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甲镇中心校均衡发展封面

2024-04-19

下甲镇中心校均衡发展封面(共6篇)

篇1:下甲镇中心校均衡发展封面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均衡县材料

B1 随迁子女就读

下甲镇中心校

2017年3月

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材料

B2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下甲镇中心校

2017年3月

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材料

B3 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下甲镇中心校

2017年3月

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材料

B4 学校招生工作

下甲镇中心校

2017年3月

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材料

B5 责任制度

下甲镇中心校

2017年3月

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材料

B6 经费保障

下甲镇中心校

2017年3月

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材料

B7 规范经费管理

下甲镇中心校

2017年3月

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材料

B8 学校标准化建设

下甲镇中心校

2017年3月

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材料

B9 落实待遇

下甲镇中心校

2017年3月

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材料

B10教师配备

下甲镇中心校

2017年3月

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材料

B11教师交流

下甲镇中心校

2017年3月

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材料

B12教师培训

下甲镇中心校

2017年3月

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材料

B13执行课程计划

下甲镇中心校

2017年3月

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材料

B14提高巩固率

下甲镇中心校

2017年3月

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材料

B15体质健康

下甲镇中心校

2017年3月

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材料

B16规范办学

下甲镇中心校

2017年3月

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材料

B17课业负担

下甲镇中心校

2017年3月

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材料

B18督导评估

下甲镇中心校

2017年3月

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材料

B19各级文件汇编

下甲镇中心校

2017年3月

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材料

B20迎检评估材料

下甲镇中心校

2017年3月

篇2:下甲镇中心校均衡发展封面

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学校均衡,首先要探索和研究教师队伍的均衡,县城学校信息通畅、生活便利、经济繁荣、现代化水平较高,即使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都能对农村地区的教师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几乎每次县城选调农村学校教师,乡村学校年轻教师都趋之若鹜。因此要想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现实中存在的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的状况要求我们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校长必须帮助教师树立立德树人意识,提高爱岗敬业精神和提升教书育人的本领。

中心校作为具体领导农村学校基层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机构,必须在农村师资队伍均衡发展中有所作为、有所创新,尽可能多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广大教师更加热爱自己的本质工作,更加自觉地促进专业自主发展,遵照教育法规、遵循教育规律,真正有效地促使学校朝向美好的办学目标前进。

中心校在农村师资队伍均衡发展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动态调整和优化农村学校校长队伍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管理理念和工作作风直接决定一所学校的发展品位。所以教师队伍均衡发展中校长队伍的均衡发展首当其冲。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中心校在对校干的任用中要秉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一年一度对村小校长进行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考核,考核中坚决杜绝听汇报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坚持民主测评和随机抽部分教师民主谈话,全面了解学校校长履职情况,高度重视群众强烈反映的问题,对于校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甄别和分类,属于工作中失误的中心校应指派专人找校长谈话,帮助其认识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向其说明努力的方向。对于问题相对严重的或者干群关系紧张的,中心校要果断抉择,在全镇范围内对校长进行岗位调整。对于极少数无法胜任新形势下学校管理工作的校长,拿出“壮士断腕”的果敢,中心校主要领导要找其谈话,坦诚指出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分析其学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征求个人意见,取得本人的理解并委婉地劝其离职。因为出于公心也因为出于坦诚,这部分被免职的校长也能深明大义,愉快而又积极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上去,有的即使不再担任校长了,也能积极地配合新任校长的工作。

中心校领导班子要坚信并坚持“民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的信条,在坚持大公无私的前提下,我们的校长队伍的精神境界也才能不断得到提高,思想也才能持续得到净化。在积极向上、清正廉洁的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在公正和公信的力量的促动下,老师们敬业乐教、爱生如子的情怀也在日常的工作中得以沉淀。只有富有战斗力的教师队伍才能让中心校这“一盘棋”越下越活。

二、全面追求农村学校教师素质的提升

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学校发展的速度和品质,对于一所薄弱学校来说,尽管其薄弱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环往往总是与那么一两个相对比较难管理的教师有关,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总是想凌驾于我们学校既定的管理制度之上,总想游离于各种规则之外。当然即使一所学校每次在中心校教学质量检测中“垫底”,也总会有几个教师仍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创造着优异的教学成绩。

站在中心校的角度,我们要尽可能对学区内的教师素质进行全盘考虑、统筹安排,从有利于学校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将部分学校的教师在全镇范围内作多种形式的调整和安排。

1. 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挂职

每年中心校都应安排学区内优质学校的部分优秀教师去薄弱学校支教,不仅要和他们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他们的工作目标,同时还要求他们在任教的同时兼职薄弱校的教导主任或副主任,用他们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高超的教学技术和踏实上进的工作作风去带动和引领薄弱学校实现快速转变。

