,“技工荒”现象也给我们这些选择职高的同学们指明了一条出路:做一个高水平技术工人将是前途无量的。你中考成绩的一次不理想可能使你失去了一次上重点高中的机会,可通过职业高中的学习,你将拥有一把开启未来职业生涯大门的金钥匙。在你当上年薪18万 4 的高级技工,看到6名硕士毕业的初中同学争抢一个职位时,别忘了帮一把啊!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节课我们探讨一下该怎么学习《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这门课程。

二、全新的课程

(一)主要内容

重点讨论本课程新在哪里?

答案提示:内容新、结构新、成果新(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多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新兴学科等

(二)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

1、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

2、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3、有利于完善自身职业素质

4、有利于正确择业就业

三、让青春在学习中闪光

(一)最容易出现的三种不良学习心态

请同学阅读P12的三个例子,看看自己或周围同学是否存在这种想象。

(二)制订“自我学习纪律”

阅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15条脑力劳动纪律

问题

1、你对其中哪一条纪律印象最深?为什么?

问题

2、针对自己弱点,制订学习纪律。(课后作业)

(三)从脚下走出来的成才之路

问题:你对社会上“读职业学校没有用。以后没出路”的说法有什么看法?

(四)讲究学习方法

1、多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切磋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古书《礼记》

3、力行

“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司马光)

归纳总结和布置作业:

1、针对自己弱点,制订学习纪律

板书设计:

一、正确的选择

(一)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发达”的秘密

(二)前景辉煌:日臻完善的教育体系

(三)大有作为:我上中职我骄傲

二、全新的课程

(一)主要内容

(二)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

三、让青春在学习中闪光

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

1、多思

2、切磋

3、力行

《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 职业及职业素质

第一节 职业与职业演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职业的含义,了解职业的作用及其特性,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增强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为学好专业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职业的内涵,职业的特性,职业演变

教学难点: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们国家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中国成为WTO的正式成员;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中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重担毫无疑问的落在我们青年一代的肩膀上。自从跨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大门,就意味着我们和职业活动的距离越来越近了,要想更深入地了解我们将从事的职业活动,懂得我们应当承担的职业责任,将来更好的适应时代和未来职业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有高超的职业技能,还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是即将从事职业活动的同学们的“修身养性”的大课堂。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上,我们将学习职业、职业道德相关的理论,提高理性认识和理论水平,充实内心世界,同时学会规范职业行为,不断提高素质,为我们实现自己职业理想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提高职业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学习一些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今天我们先认识一下什么是职业,职业的作用、职业有什么特性?

讲授新课

一、职业

(一)职业的内涵

职业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的父母每天上班、下班,辛勤的工作,都在从事职业活动,到底职业是什么?又似乎说不清楚,那么,现在请大家带着以下几个问题阅读第八页的案例。

思考:

1.职业与人的生存关系。

2.职业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什么关系?

3.从事职业活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分组讨论,请同学回答上述问题,(也可结合自己父母所从事的职业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总结:从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可以总结出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通常称为工作岗位)从个人角度上看,是谋生手段;从社会角度看,是每个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义务(贡献、创造价值),要做到这些,在工作中都要具有相关的技能。谁能回答一下职业是如何产生的?原始社会没有具体的分工,大家一起打猎维持生计,也没有职业;后来有人专门打造工具,有人专门保管猎物,有人分管加工食物。分工逐渐明确,于是有了职业,即由于需要产生分工,形成职业。

由此可以得出职业的含义:

1.含义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通常又称为工作岗位。(教材定义)

(或:由社会分工而形成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的社会活动。)

通过刚才的讨论及总结,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职业,下面请同学们再总结一下职业对于劳动者的作用。

学生从不同职业劳动者的角度发表看法。

2.职业对劳动者的重要作用

人要生存就要工作,人们通过职业活动为社会奉献劳动,社会按照一定的标准付给劳动者报酬,以此来解决生存和生活问题,是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例如:一旦下岗,生活将成为问题,因此职业是人谋生手段,为了使自己能适应职业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必须不断进 9

取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例如:会计不仅会用算盘,还必须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及实际操作。所以职业的第一重要作用是:

第一、职业是播种劳动果实的土壤。(谋生手段)

人们通过职业获得一定的社会角色,为社会创造财富,并得到社会的承认。贡献越大,回报越高。无论什么职业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是社会发展、进步中不可缺少的。因此,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会得到社会的认同。只要努力发挥聪明才智,干好本职工作,都会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都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例如:李素丽作为一名普通的售票员,在平凡岗位上一心为乘客服务,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和人大代表。

可以看出职业对劳动者的另一个重要作用:

第二、职业是劳动者创造人生价值的舞台。

总之:职业不仅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而且是为社会做贡献的岗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了解了职业的内涵,从中可以看出职业有自己的特性:

(二)职业的特性

提问:要从事职业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以自己身边的人从事的职业为例谈谈从事职业要具备什么能力?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专门知识、技术能力、职业道德水平。

职业是人们从事的专门业务,必须具备专门的知识、专门的能力,符合本职业要求的职业道德。例如:殡仪馆的化妆师,要了解人体的骨骼、肌肉结构、生理知识,要了解家属的需求,必须有心理学知识,化妆品化学的知识、美容知识及技巧。要学会与家属交往、沟通,要有敬业精神。所以职业的第一特性是具有专业性。

1.专业性:专门知识、能力、特定的职业道德

提问:你所了解的职业都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职业呢?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需求很多,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就产生了多种职业。如:工人、农民、文艺工作者、教师等。现代,人们的需求更加多样,如:心理咨询、养宠物。心理咨询医生、宠物医生越来越受到欢迎。同时还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使得原来已有的职业中又产生出新的职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产生很多新职业。

2.多样性:需求多、分工越来越细。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你所了解的人才招聘时对人才要求的规格。

总结:目前,很多企业、公司在招聘人才时,除了注重学历、工作经验外,还附加要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各种职业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在从事某一职业前,必须经过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和训练,而且不断的提高技术水平。例如:厨师在刀工、火候上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

因为,每一种职业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或技术规范要求,所以职业的第三个特性是技术性。

3.技术性:技术要求、操作规范

提问:请同学谈谈随时代的发展,新产生的职业有哪些?

(也可用幻灯打出几种新产生的职业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是什么职业,产生于哪个年代,如图书导读员、服饰搭配师。)

总结: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人们需要的增多,会有许多新的职业产生,例:模特、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同时原来有的职业也获得了新的时代内容,例:司仪——主持人,理发师——美发形象设计,而且很多职业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例:教师——多媒体技术教学,网络教学等。

由此可见,职业活动的内容、种类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所以说职业具有时代性。

4.时代性:新生职业、旧职业新内容

职业除了以上特点以外,还具有社会性、经济性、稳定性。

职业特性:专业性、多样性、技术性、时代性、社会性、经济性、稳定性。

二、职业的演变

(一)职业的产生和历史演化

思考:我们现代人所从事的职业是怎样变化和发展而来的?在现代,又产生了什么新的变化?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十四页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回答思考题。

(学生回答略)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

1.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随着生产力不断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征服能力、改造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相继出现了牧人、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国家管理者等。

进入现代社会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分工越来越细,职业也随之增加。请同学看一组图片。

图片中所讲的是:中国古代农民育蚕制丝的全过程。同学们可以看到,农民织绸,从种桑养蚕开始,有许多道工序,都是农民一家一户完成的,产品还要自己拿到集市上出售。大家想一想:我们现代社会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不但农业与工业有了明确的分工,就是在两大产业内部也存在着非常细的行业划分。以工业内部为例:不仅由专门的工厂将蚕茧缫丝、织成布;还有专业的印染企业根据专业设计师的设计进行印染。因此要求有纺织工、印染工、专业设计师、推销员等职业。最后经过多种流通渠道,进入市场,呈现在我们(消费者)面前。所以说,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这种变化是很快就可以实现的吗?

2.职业的演化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

思考:为什么是一个漫长过程?

为什么是一个复杂过程?

在职业演化过程中什么起到了重要作用?

面对这样一个漫长、复杂过程,你应该怎样做?

(学生回答略)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分工和科技发展是渐进的,不是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就可以实现,所以职业的演化也是缓慢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之前的时期,人们在很短时间内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完全可以满足一生的需要,也就不可能大量、快速产生新的职业。资本主义的出现,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职业的变化加快,新旧职业的更替也随之加快。由此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能够跟上时代发展 13 的步伐,我们就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各方面的素质。在掌握了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之上,及时补充其他相关知识,以便适应职业的快速变化。

例如: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自己的形象逐渐重视起来,外表的修饰不再局限于发型、化妆,而是更加重视整体形象。这就要求美容美发专业的同学在学习美容、美发的同时,还要对服装款式、色彩搭配、立体剪裁、顾客心理都有所了解,才能更好的满足顾客需求,在就业竞争中赢得胜利。

(二)当代职业的多样性

我们对职业的发展过程已有所了解,现在请大家回答:我们当今社会中,存在多少种职业?一定多得数不过来。我们只能根据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对社会职业进行系统划分与归类。

1.国内外的职业种类多样

由此可见,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当代职业的多样性。

思考:我国的职业与外国的职业都相同吗?(阅读教材第16页和第17页)

如果存在差异是由于什么原因?(阅读教材第16页──17页)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有许多在国外极为普遍的职业,在我国并不存在,比如:保险推销员、职业经纪人、广告策划等等。这些职业在当今社会中,我们都相当熟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一些新兴行业出现,很多新职业涌现。象房地产业的发展,使物业管理员、小区保安员、专业的卫生保洁员职业出现,为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证。这说明职业的种类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同时各国还有一些传统的、带有民族特色的职业,除了教材中的例子,你还能再举出几个例子吗?如:藏医,就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教师总结:

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变化

国家政策不同国家之间职业存在

国家民族特色、文化背景不同差异的原因

国家的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程度不同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贸”,对于我们而言职业种类会有所增加,就业空间增大,真正说明了:

2.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推动了职业演变

(1)社会经济结构对职业结构演化起着重要决定作用。

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发展缓慢。工业革命之后,经济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基础,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变迁速度加快。计算机行业已经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主要行业,与此相适应的职业结构,如行业种类数量、分布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网络工程、程序设计、网页设计、产品开发、硬件维修和安装、专业销售人员等新的职业。

(2)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职业的演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社会分工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对他们的研究和应用必然带来新旧职业的更替。例如:计算机的发展、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铅字排字员失业,出现计算机打印、激光照排的职业。

结合教材中阐述的两方面作用以及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贸”,职业种类会有所增加,就业空间增大这一实际情况,大家分析一下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念?

教师总结:首先,要认识到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职业也在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社会分工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发生变化。要适应自己职业的不断变化。其次,面对“入世”我们应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跟上科技发展的速度。

(三)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提问: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或家长所从事的职业,预测一下这一职业的发展趋势?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势:智能化、专业化、综合化

智能化:例如未来的远程卫星教育的普及,学生可借助现代科技的翅膀,跨越地域等自然因素的限制,随时随地地接受所需的课程教育。这种做法体现了教育方式的智能化。

专业化:例如教师授课,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提高其教学内容的科技含量,实际上就是提高其专业性。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使自己的教学活动跟上时代步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社会有所了解,从中受益。惟如此,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综合化:例如合格的保险业务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要求,不仅需要掌握保险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金融投资等知识,成为综合性、复合型人才。

其中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专业化和综合化。专业化与综合化并不矛盾。专业化使人们必须接受较长时间的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劳动者;综合化要求人们在接受教育时,应加强多方面知识与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也就是要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职业的这种发展趋势,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者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掌握其它有关知识,这样,有助于劳动者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实力,成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2.我国未来职业发展的重点:与新技术和第三产业有关的职业

在新世纪里,与高新技术有关的职业都将得到发展。这是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高新技术可以推动我国经济建设。推动高新技术的同时,发展第三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推广服务;为科研人员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提供周到的生活服务。这些都是发展第三产业的现实意义,所以与此有关的饮食服务、教育、通讯、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相关职业都会得到发展。

对同学们来说,职业未来发展将会给你的就业、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你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空间。

归纳总结和布置作业:

1.什么是职业?它对人生具有哪些作用?

2.查阅什么是社会性、经济性、稳定性,试分析职业为什么具有这三个特点?

3.试分析你所了解的某一职业的技术性。

4.你所了解的职业中有哪些是随时代发展而新产生的?哪些职业增加了新的内容

5.推动职业演变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6.教材P20第二、三题。

板书设计

第一章职业与职业素质

第一节职业与职业演变

一、职业

(一)职业的内涵

形成:生存需要——剩余——社会分工

特征:有专门技能、承担责任

表现形式;社会活动

1.含义: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通常又称为工作岗位。(教材定义)

2.职业对劳动者的重要作用

第一、从个人角度:P11第五行

第二、从国家角度:P11倒数十行

(二)职业的特性:专业性、多样性、技术性、时代性等

二、职业的演变

(一)职业的产生和历史演化

(二)当代职业的多样性

(三)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1.职业未来发展趋势特点:智能化、专业化、综合化

2.我国未来职业发展的重点:与新技术和第三产业有关的职业

第二节 职业和专业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专业、从业资格、执业资格、职业资格;理解专业设置的依据、职业资格证书对劳动者的意义。增强学生在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舞台上有所成就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教学重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职业资格证书对劳动者的作用;

教学难点: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群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和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案例:“行行出状元”

评析与思考:

(1)这个事例主要体现了职业的哪几个特性?(专业性、技术性)

(2)李文山为什么能成为本县马达维修行业中的“状元”?(精湛的技术、真诚的服务)

(3)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在哪里?(就业的必备条件、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教师归纳:职业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在从事某一种职业之前,必须经过一定时间,针对一个特定的职业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并进行专门的技术、技能或操作规程的训练。这就是职业教育兴起和得到广泛发展、同学们进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的重要原因。

我们学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我们学校设置了哪些专业?(学生回答)你目前所学的专业是什么?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呢?你认为学习这个专业将来可以从事什么工作?(学生回答)

讲授新课

一、认识专业

所谓专业,是一种学业的分类,是高等院校或者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学科分类或者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为了更好地适应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教育部于2000年9月将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分为13个大类,270个专业。专业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呢?

