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和研究

2024-05-06

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和研究(精选8篇)

篇1: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和研究

调 研 报 告

题目: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和研究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141班 指导老师:周晓阳

调查小组成员:高庆黄何韵马文静罗艳清吴佳境

一、问卷调查设计及结果

您好,我们是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为响应十八大号召,我校组织进行相应的生态文明调研项目。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两分钟宝贵时间帮助我们完成此次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仅限于统计研究,您的答案将完全保密。感谢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

1.请问您的年龄段是

A.18周岁以下6.3%

B.18~28周岁 57.1% C.28~40周岁19%

D.40~50周岁17.6% 50周岁以上

2.是否听过或了解生态文明建设或生态意识的理念

A.没有 20.6%

B.听过但不清楚 68.3% C.常听但不关心7.9%

D.比较熟悉

3.2% 3.你通过何种渠道了解生态环保知识?

A.网络电视媒体63.5%

B.课堂学习15.9% C.书本杂志报刊 20.6% 4.您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A.满意31.7%

B.还凑合 49.2% C.不满意15.9%

D.不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3.2% 5.你知道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式途径

A.推进绿色发展46%

B.推进低碳发展 31.7% C.推进循环发展 22.3% 6.您丢垃圾时是否会关注垃圾的分类

A.会36.5%

B.偶尔会 50.8% C.不会

12.7% 7.你对废品如何处理?

A.卖给废品回收站55.6%

B.直接扔掉

36.5% C.全都留着堆在储藏室 7.9% 8.在日常生活中,您是否做到(多选)

A.垃圾分类,关注废电池处理22.2%

B.避免使用一次性碗筷及塑料袋36.5% C.节约水电气,节约用纸73%

D.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破坏花草69.8% E.不剩饭,珍惜粮食54%

F.关注我国及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讯息 25.4% G.劝导及影响身边的人保护生态环境 11.1% 9.您觉得以下因素哪些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要(多选)A.政府的政策支持82.5%

B.经济的支持54% C.先进技术的支持41.3%

D.奖惩制度 39.7% 10.您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破坏,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多选)A.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并使之自觉维护90.2%

B.政府加的宣传和资金扶持力度 60.3% C.专业部门采取措施来防治和治理生态的破坏 60.3%

D.制定严厉的法律 38.1% E.加大破坏的经济惩罚力度

9.7%

二、访谈提纲设计与成果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所以我们针对不同的两种人群(在校学生与社会人士)进行了关于此话题的个人访谈,旨在了解人们对生态文明的看法与建议。相关问题如下:

No.1在校学生(刘同学)

1.同学,你是不是了解过生态文明建设呢? 嗯,听说过。但是说了解还不算那种程度吧,毕竟学生不可能太深入研究这些的,还是算有一点了解吧。

2.那我们具体化到衡阳,你觉得衡阳生态文明建设做的怎么样?

生态文明和环境,和自然有关,看我们衡阳,其实除了老鼠多一点,其他都还是不错的,像城市绿化,垃圾的分类回收处理都是很不错的几项啊,我觉得还不错。

3.你觉得生态文明具体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态文明啊,我觉得,分个人和社会吧,个人来说,无非就是大家听腻了的,环境靠大家,不要乱扔垃圾,适当做些保护自然的宣传,从小事做起垃圾做好分类,这样子。那对于社会来说就很大了,社会上政府要做的事情多着呢,小到设置垃圾桶,大到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活动。在我看来,生态文明就是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4.作为学生我们能做什么呢?

刚才你问我那个问题的时候我就说了,其实也是差不多的啦。

5.你认为我们对于自然应该抱有什么态度呢?

不要掠夺吧,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6.你们学校有没有对此做过宣传,类似主题活动这样的? 偶尔有吧,不是很多。

7.关于这个话题你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吗? 没有了。

No.2社会人士(赵先生)

1.您好,请问您是不是了解过生态文明建设呢? 恩,我是一个很关注政治关注时事的人,所以会很关注这方面的事情,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件很大的很广泛的活动,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活动,应该大力实行。

2.那我们具体化到衡阳,你觉得衡阳生态文明建设做的怎么样?

衡阳,一般般吧,觉得对于其他做的好的城市来说,我们还不够好,不够完善,人们对这个的意识不是很高,虽然每个人都要过生活吧,关心一下生态建设也是应该的啊,毕竟我们是衡阳人,总要做点衡阳人该做的事。

3.您觉得生态文明具体的含义是什么呢?

是保护自然,我们要以自己的力量去保护自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掠夺了自然太多,挖矿搞生产啊,几块钱一斤卖稀土给美国人啊,我们心里应该愧疚的,这种时候才醒悟也不算太晚吧,希望国家好好做好这个事情,为子孙造福啊

4.作为个体我们能为此做什么呢?

配合国家做贡献,自己的力量小,大家的力量就大了。

5.您认为我们对于自然应该抱有什么态度呢?

对于自然,我们不要再伤害她了,好好和她相处吧,当然要用的原材料还是要索取,但不能过分,该要的还是要了去,经济发展了,不要忘记本分,要好好回头感谢自然。

6.您有没有遇到过生态文明宣传,类似社会活动这样的? 那倒没有,偶尔看见一些宣传画。

7.关于这个话题您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吗?

我想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也许不保护环境,我们的子孙会生活的很辛苦,甚至没有地方可以去,其他星球还不能住人,要是能住人也不会住的我们现在这么舒服。

三、调查分析及问题

我们小组在第10周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最终收获了100份有效答卷,其中纸质问卷和网上问卷各50份。参与此次调查的年龄构成分别是18周岁以下6%,18~28周岁占57%,28~40周岁占19%,40~50周岁占18%。其中,以18~28周岁为主体。

通过数据研究发现,4/5的人都知道或了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意识的理念,网络电视等新媒体是大家接触生态环保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有意识的选择环保的生活方式。如节约水电气,不留剩饭,节约用纸等等。

但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在这些成果背后所隐藏的问题。1.民众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并进行自觉维护是最重要的举措。然而,现实情况表明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水平还不够。虽然大部分有了从自身做起的认知,但还有小部分人对环境问题保持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认为自己一个人的举动并不会影响社会的发展,抱着侥幸的心理逃避着保护环境的责任。另外,有3%的受访群众表示完全不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这无疑给所有人当头一棒。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必须引起所有人的重视。

2.相关部门宣传力度不够,采取的措施影响有限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家普遍认为政府的政策支持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很重要。然而,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了政府的立法。由于老百姓更加注重自身利益,对于相关文件,选择忽视到底,也不会向政府提供建议。所以,政府该采取何种措施引发公众共鸣是当务之急。