2. 偏远学校或薄弱学校教师到优质学校“倒挂”锻炼

考虑到年轻教师具有更强的可塑性,中心校应把教学质量相对薄弱学校或偏远学校的年轻教师“倒挂”到优质学校任教,让他们适应优质学校那紧张的工作节奏和规范的教学管理模式,促使一部分年轻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敬业精神得到根本性的转变,让他们在回到原单位后能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中流砥柱。

3. 教师在学区范围内异校交流

考虑到少数学校个别教师与学校校长在配合上存在问题,中心校要根据“因校制宜”的原则,对个别教师进行异地交流,让那些思想与校长相左的颇具“个性”的老师换个工作环境,让他们在新的环境中去重新审视自己、去改变自己。实践证明,这些交流后的教师工作作风明显改变,他们的教学成绩也明显好于以往,同时也给原来相对紧张的干群关系画上句号,让原来的校长更能放手和放心地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通过“取长补短”式地对教师的动态调整,整个学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变得相对齐整,办学水平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学区内义务教育学校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和目标前进。

三、着力实现农村学校教师结构的优化

对一所学校来说,教师结构是否优化异乎寻常的重要,中心校在教师的结构优化上应做出更多的尝试和探索,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1. 教师年龄搭配的合理化

年轻教师有激情但是缺乏耐心,年纪大的教师经验丰富但是在教学方法和理念上相对落后,中年教师富有经验、精力充沛但是数量较少。怎样让老中青三代有效结合,形成办学合力应成为我们中心校每年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点工作之一。

中心校在上报招聘教师时就应充分考虑向村小倾斜,因为大部分村小存在严重的教师老龄化问题,通过分配新招聘教师可以让部分村小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与此同时,在中心校下派到村小支教时,也应优先考虑把这部分相对较年轻的教师安排到平均年龄较大的学校任教,以充分发挥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优势,实现年龄上的互补。

2. 教师数量上实现师生比的相对公平

考虑到各校教师数量上存在的差异,中心校对各村小教师队伍数量要进行合理调整,按照全镇教师管理“一盘棋”的思路,既考虑教师居住地与村小的相对距离,又考虑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按学生数量给各校配备教师,以减少部分交通相对便利学校教师过剩,而地理位置离县城或乡镇相对偏远学校教师匮乏的问题。

3. 学科结构寻求动态均衡

由于一所学校经过长期的文化和历史积淀,总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偏差和不平衡,如有的学校语文教学成绩相对突出,但数学和英语学科教学成绩落后;有的学校英语教师整体素质优良,可语文、数学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还有的学校数学教师素质整体明显优于语文学科和英语学科的教师。又如中心小学音体美等学科师资力量较强,而艺体教育却是其他村小的短板。为了切实解决这种客观形成的学科结构不均衡的畸形发展的态势,中心校要根据各校的情况在安排新教师上岗和教师定向交流中对学科结构均衡工作统筹考虑,并作合理安排。

篇3:下甲镇中心校均衡发展封面

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学校均衡,首先要探索和研究教师队伍的均衡,县城学校信息通畅、生活便利、经济繁荣、现代化水平较高,即使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都能对农村地区的教师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几乎每次县城选调农村学校教师,乡村学校年轻教师都趋之若鹜。因此要想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现实中存在的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的状况要求我们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校长必须帮助教师树立立德树人意识,提高爱岗敬业精神和提升教书育人的本领。

中心校作为具体领导农村学校基层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机构,必须在农村师资队伍均衡发展中有所作为、有所创新,尽可能多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广大教师更加热爱自己的本质工作,更加自觉地促进专业自主发展,遵照教育法规、遵循教育规律,真正有效地促使学校朝向美好的办学目标前进。

中心校在农村师资队伍均衡发展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 动态调整和优化农村学校校长队伍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管理理念和工作作风直接决定一所学校的发展品位。所以教师队伍均衡发展中校长队伍的均衡发展首当其冲。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中心校在对校干的任用中要秉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一年一度对村小校长进行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考核,考核中坚决杜绝听汇报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坚持民主测评和随机抽部分教师民主谈话,全面了解学校校长履职情况,高度重视群众强烈反映的问题,对于校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甄别和分类,属于工作中失误的中心校应指派专人找校长谈话,帮助其认识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向其说明努力的方向。对于问题相对严重的或者干群关系紧张的,中心校要果断抉择,在全镇范围内对校长进行岗位调整。对于极少数无法胜任新形势下学校管理工作的校长,拿出“壮士断腕”的果敢,中心校主要领导要找其谈话,坦诚指出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分析其学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征求个人意见,取得本人的理解并委婉地劝其离职。因为出于公心也因为出于坦诚,这部分被免职的校长也能深明大义,愉快而又积极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上去,有的即使不再担任校长了,也能积极地配合新任校长的工作。

