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观察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2024-05-02

以观察为话题的小学作文(通用14篇)

篇1:以观察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观察是种很珍贵的品质,它让我们更好的学习,让我们更好地享受生活,我们生活缺乏一颗去观察的心,以观察为话题有哪些优秀的作文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公园内观景

星期六的下午,我们去公园内观景。

我走出了教室,放眼望去,一个不规则的鱼塘呈现在眼前,水面一片绿色,犹如一块巨大的翡翠,又如一面镜子,没有一丝波纹。湖对岸的垂柳在零零碎碎的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耀眼,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梳自己长长的头发。突然,我听见了有个同学说陈老师手里有一包鱼饲料,我又惊又喜,刚才我已经看见了几条灰色的鱼在池中嬉戏。老师拿出那包鱼饲料,向水面撒去,试着将鱼引出水面,忽的,有一条红色的鱼像海豚一样从水中跃出水面,把鱼饲料吞下肚子,又“扑通”声像郭晶晶跳板一样冲入水里,溅起了水花,同学们拍手叫了起来“快来看哪!真精彩!”陈老师开始发饲料了,我像得到了宝贝一样把鱼饲料捧在手心里,两三颗这样慢慢扔下去,没想到原来只看见小鱼的鱼塘,不知从哪里冒出了几十条大鱼,鱼塘里立刻闹欢了,一丝平静的感觉都没有了。只看到一大群一大群的鱼在打闹,在抢夺食物,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也忍不住兴奋的心情,把原来当作宝贝的鱼饲料,“哗”地一把撒入湖中,也为他们加油鼓劲,我看见小鱼努力抢夺的样子,可又被大鱼的尾巴“扑通”声赶走了,紧接着我看见好几条大鱼也使用了这招“大鱼甩尾”的把戏,水花闻声溅起,被大鱼欺负的小鱼没有办法,可为了生存,它们不怕大鱼,陆续加入争夺之战。

我们又来到了莲花塘,一眼望去,只见朵朵荷花,好像娇羞的小姑娘,亭亭玉立在碧叶之中。荷花的颜色有白的,有粉的,微风吹过,飘来缕缕清香,真令人心旷神怡。花骨朵也有不少,它们含苞待放,像雨后的春笋,高高地托出水面,特别引人注目。

我看得入了迷,离开时还有些依依不舍呢。

观察鱼缸的乐趣

去年国庆节时,我的书桌上多了一个鱼缸,这下它可成为了我最心爱的宝贝,以至于刚买回来它,我就开始观察它。

鱼缸还是比较大的,它的长差不多半米,是五块玻璃板粘在一起做成的,鱼缸没有盖,只是右边装了灯,想台灯一样悬挂在鱼缸上边。听说这种鱼缸叫做生态鱼缸,鱼缸上面的灯是日光灯,可以为我照明,也能让水草增加更多氧气,这是对我有益的。此外,还可以给房间加湿,一个鱼缸有这么多功能,多么有趣!

爸爸先往鱼缸中倒入褐色的小石子,把他们压平,然后放入装饰用的木头、石块。然后再铺一层石子,这次铺的有高有低。铺好后,爸爸小心翼翼的放进去一些水,现在就开始种水草了,爸爸把水草用镊子插进土中,我仔细观察这些插进去的水草,它们有的像苔藓,有的像藤蔓,有的像野花的叶子,各种各样。种好水草,这次把鱼缸里放满水,顿时,鱼缸绿了起来,水草摇动着,让我想起一望无际的麦田。

过了一个月,我们买了一些热带鱼放进缸中,鱼缸又变得生机勃勃起来,玲珑娇小的热带鱼像是小精灵,灵巧的在水草中自由穿梭,五颜六色的鱼儿们成群结队的四处在鱼缸里游走,像一条五彩斑斓的带子,观察他们我每次都能收获很多,我也发现了很多细节,比如那两条红色小鱼,总是靠着水草繁茂的地方游动,而那群蓝色的却总是在水草少的开阔水域玩耍嬉戏……每一条鱼都那么独特,那么有趣!

我写一会儿作业,总是看看我的宝贝鱼缸,给他们编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这样既能让我感到快乐,也能保护我的视力,让我放松一下。观察他们,我的心情总是会好起来。

观察大自然

久居用钢筋水泥堆砌成的森林中,经常盼望走进真正的森林,去拥抱大自然,体味回归的感受。

“十、一”长假,有幸和父母及小伙伴们一起到森林公园里去游览,可真让我大开了眼界。伴随着树上那些叫不上名的小鸟清脆的歌声,走在有各色落叶铺就的小蹊上,你能感觉到迎面扑来的空气是甜丝丝的,让人不免心旷神怡。路边的小溪清澈见底,在长满青苔的石缝中欢快的流淌。间或有一两条不问世事的小鱼在水中愉快的漫游。种类繁多的树木在秋日的季节里以红和黄为基调,展现出一眼望不到边的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特别是我们本溪人引以为骄傲的枫树,更是红的耀眼,红的那么让人心醉。小路边上,经常可以看到几簇簇盛开的各色野花,有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俯下身去细看时,花瓣上分明还沾着晶莹的露珠,在几缕穿过树林空隙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有如珍珠般的美丽。

在林中,你的眼前,总有一两件新鲜的东西让你发现。树叶上时不时可以看到一两个身上带有各种“勋章”的瓢虫。略显潮湿的落叶上,仔细看,还可以找到如绅士风度般的蜗牛。行走间,眼前几乎静止的树枝有时会突然躁动起来,定睛看时,几只可爱的小松鼠在树枝间欢快的嬉戏。路边的“山里红”和山楂树结满了果实,任你品尝。突然,手臂被什么东西打了一下,以为是同伴的恶作剧,低头一看,一颗早熟的松塔就躺在你的脚下,不过,你可千万别生它的气,它呀,是在和你开玩笑呢。

置身林中,你能感到自己的身心已经融化在如诗如画的大自然当中。

大自然啊,你本来就是我们人类生息繁衍的故乡,现代文明却让我们离开你越来越远了!人类的生息和发展与大自然的兴衰息息相关。为了人类的长远未来,爱护大自然吧,亲近大自然吧!

