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大学生就业 苏浙出台新措施校企出谋划策

2024-04-26

助大学生就业 苏浙出台新措施校企出谋划策(精选4篇)

篇1:助大学生就业 苏浙出台新措施校企出谋划策

助大学生就业 苏浙出台新措施校企出谋划策

眼下正是今年应届大学生找工作最紧张的时候。记者从苏浙两省教育厅了解到,3、4月份是继春节前一波高潮后的第二波招聘会。江苏省4月份有14场针对今年应届大学生的招聘会,浙江3月下旬就有大小招聘会近10场。

为帮助大学生就业,苏浙两省政府最近再次出台促就业新措施。此外,企业和学校也纷纷为大学生就业出谋划策。

签约率低于去年同期

浙江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丁松泉说,浙江今年应届大学生总数23.24万人,目前签约率和去年同期差不多,原因是今年学生签约普遍提前,就业心态比较急。也就是说,往年3月份统计的签约率不包括那些能签约但依然想等一等的大学生,但今年这部分学生都提前签约。丁松泉对接下来几个月的签约率心里很没底。

江苏省教育厅学生处一位工作人员说,江苏今年应届大学生总数45.9万人,目前的签约率具体数字不好说,但肯定低于去年。

记者分别致电宁波、绍兴等城市的教育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等询问今年应届大学生签约率,对方回答也是还在统计中,没有准确数字。但都确认,“今年压力比去年大。”

一些民间调查机构也有相关数据。中国社会调查所今年2月在北京、上海等11个城市抽样调查显示,截至今年2月,全国应届大学生整体就业率为35.6%,超过七成的受访学生认为工作不好找,近六成学生表示很焦虑。

另一家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司2月份对全国应届大学生下发调查问卷8927份,调查显示,截至2月底,应届大学生签约率为20%左右,上海大学生签约率最高,达27%。

期望与现实落差大

记者在绍兴市人才服务中心采访时,恰巧听见两位副主任“吵架”。副主任谢永强说,统计显示,绍兴市用工需求总量比去年略减,岗位减而大学生增,工作难找是绝对的。另一个副主任钮建华则认为,如果不挑大城市大企业,工作难找是相对的。他举了一个例子,绍兴一家学院要招数十名教师,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学院负责人在山东、安徽等几个省份跑了一圈,只招到5个。为什么?硕士们的求职眼光都盯着上海、杭州呢。

抽样调查也显示,大学生找工作的期望和现实依然存在较大落差。中国社会调查所调查显示,1000名应届大学生中,三成学生期望就业首选是国家机关,其次是国有企业、科研单位和学校,所占比例依次为17%、13%和11.6%,首选民营企业和自主创业的学生仅占3.2%和4.7%。麦可思公司的调查显示,今年已顺利就业的应届大学生中,近半签约民营企业,另有27%签约国企,17%进入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9%进入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大学生的期望和现实正好颠了个儿。

麦可思公司还对创业意愿进行了调查。受调的4072个专科生中,12%的学生明确表示会创业,而受调的4855个本科生中,仅6%考虑创业。专科院校培养学生创业技能的热情也远远高于本科院校。目前,浙江省已有50多所高校开展了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绝大部分是高等专科院校。江苏今年在全省高校中推行“创业教育示范校”,积极性高的大学,也大多是专科院校。

政府促就业再出新招

浙江省近日召开省委常委会,通过《促进大学生就业九方面新措施》。记者从浙江省教育厅了解到,九方面措施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浙江将在今明两年内针对大学生新增3万就业岗位。其中,引导大学生到城乡社区和基层公共服务领域就业,今明两年浙江将新增2万个城乡社区工作者岗位,重点向应届大学生招聘。此外,浙江计划今年招聘1万名应届大学生到农村中小学及农村乡镇卫生所工作。

新措施也加大了对民营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奖励力度。凡民营企业雇佣非本地户籍大学生的,取消用人审批,允许其在就业地落户;劳动密集型小企业雇佣大学生达到规定比例的,可按规定享受200万元以下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并可优先申请政府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等;雇佣大学生的困难企业可按规定在今年内享受6个月以内的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

江苏本月初明确了促进应届大学生就业三项措施,其中第一项就是提供见习岗位。江苏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主任朱从明说,目前,江苏已建立了省级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110家,市、县级基地600余家,去年共安排8600多名大学生参加见习,每人每月发放500元生活补贴。这一政策今年继续实施。此外,今年见习基地的范围将从企业扩大到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居委会等基层公共社会服务单位。

企业和学校也在为大学生就业出谋划策。淘宝网公关部负责人卢维兴说,淘宝网日均交易额不到1.2亿元,去年这一数字猛增至3亿元。为了让更多大学生在淘宝网实现创业,淘宝网与全国41家高等院校合作开设“淘宝大学课程”并在部分院校设立了“淘宝实验室”,其中,杭州、南京、上海、温州、南通等长三角城市均有院校加盟。此外,为替大学生创业搭建平台,淘宝网正在积极与一些地方政府联系,共建淘宝创业园区,将淘宝店家聚集到一个园区中,同时引进物流、银行等服务。

上海财经大学则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引导学生到外地就业。上海财经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老师朱立民说,学校3月份与云南省的昆明和普洱两市签约,引导学生到两市金融机构就业。

