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民主决策制度执行现状及问题调研报告

2024-05-07

村级民主决策制度执行现状及问题调研报告(精选5篇)

篇1:村级民主决策制度执行现状及问题调研报告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决策权利,依法开展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它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八甲口镇的农村民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探索、发展、提高三个阶段,特别是随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山西省村级民主管理条例》、《阳城县村务公开条例》的颁布实施,使八甲口镇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标志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八甲口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历程和现状

八甲口镇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从1998年开展财务公开起步的。从1998年到XX年年十年间八甲口镇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八甲口镇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了从简单、粗放到细致、完善,从单一民主监督到全方位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深刻转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民主管理制度日臻完善。全镇7个村都建立起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民主议政日、民主评议村干部、民主理财、村民代表联系户、两委干部联系村民代表、会计委托代理、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等十项村务民主管理制度。

2、民主管理组织健全。镇、村两级都成立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指导、监督工作。各村都成立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选监督、决策、管理组织。镇、村二级形成了较完善的农村民主管理组织体系。

3、民主氛围日益浓厚。随着制度的逐步完善和组织的日益健全,农民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渠道越来越宽,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一是农村民主选举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据统计,1998年全镇村民代表的总人数仅为125人,且大部分由村干部指定,到XX年底全镇村民代表的总人数达到了385人,并且全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较98年增长了3倍多。二是村民参与村务监督和管理的内容得到了不断拓展,形式得到了不断创新。如原来农村民主议政日报告会的内容仅为财务、村务,现在拓展为财务、村务、校务、企务、电务、计划生育等六项内容。村务公开也得到不断深化和发展,公开内容更加全面,由原来的六项逐步增加到了十六项;公开阵地建设水平大幅提高,全镇7个村建成了框架式、不锈钢、铝合金高标准公开栏,及明细公开栏14个。

总之,通过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效地维护了农民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极大地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加快了八甲口镇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步伐,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推动了全镇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二、八甲口镇在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自98年推行村务公开以来,我们始终本着“结合实际,边实践、边查找问题、边整改完善”的原则来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地推进农村的民主化进程。十六大后,八甲口镇党委、镇政府采取组织专门人员调研的形式,对全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和认真总结,发现全镇在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仍然存在一些严重影响和制约农村民主化进程的矛盾和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识上的本末倒置。一些村在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中重形式轻效果,各类村级民主管理组织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认识不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取得群众理解支持,群策群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公开,从而导致群众对公开和议政等民主管理活动不关心、甚至反感的现象。二是工作上的松劲懈怠。部分基层干部对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产生厌战情绪,在公开上突出表现为整体水平不高,公开栏无人管理没有防雨设施、公开内容字迹了草、公开栏目设置不统一、监督不到位存在假公开等问题,在民主管理上,突出表出为民主议政无中心、无主题,群众提出的问题有时得不到认真答复,议政流于形式。三是方式上的缺乏创新。农村民主管理的载体比较单一,不能完全适应城镇经济统筹发展的形势要求。当时,在农村民主管理中能够让群众直接参与的载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村务公开,一种是民主议政日,并且这两种形式都有很强的时效性,对一些外出打工人员和经商比较多的村来说,就会出现“骨干”村民(外出打工人员在农村大部分是知识层面比较高或社会实践能力比较强的群体)不能直接参与到村务管理中来的现象,直接降低了这些村村务公开的民意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制约了这些村的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三、八甲口镇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基本经验

面对问题,八甲口镇党委、镇政府在深入剖析原因的基础上,围绕如何通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真正架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如何使各项民主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真正适应城镇统筹发展的需要,如何赋予新阶段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新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最终确定了“规范与创新并举、提高与发展并重”工作思路,从以下四个方面狠抓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以规范落实村务公开制度为重点,积极构建公开透明的村务监督机制。

按照中央、省、县对村务公开工作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不断对村务公开进行了深化完善,围绕公开、监督、问责三个环节,建立起了一套系统完善的村务公开运行机制,即“五统一、三必查、两监督、一追究”。

