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店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2024-04-24

何店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通用6篇)

篇1:何店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何 店 中 心 学 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何店中心学校 二O一三年九月

何店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何店中心学校师生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本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曾都区何店中心学校创办于1992年,学校占地41220㎡,生均57㎡,校园绿化面积13366㎡,生均0.32㎡,校舍建设面积9839㎡,生均13.5㎡。校园主要建筑有教学楼、科教楼、餐厅、学生公寓、羽毛球馆、舞蹈练功房。学校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布局合理,教育教学设施完善。学校250米的环形跑道,100米的直跑道,草坪足球场,篮球、排球和羽毛球运动场共六个;学生实验室3个,教学仪器及设备资产价值82.09万元,微机室3个,微机102台,生机比例为8:1,图书室1个,藏书30020册,生均41.2册。我校是曾都区最先实现电子白板“班班通”的学校,中心学校建成了何店教育城域网,实现了全镇六所学校的(光纤)互联互通。校园绿化、美化、现代化融为一体,环境舒适、优雅。

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在读学生604人,学生入学率达到100%,三年巩固率均在99.26%以上。教职工74人,其中专任教师61人,本科学历37人,大专学历22人,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35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区级骨干教师9人,区级学科带头人3人,学历达

标率100%,教师队伍合格稳定、思想健康、专业素质优秀。

二、主要工作

近年来,何店中心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秉承“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为区域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明确提出“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一位教师享受成功”的口号,通过完善学校管理体制,构建保障机制,制定实施计划,扎实有效地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一)、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学校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落实教学常规,抓好教学监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08年,何店中心学校承担了国家级教科研课题“指导——自主学习”的研究任务,2011年,借湖北省教育厅“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东风,学校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开展“教学大比武、大练兵”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全力推进“指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充分挖

掘学生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能力,启迪学生智慧,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改革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成绩的双丰收。2010年孙纯翠老师荣获“湖北省优秀外语教师”称号;2011年谢金平老师自主创新的化学实验《物质燃烧条件演示实验创新》在参加湖北省“化学创新实验”大赛荣获一等奖,其创新实验的论文也被与会专家评定为省一等奖,何店中心学校也因此被湖北省教育学会授予“2011年度教科研先进单位”称号;2012年国家级教科研课题“指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顺利结题。近三年,我校学生荣获国家级、省、市、区级竞赛奖励共计319人次;中考成绩连续多年在曾都区名列前茅。

(二)、强化安全意识,创建平安校园

学校德育工作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不断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注重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强化安全管理,促使学校安全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1、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学校举办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图片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消防知识竞赛演练、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学校还印发了消防安全材料、游泳防溺水安全材料、交通安全知识手册等分发给师生,不断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能力。学校还定期邀请“汉十”路政的管理人员来校作“安全知识讲座”,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2.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

学校建立了“校警110”联动机制,设立了校园警务点,落实了干警进校园。学校聘请了派出所指导员为学校法制副校长,每学期一次专题法制讲座,并参与学校综治、创建平安校园等活动,为学校的安全工作提供了可靠保证。

3、“技防”、“物防”、“人防”水平显著增强。在教学区、办公区、校大门、校园围墙重点地段设置了红外线或视频监控系统;在教学楼、宿舍楼等学生集中地区设置了消防应急照明灯、灭火器等;针对校门口车流量比较大的情况,学校在校门口设置了警示牌,保障师生出入安全;两名专职门卫24小时值班。

2011年何店中心学校获湖北省“2009-2010年度省级平安校园”荣誉称号,其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在2012年5月又被省教育厅遴选公示后推荐国家教育部参评。

(三)、丰富校园活动,打造品牌特色

精彩的大课间是学校的鲜明特色之一。随着嘹亮的进行曲精神抖擞的何中学子走进宽阔的大操场,伴随优美的旋律,同学们首先展示的是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集体舞,接着是做“手语操”《感恩的心》。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中做手语操,听精美的诗文诵读,把动作美与音乐美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和欣赏音乐之美,韵律之美,节奏之美,提升艺术素养,陶冶美的情操。然后是武术操《英雄少年》,最后是跑操。“走进何中,走向成功,锻炼身体,建设祖国”是跑操的统一口

号,通过跑操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学习、爱运动、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

何店中心学校是随州市羽毛球特色学校,在市、区两级羽毛球竞赛活动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

何店中心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得到各级教育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且在曾都区大多数学校推广。

(四)、贯彻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

1、按照部颁计划,落实课程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2、严格执行政策,规范办学行为。学校认真执行上级文件精神,严肃财务纪律,贫困资助生生活费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杜绝了乱收费行为。学生食堂本着“公益性原则”运作,生活质量有足够保障。建立留守生档案,认真落实关爱工程。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依法执教水平和职业道德

修养,制定《何店中心学校减轻学生负担实施方案》,坚决杜绝有偿

家教、推荐资料等不良教学行为。

(五)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1、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学校修建了塑胶地面羽毛球馆和学生舞蹈练功房,开办了学生心灵氧吧,建设了教师电子备课室,2013年秋又配备了标准学生课桌凳370套。

2、今年暑假利用财政项目资金45万元改造了教学楼及科教楼;通过政府采购为学生寝室安装了空气能热水系统,解决了学生在校洗浴问题。

3、2010年我校利用财政资金改建了27套教师周转房,解决了全校所有教师住房问题。

(六)、抓好“比、访”工程,促进均衡发展

一是扎实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活动中学校采取措施,创造条件,落实教师实地家访、约见家长、电话访问共1226回次,收集汇总家长意见6条,答复解释4条,提出改进措施2条,获得了家长的广泛理解与支持。同时,在省、市、区各级媒体上发布消息16篇,各种图片3张,提高群众知晓率,扩大社会影响力。

二是借全省“比教学,访万家”的东风,在全体教师中深入开展了“教学比武”打造高效课堂的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11月,在曾都区教学协作区联片“课内比教学优质课竞赛活动”中,何店中心学校作为主办单位,来校观摩的曾都区教师超过300人次,参加活动的领导和老师对学生在 “指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的精彩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2013年,何店中心学校荣获湖北省“比访同行,演绎精彩先进单位”称号。

三、存在问题

1、办学条件与标准化建设仍有差距。如学生食堂面积小,学生运动场简陋等。

2、校容校貌有待美化,文化氛围还有待进一步营建。

3、教育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亟待提升。

新机遇,新起点。今后,我校将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为动力,牢固树立“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学校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高办学效益,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努力。

