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字母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漢语拼音作为教学内容进入基础教育已有60年,汉语拼音的学习对中国语言文字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但汉语拼音教学的定位在60年中不断发生变化,而教学定位关系着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因此,在教材改革的背景下思考汉语拼音教学的定位,明确汉语拼音的重要性、工具性。对拼音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语拼音字母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汉语拼音字母教学论文 篇1:

试论汉语拼音小写字母印刷形态的规范

《汉语拼音方案》是汉字的拼写系统,它由26个拉丁字母组合而成,这26个拉丁字母是世界通行的拼音文字音素。汉语拼音字母在图书排版中究竟应以什么字体为标准体,在现今图书乃至辞书排版中,似乎仍没有统一的规范。本文试以a、g为例,探讨汉语拼音小写字母印刷形态的规范。

汉语拼音字母有没有标准印刷形态?如果有,它的标准印刷形态是什么?通过调查已出版的相关图书,我们发现汉语拼音字母的排版主要是两种字体:一种是以a、g为代表,通常被称为罗马体,罗马体是指传统的拉丁字母印刷体,它的笔画不是统一粗细,而是宽窄错落,带有衬线;另一种是以ɑ、g为代表,通常被称为哥特体,哥特体一般是指增加了审美趣味的手写体,它的笔画粗细均等,没有衬线。

我们在编辑工作中,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汉语拼音小写字母a、g的印刷形态应该是ɑ、g这种样子。可是如果追问“应该”这样的依据,多半没有人能回答得清楚。那么到底有没有相关的规定呢?当然有,是不是就是编辑们案头常备的《现代汉语词典》呢?当然不是,因为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只是工具书,它不是“规则”。不过由于《现代汉语词典》处于事实上的汉语权威地位,而它的拼音表使用的正是哥特体,所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图书把a、g排成ɑ、g,尤其是教材教辅,几乎已全都排成ɑ、g。

一个国家的本国语言文字的印刷及书写形态,应该以本国发布的正词法中规定的基本规则为最高准则。代表国家层面的规范性文件或相关出版物一般都会采用标准字体书写以起示范作用。现代西方国家将罗马字体视为其标准字体,所以按照这种通行做法,“汉语”的英译名为“Hanyu”,但是按照《现代汉语词典》所示,“汉语”拼写为“Hɑnyu”,不免让使用者心生疑虑。许多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拼音都是用外国读者熟悉的罗马体,但这些读者如果看到中国学生的教材拼音是哥特体,必然会困惑。随着中外交流日益广泛,越来越多外国人也在学习汉语拼音,对汉语拼音字母标准印刷字体的规范已经势在必行了。在很多语音体系中,a、g与ɑ、g是绝不能简单替换的字母形态,如潮汕话必须用a、g注音,而满语则必须用ɑ、g注音。

因此,汉语拼音小写字母印刷形态的规范势在必行,但究竟应该以什么为规范呢?事实上,国家对此早已有明文规定。

拼音字母标准印刷形态就是罗马体,对于a、g来说,其正确的印刷形态就是a、g。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于1958年2月11日批准并发布了《汉语拼音方案》,这其实就代表了国家已经以最高权威的形式确认了汉语拼音字母的法定形态。因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我们通过检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可以很方便地搜索到该版《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清楚无误地看到A、G所对应的小写字母形态是a、g。

而且即便是在使用拼音文字系统的西方国家,哥特体或者说等线体也并非标准字体,所以我们会发现微软首创的等线体Arial只有ɡ而没有ɑ,Windows系统默认安装286个西文字体,有完整的“ɑ、g”体只有37个,它们在西方人的观念中其实更近似于“手写体”或者“变体”。所以在严肃的西文书籍排版中,一般全书的正文不会使用这种“手写体”或“变体”,而罗马体则是绝对的主角。回到我们国内的图书排版中,我们认为在普通读物中,使用ɑ、ɡ形态作为美学趣味的补充无可厚非,但在专业领域或教材教辅中使用哥特体则不太妥当,因为这相当于把“例外”等同于“规则”。

