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的记忆散文

2024-05-10

落叶的记忆散文(精选8篇)

篇1:落叶的记忆散文

落叶的记忆散文

收获着人生,收获着季节,我觊觎那美好的时光。幻想那多情的日子,梦想着捡拾秋日美妙的落叶,那烂漫的时日,是我的快乐。

朦胧中听见滴滴秋雨掷地声。隔窗望去,秋日里的大地早被冷水浸润。都说成熟的果实离开枝头会落泪,那么这场深秋的雨水,是否也在为秋天的即将离开而伤心呢?

秋风吹来了烦恼,也掀起了秋雨的微澜。那片片的落叶也在风雨的摧残下,凄苦地倾诉着。

路灯下羸弱的小草早已蜷缩成一团,可怜的落叶任凭秋雨摔打,用自己薄薄的身躯,轻轻地盖在了小草的`身上。为小草驱寒的叶儿,寒冷袭扰着她善良单薄的身体,困苦搅扰着她。那街边匆忙的脚步里,有谁会留恋这枫树下曾经风光旖旎浪漫多情的相思叶儿?同样的季节里,同样的环境里,在这冷落的角落里,雨滴溅起的不为人赏识的微澜,那是怎样的心境啊!走过了青春,走过了辉煌。历经狂风恶浪,今又遭遇冷风凄雨的磨砺。叶儿会迎来更为残酷的暴虐。

叶儿还在秋雨的催促下,正默默地、恋恋不舍地,缓缓地终结着自己的红运。每次这场景进入我的眼帘,都令我心酸。片片秋叶思春雨,恨不当初嫁春天。莫怪树儿不挽留,实乃秋雨无情催叶忙。

料峭的微风细雨中,我拾起一片可怜的落叶。好像触摸了她的魂灵。春日里她娇嫩喜人,春雨浇开了他多情的心语,让她的真谛在无声胜有声的世界里尽展风姿。往昔日子里,轰轰烈烈,呼之欲出的欲望,棱角分明,活力四射,成熟稳健的你,还有羞红的脸庞令多情的男女怦然心动。怎能忘却,火红的十月里,半个蓝天曾被你染红;怎能忘却,情侣们在相思树下踏着你地毯似的红叶,卿卿我我。你把浪漫铺满了人间,把五彩缤纷涂满了人间。

今日,无情的秋风给你抹上了枯黄,褶皱让你风光不再。春光乍泄无踪迹,耳畔秋雨叶飘零。看着佝偻的你,秋雨也来敲打你,冷风嘲弄你。我可怜的叶儿,为什么世间都被大自然垄断着,大自然也有不公。但愿你今日的随风流浪,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在秋雨敲打和滋润下,明年初时嫁春天,遍地春花叶满天。

记忆深处的叶儿,我好想看到你再吻出一个火红的世界!

篇2:落叶的记忆散文

天冷得厉害,风嚎着,发出“呼呼”的声响,忽而狠狠从后面扑到身上,让人稳不住身形;忽儿直接掠过头顶,将前方的树木吹得深深地弯下了腰去。

背兜里背的是桉树和法桐的叶子,上面捆着的则是一梱干透了的树枝。那是用来生火的,并不能吃。

孩子的想像就是丰富,在我的头脑里,那风中一定有一个肉眼看不见的妖怪,甚至干脆就是一群饥饿的野兽,而那呼啸的风则一定是它们的嚎叫,它们这是想把我当点心吃了呀!可是,我手中的铁纤也不是吃素的,它们要真敢来,我就会像穿树叶一样,把它们一一穿起来,夹在那些树叶间,变成我的猎物。肚子早就饿了,发出“咕咕”的声响。这才是让我产生这些丰富联想的原因所在。

这是五十年前一个寒冷的冬日,由于是星期天,我的拾树叶之旅就走得远了许多,在莲花池的堤岸边捡拾了一圈后,又顺道走到了远处的农科所。农科所的院子很大,且门口刚好没人看守,这不得不让人兴奋。悄悄溜进去,顺着墙根走着,尽量不引人注目。靠墙种着一大排树木,桉树只是其中一种。落叶的法桐早就是光秃秃的了,只残余一些固执的叶片。此刻,它们都在风中瑟瑟着,而那些枝丫却无言地伸展着,在寒风中摇晃。

