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的基本任务

2024-04-08

统计学的基本任务(通用8篇)

篇1:统计学的基本任务

2010年统计法制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

1、法制工作目标:树形象,提质量,促和谐,上水平。

2、基本思路:以执法为核心,注重创新普法宣传的方式方法,推动统计法制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3、主要工作:

(1)完善法制工作目标责任制。

完善法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办法,用目标考核牵动法制工作上质量、上水平。

(2)进一步加大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要密切结合媒体,利用多种渠道,改进宣传方法,开发媒体资源,做到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纸有文、网上有站,形成立体宣传体系,真正的让统计法律知识走向生活,融入社会。

普法工作要做到三个结合:第一,普法工作要与日常统计工作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布置调查、收集报表、公布资料等各个环节,都要注重宣传统计法律知识。第二,普法工作要与执法、立法工作相结合。执法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普法的过程,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同时,要抓住统计法律法规制定、修改、出台的重要时机,大力宣传统计法律知识。第三,普法工作要做到内外结合。既要重视对外也就是对党政领导和调查对象的宣传教育,又要重视对内也就是统计工作者的宣传教育,着力解决统计普法的“灯下黑”问题。

除了经常性的法制宣传,今年主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推进统计法进党校课堂。二是通报违法案件,这是最有效的宣传手段,为依法统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法制环境,努力推动统计的良性发展。

(3)转变统计执法工作思路,加大查办统计违法案件的力度。牢固树立法制工作服从服务于中心工作、保障数据质量的大局意识,切实转变工作思路。从开展集中执法大检查向实行经常化、制度化的执法检查转变。

一是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今年,市局继续推行全员执法,要求各专业处和各县区都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执法检查,计划已经下发了,下一步的关键就是计划的落实,市局将加大监督力度,督促执法检查计划的落实到位。

二是突出执法重点。今年执法检查的重点是人口普查、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能源统计和新开工项目统计。

三是创新执法方式。在认真总结集中执法、联合执法、重点执法、全员执法等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地和本专业的工作实际,进一步创新执法方式,比如适时开展统计巡查活动,大力提升我市统计执法水平。

四是要加大对统计违法案件处罚力度。处罚一个点,规范一条线,扩大影响面。我们在对统计违法单位进行处罚时,要彻底纠正“执法等于查案,查案等于罚款”及“查而不办,办而不罚”的片面观念和做法。通过文明执法、依法处罚来真正规范统计行为,促进统计工作法制化进程,推动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2010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0年我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继续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纪委、省统计局的统一部署,以推进统计系统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主题,重点加强对中央纪委、省市纪委、省统计局的要求,着力加强统计行风建设和惩治统计上的弄虚作假,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对权利运行的监督制约。做好以下工作,1、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一是继续贯彻执行本溪市统计局《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分工的实施意见》。扎实地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继续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党组牵头抓,纪检组协助抓,监察室、机关党总支具体抓的工作格局。

坚持“一岗双责”党政齐抓共管、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责任考核,严格责任追究,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情况列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履行责任有规范,检查考核有标准,责任追究有依据。

二是建立健全机关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认真开展“完善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相关体制和机制的研究”,针对我局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抓住规范和制约权力这个核心,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和环节权力行使的监督。要不断探索权力制衡的新途径新办法,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廉政建设工作,运用信息等科技手段,大力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机制制度创新。注意调动和依靠各业务部门积极性,查找廉政工作盲点,制定措施,规范权力运行机制。

三是进一步推进统计行风建设,着力惩治和预防统计上的弄虚作假。统计数据的虚假,严重危害统计数据的质量和政府统计的公信力,是危害极大的腐败行为。按照省局部署,2010年为全省统计执法年。要把加强行风建设、惩治和预防统计上的弄虚作假,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要通过大力弘扬统计职业操守、推进统计行风建设、增强统计法制观念、查处统计违法案件,下大力气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堵塞漏洞、强化监督,不断加大惩治和预防统计上的弄虚作假的力度,促进统计数据质量和公信力的提高。

四是继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继续建立健全中层干部谈话提醒制度;建立干部廉政档案制度;扎实推行问责、问廉、问效制度,强化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确保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2、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构筑思想道德防线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省纪委五次全会提出的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要求新举措,继续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副处级以上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干部教育的重中之重,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增强教育的有效性。认真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制度规定的贯彻落实,严格禁止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二是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使党员干部明确和牢记《廉政准则》的8个方面52个不准。要认真分析我局党员干部从政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及身边的工作人员谋取利益、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党员领导干部作风等六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禁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或借机敛财。

