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月华-散文

2024-05-05

记忆中的月华-散文(精选11篇)

篇1:记忆中的月华-散文

记忆中的月华-700字散文

大江东去,枫叶飘零,难觅江南火红。

怅长空,惊起千里梦,幻成轻纱一抹。

凝神注视,却见吾友倩影,飘乎乎兮,踏浪来。

千层雪浪,幻作满河晨星,吾独歌谣,冥冥和鸣。

——月华

这是学生时代的你写给我的一首词。这首词附在一封信的末尾。而这封信,我已珍藏多年。

再次品读信中你清丽的文字,仿佛又看见你朝气蓬勃的笑脸,依稀又听见你悠扬婉转的口哨。记忆中,那个时候,我们身边那么多同学,包括男生,没有一个人的口哨吹得像你那样美轮美奂,那样动人心弦。我沉迷于你的口哨音乐,时常缠着你,要你吹给我听。你看看我,并不答话,只是微微一笑,接着就收起嘴唇,不厌其烦地吹起来,一遍又一遍……你吹出的音符在我们身边欢快地跳跃,有时飞向田野,有时飞向小河,有时飞向树林,有时飞向山坡。吹走了老师家长的说教,吹走了升学带来的压力;引来了鹅黄柳绿山花烂漫,引来了蝴蝶翻飞鸟儿和鸣。我们在难得的闲暇中,自娱自乐。我伴着你动听的口哨,翩翩起舞!

你说我是星星,你就是月亮,交相辉映,情谊长存。我们都期待着考进同一所高校,且歌且舞。然而岁月漫漫,人生无常,在历经了我们所谓的`“黑色七月”之后,你我便各奔前程……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在不同的城市里求学,书信成了我们联系的唯一的纽带。信使不厌其烦的充当着我们的中介,你一封信来,我就有一封信往。我们不断交流着学生时代特有的人生感悟,最后总不忘在信的末尾署名:星,或者月。

时光如梭,川流成河。不知不觉中,我们毕业了,工作了。渐渐地,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少;渐渐地,你杳无音询……

朋友,十五年过去了,不知你现在怎样,不知你还记不记得曾经写给我的那首词。

悠悠岁月,荡涤了人间多少的纷繁杂芜啊,但留在记忆中的那一抹月华,却时常缭绕我的心间。忆起她,心中充满甜蜜!

篇2:记忆中的月华-散文

中秋节的月亮是那样的明亮呀!每到中秋节,我都会与月同夜。我首先在院子里向月亮献上供品,然后坐在马扎上细细地观赏那月亮的美丽容颜。我思想那嫦娥会藏在月亮哪儿呢?随之,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去。

那年代,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晚上多要安顿家务。然而,每年的秋末,总会有那么一个晚上——一个月华似水的夜晚是“公私合营”的劳作。那就是参加生产队里的折高粱劳动。那劳动现在的青年人是不懂的。那“公私合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为生产队里收获高粱、挣工分,同时也为自家折得了柴火——高粱箭杆。为此,那每年的折高粱劳动既神秘快当,又劳损筋骨。常常是一部分社员赶上了,一部分社员不知道,睡在被窝里做大梦。等早上起来走出大门、看着生产队大麦场里人家正在甩高粱穗时才知道自己没有赶上折高粱。

折高粱的夜晚常常选在天空晴朗、月华银白的夜晚进行。那月华伴着后半夜的湿露打湿了人的`手脚,冰冷进袭着身子骨。由于折高粱时你挣我抢,拼命干活,社员们都不会感到冰冷。

七十年代的月夜里,还又一件月华里的劳作。那就是趁月夜,我们兄弟仨拉上架子车去远距村子180多里的煤矿上拉煤。每次拉煤前,我们就早早准备:收拾好架子车,蒸出几个硬硬的秋谷面馒头。看天色晴朗,又有月亮,晚上睡到后半夜,月亮才升起时就起身拉上架子车奔上那长常的公路……

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看看月亮,看看灰蒙蒙的世界。我们很少碰上路人的。记得走了一百多里了才碰上三两台拖拉机。当走下煤矿沟坡时,才有了各种各样的拉煤车辆了。夜晚借着月光行路,是为了赶早去那煤矿排长队,早早装上煤,早早赶回家。

一路上,我们看着挂在西天的月亮,真真正正体会那“月亮走,我也走”的神奇。那月华伴着神奇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去。

篇3:记忆中的月华-散文

认识鹏钊兄, 缘于我作为陕西省和咸阳市图书馆义务馆藏志愿者, 收集全省境内文献开始的, 当我了解到《华商报》副刊签约作家史鹏钊新著出版的消息, 便迫不及待地通过朋友联系上了他, 第一时间在报纸及文学文化网站播报书讯。遗憾的是, 挂号寄出去的收藏证鹏钊兄至今仍未收到, 我又再次予以重新办理, 我等待着与他重逢时亲手交给他。

当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史鹏钊《光阴史记》, 他笔下的散文取材几乎都来自故乡, 从每一篇, 每一行文字都能感受到他对故乡史家河山水风光、民俗人情等等, 都是刻骨铭心和深深挚爱。《光阴史记》分为光阴史记、似水流年、亲情弥久、大地情深四辑, 用手中的笔为心中浓浓的乡愁、乡恋、乡思画着像。这中间, 有粗壮的《瓦瓮》, 结实的《门槛》, 光滑的《碌碡》, 转动的《风车》, 火热的《大锅台》, 还有《虫子在唱歌》……这些乡间事物, 无不抒写着他对土地的无限热爱和成长中难忘的记忆。对于故乡, 在今年这个城市大发展的背景下, 许多人的脑海中已疏于亲切, 内心守望记忆中的故乡, 比实际意义上的距离还要远。

