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与评价方法初探论文

2024-05-21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与评价方法初探论文(通用8篇)

篇1: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与评价方法初探论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面对全国普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我省信息技术课纳八高考的严峻形势,搞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践,探讨了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教学,并建立一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对学生起激励作用的教学评价体系,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一 信息技术教学的学科特点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如下特点:首先,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它除了涉及计算机技术外,还与众多边缘和基础学科有关联,因而涵盖的知识面与领域很广,要想上好信息技术课,作为教师必须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其次,教学内容具有发展性,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领域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仅依靠教材是远不够的,作为教师必须不断获取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再者,教学内容中大部分知识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充分、有效的上机实践是学好这一学科前提,如何科学合理的组织好课程、管理好学生成为教师面临的问题。

二、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因此,采用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问题一一探究”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信息能力。该教学法的应用,重点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而“任务”的好坏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设计任务应遵循以下六点原则:

趣味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使儿童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必须使他有丰富多彩的,引人人胜的精神生活。”因而设计的任务具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探究的主观欲望,以达到教学目标。

实践性原则。针对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让学生以“任务”为主线,上机大胆动手实践,教师适当引导提示。对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加工信息,掌握专业技能有显著的效果。

合作性原则。设计的任务具有合作性,能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与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喜悦,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合作能力的提高。

层次性原则。将同一教学目标设置成多个不同难度层次的任务,有利于尊重学生的起点和个体差异,从而实施分层次教学,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目标分层、差异指导、自主学习、各有所得”的教学思想。

生活性原则。“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设计任务时注重贴近真实生活,给学生创设“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学习情境,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合性原则。设计任务时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性,把信息技术和相关学科知识看作一个整体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基于网络资源教学法

本教学法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原则,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以教师制作的动态站为课程载体,利用网络这种互动媒体来开发学生的智能,营造一种自主、创新的学习氛围,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构建了基于网络资源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利用专题站自主学习、利用互联网进行问题的解答,利用网站动态提交后台,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进行互评、交流,从而使信息技术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很好地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有机整合。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行多样、灵活的教学评价

单元测试+期末考核。我们为每个学习单元出一套测试题,在单元最后一节课上,让学生通过网站做在线检测题的形式来考查,在线检测有以下优点:①依据提交答案计算并统计学生的成绩,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⑦在线统计学生测试的正答率,教师选择正答率低的题目进行讲解,便于为学生查缺补漏;最后,将每个同学的单元测试成绩算出平均分,并结合期末统一考核成绩,共同记人过程性评价所得分数。

自我评价+组内、组间互评。此方法用于对课堂上的动手能力、学习态度、小组协作和创新能力、以及综合作品制作情况进行自评和组内、组间互评。如果在教室上课,评价结果通过填写每堂课制定的学习评价表来完成,如果在机房上课,通过填写我校制作的教学评价平台上的电子评价表和展示提交到专题站上的作品来交流、完成。

教师评价+监控软件。教师将针对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活动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此,着重谈一下在机房上课,即使我们在教学中分层设置任务,让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结合自身能力参与探究实践,但调控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利用电子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看每个同学的计算机操作情况,对操作不认真的同学,远程控制其机器的使用或进行屏幕切换提醒,这样不仅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能对学生进行约束。

鼓励机制+尊重差异。教师在评价时多鼓励、表扬,少责备、惩罚,即使学生不认真,犯了错,最好也是先认真了解情况,究其原因,然后再结合具体问题,悄悄提醒并帮助他予以改正,从而保护好他的自尊心;再者,由于学生在兴趣爱好、操作技能方面可能差异很大,为此.我们会通过问卷调查、摸底测验等方式,先了解学生间差异,并允许他们存在差异,然后通过个别辅导或分层教学使学生分学习阶段提高,只要他们学有进步、学有所长,我们就给予他良好的评价。

以上是我们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好的方面,当然还有一些不足,像小组成员中出现的乱评现象,再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我们采取的方法是通过写心得体会来完成,评价方法过于单一,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研究、探索更好的评价标准。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正确理解新课标内涵,深入进行教研教改,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做到教学相长,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垒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师还应以学生为中心,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优化设计教学结构,灵活实施教学评价,从而创设一个自主、合作、创新、积极、和谐的新课堂,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特别是该学科的教学刚剐起步,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和共同完善。

篇2: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与评价方法初探论文

1.高中信息技术课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必须认真评价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评价包括三部分:㈠ 信息意识;㈡ 信息能力;㈢ 信息道德。2.李冬梅老师在她的专题讲座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过程性评价策略与方法”(视频)中,把过程性评价应该遵循的八个原则归纳为:⑴ 及时;⑵ 明确有效;⑶ 针对性强;⑷ 具体明确;⑸ 频繁;⑹ 公正公平;⑺ 积极;⑻ 面向全体。

3.专题讲座中李冬梅老师举了一个《第 6 课第二章信息获取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与方法——自助游计划》的例子,请你举一个适合你的学生的关于“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与方法”的学生实践作业的例子(简述实践内容与要求及呈现方式与要求即可)。

答:例子:山西省盂县藏山旅游景点之行

实践内容与要求:1)目的地:山西省盂县藏山旅游景点:赵氏孤儿的故事。2)人数:学生5人以内3)交通工具自定,旅游时间都定为周、日。4)日程安排,一天以内,不耽误时间。5)根据日程安排穿插新广场消夏晚会,野餐活动。6)对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设想,预带工具等等。7)撰写计划过程。

呈现方式与要求:1)呈现方式一律用word或PowerPoint,可包括图片欣赏等等。2)景点介绍可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加以叙述。3)旅游主题,设计思路等均是让这次出行成为一次成功的旅行。设计美观,合理。

4.你看了李冬梅老师“把巩固性作业放到课堂上来,每个模块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 10 ~ 15 个实践作业,每个实践作业用时 60 分钟。实践作业采取成就性评价,要求应用当堂所学内容创设并解决实际问题,开放主题,只提出实践上的要求,配以评价量规,依据评价量规对每一个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的做法后,有什么感想?你自己今后有什么打算?

