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统计学的看法

2024-04-18

对统计学的看法(精选6篇)

篇1:对统计学的看法

对加强统计法制建设的几点看法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9-8-7 16:26:08浏览: 1308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颁布实施,转瞬已是二十六个春秋。二十六年来新中国统计法制工作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经历了创建、曲折、完善和发展的光辉历程,为统计改革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6月27日,全国人大又顺利通过了对《统计法》的修改,这不仅是全国广大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者的又一喜事,《统计法》的修改也给统计工作迎来了有一个春天。实施《统计法》二十六年来,我们充分认识到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是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开展统计工作的迫切需要,只有始终坚持“依法治统,依法兴统”的工作方针,统计事业的发展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统计服务水平才能够不断提高。工作中我们要始终抓住依法治统这个纲,坚持普法、执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统计法制建设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才能促进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统、依法兴统,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一、将依法治理确立为统计工作的基本策略

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作为承担统计管理工作的政府统计部门依法治理统计,是适应依法治国方略,转变传统统计管理方式的必然要求。依法治理统计体现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统计法治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治理统计工作的方式,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统计法治是在总结统计管理经验教训,借鉴人类社会特别是近代以来社会治理的成功做法,在批判和扬弃我国传统人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统计工作方式,反映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统计法治能够最有效地保护统计社会关系的长期稳定,能够最有力的保护统计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说,要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得实惠。将依法治理确立为统计工作的基本策略,坚持行使好法定职权,履行好法定职责,不错位、不越

权;坚决“不出假数”,确保“真实可信”,对搞“数字腐败”者,不管其权大权小,位高位低,都应该收到统计法律的制裁。

二、保持统计队伍的稳定

《统计法》第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设置专职或者兼职的统计人员,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从现实情况看,多数乡镇统计工作人员为兼职,经费待遇上也不能得到保障,工资待遇偏差、下面的记帐户不如实记帐、乡镇统计不安心工作等问题的出现、这几年虽说上级统计部门给基础统计站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但是总的来说相比别的部门来说还有一定差距,导致统计数据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三、抓好统计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统计法律意识

继续加大对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领导干部和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律意识,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这不仅是统计部门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而且也是新时期开展统计法制工作的一项重要性工作,只要全社会对统计法律法规认识到位了,统计的各项工作才能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在宣传的方式上不仅要利用普法、统计人员上岗培训和统计宣传日等形式,而且要借助各种大型普查和专项调查,把统计法律法规贯穿进去,进行全面宣传,营造一个依法治统,依法兴统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宣传也要有针对性,既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执行统计法的典型,同时也要适当曝光一些违反统计法而受到处罚的案例,以儆效尤。宣传统计法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举办学习班、发放学习材料、举办知识竞赛、有奖征文、街头宣传等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统计法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提高人们统计法制意识,形成统计执法的良好氛围。

四、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

严格执法是提高统计部门地位,树立统计法律权威,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统计法治,不仅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执法水平,才能够有效推进依法治统。首先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法律意识强、懂统

计业务的执法队伍。其次要从基础抓起,苦练内功,严格遵守办案程序和办案纪律,做到依法办案程序化、规范化、合法化。第三要敢于执法,善于执法,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稳妥处理每一个案件。第四要坚持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重点检查与经常性检查相结合,统计部门与其它有关部门联合执法相结合,专业执法与全员执法相结合的原则,把统计执法检查贯穿于整个统计活动之中,做到执法检查经常化、制度化。第五要重视办案质量,把每一件案件都办成“铁案”。

五、强化统计管理职能,依法规范基层基础统计工作

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及《湖北省统计管理条例》,都对统计部门的管理职能做了法律的规定。在组织指导、协调管理全社会的统计工作,统计调查计划,统计调查制度,统计资料的发布和管理,统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等方面,对各级统计部门的职能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是,多年来统计部门忙于应付繁重的统计工作任务,统计工作的综合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履行,有些该管的事没有管起来。新时期应强化统计管理职能,依法规范基层基础统计工作,特别是乡、镇两级政府,要真正重视统计工作,乡镇要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保证统计调查经费。各部门、各单位也要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指定统计负责人,规范单位和部门的统计工作,切实做到数出一门,充分发挥好综合统计的职能。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统计工作面临着更加繁重的任务,因此,对统计法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借修订后的《统计法》颁布实施的强劲东风,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联合下发关于《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为契机,让我们再一次掀起宣传、贯彻、执行《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的高潮,开展好统计执法,为全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各级领导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篇2:对统计学的看法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和弊端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搜集、整理、汇总、描述和分析数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和决策的方法论科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统计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非统计学专业开设此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统计基本技能,为学生运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实务提供方法论基础。在开设此课程时,更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使学生具备利用统计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灌输理论、枯燥的公式讲解,学生无休止的计算器的按压等。手工计算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减,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统计教学的途径