曾都区何店中心学校 2013年9月20日

篇2:何店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高城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高城镇位于随县东北部,全镇版图面积184平方公里,共有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32000人。高城镇中心学校位于高城镇高城路408号,学校现有11个教学班,学生460人,生均班额42人;学校占地面积29165平方米,生均63.4平方米;建筑面积9012平方米,生均19.6平方米;绿化面积8870平方米,绿化率达30.4%;现有专任教师56人,师生比为1:8.2,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市县级骨干教师21人,校长培训合格率达100%;学校各功能室俱全,建有12个多媒体教室、2个计算机室、2个标准化实验室(理、化生各一个),1个图书室(图书23000册),1个体卫室、1个美术室、1个音乐室,还建有高标准的1个足球场、2个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8个乒乓球台等,这都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优质保障。

近三年来,学校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以实施“四大工程”为抓手,以特色建设为突破口,基本上达到了基础设施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育质量一体化、关爱工程公平化、特色建设品牌化的目标。

1、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了教学设施标准化建设

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共筹措资金近400万元,加强教学设施标准化建设、校安工程改造和校园美化

—1—

亮化改造。

2010年,筹资50万在全县范围内率先按照省级标准兴建了2个标准化实验室;2011年,投资53万元对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加固改造,增添学生宿舍卫生间和热水淋浴设施;投资45万元对大门及道路进行改建;2012年,投资21万元对运动场进行改造,铺设地下排水系统,兴建了一个100米直跑道、300米环形跑道的标准化运动场,投资了40余万元,兴建电子阅览室,实现了“班班通”,配齐了音、体、美器材和设施;2013年,投入80万元,兴建水冲式厕所,改建单身教师住宅楼。三年共投入100多万元对校园绿化、美化、亮化改造,其中用56万在校园建设了3个绿化休闲广场,用45万元对校园内所有道路进行硬化改造。

2、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素质均衡化提升

我校现有专任教师56人,师生比为1:8.2,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其中本科率达82.5%。现有随州市名师1人,市县级骨干教师21人。

加强师德建设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教学科研,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开展比访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在县级以上比教学比赛中,2个获市一等奖,3人获县二等奖,在论文、案例等比赛中,3人获省级奖励,20余篇获市、县级奖励。我校教师完成了对全校学生的家访工作,家访率达100%,形成了完善的家访手记和家访后的思考、照片164

5—2—

张。

加强教师交流,共享优质教师资源。学校三年来到镇最偏远的七姑小学支教4人次、交流17人次,到环潭中心学校支教3人次,最大限度保障了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3、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质量一体化提高

学校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按时接受义务教育,使学区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保证入学率达到100%,辍学率不超过3%。保证学生在校时间不超时,课外作业不超量;双休日,节假日不补课;不乱订和不使用规定教材以外的辅导资料,不擅自组织统考、竞赛等;期末考试不排名次。按照国家、省课程计划的规定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按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坚持免试入学,没有提前招生和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拨性考试,不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大家跳、大家唱”注入活力。以“体育、艺术2+1”为载体全面开展“大家跳、大家唱”活动。认真落实体质健康标准。体质健康测试5年来,我校学生的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8%以上。

4、实施关爱工程,促进教育公平化发展

学校深入地实施了“关爱工程”,努力让留守学生、残疾少年、贫困生、学困生等情感上得到更多关注,学习上得到更多关心,生活上得到更多关爱,切实保障他们同等受教育的权利,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3—

学校建立留守生登记卡、成长卡制度,建立留守学生的档案,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开展合作学习;关心残疾学生生活状况,原我校的陈思澳同学,由于身体下肢高度残疾不能行走,只能靠背着上学,几年来班主任曹艳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轮流值日,帮助她解决上学期间就餐和上厕所的难题,师生的爱心,使乐观面对人生,感受到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完善贫困学生帮扶体系。农村寄宿生生活补贴严格按照要求落实,把补助资金足额发放到真正贫困的学生手中。对于急需救济的学生,学校发起爱心捐款倡议,号召师生及社会对该生进行救助。2011年,八

(二)班学生李梦婷,父亲因疾病去世,家境极度贫困,我们主动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对其资助,直到大学毕业。在大家的共同中努力下,该同学今年中考以优异成绩考取市二中。

5、注重特色引领,促使特色建设品牌化发展

学校绿化建设高标准,校园绿化建设形成亮点。近三年,学校请市园林局专家到校考察,针对学校地理特征,科学制定了校园绿化规划。学校分步实施,先后投入56万元,在校园内建设了3个休闲小广场。总绿化面积达到8870平方米,共栽花草树木128种。在这里,既有“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的春景,也有“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冬韵。学校因绿化建设成亮点,先后被评为“绿化先进

—4—

单位”、“花园式学校”、“绿色生态校园”称号。

运用知识树,打造学习型理想课堂,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知识树是魏书生和王敏勤教授提出的,因直观、形象、美观,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梳理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受师生喜爱。2010年,我们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将知识树与新教育实验相结合,进行“运用知识树打造学习型理想课堂”研究,并申报了实验课题,经过三年努力,师生课堂共绘知识树,教室走廊共建知识林,基本形成了“用知识树绿化课堂,用知识林绿化校园”这一教学特色,《随州日报》《随县教学与研究》等媒体对我校开展研讨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和跟踪采访。2012年春,在随县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学校也先后被评为“课改先进单位”“教学科研先进单位”和“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总之,由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充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舒适、安全的场所和快乐、优质的教学,确保了学校安全有序健康,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高城镇中心学校 2013年10月12日

篇3:何店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 三十四中作为一所老优质学校, 如何示范性助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有效化解择校问题是我们肩负的新的使命。

做做法法一一:严格执行指标到校政策

指标到校政策就是为了遏制热点校的择校热, 我们34中在保持和发扬老牌优质学校优势的同时, 始终严格执行指标到校政策。最初, 我们对指标到校并不理解和欢迎, 因为那意味着我们将流失很多优质学苗, 原本在教学质量上的天然优势也会受到影响。四年来, 因为指标生比例逐年上升, 从30%到60%、70%, 直至今年增至75%。学校招生人数逐年下降, 从695人到580人、550人, 今年降至520人。学校学区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经由86.2%、91.5%、94.8%升至目前的96.4%。随着指标生比例的不断提高和学校招生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来我校的择校生人数逐年减少。渐渐地, 家长们对待择校的理性思考和自觉意识也在增强, 挤破头来择校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家长们开始认识到了指标到校对自己孩子能够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诸多益处。优质生源从起初依靠硬性技术手段调控到如今业已形成的自觉调控, 指标到校在化解择校问题中的杠杆调节作用日益显著, 政策干预大大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做做法法二二:保持自身持续优质发展