1962年7月,第三版《新华字典》用附录的形式将拼音字母的印刷体和手写体做了非常清楚的明确区分,在这一版本,我们可以清楚看到a、g是汉语拼音印刷体,而ɑ、g则是汉语拼音手写体。可以说,第三版《新华字典》把《汉语拼音方案》的印刷体和手写体规定落到了实处。而且《新华字典》的这种区分方式与国际主流的做法是完全一致的。这种区分直到今天也是恰当的,可惜之后的几版《新华字典》没有再坚持这种区分,不知道是否是受到了《现代汉语词典》的影响。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汉语拼音并非仅仅是汉字的附属物,它是用拉丁字母做成的注音系统,这个系统已经可以脱离汉字被独立地阅读,意味着它已经取得了某种“拉丁文字”的地位,而拉丁文字的印刷形态约定俗成就是罗马体,这与全国人大的规定也是一致的。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汉语拼音字母只是纯粹的注音字母而不是“文字”。如果真的只是注音字母,那么我们更不能含混的是:ɑ、g作为注音字母,在专门的发音记录体系中有特殊的含义,尤其不能与a、g混为一谈。汉语拼音中,ai、an、ia三个韵母属a音位,ɑng、iɑng、uɑng、ɑo、iɑo、uɑ六个韵母属ɑ音位,如果改变它们的写法,将罗马体全部换成哥特体,意味着抛弃a音位而直接换用ɑ音位,这样做是否符合音韵学的规定?无独有偶,我们在国际音标体系中发现:八个正则元音(清元音)i、e、 、a、ɑ、 、o、u中,a和ɑ是两个并列的元音,我们希望这些学者先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在国际音标中是否能跳过a元音只选择ɑ元音,再决定汉语拼音是否能抛弃a音位而直接换用ɑ音位。

1982年8月,为了与国际主流文化接轨,中国作为发起国,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交了《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提案,提案原样提交了1958的《汉语拼音方案》,27个邀约国除美国反对外一致通过,这就是著名的《ISO-7098标准-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它标志着汉语拼音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并且以此文件作為汉语拼音在国际上推广使用的最重要依据,因为它以标准化的方式对国际上使用汉语拼音进行了统一规范。该标准于2015年12月15日正式出版。在a、g问题上,《ISO-7098标准-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仅仅是以“国际条约”的形式重申了1958年拼音方案,不能也并未做出任何新的规定。很明显,在此框架下,如果执意(黄海)拼成“手写体”的样子Huɑnɡhɑi,只会给使用者增加困扰。

综上所述,关于汉语拼音小写字母印刷形态的规范,国家早在1958年就已明文规定,且始终未变。那么究竟为何哥特体ɑ、g作为拼音字母会大行其道,以至于罗马体a、g作为拼音字母在教材教辅中日渐势微?原因很复杂,也很难说清。目前能追溯到的线索证明,小学生的语文课堂是最初使用哥特式“手写体”汉语拼音的发源地。因为粉笔板书就是“手写体”,很难写出衬线,最易于书写、节约时间的字体当然是不分粗细的等线体。由于小学教师的示范作用,小学生的模仿抄写,后来哥特体汉语拼音字母使用范围越来越大,逐渐发展到字典、词典、教材、教辅都使用这种字体。值得注意的是,1983年2月10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发表了两篇文章,用以纪念《汉语拼音方案》公布25周年,它们是吕叔湘写的《〈汉语拼音方案〉是最佳方案》和王力、周有光合写的《进一步发挥〈汉语拼音方案〉的作用》。虽然当时哥特体拼音字母已经开始流行,但在这两篇文章中,所有的拼音字母都一致使用的是罗马体。吕叔湘在文章中还特别指出“字母是否容易辨别”是讨论一种拼音方案优劣的主要因素之一。显而易见,哥特体虽然容易书写,但在“容易辨别”这一项是比不上罗马体的。罗马体字母的衬线不仅有助于辨别词形,而且还能指引读者的视线顺着基准线运动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我们有充分的依据认为:把课堂上便于书写的教学字体当作图书的标准印刷字体是不恰当的,尤其在中外交流日益广泛深入的背景下,作为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汉语拼音必须要尽早正本清源,统一标准。否则只会增加学习者的困难,也会给作者、编辑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在一本以英语为母语以成年人为读者对象的汉语教材中,中文汉语拼音用“手写体”——哥特体;英译汉语拼音又是用印刷体——罗马体,如此这般不知道增加了多少作者、编辑来回转换、检查、校对的麻烦,可是对读者来说这一切不仅是“无用”之功,甚至还是让他们更加困惑的无谓“干扰”。