全书以故乡史家河为创作原点, 以素描式的方式记忆和守望故乡, 用纯净恬淡的笔墨书写亲情、土地、行走、思考、人情冷暖……不一而足, 淳朴的笔意下不失灵动, 浓郁的乡土气息中充满哲思, 勾勒出一幅朴实美图。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散文研究所所长、陕西散文学会会长陈长吟序言中指出:“史鹏钊的这些素描, 也引起了我的共鸣。

史鹏钊笔下的故乡史家河, 是他对生活的理解, 对故乡的理解, 一切都自然而平静, 质朴、真实又亲切、温馨。品尝其中的意蕴与韵味, 会自觉地融入更深微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高原。时间在不停的运转着, “故乡”仍旧成为了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主题, 著名评论家安武林评价说:“史鹏钊的散文, 是饱含情感色彩的。无论是写人, 写事, 还是写风景, 都饱含了激越和沉郁的情感。他看家乡的目光, 有深深的眷恋, 也有淡淡的忧伤。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散文, 血肉丰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 对自己的家乡一往情深:“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 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 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 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 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 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 在写作中也都忘不了浓郁的乡言和乡土气息, “超大碗的面条, 古老的秦腔, 狂野的私情……”一部关中农民生活秘史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是史家河村田野上的一株白草, 我把根须扎在那里了。”从史鹏钊在写作中, 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 他虽然离开了故乡, 但心灵上反而跟故乡靠得最近, 每一篇饱满的散文都是在给故乡素描, 故乡是他永远的写作主角。

篇4:月华与泪光的散文

清晨在梦中挣扎着醒来,有些累。已有很长一段时间睡眠质量相当地好,今晨的梦显得既突兀又真实。从小就是一个爱做梦的人,总是梦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和事,总的来说梦见死亡或者关于死亡的特别多。比如梦见健在的祖母和父亲突然死亡,梦见已经死去的邻居,梦见自己死去或者濒临死亡。

使我感到累的这个梦是关于外祖父的。虽然我梦人无数,但外祖父我还是第一次梦见。通向外祖父所在村子的那条路回到了之前的样子,一条比较宽的泥路,很是泥泞不堪,加上像是洪水泛滥的样子,带着黄泥沙的污水没过了我的膝盖,我和表哥一深一浅地迈着步子朝着村外的方向艰辛地走着。突见不远处停着看着像一辆电动三轮车的.车子也是和我们同一方向,没有驾驶座和把手,就是一个车兜子,看上去破破烂烂的。见外公在正前方坐着,低着头似乎在打盹儿,手上的烟杆子紧挨着前胸。我走上前去喊了他。在和他对视的瞬间,我瞥了车兜子一眼,里面依旧是破烂不堪的感觉,像是一床被子又像是一些破破旧旧的衣服包裹着像是一个人或者其他体积比较大的东西。还没来得及问,外祖父便对我说,不要怕,里面是舅舅。梦中的我似乎没有领悟,而是将手放在他的上臂请他少喝酒多多保重身体。外祖父看也不看我一眼将我的手推了开叫我离开。

梦中这样的一推我便惊醒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如电流袭来,恍惚间突然懂了,泪眼朦胧。

外祖父是个祥和懂事的耄耋老人,外祖母离他而去已整整二十年了。他除了喝酒没有别的爱好,除了酒喝得有点多之外也没有什么惹他的儿媳们不舒爽的地方。但就这样的一个老人还是很让他们天天牢骚满腹。和外祖父来往得不多,也不亲昵,但我是喜欢他的。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外祖父每次来我家总是买些零食给我们姐妹,不多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我们。我们一天天长大,他一天天老了去,老得没人喜欢和他搓麻将,老得儿子儿媳孙子曾孙嫌他脏嫌他是累赘,但他从不埋怨,知趣地过自己的日子。到饭点轮流去儿子家吃饭,衣服也由儿媳们轮流洗。妯娌们为这些小事常斤斤计较,外祖父也从当不知道,一切都随她们。

半个月前,母亲突然与我说外祖父最多能挺到来年早春,说是近一个月看上去大不如前,所谓油尽灯枯的模样吧。这话说了没几天,外祖父晨起下床不慎跌一跤,立马腰部头部疼痛难忍。舅舅们不是这个有事就是那个有事,结果第二天送去了医院,所幸拍片化验一路下来倒什么事没有。但从此外祖父卧床不起,勉为其难地吃下点流质,用尽全力地说一两句话。

距第一次去看他已有些时日了,总是想着什么时候再去看看他,给他带点他不曾吃过的食物,或者稍事他左右,在他剩下不多的日子里令他重温承欢膝下的感觉。也许还是不够孝不够敬,总是觉得没有空闲或者觉得太冷,等稍微空点稍微暖一点的日子吧。“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一种无奈还是悲哀或者是对人性的无情嘲讽?

清晨一边与爱人说着梦一边泪光闪闪,马上与母亲相约,今天下午和她一起去看望外祖父。他,我的外祖父,还是在那间阴暗潮湿又破旧的房间里。屋内陈设一如往常,简陋,肮脏,唯一的改变是屋内多了张床,这是舅舅们守夜用的。一眼望不到外祖父,他被破旧的棉被包裹着,头上的一顶毛线帽已遮了大半的脸,吊瓶正挂着。我走近瞧,他正睡着,哪里还是我那慈祥温和的外祖父啊?两颊已毫无血肉,深陷在青黑色的皮肤中,曾经丰满的唇早已干瘪。他慢慢张开双眼,突兀的眼眶使我无法感同身受他的精神状态,看到我他动了动嘴唇,我想他是想说“XX你来了啊”,但最终没有说出来。不要说话,不要说话,我懂你想说的。你不会说你有多难受不会说你多么想好起来;你不会对任何人诉苦也不会埋怨任何人,你会说什么东西拿去吃,会说妹妹(指我儿子)会喊爸妈了吗?你永远想的是我们小辈是否过得好!(我捂着嘴大哭起来,泪水尽情倾泄着心中的悲悯、无奈和遗憾。为什么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我是如此爱你,如此希望你在这人间!对不起,对不起,我和你在一起的日子太少太少,对你的关心很不够很不够,之前我真的从未将你放在心上!对不起!)