老优质学校受指标到校政策的直接影响巨大, 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发展挑战。我认为, 持续优质发展是老优质学校自身生命力的体现。坚持十二年之久的“双三我”活动是我校发展的动力之源, 它是指在师生中开展的“我看我自己”、“我学身边人”和“我做现代教师 (现代中学生) ”的活动。老师和学生在这个载体下展示自我, 张扬个性, 富有思想, 充满活力, 形成独特的风格。记得刁淑艳老师在我校“百家讲坛”上侃侃而谈, 根本看不出她是一位工作了仅三年、只有两年班主任经验的年轻老师。像刁淑艳这样在学校“百家讲坛”中做过讲座和发表个人研究成果的老师已经超过学校教师总数的80%。还有我们每周都要组织一场学生辩论赛,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辩论队, 班级、年级之间互相挑战。在辩论赛中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和得到的锻炼, 远远超过书本和课堂。“双三我”活动已经成为师生主动发展, 学校自主发展的积极力量, 成就了三十四中这一优质品牌。

做做法法三三:发挥“片区+校群”节点作用

作为老优质学校, 我们正处在区域“片区+校群”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关键节点上,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能时时“独善其身”, 还要能够处处“兼济天下”。

纵向上, 我们带动片区内的九年一贯制有序衔接。我们在片区开展了中小衔接式教研活动, 按学科梳理九年的教学内容。在一次教学研讨中, 小学的科学老师说他们的科学课中涉及到一些物理、化学现象, 可又很难给学生讲清楚。我们学校的冯静老师就建议他们用初中相关的物理、化学实验配合讲解, 还可以以校本课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我们学校的物理、化学老师还定期轮流到片区内的三所小学做现场辅导, 保证实验指导的效果。我们片区中小学教学也在中小衔接式教研活动中逐渐实现无缝对接。

横向上, 我们示范和引领校群中更多的学校走上“规范+特色”的优质发展道路。我校以活动育人见长, 打造出了“双三我”活动汇报会、感动校园人物颁奖典礼、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毕业典礼、开学典礼、读书交流会等有影响的品牌活动。在一次校长例会的间歇, 西岗中学的校长向我询问正在筹备的开学典礼有什么新点子。和她的这次交谈促使校群中的共享资源多了一项新内容。从那时起, 每次我校的这些活动都面向校群全程开放。很多做法已经被推广成为校群同类活动的“规定动作”, 为每个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片区+校群”管理中, 各校的优势互补有力推动了区域的均衡发展, 使得择校不再是家长和学生的“刚性需求”。

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化解择校问题是老优质学校的时代使命, 也是我们的社会价值所在。我们心向往之, 也会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此。

片区管理助推均衡发展

2008年以来, 在先后历经了“名校长工作室”与区内名校五四路小学的结对和“教育协作片”与市内名校三十七中学的组团发展后, 西岗区九三小学顺利实现了与名校的优势共赢, 正式开启“片区+校群”管理模式。所谓“片区+校群”是我们区在总结提炼名校长工作室和教育协作片经验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教育管理模式, 纵向上实施以中学牵动小学, 按学区片开展中小学片区管理, 横向上以名优中小学为核心, 同类型的学校组成校群。

片区管理强化中小衔接中的学科交流研讨, 为学生九年培养规划提供课程保障。例如, 在一次中小学教师“同课异构”活动中, 小学英语教师采用了中学常用的话题式教学, 这一方式的改变引发了大家的激烈争论。“用中学的方式教小学生, 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吗?”“中小衔接中应该和而不群, 既要尊重差异又要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听到这些切中要害的讨论, 作为校长, 我们很欣慰, 研究中这种争论越多, 说明教师的思考越深入。中小衔接中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 只有这样, 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从而实现更高层次上的教育优质均衡。通过定期开展的不同主题的中小学教师相互听评课、共同教研等活动, 纵向上, 强化了中小学同学科相互渗透;横向上, 打破了学科界限, 强化了学科整合。片区管理使片区学生教育在道德培养、习惯养成和知识技能上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连续性, 从根本上推动了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深入的教学研究推动了教育过程的不断优化, 我们更是以“全程视野”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例如:我们片区内两所小学的传统体育项目是篮球且特色鲜明, 而中学重点发展项目是足球, 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培养和坚持了六年的兴趣和特长, 在升入初中后能出现“断层”吗?实现片区管理之后, 我们改变了以往各自为政的状态, 片区中学随之将篮球特色确立为学校重点项目。我们九三小学的体育教师付英杰, 是本校篮球特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手”, 实施片区管理以后, 他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片区成立了“付英杰篮球工作室”, 按片区规划推动整个项目的发展。按照片区大课表, 付老师每周需要定时去大同小学和六中上篮球课, 带领工作室成员, 借鉴音乐考级方式, 制定了篮球等级规则, 学生通过参与篮球校本课程的系统学习, 自愿报考不同级别的篮球等级。一位初中生在毕业感言中说:“老师给予我的不仅是一项篮球的技能, 还给了我一个终生爱好、一个终生受益的习惯和更多的发展机会。”片区大课表还确定了每月一个篮球主题活动, 如“三对三”篮球赛, “篮球文化艺术节”等, 确保中小学特色的有效衔接, 保障片区学生九年培养方案的实现。

片区管理让教师资源产生了最大化的效益。九三小学的邓彩凤是一位工作仅一年的班主任, 班上的一年级“小不点”使她忙得焦头烂额, 大同小学的省级优秀班主任付承葳, 有自己独到的班主任工作理念, 追求“慢教育”。我们通过“连心班主任工作坊”把他们连接起来, 由坊主付老师带动和指导三所学校工作五年内的年轻班主任实现专业成长, 工作坊采取了“影随”的机制, 每天八小时内付老师无论是上课还是找学生谈心, 年轻班主任都跟随着她, 仔细观察她的一言一行, 看似“影随”和“观察”, 实质是在开展微型团队学习和研究, 由“观察”到“模仿”再到“实践”。除了“影随”之外, 连心工作坊成员还通过QQ群、电话、面谈等方式解决教育困惑、交流学习心得, 班级常规管理、家校沟通、课题研究等都是工作坊成员研究的内容。连心工作坊成了年轻班主任工作的靠山, 同时, 也再一次赋予了付老师工作的激情与活力, 可谓是双赢。

