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压强

2024-05-09

初二物理压强(共8篇)

篇1:初二物理压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几乎寸步难行.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

2.观察教材中P66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3.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从同学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吗?

二、进行新课

[师]请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

[生]人走过沙滩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生]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

[生]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蝉为什么可以将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中?

[生]人走过沙滩能留下脚印和软软的沙滩有关系,因为在水泥地上走过就看不到脚印.

[生]用笔尖扎手会感到很疼,蝉的口器能插入很硬的树皮中,是因为笔尖和蝉的口器都很尖。

[生]我认为上面的那些现象都是力作用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时,人对地或粉笔盒桌面的作用力的情况.

[生]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扳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平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应等于物体的重量.

[师]当我们要将钉子钉人墙面或将一枚图钉按在墙上(也可请一名同学演示,感觉)时.钉子对墙面的作用力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生]按图钉或钉钉子的时候.钉对墙面有垂直于墙面的作用力.

[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几种力的情况,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

[生]不论是对地面、桌面的力还是对墙面的力,它们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作用点在地面或墙面(接触面)上.

[师]我们把这种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演示]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滑下的物体.

[师]请同学们分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生]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

[投影]

a.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力.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c.按图钉时图钉对墙的压力.

图略:

通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生]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想.

[生]力越大产生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

[生]用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笔尖扎得很痛.而笔帽则没有什么感觉,

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无关。而是和力作用的面积有关.

[生]我们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作用的面积可能都有关系.

[师]研究物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器材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

(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们的活动.最后进行交流)

第一组:

(1)先将沙子装在一个平底、敞口的玻璃容器中.将沙面摊平.

(2)把压力小桌腿朝下放在沙子上.分别在桌面上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腿陷入沙子里的情况.

(3)将沙面摊平后.再将压力小桌面朝下放在沙子上,分别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陷入沙子里的情况.

实验表格:略

分析实验现象:

结论:

第二组:参考教材P67图13.1—3的方法设计实验.

(1)准备三块完全相同的橡皮泥(将橡皮泥编号)和两根完全相同的细木条.

(2)将一根细木条放在1号橡皮泥上.通过挂有1个钩码的弹簧测力计使木条对橡皮泥产生压力.

(3)取下l号橡皮泥,换上2号橡皮泥.弹簧测力计上挂上2个钩码.重做上面实验.

(4)取下2号橡皮泥换上第3号橡皮泥.将两根木条放在橡皮泥上,重复实验(3)

比较三块橡皮泥的形变情况.和第一组的结论相同.

[师]两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两组实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他们研究问题的方法相同,都用了控制变量法.

[师]其他组的同学还有不同的做法可以补充吗:

[生]我们组分别用完全相同的两块橡皮泥.三根木条时挂4个钩码;一根木条时挂2个钩码模拟了教材中“猜一猜”的内容.发现一根本条挂2个钩码时橡皮泥的压痕较深,形变较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师]大家利用“猜一猜”中的数据,计算两种情况下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上受的压力和压力作用效果的关系.

(学生计算,一名同学板演)

[生]根据计算和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面积所受的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生]也可以说压力的作用效果跟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有关系。

[师]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叫做压强.

[生]可以说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强的计算公式: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教师说明,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2).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师]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实际中还常用千帕(kPa),兆帕(MPa)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5Pa

.一颗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约20Pa

·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

三、小结:

1.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不是重力。

2.压强: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单位是Pa.

四、活动与探究:

钉板会把脚扎穿吗?