(一)专业设置的依据

专业设置的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设置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

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是一座“立交桥”,它可为同学们将来的职业生涯铺设多条适合自身的成功之路。

2.专业设置的现实性与前瞻性,即从现实与未来的需要考虑,这是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主要依据。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生产的设备、产品和劳动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使职业的演变越来越快,使每一个人面临多次转岗或者重新选择职业的考验。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要坚持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既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要,又适度超前考虑未来经济发展和职业分化的需要,随时调整或增加社会需求的专业。这样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可介绍学校专业设置发展变化情况:学校有几个专业?先有哪几个专业?后又增加了什么专业?为什么要增加专业?)

3.专业设置与国家产业分类、职业分类相适应,这是职业学校设置专业的重要依据。

产业是国家经济部门按照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进行划分的,通常分为三大产业部门,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职业学校要根据我国“大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产业政策,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合理设置专业,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二)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汇报他们在课下对本专业优秀毕业生的采访。

活动方案:

①分小组对本专业优秀毕业生进行采访

②采访的主题: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的重要性

③课堂汇报

老师归纳:同学们的汇报很精彩,所采访的这些优秀毕业生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人不经过学习,不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很难谋生,更不能实现人生价值。因此

1.学好专业是顺利就业的必备条件

2.学好专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选一则或让学生事先收集一则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招聘广告)这则招聘广告里提到了对从事这一职业的劳动者所必备的职业资格要求。那么什么是职业资格呢?

二、职业资格

职业资格是对将要从事某一职业的劳动者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1994年劳动部和人事部明确了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请同学们阅读P30,了解什么是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

不知同学们是否记得2002年3月30──31日进行的首届国家司法考试。据悉,今后要想成为公证员、律师、法官、检察官,首先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2002年7月1日起,北京市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的驾驶员必须接受理论、实际操作方面的职业培训,经考试合格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无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将不得再从事旅客运输活动。(拿出自己的教师任职资格证书)这是我能够从事教师工作的资格证明。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国家对达到职业资格规定的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劳动者发给的证明,这是求职任职、22

独立开业和用人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可见,在现代社会里,你要工作就要按照标准去做;你要达到标准,就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证书实物展示:计算机等级证书、外语等级证书、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学历证书、汽车驾照、劳模证书、先进工作者证书等。

(教师引导学生区分哪些是职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与人生的关系)通过学习获得证书→找个好工作→工作中努力做出贡献→社会给以回报或肯定→发给证书以说明。

我们应该取得什么证书、怎样取得证书、取得证书后有什么作用呢?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找到答案。(学生阅读P30最后一自然段—32的第一自然段)

3.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

学生辩论:(1)准备:成立甲、乙两支代表队,选出一名主辩。

(2)内容:甲方:学历高,就一定能胜任所学专业知识对应的相关职业;

乙方:学历高,不一定能胜任所学专业知识对应的相关职业。

(3)过程:①请各方主辩阐明自己的观点;

②依次请各代表队其他同学发言;

③自由辩论;

④同学自由发言。

老师小结:(1)简单评价辩论会的水平。

(2)明确自己的态度,归纳学生发言。

辩论双方唇枪舌剑,例证丰富,说明同学们很重视这个实际问题。在现实职业生活中,学历确实很重要,但学历并不等于能力,学历证书只能证明一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程度或学业程度,学历高的人能力不一定高,比如在招聘会上有的单位明确指出,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免谈,原因何在?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他们高知低能。而学历低的人能力并不一定低,正如刚才乙方同学所举事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呢?

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是相互包含的。随着职业资格证书的实行,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在完成正常教学计划的同时,进行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考核,鼓励学生一专多能,比如我校就鼓励同学们将来毕业的时候,要拿到毕业证、计算机等级证、驾驶证、会计电算化证、珠算等级证等。国家有关部门也明确规定学历认定是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将逐步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既鼓励和调动大家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我们积极适应多种专业岗位的需求。

现在,我们来模拟一个招聘现场:(小品)

例:小品设计

(1)确定参加活动人选:2名同学代表用人单位的招聘者,5─6名求职者。

(2)内容:5─6名同学准备去一单位应聘会计工作。(只有一个录用名额)其中有2─3名同学没有任何职业资格证书,2─3名同学有珠算等级证、会计证,1─2名同学不仅有珠算等级证、会计证,还有电算化证、计算机等级证等。

(3)场景布置:

①黑板:诚聘英才

②教室前面摆放两张课桌椅,上面放好“招聘单位名称”的标牌。

(4)参加活动的同学提前做好“提问”、“回答”的准备,提出的问题尽量能考察求职人员的能力素质,求职人员能尽量表现出自己的才华。

(5)应聘中,有多种资格证书的同学受到青睐。

老师小结:从这个小品中,同学们能体会到职业资格证书对劳动者来说起什么作用呢?请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笔记本上。同学们今天的模拟面试不只是在表演,而是一次练兵,是在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准备。

学习了有关的专业知识后,将来可以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群。

三、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群

(一)专业与职业的对应关系:

专业是学业的分类,职业是工作的分类。不管学什么专业,大体上可以知道将来要从事的职业领域。同学们目前所学的专业是(学生回答),你认为通过现在的学习,将来可以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呢?请同学们一起来画一棵与我们专业相关的职业树。(大地:社会;树干:专业;树枝:职业群〈老师讲解什么是职业群P35〉;树叶:职业)(学生不会画,老师可提示)

老师小结:同学们画的这棵树非常好,枝繁叶茂,它生动地告诉我们一个具体的专业与职业的对应关系是:它可以是社会上一个具体的职业,更多的情况是,一个专业可以对应一个职业群,甚至是几个相关的职业群。它向我们展示了我们将来就业的广阔前景,也表现了同学们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前景广阔而美好,我们将会有多种选择职业的机会,当然职业也会选择我们。为此,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呢?(同学自由发言。)

老师归纳:无数个职业岗位在等待我们,我们要有意识的从现在起,树立、增强职业意识,为将来成为一个职业成功者做准备。

(二)增强职业意识

也许有些同学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缺少学习的动力。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人生的第一个基本愿望应该是为人类做贡献,为人民服务。本着这个宗旨,无论学习什么专业,都可以学到知识和本领,都可以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父母的工作情况(事先让学生调查了解)。

老师小结:同学们的父母在各行各业辛苦地工作着,都在为祖国的建设事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业无尊卑,贵在奉献。无论从事哪种职业都是社会的需要,只要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三)行行出状元

先进人物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徐虎、李素丽、李国安、吴登云、王启民、包起帆等,这些是我们熟悉的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我相信我们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一定会成为有用之才。

归纳总结和布置作业:

1.你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哪些?请同学们回去了解,下节课请同学们来介绍。

2.思考:学历=能力?(布置辩论)

3.请同学们回去了解父母的职业,了解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的成绩,写出体会

板书设计

第二节职业与专业

一、认识专业

(一)专业设置的依据

1.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基本依据

2.从现实与未来的需要考虑——主要依据

3.与国家产业分类、职业分类相适应——重要依据

(二)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二、职业资格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职业资格的含义(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P29 2.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的含义:P30──P31 3.与学历证书的关系

(二)职业资格证书对劳动者的作用

1.求职就业的必备条件

2.胜任岗位职责的标志

3.增强职业竞争能力的手段

三、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群

(一)专业与职业的对应关系:P35

(二)增强职业意识:

(三)行行出状元:业无尊卑,贵在奉献

第三节 职业素质及其构成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有利于了解职业素质的基本知识,认识提高职业素质的重要性。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在校学习期间,努力提高自身职业素质的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为将来立业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职业素质的含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职业素质的构成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在行行出状元这一问题中谈到:无论从事哪种职业都是社会的需要,无高低之分、贵贱之别,只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那么就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来。在共和 28

国的历史上,很多人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例如,水电工徐虎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徐虎是上海普陀区中山北路房管所的水电维修工。在工作中,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居民下班以后正是用水用电高峰,也是故障高发时间,而水电修理工也已下班休息,有问题找不到人,于是1985年在他管辖的地区率先挂出三只醒目的“水电急修特约报修箱“,多年来,不管刮风下雨,冰冻严寒,还是烈日炎炎或节假日,徐虎总会在每天晚上7点钟准时背上工具包,骑上他的那辆旧自行车,直奔这三只报修箱,然后按报修箱上的地址,走了一家又一家。10年中,他凭着“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精神,从未失信过。他累计开箱3700多天,共花费7400多个小时,为居民解决夜间水电急修项目2100多处。热情的态度,熟练的技术,良好的服务,被群众誉为“晚上7点钟的太阳”。徐虎爱岗敬业,十几年如一日,义务为居民服务,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两次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当选为十五大代表,被上海市委、市政府评为“上海市十大先进标兵”。1998年底,徐虎在上海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以个人的名字命名的物业管理公司──“上海徐虎物管有限公司”。当年的3只报修箱,如今已经增加到了160只,加上每天200个左右的徐虎热线,只要遇到急修,两个小时内徐虎公司就会派人上门帮助解决各类问题。“徐虎”两个字成了无形资产,具有一定的品牌竞争力。在上海凡是徐虎公司接管物业管理的小区,对住房或居民楼的销售起到了很大作用。许多客户在买房子时说:“有徐虎的公司管理,我们放心。”现在有许多大城市对徐虎发出了邀请,欢迎徐虎去做物业管理。摆在徐虎面前的是一条广阔的事业发展之路。

第一个问题:徐虎为什么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第二个问题:我们虽然不是徐虎,我们能不能成为徐虎式的好工人!

徐虎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水电工,发展成为物业管理公司的首席董事,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他有很好的职业素质。这正是第三节要讨论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职业素质

(一)素质

教师:提到素质我们会联想到许多方面,哪位同学举例说一说?

学生:民族素质、人民素质、专业素质、人口素质、教育素质、科学素质。

教师:同学列举的只是素质的某一方面特征。到底什么是素质?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相对稳定的内在基本品质。也就是说,素质是指人的品质、质量,是在人的智慧、能力和个性的基础上的人的发展总水平,是人的各种属性综合。

其一是:先天禀赋就是我们所说的资质。即生理上原来的特点,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某些自然特点。

其二是: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而形成和巩固下来,成为稳定的内在品质。

素质可以划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层面。职业素质属于社会文化素质方面。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人的整体素质。整体素质中的各种素质是相互渗透的,对素质不可孤立地理解。

人的素质体现在各个方面。贯彻人的一生。而人生大部分时间是要在职业岗位上度过的,因此,在职业岗位上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二)职业素质及特征

教师:下面大家搞一个小活动——猜职业(学生在讲台前表演)

学生1:护士

学生2:教师

学生3:模特

学生4:警察

学生5:接线员

教师:同学们说对了。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的特点。从事不同职业的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的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的基本品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以专业知识、技能为特色,它是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等根据不同的职业要求有机结合而成的。

下面我们开展一个小的讨论——根据职业素质的特征,我们怎样有目的的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职业意识的五个特征)找几位同学发言。

讨论完毕,自己看教材43─52页,大约五──十分钟,开展一个知识竞赛,希望同学认真准备。

二、职业素质的构成

教师:职业素质由哪几个方面构成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素质。

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素质,五方面的关系是什么?

职业素质是一个有机系统的整体。在这个整体当中,思想素质是灵魂,职业道德素质是保证,专业技能素质是本领,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础,心理素质是关键,身体素质是本钱,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是事业成功的根本。

(一)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什么是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指人们在政治上的信念或信仰,包括世界观、价值观。简言之,就是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职业素质的灵魂,它对其它素质起着统帅作用,规定着其它素质的性质和方向。

教师:什么是世界观?

学生: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

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学生: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进行锤炼。

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是什么

学生: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

教师: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渠道有哪些?

学生:业余党校,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积极要求入团,参加马列小组的学习。

(二)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什么是职业道德素质?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教育和修养而形成的职业道德方面的状况和水平。他包括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修养的水平等。请同学根据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讲一讲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

学生:这是发生在我父亲身上的事情。

我父亲是市公安局的一名反扒侦察员,在十五年的“反扒”生涯里,他凭借练就的“擒”贼术,共抓获扒窃者2000余名,他也被上级机关授予“反扒能手”称号。

这一天,领导又交给了他一项新任务。原来某百货商场黄金柜台接连发生顾客钱包被窃案。商场信誉受到很大影响。为此请求公安局帮助破获此系列案件。他接此任务后,与商场领导设计了一个“钓鱼”计划。这不,该商场打出“黄金首饰优惠消费者”的横幅。

下班的铃声响了,首饰柜台的职工们下班了。我父亲自言自语地说:这也怪了,等了一周,连个影也没有,难道我被窃贼发现了?还是窃贼远走他乡了?不会的,肯定是窃贼几次连续得手,产生了惧怕被抓的心理,想等事态平息了一段再说。上班的铃声又响了,首饰柜台的职工又上班了。顾客们又拥挤在柜台前挑选首饰。这时一个个头不高,30岁上下,衣着朴素的人在黄金柜台外溜达,看似若无其事,但那双眼睛的余光总是瞄着顾客的包。我父亲想,这肯定是个老手,他一定在等“猎物”。果不然,此人盯上了这个衣着入时的女青年的包,正 33

当女青年挤进人群的一刹那,此人已将钱夹搞到手。我父亲伸手抓其手腕时,窃贼将钱包扔向我父亲夺路而逃。我父亲哪肯放过,一只手直取窃贼的喉部,顺势将窃贼摔倒在地上,这时只见窃贼掏出了匕首,向他头部刺去,他躲过,这时窃贼知道遇上了对手,连忙哀求说:“老爷子,您放我一码,日后我重重谢您。”我父亲微笑着说:“小子,听大爷的,把刀放下,跟我去分局,你还能得到宽大处理。”窃贼狠狠的说:“老不死的,你不放过我,我要你的命。“说着直向我父亲的腹部刺去,我父亲飞起一脚正踢在窃贼持刀的手腕上,匕首掉在了地上。这时在场群众扑上来,和我父亲一起将窃贼捆上,押送去公安局,身后响起了一片掌声。

事后得知,此窃贼曾横行南方各省,从未“失过手”。本想到北方试试“身手”却偏偏碰上了对手。真可谓: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在我父亲身上体现出来的是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什么是职业态度?

学生:职业态度是人们对待自己职业的看法和行为表现。它包括人们对职业的兴趣、爱好、责任感以及对待劳动成果的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什么是职业道德修养?

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是指劳动者在学习、实践职业道德过程中所达到的一种精神状态。

教师:讲一个小故事

我国古代东汉时期的杨震,就是一个具有“慎独”高尚品德的清廉无私的官吏。在为官上任的路上,他过去曾举荐过的王密深夜偈见,以十金相送。杨震拒绝收受,王密则说:“暮夜无知者。”坚持要杨震收下。可杨震对他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终于使王密羞愧地走了。故事说明了什么?

