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质量管理原则重要性认识

2024-04-10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重要性认识(精选11篇)

篇1:八项质量管理原则重要性认识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重要性认识 2000版ISO9000族标准中,ISO9000标准起着确定理论基础、统一技术概念和明确指导思想的作用,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新版ISO9000标准代替1994版ISO9000标准在内容上有了很大变化。

这其中新增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它是新标准的理论基础,又是组织领导者进行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正因为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新版ISO9000标准的灵魂,所以对它的含义的理解和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原则1:以顾客为中心 专家认为: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顾客是每一个组织存在的基础,顾客的要求是第一位的,组织应调查和研究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并把它转化为质量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实观。这个指导思想不仅领导要明确,还要在全体职工中贯彻。

1.全面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如对产品、交货、价格、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2.确保组织的各项目标,包括质量目标能直接体现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3.确保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在整个组织中得到沟通,使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都能了解顾客需求的内容、细节和变化,并采取措施来满足顾客的要求。

4.有计划地、系统地测量顾客满意程度并针对测量结果采取改进措施。

5.处理好与顾客的关系,力求顾客满意。

6.在重点关注顾客的前提下,确保兼顾其他相关方的利益,使组织得到全面、持续的发展。

原则2:领导作用 专家认为:领导必须将本组织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统一起来,并创造使员工能够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环境。领导的作用,即最高管理者具有决策和领导一个组织的关键作用。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最高管理者应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关注顾客要求,确保建立和实施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应的资源,并随时将组织运行的结果与目标比较,根据情况决定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措施,决定持续改进的措施。在领导作风上还要做到透明、务实和以身作则。

1.全面考虑所有相关方的需求,相关方包括: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当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

2.做好发展规划,为组织勾画一个清晰的远景。

3.在整个组织及各级、各有关部门设定富有挑战性的目标。

4.在组织各级创造并坚持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并树立职业道德榜样,形成企业的精神和企业文化。

5.使全体员工工作在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之中,建立信任、消除忧虑。

6.为员工提供所需的资源、培训及在职责范围内的自主权。

7.激发、鼓励并承认员工的贡献。

8.提倡公开和诚恳的交流和沟通。

9.实施为达到目标所需的发展战略。

原则3:全员参与 专家认为: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最大的收益。全体职工是每个组织的基础。组织的质量管理不仅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正确领导,还有赖于全员的参与。所以要对职工进行质量意识、职业道德、以顾客为中心的意识和敬业精神的教育,还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1.要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使员工了解他们贡献的重要性和在组织中的作用。

2.教育员工要识别影响他们工作的制约条件,使他们能在一定的制约条件下取得最好的效果。如果制约条件属于自己的知识或技能水平,则应努力学习或实践,突破这些制约条件。

3.在本职工作中,应让员工有一定的自主权,并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

4.应把组织的总目标分解到职能部门和层次,让员工看到更贴近自己的目标,激励员工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并评价员工的业绩。

5.启发员工积极寻找机会来提高自己的能力、知识和经济。

6.在组织内部,应提倡自由地分享知识和经验,使先进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共同的财富。

原则4:过程方法 专家认为: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过程方法的原则不仅适用于某些简单的过程,也适用于由许多过程构成的过程网络。在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时,2000版ISO9000族标准建立了一个过程模式。此模式把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作为体系的4大主要过程,描述其相互关系、并以顾客要求为输入,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为输出,通过信息反馈来测定的顾客满意度,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

1.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包括管理活动、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确定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2.确定每个过程为取得所期望的结果所必须开发的关键活动,并明确为了管理好关键过程的职责和义务。

3.确定对过程的运行实施有效控制的准则和方法,并实施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包括测量关键过程的能力,为此可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

4.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改进的机会,并采取措施,包括提供必要的资源,实现持续的改进,以提高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5.评价过程结果可能产生的风险、后果及对顾客、供方及其他相关方的影响。原则5:管理的系统方法 专家认为:针对设定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连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这种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既可用于新建体系,也可用于现有体系的改进。此方法的实施可在三方面受益:一是提供对过程能力及产品可靠性的信任;二是为持续改进打好基础;三是使顾客满意,最终使组织获得成功。

1.建立一个以过程方法为主体的质量管理体系。

2.明确质量管理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使这些过程相互协调。

3.控制并协调质量管理体系的各过程的运行,应特别关注体系内某些关键或特定的过程,并应规定其运作的方法和程序。

4.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测量和评审,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体系,提高组织的业绩。

原则6:持续改进 专家认为:持续改进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改进指产品质量、过程及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持续改进包括:了解现状;建立目标;寻找、评价和实施解决办法;测量、验证和分析结果,把更改纳入文件等活动。

1.在整个组织内采用始终如一的方法来推行持续改进,即持续改进应成为一种制度。

2.对员工提供关于持续改进的方法和工具的培训。

3.使产品、过程和体系的持续改进成为组织内每个员工的目标。

4.应为跟踪持续改进规定指导和测量的目标。

5.承认改进的结果,并对改进有功的员工通报表扬和奖励。

原则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专家认为:对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分析或直觉判断是有效决策的基础。以事实为依据做决策,可防止决策失误。在对信息和资料做科学分析时,统计技术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统计技术可用来测量、分析和说明产品和过程的变异性,统计技术可以为持续改进的决策提供依据。

1.通过测量积累、或有意识地收集与目标有关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并明确规定收集信息的种类、渠道和职责。

2.通过监别,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在分析时,应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

4.应确保数据和信息能为使用者得到和作用。

5.根据对事实的分析、过去的经验和直觉判断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

原则8:互利的供方关系 专家认为:通过互利的关系,增强组织及其供方创造价值的能力。供方提供的产品将对组织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处理好与供方的关系,影响到组织能否持续稳定地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对供方不能只讲控制不讲合作互利,特别对关键供方,更要建立互利关系,这对组织和供方都有利。