树下,铺着厚厚一层的落叶,桉树叶特有的亮黄是那么显眼,引得年少的我一阵激动。手中的铁钎鸡啄米似地上下起伏,选取着那些富含油脂的桉树叶片。一些跟着搭了顺风车的法桐叶则被我毫不留情地尽数除去。原因很简单,它们不经烧,不容易将风箱灶点燃。只要有足够的桉树叶,我是不会考虑将法桐叶带回家的。

看似很多的`桉树叶片尽数被我拾取,却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多,它们只在铁纤上聚集了不长的一段,离穿满还有很长的距离,更不要说装满带来的背兜了。沿着农科所的院墙走了一整圈也没有更多的收获。桉树是常绿的树种,落下的只是老去的叶子,而老去的叶子远没有正在生长的叶子多。它不懂得我的情感,更不会因为我家需要用它的叶片来生火而额外地多飘落一些。

风嚎着,法桐树上残存的叶片不想再坚守了,无奈地飘落了下来,在风中打着旋儿,半晌才落在了地上。看着铺在墙边的厚厚一层法桐叶,不由动开了心思。法桐叶也能烧呀,虽然薄了些,但只要多,还是能煮熟饭的,如果只带着这么一点叶子回家,不仅母亲那儿无法交待,也会让下一个星期更加忙碌。

说干就干,赶紧将背兜放了下来,再把法桐叶往里面装,不大工夫,背兜就装满了,想多装一些,又站进去,将树叶踩实……心跳得厉害,肚子也趁机诉苦,满塘的青蛙都被惊动了,发出“咕咕”的叫声,有一种要虚脱了的感觉。幸亏那时的小屁孩儿穿的大都是带松紧的裤子,可以自动适应或大或小的肚腹,不用刻意地去紧皮带。

临出门时候,却意外地被看门人叫住了。坏了,刚才他不知到哪儿去了,让我悄悄钻了进来。这会儿叫住我,是要收缴我捡的树叶么?甚至连背兜也一起缴了去,外带那根我已经用惯了的铁钎?

心跳得“怦怦”的,带着几份惶恐慢慢向他挪去。直到看到他脸上绽开和蔼的笑容,这才稍感放心。虚惊一场,那位年纪比我父亲还大的看门人告诉我,他的传达室后面有一大根被风吹断的树丫,问我要不要。

我高兴地说:“要!我要!谢谢伯伯!”雀跃着奔过去,一根很大的枝丫横放在那里,还是桉树的枝丫!更可喜的是,它是干的!!

我如获至宝,赶紧将那根干树枝撅成一段段地,粗大的枝干则放在地上,有脚踩住再弄断。然后就一一拾取,在背兜上捆好。母亲的远见再一次救了我的急。那根被母亲拴在背兜上的长约一米五的绳子让我接下来的行动变得从容。

当我背着满满一背兜柴禾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干了件大事的感觉油然而生。已经过了中午的饭点,大院里显得很安静。天阴得厉害,风大,似有下雪的迹象,当然,这只是我的想像。在南方那个小城,雨夹雪倒是见过,真正下雪就太罕见了。院里只有几个小屁孩儿,在阶沿上玩着扇烟盒的游戏,多数人都窝在家里。

我将背兜里的树叶全倒在灶边那个大包装箱里,加上里面的存下的,立即就让家里的引火柴富足了。而那珍贵的树枝,则提了起来,准备放在家中我的床下。树枝属于硬柴,放在外面可不放心。

母亲听到了响声,从家里走了出来,见我捡了这么多的柴,脸上绽出了笑来,痛爱地叫我快进屋暖和一下。

我应了一声,走进了屋里,一种温暖的气息迎面扑来。屋里很黑,从明亮处走进来的我看不清屋里的东西。奶奶拉亮了电灯,我这才看见家里生起了炉火,那个用装油漆的铁皮桶做外壳的炉子烧得旺旺的,上面坐着的一个旧铝壶里,正传出一首抒情的歌。

“平时我用树叶煮饭,你还不乐意,说是给你添了事做,”母亲微笑着对我说,“这不,这就是拿平常省下来的煤生的炉子。要不是省着烧,那点煤做饭都不够!”

