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课堂练习题

2024-04-19

《压强》课堂练习题(通用8篇)

篇1:《压强》课堂练习题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应用大气压的是 ( )

A.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墙上挂衣服

B.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而不洒

C.用吸管吸起汽水瓶中的饮料

D.用注射器能把药液注进肌肉里

2.在托里拆利实验中,下面哪种情况能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发生变化 ( )

A.向水银槽里加少量水银

B.将管倾斜

C.将玻璃管变粗

D.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

3.做托里拆利实验中,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管顶穿一个小孔,那么管内水银将 ( )

A.往上喷出

B.稍微下降

C.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

D.降到与管外水平面相平

4.有关大气压的说法,哪句话是错误的 ( )

A.大气压的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B.大气压的值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

C.大气压的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D.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大气压的值不完全相同

5.水银气压计挂斜了,读起来就会 ( )

A.比实际气压大 B.比实际气压小

C.与实际气压一样大 D.无法判定

6.在1标准大气压下,利用足够长的细管来吸水,最高能够把水吸到_____m高.

7.1标准大气压约等于质量______kg的物体放在10 m2面积上时产生的压强.

8.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是利用_______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

9.如图,甲管上方没有空气,乙管则混入少量空气,则______

管水银柱较小,若把甲管倾斜,则管内水银柱的长度______,高度

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两管长度约为1m)

10.某同学在当地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时做托里拆利实验,在

读数时,玻璃管没放竖直,那么他所读的数值_____76 cmHg柱.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1.中医常用拔火罐治疗风湿等病症.拔火罐是将一酒精棉球点燃放在一广口瓶中,过一会将瓶口扣在病痛的位置上,广口瓶就会牢牢吸在皮肤上,这是为什么?

12.自来水笔吸墨水时,只要把笔尖浸没在墨水中,再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橡皮管里就会吸进墨水,为什么?

13.如左下图为某同学自制的水气压计.取一个瓶子,装上适量带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人少量气体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如果将气压计从楼下拿到楼上,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将如何变化?

14.如右上图,家用玻璃茶几的桌架是用四个塑料吸盘吸附在桌面上的.如果每个吸盘的直径是4 cm,计算桌架质量不超过多少时,抬起桌面就能把桌架带起.实际上,所能带起的桌架质量总小于上述计算值.请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D 2.D 3.D 4.C 5.A

6.10.3 7.1 8.大气压 9.乙 变大 不变 10.大于

11.广口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大部分气体被挤出瓶外使瓶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强大于瓶内气体压强,广口瓶就被牢牢地扣在皮肤上了.

12.按压弹簧片时将橡皮管内空气挤出,松手后管内气压减小,墨水面上的大气压大于管内气压,将墨水压入橡皮管中.

13.将气压计从楼下拿到楼上,大气压强减小,气压计内外压强差增大,因而水柱上升.

14.解:假设吸盘内的空气全被排出,则大气压力F=4pS=41.01105 Pa 3.14(0.02 m)2=507 N.桌架依靠四个吸盘所受大气压力而带起,所以m=G/g=F/g=507 N/9.8 N/kg=51.7 kg.

实际上吸盘中的空气不可能完全被排出,所以实际所带起的质量总小于上述计算值.

篇2:《压强》课堂练习题

三、大气压强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___________的方法测出了___________的数值,他所依据的就是“用大气压与液体压强相比较”的原理。为了纪念他对科学所作的贡献,将他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叫做___________实验。

思路解析:托里拆利通过实验的方法首先测量出大气压强的数值,对科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为了纪念他的杰出贡献将这个实验叫做托里拆利实验。

答案:实验 大气压强 托里拆利

2.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就_______,体积增大压强就_______。 思路解析: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体积与压强的关系是体积增大压强就变小,体积减小压强就会变大。

答案:增大 减小

3.计算 2.5个标准大气压=___________帕斯卡,100帕斯卡=___________毫米汞柱。 1个标准大气压=___________厘米汞柱高。

答案:2.5×10 0.76 76

4.用来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 )

A.托里拆利实验 B.气压计

C.马德堡半球实验 D.高度计

思路解析:用来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常用的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也叫无液气压计。托里拆利实验是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马德堡半球的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大气压的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离地面高度的增加,大气压的值明显地降低。在海拔2 000 m以内,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2 m,大气压降低13-3- Pa(1 mm水银柱)。利用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在无液气压计的刻度盘上标上高度就构成了高度计,它是航空、登山必不可少的仪器。

答案:B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如图14-3-1所示实验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5

图14-3-1

思路解析:说明大气压存在最有名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在实验室模仿其实验常用两皮碗对吸;瓶吞鸡蛋是内外大气压强差造成的,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纸托水杯其实是大气压托住了纸和水;橡皮膜凸出是液体压强造成的。