果不其然,没一会儿,趁小舅舅在你跟前,你便很努力地说叫舅舅拿八宝粥给我和我儿子喝。不用的,真的不用,我只想要你多吃点,可惜你已这样没有胃口。临分别问你想吃些什么,你只是无力地摇摇头,眼神示意我该走了,就如梦中那样推开了附在你臂上的我的手说:“你该走了。”难道你不希望小辈们多陪你会儿吗?难道你不喜欢冷清的房间内有新生命的气息吗?不,你只是希望不要因为你耽误我们,影响我们。我能不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吗?!

人最终的命运都是老去直至死去,每个人都逃不走。我还是那么自私,为什么要请求你继续在人间,如果你已无力在人世,何不祝福你毫无挂碍毫无苦痛地与天堂的外祖母和三舅享天伦呢,那边也是至亲至爱的人啊!我知道你累,亲爱的外祖父,走一小段歇一下,打会儿盹都不要紧,我会虔诚祝愿你不要如梦中那样,走那么艰辛的黄泉路。请慢慢地平平稳稳地一边走一边看看路上的风光吧。

篇5:月华如雪,心若奈何散文

今夜,夜色撩人,寂寞如雪。此刻千里之外的你,是否也像我一样,在我想你的时候也刚好想着我呢!一如那年彼此在落地窗前吟落无尽的相思.....无数次午夜梦回,思念跌落于那一纸素笺;多少尘缘如梦里灯花一般,明灭不定。往事难忘,一抹相思侵染了斑驳的流年;缘深缘浅,一片如雪的月华倾泻了满地的无奈;时光如隙,满地的落花又消瘦了谁的容颜。

凝眸,月色阑珊,墨染的宣纸能否婉约住似雪般的寂寞。漫长的陪伴,一纸素笺难抒绵绵万千的柔情;醉舞的清风,一缕情丝揉碎了暗夜的宁静;如雪的月华,一袭白衫湮没了谁的痴念。缘来缘去,到最后,也只叹一声此心奈何!

月华如雪,点缀着丝丝记忆的涟漪,画面中.....也是沉浸在似雪般的月华里,你看着明月遥想着千里之外的我,我透过月色表达着对你的爱意;你清脆的笑声传来缕缕幸福,我透过手机倾诉着对你的思念.....然而现在,唯我一人独坐窗前,沐浴着月光,浸没在无尽的相思之中。灵魂深处,那些往日的心语被幽幽的放逐。泪眼模糊处,才发现这世界全部都是你的身影,想着你,想着想着,月痛弯了皱眉。此刻,如此相思寂寞的夜,你又在念着谁呢,还是.....过着与我无关的生活。

鞠一捧月华,撩起相思无数,漫天似雪的寂寞,此心奈何.....我们不再联系已经很久了,久到你是否已经模糊了我的容颜。如今,我只能在网上看着你的消息动态,哪怕只有你的登录痕迹、个签动态,我也会反复看好几遍,一个人发呆好久。看着你逗着小仓鼠的照片我也会像你一样傻笑着,看着你一个人的低落忧伤,我也会很难过,看着你.....只要能看着你就好了。

饶雪漫说:喜欢的歌,静静听;喜欢的人,远远看。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只愿你红尘静美,岁月安好!高三的学习确实很苦很累,特别是你既要学画画还要完成那么重的学科作业,我却什么也插不上手,看着我更是满心的疼惜。我好想在天冷的时候提醒你要加衣,在夜凉的时候告诉你要盖好被子,在你难过的时候陪着你散散步,在你一个人的时候.....本以为我给你的这一切会是你最好的陪伴,没想到最终却成为你最大的羁绊。或许,我能做的也只是一个人默默的转身,不再打扰你了。我和你断了联系,不代表我不想你,走到哪里还是会有惦记.....如雪的月华,模糊了记忆,扰乱了时空,似乎.....有这样一个傻丫头:月上柳梢头,花间一壶酒,独酌;一点朱砂泪,眉间刻情仇,多愁。傻丫头,似雪的月华萦绕指尖,沁入心田,盈满相思,遇见你是我最美的开始。

篇6:记忆中的记忆续散文

那是去年夏天的一个周末,强烈的阳光有所收敛,云朵厚起来了,我没有晨跑,取而代之的运动是把菜地的草丛除掉。干旱期间的菜地没有了先前童话般的热闹,唯有野草趁机用极短的时间霸占了整个菜畦,迅速生长开花结籽,到今天我去除去它们时,它们已经完成的上帝赐予它的生命过程,留下它无数的生命延续,它的孩子----草籽!在它们面前,人类只有感叹,生命真的有奇迹。

晚上继续饭后万米走,疾走中,反常的.气候让秋后的田野上的蚊子死灰复燃,正是它们上潮的时间,一团团的蚊子在身前身后簇拥,一呼一吸间,竟能把蚊子吸进鼻腔,眼睛里也能淹死几个迷了路的蚊子,只见水泥路上散步的人们优哉游哉,一点也不在乎那些蚊子的横冲直撞。树上的夜蝉凄惨地嘶叫着,蹲坐在夜幕拉拢时的阔叶杨上唱着今天的小夜曲,“嘻.......呀.....嘻.....呀.....”

