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幸福散文

2024-05-23

记忆里的幸福散文(共12篇)

篇1:记忆里的幸福散文

记忆里的幸福散文

只挥了挥衣袖,就动荡了我幼小的心田。风干了那炙热炊烟。记忆的长河没落了我心里面的那座伟岸,是一座高山,令人高不可攀。

孤独和寂寞不分黑白轮流看守着我的出行,纠结着我的心,去与否,无法决绝。

最终,我选择了去。

上坟山,一件平常的事,可是,外婆,我想你……

最终,还是没有抑制住自己的眼泪,如涌动的流水般自眼眶滚动而来。

记忆的小手轻轻地打开尘封了那只属于一个人记忆的心窗,窗儿被五颜六色的泪花沁泡着,真心用爱的手轻轻地荡开窗儿上的泪水,晶莹剔透才能透出他的光彩。窗外,花儿清香,点点露珠沿着花儿的脸颊顺着胳膊慢慢的拉着中指不舍滴落于大地,那露珠好想一直沉睡花蕊中,亲吻着花儿的幽香,就像你亲吻着我一样,如醉如痴。阵阵风儿过后,摇逸了所有的露珠我的`你,你片刻就飘散在亲人的路途之中。

妈妈安慰我,让我不要太过自责,八岁时的我,毕竟懵懂。至今。我仍旧依稀的记得外婆那甜美的笑,那和蔼的面容,只陪伴我走过来几个春秋的外婆,幸福,滚滚来源于外婆。

幸福是什么?

在我眼里看到的,

幸福是一次开心的出行,

担心和快乐,

都在那一瞬间激活,

拥抱跟着亲吻,

还有那泪流满面的诉说,

把酒当歌,与明月

诉说这些年心中的不快活,

幸福是什么?

幸福就是田野里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

就是外婆甜美的笑

……

不用相机,不用手机,用自己的大脑,把外婆与我在一起的点滴,记录在心。

记忆如锁,锁住了我的思绪,是泪水湿透了那永恒的回忆,记忆,都在匆匆中离去,但我坚信,她——外婆不会!

篇2:记忆里的幸福散文

或许没一段年少都有相同的元素:篮球场,台阶,可爱的汗水。其中一定有一群少女的身影,那些夹杂无数暗示的交谈,那些因羞涩作祟不想让别人发现却又难藏的.小秘密,在心底甜蜜地痒痒着,急切想开放在那初夏的气息中,像冰镇的易拉罐汽水,水果味的气泡上泛,幸福而带着甜蜜的刺激。那是天还没有热得很狠的初夏,少女们迫不及待地穿出亮眼的新衣,微风拂过躯体,说不上寒冷但总避不过些些微寒,但荷尔蒙就需要这种说不上浪漫的小心结,只为他的一个目光的锁定,可以任凭小腿冷一个上午。

她们一定在篮球场边的台阶上,谈论着他们的种种,话题始终围绕着心中埋得不深不浅的那个人,其实少女们并不是多喜欢篮球,只是打球的人特别,风景自然也特别起来,像兜里一朵珍贵的花,飘溢出的香味,想炫耀又想私藏的情素,只醉得了自己。那种怕他们听到却仿佛又有某些期待的娇滴滴的女音,那些皮肤凉爽,发丝飞舞,内心炽热的感觉,一生再也难重回。

我的青春时期,学校里有类似体育馆座位的十六级的台阶。站在台阶上往下看,篮球场可谓尽收眼底,不知道是否与内心那点对韩剧情节悄悄吃到骨子里的向往在作祟,那种稍踮起脚尖就可以看见打篮球的男生,稍蹲下来就可以把自己藏起来的心跳的感觉,或许是童年时期捉迷藏心理留下的余温,如今虽然仍是偷偷地躲又偷偷地看,可内心却早已和孩提时代的目的不同。

而在记忆中的那些主角呢?从不曾抬头张望过她们,从不曾注意过那些紧张又兴奋的少女的心,那些像棉花糖般敏感多情的心,一直在他们每一次上篮时的上空扑通地跳着,一直就离他们那么近,却又真实地那么远。其实只要一抬头,就可以清楚地看见少女们人生中最美、心事最浪漫柔软的年华,在蓝得无所顾忌般透彻的天空下敞开着他们的心扉,一抬头就能迎上一片满得无处逃逸的小甜蜜,但一切又都没有碰撞出火花过,他们总是畅快地打完一场又一场,然后每心没肺地离开。天渐渐黑,心渐渐落空失望,于是那些美好却无处安放的感情就像他们手中的篮球,旋转着远离地面,远离时间,别了年华。

篇3:“刻”在生命里的记忆

那年, 高二文理分班时, 刘志宏被分到了我的班。 开学的第一天晚上, 作为班主任的我, 去寝室清点人数, 并趁此机会了解学生的一些情况。

走进2-3 寝室时, 我看到一些学生在喝牛奶, 另一些学生在吃水果和零食, 唯有门后床铺上的刘志宏坐在床上看书。

由于他的特别, 我刻意走近他的床铺。 这时, 我才意外发现, 他的床上没有床单, 只铺着一条已经没有绒的陈旧的毛毯, 被套已经洗得发黄, 还有些褪色。 我有意, 却在无意间用手轻轻触摸了一下他的被子, 硬硬的。

他的床上, 我总感觉比其他同学的床上少了一样东西。 细看才发现, 少了枕头。 我轻声问他, 睡觉不用枕头吗? 他低着头告诉我, 用脱下来的衣服当枕头。 说这话的时候, 声音很低, 生怕第三个人听到。

看着其他同学崭新的床上用品, 再看看低着头学习的他,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 告诉他, 只要努力, 一切都会有的。 然后, 轻轻地关好门, 走出了寝室。

第二天, 我抽空去了超市, 买好枕头、被子、床单以及一些食物, 来到2-3 寝室, 为刘志宏铺好床单、换好被子、套上枕套, 在做好一切后, 又在他的床上洒了一些特意带来的腊梅香水。

第二天晚上, 当刘志宏回寝室, 看到床上焕然一新的用品时, 他以为走错了地方, 确定是他自己的床铺时, 显得非常吃惊, 而他吃惊的表情正好迎上了我的微笑。 我说是我帮他买的, 问他是否喜欢, 他有些羞涩地点点头, 然后, 从衣服兜里小心地摸出了五十元钱, 一并递给我, 说, 只有这么多, 余下的下个月再给我。 我伏在他的耳边, 悄悄告诉他, 这是对他刻苦学习的奖励。 他显得难以置信, 用更加吃惊的眼神看着我。

我说, 我在你的床上洒了些腊梅花香水, 我希望, 你能做一支寒冬里的腊梅花。 他感激懂事地使劲点了点头。

一周之后, 他报名参了军, 他说, 这样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 我没有说什么, 帮他收拾书本, 然后把他送上车。 车子起动的那一刻, 我和他看到了彼此的眼泪。

而后, 他辗转于各地。如今的他, 已经是驻西藏边疆部队的一位军官。

那天, 我再次收到他的短信, 我说, 怎么这么多年了, 还记得我这个老师, 毕竟, 师生缘分只有一周。

篇4:记忆里的你

成长至今,总有形形色色的人进出来往我的生命,有爱我的,有我爱的,有憎恶的,有帮助过我的,有同情的,有美丽的,有知心的……但你,于我而言,却是最特别的存在。

昨天

记忆里的你,是高大而又严肃的,总是记得,你高大的背影和严肃的面庞,同学们见到你时,都不敢再喧哗,其实我很骄傲,只有我的爸爸才有如此的气场,让人不由得产生敬畏之感,你知道吗?其实从很早很早开始,就以你为骄傲,想要把这个好爸爸留在心底。

记忆里的你,是严厉的,惟清晰地映在脑海里的面容,便是你,在生病时,对我喋喋不休的责备声,心中的你,并不多话,甚至少得让人琢磨不透,但惟有此刻的你,是那么真实又可爱,其实,我都知道,你在关心着我,你在心疼着我,你在疼惜着我,爸爸,其实我一直都懂你,请原谅我的沉默不语。

记忆中的你,是忙碌的,你是极其爱照相的吧,不然怎么会如此的尽心尽力呢?总是在各种各样的场景下看到你忙碌的背影……爸,其实想对你说,歇歇吧,你那本来就不宽厚的肩膀承担的够多了,爸,其实有一句话,很早就想说了,爸爸拼尽全力奋斗的样子最帅了。

记忆中的你,是十分伟大的,无论什么事,爸总能做得完美,从一开始的记忆开始,你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人,为人处世,总是那样八面玲珑,面面俱到,滴水不漏,无论多棘手的问题,你总是能将它处理得云淡风轻,爸,在我心里,一直这样想着,这才是一个真男子汉的作为、风范和气度!

