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国学薪火的传承者(演讲稿)

2024-04-25

做国学薪火的传承者(演讲稿)(精选5篇)

篇1:做国学薪火的传承者(演讲稿)

品读国学经典,笃志修身强国

——“学‘国学’、爱祖国、传文明”演讲稿

平塘县牙舟中学

岑仪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品读国学经典,笃志修身强国》 演讲之前,请允许我先给大家讲2个真实的故事:

“中日青年友好夏令营”是友好城市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每2年一届。1992年8月,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来到了内蒙古草原举行了探险夏令营,他们的年龄均在11-16岁之间。按计划,中日两国孩子每人负重20千克,两天步行100千米抵达了目的地狼宿海。后经中方领队一再请求,改为50千米路程。结果:

1、中国孩子病了要回大本营休息,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2、日本家长乘车来又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乘车来了,却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了车。2004年8月,中、韩、日三国90名青少年组成国际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又一次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进行。当时正值北方罕见高温,行程十分艰苦。日本少年仍然身背巨大行囊,为野外生存作了充分准备。中韩两国孩子却叫苦不迭,队伍中手机铃声不断,都是在向家长诉苦叫屈。

活动结束时,三国孩子要互赠礼品表示纪念。日本孩子100%利用废旧品制成学具赠给对方,赠言也是100%用本土文字写成,且刚强自信,简短礼貌;而中、韩两国孩子的赠物100%是到超市购买价值不菲的玩具或成人用品,且70%写“I lover you”等英文赠言,30%虽用本国文字写,但字迹怪异暧昧、错漏百出、庸俗失尊,只盼着早点回家。

国学乃国宝,是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之精神纽带;是我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之力量源泉。国学文化,乃华夏辉煌;国学经典,即炎黄脊梁、神州精魂!国学传承了上千年,足迹遍布全世界,犹如佛光润泽着世间生灵,造福人类,成就着不朽的文明!

流传了上千年的国学精粹,只有知之愈深才能爱之愈切。品读这些经典,让人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精魂世界。品读《论语》,使我知道了读书、做人需“仁、义、礼、智、信”的儒家风范;品读《孟子》,我感受到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道家思想精髓。从“悬梁刺股”到“囊萤映雪”,从“韦编三绝”到“凿壁偷光”;从《三字经》《弟子规》到《道德经》《千字文》,从《归去来兮》到《兰亭序》。读“四书五经”,你会懂得什么是传统美德,品“唐诗宋词”,你才知晓什么是千古美文。穿过兼爱非攻的诸子百家,思想能栖落在“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博爱上;飞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西游记》,停靠在“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红楼梦》里。去《大学》领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思想,遵循《中庸》古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自然之道,“和”之理念。朋友,当你翻开经典国学著作,指尖从一个个灵动的字符上掠过;当你伴着幽幽的墨香,在国学书海中徜徉,当你痴痴追寻华夏千年的精髓时,你是否也像我触摸到那令人刻骨铭心的自豪和激动呢?

攀登《诗经》巅峰,令人心驰神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对心上人执著的思慕;徜徉《离骚》瀚海,令人惊心动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写照;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几多豪放;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多么壮阔;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爽朗豁达,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慷慨激昂。这些深蕴的内涵,优雅的格调,细腻的笔触,无不让人慨叹其精神之矍铄,文采之绝妙,中华文化之瑰丽神奇。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时间如白驹过隙。不变的是中华几千年沉淀的国学底蕴,唯变的是我们对经典国学的热度和受用。要知道,国学经典不仅能赋予我们民族精神和力量,更能让我们从中汲取丰富的灵魂营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品读国学是多么的重要。在品读中,国学的精神必将激励我们成长,我们也必将从千古美文的国学滋养中受益。学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效仿孔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行为准则;体验老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孝悌之道;感受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之高洁情怀„„这一切,难道不应该将成为我们道德成长的根基吗?

那些亦或铿锵,亦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应该激起我们更加遥远的绝响!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诵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更是谭嗣同面对满清衰微的正气豁达。

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面对皇帝昏庸,奸臣当道,依然坚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概!

一代枭雄曹孟德,以东临碣石,酾酒临江,岁月染白的须发,仍旧高呼“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志豪情!