为实现片区资源效益最大化, 片区内的硬件教育资源也统筹配置, 中学配备的是数字地理教室、科学探究室、小学配备动漫实验室, 例如小学六年级科学课程中的“太阳系”这一专题, 我们便组织学生到片区中学的数字地理教室上课, 使地月系的自转和公转生动直观地显现在学生眼前。片区有统一的专业教室使用管理制度, 围绕专业教室的使用功能、中小学课程设置及学生活动安排, 编制了片区“大课表”。教研引领、特色牵动、共享资源激发了我们每一所学校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内驱力, 在“片长”的带动下, 我们的片区管理不断制度化、系统化, 学生小学毕业后, 进入片区中学, 按照设定的科学成长路线, 又在一个熟悉的氛围中继续发展, 择校回流现象比比皆是, 整个片区已成为一所蓬勃发展的“松散型”九年一贯制大学校。

用智慧打造班级文化用创新张扬学生个性

我校毗邻大连市最大的小商品和水产批发市场, 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过去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薄弱校。很多家长对于将孩子送到我校有顾虑, 择校导致生源流失严重。2008年, 我校成为西岗区第一批小班化实验试点校, 也是西岗区“优先薄弱、交替发展”的薄弱改造理念的受益者, 区域的理念和策略让我们对改变我校的薄弱面貌充满了信心。校长在班主任培训会上说:“如果每个班级都好起来了, 整个学校就好了。班主任的责任重大呀!”怎样才能让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身份背景的学生尽快融入现代班集体、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想应该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和策略帮助我校形成了新的班级组织结构、新的机制和手段、新的评价方式, 营造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使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可能。

在我班, 班级组织结构改变了教师主导的方式, 老师仅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鼓励者, 学生才是自我成长的主导者。这种主导首先就体现在班级小名的诞生过程中, 我班的班级小名叫青泽轩, 是同学们在班会讨论之后, 从自己起的十几个小名中确定的, 他们说:青——青春, 要张扬青春的活力;泽——聚水的地方, 寓意着带着不同家乡文化的我们汇聚在一起;青泽轩就是我们张扬青春活力, 互助、融合、自我管理、共同成长的地方。班级小名是同学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也是我们班级学生发展的共同愿景, 因为每个人都参与了班级的规划, 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十分珍惜这个名字, 青、泽, 已经成为我班文化的关键词, 也是我帮助同学发展自己个性, 评价自我的依据。

新的班级机制体现在每位同学都是班级的管理人员, 人人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这种新的班级建设机制打造了与众不同的班级结构。有的学生成为谋篇布局的设计者, 有的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 有的学生成为专长突出的实施者, 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就拿我班于海泉同学来说吧, 他是我班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的一位, 性格内向, 家境贫寒。这样的孩子怎样参与班级管理呢?区里倡导同学们建立自己的数字博览馆, 我发现他非常喜欢电脑, 于是就让他做了电脑管理员, 主要是想让他融入集体。在老师的指导下, 一个学期后, 一个关于旅游的数字博览馆初具雏形。看着他等待评价的眼神, 我笑了, 他也笑了, 可以说, 这个数字博览馆敲响了他新生活开场的钟声。他涉猎了更多的知识, 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机会, 获得了自信, 缩小了与城里孩子心理上的差距。

每个学生不同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他们不同的个性, 和于海泉不同, 我们班也有同学原本就个性张扬, 特长鲜明, 怎样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呢?区里给每个班配发了相机。学校组织师生校园生活摄影大赛, 我知道赵芮对摄影感兴趣, 就让她作为活动的组织和培训者。她很兴奋, 还主动地给我的参赛作品提建议。我把相机交给她, 还给她布置了一个任务, 抓拍班级每个同学的笑脸和精彩瞬间。一个月后, 她上交了一份出人意料的作品, 一次以笑脸为主题的摄影展, 班级所有任课老师和同学的笑脸展示在回音壁上, 她主动为同学们讲解, 连其他班级的同学都被吸引了。现在她带起了一个摄影小组并成为班级文化讲解员, 多次接待前来参观的领导和老师。她的特长不仅没有被埋没, 反而得到更大的展示舞台。于海泉和赵芮的故事只是我们班级30个孩子的成长缩影。只要班级建设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人人都可以拥有一片梦想的天空。

不同的评价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效果。我们班摒弃了原有的仅以学生成绩为评价手段的单一方式, 为学生建立了电子档案, 电子档案的扉页主要是学生的个性介绍, 包括人生的梦想、阶段性目标、兴趣爱好和电子照片。档案记录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三年间在学校生活中的大事, 从第一张开学典礼新生合影的青涩到毕业典礼师生拥抱的感动, 按照时间顺序呈现, 后记是每个学期结束时班主任的寄语, 电子档案改变了原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方式,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张扬了学生个性。

“青泽轩”的班级文化由学生做主学生做, 同学们的地域文化在这里融合, 智慧在这里升华, “青泽轩”给予了他们乐观、自信、阳光的品质, 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使原本差距很大的城市和乡村的孩子获得了适合自己特点的差异发展, 并从差异发展逐渐提升为彰显个人特色的优质发展, 最终赢得家长和孩子的认可。

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在优质控择校,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 更有切身的感受:好教师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之一, 好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扎实有效的培训, 而西岗区为好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优质的培训、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还记得在从教十年左右的时候, 我常常陷入不知该如何继续发展的困惑中, 与周围的老师们交流, 他们也有这样的感觉, 职业的责任感告诉我们必须提高, 而我们的渴望却又在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活中徘徊。机会从2008年5月开始接二连三地降临了。区里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钱守旺、华应龙、刘德武、柏继明、吴正宪、李烈等小学数学大师集体来到我区, 大师们精彩的课堂教学、强大的气场和人格魅力以及对教育事业孜孜追求的热忱, 给了我心灵上极大的震撼。真想像他们一样, 也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大师, 但是, 差距之大, 谈何容易!然而,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 就在这年夏季, 我就成为刘德武老师的十名徒弟之一, 当时的我真是兴奋极了。局长亲自带我们到北京拜师, 当天就开始了第一次学习, 之后, 北京——大连之间就成了我们师徒的热线, 师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深见解、对学生思维训练和教材深度的理解和钻研、风趣幽默的谈吐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记得那年国庆黄金周, 我们四名徒弟深夜来到北京, 师傅亲自开车到机场迎接, 几天的“磨课”常常进行到深夜, 师傅不知疲倦, 师母还捧出热腾腾的炸酱面, 这份感动让我们暗下决心, 一定不辜负师傅的期望和教育局的信任, 也做一个像师傅那样“爱上课”的老师, 在与名师的切磋交流和反复的课堂教学研讨中, 我们不断领悟到数学教学的真谛, 教学的感觉越来越好。