篇3: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与评价方法初探论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应用策略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现状

1. 传统教学方法依然影响着当今的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创新意识强的学科, 其教学方法也必须适应这一特点。但是, 在如今的教学中, 教师仍沿用“全力向学生灌输理念”的教学方法。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会让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死气沉沉, 缺少活力与乐趣, 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 也提高不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 在教学中运用的任务驱动法还存在一些缺陷。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重视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因此大部分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来进行教学。但是因为每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 并且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也有差距, 所以会出现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时对时间的需求长短不一样的情况。如同一项任务, 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耗时就会相对短;而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差的学生, 耗时就会相对长一些。甚至会出现整节课结束后也完不成任务的现象。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评析

1. 课堂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法。

俗话说:“存在即合理。”课堂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法之所以还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说明它的某些特性还是能够适应信息技术教学的。这些特性主要是:第一, 课堂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法具有快速、易懂、针对性强以及操作性强等特性;第二, 课堂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或者说是为学生学习更高难度的信息技术知识打下基础。

但是课堂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法也具有一定的缺陷。首先, 是其要求学生“照本操作”, 过于死硬、单板, 缺乏灵活性。其次, 课堂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法只侧重于如何让学生提升操作技能, 而忽视了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如此, 学生就会只把自己的所有焦点放在操作技能的提升上面, 而忘了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其实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 在运用课堂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时, 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其他的教学方法, 像任务驱动法等。同时,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来设计教学方法, 不能一味地运用课堂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法。例如, 教师在教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课程内容时, 就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学习;然后再向学生讲解并演示。而对于那些比较复杂难懂的课程内容, 教师则可以手把手地教学生;至于那些极深奥、极难的课程内容, 教师就只能先让学生把所有的理论知识弄懂、弄透之后, 再带着他们一起进行实践操作。

2. 任务驱动法。

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出来的。其核心思想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先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然后协助学生围绕这个任务开展一系列的学习实践活动。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要求每位学生都能够主动地去运用身边的一切资源, 并团结合作, 按时按量地完成已布置的任务。任务驱动法的关键价值在于其摒弃了以往的“以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 主张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教学理念, 变以前的重现式教学为研究探索式学习, 让每位学生都带着一种积极饱满的心态去寻找问题, 攻克难关, 最终完成任务。

同样, 任务驱动法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主要是由于任务驱动法是将那些难懂且复杂的课本知识划分为几个甚至多个小的任务。因此, 就难免会忽视信息技术知识的系统性与整体性。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

1. 用理性的眼光去分析每种教学方法的利与弊。

俗话说“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百分百完美的事物是不可能存在的。对于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也是如此。因此, 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学会用理性的眼光去分析每种教学方法的利与弊, 并懂得趋利避害。在这个世界上, 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是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用武之地”, 但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像课堂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法用在提升学生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上就比较恰当;而任务驱动法则用在提升学生创造某个具体产品的综合素质上是比较恰当的。此外, 当教师去分析某种教学方法的利与弊时, 首先需要去深入了解这个教学方法;然后把它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这样才能看出它的哪些属性是有利于教学的, 哪些属性是不可取的。切记盲目推崇某种教学方法, 也不提倡一味地批评某种教学方法, 总之就是要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

2. 用一种有创新的方式去运用教学方法。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由于其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具有不稳定性和发展性, 从而使得其可建设性增强。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可以用一种创新的方式来运用教学方法。教师要把自己的聪明才智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 创造出一种具有新意的教学方式。此外, 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 要因材施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能完全照搬。

篇4: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高中教育中也逐步提出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并且随着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教学更加有效,在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克服现有困难,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对此本文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一、引言

有效教学是衡量教学标准和教学质量的绝对标杆,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经过一定的课堂教学或课后练习等教育过程,在学习与生活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心态与价值观方面得到系统和全面的提升。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是我国对于高中阶段学生设置的必修性课程要求,而高中由于学生主体对技能的特殊性需求,与普通相比,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要求应该是更高,而不是更低。如何有效进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问题的探讨不仅是国家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建设需要,更是我们作为教学工作与实践者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归纳、从考虑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的一种职业范围内负责任、有担当的工作需求。