一种自豪在心底升起,原来,我所捡拾的树枝树叶还和家里冬日的温暖息息相关。看着年迈的奶奶坐在炉子边惬意地烤着火,一种幸福感在心底升起。暗暗下决心,午饭后只要不下雨,就再跑一次农科所,将那些法桐叶再装回一背兜来,最好能刮一阵大风,再让我捡一些树枝。或许这样可以让炉子生得长久一些,让奶奶能够多烤几天火。

母亲已经将饭热了,一碗白米干饭,脍白菜就在锅里,也不用盛了,直接就把锅坐在炉子上。我坐在炉子边,痛快地吃着。弟弟看着这种吃法新鲜,眼馋地看着我,那模样再明白不过了。忙让他拿了个碗来,赶了些饭给他,让他和我一起吃。

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我的头脑中冒出了一个新鲜的名词,并脱口就说了出来:“火锅!我们今天吃的是火锅!”怕奶奶和母亲不懂火锅是什么,还想解释,却见母亲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来,那模样分明是想纠正我对火锅的定义,我这才不敢再卖弄了。

一餐普通的饭被我吃成了火锅,那是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火锅的缘故。这温馨的记忆一直伴随着我,甚至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守在果园中的时候,也会闪现在我的面前。而它的每一次回闪都会让我心底涌出一种柔软的情绪。

时间无情地流过,直到我成了一名三线企业的职工,直到我来到了那个叫华蓥的地方后,才在那条不长街上看到了真正的火锅——用木条分成许多小格的大铁锅里,红红的汤水翻滚着,一股浓郁的、带着辣味的奇香在周遭迷漫。食客们分坐桌边,拿筷子夹起各种食材在锅里烫着。

篇3:落叶的记忆散文

认识鹏钊兄, 缘于我作为陕西省和咸阳市图书馆义务馆藏志愿者, 收集全省境内文献开始的, 当我了解到《华商报》副刊签约作家史鹏钊新著出版的消息, 便迫不及待地通过朋友联系上了他, 第一时间在报纸及文学文化网站播报书讯。遗憾的是, 挂号寄出去的收藏证鹏钊兄至今仍未收到, 我又再次予以重新办理, 我等待着与他重逢时亲手交给他。

当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史鹏钊《光阴史记》, 他笔下的散文取材几乎都来自故乡, 从每一篇, 每一行文字都能感受到他对故乡史家河山水风光、民俗人情等等, 都是刻骨铭心和深深挚爱。《光阴史记》分为光阴史记、似水流年、亲情弥久、大地情深四辑, 用手中的笔为心中浓浓的乡愁、乡恋、乡思画着像。这中间, 有粗壮的《瓦瓮》, 结实的《门槛》, 光滑的《碌碡》, 转动的《风车》, 火热的《大锅台》, 还有《虫子在唱歌》……这些乡间事物, 无不抒写着他对土地的无限热爱和成长中难忘的记忆。对于故乡, 在今年这个城市大发展的背景下, 许多人的脑海中已疏于亲切, 内心守望记忆中的故乡, 比实际意义上的距离还要远。

全书以故乡史家河为创作原点, 以素描式的方式记忆和守望故乡, 用纯净恬淡的笔墨书写亲情、土地、行走、思考、人情冷暖……不一而足, 淳朴的笔意下不失灵动, 浓郁的乡土气息中充满哲思, 勾勒出一幅朴实美图。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散文研究所所长、陕西散文学会会长陈长吟序言中指出:“史鹏钊的这些素描, 也引起了我的共鸣。