(一)采用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组织教学

在统计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日益突出:一是可以克服传统板书的局限,可以演示数据、呈现数据,处理数据,探索数据和研究数据分布的具体过程,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在过去传统教学方式下,无法在一个课时内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处理同一组资料,无法同时显示多种统计计算公式、相关图形及计算结果,无法直接利用结果和图形进行预测,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后,则可使绘图、制表、数值计算、预测一气呵成。另外,利用计算机特有的模拟功能和动态演示功能还可使统计学的抽象理论变得直观、具体、形象,从而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方法的运用。二是可以介绍一些基本的统计软件,并以此为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同时,掌握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的现代信息处理手段,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三是可以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创造了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强化统计软件、特别是EXCEL

软件在统计学习中的作用统计的学习与运用必须与计算机结合,才能事半功倍,而统计软件的应用作为载体恰恰起到了这一作用。现代统计软件是依托计算机、网络平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习统计变成是一件有趣的事情。EXCEL作为一款优秀的电子表格软件,它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与表格的计算EXCEL具有强大的统计功能,几乎包括统计数据采集和整理、统计数据描述、统计概率分布与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时间数列分析与预测等统计学习中所有常用的统计数据模型。使得统计计算和分析变得容易多了。例如统计整理作为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大量的原始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综合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以得出能够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综合数字资料的工作过程。运用EXCEL软件则只须输入数据,学生利用EXCEL软件提供的多种数据整理工具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组、排序和筛选、利用其分类汇总功能将数据归类、并进行求和、均值等计算,就可将计算结果通过统计表、统计图的形式显示出来,以便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只要学生掌握了 EXCEL电子表格的使用方法即可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过去需要数倍时间完成的作业。

三、计算机应用与统计教学真正相互交融下的教学设想

(一)计算机的应用,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统计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概念加解释,即使举例也只能是蜻蜓点水。学生只充当学习过程中的被动角色,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学生靠死记硬背学习专业知识,难以从实质上抓住理论,概念的要点。统计学中繁杂的公式,抽象的术语,枯燥的数据,经常使学生感到高深莫测。然而,利用背景材料进行实际的统计案例分析,并对统计结果给予实际意义的解释,则会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功能与作用,感悟到现实生活中统计规律的存在,便于真正地掌握统计方法,在大量的不确定现象中寻求事物的本质。国外多数统计学教科书都集统计理论,统计案例分析和统计软件为一体,使统计学不仅保持了其理论性与科学性,同时又体现出较强的应用性与实用性。由于统计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应用,只有结合真实案例进行教学与分析,使教师在应用中教,学生在应用中学,统计教学才能活起来,所以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见,计算机应用与统计教学的结合使案例教学法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教学效果与效率大大提高。

(二)增加实验实训课程

计算机与统计教学的结合一方面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和EXCEL等软件教学生如何使用,另一方面学生必须能在电脑上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际“案例”。但单在课堂上只有老师的一台教学电脑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操作需求。必须开设实验实训课,使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增加在计算机房上课的时间,至少应有二分之一的教学课时在机房进行。

(三)改革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

篇3:对统计学的看法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看法

关于我国GDP数据质量问题, 很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90年代初, 世界银行对中国统计体系发表了一篇报告《转换中的中国统计体系》, 认为中国官方国内生产总值存在总量数据的低估和速度的高估。1994年, 世界银行对1992年的数据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 包括一致性调整、范围调整和估计调整。许宪春在其文章《世界银行对中国官方GDP数据的调整和重新认可》中就这三方面针对中国具体情况进行讨论, 他认为世行对中国情况了解不全面, 虽然对中国当时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与中国目前的情况不适合。1999年, 经过磋商和考察, 世行不再对中国统计数据进行调整。

