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街记忆散文

2024-04-10

四街记忆散文(精选2篇)

篇1:四街记忆散文

认识鹏钊兄, 缘于我作为陕西省和咸阳市图书馆义务馆藏志愿者, 收集全省境内文献开始的, 当我了解到《华商报》副刊签约作家史鹏钊新著出版的消息, 便迫不及待地通过朋友联系上了他, 第一时间在报纸及文学文化网站播报书讯。遗憾的是, 挂号寄出去的收藏证鹏钊兄至今仍未收到, 我又再次予以重新办理, 我等待着与他重逢时亲手交给他。

当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史鹏钊《光阴史记》, 他笔下的散文取材几乎都来自故乡, 从每一篇, 每一行文字都能感受到他对故乡史家河山水风光、民俗人情等等, 都是刻骨铭心和深深挚爱。《光阴史记》分为光阴史记、似水流年、亲情弥久、大地情深四辑, 用手中的笔为心中浓浓的乡愁、乡恋、乡思画着像。这中间, 有粗壮的《瓦瓮》, 结实的《门槛》, 光滑的《碌碡》, 转动的《风车》, 火热的《大锅台》, 还有《虫子在唱歌》……这些乡间事物, 无不抒写着他对土地的无限热爱和成长中难忘的记忆。对于故乡, 在今年这个城市大发展的背景下, 许多人的脑海中已疏于亲切, 内心守望记忆中的故乡, 比实际意义上的距离还要远。

全书以故乡史家河为创作原点, 以素描式的方式记忆和守望故乡, 用纯净恬淡的笔墨书写亲情、土地、行走、思考、人情冷暖……不一而足, 淳朴的笔意下不失灵动, 浓郁的乡土气息中充满哲思, 勾勒出一幅朴实美图。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散文研究所所长、陕西散文学会会长陈长吟序言中指出:“史鹏钊的这些素描, 也引起了我的共鸣。

史鹏钊笔下的故乡史家河, 是他对生活的理解, 对故乡的理解, 一切都自然而平静, 质朴、真实又亲切、温馨。品尝其中的意蕴与韵味, 会自觉地融入更深微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高原。时间在不停的运转着, “故乡”仍旧成为了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主题, 著名评论家安武林评价说:“史鹏钊的散文, 是饱含情感色彩的。无论是写人, 写事, 还是写风景, 都饱含了激越和沉郁的情感。他看家乡的目光, 有深深的眷恋, 也有淡淡的忧伤。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散文, 血肉丰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 对自己的家乡一往情深:“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 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 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 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 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 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 在写作中也都忘不了浓郁的乡言和乡土气息, “超大碗的面条, 古老的秦腔, 狂野的私情……”一部关中农民生活秘史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是史家河村田野上的一株白草, 我把根须扎在那里了。”从史鹏钊在写作中, 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 他虽然离开了故乡, 但心灵上反而跟故乡靠得最近, 每一篇饱满的散文都是在给故乡素描, 故乡是他永远的写作主角。

篇2:“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珍品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写的回忆性散文集,共收录了10篇散文。最初在《莽原》杂志上发表时总题目为“旧事重提”,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鲁迅在写作这些文章时正遭受着北洋军阀当局和各种敌对势力的严加迫害。1925年因支持学生运动,他受到“正人君子”们各种流言的攻击和诽谤。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先生也受到反动政府的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在这样的处境中,鲁迅曾说:“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这10篇散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虽然是回忆性文章,但都能反映出当时社会斗争的痕迹。

【内容简介】

《朝花夕拾》中的10篇文章记述了鲁迅童年时期的生活和青年时期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鲁迅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現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前7篇文章,记述了鲁迅童年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后3篇作品,记述了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追求真理的人生足迹。

【阅读指导】

《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都是些回忆性文章,但却并不是对往事的单调记录,而是用娴熟的文学手法写成的优美的散文珍品。作者撷取那些难以忘怀的生活片断加以生动的描述,选择有代表性的情节和细节表现人物性格,使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作者特别擅长描摹人物的神情心态,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老先生读书时大声朗读文章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寥寥几笔,把老先生那种痴迷入神的情态表现得惟妙惟肖。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使《朝花夕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作品在写作手法上,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如将百草园的景致描写得绘声绘色: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云雀从草间直窜向云霄,油蛉在低唱,蟋蟀在弹琴,斑蝥从后窍喷出烟雾……构成了富有情趣的画面,使百草园成为令人神往的儿童乐园。作者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时弊的针砭结合得自然恰当,天衣无缝。揶揄嘲讽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犀利风趣,耐人寻味。在叙事、议论中,还常常插入相关的童话、传说和典故,如在《狗·猫·鼠》中插入德国童话狗与猫成仇的故事和日本“猫婆”的传说,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入“美女蛇”的传说等,都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文章的语言清新、朴实、亲切感人,是现代回忆性散文的典范之作。

【原文再现】

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节选自《父亲的病》)

【片段赏析】

这段文字中,作者着重写“名医” 陈莲河所开药方中药引的“奇特”和丸散的“特别”,语言幽默且具有讽刺意味。

【读后思考】

1.《朝花夕拾》中的作品最初在报上发表时的总题为“旧事重提”,你能说说这两个题目间的联系与区别吗?结集出版时,作者为什么用“朝花夕拾” 而不用“旧事重提”?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四街记忆散文】相关文章:

记忆光线散文05-01

故土的记忆-散文04-10

尘土里记忆散文04-18

散落的记忆散文04-20

风干的记忆散文04-25

土炕记忆现代散文04-30

清明的记忆散文05-02

遥远的记忆散文05-07

落叶的记忆散文05-10

散文:沉默的记忆05-11

上一篇:机关单位文化建设下一篇:徐立平的事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