篇2:初二物理压强

一、选择题

1. 关于压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B.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D. 压力作用效果只与压力大小有关

2. 关于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压力越大时,压强一定越大 B. 受力面积越小时,压强一定越小

C. 受力面积越小时,压强一定越大 D.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3. 如图所示,物体重400牛,F=100牛,物体和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厘米2,则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 )

篇3:初二物理压强

这些话点醒了我这个梦中人!其实要评价一节课的优劣, 只有学生才是最有发言权的。教师上课的目的是什么?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如何学!“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的新课程标准当中也提到, “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 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能激发学生思考, 保持学习兴趣, 通过探索物理现象, 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 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终生探索的乐趣, 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把目光仅仅放在学生学习知识上, 而应该把教学定位在教, “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在广阔的空间中去发现, 去探索。

我们只有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才能设计好一堂课。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生的需要就是课堂的指挥棒, 而教师应该做的则是适当的引导, 方法的点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面用《气体的压强》一课来对比分析两种不同课堂几个重要环节的教学效果。

一、引入新课和学习目标的确立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动性。

课堂一:

师:请大家利用前面我们学过的密度知识来计算一间普通教室中空气的重力。

生: (计算并报告答案) 。

师:液体有重力, 所以液体内部有压强, 气体也有重力, 所以大气对大气中的物体也有压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气的力量。现在大家齐读学习目标。

生: (齐声朗读学习目标)

课堂二:

师:大家都用吸管喝过饮料吧。你是怎样喝到饮料的?

生众:吸!

师:只要吸就可以喝到饮料吗?

生众:当然!

师:那我请一位同学来吸可乐, 注意只能“吸”!

生一: (吸可乐, 但没有吸到。)

师:平时我们很容易就能吸到的饮料, 今天为什么吸不到了?

生一:这个玻璃瓶用一个塞子塞住了, 不透气。

师:那怎样才能用吸管喝到饮料呢?

生众:把塞子打开!

生一: (打开塞子, 用吸管吸到饮料)

师:饮料不是被我们吸上来的, 而是有了大气相助我们才能用吸管喝到饮料。

师:液体因为受重力且有流动性, 所以有压强, 气体和液体一样, 也具有这两个性质, 所以气体也有压强。我们把大气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大家知道哪些关于大气压的知识?关于大气压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

引入新课环节有两个作用, 一个是引起学生的兴趣, 另一个提出学习目标。第一节课的引入环节是老师用一个计算题做为铺垫, 由老师分析大气压存在的原因, 学生通过朗读学习目标知道这一节课老师将讲授什么内容。这一设计好象是学生自主认定了学习目标, 但实际上目标是老师定的, 是老师要讲的, 是老师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这种方式实际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 学生还是在被动的接受老师提出的要求, 其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抹杀了。第二节课的引入环节一个与实际生活非常接近的小实验出现了与平时非常不同的结果, 这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好奇心驱使他们问为什么, 怎么办。接着教师趁热打铁抛出大气压的概念, 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自己的疑问, 这不仅使老师掌握了学生的学习基础, 而且自然的确定了学生学习的目标。这个目标的确定是建立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的, 是学生迫切想了解, 想知道的。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 学生会非常投入地进入学习和讨论。

二、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一:

师: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来, 大气压是非常大的。大家想不想知道大气压到底是多大?早在300多年前, 托里拆利就用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我们在这里用医用针筒、弹簧秤、橡皮帽、尼龙线来粗测大气压的值。 (边讲解边实验)

课堂二:

师: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来, 大气压是非常大的。那么大气压的值到底是多大呢?大气压是怎样测量出来的呢?请大家通过自学课本估测大气压的值部分找到答案。

课堂三:

师: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来, 大气压是非常大的。那么大家一起来想想看我们怎样才能测量出大气压强的值, 提示:从压强公式p=F/s中找思路, 然后寻找合适的测F和S的测量工具

学生:思考实验原理并讨论使用的实验工具以减小实验误差, 最后两人一组完成大气压值的估测。

估测大气压的值实验是这一节课的难点, 也是这一节课的重点。课堂一当中, 老师采用了实验再现的方法, 老师通过讲解和实验, 让学生接受了这一知识点。课堂二当中, 老师采用了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自学这一部分。看起来好象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但它不过是把老师讲变成了课本讲, 而学生还是在接受他人的观点。这两种处理方法充其量能让学生知道一个结果, 但是对实验的来龙去脉却不知道。学生失去了一次学习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的好机会, 同时学生的思维被老师的讲解和课本的描述禁锢了。课堂三当中, 老师把这个测量大气压的任务和一些提示先交给学生, 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积极思考和讨论, 结果是学生也找到了一种正确的测量大气压值的方法, 而且学生的方法和托里拆利实验不同。这样以来我们看出了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 发散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学生体验到发现的快乐, 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