“五统一”,一是统一时间。规定财务公开每月一次,公开时间在下一月10日前;规定村务公开每季开展一次,公开时间分别是4月10日、7月10日、10月10日、次年的元月10日前。二是统一阵地。严格规范了村务公开栏的设置,规定村务公开栏必须设置在日常群众聚集地如村主要街道、村委会门外,建起了不锈钢栏、铝合金栏等高标准公开阵地。三是统一内容。根据上级规定的20项内容,结合实际,我们将全镇的村务公开内容统一调整合并为以下16项:

1、财务公开(①财务收支计划②集体各项财产③收益分配④收入明细⑤支出明细⑥债权债务);

2、土地及各业承包方案;

3、企业、公益事业项目立项、经费筹集和建设承包方案;

4、一事一议情况筹资筹劳情况;

5、救灾救济款物发放情况;

6、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情况;

7、宅基地分配、使用方案;

8、水费电费单价情况;

9、种粮直接补贴政策落实情况;

10、退耕还林款物兑现情况;

11、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情况;

12、国家其他补贴农民、资助集体的政策落实情况;

13、村民代表会议认为应当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和村民关注的其他事项实施情况;

14、村干部工资补贴情况;

15、村级领导班子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

16、文明生态村建设方案。在上述内容的编制上,对群众关心的财务内容实行了乡镇会计委托代理中心统一编制,其它内容由村会计负责编制。镇里根据各项公开内容所涉及到的细目制定了统一的格式和排列顺序。规定村务公开内容审核分三步开展,公开内容制定出台后首先由支部书记、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核,并加盖个人印章或签字、村委公章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核专用章;然后报镇村务公开领导组审核签字盖章,回村公布,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要详细记录在案。对村民反映不明白的内容、有遗漏或不真实的问题,在经乡镇进一步核实认定的基础上,如与群众反映的一致,立即纠正重新予以公开;如确无问题由乡镇负责向群众作出解释。五是统一管理。重点严格了村务公开档案管理,实行了“一盒两本”管理制度,“一盒”即村务公开档案盒;“两本”即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记录本和民主议政、民主评议村干部记录本,“两本”由镇里统一印制。公开档案一式两份,一份由乡镇备案,一份由村存档。

“三必查”,一是公开日必查。做到了公开一次、检查一次。二是群众对村政务公开有意见、有举报、有信访的必查。三是公开有问题的村,整改后必查。检查由镇经管站牵头。为确保检查的公正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实践,制定了《八甲口镇村务公开考评办法》,从考评的时间、标准、依据、各项内容的分值、组织领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和量化,同时还对公开中出现的假公开、没公开和半公开三种特殊情况进行了界定。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时限要求,有效地保证了村务公开中存在各类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

“两监督”。一是强化了群众监督。我们在充分发挥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务公开举报制度,强化群众对村务公开的监督,全镇各村普遍在公开栏旁设立了注明县里镇里举报电话的举报箱,使群众举报出的重大问题得到了及时处理;二是强化了乡镇监督。监督内容主要包括公开情况、会议记录情况和公开后征求群众意见情况等三项。

“一追究”,即对村务公开中出现的假公开和不公开问题进行严肃的责任追究。围绕责任落实,详细明确了在村务公开中的责任,村支部书记负直接责任。另外,我们还把村务公开作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列入对村的有限责任目标考核,从而进一步明确在村务公开中的责任,有效推动了村务公开的深入开展。

(二)以规范落实民主议政日制度重点,积极构建科学高效的村务民主管理机制。

围绕民主议政日制度的落实,我们本着“创新、发展”的原则,在民主议政活动的开展中狠抓了四个结合,一是与农村的经济发展相结合。我镇规定每次民主议政活动各村都要把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放在首位,重点要求支村两委与村民代表讨论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的制约因素;掌握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了针对性。确保农村稳定工作相结合。“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增加沟通融洽干群关系”的目的。

(三)以系统、实效为核心,积极构建全面、经常的村务民主监督、管理、决策运行机制。

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关键在于如何把各项民主管理制度贯穿到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中。为此我们制定了《八甲口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实施细则》,围绕“十项制度执行和四个组织职