今天

记忆里的你,是英姿勃发的,看着那张全家福,想告诉你,其实你在我心里一直都是最帅的,直到以后,然后永远。因为你,才是男人的风标,明眸皓齿,我喜欢这样描述你,但现在,你少了当年的那种英俊、意气风发,但被岁月磨得更加成熟稳重,但我的心却在隐隐作痛,岁月的长河终究轰轰烈烈地碾过去了,留下了不可毁灭的沟壑。爸,谢谢你,谢谢你一直以来的辛苦付出。

记忆里的你,是宽厚的,在我开始叛逆,在我开始堕落,在我开始愤世嫉俗时,你却一次次地让我受到了震撼,你一次次让我有了学习的决心,我最终还是忍受不了一些,逃跑了,你却选择了宽容,你却选择了让我平安地、放纵地走过人生这段经历。爸,当年那些夏夜的谈话我已经淡忘了,也许将来没有多少回忆了,但那些对话带给我的力量却是此生都无法磨灭的,爸,那是只有你带给我的光芒,温暖和信仰。

记忆里的你,是十分令我感动的,从小体弱多病的我,你却是不厌其烦地,不惜花重金为我治病,你带我走了很多地方,那昂贵的药从未间断过,那天,从妈妈口中无意得知你为了挂号排了一整晚的队,第二天还要在陌生的、拥挤的人流中陪我,爸,每次想到这里,心和眼就忍不住的湿润,感谢你,为我付出的一点一滴,心在微微抽搐,世间还能有谁给我如此深沉的爱?

明天

记忆中的你,是永远年轻的,但却不只一次听到你对我说你老了,爸,其实我看得出来,你老了,身板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傲挺,但你的这一切都是为我们操劳太多造成的,爸,我有些愧疚,是我们,才让你这么劳累,这么沉重,这么辛劳,但你在我心里永远是年轻的,心若不老,便不老。

爸,我明白了你之前的所有付出,其实,你的那句“爸以你为荣”让我又感动又心痛。爸,你是如此的容易满足,我不认同,因为永远,你都是女儿心中的骄傲,自小而大直到以后,我永远以你为荣,只有你才能担起一辈子的荣誉。

爸,我想从现在开始回报您,因为您的无私付出,是我心灵的最强后盾,感谢您不计回报不计酬劳不计付出不厌其烦的付出,我不想在您老去的年华里才来疼惜你,你的岁月里夹杂着我的欢笑我的泪水。

爸,请以后开车慢些,注意安全,注意身体,多休息,别忘了,你的每一步,都牵动着我们一家的心,你的平安是我最大的幸福!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那么,我们该有多深的缘分和多坚定的信念才能得您此厚爱。

父亲是一口深不见底的井,我们这做儿女的就是那木桶,总能测量出父爱的厚重和深沉。

爸,下辈子我要做你的守护天使,牵着你走过没有尽头的以后,就像你这一世牵着我一样,我要用以后所有的时光回报您,我亲爱的爸爸。

祝爸父亲节快乐!

女儿:王夏洪

篇5:记忆里的池塘散文

穿过岁月的长河,很多记忆都随时间慢慢消失,唯有故乡的老屋、小河、童年的玩伴,还有村边的池塘,时刻在脑海中闪现,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我们村子不大,依山傍水,只有几十户人家居住,邻里之间也很和睦,除了一大家族,都是乡亲。按着乡里排辈习惯,不是叫叔叔,就是喊大爷。那时村子里的人们都以采石为生,除了种地农忙时节,闲暇时间就去山上采石,而现在都出去打工了。采石过后就会形成一个个偌大的深坑,到了夏天,几场大雨之后,就会形成一个个偌大的池塘,虽然不能用烟波浩淼来形容它,却完全可以用碧波荡漾来赞美它。

水是孕育生命的源泉,在春天踩着铺满鲜花的地毯悄然来临的时候,一簇一簇的植被便会焕发出润绿鲜亮的色彩。水里的青蛙,点水的蜻蜓,翩翩在花草间的蝴蝶,还有婉转鸣唱的鸟儿,在南岸北岸,亦或是东岸西岸轮番赛唱,宛如一场盛大的赛歌会正在上演。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啊!

池塘边上长满芦苇和水草,一年四季不论枯竭丰满,这里都是小伙伴们玩耍嬉戏的乐园,让人一生难以忘记。

在缺雨的春季,偌大的池塘只有中间一洼浅水,大部分的塘底裸露着清晰的裂痕和杂乱的碎石瓦块。田螺壳和贝壳铺了一层又一层,这些曾诉说着池塘曾经的繁华与热闹。

各种鸟儿在空旷而辽远的天空鸣唱,抬头却不见它们的踪影,只有刺眼的阳光在蓝天下舞蹈。岸上芦苇吐出嫩绿的新芽,不知名的水草在岸上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牵牛花长出了肥厚的叶子,过几天就会吹出一串串粉红的小喇叭。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湿润的地气。山中不时会传来阵阵的叮叮当当的声响,那是采石人在开采,打磨石头。

终于盼到了星期天,我和哥哥,还有几个小伙伴背上自家编制的柳条筐,带上镰刀,浩浩荡荡的向池塘进发。路上路过一片果园,站岗的站岗,放哨的放哨,我们趁人不备偷偷钻进果林里,顺手摘下几个苹果,快速跑到没人的.地方隐藏起来,一起分享这胜利果实。

快到晌午了,村子里炊烟袅袅升起,看到炊烟大人们就该歇工回家了。这时,草也打了小半筐,太阳已升得老高,照得人身上火辣辣的,也驱走了我们的耐性。索性把筐一扔,在池塘边草地上,草稀的阴凉地玩起抓石子游戏,或者是玩“憋葫芦。”

“憋葫芦”这种游戏能锻炼我们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这种游戏既简单又认真,要眼疾手快,稍不留神,就会被对方杀死。用木棍在地上画菱形格,用木棍和石子做棋子,这样游戏就开始了,可以夹吃,可以挑担,直到把对方杀的单枪匹马逃回老窝只剩一个棋子,再也动弹不得就获胜。有时稍不留神,对方会趁机单枪匹马杀出重围,只杀的天昏地暗,难分胜负。两个人玩的是昏天黑地,有时竟忘记了吃饭。回家经常遭大人的责骂。只好默默地听着大人的训斥。“好了伤疤忘了疼痛,”早把大人的嘱托忘在脑后,下次出去照样还玩。