篇2:助大学生就业 苏浙出台新措施校企出谋划策

1 成立企业班, 建立校企订单培养模式

学院借鉴高职实训进企业订单式模式, 结合本科特点, 探索出将企业新员工岗前培训前置到大三大四的专业课程的企业定向培养模式, 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岗前培训的统一。学院增加特定企业岗前培训内容为主体的应用课程群, 形成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行业应用课程群的教学体系, 满足了特定企业技能个性化要求。

企业应用课程群教学以业余为主, 在周末开设企业模块班。除专业学生外, 也吸收非专业学生参与, 既强化专业学生技能, 同时也拓展了非专业学生第二专业技能和就业渠道。具体的操作实施流程如下:

1.1 第一轮选拔

通过报名和面试, 选拔出前程班学员。为了提供一个实战环境, 在本期培训中采用了企业正常招聘进行的投递简历、面试、选拔等环节, 让学生提前体验到找工作和就业的过程。整个过程学院负责通知和面试场所, 具体面试和选拔企业的人事部门和部分部门经理进行。

1.2 培训

整个培训包含了开班、选拔班长、企业文化介绍、职业规划、具体实务操作和案例解析等, 期间还聘请相关的行业专家进行讲座。整个培训都在校内进行, 授课教师则各企业经验丰富的部门经理。

例如, 2010年4月—2011年3月期间, 浙江九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在本院设立的“九龙物流班”, 培养学生130多名。培训期间每个周末部门经理和公司老总亲自授课, 内容包括企业文化、业务流程与标准、沟通技巧、企业制度等。培训累计20天, 跨期10周。通过培训和面试考核, 吸收100名左右学生参加公司顶岗实习。最后达成就业协议的毕业生有近20名。尽管培训周期长, 几乎占据了大半学期所有周末, 但是学生学习情绪高涨, 甚至出现培训结束学生自发起立长时间鼓掌感谢公司的感人场面。通过培训和实习, 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明显提高, 举手投足体现出职场达人的气质, 未达成双向选择学生应聘同类企业的竞争力明显提高。

1.3 第二轮选拔

经过培训在培训的最后一节课, 企业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和作业以及学生的意愿选择第一批8人进入到公司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习, 三个月后再选择一批学员到公司进行实习。

1.4 跟踪调查

学员进入到公司实习后, 学院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和用人单位对实习学员的意见, 并做好沟通和反馈。

1.5 第三轮选拔

经过实习, 公司对实习生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反馈学院, 其中此次实习可以作为学生毕业实习内容计入毕业实习环节。另外公司将根据学生意向和平时表现选择部分实习生留在公司就业。

学院根据合作企业所需要的“学历+技能”人才标准的要求, 订单教学管理班学生的考核以平时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任务为重点, 注重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积极性、团队精神等, 并且在考核方式方法中以合作企业人员评价为主, 学校指导老师评价为辅的过程化考核方法, 提高了教学效率。迄今为止, 学院已经成立了九龙班、前程班、达升班、新四方餐饮班、财通证券班、开元会计班等以企业命名的教学和实训班10余个, 涵盖专业包括国际贸易、金融、工商管理、物流、旅游管理、会计、法学等法商学院开设所有的专业。

2 实施课程改革, 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邀请合作企业参与到学院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参与相关课程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的设置与开发, 并按照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教育。

2009年, 法商学院将重点建设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课实习》课程与宁波弘创工艺品设计有限公司外贸的实习项目相结合, 以“项目驱动”方式带领学生开展业务操作, 充分利用公司的资源和平台, 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2009年至今, 已有500多名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 分批前往宁波大学科技园区弘创工艺品设计有限公司实习, 每批次的实习期为4周。实习期间, 由法商学院和公司共同确定小组负责人, 在公司部门经理的指导和带领下, 为学生提供货品进出口、跟单、单证、客户维护等外贸全程实训。实习结束后法商学院组织学生进行实习答辩, 总结实习成果, 并以此作为学生课程评分依据。

合资公司和整体引入公司合作, 重点完成了外贸专业大一专业认识实习、大二专业课实习全员培训, 为大三大四专业实习企业见习奠定了基础。

3 引进行业认证考试培训模式

双证书教育是高职院校通常采用的一种有效教育方式。我们在与企业合作中认识到双证的重要性, 开始和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引入多项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证。

以协议方式引入社会考证培训机构, 在校内设培训点, 允许以市场价向社会招生, 并以2—7折价格面向本院学生开放, 享受完全同等的待遇。既方便学生职业资格培训考证, 降低培训成本, 并通过宁波市服务型重点专业项目给予取证学生考证补贴, 激发学生考证热情。

目前包括国际商务英语、助理电子商务师、助理营销师、会计上岗证、报关员岗位资格证书等在内共二十多项职业资格认证。每年考证人数在500人次以上。年补贴5万以上。

在引入中低端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 我们竭力向国际通用高端证书发展, 引入物流管理界权威的行业认证ILT、国际贸易专业的IIEI (美国国际贸易进出口专员) 证书、CIPS (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 证书, 将本科教育和行业认证结合, 为学生进入国际人才市场做准备。2009年12月至今, 共有人通过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 (ILT) 一级、二级或三级认证考试, 获得ILT证书。