脑海霎时有一幕过去的景象闪现,宁静的小山村,一幢幢木屋依山而建,我家老屋前的院子前的禾场上,几株枣树围拢四周,夜蝉嘻嘻,一堆瘪谷子烟火燃起白白的浓烟,随着微微夜风摇晃着烟头,我们一家大小躺在竹床上,凉凉的竹床并排放好,我们分成两头睡好。偶尔烟头顺风吹到我这,那个呛味不仅赶走了蚊子,也让我们鼻泪汹涌,这时我们兄妹几个挠嚷起来了,大声唱起来“烟儿烟,去那边,这边狗屎臭,那边桂花香!”不知是说话的口风大吹走了烟头,还是风本来就摇曳不定,居然一唱就真的飘走了。那头的小哥哥呛得不行了,也大唱起来,不一会儿,就发展到肢体赶烟了。这时候,大人么就摇几下老叶蒲扇:“莫吵莫吵....”话音落下,呼噜声就又响起了,也许大人白天太累了。我们就只好看着天,明亮的月亮,团团的星星,一条银河从北到南看不到边,找着北斗七星,说起七仙女,唱起流传了不知多少代的儿歌:“七妹子,七支花,七个妹妹嫁老家,老家有棵桂花树,桂花树上喷喷香,桂花树下好梳妆;老家月光圆又圆,做块镜子照眉面......”唱着唱着,调皮像随着梦飘向了天上......

篇7:记忆中的月华-散文

亿万国人热捧背后, 究因何在?宿命“醉笑陪伊三万场, 终诉离殇”的离心力, 让人世沧浪在因果链上又演轮回, 一场覆灭一场心惊固然是其一;谁不曾有少年心事当拿云, 女儿心思分袖藏的蓊郁岁月, “回返”不能回返之青春, 题材固有巨大召唤性是其二。不过真正让读者投入的小说, 常常是一个故事“叠床架屋”横添波澜, 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这部“暖伤系列”女性情感小说就在情节铺设方面有独到之处, 下面就选取本书从第二章到第八章的部分进行评析, 不过首先, 我将先探讨该部分情节与总体情节的关联。

一、九陌连灯影——片段情节与总情节的关联性

仅从女主人公郑微来说, 她的情感生活是其青春年代的注脚, 也是全书主题的主要截面、全书情节的主要推动力。分析情节, 离不开明晰其主题。对于该书主题把握, 在一个浅近的接受学语境里, 也有着相对模糊的定位。

自然, “青春”可以被放作第一关键词, 抒发了作者对青春聚合、挥霍、将逝、最终散场的人事感, 但同时全书也围绕着“爱的艺术”在建构情节, 青春只是背景——走在习惯中的感情是否与爱的语法不相符合、真正的爱开始被学习、爱之魅力让改变发生、爱归入了无法舍弃的痛、私己和爱人之间一线永隔、重拾爱的不易、爱至不能爱也是对爱的成全……爱时刻发生, 主人公们即是在学习关涉爱的一个个命题, 于是情节低回处爱浸没在酸涩里, 情节扣人心弦处爱隐藏在未知中, 情节高潮突至时爱迷失在风霜尽头。

通观全篇, 从郑微步入新鲜的大学生活为始, 在她担任秘书蜕变为纯粹“社会人”为终, 首先形成一个“背离青春”的无形轨道, 它属于时间的魔法, 在时间的强力作用中, 又存在着人与之自觉不自觉, 或对抗或顺从的第二重语境。郑微的感情生活极富有戏剧性——贯穿着爱的两次离场和爱的两次复现——这便构成了两大情节高潮;爱两次盛放在她生命, 这可以称得上是导向双双破灭的情节开端;当沧桑诉尽, 两难中的感情选择了任爱凋零而回归了不能称为爱的原点, 这无疑是故事的结局。而节选部分, 隶属于整体情节开端的一部分, 它讲述的是:当第一段爱已经黯然远去, 第二段爱是如何在郑微的悉心灌溉下开花的故事。

为林静而靠近爱情, 因林静而另择他人, 为陈孝正而告别旧梦, 因陈孝正而忍痛放手。林静之于郑微, 是合 - 分合的皈依, 或许是飞鸟瞳中第一缕来风, 或许是镇日奔碌后栖落的一湾静水, 更多的是憧憬与慰藉;陈孝正之于郑微, 却是离 - 爱 - 离的怅憾, 是真正燃烧起她灰暗生命的爱情之光, 是不能饮也要拼却的一醉, 是那最后也无法厮守只能留驻心口的朱砂痣。“爱”的学习似乎还是一场未解的谜, 是一扇打开又关上, 换过春光却徒留清风泠泠的窗牖。但“爱”的试炼已经在经历的同一时刻抵达, 真谛或是付出与成全, 而非圆满。

从第四章到第八章的节选情节, 正是讲述这把爱情火光是如何燃起的, 取暖人此心拳拳, 使尽千般计谋要擦出火花, 而待燃烧的火苗却一再退却, 遍历绝然、不忍、犹豫、心动, 最终在黑暗中与之拥抱, 从这个角度讲, 节选情节是一个上升性的弧线状结构。

二、千门度月华——“两重发现”投射的多重呼应艺术

“月华”喻指的月亮意象于全书中两次出现, 第一次是在第八章“那是她一生中最亮的月光”, 另一次是在第十七章“月光再亮, 终究冰凉”, 无疑它们指涉着爱的圆满和爱的失去。而节选部分结尾处以较多笔墨渲染爱的皎皎晕华, 正是将情节推向了一个喜悦饱满的光明高点。但从低谷到顶点, 作者并非采用平铺直叙、一顺到底的单向笔触, 而是寓繁于简, 多有波澜, 通过千门万户的重重映射, 才捧出这“最美的月光”。

故事首尾, 郑微经过一番挑衅“发现”自己爱上了陈孝正、陈孝正经过猛烈攻势也“发现”自己渐渐喜欢对方的“两重发现”, 当这两重发现遇合之时, 故事也就在“最美的月光, 温柔的初吻”中落下帷幕。

