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和环保建设

2022-08-26

第一篇:生态文明和环保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暨环保会议书记讲话

在全镇生态文明建设

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迎检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4月9日)

同志们:

这次全镇生态文明建设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迎检会议,是在我镇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全力打造现代化生态城镇,为全市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目的,就是要进一步统一全镇上下的思想,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做好新形势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着力彰显生态宜居核心价值,为打造生态宜居城镇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全镇生态文明建设再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决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我镇也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部署,不断加大环保投入,积极推进污水处理、中水回用、蓝天工程建设,狠抓河道清理、印染企业等专项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建设明显提升。但空

- 1仅是产业转型的提升、城镇面貌的提升,还有生态的优化提升。而这其中,生态优化提升是前提和基础,没有生态的优化提升,产业发展就缺少支撑,城镇建设就缺少依托。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节能减排对产业转型的倒逼作用、生态建设对城镇转型的支撑作用,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优化发展,从环境换取增长转变为环境优化增长,从而走上生产持续发展、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的文明发展道路。

3、抓好生态建设,是实现幸福宜居的重要举措。生态建设成果是人们群众最期盼的发展成果。(一方面,百姓的期盼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发展污染越来越广,越来越重,几近临界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和谐协调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随着老百姓对高品质生活质量、原生态生活环境的追求日益强烈,我镇的生态现状还是不够满意。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信访仍然不少,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也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我们要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加强整治,切实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使百姓喝上放心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享受舒适的环境,让XX成为真正的宜居

- 3水回用首期工程和海润光伏中水回用二期工程等工程减排,确保每一个项目发挥减排效益。二是坚持准入门槛不降低。招商引资中其它的优惠条件都可以考虑,但环境准入门槛绝不能降低。坚持做到“三个一律不批”:即有氮磷排放的项目一律不批,超出区域环境容量的项目一律不批,不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打批,坚决杜绝开“绿灯”、闯“红灯”,把好项目审批关。三是坚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不松劲。重点加强对水源保护区、畜禽养殖场等生态敏感区的执法检查,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建立示范村2个,完成14个区块的农村居民点控源截污创建达标工程,新建5个自然村生活污水生态式处理点,疏浚农村河道26条,从源头控制农村生态环境破坏和新的污染源产生,保护好群众的生活生产环境。

2、进一步深化城乡环境整治。环境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执政力、就是竞争力的理念,把城乡环境整治作为一项“面子”工程来呵护,一项“形象”工程来打造,一项民生工程来实施,今年要紧紧围绕民生环保来深化城乡环境整治。一是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深入开展以热电为主的粉尘污染治理,以化工企业为主

- 5态环境保护执行体制中具有引导、促进和制约作用。我们要依法加大监管力度,向监管要生态。一是要明确环保责任。乡镇作为环保工作开展的第一线、第一站,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我们必须按照“责任可追溯”的要求,清晰各方职责,责任明确到人,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确保环保监管工作始终处于可查、可溯、可控的状态。二是要加大监管力度。环保工作如果只是蜻蜓点水,很难把工作做细致、做全面。镇环保所要及时掌握辖区内企业信息,加强监管,加大违法查处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行为,必须追究刑事责任,使违法者会出沉重代价,努力扭转“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现象,让环保真正成为“高压线”。三是要增强应急能力。要建立健全接报、处置、处罚为一体的快速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制度,成立应急管理机构,配置处置设施,强化应急能力建设,推进环境应急管理规范化,确保将损失和影响降到最小。

三、加强组织,明确责任,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合力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各村、各单位、各企业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部

- 7主动参与、加强协作、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导向、工作部署和推进情况,加大违法行为的暴光力度,增强群众环保意识,形成人人关心环境、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环境是生存之基,环境是发展之本,事关XX长远发展,事关群众民生福祉,我们一定要以高度警惕、高度负责的态度,在真抓实干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加快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生态城镇、勇当全市率先实现现代化先行军努力奋斗,为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 9 -

第二篇:关于推进“生态汝城、文明环保”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生态汝城、文明环保”建设的调研报告 作者:汝城县农业机械管理局何好生时间:2013年5月8日

【摘要】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建设的精神,笔者一行围绕汝城县委、县政府“三城四化”发展战略,结合当前该县创建国家级文明、卫生、园林城市的工作目标,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环保调研活动,基本了解掌握该县生态文明环保建设的现状,查找了制约城乡生态文明环保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推进生态汝城、文明环保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保调研

