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汉语拼音教学)

2024-04-09

论文(汉语拼音教学)(精选8篇)

篇1:论文(汉语拼音教学)

浅谈汉语拼音教学

俗话说,语文是各门学科之母,那么,我以为拼音却是母中之母了。简单说,当你遇到一个不会读的字时,你会向别人请教,然而如果你所请教的人也不会读的情况之下,你只有查字典找出本字的读音。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尤其是低段小学语文教师的我感到任重而道远。我从一开始就注重抓好汉语拼音教学。

一、观察、模仿,领会发音

小孩子有一种特点,那就是喜欢模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就此优势展开教学。在汉语拼音这部分教材中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整合起来的情境图,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有利于学习拼音。例如,教学a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中的小女孩在干什么,让学生模仿她的样子张大嘴巴发出声音,然后教师指导发音方法并且示范,在学生观察、模仿的基础上反复练读;其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找出图画中与字母形状相似的部分,以此来记住字母的形;再次,展示字母卡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帮助学生记住字母的音和形。

二、声调

声调教学是拼音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的一个环节,原因是其发音上受汉语言中各地方语言的影响。在进行声调教学时,如教学a的四声时,首先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第一声起音高高一路平,第二声由低到高往上升,第三声先降然后再扬起,第四声从高降到最底层。其次,可以借助图画学习a的四声:“汽车平走a a a,汽车上坡a a a,汽车下坡又上坡a a a,汽车下坡a a a。”教师示范读声调时,可以用手势表示,帮助学生掌握四声的变化。练读四声,可以先按顺序读,再变序读,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用语,借助汉字的读音帮助读准四声,尽可能减少机械重复。读准第二声和第三声比较难,要反复练习,矫正读音,还可以通过对比练读,以进一步复习巩固。

三、拼读

篇2:论文(汉语拼音教学)

涌泉完小 施晓莹

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后首要的学习内容。一年级小朋友该怎样学好拼音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因此,在拼音教学中我进行了点滴尝试,使学生在乐学、好学、勤学、创造性学的轨道上发展。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乐中学,让学生心情愉快地获得知识。

一、教从表象入手,学在直观感知。

一年级的小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的,容易在直观的教学中激发兴趣。教材上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孩子们一打开课本就会兴趣盎然的议论图上画的是什么?谁在干什么?比如第十课画面上奥运会的会标,我引导学生“奥运会”的“奥”是第四声,第一声怎么读?“莲藕”的“藕”是第三声,第一声怎么读?“游泳”的“游”是第二声,第一声怎么读?孩子们借助图画就知道了ao、ou、iu的读音。通过兴致盈然的图画到轻松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是主动、轻松愉快的。

用直观的办法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准确发音。教学音节拼读时时,我用食物做教具进行直观演示、拼读,让学生了解平常我们生活中有生字来自拼音,激发学习拼音的兴致。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

一年级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借助外部刺激来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取了游戏、儿歌、活动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游戏。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游戏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学生非常喜爱的事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学,轻轻松松地记,深受学生欢迎。例如,在教学“ai ei ui”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打电话”的游戏,两名学生边表演打电话边对话:“ui ui ui,我是小ai你是谁?”“ui ui ui,你是小ai我是ei”。通过游戏,学生反复朗读,加强了记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儿歌。儿歌由于其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们紧紧抓住一特点,把大量的儿歌引入课堂,使儿歌成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a o e”时,教学生朗读儿歌:“嘴巴张大a a a,嘴巴圆圆o o o,嘴巴扁扁e e e.”学生边唱边记住了a o e 的发音。在学习“ch”时,教师教读儿歌:“小猴子,嘴儿馋,吃了杏子吃李子,吃了李子吃柿子,吃了柿子闹肚子。”在反复吟诵中,学生熟悉了“ch”的发音。

3、图片。从儿童心理角度来看,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弱,他们对于抽象的字母的学习,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需要借助直观教具这一外部的刺激来集中注意力,图片能把抽象的无意义的字母和直观的图象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字母的读音和字形,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上课时,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和课本插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再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字形和图片上相似的地方,把他们的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结合起来。

三、色彩记忆,发展视觉空间智慧。

低年级儿童对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即主要是以看来进行记忆。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生动直观的图画和鲜明的色彩,强烈的视觉刺激除了能够引起视神经中枢的兴奋外,还能在他们的“心灵黑板”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涂色,给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涂色,给字母和音节涂色等等,使抽象的拼音符号变成一个个美丽的彩色记号,让学生在填色过程中不仅受到美的熏陶,记住了这些抽象符号在形状上的细微区别,而且发展了视觉空间智慧。有个孩子就曾拿着自制的拼音卡片对我说:“我以前者分不清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可现在我一看见卡片上的颜色,我就知道它叫什么了,因为我把声母全部涂成了红色,把整体认读音节涂成了蓝色。”受到这个孩子一番话的启发,我黑板上的“拼音角”也利用了不同颜色的粉笔来书写;红色代表声母,黄色代表整体认读音节,白色代表韵母。这种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比老师直接把知识灌输给他们效果好要得多。

