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2024-04-29

浅谈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精选8篇)

篇1:浅谈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浅谈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摘 要】

中国加入WTO组织已十余年的时间,十余年里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自由贸易市场经济的浪潮将中国各行各业都带动起来,国外的企业来到中国,一方面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中国,进一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也给国内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总体来说整个社会都在不断的进步,但在进步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特别是涉及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已日渐突出。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发生的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通过对产品质量重要性的阐述,以及对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改进的措施。质量不仅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更影响着企业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不重视质量管理必将给每个人、企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质量管理是企业现代管理以及国家发展当中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国内企业;质量管理;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一、质量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对个人来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工业化带我们生活上的便利,不可否认,我们吃穿住行各方面领域都离不开工业化产品,工业化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工业化产品都是通过人工和机器生产制造出来的,都会存在一个产品质量优劣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如果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这就会给我们的使用带来麻烦,甚至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威胁。诸如近年来出现的三鹿奶粉、毒大米、甲醛家具等产品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每一个使用者的生活和家庭幸福,而且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利益,不断出现的质量问题让整个社会对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持续

上升。因此为了我们的健康及生活,我们需要高度重视企业质量管理,需要持续不断的改进产品质量。

对企业来说,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开拓市场的生命线;用户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质量能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是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因此向社会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将会保证企业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提高企业业绩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质量管理是公司品牌的保护伞,严抓质量管理可以提高品牌美誉度;加强质量管理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开拓市场的生命线,正可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也是维护人们的生活以及身心健康的必要措施。

对国家来说,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自由贸易带来的激烈竞争,国与国之间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产品的创新及质量上。质量管理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有句名言:“生活处于质量堤坝后面”。现实中质量正像长江大坝一样,可以给人们带来利益和幸福,而一旦质量的大堤出现问题,他同样也会给社会带来危害甚至灾难。所以,企业有责任把好质量关,共同维护质量大堤的安全。质量是品牌的生命。

二、国内企业在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质量管理意识不足

国内很多企业管理当中,特别是中小型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水平还处于粗放式的管理,在管理中对质量管理的要求也是凭借着多年的产品制造经验来判断,不通过科学严密的分析和严格的测试来把控和提高产品质量。现实很多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质量管理还存在着认识不足,意识浅淡,甚至于有些管理者认为质量管理并不重要,做好生产管理,多出产品才是最重要的,这种不顾产品质量只顾数量的管理者主观意识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例如媒体曝光国内一些卫生纸制品黑心作坊,还有一些大型企业,甚至是知名企业,也存在着原料把控不严,内部检测弄虚作假,例如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其中以三鹿奶粉最为严重,这些企业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此外,整个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随着消费者对各类产品的大量需求,也导致了市场上不断涌现出大量假冒伪劣的产品,这种以牺牲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来满足一己私欲的行为,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来控制,不仅要从法律上来治理不良经营活动,更要倡导良心经营观念。

2、质量管理措施投入不足

在即将进入工业自动化时代(所谓的工业4.0时代)的浪潮中,很多企业都制定和实施了“机器换人”的发展战略,当然国内还有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信息化时代(所谓的工业3.0时代),甚至很多中小企业还没进入信息化时代,日常经营管理全靠人工传递信息,像这种不重视管理质量,不及时接受新的管理方法,不进行管理措施的投入,不仅不能提高生产效率,从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管理和产品的质量水平,最终将会被市场所淘汰。首先,信息化和自动化设施的投入,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且能通过对产品生产过程中信息数据的及时收集和分析,以及工业自动化带来的产品精度的提高,从而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水平,为社会提供可靠、安全的产品。

3、质量管理要求不足

目前,整个社会不管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在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以求于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生存下来。目前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知名企业,都能意识到产品质量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从而不断的强化质量管理要求,建立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产品质量认证,杜绝质量隐患。但在市场经济中也充斥中很多产品质量不过关就流入市场的行为,通过低价排挤质量合格的产品,使得市场存在不正当竞争。尽管国家在不断努力的完善市场监督管理机制,严查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但是还是有很多企业为了眼前的利

益,无视国家的财产安全,无视人民的生命安全,无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对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把控不严,放松对产品的质量控制,甚至明知不合格,还要推向市场,危害社会,这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必将带来恶劣的结果。

三、针对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

1、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提高企业管理者质量管理水平首先,作为企业的最高领导者,本身必须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能力,通过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确定企业的质量目标,树立企业产品质量观念,以此形成企业的质量文化,使得企业质量管理得到顶层设计;其次,作为企业专业从事质量管理的部门人员,一是要不断学习质量管理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二是要贯彻企业质量方针,通过对员工质量意识的灌输,付诸实践,达到实现企业质量目标的目的;第三,企业在发展中,要加强质量管理培训和质量专业职业人才队伍建设,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建立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制定具体的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并加以实施和持续改进,诸如PDCA、六西格玛等质量管理措施。

2、加大质量管理措施投入,提高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 进入21世纪,在信息化发展日趋成熟的基础上,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越来越受市场的重视。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预示了未来将极大提高社会生产水平,降低人工操作的失误,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节约社会资源。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能够造福人类,但是研发或者引进这些技术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硬件上的升级换代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不可避免,但是巨大的资金投入也让很多中小企业无力承受,也避免不了渐渐被市场淘汰的可能,因此企业若要在未来的市场中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强质量管理措施投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引入先进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加快硬件设备的升级换代,从而提高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