观察草莓

草莓,又叫红莓等,它的外型呈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酸甜可口,香味浓郁,不仅有色彩还有一般水果所没有的宜人芳香,是水果中难得的色,香,味俱佳者,因此常被人们誉为“果中皇后”。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此外还含胡萝卜素、葡萄糖、蛋白质、脂肪、铁钙、磷等,所以又有人管草莓叫“美容果”,拿起一个放到口中轻轻的嚼动,粉红色的汁液伴随着鲜嫩的果肉在嘴里有一种甜滋滋、酸溜溜、凉爽爽的美妙感觉。

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粗壮,密集成丛,高5-25cm。茎密被黄棕色柔毛,几与叶等长。花两性,直径1-2cm,5-6个花瓣,圆形,基部有白色短爪,雄蕊20枚,不等长,花期有4-7个月,果期有6-8个月。草莓适合种植在阳光充足,疏水性好的土壤里。土壤深度大约在8-10英寸。在秋天,要在植株上铺上一层土,防止霜冻。等土壤上冻后,可以再在植株上铺3-4英寸厚的干草。到第二年的春天,当有新叶子长出后,再移去干草。等天气转暖,并稳定后,在移去植株表层的覆盖土壤。但要在行间留一些干草,以防止野草的生长和保持土壤的水份。

草莓的种植有三年的周期,一年仅能收获很少的草莓,第二年就会收获很多,但到了第三年,草莓的产量就要明显下降,需要把植株替换掉。所以合理安排培植新植株,保证每年总有一些草莓是第二年生的,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中医认为,草莓性味甘、凉、胃、肺经,有润肺生津,健脾和胃,利尿消肿,解热祛暑之功,适用于肺热咳嗽、食欲不振、小便短少、暑热烦渴等。草莓中含有的果胶及纤维素,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便秘、预防痔疮、肠癌的发生。草莓中含有的胺类物质,对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疗效。

观察多肉植物

妈妈的多肉植物一直是她的骄傲,因为都是她从小小的种子开始种起来的,现在都长成一棵一颗独立的大苗了,肉肉的很好看。这些小不点我都可以叫上名字,有“乙女心”、“玉露”、“雪莲”、“露娜莲”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露娜莲”是属于景天科的,长得只有我的巴掌那么大,每一片叶子都肥肥的像猪耳朵一样。我特别喜欢给多肉浇水,妈妈给我说过,多肉都是喜欢阳光的,它们都像仙人掌一样喜欢干旱,阳光越足越晒会长的越好,越晒会越漂亮。我按照妈妈说的每个星期只在周六的上午给它们浇水,一周时间都是让它们晒足太阳。

对于多肉我想了解更全面一些就查了许多的百科知识,发现多肉植物的科种有很多,有仙人掌科的,还有很多是景天科的,还发现多肉是指植物营养器官肥大的高等植物,通常具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和花、果实、种子三种繁殖器官。在园艺上,又称肉质植物或多肉花卉,但是以多肉植物这个名称最为常用。

我又查了一下多肉的品种,我惊讶的发现原来全世界共有多肉植物一万余种,它们都属于高等植物,绝大多数是被子植物。我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也被吓住了,原来她养的品种太少了,还有好多好看的连她都没有见过呢。我告诉妈妈,以后会跟她一起种更多更好看的多肉植物。这些我都了解完了才发现原来多肉植物还可以防辐射呢,放在电脑旁边很有帮助的。

你们了解多肉植物吗,它们都长的跟我一样肥肥的很可爱,我会帮妈妈把我家的多肉植物养的棒棒的,等它们在长大一点就可以放到妈妈的办公桌旁边了,妈妈是电脑一族这样就可以防辐射了。

篇2:以观察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今天我一回到家,外公就递给我一个罐头瓶,原来外公在草地里捉了一只大蝈蝈,把它放进了透明的罐头瓶里让我观察。

我透过罐头瓶仔细地看着里面的蝈蝈。这只黄褐色的蝈蝈足足有四五厘米长,头是方方正正的,一对眼睛像芝麻粒一般,额头的中间有着长长得触须,这触须就像蝈蝈的雷达一样,不时地左右晃动着打探着四周的情况。蝈蝈的的嘴巴两边有好几对像胡须一样的小触须,一直不停地动着,像是在搜寻美味的食物。它有着一对黄褐色半透明的翅膀,三对不同长短的脚牢牢地支撑着它那大腹便便的身体,特别是那对最长的脚,弯曲着就像一个弹簧夹,蝈蝈灵敏地跳跃全靠它了。我看着蝈蝈那鼓鼓的肚子好奇地问妈妈:“妈妈,蝈蝈肚子这么鼓,是不是要生宝宝了?”妈妈笑着说:“你可别小看了它这大肚皮,蝈蝈呼吸呀,唱歌全靠这鼓鼓的腹部。”

原来蝈蝈那小小的身体却有着这么多神奇的地方。蝈蝈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在夏天的夜晚,蝈蝈和它的小伙伴们为我们人类演奏着一曲曲昆虫交响曲。

篇3:以观察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1 引言

目前, 汉语口语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围绕话题进行口语教学, 进而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 汉语口语的话题来源只要是来自于我们的生活。但是, 并不是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事与物都可以拿来作为话题进行日常教学的。话题的选择应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进而选择出合适的话题经过组织后进行日常教学, 使学习者能够使用汉语口语进行无障碍交流, 使言语口语训练质量得以提高。

2 选择话题教学的原则

话题的选择在日常教学中尤为重要, 其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培养方向。从事汉语口语教学的工作人员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以及反复实践、论证, 得出了在话题选择上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2.1 话题选择应具有针对性

在进行汉语口语教学编写的过程中, 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去选择相对应的话题, 对学习者应尽可能的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确定教材所面对的对象是什么样的一个群体, 然后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相对应的话题进行教材的编撰。

学习者的群体不同, 导致选择的话题也不会相同, 要根据学习者的具体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话题选择。学习者文化背影不同、语言环境不同, 话题的选择上也就不同, 因此在选择话题时, 要具有针对性。对于每一个学习者对于学习汉语口语这个群体来说均是一个个体, 不同学习者个体对汉语口语的需求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汉语口语教材编写人员就应该更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对应的话题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

2.2 话题选择应具有科学性

话题选择应具有科学性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以事实作为依据, 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否则就是虚构的。话题的选择不能与已经通过检验的科学原理相违背, 必须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话题。因此, 在编写汉语口语教材过程中, 应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合汉语口语的学习人员对学习者爱好的话题进行筛选。同时, 还要考虑到学习者的接受能力, 不能主观臆断进行话题选择去编写教材, 进而确保科学的选择教学话题。

2.3 话题选择应具有趣味性

学习者的兴趣是其学习的动力, 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保证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有趣性、生动性, 因此, 趣味性对教材编写人员来说十分重要。日常教学过程中具有生动、有趣的话题可以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 进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使学习者能够主动进行思考, 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有实质性的提高其汉语口语的交际能力, 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 话题选择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2.4 话题选择应具有实用性

实用性一直是汉语口语教学人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的一项原则, 在教材编写及话题选择等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只要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有利于教学组织, 这样的日常教学就决定了编写教材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因此教材编写在选择话题时应贴近学习者的日常生活, 使学习者能够用得上。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组织及应用能力, 也就是使学习者能够熟练使用进而进行交际。因此, 学习者能否可以使用汉语口语进行交际是能量教学质量是否优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只有在选择话题过程中, 做到所选择的话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才可以帮助学习者的提高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

3 泰国小学初级汉语口语课堂话题选择的策略与技巧

汉语口语日常教学应该理论结合实际去组织相关内容, 通过在泰国为期一年的教学锻炼,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总结出了在汉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关于话题选择的策略和技巧, 为从事汉语口语对外教学的同行们提供一些借鉴, 以此共同交流。

3.1 话题选择应与学习者心理特点、兴趣结合起来

年龄阶段不同心理特点也不同, 通过调查,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心理特点与少年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基本一致, 但是其在稳定性、集中性方面比五年级以下班级的学生要稍强一些, 其在想象力、创造性等方面随着年龄的成长也得到了相对的提高。