中心校领导班子要坚信并坚持“民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的信条,在坚持大公无私的前提下,我们的校长队伍的精神境界也才能不断得到提高,思想也才能持续得到净化。在积极向上、清正廉洁的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在公正和公信的力量的促动下,老师们敬业乐教、爱生如子的情怀也在日常的工作中得以沉淀。只有富有战斗力的教师队伍才能让中心校这“一盘棋”越下越活。

二、 全面追求农村学校教师素质的提升

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学校发展的速度和品质,对于一所薄弱学校来说,尽管其薄弱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环往往总是与那么一两个相对比较难管理的教师有关,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总是想凌驾于我们学校既定的管理制度之上,总想游离于各种规则之外。当然即使一所学校每次在中心校教学质量检测中“垫底”,也总会有几个教师仍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创造着优异的教学成绩。

站在中心校的角度,我们要尽可能对学区内的教师素质进行全盘考虑、统筹安排,从有利于学校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将部分学校的教师在全镇范围内作多种形式的调整和安排。

1.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挂职

每年中心校都应安排学区内优质学校的部分优秀教师去薄弱学校支教,不仅要和他们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他们的工作目标,同时还要求他们在任教的同时兼职薄弱校的教导主任或副主任,用他们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高超的教学技术和踏实上进的工作作风去带动和引领薄弱学校实现快速转变。

2.偏远学校或薄弱学校教师到优质学校“倒挂”锻炼

考虑到年轻教师具有更强的可塑性,中心校应把教学质量相对薄弱学校或偏远学校的年轻教师“倒挂”到优质学校任教,让他们适应优质学校那紧张的工作节奏和规范的教学管理模式,促使一部分年轻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敬业精神得到根本性的转变,让他们在回到原单位后能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中流砥柱。

3.教师在学区范围内异校交流

考虑到少数学校个别教师与学校校长在配合上存在问题,中心校要根据“因校制宜”的原则,对个别教师进行异地交流,让那些思想与校长相左的颇具“个性”的老师换个工作环境,让他们在新的环境中去重新审视自己、去改变自己。实践证明,这些交流后的教师工作作风明显改变,他们的教学成绩也明显好于以往,同时也给原来相对紧张的干群关系画上句号,让原来的校长更能放手和放心地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通过 “取长补短”式地对教师的动态调整,整个学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变得相对齐整,办学水平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学区内义务教育学校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和目标前进。

三、 着力实现农村学校教师结构的优化

对一所学校来说,教师结构是否优化异乎寻常的重要,中心校在教师的结构优化上应做出更多的尝试和探索,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1.教师年龄搭配的合理化

年轻教师有激情但是缺乏耐心,年纪大的教师经验丰富但是在教学方法和理念上相对落后,中年教师富有经验、精力充沛但是数量较少。怎样让老中青三代有效结合,形成办学合力应成为我们中心校每年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点工作之一。

中心校在上报招聘教师时就应充分考虑向村小倾斜,因为大部分村小存在严重的教师老龄化问题,通过分配新招聘教师可以让部分村小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与此同时,在中心校下派到村小支教时,也应优先考虑把这部分相对较年轻的教师安排到平均年龄较大的学校任教,以充分发挥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优势,实现年龄上的互补。

2.教师数量上实现师生比的相对公平

考虑到各校教师数量上存在的差异,中心校对各村小教师队伍数量要进行合理调整,按照全镇教师管理“一盘棋”的思路,既考虑教师居住地与村小的相对距离,又考虑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按学生数量给各校配备教师,以减少部分交通相对便利学校教师过剩,而地理位置离县城或乡镇相对偏远学校教师匮乏的问题。

3.学科结构寻求动态均衡

由于一所学校经过长期的文化和历史积淀,总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偏差和不平衡,如有的学校语文教学成绩相对突出,但数学和英语学科教学成绩落后;有的学校英语教师整体素质优良,可语文、数学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还有的学校数学教师素质整体明显优于语文学科和英语学科的教师。又如中心小学音体美等学科师资力量较强,而艺体教育却是其他村小的短板。为了切实解决这种客观形成的学科结构不均衡的畸形发展的态势,中心校要根据各校的情况在安排新教师上岗和教师定向交流中对学科结构均衡工作统筹考虑,并作合理安排。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势在必行,农村师资队伍打造又决定了学校均衡发展的进程。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中心校必须树立明确的教师队伍培养目标,扎实做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这篇文章,在充分调研、思考和创新实践中,大力改变农村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力调动广大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盘活中心小学教师资源,激活农村小学办学活力,让中心校在农村师资队伍均衡发展的道路上更有担当,有所作为,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写就隽永的教育史诗。