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证单位合作, 实现了校企合作向社校合作的过渡, 开创了与包括政府及行业协会合作的多元化新路子。

根据调查, 就业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就业满意度和离职率, 满意度则主要来源于人—职匹配程度、学生发展空间和薪资福利水平、离职率尽管有多个因素影响。通过校企合作多元模式的开展。法商学院毕业生的满意度、发展空间、薪资福利水平明显好于麦可思调查的长三角本科高校的情况, 也好于未受过本项目培训和实习的同学。S

摘要: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培养人才和企业吸纳人才互利双赢, 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拓展就业渠道,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法商学院从2006年开始, 经过了校企合作模式探索的模式单一的初创期, 多渠道多模式的拓展期, 到目前已进入与社会不同组织合作模式多元化、合作形式深层化、社会组织主动联姻的良性循环期, 受到了企业和学生的欢迎和认同。

篇3:助大学生就业 苏浙出台新措施校企出谋划策

(一)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书记研修班上,以及在云南考察和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就扶贫开发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就扶贫开发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深刻阐明了新常态下我国扶贫开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概括地说主要有:“两个关键”的思想——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地区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两个重点”的思想——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三个格外”的思想——对各类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扶贫工作事关全局,全党必须高度重视,做不好,不但贫困群众不满意,人们也会怀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真实性。“三个更加”的思想——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扶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还有像改革创新的思想、内源扶贫的思想等等,国务院扶贫办概括了九个方面的思想,这些思想内涵极其丰富、内容博大精深,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我们要切实加强学习领会,掌握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不仅仅是全省扶贫系统的重要任务,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部门和单位的重要任务。省委、省政府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度重视,1月26日,省委强卫书记作出批示,要求省级领导在春节前深入各自扶贫联系点,走访贫困户,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了解贫困联系点的基本情况,贫困帮扶资金使用效益,精准扶贫工作,并提出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的思考和建议。省长鹿心社、省委副书记莫建成,就开展好扶贫走访和调研工作做了具体指示。随后各省领导密集深入到贫困地区开展扶贫走访和调研。近日,省委书记强卫在省政协副主席郑小燕的关于移民搬迁扶贫工作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对贫困山区采取搬迁移民的方式扶贫路子是对的,不仅要推广,而且要加大力度。省政府副省长李炳军批示,要求省扶贫部门专题组织研究,提出加大搬迁扶贫力度的政策措施。

(二)有关扶贫开发会议精神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神,2月11日上午,汪洋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2月24日(正月初六)汪洋副总理又听取了国务院扶贫办的工作汇报。国务院扶贫办也于2月26日召开了全国扶贫办主任座谈会,学习中央领导的有关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部署“十三五”扶贫开发相关工作。

一是进一步明确扶贫开发的工作目标。“十三五”减贫目标是:基本消除绝对贫困,贫困县全部退出。二是理清“十三五”扶贫工作的主要思路。全面落实扶贫责任,强化党政一把手的主体责任,落实职能部门的行业责任。对贫困人口分类施策。以贫困户建档立卡为基础,对贫困户实施“滴灌式”精准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居住在缺乏生存和发展条件地区的贫困户,实施搬迁移民扶贫;对有劳动能力的可开发扶持的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通过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对需要就地扶贫的贫困村、贫困户,通过村庄整治,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三是提出“十三五”扶贫工作的重要措施。制定“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十三五”革命老区扶贫专项规划和“十三五”片区扶贫开发规划,通过考核这根“指挥棒”,保障各项扶贫措施的有效实施。国家还将制定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行业扶贫考核办法和贫困县退出机制等相关制度。四是要求片区扶贫开发规划与“十三五”规划紧密衔接。由于划定片区较晚,各种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实施,造成了片区扶贫开发规划的实施困难。各地要将片区扶贫开发规划纳入当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考虑,组织实施。五是筹备下半年召开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为加强老区建设,中央决定在下半年召开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部署“十三五”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工作。

二、江西省 2014 年扶贫和移民工作情况

过去的一年,全省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在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办25号文件、赣府字19号文件和扶贫开发新纲要的总体部署,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全力推动扶贫开发和水库移民管理,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工作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预期”上

一是减贫增收实现了预期目标。一年来,通过共同努力,贫困地区和水库移民安置区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社会公共服务进一步提升,扶持对象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稳定增收态势进一步巩固。2014年全省重点扶贫区域,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罗霄山片区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分别达到了16.9%、16% 和15.8%,均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4-5个百分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346万人降至276万人,减少70万人, 下降19.4%, 降幅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为7.7%, 比上年下 降1.5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比全国高0.2个百分点。继续确保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库区移民人均纯收入达6435元,比上年增长17.01%,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5.8个百分点。