四、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巩固学习成果

在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教学效果的同时,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以配合、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除了常规性的拼音验收以外,我校每年举办拼读拼写比赛,表彰拼音学得好的学生,激励学生学好拼音,说好普通话。我们还鼓励学生订阅《小学生拼读写》杂志,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阅读。除此以外,还鼓励学生用拼音学写简短的日记。尽管学生还写不好,有许多写错的音节,而且只能写一句话,但通过写日记,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了学拼音的重要性,并学以致用,巩固了学习效果。

五、校内外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1、争取家长支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校和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每个一年级入学之初,我们都及时召开家长会,虚心倾听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见和建议,并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做专题报告。并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力求及时沟通,在教育方法上与家长保持一致,最大限度地争取家长的支持。

篇3:论文(汉语拼音教学)

作为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 如果不了解它的语言, 那就像在看无声电影, 同样, 学习一门语言, 如果离开语言存在的文化背景, 那就很难真正理解这门语言。对外汉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 教学中就不能忽视文化的作用。本文将从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因素出发, 分析它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实施和效果的影响。希望能引起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对此类问题的重视, 从而在日后教学中能更加有效地帮助留学生充分掌握汉语。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内容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千年的积淀让中国文化广博而深邃, 从绵延的长城, 到方方的四合院, 从眼花缭乱的中国功夫, 到龙飞凤舞的中国书法……它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内容。当然, 对外汉语教学中涉及的文化并没有如此广泛。国家汉办2007年底出版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1]中对文化意识的要求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意识与国际视野四部分, 并在各等级的列表中详述了学习者应具备的文化意识。结合前人研究, 并根据这个《大纲》, 本文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分为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如“了解所在国和中国在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成就”等) 、专门性文化知识 (如“了解中国文学、艺术、科学、思想等方面的成就及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等) 、语言文化因素 (如“了解汉语中常用成语、俗语、某些典故的文化内涵”、“了解汉语文化中的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功能”)

二、文化因素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让汉语蕴含了更多的文化因素, 所以文化因素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也就越发重要。笔者将其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 缓解对留学生的“文化冲击”, 减少“文化休克”现象的出现[2]

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 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可能会和他们自己国家的完全不一样。如果不了解这种差异则会很不习惯在中国的生活、学习。以欧美留学生为例, 他们国家尊崇个人主义和独立性, 在学习上往往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成绩好坏由学生自己负责。这和我们中国的教学制度、方法有所冲突。在中国, 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要严格按老师要求学习, 由于这种差别, 造成老师常常为学生不能完成其所要求的而不满意, 学生则为老师把自己当孩子看, 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而不习惯。个别留学生则会因为对这种教学的不适应, 感到在中国无法学习生活下去, 甚至想退学回国。因此, 让留学生了解中国特殊的一些情况, 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才能更好地适应。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在教学中尽量减少因为这些差异给留学生带来的不适应, 帮他们度过“文化休克”这一阶段, 从而在以后的时间里更好地学习汉语。

(二) 提高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兴趣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第一把钥匙, 做任何事情, 如果没有兴趣, 则不可能全身心投入, 或者很容易半途而废, 因此培养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很重要, 而文化因素的输导则能很好地起到这样一个催化剂的作用。首先, 很多人都是出于对中国文化浓厚的兴趣,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研究中国文化, 才来学习汉语的, 其次, 在学习过程中, 文化因素的影响也左右着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以汉字为例, 中国的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 其文化底蕴不言而喻。但由于它和拼音文字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系统, 而且又是很复杂的表意文字符号, 因此很多“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在初次接触汉字时都会产生畏难情绪。以笔者所接触的一位德国留学生为例。在刚开始时, 他对汉字一窍不通, 也不愿意去学习。后来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 他开始主动学习汉字, 并很好地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汉字。他的辅导老师采取的办法就是将文字所包含的文化意义解释给他听。比如“美”字, 可以分为“羊”、“大”, 即羊大为美, 这体现了中国农业社会的特点。另外, “羊”则是象形字, 是一只羊的形状, 非常之形象。而“大”就像一个人伸着四肢, 全身伸展, 意寓着广阔, 也就是“大”。这样, 枯燥的文字立刻变得生动起来, 也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勾起了他学习汉字的兴趣。这种兴趣对他的汉语学习无疑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 帮助外国留学生正确理解、运用汉语

这主要表现在语法和词语语义上面。语法是词语、句子和篇章的构成、理解表达的法则, 是长期抽象思维的成果和社团的约定, 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思维倾向和文化心理习惯, 因此, 文化的导入势必会帮助留学生理解句子结构, 从而正确地遣词造句, 用汉语进行表达。以汉语的语序为例, 它就带着汉民族特定的思维模式, 也就是观察事物或思考问题都喜欢从整体出发, 再到局部, 从大到小, 由远及近, 所以, 不难理解, 在介绍地址时, 总是从省到市到县再到区 (或乡) 再到街道 (或村) 最后到门牌号码, 介绍时间是从年到月到日再到具体时刻, [3]如果留学生不了解汉民族的这一特殊思维方式, 而还是按自己国家的习惯, 则很容易犯语序上的错误, 也就造成整个句子的错误。另一方面, 从词语语义上看, 文化导入也可以帮助正确地理解、运用汉语。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如果留学生不了解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以足智多谋而著称的军师, 是智慧的化身, 就不会明白把这两者放在一起比较有何意义。还有像成语、惯用语、歇后语, 这些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 这些都是承载着沉甸甸的中国文化, 都需要教师借助介绍故事将词语的意义阐释给留学生, 从而帮助他们解决理解上的困难。