篇4:下甲镇中心校均衡发展封面

●坚持顶层设计与专家引领, 教育与企业双赢合作, 确保高标准建网

高瞻才能远瞩。网络是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公路, 要想富先修路是我们建网的源动力。为了少走弯路, 坚持问计于专家, 请教上级部门, 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期间, 省教育厅主管处室给了我们大力支持, 多次亲临阿城指导工作;帮助阿城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哈尔滨理工大学牵线搭桥, 结成对子;多次邀请全国及全省教育信息化专家把脉阿城, 为信息化建设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指明了方向。正是在顶层设计和专家引领下, 我区形成了遵循教育规律, 优化顶层设计, 立足于建设、管理、使用三位一体统筹规划, 统筹考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坚持共享、互动、兼容、适用的原则, 制定出了切合我区实际的总体规划。

网络通才能应用灵。在深入分析阿城区域内网络运营商实际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技术、覆盖面、成本、实力等多种因素, 最终与阿城联通公司达成城域网建设协议。选择其的原因是:①技术比较成熟。联通公司采用裸纤数据传输介质和VPN虚拟网络技术建设高速网络链路, 实现了网络核心与教育教学资源服务器组万兆链接, 千兆速率到城区中小学校, 百兆速率到乡镇中小学校, 外网总出口500兆, 全区83所学校与教育信息中心网络主干互联互通。②资费比较合理。以教育整体科学确定资费, 不考虑流量。农村中心校一校辐射中学、中心小学、幼儿园三个校区, 在资费上给予优惠政策。全区总体资费呈现下降趋势。③建设速度比较快。联通公司原网络线路主干线路已覆盖到乡镇。教育城域网2013年7月末开始建设, 8月末城区主干线基本建成。目前, 15个乡镇线路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④扩充空间比较大。随着联通公司网络成熟与更新, 教育城域网同步增速, 可以平滑升级到万兆, 为今后云服务与应用奠定基础。

●坚持领导重视与资金支持同步, 建设与管理并重, 确保科学管网

科学管理是城域网高效运转的保证, 实现科学管理的根本在于精干的机构, 精干的机构在于高水平的人才, 领导重视和资金保障又是实现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为了城域网的高效运作, 我们提出了以下措施。

1.强机构

我们将教育局信息科、信息中心两个部门合并办公, 组建新的区教育信息中心, 具有独立法人身份。原区进修学校电教部职能划归新组建的信息中心, 信息中心主任兼有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职责, 使其具有行政领导、技术支撑、业务指导三项职能。经过层层推荐和考核, 将全区最优秀的信息技术人员择优录用、调到信息中心, 中心由3人增至9人。同时, 在评优、晋职等方面给予信息中心人员优惠政策。

2.保资金

资金投入是关键。为保证城域网运转, 我们采取政府投一点、省市支持一点、学校拿一点、商家赞助一点的多渠道投入格局, 先后累计筹措资金330万元。我们坚持少花钱多办事, 采用先试用后付费、相同质量比价格、多谈合作少购买, 以干事创业的诚心感动经销商, 把每一分钱都花到关键处, 完成了信息化的“软建设”和“再改造”工程, 以及应用系统软件平台开发、信息化资源建设、应用活动推广、人员队伍培训和校园设备维护等工作。在此基础上, 我们又解决了基本运转的费用, 设立了城域网专项经费50万元, 其中包括城域网运维、设备更新等费用。

3.建中心

信息中心是全区信息化网络运行的“大脑”。我们将800平方米的区教师进修学校五楼整体划拨给教育信息中心, 投资200余万元, 集中全区的教育硬件资源, 建设了全新的信息化应用环境, 主要有网络中心机房、网络教研室、网络课堂录播室、视频会议室、远程监控室、网络演播室、网络导播室、网络培训室8个专业馆室, 使其成为全区教育的网络中心、数据中心、资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教师网上培训中心、对外信息发布中心和应用指导中心。

4.定制度

良好的执行力需要有完善的制度来保障。我们从实际出发, 以保障运行、推进应用为着眼点, 制定和完善了《阿城区教育城域网管理办法》、《阿城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实施意见》、《城乡互动课堂实施意见》、 《网络教研活动实施意见》等制度, 形成了班班通、信息化专业馆室管理制度汇编等一系列操作性强、符合我区特点的教育信息化标准化体系和评估 考核办法, 指导学校的管理及应用。

5.抓培训

培训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效率、应用水平的重要环节。2013年, 我们启动了第四轮阿城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培训三年计划, 并将该培训列入教师继续教育项目, 其培训的合格证书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必备条件。2013年已完成10批次、4个模板的培训任务, 全面加强了管理层面、技术层面、应用层面三支队伍的培训工作, 为城域网的全面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6.育骨干

信息技术骨干既是实践者, 又是引领者和示范者。针对省厅、市局领导给我们提出的“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力度”这一课题, 我们组织了全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大赛活动, 在小学、初中、高中全面开展, 设有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深度融合课、电子白板环境下的互动课、多媒体环境下的常态课三个层次, 全区报名教师达300余人, 经过层层筛选、专家认定、网上投票等环节, 最后评选了12名教师作为全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优秀教师。我们将这些优秀教师确定为区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骨干培养 对象, 一方面加强培养, 另一方面使之成为全区信息技术的引领者。