(作者单位:江西高校出版社)

作者:万小芳

汉语拼音字母教学论文 篇2:

如何定位汉语拼音教学

摘 要:漢语拼音作为教学内容进入基础教育已有60年,汉语拼音的学习对中国语言文字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但汉语拼音教学的定位在60年中不断发生变化,而教学定位关系着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因此,在教材改革的背景下思考汉语拼音教学的定位,明确汉语拼音的重要性、工具性。对拼音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汉语拼音教学;教材改革;教学定位

从1958年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并公布《汉语拼音方案》开始,小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学习汉语拼音。1992年大纲对汉语拼音作了这样的说明,“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2000年修订大纲对汉语拼音的定位是,“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60年来,汉语拼音不仅发挥着规范普通话的作用,还帮助中国人民提高识字率。走进信息化时代,汉语拼音的使用更新了中文图书的索引技术,改革了计算机汉字输入法,甚至中国进入现代化社会后的国际交往、科技智能的发展,都离不开汉语拼音的使用,可以说,《汉语拼音方案》在促进语文教育、文化发展、科技发展方面都取得了耀眼的成就。

在语文教育领域,作为小学老师,则更能感受到汉语拼音的重要地位,以及汉语拼音对小学生提高识字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阅读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因此,汉语拼音教学又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根基。在小学阶段,识字教学的方法虽然很多,但若离开了汉语拼音的帮助,识字效率必然是不理想的:一、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老师能通过拼音指导学生正音,学生只要掌握了拼音,在课后也能自行拼读,加强对生字发音的记忆。二、汉字里面还包含了不少多音字,多音字的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如果没有汉语拼音的帮助,要区分多音字的不同读音与不同用法是很困难的。在汉语拼音的帮助下,老师能指导学生通过读音与字义的联系,分辨多音字不同读音的用法。例如“扇”,作动词时读“shān”,可组词为“扇风”;作名词时读“shàn”,可组词为“风扇”。三、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课内生字学习数量在1600左右,其中会写是800个左右,而部编新教材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求明显增加,到小学的中学段(三~四年级),已经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古诗文50篇,并且要求学生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如果仅仅只靠一、二年级积累的1600字基础,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很难提高的,甚至达不到课外阅读量的要求。但学生只要掌握了汉语拼音,就能学习使用字典等工具书,遇到不认识的字,也能自己念出来,提高了识字效率,为小学中学段的课外大量阅读奠定了识字基础。可以说,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定位,首先应认识到它是小学教师必须完成的重要教学任务。