史鹏钊笔下的故乡史家河, 是他对生活的理解, 对故乡的理解, 一切都自然而平静, 质朴、真实又亲切、温馨。品尝其中的意蕴与韵味, 会自觉地融入更深微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高原。时间在不停的运转着, “故乡”仍旧成为了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主题, 著名评论家安武林评价说:“史鹏钊的散文, 是饱含情感色彩的。无论是写人, 写事, 还是写风景, 都饱含了激越和沉郁的情感。他看家乡的目光, 有深深的眷恋, 也有淡淡的忧伤。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散文, 血肉丰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 对自己的家乡一往情深:“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 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 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 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 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 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 在写作中也都忘不了浓郁的乡言和乡土气息, “超大碗的面条, 古老的秦腔, 狂野的私情……”一部关中农民生活秘史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是史家河村田野上的一株白草, 我把根须扎在那里了。”从史鹏钊在写作中, 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 他虽然离开了故乡, 但心灵上反而跟故乡靠得最近, 每一篇饱满的散文都是在给故乡素描, 故乡是他永远的写作主角。

篇4:“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珍品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写的回忆性散文集,共收录了10篇散文。最初在《莽原》杂志上发表时总题目为“旧事重提”,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鲁迅在写作这些文章时正遭受着北洋军阀当局和各种敌对势力的严加迫害。1925年因支持学生运动,他受到“正人君子”们各种流言的攻击和诽谤。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先生也受到反动政府的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在这样的处境中,鲁迅曾说:“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这10篇散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虽然是回忆性文章,但都能反映出当时社会斗争的痕迹。

【内容简介】

《朝花夕拾》中的10篇文章记述了鲁迅童年时期的生活和青年时期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鲁迅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現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前7篇文章,记述了鲁迅童年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后3篇作品,记述了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追求真理的人生足迹。

【阅读指导】

《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都是些回忆性文章,但却并不是对往事的单调记录,而是用娴熟的文学手法写成的优美的散文珍品。作者撷取那些难以忘怀的生活片断加以生动的描述,选择有代表性的情节和细节表现人物性格,使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作者特别擅长描摹人物的神情心态,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老先生读书时大声朗读文章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寥寥几笔,把老先生那种痴迷入神的情态表现得惟妙惟肖。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使《朝花夕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作品在写作手法上,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如将百草园的景致描写得绘声绘色: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云雀从草间直窜向云霄,油蛉在低唱,蟋蟀在弹琴,斑蝥从后窍喷出烟雾……构成了富有情趣的画面,使百草园成为令人神往的儿童乐园。作者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时弊的针砭结合得自然恰当,天衣无缝。揶揄嘲讽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犀利风趣,耐人寻味。在叙事、议论中,还常常插入相关的童话、传说和典故,如在《狗·猫·鼠》中插入德国童话狗与猫成仇的故事和日本“猫婆”的传说,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入“美女蛇”的传说等,都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文章的语言清新、朴实、亲切感人,是现代回忆性散文的典范之作。

【原文再现】

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节选自《父亲的病》)

【片段赏析】

这段文字中,作者着重写“名医” 陈莲河所开药方中药引的“奇特”和丸散的“特别”,语言幽默且具有讽刺意味。

【读后思考】

1.《朝花夕拾》中的作品最初在报上发表时的总题为“旧事重提”,你能说说这两个题目间的联系与区别吗?结集出版时,作者为什么用“朝花夕拾” 而不用“旧事重提”?

篇5:拾起一片片记忆的落叶

时间转瞬即逝。秋风吹来,吹起了我一片片记忆的落叶。

哦!我那呻吟的落叶呀,它带我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2008年5月12日,和往常一样,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我一会儿追着蝴蝶,一会儿采摘路边的花草。微风吹来,感觉舒服极了。走到河面上搭起的便桥上,我低头在河水中照着自己的影子。突然,我脚下不稳了,我几乎掉到水中。当我稳住脚后,我感觉头晕、恶心,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赶到了学校,这才知道发生了地震。