●发挥城域网优势, 以提高教学质量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 确保高质量用网

教育城域网建设的根本在应用。针对我区教育城域网建成凸显出的高速度、高画质传输的优势, 我们深入挖掘了五项视频应用。同时, 结合教育城域网大数据、大存储的特点, 探索出五项数据资源应用。

五项视频应用, 一是开展网上视频教研活动。我们利用网上教研系统搭建了基站式网络教研平台, 以教研员为核心, 利用视频平台定时或预约开展集体备课、视频在线研讨、在线评课议课、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教学引领、主题论坛等多种活动。每个学科两 周一次网上教研活动, 已经形成网络教研常态化。二是开设网上互动课堂。我区已有18所学校建立了网上自动录播教室。其中城区优质名校主讲端3个, 农村互动端15个, 覆盖了农村所有中心小学。针对农村学校教师紧缺或薄弱的音体美学科, 由主讲端提供精品课程, 互动端选择性参与, 主讲端相关学科与互动端的相关学科形成教学联合体, 同备一节课, 同上一节课, 同评一节课,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学校开全学科, 开好课程的问题。目前, 胜利小学和阿什河南城小学的英语学科, 实验小学和松峰山中心小学的音乐学科互动课堂已经形成规模,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三是开办网络直播电视台。我区网络电视台是利用虚拟演播系统的在线编辑, 实现在线实时直播功能, 通过城域网开展面向全区学生的法制、安全、心理、科普等讲座。网络电视台坚持自办节目, 开设了教育新闻播报、专家访谈、关注、我的MV四个栏目, 每月四期节目, 面向学生播出, 深受学生喜爱。四是开启视频会议系统。我们探讨科学使用视频会议系统, 提高了工作效率, 首先在信息技术培训、财务人员培训等方面启动了视频会议系统。五是开通网上校园安全管理系统。我们将全区86所学校2000余个监控点通过城域网集成, 实现了实时监控。在信息中心建立了校园安全可视化指挥平台。根据不同的权限进行访问, 各级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Pad或手机查看学校的常规管理及校园活动情况。2013年10月31日, 吉林松原地震波及我区后, 我们立即通过校园安全管理系统, 指挥并监视全区所有学校在最短的时间内疏散学生到安全场地。

五项数据资源应用。一是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我们将华乐思自主学习资源、人教资源、农远IP资源、空中课堂资源、课本自带光盘资源, 以及由我们教研部门主导、名优教师共同参与建设的阿城区域特色资源库等各类资源整合起来, 通过20台服务器进行分类存储发布, 以阿城教育门户网站作为资源入口, 以教育城域网作为传输路径, 保证资源推送到每个班级, 实现了资源的随用随调。二是实现网上集体备课。在全区实现利用网上资源备课的基础上, 龙涤中学率先进行了网上集体备课的尝试, 经过两年实践, 教育教学成绩明显提高, 在2013年高考中作为普通高中的龙涤中学一、二本进线率达到60%, 在哈尔滨市普通高中中成绩名列前茅。我们在总结龙涤中学网上集体备课的经验基础上, 自主二次研发导学案式集体备课系统, 这一系统将实现全区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的教师可以在网上同备一节课, 并具有及时评价、及时检查、及时管理的功能, 教案、学案同时生成。三是实现办公信息化。我们先后引进了教育信息化软件系统, 包括公文流转、协同办公、财务管理、学籍管理、人事管理等功能。学校不必建设自己的软件平台和服务器组, 通过城域网统一数据, 统一使用, 集中管控。四是实现软件共享。全区统一购置了在线点播直播系统、电子图书系统、在线录播系统, 基于上述软件系统倡导学校建设校园网络电视台、网络电子阅览室、网络录播教室、网络自主学习教室、Pad终端电子课本教室, 软件的共享, 大大节省了建设资源。五是探讨微课程。微课程是构建网上自主学习的“新班级”、“大集体”。教师将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录成视频, 学生通过微信或网站免费观看。此项目我们正在与有关专家和公司进行论证, 以期尽早利用微课程实现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

篇5:下甲镇中心校均衡发展封面

[关键词]研发中心国际直接投资区位优势

1994年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在北京投资设立的合资研发中心——北京邮电大学——北方电讯电信发展研究中心,这是跨国公司在华首家研发机构。此后,研发机构逐渐增多。设立研发中心已经成为现在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研发投资往往是相辅相成的:2006年非金融领域设立的外资企业41478家,实际使用外资额630.21亿元,增长4.47%。外商投资设立的研发中心约750余家。随着经济国际化的不断发展,资本国际化和研发国际化已经是一个趋势,研发中心的投资是外商投资中的重要部分。但我国研发中心的分布地区差异大,表现出非均衡的发展的特点。

一、 总体上外商直接和间接投资量的不均衡

外商在中国投资地域发展不均衡和地域经济基础的不同以及改革开放的战略以设立沿海特区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以此带动内地经济的有一定关联。