日常教学话题的选择怎样去结合学习者的兴趣爱好, 怎样的话题才是泰国汉语口语学习者感兴趣的呢?结合专家、学者们的调研数据以及自己对日常教学的观察、思考, 笔者得出了学习者最欢迎的话题是能够完成“交际任务”这一结论。针对泰国圣弗朗西斯教会学校五年级日常教学为例, 学习者对说学习的部分话题喜欢程度如表1。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汉语口语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带有创造性、启发性的话题, 比如“职业选择”、“吃饭”、“购置喜爱的物品”等, 使学生不仅口语可以得到练习,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如果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时, 教学效果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者思维更加活跃, 记忆就会更加深刻。这样就会导致课堂氛围活跃, 师生互动效果得以质的提高。

3.2 从日常生活入手, 话题选择具有双向、多向的互动特点

任何语言口语交际的核心就是交流, 汉语口语也不例外。通过交流才可以互动, 互动的目的就是将所学的语言内容付之于实践, 使学习者的口语技能得以提高, 进而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互动就是使学习者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使学习者不仅动口还要动脑, 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同时, 话题是人与人交际的基础, 如果双方要达到某一目的, 就必须围绕着某一话题展开交流。因此, 在汉语口语教学过程中针对话题的选择应体现双向或者多向的互动性特点, 使学习者深入到话题中来。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话题主要是以“交际”来进行的人与人的信息对话以及以“服务”来进行的需求对话。根据观察, 泰国的小学五年级学生最为关注的话题有12个, 详情见表2。

泰国小学的汉语学习者喜爱的话题均是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 比如“吃饭”、“旅行”、“生日”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该把课堂作为一个交际的场所, 通过学生与学生或者学生与老师围绕某一个特定的话题进行交流, 以学生为主题, 老师加以引导, 使学习者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中学习得以提高。以此, 通过互动性的一些话题, 通过师生互动是汉语口语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 同时也使学习者提高自身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3.3 根据文化背景, 在话题选择上应体现文化兼容的特点

每一种语言均是其对应文化的载体, 因此语言的教学就是其对应的文化的教学, 学习者在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就是了解学习相对应语言国家的文化。两个人如果文化背景不一样, 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会误解的语言是属于交际文化范畴内的。学习者在学习母语外的语言时, 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者不熟悉的文化现象是必然的, 这种情况就会成为学习过程中的障碍。消除障碍, 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进行相对应的文化教学, 因此在进行汉语口语教学的过程中, 选择话题应该考虑相对应区域的文化背景, 在话题选择上应体现文化兼容的特点。

不同国别、年龄、性别的学习者对汉语口语话题的喜好均有不同, 但是, 目前流行与市面上的教材都是一些通用性教材, 没有因地制宜, 没有考虑到文化差异。因此,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编写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来进行, 这也是汉语口语是否可以迅速成功的关键。

在泰国, 教师应该根据其文化背景, 在话题选择时应该注入与泰国文化息息相关的内容, 这样学习者就容易接受。这样不管是教学效果还是交际文化、知识文化的运用都显得特别融洽, 其文化的兼容性也得到了体现。

3.4 根据校园活动来选择话题, 使知识得以巩固

学习语言就是为了交际, 只有将所学语言不断进行练习, 才能达到熟练掌握并进行无障碍交际的目的。基于校园生活的多样性, 根据校园的热点及相关活动来进行汉语口语的话题选择, 容易与学习者引起共鸣, 这样也贴近了学习者的生活。

在泰国支教过程中, 笔者将日常教学与校园丰富的活动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使学习者选择的话题与相对的生活内容相匹配, 使学习者口语能力在实践中得以提高、相对应的知识点也得以巩固, 进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3.5 在话题的选择上应符合目标阶段性, 做到难易适中

任何母语之外的语言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的学习、积累、巩固, 没有捷径, 汉语口语也不可能例外, 因此在活体选择上要符合目标的阶段性, 循序渐进。

每一个学习者都是一个个体, 口语水平、汉语能力、兴趣爱好等都不一样, 这就对汉语口语教学人员的整体水平要求都会进一步提高, 教学人员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得更全面。不管选择学习者什么样的感兴趣的话题, 话题的连贯性都是必须要保证的, 目标的阶段性也要得以体现。同时还要根据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以及目标来确定话题的难易程度。因为, 过于简单的话题没有挑战性, 不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过于复杂的话题, 学习者无从下手, 会打击学习者的积极性。

4 结论

由于泰国小学汉语口语水平不高, 且参差不齐, 在对外汉语口语日常教学过程中应从实践出发, 理论结合实践, 通过不断的学习、练习、巩固, 使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基本的会话能力, 同时具有一些社会交际的语言能力。因此, 根据学习者汉语口语的水平去选择难以适中, 目标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话题, 使培养的学习者能够流利、准确、得体的进行口语表达, 是汉语口语从教人员的从教目标。

摘要:通过对口语话题选择来源、话题选择应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 从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实践出发, 理论与实践做到有机的相结合, 总结出了在汉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关于话题选择的策略和技巧, 为从事汉语口语对外教学的同行们提供一些借鉴, 以此共同交流。

关键词:汉语口语,话题选择,策略,技巧

参考文献

[1]曹景凯, 马强, 赵金晶等.英语第二口语课堂中的话题选择[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3) :85-87, 94.

[2]丰汝谊.初级口语课堂中学生对话题选择的调查报告[J].考试周刊, 2009, (32) :194-196.

[3]魏京京.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 2007, (3) :112-113.

[4]谭季红.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合作学习的研究[J].教书育人, 2009, (18) :64-65.

篇4:以观察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篇5:以观察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回到家,我十分好奇。螺蛳是家常菜,但我却从来没有仔细地观察过活的螺蛳。我发现它们长得非常有趣,有的是灰褐色的,还有的是青铜色的。它们穿着螺旋形带花纹的`衣服,好看极了!花纹随着一圈圈的波纹越来越小,最后只有一个小尖尖,好像它头上戴的小帽子哩!

每天一放学,我就去看螺蛳。哎呀!我发现又多了六个小螺蛳,原来大螺蛳生孩子了。它们个头小小的,穿着一件乳白色的衣服,假若你不仔细观察,是发现不了它们的!而且大多都趴在大螺蛳的壳上。估计它们把自己的爸爸妈妈们当成了旅行车,只要坐在旅行车上,想去哪里就去那里,可舒服了!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有一次,我想让小螺蛳们自己活动,可它们就是不听我的话,因为它们太吸引我了,所以我有些忍不住要去参加它们的活动。接着,我轻轻地把它往下拉,我好紧张,因为一用力就会把小螺蛳的壳捏碎。于是我把手伸了出来,大概就六七秒的时间,小螺蛳又爬到了原位。就这样,我跟它们折腾了三四分钟,可最后我还是败给了它们。其实我好高兴,因为又多了几个新生命。但有一点小可惜,就是我没有看到它是怎样生孩子的?小螺蛳又是从那里出来的......好多问题我都没有得到一个正确、满意的答案,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要更加仔细地观察,这样才能解开我的种种疑问。

哎呀!它怎么了?有一颗螺蛳快不行了。它纹丝不动,我好担心它!于是我用棉签将它翻了个身。过了一会儿,它居然活了过来,原来这只是一场恶作剧。它是装的,好讨厌!