二、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

目前,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从教学内容上来看主要设置了信息技术基础性教学、信息技术语言教学、信息技术设计与创新性教学等方面的内容,从每种教学模块的目标来看:基础性教学主要对学生基本的信息技能基础教学,重点在技术基本知识的传授与演练上;信息技术语言的教学更多的是对于专门学习IT等信息技术相关行业的学生的基本教学要求和课程设计,重点是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语言的学习和强化上;而信息技术的设计与创新课程的设计一直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轻视环节同时也是薄弱环节,教学者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只是一个单向输入的过程,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事实上,信息技术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向上发展的行业,其技术和管理领域还有很多可以发挥新作业、产生新效应的地方,如果有效的引导学生结合信息技术发展前沿性的知识和生产实际,经过适当的学习有效的创新,能够产生一些富有学生自己想法和思维的学习成果,这样的教学才实现了真正的有效教学。

2.高中信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以讲授式授课为主,实验性课程设置过少。受其他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多还是采用讲授的模式进行知识点的直接性介绍与灌输。客观上,高中的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薄弱, 兴趣低, 教学中教师更多需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但教师还是无法走出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担心放手后学生学不会, 教师的主导性也不知该如何体现。然而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不同,其教学工程中涉及到更多的是以计算机操作系统为支撑的各类技术软硬件的工具,对工具的使用是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纯理论的脱离实际操作的课程不再适应现阶段的学习目标与要求。

(2)教学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良好的课堂预设是保证课堂效率的关键,对于高中的不少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多数教学者使用陈旧的教学大纲和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这种做法是教学工作者对工作、对学生的不负责任的表现。在一些实验课程中,也存在教师为了赶进度设置大量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消化与吸收的能力,课堂的生成效率低下,课程的重点在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在大部分学生的理解与吸收上。

三、关于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思考

1.明确教学任务,重视操作性教学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其教学内容在设计上应该是以一定的实验和任务为主的教学方式更加有效。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设定一定的任务情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操作和互助性交流;其次要立足教材,同时结合学生生活与职业要求实际,讲解给学生基本的信息知识和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更多如Word、Excel、Powerpoint、Photoshop等实用性强的基础信息技术技能;最后就是要设置一定的奖励制度和鼓励机制,加大学生实操信心,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成就感。

2.采用轻松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与管理模式

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其学习自觉性低下是影响其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考虑教学内容是应该从学生的的主体性考虑,走进学生,考虑学生学习中遇到的技术型困难,必要时采用手把手教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另外需要定期的进行教学总结工作,把握知识的灌输过程和知识的接受过程中重点的教学步骤,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再创造。例如,在每堂课中,教师完成哪些操作,时间是多少,学生完成哪些操作,时间是多少,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方式是什么,什么时间发生等。有效的管理规则的设置,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3.鼓励与帮助学生自主创新

学习兴趣的提升是促进其学习创新的根本来源。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创新性思维、激发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在鼓励学生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帮助与指导。比如对于高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编程相关的课程时,教师就应该注重对入门课程的科学设置,首先在学时的安排上应该适当的多且合理,其次在知识的入门上,教师可对一些基础操作进行恰当示范和讲解,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仿编程,采用演练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使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四、结语

总之,对于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教学工作者应该从学生的基本学习基础出发,适当的结合实践经验,耐心的教导学生较难的基础知识,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在有效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一个教师应有的责任,重视学生的基础技能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心态与信心的建立等方面的教学目标设定。

参考文献:

[1] 徐慧博.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 学周刊, 2011, 26期:41-41.

[2] 黄欣武. 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和对策分析[J]. 中小学电教:下, 2012, 第9期:105-105.

[3] 张大毛, 尹心灵. 职高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及发展[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5, 第11期:76-76.

篇5: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丰南二中 张驰

当今,课堂教学是中学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上好每堂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教法设计。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教学实践证明,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开始,学生对计算机都怀着神秘、兴奋的心情,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并觉得信息技术课可以上网、聊天、打游戏,非常好玩,于是非常想学。但随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有的内容理论性非常强,需要记忆,且枯燥无味,知识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逐渐降下来了。因此,针对这一现象,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设计出其不意合适自身的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仅供同行们参考。

一、情境性问题悬念法

所谓情境性问题悬念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一个或多个与现实问题相关的情境,其中蕴含了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悬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比如,在教学文字处理系统Word2000时,可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样稿(比如制作小报),让学生想办法去实现样稿中的模式,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讲述样稿的实现方法与步骤。又如在讲授电子表格Excel时,第一节课就让学生去处理实际问题:从最简单的“课程表”、“座位表”到复杂的“成绩统计表”、“班费开支表”……在编制“成绩表”时,学生学会了求平均分、算总分、筛选不同等次的学生成绩等技巧。但当考试成绩改成用“优秀”、“良好”这种等次记分后,这些等次还要手工输入,很不方便,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到了复制,立即就有人反对:“这还不是手动吗?根本没有体现电子表格的优势。”有的学生提出先按分数排序,再把不同的等次用填空的办法填上去。这时教师可以先肯定这种利用已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告诉学生,在电子表格中有一种功能强大的函数──IF语句,于是了解BASIC的同学立即编出了相应的语句,解决了这一难题。“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自己产生疑惑、有解决问题的冲动时,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新知识,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形象比拟法

形象比拟法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借用学生已感知的知识来映射新知识,从而使新知识更容易被理解的教学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教师就应当尽量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将难懂的理论形象化。比如,在讲Windows98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目录结构等概念时,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若照本宣读,学生就难以接受,而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用外国人的取名来比拟文件名与扩展名,用一棵“倒立树”的结构来比拟文件目录结构,学生就会感到所学内容与生活是接近的,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

