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薪火相传

2024-04-19

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精选8篇)

篇1:民族精神,薪火相传

民族精神薪火相传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上午好!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听到这首国歌,我就想利用今天的晨会谈谈“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这个话题。

我们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更加坚强,其原因何在?那就是我们有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是我们战胜困难、不断前进的法宝。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我们生命肌体中的源泉,是奋斗路上的不竭动力,是祖国立于世界之林的丰碑。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志士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他们沤心沥血,浴血奋战,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精忠报国的抗金英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他们都是民族的骄傲、祖国的骄傲,也正因为他们的民族之魂之精神,才有我们今天这样美好的生活。

随着历史的前进,时代已显然不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民族精神薪火相传,民族的脊梁始终挺拔不屈。我们谁也不会忘记:1998年战胜了百年不遇的“洪魔”,1999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2002年成功的申请了奥运,2003年最终制止了非典,2004年,“神舟五号”顺利的升了空„„这些都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1.学读本,提素质。把参加读书活动作为提高自己思想道德素质的一次良机,通过读书了解民族精神的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领会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2.讲实践,见成效。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道德实践活动;

3.立大志,报祖国。刻苦学习,掌握本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伟大的民族精神,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

作为现在的青少年,我们既是中华民族的传承者,又是发展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者,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我们应该做到:在艰险之时不畏惧,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逆境之中不退缩,即使失败也不气馁;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学好本领,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谢谢各位!

篇2:民族精神,薪火相传

1956年秋天,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伊始,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一位女专家李星华专程前来大理采风。李星华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的女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原主席贾芝的夫人。李星华的这次大理之行,使她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到大理采集民间文艺、抢救白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第一人。她走遍苍山之麓,洱海之滨,又北上洱源、剑川,历时三个月,走遍村村寨寨,亲自采集了许多优秀的、流传最广的、最具代表性的故事,编成一本《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不仅在国内一版再版,1980年还被君岛久子译为日文在日本出版,在国外影响较大。李星华开了大理白族民间文艺的先河,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培养了一批大理民间文艺家,使全州民间文艺工作逐渐繁荣起来。以李星华的得力助手杨亮才先生为代表,大理的民间文艺工作者队伍从此代有传人,在国内和国际上产生了较好的影响。1978年以后,随着民族民间文学的全面深入调查,故事、歌谣、谚语三套集成的编纂,以及近几年民族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开展,全州已有投身民间文艺的搜集、记录、翻译等人员1035人。

从1956年至1982年,民间文艺工作都由州、市文化馆兼管。1982年9月“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由“大理州文学工作者协会”兼管。1991年10月5日召开“大理白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班子和主席、副主席、秘书长。2003年10月,召开第二次大理白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上届主席施珍华、副主席张明曾为名誉主席;谢道辛任主席,杨刘忠任副主席兼秘书长,赵一鸣、何显耀、杨顺花任副主席,另9名为理事。在现有64名会员中,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6人,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40人。会员中1960年以后出生的16人,占总会员数的25%。2003年4月,又与大理(市)白族文化研究所合作,引进外资,举办了一期“白族民间文艺传习班”,培训了来自州内白族聚居区的50名学员,除了8位老人之外,都是白族男女青年学员。经过笔试和表演,成绩均为优秀。2005年12月跟踪调查证明,学员中90%的人都在不同岗位上发挥着白族民间文艺的传承作用,有的成为搜集、记录、翻译、研究、表演的文艺骨干,有的在中央电视台频频亮相。

白族自治州刚成立后的1957年,就成立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历史文化研究室”。主持工作的常务副州长杨永新兼任主编,编印了《文化通讯》5期,共20万字。中共大理州委宣传部部长张树芳兼任副主编,州文化科主持工作的副科长王静和与刘傅森、马丕伦任常务副主编,1958年2月停刊。杂志以发表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研究文章为主。

1957年,重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洱源李中迪先生记译的白族民间故事集《玉白菜》,共3.6万字。

1959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李星华记译的《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杨亮才、陶阳记译的《白族民歌集》6000行。国庆10周年前夕,剑川县文艺献礼办公室编印了5本书,即:《白族民间故事选》、《白族民歌选》、《白族民间叙事诗选》、《白族民间曲艺选》、《白族民间戏曲选》,共15万字,6000行。

1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州举办过“讲故事”活动。1974年、1975两年,州文化馆举办“革命故事员培训班”,约80人,并创作了一批革命英雄故事,组成一个12人的“革命故事宣讲团”,到全州各地巡回讲演,曾一度兴起群众性讲故事的热潮。