在教育局组织的“三级拜名师工程”中, 我既是全国名师刘德武的徒弟, 也是区内来自不同学校的三名新教师的师傅, 我把从名师那里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的徒弟, 并且经常跟他们交流、切磋, 看着徒弟们一天天成熟起来, 我的心里充满自豪和幸福感。现在我的徒弟们也已经在区内崭露头角, 被派往上海挂职研修、派往陕西师大参加国培, 我也多次被派出参加国内高水平的教学研讨活动, 今年春季还走出国门到新加坡感受现代教育的发展。良好的氛围、优质的资源、恰当的培训, 给我们提供了最广阔的成长平台, 也坚定了我勇立潮头的信心, 研讨课、视频切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学术交流等等活动中, 常常活跃着我们师徒的身影, 我们也在与别的师徒团队的较量与合作中获得提高。现在, 我带的新教师已经成为刘德武老师的第二批徒弟, 我拉手的学科教学薄弱教师已经成为片区的学科教学法特色教师, 我自己也成为大连市的品牌教师, 而且, 在教师“圆桌式交流”和全员培训的共同作用下, 区内各校都有特色教师, 都有学科带头人, 都有学科专家组, 我区各学科入选的大连市品牌教师数量都位列各县区之首。现在, 按照局里的统一部署, 我们在专研本学科发展的同时, 也常常与区内其他学科的专家组、特色教师团队交流, 互相学习借鉴, 创建区域“学习共同体”。让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让每一所学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成为现实。

2011年9月, 作为“对口帮扶工程”中的一名支教教师, 我来到大连市最北端的一所山区小学, 我知道这又是一次锻炼与提高的机会。大山里的教师对乡村教育坚守的那份信念和责任、大山里的孩子对优质学习资源的渴望深深打动着我, 于是, 一年里, 我尽全力, 以领路课、讲座、案例式教研、带徒等方式将西岗的经验与做法传给山区的师生。每个忙碌的日日夜夜, 我的心灵都在付出中得到净化和升华, 我也在与不同的学生和教师的磨合中得到历练和提高。一年的时间可能改变不了什么, 但我可以成为一颗火种, 点亮学生的心灵, 照亮周围更大的空间。

从教17年, 我先后作为优质教师资源被交流到三所薄弱学校。如果说, 过去的交流和培训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那现在的我就需要不断客观地看待“过去的我”, 正视“现在的我”, 在主动参与各种培训的同时, 用不断的提高和奉献, 去追求一份持久的热诚和激情, 去享受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做一名像师傅那样“爱上课”、学生又喜欢的老师。

711中学给孩子可喜的变化

我是大连市西岗区一个普通中学的学生家长。我儿子叫应明豪, 是71中初二的一名学生, 他本是个内向寡言的孩子。初一军训刚结束, 回到家他就在饭桌上兴奋地说:“爸, 知道吗?我是我们小组的副组长!”“管多少人?”“除了我自己, 还有三个。”我和他妈妈没敢笑, 也没当回事。但半学期下来, 原本不爱说话的他几乎天天晚饭的时候都要讲讲今天班级的什么什么课上, 哪个哪个小组的比赛啦, 趣事啦, 后来我和他妈知道他们的四人小组每人都有职务, 每人能管别人也归别人管, 是叫“合作学习”。于是我在不知不觉间记住了些小班化课堂上的新名词, 像“小白板”、“两只红笔进课堂”、“全员参与式总结”等等。而应明豪自己也爱跟我们说学校里的事了, 爱吃早饭了, 爱上学了。他在班级担任数学科代表, 还负责间操时关闭教室荧光灯的工作, 每一样他都干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看到孩子脸上有那么多的快乐, 我们家长的心里也有那么多的幸福!

很愧疚地说, 应明豪小时候的学习习惯, 我们给他培养的并不多。小学时不管作业多么少, 他都不愿写;初一有一次考试过后, 他忽然郑重其事地说:“请你们放心, 我争取不在家写作业!”猛一听吓了我们一跳。原来, 每科老师在学校都针对学生当天的掌握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 当天所学谁能通过“日日清”检测, 谁今天的家庭作业就相应减少甚至没有, 这个“作业政策”一下子刺激到他, 为了少得到一点儿作业, 他课堂里用心, 自习课用心, “日日清”抽测时用心。一个小环节带动一大片。应明豪以前几乎从不预习, 可是现在, 他天天做预习, 还为自己制定一周的预习计划。看到孩子的变化, 我们感到孩子会学习了, 那份感激, 不知道该对老师说什么好。

去年国庆节前, 儿子回来说他们的男生鼓队要到俄罗斯演出, 全家惊喜得不得了。他当初报名参加学校“男生鼓队”的时候, 我们觉得报就报吧, 锻炼锻炼身体也好, 可忽然要出国演出了, 我们才猛然意识到这个鼓队多么受重视, 儿子所在的学校多受重视, 因为71中的学生, 80%是外来务工的孩子。孩子离开家前倒是没什么, 除了激动还是激动, 可他回来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儿子说, 第一次看见五星红旗因为他们而升起, 他第一次觉得自己不再是小孩子, 他肩上也挑着沉甸甸的使命。他跟我说:“爸爸, 坐飞机什么感觉?就是‘城市在我的脚下, 世界在我的心中’的感觉!”说实话, 我们家长的感动是什么?就是看见孩子的长大和孩子可喜的变化!