(四) 帮助外国留学生提高言语交际能力, 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大多为成年人, 在他们的脑海里早已形成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判断标准和价值观, 初到中国, 在没有接受相关文化知识的输导, 他们肯定是按常规套用自己国家的一些交际文化, 这往往导致他们说的中国人不理解或不接受, 同时他们又不能理解中国人的一些行为或言语。例如,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的《现代汉语教程·说话课本》中有这样一个对话[4]:

A:你最近越来越瘦了。

B:是啊。

A:怎么了?是不是想家了?

B:不是, 我前些天常常头疼, 白天看不了书, 夜里睡不好觉。

A:多长时间了?

B:两周多了。

A:找医生看过吗?

B:看过几次?

A:现在怎么样?

B:头不太疼了, 可是身体越来越弱了。

A:你还参加体育锻炼吗?

B:学习太紧张了, 没有时间啊。

A:学习越紧张, 越应该注意身体锻炼啊!

这样一个对话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很正常, 甚至很亲切, 很温馨, 因为这表现了朋友之间的关爱, 可是在留学生看来这很奇怪, 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是犯人或者是小孩, 为什么要像警察审犯人, 家长审孩子一样问这问那, 所以刚开始在中国生活, 他们与中国人的交际可能只限于“你好!”“很高兴见到你。”“再见。”……随着他们在中国的时间越来越长, 学习到更多的语用文化知识, 他们在打招呼时, 也学会了用“你去哪?”“吃过了吗?”“干吗去呀?”……在与人告别时, 也会说“慢走!”“路上小心!”……在遇到中国人查户口似的询问时也不会奇怪, 甚至很配合地回答他的问题, 通过这些语用知识的学习, 留学生就会逐渐习惯中国人日常的交际方式, 并慢慢地去适应、融入这样一种交际文化氛围, 不会在与中国人交流中出现误解, 影响交流, 他们在中国的生活、学习也就顺畅自如。

(五) 保证对外汉语教学中广泛的文化传播, 完善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

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的学习目的和动机主要分五类:掌握工具 (其大多出于经商、外贸、文化交流、中国研究、求职、生活的需要) 、升学 (其目的是为了在中国读语言本科或其他专业) 、深造 (这些是从事语言职业的) 、研究 (主要是研究语言、研究汉语) 、不明确 (有父母要求学的, 有出于旅游需要的, 还有一些怀旧、消遣的老年人) [5], 因此, 从学习对象的需求和现在人才市场的需求来看, 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需要是多方面的, 不仅包括入门必须了解的汉语文化知识、在交际过程中需要了解的一些文化知识, 还包括自己出于兴趣爱好想要了解的一些中国的文化知识和一些出于职业需求的索要了解的文化知识。按周思源先生在《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观念》中所说的:“对外汉语教学宜建立一种比较宽泛的文化观念, 以适应对文化的多方面需求, 而不宜将它搞得太窄、太死。这种比较宽泛的文化观念的基本原则是:从不同学习阶段、不同语言水平和不同文化需求的学生实际出发, 确定语言教学中不断变化着的文化坐标。这种文化宽泛性表现为:1、它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而不限于某些内容, 因而范围广泛。2、……不限于语言文化。……与前述内容的广泛性, 形态的多样性相关的第三点是, 文化在语言教学不同的阶段, 以及对于不同学习背景与职业、兴趣走向的学生, 具有不同的功能重点, 即功能的多元性。”[6]像这样一种多元文化理念就是保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更广泛的文化因素的传授, 从而很好地满足学生对完整知识结构的需求。

(六) 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这里的文化主要指的是教学对象所在国家的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在与各国留学生的交流过程中, 我们不难发现, 虽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 但只要他们是来自同一个国家, 就都会表现出类似的特性, 并与其他国家的学生区别开来。这反映在学习上就会有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像欧美和日韩学生在认知风格上就有很大差异。反映到语言学习, 属于场依存性的欧美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之外, 还喜欢从校园和社会等外部环境中获取汉语会话能力, 而属于场独立性的日韩学生则喜欢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梳理和归纳, 而在交际中学习语言方面略为欠缺。如果老师注意到这些文化上的因素, 则可以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 在教授欧美学生时, 可采用讲练法, 因为他们是场依存性学习者, 就偏重形象思维, 学习上要求教师组织结构严密的教学, 提供条理清晰的教授提纲, 进行系统而明确的讲解, 而对于日韩的学生, 更适合用练讲法或归纳法, 即先用例子再讲规则, 因为这符合场独立性学习者喜欢从具体到整体加工信息的特点。像这样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特点, 对提高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三、结束语