夏天的池塘丰盈而繁华。

水藻长出水面,开着密密匝匝的白色小花,像天上的星星一闪闪的,倒映在水里仿佛重峦叠嶂,

让人幽深莫测。我们称这种水草为“蛤蟆被子”,棉絮一样毛茸茸的一团,又嫩又绿又活,浮在水面上。有时会看见一两只青蛙,在“蛤蟆被子”间露着头,我们拿石子一扔,“飕”的一下蛤蟆就钻到被子里去了。我们就在岸上等候,等候蛤蟆再次钻出“被子”。劳累了一天的大人们来到池塘边冲凉,洗澡,洗去一天的酷热和疲惫。这时大人们呵斥道:“不要伤害它们,它们是害虫的天敌,要保护他们”。我们不但不听还捡了大大石子抛了过去,等他们反应过来,我们已跑的很远,很远……

捕蜻蜓是一项有趣的活动。

雨前的街上,池塘边会有成群的蜻蜓飞来飞去,它们飞的很低,一伸手就能捕到几只。“蜻蜓低飞,蛇过道,大雨一定要来到。”这时雨前的征兆。下雨之前,空气很湿,它们飞不高,我们拿了扫帚在街上一捂,就会捕到几只,把它们装在事先准备好的瓶子里玩弄,玩够了也就成了鸡的美餐。

麦秋过后,我们再次来到池塘,水面绿莹莹的像块美玉,偶尔有微风荡起粼粼的波纹,摇荡着男孩子们的心。他们天天来到池塘,除了玩耍,更重要的目的就是试试水温,看可不可以下水游泳。觉得差不多了,不那么凉了,就赤条精光的在岸上站成一排,口里一齐喊着:“一二,跳,”一齐纵身跃入水中。像几条小鱼,又像几只青蛙,在水里快活的游来游去。从此他们成了池塘大家庭的一部分。

村边的池塘最实惠的馈赠就是它们的鱼虾,那时候物质匮乏,没有白面,只有玉米面和红薯面,日常饭里不见荤腥,只能捕些鱼虾改善生活。

捕鱼是男孩子们最大的乐趣。

星期天,约好三五好友,带上渔网,鱼叉,筛子等一切捕鱼用具,又一次来到池塘。池塘无声无息日夜流淌,只有小鱼,小虾,小蝌蚪在池塘边轻捷的游动。那成了小伙伴们关注的目标,奔跑着去捉,河面上溅起一串串浪花,荡起一阵阵欢笑。下水之前把鞋扔到岸上,挽起裤腿,一脚踏进水里,把网撒开,收上来的多是些小鱼,小虾,没什么大鱼。再就是用筛子兜着水底向上一端,小鱼,小虾银光闪闪的在筛眼上乱蹦,有细长的鲢鱼,扁宽的鲫鱼,跳蚤似的弹起很高的小虾,又长又滑的黑泥鳅,它们趁乱想溜出去,我用手去握,它却顺手指缝钻了出去,“呵呵”又落到了水里。捕鱼那乐呵劲别提有多舒畅了。等把筛子送回去,大人会骂:“败家子,那筛子沾水会生锈的。”忙跑了躲开,把大人的话当成耳旁风,下次若是有鱼还照样去抓。

父母不管怎样骂,最后还会照样把捕获的鱼虾给我们或煮,或炖,或烹炸给我们吃。棒子面饼卷小鱼咸菜就是那时的美食,现在想起来还能回味无穷。

秋天的池塘显得冷清,游泳的人少了,水也一天天重新清澈起来,水草渐渐枯萎,水里,岸边的昆虫也渐渐消失。人们只能在池塘边冲凉,洗澡,不敢再下去。

冬天的池塘为孩子们搭建了最后一次舞台。滑冰,打陀螺,凿冰块吃,当我顺手在水里捞一块晶莹剔透的冰块放进嘴里,没人考虑卫生不卫生,嘎嘣,嘎嘣的咀嚼着,在孩子们看来那时的冰块比现在的雪糕都鲜美。

一群人在冰上穿来穿去,一不小心来个屁股蹲或者是老头钻被窝。人们会顿时爆发出开心的笑声。也不顾疼痛立刻站起去追逐。在冰上抽陀螺是一大趣事,那小东西因受鞭子抽打飞快的旋转着,“嗡嗡,嗡嗡”的响。有的还在上面涂上彩漆或者是贴上红纸,转起来就像过年小孩燃放的转花一样好看。还有人坐在冰车上滑来滑去很是羡慕。第二天央求父亲给做一个,父亲是能工巧匠,做这个是手到擒来。说做就做,找来木条,铁丝,钉子,锤子叮叮当当的钉起来,大约一顿饭的功夫就做好了。第二天,哥哥拿出去在街上炫耀,小伙伴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哥哥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有人既没有陀螺,也没有冰车,干脆跑几步猛一停,也能滑出去好远。再就是一个人蹲着,一个人拉着在冰面上行走。不论怎么玩,都感到其乐无穷。

又是一年春来到,老天爷又会补满新水,池塘又恢复了盈然生机,水草和鱼儿又重获新生。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一晃我已离开家乡二十多年,但对家乡的情结越积越厚,那里有生我养我的父母,有和兄弟姐妹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有童年的玩伴,有又大又圆的月亮,想潺潺的小河,还有村边偌大的池塘……

篇6:岁月里的记忆散文

岁月里的记忆

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建省辖市已经三十年了。若让我说说她的变化,我虽有一嘟噜一嘟噜的话,却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三十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我自始至终都是见证人。要说大的方面难免赘言,索性就说说我记忆中的身边事吧。

那时候,我们日子过得很清苦。我每从部队探亲回来就住在岳父母家,全家十二口人蜗居在不到六十平米的空间里。家里连个厕所都没有,二三百米长的木牌坊街家家皆无厕所,街坊邻居同用街上一座简陋的公厕,早晨集中用厕有时还得排队。当时的生活境况确实令人窘迫,因为住房面积小,客厅也就五六平米,一家人吃饭围坐一起,挤挤挨挨的就像下饺子。菜盘里多是萝卜白菜,饭碗里鲜有肉味。每年探亲回来,岳母最稀罕的是我能带回百十斤全国通用粮票,因这粮票“含金量”高,到粮店买面粉不但搭配细粮多且带有香油。岳母还稀罕我的军官证,由于燃煤不够家用,凭此证可到煤建公司多批几百斤生活用煤。我还记得那时走亲戚带礼品就是蒸馍、油条和糕点之类。亲戚离开时有回篮习俗,就是将所带不同礼品各留一半回一半。有一次岳父回篮竟忘记了习俗,为图省事其他礼品丝毫未动,只把上面两封果子留下了,没想到竟害得亲戚来时借邻居家的一封果子无法归还,无奈之下只得掏两毛多钱再买一封。

那时候,我们文化生活很单调。家里没有电视机,只有一台收音机。听新闻、听戏曲,更多的是通过市广播站连接到家家户户的有线小喇叭,且播放分早中晚时段,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听到的,也不是想听什么就听什么。小孩子也没有什么可“喂眼”的东西,翻来翻去就是那几本少皮缺页的小人书。要么就缠着大人讲故事,直到把大人肚子里的东西都掏光。那年头投放影院放映的新影片很少,要是来了新片购票的人要排很长的队。因此也助生了加价倒票的“票爷”、“票霸”,这些人风生水起,在街头很牛很火。当时在影院工作的人由于手里有售票权,受人巴结也很走红。跟影院有关系的人能“走后门”买几张票,同样跟着吃香,其他的娱乐形式现在想想真是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农村娱乐活动更是令人无语。记得一次在农村亲戚家小住,正逢周末热播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当听到亲戚开口说要领着去看电视剧时竟让我们大吃一惊:乡下人还有电视机?有钱买电视机的那货头脑灵活讲经济效益,把院子当放映场看电视收门票。我亲戚就按人头在口袋里揣了几个鸡蛋,一个鸡蛋算一张门票。亲戚说,没鸡蛋,掂块砖也顶数。