这种用现实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事物,对问题进行说明,以达到加深印象、帮助理解的方法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采用这种形象比拟法教学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比拟的两种事物可能仅在某一方面相似,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二是所打比方一定要贴切,如易产生误导作用则宁可不用。

三、直观演示法

直观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就能更正确、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概念、原理、规律等理性知识。另外,通过演示,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要尽量保证教学所需要的多媒体教室、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等硬件设备,为教师采用演示法创造条件。为了提高演示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学生长时间看计算机屏幕或投影仪屏幕,容易产生疲劳感,致使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演示法要配合讲授法一起使用,边演示边讲授,但在讲授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语言要精练,富有感染力。这样即一目了然,而且印象深刻,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一部分内容演示完以后,要让学生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习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巩固。

3.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演示对象的主要特征、主要步骤或事物的发展过程上。要引导学生抽象思维,培养他们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4.用来演示的教学内容,应该选择那些比语言表达更容易领会的过程和内容,对同一内容的多次演示是不必要的。

四、操作实践法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计算机对某一问题反复操作,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操作实践法的运用通常有以下两种形式。

1.课堂练习。比如,写命令的练习,建立自动批处理文件的练习,编写程序的练习。这种练习一般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指导,特别注意多指导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可以请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将答案写在黑板上或说给大家听。这种练习,既是学生的自我检测,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2.上机实践。这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形成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为了获得较好的成效,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①明确上机目的与要求。上机前,教师必须事先布臵好上机内容、说明目的和要求。学生应事先做好准备,以充分利用上机时间,提高上机效率;

②精选上机内容。上机内容要根据上机目的、学生实际情况及学习上的实际需要加以选择。要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注意创造性练习;

③正确的上机方法。上机练习要按确定的步骤进行。教师应事先发给学生上机报告单,表上应有“目的要求”、“操作步骤”、“达到效果”等,要求学生及时填写;

④加强指导。上机时,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对于大部分学生不懂的问题,可由教师示范操作;

⑤要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爱护公物、注意公共卫生和互相协作精神的教育。上机结束后,要求学生整理机房、关闭电源,教师要做好机房安全检查工作。

五、兴趣激励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

比如,在教学“计算机操作系统”时,由于Windows98/2000系统的人机交互性强,因此,有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会在上机时做出一定花样来显示自己的能力,诸如将系统桌面的图标移动、改变桌面的背景或设臵屏幕保护等等。教师发现后,如果就此对这些学生进行大肆批评,甚至加以处罚,学生就会“扫兴而归”,学习兴趣就会陡然跌至低谷,一旦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就无从谈起。有效的做法是:宁可自己的教学进度受影响,也要请这些学生上台给其他学生介绍他们的“经验”。这样,不仅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可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其的内容,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要告诫学生,一些随意操作可能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是不能随意改变系统设臵的。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采用兴趣激励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这样,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习,一旦取得一定的成绩,就会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

六、游戏引导法

所谓“游戏引导法”是指教师借用健康益智性游戏软件的教学,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求知欲望;通过健康益智性游戏软件的操作,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技能技巧。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的常用施教方式有以下几种。1.采用益智性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近几年来,计算机游戏软件的制作越来越精良,主要表现在软件制作者在注重游戏趣味性的同时,更注重游戏的文化内涵,这使本来是“舶来品”的计算机文化又被涂上了一层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为我们将游戏软件引入课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把游戏软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揭示给学生。例如,在教学生玩《三国演义》时,作为游戏人物介绍,给学生讲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忠勇仁义,讲赤壁之战孔明的神机妙算,讲官渡之战曹操的雄才大略,讲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的韬光养晦……

2.通过游戏教学法,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操作经验实际上就是认识各种类型的软件,并熟悉掌握该操作方法。每种软件的界面千变万化绝不雷同,但是组成界面的各种“界面元素”却是完全一样的,不外乎下拉式菜单、弹出式菜单、各种窗口、图标、组合框、对话框等等。益智性游戏软件的界面设计是最精良的,它几乎囊括了各种类型的“界面元素”。教师只要在操作中适时引导、分析、归纳、总结,学生就可以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操作经验,提高操作的熟悉程度。

运用游戏引导教学法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目的、有节制地进行一些益智性游戏操作。即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有益的游戏,却不能以游戏为目的,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引导学生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的一种手段;

②选择游戏要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帮助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增强技能和科幻意识。加强学生的科幻意识被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进行游戏软件的安装、解压、合理分配内存等计算机知识的探索实践,寓基础知识的学习于娱乐之中;

③要把握好引入游戏的尺度,不能以玩代教,因玩误教。同时更不能忽视游戏的负面影响,要绝对禁止在一切学习时间玩游戏(包括在信息技术课上机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利用课外活动、节假日,选择政治观点正确、思想内容健康、知识丰富的游戏,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操作,但一定要教育学生有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④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采用游戏引导教学法获得成效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把握契机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找到益智性游戏软件中这些教育“热点”和精华。