在全国统一部署下,大理州于1984年5月由中共大理州委宣传部牵头、州文联、州文化局、州民族事务委员会主要领导人组成“大理州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领导组”,下设民族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办公室、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办公室、民族戏曲志办公室、各办公室设在州文化局,抽调与配备文艺界专业技术人员,拨给一定经费,深入山区、农村进行普查,开展“十大文艺集成志”工作,是为我国“六五”、“七五”、“八五”计划期间完成的国家科研重点项目之一,即《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民间歌谣集成》、《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民间谚语集成》、《中国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戏曲志》、《中国曲艺志》、《中国民间舞蹈集成》等10项。

先后参与大理州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办公室工作的有:许世扳、杜笑、王群、张绍奎、杨文玲、张文、杨明高等,于1984年4月由大理州文化局民族文化研究室编成一本《云南白族民歌选》,共有110首,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年1月,此书全部内容被大理州文化局再次收入《蝴蝶泉边――大理音乐专辑》中,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12月,湖南桑植白族陈金钟、大理白族王子荣主编的《桑植白族民歌选》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大理州器乐曲集成》资料尚未搜集完毕。有大理市编成1本《大理市民间器乐曲集》,1996年10月,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共收入大理市6个民族的582首民间器乐曲。南涧彝族自治县民间音乐集成办公室编辑了一本袁登学搜集整理的《南涧民间音乐》,共收入民间歌曲46首,器乐曲26首,1992年4月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白剧志》纳入《中国戏曲志云南卷丛书》,大理州文化局编,主编薛子言,副主编张继成、马鹏,1989年12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白剧音乐已纳入该书。

全力协助伍国栋等完成《白族音乐志》的编写,并于1992年3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大理州虽未编成州曲艺志和曲艺音乐集成,但全部资料均已提供云南省集成办公室集结出版,并受到省里表彰。又编成两本《白族大本曲音乐》,一本是由大理市文联、文化局、文化馆编,1986年4月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另一本由大理州文化局编,1986年10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内含传统曲本唱腔选、现代曲本唱腔选、和6篇论文、知名艺人小传。

先后参与大理州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办公室工作的有:秦经玉、尹明举、石钟才、薛子言、石裕祖、杨学英、和汉中、黄泰宽、李洋、雷莹等。1994年12月,完成46万字的《白族民间舞蹈》,纳入《云南地方艺术集成•志、云南民间舞蹈集成丛书》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大理市文化局编成《大理白族民间舞蹈》一书,19.5万字,1992年4月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州、县、市文化艺术部门共200余人投入普查、搜集工作,走访了几百位民间艺人,搜集到白、彝、傈僳、苗、藏、汉等民族民间舞蹈70余种,编纂了近200万字的各县资料卷,为抢救各民族舞蹈遗产、填补地方文献史志的空白作出了一份贡献。

先后参与大理州民族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工作的有和德远、尹明举、施珍华、杨宪典、姜祥、谢道辛、张锡禄、杨大元、杨莱凤、赵绍莲、李东红、李文波等。民间文学包括故事、歌谣、谚语,俗称“三套集成”。

由州民间文学集成办编成后,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名义于1986年11月交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白族神话传说集成》,是为全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率先出版的第一卷,对全国有示范作用。

另一本由大理州文化局编的《白族民间歌谣集成》于1997年8月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此外的民间文学集成和资料卷,都在州集成办公室的指导、支持与鼓励下,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积极性,纷纷出书共108本,1400万字,78000行。其中,包括全国试点卷《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大理州(每县市1卷,共12卷)》收入故事2500多个,400万字,2005年3月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向全国发行。

白族民间文艺对外交流频繁。从80年代的《黄氏女》长诗在日本出版到90年代的《中国云南剑川石宝山情歌对唱》一、二集,再到2006年《云南省白族歌垣与日本古代文学》出版,在日本引起很大反响,招来了逐年增多的考察白族歌会(绕三灵、茈碧湖海灯会、石宝山歌会、乔后观音山歌会)的专家与游客。担任翻译、推介的赵衍孙、施珍华出了大力。此外,《白族民间故事选》(大理州文化局编、施珍华校译)被译为英文在美国出版;《蝴蝶泉和中国少数民族故事》(何立义翻译的英文本在英国伦敦出版《)白族神话传说集成》、《白族民间歌谣集成》、《白族民间长诗选》、《白族民间小曲》(又名:《逗人笑的歌》)都向国外发行出售。2003年2月出版的《白族民间文艺集萃》面向国外发行300多册。