学生:慎独。

教师:下面请大家看一幅漫画,修车人的职业道德如何?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意义

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促使劳动者忠实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三)科学文化素质

教师:什么是科学文化素质?

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思维、科学知识等人类文化成果的认识和掌握的程度。具体包括:科学精神、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教师:请你讲一个科学家的故事(科学精神)

学生:居里夫人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由于她对世界科学与医学的杰出贡献,曾两次荣获诺贝尔奖。她的一生充满了磨难,在巴黎大学求学时她一贫如洗,寒冷的冬夜只能将报纸和椅子压在身上取暖,饥饿常常使她昏厥。中年时又失去了相濡以沫、志同道合的丈夫。但是所有这些都没有动摇居里夫人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她不向贫困弯腰,不向财富低头,更不为荣誉所累,在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这种伟大的献身科学的精神,同她发现的化学元素──镭一起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教师:什么是求知欲望?

学生:求知欲望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不耻下问、敢于向权威质疑、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等等。除此之外,它还表现在热爱书籍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系统化和理论化。

教师:请你说出几条有关书籍的名言警句。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老师。——高尔基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教师:你怎样理解创新?

学生:(教材51页)

(四)专业技能素质

教师:专业技能素质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时,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状况与水平。同学讲一个有关的故事。

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金庸的故事

金庸的私人藏书在香港无出其右,他每天坚持读书6小时以上。他有个绰号“活辞海”。同事们有了疑难问题不用去查书,直接去问他。如此深厚的文化基础知识,应用到写作方面,金庸的成名就顺理成章了。

再如:有高超技术的汽车修理工可以通过手机传来的声音诊断汽车故障。

有高超技术的厨师可以在一块薄丝巾上切肉丝,而丝巾毫无损伤。

技术高超的面点师抻面

专业技能要通过我们在实践中刻苦学习

(五)身心素质

教师:我有个好朋友,最近他有个麻烦,希望大家给出个主意,想个办法。

学生(教师的朋友):我是一个中等职业学校将要毕业的学生。有一个汽车修理厂招修理工,我就去了,说我没计算机证,身高不够、文凭太低。我没有气馁,又去了第二家,第二家除了上边的条件外,又说我没有等级工证书,我烦死了。我——我,该怎么办?

同学甲:尽量多的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同学乙:要不然你继续上学。

教师:关键是要有健康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每个人的人生历程中,都会经历挫折、失败,要采取积极的态度,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

教师:职业素质不是先天就有的,是可以在工作岗位上培养和提高的。

三、职业素质的提高

(一)社会发展对职业素质的要求

1.市场竞争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2.知识经济的出现对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提高职业素质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2.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

3.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归纳总结和布置作业

1、P62判断题和讨论题

2、什么是素质和职业素质?职业素质的基本特征?

3、中职生为什么必须提高职业素质

板书设计

第三节职业素质及其构成

一、职业素质

(一)素质

(二)职业素质及其特征

1.职业素质

2.职业素质的特征:专业性、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发展性

二、职业素质的构成:

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职业素质的提高

三、职业素质的提高

(一)社会发展对职业素质的要求

(二)提高职业素质的意义

第二章 职业道德及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节 职业道德的特点、核心和基本内容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道德与职业道德的联系和区别;职业道德的特点。理解职业道德的核心、基本原则。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重点:.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职业道德的核心、基本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和案例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回顾5.12汶川大地震中,各行各业的人们的表现

回顾一:解放军战士

回顾二:人民警察

回归三:医务工作者

回顾四:人民教师

回顾五:广大公务员(各级干部)

回顾六:广大新闻工作者

同学们总结一下他们各自表现出什么样的优秀道德品质,和他们的职业有什么样的联系?

讲授新课:

一、道德与职业道德

1.道德的含义

如何理解“环境危机的背后是道德危机”这句话?

(1)道德的概念:道德是调节个人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2)道德与社会:

美国的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的道德准则:

①节制欲望:在晚饭和喝酒上要有节制;

②自我控制:对待别人要能克制忍让,不可怀有仇恨;

③沉默寡言:少说废话;

④有条不紊:所有的物品都要井然有序,所有的事情都要按时去做;

⑤信心坚定:信守诺言,出色地完成你所承诺的任务;

⑥谦虚有礼。

⑦忠诚忠实:不要说有害于人的谎话,要表里如一;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评价一个人高尚是以什么来评价的?

(3)道德与人:

2.职业道德的内涵

1994年以来,中华全国总工会会同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国家经贸委等单位已评选了一批又一批“十佳标兵”和“十佳单位”,形成了一批职业道德示范的个人与群体。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举办这一活动的意义何在?

(1)职业道德的概念: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摘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职业道德的作用:

(3)道德与职业道德的区别和联系:

3.职业道德的特点

[材料分析]:连云港市新浦汽车总站“雷锋车”事迹引起的广泛社会反响:“雷锋车”的事迹见报后,扬州大学等外地大学生纷纷来到服务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当地海滨中学等单位把这里作为德育教育基地;驻连部队给他们送来了一辆崭新的机动三轮车;龙尾河和平桥边的个体户修理“雷锋车”不收费,解放路上的小学生们看到“雷锋车”就拍起小手掌,今天的“雷锋车”拉到哪里,哪里的交警就献给他们庄严的敬礼;连云港海滨疗养院退休医生寇桂芳,每个周末都从50里外赶到车站,为旅客义诊;市教育学院学生陈鹏,拉了一天“雷锋车”,不平凡的度过了他20岁的生日。

根据材料同学们想一想“雷锋车”的事迹为什么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反响和人们的敬重及主动参与?

(1)行业性

(2)广泛性

(3)实用性

(4)时代性

二、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

[思考分析]在职业中是如何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如果我是一名邮递员,如何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为人民服务是职业道德的核心

(1)为人民服务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2)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人际关系的本质。

(3)为人民服务贯穿于职业道德的各条基本规范中。

2.集体主义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集体主义的内涵:

例如:一些资料显示:我国环境问题已经相当严重,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硫达1800万吨,烟尘1400万吨,废水360亿吨,废渣6.17亿吨,长江流域已经普遍出现酸雨,水质不佳,农药残留和白色污染有增加的趋势。当然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一些地方,一些企业和个人一味地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无视公众利益、社会利益,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2)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

(3)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使之共同发展。

(4)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

归纳总结和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章职业道德及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节电职业道德的特点、核心和基本内容

一、道德与职业道德

(一)道德的含义

(二)职业道德的内涵

(三)职业道德的特点

1、行业性

2、广泛性

3、实用性

4、时代性

二、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

(一)为人民服务是职业道德的核心

(二)集体主义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增强敬业意识、诚信意识。

教学重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

教学方法:讲授法和案例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提问1:谁讲的?-----孟子

提问2:它的涵义是什么? 它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2、电影《法官妈妈》

讲授新课

一、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

是从事职业活动的人们应当遵守的职业行为准则,是告诉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当如何做人的规矩

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

1.爱岗敬业

[材料]真情献乘客:

北京市21路公共汽车1333号车女售票员李素丽,自1981年走上三尺售票台以来,以周到的服务,细致的关怀,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她为自己制定了服务原则:礼貌待人要热心,照顾乘客要细心,帮助乘客要诚心,热情服务要恒心。李素丽经常是 44

“你发火,我耐心;你烦躁,我冷静;你粗暴,我礼貌,得礼也让人。为了搞好服务,李素丽不但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哑语、英语和粤语,还自学了心理学,针对不同的乘客,艺术地为他们服务。如一位姑娘把座位让给一位抱小孩的女乘客,这位乘客好像这座位就该她坐似的,没有丝毫感谢之意,李素丽便上前逗女乘客怀里的孩子:“多可爱,多乖的小孩,阿姨上了一天班这么累还让座给你,还不谢谢阿姨。”小孩母亲一听,感到自己失礼了,立即向姑娘道谢,姑娘的气消了。

(1)爱岗敬业的含义:

(2)爱岗敬业的意义:

①爱岗敬业是服务社会、贡献力量的重要途径。

②爱岗敬业是各行各业生存的根本。

③爱岗敬业能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3)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①要乐业。

②要勤业。

③要精业。

[分析]请同学们解释一下我们经常用的关于“一口清”、“一刀准”、“一把抓”、“活地图”、“问不倒”是形容什么职业特点的?

2.诚实守信

[材料分析]某市供电公司7年前与一私营企业订立了一份有效期长达2万年的供电合同,由于合同时限过于荒谬,不仅没能保障私营企业的利益,而且还严重影响了该市农村电网改造,并引发了纠纷。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合同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这份合同是荒谬的?

(1)诚实守信的含义:

(2)诚实守信的意义:

①诚实守信是各行各业的生存之道。

②诚实守信是维系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必不可少的道德准则。

(3)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①要诚信无欺。

②要讲究质量。

③要信守合同。

[材料分析]虹桥垮塌:

1999年1月4日晚6时50分左右,重庆市綦江虹桥因严重质量问题,突然整体垮塌,40人丧生,1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00万余元。当初“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标语就悬挂在施工现场,可当地有关领导急功近利,有关部门严重失职,有关人员玩忽职守,虹桥工程从立项、发包,到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环节,均严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工程管理十分混乱,被斥为“豆腐渣”工程。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诚实守信”内容分析这一事件背后的社会问题。

3.办事公道

(1)办事公道的含义

(2)办事公道的意义

①办事公道有助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②办事公道是市场经济良性运作的有效保证。

(3)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①要客观公正

②要照章办事

[材料]在护士职业道德规范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坚持原则,不谋私利。具体做到:坚持护理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出现差错事故不隐瞒,积极采取措施补救;不以护理职权之便谋取个人私利,不接受病人的馈赠吃请,自觉抵制和纠正不正之风。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希望在哪些职业中应如何体现办事公道,举例说明。

4.服务群众

[材料1]海尔服务人员承诺:

一证件:上门服务出示“上岗资格证”。

二公正:公开出示海尔“统一收费标准”,并按标准收费,公开出示维修或安装记录单,服务完毕后请用户签署意见。

三到位:服务后清理现场到位,服务后通电试机演示到位,服务后向用户讲解使用知识到位。

四不准:不准喝用户的水,不准抽用户的烟,不准吃用户的饭,不准要用户的礼品。

五个一:递上一张名片,穿上一副鞋套,自带一块垫布,自带一块抹布,赠送一份小礼物。

[材料2]万乐福烧烤店提出的万乐福的使命其中一条就是“服务第一”:服务到顾客满意为止是万乐福人永久的追求。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果你是一名服务对象,你需要什么样的服务?

(1)服务群众的含义:

(2)服务群众的意义:

①人生价值在服务群众中得到实现。

②市场经济呼唤服务精神。

③社会文明需要服务精神

(3)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①要热情周到

②要满足需要

③要有高超的服务技能

思考与讨论:每个人设计一下自己作为某部门的管理者,为了使你的企业有较强的竞争力,你将为你的员工制定什么样的服务管理条例。

5.奉献社会

[材料分析]“白医圣人”吴登云

现任新疆乌恰县人民医院院长吴登云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热爱边疆,扎根边疆,以解除边疆人民的病痛,造福边疆人民为己任,先后为病人无偿献血30多次,累计鲜血达7000多毫升;他从自己腿部割下13块皮肤移植到烧伤儿童身上;他每年都要花3—4个月的时间,跋山涉水到30多个自然村、50多个牧业点巡回医疗;吴登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人生价值在服务群众中得到实现。

请同学们想一件让你十分生气的、由一个自私的人做出的自私的事情。想一想我们希望我们身边多一些自私的人还是多一些不自私的人呢?

(1)奉献社会的含义:

(2)奉献社会的意义:

①有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无私精神。

②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3)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

要坚持把社会公众利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这是每个从业者职业行为的宗旨和归宿。

[材料]:同仁堂人的经营宗旨:

1987年上海甲肝病流行,医院立刻住满了病人,治疗这种病的特效中成药──板蓝根冲剂已经脱销。于是上海就向同仁堂发出信息,要求他们赶制几吨板蓝根冲剂。一个青年管理人员闻讯后说,板蓝根脱销,人家药厂都提价了,而且有的甚至提十几倍,我们也应提价。他的话刚出口,就遭到几位同仁堂职工的责备,他们说:“你是同仁堂的人吗?同仁堂300年经营宗旨是什么?‘养生济世’、‘治病救人’、‘义利并举’,‘以义为先’。我们怎能在人家生命垂危

的时候发民难财呢?我们不能赚这样的钱呀。”说得这个青年面红耳赤,不敢抬头。最后,药厂领导做出决定,一分钱不能涨,赶制板蓝根冲剂,并用汽车送往上海。上海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能涨价的时候不涨价,这就是职业道德的威力,这就是同仁堂人把公众利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的义利统一的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观。

归纳总结和布置作业

1、交流研讨课后习题1

2、案例1、2读后感(任选一题)

板书设计

第二节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一、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

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

(一)爱岗敬业

乐业、勤业、精业

(二)诚实守信

(三)办事公道

(四)服务群众

(五)奉献社会: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

篇2: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案(中职版全书)

作 者: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行政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6

开 本:16开精装

册 数:全二卷

光盘数:0

定价:560元

优惠价:280元

进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当代,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详细介绍:

第一篇 监狱概论

第一章 监狱的概念、性质、任务

第二章 监狱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原则

第三章 监狱制度及其类型

第四章 监狱行刑手段动作的原则

第五章 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

第二篇 监狱制度管理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监狱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章 监狱制度类型