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 (1884--1942) 曾在新几内亚东部的特洛布兰德群岛做过实地调查, 以研究当地民族的原始文化, 他就发现如果对当地文化不了解的话, 就根本无法理解他们的语言, 更不用说去和他们交流, 通过这次调查, 他提出这样的观点:某一语言成分的意义和功能要受到一定社会文化的制约[7]。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德春先生也曾经说过:“在语言教学中, 把语言体系本身蕴含的反映民族文化特色的国俗语义教给学生至关重要, 这样就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减少信息差, 增进互相理解, 才算真正掌握了一门外语。”[8]由此可见, 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这种跨文化的交际时, 文化因素是不容忽视的, 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汉语学习的成果, 所以, 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来说, 要注意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文化知识,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目的语, 同时注意目的语和母语之间的文化差异,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缩小这种差异, 让教学达到最佳成果。

摘要:本文结合国家汉办2007年底出版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对文化意识内容的规定, 简单总结了对外汉语教学涉及的文化因素。并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个角度, 阐述了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希望通过对这些作用的分析, 能引起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文化因素应有的重视, 从而更好地帮助留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汉语, 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因素,文化休克,学习兴趣,汉语运用,交际能力,知识结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M].2007.12

[2]胡清国.对外汉语中语言与文化的教学及其把握[J].广西社会科学, 2004, 105:187.

[3]袁小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06, 3 (6) :48.

[4]李德津.现代汉语教程·说话课本[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 1996:76.

[5]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66-68.

[6]周思源.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 1997:125-126.

[7]陈玮.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J].现代语文, 2006, (2) :113.

篇4:一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教学论文

关键词:汉语拼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21-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还具体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同时强调了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等。这些好建议启发我们,要正确理解和使用新教材,赋予课堂活力,树立“以学生为本”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编排了情景图、短语、句子和儿歌,认识70个常用字。显而易见,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于是,我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力图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学生学习还是不方便。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给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这种呼读音,虽然能发出响亮的音,方便学生的学习,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教材又配上了能够表声母音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发音。如学习g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g”,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gg”“三只鸽子ggg”。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ge读得轻些、短些,这样的发音就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ge音了。用这种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都能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有几个声母如d、t、n、l的插图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的读音。

二、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六岁的孩子入学前已会说很多话了。从拼音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节的音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和理解为什么要分解音节。如看见一丛草,他们认识是草(cao),却不会将草(cao)分出声母C,韵母ao.更不会有意识地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因此字音(音节)的拼读成了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调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课件从电脑中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已调用他们原有的“语音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再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三、认识汉字与观察情景图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内容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组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观念,也突出了各知识点的科学性。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图,给师生带来了更大的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教师应站在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上,认真审视每一幅情景图,想办法激活它们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借助情景,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会认汉字。

1、看懂留意,练习拼读。有的情景图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如第7课,妈妈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贺卡。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读音节、认汉字。

2、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启发学生想像,如第4课的情景图,一只小兔奔跑时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两笔。

3、充分利用图加深记忆。刚学会拼音字母的学生,拼读音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很容易就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凭借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唤起表象,使学生忆起见面字的读音和字形。

四、阅读儿歌与识字的整合

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识字却是他们由拼音的学习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我认为这种安排不仅是巩固和运用汉语拼音,还在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条件。每一课中都有图画表示独体字的意义,字的上面都配有汉语拼音音节,图下又有汉语拼音短文和词组、句子来概括图意。学生通过读儿歌,既学会了一些汉字又没有增加单纯识字的心理负担。

篇5:汉语拼音教学论文

但是这方面知识比较基础,并且对帮助学生扩展汉字数量,以及进行阅读训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于此,笔者通过本文就如何使一年级学生学好汉语拼音进行详细地讨论,提出了多种帮助学生掌握拼音的教学办法,其中包括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拼读方法是前提,充分利用多媒体学习拼音,让学生在成长的快乐中学习拼音,供各位小学语文教师参考。

关键词:一年级;语文教学;汉语拼音

一、引言

汉语拼音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步。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此时让学生打下扎实的拼音基础,对于之后的语文学习,以及更加快乐地在生活中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大纲要求一年级的学生在一年级要能够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并且能够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虽然汉语拼音对大人而言十分简单,但是对一年级学生来说相比日常接触的事物十分抽象。

一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对世界的认识阶段,更加能够在直接的观察中认识和获取知识。

于是拼音对大多数一年级学生来说或多或少地或产生枯燥的感觉,所以要实现让学生在快乐成长中学到知识的目标,人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动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童年阶段,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住学生的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程导入阶段,营造生活情境,引领学生思维,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产生求知欲望。

比如可以抓住学生在生活中有许多字不认识从而不方便认识周围和不能好好玩耍的心理,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使用拼音的例子,吸引学生进入状态,对这种比较抽象的符号产生兴趣,从而在学习的时候更加具有动力。

而且学生还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练习使用拼音,从而巩固其掌握的程度。

并且由于孩子生活的地域不同,在入学时经常满口的方言。

汉语拼音的教学是普及普通话的重要方法。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编一些发音不准而闹笑话的故事,利用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并且对故事记忆非常深刻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且强调普通话在中国的语言文化中的国语地位,以及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三、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第一,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随着数学和科学方面的学习,以及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加,抽象思维能力才逐渐发展起来。