4、完善质量法律法规,为产品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外部保障 邓小平同志说:“工业生产,包括出口产品,中心是要抓产品质

量,把质量摆在第一位”。党的第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影响经济效益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不少企业产品质量低劣,必须认识到一个国家产品质量的好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民族的素质;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同样反映了这个企业全体职工的素质,也决定了这个企业的生存。所以我国世界质量大会的主题是:“质量第一、永远第一”。社会发展到今天,质量成了热点,成了追求,成了衡量和鉴定一切的总标准。

随着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国家法律制度必将越来越规范和完善。在企业质量管理上,除了内部的质量管理制度,从国家层面上也有《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作为保障,那些不重视企业质量管理,无视产品质量给社会带来危害的商贩必将受到法律的惩罚。

参考文献

1、胡铭主编.质量管理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董文尧.质量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黄怡,质量——生存与价值的起点[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

4、[美]约瑟夫· M·朱兰主编,焦叔斌等译.朱兰质量手册(Juran’s Quality Handbook)[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015年5月8日

篇2:浅谈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付 林

摘要:在当今企业的激励竞争的环境下,每个企业都离不开创新,不管是产品、还是管理方式都要与时俱进。

本文通过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要新和创新的必要性进行浅谈创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什么是创新 为什么创新

创新的必要性

一、创新定义和内容

(一)创新的定义

创新起源于拉丁语,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简而言之,创新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创造新事物的一种手段。

1)引入一种新产品或者新的特性,即产品创新;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即工艺创新或生产技术创新; 3)开辟一个新市场,即市场创新;

4)获得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即开发新的资源创新,不管这种资源是已经存在,还是首次创造出来;

5)建立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即组织管理创新。

(二)创新的内容

企业系统在运行中的创新涉及许多方面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目标创新 企业要通过满足社会需求来获取利润,企业在各时期具体的经营目标,需要适时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的特点及变化趋势加以整合,其每一次调整都是一种创新。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新发明、新创造的研究和取得成果过程,以及这些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的扩散过程。新技术成果从开发研究和市场推广的全过程可归结为管理问题。

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企业系统中各成员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指引入新的制度(组织的结构与运行规范)安排,大的如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小的如具体企业的组织形态、运行机制。

文化创新

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关注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创新。

二、为什么要创新

1)产品不创新,就会被淘汰,例如若基亚一直坚持走自己的路线,最终被市场淘汰;

2)技术不创新,也会被市场淘汰掉,例如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很多企业就是不注重技术的创新,最终被进口产品取代;

3)企业制度不进行创新,企业无法进行发展,例如海尔集团首席执政官张瑞敏,就是注重企业制度,进行企业管理制度一系列的创新才换来海尔集团的今天; 4)一个企业没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也是无法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立足,例如廖宗明他离开“完美(中国)有限公司”创立“真善美”对抗完美公司,但是他一次一次的失败,最终廖宗明自己公司不仅破产,自己还被坐牢。这一切都是因为完美公司有着“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企业文化。

三、创新的必要性

(一)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

企业如同生物体的细胞,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生存和发展必须紧密依赖外在环境的变化。现代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科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能再用一成不变的制度管理企业,否则企业必将被错综多变的外部环境所淘汰。所以说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现代信息技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二)消费者需求变化的要求

在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飞速发展时代,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者需要更加即时的、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上进行创新,快速的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四、结论

总之,一个企业要长远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进行产品、企业管理制度、技术和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创新。只有做到给方面的创新,企业才能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存活下来。

参考文献

【1】 张来顺.管理学基础——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中国直销杂志5月刊

【3】 张岩松 ,陈百君,周宏波,现代管理学案例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月

篇3:浅谈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成本控制,企业管理,重要性,市场竞争

1 成本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在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 众多的现代企业都在寻求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在企业运营与管理中进行不断的实践与经验总结, 改善自身的状况, 追求更高的目标。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 企业自身的管理中也在不断地出现着一些弊端, 影响企业的发展。对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成为了每一个企业必究的课题。企业是否能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关乎着企业的短期的状况与长期的发展。

何为成本?在经济学中, 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众多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核心。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活动中使用改革中生产要素的总支出, 即厂商为了获取经济收益的一切费用支出。顾名思义, 成本即为生产费用。它是企业在自身经济活动中需要投入的费用与资源的总和。无论市场是怎样的经济状况, 企业管理者都必须控制成本。为了企业的良好运行与发展, 企业管理者需要削减不必要的开支, 以便将节约下来的资源投入到回报最高的业务中去。降低成本的要求并非难以实现, 即使是高利润水平的企业, 也常常存在着显著降低成本的空间。

2 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

2.1 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是改善国内企业成本管理现状的必要手段

首先来看国内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随着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 在经济活动中, 企业生产成本显著增加;并且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的失控造成能源的浪费比较严重, 使产品成本的损失也在增加。此外对于一些传统企业, 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相对陈旧落后,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料、技术等原因产生大量废品、次品, 造成的质量损失非常大。另外由于企业中核算成本的人员的懈怠与不重视, 造成了对企业成本核算不实, 并且企业为达到一些目的会进行人为调节, 使得企业的经营看起来盈利但实际上亏损。所以说现代企业在对成本的管理上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弊端。由于承包经营责任制不够完善, 企业着眼于利润, 不讲成本, 会造成短期行为泛滥;一些企业的领导管理松弛, 人员素质不高, 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成本的浪费;财政、审计监督不力。这些都使得企业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识薄弱。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随即又进行恶性循环。因此形成了企业成本管理松弛, 预算约束弱化, 损失浪费严重的现象。所以有效加强企业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刻不容缓。