民间文艺的音像制品出版发行从无到有。80年代的录音磁带《白族乡音(一)》,向国内外发行6万盒,传到50多个国家,为发行量最高的白族民间文艺出版物,它的编辑和汉文翻译者施珍华因此荣获云南省政府1992年文学艺术创作奖。由大理苍山电视转播台、石宝山管委会推出的VCD《白族情歌》已发行8000多张,其中200多张被国外游客买走。

许多节目被邀请到国外演出。早期有大理州白剧团、歌舞团的部分演员到日本、泰国、新加坡表演;1996年10月至11月应邀到欧洲演出的是,由施珍华、张亮山、赵福仙、郭晓梅、杨顺花等人组成的“中国白族音乐团”。他们表演的24个节目都是白族民间音乐,有民歌、小调、大本子曲、吹吹腔、器乐曲、吹打乐、白密阿吒力音乐等,是大理民间文艺在欧洲演出的第一家,增进了欧洲人民对大理白族的了解。1977年,大理州民族歌舞团在泰国的表演,倾倒了东南亚各国的官员和演艺界,赢得了好声誉。2003年,云龙检槽白族民间艺术表演《耳子歌》的一行18人应邀去日本表演。2003年3月,中国云南大理白族民间艺术团一行17人应邀前往日本大阪、伊丹作“地球音乐”专场表演,大受欢迎,为日本人民展示白族古老的“人之初”艺术,为在日本举行的国际民间艺术节增光添彩,让更多的国家了解大理。

我国对外播放的卫星频道中,白族民间古乐、民间歌舞、民俗表演、大本曲、本子曲、阿吒力乐舞、吹吹腔,以及民间工艺制品、民间建筑的推介节目也逐年增多,让国外的人们增长了见闻。

大理石工艺品、白族木雕、云木家具、大理草编、扎染制品、刺绣、剪纸、布扎、民族服饰、金银器皿等民间艺术制品多次向国外推介。许多作品被外国人购买陈设、欣赏、穿着、销售,已成时尚。

民族民间文艺正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潮中不断涌起新的热浪,成为文化旅游的强项,已经而且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驱动力。

大理民间文艺的前景充满希望,大理民族民俗资源正待开发,还将陆续编纂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民俗志》、《史诗集成》、《民间叙事诗集成》、《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民间美术图录》、《古村落民居集成》、《民族服饰集成》、《民间彩塑集成》、《民窑陶瓷集成》、《民间剪纸集成》等10卷工程,建设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成数据库。这都是从现在起,10年内要完成的任务。为了固守中华文明的根脉,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薪火,历史的重任落在了我们肩上,光荣而又沉重,这将是我们献给州庆60周年的礼物。

篇3:民族精神,薪火相传

“可让我找到了, 你救了我儿子, 救了我的家。”孩子父亲毛春领紧紧握住蔡萌的手。话匣子一打开, 一周前那紧张的一幕幕浮出水面……

毛春领在关林镇经营窗帘生意。9月15日上午10点左右, 两岁的小儿子启启突然发起高烧, 由于生意忙, 他让60多岁的岳母带孩子到附近的医院就诊。就在老人和护士短暂交谈期间, 孩子突然不见了。

“收到孩子走失的消息后, 我焦急万分, 马上把店铺关了, 发动十多名亲戚朋友四处寻找, 并立刻报了警。”毛春领说。

毛春领并不知道, 此时, 顽皮的儿子竟已偷偷“逃”出医院, 跑过了两个红绿灯路口, 来到了半公里外的关圣街龙门大道口, 并不慎跌入路旁的水沟。

这一幕恰巧被路过的蔡萌看到。“当时看到孩子无助地站在水沟当中号啕大哭, 由于水道深, 孩子无法自行上岸。湍急的水流已经没过孩子的胸口, 万一站立不稳, 就有被水流冲走的危险。”蔡萌说。

“不要乱动!”蔡萌边喊边冲上前去把孩子从湍急的水流中抱起。

“你叫什么名字?”“家在哪?”面对蔡萌的问题, 刚刚两岁的启启吓得号啕大哭。蔡萌不停地安慰启启, 并拨打了110, 把他送到了附近的派出所。

当天上午11点半, 毛春领在派出所看到丢失的儿子, 喜极而泣:“孩子才两岁, 连路都走不稳, 万一在水沟里有个三长两短, 后果不堪设想。”

在派出所, 毛春领再三询问蔡萌的姓名和电话, 却被“婉拒”。趁着在场人员不注意, 蔡萌悄悄“溜”走了……

回到学校, 蔡萌并没有将事情告诉别人, 而是照常上课、学习, 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但好事是“藏”不住的。此时, 经过近一周的再三打听, 毛春领才最终通过民警和校方了解到蔡萌所在学院和详细住址。于是才出现了赠送锦旗的感人一幕。