放学回家,看见爸爸妈妈都很紧张地谈论着地震。由于我从未经过这样的场面,就觉得很有意思。此后的几天学校放假了,我更是快乐极了,整天的疯玩。后来看妈妈在手机上捐钱,就激动的也捐了几元。妈妈、爸爸单位捐钱时,就对他们说:“我们捐过了,不要再捐了,我们也没多少钱呀!”谁知,爸爸生气地说:“你小小年纪,没有一点同情之心。要是都像你一样,那我们有灾难时,只有等死的份”。说完他把我拉到电视机跟前。看到电视里天崩地裂、鲜血淋淋的画面,我似乎有些明白爸妈为什么生气了。后来,我认真关注了报道,温总理爷爷亲临现场,指挥救灾;武警叔叔奋不顾身,抢险救灾;小林浩顽强脱险,救护同伴.....。全国到处都在捐钱,大难中到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我的心灵震动了,那个冷漠、自私的我惊醒了,一个有责任心的我开始悄然成长。

又是一年秋风起,红叶翩翩飞舞忙。

新学年开始了,我本来打算到龙园中学去读书。可是妈妈说他们校长希望我到他们学校去读书。校长对她说:“一个老师连自己都不爱自己的学校,还让别人怎么愿意送孩子来读书。”所以她决定让我去他们学校上学。我有些不愿意,我的同学大多在龙园中学,而且我们小学校长曾说过,我们毕业后,努力的方向是城里的两所学校,那才是好学校,周围的学校条件都不行。可妈妈坚持,我只好去了。

早上,跟着妈妈到了学校。迎面看见两栋崭新的教学楼在翠柏的掩映下矗立在校园中央,楼前花团锦簇,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橱窗内,张贴着优秀教师的大幅照片和三好学生的集体合影,以及学生的画作,优秀作文等。学生们正积极打扫卫生,校长正到处视察。看到我们,校长走了过来,他笑着对我说:“看看我们学校,那一点比别的学校差?我们照样培养全区前几名的学生。你要努力将来考市一中,啊!”我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

走进教室,看见几十个和我一样大的学生用好奇的眼睛盯着我。坐下后,我才发现这儿的课桌都是新的,地是瓷砖铺成的,讲台是木地板,而且窗户上挂着漂亮的窗帘。教室后墙贴着学生的美术画。心想,这儿比大家说的漂亮多了,要是能将我的画贴上去就好了。

回到家,我问妈妈:“你们学校变化真快呀,以前跟你去时学校还比较破烂:几排土坯房,校园墙都倒塌了,学生没有一点安全。一到下雨天,家属就要“抗洪抢险”。现在怎么土房子变楼房了,整个校园也都是方砖铺成的。而且又加固了校墙,又种植了花草?”听了我的话,妈妈笑着说:“还是沾了灾区的光,汶川地震后,国家就加大了全国教育的投入,再加上爱国人士的捐资助学,我校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不过你只看到一些,还有些变化以后你才能看见。”我迫不及待的问:“是什么呀?你快说呀。”妈妈说:“我们学校已经有城里学校有的一切设备了,而且你也会体会到这儿的老师们也很认真负责。”

扫地时,我捡到了一片叶子,我把它夹在书中。叶子上写着:“今天我因学校骄傲,明天学校因我自豪”。

马跑泉中学七年级学生:郭坤

篇6:落叶的记忆散文

秋风徐来,叶落之,似舞者,在偌大的天地之间,尽情舞动她的身躯。左转、右璇,前倾,后仰。时而忽左,时而忽右,时而把舞裙展开,时而又回眸一笑。好似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缓缦悠长的乐曲中,翩翩起舞,有时跳跃,有时跌落,有时又踮起脚尖跳望,有时清澈的眼眸中又闪出抑制不住的悲伤。

踏秋而至的我,无意间看到这幅大自然的艺术品,眼球不禁被深深吸引住。方才,这片树叶在树上挣扎时,又是一幅怎样的情景?风吹来,像是吹响了号角,警告着这片树叶,时间所剩无几了,别再挣扎了,随我去流浪吧,离开树,你也会快乐。可树叶和树却像连体婴,像是一对用线牵住的恋人。树叶怎么也不肯落下。她挣扎着,身躯随风摆动,在枝头颤动。风愈吹愈大,树叶也越来越飘摇。她和树紧握的手,在无情的风的掰扯下,松了,越来越松了。她恐慌、害怕,怕她与树的分离,怕树会放弃她。她高声呼喊,求救,心里越是害怕,声音就越大。“哗啦,哗啦,哗啦!”