2.2 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是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企业是一个个在市场中生存的有机体。竞争机制是市场长存的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场环境也在同时发生变化, 国内企业所面对的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的, 并赋予了新的挑战。国内企业之间、国际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激烈的竞争一方面促进企业提高自身实力, 追求更高目标, 为企业带来机遇;另一方面也让众多企业感受到危机感, 更加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在企业提高自身实力的措施中, 企业对自身的内部管理, 特别是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 企业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是适应市场发展与竞争的必然要求, 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成本控制与管理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逐渐在世界上提升着自己的经济地位。国内存在着大量的企业, 但是, 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 企业要想从技术与工艺上获得竞争优势并非容易之事。对于这些"同质化企业", 他们的产品并无太大区别, 那么同质的产品如何在市场中取胜?如何为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只有从产品成本入手。正所谓同等技术比质量, 同等质量比价格, 同等价格比服务。

2.3 成本控制是推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动力

企业的成本控制与管理不仅表现在对产品的成本上, 还贯穿了企业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够有效控制企业各个环节的成本, 企业的成本势必会降低, 减少了不必要的消耗, 同时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与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企业的不同部门中, 员工并未树立警觉的成本控制意识, 从个人到部门, 再到整个企业, 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大幅增加着不必要的开支, 或是出于私利, 或是出于无意, 但一定程度上都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企业管理者必须运行一套有效的成本管理机制, 全面控制成本, 分析企业运营中的各项环节, 要对成本进行强有力的控制及管理。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 使每一位员工都能从自身做起, 遵循成本控制管理的机制, 这样企业才可以迈向更宽广的道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 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 强调整体与全局, 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有效地控制企业成本之后, 企业经营管理会随之提高。

3 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措施

3.1 增强成本观念, 实行有效成本管理, 整合工作流程, 减少不必要分工

企业的成本管理活动应该以现代成本效益理念作指导, 要认识到必须通过管理进行对成本的控制。要提高全体员工对成本的认识, 树立节约成本的观念。通过成本分析, 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 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现代企业需要从根本上避免成本浪费的发生, 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 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企业要保证必要环节运作的畅通与有效, 并整合工作流程, 做到成本的合理规划, 减少不必要的分工, 严格控制成本。

3.2 采用现代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企业也对自身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采用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管理。企业成本种类繁多, 过程复杂, 必须要使用计算机对其进行科学管理。要抓好企业成本管理几个环节的工作。事前要进行有效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计划工作;事中要进行有效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后要做到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并且要做好降低产品成本的重点工作, 比如对原料、物资采购实行比价采购制度, 要注意降低成本的工作。提高资金运作水平也是重要的一点, 不仅要做到节约成本, 而且要严格跟踪控制每一个环节的成本情况。

3.3 加强战略成本观念

在经济环境复杂、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成本的优势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现代成本管理应做到节约成本, 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 为企业生存提供更好的基础, 从而提高成本效益。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情况与竞争对手的战略, 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从加强战略成本管理出发, 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 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成本控制实现成本的持续性降低, 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树立成本的控制与管理理念, 加大宣传。

企业对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 企业间相互竞争的不断加剧的情况下, 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地位, 必须从自身入手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对成本的管理。才可以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企业应提高全体员工的共同认识, 努力为企业谋生存, 谋发展

参考文献

[1]栾庆伟.成本管理新模式[M].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 2001.

篇4:浅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深化;企业;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156-01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然而,有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则不尽人意。这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把财务管理简单化,仿佛财务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忽视其整体管理职能;二是财务部门完全听命于“上级领导”,忽视财务管理自身的规律性与相对的独立性。下面着重讨论深化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投资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监督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问题。

一、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

目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企业改制工作。单一的国有企业正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混合型经济形式发展,经营者与企业职工持股使国有企业和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之后,将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与法人治理实体。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制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迫切、更高的要求。

二、当好参谋。把好企业投资决策关

决策是企业管理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我们常说:投资决策失误是企业最大的失误,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会使一个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财务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职能就是为企业当好参谋把好投资决策关。我们在考虑投资时必须把好以下“四关”。(1)把好经济行为关。必须明确投资是一项经济行为,必须从经济规律中去寻找依据,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有的个别国有企业做出了不少失误的投资决策,其中一个很大的失误原因是没有从经济规律本身去决策,而是从“政治”、“人际关系”等因素轻率地做出了投资决策。(2)把好调查研究关,严格按国际惯例办事,按法治办事。投资决策是一个过程。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否则不能轻易投资。特别是对外投资,即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或者以股票、证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一定要按国际惯例办事,对投资方的资信、财力等诸多方面有可靠的证明。合同要严格把关,符合有关法律手续,切不可留有隐患。(3)把好投资管理程序关,做到投资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不同种类的投资都有自身的特点,从而有不同的管理程序,需经不同的部门审批,例如:有的投资,总经理个人可以做出决策,有的投资需经董事会批准,而有的投资则需要报上级部门审批。(4)把好成本控制、风险与收益关。投资的目的是要有效益,要赚钱,因之必须实行投资成本控制;要有风险意识,尽力规避风险;投资要有效益,还得及时回收,以确保投资成功。