篇4: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初探

【关键词】初中物理;压强教学;策略分析

一、压强的基本内涵

压强,什么是压强,压强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许多学生都没有接触过什么是压强。 压力是物理受力产生的效果,施力越大,产生的作用效果就越强烈。一个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我收到的面积的比值就是压强。压强和压力以及受力面积三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系,但是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是有限度的,一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遭到破坏。所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压强的概念才能让他们学好以后的课程,比如大气压强,摩擦等。但是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压强这个概念,就需要物理教师结合教材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所以怎么去更好的理解压强的概念,就需要师生之间共同的努力去完成。

二、初中物理压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压力和重力相混淆

很多学校在引入压强物理教学过程时,往往都是从平面受到物体的垂直力开始进行教授的,这就造成学生在认识物理压强的时候,会产生压力就是重力的错误认知。此外,在实践活动分析时,也没有将压力和重力的特点进行对比,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对压力的认知比较混乱,错把压力的概念放到重力上面去。

2.压强和压力相混淆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压强的时候,都会因为压强抽象性,不能对其进行直接的测量,故会把一些压强方面的问题误解为是压力方面的问题。而压强和压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判断压强的高低,不但取决于压力的数值,而且还要考虑到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的面积关系。但是因为一些学生对压强不能正确的认知,所以造成他们误以为压力的数值就是取决于压强大小的原因,从而造成了学生混淆对压强和压力认知的混淆。

三、提高初中物理压强教学的策略

1.淡化重力和压力的关系

在实际的物理压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引入压力概念的方式,应该注意从平面收到物体的平面力方面进行入手。例如,把手按在墙上等,尽量的避免用竖直力作为列举压力的实例。同时在引入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把每一个实例的受力详细图画在黑板上,并且把垂直方向标记出来。然后让学生们认真的观察教师画的受力分析图,并要求学生们总结出每个图中受力的相同点,让学生们自己概括出压力的概念。

2.改进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物理压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好课本上存在的资源,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们对课本上的例图进行压力的受力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讲述受力分析中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特点。此外,教师还应该进行一个斜面受力的实例,让学生在画图时不但可以画出压力,还可以画出重力,这也可以帮助学生们区分压力和重力,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们对压力的认知。

3.做好有压力向压强过渡的重要环节

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压强方面认知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讲授压力向强过度的重要环节时,一定要利用科学的手段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压强。例如,用铅笔去扎气球,气球会发成什么样的状况等。在引入压力概念以后,往往学生会认为压力越大,气球就很容易爆炸。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应该立即否定学生的疑问,而是应该找几个学生上台亲自动手,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然后让全班根据刚才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讨论。分析气球被铅笔扎时最容易爆炸的扎法。再由教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铅笔越尖,气球越容易爆炸的事实。最后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思考,据实验来定义压强的概念,同时让学生们比较压强和压力的区别,更加认清压强和压力是不同的概念。

4.完善学生心中的压强知识

在压强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实验完善学生心中对压强的认知。比如,手握鸡蛋等,这个小实验可以告诉同学们物体可以受到很大的压力,但不可以受到很大的压强。学生通过实验对压强的认知会更加完善。

四、结语

随着教育不断的改革,社会对于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严格,初中物理教学也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内容。但由于不同的学校物理压强教学存在着不同的实际情况,所以各学校的物理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特点,进一步的改善压强教学的策略。同时也应该对物理教学的其他内容进行科学性的分析,针对自己工作的不足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而帮助学生拥有一个坚实的物理基础,并促进学生对物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徐朝忠,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开展科学方法教学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4).