1.识别并选择重要供方。

2.在建立与供方的关系时,既要考虑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

3.与重要供方共享专门技术、信息和资源。

4.创造一个通畅和公开的沟通渠道,及时解决问题。

5.确定联合改进活动。

6.激发、鼓励和承认供方的改进及其成果。

篇2:八项质量管理原则重要性认识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详解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赖于顾客,因此组织应该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从而满足要求并超越其期望。

2.领导作用

领导者将本组织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统一起来,并创造使员工能够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环境。

3.全员参与

各级员工是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其才能给组织带来最佳效益。

4.过程方法

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取得预期结果。确定关键的过程并监控过程、测量过程、改进过程(PDCA)。

5.管理的系统方法

针对设定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6.持续改进

是组织一个永恒的发展目标。PDCA循环就体现了持续改进。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针对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分析或判断是有效决策的基础。

8.互利的供方关系

篇3:八项质量管理原则重要性认识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及“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作为我们专门从事建筑施工的企业来说, 建筑企业的顾客———业主, 以及我们的劳务分包方, 形成了经济活动链条上的前后两个环节, 与建筑企业的主要经营和施工生产活动共同构成最重要的三个过程。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分别以“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就充分阐明了建筑企业对经济活动链条上的前后两个过程 (环节) 进行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明确了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为市场、顾客服务, 抓住了“顾客”这个龙头, 企业就能掌握市场的动向,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掌握市场的先机。该原则的运用, 要求企业从战略决策到日常管理都要贯彻顾客第一的思想。贯彻顾客第一的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建筑企业在从事每项经营施工生产活动中, 首先要考虑的是满足顾客的要求。工程项目无论大小, 地理位置怎样, 都应当去精心组织施工, 在满足顾客要求的大前提下, 用持续改进、创新的精神, 多创优质工程, 逐步实施“优质”工程战略, 扩大企业的社会信誉, 从而扩大市场的占有份额。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则说明企业与劳务分包方的关系对其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性。企业与劳务分包方 (供方) 是长期共存、互利互惠的关系, 不仅仅是传统上的对供方进行反复挑选、不断淘汰的管理模式。供方与顾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特定的顾客与供方, 企业 (组织) 本身也可能是某个组织的顾客, 同时是另一个组织的供方。就象业主是我们的顾客, 我们是业主的供方, 劳务分包方、建筑物资供应商是我们的供方, 我们又是劳务分包方、建筑物资供应商的业主 (顾客) , 只有“供方—组织—顾客”整个供应链都达到了规定的要求, 才能确保所生产的产品是符合要求的, 因此对供方的管理体现了组织的某项社会责任。其次, 在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 组织的产品/服务质量的形成相当程度依赖供方提供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 如我们建筑企业购入的大量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拥有一个或数个相对稳定的可靠合格供方, 对组织持续稳定地向顾客提供合格的产品/服务是十分重要的。另外, 组织与供方的充分合作能增强对行业市场变化的把握能力, 同时降低组织的成本, 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落实该项原则, 组织要有一整套合格供方和管理制度。对于评定合格的重要合格供方, 组织在战略决策、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 同时应监督鼓励他们持续改进产品/服务质量, 达到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的目的。

2“领导作用”与“全员参与”

“领导作用”与“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 “全员参与”的管理原则实际上已包括了“领导作用”的原则, 事实上领导是企业重要成员之一, 也是全员的一部分, 不过由于领导地位的特殊性而单独列出的一条质量管理原则, 来进一步体现领导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贯彻该项原则, 企业的领导者应做好制定方针、确定目标、配备资源、落实责任等工作, 领导者所做的工作大部分应属于策划 (P) 的范畴, 而“全员参与”作用则更主要的体现在做实施 (D) 的工作, 即企业的全体员工要按照质量目标、指标方案的要求, 按照职责的要求, 按照规定、标准的要求去落实策划的结果。

再分析另外两条管理原则,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是着重强调监视与测量的基本思路 (C) , “持续改进”体现了企业不断自我完善的提高过程 (A) , 企业严格按照上述四项质量管理原则来进行管理, 则正是体现全面质量管理 (QC小组活动) ———PDCA的管理思路。

贯彻好“领导作用”与“全员参与”两项质量管理原则, 重要的是做好职责分工。从领导者到各个管理层次的普通员工, 每个人都应明确各自的质量职责, 只有每个人充分明确并落实了职责, 明确了自己的工作对企业的产品/服务质量的影响, 才能确保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一个“全员参与”的可行例子就是企业开展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QC小组活动) 。

3“过程方法”与“管理的系统方法”

此两项质量管理原则实际上是处理问题的两类思路, 二者都是以过程为基础。“过程方法”要求侧重于从问题的内部规律入手, 注重PDCA的方法, 目的是通过分析把握住过程的关键, 对过程进行连续控制, 最终实现持续改进;“管理的系统方法”则要求着眼于问题的外部联系, 强调对问题的总体掌握, 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企业对过程的充分识别是贯彻上述两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基础。一般而言, 企业对内部直接生产的产品/服务的实现与提供过程比较容易识别并管理, 但对于供方的过程, 要么不能充分识别, 要么对识别的供方过程不能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控制, 如劳务分包过程的控制, 对该过程的管理、监督、抽检, 不合格品的控制等就很容易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 导致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出现缺陷, 从而影响企业持续稳定的向顾客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的能力。

另外, 在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 (内审、外审) 的过程中, “过程方法”与“管理的系统方法”也体现了一种十分重要的审核思路。如对内部施工生产过程的审核及对供方 (劳务分包方和建筑物资的供应商) 的必要评价, 纠正预防措施等一整套审核思路, 就是“过程方法”在审核实践中的运用, 所有现场审核结束之后, 汇总审核组成员的意见, 根据审核发现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的综合评定, 亦即“管理的系统方法”在审核中的具体运用。