那时候,我们家没什么家具摆设。不光是住房小的原因,还受制于经济条件。房间里仅有一件用了不知多少年的旧衣柜归岳父母使用,晚辈的衣物只能装在大小不一的木箱里,其中一个樟木箱应是材质最好的家具。所谓的客厅也没有沙发,只有几把小木椅和矮墩。收音机和手电筒算是家里数一数二的电器了。如今家家都有的电器在那时可以说不敢想象。要说岳父也是1938年入党的南下老干部,还当了原漯河市公安局副局长呢,当时家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除了铃不响什么都响的一辆破旧自行车。说起清苦,还有这样一件有趣的事儿值得提及:1987年冬天,家人从外边请人打制的大衣柜搬到门口,算是家里添置的大件家具了。近九十岁的姥姥走到门口左拐右拐就是不敢迈步,不由对着穿衣镜里的`老太太发火:“你这该死的老婆子,凭啥挡住门不让我进屋?”惹得家人笑声一片。原来她老眼昏花,没见过带穿衣镜的物件,更不明白发火的对象就是镜子外的她本人。

篇7:记忆里的小村散文

久居城市,我的梦里开始出现太多的在我醒来依然陌生的地方,这让我的梦境总是支离破碎。而有关小村的山水风物、世故人情却在梦里依旧完整而生动,嘴角的涎水湿润了梦里的乡情。于是,在一次次地归去又离去之后,才会在心底常常看到那个小山村的影子如此清晰,如此让我早早地学会了怀旧。虽然它们进入梦境的时候越来越少,时间越来越短。

记忆渐渐风化了乡村那段古朴的日子,村里那个叫“小芳”的姑娘,在李春波的歌声里被岁月漂洗的退色泛黄了。城市的色彩过于纷繁,只有在夜阑时分,从一团霓虹灯的光影里苏醒。当城市跌入无眠的时候,乡村的月亮就开始眺望我,亲吻我冰冷的脸颊。那根植最深的,是离得越远心贴得越近的地方。正像朋友在一首诗里写的:“我有很多理由/怀念走散的时间/和其中深埋的风景/比如/抬云的`翅膀/戈壁身后的小草/比如/跟随山脊的月亮……”

多少次总是梦回乡村,我穿越夜霭和楼群,恍惚中还能依稀听见村口枝头的喜鹊那喳喳的叫声,萋萋草丛中蟋蟀深情和鸣的吟唱,那缠绕在故园乔木上著满小花的藤萝和我的思绪紧紧纠结在一起,难分难舍。于是,乡村、月光、乡风、萤火虫晃动的夏夜,淳朴善良的姑娘都一一如诗中描述的那样,扑朔迷离。

记忆中的姑娘,她的辫子是否还像最初那样,又黑又亮。扑散着醉人的清香,她的黑黑的眸子,是否还闪动着,青春般纯真的光芒。没有人能说得清在回家与离开之间,究竟往哪一个方向自己是个游子,往哪一个方向自己是个归人。只是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梦回故乡而惊醒我的无眠的时候,我却清醒地知道自己从此将永远是人在中途了,再也回不到那个无比纯真的年代。把思乡的篇章读过百遍千遍,作为一个漂泊的人,离开了故土,离开了小村,每一次的探望都只能是一次驻足回望,而不是叶落归根。……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心事,我想埋成永恒的秘密,却又害怕在岁月的浪淘沙中渐渐地将它遗忘。虽然即使记忆会消失,爱也会留下来。我知道人生的成长其实就是在这些潜入生命的细节中一天天告别纯真。但在现代都市住久了的我,非常怀念那个没有被“现代文明”污染过的村庄,还有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姑娘。于是,为青春的记忆去写一首歌的愿望开始在心里拔苗助长,于是,便有了这首“小村”的诞生。我想谨以此歌为小村和小村里的姑娘献上一曲爱的乐章!

篇8:记忆里的风箱散文

每次回家,对故乡的一草一木那种亲切感依然如故,尤其是家里的那些老物件,虽然闲置或废弃,看到心里却倍感亲切。

在尘风的一隅,偶尔看到了久违的老风箱,上面落满了厚厚的风尘,仿佛在向世人倾诉它的沧桑。风箱盖已不见,里面盛满了父亲用的工具,斧头,锯子,凿子,推刨之类的用具。睹物思情,记忆的波涛汹涌而来,童年拉风箱的记忆立刻浮现在眼前。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家家户户以柴草为生,整日袅袅升起的炊烟成了农村的一道美丽风景。为了节约柴草,家家都配备一台风箱。从我记事起,我家就有这台老风箱,它见证了我家几代人的成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天目睹着我们几代人的柴米油盐,一日三餐,历尽沧桑。

风箱的构造很简单:是一个长不过三尺,宽不过一尺半,高不过二尺的长方体木箱。里边有一根用椿木做成的拉杆,这样推拉轻便。整个风箱都是用的是上好的梧桐木,梧桐木材质轻,不易变形,搬移方便。风箱的两端各有一个方形的小木板,也就木阀,两个出风口,风箱拉杆不论前推后拉都能出风烧火。推的时候,前面的木阀关闭,后面的张开;拉的时候前面的木阀张开,后面的关闭,不管是推是拉都有风从出风口里吹出,看似简单的风箱其制作和工作的原理还是非常巧妙的。

风箱一般放在灶台右侧,垫砖,离开地面一点距离以防受潮。上面放一块稍大的木板,或者是一块案板既能切菜又给风箱增加了压力,以防拉动风箱时,风箱来回移动。锅灶下面有几根铁棍,就是备好的炉条,炉条下面有个洞,当所有柴草燃尽后,那些煤灰就会掉到洞里。锅灶的旁边也有洞,那是和风箱连接的地方。锅里添上水,盖上锅盖,这时的风箱就该发挥作用了。

拉风箱也有技巧,把刚备好的柴火点燃放到灶口,等火旺了再送进灶堂。只需轻轻拉动风箱,不能用蛮力,否则灶堂里刚点燃的柴火会立刻熄灭,就会前功尽弃还得重新点燃。等火旺了,再把玉米秸,棉花秸等硬实类的东西放进去,再用蛮力把火燃旺。左手添柴,右手拉风箱,袅袅炊烟升起,好似一条绸带,时断时续,变幻莫测,直到化为天上的云朵。这是农村最常见也最温暖的一幕场景。

风箱“呼——哒”,“呼——哒”发出有节奏的声响,那一簇簇红黄的火苗,随之起起伏伏,摇摇曳曳,映红母亲美丽的脸庞。等锅里冒出滋滋的白气,水就开了,母亲会把事先准备好的暖壶灌满水,让爷爷沏茶用。然后把玉米糁或小米之类的东西放进去,轻轻搅拌以免糊锅。这时就要慢慢拉动风箱用文火慢慢熬,边熬边搅动,还不能让米溢出。大约半小时的功夫,一锅香喷喷的玉米粥就熬好了。母亲把咸菜切成细细的长条,拌上嫰绿的小葱,在加点香油,就是一顿简单的早餐。

风箱用久了难免出点小故障,不会修的就得等修风箱师傅过来修好。我家风箱坏了从来不找人修,我那心灵手巧的父亲就能完成。羡慕的`邻居们直竖大拇指夸赞。父亲利用闲暇功夫,打开风箱盖,把拉杆上脱落的鸡毛取下来,在弄些新的鸡毛塞进去,再把风箱盖重新盖好。鸡毛是母亲平常杀鸡时,一点点积攒下来的人,这次正好派上用场。这样风箱的密闭性恢复,拉起来风力更大了。

爷爷奶奶在世时,我们家里人口多,老老少少十几口人,经常拉风箱做饭,煮出一大锅饺子,或者炖出一大锅杂烩菜。那时的饭菜虽是粗茶淡饭,全家老老少少围坐一起,其乐融融,也为我们这个大家庭营造出一个欢乐祥和的气氛。