篇6: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与评价方法初探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主要内容都属于电脑操作方面的,以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主。尤其在信息技术会考实行的今天,大多数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把练习作为学生成绩提高的主要方法。而这种做法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多练题,多操作,多记忆,在省会考中通过率就较高,似乎学生的电脑能力也随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应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但是,当我们看着学生反复地练习那些模拟题,反复地记忆着理论题,而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忘却性无比大的时候,是否会有一丝怀疑:信息技术课真的该这样上吗?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而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时候是否少了一点思?长时期的困惑促使我思考,我想到了数学。电脑与数学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先的许多电脑专家都是学数学出身,是否可以借鉴数学学习方法,将它引用到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来?带着这样一个想法,我开始有意识地在课堂中渗透各种数学思维方法。本文就从数学思维方法论的角度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法谈谈自己的设想和实践。

一、归纳设计法

归纳是通过对某类事物中的若干特殊情形的分析得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思维的认识依据在同一类事物的各种特殊情形中蕴含的同一性和相似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他的一本小册子《数学归纳法》中,对数学归纳法的思想作了通俗而精辟的论述。“归纳法不仅能帮助我们„前进‟,而且也能„退后‟。当遇到一个复杂问题,可先退一步,把问题退到一个最简单而又不改变问题实质的地方(即:一个不失原问题的一般性的简单命题),着手解决这个不丧失原问题实质的简单问题,一旦把个简单问题想透了,运用归纳法来一个飞跃前进,继而解决整个问题。”

课例1: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主要有新建、重命名、剪切、复制、删除、属性等操作。操作方法多种多样,学生经常糊涂。现在请学生分析如下:

(1)先思考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操作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A、菜单栏

B、工具栏

C、单击鼠标右键

(2)再实践文件(或文件夹)的其他主要操作也可通过这几种常用方 法实现。

(3)归纳:文件(或文件夹)的许多种操作使用这三种方法之一大多可实现。进一步推导出其它软件的操作也可用这三种方法。

想透了这些情况,就可运用归纳法大踏步前进,解决一般性的操作问题。教师不用详细讲解各种操作方法,学生也不用去记忆每种操作的具体方法,而在碰到具体问题时运用思维来推导操作方法,计算机的操作已不停留于简单的操作层面,而成为一种技能永久地驻留于大脑中,电脑水平得到飞跃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归纳法拓宽了我们操作的途径。二、一般化与特殊化设计法

一般化又称普遍化,它是研究对象或问题从原有范围扩展到更大范围进行观察的思维方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一般化主要表现在对操作方法的推广。一方面将操作环境放宽,另一方面将几种常用的操作方法普遍化。特殊化是把研究对象或问题从原有范围缩小到较小范围或个别情形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通过变换不同的操作环境,不同的操作条件,从而引发不同的操作技巧,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

课例2:Word软件中的操作

在归纳法的基础上,已经知道大多数软件的操作以常见的三种方法(菜单栏、工具栏、快捷菜单)来实现,而其中更以菜单栏的操作最为普遍,从而得到对电脑操作的一般化概念。而在这普遍化的操作中,如果变换条件,操作方法又是有不同的技巧:

变化1:格式刷

“格式刷”的按钮只在工具栏中存在,操作方法也有其特殊之处。

1、选中具有所需格式的文字

2、单击“格式刷”按钮

3、拖动鼠标,选中所需更改格式的文字。

4、重复2、3操作。

若把第2步改为双击,则可以连续执行第3步操作。

变化2:工具栏中的“插入表格”按钮

直接点击“插入表格”按钮,只可以有4×5表格。若继续拖动鼠标,向外拖拉,则可以扩大行与列的数目。

变化3:选定操作

1、将光标定位在待选段落的前面(注意光标的形状为)

2、单击则选中当前行

3、双击选中当前段落

4、三击选中全文

在任何一个软件中,都会有一些变式,这些变式是需要记忆的。但是偶然中有必然,特殊中也会有规律,在多次的实践之后,学生自然也会摸索出这些规律,从而进一步提高操作中的思想性。

三、类比设计法

类比的方法是同中求异,反映着同一性中存在的差异性。类比能使我们从已有的结果体系推想新的结果和体系。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类比推理对于探索新的结果是大有好处的。

课例3: Word中的字号设置与FrontPage中的字号设置

在Word中,字号的设置有“磅”或“号”两种形式。“号”从初号到八号逐渐减小,有16种字号;“磅”从5磅到72磅逐渐增大,有21种(另外还可自己输入磅值)。

而在FrontPage中,字号从1号到7号,加上普通型共有8种。这里的7号字代表36磅,1号字代表8磅,与Word中字号的设置有所区别。

通过这种分类比较,学生对两者的差异有了鲜明的记忆。并且对今后的学习也有帮助,懂得了从相同中找差异,从细节处着手,对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相当的帮助。

四、化归设计法

化归是把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最终求得原问题之解答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课例4:VB中连加(乘)问题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VB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而其中尤以连加和连乘最为典型,学生难以理解。现试用化归法来做讲解,问题简单明了。

先思考两个数连加的问题:

s=0

s=s+1

s=s+2

推广到三个数连加的问题:

s=0

s=s+1

s=s+2

s=s+3

……

最终可得到:

s=0

s=s+1

s=s+2

s=s+3

……

s=s+n(n为任意正整数)

归纳如下:

s=0

for i=1 to n(n为任意正整数)

s=s+i

next i

通过化归法,有许多很复杂的问题都可以化繁为简,在教学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学生由浅入深,易于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发挥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种教学方法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础。将数学应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是给错综复杂的教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本身也包含了创造的因素,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十分有利。同时,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同步发展。

篇7: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与评价方法初探论文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 欧阳玲