第四章 监狱法

第五章 监狱的行刑制度

第六章 监狱的行刑原理

第三篇 监狱法制化管理标准

第一章 监狱法制化管理概述

第二章 监狱法制体系及其改革、完善

第三章 监狱人民警察的素质培训

第四章 监狱执法中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 监狱执法监督机制建设

第六章 监狱执法保障机制建设

第七章 监狱执法质量评估

第四篇 监狱社会化管理标准

第一章 罪犯教育改造概述

第二章 监狱行刑社会化

第三章 运用社会力量改造罪犯

第四章 罪犯出狱后的社会保护

第五章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学校

第五篇 监狱警察组织管理与队伍建设

第一章 监狱警察的性质任务

第二章 监狱警察的历史发展

第三章 监狱警察的职责与职权

第四章 监狱警察的义务与纪律

第五章 监狱警察的组织管理

第六章 监狱警察的基本素质

第七章 监狱警察的警务保障

第八章 监狱警察的执法监督

第九章 监狱警察的队伍建设

第六篇 监狱警察业务技能训练

第一章 监禁管理

第二章 教育管理

第三章 劳动管理

第四章 日常生活管理

第五章 会见通讯管理

第六章 安全检查

第七章 突发事件的处置

第八章 收监与释放

第九章 监狱文书写作

第七篇 监狱劳动生产管理创新

第一章 罪犯劳动的组织与管理

第二章 监狱生产劳动力资源配置

第三章 监狱企业管理

第八篇 监狱警察业务考评达标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评价标准

第三章 评价方法

第九篇 监狱警察奖惩制度与福利保障

第一章 人民警察奖励制度

第二章 人民警察的职务升降

第三章 警衔制度

第四章 人民警察的奖惩

第五章 人民警察的工资、福利与优抚

第十篇 监狱实用法律法规

监狱管理标准与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实务全书

监狱管理标准与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实务全书

监狱管理标准与监狱警察职业化建设实务全书

第一篇 监狱概论

第一章 监狱的概念、性质、任务

第二章 监狱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原则

第三章 监狱制度及其类型

第四章 监狱行刑手段动作的原则

第五章 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

第二篇 监狱制度管理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监狱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章 监狱制度类型

第四章 监狱法

第五章 监狱的行刑制度

第六章 监狱的行刑原理

第三篇 监狱法制化管理标准

第一章 监狱法制化管理概述

第二章 监狱法制体系及其改革、完善

第三章 监狱人民警察的素质培训

第四章 监狱执法中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 监狱执法监督机制建设

第六章 监狱执法保障机制建设

第七章 监狱执法质量评估

第四篇 监狱社会化管理标准

第一章 罪犯教育改造概述

第二章 监狱行刑社会化

第三章 运用社会力量改造罪犯

第四章 罪犯出狱后的社会保护

第五章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学校

第五篇 监狱警察组织管理与队伍建设

第一章 监狱警察的性质任务

第二章 监狱警察的历史发展

第三章 监狱警察的职责与职权

第四章 监狱警察的义务与纪律

第五章 监狱警察的组织管理

第六章 监狱警察的基本素质

第七章 监狱警察的警务保障

第八章 监狱警察的执法监督

第九章 监狱警察的队伍建设

第六篇 监狱警察业务技能训练

第一章 监禁管理

第二章 教育管理

第三章 劳动管理

第四章 日常生活管理

第五章 会见通讯管理

第六章 安全检查

第七章 突发事件的处置

第八章 收监与释放

第九章 监狱文书写作

第七篇 监狱劳动生产管理创新

第一章 罪犯劳动的组织与管理

第二章 监狱生产劳动力资源配置

第三章 监狱企业管理

第八篇 监狱警察业务考评达标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评价标准

第三章 评价方法

第九篇 监狱警察奖惩制度与福利保障

第一章 人民警察奖励制度

第二章 人民警察的职务升降

第三章 警衔制度

第四章 人民警察的奖惩

第五章 人民警察的工资、福利与优抚

第十篇 监狱实用法律法规

作 者: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行政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6

开 本:16开精装

册 数:全二卷

光盘数:0

定价:560元

优惠价:280元

篇3: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案(中职版全书)

新教材在编写中非常注意课内外结合, 加强有针对性的锻炼, 针对职业特点选择对职业体能有促进作用的锻炼项目和锻炼手段, 促进体能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

1. 一个理念。突出中职的特点, 实现“体育、职业、健康”的整合。中职与普高的最大区别是职业教育。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 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因此,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编者始终以体育为基本手段, 根据职业特点, 促进体质健康和职业体能的发展, 为就业服务。

2. 两个结合。根据中职的培养模式, 强调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结合。为了很好地配合中职第三年顶岗实习的特点, 教材将文本教材和虚拟仿真电子教材结合在一起, 便于学习。另外, 考虑学生在实习期间没有充足的场地和器材, 编者专门编写了针对不同职业类型特点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简单易行的运动范例, 供学生自己锻炼,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

3.三个贴近。内容的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使学生便于学习、乐于学习。

4.四种能力。努力培养学生自主的能力、合作的能力、抗挫的能力、创新的能力。通过安排学生制订个人锻炼计划, 创编和选择活动内容, 参与和组织各种竞赛, 提高学生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 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浙教版新编《体育与健康》教材强调正确处理知识、素质、能力三者的辩证关系, 试图建立以增进健康、更新观念、提高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为主线的教材新体系。全书包括健康、体育与成才、提高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的自我检查和评估、职业健身等内容。

该教材由具有丰富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经验的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于可红教授担任主编, 主要编写人员均为具有丰富职业教育教学经验的大学体育教师、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科教研员, 包括现为省教研室体育教研员的余立峰等。

该教材于2009年上半年正式出版, 已经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通过, 并于当年秋季在我省多个地区使用。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 该教材以其适用性、健身性、趣味性、专业性获得了选用学校教师和学生们的好评。

该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适用性。近年来, 编者在浙江省就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了多次调研, 教材依据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特点与学生实际设计, 选择与今后学生从事的职业紧密相关的健康知识、技能与方法, 尽力拓展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以外的内容, 以扩展职校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教材的适用性。

2.健身性。健身性是指学生所从事的体育活动要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 具有增强体质、改善机能、愉悦身心的特征。教材通过体育的健身功能, 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

3. 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体育教学上尤为如此。教材选择锻炼价值高、有利于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学生兴趣浓厚、体现职业学校专业特点的运动项目。经我们了解, 学生在拿到浙教版《体育与健康》教材 (含光盘) 后, 非常喜欢, 特别对一些健身健康常识经常阅读, 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锻炼方法以及终身体育意识具有很大的作用。

篇4:中职院校职业指导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中职院校 职业指导 实践经验

职业指导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1910年,美国第一次召开全美职业指导大会,随之美国职业指导协会成立,开始出版期刊《职业》。我国职业指导开始于1910年的清华大学,但发展缓慢。20世纪90年代后,职业指导开始发展壮大,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成立,并要求各地学校逐步建立职业指导机构,相关书籍随之问世。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生涯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学校职业指导,即是为毕业生就业、就业稳定、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

一、中等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指导的意义

近几年,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凭着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动手能力强、愿意从底层做起的特点,成为“就业难”大气候下市场的“香饽饽”,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企业逐步由粗放型、劳动密集型向知识与技术密集型转变,企业对劳动者的学习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市场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职院校的高就业率下,显露出一些问题,如学生到岗环境适应能力差、就业不稳定、职业发展空间受限、职业转换能力不强等。这些问题成为中职院校就业工作与学生发展的“瓶颈”。因此,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尤显重要且势在必行。

二、中等职业院校职业指导现状分析

1.职业指导内容、方式单一,时间有限

职业指导就其内容来讲,仅侧重于就业形势的讲解、政策宣读以及指导应聘技巧、信息发布;就其方法和手段而言,主要通过课堂“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进行职业理论指导,或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进行“宣讲”;就其开展时间而言,基本上限于毕业生毕业前的一段时间,一周两次课或开几场讲座。职业指导缺乏针对性,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效果欠佳。

2.职业指导师资缺乏,且专业化程度化低

职业指导工作,在一些中职学校主要由行政管理人员兼任或闲置人员担任,且大部分兼职人员身兼数职,事务繁重,缺少足够的职业指导理论知识,不能全面把握学生心理状况,缺少市场经济条件下求职的经验,导致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不高。

3.学校领导重视度不高,执行力度不够

一些中职学校领导对职业指导重视度不够,执行力度不大。领导普遍“重教学、轻教育”,认为学校是搞教学的,过多的精力用于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会影响教学质量。职业指导仅在学生毕业时提供一些求职信息,开展几次求职技巧讲座等。

三、中等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指导的实践经验及建议

1.建立以领导为中心的“三全”职业指导体系

以领导为中心,建立“三全”职业指导体系,即职业指导全面化、职业指导全程化、职业指导全员化。

(1)职业指导全面化。职业指导全面化,即建立健全一整套适合学校和学生发展新要求的职业指导教学、工作管理制度。职业指导教学管理制度,侧重于制订校本教材,研发职业指导教学模块,设置教学大纲,开展教师培训等;职业指导工作管理制度,侧重于把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水平、就业稳定率作为考核学校各系班主任业绩、经济效益、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2)职业指导全程化。职业指导全程化,指将职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全过程进行职业教育。例如,一年级开设入门教育,引导学生尽快完成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角色转换;二年级开设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与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提高自身思想品德、职业意识与法律观念;三年级开展就业教育,针对学生即将迈入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以就业为重点的指导,如学习写求职信、掌握求职面试技巧和社交礼仪等。此外,要加强对往届毕业生的跟踪、指导与帮助。

(3)职业指导全员化。职业指导全员化,即校领导、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及理论教师、其他专业课老师和班主任等,全体参与职业指导教育,渗透职业指导的理念。领导重视是前提,职业指导工作人员与教学人员是主力,发挥其他学科教师、班主任与工作人员的育化作用。各科教师在认真落实本学科任务时,班主任在组织班级工作以及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时,都要寓职业指导于无形之中。

2.完善职业指导理论体系

职业指导理论体系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政策、职业意识、法律法规、社交礼仪、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创业指导等。职业指导应当以端正学生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职业适应能力与职业转换能力为主要目标,关心一个人未来几十年的生存与发展。职业指导要培养学生形成职业发展意识,构建终身学习的认知能力,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新。

3.规范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提升指导水平

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有一支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知识,并能在相应理论指导下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高起点、高素质、高能力的职业指导队伍。学校要花大力气培养职业指导师资,提升师资水平。例如,积极鼓励专职工作人员、职业指导教学人员和班主任参加全国职业指导资格培训,考取相关部门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等。

4.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讨论辨析法、榜样示范法、行为训练法、角色扮演法等;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大型人才招聘会和知名企业,调查、访问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典型模范人物,指导学生关注就业动态、收集就业信息等。

5.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

职业指导是系统庞大的动态过程,解决的是社会性问题,涵盖政府、企业、家长与学生各个方面。学校必须与各方面联系合作,促进职业指导健康、可持续发展;积极加强与劳动部门的联系,收集相关就业政策与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与用人单位合作,建立良好的关系,走联合、协作办学之路,稳定学生的就业出路;与人才网站合作,宣传学校发展动态,发布毕业学生信息,把握人才需求信息。

我国职业指导工作是中等职业院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处于发展完善期。在工作中,建立以领导为中心的全面、全程、全员“三全”职业指导体系,通过不断完善职业指导理论体系,规范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促进职业指导更科学、更快速、更高效地为学校、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为我国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马建富.职业指导[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陈绍奇,叶梓效.毕业生就业指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职业指导[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9.

[4]黄光杰,韩瑾.国外高校就业服务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7(17).

[5]石月皎.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

[6]王承欣.中职生择业误区与职业指导对策[J].就业与创业,2001(1).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高级技工学校)

篇5: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案(中职版全书)

微小世界

NO.1 放大镜 【教学目标】

1.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3.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放大镜、树叶、新闻纸;书写纸、铅画纸、过滤纸;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水槽(带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它?我们曾用它观察过什么?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探究过程

1.放大镜下的发现

(1)教师出示桂花树叶和新闻纸,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记录。

(2)出示放大镜,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桂花树叶和新闻纸。

(3)讨论:用眼睛看到的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4)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

科学文件夹

(5)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讨论:在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是什么样的?

2.它们是什么

(1)教师出示书写纸(1号)、铅画纸(2号)、吸水纸(3号),让学生根据眼睛观察到的特点判断哪张是书写纸,哪张是铅画纸,哪张是吸水纸?

(2)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铅画纸、吸水纸的特征,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科学文件夹

3.自制放大镜

(1)教师出示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讨论:怎样用这些器具制作放大镜?

(2)学生制作放大镜,并用自制放大镜观察指纹。

(3)讨论:这些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放大镜为什么能把物体放大呢?

(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的资料。

4.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

NO.2

1.2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凸透镜),其放大倍数越大、透镜视野越小;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小、透镜视野越大。

2.掌握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3.学会选择用适当倍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放大镜、直尺、方格纸、书写纸(打有小6号文字)。

学生分组:方格纸、放大镜(5倍)、放大镜(10倍)、布、无色玻璃球、粉笔、铅笔头、石块、八角茴香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在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有哪些问题?每个放大镜把物体都放得一样大吗?怎样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呢?

二、探究过程

1.放大了多少倍

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上的小字,我们怎么知道被放大了多少倍?让学生讨论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方法一:将放大镜放在有格子的纸上,数出放大镜范围内的格数(A);再将放大镜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数出放大镜范围内的格数(B);A除以B就是放大镜放大的倍数。

方法二:用直尺量出方格的边长(A);再将放大镜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时,将直尺搁在放大镜上量出被放大的格子的边长(B);B除以A就是放大镜放大的倍数。

2.什么样的放大镜能放得更大

(1)教师出示放大倍数不同、直径相同的两个放大镜,问: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形状上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2)学生观察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并用这两个放大镜放大书写纸上的字。讨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3)教师出示一块布,问: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块布,看到的布有什么不同?观察并用表记录观察结果。

(4)学生讨论: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块布,看到的布有什么不同?

(5)学生用无色玻璃球观察物体布料,讨论:观察到的有什么不同?范围有什么变化?(6)教师小结:我们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倍数越大的透镜,视野越小;放大倍数越小的透镜,视野越大。

(7)教师出示粉笔等物体,要求学生用倍数较高的放大镜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8)教师出示蝗虫和蚕卵标本,让学生思考:观察蝗虫标本和蚕卵标本,应该各选择怎样的放大镜?

4.教师小结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NO.3

1.4 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认识周围常见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2.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

3.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物质的晶体,并用图进行记录,培养学生准确画图的能力。

4.了解晶体用途。

5.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放大镜、糖、食盐、碱面、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学生活动手册。2.演示材料:矿物质晶体的实物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观察:教师出示一些矿物的晶体,如水晶、黄铁矿、方解石和雪花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赏。

2.描述:学生描述这些晶体的不同和共同特征。

3.小结:这些物质,虽然它们各不相同,但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人们把它们叫做晶体。晶体是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过去我们在“岩石和矿物”一课也曾经接触过一些晶体。在自然界中很多固体的物质都是晶体,但大部分都是我们的肉眼看不见的,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今天我们就用放大镜来看看它们的真面目。

二、观察晶体

1.谈话:白糖、食盐或碱面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今天我们来仔细观察它们。

2.观察:用肉眼观察白糖、食盐或碱面,说说它们是什么样的;再用放大镜观察看看它们又是什么样的。

3.汇报交流: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白糖、食盐和碱面的样子。

三、制作晶体

1.对话:我们自己也来制作晶体。

2.对话:我们在四年级时怎样分离食盐和水?用了哪些方法?