你们知道螺蛳的眼睛在哪里吗?我告诉你吧!在触角突出的地方有两个黑黑的点点,那就是它的眼睛。

篇6:高三以观察为话题的作文

一天,二天,三天,我在日历上打着勾,盼望着……一到周五我迫不及待地来到外公的大棚里,发现凤仙花籽已经发芽了:一根细细的茎,顶上长出两片又圆又嫩的小叶片,这就是它的子叶呀,叶子上没有叶脉,圆圆的、厚厚的,表面很光滑,可爱极了!在它的旁边,又冒出两棵小苗,有一棵只露出一点嫩绿的茎,连头上的“种皮帽子”都还没摘掉,另一棵两片小叶片已经从土里钻出来了,但两片嫩绿的叶片还是半开半闭的,显得特别娇嫩可爱。

又过了一个星期,它们已经长成了幼苗,已有5-6厘米高了。数一数叶子的片数,虽然没有长出一片新叶,但是叶子比以前大了不少,仔细观察后发现在子叶的尖端已冒出了一两片小嫩叶。看着凤仙花一天天茁壮成长,我心里乐滋滋的。也就是从这天起,我就打算着去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可是种子是我种的但平时是小表妹在管,于是和小表妹协商把凤仙花对半分,这下我可以天天见到它们了。我把它们的家安置在阳台上,精心地照顾着它们。正当我天天陶醉在做园丁的快乐时,表妹的一个电话让我的快乐一下子烟消云散了,她的已经长到10厘米多高了,可我的还只有6厘米高,这是为什么呢?妈妈对我说,我的在室内,表妹的在室外,无论从阳光、空气、土壤、水分哪一样来说室外肯定比室内的营养更好。于是,我的凤仙花又一次搬了家,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从花盆里移植到了室外空旷的土壤中。

的确,经过几夜的风雨,那两棵小苗已经完全张开了嫩绿的小叶片,也长高了一点。我欣喜若狂地发现新长出的叶子和以前的子叶完全不同了,它的叶子又细又长,叶子上不仅多了叶脉,而且叶缘是锯齿状的。我还发现经过阳光的照射后,它的个子长得更快了,叶节上也长出了许多嫩叶来。这时我的“木鱼脑袋”终于开窍了,完全理解了董老师在科学课上讲的“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下的凤仙花更是舒枝展叶。过了没几天更令我兴奋的是,凤仙花的植株上长出了3朵可爱的小花苞,绿中带粉的,最意外的是它的形状像一个个小茶壶,真是漂亮极了!又过了二三天凤仙花开花了!花好美呀!颜色粉嫩粉嫩的,花型像极了古代皇帝饮酒用的琉璃杯。这时的植株也长得很高了,连尺子都不够量了。叶子一天比一天多,数也数不清了。花也越开越多。微风一吹,片片绿叶之间镶嵌着一点点红色,好看极了。没过多久所有的凤仙花都开了,而且开出了好多颜色,红的、粉的、紫色的,花色深浅不一,朵朵都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让人心旷神怡!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间,凤仙花结果了。刚结出的果实外面包裹着一层白色的绒毛,形状是两头尖中间大,颜色是翠绿色。大约过了一周左右,果实显得十分饱满。颜色变成了又透又绿的,一个个挂在叶腋上,风一吹,晃晃悠悠的,像一只只绿柠檬。用手轻轻一捏,果实一下子就爆开了,花籽四处散去。

篇7:以观察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下午少先队活动时,天空乌云压低,似乎要贴着地面了。突然“轰隆隆”一声巨响,我们同学都在叫“妈啊!”随着一声雷响,天空便开始下起倾盆大雨,“哗哗......”一声比一声响。不一会儿,天空中来了个“闪电女汉子”,一阵闪电,雷公公就打一个饱嗝,有时打得又长又响。我坐在教室里,看着这可怕的情景,心想:“这雨什么时候停啊?”眼睛一直望着窗外,静静地等待着。

2014.9.3星期三晴

放学的时候,妈妈告诉我一个好消息,给我买了读书郎学习工具。我高兴地急切地让妈妈车速加快。

回到家后,看着桌子上的平板电脑,它的厚度差不多有1CM左右,整个平板电脑大小跟我们的语文书差不多大,有一个蓝色的套子套上去,显得小巧玲珑。又下方写着“readboy”英文字母,打开一看,中间有一只黑色的点读笔。右侧有两个按钮,上面是开关,下面是音量大小调整按钮。点击屏幕有五个版块,分别是:网校、学习、辅导、国学和工具,每个版块都有8个学习的平台。作业不懂,可以打开网校,点击“问作业”,把不懂的题目拍上发送,那么在线的老师很快给予回答解释。你说这平板电脑多神奇啊!

工具栏基本都是关于学习下载用的书类。比如国学栏,有三字经,千家诗等。在辅导栏有各科练习用的练习题。在学习和网校栏有训练班,考试班,视频班等,根据自己的程度有选择的答题。在这里还可以预习各科内容。

篇8:以观察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试化表征

以静态的“讲学稿”取代动态的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它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课堂不是教师按原先设定的一种思路教学, 而是在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 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 教师因势利导, 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

而值得我们注意的现实是, 以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学生的练习三位一体的“讲学稿”正为很多学校采用, 这种形式, 表面上看是关注了学生的“学”, 是为了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但它的逻辑起点是“素质知识化、知识试题化、试题考试化”, 其本质就是将教学内容试题化, 将学习“标准化”, 将语文学习方法记忆化, 其后果就如同陶行知先生曾经痛批的那样“教死书, 死教书, 读死书, 死读书”。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试化倾向的原因

上述应试化倾向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笔者试提出以下几点原因:

1.社会的压力。社会舆论和家长观念里, 判断一个学校的好坏往往是看这个学校的升学率如何, 而对一个老师教学成果的好坏也只是单纯的从学生试卷上的分数高低来判断。阅读教学教得好不好, 就是看阅读理解得了几分, 作文里是否多出了几个好词好句。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人人都可以理解, 在“读一个好初中就能读好高中, 读好高中才能读好大学”这样一个非常现实的升学循环规律的压力下, 家长得出这样的判断标准也是自然不过。但正常并不代表正确, 这样的标准非常的简明也非常的具象化, 但是这样的标准是单一的、片面的, 对学校、对老师、对学生而言也是不合情的。

2.教师的观念。在传统教学观里, 大家更多是注重老师的主导作用, 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也有老师认为对象只是小学生, 所以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有时也并不是非常慎重的回答。在埃里克森心理社会性发展的理论里提出, 在6-12岁的儿童最主要的发展任务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是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学会为人处世、形成成功感的重要阶段。这就要求老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的“布道者”, 更应该是一个“解惑者”、“引导者”、“支持者”。