3.环境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当前,我国的环境法律体系已基本上建立起来,然而还不够完善,在法律制定和执行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有限,违法成本太低,即使造成很严重的环境问题也无法得到有效的遏制。另外,环保机构权力有限,能执行的强制性手段和措施过少。4.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冲突

企业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经济利益也是公民最在意的点,相对于环境,眼前暂时的经济利益对大家的吸引力明显更大,选择忽视经济发展背后付出的环境代价。某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对污染企业置之不理,甚至承担着保护伞的责任。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环境形势的严峻。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为生态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严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课本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当中,为创造美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四、调查建议

根据本次的问卷调查出现的问题,我们小组通过讨论与修改,得出了以下几点浅薄的建议:

1、加强大众宣传与参与,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政府要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和环境法规,树立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开展全民参与清理公共地区的垃圾,垃圾分类活动知识宣传等,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和加强公民的参与感,大幅度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力度。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行动,才能使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2、加强立法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生态建设的有序落实 现在存在缺乏具体规定,执行度不强的生态法制法规的问题。完善环境政策法规、制度,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硬约束条件。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执法的力度。只有将环境保护得到政府强有力的支持,百姓才会更多重视,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3、因地制宜,促进生态与经济建设共同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要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地方政府可因地制宜,可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森林文化、湿地文化等自己特有的生态文化,来促进经济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消费观, 这将成为我国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力量。

4、鼓励开发和推广现代循环经济

现代的循环经济,将可以从源头预防污染物产生,从消费降低废物排放,从处理增加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政府大力去扶持各企业工厂,鼓励他们淘汰落后生产技术,这一举措将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努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提倡生态科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5、树立正确消费观,节能减排

人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杜绝浪费。节能减排,提倡低碳生活。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但碳排放总量突出,我们应当提倡低碳生活,为生态文明建设出一份力。大家还应该节约用纸,减少或杜绝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这样可以挽救许多要被砍伐的木材。除此以外,在生活中做到低碳并不难,比如使用环保购物袋,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家里的废物利用,减少乘坐私家车等等。

而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未来将会成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环保公益行动,如植树活动,光盘行动等,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和QQ等网络方式来宣传生态意识。我们虽然做到的不多,但唯有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转化为真正的行动,才能去影响别人。因此,坚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努力将自己培育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绿色”公民。

五、研究心得与体会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使“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我们小组进行了此次研究。

小组以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模式展开研究,在调查期间,我们通过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我们也了解到了关于生态建设方面还存在的问题,例如民众参与度不高,相关部门宣传力度不够,环境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冲突等等,也了解到了人们对生态环保理念的认识。通过这次调查研究,对我们有了很大启发。

一方面,它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通过研究完善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课在素质教育中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就是完善学生的人格。其次,对于教法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能仅仅把学生仅仅培养成应试教育的机器,而是素质教育下的人才,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例如本次研究让学生勇于接触社会,在和社会群众的调查和交流中进行学习和提升,将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联系。

另一方面,对我们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理想是我们事业与生活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是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我们通过此次调查明确了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我们希望我们国家是繁荣的,但是我们也希望我们生活的生态环境是美好的,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我们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次,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信心与信念,我们要付出自己的力量共同创造祖国美好的未来!再其次,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培养了我们追求真理、追求新知的信念,我们在调查采访的过程中一直在积极探索与实践,遇到阻碍如陌生人不配合的情况我们也会与开动脑经转换方法和手段,注意方法和手段以及载体的创新。在潜移默化中我们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因此,我们大学生应该努力响应党的号召,不断提升自己能力和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共创祖国美好未来而奋斗!

六、调查图片

篇2: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和研究

——关于天府新区生态园林建设规划的调查和研究心得

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我选择了当前四川省省情热点问题,也就是此活动的主题。我觉得此次社会实践主题设立的范围有点大,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有些难度。实践内容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查阅资料,现场实地求证等。这期间我实地参观了成都市规划馆关于天府新区的相关规划展览,实地研究了龙泉驿区在产业建设尤其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果,还询问了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园林科学设计研究所相关管理人员关于天府新区的意见和建议,听取了他们的一些看法。最后结合自身搜集资料和信息完成这篇实践心得。以下为心得内容:

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对“城市化战略格局”做出了合理规划,这也是为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统筹的重要举措。在“城市化战略格局”中就有成渝地区。2010年11月,《成渝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获批,规划提出建设天府新区。2011年1月天府新区总体规划正式启动。

当然,天府新区作为成渝经济区的龙头项目,具有涉及范围广、项目多、层次深的特点,据了解天府新区的规划范围涵盖了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流经济开发区、彭山经济开发区、仁寿视高经济开发区及龙泉湖、三岔湖和龙泉山(“两湖一山”)为主体,主要包括成都市的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资阳市的简阳市,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共涉及3市7县(市、区)37个乡镇,规划面积为1578平方公里。如此大的规划面积和范围,自然也就牵涉多项目,多方面的配套计划。据调查,天府新区的专项发展目标和策略中,涉及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发展、资源利用与保护五个大的方面,而当中又涉及产业规划和布局,用地布局,乡镇发展,生态的绿隔地区规划等。而在此次调查与研究中,笔者认为挑选生态建设作为主题,符合成渝经济区建设规划的整体方向和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着重研究和介绍笔者所在地龙泉的生态建设问题。

1、天府新区生态建设与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笔者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实地参观了成都市规划馆。在规划馆中其中一个主题便是“成都城乡总体规划”,在这个大项目规划中提出其规划目标为: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明显可以看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打造是城乡总体规划的重点之一,而生态建设可以说是现代田园城市打造的一个关键点。

据笔者参考规划馆资料了解到,“城乡总体规划”中对于全域生态绿地系统规划为“一环两山五楔”,即“以环城生态区为纽带,以龙门山和龙泉山为天然屏障,以城市发展走廊之间楔形绿地为隔离”的生态格局。当然笔者感到很荣幸的是,龙泉山既为此“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同时它也划为天府新区生态建设一部分,后面笔者会详细介绍龙泉作为生态环境规划一部分的详细情况。

其实从“总体规划”中,其城镇空间布局是以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为双核的,所以其规划也就是现代田园城市的打造核心之一就是天府新区的生态建设;同时天府新区生态建设无可厚非可以为当前成都市生态环境的优化起巨大作用,这符合“优美化城市生态”的理念。可见,天府新区生态建设无论从长远现代田园城市的角度还是当前城市环境现实看都是起巨大作用的。