篇2:村级民主决策制度执行现状及问题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规范和完善村级民主决策行为,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程序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本镇行政区域内村级事务的民主决策,适用本制度。

二、村级民主决策的内容包括:

1、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和推选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及民主理财小组成员;

2、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

3、村年度财务预算和重大财务收支;

4、村公益事业事项的决定、经费筹集方案和建设承包方案等;

5、村集体的土地承包、租赁、调整,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招标以及有关资金的筹集;

6、村集体企业改制、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置;

7、村各类经济合同的签订、变更和解除;

8、宅基地使用方案;

9、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

10、旧村改造中由村民决定的事项及拆迁补偿方案;

11、审议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评议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工作;

12、其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

三、村级民主决策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要依法召开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确保村民代表真正代表民意。

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村民代表会议每年不得少于二次,在特殊情况下有三分之一以上代表提议,也可临时决定召开。每次会议参加人数必须达到代表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方能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负责召集、主持。

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会议议题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或村党组织提出,也可由10名以上代表联名提出,于会议召开前3日向村民代表发出告知通知。举行村民代表会议时,一般应由村民委员会主任提出本次会议要讨论解决的议题及设想、方案,供代表讨论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在行使决定权和否决权时,应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村级民主决策的程序。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要遵循以下决策程序:

1、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十分之一以上村民联名或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出议案;

2、由村党组织统一受理议案,并召集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研究提出具体意见或建议;

3、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对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会前要向村民公告,广泛征求意见,会后要及时公布表决结果;

4、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村民民主决策事项的办理;

5、对决策事项的实施情况,要及时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五、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民主决策应遵循以下议事规则:

1、一般村务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按照民主集中、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2、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特别是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要由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集体讨论,提出决策的初步方案,然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联席会议由村党组织召集,书记或副书记主持,须有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参加。

篇3:村级民主决策制度执行现状及问题调研报告

1 当前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多年查处的“三重一大”违纪、违法案件来看,绝大部分都与权力的行使有关。一方面,对权力缺乏有效监控,致使某些关键领域、重点岗位发生权力腐败案件的几率较高,有的领导干部在“资金拨付”过程中侵吞国家资金。另一方面,对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工作流程缺乏有效规范,也给一些腐败行为留下空间。在干部选任上存在“以人划线”和以关系网“地域划线”的问题,任人唯亲。不注重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存在重才轻德,重情轻才的现象,在“三重一大”决策时一人说了算;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漏洞,党组织和纪委监察监督不到位,致使一些领导干部犯下了无法弥补的错误。从企业内部分析,产生腐败问题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缺乏腐败防范意识。一些领导干部在思想上缺乏防范腐败的意识,未能清醒地认识到国有企业现阶段正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贪污腐败行为更加隐蔽,抓安全生产与抓廉洁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结果导致消极对待腐败防范教育,对廉洁制度及各种监督环节产生抵触情绪。

二是管控体系不够完善。很多企业特别是合资企业,没有独立设置了审计纪检监察部门,无专职的工作人员。有的企业虽然设置了独立的审计纪检机构,但主持该部门工作的领导不是企业党政主要负责人,其监督的效果和工作质量受到质疑,独立性和权威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是内部控制系统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对独特的系统。然而,有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并不完善,监管机制形同虚设,各种关键控制点没有得到认真落实,不相容职务未分离。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不完善会人为地制造许多管理漏洞,给违法、违纪人员留有可乘之机。

四是制度建设有漏洞。首先是制度不完善。在合资企业,制度与管理脱节。例如,大中型物资设备采购较多,而且金额大、批次频繁;涉及项目多、金额不固定、人为定价等。这些关键环节必须有管理制度加以约束,以达到规范相关人员行为的目的。其次是制度执行不到位,由于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或受领导、监督人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制度执行和落实效果较差。