答案:D

2.(2010江苏南通)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自来水笔吸墨水 B.用吸管吸饮料

C.活塞式抽水机抽水 D.高压锅煮饭

思路解析:自来水笔吸墨水是胶皮管内空气稀薄压强小于胶皮管外的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墨水被压进胶皮管里的;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中的空气压强小于吸管外的大气压强,饮料被大气压压入吸管的;活塞式抽水机抽水,也是同样的道理,水是被大气压进水管的。所以ABC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高压锅煮饭,是利用高压蒸气,不是利用大气压强的。所以D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D

3.如图14-3-2所示是某同学画鱼儿戏水时鱼吐出气泡的情景,请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其中画法正确的是 ( )

图14-3-2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三图都正确

思路解析:鱼儿戏水时吐出气泡密封了一定质量的气体,气泡上升时,压强减小,因此体积变大。

答案:C

4.大气压强的值为10 Pa,则大气压对你的一只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压力大约是( )

A.1 N B.10 N

C.100 N D.1 000 N

思路解析:可估算手指甲的面积为1 cm,则S=1 cm=10 m,所以

F=pS=10 Pa×10 m=10 N。

答案:B

5.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 )

A.用吸管把饮料吸入嘴里

B.打针时,把药液注入肌肉里

C.瘪进去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烫一烫又能恢复原状

D.当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不断地跳动

思路解析:当我们把吸管里的空气吸出一部分时,吸管内的压强变小了,而外面的大气压强大于吸管内的压强,这样饮料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流入嘴里。选项A正确。平常肌肉内部的压强和大气压强相平。打针时是推力将药液压入血管里的,把瘪进去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烫一烫又能恢复原状,这是由于放入热水中烫一烫后,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压强比外界大气压强大所致,C错。当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不断地跳动。这是由于壶中水蒸气的压强大于外界空气的压强所致,则D也错。

答案:A

6.请你观察如图14-3-3所示的现象,从中可知北京当时的大气压值__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这个现象可以间接说明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4222-425

图14-3-3

思路解析: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

答案:等于 减小

快乐时光

一个非常在乎士兵仪容的上校一天见一个士兵犯规,立即吼到:“过来!上衣口袋没扣上应该怎么办?”受惊的士兵说:“回、回答长官,应该马上扣好。”“很好,那还不快动手?”“是、是,长官??”士兵战战兢兢地给上校扣好了上衣口袋。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管顶打个洞,则管内液柱( )

A.从小洞喷出 B.保持不变

C.充满全管 D.与槽中液面相平

思路解析:当上面打个洞,管与槽构成连通器,结果液面要保持相平,即管中液面上和槽中液面上气压相等。

答案:D

2.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下列哪一项会对测量结果造成不良影响( )

A.玻璃管倾斜 B.玻璃管的粗细

C.玻璃管插入水银槽的深度 D.玻璃管内漏进空气

思路解析:托里拆利实验,是通过大气压支持液柱高而确定大气压值的,液体的压强与容器的.形状、液体的多少等无关,漏进空气,管内液面不是真空,测得的值会偏小。 答案:D

3.在冬天,装有一定量水的热水瓶过了一段时间后,软木塞不易拨出,这主要是由于( )

A.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B.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C.瓶塞遇冷收缩 D.塞子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增大

思路解析:装有一定量水的热水瓶内密封了一定质量的气体,过了一段时间后瓶内的温度比刚充进热水时降低,气体压强变小,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把软木塞压紧,所以软木塞不易拨出。

答案:B

4.如图14-3-4所示,在玻璃管的顶端打开一个小孔(当时大气压为760毫米汞柱),则管内水银将( )

图14-3-4

A.往上喷出 B.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

C.降低到和管外水银相平D.上下往返运动

思路解析:在玻璃管的顶端打开一个小孔,玻璃管与容器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根据连通器原理,两容器的液面要相平。所以玻璃管内的水银将向下流,直到管内外水银相平为止。 答案:C

5.小明同学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小心使玻璃管内进了一点空气,测得大气压值将(外界为1个标准大气压)( )

A.大于760毫米汞柱 B.小于760毫米汞柱

C.等于760毫米汞柱 D.无法判断

思路解析:正确地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要求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为真空,此时,玻璃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就代表当地大气压的值。如果玻璃管内进了一点空气,则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就有空气产生的压强,因此测得的大气压就小于当地实际的大气压值。

答案:B

6.(2010北京海淀)游泳池内水的深度为2 m,在池底水产生的压强为_____Pa。(g取10 N/kg) 思路解析:水的密度是已知的:ρ水=1.0×10 kg/m,g=10 N/kg,h=2 m。将上述已知量代入液体内部压强p=ρ