二是品牌创建取得了预期成果。继续探索创新并扩大搬迁移民扶贫进城镇进园区试点,得到国家的肯定并受到持续关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高度评价了江西省扶贫搬迁契合城镇化,互动工业化,引导农村贫困人口有组织地流向小城镇、工业园区的成功做法。“雨露计划”培训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在国家层面引起广大反响,推进“四个转变”的经验,被作为典范在《国务院扶贫办情况交流》上刊发,最近国务院扶贫办采用江西省的“雨露计划”培训政策,在全国施行。贫困村村庄整治改革工作稳步实施,继续集成资金倾斜支持全省贫困村扶贫开发。“四位一体”产业扶贫到户品牌培育工作正式启动,开局良好。四大专项扶贫改革创新举措被《当代江西》作为发展升级的典型给予宣传。中办和国办也特发约稿通知要求报送经验做法。水库移民工作的创新也卓有成效,全省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方案获得国家有关部委一次性评审通过,并肯定其为基础工作做得最扎实、编制得最科学完善的一个方案;三峡后续工作的实施,特别是管理措施及效果得到了国务院三峡办稽查组的高度肯定。

三是社会帮扶发挥了预期作用。进一步动员了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帮扶工作形式多样力度大,到目前为止 , 全省各级定点扶贫单位自身投入,以及经驻村工作队协调争取的各类帮扶资金近13.2亿元 , 帮助贫困村兴修乡村公路6520公里 , 兴修水利农田受益面积76万亩 ,修建桥梁1171座 , 修建饮水工程3714处 , 引进和培育致富产业3211个 , 开展实用技术培训6045期 , 结对帮扶贫困户20.1万户。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激发了巨大的扶贫潜力,仅“10.17扶贫日”活动,全省就募集社会扶贫资金2.23亿元。

四是制度监管达到了预期要求。在2013年完善“2+14”管理制度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了扶贫和移民工作各项监管措施。围绕扶贫和移民项目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强化了监督检查,指导各地对2013年开展的扶贫和移民资金全面自查审计所反映的问题认真疏理,分析原因,限期整改;结合全省2014年民生资金检查,对全省扶贫和移民资金再次进行全面检查;协助水利部移民局完成了对全省10个县移民资金的审计工作。通过一系列监管措施,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江西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绩效考评中评为全国先进。

(二)工作举措——具体表现在五个“扎实推进”

第一,以精确制导为目标,扎实推进扶持对象精准识别工作。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安排部署了贫困户识别工作。各地行动积极,狠抓落实。兴国县在开好县委常委会、全县乡镇党委书记及单位负责人会议后,通过办好乡镇业务人员、村支部书记两个建档立卡知识培训班,组织好县级对乡镇、乡镇对所辖村两个层次的贫困户识别质量督查,确保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的顺利开展;于都县多次组织人员深入23个乡镇督查指导,对照农户申请表中的数据和情况进行逐项检查核实,确保识别对象不错位、不缺位;修水县、奉新县、鄱阳县等组织保障有力、人员培训到位、数据审核到位、工作指导到位,确保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各地对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查登记造册,全省共识别出贫困村3400个、贫困人口346万人,基本完成了贫困农户信息采集和录入全国扶贫开发软件管理系统工作。全省贫困农户全面达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电子档案”的要求,为实施扶贫对象精准扶贫、动态管理奠定了扎实基础。水库移民方面,全年核定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162.31万,其中直补人口90.87万,新增移民后期扶持443人,为有针对性开展移民后期扶持提供了依据。