4“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持续改进”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是企业实现“持续改进”的重要前提。同时,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又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准则, 因为企业的所有有效决策只能是建立在可靠的数据和充分的信息分析基础之上的。

篇4: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及其应用指南

一.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产生的背景

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质量管理越来越成为所有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一个组织应具有怎样的组织文化,以保证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呢?ISO/TC176/SC2/WG15结合ISO9000标准年版制订工作的需要,通过广泛的顾客调查制订成了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最初以ISO/TC176/SC2/WG/N125号文件《质量管理原则及其应用指南》发布,在ISO/TC176召开的特拉维夫会议前以绝对多数的赞同票得到通过。为了能对质量管理原则的定义取得高度的一致,又编制了仅包含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的新文件ISO/TC176/SC2/WG15/N130《质量管理原则》。在9月27日至29日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36个投票国以32票赞同4票反对通过了该文件,并由ISO/TC176/SC2/N376号文件予以发布。

二.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及其应用指南

原则1 ― 以顾客为中心

组织依存于他们的顾客,因而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全面地理解顾客对于产品、价格、可依靠性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

◆谋求在顾客和其他受益者(所有者、员工、供方、社会)的需求和期望之间的平衡。

◆将这些需求和期望传达至整个组织。

◆测定顾客的满意度并为此而努力。

◆管理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 使得整个组织都能理解顾客以及其他受益者的需求。

◆对于目标的设定 能够保证将目标直接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相关联。

◆对于运作管理 能够改进组织满足顾客需求的业绩。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保证员工具有满足组织的顾客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原则2 ―领导作用

领导者建立组织相互统一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所创造的环境能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努力进取,起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

◆了解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并对此作出响应。

◆考虑到包括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和社会等所有受益者的需求。

◆明确地提出组织未来的前景。

◆在组织的各个层次树立价值共享和精神道德的典范。

◆建立信任感、消除恐惧心理。

◆向员工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和在履行其职责和义务方面的自由度。

◆鼓舞、激励和承认员工的贡献。

◆进行开放式的和真诚的相互交流。

◆教育、培训并指导员工。

◆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推行组织的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 组织的未来有明确的前景。

◆对于目标的设定 将组织未来的前景转化为可测量的目标。

◆对于运作管理 通过授权和员工的参与,实现组织的目标。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具有一支经充分授权、充满激情、信息灵通和稳定的劳动力队伍。

原则3 ― 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的根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受益。

实施本原则员工要开展的活动:

◆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

◆主动地寻求机会进行改进。

◆主动地寻求机会来加强他们的技能、知识和经验。

◆在团队中自由地分享知识和经验。

◆关注为顾客创造价值。

◆对组织的目标不断创新。

◆更好地向顾客和社会展示自己的组织。

◆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

◆作为组织的一名成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 员工能够有效地对改进组织的方针和战略目标作出贡献。

◆对于目标的设定 员工承担起对组织目标的责任。

◆对于运作管理 员工参与适当的决策活动和对过程的改进。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员工对他们的工作岗位更加满意,积极地参与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活动,符合组织的利益。

原则4 ― 过程方法

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来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对过程给予界定,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识别并测量过程的输入和输出。

◆根据组织的作用识别过程的界面。

◆评价可能存在的风险,因果关系以及内部过程与顾客、供方和其他受益者的过程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冲突。

◆明确地规定对过程进行管理的职责、权限和义务。

◆识别过程内部和外部的顾客、供方和其他受益者。

◆在设计过程时,应考虑过程的步骤、活动、流程、控制措施、培训需求、设备、方法、信息、材料和其他资源,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 整个组织利用确定的过程,能够增强结果的可预见性、更好地使用资源、缩短循环时间、降低成本。

◆对于目标的设定 了解过程能力有助于确立更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对于运作管理 采用过程的方法,能够以降低成本、避免失误、控制偏差、缩短循环时间、增强对输出的可预见性的方式得到运作的结果。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可降低在人力资源管理(如人员的租用、教育与培训等)过程的成本,能够把这些过程与组织的需要相结合,并造就一支有能力的劳动力队伍。

原则5 ― 系统管理

针对制订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通过识别或展开影响既定目标的过程来定义体系。

◆以最有效地实现目标的方式建立体系。

◆理解体系的各个过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通过测量和评价持续地改进体系。

◆在采取行动之前确立关于资源的约束条件。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 制订出与组织的作用和过程的输入相关联的全面的和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对于目标的设定 将各个过程的目标与组织的总体目标相关联。

◆对于运作管理 对过程的有效性进行广泛的评审,可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适时地进行改进。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加深对于在实现共同目标方面所起作用和职责的理解,能够减少相互交叉职能间的障碍,改进团队工作。 原则6 ―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一个组织永恒的目标。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将持续地对产品、过程和体系进行改进作为组织每一名员工的目标。

◆应用有关改进的理论进行渐进式的改进和突破性的改进。

◆周期性地按照“卓越”的准则进行评价,以识别具有改进的潜力的区域。

◆持续地改进过程的效率和有效性。

◆鼓励预防性的活动。

◆向组织的每一位员工提供有关持续改进的方法和工具方面教育和培训,如:

━ PDCA循环

━ 解决问题的方法

━ 过程重组

━ 过程创新

◆制订措施和目标,以指导和跟踪改进活动。

◆对任何改进给予承认。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 通过对战略和商务策划的持续改进,制订并实现更具竞争力的商务计划。

◆对于目标的设定 设定实际的和具有挑战性的改进目标,并提供资源加以实现。

◆对于运作管理 对过程的持续改进涉及组织的员工的参与。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向组织的全体员工提供工具、机会和激励,以改进产品、过程和体系。 原则7 ― 以事实为决策依据

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乎逻辑和直观的分析基础上。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对相关的目标值进行测量,收集数据和信息。 ◆确保数据和信息具有足够的精确度、可靠性和可获取性。