答案:2×10

7.(2010北京海淀)如图14-3-5所示,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盖一张纸片,将杯子倒置过来,纸片不下落,说明纸片受到向上的_________力的作用。 4水33gh公式即可求出。

图14-3-5

思路解析:大气如同液体一样,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在同一深度压强相等且压强能向各个

方向传递。杯子里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有下落的趋势,纸片在水的重力作用下也有下落的趋势,但纸片不下落,说明是大气压力的作用。

答案:大气压

8.(2010江苏无锡)小明想用如下的方法测量大气压强:将一个面积为1×10 m的吸盘按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最大刻度值为5 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力如图14-3-6所示。然后计算大气压强。若大气压强为1.01×10 Pa则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是_________N。小明发现不能用这个测力计完成测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2

图14-3-6 图14-3-7

思路解析:根据F=pS,可求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F=pS=1.01×10 Pa×1×10 m=101 N。弹簧测力计最大刻度值为5 N,所以用该弹簧测力计不能完成此实验。

答案:101 大气压力大于弹簧测力计最大刻度值5 N

9.已知外界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如图14-3-7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中,管内水银上方为真空,则管内A点的压强为_________,槽内B点的压强为_________。

思路解析:大气的压强仍可以从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和托里拆利实验原理p=p水银进行分析。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A点的压强是由A以上的水银柱产生的。PA=10 cmHg(Hg表示汞,cmHg也可以作为压强的单位);B点在水银槽下2 cm深处,B处的压强是大气压和2 cm水银柱共同产生的压强。

答案:10 cmHg 78 cmHg

10.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的输液瓶上为什么另外要插进一根短小的管子?这根管子起什么作用?

答案:输液瓶里的药液流出后,瓶内气体容积变大,压强减小,当瓶内气体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时,可以看到有空气泡通过小管进入药液瓶,空气进入药瓶,使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一定,让药液在重力作用下进入人体的静脉。

11.张强同学家的高压锅盖上标有“××铝制品厂18 cm

压力锅”的字样,他测得高压锅限5-32

压阀(图14-3-8)的质量为70 g,排气孔的横截面积约为10 mm。问这个高压锅工作时,其内部水蒸气的最大压强为多大?若锅盖面积为260 cm,则它所能承受的压力至少多大才能保证安全?(设大气压p0=10 Pa) 522

图14-3-8

思路解析:当高压锅内部水蒸气的压强最大时,高压锅限压阀受力平衡,内部水蒸气对限压阀向上的压力等于限压阀所受大气压力与重力之和。锅盖所承受的压力近似等于锅盖外部向下的大气压力与内部水蒸气对锅盖向上的压力差,当锅内气压最大时,锅盖所承受的压力也最大,在高压锅技术指数上也就要求高压锅至少为锅内气压最大时锅盖所承受的压力。 答案:(1)p0S1+mg=pS1

70?10?3?10mg55p=p0+=10 Pa+ Pa=1.7×10 Pa。 ?5S110

(2)锅盖所承受最大压力为:

F=pS2-p0S1=(1.7×10-10)×260×10 N=1.82×10 N。

12.现在,给你一块橡皮膜、一个茶杯、一根吸管、一把刻度尺、线绳、胶带,请你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气压计,使其能够粗略地比较每天的气压高低。请说出制作方法,并说明使用方法。

思路解析:粗略地比较每天的气压高低,可以从使橡皮膜上下大气压差使橡皮膜发生形变带动吸管上下移动来判断。外界气压增大,橡皮膜下凹,带动吸管以茶杯边缘某处为支点向上转动。

外界气压减小,橡皮膜上凸,带动吸管以茶杯边缘某处为支点向下转动。

答案:如图所示:制作方法:用线绳给茶杯口扎上橡皮膜,将吸管的一端用胶带固定在橡皮膜的中央,另一端指向直立着的刻度尺。

55-43

使用方法:吸管的右端上移,表示气压升高;吸管的右端下移,表示气压降低

13.把塑料挂衣钩紧贴在光滑的墙上,如图14-3-9所示。用它可以挂衣服、书包等,这是为什么?