三是继续抓好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规定的落实。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精神,树立以俭为荣、以奢为耻的价值理念,培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工作作风,形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以优良的作风大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四是继续开展“读书思廉”和“家庭助廉”活动。加强反腐倡廉宣传工作,继续利用局域网对机关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并坚持教育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将局域网作为开展机关干部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平台,继续扎实开展好12121工程。即认真做好每年一次的机关副处以上干部的述职述廉工作;每年开展两次警示教育;每月推荐一篇警示教育文章;每两星期在局域网上答一套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试题;以案说纪,每个月通报一个统计系统党风廉政方面的案例。

3、认真抓好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监督检查工作。

加强监督检查是中央纪委的一项重要部署,也是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根据统计工作实际,为确保我市统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一是严肃查处渎职行为,保证各项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结合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对业务部门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执法检查,使统计数据全面、准确、及时。坚决纠正和查处违反《统计法》的行为。二是进一步加强各部门收费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基层单位负担,各处(室、队)在年终收取报表费时,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文件要求,依法依纪从政。

三是做好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要建立对人、财、物权利运行机制的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制度,加快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利运行机制。

四是要加强信访举报办理工作,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使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妥善解决。

五是进一步加强统计队伍作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在全机关范围内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确保政令畅通;使全局干部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爱岗敬业,时刻注意维护统计队伍整体形象,确保全年无违纪、违法现象发生.

篇2:统计学的基本任务

领导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为了实现党的最终目标,党必须根据当前所处历史阶段的社会特点,科学地提出这一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战略任务。应当明确我们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战略目标,并以实际行动模范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和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根本立足点,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以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奋斗目标,概括并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的任务、总的方针、总的政策。它集中反映了党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表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它概括了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主要经验,是当代中国发展必须遵循的根本路线。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我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的政治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3.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既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的国情,总结党领导革命斗争近二十年的经验,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在党的七大上,他又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作了进一步阐述,正式提出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在总结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为全党和全国人民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这对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向前推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相当艰巨,工程十分浩大,必须经过长期的有步骤、分阶段的努力奋斗才能实现。党在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各种条件的基础上,从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一战略目标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四大提出了近期奋斗目标,即在90年代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实现第二步发展目标;同时,也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在世纪之交召开的党的十五大,又将第三步奋斗目标进一步具体化。这就是:到下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实现全党工作的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全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4.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作为党的根本任务

《决定》作出六大部署,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建的主要任务。

1、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决定》强调指出,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2、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决定》明确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3、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决定》指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

4、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决定》强调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5、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决定》提出: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

6、加快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篇3:统计学的基本任务

1.1 学生学习与职业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其矛盾体现在: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弱, 对统计学科中众多公式的学习存在厌倦和畏惧心理;对统计学的目的和应用不明确, 认为统计学只是一种专业的理论课, 需要背诵很多公式和原理;没有意识到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在社会和将来的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职业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强化对统计的分析能力, 需要用统计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师教学思路与职业目标存在的矛盾

统计学在高职院校中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统计调查与分析等多种能力, 由于传统的教学思路的存在, 以及学校经费和场所的限制, 很多教学教师怕麻烦, 教学仍停留在课堂理论学习的阶段。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多过强、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考核方式不合理等, (1) 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低, 缺乏用统计思维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缺乏用统计方法和手段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2 任务驱动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任务驱动法的认识

现在很多统计学的教学中, 都大量应用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的应用,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但是相对于案例分析法, 任务驱动法在统计学中的应用更有优势。案例分析法与任务驱动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案例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学生案例的学习与分析, 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的理论和公式原理, 达不到实践教学目标。任务驱动法, 是在理论够用的前提下, 根据学科的特点, 让学生来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任务。任务驱动法是让理论配置任务, 侧重在于实践的能力, 减少了理论讲解, 需要学生主导、主动地完成任务。通过目标任务的驱动, 来推动教学的完成,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分析能力。

任务驱动法教学的主要思路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 设计每章节的教学任务, 给学生先进行理论与方法的储备讲解, 然后布置和监督学生来完成任务, 并对学生完成的任务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

2.2 统计学课程中的任务驱动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我校统计学的教学实践中, 其主要的应用模式为:

(1) 教学方式的改变。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 统计学的教学设计做了一些大改变。教学的改变主要体现在: (1) 相应的学时延长, 延长到110课时左右。延长教学和学习的时间, 为学生的任务完成提供了保障。 (2) 理论课时比例减少, 实践的课时占比上升, 实践课时占到了60%。 (3) 任务完成的地点从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 改变成课堂、机房与社会调查形式的并重。 (4) 上课的方式, 增加了统计软件excel等的应用。 (5) 对学生的考核也发生改变。以小组的考核为主, 个人的考核为补充;分值中过程考核占比70%, 结果考核占比30%。

(2) 每章节任务的设计。任务驱动法的驱动效果, 关键是教学任务的设计要合理、可行。既要考虑学校条件的限制, 又要结合统计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统计调查的对象应该让学生能比较熟悉, 统计数据的直接和间接取得就比较容易, 任务的要求和目标就能够完成。每章节中任务的驱动, 需要学生能够通过小组方式, 取得统计调查的数据。学生要到社会、企业和图书馆、网络中去取得数据, 才能应用统计的原理来分析问题, 达到教学目标的完成。

(3) 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 需要按照任务的设计原理, 做到任务目标的明确, 让任务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然, 每章节的任务应该有多个, 便于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取和对比。以指数分析章节中“学校学生CPI指数调查分析”为例, 我院统计教学中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为 (见表1) :

通过对“学校学生CPI指数调查分析”的任务完成, 学生达到: (1) 掌握指数分析的原理和作用; (2) 理解CPI的实际应用, 对统计局每月公布的CPI结果有更全面的认识; (3) 认识到CPI的结构和不足。 (4) 对统计软件的应用更进一步。

3 应用成效

任务驱动的教学在我校经济管理系进行了近两个教学年度的实行, 效果还是比较明显。通过对任课老师和部分学生的座谈和调查, 主要的收获是: (1) 学生对统计学有新的认识:结合了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 学生觉得忙但很有趣;活学活用, 能用统计的知识具体分析身边的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数据, 提高了学生统计分析的能力;开始关注社会中统计数据的公布, 提供资金的见解;有部分学生考取了统计资格证。 (2) 教师的职能得到了改变:理论课时减少, 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让教师从单纯理论知识的讲解, 转为对学生实践的讲解、监督和评价, 有效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3) 达到了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实践要求, 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然, 任务驱动的推行, 对教师和学校的要求也有相应的提高。任务设计合理与否, 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前提。在推行的过程中, 有些任务的设计不成功, 则驱动的效果就不明显。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 强化任务驱动, 来完善统计学的教学。任务驱动的定量效果, 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评价。虽然教学中也存在不足, 实践证明在统计这门操作技能要求高的课程中, 任务驱动是一种非常好的实践和理论结合的教学模式。

摘要:任务驱动法能够有效地和统计学的教学相结合, 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在简单介绍了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了任务驱动在实践教学的应用过程, 最后对应用的效果做了一些评价。

关键词:任务驱动,统计学,任务设计,成效

注释

1郑顺金.高职统计教学的现状与改进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 2013 (7下) :307.

篇4:统计学的基本任务

【关键词】任务驱动模式 统计学 情境 能力培养

统计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 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推断研究对象的本质。统计学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是各学科领域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必备知识。英国统计学家哈斯利特说:“统计方法的应用是这样普遍,在我们的生活和习惯中,统计的影响是这样巨大,以致统计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

任务驱动模式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高考生源数逐年下降,高职院校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再加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201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万人,比2013年多出28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这对高职院校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高职院校要想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遵循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要从课程教学入手,突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实践技能,拓展就业范围,增强综合就业能力。

统计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统计数据在社会、经济等科学研究领域都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人们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统计,《统计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日益体现。然而,《统计学》教学中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大量的数学计算,让很多基础本来就不好的高职学生望而生畏,严重阻碍了学生统计能力的培养,统计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革。应用任务驱动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其统计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统计工作。

任务驱动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利用实际情境引入教学任务,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模式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任务驱动模式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以学定教,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学生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学科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统计研究,根据研究需要,及时补充知识内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统计活动中,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课堂上的积极质疑与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意思维

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师灵活组织教学,从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设定教学内容,依托学生对统计任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设计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善于思考,提出质疑。教师倡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解决实践问题,使学生在任务实践过程中及时获得学习体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课堂中学生积极质疑、讨论,形成了共同创新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创意思维。

3.小组配合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

一个完整的统计活动,需要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环节紧密相连,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得出错误结论。要求小组成员科学分工,认真配合,集体面对教师和同学的质疑,讨论制订调查方案,科学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统计任务的圆满完成,离不开小组成员间的配合、分工和协作,培养了学生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