五是企业监督体系不完善。目前,从事审计纪检工作的人员大多是会计或政工专业,一些监督人员缺乏控制防范的意识和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较弱。同时,监督方式方法陈旧。监督人员只限于组织学习、查会计凭证等常规查处手段;一些纪检人员和组织不了解各类现代信息,不熟悉各种法律法规,特别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直接影响了监督纠查的效果和质量。

六是资源整合不到位。在一些企业,由于各监督机构分管领导不同,相互不沟通信息,不交流工作经验,在开展监督工作时“各自为政”。一些领域或关键人物被多次重复检查,而一些环节却成了监管的盲区。

2“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存在的问题的特点

近年来,各合资企业党委和纪委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预防和惩治腐败,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各领域的腐败行为也得到了明显遏制。但随着企业做大做强、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及改制转型步伐的加快,企业廉政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定性。虽然企业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大制度建设、教育、惩处和预防力度,但仍然有腐败现象发生,有相关人员触犯刑律,使企业蒙受损失,从而导致廉政建设具有不定性。

二是普遍性。许多违纪、违法的案例证明,腐败问题不仅局限于领导干部,还有各类对“三重一大”决策有实权或长期工作在人、财、物、合同及工程项目审批等关键岗位的相关管理人员,甚至由于岗位本身有职能交叉,而导致的多重管理或无人管理的项目,也存在腐败行为。

三是长期性。目前,由于受经营环境、管理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腐败行为不能在短期内消除,并且还会长期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各个环节。

四是隐蔽性。随着各种腐败案件被揭露,少部分人员不是吸取教训,而是从中不断总结腐败的经验,采取更加隐蔽的手段进行贪污。

3 建立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管控体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构筑廉政建设的防范体系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措施,腐败行为虽然起因较多,涉及“三重一大”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但如果能正确认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控制和防范的作用,降低企业在“三重一大”决策过程中出现贪污腐败行为的概率。

第一,构建思想防线。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最基本、最关键、最可靠的保障,是反腐倡廉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平时,把党风廉洁宣传教育纳入企业年度工作的总体部署,与党政工作同步安排、检查、总结和评比表彰。领导干部坚持政治学习、党员干部坚持过组织生活、单位负责人坚持讲廉洁党课等方式是构建领导干部思想防线的有效形式。注重从根本上、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充分认识学习、教育的重要性。按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党员干部可能出现的问题,应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把企业发展、职工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当好“三个代表”、践行科学发展观、争做人民公仆的忠实实践者和执行者。

第二,完善管理机构。企业廉政建设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专职组织机构,同时根据原有的工作职责,按照新的要求和权责,重新梳理、细化部门工作职责。在此基础上,按照职责权限,重点查找在“三重一大”等方面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查找整个企业存在的腐败行为的关键点。结合企业实际,按照各项法规制度,认真思考,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腐败的具体措施,并按防范措施落实好各项工作。

第三,强化内部控制系统。企业内部控制弱化是滋生腐败行为的温床。一方面必须完善公司制度下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腐败防控能力,形成科学完整的决策、激励和制约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监督防控机制,特别是加强对“三重一大”的授权批准、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同时,审计纪检人员要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否有效执行进行核查,及时提出审计纪检意见和建议,抓住内控系统的关键点、控制点,有效控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第四,建立制度防线。这就要落实好党风廉洁责任制,形成主要领导、分管纪检监察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抓好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党风廉洁责任体系。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形成规范民主科学决策体系。此外,要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度,通过责任追究,防止决策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在管控防范工作中,不断提高管控防范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查找腐败风险点及薄弱环节,查漏补缺,对未建立的制度要及时补充,对不完善的制度要不断完善。

第五,加强监督管控体系自身建设。可以通过举办相关人员培训班、案例分析会、观看反腐教育宣传片等多种方式,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党风廉政建设,同时加强纪检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学习,尽可能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监管制度,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企业主要负责人要达成共识,对反腐败工作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关心帮助企业内部的纪检审计人员,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监督资源。开展厂务公开、设立网络和实物举报箱等活动让员工监督,有机结合各种监督手段形成合力,提高监管效果和质量。