篇4: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如果说世界上真正存在无价之宝,那它最应该是指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而由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则以其崇高的追求、纯洁的品质和丰富的内涵,为最可宝贵的人类精神财富增添了璀璨无比的伟大篇章,堪称宝中之宝。今天,我们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中发挥着先导作用,并在实践的冶炼中得到升华的这些崇高精神,统称为红色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之源、动力之源。这一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枪林弹雨的年代克服重重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而且对当代社会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启示和示范作用。

红色精神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创新精神;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进取精神;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拼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严守纪律、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谦虚谨慎、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当然,不同时期的红色精神内涵更为丰富,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

井冈山精神

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认真探索民主革命规律,深化对民主革命的认识,逐步弄清民主革命进程中的若干问题,正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在革命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畏挫折,勇于探索,凝结、培育、锻造出了一系列革命精神,成为取得革命胜利并永远激励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就是其中的一种。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这是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是井冈山军民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也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注重从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勇于探索中国革命、军队建设和武装斗争的新路子,是井冈山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策源地的制胜法宝,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同甘共苦,为了人民的利益战斗不止,直至夺取胜利,是取得井冈山斗争胜利的力量源泉,也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所在。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长征精神

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先后进行长征。在长征途中,红军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艰难险阻,经受饥寒伤病的折磨考验,战胜党内分裂的种种危机,终于胜利完成跨越十几个省、总行程达数万里的长征。长征的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一个闻所未闻的故事》中这样地赞誉长征,“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长征的胜利,深刻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的胜利,是一曲响彻云霄、震撼神州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凯歌。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性之魂的集中反映,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之魂的最高体现。

江泽民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延安精神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这里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民族解放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出发点。此后十三年间,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高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牢固基石,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它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相结合的典范,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象征。延安精神的核心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道,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

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平建设时期也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我们不仅要学习和继承延安精神,把这一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传承下去;更要发扬和光大延安精神,不断赋予延安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2006年,胡锦涛同志指出:“在延安这块土地上孕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面建没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西柏坡精神

1948年,是中国革命伟大历史性转折的开始,这一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我军在各个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逐渐掌握了主动权。党中央完成了坚持在陕北拖住敌人的任务,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更大胜利,是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率中央东渡黄河,移驻华北,并在随后的两个月内陆续进驻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与一年前进驻的中央工委合并,中央五位书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在西柏坡村会合。在接下来的十个月中,西柏坡成了中国共产党

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铸就了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的西柏坡精神。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有着共同的理想目标、价值取向、理论基础。西柏坡精神中,既有井冈山精神中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也有长征精神中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还有延安精神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西柏坡精神的科学内涵在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002年12月6日,胡锦涛率中央书记处的几位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他在讲话中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在我们党八十多年的历程中,艰苦奋斗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激励着我们顽强进取、百折不挠,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敢于胜利。”“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千千万万革命先辈和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忘我奋斗,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我们党坚持艰苦奋斗的壮丽篇章。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为党和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远不能忘记他们用生命培育的奋斗精神,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做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篇5: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雷锋请慢走 雷锋精神薪火相传系列活动

目录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目的

三、活动主题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五、活动主办单位

六、活动参与人员

七、活动内容

八、活动流程

九、注意事项

十、活动可行性分析

十一、经费预算

一、活动背景

“钉子”、“螺丝钉”、“傻子”.....这些被标签化了雷锋精神,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短暂的一生中,他用点滴小事汇聚成大爱之海,一本“雷锋日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1963年的年3月5日毛泽东挥笔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后,“学雷锋纪念日”就此定格,三月也就成成为了“学雷锋纪念月”,在这个月里各种活动风起云涌。雷锋精神总是三月来、四月走,三月过后,雷锋精神宣传热潮渐渐平息。在来年的三月,类似的宣传热潮又席卷而来。潮涨潮退,潮起潮落,这已成为了一种规律。“雷锋精神”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融入到人们的血液中,一直贯穿到人们的生活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向雷锋学习”不只是三月里的社会热潮,不能随着雷锋月的过去,也悄然退出。为了留住“雷锋”,使雷锋精神延续不息,作为有文化、有觉悟的大学生,我们除了在三月里大力宣传雷锋精神、实践雷锋精神,在接下来的四月、五月、六月.....雷锋精神仍贯穿生活的年年月月。以雷锋逝世50周年,即“雷锋纪念日”49周年为契机,我院将联合其他学院甚至其他高校,通过“骑绕湘江传递雷锋精神”、“雷锋事迹接力传” “续写雷锋日记”等一系列宣传活动,来深化学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倡导社会文明新风。