4.整个过程的设计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从理论角度来说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高职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适应生活、工作,并不断创新发展的能力,具体包括:终身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教师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模式,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动手设计统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深入学院各系,对具体的专业和班级进行调查,创新组织统计调查,灵活应对教师与其余小组的询问和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整个任务活动中,学生掌握了知识更新与技能提高的方法,为后面的就业与适应社会工作奠定基础。整个统计调查过程的设计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任务驱动模式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1.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做掌舵人

《统计学》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模式,整个统计活动中主体是学生,教师不能只做旁观者,教师要做掌舵人。每个阶段都需要展开组内讨论和全班质疑,引导各组统计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针对各小组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关键环节,教师有必要对全体学生作理论指导;教师的适当引导,有利于对知识的更新和深入理解,便于理论和实践间的迁移。

2.不断进行问题反馈,防止研究的片面性

《统计学》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模式,学生学习气氛浓厚,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容易形成急功近利思想,得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的统计结论。要求教师对各小组的统计工作进程进行跟踪,及时反馈问题,防止研究的片面性。再有,学生的统计知识水平有限,调查活动中,难免考虑不周,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进行问题反馈,及时进行批评指正,防止学生运用错误的研究方法得出错误的研究结论。

3.利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提高统计工作效率

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的应用日益频繁,“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统计学》的教学发展。《统计学》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模式,学生进行质疑和讨论,双方都需要搜集大量资料,计算机网络的配合,提高了分析质疑和讨论的质量。统计整理和分析需要围绕大量数据资料展开,传统的手工操作,制约了统计活动的进程,而且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统计软件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统计工作效率,而且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改革课程考核方案,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我在二十年的《统计学》教学中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统计实践操作非常好,但理论考试却不及格;理论考试高分的学生,往往会有些实践操作偏差。针对这类现象,本着对用人单位负责的态度,我们需要改革课程考核方案,增加实践操作的分值比例,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统计实践,及时、高效地完成统计任务,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5.和学习管理部门或服务机构合作,提升研究价值

统计教师要积极联系学校管理部门或服务机构,跟学校有关部门合作,对学校管理或服务存在的实际问题展开调查研究。一方面,统计研究可以得到充分重视,被调查者能积极配合,统计研究经费也有了保障,促进统计调查研究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另一方面,提升了统计研究价值,统计研究被学校重视,研究成果真正为学校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另外,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统计学》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林泉.SPSS软件在统计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2009,6.

[2]孙智芹.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 重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7.

[3]栾泽成.谈谈中职学校“以情感为先导,任务驱动为辅助”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2011,Z1.

[4]徐美燕.高职院校要加快推进创意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3-12-3.

篇5:统计学数据处理的基本思路

数据的整理是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之间的中间环节数据整理是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符合统计分析的需要。如对数据进行图表显示,以发现数据中的基本规律。数据整理的中心任务就是分组与编制频数分布表。

而数据处理的主要步骤又包括以下几点:数据的预处理,数据的分组,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统计表。

数据整理是所以步骤的第一步,也最为重要。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中,在数据的预处理中,把混在原始数据中的“异常数据”排除、把真正有用的“信息”提取出来。因此,对异常数据的剔除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又包含多种方法,主要有

1、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已有的认识,判别由于外界干扰、人为误差等原因造成实测数据偏离正常结果,在实验过程中随时判断,随时剔除。

2、给定一个置信概率,并确定一个置信限,凡超过此限的误差,就认为它不属于随机误差范围,将其视为异常数据剔除。

比如,在对一个班的同学的身高做调查的时候,可以依据常识,在列表中对那些明显不符合的数据做剔除处理,即身高中出现2米多的数据,依常识不可能。

再则,预处理完毕后,则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组。通过分类发现数据内部的特点。例如,在对全班身高进行整理后得到数据,可以对之进行不同的分组,如分男女生,如分不同高度段等等。通过分组发现数据内部结构的特点。即有所谓的类型分组,分析分组,结构分组等等。

第三,就是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包括的重点有:

1、频数(落在各类别中的数据个数。)

2、频率(某一类别数据的频数占总体单位个数的比重。)

3、频数分布(把频数以表格形式全部列出就是~绘制频数分布表的演示操作(调用Excel文件:分类数据的整理)

4、比例(各类数据与全部数据之比)