2000年孟连和王小鲁《经济研究》杂志上发表《对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可信度的估计》, 他们认为中国GDP统计数据被高估, 并从三方面来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的可信度。⑴对分别通过对各地区GDP增长汇总数据的观察 (1988至1998) 和对价格指数变化的观察 (1979至1998) , 定性估计全国GDP增长统计数据是否存在问题。⑵通过对168种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的观察和分析 (1979至1997) , 来估计工业增长速度可能的统计误差。三、分别通过对货物运输业的增长、工业消费电量和综合能源量的增长与工业增长之间的相关分析, 估计工业增长速度可能统计误差。2001年, 美国学者托马斯·罗斯基在其文章《中国GDP发生了什么?》中指出:⑴中国经济增长率数据与能源消耗、就业和消费价格数据之间的不一致性⑵生产数据之间以及生产数据与投资数据之间的不一致性⑶消费数据之间的不一致性⑷消费数据与收入数据之间的不一致性。从而说明中国官方统计数据从1998年开始明显夸大了经济增长率。

任若恩对针对孟、王及托马斯·罗斯基的观点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能被高估的原因是中国长期实行的可比价格法, 且目前用的是1990年的可比价格。时间越长, 产品变化越大, 计算误差就大。他建议用价格指数对当期价格进行缩减。在其《中国GDP统计水分有多大》文中分别对日本、韩国、德国、英国、美国的能源消费与GDP增长率进行分析, 发现不同时期其经济增长率与能源增长率在都出现不同步现象, 认为托马斯·罗斯基从能源消费上来推断中国GDP虚增是不合理的。文中并对孟连和王小鲁的观点进行自己的论证。首先是工业生产指数方法, 任认为孟与王并未对指数加权方法和估计可信度作出详细说明。其次, 任认为孟、王计算货物运输业增长、电力和能源消费量增长各自与工业增长的相关分析来估计工业增长速度的统计误差带有随意性, 而且从长期来看, 上述几个变量与工业增加值很难存在严格的线线关系。最后, 孟、王综合要素生产增长率的异常点能否找到相应的原因来分析经济增长率是否存在统计误差。任认为经济计量学的方法中的综合要素增长率会因为生产函数的设定不同而有很多选择, 而且所使用的数据会因为因其来源和处理方法的不同从而影响估计结果。所以任认为孟、王使用这个方法不科学。龚刚敏认为单个因素与经济总量的相对关系是建立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技术水平、管理模式及思想观念相对稳定的状态的前提下。而中国明显不符合这个前提, 所以托马斯·罗斯杰的分析不符合实际。龚认为数据只是技术误差, 那么统计数据时间还是有价值的。从1985年开始, 我国就采取国家统计局统一制定方法制度、地区与国家分级核算的方式, 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统计主要问题是技术问题。

2005年, 李子奈和周建在《经济研究》上发表了《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结构变化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实证》。他们从经济的角度运用联合估计诊断模型对我国36个宏观时间序列的结构变化进行全面的分析, 发现数据异常的特点和规律。他们认为"Smearing"现象导致异常点识别不出, 即把实际异常点判断为正常值或把正常值判断为异常点。所以李和周采用Chen和Liu提出的联合估计方法, 第一阶段先利用时间序列模型计算残差序列, 然后利用设定的临界值找出可能存在某种类型的异常点。第二阶段利用联合估计模型 (残差序列) 确定时间序列中真正的异常点。然后将他们从原序列中剔除, 重新估计模型计算出最后的残差序列。通过1978-2000年36个变量的序列分析, 得出异常点数据基本上都是真实的, 能被解释的。但是, 由于异常数据的存在, 当我们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经济数量分析, 就可能得到有偏误的甚至是错误的结论。我们应该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 在数据诊断的基础上, 分别选择原始数据或者经过异常点修正后的数据。

国外学者Klein和Ozmucurde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没有任何单独的经济活动及指标能够完全的解释宏观经济活动的总体特征。因此他们选择了15个变量,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消除其共线性影响, 再利用主成分与GDP增长率进行回归, 然后还原GDP增长率与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系数, 通过其正负关系确定是否违背经济规律。阙里和钟笑寒对Klein和Ozmucurde的方法进行改进, 利用中国28个地区近二十年10个经济基础指标的平行数据, 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的经验分析方法。他们分析得出各地区若干个基础经济变量各自相对与GDP的变化趋势符合基本经济规律。

参考文献

[1]许宪春.1996《世界银行对中国官方GDP数据的调整和重新认可》[J].经济研究, 1999 (6) 53-58.[1]许宪春.1996《世界银行对中国官方GDP数据的调整和重新认可》[J].经济研究, 1999 (6) 53-58.