下面我们一起对新课程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评价设计与实施作进一步的研讨。研讨的流程将分为如下几个环节:

评价的作用与原则(理论指导)

评价的类型和方式(以案例呈现)

实施评价的建议(从实践中提出)

关注评价的若干问题(反思)

一、评价的作用(W.James Popham)

许多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对教学评价的作用有相关论述,这里,我们结合专家的观点对评价的作用作了如下的理解:

对学生的作用方面——

·诊断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了解学生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监控学生的进步:判断学生是否获得了预期的发展

·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保持和迁移

对教师的作用方面——

·评定教师的教学效果

·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

·影响公众对教育效果的认识

·有助于评估教师

评价的原则

课标中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三个原则:

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我们可以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活动过程,分析学生的典型信息技术作品,考察学生利用信息技

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价报告、学习建议的方式

呈现评价结果。弱化评价的选拔性。

评价的主体不但可以是教师、学生,还可以是家

长、学校、外部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以实现评价

结果的客观、公正。

一方面要让不同起点的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得到认可,另一方面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

造力。

2、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二、评价的类型与方式

教学评价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大类,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实施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其他评价主体的评价等方式,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应用,“成长记录档案袋”是一种值得关注的评价方式,后面的内容我讲着重介绍它。

根据传统的分类方法,评价被划分为客观性评价与主观性评价两大类。但实际上客观性评价和主观性评价并非截然对立的两个极端,我们可将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法分为以下四种大类型:

(1)选择-反应测验:要求学生从提供的各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的或最佳的答案,包括选择题测验、是非题测验(或判断题)和匹配题(又称连线题)等。

案例: 人类遗传与优生

(2)补充-反应测验:要求学生通过补充一个单词、短语或一篇完整的话语做出反应,主要包括填空题、简答题等。案例:Life In The Oceans

(3)限定性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在一个结构良好的限制性的任务中的实际表现。例如,按照明确的要求给一段文本设置格式;按明确要求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按要求写出一段程序语言等;根据提供的关键词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等。案例:《相框里的校园》量规(4)拓展性的表现性评价:涉及更综合、结构化较差的操作性任务,例如,根据对当地生活污水的处理状况,制作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调查分析后制作一个专题网站等。

各种评价方法在评价任务的真实性、评价任务的复杂性、评价所需的时间、计分所需的主观判断能力等四个方面均处于一个渐变的连续体上(如下表所示),这四种评价方法在这四个方面特性上是有区别的。

为了和教学保持完全一致,对评价的规划应当与教学计划同步进行,通过精心策划整个评价程序,让评价为我们提供有关教学的客观、全面的信息,帮助我们对教学状况作出判断并作出有效的教学决策。接下来我们来了解

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四种评价:在教学开始时进行的安置性评价,面向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以及最后的终结性评价。

这是一个了解高一新生的基本情况的安置性评价案例:教师通过调查表的形式了解高一新生的使用计算机的经历、信息技术水平、兴趣爱好等

案例:对“上网”问题的认识调查

在这次题为“冲浪、游戏、聊天与获取信息”的网上调查中,参加调查的学生总人数为1277人,其中针对上网“喜欢做”和“应该做”的问题调查结果如下表:

且抛开调查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就学生回答的结果来分析一下:“随便逛逛”的下降幅度

最大,下降了28.89%,这证明学生们清楚上网浏览“目的性”的重要性;“QQ”、“聊天”的下降幅度分别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下降了22.71%和16.13%,但这是值得我们高兴的状况吗?难道“QQ”、“聊天”、“论坛”等虚拟社区形式就一定要从我们的课堂上消失吗?„„这一组数据应该引发我们教师进行更深一层的思考。

我们在开展教学之前进行安置性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已有的知识基础做一番了解,以便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

形成性评价:面向过程的激励评价

在实施面向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时,应关注三个方面问题。第一,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不同的评价方法需要做出的主观判断相差很大。选择型试题的反应有明确的对错,但对于一些表现性任务(如: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可能存在多种解决途径,不同的评分者会对答案的不同要素给予不同主观判分,通常没有示范性答案。这些活动任务的评价往往是先制定关于学生优秀表现的标准,然后依据这套标准制定等级量表或计分量规。因此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科学与否显得非常重要。

在制定评价标准或评价量规时,首先要根据评价目的划分出能客观反映有关学习过程和结果的重要方面,或是一些重要的维度,然后为每个方面制定不同水平的评价等级。

我们来看这个案例——必修模块-第五章:信息资源管理-5.1分组体验,认识信息资源管理。

这是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参加项目一的学生到图书管实地考察,了解藏书如何分类上架。参加项目二的利用资源管理器管理计算机文件。参加项目三的学生操作数据库应用系统,了解其方法和特点。而项目四是访问因特网,了解网上信息资源的多种组织方式。

每个项目的活动都必须填写相应的书面文字稿和电子版的文稿。对于学生这类表现性的作业和活动结果的评价,我们采用以评价量规确定评分标准和等级的做法。在活动开始前向学生事先公布评价要点,包括:“电子稿和文字稿的点评要点”,达到几个要点的能获得A,B,或C的等级;组长的加分扣分机制、自评和互评的要点等。

在这种综合化操作性任务的评价中,有了比较合理的评价指标,提高了评判的客观性,减少因评分者主观直觉和个人偏见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而且对于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和引导学习的作用。