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将国仇家恨纺成烟柳孤舟、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仍旧吟诵“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仕女篇章。

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经典。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民族的瑰宝。对于青少年来说,自幼品读诵国学经典,接受五千年文化熏陶,就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品读国学经典的同时,可以提高我们国语的应用水平,有助于对其它知识的领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心田是一块需要耕耘的土地,那国学经典就是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去吮吸,时刻去领悟,坚持去品读,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更持久。

与先贤交流,可以益智;与经典为伴,可以清心。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我们虽然做不到刘禹锡“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超然;我们也不刻意追求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

但我们可以让国学经典的种子,在复兴路上开出文明之花吧!

2014年3月2日是北京和东京缔结友好城市35周年纪念日。这天,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孙宏艳作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有行动之勇敢,才是真知之收获”的精辟论述。

人们常说“孩子是社会的影子,是国家的未来。”当前,国学经典中包含的民族智慧和人生哲理,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利用。我不禁要发出这样的疑问:存在诸多国学缺陷的青少年,能否承担得起强盛国家的未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40年前就极力提倡“在国学精粹中培养国民之首要。”有关社会学家也指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仅要关心他们的智力发展,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和灵魂成长,必须培养他们忠诚于国学精粹、笃志修身强国的根本意识。

东京很远,北京很近。几千年来,国学经典一直在百姓中传承,这国学经典正是中华民族的素质水准,成了国民行动的指南。前年我们家盖房子,我在一旁看师傅干活,他拿水管找水平,用墨线吊直,又用尺子量来量去,我觉得他干得太慢,便催促道:“不用太认真,差不多就行了。”他却说:“马虎不得哩,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呀。”我当时一愣,这句话来自旧唐书《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重始也。”普通的他能把国学用得如此恰当自然,我暗自窃喜和佩服。

朋友们,让我们事不宜迟去品读国学经典吧!在品读中爱我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品读中爱我夏华儿女的璀璨智慧,在品读中爱我中华民族坚毅刚强的风骨!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一起品读国学经典,一起笃志修身强国吧!

篇2:做国学薪火的传承者(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踏进广中医的校园,你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岐黄馨香了吗?

中医学沉淀几千年的文化,凝聚博大精深的智慧,恪守救死扶伤的誓言,<~课件 >抒写历史长河的华章。古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坚厚基石,取象比类和实践经验是中医漂泊在历史激流中的两片船桨。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质疑声,贬斥声,此起彼伏。缺少可靠统计数据支持,无法重复实验验证,没能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量化评估——西方世界把中医排挤到科学的边缘。听着国医急促的喘息,我们岐黄骄子怎能不心急,怎能不惋惜,怎能不自觉地去肩负振兴中医的历史使命?!

西医精确的检查技术和明确的治疗规则,显示了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的先进性,人们自然而然地习惯用西医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中医的辨证逻辑,用西医的规范标准来评价中医的治疗方案。不可否认,在诊治器质性病变上,西医优于中医。比如肿块增生,手术切除的疗效立竿见影。但在治疗功能性疾病上,中医却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谈到胃病,西医一概归咎于胃酸分泌过多,于是乎不停地发明各种各样的制酸剂。然而,胃酸本身有错吗?没有胃酸,谁来杀菌,谁来使蛋白酶原转化为蛋白酶,谁来促进胰液、胆汁分泌?事实上,统计数据显示,50%的胃病并非胃酸过多所致。按照中医的观点,是因为肝木克脾土太过,肝胃不和,用扶土抑木法治疗,药到病除。由于个体辨证的不可重复性,中医始终无法登上世界公认的舞台。然而,正是挣脱公式化的束缚,坚持贯彻三因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中医才得以穿越千年,依旧展现着无穷魅力。

今天,中医走到前进路途的岔口,纵然山重水复,终会柳暗花明。平衡协调好传承与创新的两扇翅膀,扬长避短,中医这横亘千古的大鹏,定能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继续守护人类的生命健康。岐黄文化薪火相传,保持理论特色的同时,汲取西医有效的经验技术,中医才得以开创一片清辉!