二、活动目的

在“三五学雷锋活月”中全国上下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学雷锋宣传活动,而几乎三月过后,那些宣传雷锋精神的标语、横幅便销声匿迹。学雷锋也随着三月的过去,也渐行渐远了。而这次系列活动在雷锋月将要结束时起航,旨在弘扬雷锋精神、倡树文明新风,深化学雷锋活动,打破雷锋精神“三月来、四月走”传统的格局,留住“雷锋”,号召人们真正做雷锋精神的实践者。通过在湘江沿岸以自行车代步进行接力传递雷锋横幅宣传并清理沿江风光带的垃圾,号召全体市民及网民一起来续写“雷锋日记”,记录现实中自己做过的好事并将此传递给你帮助的人等触动人心的活动让大家真正了解雷锋精神的含义。此系列活动不仅让引导我们大学生思考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和自身需要的精神养分,而且此活动参与社会的大型活动并且与其他学校的学生共同携手,可以促进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彰显大学生风采。更重要的是让雷锋精神在道德伦理渐行滑坡的今天持久延续,改良社会不良之风,树立良好的公众道德。

三、活动主题

雷锋请慢走 雷锋精神薪火相传系列活动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骑绕湘江雷锋行

时间:从3月31日起,每两周沿湘江,以上次活动的终点为出发点进行宣传雷锋精神的横幅传递

地点:湘江沿岸

雷锋事迹接力传

时间:从3月31日 地点:步行街、火车站、汽车南站 续写雷锋日记

时间:从3月底起

地点:网络博客、微博平台

五、活动主办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六、活动参与人员

骑绕湘江传递雷锋精神:长沙理工大学土建学院学生及学校有意向的同学 雷锋事迹接力传:经过宣传点的所有行人 续写雷锋日记:全体网民

七、活动内容

“骑绕湘江传递雷锋精神”以类似于奥运火炬传递的形式,骑着免费租赁的自行车或自己骑车沿湘江分阶段和路段传递雷锋精神宣传横幅并清理所经之处沿江风光带的垃圾,以上次活动的终点为出发点进行宣传雷锋精神的横幅传递。“雷锋事迹接力传”、“雷锋日记大家写”是一项长期的活动。“雷锋日记大家写”通过专门建立的“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博客、微博平台,大家一起续写雷锋日记并转播。此三个活动到本学期末由我校土建学院收集整理,制成视频和文集在网上进行分享和转载。

八、活动流程 一)骑绕湘江雷锋行

1、活动申请:与学院年级辅导员老师进行沟通,获得学院的认可、批准。

2、招募志愿者(每一次需4—6人,活动4次,共16—20人),并于长沙市自行车租赁点进行联系。

3、设计宣传海报、宣传横幅。与校记者团、校电视台联系,邀请其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进行跟踪报道。

4、由组织者通知每次活动的参与人员,确定活动当天的时间、地点,进行活动。

5、由负责人带队骑着免费租赁的自行车或自己骑车沿湘江分阶段和路段传递雷锋精神宣传横幅并清理所经之处沿江风光带的垃圾,以上次活动的终点为出发点进行宣传雷锋精神的横幅传递。

6、活动结束后,归还所借自行车,返校。

二)雷锋事迹接力传

1、在征求学校、学院同意和推荐后,以学校名义与湖南省长沙市其他高校的校志愿团联系,邀请他们参与此次活动。

2、雷锋事迹接力传以“宣传卡片”传递的形式,由长沙理工大学制作设计并将宣传卡片(暂定卡片名:传递你我心中的雷锋,卡片上主要记录,收到此卡片者所做的好事的时间、地点、帮助他人所做的事情,一张卡片上记录5件好人好事)。

3、联系大型超市(如新一佳、步步高等)作为活动的赞助商及卡片收集点。

4、活动当天在各宣传点进行卡片发放,并向行人解释此活动的意义和执行方法(一张卡片记满5件好人好事后,最后接到卡片者将卡片交至附近的参与此活动的大型超市)。

5、活动开始两个月后,活动负责人到参与此次活动的大型超市收集、整理卡片,将这些写有好人好事的卡片进行展示。

三)续写雷锋日记

“写雷锋日记”通过专门建立的“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博客、微博平台,大家一起续写雷锋日记并转播。本学期末,对“大家的雷锋日记”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制成文集在网上传阅与转载。