要让一年级学生完成抽象的拼音符号的学习,如果采用其他科目经常采用的直接教学的方法,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拼音知识形象化,要想办法把枯燥的拼音符号,变成贴近生活的直观、形象的东西,从而易于学生接受。

比如,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法,通过动画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拼音的印象。

如果还有对拼音混淆的学生,就更进一步通过手势的形式,帮助学生练习。

第二,教给学生拼读方法是前提。

对一年级学生而言,掌握学习方法十分重要,在这里指的是拼读方法。

掌握了拼读方法,再加上之后阅读一些带拼音的有趣的童话故事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各个抽象的拼音符号,并在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获取知识的欲望。

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并且对于一些地方方言中,卷舌翘舌音不分,或者前鼻后鼻音不分比较严重的的地区,可以在课上帮助学生练习各种发音,并且挑选发音标准的学生领读,从而帮助学生练好拼读。

第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学习拼音。

许多学校都已经普及了多媒体教学系统。

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建议使用多媒体教学。

因为小学生大多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使用多媒体教学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且目前已经有许多为多媒体教学开发的教学资源,比如《快来拼音》等。

第四,让学生在成长的快乐中学习拼音。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对小学生而言,最成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一定是让学生在快乐的成长中学会知识。

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显得十分重要。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多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得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从而在内心中获得成就感。

学生大多喜欢表扬,而不是批评,当学生在某方面表现良好的时候,应该及时给予表扬。

同时亦可以多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评选“拼音小王子”、“拼音小公主”,或者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还可以组织小组比赛,评选“最佳拼音战队”。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是为了增加学生们之间的知识交流,巩固新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的最好的老师,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保证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够保持个性,快乐成长,在欢快的气氛中获取丰富的知识。

要想使小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固然需要客观上的帮助,而终归还是要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来实现。

因此如何让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从而信心百倍地实现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应该成为小学教师不断探索的主题。

参考文献:

[1]裴博研.如何让一年级学生学好汉语拼音[J].中国校外教育旬》,(4):180-180.

[2]左玉荣.小学低年级学生汉语拼音教学浅论[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72-74.

[3]胡艳歌.浅谈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策略[J].才智,2015(5)

[4]马月秋.如何激发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J].学周刊,(4):188-188

篇6:汉语拼音教学的论文

本册的阶段目标为: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⑵目标定位解决了“汉语拼音”教学难的问题

小学生一入学,就要学习抽象的完全陌生的也是枯燥乏味“汉语拼音”,困难是不小的。教材根据“标准”的精神,从实际出发,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调整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不再提帮助阅读,也不再提直呼音节。将汉语拼音的教学定位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上。这就大大降低了汉语拼音教学的难度,易于“标准”目标的落实。

⑶借助“情境”和“语境”来学习声母、韵母

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新的联系的过程。

对于刚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虽然a、o、e等字母他们基本未见过,但用这些字母标识的语音在儿童口语中是经常出现的。只要我们在教学时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生活经验,就可以化难为易,大大提高汉语拼音学习的效率。基于这样的考虑,本册教材汉语拼音部分专门创设了“情境图”和“语境歌”。即将同一组字母纳入一幅精心构思绘制的“情境图”中,并配上琅琅上口的相应的“语境歌”。

例如b、p、m、f一课的“情境图”是:大家爬上山坡(po)去看大佛(fo)。这时一个小朋友想要上前摸(mo)大佛,爸爸告诉他:“你听,大喇叭里正广播(b。):大佛是文物,大家要爱护!”与之相配的“语境歌”是: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这样把字母放在一个小故事中进行教学,再配上合辙押韵、琅琅上口的语境歌,就能化难为易,寓学于玩,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渗透了文化素质的教育。

⑷呈现方式富有童趣

“汉语拼音”在呈现方式上,特别注意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充满童趣。如j、q、x跟?相拼省略?上两点这一拼写规则,教材就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来呈现的:小熊“愚愚”跟j、q、x是好朋友,“愚愚”在路上遇到了j、q、x,就很有礼貌地先摘掉太阳镜(即去掉?上的两点),再跟好朋友握手。这样做将抽象化为形象,低年级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兴趣了。

⑸在学习程序上,采取了拼音、识字“双线并进”的编排方法

双线并进”就是将拼音、识字交叉起来安排。这样编排,意在让学生学会并掌握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识字和借助拼音识字的两种方法,尽量做到先认字,多认字。同时通过拼读字音又巩固了拼音,从而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学生在开始时认识了这些部首字,为他们今后进一步识字、查字典打下了基础。这样安排,也满足了小学生(包括学生家长)渴望学习汉字的心理。

2.“汉语拼音”的教学策略

⑴正确使用“情境图”与“语境歌”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来教学,特别要注意用好“情境图”和“语境歌”。教学时用“情境图”引出声母、韵母就可以了;“语境歌”是用来巩固“声母、韵母”认读成果的,注意把握好它们的使用时机。值得提醒的是,在使用“情境图”、“语境歌”时,要防止出现两个偏向:一是只强调“情境图”、“语境歌”的一般功能(如观察、思维、表达等),却忽略了汉语拼音教学的根本目标。不要在指导学生观察、说“情境图”上花过多时间,这样,很容易变成“看图说话”课;二是只看到“情境图”、“语境歌”与声母、韵母的表层联系,而忽略了它们上述的`深层意义和根本价值。

