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压强知识点总结

2024-04-13

初三压强知识点总结(精选6篇)

篇1:初三压强知识点总结

导语: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这是初三物理的知识点之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初三压强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吧!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012年真题】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丁四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内分别盛有等质量的液体。

其中甲、乙、丁容器中的液体密度相同。若将小球A放在甲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静止时漂浮,此时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1;若将小球A用一段不计质量的细线与乙容器底部相连,并使其浸没在该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静止时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2;若将小球A放在丙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静止时悬浮,此时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3;若将小球A放在丁容器的液体中,用一根不计质量的细杆压住小球A,使其浸没,且不与容器底接触,小球A静止时丁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F2

在窗子密闭的旅行车上备有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逃生,图3中的四把铁锤,质量相同,形状不同。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应该选择的铁锤是()

3、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例:质量相同、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三个容器,倒入 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液面高度相同,如图所示,三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1、P2、P3的关系是

三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F1、F2、F3的关系是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p=ρgh 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重点分析h的取值

【2012年真题】如图 6所示,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200cm2 和100cm2。容器甲中盛有0.2m高的水,容器乙中盛有0.3m高的酒精。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质量均为m的水和酒精后,剩余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为p水,剩余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为p酒精。当质量m的范围为 时,才能满足p水>p酒精。(ρ酒精=0.8×103kg/m3)

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空玻璃容器,它的底面积是100C㎡,它对桌面的压强为200Pa,求:(1)玻璃容器的重力.(2)如图在玻璃中到入1kg水后(未满),测得水对杯底的压强为900Pa,求容器中水的深度,并通过计算推测出此玻璃杯的形状是图中底面积都相同的甲、乙、丙三种杯形中的哪 一种?(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杯壁的厚度忽略)

5、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图3所示的实例中,不属于... 连通器应用的是

三、大气压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

2、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 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 ?。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

D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

A.保持不变

B.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

C.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出

D.稍微下降一些

5、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6、沸点与压强:

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7、体积与压强:

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8、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气体或液体)在流动时,流速大的位置压强较小,流速小的位置压强较大。

应用:飞机、水翼船升力的产生,

篇2:初三压强知识点总结

1、压力与压强的区别和联系:

 

压力

压强

定义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物理意义

物体表面所承受的使物体发生形变的作用力

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公式

F=pS

P=F/S

单位

牛顿(牛)

1帕斯卡(Pa)=1牛顿/米2(N/m2)

大小

有的情况下与物重有关,一般情况下与物重无关

不但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液体对容器底部

F=pS

P=ρ液gh (h:容器中某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

2、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是: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也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是:当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高度。常见的连通器的实例:涵洞、茶壶、锅炉水位计等。

3、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P=ρgh

其中ρ是液体的密度,g=9.8牛/千克,h是液体的深度。

3、大气压强:

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受重力的作用,空气又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位置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相等。

3、首次准确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13×105Pa。

4、标准大气压强:大气压强不但随高度变化,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把1.01325×105 Pa的大气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强,它相当于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计算过程为p=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标准大气压强的值在一般计算中常取1.01×105 Pa,在粗略计算中还可以取作105Pa。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 气体、液体都具有流动性,因此被称作流体。

2.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重、难点剖析

重力和压力的区别:可以从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大小、方向、作用点等方面来比较。

注意正确地判断受力面积:压强公式 P=F/S 中的S是受力面积,而不是物体的表面积,关键看所讨论的压力是靠哪一个面承受,而不一定是受压物体的表面积,代入数据计算时要注意各物理量单位的对应。

知道液体压强的特征: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因此在液体内部就存在着由于本身重力而引起的压强。通过推理和实验都可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为p=ρgh。

公式p=ρgh的物理意义:p=ρgh是液体的压强公式,由公式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液体深度有关,而与容器的形状、底面积、液体的体积、液体的总重无关。

公式p=ρgh的适用范围:这个公式只适用于计算静止液体的压强,不适用于计算固体的压强,尽管有时固体产生压强恰好也等于p=ρgh,例如:将一密度均匀,高为h的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强:P=F/S=G/S=mg/S=ρgSh/S=ρgh。但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不能由此认为固体对支持物产生压强都可以用p=ρgh来计算。但对液体来说无论容器的形状如何都可以用p=ρgh计算液体内某一深度的压强。

公式p=ρgh和P=F/S的区别和联系: P=F/S是压强的定义式,也是压强的计算公式,无论对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是适用的。而p=ρgh是通过公式P=F/S结合液体压强的特点推导出来的,常用于计算液体的压强。

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则液体内部的压强表现出另一特点:液体不但对容器底有压强而且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侧壁某一点受到的压强与同深度的液体的压强是相等的,同样利用公式p=ρgh可以计算出该处受到的压强大小。