3.小结:我们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是减少水分,即把食盐溶液风干或加热使其水分蒸发,使食盐重新析出。另外还有一种制作晶体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法,即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

4.自然界中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得到的,如海水蒸发可以得到盐的晶体。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石晶体。今天我们在课堂上的制作方法是减少水分法。步骤如下:先制作食盐、白糖或碱面的浓溶液,然后滴一滴在玻璃片上,让其蒸发。为了蒸发得快,滴后要轻轻晃几下,让溶液扩散得薄而均匀,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也可以用夹子夹住玻璃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烘干,加热时玻璃片离火焰要远一些。在溶液蒸发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触摸它。

5.分组制作晶体:学生用白糖、食盐或碱面溶液在玻璃片上制作晶体。

6.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自己制作的白糖、食盐或碱面晶体,并画图记录。

7.对制作晶体的活动进行小结。

四、欣赏更多的晶体,介绍晶体的用途

1.欣赏更多的晶体:教师用实物或

向学生介绍各种各样的晶体。

2.讲解:晶体不仅美丽,用途也很广。如红宝石晶体激发后能发出激光,叫做激光晶体。例如,激光电视、激光彩色立体电影、激光雷达、激光手术刀等都是激光晶体的成功运用。半导体晶体广泛运用在电子产品中,我们今天的随身听、超薄电视和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都使用了半导体晶体。如果没有这些半导体晶体,我们就不能看到高清晰度的电视,也不能清楚地听到远在大洋彼岸的亲人传来的声音。此外,光纤通讯技术也离不开半导体晶体。利用这种晶体做光源,人们就能在一根头发丝般的光导纤维中传递几十万路电话或几千路电视,从而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数量和质量。

3.小结:晶体的用途还很多很多。晶体是一类美丽、奇妙而又十分重要的物体。它既具有特殊的结构,又有着优异的性能。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它的认识犹如冰山之一角,还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五、课外延伸,了解有关晶体的知识,观察身边更多的晶体。

NO.4

1.5 怎样放得更大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制显微镜的探究活动,知道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阅读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并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了解显微镜发展的历史,体会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技术的改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促进着科学研究的发展。

3.以科学家列文虎克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

【教学准备】

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胶水。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粉、青苔、蚕丝、纸纤维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学过程】 1.引入

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大更多的倍数呢?

讨论。

2.怎样放得更大

探究:用两只手一前一后分别拿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如教材上的图),反复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然后拿开一个透镜,只用一个透镜观察物体。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

汇报。

讲解:我们刚才经历的过程就是人们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 17 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倍数,这就是最早的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观察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

3.做个简易显微镜

讨论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只用一个放大镜时观察不清的文字和图片,看看观察效果如何。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青苔、花粉等,比较和肉眼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5.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

阅读教材上的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讨论: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6.讲解:教师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能把物体放大 300 倍,使人类看到了过去从未看到的微生物世界。后来人们不断改进技术使显微镜不断改进和完善,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1500 倍左右,能分辨出百万分之一毫米的物体。但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1932 年,德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由此把放大倍数提高到 1 万倍。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上已经研制成功了放大率 200 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人们利用它可以看到物质内部的精细结构,知道了所有物质都是由一些肉眼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微粒组成的,从而发现了原子世界。

1983 年,人们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这种显微镜比电子显微镜更先进。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微观世界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是人类最敏锐的眼睛。7.提出下一节课的研究任务——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

NO.5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教学目标】

1.发现并提出有关生命世界的问题,产生对生命世界更多了解的愿望。

2.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探索微小世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能对观察过程和结果进行整理,写出简单的符合要求的观察报告,在班上和大家交流。

【教学准备】

1.教师预先准备好一些资料卡片或相关的书籍,这些资料卡片主要是操作方面的。比如如何培养和观察霉菌、如何培养手上细菌的菌落、如何获得生活在水里的微生物等。

2.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显微镜和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1.引入

对话:詹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只看到了跳蚤,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列文虎克会有这么多精彩的发现?

我们的许多同学也用显微镜发现了生物世界的许多有趣的问题,大家读读我们教材上的事例。

学生阅读教材第 15 页“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等内容。

讲解:“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的作者善于观察,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又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解决了问题,得出了宝石花耐旱的答案。我们在平时观察中,对周围的生命世界也一定有许多问题,让我们也来自己寻求答案。

2.提出问题

我们对生命世界有哪些问题呢?可以从自己的家、校园、我们的身体等方面好好想想。自学课文第 12 页,然后分组讨论,互相启发,然后归纳出几个可以探究的问题。如:

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不是水里有什么微生物?

厨房里的砧板上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

土壤中有没有微生物?

我们的头发在显微镜下是什么样的?

„„

大组交流。各组提出本组的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把这些问题都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归类和筛选。

3.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和准备观察材料

说明显微镜下观察的要求,讲解观察标本的制作和培养。

出示显微镜,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进行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

4.确定研究课题,制订研究计划

各组从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本组的研究课题。根据问题制订观察研究的计划。

大组交流计划。

5.布置课外观察任务

在家长或者老师的帮助下,按计划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研究。

根据自己的观察研究写出研究报告。

告诉学生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要求,包括课题名称、问题是怎样提出的、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研究结果、收获和体会。内容要真实,除正文外,可附图、表格、照片、实物等。

NO.6

1.7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教学目标】

1.培养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增强合作探究的意识。

2.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能对观察过程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整理,写出简单的符合要求的观察报告。

3.发现并提出关于生命世界的问题,获得关于生命世界的更多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对教室环境做相应布置、制作一张“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的研究大海报、了解各组研究的课题内容。

学生准备 整理小组研究的方法、步骤、结果、遇到的问题等,完成《汇报交流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活动的材料准备、确定的研究计划以及研究报告的内容、格式进行回忆、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个科学展示会,交流大家在上节课中研究的过程、方法,研究的成果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交流会前的准备

在交流会中,请大家把自己小组研究的情况介绍给大家,既向大家展示自己组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向大家征求对自己组的研究情况的意见。同时,我们也要互相评一评,看看哪组的研究更好?

那么我们怎样看一个研究好不好呢?应当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呢?请大家想一想。

学生共同讨论,形成评价标准:

A.有明确的选题 B.有完整的计划

C.研究报告内容齐全(包括选题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和过程、研究的结果、研究中的问题等几个方面)

D.表述清楚有条理

E.小组成员团结合作

三、召开“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科学展示会

下面开始我们的“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科学展示会。由第一小组先进行汇报,请其他组的同学认真仔细听,对他们的研究报告有什么意见、建议或者问题,可以在他们汇报结束后提出来,然后再由第一小组的同学进行解答。

学生汇报。

教师组织其他组的同学对第一组的研究报告提出意见、建议,指出其中不足之处和改进意见,并由第一组同学解答质疑。根据评价标准,综合各方面情况,对小组成果进行评价。

教师继续组织其他组的汇报和评价活动。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今天的科学展示会进行评价,想想有没有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

学生评价课堂组织情况

教师小结并提出希望。

教师请学生把小组的研究报告张贴在课前准备的“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研究大海报上,供大家学习参观。

NO.7

1.8 微小世界和我们

【教学目标】

1.体会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扩大了人类的观察范围,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微小世界的欲望。

2.能做酵母发面的实验,并提高学生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

3.知道酵母发面的原理,懂得人类对微小世界研究的成果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表一或表二)

每组一份酵母菌发面材料:面粉、酵母、水、塑料量杯。

学生准备:整理收集的资料,完成表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有关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并且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填写在收集表中,大家完成了吗?

这节课,我们就先一起来交流关于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

一组同学在交流的时候,大家注意仔细听。有什么问题可以在他们交流后提出来。

二、资料交流会

(教师组织学生按序分组汇报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

教师:哪组同学愿意先来交流你们收集到了哪方面的资料?

学生汇报。

(等一组汇报之后,教师组织其他学生对这一组的资料进行评价和质疑,由汇报的小组进行解答)

按这样的方法,组织其他组的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并对交流的资料进行讨论评价。

——及时结合学生所谈到的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如学生谈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工程时,可以激发学生为祖国有这样的科学家的自豪之情,也可适时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将来向袁隆平一样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的欲望。

教师小结:大家收集的材料真丰富!像同学们刚才所介绍的,人类确实在探索微小世界的道路上有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发现,既有食品、医学方面的,也有农业、生物工程、微电子技术等其他方面的,这些发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我们有些同学还每天都在享受着这些发现所带来的成果。

三、尝试用酵母菌发面

(出示:面粉、酵母、水、塑料量杯)大家看,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酵母。

很多同学早餐都要吃馒头或者包子,那么馒头、包子是怎么制作的呢?它们在制作的过程中,都要经过发酵这个过程,通过发酵可以使面粉体积膨胀,而发酵就离不开酵母。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尝试着怎么使面粉发酵吧!

教师示范:

先用一小烧杯(50 毫升)水将酵母(10 克左右)化开,再加入面粉(100 克左右)和匀,揉成面团,然后放入塑料量杯中。

教师:

现在我们来观察面粉会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每隔 20 分钟观察记录一次,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

组织学生分组尝试面粉发酵的实验。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课外坚持记录:面粉发酵后会产生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课外继续观察记录,下节课一起交流面粉的变化情况。

NO.8

完成本单元检测题

第二单元 环境和我们

NO.9

2.1 垃圾堆里有什么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一个关于生活垃圾的产生、数量、种类的调查统计活动。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产生垃圾的数量。了解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要产生大量的垃圾。

2.知道生活垃圾里有什么,尝试对生活垃圾分类。

3.关注垃圾的去向、人们对垃圾的处理,逐渐养成主动保护环境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对家庭产生的垃圾及其数量、种类等进行调查。

2.收集一些废弃的物品,如空塑料饮料瓶、玻璃瓶、纸盒等。

3.收集有关垃圾堆、垃圾场的录像或照片。

【 教学过程 】

一、提前一个星期布置对家庭垃圾的调查

1.观看人们丢弃生活垃圾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请大家说说感受。

2.提问:你们知道家里一天扔掉多少垃圾吗?这些垃圾分别又是怎么来的呢?引出对家庭垃圾的调查活动。

3.讨论可以调查的内容:家里一天要丢掉多少垃圾? 试着给垃圾分类,看看丢掉的垃圾中有哪些东西,分别占有多少比例。

4.讨论活动注意事项,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提示。

向家长说明要做的事情,得到他们的理解与帮助是很重要的,暂时保管垃圾,帮助测量垃圾的重量,确定分类方法等。

考虑并解决以下问题:如果家长不愿意帮助怎么办?如果某些垃圾非常容易腐烂怎么办?如果一些垃圾很难测重量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实际观测中容易碰到的,需要提前进行交流、解决。

家庭在不同日子里产生的垃圾量可能不一样,怎么办?为了获取更真实的数据,可以记录 2~3天的情况再算出一天的平均值。要科学地进行调查活动。

如实填写统计表。可以对相关情况做补充记录,便于最后统计。

(以上内容,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课时安排,要求学生们做好科学观测的准备)

二、汇报讨论垃圾调查的情况

1.播放相关视频资料,问:在经历调查活动之后,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2.(出示空塑料瓶、玻璃瓶、纸盒等)你们认为这些是垃圾吗?它们还有用吗?能从垃圾堆里找到这些物体吗?

3.学生对调查的垃圾情况进行汇报交流。(关注学生汇报的方式、其他学生相互倾听的态度以及调查的真实性等问题)对调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是否碰到困难,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等。

4.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A.垃圾的数量。如人口数量和垃圾数量有何关系;有几天垃圾数量特别多的原因是什么;数量上能否进行适当的控制;哪些垃圾是每天肯定会产生的等。

B.垃圾中都有些什么?

C.如何分类?

学生可以按照多种途径对家庭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如:

按照材料分:塑料、金属、纸、玻璃等。

按照原来的用途分:食物、包装、一次用品、衣物、家具和电器等。

按照危害状况分: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

还可以按照来源和处理方法来区分。

5.全班统计的基础上,对垃圾的总量、人均每天产生多少垃圾进行计算。并算一算垃圾中纸品、塑料大致占的比例。

6.可以推算一下全市、全省、全国一天产生的垃圾量。

7.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可以讨论相关问题:垃圾增加的原因;人们是如何简单处理垃圾的;我们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关于垃圾的问题有哪些?

NO.10

2.2 建一个垃圾填埋场 【教学目标】

1.了解垃圾处理的一般方法,分析简单填埋和直接焚烧垃圾带来的危害。

2.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经历尝试设计合理、清洁垃圾填埋场的活动。

3.了解现代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和作用,分析仍然存在的问题。

4.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和沙、纸巾或废纸、墨水、塑料瓶(瓶盖上打一些小孔)。

2.现代清洁垃圾填埋场构造图。3.填埋场垃圾处理过程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每天产生的这么多垃圾,是怎样处理掉的呢?你知道关于垃圾处理方面的内容吗?

2.垃圾填埋起来,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垃圾处理方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3.是不是把垃圾填埋起来就一定安全了呢?

二、进行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过程

1.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种方法。如何操作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22 页的内容。

2.分析填埋模拟实验:

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

实验的各个部分分别代表了什么?

3.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注意仔细观察,描述其现象。

4.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处理场,还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三、探索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

1.为了有效地防止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我们能设计一个更好的垃圾填埋场吗?

2.学生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把垃圾和环境隔离起来。

3.分小组尝试设计,记录设计的重点。

4.汇报交流各小组的设计,大家评价。

5.观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图,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

6.这样的垃圾填埋场就永远安全了吗?能在上面种植庄稼、建造房屋吗?

四、垃圾焚烧的分析

1.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处理垃圾呢?

2.提出焚烧垃圾的方法,分析其优点和缺点。

3.提出思考,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

NO.11

2.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教学目标】

1.经历研究包装盒的活动,了解过度包装和滥用塑料包装的危害。

2.知道垃圾减量的重要性,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3.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事,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带 1 ~ 2 个商品包装盒。

教师:几个过度包装的包装盒和注意了环保的包装盒。称重的弹簧秤。再利用的小用品或工艺品,如空罐做的笔筒、饮料瓶做的花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知道垃圾要污染环境,处理起来十分困难。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垃圾问题呢?