“两重发现”是指郑微和陈孝正对对方感情的发现与确认, 可谓是各环情节的起讫点。“动情”看似寻常一笔, 但实际上多有呼应。下面将主要从这“两重发现”出发, 细察《致青春》的情节艺术。

(一) 呼应着故事情节的首尾, 从而如丝线串珠, 浑然一体, 保证了叙事的完整性, 交代弧线状结构之始末。

首章“一见杨过误终身”是关于郑微对陈孝正感情的“发现”。从“因为乱动陈孝正的建筑模型被他狠狠推了一下, 郑微就和这个男生杠上了”到“不是拦住他让他道歉, 就是当众给他难堪”, 再到“为陈孝正整日烦躁、恼恨、心乱如麻”, 郑微大有“不见此人、不‘撩拨’此人便浑身不对劲”的意味。

因为在乎才愿意关注, 心生反感是因为对方对自己“不屑、厌恶和冷淡”, 颇有几分玲珑心思的郑微终于明白:“原来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喜欢上了他”。

相形之下, 陈孝正对郑微感情的“发现”则要来得曲折隐蔽得多, 并在文中经历了数个情节关键点的自然过渡才被解蔽。面对郑微多番攻势, 当死缠烂打时他无奈又不胜其扰;当热情相邀、苦苦等待外加“眼泪攻势”时, 他心防被敲开一条裂缝;当换可爱的女主人公对自己不闻不问时, 他忍不住越界来“管束一二”;当她每天都用快乐和陪伴来猛刷存在感时, 他为她精心准备礼物直至为她心动。歉疚感, 习惯感, 逐步到认同感, 怜惜感, 共同构成了陈孝正的“发现”之旅。

以郑微的“发现”开头, 以陈孝正的“发现”收尾, 不仅故事首尾呼应, 同时主体情节也在“发现”语词的笼罩下相互走近、推衍、碰撞、纠缠, 一如主人公二人。可以说, “两重发现”有效避免了情节展开时的散漫无序、情节推进的旨趣不明, 将各部情节完美统一。这样一来, 就能生成一种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整饬美。

(二) 呼应着分情节、主情节和总情节的“学习爱”的主题, 环环相扣, 推波助澜;也呼应着青春独有的明媚色彩, 不断外铄、化成、投射着一种环境氛围。

两位主人公的“发现”, 实则仍然是内化于各个“爱的艺术”的总体情节锁链之中, 故而不仅具有使结构完整、叙事有序的“工具之用”, 也体现着深层次的“情感之维”, 从而处处显露小说整体意蕴, 更具解读空间。

郑微和陈孝正的爱的“发现”正彰显着种种情节所导向的中心:不管生命本身的赐予是什么, 人都不应该摒弃一种权利, 即欣赏并保有“爱的艺术”。而臻于爱的佳境, 首先要“学习爱”, 不是技巧, 而是能力。

郑微明确自我心意后, 便誓要让陈孝正对自己动心, 这就自然地引入了之后她撰写《行动攻略》、紧迫盯人、用黑白颠倒的言语“缠他、追他、黏他”的追求行动;又因为攻略失败, 她用等待数小时的苦肉计加眼泪战术博取同情, 并在再度失败几欲放弃之后偶然之下“趁火打劫”到了胜利果实;既已成功, 便需巩固, 于是情节又转向了郑微在各种场合都以陈孝正为先, 让对方彻底卸下心防坦然相爱的高潮部分, 最终“爱的学习”收获颇丰, 有情人终成眷属。

于此同时, 陈孝正也在一步步袒露自己的真实内心, 直面自我情感的真实变化, 逐步“发现”了爱情, 逐步学习着去迎接另一个世界。

至此, 故事的种种情节都前后承续, 因果并联, 始终围绕着:“发现爱并学习爱情之道。”郑微是学会去施予爱, 而陈孝正则是学会去接受爱, 与此同时也完成着爱的双向互动。郑微的“发现”是“学习爱”的起点, 而陈孝正的“发现”则熔铸在对“爱”的学习之中, 一个“发现”从外在上推动情节一步步向对方的“发现”推进, 另一个“发现”则从内在一步步予情节以发展和收纳的空间, 又能使得各部情节始终扣着“发现”背后的“爱之学习”, 不可不谓是提纲挈领, 处处呼应。

(三) 呼应着主人公真实性格侧面和人性的内在诉求, 从外到内完成人物形象塑造, 合理展开“人物性格的历史”。

在这幅情节不断推进发展的画卷上, 两位主人公的性格无不跃然纸上。郑微发现自己对陈孝正的心意后, “心思马上转到了‘如何追求陈孝正’上来”, “她是个直心肠的女孩”, 从种种追求行动中, 我们还可以看到她的其他性格侧面:古灵精怪、幽默爽朗、率真执着、热情细腻等等。与此同时陈孝正孤僻淡漠、严以律己、善良诚挚乃至外冷内热的一面也展露无遗。

而人性的内在诉求, 通过一场看似荒诞的“追逐行动”中得到应有的释放。

它集中体现于从人性不可能处缔造可能的魅力。郑微心系林静, 一路来此也是为了长伴君侧, 而所爱无端离开, 按理是美梦破碎, 一时心灰意冷无意情爱才是, 但却迅速对陈孝正热烈追求甚有“轻浮负心”之迹;陈孝正多年来不涉风月, 纵然“颇受女生注意”也仍旧独来独往, 何以能不久之间就对一个“完全不是自己期待的另一半”心动不已?