九、注意事项1、2、保护“骑绕湘江传递雷锋精神”租赁的自行车,不得损坏。外出活动要注意交通安全和天气变化。

3、“雷锋事迹接力传”活动中,与市民交流需注意交流的方式和态度,说话要礼貌、态度要诚恳,不得损坏大学生形象。

十、可行性分析

此三个宣传雷锋精神的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以传递的形式来进行宣传。此间传递的不仅仅是横幅、卡片、微博文章,更重要的是延续雷锋精神,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1)“骑绕湘江传递雷锋精神”需用的自行车可以向长沙市免费租赁点租用,此项活动费用少,可操作性强。并且此项活动除了理论上宣传雷锋精神,更用实际行动—清理所经之处沿江风光带的垃圾保护了湘江、美化了环境,诠释了雷锋精神。

2)“雷锋事迹接力传”号召大家一起学雷锋,记录好人好事。接到卡片的市民通过做一件好人好事,将卡片传递给他(她)帮助的人,之后由接到卡片者去帮助另外的人,将卡片传递出去。此活动号召大家相互帮助,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化人心,唤起社会良知。并且费用不多,新颖别致。

3)“续写雷锋日记”主要借助的平台是网络博客、微博,参与者极及广泛。使用博客、微博的群体庞大,复杂,网民很方便记录现实生活中的雷锋事迹。“雷锋日记”记录的是雷锋所做的点点滴滴,而“大家续写的雷锋日记”则是对现实中雷锋事迹的记录,可以启发更多的人去做雷锋的传人,是一项很具有意义的活动。

十一、经费预算 横幅

4*20=80

卡片

100*1=100

其他(车费等)

120

合计

300

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篇6:雷锋精神薪火永相传

磐石市第三中学 七年十班 郭佳玲

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日子。

雷锋,你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职、散光发热。好事一箩筐,却不透露自己的姓名,不为名、不为利、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了你的故事。你的生命很短暂,一生仅仅二十多年。你的身份很普通,一个平凡的汽车兵。可从你离开那一天起,你的事迹就一直在神州大地传扬。

你喜欢记日记,把思维的火花记录在日记里。你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你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谁有点困难,你会慷慨解囊,伸出温暖的手,温暖需要帮助的人。做好事对你而言不是矫揉造作、不是刻意安排,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你的日记让今天的我们真切地体味到你高尚的思想境界。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当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后,你成了众人的榜样,受万众爱戴、万众景仰。在你之前有个张思德,他是战争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而你是和平年代行好事、做好人的榜样。乐善好施、行善积德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你正是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的最好代言。你年纪轻轻就离开了我们,身后却一直被人们惦记,生前身后名,很少人才有这样的待遇。

你生活的那个时代,物质极度匮乏,三年自然灾害的阴影还在笼罩,人民的物质生活无法得到很好满足,可这却不影响你言行举止的高尚。你是毛主席的好战士,有着崇高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你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你就到哪里去,不管环境是否艰苦。近五十年的学习,你或许有点被神化。其实你很平凡、很普通,你就是个邻家大男孩,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我们年轻人的楷模。

近五十年间,你的精神传遍神州大地。仅在江苏,就有连云港的“雷锋车”班组,有南通的“莫文隋”、江海志愿者,就有张家港的“张闻名”。每个地方 都有自己的雷锋,每个地方都有雷锋式的战士、有雷锋式的志愿者。就在不久前,苏州的一位消防战士孙茂珲,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献出了自己年仅22岁的宝贵生命,他正是雷锋式的战士。当然还有郭明义,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将雷锋精神当代化,让今天的人们理解到了雷锋精神的真正含义。其他还有张海迪、杨善洲以及各地的义工志愿者,是他们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雷锋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雷锋是一座丰碑,你的精神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篇7: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感想

大家好,我叫金倩,就读于_鹃小学三(1)班。

今天是3月5日,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也是学雷锋日。学校里举行了捐款活动,很多人都捐了钱,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所在班级朱宵雪同学也捐了钱。她平时勤奋好学,同时也很乐意去帮助别人。记得有一次,我在做数学作业时遇到了难题,冥思苦想了半天还是不得其解。正当我绞尽脑汁,束手无策时,朱宵雪走了过来,小声地说:“金倩,你怎么了?我正好经过,看见你皱着眉头。”我顿时不好意思地说:“有……有道题把我难住了。”只见她拿起作业本看了起来,没一会就笑嘻嘻的对我说:“别着急,这道题我做过,我来教你。”听到这句话,一股暖流一下子涌上了我的心头。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她耐心地一遍遍的教我,直到我会做,搞懂,做对为止,她才放心的离开了。

望着朱宵雪离去的背影,我暗暗念到,她为了教会我这道题目的正确做法,不惜放弃了中午宝贵的午休时间,去帮助同学,我感到她真是一个小小的活雷锋!