第六,构建与时俱进的廉洁文化。防控腐败的有效管理得益于企业上下一心的全员参与和制度支撑。在企业文化建设层面上加强员工的廉洁教育和引导,坚决打击各种腐败投机心理,从源头上制止各种违规、违纪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积极发动群众,打破传统的贪污腐败与己无关的思想,建立全员廉洁意识。在各分公司、各单位形成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不断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廉洁意识。

4 全面构建行之有效的防控机制

一是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确保廉政防控的实效性。对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等重点环节,认真分析廉政风险,制定防控措施。抓住工程投资、物资采购和宣传促销的薄弱环节,查找漏洞,量化责任,加强监管。要狠抓风险排查和风险防控措施制定2个关键环节,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全面查找管理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由于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和外部环境等因素引发的不廉洁、不作为的廉政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对核心问题要坚持走民主道路。使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切实推进办事公开、民主管理,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大公开力度,拓展公开范围。强化廉洁从业的观念,做到职责履行到哪里,排查到哪里,防控措施就管控到哪里。

二是运用正确的工作方法,提高管控的科学性。首先排查时要全面、不漏项。把握廉政风险分析的方法,以权力运行流程或工作流程为主线,全面查找廉政风险点。其次制定的防控措施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要科学划分职责,以制度的形式明确权力运行的界限和归属,梳理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和程序,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建立健全相关制衡和监督措施,实现有效分解和控制。使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得到重点关注和防范,确保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三是努力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管控体系的长期性。①着力建设防控制度。制度要跟得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不适应反腐倡廉要求的要及时修订;突出针对性和具有可操作性,加强制度间相互衔接,形成系统;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纠错整改、内外监督、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体系。②实施动态管理。注重把握廉政风险的动态化管理,识别新的廉政风险点,及时补充和调整廉政风险内容和完善防控措施;加大违纪、违法案件警示教育力度,利用案件暴露出的问题,逆向分析查找风险盲点或防控薄弱环节,扩大风险查找领域,完善风险防控措施。③建立长期的考核体系。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要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相结合,并作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绩效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形成长期抓好廉政风险防控的局面。

总之,我们要围绕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的中心、围绕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对企业的“三重一大”工作进行有效的监察,同时围绕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从根本上、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把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及时总结和推广廉政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好地推动企业防腐治腐工作健康发展。

摘要:合资企业因部分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导致在工作中发生各种腐败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是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制度建设存在漏洞等造成。针对合资企业存在的腐败问题具有不定性、长期性、普遍性、隐蔽性等区别于其他方面腐败问题的特征,有必要分析研究“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企业防腐治腐的管控体系。

篇4:村级民主决策制度执行现状及问题调研报告

一、决策内容主要有:

(1)村建设规划和发展建设计划;(2)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经费筹措方案、建设承包方案;(3)村集体资产出租和变卖及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4)村集体福利、补助、赔偿等各类政策及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及补贴标准;(5)村干部报酬及村干部公务消费补贴标准;

(6)村自制重要政策及居民普遍关心的其他事项。

篇5:村级民主决策制度执行现状及问题调研报告

1.所有村 (社区) 必须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小组, 村干部及其配偶、直系亲属、姻亲不得担任小组成员。理财小组成员不得少于5人, 其中党员人数要占到60%以上。民主理财小组有权审议本村年度财务的预决算方案, 有权参与决策和制定重大财务计划事项, 有权审核本村财务账目, 有权否决不合理支出。每月的25—28日为民主理财日, 理财日要做好民主理财记录, 对本村 (社区) 的收支单据要进行逐张审核, 合理的加盖民主理财章, 不合理的收支一律不予入账。

2.全面实行财务公开。各村 (社区) 要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财务公开栏, 对于多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 每个自然村都必须设立固定的公开栏, 具体设立地点及格式由镇农经中心选地并统一设置, 每月的8—10日为公示日。