⑵要在教学生准确拼读音节上下功夫

教“汉语拼音”要在帮学生读准音节上多花一些功夫。学生拼读音节时也要借助他们的口语经验,从言语实践中来,再回到言语实践中去。要让学生掌握拼读音节的要领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三拼法”的要领“声轻、介快、韵母重,三音相连猛一碰”。拼读十几个之后,自然就会成为学生熟练的顺口溜,成为歌诀式的拼读。当然,万事开头难,一开始教师可以领读,后面的就可以让儿童顺口“溜”下去了。拼读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养成读轻、读短的良好习惯。

另外,“音节数调法”、“音节定调法”、“韵母定调法”这三种拼读方法,仍是常用的方法,一般来讲,初学时适宜采用“音节数调法”,然后再逐步使用“音节定调法”与“韵母定调法”。

⑶要努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篇7:汉语拼音教学研究论文

我从教多年,曾经多次教过一年级语文,总结了一些拼音教学的方法,在这里和各位老师分享一下:

一、自编儿歌,激发兴趣

儿歌因其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一特点,把大量的儿歌引入课堂,使儿歌成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aoe”时,教学生朗读儿歌:“嘴巴张大aaa,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使同学们在有趣的儿歌中,知道了“a、o、e”的发音方法。

在教学“jqx”与“ü”相拼的规律是我又编了儿歌“‘jqx’真有趣,从不和‘u’在一起。‘jqx’真淘气,见了鱼眼就挖去。”这些儿歌有效帮助学生记住了“jqx”和“ü”相拼的规律。编儿歌,不能只让老师编,还要发动学生,一年级的学生特别爱表现自己,课本中有很多色彩明丽的情景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插图编儿歌。比如,我在教学《dtnl》一课时,我首先编了一句儿歌“左下半圆ddd”,可是学生并不满意,自己编了一句:“小马蹄ddd”。

我表扬了这个孩子,其他的孩子并不服气,又编了“半圆小棍ddd”“和“b相反ddd”等儿歌。在后来的教学中,不用教师说,学生就会自己根据图画编儿歌记声母了。“小鱼跳舞ttt”“一扇小门nnn”“小棍赶猪lll”,学生们边学边编边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课件展现,直观感受

多媒体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通过色彩鲜艳的情境图把学生带入了美的境界,让学生在声音、光亮、色彩中,形象地学习汉语拼音。在看图说话中学习汉语拼音:声母k:图上画着八只小蝌蚪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其中有四只小蝌蚪停在绿油油的水草旁边。出示投影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上水里画着什么?它在干什么?它跟声母“k”什么相似点?学生仔细观察后得出答案:声母k”的发音和“蝌蚪”的“蝌”发音相同。

在水草旁边停着的两只蝌蚪和绿油油的水草就像声母k,学会了观察,为后面的读音记形奠定的基础。采用不同颜色制作片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在教材中,韵母是用红色来书写的,声母是用蓝色来书写的,整体认读音节是用黑色来书写的。

根据这一特点,在制作课件时,把汉语拼音也采用与课本不同颜色来书写,既适合儿童认知特点,又能直观形象地认识图片,是再好不过的方法。有个学生拿着自制的拼音卡片对我说:“老师,我以前分不清韵母“zh、ch、sh”和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可现在我一看见卡片上的颜色,我就知道它叫什么了,因为我把韵母全部涂成了绿色,把整体认读音节涂成了粉色。

三、利用手势,教学声调

大家都知道,在拼音教学中,教学四声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很难拼准确,尤其是二声和四声,有的学生就是分不清。在认识四声符号时教学生儿歌:“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可是什么是平,什么是扬,怎么拐弯,什么是降,学生并不明白。

所以,在教学“a”的四声时,我就教学生画声调,读“ā”,同时教学生用右手从左到右平平地画一个“一”。读“á”时,引导学生用右手从下到上画一个“/”,读“ǎ”引导学生画一个对钩,教学“à”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画一个“﹨”,在教学中,老师的动作幅度可以大一些,像乐队指挥一样。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模仿力,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在教学每个韵母时,都引导学生画声调,学生只要看到声调,就会去画着读,等到拼读时,就省事多了。

四、结合游戏,寓教于乐

我从教的一年级学生是这样做游戏的,最简单的游戏就是“我们是好朋友”。排队,12名同学每人分别拿着“w”“o”“m”“en”“sh”“i”“h”“ao”“p”“eng”“y”“ou”,经过一番组合,拼出“我们是好朋友”。用拼音组成了,同学们都非常激动,原来汉语拼音这么有趣,我让孩子们拼出“打老虎”“小狐狸”“大灰狼”等等,同学们越拼越有趣。