图14-3-9

思路解析:塑料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静止不动,显然有摩擦力和钩及所挂物体的重力来平衡。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压力的作用的结果。吸盘内的空气被挤出,塑料挂衣钩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牢牢地固定在墙上了。

篇3:《压强》课堂练习题

例题:“海宝”是2010年世博会的吉祥物, 在点缀上海街头的各种“海宝”中, 有一座“海宝” (材质均匀、实心) 的质量为3.0×103kg, 密度为1.5×103kg/m3, 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m2 (g取10N/kg) , 求其1体积V;2重力大小G;3对地面的压强p。

分析:1根据“海宝”的质量、密度, 利用密度公式变形计算出“海宝”体积;2根据“海宝”的质量, 利用G=mg计算出其重力;3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 已知压力和接触面积, 利用P=F/S求出“海宝”对地面的压强。

1.质量为1.6t的大象 , 平均每一只脚的触地面积约为400cm2, 一个女士的质最为52㎏ , 每只高跟鞋的触地面积约为13cm2 (g取10N/kg) , 当大象和该女士都静静地站立在同样松软的泥地上时, 问: (1) 大象与人的重力各是多少? (2) 计算比较, 大象与人谁会在泥地上陷得更深?

2.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石柱, 高为0.4m, 横截面积为0.15m2, 质量为150kg, g取10N/kg, 求: (1) 石柱的重力; (2) 石柱的密度; (3) 石柱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二、液体压强基础题

例题:一个长方体游泳池水深2m, 池底面积为1200m2 (g取10N/kg) 。求: (1) 池底受到水的压强; (2) 池底受到水的压力。

分析: (1) 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直接求出; (2) 根据F=PS求出。

1.一个水杯子高度18cm, 杯底面积30cm2 (g取10N/kg) 。求:装满水时杯底受到的压强和压力。2.将500克的水倒入底面积为20cm2的容器内, 水面高30cm, 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

三、固体压强液体压强 (提高题)

例题:一梯形截面容器重10N, 容器底面积是200cm2, 倒入4kg的水, 水的高度是30cm, (g=10N/kg) , 求: (1) 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 (2) 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力; (3)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分析:1: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属于固体类型, 可先求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 (它是由容器重和水重共同引起的) , 再利用P=F/S, 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2.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 应先求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ρgh, 再利用F=PS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因为这时的F不一定等于G)

(3)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4kg×10N/kg+10N=50N

对应练习:

1.在一个重2N, 底面积为0.01m2的容器里装8N的水, 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05m, 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 (g=10N/kg) , 求: (1)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 (2)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2.水平桌面的正中央放着一个圆形鱼缸 , 重为30N, 其底面积为1200cm2, 鱼缸内装有0.2m深的水, 水的质量是27kg (g=10N/kg) , 请计算: (1) 鱼缸内所装水的重力; (2) 鱼缸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 (3) 鱼缸对桌面产生的压强。

对应练习 题答案 :1.%1.6×104N, 520N, 人。2.%1500N, 2500kg/m, 10Pa。35

摘要:压强的计算公式P=F/S适用于所有压强, P=ρgh适用于液体压强。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基础题多直接用公式, 而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提高题, 要记住解答压力、压强的先后顺序。

篇4:《压强》课堂练习题

关键词:对分课堂;讨论;内化吸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5-0019-2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针对高校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缺课率高,学习积极主动性差等现象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课堂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将教学在时间上分离为清晰的3个过程: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课堂。目前有“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两种形式,前者是教师讲完后当堂课就让学生讨论,而后者是让讲授和讨论在时间上错开,学生的内化吸收在课下进行。课下吸收不提倡学生课前预习和集体讨论,鼓励独立学习进行自我消化,并根据自身情况写出“亮考帮”在课堂小组讨论时使用(亮闪闪——分享个人学习所得;考考你——挑战自己的学习对手;帮帮我——向能者求助)。考核方式上强调性评价,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学习目标确定对课程的投入。该模式自2014年提出后在复旦大学试点取得成功,后迅速推广到其他许多高校课堂,现正走入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课堂,受到绝大部分学生及教师的欢迎。相比之下,高校用得比中学多,文科用得比理科多,中学物理课堂中使用对分法的相关案例目前未见报道。

1 教学背景

执教者是一名来自于一所县级中学、教学经验丰富的国培学员。参加国培初步了解“对分课堂”后,结合其所在学校推行的“四学模式”(自学—合学—展学—测学)想进行教学尝试。于是,在国培影子跟岗基地——一所城乡结合的中学进行了现场教学。执教班级为初步实施小组协作式学习的八年级实验班,该班共57人,分为6组(3*9+3*10),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不熟悉。

2 教学实施

在初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教师在正式上课的前一天下午利用15分钟左右向学生讲解了《压强》一节的框架和重难点,学生利用晚上自习课半节课的时间完成“亮”“考”“帮”。

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铁锤打在钉床上的气功师安然无恙的图片,以及蝉用细细的口器插入厚厚的树皮,笨重的骆驼背着沉重的货物行走在沙漠中,并向学生提出相应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入本次课堂的主题(2分钟左右)。