◆使用有效的方法分析数据和信息。

◆理解适宜的统计技术的价值。

◆根据逻辑分析的结果以及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并采取行动。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 根据数据和信息设定的战略方针更加实际、更可能实现。

◆对于目标的设定 利用可比较的数据和信息,可制订出实际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对于运作管理 由过程和体系的业绩所得出的数据和信息可导致改进和防止问题的再发生。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对从员工监督、建议等来源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可指导人力资源方针的制订。 原则8 ― 互利的供方关系

组织和供方之间保持互利关系,可增进两个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识别并选择主要的供方。

◆把与供方的关系建立在兼顾组织和社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目标的基础之上。

◆清楚地、开放式地进行交流。

◆共同开发和改进产品和过程。

◆共同理解顾客的需求。

◆分享信息和对未来的计划。

◆承认供方的改进和成就。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通过发展与供方的战略联盟和合作伙伴关系,赢得竞争的优势。

◆对于目标的设定 通过供方早期的参与,可设定更具挑战性的目标。

◆对于运作管理 建立和管理与供方的关系,以确保供方能够按时提供可靠的、无缺陷的产品。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 通过对供方的培训和共同改进,发展和增强供方的能力。

三.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与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是一个组织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总体原则,这些原则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得到体现。其应用可分为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两个层面。

就质量保证来说,主要目的是取得足够的信任以表明组织能够满足质量要求。因而所开展的活动主要涉及:测定顾客的质量要求、设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并实施文件化的质量体系,最终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参见表1的中间栏)。

篇5:八项质量管理原则重要性认识

根据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提出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说明了它是ISO9000族标准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它在ISO9001:2000标准中具体体现.

作 者:候益民 宗学花 作者单位:候益民(山东省化工规划设计院,250013)

宗学花(东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57091)

篇6:八项质量管理原则重要性认识

近日在报纸上看到介绍岳川博先生的《新竞争优势》一文,作者通过对国内外著名企业成功的经验分析,概述了企业成功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我认为企业管理是有共性的,管理原则是简单的。企业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基本的管理思路,并且能够坚持不懈。

下面我来谈一谈其所列举的企业管理八项基本管理原则:

集中

作者把集中看作是自然法则。根据物理学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如果没有集中只有分散,系统就会演变为无序状态。企业没有集中就是一种无序。集中包括战略集中、战术集中、市场集中、品牌集中、文化集中、权力集中等多个方面。

其实我认为这些集中概括到一点也就是资源的集中。一个公司的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象我国这样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我国企业的资源和国外大企业无法相提并论,在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过程中,集中资源突显竞争优势可能更加重要。为什么我们没有在世界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公司?尽管世界前500强我们也有几个,但计划经济色彩过于浓厚。因为一直以来,我们许多企业并没有集中资源:业务上不断地变幻自己的主业,市场定位模糊不清,公司内部争权夺利,人力资源一盘散沙。

我在深圳万科公司工作的那段时间,万科正处在由多元化道路向专业化收缩的进程中。董事长王石称之为走专业化道路。从1994年开始,王石开始卖掉原先涉足的行业,亏钱的卖、赚钱的也卖,甚至最后把盈利非常好的万佳百货也卖了,成为一个完完全全的房地产公司。香港华润集团的宁高宁先生曾经谈到,和国内其它许多设在香港的窗口公司相比,他收缩战线只是早了两三年。而后来我国许多设在香港的窗口公司不行了,而华润集团却发展得比较稳健。与此相适应的,只是走专业化道路早了几年,万科和宝安相比,现在有天壤之别。

速度

速度与企业的竞争力成正比。

速度哪里来?当然信息技术、渠道改善都可以提高速度,但真正的来源却是一个公司营造的企业文化。

就象李华强总裁所说的,现在不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世界,只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世界。谁快谁就能赢得竞争的主动权。

在市场经济的初期,国内不断增长的、宠大的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契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企业几乎是一夜之间冒了出来,红了起来,也有许多企业各领风骚两三年,红了之后迅速走向衰落,

这是一个没有大企业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还没有英雄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很容易产生英雄的时代。城头变幻大王旗,谁快谁就能成功。但成功之后该怎么办,企业大了之后怎么办?如何恪守企业基本经营法则并不断创新,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在证券行业,我们也看到,尽管有一些证券公司注册资本和我们相比大许多,但和国外美林、高盛这样的大证券公司相比,可以说全国没有一家大证券公司,大家都是刚刚起步。

另外,我们公司存在较好的竞争优势。自从受到中国证监会的处罚之后,我们没有自营投资,没有委托理财,在市场连续两年多时间暴跌的过程中,我们的资产质量是比较干净的,我们因为小,人也少,和别人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如果我们能快一点,优化各种流程,在公司内部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工作机制和管理程序,形成一种以工作为导向,反应快、力量齐的企业文化,明天的证券市场就有我们一席之地。

曾经有一个公司的董事长问他们的中层干部:石头怎样才能在水面上漂起来?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石头是假的,有的说把石头掏空……最后董事长说,小时候打过水漂吧,唯一能让石头漂起来的方法就是加快石头的运行速度。

发展领导力中华考试网

领导居于企业的核心地位,各级领导者的能力是企业竞争力大小的关键所在。领导者的力量包括智慧力量、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作者认为,民主化的泛滥,只能说明产业界领导力的普遍缺乏。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增强产业界的领导力,而不是无限制地削弱领导人的权威性。