一、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汝城县确立“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战略发展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该县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聘请湖南大学设计院高标准编制了《湖南省汝城县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在全县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高潮。2009年以来,投入资金20多亿元,完成珠江、赣江、湘江水系生态林5万余亩,完成林业生态建设4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7%。同时,该县在科学规划小城镇建设的基础上,将环境整治与生态能源利用相结合,境内建有4个水源水系断面监控点,建成各类沼气池2.65万口,实现“以电代燃户”3.94万户,生态环境全面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喜人。目前,全县5个乡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19个乡镇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 该县生态文明环保建设凸显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亮点纷呈。该县山地绿化、规划建设、国土保护、污水处理、垃圾清运、生态治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文明卫生创建等工作成效显著,已成功完成省级文明、卫生、园林城市创建,106国道沿线绿化基本完成,“三纵六横”路道绿化全面启动,樱花公园等示范林、生态林建设有了新业绩;乡村全面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高效农业,大力推广改厕、改厨工程。

二是文明环保体系逐步形成。环保宣传、绿色倡导,环境监测、环境治理、能源利用等文明行为时处涌现,营造了浓厚的文明新风;开展以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污染综合防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污染流域综合整治为热点的文明环保活动,逐步形成文明环保体系。

三是生态环保意识日趋增强。为确保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该县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生态环保政策法规,使其宣传家喻户晓、人人

1皆知。目前,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污水、机动车辆尾气等有害污染物的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全民生态环保意识日益增强。

四是生态资源依法受到保护。该县依法加大对原始生态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贯彻《野生珍稀动植物保护条例》,林业部门启动了“封山育林”工程;环保部门制定出台了企业准入制度和污染源排放标准;九龙江国家级森林公园成功申报为国家原始生态旅游景点;热水、暖水已建成两大地热温泉休闲旅游景点,强力打造“中国养生之都”旅游精品。

二、存在的问题

城乡规划建设滞后,硬件设施不配套,制约了生态发展;城区机动车辆日益增多,尾气排放不达标,影响居民身心健康;公厕标准化建设管理滞后,难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城乡部分区域污水排放杂乱无章,环卫硬件设施有待完善;乡村耕地和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严重;部分乡村砍伐林木严重,农民生态环保意识薄弱;部分民营企业污染物排放超标,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文明程度有待提高。

三、建议及对策

1.严格环境准入,建立生态文明的产业支撑体系。一是要科学制定城乡建设规划。着眼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科学制定城乡建设规划,强化硬件设施配套,重点推进公厕标准化建设和管理,规划建设污水等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处理工程,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清运和无害化处理。二是要严格行业准入机制。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规,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在确行业准入条件时要充分考虑环保要求,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入条件、清洁生产标准和排放标准。三是要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按照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原则,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实行统筹规划、同步实施,促进自然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建立各类废弃物收集、转运、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的构架体系,大力推进生产、生活中各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四是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乡村要科学开发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大力建设小型水电站,安装省柴节煤炉灶、太阳能热水器、沼气池,实施改厕、改厨工程,减少室内气体排放。

2.加强生态环保,构建生态文明的环境安全体系。一是要实施分

区类管理。确定生态生态环保不同地区的主导生态功能和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格局,强化管护能力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提高环保质量;二是要强化污染防治与节能减排。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加强工业废水治理,推进重点行业二氧化硫综合治理;加大城市环境的治理力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强化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监管;加强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治理,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清运和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置,控制固体废物污染,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强放射源的安全监管,确保辐射环境安全。三是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完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建立农村环保目标责任制,实行“以奖促治”政策;大力推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质改善;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治理,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积极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规范有机食品开发,组织开展有机食品生产示范点建设,预防农药、化肥和农膜等面源污染。四是要严控资源开发和环境监管。按照“环保优先、有序开发”的原则,做好资源、能源开发规划和项目的风险评估,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加大生态环保监管力度,防止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建立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促进新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统筹用水调配,有效保护水资源;严控建设用地增长,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化水平;加强对生态敏感区域旅游开发区的环境监管,推广生态旅游景点示范。