第二,以精准扶贫为原则,扎实推进专项扶贫工作开展。一是继续推进搬迁移民工程。2014年,全省移民搬迁10万人,其中搬迁扶贫8万人,水库移民搬迁安置1.34万人,农村重点污染区域移民搬迁5319人。进城进园搬迁安置进一步推进,全省进城进园试点县较2013年增加了一倍,达到18个。修水、武宁、遂川以及赣州的12个县(市、区)安置点规模都在千人以上。各试点县把进城进园安置点作为精品小区建设,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打造移民安居、功能齐全、生活便利的梦想家园。安置点建设的各项涉农政策和资金整合进一步加强。各地以县为平台,加大统筹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补助政策的力度,同时,将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农网改造、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和农村敬老院、社区居家服务中心建设等涉农惠农资金,在确保资金性质、用途、管理要求不变的前提下,用于移民安置点的建设。各项政策补助和保障措施进一步落实。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给予各项优惠政策叠加,让利于民,让搬迁群众得益受惠。二是继续推进“雨露计划”培训。全年计划培训5万人,实际培训4.86万人。实施方式改革转型在全省范围内全面铺开,重点扶助贫困群众职业学历教育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从省办去年底对各地调研督查情况看,全省完成任务情况良好,培训操作程序规范,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安全。各市、县领导重视、组织实施有力,赣州、吉安、九江等市,宁都、遂川等县每年将“雨露计划”培训工作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之中。各地也因地制宜探索了好的做法,万安县县财政拿出300万资金作为扶贫助学金,分别资助考取普通高等院校的贫困户子女每人1万元,中高等职业教育每人5500元;九江市与深圳高级技工学院合作办学设立“九江扶贫班”,优先选择贫困家庭子女送入该校学习,毕业后不仅就业稳定,而且可以落户深圳。抚州市今年同福建省科技技术学校联姻,在乐安、宜黄等县选取了30名贫困户子女、库区移民子女参加高级技术人才培训的试点,学员毕业后全部可以安排在福州、厦门就业,平均工资可达4000元以上;宁都县采取“负面清单式”划定范围、“精确制导式”确定对象、“对号入座式”发放补助的措施抓好培训工作。三是加大产业扶贫到户工作。落实安排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产业扶贫资金5.8亿元,安排非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县贫困村产业扶贫资金0.718亿元,重点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修改完善项目实施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探索实施“四位一体”产业扶贫到户新模式,即扶持贫困村选择一个主导产业、组建一个农民合作社、设立一个风险补偿金、建立一个部门帮扶机制,其中设立风险补偿金已和省财政厅等4家单位联合印发了产业贷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在全省特困片区县和水库移民大县中选择27个县(市、区)进行试点,探索在财政产业扶贫资金中安排产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四是加大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在全省3400个贫困村中,安排了173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点和860个市县自建新农村建设点,安排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财政扶贫资金6.1亿元,整合新农村建设财政资金6.48亿元。各地突出村庄环境整治,都昌县在村庄整治建设过程中尊重民意选准点,整合资源集民财,标准建设美乡村;九江县坚持政府引导、村民主体,资金资源整合,全面改善基础设施,绿化整体提升组织原则开展工作;广昌县对贫困村的整体环境进行统一规划,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建设,使列入整治的贫困村居住环境焕然一新,村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第三,以定点帮扶为导向,扎实推进社会和行业扶贫责任落实。深入推进社会扶贫,贯彻落实《省领导定点联系38个贫困县(市、区)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江西省定点包扶工作制度》,将不断提升工作制度执行力始终贯穿于中直单位驻赣定点扶贫、省领导联系县定点扶贫、贫困村定点扶贫三个层面工作的全过程。推进10个中直单位、82个省直部门及企业单位、各级定点扶贫单位和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共同将定点扶贫落到实处。驻村帮扶,实现全省贫困村定点扶贫和结对帮扶全覆盖,各级党委、政府共组织5384个部门单位 ( 省级291个、市级1263个、县级3830个 ), 选派16398名干部组成5156个工作组 , 派驻3400个贫困村开展定点扶贫和结对帮扶工作 , 占全省村数的19.7%,实现全省97个县 ( 市、区 ) 贫困村定点扶贫全覆盖。各地充分发挥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作用,调动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整合各类资金,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抚州市将定点扶贫工作纳入市直单位绩效考评,全市253个贫困村都有工作队驻村帮扶;万安县推进“1+2”结对产业帮扶,干部带着资金、技术进农家,帮助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莲花县深入开展“千名干部结穷亲,万户家庭奔小康”活动,下派2000余名机关干部,派驻全县157个村,与贫困户家庭结亲戚、助发展;吉州区将36位区领导、84个区直单位、400余名党员干部、20个龙头企业组成的19个扶贫工作队 , 深入全区19个贫困村全面开展帮扶工作;九江市把定点扶贫工作与“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进千村、联万户”活动 , 以贫困村为主战场 ,以各级定点扶贫单位为抓手 , 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深度参与扶贫开发;上犹县采取“定点单位帮、党员干部扶、龙头企业带、社会各界捐”的方式 , 深入推进社会扶贫工作。针对特定帮扶群体,加大了社会捐助,先后争取实施爱心包裹、筑巢行动、溪桥工程、结对助学等项目,项目资金400余万元,覆盖6个项目县。同时积极协调行业扶贫,联络国务院扶贫办及时了解掌握国家部委出台行业扶贫政策情况。联合省交通运输厅下发《关于开展交通扶贫推进贫困地区自然村(25户以上)和搬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点通水泥路建设的通知》、联合省水利厅下发了《关于开展水利扶贫推进贫困村农村开展饮水安全覆盖和优先安排贫困村农村小型水利项目工作的通知》等。

第四,以移民权益为核心,扎实推进水库移民管理工作。围绕水库移民的发展,加强项目管理,备案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和后扶结余资金项目10287个8.9亿元。组织开展水库移民监测评估,认真做好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检查指导了武宁县下坊水电站等4个水库的移民前期工作和移民验收准备工作,组织开展了对龙头山水电站等5个新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大纲和安置规划报告的审查,以及对伦潭水库等4个下闸蓄水阶段移民安置验收等工作。2014年全省下达三峡后续项目23个,各地推进三峡后续项目实施成效显著 , 九江市以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对所辖各县工作指导有力;星子县依托专业技术人员力量,着力完善财会账目、资料档案等建设;湖口县紧抓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尽早施工,尽早运行,沿湖影响区群众尽早受益;都昌县对三峡后续工作建设项目推行公开承诺,全过程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保障项目安全实施。三峡外迁移民验收工作规范高效,小型水库移民解困工作稳中有进。奉新、靖安、永修、龙南等县多举措、多途径帮扶三峡移民。积极做好了移民信访及维稳工作,实行全年无非正常移民到省进京上访和群访事件,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总体保持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第五,以机制创新为主线,扎实推进工作制度改进。主要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改革,以及贫困县考核、约束和退出机制改进等工作。加大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建立了与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相适应的增长机制。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对于一些固化项目资金在2013年就已经提前预拨。调整了项目论证审批时间,要求各地对于村庄整治、搬迁移民扶贫、“雨露计划”培训、产业扶贫等重点项目的收集、论证、申报、审批时间由当年的上半年调整到上年的下半年进行。将资金拨付率、专户资金结余结转率作为资金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以督促各地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及资金报账进度。建立了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强化以结果为导向,将扶贫工作考核、资金绩效考评以及专项审计结果作为资金和重大项目安排的重要因素。对11个设区市、38个原中央苏区和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开展了2013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对评价结果较好的设区市、县安排了专项奖励资金6348万元。下放了项目审批权限,除少部分专项资金外,贫困村村庄整治、搬迁移民扶贫、转移培训和产业扶贫项目均实行由县安排、市审批、省备案的申报批复形式。