作者的观点可能看起来有点偏激,但是无数的事实证明,产业界在“民主”和“集中”问题上的纠缠不清,让我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丧失了许多竞争机会,也让许多企业先吃了哑巴亏。现在我国一些较为成功的企业,如联想、海尔、万科,也包括象万向集团这样的农民企业,在企业成功的同时,也基本塑造了一个个象柳传志、张瑞敏、王石、鲁冠球等这样的优秀企业家形象。在这些企业的内部,经营过程、务虚会议上肯定有许多民主的东西,但在关键的发展战略上、在决定企业那惊险的一跳的过程中,无不是依靠这些优秀的企业家那超人一筹的眼光和力排众议的超常规决策。在美国通用电气,韦尔奇刚接手时,大刀阔斧的改革,“数一数二”为理念的主导型集中战略,为许多所不理解,当时甚至被称为“魔鬼杰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当然,发展领导力并不是发展几个高级管理者的领导力,作为中层干部、甚至一些主管,只要是管了人、管了事的人,都有发展领导力的空间,如果每个领导者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力量、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我们就能在企业中培养出一个经理者阶层。只要拥有一支优秀的队伍,我们就拥有了王牌

篇7:八项质量管理原则重要性认识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石油物探项目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就是要从严合同管理, 满足顾客要求, 按合同规定进行项目运作。在如何满足顾客要求的基础上, 为顾客创造价值, 甚至超越顾客期望。企业在与甲方签订合同后, 首先, 应该集中公司经营、生产、安全、劳资等方面的管理人员, 认真分析合同, 明确合同要点, 依据合同策划项目运行方案。其次, 召开合同交底会, 使公司各级管理层以及施工单位知晓合同相关条款, 明白各自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尤其要特别关注业主在合同中规定的工期、质量技术指标以及对项目安全环保方面的要求。将实施合同的责任及具体要求逐一落实到施工单元上, 落实到责任人。第三, 加强合同实施过程中的控制, 及早发现问题, 及时调整, 采取有效措施, 以达到满足顾客合同要求的目的。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江汉分公司长期以来, 践行“创品牌工程, 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理念, 秉承“始于顾客的需要, 终于顾客的满意”的宗旨, 超越顾客期望, 取得顾客信任, 从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先后在国内20个省区以及其他国家, 优质、高效、安全地完成了所有地震勘探项目的施工, 忠实履行合同义务, 取得了顾客的广泛赞誉。

2领导的作用

石油物探企业能否适应日益变化的外部环境,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 关键是领导层能否审时度势做出适宜的战略决策。只有卓越的领导方能带出卓越的团队, 一流的企业发展要靠一流的技术支持, 一流的技术支持要靠一流的知识型员工队伍创造[2]。企业管理层应带头学习现代质量管理理论, 并配备资源, 调动全员积极性, 打造能征善战的一流石油物探队伍。项目启动前, 企业管理层应根据石油物探项目实际情况果断决策, 规划好物探项目的组织结构模式 (图1) 。尤其应选好项目经理, 在全企业范围内挑选人才, 配好项目班子。项目经理是项目的第一负责人和现场管理的总指挥。应选择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 把安全、质量放在第一位的人担任项目经理。项目管理是对资源进行管理、分配和调度的过程[3]。那么, 在项目实施中, 项目部 (组) 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目标。项目一切活动服从项目部管理层安排, 项目部管理层以项目经理为核心, 由项目经理负责对各施工单元下达指令并协调好相互关系, 确保项目运行顺畅。

项目施工中, 项目经理的主要任务:一是项目运行目标的控制, 包括质量、安全、工期等目标控制。应对工期、资源和费用等进行反复优化和计算, 并以此为基准实施项目资源分配、费用预算与控制。二是制定适宜的奖惩办法和措施, 将项目目标、项目相关方 (分包商、野外施工各单元、项目部成员等) 利益有机的结合, 使项目相关方明确自己在本项目中的责、权、利。

2015年金家场东三维地震勘探项目, 经过科学运作, 精心组织, 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水平, 实现了项目的高效运行, 质量、安全、技术、工期等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 (表1) 。

3全员参与

企业员工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只有把企业上自各级管理者下到每一个工序操作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力量融汇转化成整个团队发展前进的合力优势, 才有可能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石油物探企业在项目实施前要积极推进全员质量技术及安全教育培训, 并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 使项目管理层、技术层、工序操作层形成合力, 为确保项目顺利运行提供强大支撑。首先, 应对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进行培训,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教育, 使其真正担负起企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其次, 对参与项目施工的包括项目组 (部) 成员在内的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应把年度培训与项目专项岗位练兵结合起来, 将物探新技术、新方法、行业标准的学习贯穿到全员参与的岗位练兵活动中, 务必使全体参战员工认真投入到练兵活动中去, 熟练掌握项目的各项质量技术指标、岗位操作规范, 熟练掌握各工序操作技能。

2015年金家场东三维地震勘探采集项目运行中, 项目经理主抓培训工作, 将员工的培训作为与生产并肩的大事来抓, 将培训及岗位练兵延伸到施工现场, 先后培训1 626人次。这些参加过培训的员工一到工地就能进入状态, 缩短了项目运行“磨合期”, 提高了项目运行效率, 从而确保项目高效优质完成。

4过程方法

石油物探工程质量控制要注重事前控制, 加强事中控制。事前控制, 施工设计时, 结合地震地质条件及以往资料情况, 通过参数论证和模型正演, 保证观测系统的合理性。事中控制, 首先, 要做好试验充分论证, 不断优化, 使施工参数达到最优;其次, 要严把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关 (图2) 。施工组作为“龙头”工序, 首先, 应保证施工设计优化不出差错, 逐级审核并及时交甲方监督审批, 合格后方可下发各施工单元实施;其次, 施工现场实时监控, 杜绝出现不合格品;第三, 当天施工生产结束后及时整理全部资料, 完善资料交接、班报收集核对、监视记录整理、数据统计等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出现。钻井及放线工序主要是检查施工现场质量, 是否按照施工任务规定的参数及质量技术指标施工。现场采取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 辅以项目经理部的正规和非正规随机检查。现场处理分析工序, 主要是当天资料及时处理, 采取多种技术手段检查当天采集的所有原始数据, 有问题及时反馈施工组, 查清问题, 纠正问题, 杜绝问题第二天重复出现。通过关键工序的控制取得较好效果, 2014年鄂西渝东地区利川南三维地震采集项目, 竣工验收资料合格率100%, 优良率87.77%, 各项指标符合设计及顾客 (甲方) 要求。