参照2004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在2001年和2002年间,外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在各省分布不均。外商投资在湖北,2001年实际投资额总计164,535.00亿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有142,665.00亿元,外商其他投资达21870亿元;2002年外商投资总计179,658.00亿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达156,886.00亿元,外商其他投资22,772.00亿元。直接投资额增长率为9.97%,其他投资增长率为4.12%。而东部区域的上海,2001年外商直接投资额高达427,229.00亿元,2002年外商直接投资又增加到546,849.00元,直接投资增长率为28%。同时期华南的广东,2001年外商直接投资额高达1,133,400.00,外商其他投资达197732.00,总计1,331,132.00,2002年直接额782,294,间接额227,041.00,总计1,009,335.00亿元,总额增长率为-24.18%,直接投资增长率为-30.98%。东北的辽宁,2001年外商直接投资额为341,168.00亿元,2002年外商直接投资额为282,410.00亿元,增长率为-17.22%。只从投资量可以显示反映外资投资在各省的活动。外资对上海的投资是稳步上升的,2001年湖北得到的外商直接投资是广东12.59%。反映出外商在中国各省的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量的不均衡。

从这些数据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湖北外商投资与其他各省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和广东、上海这样的发达城市相比。这与湖北以往的经济发展和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外商投资数额、外商企业数目、投资总额等等数据看,湖北也落后辽宁一大步。而其他省份包括湖北都没有分到一杯羹,这就需要分析对导致这种非均衡的原因,进一步才能对外商投资以及设立研发中心的动因进行探悉,分析外商投资差异的原因。

二、 分析研发中心区域分布的不均衡的原因

外商投资量与外商研发中心的设立应该是息息相关的,目前跨国公司在华40家较大规模R&D机构中,北京有20家,上海有14家,广东占了6家,分别占总数的50%,35%,15%。从供求角度分析:

1.市场的需求是主导因素

研发中心的设立由诸多因素促成,其中有重要作用是市场和研发的互动。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活动体现在外商在本地的投资活动、当地居民消费倾向和地域性特点;基础性研发和应用性研发往往会推陈出新推动企业、产业和产业链的升级,促进当地消费和对外贸易因为一些研发中心是从原来的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经过多年的自主创新,逐渐发展形成现有的研发中心,如武汉长飞公司是和荷兰菲利普公司在1988年底共同创建、现与荷兰德拉克控股公司共同经营的一家生产和销售通信用光纤光缆德高科技合资企,近年来独立发展一个研发中心。所以研发中心的设立有一部分是通过外商投资设厂然后自然发展形成。

2.研发供给上的条件因素

研发供给上的因素可以国内影响研发力量的分布。

这些年外商在全国范围内加大了投资力度,但研发投资的条件也会对外商产生影响。考虑科技机构的整合等情况,虽然科技机构数不能完全反映供给条件,但机构的总量和结构还是影响研发供给。从科技机构人员(全市各类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科学家和工程师、社会与人文科学人员)总数看,1999年湖北科技人员2973人;上海科技人员3742人;广东科技人员12883人;辽宁3785人。到2004年,湖北4005人;上海6627人;广东37001人;辽宁3395人。科技活动人员方面湖北处于劣势,而广东处优势。但是人员的自由流动会对分析结果有一定影响。不过这个因素也会对外商研发中心的设立产生相当的影响。

因此,不同地区的研发供给能力有很大差异。

三、用直接投资理论揭示来外商研发中心区位分布的不均衡性

从理论角度看,直接投资理论是外商设立“研发中心”的思想渊源。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由英国学者邓宁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其后又进行了进步的补充和完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企业要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具有3个优势,即所有权优势(Ownership-specific Advantages)、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specific Advantages) III区位优势(Location-specific Advantages)。而后,巴特利特和戈夏尔将产品周期理论进行扩展,他们提出了产品创新(包括产品、技术和核心能力在国际间的转移等)、接近市场(本土化战略、产品的差异化和当地改造等)和通过竞争降低成本(全球生产、标准化、合理化等)三位一体的跨国投资模式,与弗农的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論中的技术优势、区位优势相符,只是将技术优势、区位优势中的成本因素独立出来。新的三位一体的跨国公司模式较好地将各种能够解释国际直接投资区位流动的因素结合起来也弥补了弗农理论的缺陷。

上述几点思考都归结于这几个理论,对“研发中心”的这种直接投资的新动向被囊括在其中了。外商设立研发中心,能细分市场,采用东道国人力资源、降低产品成本。外商在华投资设立研发中心能够提高外商投资质量。我国的许多高新技术产业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重视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鼓励外商在华设立研发中心,进行面向全球的基础研究和面向中国市场的应用技术研究,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参与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加深与国内企业的多层次合作,对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直接投资理论中区位优势和巴特立特和戈夏尔的三位一体的跨国投资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释了这种研发中心分布不均衡的现象。