渐渐地,风小了,她的心也渐渐凉了,不再高声呼喊,而是低声呢喃,与树,与姐妹们说着最后的悄悄话。落了,叶落了,她为她们送上了最后的一支舞后,便流入了“叶流”中,消失了。

我立即跑上前去,弯下腰,努力地寻找她的身影。我把她轻轻地捧在手心。她已经是风烛残年,土黄色的皮肤,上面还有虫子爬过,留下来的咬洞。她,不美丽了。她把她的一生全都献给了树。生前,为树唱歌跳舞,死后,化成肥料,滋润着树。她把她所有的时光、水分、营养全都给了树。岁月在她脸上抹上了苍老的养料,吞噬了她的美貌。“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树。”我看着手中的树叶,深深感慨到。

篇7:落叶,鸟儿的散文

也许人们认为命运是靠自己书写,可尽管如此,我们的终点未曾改变,而命运带给生命最后夜章的思索,莫不过这一生是否有意义。

说到这儿不禁想起有人说过:“土地,岩石,人的肤色,在我的眼里变得一片灰暗,就连阳光也变得灰黄了。寒风在山野间奔袭,霜叶尽脱,满地的落叶顺着风势飞舞,霎时,群山的景色顿时变得苍凉而明净了。”看到这儿,我不禁闭上双眼,呈现在我脑海中的是多么凄美的景象,世人定无不称赞其唯美,为何我却认为她凄迷呢,她是我生命的痕迹,时光的守望者,见证了一个个亦喜亦愁的岁月,毫无怨言,在她触地风蚀之际,若隐若现地看见了这样的画面,从咿呀学语,到天真烂漫的初中,随之三年拼搏的岁月,以及一幅陌生的图画,也许这在大多数人身上有过――知是夜,又景物清晰如昼,由于园子里一角白色的花所照耀吗?抑是,我留心的幽伴凝涕不语,在她远嫁的前夕。是远远的如古代异域的远嫁。多么雷同的梦后记忆。

哀伤之时,发现天渐渐暗下来,回到家,打开窗户,看见一只鸟儿的身影,无忧无虑的飞翔,羡慕鸟儿,可以飞,在飞的时候抛弃了一切的烦恼,可当我有了一双翅膀时却不知道要往哪飞。

暮云Γ他奋力冲向夕阳的最后一缕余光,超越生命的流逝,掠过岁月的缝隙,可我能穿过内心的罅隙吗?毕竟历经了这么多,内心终究会被世尘掩埋。

孤夜,寻觅月的身影,无果。一只鸟儿穿过我内心的罅隙,命运的.编撰,让两个不同世界的生命邂逅,一切的一切是命运想看到的,还是?雨滴的喧嚣让我的思索无法继续,那只鸟儿飞到我的窗台上,他的翅膀湿了,当我回过神时,他已经飞走了,不过身旁多了一只鸟儿,也许是伴侣吧。他们在风雨中的样子虽像海燕那样高傲,但我看中的是,鸟儿不会抛弃生命的唯一,换得屋檐下的庇护,这令人想起“涯际誓”

――北林有燕,羽若雪兮

朔风哀哀,比翼南飞

一羽折兮,奈之如何

朔风凛凛,终不离兮

天下有多少人立过这样的海誓山盟,到最后做到的能有几个?最终不过是,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泪,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写到这儿,就不愿再写,下面说不定是诸君的血泪史,送予诸君一句话“天不老,情难绝。珍惜所拥有的岁月,奋力拼搏,让未来成为由自己定义的X。