不同的教学目标,我们所设计的评价量规是不同的。文本信息的加工处理(电子报刊制作)、网站规划设计、多媒体作品的创作,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需要相应的评价量规。但话又说回来,这种评价量规制度的每一步仍然是建立在主观判断的基础之上,因此评分的主观

性依然很强。如何让我们的评价量规表更为科学合理,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学生习作锦集

学生的潜力往往超乎我们的意料,他们做出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作品。这是多媒体封面和录音的部分作品。

教学评价不能搞一刀切。针对不同的教学活动、课程安排、教材要实施不同的过程性评价。

案例1:“每周课堂表现记录” ——细化评价项目

在这个案例中,个人、小组、互助组学习表现被综合起来考察,上课出勤、态度、作业、加分、扣分、小组加分都有相应的评分机制,激励课堂学习团队的良好形成。

案例2:信息安全辩论会(必修)——借助博客开展过程性评价、学生参与评价量规的制定。

辩论会程序、辩论会规则、评分规则都由学生代表制定并提交全班讨论通过,评委与记录员工作表——辩论会评委工作表、辩论会现场记录员工作表也由专门的组委会成员制定。也就是说,学生参与了评价量规的制定,并实施评价——互评与自评活动。这一切在博客的支持下显得效率很高。

案例3:网站的开发(网络技术应用)——深化自评力度

案例4:多媒体作品制作(多媒体技术应用)——实现过程记录,档案袋

第三个方面,收集评价资料,评价结果处理。也是我们从案例4中得到的启示。学生独立创作的各种作品(计划书,规划表,研究性学习报告,用计算机制作的电子文稿,电子表格,数据库等)以及用各种形式对这些作品进行的评价,包括书面评论、检核表评价、等级量表评价、测验分数等都可以构成档案袋的内容。评价资料会利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各种方式呈现。

个人成长记录档案袋的构成在学生方面,利用档案袋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比较不同阶段的作品、检查进步、自评反思的机会,相互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对自己学习的责任心:参与制定量规、参与评价、不断进取。教师方面,则为教学诊断提供真实的第一手材料。

具有检查意义和诊断意义的阶段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等级考试

新课程让教学评价发生了变化

1.评价形式从单纯使用纸笔测验到重视事实性评价

新课程环境下的评价更注重与学生生活、学习经验相关的、有意义的问题,从过去比较注重使用脱离具体实际的抽象任务转变为注重使用情景化的问题;强调真实情景中的复杂技能,强调使用结构不良的、没有唯一解的开放性问题;注重学生个别化的学习表现和学习进度

2.从一次性的总结性评价转变为使用档案袋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取样

档案袋成为教师评价的基础、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成为与家长、社会及其他相关机构沟通交流并组织多主体评价的基础。

3.在对评价结果进行解释时,从单一归因到多维度归因

从学生多种能力和多个维度对评价结果进行解释,重视学生的潜力,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发展和展示各种能力的机会。

4.从几乎只强调教师评价到注重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小组评价

利用学生互评、小组互评等发展群体合作技能,利用学生自评发展学生对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由只注重对个体学习的评价到注重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或协调工作的结果。

四、关注评价的若干问题

·关注评价与情感教育的关系 >>案例:《不当家不知柴米贵》1371.xls 1372.ppt

“数据处理专题”学习活动是师生(甚至还包括了家长)都融在感慨万千的感情世界里共同完成的学习专题。按照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数据处理的学习内容是Excel电子表格的应用。根据以往的教学方式,我们只要让学生学习使用Excel就可以了。但是软件教程式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掩埋在枯燥的操作技巧中。即使学生能按传统的方式认真地学,也只能学到软件的操作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永远无法与“技术”类课程挂上勾了,学生也必将会在这种技术与生活相脱离的教学状态下只认识到技术冰冷的一面。于是,我们为数据处理专题设计了主题为“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家庭收支调查”的学习活动,将该活动制作成一个WebQuest并传至学校网站中

篇8: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与评价方法初探论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更加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探索与研究。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全新学习方式, 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地位已成为教学的新标准。特别是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会感到有趣、轻松、自然、活泼、和谐, 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而且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自主创新等能力的培养。下面就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改革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分析掌握学情, 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新课程改革不仅涉及课堂上信息的获取、知识的传递、信息的处理、技能的形成, 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思想、课堂教学情感、课堂教学态度和特点等诸多方面。因此, 在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 作为教师, 首先应当掌握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 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 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 把握好教学重点、难点的相关内容, 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灵活应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 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1. 了解学情和掌握教材内容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了解、掌握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和理解能力等, 更应对学生学习的习惯、态度、兴趣和接受与识别能力等做到了如指掌。只有这样, 课堂教学中教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 教师要进一步分析研究教材, 不仅要清楚教材编写的意图, 而且要掌握教材的教学要求、教学目的与旧知识迁移程度等内容, 还要吃透整册教材中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 了解教材中新的知识重点、难点、疑点等一系列的重要教学内容, 这样教师开展教学时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实行“因材施教”的方式, 采用“分层教学”的手段