2016年部编版教材对汉语拼音教学进行了改革,拼音学习放在了汉字学习之后。但这并不意味着汉语拼音的教学不重要了,而是从更切实的角度出发对汉语拼音教学进行定位:汉语拼音不是学习的目的,而是学习的工具。这样的定位首先是符合实际教学背景的,随着国家教育、文化水平的发展,孩子们在小学入学前就有了少许的识字基础,将识字课放在拼音前面,有利于幼小衔接,降低学习难度。而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汉语拼音又是无意义的图形符号,不容易理解记忆,再增加一些拼音规则的学习要求,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部编版教材对汉语拼音的两大改革也是从这样的定位出发的,一是对教学目标的改革,不再要求学生必须背诵默写拼音字母表、音节表,发音方法的教学也适当较低难度,学生只要发音正确,能掌握拼读方法即可。二是对教材内容编排的改革,除了先识字,后学习拼音的变化以外,在拼读教学的部分,教材选取了更为常用的音节,在课文教学部分,教材的编排也方便学生将拼音的巩固和运用融入课文学习中,形成有机的互动整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汉语拼音是学习的工具,也就是学生跋涉于识字之路的“拐杖”、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行驶写作之船的“桨帆”,教师就不能将汉语拼音教学与其他教学内容割裂开来,同时,教学手段又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一、字母识记与儿歌诵读相结合。儿歌能结合教材的插图内容编写,诵读起来有韵律,朗朗上口,便于儿童识记拼音字母,例如:“女孩的辫子a a a,公鸡的嘴巴o o o,湖上还有大白鹅,映在水中e e e。”二、拼读练习与识字教学、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学习的内容大多是短时记忆,教师要让学生有重复记忆的机会,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因此,初步掌握拼读方法后,教师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行拼读、猜读生字,并且让学生开始注音的文本阅读。童话、故事、寓言等阅读文本有趣、浅显,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能主动尝试自己拼读。将拼音教学融入儿歌诵读、生字教学、课外阅读等活动中,能达到的效果就不仅仅是提高了拼音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发挥了拼音作为“拐杖”和“钥匙”的作用,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识字、阅读能力。三、拼音书写与写话、写作相结合。识字数量的限制必然制约学生在写话、写作中的语言表达,而拼音却没有这个限制,在低学段的写话和中学段的写作中,教师应允许学生使用拼音书写没有学习过的汉字,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更自由。

拼音教学要从切实的角度定位,在语文教育中,它要成为学习的工具。但汉语拼音不仅仅存在于语文教育,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它便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逐渐成长为识字、阅读、生活交流、学术研究、信息智能发展等的工具,而它的工具性成长还未停止,更多的功能和使用领域依然有待发掘。

作者:王咏

汉语拼音字母教学论文 篇3:

基于思维导图的拼音迁移式音标教学

【摘 要】本文阐述高职学生学习音标的重要性,从汉语拼音字母与英语字母相似、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的写法相似、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的读音相似、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的拼读方式相似等方面分析拼音在音标学习中的迁移可行性,并从拼音字母在音标学习中的使用、声母在辅音学习中的使用、单韵母在单元音学习中的使用、复韵母在双元音学习中的使用等方面论述以思维导图为辅助的拼音迁移式音标教学。

【关键词】思维导图  拼音  迁移  音标教学法

一、高職学生学习音标的重要性

英语的学习离不开音标学习,音标是记录音素的一种符号,是学习英语语言的基础。学英语不学音标,越往后学越觉得需要音标。因为在有限的语言课堂学习过程中,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的单词一一传授给学生,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学习没有见过的单词,更何况人的忘性很大,我们也需要音标这个工具来复习我们遗忘的内容。英语的音标学习就好像汉语的拼音学习一样,没有拼音汉字就是一个符号,无法拼读,说不出来就无法传达意义。英语单词也是一种符号,我们没有英语母语环境,如果没有音标,我们就更无法认读,那么这些单词对我们来说就没有意义。因此,音标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近年来,高职学生来源具有多样性,如普通高中招生、普通高中单独招生、中专对口招生或单独招生等,尤其是处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院校,很多学生来自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而选择了高职。关于英语,有些学生已经很长时间不接触,连最基本的音标、单词都不会,更不用说短语、句子了,因此他们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给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高职学生只有一年的时间在课堂上学习英语,在他们基础较差的前提下,想让他们学好英语太困难,因此我们有必要让他们先学习基础的音标和一些简单的语法、句子。因为音标的学习对他们有以下好处:其一,可以拼读生词和复习单词;其二,根据音标背单词更容易,对学习中出现的大量单词的背诵更轻松;其三,学习音标可以使英语发音更准确;其四,准确的发音可以提高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可见学好音标好处较多,并且可以让学生在将来没有英语课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学习。

二、拼音在音标学习中的迁移可行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高职学生由于不会音标,很多单词记不住,在读课文的时候把与单词读音相似的汉字写在课本上,但是由于汉字的读音与单词读音并不能一一对应,并且单词在句子中会出现语调变化等,因此当他们按照汉字的读音读单词或句子时,读音连基本准确都达不到。还有部分学生按照英语的读音写拼音,情况稍微比使用汉字好一些,但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学生既然使用拼音来替代音标,那就说明拼音和音标有学生可以接受的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尝试使用拼音来辅助音标学习。