篇8:民族精神,薪火相传

明确感恩教育目标, 以校训精神的弘扬和践行作为感恩教育的落脚点

《中国教师》:你们自治区提出了在全区各行各业大力开展感恩教育的要求, 贵校在感恩教育方面已经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将来有哪些新的计划?

唐仁郭:为什么要开展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什么, 这是我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时着重考虑的两个问题。首先, 我们认为, 在大学生中间开展感恩教育, 就是为了让大学生成为人格健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其次, 经过认真研究, 我们把弘扬和践行校训精神作为感恩教育的落脚点。我校的校训是“尊师重道, 敬业乐群”, 弘扬和践行校训精神, 即要求我校学生要有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要树立感恩教师、感恩工作、感恩社会等意识。

2011年学校发展与改革研讨会上, 我校明确提出了学校的大学文化即“乐群文化”, 强调博爱、关怀和责任。一年来, 学校文化建设以传承“乐群文化”为重点, 打造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在校园中营造出了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 形成了全校师生的价值认同, 进一步激起了学生自觉加强感恩意识培养的内在动力。

注重身教的力量, 让感恩教育走进课堂

《中国教师》:贵校在教学中是如何融入感恩教育的?

唐仁郭:作为以师范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我校除了开好思政课, 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适度渗透德育, 包括感恩教育之外, 还始终坚持以教风带动学风的理念, 要求广大教师身正为范, 以师生的和谐情谊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 树立教师在学生群体中的威信;鼓励教师将感恩话题带入课堂, 并充分发挥身教的积极作用;鼓励教师创新形式,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感恩教育。经过辅导员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我校开发了很多感恩教育的特色活动。据悉, 行政管理专业有个班级曾以漫画的形式分享了身边的感恩故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个班级曾进行过以“感悟、感恩、奉献”为主题的为期三天的团日活动, 包括走进食堂、采访后勤、问候老教师。还有的班级奔赴中小学, 和中小学生共话感恩教育, 在教育别人的同时进行了很好的自我教育。

以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 提高感恩教育实效性

《中国教师》:感恩是件知易行难的事, 单凭教学难以取得实效, 贵校是如何保证感恩教育实效性的?

唐仁郭:感恩教育需要说理, 更需要通过实践去感悟。我校通过实践活动主题的精心设计和规范的学分制管理确保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 进而提高了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在这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立体式资助”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究。针对媒体报道的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 学校通过课题立项, 调查了本校受助生的感恩意识, 发现78%的受助生有明确的感恩意识, 但有的人不知道应该通过什么具体渠道表达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的感恩之情。有鉴于此, 我校确立了“在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加强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的指导思想, 让受助学生在参与社会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情, 强化责任感, 锻炼能力, 培养才干。

此外, 我校还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倡导公益育人,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尤其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策划、组织和参与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积极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 让他们在诚挚谢意面前深刻体验奉献爱心的快乐。此类活动是一种“爱心传递”的教育, 是感恩教育的延伸。它强调“博爱”, 着眼于培养学生宽厚无边、慈爱关怀的大爱;它强调“义务”, 倡导一种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它强调“责任”, 鼓励道德自律, 并倡导个体在对责任的承诺中滋养爱心;它强调“团队”, 推动团队在共同承诺、共同奉献的基础上形成众志成城的精神。例如, 我校以寒暑假和重要节庆日等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感恩教育的重要平台, 并将其纳入了本科教育体系中。每年春节我们都会举办“感受亲情”摄影活动、“我为家乡献一策”的返乡调研等活动, 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乡村,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树立主人翁意识和社会使命感, 同时感受亲情温暖和家乡发展, 以此促使其将感恩祖国之心转化为立志成才的不竭动力。

2005年我校创办了“万众爱心学校”, 主要服务项目包括爱心超市、急救培训、万众讲坛等22项。其中2011年“万众爱心学校”的“关爱农民工子女”项目成功入选团中央“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资助项目 (是广西唯一的一个) 。2006年学校在全区高校中率先成立了公益促进中心和教育发展基金会, 加大了对大学生公益志愿服务和公益创业的支持与指导。2010年, 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和“希望教师”冠泰基金联合资助了教育公益项目“为广西而教”活动, 参与者的足迹遍及了桂林的五县一区, 并依托该项目建立了30所试点学校。截至2010年, 学校已连续举办了两届“乐群杯”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大赛。这是广西第一个由高校牵头主办的公益创业实践大赛, 其中获得资助的项目有“艺术遍布山水漓江”项目、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见习机会和寒暑假兼职工作的“象牙塔”着陆计划等。