2、天府新区生态建设与乡村规划

同样也是在规划馆,笔者发现另一个思路,那就是天府新区生态建设与乡村规划。在关于世界田园城市“成都乡村规划”中提出“成都乡村规划以农业发展产业化、乡村建设集约化、农村生活现代化为规划目标,遵循发展性、相融性、多样性、共享性的‘四性’规划原则和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的规划理念”。笔者在此想要强调的是“四态合一”这一点,我们知道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这个城市合理的城市形态(笔者认为为城市结构)、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积极的文化发展模式和现代化的生态发展模式。而据笔者观察天府新区包含范围中,双流县全部、眉山市部分、龙泉部分等大部分处于乡村的地区,其生态的建设和完善将有利于地区的“四态合一”从而推动总体的“四态合一”。

笔者居住地所在地邻近成都市“三圣乡花卉市场”,原本属于农村地界,现已成为成都市城乡统筹的典型案例。笔者在参观整个片区时注意到,在经济上以

前的村民很明显已经有很大提高,让我惊讶的是该片区的环境建设。可以说该地区充分利用了当地的生态资源,进行花卉种植,生态绿化,整个村镇呈现出一种融于自然的超凡脱俗的形象,这样也就推动了成都市市中心游客前往游览,因为处于城市郊区,距离市中心近,交通便利,也就有助于推动其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这就说明生态建设无论在环境还是产业上都有巨大的作用,而拥有大部分乡村地界的天府新区,在合理规划生态建设后,必定也会对乡村规划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天府新区绿地系统规划总思路

在《四川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的绿地系统规划中提出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两种系统规划。在生态绿地系统规划中,提出“一区两楔八带”的生态绿地系统结构,该内容笔者在后面会提出。此外还有关于生态资源规划郊野公园、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的非建设用地的生态规划;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涉及城市公园、生产防护绿地两个方面。笔者认为这种贯穿河流、公园、湿地、林地、农田的规划,符合天府新区自身独一无二的生态特点。

除了两个系统规划外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非机动车慢行交通系统(游憩绿道)的建设都属于整个绿地系统的规划中。

4、天府新区生态建设规划方法的调查

据笔者在林业科学研究院园林科学研究所了解到,天府新区的规划方法,成都市林业园林局给出“反规划”的方法。“反规划”概念是在中国快速的城市进程和城市无序扩张背景下提出的,“反规划”,是一种强调通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是对快速城市扩张的一种应对。简单地说就是,废除以往从建设用地入手的一般规划,反而把非建设用地作为优先要素,考虑非建设用地的生态资源整合。笔者认为这种逆向思维方式有助于非建设用地的生态保护,同时也将更有利于挤出空间规划建设用地的生态绿化,也就是突出了“生态优先”的理念。

5、规划模式的合理性——以成都龙泉为例

龙泉作为天府新区的重要增长极核和重要生态屏障,拥有天府新区的特殊名称:高端制造业基地、城市绿肺等,前面提到过,天府新区的生态建设的规划模式为“一区两楔八带”,即“一区”为龙泉山生态服务区;“两楔”为三圣乡-龙泉山绿楔与彭祖山绿楔;“八带”为8条生态廊道:198生态绿带、货运外绕线生态绿带、第二绕城高速生态绿带、跳蹬河生态绿带、成昆铁路生态绿带、元华路组团隔离绿带、锦江生态绿带、东风渠生态绿带。而笔者所在地龙泉涉及以上三个部分:龙泉山生态服务区、三圣乡-龙泉山绿楔、东风渠生态绿带,可见其在生态规划中的重要地位。

5.1、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

其实,龙泉之所以在规划中如此“热门”,除了其自身拥有龙泉山脉这个天然资源外,龙泉自身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是令人满意的。近年来,龙泉发展速度越发惊人,主要为其汽车产业的推动,除此之外便是服务业。大家知道,龙泉每年都会有“国际桃花节”,一到春季桃花盛开时,满山遍野都是桃花,这不仅带动龙泉农民收入增加,更促进了龙泉产业的合理回归。

5.2、生态建设与城市

龙泉位于成都之东,是成都近郊拥有湖泊、塘堰最多的区域。植被茂密、树种繁多,森林覆盖率达40%,是距成都市中心城区最近的“城中山”。龙泉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已经极大地改善了龙泉乃至成都市的城市环境。去过龙泉的人都知道,至龙泉的重要交通线成龙大道、成洛大道、成渝高速、成南高速、新龙路、成简快速路、成安渝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的绿化带有了很大进步(附于后)。尤其成龙大道,在笔者记忆中,以前的道路绿化远不及现在,很多外地游客经过这条重要交通线时都会有所赞叹。

除了对交通线的绿化外,龙泉城内的园林绿化也有了很大的改变。龙泉城区周边湖泊、山地的改造使得环境更加优美,笔者曾经去过位于龙泉驿区人民医院附近所建的阳光步道。步道修建的目的在于提倡全民健身,步道由木板拼接,步道两旁绿化各种植物,花卉等。对于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来说,离家很近的阳光步道就是一个亲近大自然,锻炼身体的好去处。除了这些外,笔者从园科所了

解到,由于龙泉山地部分过去遭到破坏,现在正在努力地进行植被恢复和林地规划。这也就为成都的城市环境提供更好的天然氧吧。

5.3、生态环境与人居

成都山起东方,山聚东方。龙泉山聚水泊,气重风衡。山上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从自然条件看龙泉,夏季平均气温适宜,降雨量充沛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温度,并且由于龙泉湖泊较多植被覆盖率高,更有利于夏季避暑。

从社会历史条件看,龙泉拥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遗留了较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明蜀王陵、洛带古镇、客家文化等。当然从龙泉的经济产业发展看,其发展程度也是数一数二的。

总之,未来的龙泉的发展,会像他们说的一样“将是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现代化的城市形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田园化的城市生态有机耦合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6、天府新区:宜业宜商宜居的生态型新区

在对前面的五个方面的粗略解读中,笔者用“宜业宜商宜居的生态型新区”也就是“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的规划理念进行总结。

天府新区生态规划为“一区两楔八带”的模式,是天府新区遵循自身自然环境的规划,这完全符合从实际出发,尊重自然规律的政治思维,更符合“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是对人类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又一探索。而这一和谐的实现离不开生态与产业的和谐,离不开生态与商业的和谐,离不开生态与人文的和谐。

当然,除了本身对天府新区生态建设的了解和学习之外,笔者有自己的建议。笔者认为在进行天府新区的绿地系统规划时,要强调整体的协调性,就是生产绿

地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此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选择绿化植被上,应选择更具备空气净化功能的植被,园林景观更贴近于自然状态而少些人工痕迹。