夏秋时节,我们经常会在地里或者田埂上,逮些蚂蚱,顺手拔棵草梗把蚂蚱穿成串带回家。见妈妈正在做饭,顺手扔到灶堂里闷烧。刚开始,这些小家伙还在灶堂里蹦哒,上蹿下跳的,不一会儿就安静了。外焦里嫩的蚂蚱也就烤熟了,吃起来别一番滋味,那种味道足能绕口,舌,鼻以及肠胃三圈,那种醇香让你至今回味。有时,我们也会把些马铃薯,或者地瓜扔进灶堂,等到吃过晚饭,这些东西却被烘烤的恰到好处,拔出灶堂就成了我们小孩爱吃的零食美味。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村那些老风箱已被现代化电器所代替。家家户户用上了煤气灶,采暖炉,电磁炉,电饭煲等先进的电器。既方便又干净,做饭又快又好,省时省力。曾经袅袅升起的炊烟,慢慢变成断落经年的回忆。

篇9:藏在记忆里的幸福记叙文

那是一个初秋的周末,天阴沉的可怕,我去了奶奶家,在奶奶家的那条街上,我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我并没有告诉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就偷偷与小伙伴们跑出去很远,去找一些有趣的东西玩。我们在很远的地方找到了许多草和花,我们想把它剁碎,就想找来一些石头。于是,我们到处寻觅,可还没找到,天就下起了大雨。我们便“四处逃窜”,各往各的家里跑,口里不停地喊着:“下雨啦,快回家吧!”这时,我突然找不到路了,我看到了一个打着伞的高大身影向我走来——原来是爸爸。

爸爸看到我,并没有责怪我而是拉起我的手,大步地朝着奶奶家的方向走去。渐渐的,我走不动了,爸爸二话不说,就背起我,继续走着,手里打着的伞也都在我的头上。爸爸一步踩一个水坑地走回了奶奶家。

回到奶奶家,爸爸的浑身都已经湿透了,而我的身上也仅仅只是潮湿的。妈妈责备我说:“偷偷跑出去玩,不告诉我们,下雨了还要你爸去接你,害的你爸浑身都湿透了!”爸爸却说:“没事,快去带她换衣服吧!”妈妈无奈地看了爸爸一眼,就带我换衣服了。

看着浑身湿透的爸爸,我的心里一阵难受。是啊,就是因为我的贪玩,爸爸才会浑身湿透了呀!但我是多么幸福呀!爸爸会顶着大雨,去接回贪玩的我。

篇10:记忆里的童年抒情散文

转眼,又到冬天,窗外开始落雪。今年的雪比去年来的较早,早到落在了秋天。

陇上的雪,细腻、洁白。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在空气中漫延。一个人临窗而坐,手中的热茶温暖起美好的童年,感觉这纷纷扬扬的雪花,就像飞翔的蒲公英,自由、浪漫。

小的时候,总喜欢玩雪,喜欢偷偷跑到看似荒无人烟的雪地上,一溜小跑,留一串长长脚印,然后,原路返回,踩出一条小径,找一节很小很小的树枝,在小径旁画上几棵小树,还有房子、太阳、爸爸、妈妈和我,幻想着美好的家园……

窗外,雪簌簌地下着,声音好美,静下心来,似乎能够听见童年的笑声。记忆,再次回到儿时堆雪人,打雪仗,丝毫不觉得寒冷的年代。记得那时,最有趣的是,遇到一连几天下大雪的时候,便悄悄溜出家门,约几个同党,去村里的饲养厂,偷几缕马尾,一根一根接在一起,然后,分段系成活扣,在打碾庄稼的场里,选一处风水宝地,扫出一片空白;洒一把米子之类的粮食,把做好的套子平铺地面,用钉子分节固定,然后,大伙都远离现场,藏在草堆里远远地偷望,等待着饿的.发慌的鸟儿前觅食。那时候,一种青灰色的野鸽子和麻雀,是最好的上套者。当有鸟儿被拴住爪子的时候,大家就会一拥而上……

收获是一种喜悦,享受更是一种幸福。抓到捕获的鸟儿,特别特别的高兴。一番狂欢后,大伙便开始分工,有回家偷拿盐和调料的、有现场破肚取肠扒毛的、有和泥、挖洞、取柴、生火的……当一切就绪,大伙便七手八脚给已经面目全非的鸽子,洒上用石头拍细的盐沐和一些调料,包上几层废纸,裹上一层不薄不厚的黄泥,小心翼翼地放到烧旺的火洞,不停地翻动。很快,一股诱人的香味,四处飘散。半个小时之后,大伙尝到了肉的滋味,那味道,嘿嘿,真香。

临窗,听雪,应该说这与童年无关,与岁月无关。可就是这纷纷扬扬的雪,把我勾进了童年。也许,童年是我听不腻的歌遥。也许,童年,就是一种无法隐匿的清新与顽皮。那时候的我,就是村里的孩子大王,有嬉闹的地方,总有我的声音。

相信很多朋友人对童年有着一种难忘的情怀。这是一段淳朴,无邪,天真的时光,是生命中最浪漫最天真的旅程,没有孤单,没有忧伤。

记忆中的童年,家里很穷,上学也是很晚。身上,除过打鸟用的弹弓和几粒小石头之外,就是用木头做的小刀小枪,家里也没有别的玩具。经常跟在大人屁股后面玩耍,看地里忙碌的影子,看山坡白白的羊群。逗小狗小猫,摘野花小草。冬天,雪地就是天堂,夏日,小河就是梦乡。虽然也曾调皮,也遇到过大人打骂,却也过后就忘,感觉自己好快乐。

多少次梦回童年,记忆总随雪花而落。终于发现,自己看过花开花落,万紫千红;听过小桥流水,月满西楼;然而,唯有童年,才是生命深处最美好的回忆。它是一首千遍万遍唱不烦的老歌,一段三天三夜倾诉不完的故事,一幅素笔画不出的浪漫。

童年像梦,朦胧又清晰。潋滟着逐渐苍白的生命。那些胡同里的故事,那些羊肠小道的风景,那些小河流水的温馨,那些雪中追逐的浪漫,以及所有的柔软的时光,都是记忆犹新。

篇11:记忆里的桃花开散文

阳春三月,春风吹拂,沉睡了一冬的万物纷纷苏醒过来。随着天气越来越暖和,小草首先从地里探出身来,在风中尽情地摇摆着柔嫩的腰肢。路边的树也绿了,一片片新叶从树枝上生长出来,绿莹莹的,就像给树穿上了一件崭新的衣服。湖边的垂柳也开始摆动着细细的嫩绿枝条,如同婀娜的少女,正对着湖面梳理着长长的秀发。最喜的就是树丛中的一棵棵桃树,树枝上不知什么时候悄悄长出了花骨朵,圆圆的,嫩嫩的,就像在襁褓中熟睡的小宝宝。忽如一夜春风来,这些花骨朵全都开放了。一朵朵桃花点缀枝头,有淡红色的,有粉色的,还有白色的,既像一颗颗小星星在天空中争奇斗艳,又像一只只小蝴蝶在枝丫间嬉戏流连。从远处望去,一树树桃花,宛如一团团色彩斑斓的云团,悠悠缭绕在密密的丛林中。

走在桃树下,目染枝头那一串串可爱的小花,鼻息间闻着甜甜的花香,总会给人带来无穷的诗意和遐想。一阵清风吹过,满树的花儿随风荡漾,就仿佛月宫的嫦娥在轻舒广袖,翩翩起舞。忽而,又有一大片花瓣被春风摇晃拽落,簌簌而下,就如同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素雅的轻纱。人们徜徉其中,沐浴在纷纷扬扬的花瓣雨中,真是一种浪漫惬意的享受。