四、地区引资中的非均衡发展的弱势省份——湖北的条件分析

篇6:下甲镇中心校均衡发展封面

马甲镇位于泉州市东北部,洛阳江上游。镇内既有高品位的人文旅游资源,又有优美的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仙公山的宗教旅游。仰恩湖的观光旅游和亚热带动植物观赏园及其他农业旅游区。总体上具有闽南金三角(厦、漳、泉)后花园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见图1)。

近年来,沿万虹公路及马甲街、依仙公山、临仰恩湖发展,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镇区绿化、美化、亮化工作进一步加强,为加强区域竞争奠定了基础。

2 城镇发展内营力探寻

2.1 城镇发展内营力概念

其实“内营力”这一用词本身来自于地质构造学中的一个概念,即因地壳运动产生强大水平挤压力造成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等现象,这种来自地球内部强大的挤压力被称为“内营力”。而城镇内营力主要由城镇职能的变化引起,随着城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片区职能的合理分工,强化或重新定位后的城镇主导职能将全面影响城镇规模、城镇实力和城镇景观的形成。城镇职能结构优势产生的动力能够优化城镇空间结构,相反,职能落后的城镇可能导致空间形态停止发育甚至萎缩。城市职能变化伴随着发展战略选择,不同发展战略的选择又影响到城镇潜力的开发方向,从而影响整个区域城镇体系结构的变化。

当前,马甲镇正不断挖掘其自身拥有的自然、社会及区域资源优势,充分整合来自身营力资源,并加强与区域协调和联动,这必将对马甲镇的城镇建设和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

2.2 城镇发展内营力资源

1)风景旅游资源

马甲镇山水秀丽,风景优美,区域内拥有高品位的人文旅游资源,又有优美的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仙公山的宗教旅游、仰恩湖的观光旅游和马甲农业大观园及其他农业旅游区。

特别是紧邻马甲镇区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仙公山,主要以九仙文化和道、释、儒三教合一的宗教朝觀、生态休闲、观光探奇等功能为主。随着仙公山风景区的深度开发,旅游产业将成为马甲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柱产业之一,从而在较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城市职能结构调整。

2)仰恩大学

仰恩大学的创办使得原本处于荒山僻岭中的马甲镇人民逐渐的富庶起来,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使学校所在地的马甲镇山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改变了乡村的落后面貌,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教育改革的试点,学校规模日益扩大,将成为经、管、文、法、理、工等专业齐全的综合性私立大学,并将带动整个马甲镇的经济转型与文明建设,令村民们从传统农业的落后生产方式,步入了丰富多彩的第三产业。

3)仰恩系列工程

仰恩系列工程是由爱国华侨吴庆星先生投资创办的集教育、科研、生产于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系列工程。省、市、区各级政府为配合该系列工程,规划建设马甲高科技农业开发区,即“马甲农业大观园”。大观园规划用地60km2,主要以马甲镇为中心和双髻山———仰恩大学———乌潭水库为轴线,辐射延伸到整个区域。

目前,马甲镇以仰恩系列工程为契机,农业大观园建设为纽带,农业综合开发为基础,高新科技技术为先导,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以立体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多维结合的农业综合开发模式。

3 城镇职能结构的优化

3.1 功能复合的宜居城镇

随着新的全球经济背景和城镇功能的形成和确立,城镇纷纷把环境建设作为城镇发展战略目标,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具有环境特色的建设,增强对人口和新经济的吸引力。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未来的城市竞争就是人居环境的竞争。马甲的环境将融地方文化、经济、自然因素,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佳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质量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然环境,接近自然景观成为新的精神需求。远离大都市区的远郊地区将吸引大量的城市人口前来定居生活。所以城郊居住将是马甲镇的重要功能,其中包括高档房地产开发、公共设施配套、休闲娱乐设施开发等功能。马甲镇接近泉州市区,又具有优越的山水景观资源,具有发展典型郊区居住功能的条件。

同时,马甲镇本身有为人口和经济发展创造条件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城镇居住和产业发展功能,主要包括城镇居住、居民点集中安置、高等教育、城镇综合服务、绿色农产品和旅游产品加工等清洁工业的发展需求。

3.2 产品丰富的旅游城镇

马甲镇结合地方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可以开发多种旅游产品。由于濒临泉州市区,位于厦漳泉都市圈,又有丰富的旅游产品优势,马甲镇不仅可以吸引泉州市的游客,还可以吸引福建省和外地的游客。

积极利用仙公山景区开发旅游区,重点发展体验性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会议中心等旅游项目。还可利用仰恩湖开展水上运动、水上观光休闲等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流的水上旅游城镇。另外,结合马甲镇的农业基础,开展发展科技农业休闲游、生态农业观光游、滨水地区休闲娱乐等旅游项目。特别要加强农业休闲游,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向游客展现农业科学技术、把高科技引入农业并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休闲农业经营,如园艺博物馆、基因农场、生物工程、温室栽培、无土栽培、野生果蔬园、香花植物园、药膳农园等。