篇3:郭伟:做艺术的传承者

郭伟被外界称为“中国肚皮舞第一人”,他说自己与肚皮舞可谓是“一见钟情”。因为在一次聚会上看到外国的朋友跳了肚皮舞而倍感兴奋,于是便在朋友的介绍下,去了埃及开罗皇家肚皮舞学院学习。到了那里才知道,学跳肚皮舞的大多是女孩,而他们学校学跳肚皮舞的男人一共也只有4个,他是唯一的亚洲人。

当时郭伟刚刚25岁。在国外求学的日子里,郭伟过得很艰辛,文化的差异和学舞的过程都让郭伟有些不适应。不幸的是,母亲也是在那段时间去世的。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成为了郭伟最大的遗憾,因为母亲一直是他跳舞的精神支柱。所以他立志,一定要跳出个名堂,让九泉之下的母亲有所欣慰。

2004年,带着这样的抱负,郭伟回到北京,想要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但男性跳肚皮舞总让人感觉有些“不正经”,这甚至让郭伟的女朋友在父母要求下被迫离开了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在一片反对和质疑声中,他依然坚持着,丝毫没有放弃的念头。“其实在国外,肚皮舞就是一种很大众的东西,就像中国的秧歌一样。为什么我要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呢?这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肚皮舞,他尝试着在其中融入各种中国元素,这样的坚持让他成为了“中国肚皮舞第一人”。他的肚皮舞也很有意思,首先是装扮。甩着长长的马尾辫,上身穿着白颜色紧身小背心,流苏点缀在背心的四边,下身穿着白色的裙裤,腹部袒露在里头,胯上还围着碎铃,项链、手链等女性化的佩饰应有尽有,如果从后面看,相对是一位千娇百媚的女性。而后是情态,当肚皮舞的音乐响起,犹如完全被音乐控制,豪宕的舞蹈举动足以让围观者“瞠目结舌”。

“男人在投入地学习肚皮舞的时候,甚至可以比女人更加用心。”郭伟说。如今,他早已是北京知名的明星级肚皮舞教练。在几年前的杜伊斯堡国际东方舞蹈节上,郭伟将中国四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元素完美地融入肚皮舞艺术当中,赢得了现场观众以及各国舞蹈大师络绎不绝的欢呼和掌声,主办方看完郭伟的演出激动的流下了眼泪。

“我的任务就是做一个传承者,让肚皮舞在国内遍及。”郭伟如是说。而他也坚信,自己离这一目标已经不远了。

篇4:学国学经典做传统文化传承人

关店一中谷士国

传统文化即国学经典,是古时圣人的生活感悟和智慧、生命体悟和经验,他不是普通的知识。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在于静心,反观自己,观察别人,洞察社会,顺应自然,感悟生活,体悟生命,获得对生活、对生命较透彻的认识,获得大较高智慧,使我们能够身体安康、精神愉悦、心灵安顿,获得快乐充实的一生。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首先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然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其次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篇5:孝顺父母,做中华美德传承者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潞城职业高中的耿晴晴,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孝顺父母,做中华美德传承者》。

滚滚黄河流过了万里江山,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经史子集流传了千秋万代,造就了炎黄子孙光辉灿烂的古典国学。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当今的国学著作,无一不将“孝”视为一种美德。

听说过古代《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故事吗?王祥年少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继母对他非常不好,屡次挑拨他跟父亲的关系。年幼的王祥受尽了委屈,继母还对他百般的挑剔刁难。一天,继母病了,想吃鱼,就命王祥去抓鱼。可是,江河都冻结了,哪里还有鱼呢?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王祥顶着严寒来到河边,他脱掉衣服,希望用体温化冰,得到鲤鱼。