因高中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有其特殊性, 学生来自各个城镇的初中学校, 生源比较复杂, 学生的信息素养基础差异大,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一视同仁的教学方式, 会导致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基础好的学生无事可做的情况发生。因此,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 要做到将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学生分层次教学, 在学习任务中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以学习Excel排序及创建图表为例, 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根据学生原有基础知识水平实行“因材施教”, 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手段, 在Excel排序及创建图表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应考虑到难点在于将Excel数据转换成图表, 有的学生只会排序, 不会创建图表, 在创建图表时始终不正确。因此, 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到这方面的因素, 应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排序, 对于基础好的则要求其完成创建图表。这样, 班级里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圆满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体验到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在学习中就会感觉到自然、轻松、和谐, 自主探索的激情和主动学习的兴趣也进一步激发。这样, 不仅能形成全班级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而且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更好地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 合理选择素材,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作为教师, 应当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 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等相关教学内容相结合, 还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意义, 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做到:选择情境范围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点, 创设情境素材要以激活学生知识与技能为支点, 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 教学情境创设与素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趣与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文字处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需要, 应当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现出事先准备的电子报。因为教学版面设计得非常独特, 图、文字背景相当漂亮, 在演示过程中, 学生看后特别感兴趣, 个个赞不绝口, 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求知欲。这时,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心理, 让学生自制贺卡和专题报刊, 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影响下, 学生会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 能发挥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制作出精美的作品, 感受到了真切求知的情趣,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会主动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和合理选择素材的努力下, 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的气氛更加活跃,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三、更新教学理念, 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与教师有着直接的关联, 作为教师, 首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以人为本, 转变观念, 更新教学理念,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教学水平。俗话说“名师出高徒”, 教师必须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 才能带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 低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完美与教学引导不适当造成的。在新课程改革以前, 教学通常都是采用讲练结合法, 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则被定位成服从和追随者的角色,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课本知识, 这完全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自主发展受到了限制。新课程改革以来,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变成了新课程改革教学的主阵地, 也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主阵地, 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 为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转变了教师讲演、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教学方法, 转变了过去阻碍学生主动参与的传统教学模式, 不断呈现出自主性、自然性、轻松性、兴趣性、探索性、和谐性的教学新理念, 学生有了主动向教师请教的欲望, 有了广阔的参与空间, 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自然而然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的积极性。作为教师, 应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开导学生的学习思路, 拓宽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平时的实践动手机会, 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独立自主地学习和自主探究。在这样的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 其信息素养综合能力能得到进一步培养。学生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为其他学科学习与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有利于信息技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健康开展。

四、采取恰当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平台,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为教师, 应该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结构等方面积极努力, 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 更好地实现有效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

(1)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新模式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教学方式, 它转变了过去“以教定学”的传统教学模式, 改变了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局面, 转变了过去学生很苦很累的学习方式, 赋予学生丰富多彩、富有乐趣的学习方式, “任务驱动式”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吸引力。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 教师要特别注意所提出的任务, 如果在选取任务时脱离实际, 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无意思、无用处, 失去学习的兴趣, 打击学习积极性。因此, 教师要考虑选取恰当、有意义的学习任务, 在选取任务时要有一定的吸引力, 这样, 所选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采取分组协作教学方式, 形成小组间竞争的学习机制。在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课堂教学中, 了解、掌握学生的真实知识水平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 因为高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初级中学, 他们的个性、能力、兴趣、习惯、爱好都有一定的差别, 基础知识水平差距较大, 教师要采取个别辅导或课堂演示的教学手段, 采用分组协作、组间竞争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水平高低、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采用异质分组与自由分组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组, 这样虽然有着一定的差距, 但能达到优劣互补的目的, 能形成小组间竞争的学习机制, 会更好地形成小组内互动、互学、互助、互勉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良好局面。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特别注意小组内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的情况, 这需要小组内部采取检控方式, 建立各小组长责任制, 确保全班级每一名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只有这样, 全班学生才能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才能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提高, 才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3) 建立合理的教学网络平台, 是一种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创新的有效性教学方法。作为教师, 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结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搭建一个功能强大的学习与教学网络平台, 要更好地为提高和巩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教师应努力做到从教学实际要求出发, 创设资源素材、教学指导、教学交流、作品发布等教学内容的学习教学平台。比如在“PPT制作”的教学与学习内容中, 教师可在各栏目内相应设置部分教学演示、教学要求、学法指导以及学生的作品和体会等有关的教学与学习内容,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 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 接受在线教学交流、教学指导、授课学习、作品发表等, 还可方便下载学习资源。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 使教学与学习的方式发生了不可想象的变化, 学生学习自然而然变得自主、轻松、方便、和谐、有趣, 学习空间延伸到了课堂以外, 在知识面上增加了课本上没有的学习内容, 在教学方式上增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沟通、对话、指导、合作、共享等丰富的内容, 为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 使学生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更好的发展,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最终, 采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 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模式结构如图1所示。

五、结束语

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需要教育研究者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它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 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因此, 设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为发展性教育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它是推进信息化教育进程和实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更是实现中小学现代化教育的坚实基础。作为教师, 应深入教育教学研究, 勇于开拓、创新, 采用优秀的教学风格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坚持课程改革创新, 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模式。在实践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索的环境,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和素质教育,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优质化、轻松化、和谐化、高效化、现代化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努力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相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之道[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17) :25-27.

[2]张毅.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17) :68-70.

[3]王建国, 张立颖.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20) :90-92.

上一篇:门岗的岗位职责下一篇:仪表工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