特别是拼出的“da、lao、hu”六位小朋友,气势汹汹的样子,惹得同学们拍手称赞。同学们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也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1.“摆摆手,扭扭腰,我们来做休息操。拍拍手,跺跺脚,同学们来学习声母表。”2.“同学们一起来,声母要点点头,韵母要扭扭腰,一起来读声母韵母表。”3.“同学们坐要直,手放在背部,我们来背整体认读音节表zhi、chi、shi、ri。专心听,勤动脑,学好拼音基础牢。

五、小组学习,能者为师

老师教,学生学,时间久了,学生就觉得乏味了。这时候可以让小学生当小老师,一开始同学们有点畏惧,经过我的鼓励启发,终于有一名同学有了试一试的想法,我为了让同学们一次性成功,就让他们在小组内先读得津津有味,然后再请小老师上台教,这些小老师,拿着教棍,画着手势,教得非常认真,另外在拼读音节时,还可以采用小组齐读,一人读一声调,小组与小组比赛读,开火车读,抽一个人读等多种读的方式。最终同学们拼读的都非常流畅,胆量也大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老师,再让我领读几遍,我读的可好了。

六、反复拼读音节,感受成功

在拼读完音节的四声后,为了巩固学生练习的效果,可以让学生练习拼读一些音节词,比如在教学《zcs》后,可以让学生拼读“tǔsī、zìmǔ、cūxì、shǒuzú、zǔfù、ɡǔzi”等词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找一些学生经常听到或用到的词语,让学生练习拼读,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乐趣,又为以后学习课文拼读生字词打下了基础。

七、拼音日记,巩固成果

拼音教学完成以后,一定要及时巩固,最好的办法就是写短句子,用拼音写日记,这种日记可长可短。例如:“我今天得了一朵小红花。”“我喜欢上音乐课。”“校园的花开了,红的、黄的、粉的”学生用拼音写出来,我都会在班里及时表扬。

篇8:论文(汉语拼音教学)

汉文化, 作为对外汉语传播的核心始终影响着汉语教学, 汉文化作为人类历史上众多璀璨文明中的一员, 有其独特和宏大的特点和魅力。在日本的对外汉语教学中, 文化的渗透是不可少的, 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深刻地理解汉文化并且传播汉文化, 就必须了解汉语传播在传播对象国家的传播历史, 这样就能深刻理解汉文化在对方国家的发展情况, 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汉语教学和汉文化的传播。

汉语在日本得到传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 当时汉字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 以天皇为首的日本上层封建统治集团对汉字和秦汉典籍产生了极大兴趣和学习热情 (1) 。由于缺少本民族文字作为记录载体, 日本借用汉字文言书写宫廷文书。公元9世纪初, 由留唐学生与僧人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片假名和平假名。

公元17世纪的江户时代, 日本开始步入商品经济社会。应中日贸易之需, 长崎地方行政长官选拔汉归化人任唐通事, 担任中国语口译官兼商务官员。唐通事重视汉语口语学习, 他们采用中国传统的私塾启蒙教育方式为子女传授“唐话”, 还在“通事会馆”中教授汉语。自唐通事始, 日本汉语学习由阅读经典转向实用目的, 对此后的日本汉语教育深具影响。

由上述历史证明汉语在日本传播的历史是很长的, 无论是官方国与国之间的文化融合, 还是民间的互通学习, 日本作为中国的邻邦, 无时无刻不在吸取着中华文明和汉文化中的精髓。在日本的汉语教学也是发展成熟, 无论是隋唐时期日本兴办的“大学寮”, 还是当代的“孔子学院”, 可见各时期日本对学习汉语必要性的认识和学习汉语的热情, 虽然中间经历坎坷和曲折, 但是始终没有完全中断学习汉语的需要。

二、汉文化对日本汉语推广的正面影响

日本在发展过程中是经过不断地学习和自身完善成长起来的亚洲强国,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日本人是在汉文化的滋养中生长的。文化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汉语教学, 接受群体对汉文化的理解是促进汉语教学和激发学生学习汉语兴趣的催化剂, 不断地在汉语教学中进行入汉文化的渗透会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和兴趣, 寓教于乐, 在学习中掌握教学对象的文化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日本, 这个曾经热爱并依赖汉文化的国家对汉语或者说汉文化的理解层次一定比其他国家要高, 这对汉语教学工作者来说既是有利的条件又是挑战。如何正确地在汉语教学中输出正确的汉文化知识是每个对外汉语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语言的文化价值是传播的根本动因之一, 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历史上, 汉语曾是亚洲最具文化价值的语言, 是东亚乃至中亚地区极其重要的交际工具。日本主动学习传播汉语是出于对当时优势文化的崇拜, 引进汉字是为了直接摄取中国文化。即使在假名产生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日本仍通过中国典籍吸取中国文化的精华。正如日本著名文化史家家永三郎所言:“从中国文化方面来考虑, 其影响最大的则在于文字 (流传下来的文章典籍) 的世界中, 我国原来没有文字, 借用汉字后才开始能够记述语言思想。敬重汉字汉文的观念之所以在国字国文诞生以后还能永久地存在下去, 就是基于这一原始的事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 出现了日本资本主义文化向中国文化的反向传播。作为文化载体的汉语, 自然就被视为低层次的语言, 在日本文化教育界的地位跌至谷底。日本吸收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 并利用汉字的表意特性将其翻译为日语, 称为“和制汉语”。和制汉语词大多创造于明治时代, 在清末民初大量传入, 而这种和谐的文化传播却被战争所打破, 到了20世纪40年代左右日本的汉语学习则是为了战争目的。“近代日本的汉语不是从现实中国吸收文化所需的文化语学外语, 而是服务于侵略中国的政治的”。