3.加大宣传教育,建立生态文明的道德文化体系。一是要倡导文明道德规范。崇尚生态文明理念,从不同层面入手,建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规范,逐步壮大环保志愿者队伍;大力倡导“保护环境、尊重自然、节约资源”的社会风尚;恪守“优质服务、文明办公、清正廉洁”的职业道德;积极弘扬以健康生活、和美家庭、邻里和睦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二是要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实行环境标志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提高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倡导购买绿色、有机产品,以绿色消费带动绿色生产,以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提倡绿色出行,开展“无车日”活动;以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引导公众改变不良的消费方式,要简化商品包装,减少塑料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三是要强化生态文明宣教。采取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科普展览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事物、新典型,积极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效,丰富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建立生态文

明教育的长效机制,完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通过家庭教育,形成生态文明的家风;通过学校教育,普及生态文明知识;通过社会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素养。

4.健全长效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体系。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二是要健全机制体制。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决策机制,以生态文明理念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考评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范畴;环保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创新发展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推动企业成为节能环保的实施主体和投入主体,逐步形成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格局。三是要完善法律体系。建立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坚持依法行政,杜绝环境执法中的保护主义,遏制行政干预执法的现象,打击权法交易、权钱交易的不良行为。四是要制定政策标准。科学制订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技术规范、环境标准体系、资源有偿使用和污染者付费政策,合理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限制原材料、粗加工、高耗能、高污染、高风险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公开限制生产、出口的产品和工艺目录,建立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县环保部门应配合相关部门,科学制定环保经济和生态补偿政策。五是要推进试点示范。以建设“生态环保示范县”为载体,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着力整合社会资源,调整工作思路,开展以“生态汝城、文明环保”等为主题的生态建设活动,及时总结经验,丰富内涵,突出特色;将工作重点放在生态县建设监管过程中,突出成效评估,对在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全面推进环境优美乡镇、生态街道、生态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生态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自下而上、由点到面,不断扩大建设成果,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

【作者简介】何好生,男,汉族,中共党员,本科文化,1995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汝城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副主任科员兼办公室主任。联系电话:13975525019。

第三篇:校园环保和生态建设汇报材料

携手栽下一片绿色,同心创建生态校园

——XX县高级中学校园环保和生态建设汇报材料

XX县高级中学坐落于XX,南傍XX河碧水;校园内,花木扶疏,绿草如茵,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于2013年1月18日投入使用,占地面积XXX亩,总建筑面积54913平方米,400米标准塑胶跑道、田径足球运动场等。校舍设施完善,教育设备先进,建有学生机房、录播室、电子备课室、舞蹈室、体育馆、灯光舞台、图书室、各类教室及其它各种功能的场馆。

近年来我校以校园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以“XXX”工程,即打造“XXXXX”来推进我校“和谐高中,美丽校园”建设。现将我校创建绿色生态校园的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生态校园创建理念

创建园林学校的突破口,以此美化校园生态环境,丰富育人内涵。亲近自然是人的天性,校园大门两侧有绿化林带,走进林中感受“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的那分高雅,学习区域有桃李园,学习之余小憩园中,安享“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那分宁静。梓园里种植的梓树,耐旱抗旱,生命力强,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滋润着师生的心灵。校园中园林设计、花树搭配、景观安排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和谐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进一步认识到寓于其中的文化底蕴,认识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置身在这种充溢着人文关怀和人文智慧的绿色生态校园文化环境中,孩子们学会了生存,学会了读书,学会了创新,受到了快乐的感染和艺术的熏陶,触景生情,因爱生情,因爱生美,凸显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熏陶作用。

二、生态校园创建过程及成果

我校历来重视环境教育,一直把环保意识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计划中。近年来我校在创建“绿色生态学校”的活动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建立领导体制,构筑保障体系。

建立合理的领导体制,是抓好环境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是保证环境教育实施的前提和条件。因此,学校“多管齐下”,建立了了良性运行机制:

1、成立了以校长xxx担任组长,教导主任xxx为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

2、制定了每学期学校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和活动主题,借助学校教导处和少先队这一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

3、利用教师学习和教研活动时间,进行环境教育等专题讲座和学习,使教师受到环境教育的启发,认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明确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而调动教师参与环境教育的积极性、自觉性。