3.学生的心理。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受社会舆论和成人言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这个时期的学生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于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 并以此为标准展开思维和行动。学生的学习在主观观念上, 很容易变成“为了父母而学习, 为了获得表扬而学习”。这样的心理下, 学生也很自然的就去追求高分数。这样的心理形成是正常的, 但是这样的正常里有着很大的隐忧。如果在这个时期成人不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帮助, 那么在学生以后的学习里, 学习就一直成为被动的过程, 在面对学习的压力和学业的挫折时很容易产生不负责任的逃避心理。

三、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试化倾向提出的对策建议

社会和家长观念的转变是它既依赖于教育体制的转变, 对于学生能力考查方式的优化和进步, 又依赖于人们文化素质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高, 这样的转变和提高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 不能停止努力但也不能操之过急。而如何在现行体制框架下尽可能的克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应试化倾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以上的观察到的问题, 笔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阅读中重视朗读。阅读除了获取信息、认识世界, 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 就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通过老师有感情的朗读, 可以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情景, 在悠扬的声调中将文字与画面进行转化, 进一步增强体验的真实感;而通过学生自己抑扬顿挫的朗读, 学生也可以体会文字的韵律美, 加强对阅读的兴趣。

2.阅读中结合情境。教师除了可以通过阅读将学生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中, 再现文本情景外, 角色扮演也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选择适当的课文, 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再创作, 将其编排成小节目, 在自编自演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情感, 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在阅读中融入生活。阅读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应该培养能力, 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在学习《雷锋日记》时, 老师更多的是注重其中的生字词的解释, 文章段落的分层, 而忽略了其中传递的精神内涵:助人为乐的精神。针对这一现象, 教师可以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 让学生进行一些义务活动, 在生活中真正体会课文中的道德真谛, 体会助人的快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 不断加深体验, 才能使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环境与成长需求融为一体, 让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 语文课堂, 应该在指导学生精读文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发挥主体的能动性, 充分感知作品的情感, 推敲语言表达的方式,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特征和性格, 从而深刻理解阅读内容, 培养言语运用能力, 进而促进其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而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 为了应试而阅读。创造让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课堂, 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为之探讨的课题。

摘要:语文阅读是学生理解语言文字, 培养语感, 学会语言的表达方式的重要一环。虽然社会舆论和教育专家不断呼吁应增强课堂的灵活性,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主探究, 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还是出现了严重的应试化倾向, 学生难以在阅读教学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更难以获得所谓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语文阅读,应试化,情感体验,想象思维

参考文献

[1]汪水英, 徐建立.制约阅读教学有效生成的因素浅析[J].教学与管理, 2005 (3) .

[2]王亚, 洛文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师之窗, 2012 (5) .

篇9:以观察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老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同学们,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今天,我们来写一写有关读书的作文,好吗?

小丫:老师,是不是有关读书的事或是爱读书的人都可以写呢?

老师:是的,这次有关读书的话题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写你读书的体会;可以采访你身边爱读书的人,再整理出采访记录。

毛豆:呀,这么多的题材可以写,我写什么才好呢?

老师:是啊,我们每天与书形影不离,一定有很多故事和体会:比如你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得到一本非常喜爱的书的;你在读书中获得的乐趣或学习到的读书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现在你们认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人、哪些事跟读书有关呢?

小丫:我想写写我爱看书的事。我非常喜欢看书。记得有一次,妈妈出门时嘱咐我去买瓶酱油,可是一个上午过去了,妈妈都回来了,我还坐在沙发上看书,全然忘了买酱油的事,妈妈说我是个小书迷。

老师:妈妈说你是个小书迷,说明你类似这样的事不止一次吧?要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爱看书这一主题呢?

毛豆:我想她当时看的那本书一定是非常喜欢的,一定是有什么精彩的内容让她入迷了。我认为这些都要写出来。

老师:说得真好。具体地描绘怎样沉浸在书中,同时细致描写妈妈的神态、语言,也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毛豆,你写什么呢?

毛豆:我的同桌是个爱读书的人,他看过的书非常多,课外,我经常让他给我讲故事。这次,我准备对他进行一次“采访”,学习学习他的经验。

老师:你能说说你要怎么采访吗?

毛豆:我采访时会抓住一个中心话题,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如你是怎么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的?平时都看什么书?怎样看书能较快提高写作水平……

老师:看来,你对怎么采访已经胸有成竹了。采访中如果能够穿插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读者更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老师:前一节课我们不是有举行“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吗?

小丫:是啊。上次辩论会,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对我们的身心有益处,比如一些垃圾书,还是远离为妙。

毛豆:那你就抓住这个观点找材料,把道理讲透彻,做到以理服人。辩论时不仅要阐述自己的见解,还要驳倒对方的观点。

小丫:嗯,我还知道,为了使人听得懂,要写得通俗些,流畅些,不能用太长的句子,不能用太生僻的词。

老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同学们,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你们的成长离不开书,相信你们对读书有独特的感受和体会。现在就请大家拿起笔,把你们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吧。

篇10:以观察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蚂蚁体型特别小,每粒沙子,对于它们来说就是一座山。

蚂蚁头大身小,头上有触角。它们之间碰来碰去传递信息。

一只蚂蚁转来转去,我想它一定饿了,便找来面包给它们。那一只小蚂蚁搬不动又找来了同伴,可那个面包太大了,我让它们吃不了。小蚂蚁很聪明,它们出动了全部蚂蚁在面包上一点一点啃掉,终于可以搬动了。

可是,它们洞口太小,进不去。这下我高兴了,它们吃也吃饱了。小蚂蚁竟还有办法,它们仗着人多,一人一口把面包咬碎了搬进去。

我不服气,找来了甜面酱。蚂蚁爱吃甜的。往常,它们会吃掉甜面酱,可是它们吃饱了。蚂蚁做了一个我想不到的决定,蚂蚁不搬了。我很高兴赢了蚂蚁。没想到,第二天,蚂蚁们召集了哥哥姐姐,一起打开虎口把酱吃掉了。

篇11:以懂得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今年正月十五那天早晨,我上学校帮老师搬新书去了。干到十一点才放学,我的爸爸去开车接我和同学小艺去临江观灯游玩。

到了临江,我们去江心岛放爬犁坡。那里的坡特别陡,从上往下看,我们都感到心惊肉跳的。我猫着腰气喘吁吁先上去了,小艺紧随其后。我问:“咱俩谁先来?”“还是……你先吧。”她红着脸回答道。

我鼓起勇气骑上爬犁一溜烟似的先下去了,那寒冷的风抽在我脸上生疼。一下竟滑出去好远,非常刺激。她被我的尖叫声深深吸引了,也跟着下来了,甚至比我滑得还远。就这样,我们玩了好久。

这时,她问我几点了。我下意识摸了摸衣服口袋,发现手机找不到了。我们分头行动去找,妈妈得知后给哥哥打电话,让哥哥赶紧去给我补卡。我闷闷不乐地回到了家,这时我哥已经把一部新电话给我送了过来。我并没有因为得了一部新手机而感到开心,毕竟那部手机里载满了我的一些美好的过往。