三、管好资金,确保企业资金流通与安全

目前,不少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资金入不敷出,存在资金缺口;二是资金被挪用、被挤占;三是叫人头疼的“三角债”。解决好这三个问题,资金使用必须坚持“四个到位”原则:一是生产经营费用按要求分配到位,不得挪用挤占;二是员工的工资,按工资总额兑现到位、及时发放;三是国家的税收,按税法预留到位使用,不得违规;四是利润分配及提成,要按规定分解到位,不得拖欠。由于有了这“四个到位”,企业的资金流通与安全便有了基本的保证。

四、加强预算管理,特别是成本管理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敢于创新,建立一套“成本控制”的预算管理模式。一是指标分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二是全员参与,每项成本、费用指标都有账可查,有人控制。从成本控制人手把财务管理推向一个新阶段,是目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五、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篇5:现代企业采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专业 :物流管理 班级 :1003班 姓名 :纪耀华 学号 :2010112863

现代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摘要:

成本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实现效益的重要手段,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企业成本的高低,不仅同企业自身和职工的利益息息相关,还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现代企业制度也在逐渐摸索过程中不断完善,深化成本管理制度应用日益被广大管理者所重视。本文主要从采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入手,就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和分析,使现代企业更加注重成本管理。

关键词: 采购现状 重要性 成本控制 对策 ABC分析

(一)采购发展现状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关系世界经济全局的长期发展趋势。它使各种经济资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实现优化配置。同时也改变了采购的职能范围,使企业采购选择面更广,它扩大了供应的基础,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在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采购正在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走向市场的前台。高效的采购对于企业优化运作、控制成本、提高质量以及持续性赢利等方面至关重要。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专业生产能够更加发挥其巨大的作用,导致企业采购的比重大大增加,使采购及其管理的作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采购由于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控制,一直是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产业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日益狭小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采购管理开始成为帮助企业获得竞争力的战略问题而受到重视,战略采购逐步成为跨国公司加强公司营运能力与市场定位的一种系统方法,相继在欧洲和美国盛行。一些世500强公司通过运用战略采购方法有效地改变企业财务状况,不断优化供货商组合,对提高企 业的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此,我们不能再如以往那样认为采购是相对独立的面向物料的业务活动,而应将采购放入企业整个系统运作的过程中来思考。并且更进一步关心与供应商关系的发展,将供应商亦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资源,制定采购过程新的策略,将采购过程集成于企业的各个业务过程中进行思考,获得整体过程效益最优化。采购活动是企业降低成本、获取利润的“第三源泉”,采购的战略地位己经不可忽视。

(二)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采购是将物资从资源市场的供应商手中,通过商流和物流过程转移到用户手中的过程。采购管理是为保障企业物资供应而对企业采购进货活动进行的管理活动,是对整个企业采购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始端环节,采购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供应链环境下

采购功能是供应商与企业之间至关重要的连接,特别是对于生产企业,采购管理的短期目标主要集中在增加生产率,降低库存量和降低周转时间上,长期战略目标则是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加市场份额、提高整体供应链利润。、采购供应物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 企业能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保证产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购原材料的质量。原材料质量不好必然容易导致产品质量出问题,进一步导致成品返工、退货等种种情况,在供应链的环境下,这些问题导致的供应链不顺畅和整体利益的损失的情况更为严重。

3、物资采购与管理直接影响到成本和利润的升降

采购成本是产品成本的主体部分,其中包括采购费用、购买费用、进货费用、仓储费用、流动资金占用费用以及管 理费用等。采购成本过高,将会大大降低物资生产的经济效益,甚至降低企业在市场上的竟争力。因此,企业必须采用先进的采购手段,通过规范采购管理,整合供应链资源,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及整体供应链的利益和竟争力。

总之,在外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今天,企业想方设法采取一切措施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企业日益认识到了采购的重要性,采购通过自身的革新,已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及企业运作的主要因素。

(三)对采购活动的战略地位研究

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改进生产工艺、降低原材料消耗是企业的第一利润源;增加销售量、提高利润率是企业的第二利润源。现在,随着竟争的逐渐加剧,同时由于客观技术的限制,企业在这两个方面努力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采购活动的战略地位从 80 年代后期才被国内外企业充分认识,以前采购活动只被认为是补充库存的一种途径,低于安全库存就采购,没有考虑因此而增加的库存费用、运输费用等。而现在采购活动的战略地位被逐渐认识,认为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因此,企业要在竞争中保持有利的位置,获取超额利润,就必须开发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即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来实现利润增加。

(四)企业采购成本控制方法

控制采购成本对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采购成本下降不仅体现在企业现金流出的减少,而且直接体现在产品成本的下降、利润的增加,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增强。由于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往往达到 50%以上,因此控制好材料成本并使之不断下降,是一个企业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增加利润的重要和直接手段之一。

(1)建立、完善采购制度,作好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采购工作涉及面广,并且主要是和外界打交道,因此,如果企业不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和程序,不仅采购工作无章可依,还会给采购人员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完善采购制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

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采购制度规定物料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权限、物料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材料采购的规定和方法、报价和价格审批等。比如,可在采购制度中规定采购的物品要向供应商询价、列表比价,然后选择供应商,并把所选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请购单上;还可规定超过一定金额的采购须附上三个以上的书面报价等,以供财务部门或内部审计部门稽核。