5管理的系统方法

石油物探项目施工过程中, 生产组织必须为获得高品质的地震资料服务, 但其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这就需要理顺各阶段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接口, 实现项目管理系统整体上的优化组合。石油物探项目整个周期包括项目决策 (招投标活动) 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等3个阶段。运用管理的系统方法原则, 确保项目运行顺畅进行, 其重点应放在实施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 各生产环节环环相扣, 一环出错, 就有可能造成整个生产线的连锁反应[4]。首先, 应按照项目运行计划, 组织协调好各施工单元围绕试验工作, 积极与业主 (甲方) 沟通, 确定最佳施工参数, 力争早日投产;其次, 应充分遵循“策划充分、安排合理、协调顺畅、保障有力、运行规范”原则, 实现各施工单元及工序“无缝对接”式的生产, 远离“停顿、卡壳”, 确保项目提速提质和降本增效;第三, 实时动态监控, 及时排除施工中的干扰因素, 理顺各施工单元、上下工序间的关系及接口, 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第四, 还应根据生产实际需要, 统筹调配人员、装备、资金等资源, 务必做到科学合理、灵活顺畅, 确保进度不受影响, 从而使项目的整个运行过程处于平稳、可控状态, 保证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第五, 强化分包商管理, 力争实现“互利双赢”。

2012年, 江汉物探承担的松北新区二维地震资料采集二区块项目的施工, 项目运作上, 充分运用了系统的管理方法, 使整个施工过程通畅有序, 确保了施工高质、高效、安全运行, 资料一级品率92.01%, 合格率100%。该项目又一次获甲方高度评价, 被评为优质工程, 实现了东北地区优质工程六连冠。

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石油物探企业不断适应市场竞争环境, 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 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是培育优秀项目管理团队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项目实施前, 要“回头看”, 认真分析总结以往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经验教训, 广泛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比对、质量风险分析、质量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认真梳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质量意识问题、工序质量问题、制度执行问题。深刻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对症下药, 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并有效运行。

项目施工结束后, 石油物探企业还应运用本原则, 对项目进行后评估, 从质量、安全、进度等几个方面对项目进行考核评价, 查找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识别潜在改进区域, 从而不断推进项目管理上台阶。金家场东及金家场2个三维地震项目同属平原水网地区施工, 同属一个项目部管理, 经过科学运作, 精心组织, 项目管理实现了持续改进和提高。

7基于事实决策的方法

运用基于事实决策的方法, 首先, 要注重收集、整理、分析与项目相关信息, 做到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真实的数据既可以定性反映客观事实, 又可以定量描述客观事实, 给人以清晰明确的数量概念, 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纠正凭感觉、靠经验、“拍脑袋”的工作方法。其次, 灵活运用统计技术工具, 统计技术可以帮助测量、表述、分析和说明组织管理的业绩和产品质量变差, 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变差的性质、程度和原因, 从而有助于解决、甚至防止由变差引起的问题, 并促进持续改进。

按照基于事实决策方法, 石油物探项目部要注重与项目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特别是顾客 (业主、甲方) 、甲方监理、地方质监部门的指令、批复、现场检查评价、设计更改批复等, 都要及时整理、归类、分析, 形成文字材料, 可为日后项目重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石油物探项目的供方主要是指分包物探工程项目中的测量、钻井、放线等工序业务的“分包商”。分包商在项目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必须强化分包商管理, 健全分包商管理制度, 将分包商管理纳入项目管理体系。GB/T 19004-2011标准[5]6.4.2条款“供方和合作伙伴的选择、评价和能力提高”对分包商管理做了具体要求:“组织应建立和保持识别、选择与评价供方和合作伙伴的过程, 以便持续提高他们的能力并确保他们提供的产品或其他资源满足组织的需求和期望”。因此, 项目运行过程中首先要扎实做好分包商准入和招投标工作, 优选分包商队伍;其次, 应严格贯彻执行《物探工程分包商管理考核办法》, 促进项目基础管理, 规范项目运作, 实现从严管理目标, 降低或规避由于工程分包不善给公司、项目带来的风险;第三, 要畅通沟通渠道, 减少摩擦, 避免各种不利因素造成施工效率低下或其他损失;第四, 与供方真诚合作, 共同确定发展战略, 最终实现“互利双赢”, 减少双方的风险, 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石油物探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企业管理的各层次和项目现场的岗位员工, 且具有周期短、用工多、工种复杂、受自然人文因素影响较多等特点, 决定了现场管理难度较大。因此, 石油物探企业只有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贯穿于石油物探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 走提质增效、内涵式发展之路, 才能确保项目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为顾客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马风才.质量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吕昆.浅谈如何培养一流的知识型员工队伍[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0, 23 (3) :43-45.