(三)经验启示——必须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必须正确处理好部门工作与全局发展的关系。扶贫和移民要有所作为,必须主动融入到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的全局中去谋划。正因为如此,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扶贫和移民工作作为全省“三农”工作、民生工程的重点任务。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对扶贫和移民工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强卫书记、鹿心社省长等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对全省的扶贫和移民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并深入基层检查、调研、指导扶贫和移民工作。2014年8月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听取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方案》,转发了《关于实施贫困群众搬迁移民扶贫工程的意见》,把实施贫困群众搬迁移民扶贫工程,作为一项涉及当地重构经济和社会体系的重大工程。

二是必须正确处理好自主创新与争取支持的关系。在积极创造扶贫移民“江西模式”工作的同时,也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肯定和支持,特别是资金方面的支持,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在扶贫开发方面,争取到了国家特困片区扶贫攻坚、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贫困村互助资金和绩效考评奖励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在移民后扶方面,争取到了国家后扶结余资金分配、应急补助资金、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在三峡移民工作方面,争取到了国家在三峡后续项目、移民解困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通过积极努力,全省各级投入扶贫和移民资金再创新高,尤其扶贫资金增幅较大。全省各级投入扶贫资金总量达到23.02亿元,较上年增加了3.62亿元,增长18.66%,其中争取国家投入达到11亿元,较上年增加1.13亿元, 增长11.5%。截至目前,落实水库移民资金12.19亿元。

三是必须正确处理好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要求,一方面,着力瞄准贫困农户,优先解决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另一方面加大了整体推进片区规划实施,对罗霄山片区规划中跨县级行政区域以上的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项目,以及中办25号文件要求的十项重点工作涉及的项目,进行了认真分类梳理和填报,为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奠定了基础。落实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积极主动对接和协调52个中央部门和单位结对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31个县(市、区)工作。资金向片区县和原中央苏区倾斜,落实原中央苏区中央预算内投资48亿元。每年统筹资金50亿元支持片区和原中央苏区新农村点建设。省领导率先垂范,调研指导各县实施扶贫攻坚和振兴发展项目,帮扶资金投入总量年均达到10亿元,新增贷款额度20.4亿元。

四是必须正确处理好干得出色与说得出彩的关系。宣传也是一种生产力,既要干得出色,也要加大宣传,努力扩大扶贫和移民工作社会影响。过去的一年,全省扶贫和移民宣传工作集中力量推介工作品牌的创建,大力推广社会扶贫理念和事迹,推荐上报全国社会扶贫6个先进集体和7位先进个人。宣传平台更加多样,主要以信息专报、省办网站、《老区建设》和《工作简报》等为载体,加强了新媒体平台建设,首次开通了政务微博、微信,对省办网站进行了全面改版,建立健全了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积极与国家级和省级主流媒体沟通和联系,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新华社以及中国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栏目都有反映江西扶贫和移民成果的宣传报道。据统计,一年来在省级以上主要媒体宣传报道5800余篇(次),其中国家级主要媒体宣传报道210篇,仅首个“扶贫日”国家级媒体报道江西省成果20篇,为全省扶贫和移民纵深推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2015 年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工作思路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工作的谋划之年,更是全省扶贫和移民工作深化改革创新和顶层设计完善之年,做好今年扶贫开发和移民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阐述了新常态和扶贫工作的关系,提出了新常态对扶贫开发要有新认识、新理念、新举措、新作风。根据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江西省实际,今年我们提出了“123456”的工作思路,也就是“围绕一个总体目标、夯实两个基础工作、抓好三项考评考核、提升四大品牌工程、推进五项重点工作、强化六项保障措施”,省办出台的《2015年工作要点》已作出具体部署,请各设区市、各县(市、区)和办机关各处室认真对照工作要点,抓好落实。

(一)抓好建档立卡管理工作

建档立卡工作,是去年全国、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一号工程”,也是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今年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核查与完善。2月3日,由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莫建成同志签批,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名义印发的省明传电文《关于抓紧做好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核查整改工作的通知》,印发各设区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求各地人民政府切实负起责任,针对本地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存在的问题,按照“要求不能变、规模要控制、对象要找准、程序要到位、进度要抓紧、责任要落实”的要求,加强核查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抓好核查整改工作的督促落实。各地要对建档立卡的工作过程是否合规、建档立卡对象是否准确、建档立卡数据是否真实等进行全面回查,省办将对2013年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基础数据进行倒查、抽查。二是分析与运用。重点要充分利用建档立卡的成果,精心编写三个报告,即:1贫困状况分析报告,对全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详细分析,弄清贫困户的分布、致贫原因、扶持需求等。2扶贫对策报告,在对贫困人口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一村一策,一户一案”,提出一个详细的分类扶持措施对策。3减贫规划报告,提出“十三五”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分阶段分年度地规划完成。今年要确保减贫50万以上,力争60万贫困人口脱贫。到2017年底前,通过大力的精准扶持,解决那些有劳动能力的轻度贫困户的温饱问题;再用二年左右的时间,解决那些因病因残缺乏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贫困户的温饱问题。通过逐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应保尽保,解决五保户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温饱问题。到2020年底,使轻度贫困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的70% 以上,重度贫困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的50% 以上,五保户和完全纯低保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贫困线的20%以上,确保所有贫困户都能与全国全省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小康。三是监测与管理。要着力推进全省扶贫和移民综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实现对扶贫和移民对象、各项重点工作以及贫困人口脱贫返贫等情况进行动态管理、监测统计、资金监督。