置身在充满无限魅力的桃花丛中,谁都会在心中产生一种喜欢的冲动。于是,让自己的眼睛、鼻子与花瓣来个亲密接触,或者拿出手机,找好角度,尽情捕捉那些随风摇曳的曼妙画面。更有一些靓丽的女子,在花前摆出各种造型,面对镜头,美滋滋地体验一下“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感觉。这一切的举动,在今天已经变得司空见惯与合情合理了。

面对桃花,喜欢怀旧的我总会在心中萌生出一丝淡淡的思绪。当这种思绪穿透每一朵桃花的花瓣,和流年记忆中的往事碰撞并融为一体后,总能勾起我对旧时光的回忆。

我出生在辽宁省西北部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在少年时代,我记得村子外面的山坡上有一片桃林。所谓桃林,其实就是由十几棵高矮不等的桃树组成。那时候,我总会和村中与我年龄相仿的女孩子一起玩。虽然我们生在农村,但毕竟女孩的天性是相同的,爱美,也爱花。那个岁月,在我们家乡的山村里,村民们极少养花,再加上村子四周的山岗都被一块块的农田所覆盖,所以花的.种类非常稀少,于是这片桃林就在我们眼里显得格外珍贵了。每逢春天,当第一棵桃树开始盛开桃花的时候,这片桃林就是我们最高兴去的地方。最初,我们只是摘几朵桃花,捧在手上,轻轻闻着那一缕淡淡的清香,然后就恶作剧般把这些花瓣悄悄放到对方的发梢上。到后来,我们玩得越来越高兴时,干脆把枝条上的桃花全都摘下来,互相抛撒起来。等到每一个人的头上和身上全都沾满了花瓣,就相互看着,哈哈大笑不止。

那时,年少的我们并不懂得珍惜桃花。等到低矮处枝条上的桃花全都摘完了,我们便开始琢磨枝头高处的花朵。这时候,不知是谁说要折一些桃枝回家用瓶子养着,大家便都纷纷附和起来。我们看着高处那盛开花朵的枝条,全都异口同声地嚷嚷要爬上去折桃枝。此时的我们,别看头上扎着两个小辫,外表上柔柔弱弱的,可是爬起树来,完全没有了淑女的模样,就跟“疯小子”一样。我们一个个互相扶着、拽着,顺着树干往上爬。可是爬到一半,女孩胆小的性格就开始显现出来。我们全都害怕了,于是谁也不敢再往上爬了,只好匆匆折了一些花朵不太多的桃枝后,就顺着树干滑下来。可是我们还不死心,只好去找男孩子帮忙了。村里的男孩子胆子大,身体也灵活,很快就爬到了很高的树叉上,折了许多开满一串串桃花的枝条扔下来。我们互相抢着捡这些桃枝,不多时每人手中就都有一大把了。

等我们把这些桃枝带回家,立刻找出一些废弃的瓶瓶罐罐,灌满水,把桃枝从瓶口插入,摆到窗台上,作为观赏。几天后,桃枝上的桃花凋谢了,我们就把光秃秃的桃枝丢弃,又再去桃林折有花的桃枝。

后来,我们陆续去镇子读小学。校园里,也有几棵桃树。记得在我上小学的第一年春天,当校园的桃花开了的时候,我们还像在村子那样,利用课间休息的时候,跑到桃树下互相摘了许多桃花拋散着玩,当然也折了一些桃枝。结果,我们的举动被值日老师看到了。这个带着眼镜、身材有些瘦瘦的女老师不但制止了我们,还把我们进行了一顿批评教育,大概意思就是让我们爱护花草。她说的话,如今我大部分都记不清了,可是只有一句却记忆犹新:“你们折了桃枝,桃树也会疼的。”当时我们都不理解,为什么我们折了桃枝,桃树就会疼呢?顽皮的我们,谁也没有把她的话放在心里,全当成了耳旁风,依然我行我素,只不过多了个心眼,那就是不再当着老师的面摘桃花和折桃枝了。再往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知识和阅历都渐渐积累多了,也逐渐明白了花草树木其实和人一样,也是一个生命体。每一片叶子、每一根枝条都是它身体的一部分,每一朵花都是生命孕育的结果。就如同我们人一样,手和脚都是身体的一部分,如果伤了手或脚,我们会感到疼痛,树亦如此,折了枝,摘了花,它一样会心疼的。

时光匆匆,很多年过去了。每一年春天,桃花都会准时盛开。可是我们已经长大了,虽然还会去山坡上的桃林玩,但都是欣赏。即使忍不住内心的喜爱,顺手摘下几朵桃花,也不会去折桃枝了。

桃树在东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树种,生命力非常顽强,本身极易生长,且耐寒耐旱。因此,它作为一种适应性很强的观赏树种,分布很广,无论是乡村的田野沟壑,还是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它挺拔玉立的身姿。这一点,随着我长大成人,更加深有体会。我大学毕业后,在省城沈阳找了一份工作,就顺便在城里安家落户了。最近几年,随着城市开展绿化工作的深入,不但路边草地,还是公园广场,都栽满了桃树和其他树种。在我家的小区里,每逢春季,更是绿草茵茵,桃花鲜艳。不过这些桃树都是零散种植的,虽然每一棵都非常美观,但我总觉得跟家乡那片桃林相比,要逊色很多。

记得几年前,我跟随丈夫去城郊丁香湖春游时,却见过一片非常美丽壮观的桃花林,至今仍然令我记忆深刻,每次回想起来,还有些心驰神往。

那是结婚的第二年春天,当时我正处于怀孕期间,食欲不佳,情绪也时好时坏。丈夫很体贴我,为了能让我散散心,就向我提出春游的想法。我本来不想走动,可是在他近似央求地反复劝说下,也只好答应了。当丈夫开车带着我来到丁香湖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水和湖边栽种的一大片桃林。那天不是节假日,来这里游玩的人不是很多,自然就少了许多喧嚣。此时,正值桃花盛开的旺季,只见密密的丛林里,一棵棵桃树就如同一个个清秀俏丽的女子,伴随清风正舞动着她们的纤纤玉臂,就像是向我频频招手。那枝头的朵朵桃花,就像一个个小银铃,轻轻晃动着,仿佛能摇出清脆的铃声一样。更有那散发出来的沁人幽香,如同不安分的小飞虫,穿过敞开的车窗,直往我的鼻孔里钻。

随着车子慢慢进入桃林深处,我就感觉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在我眼里,无论是近处的,还是远处的,每一朵桃花都是那样淡雅美丽,浑身洁白的色彩一尘不染,绽放的花瓣更是娇嫩欲滴,就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丈夫将车停下来,然后拉着我的手,在桃林中慢步。在这种景致中,我仿佛将整个身心都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样。我竟然平生第一次怀疑自己的眼睛了,心中也不住地问,难道我这是在梦里吗?此时,我的记忆不但全都停滞在桃枝上,就连灵魂也附着在花瓣上了。

看着我有些发呆的模样,丈夫突然笑着对我说:“我跟朋友打听过了,这里的桃花是最好看的。我带你来,就是想让你看看桃花,这对于你肚子里的小宝宝是有好处的。”他的话立刻把我的思绪从桃花上拽了回来。我望了望丈夫,内心顿时生出无比幸福的感觉。我不由得笑了,抬头又望着枝头上的那些桃花,它们也仿佛露出了祝福的笑脸。我不由得一阵激动,忍不住轻靠在丈夫的肩头,心像溶化了一样,早已陶醉在这香飘十里的桃花林中……

再后来,随着我的女儿出生,其后两三年中,我一直忙于照顾孩子,也就没有时间春游了,更没再去那片美丽的桃林,尽管非常渴望。等到我的女儿上了幼儿园后,我才有了一些闲暇的时间。