[3]Adedeji B.Badiru, P.Simin Pulat.项目管理原理[M].王瑜,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刘树华, 鲁建厦, 王家尧.精益生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篇8:党的八项原则内容

中共中央近日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准则》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同时废止。中央通知指出,2010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党的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不断深化,该准则已不能完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实践需要,党中央决定予以修订。(相关报道见A4版)

10月中旬,中共中央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前的最后一次政治局会议,会上定了两件大事,一是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问题;另一件则事关全面从严治党,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政治生态建设,在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同时,通过落实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狠抓干部作风建设,于细微处带动党风政风转变。反腐倡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成绩,令人鼓舞,但要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还需继续加强制度建设。此次,中央对《准则》、《条例》两大党内法规的修订,既体现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坚定决心,也是对反腐败制度的重要完善。

昨天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与2010年版《准则》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规范对象扩大了。2010年出台的《准则》和此前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管党治党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中一些内容,已不能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旧版准则规范对象仅限于党员领导干部,没有覆盖全体党员,而新版准则面向全党8700多万党员,管理覆盖范围更宽了。

党纪为何要管得更宽?广大党员是党的基础,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必须首先将基础牢固,因此,把普通党员纳入廉洁自律准则的管理范围十分必要。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涉及的往往是基层党员干部的违纪行为,“苍蝇”级别的腐败看似不起眼,但其危害可不小。普通党员就在群众身边,他们的违纪问题对整个社会而言是癣疥之疾,但带给百姓的却是切肤之痛。纪律是管党治党的尺子,纪律建设是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全面从严治党,将普通党员纳入党纪管理之中,不留死角,无疑是为反腐败树立的一道制度化防火墙。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此次发布的《准则》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简洁。旧版准则针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分八个方面规定了52个“不准”。52条规定的虽然不是长篇大论,但对多数人的“记忆力”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战。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曾在多个场合提到,几乎没有人能够完整地把“52个不准”全文背下来。新版《准则》一共八条,分为两部分,前四条针对全体党员,共56个字,后四条针对党员领导干部,也是56个字。对全体党员而言,一部《准则》从“52个不准”精简为56个字,让每个党员都能完整地背诵准则,这一点看来难度不大,同时也是势在必行。

篇9:接待来访者八项原则

1.对来访者,应起身握手相迎,对上级、长者、客户来访,要起身上前迎候。对于不是第一次见面的同事、员工,可以不起身。

2.不能让来访者坐冷板凳。如果自己有事暂不能接待来访者,要安排助理或相关人员接待客人。不能冷落了来访者。

3.认真倾听来访者的叙述。来访者都是为有事而来,因此要尽量让来访者把话说完,并认真倾听。

4.对来访者的意见和观点为要轻率表态,应思考后再作,对一时不能作答的,要约定一个时间后再联系。

5.对能够马上答复的或立即可办理的事,应当场答复,迅速输,不要让来访者等待,或再次来访。

6.正在接待来访者时,有电话打来或有新的来访者,应尽量让助理或他人接待,以避免中断正在进行的接待。

7.对来访者的无理要求或错误意见,应有礼貌地拒绝,而不要刺激来访者,使其尴尬。

篇10:八项质量管理原则重要性认识

活得更长;

看起来更年轻,感觉更年轻;

精力更加充沛;

减轻你的体重;

降低你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

预防甚至逆转你的心血管疾病;

降低前列腺癌,乳腺癌还有其他癌症的发病危机;

保护视力至晚年;

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在很多情况下免受手术的痛苦;

在很多程度上降低你对药物的依赖;

让你骨骼更强壮;

防止脑卒中;

防止肾结石;

让你的孩子免受一型糖尿病的困扰;

减轻便秘;

降低血压;

防治关节炎;

……

原则一

营养是无数食物成分综合表现的活性。整体效用要远远超过单个成分的作用之和。原则二

维生素补充剂并不是给人带来真正健康的灵丹妙药

原则三

动物性食物的营养素并不比植物性营养素更好

原则四

基因自身并不能注定你会换上某种疾病。基因必须激活或是显性之后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营养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它能决定基因(无论是好基因还是坏基因)是否能够表达。

原则五

营养可以有效地控制有毒化学物质的不良影响。

原则六

能够预防早期阶段的营养(疾病确诊前),也能阻遏或者逆转晚期阶段疾病(疾病确诊之后)。

原则七

对某种慢性疾病有益的营养,对全身健康同样重要。

原则八

良好的营养早就全方位的健康。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互相关联的。

篇11:八项质量管理原则重要性认识

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I S O9000:2000标准指出: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 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要, 满足顾客要求并超越顾客要求。

ISO9000:2000标准对术语“顾客”的定义是:接受产品的组织和个人。高校教学的产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审视:一是无形产品——知识与技能, 二是有形产品——毕业生。前者的顾客是学生, 后者的顾客是社会 (重点是用人单位) 。因此, 高校应当充分理解学生及社会在当前及未来对高校的需要所在。总体而言, 学生需要高校对为其提供先进、实用和具有创新性的知识与技能;而社会则需要高校为其提供掌握了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并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毕业生。但具体到不同学生、不同用人单位, 以及在不同的地方和时期, 学生对具体的知识与技能, 以及社会对学生的具体要求都必然存在差异。为此, 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及社会的沟通, 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充分了解他们的不同需求, 并通过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专业设置, 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以及扩大学生选课、选专业自由度等方式, 来满足并超越他们的要求。

二、领导作用

ISO9000:2000标准指出: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够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任何组织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其效率和效果如何, 关键取决于组织领导者, 尤其是最高决策领导。如果组织最高领导者对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没有体现出足够的重视, 则该质量管理体系必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因此高校在构建和运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 校领导应当实质性地并持续地参与其中,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校领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质量方针大致可以概括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充分掌握先进实用的知识与技能, 并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便毕业后都能够被社会认可和接受, 能够为社会做出必要的、甚至杰出的贡献。具体的质量目标例如:学生满意度指标, 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指标, 学生统考合格率, 学生参加校际技能竞赛的获奖率, 等等。

第二, 督导体系框架的建立和运行。校领导要督促教学文件和制度的编制和完善, 并着力做好高层及关键控制点的人员配置, 例如校院 (系) 两级人事负责人及校级专家组、督导组成员的配置等。领导本人也应通过不定期巡视、听课等方式, 亲自督导体系的运行。

第三, 向全校师生员工传达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大力倡导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力求在校园内塑造出以保障教学质量为荣, 以损害教学质量为耻的文化氛围, 激励全校师生员工为保障教学质量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 从最高层次对体系进行评价与审核, 以便对体系做出持续改进。