5、百分数(把比例基数100化比率:各类数据间的比值)。

这些处理是下一步的前提与基础,为绘图做准备,比如在对全班身高完成分组后,可以依据一定的需要,对其进行整理与显示,如要研究男女身高的差异,可以分别理出男女身高的平均数,频数,频率,频数分布,比例,百分比等等数据。然后根据需要对其进行显示。

最后一步,就是绘图。其中不同的需要目的需要不同的图形予以显示。图形主要有条形图,直方图,饼状图,折线图等等。以条形图为例,长度表示各类频数的多少,而宽度则一般固定。用于显示各数据直观上的绝对多少。其他图形依然。

篇6:仓储管理的基本任务

信息来源:一览鞋业英才网

仓储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提供物流的储存功能、创造时间价值、提高资源效益,是现代物流最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仓储管理的任务包括宏观和微观两方面。

一、仓储管理的宏观任务

仓储管理在宏观方面的任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高效率的组织管理机构

管理机构是仓储开展有效管理的基本条件,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仓储组织机构需围绕仓储经营的目标,以实现仓储经营的最终目标为原则,依据管理幅度、因事设岗、责权对等的原则,建立结构简单、分工明确、互相合作和促进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仓储管理机构因仓储机构的属性不同,分为独立仓储企业的管理组织和附属仓储机构的管理组织两部分。但仓储管理机构一般都没有内部行政管理机构、商务管理、库场管理、机械设备管理、安全保卫、财务管理以及其他必要的机构。仓储内部大都采用直线职能管理制或者事业部制的管理组织结构。

2、以市场化手段配置仓储资源

市场经济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过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关系调节经济资源的配

置。市场配置资源是以实现资源最大效益为原则进行的,这也是企业经营的目的。配置仓储资源应依据所配置的资源能获得最大效益为原则。仓储管理需要营造仓储机构的局部效益空间,吸引资源的投入。具体任务包括: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确定仓储的建设;依据竞争优势选择仓储地址;以生产差别产品决定仓储专业化分工和确定仓储功能;以所确定的功能决定仓储布局;根据设备利用率决定设备配置等。

3、积极开展商务活动

商务活动是指仓储对外的经济联系,包括市场定位(调查、分析)、市场营销(与消费者、媒体、政府)、交易和合同关系(与消费者、存货人)、客户关系管理(与存货人,如信息反馈与提供查询)、争议处理等。

篇7:班主任的基本任务

一、基本任务

中国的《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对班主任任务作了明确规定。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身心健康的公民。

二、主要内容

学期开始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的重点,安排好各项工作。

了解和研究学生

研究每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业成绩、才能特长、性格特征、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情况、社会生活环境等。掌握学生集体的发展情况、干部情况、班风、主流与倾向等,为自己和其他教师的工作提供依据。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协调班内各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互通情况,统一要求,改进教学方法,制订课堂常规,建立批评表扬和学生学习手册等制度,共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掌握学习方法。

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健康

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要配合有关教师开展好课内外体育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并关心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组织班委会工作

有计划地组织好班委会活动;充分发挥全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⑦依靠并指导共青团、少先队做好工作。既要尊重团、队组织的独立性,又要充分发挥它们的组织作用,使团、队组织成为班集体的核心。⑧作好家长工作。通过家庭访问、书面联系、家长座谈会等,使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与学校的要求协调一致。对家长不适当的教育,提出意见和建议。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和校外活动。⑩作好操行评定工作。11.处理班里的日常工作。如批准学生请假、安排值日、检查课堂常规、审查班级日志、组织早操和课间操等。

世界上权利最小的是班主任,但是贡献最多的也是班主任。

三、工作职责

1、调查研究学生情况

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思想品德情况,学习情况,身体情况,以及个性心理特点、兴趣特长,做好家访工作。了解班级组织,骨干队伍的组织情况和思想状况,并经常掌握发展动态。

2、组织管理班集体

班主任要依据教育方针、教育任务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班集体建设的目标,建立班级常规,培养良好的班风,搞好班主任如下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

⑪组织每周一次的班会课。⑫组织学生参加全校、年级的活动。

⑬督促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⑭督促学生按时到位上好体育课、选修课及各类活动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兴趣特长。

⑯与班委会、队干部讨论班级情况,问题和解决办法、措施。⑰处理班内突发事件,重大事故立即上报学校。⑱查阅班级日志和学生周记。

3、教育指导学生全面发展

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⑪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四化建设而奋斗的志向。