学习英语时使用拼音说明学习过程产生了语言迁移。迁移是指学习过程中旧知识对新知识的获得产生的影响。在语言迁移方面,Ellis认为学习者在构建二语知识时,将母语的特征融入了二语知识中。语言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顾名思义,正迁移是对语言学习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而负迁移则是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消除负迁移,促进正迁移。迁移的发生说明目标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有可比较的相似之处。

(一)汉语拼音字母与英语字母相似

汉语拼音字母与英语字母在数量上是一样的,都是26个字母。拼音字母和英语字母的写法基本一致,有25个是对应的,只有1个不一样,即拼音的ü和英语的v。当然,虽然它们在外形上是相似,但是在读音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但不管怎样,拼音与英语字母外形的相似对今后音标的学习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的写法相似

汉语拼音和英语音标的写法相似主要表现在:一是拼音的声母和音标的辅音相似,如拼音的声母b、p、m、f、d、t、n、l、g、k、h、r、z、s、w、j和英语的辅音[b][p][m][f][d][t][n][l][g][k][h][r][z][s]与半元音[w][j]的写法一致。二是拼音的韵母和音标的元音有相似之处,如拼音的单韵母a、o、e、i、u与英语的单元音[a:][?][?][i][u]很相像,复韵母ai、ei、ou与双元音[ai][ei][?u]相似。

(三)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的读音相似

拼音的声母与英语的很多辅音发音相似,只是拼音的发音比较清楚饱满,而辅音的发音轻而短促,或者说辅音的发音只是发了声母的前部分。比如声母b的发音可以写成拼音bo,而辅音[b]的发音只发拼音bo的前部分b,省略o的发音。拼音的韵母与英语的一些双元音发音一致,如复韵母ai ei ou与双元音[ai][ei][?u]的读音。

(四)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的拼读方式相似

在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的拼读方式相似之处有:拼音只出现韵母的和英语只出现元音的,如ai(爱)和[ai](我)。拼音的“声母+韵母”拼读和英语的“辅音+元音”拼读,如拼音音标一致但表达内容不一致的m-ei(mei梅)、[m-ei](may可能),拼音音标不一致表达内容不一致的t-a(ta他)、[k-i:](key钥匙)。不管它们的内容是什么,它们的拼读方式是一致的。拼音的“三拼法”在英语中也有类似的,如h-u-a(hua花)、x-i-ang(xiang香)与[p-i-g](pig猪)、[l-?-k](luck好运)。鉴于拼音和音标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汉语拼音对英语音标产生的正迁移来引导学生学习,可以降低学习阻力,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以思维导图为辅助的拼音迁移式音标教学

基于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的相似之处,我们在学习音标的时候可以将音标和汉语拼音进行关联记忆,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以拼音和音标的共同之处为切入点进行音标学习。

(一)拼音字母在音标学习中的使用

通过把英语字母和拼音字母进行比对,可以得出图1所示的结论:第一,由于音标的元音与拼音的韵母相似,因此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发现,元音字母只有5个,单韵母有6个,其中5个与元音字母一致,多出来的单韵母ü与音标的发音无关,因此在拼音式音标教学中可以省略。第二,除元音字母与单韵母外的字母对比发现,英语字母多了个V,其他字母完全一致,因此在这个對比中我们只教字母V的音标[v]。字母V的音标是[vi:],而[v]的发音就是只发[vi:]的前半部分,即把[i:]去掉的部分。在这部分只有一个字母的音标发音,并且发音与字母本身的发音相关,简单好记。