我需要下载很多东西,结果一个多小时还没下完。爸爸带着无名火过来,不分青红皂白就把正在摆弄手机的我给说了一通。我也窝了一肚子的火,索性想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静静。我用力一摔门,玻璃竟然碎了,碎玻璃无情地刺伤了我的手,鲜血淋淋。妈妈吓到了,用最快速度为我包扎了一下就带我火速赶往了医院。刚包扎好,哥哥就赶来了。我又去拍了片子,看看里面有没有玻璃碎片。之后,我又去打了破伤风针,一直折腾到子夜才回家……

早在去医院的路上,我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做法和态度有多么糟糕。爸爸虽然没有陪同我去医院,但我深信他在家里一定是抓心挠肝的。我知道爸爸也是为我好,希望我珍惜目前拥有的一切,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收收玩心,以免荒废学业玩物丧志。那一时的冲动让我吃了亏,受了伤,忙坏了哥哥,也让妈妈费心操心,更刺痛了爸爸的心。

篇12:以爷爷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我的爷爷非常勤劳,每天天不亮就去菜地种菜、拔草、浇水。我们的菜地里有各种各样的菜:长长的豆角、圆圆的土豆和穿紫袍的茄子等。总之,菜市场上有的我们的菜园里都有。我们家一年四季吃的都是无公害蔬菜。

爷爷菜地旁边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每次他去菜地回来,都会给我抓一只大螃蟹让我玩。我拿一根筷子,放在螃蟹大钳子上面,螃蟹立即夹住筷子,死活也不放,我就惦着螃蟹满小区跑,有很多小朋友在看它的飞天旅行,好玩极了。

我爱我的爷爷,他是一个勤劳而又和蔼可亲的人。

篇13:以观察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关键词:议程设置,新闻由头,主流

议程设置理论最早由麦库姆斯和肖提出, 基本内涵是:“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 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1]目前, 这一假设已经经过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了验证。

在议程设置理论中, 其中一个受到关注的研究方向是:媒介设置公众的议程, 那媒介的议程又有谁设置, 即媒介议程设置的来源问题。粗略地看, 这个来源包括多个方面, 比如政府发言人、新闻当事者, 也包括媒体自身。“这一阶段也包括媒体间的议程设置, 即新闻媒体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2]

从信息流的角度看, 议程设置的影响是多个过程循环进行、共同作用。媒体报道新闻, 直接对受众产生影响是一个过程;部分受众接收新闻后对其他受众进行传播时可能也会或多或少地受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 这是第二个过程;媒体转载其他媒体的报道和由其他媒体提供的新闻由头进行评论, 这又是一个过程。第三个过程即是媒体对媒体的议程设置。不同媒体的影响力往往差距很大, 在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的过程中, 哪些媒体处于引领状态, 哪些媒体处于跟随状态、被其他媒体的议程所牵引, 这是一个值得考察的问题。

评论是媒体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我国众多媒体尤其是有影响力的媒体都开设了评论栏目 (节目) 。评论不仅仅是在传达观点, 其本身也是在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哪些议题值得评论, 哪些不值得。不同媒体提供的值得评论的议题的多少,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在设置媒体的评论议题中所起的作用。时评界一般将这种评论的议题称为新闻由头。

一、样本选择的基本介绍

本文以《中国青年报》的评论版“青年话题”为例来进行分析。“青年话题”创办于1999年, 作为国内报业较早出现的言论版, 其带动了时评的兴起与繁荣, 而时评也是当下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中最常用的评论形式。目前, “青年话题”在全国纸质媒体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选择它作为分析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样本分析中, 本文以《中国青年报》2010年6~9月“青年话题”中所有的评论进行分析, 共获得样本501份。本文主要考察的是两个问题:一是, 在提供新闻由头的媒体中, 不同类媒体的表现是怎样的;二是, 哪些具体的媒体表现比较出色?媒体种类有多种划分标准, 笔者将所考察的媒体分为4类:中央媒体;地方媒体;专业、行业类媒体;都市报、晚报等, 主要是想观察这几类媒体的具体表现。

需要做出的解释有:一些评论, 是作者根据自身的亲身体验或观察到现象作为新闻由头, 在新闻由头的来源中按“其他”统计。有数量较多的评论并没有标出新闻由头, 这一般都是热点新闻, 即便不标出新闻由头公众一般也熟知, 在新闻由头的来源中标注为“不确定”。一些专业类媒体本身就是由中央媒体创办的, 比如新华社创办的《经济参考报》和《财经国家周刊》, 这些专业媒体在新闻由头中被都列入“专业、行业媒体”而没有列入“中央媒体”。

在新闻来源中出现的央视《新闻1+1》、央视经济信息联播、还有央视网, 都列入“央视”的统计范畴。同理, 新华网、新华社都列入新华社范畴;中新社、中新网都列入中新社;人民网和《人民日报》都被列入《人民日报》;《大河报》和大河网都列入《大河报》;环球网和《环球时报》都列入《环球时报》;中国之声和中广网都列入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这次统计总共出现了7次这种情况。

二、统计分析:不同种类媒体的表现

运用SPSS软件将每一类媒体进行编码, 输入数据后运用频数分析, 得出表一。

通过表一不难看到, 在为“青年话题”提供新闻由头、设置评论议题的媒体中, 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占得比例最高。值得评论的新闻, 一般都是有争议的热点新闻, 由此可见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在引发舆论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央级媒体所占的比例与都市报、晚报类媒体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从媒体总量上看, 前者要远远少于后者, 在这种情况下能占到19.6%的比例, 也说明其表现比较出色。另外, 中央媒体中, 《人民日报》主办的《京华时报》和《中国经济周刊》作为新闻由头获得的频数为22, 新华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财经国家周刊》、《现代快报》和《现代金报》获得的频次总共为17, 如果将这两个数字合并到中央媒体中, 其作为新闻由头的百分比将提到高27.3%。而评论议题最多 (频数为43) 的《新京报》, 其主办方之一也包括中央媒体《光明日报》。

地方党报的绝对数量比较多, 这不仅包括省级党报, 还有市级党报。但通过上表可以看到, 除去“其他”选项外, 地方党报在设置评论议题中的表现是最差的。而且, 地方党报中仅《广州日报》一家的频数就是22, 其后依次是《长江日报》 (频数为5, 下同) 、《南方日报》 (4) 、《大众日报》 (1) 、《济南日报》 (1) 。

专业、行业类媒体所占的比例不高, 这与《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是综合性评论而非专业化、行业化评论也有关系。这里的专业、行业类媒体, 根据统计主要是经济类专业媒体, 其中表现较好的有:《第一财经日报》 (频数为7, 下同) 、《经济参考报》 (6) 、《21世纪经济报道》 (6) 、《中国经济周刊》 (6) 。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即媒体分布的地区来看, 不同地区的媒体表现也差距很大, 表现出色的媒体基本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和成都等城市。具体来看, (不含专业媒体和中央级媒体) 北京 (频数为75.5, 下同;一个评论用了两个新闻由头, 其中《北京晚报》频数按0.5计) 、广州 (45) 、南京 (23) 、武汉 (12) 、成都 (9) 、上海 (7) 。黑龙江、江西、广西、贵州、青海、甘肃、新疆等中西部地区, 没有一家媒体入选。