然而, 不合理处恰恰隐藏真实。郑微的所谓初恋, 多的是他者呵护, 心灵慰藉, 贪恋的是一份温润如水的依赖感, 她从未学会如何去爱一个人, 去从跌跌撞撞、风雨如晦里品尝本该属于爱情的失落、悸动和巨大起伏, 从陈孝正那里, 她才收获了自我的全部真实;陈孝正的所谓“排他生活”, 多的是自我封闭, 心灵孤独, 平和严肃的性情只是在自以为是构筑理想的对象, 当水邂逅火, 那种热烈必将点燃他对生活的另一种潜在想象。他们的生命, 都第一次闯进未知, 开拓出全新领地来, 差异彼此吸引, 孤独相互靠近, 本就是天然道理。非情节在“不同”与“竭力发现接近”上如此大肆渲染, 人心的无穷魅力就不能如此被显露。

如若缺乏郑微一开始那心思的一动, 缺乏种种追求情节的展开, 那么对于人物性格、心理、内在人性的挖掘就无从谈起, 也无从展示。可以说, 借由情节的串联, 简单的故事更引人深思, 并获得一种抽象提炼, 缔造了人性之流“轶态横生 , 瑰姿谲起”的峥嵘之美, 和爱情造化万物的神秘之美。

三、小结

托尔斯泰曾说, “没有情节的戏, 是思想和见解的坟墓”。《致青春》用看似寻常的题材、看似简单的结构和看似表面化的主题, 刻镂了一系列情节上的精致艺术。一元中见丰富, 平地上起波澜, 单调中出新意, 并且能于一系列自然承接、悬念、起伏、转折中不断创设巧合, 始终不离专意营造的青春之爱, 保持了总体结构的规整和统一, 实属难得。

相较于中国传统文学“透彻玲珑, 不可凑泊”的境外之象, 和西方趋于解构与陌生化的逆向探索, 《致青春》更多的是贴近日常的另一种书写, 但却将真实与梦想中和到极致, 如能在各方向再作细腻探索, 则网络文学仍能给我们更多惊喜。

摘要:刮起“怀旧旋风”的辛夷坞原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以下简称《致青春》) 是一部擅长“讲故事”的青春佳作。故事讲得可谓是百态横生又一波三折, 在泪与笑交织中将青春成人礼细细描摹。本文力图从小说前八章的节选部分入手, 分析其是如何将故事开端有机嵌入整体情节脉络之中, 并时时映射“爱之学习”的主题意蕴。同时重点解析它在情节单元安排上的悬念、起伏、突转、呼应等艺术手法, 从而还原《致青春》的真实叙事魅力。

篇8:记忆中的故乡散文

在我的理解中,家乡与故乡应该是两个概念,只有那种迁离了家乡的人,才能把家乡称之为故乡。我并不曾迁离家乡,远在湘南的一个小村庄里的那栋农宅仍然还是我的家,趴在房檐下的大黄狗还总是会在我每次回去的时候,高兴得拼命地摇着尾巴团团转。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当在外面想起家乡的时候,竟有了思念故乡般的沧桑与凝重。

难道是多年在外漂泊的我,梦里不知身是客,错把他乡当我乡了?难道是因为太久没有回家思乡情切了?家其实不远,不到六个小时的车程,在火车上打个盹就到了。还走在进村的路上,就发现家乡的颜貌又少了几处旧景,添了几座闪着马塞克光泽的新楼。而距离我上一次回家的日子才只有半年时间。细数一下记忆深处,眼前的村落已经变得无比陌生了,就连那本该不变的青山、绿水、田地也不复原貌了。山已经被挖掘得不再是原来的山了,河已经因为采沙而致河床坍塌了,本该绿油油的田地,也被拔地而起耸立在上面的非法建筑切割得满目疮痍了。

沿着新修的水泥路,我像寻踪觅迹一样地走在这片我并不曾真正远离过的土地上,不时地有戴着耳塞的少年嘴里哼着不知名的歌飞车从我身边一纵而过,他们的欢快像一阵风,将我儿时的记忆唤醒,眼前立即浮现出当年在这条路上尽情地追逐和嬉戏的情景,那溅起的尘土或泥浆也曾带给过我和小伙伴们无穷的欢快,只是当年的足迹如今被掩没在了坚硬的水泥底下,儿时的伙伴也全都难觅踪影了,惟有高跟鞋敲击路面的声音显得那样的单调和落寞。

因为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守的村庄因此显得出奇的寂静,时值金秋时节,村中央的柚子树顶着一树灯笼样的柚子,孤伶伶地耸立在那里,像是在思念它已故的主人,哦!至今还记得何奶奶守着一树未熟的柚子,像驱赶抢食的小鸟一样驱赶着我们时那愠怒的脸,还有采收柚子时,她挨家挨户送柚子时那笑成菊花瓣一样的脸。

最难忘的还是村西头的老井,那宽敞的井台就像一方舞台,演绎着一村人的`生活。老井是妇女和孩子们的天地,宽敞的井台上,一大帮妇女,或挥舞着棒槌很富节奏地浆洗衣服,或“哗哗啦啦”地洗着青翠欲滴的青菜,或“叮叮当当”地在砧板上杀着鸡或鱼。孩子们嘴里嚼着新鲜的蔬果围着大人嬉戏打闹着。女人们一边干着活,一边嘴不停地道东家长,说西家短,时不时地谁的大嗓门会呵斥一声:“狗呷咯!”(湘南骂孩子的俚语),往往不是淘气的孩子把刚洗好的衣服弄脏了,便是篮子里的芋头被孩子们打翻洒了一地。那场面活脱脱一幕生活情景剧。十岁那年,我被迫从去了镇里上中学的三哥肩头把挑水的扁担接了过来,每天早上揉着惺松的睡眼被妈妈呵斥着去挑水,于是,明镜一样清澈的老井便每天都会看到一个噘着嘴的小女孩,“咚”地一声把水桶扔到井里,全然不顾高高溅起的水花打湿了她的小羊角辫,然后“吭哧,吭哧”地拉上一桶水来,再“咚”的一声又把水桶扔下去……