篇3:初三英语学困生的信心与知识建构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的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 是一种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意识特征及心理状态行为。因此,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科学合理的运用评价语言全面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并且还要采用先进的教学理论, 转变英语教学方式, 确保教学具有高质量的同时, 将课堂教学效率服务全面提高, 从而培养学生乐于进取、积极主动、勇于挑战的精神, 这样对于学校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及推动学校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转化英语学困生的对策

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英语学困生的成绩, 就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不仅可以转化为学习动机, 同时对于学生智能发展也很有帮助, 这是提高英语学习效果的关键。所以,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应努力营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利条件、环境以及气氛。首先, 实际教学过程中, 应尽可能的将新教授的英语知识转化成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 以此让每位学生产生出浓厚的兴趣, 兴趣一旦形成, 那么, 他们就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学生学习英语不再是以往的被动接受, 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

2.2 促进师生关系, 重视情感教学

实际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应进行良好的配合, 这对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良好情感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 教学过程中, 教育者应积极的与学生沟通, 用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互动,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应尊重每位学生, 认真聆听学生的诉说, 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主张。

2.3 主动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

大部分的学困生会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而感到自卑, 他们的学习兴趣比较缺乏, 对于不懂的问题从不会主动的请教老师。所以, 作为教育者, 要重视学困生, 观察他们情绪上的变化, 如发现有异常表现的学生应对其进行开导与必要的鼓励, 并且平时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 加强训练, 以补充他们的知识, 逐渐的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另外, 还应带动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 让学困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相信通过教育者与同学的帮助, 班上的学困生学习会不断进步, 学习兴趣会不断增强, 这对于改变他们以后的前途与命运意义深远。

2.4 传授学生学好英语的方法, 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 教育者应引导学生运用良好的英语学习方法, 因为其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对知识全面、深刻的理解。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 在指导学生听、说、读、写过程中, 将学习方法有机的渗透进取。教育者可引导学生通过音标的方式记单词或者词根 (root) ;如在学习act过程中, 还可以同时学习actio (行动) 、activity (活动) 等单词。其次, 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学生要想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前提条件就是要学会自我评价, 运用学习方法自行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 明确学习目标。经过一个阶段之后, 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经验进行一番总结, 以便于改进和完善学习方法。

2.5 狠抓细节, “强迫”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成为“学困生”不是学生的智力问题而是学习的习惯不够好。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对于初中英语学习而言, 亦为如此。所以在平时笔者非常注重“学困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 有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 总喜欢做小动作。我就悄悄跟他达成协议, 如果他表现好我就会很开心地笑, 表示对他的赞赏, 如果他表现不好我就会看看他然后很大声地讲课以示提醒。协议达成后, 在上课时我经常跟他们进行眼神交流, 声音忽高忽低, 他们因为受到关注, 总是全神贯注地听讲。

2.6 给予学困生更多的支持与肯定

学困生的缺点非常之多, 尽管如此, 但是他们也有闪光之处, 那么教师就需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之处并给予其合适的表扬与肯定, 使其优点得以充分地发挥, 让他们能够自觉地克服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 教师也应该对其给予最大的支持与鼓励, 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鼓舞与期望。对于难度适中、估计学困生可以回答上来的问题, 笔者经常让他们回答这些问题, 以增强其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文卫平, 朱玉明《外语学习情感障碍研究》,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8年

[2]蒋建华“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行动研究”,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年第4期

[3]代桂玲.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有效转化刍议[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 .

[4]何芳.转化学困生的理论与方法[M].知识出版社, 2000.

篇4:初三压强知识点总结

关键词:知识点;趣味;初三;语文教学课堂

就语文学科而言,其知识系统也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构成的。和其他学科相比,它并不具备明显的知识性,需要进一步突出语文教学“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加知识点的趣味性,激发初三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初三语文课堂变得更加诗意,更具趣味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在中考语文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注重新课教学中知识点的梳理

就中考而言,语文学科的考点会落实到各册不同文体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辅助者等角色,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强化自身梳理知识的意识,正确梳理分散的知识点,实现点线成面,构建全新的知识网络体系。进入初三阶段以后,就课外阅读文章来说,可以利用课内学习的各知识点回答对应问题。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表达了诗人杜甫怎样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考点巧妙地融入新课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语境、语言表达等去分析、解决对应的题目,不断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全面掌握新的知识点,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对于相同题材的课文来说,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相关知识点,处于主动学习状态,内化新知识点,并经过有针对性地反复练习,把知识点学“活”。以“迁移”为例,古诗、散文、说明文等经常会应用该写作手法,并能在不同文体灵活应用,实现“人文性、工具性”的统一。