三、统计分析:具体媒体的表现

本次分析共统计到97家媒体, 除去“不确定”和“其他”选项, 平均每家媒体提供新闻由头的频次为3.8。将出现频次最高的10家媒体进行列表, 如表二。

通过上表可以计算出前10家媒体作为新闻由头的平均频次为19.6, 是所有97家媒体平均频数的5倍多。而且, 这10家媒体总的频数, 占到了可以确定的新闻媒体提供的新闻由头的一半多。由此可见, 在媒体提供新闻由头的过程中, 存在着比较明显地少量媒体设置较多评论议题的现象。

“这种精英媒体领衔与新闻专业普遍规范的作用, 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共同带来一个结果, 也正如我们已经留意到的, 就是新闻媒介的高度同质化。”[3]麦库姆斯在《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 现在与未来》一文的这段话, 在中国也具有一定的意义。还是以新闻由头为例, 一个评论写手写的关于同一个新闻由头的时评可以同时投给全国几百家媒体, 评论的地域色彩减弱, 全国各地的报纸往往都是同时评论一条新闻。而这些新闻由头, 大多是由为数不多的媒体提供。

麦库姆斯提到的“精英媒体”在美国具体是指《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 中国的情况则比较特殊。许多论者都将党报、中央媒体当做主流媒体来看待, 但通过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到, 地方党报在提供和设置评论议题方面已经与人们的期待形成较大的差距。在97家媒体中, 地方党报只有5家, 而且除《广州日报》外, 其他报纸的频数都非常低。

从表二可以看到, 《新京报》与《中国青年报》的频次最高。其中, 《新京报》自2003创办以来, 就一直以时政新闻为主打, 以高端读者为受众目标。在报道北京新闻的同时, 《新京报》还经常派出记者对全国各地的热点新闻进行报道, 这也是该报“核心报道”栏目主要内容。比如《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6月3日的一篇评论《倘若“暴拆官员”奉命行事》, 引用的就是《新京报》对安徽阜阳官员暴力拆迁被问罪的报道。另外, 《新京报》还利用办报地在北京的优势, 报道了大量中央各个部门的新闻, 这往往也成为评论的热点议题。比如“青年话题”6月18日的冰点时评《公开“三公”支出到底难在哪里》就是以《新京报》对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高强的报道为新闻由头。

《中国青年报》是团中央主办的全国性报纸, 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新闻改革中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 比如备受业界和学界推崇的“三色”报道、《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等。新千年后, 《中国青年报》于2004年6月1日创办了特别报道栏目, 根据该栏目主任吴湘韩在2009年4月的一次讲话, “从2007年的数据统计来看, 报道重大公共事件的专题67个, 占56%;反映重大社会问题40个, 占34%;解读重大公共政策12个, 占10%。”[4]上述三类报道, 无疑都是评论比较偏好的新闻由头。比如《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7月8日的评论《媒体误报“批示”背后的真问题》就是以该报7月7日的特别报道《假“委员长批示”见报记》作为新闻由头。

另外, 《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调查”是国内媒体中周期比较固定、操作比较成熟的精确新闻, 其“所涉及到的选题多种多样, 包括时政报道、民生感受、青年发展和社会研究……关注弱势群体, 维护社会公平, 形成了鲜明特色”[5], 该栏目所做的调查也常常作为评论的由头。如“青年调查”在8月31日刊登的精确报道指出, 63.5%的家长期望教育部门规定教师不收礼。9月1日, 有评论在该报以此新闻为由头发表评论《禁止老师收礼扭不过腐败文化的“粗腿”》。《中国青年报》的其他栏目如教育、科学、法治等方面报道的新闻, 紧扣社会热点, 也是评论者经常引用的由头。

作为一份党报, 在其他地方性党报全面式微的情况下, 《广州日报》在此次统计中的表现格外显眼。显然, 这与该报的锐意改革是分不开的。“从1996年1月组建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 (即广州日报集团, 笔者注) 起, 它就明确了‘党报通过改革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党报不应把自己置身于市场竞争之外, 而应主动出击参与市场竞争’这一发展模式。”[6]在具体的操作中, 《广州日报》通过改版、自办发行、大力引进人才、从制度设置到经营管理完全企业化、积极容纳新媒体等措施, 实现了报业集团中无论舆论引导还是媒体经营, 都以党报为核心。自1994年《广州日报》广告收入首次跃居全国报纸广告收入的第一位后, 这一位置就一直都没有变动过。一系列的改革大大改善了报纸的内容, 在众多媒体中, 《广州日报》的报道有22次作为本文统计的评论的新闻由头, 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

四、思考:都市报、晚报类媒体的主流化转型与党报舆论引导的危机

无论从表一还是表二来看, 都市报、晚报类媒体的表现都非常出色, 而地方党报的表现难以让人满意。这也是本文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 在谈到党报时, 往往都会将其列到主流媒体、权威媒体的行列。赵克强在《主流媒体与媒体主流化》中还对我国媒体按照主流媒体、次主流媒体、边缘媒体进行划分[7]。这其中, 地方党报也被划入了主流媒体中。但“主流媒体”不是天然的或者可以凭着某种“身份”就可以自然获得的称谓。党报能否真正做到“主流”, 需要读者和市场的检验和认定。

在媒体为其他媒体设置议程的过程中, 党报的新闻多大程度上为其他媒体所转载, 多大程度以提供新闻由头的方式设置其他媒体的评论议题, 可以作为衡量党报是否主流的一个观察视角。评论的新闻由头, 一般都是关于国计民生的热点新闻, 评论者很少把地方党报的新闻作为新闻由头, 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这类报纸在关于国计民生的新闻报道方面存在不足呢?

与党报相比, 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则在逐步向主流化转型。我国非党报纸媒的报纸, 最早是晚报, 如《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等。这类报纸被定位为“日报的补充”和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内容的表上形式上强调“软些软些再软些”。1996年, 中国第一份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在成都创刊, 报纸定位为“市民生活报”, 此后, 都市报类媒体大量涌现。此时的“市民”还是个宽泛的概念, 既包括干部群众, 又包括知识分子, 还包括广大市民。内容设置上, “就是满足市民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社会、娱乐的各方面的信息的需求, 强化新闻的‘实、快、短、热、活、宽’。”[8]按照赵克强的分类, 这样的媒体应该被列入次主要媒体行列。

“1998年3月, 时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的席文举提出‘迈向主流媒体’的口号, 这是对原有定位‘市民生活报’的一次革新, 其后国内主要的都市报纷纷效仿。”[9]迈向主流媒体具体的做法包括:增加时政新闻、深度报道、开设评论栏目等, 整体内容变得更硬, 增强权威性、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成为部分都市报、晚报类媒体新的诉求, 读者定位自然也不再是所有市民, 而是中高端读者。在报道范围上, 部分报纸经常超越办报所在地, 及时派出记者报道全国其他地区甚至世界范围内的热点事件, 力求在这些事件中把握主动权。

这其中, 《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还设有评论周刊, 前者还有《深度周刊》, 用以进行深度报道。这些报纸虽然在笔者的统计中也被划为了都市报、晚报类媒体, 甚至其报名中也有“都市报”、“晚报”的字眼, 但其新闻的操作理念、提供的新闻类型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 《南方都市报》就提出, 要“记录时代进程, 培育现代社会, 启蒙公民意识”。[10]在本次统计中, 除了表二中列出的媒体外, 其他表现较好的都市报、晚报类媒体为:《现代快报》 (频数为7, 下同) 、《北京晨报》 (6) 、《北京青年报》 (6) 。