旅游业的发展能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发挥“第二乘数效应”(由第三产业构成的投资环境吸引新一轮工业项目投入),包括旅游景区、旅游服务设施、生态农业、高级生态会议中心、旅游工艺品加工以及相关的衍生行业。马甲镇应该把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充分挖掘相关行业的潜力,实现多种产业共同发展,促进城镇经济繁荣。

3.3 知识创新的教育城镇

以仰恩大学为核心和主体,通过有机的网络联结,完善一系列大学产业链,包括教育、居住、休闲、生产、科研等多种职能,在马甲镇形成学、研、产、住一体化的综合性城市区域。

仰恩大学城对马甲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可以通过乘数效应带动关联产业,强化土地开发和基础服务设施配套,推进知识密集区域的建设,形成全新区域及空间亮点。此外,大学带来的知识创新扩散还会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

4 城镇发展策略的选择

4.1 旅游地产——可选择的城镇开发途径

在我国高速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边缘的小城镇由于优越的区位条件,发展更为迅速。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城市的生活方式也逐步渗入,风景条件优越的小城镇已经开始接收度假游客甚至“都市移民”。很多小城镇已经意识到吸引休闲游客的益处,开始重视自然风景资源和田园风光的保护,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开发相应的旅游度假设施,推动小城镇的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另一方面,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启发了房地产市场细分的思路,地产业界出现了把传统房地产业与传统旅游业嫁接的尝试,产生了“边缘产品”—旅游房地产。

旅游房地产是指以旅游度假为目的的房地产开发营销模式,其开发物是实现全部或部分旅游功能的房地产,也包括在空间上与旅游区有高度密切关联的房地产开发。根据旅游房地产的开发形式,以及相应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不同,可以将旅游房地产分为4大类,即:旅游景点地产、旅游商务地产、旅游度假地产、旅游住宅地产(见图2)。

马甲镇属于旅游观光生态型小城镇,又地处泉州这一大城市边缘,是进入仙公山旅游区的重要门户和主要通道,适宜依托自身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开展生态观光和旅游接待,并通过旅游房地产开发推进城市建设,如针对都市中产阶级、白领的第一居所社区群落,离退休老年人养老公寓和针对较富裕阶层短期居住式度假休闲的第二居所。

4.2 田园城镇———可行的组团结构概念

田园城镇是指一种把城镇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城镇。这种概念源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概念,在马甲这样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态小城镇,打造“田园城市”的理念既是必然的,而且比大城市更具可行性(见图3)。

通过田园城镇的概念,结合可开发利用土地的空间布局特征及区域内整个生态环境格局,规划以仰恩湖为纽带、仙公山风景区和仰恩大学为依托、万虹公路为发展轴,形成组团空间布局,即以老镇区为核心,在其周围分别发展若干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城镇功能组团,组团与老镇区之间以公路、河流、大片绿地自然分隔,形成“仰恩仙公比翼飞,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总体空间布局(见图4),各组团通过过境道路,主干道联系,营造山水田园式生态城镇,“山、水、田、城”必将成为马甲独具竞争力的城镇形象,大力推动马甲休闲度假旅游、生态农业的发展。

同时这种多核放射组团式城镇能够带来多种城镇发展建设的选择。首先对提高城镇居住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其次,组团结构利于城镇有重点地实现分期成片开发建设和功能分区的合理化;再者,可以减少互相干扰,并使交通走向合理和系统化。

4.3 学—研—产—农业综合开发策略

产学研的概念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资源,把学校教育与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而实际运用到农业综合开发方面具体有国家主导、地方政府主导、企业主导和农户主导四种结合模式。

对于一个山区小镇马甲来说,由于拥有一座全国最大的私立大学这一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资源,有了仰恩系列工程的支持。当地政府要积极把仰恩大学学科建设资源整合到农业开发中去,融合产学研4种结合模式,将国家、地方政府、高校、农业型企业和农户编织成一股合力,从而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全镇甚至整个区域运用“学—研—产”来实行农业的综合开发模式。

5 思考

城镇职能和发展策略的宏观把握是一个小城镇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架构国家和地方宏观政策落到实处的桥梁,更是基于区域背景下的城镇发展思路的选择。所以,此次马甲镇总体规划没有局限于就马甲论马甲,而是对马甲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深层次的研究分析,更多的以区域整体观为基础,加强城镇内营力(也是内聚力)的分析研究,从而对城镇职能及发展策略的优化和选择。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和谐与创新—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危机与对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上一篇:发潭州寄李宁常侍,发潭州寄李宁常侍令狐楚,发潭州寄李宁常侍的意思,发潭州下一篇:长岭中学食堂设施设备维修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