我身体不好, 行动不便, 有时也想去学校看看儿子的上课状态, 我老婆说:“不用, 你在操场外看看整齐划一的晨读, 去看看大课间热火朝天的花样跳绳就知道咱儿子咋样了。”儿子也说:“爸爸, 如果你到我们学校, 你一定去四楼走廊里看看, 那里有一大幅墙板, 学校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照片按照不同的省份, 分组展示, 配上各自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介绍, 从甘肃到福建, 我们每个人的故乡都在那里, 真的, 站在那幅大地图下, 爸爸, 你一定特感动……”

“在母亲的眼里, 他们都是孩子;在老师的心里, 他们都是伟人。”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 我都会看着学校正厅这句题词, 在这面巨幅照片墙下, 站立好久。我的心里总会生出一个个热切的愿望, 每一次都设想着我的孩子就是因为得到这些关注、爱护, 得到这些欣赏和期待, 成就了不凡的人生。

我的水平有限, 不能一下子将孩子所有的变化一一说出, 但我有足够的理由, 再说一次我心中的感激:能成为这所学校的学生, 是我们孩子, 也是我们全家的福分。

学校说到了更做到了

学校说到了更做到了

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 孩子是我的关注和牵挂。一转眼, 孩子就到了该入学的年龄, 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成了全家几代人共同关心的问题。很多人建议我舍近求远选择一所大家公认的好学校, 我也非常纠结, 因为小学阶段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可所谓的“好”学校都离家很远, 孩子的接送都是问题, 于是我把目光更多地放在学区内的长春路小学上。

从孩子入学前大半年, 在长春路小学的校门口就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位特殊的家长 (就是我) , 站在校门口看学校升旗仪式、体育课、各种大型活动。我特别关注学校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孩子的脸上是不是洋溢着笑容, 每天学生的室外活动时间能不能保证, 尤其是孩子调皮时老师对孩子的态度等等。而且还听在校外接孩子的家长们说, 学校有自己的食堂, 孩子们吃得饱, 吃得好。就这样, 出于综合条件考虑, 我最终决定把孩子送到这里接受教育。

尽管知道长春路小学是西岗区首批小班化学校, 但像我女儿这样聪明而个性非常鲜明的孩子, 能不能得到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关注, 我还是有些担心。在刚送孩子上学的那段时间, 我每天人在单位, 心却在学校, 孩子的表情更是我们家的晴雨表。令我欣喜的是, 入学以来, 每天放学都能看到孩子快乐地奔向我的怀抱;每次询问她一天的校园生活时, 她都仰起小脸告诉我这也好, 那也好。当我再追问时, 她就会稚气地告诉我:“老师把我的画挂到墙上了, 小朋友和我一起玩篮球了, 学校的饭菜真好吃, 今天老师给我们大家照相了……”这些话都让我感受到孩子在学校的快乐, 孩子快乐, 我们当家长的就更快乐。

如今我的孩子已经成长为快乐活泼, 能和同学友善相处, 懂感恩的小学生了。两年里, 孩子在成长, 我更感觉到自己也在陪伴孩子一同成长。我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各类家长培训, 并与其他家长进行交流;我参加了学校的混龄运动会, 与孩子在赛场上一同拼搏;我参加了学校的家长开放日, 与孩子共同聆听老师的讲课, 也第一次了解了教学一体机;我参与了学校食堂菜谱的制定, 中午和孩子共同用餐;我参观过学校学生自发自建的实物博物馆, 与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来北京的前几天, 我陪孩子去参加大连市的合唱比赛, 看着她落落大方、自信从容, 听着那悠扬婉转的歌声, 我在场外感慨万千。说实话, 在孩子入学前, 我并不是十分清楚孩子的艺体潜能, 但是现在, 孩子既在合唱和象棋方面展现出一定的才华, 又能把篮球玩得灵活。这都得益于学校为孩子提供的“4+2”项目和课外艺体课程, 钢琴、舞蹈、乒乓球, 羽毛球、版画等各门各类, 应有尽有。更加难得的是, 学校很多课外艺体课程的任课教师都是省、市甚至国家知名的大师。这些课程都是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的时间里完成的, 学校不仅不用家长花一分钱, 更把我们家长从周末奔波于各类校外学习培训班的折磨中解放出来。在我们西岗区, 不仅丰富多彩的课外艺体课程是免费的, 就连身上穿着的漂亮制服, 都是政府为孩子们专门免费定制的。

篇4:何店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教育均衡发展的涵义

近年来,学术界对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已有很多,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从研究问题指向的范围看,有的研究者关注区域教育均衡,有的研究者关注教育机会在不同人群中的分配,有的关注不同教育层次间的资源占有的机制和分配办法;从对教育均衡的测量和表征的角度看,多数研究者关注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教育经费、师资、教育教学设备、入学率、升学率等。由于不同研究者关注的具体问题以及研究取向和方法的不同,所以对教育均衡的界定也各不相同。但是,各界对教育均衡论述也有许多大体一致的地方,粗略概括,有以下五点:

(1)促进教育均衡是现时段教育公平思想和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和新理想”;(2)认为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相对的和历史的概念,它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变化,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动态过程;(3)所表述的教育均衡不外乎这样三个层面,即宏观层面(主要体现在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包括教育权利公平、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规模均衡、结构均衡、制度均衡)、中观层面(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包括区域均衡、城乡均衡、学校均衡、群体均衡和“硬件”均衡、“软件”均衡)、微观层次(主要体现在生源均衡、教学质量均衡、教育结果均衡、教育评价均衡);(4)对教育均衡的研究集中于基础教育领域,特别是义务教育领域;(5)强调政府职能的发挥。目前,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地区间教育发展差异的研究,这方面研究首先集中于探讨和分析地区间教育发展在教育经费、教育教学设施、师资条件、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差距,并对形成地区间发展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以实证研究为主,对客观事实进行定性描述。在此基础上,开始探讨地区间教育发展差异的制度原因,研究方法也开始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地区发展差异进行定量研究。

二、区域教师队伍差异的现状

范先佐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认为目前农村教育薄弱地区与城镇相比,教师队伍建设中有以下问题:(1)优秀教师大量流失和减少;(2)教师年龄老化现象严重;(3)英、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4)受过正规教师教育的教师少;(5)专职生活教师普遍缺乏。姚琳在对比我国中、东、西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时,提出我国中、东、西部教师队伍数量分布不均衡、结构配置不均衡(学历、年龄等方面)等观点;周青以福建省农村教师队伍为对象,对农村交教师队伍均衡发展开展研究,也提出目前农村地区教师队伍整体上结构分布不合理、骨干教师城乡分布差距大、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城乡教师待遇存在差异、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概括来说,区域教师均衡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1)薄弱地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2)薄弱地区与优质地区教师流动呈现单向流动状态,既薄弱地区教师流动严重;(3)薄弱地区教师结构分布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年龄整体较高,缺少年轻骨干教师,学段分布上,小学教师过剩,中学教师严重匮乏,学科结构上主科教師过剩,副科教师专业性不强。