篇3: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和研究

1.1 绿色人居及生态社区营造理念

随着国内人口的日益增多,资源的日益枯竭,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日益紧张,对于生态社区以及绿色人居环境的需求日益迫切。生态社区的规划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生态社区规划模式。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辅,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消耗最少的资源和能源,产生最少废弃物的社区。(2)复合社区规划模式。规划为先进制造、研发和生产服务业的综合基地,与公共服务设施、生态型的居住小区错落分布,包括了工作、居住、娱乐等复合形态。(3)健康社区的规划模式。强调空间结构与领域空间的结合,注重交往场所的营造,通过交往空间设置和交往活动组织,为居民提供交流、对话、共处的机会和场所,营造亲切和谐的人文氛围。

1.2 绿色人居及生态社区营造考察指标

清洁能源指标、宁静洁净指标、绿化美化标准、社区餐饮业管理达标标准、文明施工考核标准。

2我国绿色人居与生态社区的现状及策略

2.1 我国绿色人居与生态社区的迫切需求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较低且各地不平衡、耕地资源匮乏的国度。在今后的20-30年内正处于加速“城市化”的阶段,由此预计,21世纪上半叶,我国居民的住房需求将居高不下。在各类消费品中,住宅是其中耐久性最长、耗用资源最多、同生态环境结合最密切的产品。房屋投入使用后,仍需不间断地用水、耗电、供热、制冷、产生垃圾等,使得生态、环保和节能的任务尤显重要。目前,我国生态社区建设主要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各地区所开展的生态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未来有待进一步完善。

2.2成都市生态社区规划理念的发展途径

2.2.1利用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以及对生物能的利用,能够使能源更多地脱离传统的供应模式。同时将小型热电联产、太阳能、风能装置这些具有分散式特点的能源用于综合供暖、供电,更具能源效率,且无污染性。

2.2.2采用环保材料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建造材料的取得上秉承“就地取材”的政策,以减少交通运输,并选用环保建筑材料,可利用回收或是再生的建筑材料。

2.2.3优化社区结构

成都市现已建立了住房保障体系,增加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给量。具体到某个社区,应对社区建筑进行有组织的分配,包括社会公共设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商品房和促进社区居民交流沟通的公共场所。

2.2.4提倡绿色交通

可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逐步实现数字交通,建立健全交通法规,改善交通能耗,以及提倡步行等方法在社区中推行绿色交通,使绿色交通的概念深入人心。

3实践调查及分析

3.1调查社区概况

棠湖·泊林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依托双流新城前瞻性规划,外得3000亩城市森林公园,内拥30000平米阔景中央公园社区,形成独特的鲜氧生态圈,演绎全新绿色生态人居生活。中非地产论坛全球生态宜居国际示范区评选中,泊林镇获“全球生态宜居国际示范区最佳范例奖”之“全球生态宜居国际社区优秀奖”,代表了中国绿色生态地产的较高标准,因此作为此次实践调研的对象。

3.2社区营造理念

采用组团式布局方式,多种户型结合,意在通过毗邻市级公共绿地及小区内部中央公园的景观手段提高社区生态效益。

(1)社区范围内工业企业(2)生活污水进入截污管道,区域外的社区生活污水进入城水下水管网。

3.3社区环境指标达标测试

3.4居民对生态社区满意度调查

在对系列指标进行考核以后,为了更多更直接地了解社区有关信息,小组成社区居民发放了相应问卷,问卷共计5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问卷反映的主要问题如图1。

4 结语

成都市的生态城市建设在注重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先行、城市绿化和环境治理、提倡城市空间节约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国外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成都市的生态城市建设应该在结合城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更多地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邹永华,宋家峰.关于生态建筑的哲学思考.建筑学报,2002,(12).

[2]王萱,赵星明.从生态出发的建筑设计观.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

篇4: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和研究

關键词:市民;生态意识;生态文明建设

一、研究背景

当前中国面临愈来愈严重的生态问题,自然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江河湖海污染加重,地下水资源枯竭,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空气污染加重。严重的生态问题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十八大又提出建立“美丽中国”的目标。近几年,雾霾天气一直侵扰京津冀地区,保定地区的污染尤为严重,保定市政府下定决心治理雾霾,为此提出了一些目标和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指导作用。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所以要实现这些目标和保证措施的实施,首先要提高每个公民的生态意识。许多生态批评家和生态意识家都指出,导致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不是工业、不是技术,这些都是表层原因,真正的深层和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思想和文化”。所以对公民生态思想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过程

本研究从生态思想的人与自然关系、对工业化、科技发展和生态系统关系的观点、对人类欲望的观点、对担负生态责任的认识以及生态整体观五个维度出发,拟定了28个问题。通过“问卷星”网络问卷平台,收集了98份有效问卷。受访者中男性占34%,女性占66%;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8到25岁和31到50岁之间,这两段年龄占了92%。在学历分布上,大学本科学历人数最多,有58%,其次是硕士研究生,占27%;初中文化程度有1人,高中有12人,博士学历有1人。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所居住地区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中有87%的被访者表达了不满,期中将近30%表达了非常不满意,这说明了生态环境确实存在很大问题,广大市民对优美环境有很大期待。

调查发现,大多数被访者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在交通工具选择、资源再利用、节水节电调查中,80%以上的市民会做出有利于环保的选择。较高的环保意识与之前的预想有差异,这可能与样本搜集的局限性有关,因为相当一部分被调查者有较好的教育背景。但这也从一个侧面论证了要提要市民环保意识就要提高市民的受教育水平的必要性。

从人与自然维度下的三个问题的答案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访者并没有“人类是万物的主宰”,“人定胜天”等之类的思想,相反能够认识到人类的局限性,大自然和人类是平等的。但相对较多的受访者有征服自然的想法。

在工业化的问题上,将近90%的受访者并不认为工业化程度越高、科技越发达,人们生活越美好,这说明较大部分受访者有正确的工业发展观。但当涉及到自身利益,比如夏天会不会能够牺牲舒适而关掉空调,远离电脑、手机等具体问题上70%以上的受访者又会依赖于工业化和高科技。人类欲望维度下,将近一半的受访者给出了较为矛盾的答案。

有将近80%的受访者表示在保护生态环境上自己是有责任的。生态思想包含生态责任内容,其中有一条物质生活简单化的责任。在 “大城市繁华舒适的生活”和“乡村简单质朴的生活”两个问题上做选择时,大约一半左右的受访者给出了不确定的答复。这说明他们有一定的生态责任意识,但这种意识不够深入、不够坚定。在生态整体观维度下,85%左右的被访者尊重小草等微小生命,这反映出他们能够意识到世界外物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体与每一个个体紧密相连;他们不会为了自己的喜好而对某一物种有所偏见,这说明他们能够从生态整体利益的角度来审视人和万物。