一般认为, 时政新闻和经济新闻是比较主流化的新闻, 社会新闻则是次主流化甚至非主流化的新闻;而党报在时政和经济新闻报道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 都市报、晚报则更多地报道社会新闻。在都市报、晚报的发展初期, 其确实以社会新闻作为主打。但通过本次关于《中国青年报》评论议题的分析不难发现, 都市报、晚报在为评论提供时政、经济新闻的议题方面同样非常出色。利用SPSS交叉分析, 得出表三。

从上表可以看到, 无论是政治题材还是经济题材作为评论议题的数量, 地方党报都远远低于都市报、晚报等媒体。本来就以社会新闻见长的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在社会新闻中的优势更加明显。只有在经济类题材, 才有媒体即专业的经济类媒体提供的新闻由头作为评论议题的数量超过都市报、晚报类媒体。

当然, 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在向主流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低俗的社会、娱乐新闻依然大量存在, 软广告、广告与新闻不分的现象等时有发生。但这并不能掩盖这类媒体在提供重要、热点的新闻方面所起到的重要角色。在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的过程中, 部分都市报、晚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比如这些媒体的报道经常就作为其他报纸国内新闻版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评论主要的新闻由头来源。《主流媒体与媒体主流化》一文把部分符合条件的都市报和其他符合条件的权威报纸也列入主流媒体行列, 这在本文的分析中得到具体的印证。

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具有较大的相关性。舆论引导, 首先是要吸引公众关注什么, 然后才可能影响其态度, 即这是一个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接受的过程。对于党报而言, 如果其内容报道中涉及社会热点、公众关切的新闻不多, 除了其本身难以吸引读者之外, 其他媒体也不会转载其报道, 或将其作为评论的议题。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 是扩大部分媒体社会影响力、掌握舆论主导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致力于引导舆论的党报而言, 如何通过改进新闻报道, 在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值得深入思考。

五、结语

本文从《中国青年报》评论版“青年话题”的新闻由头入手, 试图分析媒体为媒体设置评论议题的过程中, 不同媒体的表现。分析表明, 中央级媒体尽管数量少, 但在媒体议程中依然占有很重的分量。一些逐步向主流化转型的都市类、晚报类媒体的表现最为出色。而地方党报则处于弱势, 市场化改革较早的广州日报是该类报纸中最显眼的明星。如何切实提升地方党报的影响, 让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名副其实, 还需要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朱一.聚合还是分流——多元视角下框架理论和第二层议程设置之比较[J].消费导刊, 2009 (7) :191.

[2][3]麦克斯韦尔.麦考姆斯.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 现在与未来[J]新闻大学, 2007 (3) :60.

[4]吴湘韩.网络时代纸媒独家深度报道的空间[Z].http://book.cyol.com/content/2009-04/20/content_2630161.htm

[5]青年调查, 这里报道民意[Z]http://zqb.cyol.com/node/node_6465.htm

[6]文远竹.党报要成为城市报业市场的野战军[J].新闻战线, 2009 (7) :19.

[7]赵克强.主流媒体与媒体主流化[J].新闻知识, 2006 (3) :3~4.

[8]李鹏, 陈翔.华西都市报的三次理论创新[J].新闻战线, 2002 (6) :67.

[9]赖大彬.南方都市报的主流化转型[J].青年记者, 2009 (9月中) :55.

篇14:以观察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针对初中山区学生口语能力薄弱,不愿开口讲英语的现状,学习英语方式单一,记单词、背课文,忽视说、写的能力,不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如何把英语对话教学引入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我平时教学中也进行了思考,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对对话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充分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比较真实的情境,尽量让学生自由交流,多开口讲英语,从而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情景描述】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较强。经过一学期的英语课堂的熏陶,他们对课堂上的英语活动已经习惯,对英语的兴趣较浓,课堂表现积极活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一堂七下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第一课时。

开始让学生观看一段animal world的影像资料,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询问学生Do you like this program?What can you see in it?学生会很兴奋地谈论着各种动物,从而很自然导入了学习新词汇这一环节,而且还通过视觉刺激,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接着,用课件出示一些小学英语中学过的动物的图片,要求学生尽量记住所见到的动物名称,播放完毕以后,请学生用英语说出它们的名称。

另外展示一些学生不会表达的动物名称。(将这些单词投放在大屏幕上,出示图片,让学生猜。呈现单词后,展示一些来自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操练句型:What animal do/don't you like?Why do/don't you like it?师生先对话练习,A:Are you free this Sunday?B:No,I'm afraid I have no time.A:How about tomorrow?B:OK,I have time then.What's up?A:Let's go to the zoo.B:Sounds great.A: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best?B:I like lions.They are strong.A:How about you?B:I like pandas,they are cute.(学生先通过图片的示范演练,再进行分组练习。而且不要局限在图片中的动物,要用其它的动物替换之,既学习了语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还让学生表达了自己对不同动物的观点。同时还可采用自由选同伴的操练方法。)通过添加日常对话,增加对话情境真实性,趣味性。避免学生操练句型单一、固定,太死板,紧紧盯着课本内容,范围太狭窄,视野不开阔,思维不够灵活。

操练完对话后,我设置了一个游戏,让每一个小组描述并让本组另一名学生表演他们最喜欢的动物,但不要说出动物的名称,让其他小组来猜,说得准,猜得多的小组为获胜组。活动结束后,要加以总结鼓励,并进行恰当表扬。这一活动既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又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团结合作意识和精神。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为了更好地增加口语对话练习,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自己收集来的动物资料和图片,或对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在说的过程中可以引出很多形容词,描述动物的特点,进而学习本单元重点描述性词汇。设计了这活动,是进一步给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问题与讨论】

对于初中学生本身缺乏一定的语言知识,口语锻炼机会极其缺乏,生活经历经验不够丰富,这些都限制了口语水平的发挥,抑制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散失了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如何发挥课堂有效活动,充分利用师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精心搭好“活动之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的发展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实现的,课堂活动要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需要为基础,在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活动中求知,以达到实现学生主体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发展的目的。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教学永远具有生活的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课堂话题结合生活经验,可以使话题更具真实性,更具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讨论话题的热情,从而提升多开口讲英语机会,从而锻炼学生口语能力水平。

【教学反思】

针对课堂中的现象,我认为创设情景,营造英语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从单词教学到对话独立运用,整个过程处处注意创设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道具和肢体动作,进入角色对话。在操练过程中,充分注意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改变按照固定座位进行操练的传统做法,让学生自由搭配,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让好学生做示范,反复操练,这样就避免了会出现好学生越好,差学生越差的现象。“每节课堂五分钟,英语口语带回家”,短短的五分钟,不但让学生张开了嘴,还让他们争先恐后的去尝试,去演练,去表演,极大地帮助他们树立了学好英语的信心,创设机会让他们去体验成功的快乐。“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

上一篇:失意的诗词下一篇:口字旁书写练习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