接下来,教师向学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内容,并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当幻灯片上展示出学生自学内容时,教师开始计时6分钟。6分钟后,幻灯片上展示学生讨论(合学)的内容,除去头天每个人的“亮考帮”外,6个小组分别领得一个任务,这些任务全部是围绕学习重难点内容设计的,共计12分钟左右。教师事先为各组学生準备好了一箱学生可能用得上的实验小仪器,但并未告诉学生该怎样使用。讨论环节开始后教师巡视教室,提示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及“亮考帮”内容合理使用身边的实验仪器,并告知讨论及协作时对同伴的尊重与理解。教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每组学生都自动分工协作,大家各尽所能,有的记录数据,有的摸索实验。

之后是“展学”环节,每个组派代表展示所领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把“帮帮我”在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请其他组帮忙解决。学生们在展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时,充分利用手边的器材,有的将砝码放在泡沫上,有的将塑料直尺拧弯,有的用图钉向直尺使劲按,显示了压力的效果及作用方向。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进行现场展示,在老师的提示下将控制变量法用得淋漓尽致(16分钟左右)。4分钟,学生向老师自由提问环节,教师简单总结。下课铃声响了,显然学生们和现场听课的老师还意犹未尽。

3 几点思考

本堂课是“对分课堂”模式在中学理科教学中的一次初步尝试,原来担心学生讨论跑题、偷懒、实验器材不会有效利用等问题在课堂中均没有出现,教学效果超出很多在场教师的预料。但回顾整个过程,这样的教学效果应该是在意料之中的,只是大部分中学老师还不熟悉“对分课堂”,不敢轻易尝试,也不愿将课堂自主权交还学生。关于本次课的教学,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学生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且人员应相对固定。

由于该校初步实施的小组协作式学习人数是按9至10人一组好中差结合预先分好的,此次课就没有重新分组,“对分课堂”模式的提出者张学新教授建议学生分组是4~5人。笔者注意到组内讨论过程中,学生自动4~5人结合分成两个小组在讨论,说明这是学生认可的、能接受的、可交流讨论的合适人数。分组最好相对固定,学生每次讨论的分工协作会形成一种默契,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有组间交流。

第二、组织讨论的环节必须重视。

讨论环节实际上由4个小环节构成,即小组讨论、教师抽查(展学)、自由提问、教师总结。学生展学内容代表的是小组讨论的精华或提出小组均感疑惑的问题,学生不能讲自己的观点或问题,一定要代表小组讨论,充分体现团队性。由于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实验探究需要讲清如何探究时,学生必须到讲台上演示。展学的学生最好教师随机抽查,抽查的随机性让每个学生讨论时都必须完全投入,不能懈怠。本堂课的缺陷就是展学过程中教师是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发言,这样的结果是每组都是最优秀的学生在做小组展示,暴露的问题相对较少。

第三、学生实验应多样化。

讨论过程中所涉及的实验不能太复杂,应该是开放性、探究性的。因此,课前教师准备实验仪器的时候最好能多样化,让每个组不重复最好。即使重复了,在对学生探究的巡视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探究方法的多样性。事实证明,教师事先不需要介绍什么器材做什么用、怎么用,学生能快速找到该用的和能用的器材,并会想方设法将其正确有效地使用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任何教学模式或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不是流于形式。本堂课以对分教学为主线,全程贯穿对分的同时,穿插了其他方法的使用。如本堂课其实是“对分”与“自学—合学—展学—测学”四步教学法相结合的产物。本次课自学之前用了“目标导学”与“任务领取”,便于学生讨论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做。这种方法在学生适应初期可以使用。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能使学生会学、学会就是好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时间不一定完全对分,适时调整课堂时间结构,将其他方式实时渗透到对分教学中,充分体现对分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发现、善于反思的学习方式”的实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同时,对分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会给老师教学缓冲的“间隙”,使老师调平心态,焕发激情;在自由提问环节,甚至能让教师以及全体学生产生灵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一节课带来预想不到的收获。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学生自然获取了知识,教师也收获了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2014,12(5):5—7.

[2]周艳.物理“导学案”问题设置有效性探讨[J].物理教学探讨,2016,34(1):28—31.

篇5:气体压强和价格体积的关系练习题

习题精选

1.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时,压强增加,体积必定 ,气体压强和价格体积的关系习题精选。

2.注射器吸药液前,先将活塞向里压,这样管内气压比管外气压 ,达到 的目的,将针口插入药液内,向外拔活塞,这样管内气压比管外气压 ,达到 的目的.

3.一个充气不足的皮球,用力挤压的时候,皮球其余地方又会变硬,原因是( )

(A)施加了外力而使皮球弹力增大

(B)施加了外力使皮球发生了形变

(C)施加了外力使皮球内气压变大

(D)施加了外力使皮球受到更大的压力

4.在一个密封的抽气罩内,放入一个充入一定量气体的气球,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慢慢抽出时,气球的.体积将( )

(A) 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5.用打气筒往自行轮胎内打气,为什么越打越费劲?