(二)抓好“十三五”贫困村的调整工作

根据部署, 今年要确 定“十三五”规划扶持的贫困村数量。全省“十三五”贫困村的数量,要在“十二五”3400个贫困村基础上,重点县减少20%,全省“十三五”贫困村数量控制在2900个。数量虽然减少了,但扶持的力度不变或会增加。这项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贫困村是村庄整治、产业扶贫、培训转移以及定点扶贫等其他扶贫工作的重要平台,也将赋予行业部门参与贫困村建设任务,要求纳入各自行业“十三五”规划,重点予以扶持。目标是“十三五”末,所有贫困村扶持任务要求全面完成,省办将牵头建立贫困村扶持考核制度。所以说贫困村一经确定,将决定“十三五”期间较大部分扶贫资源的投入去向,牵涉面广、敏感性强,各地要高度重视,要通过科学、公正的程序和方法,把人居环境和基本公共服务状况真正贫穷落后的贫困村识别出来,杜绝“人情村”、“关系村”和“锦上添花村”, 做到雪中送炭。省办将对此项工作专门下发实施方案。

(三)抓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

结合全省部署开展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以及贫困村调整,完善现有驻村工作队制度,强化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实现全省重点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全覆盖。今年组织部门将在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基本结束后集中选派干部到村(社区)帮助指导工作,其中向重点贫困村委派“第一书记”,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我们要探索贫困村“第一书记”与驻村工作队队长相统一的有效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管道”作用。

(四)抓好扶贫和移民工作考核

要抓好贫困县考核制度改革,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和水库移民工作考核,以及行业扶贫考核,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核等。国家已经印发了改进贫困县考核工作的意见,促进贫困县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减贫脱贫步伐,提高科学发展水平。现在省办正在研究,草拟了《江西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这里有一个创新,就是将贫困县考核机制与约束机制整合。考核办法主要是对“24+1”(也就是24个扶贫重点县和特困片区县,加上享受贫困县待遇的都昌县)共25个重点县作为考核范围,对这25个贫困县的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作为考核对象;其他县和设区市作为扶贫开发工作考核。考核工作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省委组织部和省办牵头具体组织实施,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配合,一年考核一次。

(五)抓好水库移民管理工作

省办在考虑与省财政厅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库移民工作的意见》。其中:关于工作重点 , 要求做好每年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人数报核工作,确保移民个人直补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严格规范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努力促成移民安置管理工作实行行业管理;全面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移民开展“四大工程”建设。一是力争用3-4年时间,对移民人数占50% 以上且符合有关要求的村(组)实施村庄整治;用5-6年时间,对移民人数占20% 以上且符合有关要求的村(组)实施村庄整治,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移民新村。二是充分利用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专项避险解困资金政策,对一些地处偏远、生产生活仍存在突出困难、生存条件恶劣的移民村组实行整体搬迁。三是充分利用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依托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扶持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移民受益范围广的生产开发项目,并逐步建立起“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四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移民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开展移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力争每个移民家庭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接受技能培训或职业学历教育,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全面提高移民创业就业能力。五是着力推进三峡后续项目实施工作,保质按期完成工作任务,通过国家的相关稽察和审计;加大对三峡移民的帮扶力度,确保安置区社会稳定;重点解决小型水库移民的突出困难。关于水库移民资金安排 , 一是移民后扶项目资金。除直补到移民个人的后扶资金外,核定到村组的后扶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加大扶持移民发展产业力度,一方面用于产业发展风险补偿金,另一方面用于产业发展贷款贴息、贴险及奖补 ,剩余部分的后扶资金,扶持移民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后扶结余资金,主要用于产业发展风险补偿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补助和村庄整治、搬迁扶贫等改善移民生存发展环境。三是三峡相关工作资金,着重解决环鄱阳湖地区城镇供水及农业灌溉困难问题。四是小型水库解困资金,适当倾斜库容量接近大中型水库的小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适当倾斜困难情况较突出的移民安置区,将资金分配到县(市、区),由各县(市、区)根据“集中资金,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重点解决小型水库移民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六)抓好扶贫和移民产业发展