三、全员参与

I S O9000:2000标准指出: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 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 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在高校, 教师、学生以及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 都是学校之本。高校的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功, 都离不开他们的积极参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运行尤其如此。

首先, 就教师而言, 从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和课件, 到课堂授课、指导实验、解题答疑, 再到出题考试、试卷分析, 以及教师听课与互评等等这些教学质量控制点, 都需要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其中。其次, 如果离开了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和热情服务以及教辅人员的积极配合,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无法有效运行。而学生具有顾客和产品的双重身份, 如果学生不努力学习, 不能正确评价教学质量, 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同样无从谈起。高校要建立健全由校级督导小组、院级监控小组和学生信息员构成的三层次监控队伍, 并配合相关执行制度。完善的监控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行, 但体系要取得最佳的运行效果还必须依赖于教学双方高度的自我控制。要做到自我控制, 对教师而言, 要加强师德师风的教育, 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培养;对学生而言, 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学风建设, 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当然, 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需要学校各方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四、过程方法

ISO9000:2000标准指出: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来管理, 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高等教育从大说起就是一个从输入新生到输出毕业生的过程, 此过程包含了师资校舍准备与管理、学生招生与管理、教师授课与管理、学生学习及考试管理等小的过程, 这些过程又可以分解出教师备课、督导听课、学生练习等等更小的过程。要做好教学质量控制, 绝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细小过程。对于每一过程, 都应采用PDCA循环技术, 以期达到最佳效率与效果。例如对于一堂普通的实验课的教学过程:教师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写好教案、预作实验等 (即P环节) ;然后实施授课及指导 (即D环节) ;之后检查实验完成情况, 批改实验报告, 评估教学效果 (即C环节) ;最后加以总结 (即A环节) , 为下一堂课 (新一轮PDCA循环)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五、管理的系统方法

ISO9000:2000标准指出: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 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该系统包含着相互关联的众多子系统。划分的视角不同, 这些子系统的构成也不同。例如按先后顺序, 可划分为前馈保障系统、同期保障系统、反馈保障系统;按照保障对象或工具, 可划分为教师保障系统、学生保障系统、设施保障系统、文件保障系统;等等。要充分重视并加强对这些子系统的识别、理解、建设和管理, 尤其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强有力的沟通系统, 将这些子系统连接起来, 以提高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为此, 沟通渠道应尽可能丰富, 保持透明和畅通。应当进行充分的宣传让所有的控制管理者和执行人了解有关质量保障体系及其意义, 知道如何进行正确的审核与评价, 并很方便地取得和递交相关表格。例如开通网上填写与递交;在控制执行人经常经过的通道上放置可以自由拿取的表格, 旁边设置投表箱等。意见和建议的反馈渠道应当是多样化、全方位的, 并且每个渠道都应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如果某个反馈渠道被发现只是一个摆设, 必然影响整个控制系统的信誉, 此时难以确保反馈信息的真实、公正, 从而影响到整个质量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行。

六、持续改进

ISO9000:2000标准指出: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持续改进如图1所示, 其中顾客和产品的含义如前文所述。持续改进的关键在于监控检测、分析改进环节, 该环节必须在充分听取顾客 (学生及社会) 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行。

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ISO9000:2000标准指出: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之一, 就是要确保用于评价和审核的原始数据和信息的真实和有效。这其中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包括: (1) 作为控制工具的评价表和调查问卷中问题的设计以及发放时机的选择, 应尽量避免评价者从自身利害关系出发作出不真实或不公正的评价。例如, 为避免学生受考试成绩影响而对任课教师作出不客观的评价,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应当安排在考试之前, 同时允许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 以消除学生对评价会影响到自己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定的疑虑。 (2) 评价表和调查问卷发放对象的选择及抽样方法, 应当符合统计技术的要求。 (3) 发放和回收评价和问卷表的人员应由与评价和问卷对象无直接利害关系人担任。 (4) 遇到比较特殊的评价意见, 应当先设法加以核实。否则该评价意见仅能作为参考而不应纳入统计数据, 更不应作为最终处理的依据。

八、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ISO9000:2000标准指出:组织和供方是相互依存的, 互利的关系可增加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ISO9000标准对术语“供方”的定义是:提供产品的组织和个人。高校教学有很多供方, 其中一个重要的供方就是教师, 他们是无形产品——知识与技能的直接供应者。高校与其教师的关系, 当然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教师依靠学校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待遇和自我实现的机会, 学校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好的学校能够吸引好的教师, 好的教师能够教出好的学生, 好的学生能够为学校带来好的声誉, 好的声誉能够吸引好的生源, 好的生源为学校未来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同时让学校有条件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待遇——学校与教师通过这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不断增加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 学校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充分关心、爱护、尊重教师, 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要认真制定、完善教师的聘用、培养与激励政策和制度, 为教师在职学习、培训、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外出参观访问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使他们能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始终保持较高的学术水平, 使学校和教师获得双赢。除此之外, 另一个有必要在此强调的供方, 就是学生家长。从某种角度上看他们同时也是高校的顾客, 因为他们花钱将学生托付给学校以增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这有点类似于企业客户的“来料加工”。多数家长在学生选择学校、专业, 端正学习态度, 树立理想抱负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一要做好自我宣传, 以增强对潜在学生家长的影响力;二要与在校学生家长加强沟通, 共同督促学生朝着双方所期待的目标健康成长。

九、结束语

由上可见, ISO9000:2000标准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间相互区别、各有侧重, 同时又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支持, 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对高校构建和运行其质量保障体系, 具有重要的启示与指导作用。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一理论平台, 重视对每一项原则的深入研究, 在此基础上, 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条件, 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并保持其有效运行、持续发展。

摘要:ISO9000:2000标准在引言中阐述的八项管理原则, 对各类组织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样也适用于指导高等院校构建和运行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ISO9000标准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党章免费下一篇:市级规范化学校复验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