我本想重新拂拾起那段记忆,再去丁香湖重游,可是丈夫却告诉我说,这几年由于城市扩建,丁香湖边早就盖起了住宅楼,那片桃林已经不复存在了。我当时不相信,非要丈夫带我去。丈夫劝说不了我,只好带我去了。当我来到记忆中的那片桃林时,除了眼见的零零星星的几棵幸存的桃树外,整片的桃林早已被一排排拔地而起的高楼代替了,心中不免有些失落。那片记忆中桃林,更加深深地保留了下来。

桃花年年开,春意醉心间。想想自己与桃花的这些往事,我就忍不住深深地慨叹。我知道,在心中,其实早就保留下一份对于桃花的欣赏和喜爱,这里面既包含有少年时代的回忆,也有长大后的经历。每每想起来,都让我回味着浓浓的幸福和甘甜。我忘不了对于桃花的这一种眷恋的情结,不可否认,这种情结绝对是感谢大自然带给我们如此美丽的慷慨馈赠。

篇12:记忆里的那些虫子散文

小女儿去了趟农村奶奶家,回来后一直向我炫耀:“妈妈,你挖过蚯蚓吗?你看过蚂蚁搬家吗?你知道怎么扑捉蜻蜓吗?你知道蜘蛛怎么结网捕虫吗?……”面对小丫头连珠炮似的发问,看着那张天真可爱的小脸,我微笑着频频点头;听着小女儿一句句稚趣的问话,不由得勾起了我小时候接触过的形态各异的虫子的记忆……

蜣螂。这当然是它的学名,法布尔的《昆虫记》里说过,赵忠祥在解说《动物世界》的时候也说过,我自始至终只叫它“屎壳郎”。名字可真是不好听,可我一看见它的时候,就会想起村子东面的那一片草坡,会想起草坡上那一些快乐的时光。浅浅的小草,滑滑的地衣,东一群西一群的鸭或鹅,我们几个小伙伴光着脚丫子到处寻找蜣螂的家,去寻找它推来推去的那个球。现在,那草坡早已经种上了庄稼,再寻到蜣螂估计也不是容易的事了。

菜蝶。家里有个大园子,妈妈会在园子里种些白菜。有时候,白菜会生出长长的茎,会开出黄黄的花。这时候,就会看到很多飞舞的菜蝶了。它们是白色的,一样的大小,一般的模样,成片成片地飞来,煞是美丽。它们没有声音,但我想它们心里一定是有着细语的。可妈妈却总是不喜欢它们,常常叮嘱我挥了衣衫去赶走它们。我便装模作样地挥着自己的碎花衫,在菜地的垄上来回地走着,一面要小心着脚下的白菜,一面还要惦记着头上的菜蝶……

蟋蟀。还是习惯了叫它“蛐蛐儿”,叫着这个名字的时候,不管白天还是黑夜,都仿佛听见它的叫声。家乡老房子里应该是最多的,似乎屋子里面墙根的每一寸里都藏着一只。它们一定是偷偷窥视着外面的,每当夜安静下来,每当月亮升起来,它们就开始了歌唱。不知道蛐蛐儿什么时候睡觉,我便常常捏着被角想等到它们睡了我再睡,结果我还是睡到了它的前面。现在每次回家,每夜我都会习惯地侧耳听一会蛐蛐的叫声,再听的时候,便常常会想起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再想的时候,便觉得耳边那又细又长的叫声仿佛成了游丝一样的情绪,那样绕在枕边,挥,再挥,却挥也不去……

蚂蚱。它有好多种类,大的,小的,会飞的,不会飞的,绿色的,灰色的。田边地头有草的地方,就常会见到它们的身影,它们常常会跳到我的塑料凉鞋上、花布衣襟上。蚂蚱总是脆弱的,一不小心就会被弄破肚子或者翅膀。那时候的我似乎很残忍,捉来后就用一根长长的草茎把好多大大小小的蚂蚱串起来,带回家去喂家里的鸡,妈妈常说:吃了蚂蚱的鸡会下双黄的蛋呢。记忆里,双黄的蛋似乎没见几个,可每每想起被我串起的那些蚂蚱,却总是隐隐的不安,为它们在我手里凋零的生命……

犄角虫。它是生在柳树上的一种绿色虫子,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一不留神就会被当作了柳叶或柳枝。小时候,我们小孩子常常去村边割一些柳条,为的是可以把去掉皮的白条卖到柳编厂,可以拥有一点供自己支配的零钱。割柳条是快乐的,撸的过程也是快乐的,可以做绿绿的柳笛,可以撸团团的柳花,还可以把去掉叶子的柳衣编成长长的辫子,接在自己短短的头发上,然后在那里一摇一摇地走着……当然,还会常常遇到那些胖胖的小指粗细长短的犄角虫。它们静静地伏在柳条上,慢慢地蠕动着自己的身躯,优雅地摆着它们小小的犄角,全然不顾我们的尖叫声,真是处惊不乱的小“绅士”呀!

会飞的蚂蚁。一直以为,蚂蚁就是在地上爬的,可在我家的木窗框上却见到了“会飞的蚂蚁”。或者是房子日老吧,窗和窗之间的柱子上有了好多的小洞和虫子爬过的痕迹,后来这里就住进了一群长着翅膀的蚂蚁。这蚂蚁会飞,还常常会在我的胳膊和腿上咬出红红的包。那时候,爸爸是上夜班的,妈妈每天看着在窗前飞来飞去的蚂蚁束手无策。后来,不知道是谁帮妈妈想出了个“奇招”:在蚂蚁洞边倒上汽油,然后划火柴点着,就能灭掉它们。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可以斩草除根的办法,可我的记忆里只有一点最深刻:划着火柴的刹那,火苗猛地扑上了蚂蚁洞,也扑上了妈妈的胳膊……从那以后,蚂蚁不见了,妈妈的胳膊却是涂了好久的獾子油才好起来。

羊拉子。不能确定是不是这个名儿,也不能确定是不是这几个字,但样子却是记得很清楚。大的不过一寸,小的似乎就是几根绒毛聚在一起。颜色多是鲜艳的,以金黄色带花纹的最多。常常藏在杨树叶子的背面,多的时候一片叶子后面会有三到四只。那样子不是很吓人,但是如果不小心粘了皮肤就麻烦了,它会蛰人,而且被它蛰到的地方会火辣辣的疼。被蛰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疼得紧了,便从地上抓一把小小的土面儿揉在伤处,权作治疗了。若是妈妈见了,会把鸡蛋磕破,滴出透明的蛋清涂在患处,那冰凉凉的感觉很舒服,疼痛也就不那么剧烈了。

浆杆虫。是一种生活在高粱秸和玉米秸里的白色小虫子,肉滚滚的可爱模样。不知道学名,它生活在植物的杆里,身体破了之后只是一滩白白的浆。那时我会常常找很多有虫洞的秸杆,一根根地劈开,将小虫子一只只捏在手里,然后小心翼翼地装在瓶子里。它们当然是有大用处的,因为小叔叔要用这些小虫来诱鸟。他把虫子用细线绑在鸟夹子上,然后,把夹子下在麻雀经常出没的地方。因为捉虫有功,我常常可以吃到鸟肉,那种用火慢慢烧熟的,远远就可以闻到鸟肉的香味……

水蛭。应该叫它“蚂蝗”吧。水蛭是很吓人的虫子,它生活在水里,软软的能伸能缩。那时候我会常常和小叔叔到河里用网去网那些成群的小鱼儿,还会到河沿下去摸藏在里面的小鲫鱼。腿没在水里,就免不了遇到水蛭。低头看见的时候,我就吓得大叫,而小叔叔偏偏还要耸人听闻一下,说那虫子会钻进身体里,会在身体里四处游走……我会吓得立即逃到岸上去,小叔叔又说,这虫子要用没长汗毛的手心或脚心才可以揉出来的。这时候,我便总要说尽了好话他才可以帮我揉出虫子来。