(根据学生的讨论回答,教师适时引导或归纳:解决垃圾问题要从各方面努力,首先要从根源上想办法减少垃圾的数量,然后把可以用的材料回收,最后剩下的再作无害处理)

2.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好办法。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

3.师生一起探讨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言之有理就应给以肯定,如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自己带喝水的杯子,少买瓶装饮料,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等,教师可引导学生侧重于考虑家庭中和学校里的哪些垃圾可以想办法减少)

二、包装盒的观察研究

1.一般情况下商品都有包装,包装有什么用呢?(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等,而且比较卫生)

2.包装最后到哪里去了?(都成了垃圾)

3.商品不同,包装的方法也千差万别,今天我们就来观察研究包装盒,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4.教师出示教材第 24页上的问题,解释什么叫“过度包装”。

5.讨论:用什么方法或标准来衡量有没有“浪费”的情况。(如可称量包装和商品各有多重或体积各占多少,也可用估测的方法)

6.分组观察、思考教材第 24页上的1~3个问题。

7.汇报观察研究结果。

8.全班研讨教材第 24页上的4~6个问题。

三、废弃物品重新使用的研究

1.有些东西已经用过,好像可以丢掉了,其实它还可能有其他用处。

2.教师出示一根包装绳、旧玻璃瓶、废塑料袋,谁能尽可能多地列举它们还有哪些用处?

3.交流汇报。

4.说说还有哪些物品是可以重新使用的?怎样使用它们?(教师可提示旧衣物、旧玩具、旧图书等物品)

5.废物利用有哪些好处?

6.我们经常购买一些小工艺品,人们还常常互赠贺卡或其他小礼物。如果我们注意收集一些废弃物品进行创意制作,不但省钱,还节约资源,减少垃圾,更具特色,作为礼物的话,还能表达自己的诚意。

(展示几种废旧物品制作的精美作品)

四、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2.你们能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出有意义的作品来吗?利用课外时间做一做,然后开个展览吧!

NO.12

2.4 垃圾的回收利用

【教学目标】

1.经历一个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收集资料了解垃圾回收利用的方法和好处的过程;经历一个创造条件将垃圾回收利用的活动。

2.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培养资源意识;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认识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和材料;认识回收标志;了解一些常见的可回收材料的回收方法及其好处。

【教学准备】

学生:带一些平时会扔掉、但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来;分组分品种调查废材料再生利用的方法和好处。

教师: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如聚酯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酱油瓶等;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回收垃圾的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一袋装有一些纸盒、玻璃瓶、塑料瓶、废金属的垃圾)这是什么?是垃圾还是资源?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垃圾的回收利用。(揭题)

二、回收利用报告会

1.把带来的物品集中起来,检查这些物品是不是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2.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中,以哪几种材料居多?

3.按制作的材料,把这些物品分分类,再统计出每一类的数量。(详见表格设计示例)

4.回收利用这些材料有哪些好处呢?按玻璃、钢铁(金属)、纸、塑料分别来说一说。

5.不少同学都是通过一些数据和资料来说明回收利用和生料加工相比所具有的优势,你们是怎么搜集到这些数据和资料的?对于这些数据和资料,你们有什么感想?

6.如果回收利用垃圾花的钱比生料加工花的钱更多,那就不需要回收了。对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看的?

7.仔细观察那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塑料饮料瓶,上面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志?这个标志在哪里?是怎样的?有什么含义?数字表示什么?下面的字母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为垃圾的回收利用做什么贡献?

8.简介这个世界通用的回收标志。

9.你们认为较为完整的解决垃圾问题的系统方案应包括哪些方面?

(引导认识方案应包括垃圾减量、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这三个大的方面)

三、建一座回收中心

1.对于这些已经分类的、可回收利用的材料,我们应该怎么办?

2.我们的学校、班级垃圾回收利用工作做得怎么样?还可以做哪些改进?

3.让我们行动起来,回收可利用的宝贵资源。具体该怎样做呢?

4.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方案主要包括:需要做几个分类回收箱? 不同材料的回收标志如何设计?需要文字说明吗?

回收箱放置在什么地方?

如何管理回收箱?谁来管理?等等。

5.简介并评价方案。

四、总结、拓展

1.将收集、整理过的资料进行布展。

2.利用课外时间,组建一个班级或学校的资源回收利用中心。

NO.13

2.5 分类其实很简单 【教学目标】

1.经历垃圾分类和做堆肥的活动。

2.知道垃圾怎么分类,每类包括哪些,以及各类垃圾的处理方法。

3.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4.了解堆肥的意义和堆肥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准备卡片,用来标注各种垃圾的名称。

2.3个盆或桶(蓝、绿、红色),分别贴着“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字条。

3.录像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你们制定的解决垃圾问题的系统方案是怎样的呢?(评价大家提出的方案)

2.同学们提到的各种解决方案都不错。那么,怎样才能在所有的家庭中甚至在全社会中实施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播放录像或谈话:

很多地方的垃圾是混装、混倒的,或者采取混合集中后再分类,但这样的方法都不利于垃圾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我国现在已经开始实行垃圾从源头上分类、分装。

二、垃圾分类的方法

1.我们的街道、小区的垃圾分类了吗?是怎样分类的呢?还存在哪些问题 ? 2.从有利于垃圾回收和处理的角度考虑,怎样分类比较合适?

3.垃圾分类游戏:

(1)讲解游戏规则:每个小组桌上放一堆“混合垃圾”(用模拟卡片代替),讲台上放“分类垃圾桶”(红绿蓝色的盆子)。每个小组的学生以接力的形式,一次在“混合垃圾”中拿出一种“垃圾”,扔到台上相应的垃圾桶中,分类正确、速度快的小组为优胜。

(2)进行垃圾分类比赛。

选学生做裁判,检查各小组的分类正确率,评比。

4.讨论填写教材第 28 页的分类表。介绍现行使用的分类垃圾桶的颜色。

5.介绍有毒有害垃圾随意处理的危害,简单介绍如何处理废电池。

三、怎样在家里科学处理垃圾

1.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能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和及时处理,将对改善环境和节约自然资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讨论:

我们家里的垃圾分类了吗?是怎么分的呢?

有没有存放废纸、玻璃、金属和塑料的地方?

我们知道收购废品的回收站在哪里吗?知道怎样卖废品吗?

3.思辨:

有人说:“一点点废品卖不了几个钱,放在家里占地方不划算。”你们怎么看?

4.家庭垃圾中约三分之一是食物废料。这些垃圾和院子里的枯叶、杂草等能够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为有用的有机肥料。这样既处理了垃圾,又生产了肥料,一举两得。

5.看书,学习制作堆肥箱。

6.像这样的科学处理垃圾的办法还有许多,你们还知道哪些?

7.希望同学们人人行动起来,对生活垃圾分类、分装和及时处理,让我们的家园更清洁和美丽。

NO.14

2.6 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面临的一些环境问题:缺水、气候变暖、物种灭绝、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

2.了解我国面临的缺水和土地荒漠化问题,尝试解释原因。

3.了解人们开展的环境保护工作及取得的初步成果。

4.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

荒漠化的土地照片或录像,臭氧层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1.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可现在人类生存正面临着环境的严重挑战。除垃圾之外,我们还面临着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2.各小组讨论,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都写下来。

3.各小组汇报,把不太了解的问题提出来。教师梳理各小组提到的环境问题。

4.教师归纳学生的汇报,并作鼓励性评价。

补充讲解学生尚未提及或未清楚表达的环境问题。

5.简单介绍我国所面临的缺水、土地荒漠化问题,尝试解释原因。

二、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哪些工作

1.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后,各国人民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国也不例外。

介绍影响力和成效比较大的环境保护行动。(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治黄、治淮,三北防护林带,退耕还林还草,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等学生能够理解的例子)

2.说说你们所知道的环境保护行动。

学生自由发言:环境保护行动及其成效。

NO.15

2.7 考察家乡的环境 【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家乡环境(水)污染的活动,学习一些考察自然环境的方法。

2.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3.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和意识。【课前准备】

学生:采集水样的瓶子(自带),放大镜,显微镜。

教师:选择适合学生考察水资源污染的地点,有关家乡水域污染的图片或短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考察的兴趣

1.我们看了很多有关水域污染的资料,也研究了垃圾处理问题,但是我们还没有系统地考察过我们身边的自然水域的情况。

2.以你们以往的经验看,从哪些现象可以判断水域被污染了?推断一下,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3.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考察家乡水资源的污染情况。

二、确定考察活动的主题

1.有关水的污染,你们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考察活动,或者打算考察水污染的几个方面?

学生讨论,口头形成小组活动计划。

2.交流。

教师指导:在思考考察项目的时候要想一想,需要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我们能找到吗?

3.各小组编写考察计划,设计考察项目表。

教师指导:

(1)考察计划的指导:

考察计划要注明的几个方面:时间、地点、考察人员、器材准备、考察项目、检测方法、小组分工,考虑安全问题„„

(水污染考察表详见表格设计示例部分)(2)考察技术的指导。

A.实地考察

看教材第 32页,回答学生的疑问。

B.水样观察

看教材第 24页,回答学生的疑问。

三、小组考察活动

小组活动以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取样时要注意安全,如果水平面比较低,可以选择用吊桶取样。观察检测活动时,要离水域稍微远一些,方便小组成员活动。

推荐地点:如果临近河、湖可以选择河、湖的水样来考察。也可以选择井水,或者小区周围的小溪。

NO.16

完成本单元检测题及讲评

第三单元 宇 宙

NO.17

3.1 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和认识月球。

2.过程与方法

了解有关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知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能与同伴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些有关月球的资料;能根据资料的特征整理制作自己的“月球卡”;在讨论交流中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并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评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外能积极地从事信息收集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关月球的信息;能创造性地制作自己的“月球卡”;通过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体会科学的进步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

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照片、、录像资料、书籍等;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

1.交流有关月球的已有经验。

(1)背几首有关月亮的古诗,说几个关于月亮的故事。

(2)关于月球,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3)引导语: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出示课题:地球的卫星——月球。

(4)说说地球有几个卫星(能区别人造地球卫星)。

(5)引导语: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这个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不断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

2.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1)交流有关人类对月球探索的资料。

(2)讨论:说说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可以分为哪些阶段?

(3)阅读教材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有什么变化和发展?

(4)讨论:你们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进步过程中,知道了什么?

(5)你们还知道其他的观察月球的工具吗?

3.交流有关月球的其他信息。

(1)交流(简要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月球的资料(交流活动不宜过长)。

(2)教师根据学生们的交流内容进行简单的分类。

(3)小组内将课前搜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

(4)观察信息的差异,让学生们说说自己对信息差异的看法。

4.制作“月球卡”。

(1)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思考自己的“月球卡”如何去设计?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构思。

(3)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5.延伸活动。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 ? 请大家继续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

NO.18

3.2 月相变化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可以借助观察来发现。

2.过程与方法

能持续观察月相的变化;能根据已知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作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能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外能积极地从事月相的观察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关月相的信息;通过对月相的了解,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复杂而变化的系统;培养学生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体会科学观察在了解科学事实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圆纸片、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 1.月相及画月相

(1)说说平时看到过的月亮有哪些形状?(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引导语:“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在几张大小相同的圆纸片上画出我们观察到的几种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4)让几位同学把剪出的月相贴在黑板上,观察分析这些月相。

(5)讨论: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够见到这样的月相吗?为什么?

(6)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确性。

(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月相时的两个顶点连接起来就是圆的直径。

(8)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2.贴月相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4)观察黑板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5)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和问题,并在集体中加以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其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6)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7)学生讨论交流。

3.观察白天的月相

(1)在给月相排序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的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2)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

(3)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教师教学时应确认一点:如果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农历的上半月,请引导学生在傍晚观察;反之,则应在清晨观察。

(4)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5)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6)讨论:如果我们观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该怎么办?

(7)说说你们认为在观察过程中,还会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存在?

NO.19

3.3 我们来造“环形山”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月球上环形山的成因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2.过程与方法

认识月球表面环形山的特点;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经历月球环形山的模拟实验过程;了解有关月球环形山的成因的假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大胆地想像,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合理地运用多种手段,创造性地制作“环形山”;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以及意识到模拟实验和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教学准备】

沙、细石子、皮球、小铁球、玻璃球、注射器、细胶管、水、卷尺等。

【教学过程】

1.月球上的环形山。

(1)出示月球上的具有环形山的局部照片,说说观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

(2)观察月球上的环形山的图片或教材插图。

(3)说说月球环形山的特点。

(4)补充环形山的资料。小结环形山的特点:分布没有规律、数量众多、大小不

一、有深有浅等。

2.制造“环形山”。

(1)提出:我们来造“环形山”。

(2)讨论:怎样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环形山”模型?用什么方法?这个方法的根据是什么?需要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

(3)集体交流,说说哪些方法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

(4)根据自己设定的方法,小组共同制作“环形山”。

(5)评价学生造好的“环形山”,主要从相似性方面评价。

3.提出环形山形成的假说。

(1)交流小组中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2)说说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拟出月球上的环形山。

(3)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推测的理由是什么?

(4)你们能搜集一些材料来证实自己的推测吗?

4.阅读资料——环形山的成因。

(1)阅读教材中的环形山的成因资料。

(2)说说目前科学家们对环形山的形成有哪些推测,对此有什么看法。

NO.20

3.4 日食和月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或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或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日食(或月食)现象。

2.过程与方法

知道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及其特点,以及日食和月食发生的原因;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能对如何进行模拟实验有所认识,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并进一步推断出日食或月食发生时的一些其他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的特点,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意识到模拟实验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准备】

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照片、、录像资料、书籍等;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教学过程】

1.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或

或观察图片。

(2)讨论: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

(3)教师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其他事实性资料。

(4)整理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

2.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1)提出问题:日食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3)(4)(5)教师讲述古代人们对日食发生的认识。

推测日食发生的原因。

如何用模拟实验来证实我们的推测?实验怎样做?需要什么材料?