3.公开内容。 (1) 收入情况。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经营收入:土地、果林、水面、企业等发包及上交收入;经批准的筹资、土地补偿费、国家专项扶持金、贷款及其他专项拨款、救济扶贫款;损赠收入、投资收益;其他收入 (利息、固定资产及产品物资的盘盈收入等) 。 (2) 支出情况。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经营支出:各项生产性建设支出, 村庄道路及公益福利事业支出, 村办企业项目开支, 社会抚养费, 救济扶贫专项支出;报刊费、电话费、水电费、村级办公费、会议费;村干部报酬、村干部保险费、养旅费、交通补助费、学习培训费;离职干部退养费、慰问费;奖励资金、公益事业支出。 (3)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情况。村级债权债务情况;村级集体资产处置情况;村“一事一议”筹资劳的范围、标准、总额及使用、管理情况;土地征用面积、补偿标准以及补偿分配, 管理等情况;新农村项目建设资金筹集、使用情况;村级民主理财及财务年审计情况。

每月财务收支明细表由各村 (社区) 财会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公示并拍照存档, 镇农经中心于公示日派专人实地督察, 对于应公示而未公示造成群众上访的镇纪委将给予责任人党纪处分, 并责令限期整改。

从近5年来实施的效果看, 实行以上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对于促进基层干部廉政勤政, 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和法制建设, 改善干群关系,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效果显著。但随着形势的发展, 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也不断凸现, 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村级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会计专业知识缺乏, 由于不懂

财务, 无法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 不胜任理财工作, 根本不能有效的发挥监督作用。一般在选举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时, 大家只注重当选人的威信, 而忽略了年龄结构和知识水平, 选出的理财小组成员往往年龄结构偏大, 文化水平偏低, 受能力所限, 理财监督一般只停留在账务的表层, 只能直观地查看单据, 了解大致收支情况, 很难发现账务中存在的较为复杂的问题。

2. 民主理财未能真正覆盖到村级整个经济领域, 对重大的经济事项的决策参于不够, 缺乏参政议事的主动性。

如对集体资产的转让、租赁、各类经济合同的订立及重大投资项目的计划制订及招投标等一般由村主要领导或村两委班子决定, 很少请民主理财小组参与。

3. 不少村民民主观念淡薄, 参与监督的意识不强。

当前, 随村民外出务工、做生意的日渐增多而导致召开村民会议难度也不断加大, 民主理财更难落到实处。有些村根本不按期开展民主理财活动, 也不按照规定程序召开例会集中审议, 一般都是将村干部签过字的单据加盖审核章了事, 或会计拿着报账单到理财小组成员家签字, 有的干脆由村干部代签, 民主监督变成走过场。有些村虽也按时召开会议理财, 但理财小组成员怕得罪领导干部, 一切围绕村委会的指示办事, 民主监督组织变成了村委会的办事机构。

4. 财务公开流于形式, 与落实农村群众知情权的要求不相适应。

在具体操作上, 有些村把专业性的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报表在公示栏一贴了事, 村民对那些会计专业术语普遍看不懂也看不明白。有的村把财务公开当做应付检查的运动, 把收支情况贴上墙并拍照留念应付完检查后随即揭掉;有的地方搞半公开, 只公开主要项目, 不公开明细, 有的村只公布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 对群众十分关心的重大财务事项比如基建费的支出、承包费的收缴等却不愿作全面、如实的公开;有些地方干脆直接在数字上做手脚, 如把村民最关心的招待费问题, 分解成几个数字, 转换成几个科目向群众作虚假公开, 或把一些敏感开支全部列入“其他”一个栏目, 将真实情况隐藏起来, 欺瞒群众, 逃避监督。

5. 财务公开形式单一、时间模式化。

各村财务公开形式基本都是贴在村头的墙上, 容易遭人为破坏。财务公开时间固定化, 一些重大收支如集体债权债务和财产物资处理、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集体建设项目招投标、工程预决算和工程款的结算审计情况等内容无法做到跟踪连续公示。