2、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

对企业的正式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件、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银行帐号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己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有专人管理。同时要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重点材料的供应商必须经质检、物料、财务等部门联合考核后才能进入,如有可能要实地到供应商生产地考核。企业要指定严格的考核程序和指标,要对考核的问题逐一评分,只有达到或超过评分标准者才能成为归档供应商。

3、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

企业采购部门要对所有采购材料建立价格档案,对每一批采购物品的报价,应首先与归档的材料价格进行比较,分析价格差异的原因。如无特殊原因,原则上采购的价格不能 超过档案中价格水平,否则要作出详细的说明。对于重点材料的价格,要建立价格评价体系,由公司有关部门组成价格评价组,定期收集有关的供应价格信息,来分析、评价现有的价格水平,并对归档的价格档案进行评价和更新。这种评议视情况可以一季或半年进行一次。

4、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

财务部对所重点监控的材料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定出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货比三家,不断地降低采购价格。标准采购价格亦可与价格评价体系结合起来进行,并提出奖惩措施,对完成降低公司采购成本任务的采购人员进行奖励,对没有完成采购成本下降任务的采购人员,分析原因,确定对其惩罚措施。

(2)降低采购成本的有效方法

1、集中采购——扩大采购规模优势

通过采购量的集中来提高议价能力, 降低单位采购成本, 这是一种基本的战略采购方式。许多国内企业纷纷建立集中采购部门或货源事业部,对公司的生产性原料或非生产性物品进行集中采购规划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采购物品的差异性,提高了采购服务的标准化,减少了后期管理的工作量。但集中采购也增加了采购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的难度,增加了后期调配难度,因此,集中采购需要采购部门和其他部门的通力合作。电缆是海尔集团众多产品中都要使用的材料,为了做到集中采购,采购部门和产品设计部门大力协作,对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等产品所用到的电缆进行了统一的重新设计,能够标准化的标准化,能采用通用部件的尽量使用通用部件。通过这些措施, 海尔集团所采购的电缆由原来的几百种减少为十几种。采购产品种类减少,才能顺理成章地实现集中采购。据透露,仅此一项改进, 就使得海尔 集团在电缆采购上节约了大概20%的成本。

2、寻求替代——合理优化资源配置

当采购的批量障碍难以突破,采购代价较高,而采购元器件又是同类产品的通用元器件时,企业可以考虑向同类生产厂家寻求采购替代,从同类生产厂家购买少量的替代品。而事实上,每个生产企业正常采购的每种原材料或元器件,在数量上要想达到刚好用完的准确程度是件很难的事,所以在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仓库,各种原材料或元器件经常会有少量剩余。因此,对于那些在同类生产厂家可能存在替代品的零部件或原材料的小批量采购,寻求采购替代有时可以大幅度的降低采购成本,因为你急需的东西或许正式其他同类生产厂家放在仓库急于处理的多余材料。

3、联合采购——中小企业联合抵御风险项目经理圈子

集中采购基本是一个大企业把采购上的规模优势更大化的手段。没有多品类的产品线,产品销量没有达到一定规模, 根本不可能实现集中。在采购价格问题上, 小企业便处于相对的被动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众多的中小企业在控制采购成本上无路可走。跨企业的联合采购就不失为一种降低成本的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 中小企业尤其可以考虑组织或加入采购联盟。

4、第三方采购——国内企业尚未接受

顾名思义,第三方采购是企业将产品或服务采购外包给第三方公司。国外的经验表明,与企业自己进行采购相比,第三方采购往往可以提供更多的价值和购买经验,可以帮助企业更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挖掘。现在美国各行业都有这样的采购联盟。美国地方政府采购联盟是一个第三方采购组织,有7000多政府机构加入了这个采购组织, 直接采购成本降低了15%以上,Amerinet是美国最大的医院和诊所的采购组织,平均能为其客户创造近20%的采购成本下降。然而,国内企业 对通过第三方采购来降低成本的前景并不乐观因为采购外包会将公司的采购利益和经验教给其他公司,这会损害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且各个企业通过第三方机构来进行联合采购,只能构成机会型联盟, 彼此之间的利益很难长时间维持。

(五)控制采购成本的ABC分析法研究

一般来说,企业的物资种类繁多、价格不等、数量不均,有的物资品种不多但价值很大,而有的物资品种很多但价值不高。由于企业的资源有限,因此,对所有品种均给予相同程度的重视和管理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实际的。为了使有限的时间、资金、人力、物力等企业资源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应对物资进行分类,将管理的重点放在重要的物资上,进行分类管理和控制,即依据库存物资重要程度的不同,分别进行不同的管理,这就是ABC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1、ABC分析法是20/80原理的一种应用。

20/80 原理指出存在着重要的“少数”-20 和不重要的“多数”-80。这一思想就是将管理资源集中于重要的“少数”而不是不重要的“多数”—花 80%的时间与精力在最重要的20%上,将得到 80%的回报;而在另外的80%上,只需花费20%的精力,即能得到不错的结果。

2、ABC分析法是将手头的库存按货币占用量分为三类。为了确定ABC分析法所需要的货币量,将每个品种库存的需求量与每件库存的成本相乘。A 级是货币量最高的库存,这些品种可能只占库存总数的 15%,但用于它们的库存成本却占到总数的70%-80%.B 级是货币量中等的库存,这些品种占全部库存的 30%,占总价值的 15%-25%。那些货币量较低的为C级库存品种,它们只占全部货币量的 5%,但却占库存总数的55%。