6.对一个塑料袋吹气后将口扎紧,然后两手用力拍塑料袋,塑料袋将发出“砰”的声音并随之破裂,物理试题《气体压强和价格体积的关系习题精选》。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篇6: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以及习题

〔帕斯卡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1623年6月19日生于法国克莱蒙费朗,1662年8月19日逝世于巴黎,享年39岁。

帕斯卡16岁时就参加了巴黎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小组的学术活动。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对流体力学、静力学和大气压强的研究。为了纪念帕斯卡,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压强的单位-----帕斯卡。

实际应用:比较坦克与图钉所产生的压强。

例题:一辆质量为50t的坦克,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5m2;一颗图钉尖的面积是0.05mm2,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是20N。试比较坦克对地面的压强与图钉尖对墙的压强的大小。

已知:坦克的质量m=5.0×104kg,每条履带与地面接触面积S1=1.5m2,

图钉所受压力F2=20N,图钉的面积S2=0.05mm2。

求:坦克对地面的压强P1和图钉尖对墙面的压强P2,并比较其大小。

解:坦克对地面的压力:F1=G=mg=5.0×104kg×9.8N/kg=4.9×10N。

坦克两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的面积:S1´=2S1=2×1.5m2=3m2.

坦克对地面的压强:P1==

图钉尖对墙的压力:F2=F2=20N。

墙的受力面积:S2=0.05mm2=5×10m2。

图钉尖对墙面的压强:P2= = =4×10 Pa。

比较可知,图钉虽小,但是它对墙面的压强却远大于坦克对地面的压强。〔设计意图:通过对压强的相关计算进行练习,加强对于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应用.〕

交流与讨论:

估算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行走时和站立时的压强一样吗?

如何估算每只脚的面积?

采用的方法:割补法测面积。

根据质量计算重力,得到人对地面的压力,代入公式P= 进行计算。 8-85´4.9105N=3m2≈1.63×105Pa。

3.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增大压强?怎样才能减小压强?

分析归纳: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

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应用:(1)把两个核桃同时放在一只手上捏,由于两个核桃互相挤压,其接触面积非常小,产生的压强很大,很容易把核桃压开。

(2)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它的科学道理是什么?

答: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应用:钉子、箭头、刺刀、长矛等。

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应用:建筑物的地基、载重汽车的轮子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学生的书包做成双肩背且背带做得比较宽。

【课堂小结】

一、基础知识: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的那部分面积叫受力面积。

3、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公式:P= ,单位:Pa。

二、研究方法:

通过猜想、分析、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分析论证得出压强的规律。

【课堂反馈】

1、推土机对地面的压力也很大,为什么它可以在土路上工作而不陷入泥土中?

(答案: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2、往地里打桩,为什么要把桩的下端削成尖形?

(答案: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书包的背带为什么要做得很宽?

(答案: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布置作业】

篇7:《压强》课堂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4分)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 案

1.下列物体质量最接近50g的是

A.一只母鸡 B. 一张课桌 C.一本八年级物理教材 D.一只鸡蛋

2.交警在查“酒驾”时,先请司机打开车窗,若闻到酒精气味,则要求司机必须接受酒精含量的侧试.交警能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可分

3.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D.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 4.下列事例中属于应用了重力方向的特点是

A.敲打钉子 B.用力拉弹簧 C.用重锤线检查相框是否挂正 D.往前推车

5.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M、N上的物体P、Q,分别在FP=5N、FQ=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A.P的质量一定大于Q的质量 B.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 C.桌面M一定比N粗糙 D.P的速度一定大于Q的速度

6.如图所示,教室里悬挂着的吊灯处于静止状态,吊灯所受重力的平衡力是 A.吊灯对悬绳的拉力 B.悬绳对天花板的拉力 C.悬绳对吊灯的拉力 D.天花板对悬绳的拉力 7.下列事例中利用惯性的一组是

①汽车行驶时,司机系着安全带 ②火车进站前,撤去动力,仍能进站 ③上岸后的鸭子,振动翅膀,把身上的水抖掉

④比赛中,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冰壶在冰面上继续向前运动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同种材料制成的几个圆柱体,它们的质量、粗细、高度各不相同,把它们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则

A.质量较大的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大 B.较粗的圆 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大 C.它们对桌 面的压强一样大 D.较高的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大 9.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同种液体,液面高度相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0.如图所示的四种飞行器,在飞行时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获得升力的是