[2]任若恩.《中国GDP统计水分有多大》[J].经济学 (季刊) .2002 (10) 38-51.[2]任若恩.《中国GDP统计水分有多大》[J].经济学 (季刊) .2002 (10) 38-51.

[3]孟连, 王小鲁.《对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可信度的估计》[J].经济研究, 2000 (10) 3-14.[3]孟连, 王小鲁.《对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可信度的估计》[J].经济研究, 2000 (10) 3-14.

[4]龚刚敏.《对我国GDP增长率高估或低估判断的分析》[J].财经论丛.2004 (7) 65-69.[4]龚刚敏.《对我国GDP增长率高估或低估判断的分析》[J].财经论丛.2004 (7) 65-69.

[5]李子奈, 周建.2005《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结构变化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实证》[J].经济研究[J], 2005 (1) 15-26.[5]李子奈, 周建.2005《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结构变化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实证》[J].经济研究[J], 2005 (1) 15-26.

篇4:浅述对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企业统计工作;统计制度;数据分析;决策意识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4-0192-02

统计工作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搜集、汇总、计算和分析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数据即统计信息,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1、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2、综合性。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

如果一个企业建立或完善了一套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那么,这套制度对企业而言,将具有以下作用:

1、能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还能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从现状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从动态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或称市场营销)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

2、能反映企业的规模,还能反映企业的结构。从规模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从结构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

3、能反映企业的发展速度,还能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在速度方面,对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生产(包括产值产量等)的发展和增长情况;对非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劳务服务投入的发展与增长情况;在效益与效率方面,不论何种类型的企业,都可以以人、财、物、时间诸方面的投入与生产和劳务方面的产出成果进行比较。

4、能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特征,还能反映企业的一些质量特性。在数量方面,包括了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等凡是可以量化的方方面面。在质量方面,则主要是反映企业的产品质量、维修质量、设施质量和服务质量。

5、能反映本企业的情况,还能反映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与本企业有联营、合资或者协作、配套关系的企业的情况;(2)与本企业生产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竞争对手的情况;(3)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及信息反馈;(4)本企业产品或服务已经占领或将要开拓的市场的各种信息;(5)对本企业经营将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信息。

怎样才能在企业中开展高效、实用的统计工作,使统计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帮助企业的最高决策层在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中做出正确的决定。而要达到上述目的,下面所说的几条则不可缺少:

首先,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对企业的统计工作应有足够的重视。应从思想和行动上体现出来的,这是企业做好统计工作的先决条件,重中之重,是企业一切统计工作的基础。

其次,建立健全企业统计制度,即用法制而非人治。所谓统计制度,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定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方式,二是确定统计内容及其计算方法。

1、关于管理体制与运行方式

长期以来,企业主营业务统计大都由计划部门负责。在生产型企业和流通型企业,统计信息运行方式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运行,统计数据由班组到车间。再到计划部门,计划部门汇总后再呈企业领导,并对外报出。其非主营业务的统计如附营业务统计、人员工资统计、基建技改统计及科技开发统计等,都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并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这种管理体制及运行方式至少有三个弊端:(1)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需要的各种统计信息,以及怎样搜集这些信息;(2)对企业目前搜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综合分析,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层次;企业各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也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及程度要打一些折扣。针对一些问题,我认为改革应从以下方面人手:

第一,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如果企业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目的出发,不设独立的统计机构,那么也应在其他机构中设立综合统计岗位,明确其职能,并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综合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岗位应具有以下职能:

1、设计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要充分考虑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需要,考虑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需要,把政府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部门、单位,明确其报送或提供的时间、内容及方式。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

2、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一是要对应由综合统计部门负责且由各级单位层层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而后加以汇总;二是要收集审核本企业其他职能部门负责汇总的信息;三是要搜集分析本企业以外但对企业生产经营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在此基础上,该部门一方面应完成各种统计报表的对外报送任务,另一方面应负责向本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