3、任何采购物品可区分为ABC三类不同部分:

A 类物品。高值—其价值占总采购总值70%-80%的相对 少数物品,通常为物品的15%-20%。

B 类物品。中值—其总值占采购总值的15%-20%,物品数居中,通常为物品的30%-40%。

C 类物品。低值—其采购总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占5%-10%,是物品的大多数,通常占60%-70%。

因此,利用ABC分析法可以保证确定更好的预测、现场控制、供应商的信赖度以及减少安全库存和库存投资。通过将物料分级,采购经理就能为每一级的物料品种制定不同的策略,实施不同的控制。

(六)结论

企业采购作为一家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对企业的生产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

篇6:浅谈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论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作者:张永卫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3期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许多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紧迫感。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能否管好人、用好人是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我们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下面我们就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等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资源管理激励措施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5(a)-0215-0

1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劳动者——人力资源,他们是企业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管理。1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人与事的最佳结合,是开发人的潜力,创造财富的原动力,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全球性企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企业在国际范围内竞争日趋激烈。但最终必然是人力资源能力的竞争,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也是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和人才选用机制的竞争。我们企业应该要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能力加以重视。因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优势,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人力资源非常丰富,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宝贵财富,但是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尤其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存在较多的问题。

2.1 用人机制不健全

(1)管理体制不顺,还存在有传统的管理模式

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把精力放在员工的考勤、档案、合同管理等事务性的工作上,被定位为后勤服务部门。

(2)观念落后,对人才认识不足

虽然近年来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力度与过去相比有所加大,但企业对人才关键作用的认识仍不足。人才是未来经济竞争的关键,谁掌握了关键人才,谁就占领了竞争制高点,而我国企业对人才争夺战反应如此冷漠,对人才国际化感觉如此迟钝,实在堪忧。观念上的落后,导致行动上的迟缓,当国外企业开始大肆争夺我国人才时,我们的企业又惊慌又惧怕,在具体准备上又很不足。因此,人才观念落后是我国企业存在的关键问题。

2.2 激励机制及薪酬设计不合理

中小企业领导人员的收入分配与企业的规模、效益没有必然联系,各企业领导人员自定自己的收入分配办法,收入没有以资产经营和企业效益的考核为依据,出现了行业之间、行业内部差距过大与企业内部拉不开差距并存的现象,甚至出现了敢拿的多拿,不敢拿的少拿,亏损的不比盈利的少拿的现象,企业领导人员的收入分配管理处于基本失控状态;大中型企业虽然在激励机制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但整体上办法不多,力度不足。企业经营管理者、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全体员工的激励方式比较单一。解决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措施

3.1 建设规范化的企业用人机制

充分认识用人观念的重要性,只有在思想观念上重视,才能从具体行动上体现,当今科技、经济发展一日千里,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能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适应性需求日益增强,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范围的竞争日益明显地表现为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人的知识和技能已成为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性因素。

3.2 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创造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随着企业基础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在管理中,人作为一项资源,而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人们所强调的“科技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在这一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以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和薪资激励制度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得以确立。

3.3 给予员工的福利与待遇、为员工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表现机会

在管理的过程中,福利,始终是现阶段最主要的留人机制。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员工管理来提高员工对精神待遇的满意度。一个适宜、安全、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也是促使员工积极工作的条件之一。

3.4 制定真正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框架的建立以及机制的完善。当然激励机制的最重要部分则体现在对员工的奖惩制度上。

同时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雇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挑战性,满足其成就感,营造雇员和企业共同的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旨在使雇员更有效地进行工作,帮助企业成功地实现战略目标。

3.5 热爱、理解、关心员工

热爱自己的员工是经营者之本。理解是人天生就具有的一种欲望,人一旦得到理解,就会感到莫大的欣慰,更会不惜付出各种代价。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能得到真诚的关心和重视。关心员工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关心员工的家庭,一是关心员工本身。

我们要谨记:尊重和欣赏你的员工,可以从最简单的方法开始做起。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如果你的真诚地赞美第一个员工,那么人就足以促使员们更加友好交往和努力工作。我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几点建议

(1)首先我们企业应该要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

(2)在激烈竞争的现代企业中,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就很难发展,即使生存也会面临危机。在管理上也是如此,企业通过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不断地扬弃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3)人力资源管理要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建立多种形式的系统化的激励机制,重视精神激励。

①目标设定方面不仅要体现企业目标的要求,还必须要满足职工个人发展的需求。

②物质鼓励是基础,但不是万能的,精神鼓励是根本,二者的完美结合才能使企业真正留住人才。

(4)我们要充分利用外部的资源为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服务。

企业只要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构筑人力资源的坚实基础,支撑人力资源的整体运作;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系统,支持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员工和企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不断提高,企业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7:浅谈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摘要] 文化是文化和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管理的客观要求,是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科学管理思想,是管理科学思想的一次革命。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是最持久的因素,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管理价值理念企业经营业绩

一、企业文化的兴起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里程

20世纪上中期,美国企业先后经历了“泰勒式”管理模式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创新涌现,企业规模增大,成为世界名副其实的头号经济强国。但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削弱,而东方岛国日本的经济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日本企业飞速崛起随之与美国企业展开了一系列竞争,在汽车、钢铁、电子等行业美国受到很大挫折。在1980年,日本生产总值占了世界生产总值的8.6%,跃居世界经济强国之列。美国人纷纷惊呼:“桃太郎”生吞了“山姆大叔”!