小组制定模拟实验计划。

(6)预测: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才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7)小组实验。

(8)实验后的交流: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这时地、月、日三者的位置是怎样的?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3.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3)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4)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发生的农历时间,并对照事实加以证实。

4.月食的成因。

(1)推测月食发生的原因。

(2)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

(3)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4)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

(5)讨论:为什么说月食发生的机会比日食要多一些?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

NO.21

3.5 太阳系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九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九大行星从近到远排列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2.过程与方法

知道组成太阳系的天体以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会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太阳系;能对数据、信息按需求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来建立太阳系的模型;初步建立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外能积极地从事信息收集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关太阳系的信息;能创造性地制作太阳系模型;意识到收集、整理和交流资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且是可以被认识的。

【教学准备】

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太阳系图片、、九大行星数据表、九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等

【教学过程】

1.认识太阳系。

(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让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针对以下问题进行小组内的整理和交流。

•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小组讨论和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形式展示交流。

(4)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最好有录像资料)

(5)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九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2.建立太阳系模型。

(1)提出任务:建一个太阳系模型。

(2)讨论:建立太阳系模型,需要了解太阳系的哪些数据?

(3)提供九大行星的数据资料,阅读资料。

(4)交流从数据资料中获得的信息。

(5)讨论:如何利用数据资料建立模型?制作过程大致是怎样的?需要哪些材料?

(6)教师提示:按比例缩小各天体间的距离;按比例缩小各天体的大小。

(7)学生计算。

(8)部分操作:

•在桌面上用支架排列出各天体的距离。

•根据各行星的直径,初略地用橡皮泥搓出大小不同的各行星。

•将行星插在支架上。

(9)思考:假如太阳的直径缩小为14厘米,那么模型中的各行星的距离和大小是怎样的?

(10)根据假设计算。

(11)集体在操场上完成太阳系模型的建立。

(12)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

NO.22

3.6 在星空中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星空划分成许多不同的区域,称为星座;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显著标志;狮子座是春季星空中的一个有名的星座。

2.过程与方法

了解有关星座的一些基本情况;知道北斗星、大熊座、北极星、狮子座在天空中的位置和形状;能根据要求动手制作星座模型和活动星图,并对模型进行合理推想并作出相应的解释;能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去观察认识星座,并用图画形式记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外能积极地从事观星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关星座及观星的信息;通过观星活动,培养学生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体会建立模型对丰富认识的重要性、体验科学的进步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

对夜间观察星象的地理位置进行事先的考察;

以及相关资料、全天星空图、纸板、细线、橡皮泥、活动星图的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1.了解星座。

(1)出示夜间的茫茫星空,领略宇宙的浩渺。

(2)说说知道的星座及相应的故事。

(3)观察春夏星图,说说其中有哪些星座。

(4)介绍星座是怎样被划分的,以及星座在人们认识星星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建一个“星座”模型。

(1)阅读星座模型的制作方法。

(2)提供材料,小组制作星座模型。

(3)从不同角度照射模型,观察记录星座在屏幕上的投射效果。

(4)讨论和交流:

•从橡皮泥的不同影子图中,看到了什么?从中发现了什么?

•组成星座的星星离地球的远近是否相同?

•如果从月球上或者其他星球上看星座,星座的形状会一样吗?

•星座中看起来比较亮的星星可能与什么有关?

3.认识星座。

(1)引导语:如果夜晚在野外迷路,可以借助什么方法来辨认方向?

(2)了解北极星在星空中的特点。

(3)了解小熊座和大熊座以及北斗星。

(4)如何在星空中寻找北斗七星、大熊座。

(5)如何利用北斗星寻找北极星。

4.制定夜间观星计划。

(1)成立观星小组。

(2)制定观星计划:包括观星时间、小组分工、安全考虑等。

1.星空交流会。

(1)展示观星记录表以及月相观察记录表。

(2)参观其他组的观星记录和月相观察记录。

(3)小组交流观星、观月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4)小组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2.认识狮子座。

(1)从全天星图中寻找狮子座。

(2)说说狮子座的特征及在星空中的位置。

(3)说说寻找狮子座的方法。

(4)介绍狮子座的流星雨。

(5)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狮子座的观察。

3.制作活动观星图。

(1)引导语:要想寻找和认识更多的星座,利用全天星图有缺陷,因为全天星图展示了全天空的各种星座,而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时间,我们看到的星空并不完全相同,因此需要制作一份活动观星图。

(2)阅读活动星图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3)学生制作活动星图的活动。

(4)利用活动星图观察某时某刻星空中的星座。

(5)激励学生利用活动星图在夜间进行观星活动。

(6)指导学生在夜间进行观星活动:成立观星小组、制定观星计划。

NO.23

3.7 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银河系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是用来计量恒星距离的单位;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宇宙的组成结构,认识到宇宙是运动着的、膨胀着的;能对提供的资料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和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外能积极地从事有关宇宙的信息收集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关宇宙的信息;认识和体会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从事科学事业是要付出艰辛的,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可敬的;意识到物质世界是运动和变化的。

【教学准备】

有关宇宙的各种信息:图片、照片、、录像资料、书籍等;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忆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 2.太阳系在宇宙中是惟一的吗?

二、认识宇宙的组成结构

1.天空中的每一颗恒星都类似太阳一样发光发热,也有可能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通过观察星空,我们就知道有许多这样的系统。我们的太阳系属于一个恒星集团——银河系。

2.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说说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3.阅读课本资料,说说 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 4.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1 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

5.了解了银河系,你们有什么感受?

6.教师小结:银河系大约由 1000 亿到 2000 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 10 万光年。但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 100 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目前我们已经能观测到距我们 120 亿光年的宇宙空间,但还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宇宙还处于青年时期,还在长大,还在膨胀。

三、认识恒星的运动变化

1.组成宇宙的恒星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2.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

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们有没有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

4.你们能用一个词来描述恒星吗?能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个宇宙吗?

四、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我们看到的这些资料,是人类不断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

2.近几十年来,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你知道吗?

3.人类在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有哪些杰出人物?他们分别有哪些贡献? 4.补充一些相关资料。

五、小结

NO.24

完成本单元的检测题及讲评

第四单元 信息

NO.25

4.1 科学家怎样进行探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实例,指导学生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知道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事实和数据的获取是非常重要的。

3.能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课外进行一次小小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

1.引入

你们知道科学家是怎样进行一项科学探究的吗?

我们的教材上有一则地质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真实故事,我们来阅读了解科学家们是怎样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

2.阅读、思考

•小组学习:

(1)阅读故事。

(2)思考科学家经历了哪几个重要的探究过程?

(3)讨论每个环节中科学家主要做了什么工作。

•交流讨论:

(1)科学家发现了什么?提出了什么问题?

(2)开始,科学家作出了怎样的假设?(3)科学家获得了哪些重要的证据和信息?

(4)发表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5)科学家的最终解释是如何得出的?

3.比较科学课的学习和科学家的探究

回忆一下,我们以前的科学课探究活动,有没有和这位地质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相似的地方。

我们曾经经历过怎样的科学探究活动?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4.交流与小结

在科学课中,我们用探究的方法学习科学,而科学家用探究的方法解决科学问题。说说科学探究一般要经历哪些活动过程。

NO.26

4.2 我们怎么知道的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大量信息,对不同的研究对象需要有合适的获取信息的手段。

2.学习画统计图和解读图表信息。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向数学老师请教画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教学过程】

1.引入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获取大量的信息,必须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考察。我们从哪里可以获得信息呢? 2.从大树开始

•组织讨论:

我们是怎样观察大树的?

我们是怎样知道家乡的水资源是不是受到了污染的?

我们又是用怎样的方法弄清接线盒里电线的连接方式的?

•(出示:西红柿、石头、泡沫塑料等)这些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了怎样的活动来验证?

•没有这样的活动,我们能下结论吗? •我们设计这些实验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3.我们的身体有多高

•我们的身体有多高 ?这个问题怎么回答?

•课前同学们测得了自己的身高,分组统计并根据小组的数据说说我们的身体有多高。

•汇总全班同学的身高记录表,完成一张“六()班学生身高(条形或折线)统计图”。

•讨论:

从图中我们能知道哪些信息?现在问我们的身体有多高,我们又怎么回答?与小组里的结论一样吗? 4.思考讨论

我们现在获得的关于我们的身体有多高的信息是准确、全面的吗?要使我们对于身高的答案更趋于精确,还需要哪些数据?如何获得?

NO.27

4.3 看到的和想到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看记录——比较分析——再观看记录”的活动,使学生对观察有一个新的认识。

2.让学生感受到为获得较准确的观察结果,必须客观。观察到的事实与自己的感受和想像是两回事,并且观察往往要经过多次。

【教学准备】

记录纸、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眼见的真的就一定是事实吗?下面我们来观看一段录像。在观看的同时,请同学们对自己看到的内容做好记录。

二、讲授

1.观看录像并记录。

2.分析比较记录结果。

⑴小组交流记录结果,讨论:(出示以下问题)

① 说说都看到了些什么?

② 我们把全部情景都记录下来了吗?

③ 你们所记录的这些都是事实吗?

④ 哪些是准确的描述,哪些只是我们的感觉和想像,哪些是我们根据经验作出的推测和判断?

⑵讨论: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准确的观察?

3.再次观看录像并记录。

⑴比较两次记录,交流感受。我们是利用感官进行观察的,但我们的观察有时候也很容易出错。最常见的例子就是魔术表演。

⑵教师表演小魔术。我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容易把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加进去。但,想法和感觉不是事实。为了得到可靠的观察结果,科学家总是采用重复观察的方法。同时他们也很乐意别人对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检测,这就是重复实验。

三、小结与拓展。

留心收集生活中事实与所见不一致的事例。

教学反思:

NO.28

4.4 查阅和辨别信息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经历查阅相关资料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几种常见的查阅信息的方法。

2.知道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如何进行正确辨别与选择。

【教学准备】

自制

(众多书名与目录)、电脑网络、报刊中的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导入谈话

1.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从哪些途径获得信息?

2.你们主要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得信息的? 查阅和辨别信息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知识

1.怎样查阅信息

(1)你们会查找各种信息资料吗?通过哪些途径查找?

(2)如果让你们查找关于“古代人们是用哪些方式来记录信息的”和“纸和笔是怎样发明和演变的”这两方面的资料,你们打算怎样查找?

方法一:通过书籍查找资料

(1)呈现众多书名,让学生挑选可能在哪些书中有这方面的信息?

(2)找到自己认为需要的书籍后,该如何进一步查找?

(3)查找书籍目录、找到相应资料。

方法二 :通过网络查找资料

(1)请电脑操作熟练的学生做小老师,上台操作讲解。

(2)请其他同学上台尝试。

(3)找到相应网站及资料。

2.信息准确吗

(1)书籍与网络上查到的信息可靠吗?

(2)我们该怎样判断呢?

(3)学生小组讨论。

(4)全班汇报交流。

(5)选取几条信息,让学生进行判断分析。

3.选择什么信息

(1)当通过不同途径获得的信息是矛盾的或不一致时,你们会怎么办?

(2)举例天气预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选择。

(3)通过今天的学习,关于查找与辨别信息,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NO.29

4.5 记录和储存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记录和存储的手段,以及它们的演变过程。

2.学习用科学的方法,选择适当的载体记录、存储获得的信息。

3.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关注。

【教学准备】

1.光盘、磁盘等实物

2.课堂信息记录纸

3.学生搜索“笔和纸的发明及演变”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如何有效、规范地记录信息

1.交流学生搜集到的关于“笔和纸的发明和演变”的信息。

2.说说这些信息的来源。

3.讨论:记录信息来源的重要性。信息的来源和途径可以帮助判断信息的可靠性,需要查找更详细的信息时可以通过信息的来源快速找到相关资料。4.如果要记录信息的来源,你们觉得应该主要记录些什么内容?

通过书籍查找可记录:书名、作者、出版社、重要内容„„

通过网络查找可记录:网名、网址、作者„„

5.分小组讨论并制作信息记录卡。

6.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填写信息记录卡。

7.学生交流并小结。

我们在记录获得的信息时,不仅要如实记录相关信息的内容,还应该详细记录信息的来源。因为信息的来源、途径,能帮助我们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同时也是尊重作者的知识产权的表现。

二、回顾记录信息的方法

1.在刚才的学习活动中,我们都采用了文字记录的方式来记录信息,平时我们还会用什么方式记录信息?(图画、表格„„)

2.翻看我们的科学学习活动手册,在我们四年的科学学习中学会了用什么方式记录信息?

3.你们觉得信息的记录与保存对我们的科学学习有什么作用呢?

三、了解储存信息方式的演变过程

1.我们在记录信息时都用到了什么工具?(笔和纸)

2.在笔和纸发明之前,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来记录信息的呢?(甲骨、竹简、丝绸„„)

3.为什么这些方法和工具没有延用到今天?

4.因为这些方法存在很多的限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又有哪些记录和储存的方法和工具呢?(磁带、胶卷、软盘、硬盘、光盘„„)

5.这些工具的应用使我们的信息储存量越来越大,而且在现在办公中越来越普及。这样下去我们是否就不需要纸了呢?

6.小组交流笔和纸的优点和缺点并尝试记录讨论过程。

7.大组交流。

8.小结。我们要根据不同的信息采用不同的记录和储存方式。笔和纸记录占用空间大,查找不方便,但它使用便捷还将是我们,特别是小学生记录信息的主要方式。

四、作业

课外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和储存“人们如何不断地探索和改进记录信资料”。

NO.30

4.6 整理获得的信息 【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不同的整理信息的方法,尝试对提供的信息进行整理。

2.学习选择恰当的方法对以前学过的科学内容进行整理。

3.体会整理信息的作用,形成信息整理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提供让学生进行整理的信息材料一份

2.学生每人一份信息整理的图表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利用分类图对信息进行分类

1.说说在一个池塘里会有些什么物体?

学生进行描述,教师进行板书。2.面对如此多的信息,如何进行整理呢?

学生讨论。

3.引导学生依据已学的知识对池塘里的物体进行分类,并尝试用分类图表表示。

4.交流对物体的分类是否恰当,图表表示是否清晰,并修正自己的整理稿。

5.说说运用分类图有什么优点?

分类图在对一些概念较多的主题进行整理时是十分有用的。它从总的概念出发,逐步展开,显示出大概念是如何被分解成一个个小概念的。这样整理之后,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更清晰易懂了。

6.我们已经学了4 年的科学了,《科学》书中包含了哪些信息呢?你能选择其中一个单元进行分类吗?

7.学生交流。

二、对比中发现异同

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信息通过比较更有价值。

1.如何比较水与空气基本性质的差异?从哪几方面去比较?

2.你们能用表格的形式记录这两者的异同吗?