3、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一是利用某一种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如分析生产进度情况;二是利用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利用生产、盈亏、质量、销售、市场行情等多方面的统计信息分析产销增减原因;三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素质,不仅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还应熟知本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

第二,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在现代企业中,无论是直线职能制还是事业部制,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都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因此,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要特别重视一些被忽视的部门的信息。

第三,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这种信息运行方式应该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各种基础信息由各基层单位(如班组、柜台)向各职能部门运行,满足各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二是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部门横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三是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由综合统计部门向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多向运行,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

2、关于统计内容及其计算方法

在内容上,主要可从两个方面人手:

第一,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已有的内容。目前,国家基层表制度要求一定规模以上企业填报的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主营业务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情况,人员及工资情况,能源及原材料消耗情况,科技开发情况及附营业务情况。由于这套指标是从国家宏观监测需要考虑的,因而比较简单。企业还应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不同的部分增加相应的内容。

第二,是国家统计制度尚未包括的内容。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作用影响看,应增加的内容可以有:产品质量统计,用随机抽样方法结合排列图、直方图等统计图表,计算如平均值、标准偏差等统计特征数;市场营销及预测统计,如在对用户情况进行重点或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利用德尔菲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趋势预测等方法,对流通企业和劳务型企业,也可从其实际情况出发,增加相应的统计内容。

在此基础上,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综合统计部门根据管理与决策的需要,对集中起来的诸多数据进行排列组合,生成新的有用的统计信息,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与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发挥其他任何工作都难以发挥的参谋作用,促进企业管理与决策水平的提高。

企业应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统计人员队伍,因为他们是具体工作的执行者,总体来说企业的统计工作者应有如下的素质:

1、应具有深厚的科技统计专业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具备扎实的经济、科技、统计专业知识是对复合型统专业人才的根本要求。

2、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才能将所学的统计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只能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以便发展我们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为经济建设服务。

3、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统计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准确度。同时,由于信息量的扩大,统计预测的准确性在不断提高,统计决策的准确性也在提高。

4、具有良好的写作基础和表达能力。良好的写作基础和表达能力是对外提供信息和进行交流、发挥统计作用不可或缺的条件。

5、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外语是获取外来信息的基础,而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是进行对外交流的必备条件。

6、通晓国际统计惯例。国际统计惯例是世界各国统计人员应共同遵守的工作规范,是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和进行国家之间统计经验交流的需要,统计工作人员应通晓国际统计惯例。

7、具有现代统计意识、风险意识和国际意识。统计人员在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决策的过程中,必须具有风险意识,对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尽量减少风险损失。

篇5:对文学的看法

首先,文学总是聚集着情感的,反过来,作乾在写作时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才叫文学。情感包括许多许多,美好的情感,愤怒的情感„„甚至放肆地宣泄自己的情感也是可喜的,然而,也有作者在创作时毫无感情,为了创作而创作——我只能说这根本就是不尊重文学的表现,而且这篇作品无论有多么优秀也不能算是什么好文学。有些人总认为不尊重文学的表现在于乱用骂人的话甚至脏字,却没意识到脏字也是一种情感宣泄,并且挺真实,挺纯粹。何况这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这么说吧,读者都宁愿看一部毫无意义,单纯是发泄感情的差劲小说,也不愿看一部通篇使用华丽词藻却没有一丝真正的生命力的“优秀文章”。

讨论文学的本质,首先有一个讨论的角度和出发点的问题。因为文学是复杂的,任何复杂的事物其本质也不会是单一的。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得出的结论也肯定不会一样。国内一般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探讨文学的本质,从而得出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语言来塑造形象的审美的意识形态的结论。这种学说着眼的主要是从人类的整个活动中将文学区分出来,进行的是一种形而上的探讨,未能深入到作品之中。而文学作品乃至整个文学活动作为一个具体、复杂、系统的整体,对其本质的探讨不能仅仅着眼于整个的人类活动,满足于将它与人类的其他活动区分开来,更应着眼于其本身,从中探索出更为符合其本性的结论。由此可见,意识形态说虽然正确,但也不是没有局限,它透视了文学本质的一个方面,却忽视了其他的方面,而且就文学本身来看,有些甚至是更重要的方面。

热爱文学的人们总是强烈地感受到文学的美好。究竟文学为何如此美好?而为什么热爱数学、热爱科学的人却没有这样着魔般的迷恋感?文学到底比其它的东西多些什么?