11.将适量的橡皮泥捏黏在铅笔一端(能使铅笔竖直浮在液体中),这就制成了一个很有用的土仪器.将它分别放到盛有不同液体的杯中,静止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对于这个土仪器所运用的知识或用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运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识 B.运用了物体的漂浮条件

C.用它可以比较不同液体密度的大小 D.用它直接可以测出液体密度的大小

12.把一个实心小蜡块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9.6g;若把该蜡块再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则溢出水的质量是(已知ρ蜡=0.9×103kg/m3,ρ酒精=0.8×103kg /m3)A.6.9g B.9.6g C.10.8g D.12.0g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6分)

二、填空题(本题有12小题,每空1分,共27分)13.体积为0.5m3的钢瓶内装有密度为6kg/m3的氧气,某次电焊用去了其中的1/3,则钢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kg,剩余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_kg/m3。14.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很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在转动过程中带上了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_性质,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

15.冰冰用手握着一个重为10N的水杯静止在空中,杯口竖直向上,手的握力为20N,则水杯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若使手的握力增大到30 N,则水杯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N。16.小华从背后推小明,小明前进,小华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 以小明为参照物,小华是__________(运动/静止)的.小华运动越来越慢 是因为受到__________的作用.

17.在冬奥会滑雪比赛时,运动员用力撑雪杖使自己从山上由静止加速滑下,这表明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如图所示,是某运动员在滑下 过程中碰撞标志杆时的情景,它说明力还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18.沿东西方向直线运动的火车突然刹车,车箱里的乘客看到水平桌面上 的小球朝着自己滚动过来(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小球具有__________ 的缘故。若乘客是面朝西坐着的,则列车是向_________(选填“东” 或“西”)运动的。

19.科学研究表明: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有关,物体速度越大,其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大.若不考虑雨滴质量的变化和风速的影响,雨滴由云层向地面下落的过程中,其运动情况是先做_________运动,后做_________运动.(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20.将质量为45kg,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放在1m2水平桌面的中央,该物块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为_____________N,压强为_______Pa;如果沿竖直方向将该物块切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_______Pa。(g=10 N/kg)21.志华在使用笔时,发现手握的位置有橡皮套,这是通过增大______________来减小压强;而且它的表面粗糙,这是为了增大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在瓶的a、b两处各扎一个小孔,并将孔封住.在瓶中注满水,打开a、b两孔后观察到图示的情况,这说明:水对容器的_________有 压强;液体压强随_________的增加而增大.23.高山上普通锅都不熟饭,是因为高度越高大气压强就越________(选填“大” 或“小”),普通锅密封性能差,从而使锅 内水的沸点_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大于”)100℃。

24.如图所示,金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中,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将 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气泡受到水的浮力将 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研究发现,同一物

体在地球的不同纬度所受的重力不同,物体越靠近赤道,所受重力越小; 越靠近地球两极,所受重力越大.我国一艘军舰从青岛港出发,前往位于

赤道附近的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若海水密度及舰艇质量不变,比较两地,则舰艇在亚丁湾的浮沉情况是:将_______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不变).

三、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共49分,解答26、27题时应写出解题过程)25.(6分)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如图所示)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足球在水平草地上向左减速滚动,请 画出足球受到所有力的示意图.(3)利用如图所示的装水烧杯和两根吸管可以制作一个“口吹喷雾器”。请你将两根吸管画在装水烧杯的恰当位置,完成“口吹喷雾器”的示意图;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26.(6分)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的水陆两用坦克,它的车体比普通坦克要大,呈船形,既能在陆地行驶,也能在水中浮动。该水陆两用坦克的总质量是22t,每条履带的触地面积是2m2,发动机功率是420kW,水上最大速度14km/h,陆地最大速度54km/h。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g= 10N/kg)(1)停在水平地面上时,它对地面的压强多大?(2)在水上航行时,它排开的水的体积是多少m3? 27.(8分)学校购买了一批水龙头,据商家说其材料是铜质的,实验室的老师组织八年级的一些同学通过实验来验证商家的说法。他们把两个水龙头用轻质细线捆好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测得它的总重力为3.2N,再把这两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8N(ρ铜=8.9×103kg/m3, g=10N/kg)。求:(1)每个水龙头的质量是多少?

(2)这两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有多大?(3)这批水龙头的密度是多少?商家的说法是否正确? 28.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步骤测量牛奶的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左侧,此时应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2)他按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图中数据可知:杯中牛奶的质量为________g;牛奶密度为________kg/m3。

(3)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你认为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为______________,这样调整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科学探究的过 程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和论证”等环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华同学提出了三个猜想: 猜想A: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为了验证这三个猜想,小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实验中,为了使摩擦力大小等于测力计示数,小华应该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__________运动。

(2)由图_______和图________两个实验可知,滑 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3)由图甲和图丙两个实验可知,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实验次数 木块运动速度(m/s)测力计示数(N)1 0.05 0.6 2 0.10 0.6 3 0.15 0.6(4)为了验证猜想C是否正确,小华同学用图 甲装置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记录如右: 由实验记录可知,猜想C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5)在实验探究中,小华同学应用的研究 物理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A.类比法 B.控制变量法 C.推理法 D.理想模型法 30.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31. 下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记下 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车受到的 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

.其中运动 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 或“不受力”).