从分析数据上可以看到,将近80%的受访者经常看到生态环境的宣传,这说明社会对这方面的有一定的宣传力度,但对于接收宣传渠道不是单一的,有些是在学校学到的,有的是通过各种媒体得到的,这说明生态思想宣传要多渠道进行。

四、总结与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三方面内容:一,大部分受访者有较高的生态意识,能够正确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二,受访者生态意识仅局限在常识性、较低水平上,没有形成完整的、较深刻的生态思想,这反映在仅有生态意识,但在生态实践上还存在差距;三,生态意识与受教育程度和年龄有关,虽然由于客观原因,本问卷受访者有一定局限性,但从一方面也反映出生态意识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和年龄成正比。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大部分受访者认识到应该从个人做起,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己之力,同时也希望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发挥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诺,《欧美生态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篇5: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和研究

1关于开封生态文明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既有物质层面的,又有精神层面的。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模式的实际探索中,我们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制定符合我国各地区城市实际情况的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模式。

关键词:城市

生态文明实践模式可持续发展

关于开封生态文明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调查目的】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一个象征。城市生态文明的建成是我国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因此理解城市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对于我们进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调查对象、时间、方法】

为深入了解开封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与举措,在2013年5月至2013年6月,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项调查活动。调查以开封职员,学生,市民为主要调查对象,针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等问题,先后深入国土资源管理局、林业局、环保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机构(含网站)进行了调研,召开了座谈会,实地察看了部分企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向主体班学员和部分干部群众发放了问卷调查,来进行实践调查。

【调查结果】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一个象征。城市生态文明的建成是我国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因此理解城市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对于我们进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开封作为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在“郑汴一体化”“发展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契机中,正努力的像生态城市转变,并将驻马店的城市景观因地制宜的进行发展、改造。

一、开封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了解城市生态文明的内涵,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和实质的突破,我们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行动才会着实有效。”采访时一位工作人员说:“”城市生态文明的物质成果主要是指改善与优化工业生产方式和城市生活方式所取得的物质成果;城市生态文明的精神成果主要指的是市民生态观念与意识的产生与增强、市民精神面貌的改善与提高、城市生态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内容。

二、开封市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一)生态文明建设程度提高和发生质的升华。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取得的巨大成果,使得开封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迅速发展的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开封广大地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的发展不仅使得城市要向新的文明形式转变。虽然比起国外城市的文明进程落后,但在新的形势与条件下,文明程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也更有待于提高和发生质的升华。

(二)坚定不移的朝着“美丽开封”努力发展

开封市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开封。”这不仅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求,更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市政协委员王珂尤其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他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加到12家,并已完成PM2.5监测设备安装和运行工作。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0天,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连续13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复耕土地1.8万亩,造林12.6万亩。这些数字能体现出我市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作出的成绩,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距我们提出的美丽开封,还有一定差距。”[1]

(三)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存在反差。

调查结果显示,“重发展、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的观念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许多矿山是先开发后规划设计,开发程序倒置,加之企业普遍存在着只开发、不恢复,重开发、轻维护现象,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同时,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湿地资源利用过度,水资源的不合理调配与利用等现象也屡禁不止。开封市目前还有部分工业污染排放没有达标,城市生活污水未能全部经过处理直接排出。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2、生态环境优化的发展方向与保护管理体制滞后存在反差。

由于对资源保护的合理利用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等现象,直接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和成效。同时,林业生产上“重造轻管”的问题仍突出。一些问题,像那种“春天栽树轰,秋后管理松”、“年年栽树,年年在同一个地方栽树”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三、开封市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一)进一步明确“建设具有开封特色的生态文明”的具体内容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客观世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作为现今社会一个受人关注的重要概念,很多学者对它的内涵的把握与理解在形式上存在不同看法。开封市是整个组织多名专家学者对开封市生态文明进行分析讨论,制定了多个实施方案。

(二)根据“建设具有开封特色的生态文明”的内容出台相关政策

近年来,开封市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特别是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态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中,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和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新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绿水青山比金山银山更重要,生态优良比生产增长更可贵,低碳绿色比高碳黑色更持久,花红叶绿比灯红酒绿更科学”的观点开始为多数人所接受。

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所面临的困境

(一)主要问题与困境

市民自身生态观念与生态建设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城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足和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城市建设的不合理性,城市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工业产品大量进入城市引发的环境危害,不当的工业生产方式导致的危害,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不良的风俗导致的危害等等。

(二)居民消费导致的“白色污染”

居民自身消费不当二回导致的“白色污染”,因此,探索一条符合开封现状的科学合理有效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成为解决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困难的重要课题。

(三)居民生态保护意识培养

居民自身生态观念与生态建设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一

个巨大的精神障碍。

居民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是市民肆意破坏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精神原因;城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足和设施建设投入不够,是引发市民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的重要物质因素,良好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有利于培养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城市建设的不合理性,严重损害了城市的容貌,浪费了很多城市生态资源,也增加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本;

【调查建议】

(一)开封市一个历史文化深厚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应包括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生态文明保护两方面的内容。生态文明建设所针对的是城市生态文明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注重对现有城市生态特别是跟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设施的改造与新建,既包括物质层面的,也包括精神层面的。

(二)城市生态文明保护是指对城市已有的良好生态文明形式进行保护和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所要取得的成果进行保护与维持,其同样应该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三)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开封,就要打造“四项工程”,即碧水工程、蓝天工程、绿色工程、洁净工程。要确保我市水体不受污染,已经污染的要花大力气治理;整治餐饮业的油烟污染、燃煤锅炉的烟尘污染、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重视PM2.5数据的监测与发布,让全市人民每天都能呼吸到清洁的空气;提高我市的绿化率,提高我市中心城区绿化率,加大城市广场及中心绿地建设,给开封人民创造一个洁净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开封网刘薇薇《建设生态文明 共享碧水蓝天》

[2]《2012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3] 黄承梁、余谋昌:《生态文明:人类社会全面转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5月)

篇6: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和研究

1.1加快生态水利建设利国利民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在许多方面都已经处在了世界领先的地位,环境建设和发展也成为了越来越关注的话题。生态水利的建设则能在解决相关水利问题的同时,还能维持住原有生态的发展,原生态的维持其实才是对人民利益的最大保障。因为只有环境才是子孙后代会一直居住的地方,一旦环境遭到破坏,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唯有保障良好的原生态环境才是对未来人类发展的负责。生态水利建设将从各方面解决国计民生问题,例如农田灌溉问题、洪涝灾害问题等,这些都是落实到点地为人民谋福利求发展的实际操作。在解决了人民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后,促进了生产和发展,也让民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其中除了生产技术的发展、军事实力的提升、高科技的运用,环境建设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让人民吃饱穿暖这是基本要求,让人民生存愉悦才是最终目的,良好的环境建设不仅对人民的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好处,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还有助于心情的提升,减少人文矛盾。加快生态水利建设将更有助于原生态发展的实现和完善。