扶贫和移民产业发展是今年全省要着力开展的一大工程,去年在部分县作了试点探索,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思路,也就是“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新模式,今年要有一个重大突破。为在全省开展好扶贫和移民产业发展,我们先后与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农信社、中国人行南昌支行等多部门研究,出台了完整的政策文件,我们将这些文件汇编成《扶贫和移民产业发展理论实践与政策指导》,供各地学习并执行。大家要把握好几个重点:一是扶贫和移民产业的选择。特别强调要因地制宜,在本县(市、区)重点发展的优势高效主导产业中选择一个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以保证产业发展成功,当然并不排斥从其他地区引进新的品种、新的产业,把小产业培育成大产业,实现产业化的做法。二是扶贫和移民产业贷款试点范围。文件已明确了27个县(市、区)为试点范围。27个县(市、区)以外的地区,对于有试点意愿且能通过本级财政安排或社会捐赠等渠道筹集资金设立风险补偿金的县(市、区),可按《指导意见》开展试点工作。对于无法筹集到风险补偿金的县(市、区),也应按照“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新模式实施产业扶贫,并利用省下达产业扶贫资金对于贫困村内符合要求的合作组织成员予以直补、贴息或保费补贴等扶持措施。三是合作组织的规模以及参与贫困户的比例。合作组织的组建,要有比较强的扶贫功能,原则上以贫困行政村或移民行政村为单位组建,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数个行政村组建一个合作组织。合作组织的初始规模应不少于20户,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或移民户不少于30%。如是股份制合作组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或移民户的股份不少于30%。四是产业贷款的申报及管理。合作组织要民主选举产业贷款管理理事会。有贷款意向的合作组织成员,可以向理事会提出产业贷款申请;理事会进行审核;符合贷款条件的,出具贷款推荐函报县扶贫和移民办;县扶贫和移民办对贷款主体进行资格审查并确认后将推荐函送县合作银行;合作银行自主决定是否放贷及贷款数额,并将放贷情况告知合作组织与县扶贫和移民办。五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或移民户的特惠政策。在贷款投向上,试点贫困村或移民安置区,要优先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或移民户的贷款需求,在贷款额度足够的情况下,可以兼顾非贫困户或非移民户的贷款需求;在贴息、直补、保费补贴以及其他政策上,要重点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或移民户倾斜,非建档立卡贫困户或非移民户享受的贴息、直补、保费补贴等优惠政策标准应控制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半以内。

篇4:助大学生就业 苏浙出台新措施校企出谋划策

近两年来, 我国经济经受了多方面严峻考验。国际贸易壁垒和经济保护主义问题的日趋严重, 导致外部需求萎缩, 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出现回落, 企业利润增速下降。大量企业减员, 就业压力不断增加, 这些因素都给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带来挑战。我国高校自1998年以来进行了大规模扩招, 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13年6月9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 2013届应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2012届相比明显下滑, 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35%, 低于去年同期12个百分点。报告显示, 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 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 低于上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 低于上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 低于上届同期13个百分点。大学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呈现下降趋势。2012届全国大学毕业生有33%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 比2011届下降了8个百分点。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空前巨大, 2013年也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级人民政府, 从社会各界到高校, 对学生就业工作都非常重视, 陆续出台相关通知、政策、措施, 促进学生就业, 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保护学生的切身利益。

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意义

首先, 从某种意义上说, 大学生就业率已成为衡量一所大学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同时也是一所大学社会认可度和知名度的象征。第二,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质是国家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之间的合理配置问题, 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 也关系到将来民族的阵型与富强。第三, 大学生就业情况是所有学生家长密切关注的话题, 现成为每年一度的社会焦点问题,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三、加强当前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新措施

1、形成以班主任、辅导员为主体, 全面推行“学导制”的齐抓共管格局

目前, 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与完善决定了大学生就业工作已不再是大学毕业生离校前的阶段性工作, 而成为一项贯穿高校教育全过程、涉及面广泛的系统工程。由于辅导员工作的性质, 决定了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起着非比寻常的作用和优势。首先, 辅导员处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线, 直接面对学生, 工作范围涉及到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 比较熟悉情况, 有利于增强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其次, 辅导员便于把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常规工作, 有利于增强就业工作的实效性。在日常工作中, 辅导员可以以学生成才为落脚点, 将就业工作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之中, 这样既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也有助于增强就业工作的实效性。但辅导员不仅要管理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 而且, 一定程度上还要负责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生涯辅导, 配合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

2、提高专业知识基础学习和运用能力

高校应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定位, 善于创新设计专业规划和教学模式, 加强学校在所设学科领域高质量高水平的课程学习计划, 注重大学生理论知识向社会实践知识转化与运用能力的培养, 注重大学生知识信息的学习、收集及运用能力培养, 从而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同时, 注重培养学生转换角色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在自强自立基础上的自觉性, 努力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职业就业能力, 积极主动地面对毕业现实, 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要求, 更好地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

3、广泛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可以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素质的培养。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三个结合, 即课内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 服务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的一种工作与活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更为迫切, 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的需要和欲望更为强烈。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 能够促进大学生磨练意志, 陶冶情操。高校教育要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接轨, 全程化指导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理念, 培养学生现代职业的责任意识, 转变职业观念。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实力。

4、广泛开展创业教育, 加强创业实践指导,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创业教育, 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大学生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 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 应从创业所必备的素质条件, 经验积累等相关方面, 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吕红平, 李英.大学生如何提升就业能力[N].光明日报, 2007-1.

[2]赵丽明.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初探[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06 (6) .

上一篇:搞笑脑筋急转弯什么人是不用电的下一篇:供应室实习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