⑫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⑬教育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军训、社会等实践活动。协助学校贯彻实施《卫生工作条例》,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

⑭关心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社会活动。⑮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⑰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惩的工作。⑱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⑲建立后进生档案,做好后进生转化和学生不良苗头的监控工作。

4、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沟通各种渠道

班主任要负责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联系本班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5、订好班主任计划

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做好总结工作。

⑪班主任计划要以教育方针为指导,贯彻学校教育工作的计划和要求,要符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要全面、具体、突出重点。

篇8:任务驱动法与统计学教学实践探讨

一、任务驱动法的教学实践

(一) 教学步骤

首先, 设计任务。教师要创设情景, 设计一系列真实任务, 要注意设计的任务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 贴近学生的生活, 以使需要的数据等相关资料便于收集到;还要考虑知识的系统性, 能将统计学中的各方面的知识融入到一个真实的任务的各方面工作中去。

其次, 提出目标。在每个真实任务开展之前, 提出将要完成的任务要实现的目标。必要时可以展示结果范例, 让学生有个初步直观的了解。

再次, 相关知识分析。要让学生通过教材、图书、网络等各种资源学习相关知识, 要让学生们了解到他们在将要开展的任务中学到什么知识点, 哪些是需要理解的, 哪些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又有哪些是难点。在这一环节, 教师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适当地讲解, 以使他们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第四, 任务开展。根据实际情况, 将学生分组实施任务。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教师起到引导作用, 及时对学生在实施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点拨。

最后, 学习效果评价。评价包括学生互评和教师综合评价。学生互评通过开发的机制进行, 让学生在互评中发现问题, 加深对任务的理解。教师再进行综合点评, 对各方面的能力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主要考核内容包括:新知识的理解程度、熟练应用程度、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任务执行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二) 任务驱动教学运用举例。

以大学生月生活费为例, 简单介绍任务驱动法与统计学原理相结合这种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因为这一任务涉及统计学中的很多知识点, 因此, 要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分阶段进行, 划分为几个分任务。 (表1)

二、教学效果分析

(一)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种教学方法受学生欢迎。

为了了解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效果, 任课教师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主要涉及统计学原理的学习难度、学习效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态度、学习的氛围等几个方面。问卷针对2011级工商管理系的学生进行发放, 问卷发放335份, 回收323份, 回收率为96.4%。调查结果表明, 97%的学生表示任务驱动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好, 持支持态度;90%的学生表示统计学的学习难度没有预期的大, 能较好地接受和理解相关知识点;87%的学生表示任务驱动教学法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 提高了自学能力;91%的学生表示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86%的学生表示任务驱动教学法让他们改变了以往的被动学习的心态, 培养了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80%的学生表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就感;82%的学生表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法与统计学原理的结合是必要的, 比较受学生的欢迎。

(二) 成绩分析表明, 成绩显著提高, 说明教学效果很好。

为了进一步分析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效果, 还需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 和以往按传统方法进行教学的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 从而分析成绩是否有显著提高。

笔者抽取工商管理专业的2010级和2012级的学生作为抽样样本, 对他们的统计学成绩进行分析, 2010级的学生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011级的学生是按照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 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可以看出, 2011级的学生的及格率和平均分均高于2010级, 并且在90分以上以及80~90分这两个档次的学生人数所占的频率明显高于2010级, 这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下面通过假设检验分析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的成绩是否有显著提高。学生的成绩分布服从正态分布, 所以, 将2010级的学生看成第一个总体, 记为X~N (μ2, σ12) , 设 (X1, X2, …, Xn1) 是来自于该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的平均数为, 样本的方差为s12;将2011级学生看成第二个总体, 记为Y~N (μ2, σ22) , 设 (Y1, Y2, …, Yn2) 是来自于该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的平均数为, 样本的方差为s22。两个样本相互独立, 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 假设检验:H0:μ1≥μ2, H1:μ1<μ2根据表2的资料, 已知, 构建统计量, 拒绝域为t≤-t0.05 (n1+n2-2) =-1.65, 经计算, t=-8.2196<-1.65, 因此, 拒绝H0, 接受H2即可以认为2011级学生平均成绩明显高于2010级学生平均成绩, 说明任务驱动法与统计学原理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谢小芸.项目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统计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教育, 2007.4.

[2]陈平.任务驱动法在高职统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 , 2011.1.

[3]梁显丽等.任务驱动法在概率统计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1.

上一篇:雾-调皮的孩子作文下一篇:尾气排放检测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