(3)若用木块代替小车再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还需要添加的器材是长方体木块、钩码和 .

3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聪对实验器材做了一些改进,如图所示,在有机透明盒里放入一块海绵和 砖块进行实验。

(1)实验时,是通 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比较砖块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_________两次实验(填序号)。(3)分析比较图中a、b、c三次实验,可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某中学九年级(2)班ST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他们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有都沉在容器底部,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探究,提出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3: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1)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猜想1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①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②配制一大杯盐水;

③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实验数据如右表: 编号 放入盐水前 放入盐水后

篇8:《压强》课堂练习题

一、小组合作下课堂设计的原则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是将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实验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实验的选择方面还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及积极性, 让他们快乐轻松的完成这节课。

物理这门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 因为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其实每节课的知识点不是很多, 很多时候更重要的就是得到知识点的过程, 主要体现在实验。好比这节课, 不能只知道大气有压强或者流速越大, 流体压强越小这两个知识点。还要知道哪些实验能够证明大气有压强, 为什么这些实验能够说明大气有压强, 如何用大气压来解释这些现象。哪些实验能说明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如何用流体压强和流速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等等。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是将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实验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如果这些实验都解决了, 我相信这块内容也就会了。在实验的选择方面还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及积极性, 让他们快乐轻松的完成这节课。

苏科版教材上提到了“WWW”, 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这节课的设计和这个也不谋而合。“是什么”是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知道大气存在压强, 知道了流速越大, 流体压强越小。所以后面的设计主要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预习基础之上。第二部分是“为什么”, 在这里设计两个小实验:纸筒被吸瘪, 还且还能被吹瘪。来引入两个部分的内容。并提出问题:为什么?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的引领找出实验的原理。这个原理也将成为学生设计实验的依据。第三个“怎么做”, 过程怎么做、题目怎么做。想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的角度来体验过程。

二、趣味课堂设计的策略

这节课首先以一个发散性的问题引入:如何使纸筒变瘪。根据学生的情况, 我猜他们肯定先说用手捏, 手捏, 手使纸筒发生了形变, 施力物体是手, 那么就是说手对纸筒有压强。也有小孩说用嘴吸, 但是这里容易错误的是很多小孩认为是嘴使纸筒发生了形变, 这时就需要老师的问题引导, 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发现, 纸筒剪个洞后就吸不瘪了, 从而排除了嘴, 最后只有可能是大气了。在前面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理解:大气使纸筒发生了形变, 那么大气对纸筒有压强, 即大气压。然后让学生解释嘴吸的时候大气压如何将纸筒压瘪的, 其实是因为嘴吸使内部气压变小, 导致内外的气压不平衡, 最后被压扁的。这引入大概花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 下面紧跟着一个问题:你能设计类似的实验来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吗?这时多媒体打出小组实验展示的要求, 这里的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明确, 为学生实验展示的语言描述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依据, 明白要求后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将要演示的实验, 然后将时间全部给学生。先小组讨论, 然后每个小组按要求上台展示自己的实验。在学生展示的同时, 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听, 多思考, 去发现台上学生的不足之处, 加以改正。

这一块内容, 以往的传统课都是老师自己演示多个实验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然后学生解释现象。而这里采用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体验大气压, 将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学生不仅学会了这个知识点, 而且还能运用这个知识点来设计实验, 达到了会学的目的。同时, 采取的实验源于生活, 又能应用于生活, 6个实验学生并没有感到繁多, 实验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也非常的开心, 快乐。轻轻松松的达成了学习目标。

第一部分的内容完成了, 如何将这节课开始的问题延续下去:如何使纸筒变瘪?答案就是吹。因为内部流速大了压强就会变小, 内外压强又不平衡, 纸筒就被外面大的大气压压瘪了。如何使纸筒变瘪?这个问题是贯穿这节课的一条线。

第二部分的教学和第一部分类似, 由吹纸筒, 使纸筒变瘪作为引入, 让学生发现问题:流体流动起来后, 压强变不变?然后提出猜想。下面让每组派代表抽签设计实验来证明各组的猜想。在此之前多媒体打出小组实验展示的要求。下面的时间依然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展示, 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上一篇:范爱农读后感下一篇:参鹿补虚胶囊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