4、设计一系列的环境教育活动,在不同层面的活动中,使学生树立环境意识,理解和巩固环境知识,培养、提高环境技能。

5、协调各部门工作不定期召开创建环境教育活动的动员宣传会,研讨会,及时掌握校内外动态,使环境教育落到实处。如此务实而广泛的举措,为形成上下一起抓,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工作网络奠定了基础,为开展创建特色学校提供必要的组织保证。

(二)积极相应政策号召,切实完成绿化任务。

绿化生态建设,贵在实践行动。每年春秋两季,我校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参与到绿化环保工作中去。对于分配给我校的绿化任务,全体师生热情高涨,干劲充足,每次都能保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任务。园林绿化,不仅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吸收灰尘、减少噪音污染,还可以改善人们的心情,舒缓工作中的压力,使人能有一个积极轻松的心态。

(三)让环保走进课堂

学校在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环境宣传行动纲要》过程中,要求全校教师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结合学科教材特点,以学科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选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如,语文:从写作入手,抒发对祖国壮丽山河和大自然的热爱,歌颂为环保做出贡献的人和事以及在语言上对学生进行环境熏陶;科学:从能量守恒入手,设计教案,教育学生节约能源,培养社会资源忧患意识。地理:对空气、水、土的污染的现实,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迫切性。这样,我校教师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针对性和目的性就增强了,从而把学生求知的触角引向更深更广阔的空间,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能自觉地运用知识去关心自然,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四)做好人员制度安排,落实建设保障工作。

详细健全的创绿制度是有效开展创建绿色生态校园工作的切实保障。为此学校以清洁卫生为突破口,强化卫生管理制度,实施“日清”管理,卫生区包干到班,责任到人,坚持每天两小扫制度,组织学生会进行监督,使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意识,真正做到校园内无纸屑、无果皮、无烟蒂、无卫生死角,环境洁净亮美。在各块绿化区,学校请专人规划管理,重视对全体师生的环境意识教育,要求全体师生爱护树木花草,保护校园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积极为美化校园环境作贡献。定期组织师生进行树木治虫、洒水浇灌、移栽花木等方面的劳动,形成全员关心、人人参与校园绿化和环境建设工作的局面。

(五)用心培育环境文化,发挥育人功能

为了学校长远发展,我们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墙,校训校规,温馨提示,随时可见。当我们驻足校园时,校园文化的人文寓意将更为深远。而那一条蜿蜒盘旋的 “巨龙腾飞”绿化带,在枝繁叶茂的冬青树辉映下,正以高昂的姿态,盘踞在校园内,跃跃欲飞。我校努力搞好校园的美化绿化亮化和花卉树木的养护管理,把学校建设成红花绿地、树木成荫、鸟语花香、景色怡人的花园式单位。大力提高校园绿化覆盖率,并将校园绿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寓教于景,起到既美化环境,又培养人才的作用。校园绿化坚持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以植物造景为主,高大落叶乔木与草坪、攀援植物相结合,做到四季常绿,又让校园的每一处都充满人文,折射文化的积淀。

总之,我们在绿色生态校园的建设中,脚踏实地,因地制宜,力求创新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工作。我们还将继续加大绿色生态校园建设的步伐,加强基础性建设,并培育出一批景点、亮点,从而构建更加和谐的绿色生态校园文化环境,谱写出更能促进XX教育发展的更新篇章。

第四篇: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 争当绿色环保先锋(倡议书)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争当绿色环保好市民”倡议书 全区广大团员青年、市民:

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就是我们生活、学习的家乡——高原明珠花溪。

目前,我区的“三创一办”活动正在轰轰烈烈的展开,建设宜居之城、动感之城、度假之城等奋斗目标赋予了当代花溪青年新的使命,为广大青年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花溪区青年将力所能及地从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实施生态文明规范建设和推动生态文明实践等方面着手,广泛开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争当绿色环保先锋”活动,共同构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生态文明家园。我们是青年。青年的血总是沸腾的,青年的心总是火热的。我们对先进的理念有着天生的悟性,对于代表人类文明方向的新潮流有着特殊的敏感。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花溪区团员青年的共同理想,健康、文明、科学、节俭的生活方式,是我们花溪区团员青年的共同选择。在此,我们向全区广大团员青年发出倡议:

积极行动,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建设活动。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是一项全民性的活动,也是每个团员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全区团员青年要统一认识、携手同心,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绿色环保先锋”行动。要增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争当绿色环保先锋”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用自己的实践支持活动,努力营造蓝天、地绿、水清、健康和谐的环境。

从我做起,争当“绿色环保先锋”。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使命崇高、责任重大,需要全区人民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我们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又是花溪区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就要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到身体力行。倡导文明、革除陋习,不要随意随地扔弃废纸垃圾,形成尊重自己和他人劳动、成果的新风尚。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习惯,争当文明青年。积极参加“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争当绿色环保先锋”各种活动,用实际行动支持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

青年朋友们,神圣的使命在期待,火热的年华在召唤。全区团员青年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尽情挥洒青年人的激情与豪迈,在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实践中,亮出自己的青春风采,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 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 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 林业勇挑大梁

党的十八大,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并将其作为执政纲领写入党章,还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

林业承担着保护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任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元素。近年来,我国加快建设现代林业,把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作为林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主攻方向,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说,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林业肩负着光荣而重大的使命,力求更大的作为。

展望未来,生态文明将引领我国现代林业建设新方向,促进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

人类文明的演化、进步,总是离不开森林的呵护与支撑。林业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发达的林业、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国家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文华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著名林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说,林业兼有生态建设保护的主体功能和绿色生产的经济功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发展林业应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加快现代林业发展,充分发挥了林业在生态建设与保护中的主体作用。但目前我国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森林覆盖率仅为20.36%,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70%,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面积分别超过国土面积的1/5和1/3。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劣、生态承载力不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此,国家林业局提出,今后要围绕保护和改善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生态产业、生态文化,不断完善林业规划体系,拓展生态利用空间,优化生态建设空间布局。继续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湿地保护恢复、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并谋划一批新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在生态区位重要和脆弱地区,加快构筑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构建自然生态景观建设和保护体系。

林业是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生态产品是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优美环境、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宜人气候、安全生态和绿色产品等。生态产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生态产品生产及生态服务能力,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相对于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生产能力的大幅提高,我国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并没有同步提高,在一些地区甚至有所减弱。我国的生态产品供给,承担着最多人口和最快经济发展的双重巨大压力。未来发展中,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环境恶化态势虽然有所减缓,但整体持续恶化趋势尚未扭转;生态产品等生态需求快速增长,供给不足将常态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环境质量、生态安全、生存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逐步从“求温饱”转向“盼环保”,从“谋生计”转向“要生态”。

建设生态文明,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的迫切愿望和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进步,绿色和生态日益成为老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成为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生态产品的生产作为重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福祉。

林业是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必须努力建设和保护好林地、湿地、沙地及森林植被,充分发挥它们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林产品、生态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沈国舫院士说,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突出林业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发挥森林植被的制造氧气、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降低噪音、吸碳固碳等功能和作用,依托林业这一规模最大的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体,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王焕良说,山清水秀但贫困落后不能支撑百姓的幸福生活,富裕发达但生态破坏、生存受到威胁更会使百姓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失去幸福。生态文明不是拒绝物质生活的改善,而是在改善提高中坚守顺应自然的准则。建设生态文明,既要有金山银山,又要有绿水青山,才能保证经济增长和幸福持久,才能让人们在仰观蓝天白云、俯视青山绿水、行呼清新空气的同时,摆脱贫困和落后,走向富裕和幸福。

林业是美丽中国构建的核心元素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其实质就是要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天空以清新蔚蓝,还百姓以绿色家园。

林业是自然资源、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的集大成者,拥有大自然中最美的色调,是美丽中国的核心元素。“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共和国首任林业部长梁希的这一宿愿,一直是中国务林人的不懈追求。

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鄂云龙教授认为,没有森林建设和保护,就没有生态文明。没有绿色中国,就没有美丽中国。如果林业和绿化搞不好,还谈什么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赵树丛说,林业是生态建设保护的主体,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点,自然美生态美的核心,还是重要的绿色经济体。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发挥基础作用,承担重要使命。他表示,林业部门要紧扣中央部署,紧抓时代机遇,紧贴社会需求,切实担当起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绿色发展等重大职责和任务。加快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着力构建国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体系、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维护生态安全的法制体系、培育生态文化的综合体系等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体系,为建设美丽中国增色添彩。

上一篇:社团联合会管理章程下一篇: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