二、趣味中融入细小知识点

进入初三阶段以后,学生仍然会写错关键字,教师要借助相关知识点,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直观印象。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语音必须清晰。以说明方法为例,学生经常分不清楚“举例子”“列数字”,经常写成“例数字”“举列子”。教师可以让学生连同拼音反复抄写,即“举例(lì)子”、“列(liè)数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极易出错的地方,让他们反复朗读,留下直观印象,避免犯错。在“清源、释义法”中,也会出现一些小考点,需要弄清相关字词的意思。比如,“万人空巷”“十室九空”,要准确理解它们的意思。就“万人空巷”来说,是指每家每户都从巷子中走出来,大都用来形容“庆祝、欢迎”方面的盛况。就“十室九空”而言,大都用来形容天灾、人祸导致百姓颠沛流离的背景景象。对于这两个词来说,其字面意思非常接近,但实际意思恰好相反。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教师可以优化利用迁移的方法,使其准确区分这两个词语,即用“举城欢庆”描述“万人空巷”,用“生离死别”描述“十室九空”。在增加细小知识点趣味性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新的知识点。

三、看清题目,掌握技巧

就语文考试而言,其中有一半以上的题目都和课外内容紧密相连,却需要利用已学的课内知识进行回答。在解题过程中,经常因为粗心,没有仔细审题,采取适宜的解题技巧,丢掉不应该丢的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就题目而言,经常会出现一些指向性的字眼,比如,该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哪些方面”便是其中的关键字眼。由于这是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课文,可以借助已学过的课文“乡愁”进行解答。又如,该篇散文中某句话起到怎样的作用,诗中某句话体现出的气氛?要牢牢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气氛”,不要误以为是“思想、感情”,以至于答非所问,偏离题目,还误以为是正确答案。以“气氛”为例,学生需要回想已学过的诗,比如,李白“行路难”;陶渊明“饮酒”,曹操“观沧海”,知道哪些词语可以用来描述“气氛”,比如,宁静、凄清、热闹,哪些词语又和“感情”相关,比如,孤独、悲伤、难过,不要把两者混为一谈,误认为说的是相同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归纳、总结,根据题型,采取的解题技巧,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渐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尤其是学习零散知识点的趣味性。

总而言之,在初三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认识该课程,语文教学不要过于功利性,以“知识点+趣味”为基点,多角度、多层次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方法,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其成为整个教学的中心,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已有的语文知识结构体系,做好充分准备,更好地迎接中考。同时,在引导学生积极备考的过程中,也能践行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林芳群.知识点+趣味:初三语文教学之我见[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2).

篇5:初三压强知识点总结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的大小和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

2、物体所受的大小与之比叫做压强,用字母来表示,压强的单位是,用符号来表示。

3、一粒西瓜籽平放在水平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大约为20Pa,表示的意义是的桌面上收到西瓜籽的为。

4、增大压强的方法:一是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一是减小,二是增大。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1、液体由于有,所以液体对容器液体对容器也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和有关。液体的压强可以用公式来计算。

3、液体压强计的作用是探究U形管两边的液面保持,橡皮膜受到的压力越大,两边的液面差就越。

4、上端、下端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5、连通器的原理:连通器里的时,各容器种的液面高度总是的。

第三节 大气压强

1、。

2、大气压是由于空气受的作用而产生的,又由于空气具有方向都有压强。

3、最早测出大气压数值的实验叫 实验。1标准大气压mm水银柱=Pa。

4、大气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高度的升高,大气压会逐渐。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Pa。

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物理学中把具有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

篇6:初三物理《压强》说课稿

1、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进行有关计算。

2、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本节课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知欲,并通过实验探究来加深对压力、压强的理解。有关计算和增大减小压强,安排到下一课时进行。因此我确定教学目标为:

a、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②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b、过程与方法目标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体验、观察实验现象以获得对压强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学习应用控制变量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参加探究性实验的活动,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教学的重、难点:

由于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因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思维的培养。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所以我细化了压力部分的学习。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根据我县提倡的问题导学模式的教育形式。我采用先学后教、小组合作、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设计思路立足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点拔,达到学习目的。

教具准备:海棉、压力小桌、一盒钩码、气球、削尖铅笔 四、说教学过程 1、设计实验

让学生自选器材设计实验,让学生把他们的设计思路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于一些基础较一般,他们会打开课本,学会用海棉、压力小桌做探究实验。而对于那些程度好的同学,他们的思维较活跃,探究方法也多。这样分层次的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2、压强知识的应用

将压强联系在生活中能加深学生对压强意义的理解。老师介绍每一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一限度,物体就会损坏,并举了一些实例。请学生分析哪些事例是需要破坏物体表面(增大压强)的?而哪些事例中又是要防止物体表面被破坏(减小压强)的?

4、小结

让学生板书对本课时的收获。

上一篇:2018年春电教工作总结下一篇:大学生毕业晚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