篇8:谈落叶松落叶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1 落叶松落叶病发生的规律分析

针对落叶松落叶病发生的基本规律进行分析, 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步骤。在实践的研究与分析之中, 需要在特定的区域之内选择样株, 并且对针叶发病的状况进行定期式的观察与研究。由于落叶松落叶病发病往往较为严重, 所以还需要对不同病害程度的落叶区域进行试验标准地的设置, 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对防治的具体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2 落叶松落叶病发生的原因分析

根据研究与分析, 可以发现落叶松落叶病发生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病源以及侵染循环有可能会导致林木出现病害, 同时孢子的传播释放以及树种之间的联系也可能会导致病害的发生。导致落叶松落叶病的病源是落叶松球腔菌, 此类病菌属于腔菌纲、座囊菌目, 同时还需要明确的是病菌侵染循环的基本规律, 一般的情况之下落叶松落叶病每年只会完成一次循环, 而菌丝则会在林木的土地之上越冬。直至第二年的六月上旬至六月中旬的阶段, 才会完成假囊壳, 并且其孢子会逐步的飞散开来。借助气流以及空气等, 对针叶造成侵染, 当病源侵染进入针叶之后, 会有长度约为30 d的潜伏期, 会在针叶的表面之上出现黄色或者是黄绿色的细小斑点。而在七月下旬直至八月中下旬的时间段之内, 在针叶之上则可以发现黄绿色的小斑点逐步的变成了黑色小斑点, 此为性孢子器。根据上述的分析, 可以明确落叶松落叶病病害出现之时的基本特征, 如果在针对林木观察的过程之中出现了上述的现象, 还需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防治。

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以及研究分析的报告, 可以发现在定点捕捉孢子的数量以及林间定期的观察数量会有一个飞散的高峰时期, 大约在每年的六月下旬直至七月上旬中间的时间段之内。此阶段之内的平均温度较高, 并且平均相对湿度可以维持在80%左右, 有利于孢子的生长以及病菌的繁殖。另外经过调查以及分析研究, 可以发现在六龄以下的幼林孢子分布情况较小, 而在海拔较低的部位, 其落叶松落叶病的发病程度一般比较轻, 树龄在六年至二十年之间的林木以及海拔较高的林木, 其往往发病的程度比较严重, 这一点是落叶松落叶病发病的一个重要规律特征。

根据对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以及波氏落叶松等疾病的感染程度以及发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 可以进一步的发现在林木的发病期间当中, 波氏落叶松以及华北落叶松的发病程度最为严重。

另外, 落叶松落叶病疾病还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其中5~20 a生林木发病重。染病林木的针叶一般于7月下旬开始变黄, 8月上、中旬逐渐落叶, 比正常林木提早落叶30~50 d。第2 a晚放叶5 d左右, 且针叶稀疏, 短小, 色淡。病害严重时, 对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有明显影响。

3 落叶松落叶病防治的方案研究

落叶松落叶病在白水江林区1年完成1次侵染循环, 其病源侵染高峰期为每年6月下旬~7月上旬。因而, 对其化学防治应在此期间进行。树势衰弱的林木、林龄6至20年的林分发病程度最高, 在林分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应注重提高树势, 在高海拔造林中落叶松树种的选择比例不宜过大。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 施放百菌清烟剂15 kg/hm2。也可用45%代森铵300倍、80%代森锰锌800倍喷雾, 可收到明显防治效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落叶松落叶病是在林木种植以及林木生长之中的一种常见性疾病, 广泛的存在于我国的北方林木之中, 并且如果针对疾病的防治不恰当、针对疾病的发病规律不清楚或者是防治的手段不合理, 均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与培育工作的进展。根据对落叶松落叶病的发病规律以及具体的防治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细致的研究, 从一个更加直观的角度对落叶松落叶病发病的基本状况以及发病的高峰时期进行了概述式的研究, 旨在以此为基础更进一步的促进林木病害防治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并且保证对疾病发病的情况以及具体的出现规律有着更好的掌握, 进而确保林木的病害防治工作可以得到更大的进步, 避免落叶松落叶病对林木的生长形成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创卫活动简报下一篇:管理者应该从高层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