篇5:初二科学大气压强4节教案

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一、大气的重要性 质等。

大气的作用(重要性):

(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思考: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较差增大等

二、大气的温度

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

(3)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问:下列大气高度范围内,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反而呈下降的是:。

①0-12千米;②12-55千米;③55-85千米;④85千米之外。

思考: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高层大气温度高、太阳辐射强,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可以反射热的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三、大气的分层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

对流层(0-17千米)平流层(17-50千米)中间层(50-80千米)

暖层(80-500千米)外层(500千米以上)

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四、对流层

1、概念: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2、特点:

(1)在两极和赤道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赤道纬度为0°,两极的纬度为90°)。

(2)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3)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

思考:对流是怎样形成的?----受热处液体或空气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液体或空气下沉。对流层的温度特点,对形成对流有利吗?----它的温度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

大气组成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利于对流的形成。

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补充:平流层:

1、臭氧集中在这一层中

2、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升高

3、空气的运动主要是平流(水平)运动,利于飞机飞行。同步练习: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___________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温度在___________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___________的大气质量和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___________运动。

4.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___________层,在___________千米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大气对地球的作用很大,它好像地球的___________,它可以保护地球的“体温”。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B.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成5层 C.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大气主要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所以也最厚 D.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利 6.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仍然存在的是()。A.狂风暴雨 B.雷电交加 C.火山喷发 D.碧海蓝天 7.大气的作用是()。

A.是地球的外衣,保护地球 B.大气中的各种气体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 C.吸收绝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D.以上各项都是 8.飞机在大气中飞行主要是在平流层而不是在对流层是因为()。A.平流层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而且空气流动平稳 B.平流层距地面最低,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C.对流层的温度太高了,飞机承受不了

D.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会影响飞机的飞行

第二节 天气和气温

一、天气是什么 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下列词语不属于描述天气的是

1、阴转多云;

2、和风细雨;

3、雷电交加;

4、小雨加雪;

5、终年高温;

6、四季如春

二、气温

1.气温的含义:空气的温度叫气温。描述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2.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分类】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

3.气温度量单位:摄氏度(℃)思考:一般把温度计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为什么? 1)百叶箱内的气温比箱外低;

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比较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与太阳辐射和大地散热有关

4.气温与人类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

例如:①人类的生产方面:春播、夏收;冬季作物的防冻;农作物有各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

②人类的生活方面:空调、暖气;避暑疗养;

③生物的行为:狗在高温时的表现;蛇的冬眠、蛙的产卵等。基础练习:

1. 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叫天气。2.天气由许多要素组成的,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还包括、、和 等。

3.气象观测中,用到的温度计类型有、、。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测气温的主要原因是百叶箱内气温波动(大或小)。4.一般一天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我国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

大气的压强

1.定义

大气压: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2.马德保半球实验说明了。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 或 行测量。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 直接相关,所以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反而。附:生活中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吞蛋实验、覆杯实验、胶头滴管、吸管、挂钩、吊瓶静脉注射等。3.大小

标准大气压的大小为,相当于 厘米汞柱产生的压强。若某人的拇指甲的面积为1厘米2,则此人拇指甲受到大气给它的压为 牛。

4.如图:托里拆利实验中,最后水银柱的高度如图所示,此时大气气压的大小 为 帕,把玻璃管略向右转则会发现水银柱会(变长、不变、变 短)。若玻璃管上端突然打个小洞,你估计会出现的现象是。5.测量:水银气压计和空盒气压计

6.气体或液体的流速越大,其产生的压强就越。如:人要站在火车安全线以外。

7.下列生活现象中没用到大气压的是:。①饮料吸入口中;②用滴管取液体;③气球升空;④塑料挂钩吸在壁上。

大气压和人类生活

1.大气压对天气影响:

a.同一高度、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

b.高压区(气流下降、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气流上升、天空多云、阴雨天气)。c.高气压中心的空气 流动,天气多,低气压区中心的空气,天气多。2.大气压对液体沸点影响:

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液体沸点降低(实例:高原上饭难煮熟等)。

【例】压力锅就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3.生活用品与大气压:

真空压缩保存袋、吸尘器、离心水泵

【例】下列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利用到大气压的是:

①真空保存袋;②吸尘器;③高压锅;④离心式水泵;⑤针筒吸药液。4.大气压对人体影响: a.高山反应

b.拔火罐原理

c.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舱内必须进行增压

d.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必须穿上加压的宇航服。同步练习:

1、下列哪一事例可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A.用吸管吸牛奶 B.棒冰融化 C.手握橡皮圈发生形变 D.水往低处流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A、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不容 易被倒出来 B、用吸管能从汽水瓶中把汽水吸入口中 C、用抽气机抽出灯泡中的空气

D、医生提起针管里的活塞,使药液通过针头进入针管

3、今年5月8日,“祥云”火炬成功登上“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成为奥运火炬传递史上的一大创举。下列哪项不属于和火炬在登顶时需要克服的困难()A.气温低 B.气压低 C.重力小 D.氧气少 4、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引发了西藏旅游热,许多游客刚到达西藏时会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甚至恶心、呕吐等高原反应,其主要原因是 ①高原上气温偏低

②高原上缺氧 ③高原上气压偏低 ④高原上人体能量消耗过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三枚大头针插在水平台上,上放一枚硬币,紧贴硬币上表面使劲吹气,发现硬币被抛起来了。这是因为流体的压强与 有关,吹气使硬币上方空气的压强_ _。

6、在五一游艺晚会上,陈思同学演示了如图示的实验,排在一条线上的三个碗,中间碗内放一个乒乓球,当用小管向球斜上方吹气,乒乓球将()A、仍静止 B、运动到左碗 C、运动到右碗 D、无法确定

7、、当飞机起飞时,耳膜会产生一种不舒适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8、高压锅煮牛肉,牛肉容易烂,其原因是()A.高压锅压力较大,牛肉被压烂

B.高压锅内水温较高,牛肉在高温下易煮烂 C.高压锅内压强较大,牛肉易膨胀煮烂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在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能够采取的措施是()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强化训练:

一 填空

1.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用一根长约1米、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充满水银后,将开口堵住倒插于水银槽内,则管中的水银液面会下降,降到一定高度时水银柱将。如果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将,但水银柱液面所在的高度将。若用粗一点或细一点的玻璃管作这个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将

,这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同一地区的大气压强,如果管顶破一小洞,管内水银将。

2.大气压是由于 而产生的,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强将

;随着海拔的降低,大气压强将。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强的降低而。

3.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装入一段长10厘米的水银,如果大气压强为75厘米水银柱高,在图所示的三种放置情况下,管中封闭气体的压强:甲是 厘米汞柱高,乙是 厘米汞柱高,丙是 厘米汞柱高。

4.用水把两块平行的玻璃板之间的空气排开后,沿垂直玻璃板方向把它们分开,必须沿垂直玻璃板方向作用很大的力,这是由于 作用,两块玻璃越大,分开它们时的作用力。

5.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时,体积增大时。

二 选择

1.有关大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气压强等于760厘米水银柱高

B.大气压强的值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C.同一地方的大气压的值总是不会发生变化的D.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

2.地球上大气压的存在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但不是任何现象都能证实的,也不是各种运动都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下面的几种说法中不能证明的是: [ ]

A.活塞式抽水机的抽水过程 B.离心式水泵的抽水过程

C.钢笔吸墨水 D.车辆的行驶

3.测量大气压强可以采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进行。如果测量时是通过在管中注入水进行的,则管的长度应是 [ ]

A.1米左右

B.0.76米就可以了

C.与管的粗细无关,小于10米即可

D.管长大于10米

4.一个杯子的口径为10厘米,装满水后用硬纸板盖好,然后倒过来水并没把纸板压下,其原因是 [ ]