1.2促进人水和谐,建造原生态家园

中国版图跨越度大,水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大问题,人与水之间的矛盾从古至今都存在着。古有大禹治水,前后耗费13年,更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名。堵不如疏,这是古人就已经意识到的问题,人与人之间要和谐共处,人与水也是如此。生态水利建设的良好实施,将能有效解决人水之间的矛盾,让曾经的水患能够为人所用,达到人水和谐。对水的良好引导即是疏,疏水其实就是一种人水和谐的体现。对洪灾一味地进行堵,很可能导致的结果是更大的灾难。大自然的力量是人类难以想象的,海啸地震龙卷风哪一种都不是人类所能抗衡的。有效地对水流进行疏理和分流才能更好地解决相应的水患问题,并且引流的水还可以帮助灌溉农田等,一举两得,这就是将矛盾通过特有的方式合理运用从而带来益处,这也是人水和谐的最终目的。

2引入低冲击技术,建立良好的水循环系统

2.1低冲击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建设良好的水循环系统

低冲击开发技术是近年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采用的技术,通过许多城市的实例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通过屋顶及宽平的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地进行一个暴雨的储水,再通过土壤和植被进行初步过滤对水质进行净化,最终流入到污水处理厂时所要净化的杂质也相对减少很多低冲击开发技术的好处就在于对于暴雨等水源首先进行一定的收集,有效减少水流量的瞬间排放,再将收集的水源通过土壤和植被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这样做不仅可以对绿色植被、农田等进行一个良好的灌溉,促进生长,还能减少因水流量过大而冲走的泥沙,缓解水土流失。最后通过这一系列的处理过后的水源能拥有更良好的水质,进入处理厂稍加净化就能够再次进入到循环使用,有效地缓解了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压力和居民生活的用水压力。良好有效、处理迅速的水循环系统将会为生产工作和居民生活都带来极大的便利。

2.2水循环系统的合理运转将促进城市环境建设

水循环系统的合理有效运转是一个城市能够进行良好发展的基础条件。水是一切生命的起源,良好的水循环系统才能够更好地支持人民日常生活和植被生存的需求。城市绿化是关系到环境发展以及人民居住环境舒适率的问题。绿色植被的生长需要足够的水源进行灌溉,那么水循环系统的良好运用率将更迅速达到这样的效果。以低冲击开发技术对于暴雨的控制为例,其中的储水和净化水质就有效地解决了绿化灌溉的问题。对于水资源的迅速循环利用可以加大绿化面积,对水源灌溉进行良好的支持。城市绿化就是一个城市环境建设的最根本体现。在高楼林立的当前社会,已不再是楼房建得高、工厂建得多就能说明这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提高了,生产技术只是其中一个基本体现和要求。良好的绿化环境更有助于提高居民居住的舒适度,人民满意的城市才是真正的好城市,生产发展也一定要建立在人民需求的基础之上。

3坚持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根本思想

3.1生态水利建设有利于子孙后代的生存居住

在工业革命之后,全球都在进行着生产技术的革新,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就意味着走在未来时代的最前沿。但实际上人类的工业发展至今,对于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一种几乎不可挽回的地步,全球变暖、海啸地震的频繁发生都预示着人类当前的生存环境已经岌岌可危。因而许多西方国家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注重生态化建设,而生态水利建设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的中国在经济和技术都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同样面临着西方国家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因此,促进生态建设的发展已是刻不容缓。而加快水利建设能更好地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起到枢纽的作用,环境是人类生存下去的根本,良好的环境建设才是真正为子孙后代谋福利。

3.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营造和谐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一个从根本上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还良好有效地进行了生产建设和技术研发的最终思想。可持续性就是循环利用,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减少了环节,加快了使用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并且维护了环境的建设。而生态水利建设就非常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比如洪灾中,将暴雨进行收集灌溉,减少水流排量和水土流失,才能促进植被和农田的生长。这就是一种将现有矛盾通过特定方法合理运用最终将矛盾得以解决,甚至还产生了有益的影响。这样的方式增强了水系统的体系建立,加快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完美地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人水和谐才能更有助于构建一个良好的原生态环境。

4结语

篇7: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11自动化卓越班

学号:21106061051

姓名:刘童

2013年暑期我们学校部分年级开展了以“我眼中的家乡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大学生实践调查活动,我有幸作为其中一员参加活动。

调查背景: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转型期,发展的速度和结构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不合理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更好的平衡发展与环境,更好的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更好的建设美丽中国,于是我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在暑期开展了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

调查过程:我的家乡位于安徽省北部,是一个闻名中外的古城—亳州。而我家位于亳州市北部的一个乡镇—华佗镇。据我了解前几年家乡因外出打工的比较多,致使家乡劳动力相对缺失,自然家乡发展的也不是很快。而那时的家乡在我看来环境却是非常好的。而近几年家乡的环境却是越来越差,数目花朵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耸立的楼房与拥挤的人群。在我心中萌生了这样一个疑问:是不是高速的发展都要以牺牲环境为目的?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我走访了有关部门,开展实际调查。

首先我来到了我奶奶家,我想向奶奶了解以前我们村环境是怎么样的。她说,以前家乡地沟里都有睡,水里面也有好多鱼。而现在我们很少再见到河了,更别提在河里的鱼了。以前的家乡各种花草树木繁多,现在也变得越来越少了。通过和她的谈话中我看出了他对环境的遗憾。虽然她现在生活比以前要好很多,但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幸福生活不会长久。对于奶奶那代人人来讲,她们受过太多苦。以至于她们对幸福生活感受的更加亲切。也许她们刚开始并不在意这些生态环境方面中存在的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影响人们日常起居的时候,她们就会发现治理环境是多么的重要。然而到那时候我们的种种对策会影响甚微,以至于会有种悔过的叹息。

第二天我来到了镇政府,通过种种程序我见到了我们镇的宋镇长,我给他说明了我来的缘由,他也很热情。于是我带着问题和他交谈起来。在和他谈话过程中,他也说了现在镇里却是存在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这是现阶段发展无法避免的,但是镇政府正加大力度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目前全市也都在加大生态文明的建设,已制定了各种对策来治理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他还说以前我们镇的发展已农业为主,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镇里的招商引资,使之镇里出现了一些工厂,这些工厂虽然数目较少,但是对于环境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工厂每天都要排放大量的废气与废水。目前上级并没有这方面限制工厂的措施,而我们镇政府也显得力不从心。在我看来确实是这些日益增多的工厂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我想不光是我们家乡这,乃至全国工业的不合理发展都是致使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很多时候我们都过度追求GDP的这种单纯数据。不合理的发展方式确实能带动GDP的发展,但是对于“环境GDP”造成的影响确实无法估量的。