没有文学的生活悲惨得不可想象。如果人们突然有一天把所有的科学成果都烧了,科学家们会照样活得好好的。而如果人们把文学作品全部烧掉并强令我们禁止创作文学,那么必定会有许多人痛苦地集体自杀。

难道文学的意义这么重大?它难道才是生命的意义么?

我觉得文学就像自然一样神秘,了解得越深,就越觉得入迷,似其他什么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可以陶冶情操,使人的内心深处发生一些变化,使人的性格发生改变,可能变得更加的开朗,也可能变得忧郁,说话时会很艺术,是听你说话的人感到舒服,叫文学的人。文学素养都很高,他们说的话就很经典,使人难忘。

谁都可以拥有文学,正如谁都可以拥有梦想。文学就是我们的梦——我们的憧憬,我们的理想。现实生活中几乎事事都不十分如意,对此我们只能将我们的梦想“发泄”出来——在文学里,文学的最大好处是能使我们满足,使我们快乐,在美好的文学世界里(哪怕文章表面表现的不是美好的事物,它依然是美好的),饱含着我们的希望和向往。它使我们完全沉浸在幸福中了!

文学,既是“实的”也是“虚的”。有些人不屑一顾,文学就是一个虚无的东西,在这里花功夫,跟无所事事地躺在床上白日做梦,消磨时间差不多(这个观点明显错误!)有这点时间干嘛不好好把理科学好去设计个火箭飞出去试试,你不是说要探索世界嘛?!我只是想说,正因为它是虚无的,所以才比实质的东西更宝贵、更有意义。

人是一切价值活动的主体,当然也是文学审美活动的主体。作为一种文学意识,文学从来都不是对客观生活本身的直接再现,而是在作家主观因素的积极参与下才得以创造而成、并受到主体的意志、情感支配。如实地描摹一个对象和艺术地表现同一对象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认识和评价,作家自身的思想和感情,都必须经由主体心灵的加工创造才能转化为艺术作品,作品身上已经打上了创作主体的个性烙印。因为,文学不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且也是主体的一种“反应”,主体的政治信仰、社会立场、审美理想、文化修养、人生经验,以及自身的气质、性格、兴趣、习惯等等,甚至,包括创作时的心境和情绪,都会对外界的刺激 和主观的感受发生反馈作用,都会对文学创作过程和结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真善美的观念上,现代主义与传统的柏拉图美学观念有着明显的差别。柏拉图认为:真和善都是美的;但在现代主义眼里,真善美并不是必然统一的整体,美和善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丑和恶都是与美和善相反的,但可以是真的。问题在于用怎样的态度观察这个世界和人,怎样估计“真”的原则对文学美学价值和认识价值具有意义。从方法论上看,现代主义作家注重人的自身认识,“认识你自己”。哈姆雷特说过:“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作品!理性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庄!多么出色!宇宙的精华!万物之灵长。”

在形式上,正如索尔.贝娄所说:“奇特的脚穿奇特的鞋”。所以说,现代主义在形式上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的形式,与传统的文学比较,它的特点是故意打破时空顺序,大量运用梦境,心理时间,黑色幽默及魔幻、意象、象征和意识流等手法去表现生活和人的性格。他们认为,作为传统的现实主义再也无法深刻地表现现代人复杂的生活经验和内心体验,人的个性从集体意识中解放出来,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更深刻更准确地把人的个性和复杂的心理体验表现出来,传统的白描手法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显得苍白无力也无法刻画现代人的复杂意识。

篇6:对两会的看法

2013年3月3号,也就是昨天第十二届第一次“两会”在京召开“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而“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今年,作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的第一次全国两会,“收入分配”、“养老保险”、“房价”、“机构改革”等是今年公众最关注的12个热点话题。正如“民之所盼,政之所为”,我们将带着这些热点话题关注两会,一起见证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见证一项项百姓关切化为国家政策、政府行动。

上一篇:我的成长足迹为主题的作文下一篇:报检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成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