最初喜欢老井,是因为跟着去井台上洗衣或洗菜的妈妈去到那里,总能得到同在井台上浆洗的大妈、大婶们赏赐的一些可以生吃的蔬果。再一次喜欢老井是因为那个圆脸,大眼睛的小姑娘。难得有一天不知因为什么事高兴,去挑水的时候竟没有噘着嘴,水桶也不是“咚!”的一声扔下去的,而是弯着腰用绳索慢慢地,很有耐心把桶往下放,放着、放着却发现井里有一个小姑娘也在一点点地放着绳子,那红扑扑的圆脸,亮晶晶的大眼睛,乌黑的头发,煞是好看,让我当即惊讶得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并腾出一只手,理了理凌乱的头发,井里的小姑娘也跟着理了理头发。从那天起,像是跟井里的小姑娘有个约会,每天我都会高高兴兴去挑水,到了那里,却迟迟地不舍得往井下放桶,而是探着头和井里的小姑娘一起或扮个鬼脸,或作巧笑倩兮状,总之是极尽臭美之态!老井就这样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天真的少年。如今的老井真的成了一口名符其实的老井,井台的一些坑洼处,长着一簇簇的野草,弯腰探头往井里看时,当年的小女孩那已经韶华不再的颜容,模糊不清地映照在长满了水生植物的井水里,就连这模糊也很快就被几只惊起的青蛙,“扑嗵”几声,搅了个粉碎。

篇9:记忆中的回忆散文

多少记忆的片段就算拼接也不会完整。多少零碎的画面就算修补也不会完美。

爱情离你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其实我一直在你身边,只是你不曾留意,上课时的你背影,默默关注着你迷人的长发,你回答问题的表情还历历在目。你每一个微笑,你每一个动作都会引起我的.紧张。你的不开心总会环绕我的心头,你的一切都浮现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有些人只能活在记忆里,有些人失去了,再也不会回来,有些人一直在你身边,你真的不知道他爱你,有些事,有些人都停留在我青春的密码里,只是我找不到回去的钥匙了。

一切都已经洗牌,时间总不给回忆的时间,上帝给了忘记的功能让我们忘记不开心的事,可是有些事很想忘记但是忘不了,有些事不经意间我已经忘了,那么干脆,那么直接,等不到你的反应,已经还给上帝了。

松开手,让你走,,,

你回来了,原本我应该高兴,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却总是开心不起来。我反反复复问着自己,我还爱着你么,真的还爱着你么?

当我面对你的时候,我真的已经没有了面对你时的那种感觉,那种心跳,就是那种一见钟情的心跳。

你离开的这么些日子,每当看到街上那一对对幸福的情侣,不知不觉就会想起你我那曾经幸福的往事。一个人默默走过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的街境,心就会被针刺了一样,一阵阵的疼。

可是亲爱的,你可曾知道,爱情是会一点点被时间摸平,所有的爱都会一点点消失殆尽,我承认我爱你,很爱,很爱,但是当你真正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你可曾知道我早已在等待中随时间的流逝,你的爱一点点消逝,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心动。

松开手,让你走。转身像你曾经的离开那样,消失在人海。

篇10:雪花中的记忆散文

从昨天起,我就开始有了一种兴奋期待的感觉,因为天气预报说嘉兴要开始一场持续不断的大雪的天气。当雪花飘飘洒洒越来越密集的时候,我的心情也跟着翻腾起来。嘉兴的冬天虽很冷,但是没有冬天的感觉,因为对于我这个曾在内蒙古生活了的人来说,没有雪的季节永远算不上冬天。

窗外的雪下个不停,我望着灰蒙蒙的天空,灰蒙蒙的飘雪,是那么纯洁,那么柔情。我脑子里什么都不想,只有一些晶莹的回忆在其间随意的飘着荡着。

那时我已调团部工作,每逢冬天下雪我们就格外兴奋,雪中有情,雪中有乐。

乌兰布和的雪粗犷豪放,率真自然。风雪过后,苍茫的沙漠裹上了银装,好似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这是用套子捕猎野兔的最好时机。

我团部宿舍后面的树林被白皑皑的积雪覆盖了,深度约有三十厘米左右。到了夜晚我们几个好友就用一根细铁丝,弯成一个圈状,圈比拳头大些,大小以刚刚可以容纳一个兔子头过去为宜。一头做一个活结,将另一头从这个活结中穿过,围成一个圈,要保证能很轻松的来回拉动,将穿过来的一头绑在小树上,固定在兔子容易经常通过的地方,俗称的兔子道,在小树林里的雪地上兔子道很好找,脚印十分清晰,找到野兔的脚印后,就可以下套子了。

野兔很笨,从巢穴到觅食处一直是沿着自己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来回的,除非它的脚印被别的脚印踩乱,否则它是不会轻易另辟新道的。所以,在寻找野兔脚印时,也必须要小心,不要踩到野兔的脚印。套子下在野兔脚印踩过的道上。野兔沿着它自己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奔来时,一头撞进套子里,套子就勒在了野兔的脖子上。由于套子的一端被绑在小树上,另一端是活扣,这样兔子一旦经过,在脖子处或身子处就会被铁丝圈卡住,越是用力挣脱就会勒得越紧。当然,野兔要是往后退,套子就会松开,野兔也就能从套子里退出头来而溜之大吉。但是野兔是不知道往后退的,它会一直往前挣脱,直到被勒死为止,到时候就等着你收套了。我们一般一次要下几十个套子,早晨起来收套,总会有收获,很少落空,我的战友有次运气好还套住了一只小狐狸。