日本经济的崛起,引起了美国人对文化的反思:是什么力量促日本经济崛起。美国为了研究日本成功的奥秘,在20世纪80年代初,派出了由几十位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管理学方面的专家组成的考察团,前往日本进行考察研究。研究揭示,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日本的原因是美国的企业管理没有日本好,美国倾向于战略计划、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方面的硬件管理,缺乏对人的重视,因而管理僵化,阻碍了企业活力的发挥,而日本则强调其企业文化、企业精神。

美国终于认识到要重振经济雄风,必须对其传统的经济文化和传统管理方式进行深刻认真的调整,建立起真正具有美国精神的企业文化。于是,美国企业纷纷以日本企业文化为基础,结合自身文化背景、经济体制等因素来致力于调整本国的企业文化。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罗杰·史密斯在加利福尼亚州花15亿美元,与日本丰田公司合资兴办丁“新联合汽车制造公司”。在合作中,史密斯认识到:日本企业文化由于历史和民族的原因,使员工们志同道合;而美国员工们富于创新、勇于竞争、倾向个性自由和民族文化的多元化,使得企业内部由于意见不易趋于一致而导致了浪费,员工和管理层之间隔阂很深,合作不力。美国企业在实践中意识到了要应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最关键的是要将日本人的合作精神与美国人富于想象、富于创新的能力结合起来,形成最佳的公司文化,在学习和掌握日本企业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的同时,学习“注重人性和需要”,形成自己的新型管理方式。美国学者和企业家对日本企业文化研究、总结,并进行理论上的概括,使之成为可以指导美国企业管理改革的管理理论。其后,日本学者又从美国学者的研究出发,致力于企业文化研究,试图从本国的企业文化实践中提取理论。以后欧洲各国也纷纷致力于企业文化研究,使现代企业管理在全球开始了一个新的里程。

二、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科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企业文化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但许多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较模糊,把企业文化狭隘地理解为企业的精神文化,认为企业文化不过是企业内部的文化娱乐活动。事实上,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思想,又称公司文化、组织行为、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

对企业文化,国内外学者有各种不同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一是“五因素”说。美国的迪尔和肯尼迪在(公司文化)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是由五个因素组成的系统,其中,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和文化网络是其四个必要的因素,企业环境则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另一最大的影响因素。二是两种文化总和说。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三是群体意识说。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群体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群体意识及行为方式。四是精神现象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运转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含企业最高目标、共同价值观、作风和传统习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在内的有机整体,是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是企业的“意识形态”。五是“同心说”。“同心说”将企业文化的构成分为三个层面:精神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物质文化层。企业精神层为企业的物质层和制度层提供思想基础,制度层约束和规范精神层和物质层的建设,企业物质层为制度层和精神层提供物质基础,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

但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到底是什么呢?我国学者魏杰总结指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即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

企业文化从形式上看是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企业文化属于人的思想范畴,是人的价值理念。管理企业首先依靠企业制度,制度失效了要靠文化约束。

企业文化从内容上看是反映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是对企业的现实运行过程的反映。具体讲,就是企业的制度安排,以及企业的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

企业文化从性质上看是属于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既属于企业信奉和倡导的价值理念,又属于必须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

企业文化从属性上看是属于企业性质的价值理念。文化可以说是与物质相对应的范畴,因而文化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企业文化则是属于企业的价值理念,是企业的灵魂。

企业文化从作用上看是属于规范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价值理念,是对企业真正发挥作用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对企业的行为以及员工行为起到非常好的规范作用。

概而言之,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理论,它是在经验主义管理、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逐步产生的、最新的管理理论。在现代企业中,企业文化具体可以表现为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包括了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的内容,强调对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的塑造,在企业内部塑造一种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注重集体凝聚力的培育和增强,发挥整体的文化优势。

三、企业文化的强大力量

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是最持久的因素,是企业精神和灵魂,成功的企业归功于优秀的企业文化,失败的企业首先表现为企业文化的失败。因此,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日本本田美国分公司靠优秀的企业文化而取胜的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案例。在该公司只有高层管理者来自日本,其余职工都是美国人,但公司的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却都超过了美国的同行。它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美国《华尔街杂志》于1983年对该公司的经验进行了报道:“本田公司美国分公司突出的做法是缩小工人和管理人员在地位上的差别,把工人当作群体的一分子。每个人,不论是工人还是管理人员,同样都在公田的餐厅就餐,公司也没有

为高级职员专设的停车场。职工被称作„合伙人‟。这就是说,本田公司美国分公司的成功,应归功于高层管理者“重视人、尊重人、团结和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日本本田汽车美国分公司是靠优秀的企业文化而致胜。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说:“日本公司的成功之道并无任何秘诀和不可与外人言传的公式。不是理论,不是计划,也不是政府政策,而是人,只有人才能使企业获得成功。日本经理的最重要任务是发展与员工之间的健全关系,在公司内建立一种人员亲如一家的感情,一种员工与经理共命运的感情。在日本,最有成就的公司是那些设法在全体员工(美国人称之为工人、经理和股东)之间建立命运与共意识的公司。”

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研究发现,具有重视所有关键管理要素(消费者要素、股东要素、企业员工要素),重视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这些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在较长的考察期中,前者总收入平均增长682%,后者则仅达166%;企业员工增长前者为282%,后者为36%;公司股票价格增长901%,而后者为74%;公司净收入增长为756%,而后者仅为1%。