(二)声母在辅音学习中的使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辅音的发音把声母和辅音的关系分成如图2所示的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用四个声母b、p、m、f辅助记忆相对应的辅音音标,把这四个声母发音的韵母去掉就是对应音标的发音,如声母m的发音[mo],把[mo]的韵母[o]去掉,剩下的[m]就是对应的辅音。第二部分的方法与第一部分一致,只是去掉的声母韵母是[e],如音标[d]=[de]-[e]。第三部分是把声母的韵母[i]去掉,剩下的声母需分成两部分学习,一部分[r][z][dz][ts][s][j][?]的发音几乎不变,另一部分[d?][t?][?]的发音与j、q、x发音的声母有所区别,需要噘圆嘴把音发出。[d?]的发音类似“句”字的嘴型和发音,把“句”音后面的i音去掉即可;[t?]类似“去”,同样去掉“去”音的i音;[?]音类似去掉i的“嘘”音和嘴型。第四部分只有一个声母w和一个辅音[w],但两者的发音不同,w的发音为[u],[w]的发音类似“我”的轻音。第五部分的五个辅音没有对应的声母,需要单独学习。[θ][?]是一对,需轻咬舌尖,并向外送气,前者声带不震动,后者声带震动;[tr][dr]是一对,[tr]的发音较简单即由[t]快速过渡到[r]的音,[dr]的发音则需稍微改变,它由[d?]向[r]过渡,而不是[d]向[r]过渡;最后一个是鼻音[?],它的发音类似于拼音ang、eng、ing中的后半部分ng的发音。

总的来说,前两部分的学习比较简单,只要把声母发音的韵母去掉即可。后三部分需要耐心教授学生,因为他们对英语确实不是那么敏感。

(三)单韵母在单元音学习中的使用

从图3可知,拼音的单韵母有6个,其中ü没有对应的单元音,在元音学习中可以忽略。单元音有12个,其中有10个即5对长短音与韵母有非常接近的一一对应关系,而[e][?]在拼音中没有对应的发音。在5组元音中,发音和长短音的写法基本一致,长音后面有两点,短音没有,并且它们的写法与前5个韵母很相似。不一样的是第二个韵母o是一个圆圈,而[?:][?]是半圆;第三个e和[?:][?:]是反的,相当于e顺时针转了180度,这两个区别通过图3进行对比,提醒学生即可。区别最大的是a对应的短元音[?],写法完全不同,并且拼音里也没有同样写法的字母,但它与英语字母v有旋转180度的相似,音形分离需要学生单独记忆。[e][?]是拼音里没有的发音,记忆起来比较困难,需要反复练习。

(四)复韵母在双元音学习中的使用

复韵母和双元音都是由两个字母组成,每个复韵母的发音就像读一个字,如“ao”像“凹”,而双元音的发音是前的字母音滑到后一个字母音,如[ai]=[a]+[i]=[a~i],[a]发音饱满稍长,[i]发音稍弱稍短。尽管如此,图4的前四个双元音的发音与前四个复韵母非常接近,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让它们一一对应,即[a~i]=ai、[e~i]=ei、[?~u]=ou、[a~u]=ao,它们在外形上比较相似,并且前三个是英文字母I、A、O的原本发音,容易记住。而后四个双元音与复韵母的关系则不大,教学中我们单独学习。双元音是由单元音组合而成,如果对单元音比较熟悉,那么学习起来就比较简单了,[?i]=[?]+[i]=[?~i]、[e?]=[e]+[?]=[e~?]、[i?]=[i]+[?]=[i~?]、[u?]=[u]+[?]=[u~?]。

此外,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不高,而英语又是他们最排斥的科目,为了督促和检测学生复习,我们采用手机录视频上交、课堂抽查、希沃白板5制作小游戏比赛的方式作为教学的补充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由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不感兴趣,而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有很多相似之处,依据母语迁移理论,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可以根据辅音、单元音、双元音的特点使用拼音的迁移来提高音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吴雪梅.高职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探索[J].广西教育,2018(31)

[2]王艳.从语言迁移角度看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以信阳方言为个案[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3]Ellis 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移动学习的思维导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XGZJG2017B136)

【作者简介】吴雪梅(1981— ),女,广西北海人,硕士,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责编 苏 洋)

作者:吴雪梅

上一篇:高校教学质量提高论文下一篇:网箱养殖技术分析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