只要套到了兔子,别提大家有多高兴了,又可以改善伙食,美餐一顿了。最令人红火热闹的场面是大家围坐在红红的炉火旁,摆放些小菜,上团部军人服务社买上一瓶酒,慢慢地品尝,讲些人世间的乐事,大家在阵阵笑声中驱赶了冬日里的沉闷和孤寂,火炉上的炖肉锅盖滋滋地往上冒着白汽,满屋子飘香。虽然没现在那么考究,放上各种作料来烹调,但对我们这些沙漠上长期“胃亏肉”的人来说,已是极好的享受了。闻着这味道什么都忘了,以至于我伸手就想去夹肉,可肉汤正滚的噗噗响,手还没伸到锅里,被热气一烫赶紧缩了回去。甩甩手,张嘴大口吹散热气,又想去挑肉,引来大家一顿欢笑……是啊,在这个偏远荒漠上,却孕育了这一批不甘寂寞、不怕苦、不怕累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奉献在那里的年青人,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默默地在这荒芜、贫瘠的土地上描绘了可歌可泣的屯垦戌边、寓兵于农、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奋斗长卷,为中国辽阔的边疆构筑起一道屏障,成为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

美好的回忆,让我不时地浮现出战友们一帘帘欢笑、一张张面孔,让人深感怀念。在这飞舞的雪花中,凝视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色,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在这飘雪中,我看到世事变幻人间沧桑。也许,只有经历了寒冷,才能理解温暖的含义。这份记忆却将成为永恒。

篇11:生命中的记忆

His name was Lawrence William Jackson.He was four years older than me in years but in knowledge of life he was much older.He was born with a disability(残疾).At the time they called it Muscular (肌肉萎缩症).Being younger,I don't think I ever really knew what it was.I just knew I had a brother who was different.

He could never walk and his arms andlegs couldn't extend all the way out.He could not sit up straight.He spent his life bent over and crawled around on the floor with his legs tucked under him.He had to be helped in going to the bathroom,getting into a chair or getting in bed.Somebody had to be with him all the time in case he needed something.

When I was in elementary school,I hadto come right home if mother wasn't going to be home to make sure somebody was there when Larry got off the bus.At the time,they tried all kinds of therapy (疗法) to help him but the only thing I can remember is him crying in pain as they tried to stretch his legs and arms out.As he got older,his condition got worst and he had to be home-schooled.

Growing up with him I did not see hisdisability as other people did,he was just my brother.We played together,had our fights and jealousies—just like all brothers do.I never really thought about having to help him because I grew up with him.I'm not saying there were times when I didn't want to do it but I knew it had to be done.I can't say I always treated him kindly but like I said,we were brothers and we acted like it.

My parents had two boys and he was theone that had the special talents with his hands and his mind.At a young age he could do things that seemed way beyond his years.He could draw,paint and figure anything out,if he thought about it awhile.

When he was 16,my father was building ahouse and Larry sat done and drew a whole set of house plans.My mother still has pictures that he painted hanging in her house.When he was in high school he took tests that showed he was at a 2nd-year-college level.He would tell me things about space travel in the 1950's and I would think he was just making them up but later on they turned out to be true.

As he grew older,I'm sure life was harderbecause he saw other teenagers doing things ard having girlfriends.To my regret,I probably didn't even see the torment(痛苦) he was probably going through.I was just becoming a teenager and I was so used to him that I worried about my own life.I was playing football and running track.Because of his condition,a lot of what Larry dreamed of doing,he would never be able to do.He got weaker and weaker.When he got sick,his body wasn't strong enough to fight it.

When he was 17 years old,my brotherpassed away of what was called pneumonia (肺炎).I was only 13 at the time.I can remember the night we took him to the hospital.He was unconscious but I thought he would be fine.When we got him to the hospital,I couldn't even comprehend what the doctor was talking about when he came out and said there was nothing they could do for him.When I did realize he was gone,I started to cry and I don't think my parents even realized the impact it had on me.

The next week I had the last track meetof the year and the coach said,"Win this one for your brother."I loved track but I just looked at the coach and said,"I wouldn't run at all because my brother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any high school track meet."I know the coach didn't mean anything bad,telling me to win it for my brother,but I just couldn't see how he could relate losing my brother to winning a race.

I didn't know it at the time but I hadlost the person that had the most affect on my life.He taught me more about how to accept life and how to treat people than anyone I had met or will ever meet in my life.My father was a sten (严厉的) man and a hard worker and taught me how to be a man.But my brother taught me the importaut things in life.

Larry's life was harder than I can evenimagine but he never complained.He took life as it came and always tried to have a good attitude when he had every reason not to.He never gave up trying to be the best person he could be,against all odds,and accepted life as it was for him knowing that it was not going to get much better.

After Larry died,I went on to becomethe Captain of my high school football and track teams,All the time I was participating,I always felt his presence—like he was there helping me and wanting me to succeed.

During my life I have been a police olfi-cer,a firefighter,a paramedic(护理人员) and have always tried to help people.I do not judge people for their faults.I try to be good man and kind to everyone I meet.I try to understand that all of us are trying to find the same thing in life;that's happiness.

In 2001 I was assaulted (被袭击) and left for dead.I had a brain injury and was in a coma for 4 weeks.When I finally woke up,I had some disabilities from the head injury and people ccould not figure out why I wasn't more depressed or bitter about my situation.

Growing up with a brother who had somany disadvantages,but took life as it came without complaint,my problems seemed to be small in comparison to 17 years of living with a disability that was never going to improve and accepting it.

Every day of my life,I thank my brotherfor showing me the kind of person I should be.

If people Wewould just appreciate all the giftsthey have in life and not try to harm or cheat other people for greedy reasons,thinking that this will bring them happiness.If we would try to help lpeople without looking for something in return,this would be a much better world.

I moved to Florida after graduation and Ihadn't gone to my brother's grave in 35 years.When I went back to Michigan last year,I decided I would go to his grave.I didn't realize how emotional I would become when I saw his grave marker.I began to cry knowing that he had always been a big part of my life.

上一篇:捐赠大学校长讲话下一篇:特种设备事故专项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