A.水对纸板的粘结作用力造成的

B.杯口对板的粘力造成的

C.大气对板的向上压力大于杯中水的重力

D.上面的说法都不正确 5.关于大气压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压计由山下到山顶,示数增大

B.晴天变雨天,气压计示数变大

C.一天中,在同一地区任何时间所测的大气压的大小相同

D.冬天比夏天气压计的示数增大。6.有一种用塑料或橡皮制造的挂衣钩,中间是一个空的“皮碗”,如图所示,可以把它按在光滑的墙或玻璃上,在钩上再挂上几件衣服也不会掉下来,这是因为 [ ]

A.墙对它有吸力

B.玻璃对它有吸力

C.衣钉对墙或玻璃有附着力

D.大气压的作用

7.水银曲管气压计的构造如图所示,被封闭的一端是真空的,开口的一端 与大气相通。根据图中所示的数据,这时大气压强为 [ ]

A.90厘米水银柱高

B.75厘米水银柱高

C.85厘米水银柱高

D.难以读出,因无刻度

三 计算

1.塑料挂衣钩的塑料帽的直径是4.2厘米,计算大气压作用在这塑料帽上的压力多大?(设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并且塑料帽完全密贴在玻璃上)2.潜水员在海水中,潜入20米深处的水下时,他所承受的压强是多少?(大气压强为76厘米汞柱,海水密度为1.03×103千克/米3)

3.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是,大约每升高12米,大气压强降低1毫米汞柱高。某气压计在山脚下,测得大气压强为750毫米汞柱高,已知该山的高度为1236米,则在山顶上气压计的示数为多少?合多少帕斯卡?

篇6:初二物理压强

1、压力与压强的区别和联系:

 

压力

压强

定义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物理意义

物体表面所承受的使物体发生形变的作用力

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公式

F=pS

P=F/S

单位

牛顿(牛)

1帕斯卡(Pa)=1牛顿/米2(N/m2)

大小

有的情况下与物重有关,一般情况下与物重无关

不但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液体对容器底部

F=pS

P=ρ液gh (h:容器中某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

2、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是: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也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是:当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高度。常见的连通器的实例:涵洞、茶壶、锅炉水位计等。

3、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P=ρgh

其中ρ是液体的密度,g=9.8牛/千克,h是液体的深度。

3、大气压强:

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受重力的作用,空气又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位置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相等。

3、首次准确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13×105Pa。

4、标准大气压强:大气压强不但随高度变化,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把1.01325×105 Pa的大气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强,它相当于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计算过程为p=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标准大气压强的值在一般计算中常取1.01×105 Pa,在粗略计算中还可以取作105Pa。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 气体、液体都具有流动性,因此被称作流体。

2.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重、难点剖析

重力和压力的区别:可以从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大小、方向、作用点等方面来比较。

注意正确地判断受力面积:压强公式 P=F/S 中的S是受力面积,而不是物体的表面积,关键看所讨论的压力是靠哪一个面承受,而不一定是受压物体的表面积,代入数据计算时要注意各物理量单位的对应。

知道液体压强的特征: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因此在液体内部就存在着由于本身重力而引起的压强。通过推理和实验都可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为p=ρgh。

公式p=ρgh的物理意义:p=ρgh是液体的压强公式,由公式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液体深度有关,而与容器的形状、底面积、液体的体积、液体的总重无关。

公式p=ρgh的适用范围:这个公式只适用于计算静止液体的压强,不适用于计算固体的压强,尽管有时固体产生压强恰好也等于p=ρgh,例如:将一密度均匀,高为h的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强:P=F/S=G/S=mg/S=ρgSh/S=ρgh。但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不能由此认为固体对支持物产生压强都可以用p=ρgh来计算。但对液体来说无论容器的形状如何都可以用p=ρgh计算液体内某一深度的压强。