三、区域教师队伍均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此区域教师队伍均衡发展的现状,学界专家提出了不同的政策建议。综合各学者的政策建议,可以归纳出“教师队伍建设”与“政府政策保障”是区域教师队伍均衡发展的出发点与基石。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1)引。提高薄弱地区教师队伍引进的门槛,引进高素质人才;(2)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培训和教研的实效性,切实提高教师素质;(3)流。完善教师流动的长效机制。流动应是双向流动,优质地区骨干教师到薄弱地区学校起到引领辐射作用,薄弱地区教师进入优质地区学校,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技能;(4)评。改革和完善教师的评价机制,更加注重教师的学习能力以及师德等方面的考评。

在政府政策保障上:(1)提高薄弱地区教师的待遇,在留得住的基础上,再引进来;(2)改革教师管理制度,变革教师人、事、财三方管理的混乱局面;(3)完善教师流动的配套制度。教师流动涉及人事调动、福利保障等方方面面的调整,需要政府部门出面协调各相关部门共同完善教师流动的配套制度。

“教师队伍建设”与“政府政策保障”两手都要抓,不可缺一。首先,教师队伍建设是解决区域教师队伍不均衡的根本,只有落实“引”、“养”、“流”、“评”这四方面措施,才能提高薄弱地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区域教师队伍的联动发展。而政府政策保障是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基石,没有这三方面的政府政策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只是纸上谈兵,无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红梅.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看城乡既无教育均衡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09:5

篇5:何店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我校成立于1967年,占地面积15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学校现有3个教学班,本期在校学生108人。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自查情况

今年开学以来,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依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学校”的标准严格要求,依据相关指标体系,坚持边督查边指导,及时纠正学校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及时整改,力保全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落实到位。

三、具体措施

(一)统筹管理

我校根据潜山市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制订了我校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查、有人抓。制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应的评估考核制度,(二)教育经费

上级财政部门对我校的教育投入严格按有关政策拨付,并逐年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义务教育免收教科书费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即“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全部落实到位,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挤占、平调、截留问题,无乱收费现象。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能按时、足额发放。此外,近几年来,上级财政筹集资金90多万余元为我校修建了教师和学生宿舍楼,厕所,并对食堂进行了维修,使我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学校办学条件

自2015年以来,在潜山市教育局和龙潭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使学校的硬件设施逐步得到改善,学校有班班通和微机室,去年学校筹钱为电教室和各处室添置了新电脑,学校有办公用电脑5台,全部计算机宽带上网,学校设有校园局域网,接通远程教育系统,整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化;

学校设有仪器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

(四)教师队伍建设

1、学校在职教师23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8名,中学一级教师14名,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专业结构配置基本合理。

2、学校设有校长1人,副校长3人,均参加了岗位培训,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100%。

3、我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校长和教师都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几年来无体罚学生和违法犯罪问题。

4、“比教学、访万家”工作实现全覆盖,工作形成常态化,教师每人一个档案盒,“比访”专项档案资料齐全。

5、我校制定了《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教师绩效考核程序规范,考核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五)教育教学质量

(1)学校以“创新、高效”为主题,深化教学研究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完善优秀教师开放课堂制度,引导教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推出一批创新高效的优秀教学法和优秀课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学校班额一般控制在50人以下,没有开设重点班,特长班。学校教师不在校内、校外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给学生有偿补课,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家教补习班。也不强迫、诱导或暗示学生到指定地点购买指定的教辅资料。不推销课外辅导材料和报刊杂志或自行编印学习材料组织学生购买。

(3)认真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本学期,学校将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位教师必须上一节示范课,由本组教师听课,评课,提出改进方案,除此以外,还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课件制作比赛”,以此来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4)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本学年年初在校学生数108人,其中七年级3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辍学0人,辍学率为0%。

(六)关爱特殊学生群体

(1)学校建立留守学生关爱制度,留守学生档案齐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关爱措施并落到实处。学校设专门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有相应的管理机制。

篇6:何店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和落实来安县教育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文件精神,以构建教育均衡发展为抓手,以“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为学生未来人生奠基”为目标,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环境。

杨郢乡中心学校创办于1958年10月,地处来安县最北面,公有两栋教室和办公室,建筑面积808平方米。1995年投资34万元新建1050平方米教学楼,2003年投资13万新建230平方米西小楼。2011年4月建100平方米阶梯教室。先后把静波小学、余庄小学、棚基小学、陈郢小学、陡山小学、宝山小学合并到中心学校。仅保留两所村小:志凡小学和高郢小学。现在我校占地面积94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680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12个班级全部都配备了班班通资源。在校学生585人,教职工35人。学校设有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多功能活动室,藏书8000多册,基本达到规定标准。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抢抓机遇,充分利用政府投入、项目争取、自筹资金的方式,先后投资约65万元,建设了阶梯教室、西小楼。投资10万元更换学生桌椅、办公桌椅,12个教学班安装磁性黑板。又投资5万元购买了各种乐器26件,投资5万余元在教学楼内、校园内安装了监控设备,投资3万元购置了4付乒乓球台。投资2万元绿化了校园,大力改善了办学环境。目前,学校以全新的教育理念,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发展为突破口,规范办学行为、树立质量意识、打造教育品牌、促进校本教研,以求真务实、团结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为将学校建设成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师生有特长、校风有特征的特色化学校而奋斗。

二、主要做法:

(一)依法规范办学

1、制度建设

学校严格执行教育法规政策,依法维护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制定了各项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和考评细则,严格按制度落实考核。同时,学校还加强了人文管理和民主管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权分明。坚持召开教职工大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并形成了制度,实行校委会议事制度,重大事项由校委会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实行校务公开,保证了学校工作的透明与科学。学校管理机制运行畅通高效,组织机构设置合理,各版块分工明确,教师尽职尽责,做到了一般工作按计划、按常规,中心工作集体会议协商,群策群力,分工合作。

2、总务后勤管理

学校校园、校舍、技术装备等专人管理,台帐清楚,水、电定时检查,及时维修,学校设施设备完好,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财务制度健全,坚持收支两条线,帐目清楚,经费使用有预算,有计划,无乱收费现象,坚持每学期审帐,并向全体教职工公布,坚持了财务公开。