随意翻开中国历史,这样的故事并不少:黄香九岁温席,李密陈情报祖母,花木兰替父从军,赫赫有名的陈毅元帅亲手为生病的母亲洗尿裤„„

想一想我们自己!不孝敬父母之事时常发生,有些同学厌烦父母的唠叨,常常与父母顶嘴,熟不知,那些唠叨满载着父母的爱;有些同学从未关怀过父母,把父母当成自己的金库,熟不知,爱不是无底洞;有些同学视父母的爱为理所当然,熟不知,父母也需要爱„„乌鸦能反哺,羔羊会跪乳,而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难道真的不如乌鸦,不如羔羊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却能引发我们的深思。孝心的终极意义,就是爱。孝心其实很简单:为家里清扫一次房间;为母亲倒一杯水;为父亲捶一次背„„就是这些小事,就能让父母感动很久。一份认真的作业,一张100分的试卷。父母就会感到满足,因为,这里满载着真诚的爱!这就是我们给予父母最好的礼物!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聪慧的人民把孝这一美德提到八个字的首位!因为它很实际。父母的养育之恩、亲人的关切之情,我们的“寸草心”仅用物质,又何以能报答?也许一点精神上的安慰,就会让我们的父母亲人开心不己!身为学生的我们,又是如何在精神上给父母长辈安慰呢?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电扇的凉风为我们消去袭来的热流,我们在感到一丝满足的时候,此刻的父母,也许正在灼热的太阳下,为我们赚取那一笔一笔的学费、生活费!当我们还是一个赤诚忠厚的孩童时,曾在心底许下孝顺父母的宏大愿望,我们是否真的为这些愿望努力了?曾经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的立志:我要考大学,做个有较高文化的人,用我所学的文化知识赚钱,让父母享享清福,为祖宗争争光„„可我们,今天的我们到底为这做了多少?

“父母呼,行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从小事着手,用一举一动来证实我们的孝心,让我们共同建筑心中永恒的爱的神殿,共同在繁忙的学习中,抽出一点时间,把孝心带回家,让父母,长辈们沐浴最温暖的爱的阳光!让我们优异的成绩,化作孝顺父母、宽慰亲人的乐章!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感谢养育恩,做合格中职生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潞城职业高中的耿晴晴,我演讲的题目是《感谢养育感,做合格中职生》。

首先,感谢关公委领导给我这一次登台展示的机会,让我把对《中华美德颂》的理解和领悟与大家分享、交流,中华美德与灿烂文化共生,我们现在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美德,以及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某些内涵都可以从古代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渊源,但在这些闪光的智慧之花中,最能打动我的却是孝道。

“百善孝为先”孔子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强调“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自古有“子路背米孝双亲”、“江革背母逃难”等故事,教育了无数后辈,同样,这些孝的思想和传统也在教育着我。

我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含辛茹苦抚养我长大的是我的奶奶,为了我,她总是不辞辛苦,对于我们走读上学的学生,冬天时难熬的,天还没有亮就得去上早自习懒惰的我每天早上为了多睡十分钟而不吃早饭,而奶奶为我付出的更多,年近六十的她早早起床给我做饭,为了让我多睡一会儿,总会在饭好后才叫我,在我梳洗的空间给我盛好饭,亲自送我到家门口,看着我骑上自行车。当我已走出好远,一回头,奶奶仍在大门口的灯光下仰着脖子看着„„不管刮风下雨,无论寒风刺骨,那昏黄灯下的奶奶总是伸长了脖子„„我不止一次告诉奶奶“天太冷,不用送我”,奶奶却说‘“孩子,天太黑,奶奶看着放心„„”

寒来暑往十七载,别人是妈妈,而我只有奶奶。奶奶用一把小勺一口一口喂我长大;我蹒跚学步,奶奶牵着我的小手;我上小学,奶奶陪着我学a、o、e;我上初中,没有文化的奶奶陪着我听A、B、C;至今我上职高,奶奶为旅游专业的我到处找地图册!

多少回,下晚自习回家,仍是家门口的昏黄灯光为我照亮了心灵的前路,还是灯下的奶奶帮我确定了人生的航标。想到奶奶,我怎能不百感交集,怎能不以自己的学习回报奶奶。我是一个平凡的学生,一个平凡的职高学生,我无缘上清华、北大名校,但我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鸟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而作为我,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我又怎能忘记奶奶对我的养育之恩,当我上课走神时,想到奶奶那双深邃的眼眸和她充满肯定的眼神,我是思绪回到了课堂;当别人叫我上网打游戏时,想到奶奶做家务而长满老茧的手,我拒绝了诱惑,我把时间放在了作业上;当我看着别的女孩又有新潮的打扮时,想到奶奶平时省吃俭用,给我的都是最好的,我很知足。我用心学习,不让她为我操心;我抢着收拾碗筷,让她能多休息一会儿;我利用假期打工,减轻她的压力,我尽所能给奶奶留下最难忘的记忆。我爱我的奶奶,就像普天下的孩子都爱自己的父母一样。

知恩图报,学会感恩,冬天就不再寒冷,黑夜就不再漫长,幸福快乐就时刻陪伴在我们身边,同学们,让我们感恩养育我们的人,感恩吧,感恩她们给予我们的一点一滴!

上一篇:县17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主持词下一篇:天宫课堂第二课优秀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