小麦虫。它细长的身子,小小的条纹,大一点的小一点的,可以覆盖整片麦叶,有时会把叶子吃得只剩叶梗和叶脉。那时候,奶奶常常带着我到小麦地里去挖野菜。麦子不很高,可人一弯下腰去就看不见了。站起身来,我看不见奶奶,空空的田野,偶尔几声布谷鸟的叫,我突然间害怕极了,便大声喊着奶奶,奶奶就会在很远的地方站起身来,穿过一垄一垄的麦来到我跟前。这时候,我就会看见她头发上衣襟上后背上好多的小麦虫,就会帮她一条条地摘下去。可低头看时,我的衫子上也爬着好多的。

蜜蜂。那时我不是淘气的孩子,还不会拿着竹竿去捅蜂的小窝,但是,有一次我还是在院门口被蜂给蛰了。因为我哭得声太大了,妈妈就惊慌失措地跑出来。当知道我只是被蜂蛰的时候,她轻轻地笑道:没什么打紧的!很快就从屋里找来一块肥皂,兑了肥皂水,然后用肥皂水用力擦我臂上那红肿的“伤口”。不晓得妈妈从哪里知道的方法,也不晓得是什么科学道理,总之,洗过后,被蛰的地方就不疼了,红肿也渐渐消褪……那以后,于蜂总没有好印象,后来才知道,蜜蜂蛰了人后会死掉的,我竟惆怅了好久。原来,蛰我的背后竟然是它的死亡……

蜻蜓。蜻蜓自是多见的,只是那时把蜻蜓唤作“蚂螂”。一群孩子,在放学的路上,挥舞着花布的衣裳奔跑着,天空里,是一只只蓝色的蜻蜓。“蚂螂蚂螂飞”,“蚂螂蚂螂过河”,这些是那时唱过的`歌谣,全文早已经不记得了。在长长的竹竿上挑一个铁丝的圆圈,再粘张蜘蛛网,我们要去捕蜻蜓了。蜻蜓飞得不是很快,可却是那样的机灵。奔跑在草地上,东一下,西一下,蜻蜓没捕着,我们倒累得满脸的汗水……现在,很少见到成群的蜻蜓了,偶而翻起以前的日记,还会见到几片淡蓝色的蜻蜓翅膀,悄悄地睡在我歪歪的字里,仿佛我的昨日时光……

蟑螂。蟑螂可是讨人厌的虫子。这家伙的生存力很强,可以随遇而安、四处为家,并且繁殖迅速。如果某一天,你动一下放了很久的米面口袋子,就会看到大大小小的蟑螂在里面四处奔窜。小时候,家里就常患“蟑螂之灾”,墙角,灶边,甚至是炕席下面,都会有它们的身影。有时睡觉,忽然醒来,发觉腿上有东西在爬,那一定是蟑螂了,如若抖落不及,还会被咬上一口……妈妈为此常常苦恼不已,苦恼之余,不知道用了谁给的恶招:捉几只蟑螂,用纸包上,悄悄塞给我,嘱咐说,去前院你刘伯伯家,把纸包塞到他家炕席下面,蟑螂就“留”在他家了。我当然不情愿做这等“恶事”,但又不敢违抗母命,挪到刘家,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他家那只小猫游戏着。临走前,也终没有勇气去做好妈妈交代的那事儿。那个纸包被我扔到树林去了,家里的蟑螂也就一直没消停过。妈妈总是狠狠地打一次药,再打一次药……

潮虫。潮虫其实很可爱,灰白色,胖胖的,看起来很干净的样子。虽然不是益虫,但没有蟑螂那样惹人厌烦,所以不曾见妈妈拿了药水对着它们狠狠地喷。虫如其名,潮虫总喜欢呆在阴潮的地方。搬开一块砖,就会有几只潮虫娉婷地爬出来。妈妈见了,仍会大呼杀之,然后一脚踩过去……我当时虽不晓得“众生平等”的道理,但看着那个干净的虫子顷刻间便粉身碎骨了,心里仍是不忍。妈妈在我犹豫的刹那,已经消灭了全部。地面上,是一小滩一小滩透明的虫血和已经破碎的浅灰色躯体……想起这些,我总会愣神好久,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在想什么、该想什么……

蚂蚁。大概每个孩子都看过蚂蚁搬家吧,那样一个长长的队伍,那样一个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全部出动的场面,真是壮观。我们小孩子很淘气,常常拿石头或土块把那个队伍“拦腰截断”,然后再看着它们吃力地“翻山越岭”,看着它们从“山岭”上滚下来,然后,另寻出路,追上前面的队伍……还常常奇怪,蚂蚁那么小,怎么可以拖动那么大的一条青虫?后来才晓得,蚂蚁群其实也是一个小分工合作的小团体,有人负责四处觅食,有人负责通报消息,有人负责搬运食物,然后,一起来分享。那时,在我小小的心里,这小蚂蚁比人还聪明啊!

蝼蛄。蝼蛄还有个很东北的名字,叫“拉拉谷”,这名字的由来和意义无从可考。乡间五六月,庄稼还没有长大,田野之间只是稀疏的绿色。一场雨过后,地面绷了一层硬硬的皮。这时候去挖野菜,就会在地垄间看到很多独具特色的花纹隆起,长一点的,短一点的,曲曲折折的,姿态各异,这些都是蝼蛄的“行踪”。拿着小刀沿着隆起的地方深挖下去,就会在尽头发现蝼蛄,它们正低着头在努力地扩展“疆土”;有时会发现它正在对着一棵玉米苗享受着美味,一旦发现被跟踪了,便马上落荒而走。蝼蛄逃跑那样子,很像没了头的苍蝇,东一下,西一下,狼狈至极……夏天的夜晚,如果屋外有一盏灯,就会招来很多种飞虫,当然会有带了翅膀的蝼蛄,扑着灯光而来,却有很多不能全身而退的,就会成了鸡的美食……

蛾子。以前管蛾子叫“扑棱蛾子”,或者直称“扑蛾子”,一直以为这个“扑棱”是翅膀扇动之意。百度告诉我,因为蛾类翅膀振动很快,就会发出“嗡嗡”声,又因蛾类大多为害虫,且腹大腰圆,所以被俗称为“扑棱蛾子”。蛾子长像和蝴蝶很相似,所以常常被我误认作蝴蝶而亲近。但它和蝴蝶又不同,在我的眼里,最大的不同就是它身上掉下来的那些粉,稍微碰一下,眼前就是漫天一片,妈妈这时看见了总要大声地吓唬我:快离远点儿,吃了那粉,小孩子会变哑巴的啊!害怕,恐惧,惊慌,我在妈妈的喊声中一边扔蛾子一边飞快跑着。跑出好远了,还要回头看看那些粉有没有飘过来,过了一会儿,我还要慢慢地挪回去,看看被我扔掉的那可怜的蛾子,看它的翅膀掉了,看它的肚子也破了……

蜘蛛。蜘蛛有大蜘蛛和小蜘蛛。黄昏或清晨,是到园子里摘菜的最好时候,嫩嫩的豆角,顶着花的黄瓜,总让我欣喜不已。可就在我忘情地把小脑袋伸在那些绿叶中间的时候,忽然就撞上一张网,会结结实实地糊我满脸,这定然是大蜘蛛在结网捕虫了。有时候,那网上挂着一串串露珠,一闪一闪的,诱得那些小虫们“自投罗网”……还有一种蜘蛛,很小很小的,挂着细丝儿从屋梁上垂下来。妈妈说,那是“喜蜘蛛”,遇到了会有好事的。听这些话的时候,便觉得这小家伙真可爱,便碰也不敢碰它,静静地望着它,仿佛它真成了“美丽的使者”。

……

上一篇:国外几款消防泵简介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小鬼当家 —师讯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