3、安全管理

学校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协议书,坚持每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每周的安全排查和每月安全演练,师生的安全意识浓厚,坚持上好安全课,对学生进行校内外安全、体育活动课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防火、防电、防溺水等安全教育,坚持实施效果好,无饮食、交通、用电、活动等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也无流行病、传染病发生。

(二)办学方向

学校坚持 “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宗旨,牢固树立 “用责任和智慧奠基未来”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我工作、我幸福、我学习、我快乐”的校风;“爱生、敬业、探索、创新”的教风;“乐学、善思、合作、探究”的学风。学校强化内部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校发展规划、远景目标规划,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育教学

1、德育管理工作

全面落实了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教育主体,以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为重点,特别加强了养成教育的力度,推出了行为习惯养成要求,制定了相关评价体系,教育效果显著。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法制教育,聘请法制副校长来校讲座,开展了学法懂法活动等,逐步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少先队、班委会组织机构健全,学校、班级均制定了德育工作计划并认真执行落实。

教师做到了热爱和尊重学生,做到了注重正面教育和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律、自治精神和能力。学校要求教师双休日、寒暑假开展走访活动,对学困生、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子女建立了档案,加强了帮扶的力度,尽最大努力实施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工作。针对留守儿童较多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五心”活动(爱心、公心、童心、宽心、诚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行对留守儿童、“学困生”实现三优先承诺,即:“提问优先、面批优先、谈话优先”。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教学与教研工作

学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规范办学行为,学生在校活动总量符合规定,无乱办班、乱发资料、节假日补课、随意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等现象。认真执行《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学校加强了对备课、上课、作业、考试、辅导等教学环节的管理,既避免了教师机械重复性的劳动,又落实了工作要求,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讲求了规范合理高效,坚持了“月全查”“周抽查”“日巡查”制度,对好与坏的典型及时通报,及时反馈,加强了指导。严格按课表上课,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检查与引导并举,杜绝了随意调课现象。学校将教研组活动和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有机统一,统筹安排,开展一系列活动,有记载,有小结,实效性很强。学校建立了听课、评课制度,学校进行推门听课,开展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切实提高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学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使课程实施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生命质量的过程。本教研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1)、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已经让才上岗的史悦静、杨妮、余乐、盛凯月四位教师上了公开课。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加强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新课改”要求教师们不仅要研究教材,更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为了能够运用合适的教学法体现教学内容,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我校加强了同学科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坚持“集体研究—— 一人执教——互相观摩——评课交流——反思修改——再次执教”的“六步骤”教研模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进而带动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的提升。

(3)、坚持教育教学反思和教育叙事,注重教学研究的自主性、目的性。教师的自我反思不能仅体现在教学层面,更要展现在教育层面;不仅在教学后进行批判性反思,也要在教学前进行前瞻性反思,在教学中进行调整性反思。我们要求教师的自我反思要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四个方面;教师不仅要进行自我反思,还要在同伴互助中进行反思,帮助同伴,提升自我。通过反思,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

(4)、针对教师年龄结构特点,实施“青蓝工程”。我校虽然没有名师,但我们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我们有工作扎实、精力充沛、爱岗敬业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这就是宝贵的财富。我们鼓励青年教师向有经验的教师拜师学艺。以老带新,师徒共同进步。(5)、坚持“以考促研”,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本学期学校将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形成良好的考风。平时考核采取不定期抽测与单元测试相结合。期末考核以半塔片会考为依据。每次抽测科任教师要对考试进行质量分析,并把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研究、探讨、总结、提高。

(6)、开展“以活促研”活动,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一年来,我校通过“演讲比赛”、“口算比赛”、“我为妈妈唱支歌”、“六一文艺汇演”等活动,使孩子们的能力得以提高,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更新。(7)、我校认真组织教育局、教研室、进修学校组织的培训,鼓励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先进经验,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3、少先队工作

充分发挥少先队的先锋作用,利用少先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班会、讲故事比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教育、前途理想教育、遵纪守法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养成良好习惯教育、感恩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给学生以充分展示和发挥个性特长的机会和平台。

(四)两支队伍建设

1、加强干部队伍管理,突出三个“狠抓”(1)、狠抓思想教育,精心锻造队伍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把抓好思想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干部整体素质放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首位。要在全校形成“一级带领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工作主动性,变“领导要我做”为“我自己要做”,努力实现不但要“让人民放心”,而且要“让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

(2)、狠抓能力建设,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所以领导班子必须改变重权力、轻能力,重传统、轻创新的思维定势,用先进的教育管理理论指导教育管理行为,凭职业能力管理学校,实现由“业务型班子”向“专业化班子”的转变。

2、教师队伍建设:

新课改成功的关键,在于打造一支不断发展、有战斗力的教师队伍。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为推动我校教育工作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师光辉形象。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

(五)学生发展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面向各学科,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尊师爱校,勤奋诚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及文明行为习惯。坚持升旗仪式,坚持唱国歌;学生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学生自理能力强,勇于克服困难,有一定的承受挫折能力;学生各学科基础知识较扎实,重视学生个性特征的研究和培养,组织开展了各类活动课,兴趣小组,学生热情高、参与面大。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工作思路

学校目前正在稳步协调发展,社会满意度较高,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还存在着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

1、办学条件有限,缺乏功能性教室。

2、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教师老龄化严重,缺少体育、美术教师。

3、缺少体育和文艺活动场所和器材,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4、学校硬件设施薄弱。

5、新上岗的教师没有教师宿室。

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学校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有针对性的推进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2、研训一体化。教研教改活动与骨干教师学校校本教研活动一体化。

(二)、强化教育教学管理

1、德育:继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培养四种习惯:学习习惯,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

2、课堂教学: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推进课改。

3、教学质量:(1)增强质量意识;(2)立足课堂教学;(3)营造良好学风;(4)提高师资水平;(5)创设便利条件;(6)坚持因材施教;(7)科学考核评价;(8)家校协同配合。

(三)、抓好硬件建设

1、改善办学条件。

2、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完善补充教学设施设备。

3、继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将克难奋进,以这次督导评估为契机,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探求适合我校发展的成功之路。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努力工作,开拓进取,相信杨郢乡中心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上一篇:秋中夜坐,秋中夜坐李昌符,秋中夜坐的意思,秋中夜坐赏析下一篇:卫校护理专业自我鉴定系列