公式p=ρgh和P=F/S的区别和联系: P=F/S是压强的定义式,也是压强的计算公式,无论对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是适用的。而p=ρgh是通过公式P=F/S结合液体压强的特点推导出来的,常用于计算液体的压强。

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则液体内部的压强表现出另一特点:液体不但对容器底有压强而且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侧壁某一点受到的压强与同深度的液体的压强是相等的,同样利用公式p=ρgh可以计算出该处受到的压强大小。

篇7:液体压强物理教案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学习本节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本节教材安排在固体压力压强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液体压强,是对压力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为以后学习气体压强,浮力的产生原因,浮力的大小等奠定基础。液体压强的规律对学生了解自然,及其在生产建设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物质的存在状态不同,压强表现的特点也不同。压强的概念应该包含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本节从液体具有流动性和受重力作用出发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只是得综合性较强,它是学习密度、力、平衡力和压强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些知识又为后面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2)知道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及压强的方向。(3)初步学会用压强计探究液体的内部压强。(4)掌握液体压强的规律。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形成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2)通过分组实验,体验用“控制变量”和”转换法”的研究方法。(3)通过介绍拦河坝,形成应用科学解释事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善于探究,乐于探究,敢于探究的品质。(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验科学规律对生产建设的指导意义,激发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液体压强的规律

难点:用压强计探究液体的内部压强实验设计四、教学手段

本设计以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为基础,通过演示使学生对液体的压强获得直观的印象,通过分组实验、各小组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交流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掌握液体压强的规律,通过介绍连通器、联系拦河坝、潜水服巩固液体压强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液体压强的规律。方法是:通过演示、探究等递进式的实验,强化液体压强规律的形成过程;通过介绍连通器、联系拦河坝、潜水服液体压强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巩固学生对液体压强规律知识的理解。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用压强计探究液体的内部压强实验。方法是: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实验自主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师生磋商,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展示,加以指导磋商—合作学习,使学习变成多向磋商,独立学习加上关注彼此学习结果、质疑、达成一致。在实验过程中经历讨论、小组间交流、实验数据记录、分析和进一步处理实验数据,得到液体压强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流程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体验实验,感受液体内部压强

观察实验,初步了解液体压强

探究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特点

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总结评价所学内容

课后延伸,知识拓展

教学环节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1、堤坝为什么要做成上窄下宽的形状?2、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3、潜水艇为什么要做坚硬的外壳?演示实验:当水倒下去时,能看到橡皮薄膜鼓起来。(橡皮薄膜的形变说明了液体压强的存在)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学生活动旨在设疑,吸引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味,引出课题。说明知识建构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分组实验,亲身感受液体先让学生亲身感压强。受液体存在压强。让学生在手上带一次性塑料手套,放入水槽,感受液体压强。

篇8: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初探

1.压力和重力相混淆。很多学校的物理教学中,在引入压强的时候,总是从平面受到物体的竖直力开始,这就使得学生在认识压强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压力就是重力的认知情况。此外,在对于实例进行分析时,没有和重力的特点进行对比,使得学生对于压力的认知比较模糊,进而把压力的概念重叠到重力上去。

2.压强和压力相混淆。很多学生在学习压强的时候,因为压强的抽象性,不能直接的对其进行测量,因此往往把一些压强方面的问题解释成压力的问题。压强和压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压强的高低不但取决于压力的数值,而且还和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的面积有关系。但是一些学生在这方面认识不足,误以为压力的数值就决定了压强的大小,从而造成了压强和压力的混淆。

二、加强初中物理压强教学的策略

1.淡化重力和压力的关系。在实际的物理压强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从平面受到物体的平面力方面开始引入压力的概念,比如手按在墙上等,尽量避免用竖直力举压力的实例。同时在引入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每一个实例的受力分析详细地画在黑板上,并注重标记垂直方向。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受力分析图,并总结出各个图中的受力的相同之处,让学生自己概括出压力的概念。然后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等设备,给学生展示压力的产生过程,并在学生画压力的受力分析图时,要求他们画出压力的作用点以及其他详细内容,从而强化学生心中对于压力的认识。此外,由于整个压力的引入和教导过程,没有涉及到重力,因此就能从根源上把重力和压力分开,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压力。