三、汉文化对日本汉语推广的负面影响

(一) 汉语词汇和日语汉字中汉字、词汇的差别的影响

外国学生进行汉语的第二语言习得时, 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其母语的影响, 在这点上日本学生也不例外。而且, 由于日语中存在不少汉语词汇, 日本学生在词汇学习上所受到的母语的影响比欧美学生更大。同样适用汉字, 给相互学习对方语言提供了方便, 但是汉语词汇和日语汉字词汇不尽相同, 极容易引起误会, 甚至会造成学习障碍 (2) 。

(二) 日语和汉语在文化层面的差别的影响

文字可以说是文化的载体, 那么语言可称之为“口头的载体”。前面说到的中日文字之间的差别和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负面影响, 语言的影响也随之而来。首先是日语“暧昧”的表达方式, 比起逻辑性比较强、次序条理清晰的汉语, 日语则显示出其含糊、暧昧、婉转等语言色彩, 可以说这是由于独特的岛国文化和泛汉文化圈交织一起形成的一种语言色彩特点 (3) 。对外汉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教学和沟通的时候一定要耐心并理解日本人的表达习惯和方式, 要因材施教, 制定出具体的教学办法, 不能任由主观判断, 而是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制订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针对日本学生的语言习惯, 教师应该耐心地听并且解释汉语在这方面与日本语的不同, 让同学理解其中的缘由, 以免造成文化上的误会。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教师应该和学生说明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共同点, 但着重让学生了解汉语在表达方式和日语的区别及其缘由, 让学生能更好地从文化出发, 进而提高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和认识, 再进一步让学生对汉文化产生兴趣, 并了解两国语言中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和其中深刻的文化积淀。

教师在涉及由于文化冲突而对对外汉语推广造成阻碍的时候应该冷静分析其中文化层面的源头, 并从文化层面着手使学生们了解中日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中日文化紧密的联系, 从而解决在教学上的种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问题 (4) 。

四、基于汉文化影响上的对日汉语推广策略

不同的民族、国家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社会不断发展中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 因此异族文化交流时的差异度和差异焦点是不一样的, 而这种差异的大小和差异焦点不能仅仅从地缘和传统来判断, 这其中牵扯到许多文化原因, 应该从实际出发, 从具体的文化冲突的实例出发进行比较深刻的分析。前文解释了在历史上日本就在官方和民间两种途径不断了解汉文化, 并吸收其精华, 再加上日本地理位置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近水楼台先得月”,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优先接受汉文化的地缘因素。中日文化一脉相承, 两者从文化上追根溯源差异较小, 在日的汉语推广的历史可以说有悠久的传统, 这对于现代的对外汉语教学可以说是一个较大的优势。但是, 有时优势也会转化为汉语教学中的阻碍, 本文中叙述了在汉语教学中出现的文化冲突的现象。中日文化有交集之处, 但是这块地带处于一个比较混沌的状态, 因为文化的交集中有着两国特有的文化对其的理解, 这种理解有相同之处, 也有南辕北辙的情况出现, 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深刻了解这些文化的异同点, 从而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使文化真正成为对外汉语交际中的催化剂, 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第二语言习得。

根据以上事例, 对日的对外汉语要与和在其他国家的汉语教学区别来开, 因为在日本汉语的影响程度是和其他国家有着明显的区别, 应当根据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指定不同的、特有的教学手段, 比如说针对日本语中出现的汉字就有必要专门设课时来讲解, 这是历史、文化造成的第二语言习得的障碍, 教师应从客观实际出发, 从日本学生掌握的汉字水平讲解日本语中出现的汉字和汉语中的字词之间的差别, 这是十分必要的过程, 其中牵扯到学习者日常使用习惯和汉语学习的冲突, 处理不好就会使学生把日本语中的汉字和目的语中的汉字相混淆, 造成比较顽固的学习障碍。

摘要:汉语国际推广是我国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是推广汉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我们要切实抓住世界“汉语热”这一大好时机, 做好汉语国际推广的相关工作。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是受汉文化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 同时也是学习汉语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如果我们把对日本的汉语推广加以深入研究, 总结目前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 适时调整我国汉语国际推广的战略部署, 就可以进一步完善并带动世界各国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 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有力的实践知识的支持。

关键词:日本,跨文化交际,汉语推广

参考文献

[1]史有为.汉语教学与传播浅见一二[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8年第1期.

[2][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

[3]王岳川.从文化拿来主义到文化输出[J].美术观察, 2005 (1) .

[4][日]六角恒广.日本中国语教育史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

[5]林华东.制约语言传播的几个因素[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7, 6.

[6]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上一篇:查封异议书下一篇:“从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