3.尝试自制比较表。

4.交流运用表格整理信息的优点。

比较、对比表是比较两种事物的异同点时有用的工具,它能提供一个有序的框架,根据我们的需要进行比较。

三、运用箭头标示过程

1.讨论4年来展开的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观察与实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

2.由学生自行设计图表,整理科学探究步骤。

3.交流归纳:循环图、流程图。

四、综合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

1.阅读有关介绍信息技术发展史的资料。

2.交流:对于这份资料我们应用什么方式对其进行整理?

3.学生自行整理信息。

4.信息经过整理变得有序,同时还让我们从中获得新的认识。

5.除了我们今天所了解的方法以外,我们还能用哪些方法来整理信息?

NO.31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懂得交流是科学探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帮助我们纠正错误,获得更多的证据。

2.交流信息时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快速、准确地交流信息。

3.培养乐于与别人交流信息的态度。【教学准备】

传话用小纸条、小球、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已经知道在科学探究中,亲自动手获得第一手资料是重要的。但同时我们还必须善于从别人那里得到信息,这就需要交流。那么我们平时是怎样交流的呢?

二、交流信息

谁能说说我们平时在科学课上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交流信息的?

1.把“话”传下去

(1)你们能准确地把信息告诉别人吗?

(2)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说悄悄话的游戏。老师在纸上写了一句话,等一会儿第一个同学看后把话轻轻的告诉后面的同学,然后一直往后传,最后一位同学把听到的话写在纸上,我们比比哪个组传得既快又准确。

(3)请最后一位同学把收到的信息读给大家听听。

(4)看看老师在纸上写了什么。

(5)你们对这个传话游戏有什么看法?

(6)那么在传话时应注意些什么呢?请讨论。

(7)再做传话游戏。

(8)我们从两次活动中得到哪些启发?

2.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1)刚才同学们说了,除了用口耳交流外,还常用文字符号来传递信息。现在老师有一个乒乓球,如果要让滚出去的乒乓球回过来,你有办法吗?下面就请各组把完成这个任务的步骤写下来。等一会儿看看你们组的记录让别人看了能不能完成任务?

(2)与邻组交流。

(3)反馈:邻组同学能按你们的方法让滚出去的球滚回来吗?

(4)讨论:如果把步骤写得清楚点,应怎样改?请做修改并记录。

(5)交流修改结果。

(6)讨论:还有其他的交流信息的方法吗?

3.交流信息的意义

(1)讨论:在科学探究中,我们常常需要相互交流信息,信息交流对你们有过什么帮助?

(2)交流讨论结果。

NO.32

第8课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板报或展览的方法与更多的人交流信息,并通过讨论如何编制板报的活动,学习把信息传递给更多人的方法。

2.知道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等都是我们与远方的朋友进行信息交流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3.通过邮件“电报”的活动体验收发电报时编码、传递和译码三个步骤,从中感受到信息的传递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过程】 1.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是用口耳交流信息、用文字交流信息,这样信息的传递都只能在自己的小组或自己的班里,如果要把信息传递给整个六年级的同学或更多的人,又有什么办法呢?

2.通过墙报或展览与更多的人交流信息

(1)讨论: A.怎样吸引更多的人来阅读我们的墙报?

B.怎样使有限的版面空间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

(2)交流讨论结果。

(3)为了使大家在离墙 1 米远的地方也能看清墙报的内容,墙报上用多大的字体比较合适?

(4)学生阅读课文,根据课文介绍的方法,分组推算。

(5)汇报推算结果。

(6)每行排多少个字比较合适呢?学生实验:头不转能看清多少个字(一行)?

(7)交流汇报。

(8)通过今天的讨论和实践活动,你们有什么感想和启示?

3.用多种方法与远方的朋友交流

(1)讨论:如果你想把信息传递给更多,更远的朋友还可以用哪些方法?作好记录。

(2)汇报交流。

4.邮递“电报”游戏

(1)学生阅读课本72页萨米埃•莫尔斯的资料。

(2)教师介绍收发电报的三个步骤。

(3)学生进行编码、传递、译码游戏。

5.课后活动

篇6: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案(中职版全书)

一、官箴是古代官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官吏从实质上说是一种社会职业, 虽然在封建王权统治下官吏被赐予了更高的社会地位, 但究其根本它仍然是一种承担着社会管理角色的特殊职业。《尚书·周官》言“六倾分职, 各率其属”, 《周礼·天官冢宰》言“设官分职, 以为民极”。从这些古籍中都可以看出官吏在古代人看来也是一种职业。官吏作为一种职业具有其特殊性, 不仅表现在官吏所享有的特殊的社会地位, 更是因为它所具有的社会管理功能并且由此产生的特殊权力。

官吏所享有的社会管理权力使其具有两种功能, 一是代替君主管理民众和社会事务, 而是承上启下传达君主的命令给民众并将民众的意见反映给君主。中国古代的政制构建是来源于“天授君权”, 皇帝是秉持上天的旨意来统治万民, 在这种政制构建下皇帝才是所有统治权力的合法来源, 也就是说皇帝才是唯一有资格行使管理民众权力的人。因此, 官员的社会管理权只是代替君主行使, 它所必须承担传递君主命令和反映民众意见的义务。而在古代的政治实践中官员的权力却是极为重大, 一个州县官员就是当地最大的行政长官即人们口中青天大老爷。而正是由于官员的权力重大, 那么为了更好的实现其社会管理职能就必须要求官员具备特殊的职业道德。

官箴在唐代之前指的是官员对君主的进谏和规劝, 但自唐代之后逐渐转变成官员自我约束的范文。唐代之后的官箴书大部分是官员对自己一生为官的经验的总结, 从自身的为官经验中找出最应当注意的地方来警示后人。因此官箴实际上就是古代官员的职业道德的模板, 这一点从《四库全书》中收录的官箴书中即可发现, 如吕本中的《官箴》等。

二、官箴中对古代官员职业道德的要求

前文论述了官箴是中国古代官员的职业道德的规范文本, 那么官箴书对官员的职业道德是如何要求的呢?从《四库全书》中的官箴书中我们可以发现官箴书对官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 清廉

清是指清正廉洁, 为官必须要做到清正廉洁, 离开了清廉就很容易犯下错误触犯国法。官箴书都强调官员应该做到以下三点来保证清廉。首先要保持廉洁, 要认识到为官清廉方能不愧对朝廷和民众, “即受命于牧斯民矣, 而不能守公廉之心, 是不自爱矣, 宁不为世所诮也!” (张养浩《牧令忠告》) 。其次是强调节俭, 指出不节必贪, “惟俭足以养廉”, 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大力克制自己的欲望。最后要求戒绝贪污, “当官取佣钱、般家钱之类, 多为之程, 而过受其直, 所得至微, 所丧多矣。亦殊不知此数亦吾分外物也。” (吕本中《官箴》) , 指出贪污所得是小, 因贪污丧失的名誉和道德是大。

(二) 谨慎

为官应该谨慎, 不仅要谨慎自己的言行, 也要谨慎他人的行为。首先, 为官应该慎言慎行, 慎言慎行是对自己的言行的反思, 张养浩在《三事忠告》中言:“命下之日, 则拊心自省:有何勋阀行能, 膺兹异数?苟要其廪禄, 假其威权, 惟济己私, 靡思报国, 天监伊迩, 将不汝容。夫受人直而怠其工, 儋人爵而旷其事, 己则逸矣, 如公道何?如百姓何?”通过反思自己来谨慎自己的言行, 使得自己不愧对于君主的厚爱和百姓的爱戴。其次, 为官应该谨慎他人的行为, 尤其是他人对自己的陷阱。吕本中《官箴》言“当官既自廉洁, 又须关防小人, 如文字历引之类, 皆须明白, 以防中伤, 不可不至慎, 不可不详知也。”由此可见, 为官应当谨慎防范下属和同僚对自己的陷阱, 防范下属用钱财对自己的诱惑, 防范同僚对自己的谗言。

(三) 勤勉

勤勉指勤勉不懈的为政精神与道德操守, 官箴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为官吏指出了致勤的方向。思想上要知道“立官长以为官, 非立官以为长” (《慎子》) , 治理官事“一毫不尽心, 即为苟禄” (张养浩《牧民忠告》) , 因此必须要勤奋否则就是对政务和民众的不负责。胡太初的《昼帘绪论》所言“廉勤一毫之亏, 其害于政也甚烈”即是这个道理。行动上要做到不图安逸, 勤勉政务, 避免享乐。《州县提纲》言“公事随日而生, 前者未决, 后者继至, 则所积日多, 坐视废弛, 其势不得不付之胥吏矣。凡文书之呈押与讼事之可判决者, 要当随日区遣, 无致因循, 行之有准, 则政有条理, 事无留滞, 终于简静矣”。宋代吕本中在《官箴》中言:“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 可以保禄位, 可以远耻辱, 可以得上之知, 可以得下之援。”清、慎、勤是对官员职业道德的要求, 做到这三点才能更好的为官, 戒绝贪腐懈怠, 为民造福。

三、官箴所确立的职业道德在古代政治中的作用

官箴书对于我国古代的政治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具体实践来看, 官箴书主要作用在于它通过建立职业道德规范指导和约束了官吏的行为, 并在清中期通过皇权的推动与整顿吏治的政策相结合, 肃清清朝中期的官员贪腐风气, 实现了社会稳定, 政治清明。

(一) 指导和约束官吏

官箴书从唐武则天作《臣轨》来劝诫官员为官之德以后, 经过宋元明历代仁人志士的补充, 至清代已经发展成为官员道德操守规范。至清中期雍正皇帝撰《钦定州县事宜》并刊行推过之后, 官箴书在当时已经变成士子入士为官所要参考的文本, 至此官箴书所构建的官吏职业道德已经逐渐被官吏所接受并达成共识。官箴书从内容上看大多都是官员一生为官的经验总结, 但实际上普遍都在推广一种为官所应具备的品德, 而这种品德经过历代的传承已经变成了一种主流的文化, 这种文化或者说这种价值观已经被从君主到官吏所普遍接受。

官箴书对于官吏职业道德的建构对于后世为官者提供了一种指导, 这种指导就是为官应该具有“官德”, 应该忠君爱国, 应该清廉勤勉, 应该慎言慎行。并且官箴书通过列举事例, 说理劝服, 陈衡利弊来使得官吏明白这种职业道德所拥有的价值, 并且通过在实践中的感悟将自己服从于这种道德的约束下。如《四库全书》中编撰者为《州县提纲》写的序言中说道:“虽古今事势未必尽同, 然于防奸弊之道, 抉摘最明。而首卷推本正己省身, 凡数十式, 尤为知要, 亦可为司牧之指南。”因此官箴书的对于官吏的作用实际上是指导他们为官之道为官之德, 通过这种职业道德约束他们的行为, 从而使官吏做到为官清廉、谨慎、勤勉, 避免了贪污腐败, 懈怠政务的情形。

(二) 整顿吏治稳定社会

官箴书对于官吏的约束是一种道德约束, 这种约束是不具有强制力的, 是一种辅助性的工具。但是从清代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官箴书在整顿吏治中的作用十分重大。清代雍正皇帝撰写《钦定州县事宜》并将之刊行推广, 通过皇权自上而下的推广, 《钦定州县事宜》这一官箴书收效良好, 并且配合雍正皇帝建立的监督体制, 很好的肃清了清中期的官吏腐败问题。由此可见官箴书的作用不仅是从道德上约束官吏, 当官箴书配合皇权成为一种统治者的声音之时, 它实际上是通过法律给官吏确定了一种职业操守, 而这种职业操守是附带着强制力约束的, 当官吏违反职业操守之时不仅仅是道德的谴责, 很可能面临着法律的监督和惩戒。

官箴书的皇权推广对于清代中期的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作用。“国家之败, 由官邪也!” (《左传》) , 官吏的腐败对于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十分巨大, 官吏尤其是基层官吏作为一州之长, 其行政和司法审判行为直接关乎一州县人民的生死大事, 官吏的无能和腐败必然会对人民造成伤害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清代中期君主推广官箴书, 实际上是利用官箴书对官员的激励和告诫作用, 通过完善官员的职业道德来约束官员的行为。相比于直接的整顿吏治贪腐的手段, 官箴书更能从思想上改造官吏的道德品格, 并由此指导和约束官吏的行为。因此, 康雍干三代皇帝积极推广官箴书并以此整顿吏治实际上构建了一个和谐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平息了官吏和民众之间的尖锐矛盾, 从而才缔造了所谓的“康干盛世”。

四、官箴中古代官员职业道德对今人的借鉴价值

官箴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它是历代从政为官者的政治智慧和经验总结, 对现代的政治和官员也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 提高官员的自律性

官箴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为官者的自律性要求, “清”“慎”“勤”实际上是对官员职业道德的要求。这种自律性要求官员要有自省的能力, 通过反省自己的行为和内心来保持自律, 通过严格恪守职业道德和国法纪律来实现行为的规范。吕本中的《官箴》言“然事常至于败而不能自己, 故设心处事, 戒之在初, 不可不察。借使役, 用权智, 百端补治, 幸而得免, 所损已多, 不若初不为之为愈也。”

(二) 给予官员警示作用

官箴书往往是为官者对自身从政经历的总结, 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来警示后人应该遵守为官的职业道德。无论是张养浩的《三事忠告》还是胡太初的《昼帘绪论》, 其中都通过大量列举事例来陈衡利弊警示官员为官必须遵守官德。因此对于官箴书这一中华传统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其中的精神, 推广其中的精髓的道德文化, 从而完善我们今日的官员职业道德, 实现政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本中.官箴[A].文渊阁<四库全书>:602册[C].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652, 654.

[2]张养浩.三事忠告[A].文渊阁<四库全书>:602册[C].北京:商务印务书馆, 1986:739, 743, 749, 734.

[3]胡太初.昼帘绪论[A].文渊阁<四库全书>:602册[C].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

[4]无名氏.州县提纲[A].文渊阁<四库全书>:602册[C].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6:298.

[5][清]顺治帝.御制人臣儆心录[A].文渊阁<四库全书>:602册[C].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

[6]许月卿.百官箴[A].文渊阁<四库全书>:602册[C].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

[7]周礼.天官冢宰[A].<十三经注疏>下册[C].北京:中华书局, 1986.

[8]郭成伟.中国古代官箴文化论纲[J].政法论坛, 2011 (2) :71

[9]王霄, 曹书敏, 王丽玲.中国古代官箴对当前行政文化建设的意义[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9 (1) :104-108.

上一篇:品质部规章制度下一篇:世界家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