企业文化在下一个10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由于种种原因,经营业绩不佳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财经管理存在着负面作用。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企业文化会对企业采用必要的新型经营策略或经营战术的行为产生抵触。对企业丰润的长期经济业绩存在负面作用的企业文化容易滋生蔓延,即便在那些汇集了许多通情达理、知识程度高的人才的公司中也是如此。那些鼓励不良经营行为,阻碍企业进行合理经营策略转变的企业文化容易在相当长的岁月里缓慢地、不知不觉地产生,常常是当企业正处于获得较好经营业绩的时候。这种企业文化一旦存在,就极难改变,但并不易为人所觉察,同时还因为它们表现在对现存企业内权力结构的维护。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关乎企业的兴亡。一方面,它能激发人们自觉地创造性地从事经营活动,丰富企业物质财富。这是世界级绩优公司首肯和一致的认识。他们可以以一种个性的组织文化去影响社会公众,从而稳固和发展其顾客阵营;另外一方面,如果没有优秀的组织文化便不会有卓越的企业,没有文化滋润的企业组织水远长不成参天大树,没有文化基础的企业大厦结构难以楔合稳固,终会经不住震动而一夜崩塌。

篇8:浅谈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一.传统财务管理的弊端

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对国有资金的积累和财富转化上, 使得我国经济在短期内不断发展, 形成了多种经济制度齐头并进的繁荣局面。然而, 随着社会发展理念以及全球化市场的深入影响, 我国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已逐渐显露出其时代的弊端, 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对潜在财务风险分析的准确性不足。

在当前的国家市场环境中, 由于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对有限资源的争夺日趋白热化, 这加剧了企业生存与经营的不确定性。在财务资金管理方面, 企业不仅需要做好内部经济利益的分配以及资金的管理, 还需要对其面临的潜在投资与市场风险作出正确预测, 然而, 传统的财务管理往往只能根据现有的因素来考虑简单的决策效益, 不能从长远利益出发考虑企业经营环境所引起的资金负债与社会责任, 使企业承受潜在的财务风险。

2. 对企业内部管理者的管理导向不准确。

传统财务管理往往较为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 片面追求货币单位, 而忽略了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内部人文关怀等的培养, 在这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之下, 企业管理者也只注重企业利润的积累以及经济价值的开发, 很少考虑到环境影响与和谐、良性的投资方略, 使得企业难以走出狭隘的发展范畴。

3.对企业所存在的市场环境与经济利益价值的衡量达不到统一。

在当前的社会市场环境中, 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必须达到统一, 尤其对国有企业来说, 更是一种不可推脱的社会责任。传统财务管理的价值理念片面强调经济价值, 忽略了对社会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关联。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 盲目地根据经济效益指标进行投资, 会加大投资的风险。

二.绿色财务管理概述

绿色财务管理制度是相对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来制定的, 它更多考虑的是一种利益的综合与平衡。所谓绿色财务管理, 即是将资源的有限性与社会的效益、环境的保护、企业的盈利结合起来, 使之达到平衡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 绿色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实行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与传统财务管理制度相比, 绿色财务管理是在优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财富分配机制上考虑社会效益与环境保护因素, 其在企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财务核查等环节都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一般来说, 绿色财务管理主要包含如下内容:利益分配的绿色化、企业投资的绿色化以及融资的绿色化。利益分配的绿色化必须考虑财富分配时对社会公益责任的承担支付;而投资的绿色不仅需要考虑投入与产出比, 还要考虑项目在立项、实施、验收、后期管理与市场维护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在保证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 创新财务管理内容;在绿色融资方面, 绿色财务管理要求企业必须注重全社会的效益, 通过发行绿色债券来进行筹资, 使企业的财务费用债务能够到期还本付息, 不至于影响到企业后期的融资安全。

三.绿色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绿色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发展的方向, 它在适应国际市场变化与社会生活理念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我国国有企业作为国内企业的风向标以及国有财富的创造者, 其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变化的必然选择。

在当前的国际贸易市场中, 绿色壁垒正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国内外市场准入标准的差异, 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化市场竞争中市场处于劣势,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以及国家政策的变化, 现代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必须采取绿色财务管理机制, 引导企业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

2. 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有助于企业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树立其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

随着绿色消费理念以及低碳环保生活理念的深入民心, 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经济模式变革的重要性, 公众多企业的要求也不仅体现在产品或者服务质量的改善方面, 而更多的则在于其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与人文关怀、社会良知塑造上。现代企业采取绿色财务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改善自身的财务管理结构, 还能够在公众心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在社会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支持。

3. 实施绿色财务管理能有效地引导和监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科学、合理、正确地管理资金、进行投资决策, 有效规避潜在财务风险。

绿色财务管理注重良性、健康的管理方式, 它改变单纯以眼前利益为出发点的经营投资方式, 在更多地引导企业形成更加规范、科学的管理结构, 减少不良资产、坏账等的出现, 全方位地监督考虑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 有效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

4. 实施绿色财务管理会改变企业整体管理理念, 使企业朝着更加积极、健康、人性化方向发展, 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将给企业带来全新的管理风气, 从财务管理到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管理, 乃至企业的整体管理理念上都将受到感染, 使企业朝着更加积极、健康、人性化的方向前进, 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建明, 鲍金刚.绿色财务管理探讨[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5 (3)

上一篇:版图设计毕业论文下一篇:关于办理外国人在深圳就业手续的程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