在和宋镇长的谈话过程中,我也了解到近阶段政府确实是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十八大召开之后,生态文明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时,各级政府与有关单位都在精心制定各种措施用来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家乡也不例外。

比如家乡主干道路上摆放整齐的新型垃圾桶,这些不仅减轻人们乱扔垃圾的恶习,而且通过对垃圾的分类以及再回收,使能源循环利用,减少了浪费。“要想富,先修路”,现在村中主干道都是宽阔的水泥路,路两侧都种上了绿化带,这些路上再也见不到脏乱的垃圾。嬉戏打闹的孩子多了,谈天说地的老年人也多了,人们走在路上显得格外精神。

通过了解,我知道了这些资金一大部分是来自国家,另一部分是来自村民的捐助。宋镇

长说刚开始,一部分村民不愿意出资,认为这些东西的建设和自己没关系,甚至有些抵触情绪。但是通过镇政府大力宣传和讲解并且用国家出资的钱建设一小段道路时,人们立即体会到这方面带来的好处,于是大家积极响应号召,陆续捐款。在镇政府和村民的大力合作下很快这些道路陆续完工,人们从中得到了实惠,环境也得到了保护。

宋镇长还说现在国家提倡新农村建设,这其实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因为新农村建设使农民的生活更加科学化。缩小了城乡差距。要让村民都喝上清洁,干净的自来水。并且会在新村中大力建设沼气池,使能源能够循环利用。这些利民措施都充分显示了国家对环境的重视。宋镇长还说,十八大召开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相当重要的位置。这说明中央已经下定决心要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利国利民的政策。当然,发展环境过程中势必减缓经济的发展,但是长期来看,这些减缓在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显得微不足道。当前仍有些村民对我们政策有些不了解,在他们看来这些政策牺牲了他们的利益,面对这些情况,镇政府会认真给他们做工作,让更多人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对于那些工厂企业,目前政府也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和法规,对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企业进行坚决惩罚。

宋镇长在谈话中特别强调一点,就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以人为本,必须要从根本上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要让人们主动重视,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只有这样生态文明建设才能长久。

和宋镇长的谈话很快就结束了,但是从谈话中我获取的信息量确实非常大的。

生态文明建设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人公。要想真正建设好生态文明,我们必须主动参与,为实现这一目标献计献策。

我个人在实地走访之后,对自己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有一些建议。

相关建议:1.政府与相关部门应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人才是社会的主题。面对整个社会,我们要大力开展保护环境的宣传,树立友好的“环境即生产力”的理念。坚持环境友好和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需要,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3.政府体质改革。不能以单纯的GDP增长作为考核政府机关的标准,在考核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时要重视其在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考核其在生态建设中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矛盾时的决策是否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执法者应该秉公执法,坚决打击一切危害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4.健全法律法规。有关部门必须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面对违反这方面法律的人应给予坚决处理。唯有环保规则成为既定的制度和法律,民众才能在生活中正确认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从而自觉的监督,举报。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法律高度,是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强有力保障。

5.加强大众的生态文明建设道德教育。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律法规的约束,更离不开文化意识的支撑。生态道德意识是发展精神文明的依托和精神动力来源。因此,大力培养全民生态道德意识,不断强化全名生态文明观念,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营造全民生态道德意识的社会氛围,还需建立完善的环保教育机制,尤其要重视学校教育的环节,特别要重视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培育和提高。只有使人们从小就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才能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能够有效防止破坏生态环境现象的发生。

通过这次在家乡实地调查,我明白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要想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我想不管是在我的家乡或是在祖国其他地方在生态文明建设这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能够及时的发现这些问题并且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我们国家的发展才能更有质量。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句空话,他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美丽中国是我们的目标,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经过一个努力奋斗的过程。

篇8: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和研究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海滩特有森林, 受周期性潮水浸淹, 以红树植物为主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 而处于28°25′N的浙江乐清湾西门岛南山岙村 (属雁荡镇) , 有两处总共约20亩的红树林, 与红树林自然分布福建省中部以南的海域相隔400多公里, 是我国沿海最北的人工红树林。是乐清湾的生态标签之一。红树林并非红色, 叶片通常为绿色, 据作者调查当地老农民得知, 当地人都叫它为“黑树”, 早在上世纪50年代 (1958年) 位于乐清湾的西门岛渔民从福建省引来红树“秋茄”品种122株, 经二三十年后自然繁殖第二代, 第三代数千株以至蔓延扩大到现在的100亩红树林。红树林根据其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把红树植物划分为3个类群:嗜热窄布种, 嗜热广布种, 抗低温广布种。这里的红树林属抗低温广布种中的秋茄, 它能适应最低月均温小于11℃的环境。

二、西门岛对红树林的态度

在调查中发现, 当地对红树林存在两种态度。一种是十分重视对红树林的保护, 持这种态度的往往是政府部门和懂得红树林价值的人 (乐清市环保志愿者协会会员) , 他们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拨款, 千方百计投入到宣传和保护红树林的行列中, 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宣传和实际行动的作用。另一种是流于表面形式, 嘴上说要保护红树林, 但绝没有付诸行动, 甚至去破坏红树林。通过与当地普通村民的谈话得知, 他们大多数人心底里认为红树林根本没什么用处, 为什么要保护?目的性不明确, 这也是为什么从当初引种到现在红树林数量一直在减少, 最少时只有3亩的主要原因所在了。现在这两种态度时常发生冲突, 对当地红树林的生长和保护很不利。

三、红树林在资源和环境方面的作用

1. 直接经济价值。

红树林能提供建材、薪柴、食物、药物、饲料、肥料、化工原料等。但乐清湾红树林由于位于我国最北端, 种植面积少, 目前基本上还不能考虑经济价值。

2. 构筑良性生态系统。

位于海洋和陆地交汇地带的红树林湿地是一种生态关键区, 能反映出生物的多样化, 动植物种类繁多。以红树林为轴心形成了良性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 体现出高生产力、高归还率、高分解率的三高特性。调查资料显现, 华南红树林群落现存生物量16260~41994g/㎡, 净初级生产力1537~3519g/m2.a。红树林落叶半分解时间为18~65天。