6. 财务公开后的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

一些村只公开、不答疑, 对群众提出的质疑置之不理。未能发挥财务公开的作用, 失去村级财务公开的真正意义和目的。

二、几点建议

1. 提高理财人员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

由群众定期民主推选有一定文化素质和财务知识、敢于说话、对群众负责的党员群众, 组成民主理财小组, 定期组织他们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 真正达到懂财务、会看账、能监督, 成为农村财务监管的行家能手。同时, 要完善民主理财小组产生和退出机制, 对那些责任意识不强, 对存在的问题不敢向村干部指出, 对理财活动情况一问三不知的要坚决予以调整。

2. 完善民主理财制度, 加强民主监督机制。

民主理财小组在每一财务事项发生时, 要积极参与, 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集体资产处理等重大经济活动和经济合同订立等对重大投资项目;土地征租用;大额举债;村干部的工资资金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都要有民主理财小组人员参政议事, 签订的合同及相关资料要加盖“民主理财小组监制章”, 民主理财小组要对项目的实施和款项的收付追踪监督, 并建立相关台账。

3. 大力推进民主议事制度, 充分发挥群众管理集体财务的积极性。

严格民主理财程序, 做到事前参与制定财务计划、财务预算方案, 事中监督财务计划执行情况、经济活动运行情况, 并对财务账目记载真实合法情况等进行监督, 事后对财务计划和经济活动履行情况进行监督, 并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财务审计等。定期召开理财例会, 审核当月的有关财务收支情况, 重点是审查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是否依法依规办事、开支审批手续是否健全等, 同时要及时对违规违纪情况进行登记, 并拿出处理意见。根据审查结果, 写出审核意见与建议。民主理财会议必须有2/3以上成员参加, 审验内容必须经全体成员2/3以上表决同意方能通过。

4. 进一步完善、创新财务公开内容。

财务公开内容要广泛、全面、具体, 不能仅限于枯燥的财务报表数据。凡是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要求公开的事项, 凡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应向村民公开。另外, 农户承担的集资款, 土地征收、救济、捐赠、优抚等财物发放, 呆账处理、重大经济事项等情况及其他涉及本村村民利益和村民普遍关心、要求公开的事项, 也要进行公开。并要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 及时丰富和拓展财务公开的内容。同时, 要创新其报表内容, 剔除多余的专业用词, 可以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 修改明细内容, 简洁明了、逐笔逐项地体现各村季度内发生的所有收入、支出事项, 表格设置要说明银行存款、现金、资产、负债等余额情况, 对村重大投资事项、公益事业的资金筹措和实施情况以及其他重大资金分配都要及时、分项公开, 必要时可以一事一公开, 让村民能更加直观地了解本村财务开支内容和经济发展状况。

5. 灵活掌握财务公开的时间、地点和形式。

公开时间应当及时, 如年初公开年度预算情况、财务计划;年末公开预算执行情况;专项资金工程情况即时公开, 重大资金使用情况应随时召开村民 (或村民代表) 大会研究, 并接受大家咨询、质询, 进行沟通和解释。要从方便群众出发, 公开地点不能仅限村部, 应根据村民的居住集散、日常活动及人流量等情况, 在村民相对集中场所增加公开栏。除公开栏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电信、会议、设立明白纸、明白卡等形式, 将集体的财务活动信息和资产状况及时、准确、完整地向群众公布, 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6. 强化群众监督。

建立财务公开意见登记簿, 设置举报箱和举报电话, 广泛收集和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对于村民提出的疑问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答复。群众也可向理财小组成员反映问题, 由理财小组向党支部、村委会反映, 对一些重要的财务问题还可直接向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 提请解决, 并对问题的处理进行监督。镇农经中心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可以联合纪检、审计部门经常性地开展财务公开工作情况大检查, 并对蓄意应付差事, 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的人和事予以严肃处理。

摘要:为更好推动村级民主理财及财务公开工作, 各地通过制定相应规章制度予以规范, 但新问题也不断凸现。鉴于此, 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如村级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不胜任理财工作、财务公开流于形式等5个问题, 并提出针对性解决建议。

上一篇:中英文员工入职登记表下一篇:社区综治分中心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