2.改进教学内容。在实际的物理压强知识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潜在资源,即让学生对课本上的例图进行压力的受力分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阐述受力分析中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并基于此讲述压力的特点。此外,教师还应该构建一个斜面受力的实例,让学生在画出压力的同时,也画出重力,让他们比较压力和重力的区别,从而加强学生对于压力的认知。

3.做好压力向压强的过渡工作。鉴于学生在压强方面的认知问题,教师在压力向压强方面过渡的时候,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手段来辅助学生正确地认知压强。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制定一个集体实验和学生的自我实验。对于集体实验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用铅笔扎气球等类似的实验。在进行实验以前,先提出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比如用铅笔去扎气球,气球会发生什么情况等。在引入压力的概念以后,学生通常就会认为压力越大,气球就越容易爆炸。对于这种情况,相关的教师不应该立即给予否定,应该找几个学生上台亲自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继而让全体同学就刚才的操作过程进行热烈的讨论,分析气球最容易爆时铅笔的扎法。然后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尖的一端更容易使气球发生爆炸的实际情况。最后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必要的思考,在此时根据气球发生爆炸的实例来定义压强的概念,并阐述压强是由压力和受力时的接触面积综合决定的,同时让学生自己比较压强和压力的区别,彻底区分两者的概念。对于学生的自我实验,主要是为了巩固压强在学生心中的认知而进行的。学生实验应该尽量简单明了,方便学生理解,比如让学生用手按铅笔的两端等。这时候学生就会明显感受到尖的一段手指更疼,但是此时两端的压力却都是一样的,从而引发学生心中的思考,巩固压强在他们心中的认知。

4.强化学生对于压强的理性认知。当学生通过上述实验对压强有了初步的认知时,还应该通过相应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于压强的理性认知。在这之中,小方桌和砂箱实验是一定不能缺少的。目前新版的人教教材对于这个实验做了一定的删减,但为了完整体现实验的成效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对缺失的部分进行必要的补充。对于条件较好的学校,尽量把图示实验转变成整体实验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于压强有更好的认知。此外,在得出压强公式以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以前做过的压强实验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从而进一步分清压强和压力的区别。同时也应该充分挖掘书本的潜在资源,即对于书本上的计算题,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对其进行计算方面,还应该让他们对计算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对比,从而分析大象和演员对地面的不同压强和压力,完善学生心中对压强的认知。

5.完善学生心中的压强知识。在压强教学的后期,教师应该通过手握鸡蛋等类似的实验,向学生阐述物体可以受到很大的压力,但不能受到很大压强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实验中对于压强有更深的认知,进而完善他们的压强知识。

三、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社会对于学生素质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也会增加新的内容。而压强教学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在未来必将有其新的意义和内涵。综上结合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增强压强教学的策略,给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带来了指导性的建议。但由于不同学校物理压强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相应的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进一步改进压强教学的策略,促进整个物理教学的成效性。不仅仅是在压强教学方面,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也应该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其他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针对工作的不足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而给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物理基础,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

摘要:初中物理是整个物理教学的初级阶段,因此在此时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兴趣激发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但是目前初中物理有一部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特别是物理压强的教学,使得学生不能对其进行良好的掌握,进而增大了初中物理的学习难度,妨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导致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基础物理知识,最终给物理教学带来很大的阻碍。本文主要通过对初中物理压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结合初中物理压强教学的现状,对加强初中物理压强教学的策略进行科学的探究,给初中物理压强的教学带来了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初中物理,压强教学,策略分析

参考文献

[1]徐朝忠.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开展科学方法教学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4).

上一篇:我的大学爱情观下一篇:团体标准《腌渍辣椒制品》编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