3. 防浪护岸的功能。

红树林通过衰减波浪、滞缓水流、捕沙促淤及根系固结沉积物实现捕沙促淤防浪护岸的功能。一般地说, 红树林带宽度>100米, 覆盖度>0.4, 高度>2.5m, 其消浪效果可达80%以上。西门岛在50年代引种红树林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减轻夏秋季台风对海岸堤塘的威胁。乐清林业部门和水利部门多次对台风破坏状况调查后证实无红树林或红树林遭破坏后堤塘易被冲垮的事实。最近有研究表明:红树林生长带与潮汐水位之间存在相当严格的对应关系, 红树林成为对海平面变化最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捕沙促淤的生物地貌功能,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海平面上升增加浸淹强度的负面影响, 成为红树林生态系统响应和反馈全球变化的主要机制之一。

4. 净化环境。

红树林过滤陆地经流和内陆带来的有机物和污染物净化空气和海水, 减轻海洋污染。随着陆上水体和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 寻找一种治污染新思路已越来越被人所重视。红树林生态系统无疑是一种有探索价值的处理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不仅对生活污水具备某种程度的抗性和耐受力, 林下土壤可沉积较多重金属。红树林植物和林下土壤还有吸收各种污染物的能力和净化海洋环境的作用, 与许多国家和用人工湿地或天然草本湿地进行污水处理相比较, 红树林生态系统吸收和积累污染物的容量大。由于有潮水运动不易产生蚊蝇和臭气, 有关研究还发现, 红树林植物吸收污染物中的重金属与有机氯农药, 均富集在不易转移扩散的树根或树干部位, 避免通过食物链向其它海洋生物及人类传递。因此, 红树林生态系统给我们提供了一条低成本治理城镇生活污水的新路子。

5. 美学价值。

红树林生长在碧海蓝天的背景下, 婀娜婆娑, 形状奇特, 并有特异的胎生现象和复杂地面根系 (气根) 。叶部的特征, 加上大批的候鸟珍禽如苍鹭、大白鹭、赤颈鸭、黑嘴鸥等多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其中黑嘴鸥为极度濒危鸟类出没其间, 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四、乐清湾大面积开发红树林的可行性

乐清湾是浙江三大湾之一, 是个葫芦形海湾, 为乐清、温岭、玉环、洞头四县市所共有, 总海岸线长127.64km, 有着广阔的海洋湿地, 总滩涂面积约249km2, 属乐清市的海涂20.6万亩, 浅海水域17.5万亩, 渔业和浅海养殖名闻全国。近年来乐清湾淤积速度加快, 潮间带面积在增加。但素有海岸环保卫士之称的红树林在乐清湾却呈减少之趋势。通过对上述红树林的作用和分析, 我认为在乐清湾大面积开发种植红树林, 以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造福于乐清人民是完全可行的。这是因为50年代在红树林西门岛引种成功, 为其在乐清湾全海岸线的大面积种植提供了地理分布上的可行依据。因为乐清境内沿海地区从瓯江口经七里港至蒲岐、清江都在西门岛的南面, 影响红树林生长的因素如气温、洋流、波浪、岸坡、盐度、潮汐、底质等都比较合适。种植以后, 增加投入, 加强管理, 同时加强舆论宣传, 真正做到人人保护红树林, 我相信应该可以取得成功。到时将对乐清湾乃至整个乐清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效益。表现在:

1. 有效减轻乐清湾海水的严重富营养化污染。

较长时期以来, 乐清湾陆上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江中, 围垦滩涂, 水产养殖过密, 许多投饵流入乐清湾, 这些都致使湾内水质遭到严重污染, 此外乐清湾的人工堤坝等工程和航道淤积, 造成水流不畅, 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污染, 水质劣于4类水质, 成为我国污染最为严重的8个近岸海域之一, 很容易导致水质的富营养化从而引发赤潮, 一旦乐清湾爆发赤潮, 将会对生态和水产养殖带来严重后果。而红树林的大面积种植刚好可以过滤陆地经流和内陆带出的有机物和污染物, 起到净化海水、减轻海洋污染的作用。条件成熟时, 可以加深研究并进行城镇生活污水进入红树林生态系统净化处理———即生物净化处理, 前景光明。

2. 有效减轻台风对堤塘的威胁, 保护乐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众所周知的1994年17号台风对乐清沿海堤塘的冲毁和破坏, 海水倒灌, 造成很多沿海家庭家毁人亡。当年的惨剧对乐清人民来说, 其可谓刻骨铭心。痛定思痛, 向海要地、要养殖场, 而忽视堤塘建设是一大原因。我想如果当时堤塘外有红树林防护带, 也不致于带成如此重大的惨剧。因为红树林带通过衰减波浪、滞缓水流、捕沙促淤及根系固结沉积物, 实现捕沙促淤、防浪护岸功能。据资料显示, 其消浪效果可达80%以上。林业部门和水利部门也证实了这一点。而堤塘的加固更加有利于堤塘内的水产养殖, 大大增加了水产养殖的安全性, 从而降低了养殖风险, 也从另一个方面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 延伸了雁荡山风景区范围, 形成独特的乐清湾红树林旅游景观, 为游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风景点, 为乐清乃至整个温州地区提供了一个环保和科普教育基地。红树林区拥有海陆交汇的优越地理位置和胎生胚轴, 复杂地面根系, 多种鸟类 (如黑嘴鸥等) 动植物观光资源, 具有观赏、娱乐、知识和教育多种价值, 可以实施旅游开发和环境教育相结合, 也是红树林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最好形式。最近乐清市召开的乐清湾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规划征求意见会, 专门提到了环岛滨海和生态保护景观区和西门岛南涂生态保护与开发区的建设。其中环岛滨海生态保护景观区分为红树林生态保育核心区、滨海红树林绿化带、红树林种植科普区、湿地水鸟观赏区、海上牧场观光旅游区和水上运动娱乐区6个亚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发展扩种中国最北的红树林, 建设乐清湾鸟类的天堂, 给世界上种群密度最大、数量最多的黑嘴鸥提供优质的栖息地, 促进雁荡山滨海旅游业的发展, 优化乐清湾生态环境, 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开发好乐清湾的红树林, 乐清的天会更蓝、海更碧, 乐清人民会更加安居乐业。

摘要:美丽的乐清湾被称为金色海湾, 是国内外罕见的海上牧场。乐清湾有丰富的湿地资源, 拥有我国沿海也是亚洲分布最北的红树林, 还栖息着苍鹭、大白鹭、赤颈鸭、黑嘴鸥等多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其中黑嘴鸥为极度濒危鸟类。这一“红”一“黑” (即红树林和黑嘴鸥) 是乐清湾的两张生态标签。如何以天然优势为依托加以科学的开发利用, 造福一方。笔者经过实地调查研究, 认为很有可行性。

关键词:乐清湾红树林,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红树林生态系》, 林鹏著, 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个人思想汇报总结范文下一篇:打动人心的人生哲理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