此外, 我校绝大部分本科生每年都会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由于他们急人民之所急, 想人民之所想, 集思广益, 真抓实干, 深入基层, 取得了丰硕成果, 受到了充分肯定。例如, 2009年由我校“万众爱心学校”组织的关爱女孩行动项目团队提交的《关爱女孩行动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对广西桂林农村的调研》的报告获得了“调研中国——《南风窗》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奖学金” (全国只有12支大学生团队获此殊荣) 。2010年8月, 我校的“关爱女孩”行动志愿者团队撰写的两篇社会调研报告《从民风民俗、村规民约看社会性别平等》《从乡镇企业中妇女职工看社会性别平等》分获全国关爱女孩青年志愿者行动论文评审一等奖和二等奖。

我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另一个抓手是心理健康教育。迄今为止, 我校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5·25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月”包括“感恩惜福, 快乐人生”主题讲座、“助人自助”等感恩教育活动, 旨在通过情景剧、专题讲座和团体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积极心理学关于感恩心理的思想, 培养其用感恩促进内心和谐、促成融洽人际关系的能力。例如, 今年我校策划并举办了“5·25‘关爱彼此·健康你我·感恩社会’爱心慢走暨‘希望教师’联合劝募行动”活动, 其具体形式为学生陪教师、同学及身边的家人朋友散步, 爱心企业根据参与人数, 以学校的名义为山里的孩子和教师捐款。爱心慢走和联合劝募活动把公益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融合在一起, 在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同时启迪学生每天给生命黄金半小时, 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与心灵对话、与未来对话。

注重榜样的力量, 让感恩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中国教师》:学生无须意志努力就有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才是感恩教育成功的标志, 你们的感恩教育是否能起到这样的效果?

唐仁郭:学校在感恩意识的调查中, 发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与媒体负面报道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较大的关系。我们由此认识到感恩教育不但需要有思想意识的引导, 还需要有典型的树立和榜样的激励。因此, 我进行了在学生群体中寻找感恩的榜样、树立感恩的典型的尝试, 连续九年在全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当中评比品学兼优、自强不息的“志强之星”, 并大力宣传其先进事迹, 激励全校学生“志存高远, 自强不息”。

我校2004级本科生、2008级研究生贾金生同学就是一个“志强之星”的典范。他是一个贫困的苗族山村的留守儿童, 但他成绩优异, 不仅依靠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和奖助学金等解决了自身的学费问题, 同时还将勤工俭学所得用于家乡公益事业, 先后在家乡成立奖学基金会, 建立爱心图书室, 开展“绿森林计划”等系列服务留守儿童的活动。2007年, 《广西日报》以《贾金生:特困未敢忘忧国》为题, 在头版报道了他的事迹。2009年他还被北京《移山》公益栏目评选为“08年度愚公人物”。

在贾金生的带动下, 许多大学生开始自发自觉地组建公益社会服务团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 由多个学院的贫困生共同组建的“一点点阳光”公益服务团队, 已经为桂林市三所农民工小学捐建了“爱心图书室”。美术学院和设计学院的同学们自发组建的“小蚂蚁”团队, 已经连续五年利用暑假和业余时间到桂林贫困乡村开展艺术支教活动。学校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的同学自发地成立了班级、年级的学习就业奖励基金, 用于鼓励班级、年级更多的同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帮助更多的同学就业。现如今, 为社会服务、为集体服务、为他人服务已经成为我校的风尚, 感恩教育已初见成效。

多方引领, 不断创新, 建立感恩教育长效机制

《中国教师》:我国的很多地区、学校和单位都开展过感恩教育, 但鲜有形成长效机制者。贵校如何确保感恩教育入耳、入心, 如何确保感恩教育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唐仁郭:自治区主席马飚在2012年全区深入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对如何做好“十个感恩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马飚主席的指示给我校的感恩教育和教师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我区“两会”的指示精神, 我校正在着手制定方案, 研究如何把以上“十个感恩教育”的内容全方位地融入教育教学中, 进一步做好感恩教育“三进”工作, 即进教师讲稿、进课堂、进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我们将不断创新感恩教育载体, 不断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具体而言, 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 开好思政课程, 加强其他学科渗透感恩教育的教科研工作;其次, 遴选出有影响力的活动, 并将其作为品牌活动固定下来, 坚持开好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再次, 用好宣传阵地, 在校园网、校报上经常性地刊发关于感恩教育的文章;最后, 我们还将结合广西的实际, 充分利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中感恩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

上一篇:社区劳动保障简报下一篇:大风车幼儿园食物中毒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